国际残疾人事业

2024-09-19

国际残疾人事业(精选6篇)

国际残疾人事业 第1篇

中央提出要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要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我一个残疾人,肢体二级残疾不能行走,家里还有一个下岗多年的父亲,一个患有心脏病的母亲,全家三人相依为命。我在06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去兰州学习了电脑打印复印的手艺,后在父亲东借西借的帮助下,我买了一部打印机一台电脑等工具,在原有的铺面里代残营业,服务于周边的四乡一镇的老百姓,自食其力,全家人才可以维持生计,自从镇政府把房子拆了以后,全家人的生活一落千丈,无法维持下去,我是农村人,房屋面积不大,南北座向,北面的铺面扩公路已占地全部拆完,南面下余一部分房屋已被拆得残源断壁。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一家人,政府还要将我们逼得走投无路。事先拆房时曾有大队书记镇政府干部在每家每户进行征求意见,是自拆自建,还是拆除后由政府支配。我家人的意见是自拆自建。当时也有签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全家同意拆房,可等房子拆完后,政府的人却说我们的宅基地已经卖给私人了,我们不能自建。让我搬走,可是搬走到哪里,事先说如果是自建的农户就不给安置房屋的。

这样政府不是在欺骗农民吗。补偿拆迁费时,全家人已经没有生活费了,再加上我母亲的病得赶紧治疗,在领钱时,只领了房屋拆迁补偿费,剩余的宅基地费和补偿费,直到现在也没有领清。事后才明白他们的合同根本就是“霸王合同”,在合同书上没有一处是对我们拆迁户有利的,更没有我们被拆迁人协商的余地,在他们事先似定好的合同书内容全都是政府说了算,我们拆迁户只能被动接受。被拆迁人享有知情权,有权知道我自己的房屋何时被暂停办理房屋及土地使

用权卖买及转让的手续,拆迁人在拆时必须将各种拆迁批准文件和资质证明在拆迁区公示。但事实却说明以上所说的一些文件材料我们被拆人都未见过,更没有见过政府要卖买及转让我们的土地使用权的通知书或土地征收决定书,都没有见过,更没有签字,一切都是政府自己编写的,我们被拆迁人都不知情。到现在政府也对这件事情没有一点的答复,事情越来越情楚,他们不按实际情况和地理要求办事,大小不等、前后不分、宽窄不管,只要对他们自己有利就干,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转门欺负我们这些弱势的人。我向当地政府反映我的实际情况,更何况被拆迁人还享有听证权,被拆迁人有权提出、发表自己的意见,拆迁人应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而却他们一推了之,不但不解决,还说要对我们采取强治手段,交法院,代手铐等种种说法来威逼,用各种手段吓唬,强逼。如有不合他们意的就扣各种大帽子“钉子户”等。在一个镇上难道说有“一国多制”吗?有的可以自建,还有安置房。另有补偿款。而且,他们的实施方案中有这么一句话“对拆迁建设中符合享受低保、“五保”、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及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千方百计予以落实兑现。”为什么对我的家庭是这样的“特殊待遇”呢?

在50年未遇的大雪里我们一家残疾人,心脏病人,下岗职工,露宿街头,冰天雪地,无人问津,今年5.12地震时把剩余的房屋都震裂出大缝,成了危房,不能再住人,十分的危险,可是政府的官员说,只要房面没有倒塌,就不算、不管。这难道就是一方政府的为官做法?为老百姓办事的做法?

事到今天,公安局、土地局、县上来人,不让我们说任何理由,并叫限期让地,否则时期一到要强治执行。请问,群众由其是像我们这样一家弱势家庭在你们政府看来群众的利益是小事,拆迁事更大,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不要谈什么安居乐业。房屋是我们赖以生存之处、安身立命之所。因此,要进行房屋拆迁不能只讲地方需要,不顾群众生活,简单化的一拆了之,那会造成很多拆迁群众的流离失所。

法律上明确规定政府不能充当拆迁人。由于政府直接充当拆迁人,导致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地位不平等,从而使被拆迁人(我)的利益受到侵害。党的政策是“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但是现在我们全家住在帐篷里已经三年了,全镇的人都看到我这个情况后都非常同情,就连县残联、妇联的领导都非常关心我现在的状况,并在漳县新闻中播放过我一个残疾人自食其力,开打印部的事迹。我需要一个公平的待遇,对我 事业就是一切,中央强调要加强残疾人事业,各级政府也要切实努力为残疾人服务。

“公”字自在党心,党心紧连民心。发展新寺是为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绝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

杨琴琴

2009年3月20日

国际残疾人事业 第2篇

江安县政府副县长庹利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对社会中最弱、最困难的残疾人特殊群体的扶助,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的直接的、现实的、甚至长远的利益,通过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着力解决残疾人生存的根本问题。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内涵与实质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进程在不断深入,各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困残疾人的心态更为不平衡,他们的生存状况尤为值得社会关注,帮助并兼顾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直接的或长远的利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残疾人事业就是要时刻关注并不断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帮助广大残疾人融入到和谐社会大家庭。

(二)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注重人的全面公正发展,残疾人群体是弱势群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生活贫困、就业困难,导致在这一群体中蕴藏社会不稳定因素。只有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才能更好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残疾人群体是社会整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们因受身体条件限制,突显出其在社会群体中的特殊性及其生存状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残疾人弱势群体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偏爱,从各方面多给予关心帮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二、江安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江安县共有各类残疾人4.08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7.33%;残疾人总户数3.2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1%。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全县每年平均净增770名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户人均全部收入,城镇户达到3000余元,农村户达到2000余元。住房属木、草、竹结构的占残疾人家庭住房的30%,无房残疾人

户近1000户。残疾人家庭无主要家电率为37%左右。随着残疾人的增加,残疾人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逐渐增长。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大力关注,部门积极配合,努力创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努力健全制度,增添措施,加大投入,改善残疾户的人居环境。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扶残助残项目,促使残疾人直接受益。目前,已实施了中国残联彩票公益金的康复、教育、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白内障复明手术、“集善嘉年华”助学等扶残助残项目活动。全县争取上百万元资金,实施各类扶残助残项目12个,1000余名残疾人直接受益。三是制度健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改善其生产生活基本状况。已为5420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和免费配送残疾人用品用具。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全县特殊教育小学校1所,在校适龄残疾儿童90余名,另有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于全县各类小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通过开办残疾人就业培训班,在盲人按摩机构、民福企业、个体就业等各种渠道实现了1200余名残疾人就业。加强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特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五保、救助等社会保障范围,近2.6万名城乡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有待继续加强。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宣传不够,以致帮扶残疾人的思想还未深入人心,社会扶残意识未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未形成自觉扶残助残行动。社会上甚至还存在歧视残疾人现象,还存在入学难、就业难等问题。二是帮扶残疾人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部分乡镇或县级部门对残疾人的关心与支持力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三是残疾人生存状况较差。党委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惠及残疾人的政策,但提倡性内容多,强制性内容少,落实的难度较大。政府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大、实惠多,但涉及面尚小,他们的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生存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善。

四、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为残疾人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给予政策倾斜,提供社会服务等支持是政府的职责,是体现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十一五”期间,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

弱势群体,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状况,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的基本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差距。

(一)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服务综合能力,构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环境。

对残疾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依法建立机构,制定具体政策,提供公平就业机会等通过其社会管理职能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服务,协调残疾人群体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这些职能处处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体现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县、乡党委、政府应时刻重视改善残疾人生活,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逐步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增大残疾人的接受教育和就业培训的机会。建立健全县乡残疾人组织,加强乡镇以下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建筑物等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营造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宣传,营造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县乡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考虑,普及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增强科学与健康意识,尽量减少残疾发生。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念,把扶残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围。广泛开展扶残活动,以“全国助残日”、“爱耳日”、“世界残疾人日”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志愿者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倡导社会各层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搭建就业平台,激发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三)建章立制,健全体系,切实落实扶残助残的相关政策。

1、以县乡基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加强力量、巩固并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基层残联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工作。

2、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继续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人儿童义务教育制度。一是在全县继续推行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立足长远发展,逐步建立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促使更多的残疾适龄儿童接受特殊的或普通的义务教育,积极探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残疾人就

业培训教育。二是建立健全助学金制度,将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切实列入政府优惠政策范围,在同等条件下,做到接受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三是以县内现有的普通职业教育学校为主导,普遍开展适应劳动力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以中短期实用技术为主培训,注意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为残疾人接受各类普通或特殊教育培训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四是加强自身学习、外派培训、引进新人等不拘一格形式,努力提高全县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3、建立和完善就业、社会保障机制,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实现其自强自立。全面贯彻落实好关于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有关政策,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分类救助,适当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进程,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严格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确保专款专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重点培训,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福利企业,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探索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途径和方法,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无劳动能力、无抚养或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要及时优先予以供养、救济救助,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4、实施康复工程,进一步增强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投入与扶持力度,推动县专业康复中心项目建设。以专业康复机构为主,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培养康复服务专业人才,提高康复服务能力。采取设立定点医疗机构与组派医疗队相结合的方式,继续组织实施好每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服务。指导社区、家庭开展康复训练,实施贫困聋耳康复救助,聋耳听力训练等康复服务,使更多的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免费装配残疾人假肢体、组织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工作。

5、整合资源,部门配合,切实解决贫困残疾温饱。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是全面建设和谐与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针对残疾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列入扶贫工作计划,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全县的扶贫工作。乡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县级部门积极配合,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的生产项目,人力物力上给予帮助,政策上给予扶持,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保证上级扶贫资金落实到位,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国际残疾人事业 第3篇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已经纳入了社会发展规划, 列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聋儿语训康复、弱智儿童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残疾人助视助听及普及型假肢矫形器具适配等医疗康复项目也已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并逐步扩大保障范围, 提高保障水平, 确保到2015年, 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12年江苏省政府就投入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 免费为5199名贫困家庭残疾儿童进入康复机构培训;完成253244例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大力推进以助视、助行、助听和精神病人免费给药的“三助一给”康复救助工程, 每年向10万多名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发放康复护理补贴;免费发放辅助器具17万余件;为10万户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共投入3800万元,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镇江市作为一个户籍人口271万, 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有各类残疾人18万人的地级市, 仅2013年市政府三项助残康复民生实事就投入资金9470万元。一是兴建公办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 一期工程资金9100万元;二是推进辅助器具进家庭和无障碍改造投入180万元;三是强势推进贫困残疾人助明、助听、助行、精神病人免费服药为内容的“三助一给”品牌。

从以上数据分析, 残疾人康复事业资金呈现以下特点:

(一) 事业经费随着政府和社会日益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分享成果的面越来越大, 支出增加。

对残疾人群扶持帮助范围逐步扩大, 救助标准逐步提高, 有些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民生工作的人性化、精细化, 要求项目逐步拓展。

(二) 以财政安排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

一是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拨款及项目经费。二是地税部门代征的残保金、财政专户储存。三是卫生、人社、民政部门的政策性优惠扶持。四是慈善总会等社会捐赠。这一具有相当规模的事业资金必须通过严密的管理, 让它使用得更科学、合理, 充分发挥其效益。残疾人康复中心作为具体承办实施职能单位, 发挥着重要阵地与载体作用,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又尤为关键。

二、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延伸, 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 项目预算资金编制与支出要体现公共财政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要规定供给范围, 确保合法支出。

加大建设性支出比重, 集中财力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得主要问题, 保障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需求。

(二) 管理和核算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 这类资金是财政监督的重点, 是建立在人道廉洁旗帜下得公信力的凝聚, 使用的正确与否是社会评价财政监督和管理好坏的重要方面。

必须公开、公平, 执行政策、严格监管, 始终将其置于上级和社会的监督之中。

(三) 加强预算资金管理, 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统一认识, 通力合作, 作为整顿财经时序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点来抓, 确保预算资金的立项、征收、使用和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部门预算涵盖有限、追加项目较多、弹性大, 部门预算以组织体系细化影响预算实施效果。预算控制是核心环节未涵盖全部财务收支、执行结果是超预算, 使权威性和约束力受损;部门预算追加项目仍很多。

(二) 固定资产管理不严。第一, 账面数与实存数不符, 出现资产流失。第二, 账面数与实存数相符, 实物也以特定形式存在, 但账面金额与实际金额之间相差很大。

(三) 资金计划性不强, 时有挪用项目经费现象。

(四) 相关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规范不健全。第一, 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未能正确处理好资金开源与节流、服务于管理的辩证关系, 表现为:缺乏面向市场的观点、缺乏风险防范观点、缺乏依法理财观点。第二, 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四、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提高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财务管理与监督意识, 重视并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

所有财务人员都必须自觉学习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坚持四个原则: (1) 保持现有的制度框架; (2) 体现财政改革成果; (3) 坚持其公益性质; (4) 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树立起经济效益观念, 在资金的运营上讲究投入产出比,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 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政治上要忠诚可靠, 依法办事对党和人民负责, 有服务公益、公众之心。

必须不断从素质教育中提高自身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严格持证上岗, 加强责任考核。利用绩效考评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 并以此对其进行奖惩, 推动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从而加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严肃预算编制、申报审批程序, 按规定项目、金额办事, 增强计划性, 建立预决算执行和审计机制。

(三) 强化预算管理, 加大预算约束力度。

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 彻底改变“只重预算执行, 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 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 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 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同时, 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 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 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 强化管理和监督。

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要求。岗位轮换、授权审批、报审手续、重大项目及经费集体决策审批, 建立责任追究、定期核对账户、盘点现金、清查资产与票据等, 避免出现系统漏洞, 杜绝营私舞弊, 创新管理模式, 强化预算部门的管理改革。

(五) 寓服务于监管之中, 更加注重监管内涵。

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 不断提升监管内涵和服务的质量。一是组成专家咨询团队, 协助提供资金项目的全程专业指导, 解决项目申报到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疑难问题;二是提供延伸服务, 发挥项目平台辐射效应。三是加强项目申报环节审查, 完善审查内容, 规范审查程序, 严把项目准入关。

(六) 加强政府采购支出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财、物责任到部门、到人, 这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流程, 需针对单位发展的特点和环境, 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方法手段, 定期对固定资产及使用效率和效果监督评价, 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确保单位会计核算及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七) 完善内部的监督机制, 使得财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使得财务监督内容具体化, 并建立起量化的财务监督模式, 使财务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应善于运用法律进行财务监督, 做到认真执法, 严格执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规范会计行为, 控制财务风险, 防止经济犯罪。

(八) 注重内部控制与财务检查、绩效审计评价并重。

主动接受财政和社会的监督, 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将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 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加强监督, 掌握资金流向, 核查资金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 对其使用效率进行考核, 管好、用好资金, 防止预算资金违规使用等现象。

五、结束语

残疾人康复事业经费使用过程中, 实行积极地财务管理和监督, 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问效, 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使用中的出现的问题。开展专项经费审计和绩效评估, 进一步完善资金监管制度, 提高其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季恺.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0) .

[2]马世栋, 张志湘, 任志红.医疗公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 6 (08) .

[3]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金融经济, 2008 (20) .

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宜兴动力” 第4篇

宜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被省残工委评为全省“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先进单位;爱德学校再次通过省示范基地考核并被中残联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市盲协被中残联评为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单位;市孤独症儿童成长中心被中残联授予全国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疾人建活动社会倡导达标单位。

一、宜兴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宜兴市紧紧围绕残疾人同步小康这一目标,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健全和完善保障和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筹集资金的职能作用,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确保了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财政保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近年来,切实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紧紧围绕“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工作。

1、社会保障方面。在政府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低保重残和无固定重残补贴政策,目前受惠达5478人次,补贴资金达2242.8万,实现了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的“博爱家园”双基工程目前正在逐步实施,推进10个镇(街道)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和6个残疾人安养院规范化建设、运行和管理。

2、教育就业方面。全面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教育资助奖励和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对高中以上学生实施教学专项补贴250人次,补助资金63.8万,确保每一个有就学能力的残疾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教育。落实按比例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扶持各类就业,全市残疾人就业率达 62.5%。

3、康复服务方面。全市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262例;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176人次,7-14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37人次,救助资金达345万;救助453名听力残疾人佩戴助听器;贫困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家庭无障碍改造909户;贫困精神病人救助住院服药和特别救助1665人次,发放救助金160万;部分康复项目已纳入市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减轻了参保残疾人的家庭负担。

(二)突出基地建设,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近年来,积极探索实施残疾人托养、残疾人康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和精神病农疗康复、盲人定向行走五个方面专业化服务,基地建设填补了全市残疾人专业化服务的空白。

1、托养中心在探索实践中良好运行

市财政专项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创建了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是一所公办非企业性质的公益性残疾人托养机构,是市政府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于2013年3月试运行。托养中心采用了管理团队+医疗护理团队的运行模式,医疗护理团队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与红塔医院合作。打破了“吃吃睡睡”的传统“养老”模式,让残疾人“进得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得去”。

2、康复中心在规范服务中长效运行

2011年6月,市成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心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和残疾人康复资源,以红塔医院提供的人员、技术和房屋为依托,由市残联提供部分康复设备和器材为补充。中心集残疾人康复指导、康复教育、康复训练等职能于一身,把现代医学康复与传统康复方法融合,为全市残疾人康复治疗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成立以来先后接纳50多名0—14岁儿童开展抢救性康复训练,获得了江苏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3、儿童成长中心在创新作为中健康运行

市博爱家园儿童成长中心是三方合作的非盈利性民办机构,设有个性室、感统室等17个特色教室。收训儿童30名,配有幼教、特教、心理、康复等专业师资12人。两年来,一在教育管理模式上创新作为,采用了香港“彩虹模式”,力求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二在事业发展上创新作为,依托“共享蓝天” 公益创投项目发展事业。三在教育活动上创新作为,与宜城街道多家幼儿园构建了“交流互动、沟通共享”的互动合作模式。目前,部分无语言能力的孩子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有2名儿童已进入普通幼儿班就读。

4、农疗中心在拓展内涵中优化运行

2012年10月份建成投用的奇奇农疗中心,是为精神病康复者打造人性化日托模式的康复家园。中心主要与周铁医院合作为该院精神病患者提供职业康复、音乐康复、田间劳动、社交训练等过渡期服务。目前已有600人次到农疗中心活动。

5、盲人定向行走培训中心示范运行

宜兴采用寓康复、教育、就业、扶贫于一体的全面康复模式,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农村社区康复示范,相关经验被中残联吸收进《全国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加以推广。宜兴作为CBM国际盲人定向行走技术资源中心,目前已辐射汇集四川泸州、宁夏灵武、云南等地,并为上海、杭州、南京等残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提供培训。

(三)注重维权稳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宜兴市注重残疾人维权保稳定,全面构建了一个信访维权网络体系。

1、成立市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站。指派工作人员每天坐镇,专门受理残疾人维权相关事宜。同时指派8名律师分工负责全市18个镇(街道)残疾人的维权。与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宜兴市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职责和要求。到目前为止,共计为81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2、专设信访维权办公室。与镇(街道)残联一起负责信访接待和维权,做到“矛盾不上交,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今年至今共处理来信来访来电165件次,12345政府服务热线残联工作满意率达100%。

nlc202309041754

3、建立了定期联系反馈制度。以片为单位,做到“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尽管2013年福利企业政策调整后残疾人被退工情况突出,但没有发生残疾人群访和越级上访的事件。

(四)狠抓创业就业,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

要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就业创业。在就业创业上主要落实四项举措:

1、用好按比例就业政策抓就业。通过深入企业宣传、举办招聘会、职业介绍服务等方法,使全市4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实施按比例就业、征缴残保金政策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19人。

2、出台扶持创业意见促就业。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为抓手,及时出台了《宜兴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管理办法》,以使用残疾人情况、残疾人报酬情况和保障情况和用工协议等为主要依据,进行评估和考核。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创业就业基地36个,残疾人个体创业基地8个,安置残疾人272人,2013年我们共发放扶持补助资金97.3万元。

3、举办专场招聘帮就业。与人社局合作每年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今年三月份的招聘会一次签约48人,目前已有15人上岗。

4、开展技能培训、竞赛助就业。市爱德培训学校共举办陶艺等各类培训班160多期,培训残疾人8000多人次,培训合格人员就业率达90%,其中盲人培训班学生到目前为止共有200多人次。

(五)重视文体助残,彰显残疾人才华能力

残疾人文体事业不仅展现独特技能,也展现精神风貌,更是改变人生的平台。

1、开展了各项文体活动。2013年市举办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并组织参加了江苏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等。建立了文艺、体育、职业技能等五个类别的82名优秀残疾人人才库。

2、开展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建设。并加强培育管理,建设无锡唯一一个省文化创业示范基地的宜兴市爱德陶艺社。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残疾人工作者作风效能

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者队伍是保证。一是完善三项工作制度,解决了一个“松”的问题。建立每周理事长碰头会、每半月中层干部例会和每季片区工作交流例会制度,做到周周有安排,月月有重点,季季有交流,年度有总结,使残疾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实施了“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念提升行动,解决了一个“无为”的问题,培养成“风清气正、团结协作,勇挑重担、能动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难点及原因

近年来,宜兴市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就业、医疗、教育、康复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少压力,根据目前残疾人事业实际发展情况,还存在以下四方面难点:

(一)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和福利企业政策调整带来的退工压力,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即使是就业的残疾人也主要分布在操作简单收入低微的行业,残疾人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二)残疾人自主创业资金难以解决。

目前全市残疾人就业率为62.5%,部分未就业的残疾人有很大的创业意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充足的自主创业资金,即使有创业想法也很难进行创业,创业就业银行贷款优惠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条件苛刻,门槛高,几乎很难落实不到位。

(三)基层残疾人服务运行不够正常。

在基层残疾人服务方面,有些镇(街道)存在服务人员不到位。为残服务的专业人才不够,如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教育服务专业人才、设施设备专业人才、各类评估人才缺乏。

(四)残疾人群体综合素质不优。

一是综合素养低、文化低、受教育少。二是能力弱。动手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差,技不如人。三是心理差。自卑心理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三、今后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及措施

今后五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五年,是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要确立了“做大做强”和“提质创优”双重目标,“民生优先”和“跨越赶超”双重要求,营造更加优良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全面完成《“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任务。根据宜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情况,就进一步提高全国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认为:

(一)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致力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质量

1、健全残疾人各类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补充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研究落实“康复项目进医保进农保”政策并出台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协调相关部门将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残疾人辅具适配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2、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范围。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补助。探索福利企业退工残疾人断保接续政策,积极协调推动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增设残疾人专项险种。

3、提升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完善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就业的残疾人给予重点救助。切实做好贫困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访慰问、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工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二)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再提升,致力满足残疾人需求和愿望

1、要以完善的平台支撑服务。健全和完善市、镇、村三位一体的康复服务平台。加大康复工作人员以及家庭养护专技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以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村(社区)康复室为平台,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的康复服务网络。

2、要以丰富的内涵提升服务。建立健全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主体的康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0-6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7-14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贫困精神病人医疗康复救助,逐步扩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救助。统筹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妥善有效做好居家养残工作。

nlc202309041754

3、要以健全的机制推动服务。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达标验收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生年度考核细则》,协调卫生部门将康复站和康复医生的考核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运行方案,加大康复机构建设力度,加快康复人才的培训力度,健全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让贫困残疾人可以有条件享受到康复服务。

4、要以实施的成效检验服务。建立各康复机构的个人档案和评估记录,并根据康复情况及时更新完善。制定康复机构考核制度,细化考核内容,加强对各类康复机构的考核力度,适时引入第三方考核、专家评估、康复对象满意度测评等方式使康复机构考核更加公平有效,并严格按照考核情况核拨经费。

(三)实现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再落实,致力体现残疾人自身价值和尊严

1、要在推进充分就业上做文章。认真落实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残疾人就业制度,切实抓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充分发挥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作用,研究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福利企业为残疾人开辟更多的适应性岗位。充分发挥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从事公益性岗位。

2、要在扶持自主创业上做文章。认真落实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残疾人开办个体工商户,建办民营企业,发展农村种养殖,实现以创业促就业。认真总结与探索残疾人扶贫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的发展经验,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残疾人就业或辅助性就业的特色产业,发挥残疾人创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3、要在加强就业服务上做文章。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扎实推进市镇两级残疾人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劳动保障、辅助器具供应等综合服务工作。同时,要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实现残疾人就业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各类服务机构要改善条件、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使更多残疾人在就业服务中受益。

(四)实现残疾人素质教育的再提高,致力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1、要抓牢基础教育为根本。加快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随班就读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2015年前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探索采取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形式,对适龄重度肢体、重度智力、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大力实施“阳光助学”计划,全面落实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各项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就学困难。继续加大对残疾学生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就读、参加成人教育。

2、要强化技能培训为关键。依托爱德培训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基地,定期开办适合残疾人就业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对残疾人生活、护理技能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能力。重视残疾人艺术、体育才能的培养,展现残疾人的个人才华。

3、 要凸显文体活动为效果。结合“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周”和“文化进社区”等活动,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类群众性体育运动。落实市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政策。培养与选拔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文艺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残疾人文体比赛。

(五)实现残疾人维护权益的再保障,致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利益

1、突出制度化建设,打造政策环境。制定完善并普及残疾人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力度,畅通残疾人诉求渠道,规范残疾人信访程序,增强残疾人维权意识,依法保护好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推进无障碍建设,打造畅通环境。将无障碍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深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协调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强化参与度建设,打造舆论环境。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新残疾人观,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先进典型。扎实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各类慈善公益组织在筹集助残善款、开展助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动员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积极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六)实现残疾人服务水平的再提高,致力促进残疾人事业提高和发展

1、要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共财政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督促力度,确保残疾人工作顺利开展。

2、要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残联组织建设,构建以市残联为中心、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各专门协会和助残机构为依托的基层残疾人工作网络体系。各级残联机关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为政清廉,秉公办事,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深入基层调研,及时了解残疾人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加强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最终切实有效地为残疾人谋福祉。

3、要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对残疾人工作干部的培养力度,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管理,选聘有热心、有爱心、有能力的同志从事残疾人工作,切实抓好残疾人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七)实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致力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1、要建立地方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和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确定一定的投入增长比率,确保残疾人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2、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残保金的征缴工作,协调地税、残联、经贸等部门的关系,做好各机关事业、企业的残疾人使用和残保金的测算,严格按规定足额征缴,确保残保金收入的完成。

3、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兑现工作力度,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贷款的贴息补助工作,建立和制订贷款担保公司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贷款的担保扶持政策,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专项扶持基金,为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4、要研究和探讨福利企业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适度调整残疾人免税额度,鼓励和发挥企业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使残疾人有一个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

课题组成员: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 马洪范

新理财杂志社 黄前柏

江苏省宜兴市财政局 陈雪峰 朱朝晖 蒋国平

执笔人:蒋国平

情系残疾人事业 第5篇

文化街道文盛社区党员志愿者崔锦玉,女,现年47岁,自2001年以来,崔锦玉同志一直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在社区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特别在对待残疾人帮扶工作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高风亮节。她也先后获得了“延边州十佳文明延边人”、“延边州社区建设先进个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三八红旗手”、“和龙十大女强人”、“市先进工作者”、“市文化宣传活动先进工作者”。

一、关心残疾人,加强与残疾人的了解与沟通

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每天到居民区走访,进一步了解辖区内残疾人的家庭生活、身体和困难状况。近年来,她走街串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情近万次,相当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几倍,通过走访增进了与残疾人的了解和沟通。

二、利用重大节日,组织社区残疾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作为一名社区党员志愿者,每当重大节日,她亲自走访慰问残疾人达几百次。为残疾人捐款捐物达5千多元。并充分利用各种节日,走访慰问,组织社区残疾人春游、文体和各种捐助活动。几年来,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参加人数达5000多人次,投入资金3.8万元。

三、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残疾人事业,几年来,她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结对帮扶”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爱心盒饭”、“爱心米缸”、“爱心捐款箱”、“三帮扶”等活动。在她的努力下,文盛社区残疾人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几年来,她组织各种帮扶活动达80多次,参加人数达600多人次。

国际残疾人事业 第6篇

朴方

原标题:邓朴方的目标越来越近

近日,经李克强签批,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对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做出部署。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中国残联是《“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起草单位之一。

去年11月12日,发改委社会司曾赴中国残联,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介绍了《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编制情况。规划纲要中也融入了中国残联年初设定的重点工作目标,扶贫攻坚战,贫困残疾人是国家贫困人口中脱贫难度最大的部分;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就业增收等等。

可见,对于残疾人而言,《“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关乎每个人的利益。对于中国残联来说,这部规划纲要则设定了今后五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框架和蓝图。

而对现任中国残联名誉主席、中国残疾人事业开拓者邓朴方而言,距离他“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愿望和目标更近一步了。

未名湖畔的悲剧 邓朴方(二排左一)与家人

邓朴方是邓小平长子,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1968年是他人生的逆转点。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故事》以及《邓小平时代》一书等记录,文革爆发后,邓朴方以及姐姐邓林和妹妹邓楠都在各自的学校受到了批判和管制,邓朴方不堪红卫兵无休止的迫害,跳楼自尽,结果摔断了脊椎。邓小平当时正在受批判,医院最初不敢给他治疗,结果导致病情恶化。他在医院里昏迷了三天,医生虽然保住了他的性命,但没有做手术避免严重瘫痪,这使他的腰部以下失去知觉。

1969年夏天,邓榕获准看望父母时,把邓朴方的遭遇告诉了他们。得知邓朴方已经终身瘫痪,卓琳哭了三天三夜,邓小平坐在一边一言不发,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邓朴方是孩子中与父亲最亲近的一个。1971年,他获准来到江西父母身边。那时,他需要躺在硬板床上,为了避免生褥疮,每两个小时要给他翻一次身。卓琳回忆,当时由她来端水,烧水、擦澡、翻身都是邓小平来干。

邓小平很少写信,但是为了给在文革中因跳楼受伤的儿子邓朴方治病,以及孩子的上学、工作等问题,他改变了之前一贯作风,一封又一封地给中央写信,估算一下,文革中写下的这些信,比他其余八十年中所写的信加起来都多。

“残疾人事业是让人流泪的事业”

文革结束后,“邓朴方”这三个字与中国残疾人事业连在了一起,他历任中国残联第一、二、三、四届主席团主席。

据《福建党史月刊》发自2010年的《邓朴方: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记载,当年在301医院住院时,一位叫陈晋云的教授三次提出中国应当发展康复医学,这给了邓朴方很大的启发。可创业之初,邓朴方只是想成立一个残疾人康复中心,1983年起,他和同为残疾人的王鲁光(王树声大将的儿子)等开始筹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筹建过程中,却被“拽下水了”。

邓朴方曾回忆,“当时,一方面筹备康复中心,进行规划设计开始找了国内少数一些康复专家,把他们都集中起来,探讨康复中心怎么做。另外一方面做个基金会要筹集资金,在筹集基金的过程中就要宣传,这时不断有残疾人找到我们,他们很痛苦,碰到这些事情又不能不管,于是乎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下来,就把我拽下水了。”

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成立,4年后这个基金会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合并,组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邓朴方任首任主席。

据报道,为给残疾人筹集资金,曾给邓朴方带来不小麻烦,“1988年的时候,就说我是全国最大的贪污犯,1989年说我在国外的个人存款达到300多亿美金。我后来开过记者招待会,我说你们谁去把这300多亿存款找出来,我只留1%就够了,其他都捐献给国家。”

后来,邓朴方想通了:“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能变得了吗?而且我也想了,我都死过的了,剩下的都是赚的,我没想到我能活到现在。”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邓朴方的特殊身份,也是各界的关注焦点。有记者曾问邓朴方:“您是连续四任中国残联主席,一度有人用轰轰烈烈来形容中国残联事业的发展,您觉得您的特殊身份帮了您吗?”

邓朴方回答说:“作为我父亲,我也知道,他是愿意我做这个事情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请他为残疾人专门说过什么话,也没有请他为残疾人题过什么词,这也许是自己的一种想法吧。觉得要干事业,要我自己来干,不能靠父亲的声望。那么当然,我有很多机会,可以见到一些我想见到的人,那么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不能见到这些领导人,我就没法向他们来解释残疾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我们需要做什么。现在我也正好有了这样的机会,那么把这个机会利用上,就可以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过程,能够减少一些困难,或者稍微顺利一点。”

邓朴方曾自述,“残疾人事业是让人流泪的事业。做不成事情,没有力量帮助残疾人解除痛苦,要流泪;做成事情,帮助一些残疾人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也要流泪。”

基于对中国残疾人事业所做的贡献,邓朴方获得了众多国际荣誉。2003年,他荣获“联合国人权奖”,成为历史上首个获得此奖的残疾人,也是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中国人。

继任者张海迪曾“婉拒”邓朴方 邓朴方与张海迪

2008年3月,邓朴方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同年11月13日,在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海迪当选中国残联主席,成为邓朴方的继任者。邓朴方则任中国残联名誉主席。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张海迪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年她曾“婉拒”邓朴方,不愿意成为中国残联主席的候选人。

“我当时就是用我是一个作家,舍不得自己的工作,来拒绝他。我是真心真意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担任一个什么很重要的职务”,张海迪回忆,她跟邓朴方说,“请你再选比我合适的同志”。

可邓朴方说,“你认为呢,你帮我推荐推荐。”邓朴方谈到了自己的年龄问题,还提到了自己的目标,要创造一个没有邓朴方的中国残联。“这真的是非常令人尊敬的一句话,为什么呢?他希望中国残疾人事业,有更远的发展”,张海迪说。

张海迪最终走上了中国残联主席岗位,履新半年后,她说,“中残联的工作比我想象的多,也很累。半年来,我去了一些地方考察、调研。再就是参加各种会议,研究工作。依旧是工作到深夜,或是凌晨。疲惫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朴方同志,是他开创了中国残疾人事业,20多年,他做了那么多工作,去了那么多地方。同样作为截瘫患者,我能深深体会朴方同志所忍受的痛苦,也知道做这件事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精神力量”。

卸任国家领导人职务后

2013年3月,邓朴方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一职,不过仍然担任中国残联名誉主席。“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自卸任以来,邓朴方很少“过问”中残联工作。

中国残联官网显示,2013年3月至今3年多来,邓朴方曾在三个中国残联的活动中亮相。

第一次是2013年8月,中国盲人协会举办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邓朴方题词“俯首耕耘服务盲人一甲子,引领群众挺胸迈进新纪元。”

第二次是2013年9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邓朴方出席会议并讲话。

第三次是2014年3月21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行成立30周年纪念会。

这次会议的规格很高,习近平发来贺信,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讲话。

邓朴方也在会上讲话,“一项事业,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人道的事业,阳光的事业,是充满希望的事业。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坚持艰苦奋斗、自律廉洁、无私奉献,永远保持创业初期那股勃勃生机。”

上一篇:人劳局1-五月工作小结下一篇:感恩之心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