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校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07-13

关于党校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6篇)

关于党校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1篇

关于党校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要求党组织提高作风,清正廉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校作为党直接领导的重要党建学习和教育部门,党校的党建工作不容忽视,党校是我国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加强党校党建工作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党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党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党校党建工作高效开展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党校 党建工作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366-02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强调党组织要“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想更好的完成这项任务,就需要党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党校是我国党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沿阵地,其工作和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工作任务艰巨,党校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界定了我国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是否先进,其在我国党组织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做好党校党建工作还直接关系到党校的领导地位,关系到我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的执行和落实。面对现阶段党校党建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去深入理解、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建精神,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为进一步做好党校党建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党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加强党校党组织建设是深入观察党的十八以来各种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能力地位和基础。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我党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将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奋进,深入贯彻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深入落实党的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因此,各级党校应该严格按照我国党中央对党建工作提出的各种要求,提高自身认识,认清发展形式,切实做好党组织建设工作;其次,加强党校党建工作是党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党校要全面发挥巩固执政党地位重要保障作用,通过党校的教育不断培养合格的党员干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要想完成这些工作就需要党校切实做好党建工作,为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最后,强化党校党建工作,是提升党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党校的党组织是党校结构的政治核心组成,因此,加强党校党建工作是体现党校政治意识的根基,是党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党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党校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党校对于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都比较重视,并且会较多的关注,这样就容易忽视更为重要的党建工作。在党校内部还有很多人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是一回事,还有人认为党校的党建工作可有可无,没有进行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党建工作缺乏一定的实践性,理论类太多。出现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党校内一些人思想认知方面存在偏差,导致了很多人对党校工作认识不到位,不仅在思想上不给予高度重视,更是在行动上不愿意主动参与进来。党校的工作人员常常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推脱党建工作,或者对党建工作不重视,从而导致了党校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困难重重。

2.党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

党校党建工作的实施和开展需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但是在党校中很多教师,尤其是很多青年教师对党校的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参与到党建工作中,对党建工作缺乏一定的兴趣,甚至在工作过程中排斥这项工作的开展。党校教师更愿意投入到教学、科研以及行政工作中,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党校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党务工作部门并不受到欢迎,再加上从事党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水平比较低,工作量又大,并且种类繁杂,很多党校的教职人员无法很好的适应性岗位需求,难以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党校的党建工作越来越受到排斥。因为上述种种原因的限制,党校的党建工作无法正常的保持一个合理工作队伍,人员频繁的变动,有时党校的党建工作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人员担任,导致职位空缺。

3.党校中少数工作人员政治信仰不够坚定

党校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需要各个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这样才能保证党校的党建工作高效开展。但是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从内心思想上认为党建工作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事情,空有其外表,其理论性很强,缺乏实际的教育作用和现实实践的指导性作用,党建工作十分的空虚和乏味。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党员干部显然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党校的党建工作中去,这就使得党校党建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问题,阻碍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在党校中有的党员干部虽然身为党员,但是并不能立足于实际去严格规范自己,反而认为身为党员干部党组织赋予了自身多种特权,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下降,党组织成为了凌驾于群众的之上的特权组织,党员干部不能做到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不能为党组织建设发挥自身的动力。甚至有些党员干部从行动上和思想上就违背了党组织服务人民的原则,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纯洁性和权威性。

三、新时期加强党校党建工作的对策分析

1.加强党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建设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加强党校党建工作基础建设在何时何地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党校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基础建设。所以要想保证党校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打牢党建工作基础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党校是整个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加强党校基础工作建设,对于提高党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加强党校基础建设也能更好的促进党校教育工作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在进行党校党建基础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各项行动落实到实处,处理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关系,强化或提高认识深度,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党校党建工作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

2.积极建设党校规章制度

一个完善规章制度对于党校的党建工作来说十分重要。完善的制度可以为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更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帮助。如果党校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一个完善的制度,就会导致工作起来束手束脚,无法科学有效的开展党建工作,从而无法更好的保证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有利于党校党建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在对党校规章制度进行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要注意学校的民主制度建设,确保每一位党员干部能够定时、主动的向党组织汇报和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学习情况,提升学校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注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党建会议或者讲座,及时就党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保证党建工作讲座的次数和质量,始终坚持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党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建设和完善,从而不断推动党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强化党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党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能够有效的促进党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更能够显著提升始党校党建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从整体上保证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党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通过业绩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在这过程中要保证公平公正和公开,严格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分和考核,在对工作队伍进行评价和考核过程中,对于整个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升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并结合考核结果对党建工作队伍进行相应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保证每一位党建工作人员都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和先进的思想意识;其次,要结合党校具体的部门和机构特点对工作队伍进行考核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制定合适的培训教育计划,要确保考核评价和培训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结合日常的工作经验建立完善的工作队伍考核评价和培训体系,为以后的考核培训工作提供便利;最后,要明确党建工作队伍中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要求,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更加有效的激发党员队伍的活力,从而促进党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4.做好党校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党校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实际上是提升党校党员干部对工作岗位敬业程度的要求。做好的党校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党员干部认真对待工作,公平公正处理事务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举措。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还要不断培养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深厚感情,倾情倾智的为党校党建工作开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就要求党校为党员干部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切实做好党员干部的管理工作。党校的各项教学工作要想做好,就需要党员干部具备一个良好的敬业态度,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党建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党校在进行具体的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反复明确教职人员的敬业态度这一点,确保党校的教职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保证党校党建工作开展更为顺利。

5.提升党校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

在新形势和新常态下,党校党建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就需要注重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在党校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党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点制定具体的党建工作。首先,要对党员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进行鉴定,确保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与国家的党政方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将党建工作具体的计划落实到各个细节中;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党校教职改革。要改变教职人员落后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积极贯彻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要主动积极的去适应全新的党建需求,要保证党校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再次,要积极的促进党校科研工作的开展,要加快科学研究建设速度,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科研成果支撑;最后,要切实保证党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切实得到提升。要想实现这一点要求,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对相关制度和机制不断进行完善,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能,确保党校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顺利执行和实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建设,切实提升党校党建工作开展的效率,最终确保党校工作顺利开展。

6.党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合理应用好现代化技术工具

党校的党建工作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一个符合新时期发展的党建工作网络化工作体系,从而保证党校的党建工作能够借助这个网络化体系实施网络化工程。在信息化进程中,党校的党建工作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强化自身的党建工作,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是一个十分开放领域,其信息内容十分丰富,容量大,信息传播形式灵活,其可以为党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设备支撑,更能够为工作开展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最近几年,很多党校已经逐渐开始应用这些新技术,建立了网络化党校,借助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不断拓展了学员的政治视野,对提高党校党建工作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

7.把握好党校党建工作规律

首先,党校必须走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列,当排头兵。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党校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步、不但保证自己学,而且应积极主动去承担学习培训任务,做到讲好、讲透。因此,党校必须要走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列;其次,服务于党校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此,党校机关党建工作必须立足于坚持党校姓党,教育党员坚定政治立场,为党校中心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付豪.刘云山在中央党校暨三所干部学院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 坚持党校姓党[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05)

[2]何伟纯.以党校迁建为契机 努力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在2015年秋季开学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06)

[3]适应新常态 共谋新发展――武汉城市圈党校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暨第八届“两型全会”建设理论研讨会[J].长江论坛.2015(06)

[4]何伟纯.以党校迁建为契机 努力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在2015年秋季开学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06)

[5]胡刚.自媒体时代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6]周畅,郭继承,刘娜.发挥党校熔炉作用 落实党性修养教育[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03)

[7]张光雄.云南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践?成效?问题?措施[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4)

[8]黎雪源,陈琳.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9]李红梅.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04).2014(01)

关于党校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2篇

2011.06.16 20:21 中共胶州市委党校副校长 唐世奎

曾看到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人生总在比较,爱比较的人或许才可能享受成功的人生,不爱也不愿意付出努力去比较的人,往往只能在闲淡的生活中迷失自己。因为“比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自我、激励上进的过程。今年4月份,我有幸参加胶州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到浙江大学进行8天的学习。浙江大学的干部培训与党校的干部培训不尽相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也让我体会到了另一种境界上的比较。浙江大学干部培训工作的勃勃生机使我震撼,并无数次地在心中与我市党校进行比较。那一刻,仿佛在我的思想深处打开了一扇天窗,引发了对我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深入思考。

思考一:敞开学校大门,面向全国开办异地干部培训,是浙江大学干部培训的鲜明特色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秉承“求是、创新”校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蜚声海内外。浙江大学历来重视继续教育事业,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功能之一,纳入总体规划,学校单独设立继续教育学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曾先后与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了17个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开发了260余个继续教育项目,每年为社会提供3万余人次的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高、中层管理和科技人才,受到了各省教育对象与主管领导层的充分肯定。

首先,浙江大学对异地干部培训,以其处在改革开放度高、区域经济活跃的区位优势和先进理念,对大量来自内地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干部,进行灵活多样、课堂讲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意义更深地应该是思想上的碰撞和观念上的洗礼,使他们对浙江人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和灵活务实的市场观念有所感悟,这种观念上的输送和智力上的扶持,扩大和强化了异地干部培训功能的辐射效应,使大学有了更大的作为空间。其次,有声有色的异地干部培训,使浙江大学成了宣传推介浙江经验的有效平台。在接踵而至的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党政干部培训班上,浙江经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阐述和宣讲,浙江的发展成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张扬,浙江的形象通过大学讲台生动而丰满的传播到四面八方,从而也使得“浙江效应”通过来来往往的各类学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再次,活跃的异地培训,使浙江大学门庭若市。我们学习期间,同时有来自佛山、无锡等地8个省市的干部在那里培训。源源不断的异地班次,给他们带来了不菲的办学收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学校的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相比而言,尽管我市党校与浙江大学在办学规模、教学布局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市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专项工作成绩,也足以使我们如数家珍:胶州市“三大平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构筑“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核心圈层重要一极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面对这些将会使我们受用无穷的宝贵财富,市委党校有责任进行研究、归纳、提炼、总结,经过理性的升华,对内宣讲,对外推介,不仅服务于胶州建设,也将会使党校自身焕发出活力和生机。从浙江大学的实践来看,开展异地办班非常值得我们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探讨。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断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每年都有来自省内外党校系统的各类班次来我校联合办班,一方面要现场参观考察我市的各项社会建设的成就,同时要听取我市党校教师的授课和市有关部门单位领导的经验介绍。但是,由于受我校硬件环境和接待能力所限,目前还仅仅是初步的应付状态。

思考二:发挥师资优势,把握与时俱进的教学课题,是浙江大学干部培训的金字招牌

现在进行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有工作经验和一定领导或者管理经验的党政干部,以及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教学目的是不断提高他们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培训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而且还不能就书本讲书本,就理论讲理论,而要紧密联系国内外、省内外、特别是本地区的实际,力求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感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4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3人,工程院院士12人,教授及其它正高职人员1200余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并且具有国家级重点课题43个,把握了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的教学研究课题。

这次培训班浙江大学共安排了6位教授、博士、博导进行了授课,课题涉及创新思维和现代管理、企业公关与危机管理、宏观经济形势与应对策略、中小企业营销与品牌战略、领导艺术与领导力提升等课题。他们大多数都对所讲的课题有着多年的从业经历,并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又有着良好的口才,基本不用讲稿,主题鲜明,层层递进,侃侃道来,挥洒自如,数字都是脱口而出、烂熟于心,事例都是亲身经历、绘声绘色,其观点也就水到渠成,令学员心悦诚服了。课堂互动,学员参与,甚至肢体语言丰富多彩,让学员坐得下,听得进,授课效果非常好,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我市党校近年来在外聘教师方面也做了初步尝试,尤其是市管干部、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一些必设课程就选聘了几位相对固定的青岛相关院校的教师,效果很好。但与浙江大学的教授水平相比,我们还应该再下力气,全面、系统、规范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方面,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部门中不乏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同志,他们及时归纳总结实践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使课堂教学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理论指导性。

另一方面,兼职讲师参与和融入党校教学,可以加强党校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及时征得社会各界对党校工作的支持。另外党校教学规律表明,领导干部需求的差异越大,满足的难度也越大。党校培训对象需求的差异是各种教育培训对象需求差异最大的群体,党校教育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教育。因此,提高党校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否则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发挥党校的作用都是空谈。

一方面,需要理顺体制,让党校的教师专心于党校教育,按照党校的教学规律合理规划教学布局,创新教学方法,走出校门搞研究,放宽视野抓课题,切实发挥好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另一方面,实施党校教师对外交流的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党校中青年教研骨干到实际工作中挂职锻炼,同时选择一些有志于从事理论教学和科研、年轻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工作一段时间。我市党校的不少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都在党校工作十几年,多年的重复,多年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的思维和眼界,应加大对外交流和挂职锻炼力度。

思考三:树立精品意识,实施项目管理运作方式,是浙江大学干部培训的理念亮点

有什么样的服务理念,便会有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把培训工作作为项目管理进行标准化操作,具有超前的服务观念。无论从机场接机到安排食宿,还是从课堂教学到实地考察,还是从热情招待到考察地点都安排的周到细致,井井有序。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班主任教师全力靠上,甚至连司机师傅都帮助我们提拿行李,体现了一条龙服务和项目管理的超前理念。在浙大培训学习,每位学员都有一本学员手册。学员手册不仅印有上课时间、地点、课程安排等常规内容,而且印有游览、购物、出行线路、联络人姓名电话,以及教学课件等内容,体现了管理服务的精到细致。像这样的精细化的服务在浙大培训期间,时时处处都能感受的到。

在这方面,胶州党校近年来也做过不少尝试,如在主体班次班级管理上,提出“全天候”服务理念。每期培训班,都安排一名中层骨干教师作为培训班班主任,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锻炼,24小时开通手机电话,全天候为学员提供管理服务。在后勤服务上,提出“全过程”服务理念,从学员入住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安排专人,进行全过程、全跟踪服务,及时满足学员饮食、学习、锻炼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上,借鉴“企业形象设计”理论,注重“班级形象建设”,提出创建“标兵班级”品牌建设目标,提出“我们就是标准”、“向我看齐”的班级理念,有的班次还创作了班歌,联系当地知名音乐老师谱曲教唱,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胶州党校尽管有过这方面的探索,但总起来说,仍处于较低层次。无论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服务观念都无法与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项目管理方式相提并论。通过在浙大的培训,促使我们反思党校自己的工作。胶州党校应借鉴浙大管理服务先进模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深入进行这方面的细化探索。包括培训资料的精美印刷、考察地点的接待、与旅游部门合作、住宿就餐安排,甚至旅游景点配套安排等,都应当有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形成一个小小的产业链条,在培训服务上提升一个档次,不但满足本地干部培训的服务,而且承担起全国各地异地干部培训的服务,为胶州党校事业的发展,为胶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于县级党校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3篇

一、主动作为, 积极争取上级党校和当地党委的支持

上级党校对县级党校不是上下级关系, 平时基本上没有往来, 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作为县级党校, 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要积极主动和上级党校联系沟通, 争取支持和帮助。党校校长一般都是由同级的党委副书记兼任, 因此上级党校到县级党校进行工作指导督查时, 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县委都非常重视, 也会及时整改落实。这会帮助县级党校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 一句话, 党委重视了, 事情就好办多了。所以上级党校要经常下来指导督查工作, 把县级党校的建设当作一项工作来抓, 摆脱当下县级党校无人问的状态。

县委对县级党校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 有的县委重视, 有的几乎看不见,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没有一个规范性意见和监督检查落实机制, 作为党校自身没有主动融入县委、政府中心工作, 游离于中心工作以外。同时上级党校办班层次的下延, 许多该有县级党校承办的主体班被上级党校办走, 本县内, 其它办学机构和单位争相办班, 削减和弱化了党校的办班能力, 大规模培训干部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 县级党校要主动作为, 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争取把党校工作纳入县委总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 推动党校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党校要参与到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全县干部及公务员培训轮训计划。把党政干部在党校的学习成绩作为组织部门在干部提拔任用、交流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宣传工作, 广泛动员各级组织、各界人士支持党校工作, 形成县委领导、政府支持、各界参与党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以创建中专体制为契机, 加强党校基础建设

县级党校创建中专体制规格, 这既是提升了规格, 又是实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安徽省县 (市) 委党校中专体制规格审批暂行办法》中规定了创建中专体制的各项要求, 尤其在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文体活动场所、图书馆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 比如要求县委党校校园面积不少于20亩, 办学规模为200人的党校总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等等。县级党校如果在各方面都能达到这些要求, 不仅让校园面貌能够极大改观, 而且极大提升了党校形象。因此, 创建中专体制规格, 是县级党校尤其是条件落后的地方自身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在创建过程中, 加大了县级党校和省市党校的联系沟通, 省市党校在指导督查时提出的意见建议, 也会得到县委政府的重视, 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大规模建设党校。

三、办好各类培训, 扩大党校影响力

党校要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 完善以主体班次为重点, 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办学格局, 按期完成在职党员领导干部轮训、后备干部任职培训和理论干部培训任务。同时, 要积极承办围绕贯彻中央、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和县委中心工作举办的各类专题研讨班, 研讨本地区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紧贴干部培训需求, 以研究式教学为主线, 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和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及时将中央和地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党校教学内容, 增强培训的时代性;围绕本地实际, 开展领导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决策、改进群众工作、加强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培训, 增强实践性;把党校培训与干部需求结合起来,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四、增强党校科研能力, 多产理论成果

科研是党校的生命力, 党校要面向社会开展针对性科研工作。要注重加强实际工作与政策理论的联系, 加强上级党校、高等院校、企业、农村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建立科研信息网络, 拓宽学术交流渠道, 提高科研工作水平。要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等现实问题开展研究, 特别要加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研究, 增强党校科研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确定1——2个重点科研课题, 并形成科研成果, 为县委、县政府工作决策提供参考。建立科研工作激励机制, 提高党校教师和学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人才强校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党校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需要, 着眼于人才结构优化、提高整体素质, 制定党校干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措施, 努力建设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的干部队伍。

健全教师培养机制。不断优化专职教师结构, 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 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培养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 提高教学科研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中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每年选派年青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学术交流、挂职锻炼。

摘要:2011年12月全国县级党校工作座谈会在南宁召开, 会上探讨了县级党校面临的形势任务, 研究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这也是县级党校发展的机遇期。针对面临的发展困境,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县级党校发展, 党校必须主动作为, 提升形象, 不断扩大影响力。

关键词:县级党校,改革机遇,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县 (市) 委党校中专体制规格审批暂行办法》 (皖编办[1998]79号文件) .

关于党校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党校;党建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48-01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根本原则,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党校建设在党建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因此更加突出和重要。如何建设好党校,有效推进党校建设,加强党校的科学化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党校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作用,是摆在我们每个基层工作者面前的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党校姓党,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按照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力在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上下功夫。一是结合党校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方向和时间安排,确保理论学习的有序性和连续性。二是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保证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三是围绕重大理论和中心工作,确定研讨学习主题,组织党员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等重大方针政策和形势政策任务。通过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干部队伍运用党的重大理论指导各项工作的自觉性、针对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党校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发挥党校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对学制进行改革,实现办学规模的创新。为更好地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应加大培训轮训力度,在保持中青班半年学制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压缩其他主体班次的学制,进一步发挥了党校培训轮训干部的主阵地作用。

二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继续加大研究式教学的力度,以研究式教学为主导,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互动方式,通过举办“无命题研讨”和“有命题研讨”的方式,借助“主题班会”、“学员论坛”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员主体,较好地引导学员思考和研究问题,实现授课和答疑相结合、前沿观点介绍和学员研讨相结合、搜集问题和集中回答相结合、共性教学和个性教学相结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绩效考核制度

关于加强党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5篇

有关教材建设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多年,尽管大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带关键性的问题却迄今还未解决。随着党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建设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对此不仅学员意见大,而且教员中也颇有微词,看来这个问题是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本文将就此谈几点看法,并与大家讨论。

一、提高教材整体质量必须整合学科资源

各级党校近些年来都很重视教材建设,不仅编写出版了一大批教材,而且有的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教材体系。对于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目前党校系统编写的教材不少,但精品却并不多,甚至有些教材一编出来就束之高阁,教员不讲,学员不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表面看是教材质量不高,其实背后的原因复杂,一方面是党校教材有其特殊性,问题导向与学科支撑难以统一,尤其是有些编者缺乏学术积累;另一方面,就是党校系统的专家资源缺乏整合,未能发挥出全国党校的整体优势。

按理说,一部教材,不仅应该反映某学科最核心、最权威的理论成果,同时也要能代表该学科师资的最高水准。众所周知,目前高校系统是有统编教材的,可我们党校系统却为何一直没有统编教材?个中原因说来复杂,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党校系统没有整合学科资源的平台。虽然大家都说“天下党校是一家”,可实际上各级党校却相互独立,中央党校作为党的最高学府,对地方党校有业务指导职能,但却不能像教育部那样可以指定某教材为全国通用教材。

党校系统的学科资源不整合,党校的教材质量当然难以提高。道理简单,由于党校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编写标准,大家都各行其事,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思路,编出的教材自然五花八门。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各个党校都开设某门相同的课程,配套的教材也是家家有,可是每本教材的观点和内容却并不一样,有的甚至还大相径庭。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党校教学的科学性,而且容易形成低水平重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仅如此,现在各家党校编教材用的都是本校自己的教员,这倒也无可厚非,而问题是有的党校在某些学科的师资力量并不强,这样编起教材来往往力不从心,于是只好东拼西凑,编成啥样就啥样。当然,有的党校在某些学科也有专家,但即便如此,教材的整体质量也难以保证。因为专家通常只是在某个领域有专长,而编教材需要的却是团队力量,显然,由一家党校组织的团队与在党校系统挑选精兵强将所组成的团队相比,其实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令人不解的是,大家明明知道全国党校统编教材要比各自为战好,可为何教材一直统不起来呢?前面说是由于没有整合学科资源的平台,那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还与背后的利益驱动有关。摆明的一点,各家党校教师都要评职称,评职称就得出书,而编教材无疑是目前最便捷的出书途径,这样为了照顾本校教师的利益,哪家党校也不会放弃自编教材的机会。

不过再想深一层,纵然大家都乐于自编教材,但乐于编不等于就一定编得成,自编教材的做法所以能沿袭至今,在我们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各党校在教材使用上画地为牢。设想一下,假如党校系统教材使用是开放的,同学科教材允许竞争,谁的教材编得好就用谁的,让平庸之作进不了课堂,如此优胜劣汰,人们怎敢轻易编教材呢?如果教材编出来没人使用,没有销量出版社肯定不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相信是没人会做的。的确,目前各家党校对自编教材乐此不疲,根子就在教材的使用上。多年以来,党校系统对如何选用教材并无一定之规,既然没具体要求,那么怎么用、用什么都是由各党校自行决定。也正是这种自编自用的体制,结果使得很多人误认为编教材要比写专著容易,认为编教材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只要编出来就能直接发给学员,销量有保证。由于没有后顾之忧,编者也就不去过多地顾及教材质量了。

教材自编自用还有一个后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由于各党校在教材使用上相互封锁,你用你编的教材,我用我编的教材。只要有自己编的教材,别人的再好也拒之不用。大家你行我效,一些优秀的教材得不到推广,质量差的却大行其道,久而久之谁也不愿在编写精品教材上下功夫,其结果优秀教材越来越少,导致教材质量整体滑坡。

二、整合学科资源关键在改进教材使用机制

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到,党校教材之所以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与三个方面密不可分。一是没有机构来整合资源,教材编写缺乏“统”;二是各党校考虑到自身利益,不愿去“统”;三是教材使用画地为牢,没有压力“统”。看来,要提高教材质量,必须尽快打破这个僵局,否则,教材质量将是党校长期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不错,要改进教材的编写质量,立竿见影的办法是整合党校系统的专家资源,发挥党校的整体优势。毋庸置疑,如果能举全国党校之力,在党校系统集合一批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实行强强联合,那么教材编写的质量一定会大为改观。然而“整合专家资源”的思路虽然好,但目前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一点,就是现在党校系统还找不到一个机构能出面对资源进行整合,没有抓手。

众所周知,目前高校教材所以能够统编,是因为有教育部在背后调控。教育部作为国民教育的主管部门,手里有人、财、物资源,大权在握当然可以呼风唤雨,说哪本教材要统编,那本教材就必须统编。不仅如此,教育部还有权将其指定为全国通用教材,并有相应的资金投入,这样统编教材不仅具有极高的权威,而且名利双收,各高校自然就要争先恐后地参与了。由此看,是教育部的推动对高校教材统编起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党校系统是否也借鉴这种模式呢?如果说可以,那么就必须找到一个类似“教育部”的机构,这个机构不仅要有一定的权威,而且也要掌握一定的资源,有能力对全国党校的教材建设进行统筹。唯有如此,党校系统的专家资源才可能得到有效调配,教材才可能统得起来。否则,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调控机构,谁也不听谁的,还是八仙过海,党校教材建设势必仍是一盘散沙。

困难就在这里,目前党校系统并没有这样一个现存的机构,而且也找不出一个机构能担此大任。大家知道,各级党校都由各级党委直接领导;党校虽也有中央、省、市、县(区)等层级划分,但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只是业务指导,行政上却相互独立,谁也指挥不了谁。几年前中央党校就曾试图牵头统编教材,可为何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地方党校对教材统编的积极性不高。大家不响应,中央党校又搞不了强迫命令,结果此事只好搁置。

行政调控走不通,那么可否选用第二个办法,即切断教材编写的利益链条呢?这一点恐怕也很难。时下不少地方党校明文规定,编教材可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条件之一。平心而论,这种做法本身并无不妥。把编教材与评职称挂钩,既可为教师评职称提供方便,同时也可鼓励教师参编教材,对此我们没有理由反对。现在要研究的是,教材自编自用的体制不改变,编者无所顾忌而粗编滥造怎么办?

这个问题明摆着,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可看到归看到,对于这种内在的利益关联,似乎哪家党校也绕不开。教师要评职称理所当然,把编教材与评职称绑在一起也合情合理,何况事关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待遇,校方怎能不为自己教师的利益考虑?再说,教师的职称上去了,本校的专家教授更多,对外的影响也更大,这正是校方求之不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利益驱动短期内很难消失。

由此看来,要提高教材质量,现在唯一能做的是改变教材使用机制——为教材设立准入门槛。就好比一件商品出厂前必须通过质检方可放行一样,教材使用也要经过质量认证。要不然鱼龙混杂,劣质教材很容易流进课堂。同时更重要的是,对教材设准入门槛可牵一发动全身,使用机制变了编写机制也会跟着变。不仅原来那些师资不强的学校不会再轻易编教材;而那些师资较强的也不会再关门排兵,相反会积极地去寻求校外专家的合作。

对教材质量进行认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成立一个“全国党校系统教材审定委员会”;二是各家党校教材都得接受“审定委”的评审。党校系统人才济济,要成立“审定委”不难,去年夏天全国党校评过精品课,可借鉴评课的经验,专家也从全国党校选。至于第二点,大家是否同意将教材送交“审定委”评审要难一些,不过最近在厦门召开了全国党校系统第三次教务工作恳谈会,会议代表纷纷表示赞成。当然这还需听取更多方面的意见,但若能从党校事业的大局出发,相信是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的。

三、对教材使用要有基本的审定标准

要对教材进行评审,仅有审定机构还不够,同时还得有标准。古人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衡量标准,审定机构才能对教材质量进行科学的评定。我们认为,既然针对的是党校教材,那么确立评审标准就应遵循这样两个原则:即既要反映教材编写的一般要求,又要结合党校教学的实际和特色,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教材主编应为该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学要顺利进行,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这里的“课本”指的就是教材。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既是传承学识的载体,又是育人之本,关乎千秋大业,所以对教材编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主编要有学术权威。

在国外,教材通常都是那些学养深厚的权威学者担纲主编。比如,被国内外很多高校作为经济学专业教材的《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其作者萨缪尔森、克鲁格曼都是蜚声国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国内有影响力的好教材,其主编也多是学界泰斗,就像堪称经典的《中国现代语法》,就是由国内顶尖的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主持编写的。其实,很多老一辈学者对编教材总是心怀敬畏,对编教材都非常谨慎。

再从党校教材建设的实践看,经验证明,凡是获得学员普遍好评的教材,也都是由党校系统的权威专家主编的。以中央党校的“三基本”系列教材为例,主编全是当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党史、党建等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专家编教材之所以质量过硬,不仅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理论驾驭能力强,还在于他们治学严谨,把关严格。当下有的教材所以遭受冷遇,要么是主编理论功底不深,对内容拿捏不准,要么是治学态度不端,没有认真对待。说到底,许多教材质量低下,滥竽充数,主要是因为对主编没有进行严格甄选。

当然,教材编写要依靠团队的合力,除了主编得是名师大家,其他编者也应是专家,应在某个学科领域有所专长。不仅如此,编者还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最终是要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教材既是编出来的,也是教出来的。如果能充分吸纳教学一线的实践成果,更好地融入学员的所思、所想和所求,编写出来的教材才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内容和体例应遵循教材编写的规范

编教材显然不同于个人写专著,教材作为权威的教学工具,所传授的内容必须准确规范,必须是学术界公认的经典理论、普遍原理和主流观点,而且所承载的知识不仅要正确而且不失前沿。总之,教材应保持相对稳定,虽然可以适时修订和增减,但不能颠覆性地被推翻。所以哪些内容能进教材哪些不能进,必须经过严格过滤与取舍。

有一种现象,现在不少教师把教材当专著来写,时不时地在教材中发表个人观点,应当说,这是教材编写之大忌,是编写者应力求避免的。个人著书立说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尽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教材不行,在教材中表达个人观点如果别人不同意,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而且可能别的教师根本就不会用你的教材。

还有人认为,教材内容既然要准确,那么最保守的观点就是最稳当的观点。其实这也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如果这样取材,编出来的教材一定是拘谨有余,缺乏创新。当然,教材应尽量选择有定论的东西,但有争论的学术观点也应介绍,以便鼓励学员去思考和探讨,所以编教材不仅要讲清最基本的理论,同时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到基础与前沿并重。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材编写还应合理地安排好框架结构,逻辑要严密。一般说来,一本教材都应有一条主线,各篇章的内容应按照主线的内在逻辑展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引导读者形成认识事物的清晰思路,渐进式地完成学习过程。在文字表述上,则要注意用语准确:既要简明扼要,又要能经得起推敲。

(三)应体现党校的教学特点和多学科优势

党校教学的最大特点,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进行素质和能力培训,帮助学员解答理论和实践中的难题,因此党校采用的是专题教学。由于学员进党校学习时间有限,而且每堂课又不得超过两小时,如果要求教员严格按教材讲,一本数十万字的教材无论如何是讲不完的。那么这是否是说党校不必重视教材呢?当然不是。恰恰相反,这一特点给党校教材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校教材的直接读者是学员,虽然学员在课堂上的听课时间有限,但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学能力强,这是说,学员读教材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只要教材编得好,学员愿意读,那么通过读教材就可以把教学过程延伸到课下,延伸到校外,延伸到工作实践中去,这实际上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党校编教材要特别注意方便学员自学,和其他高校教材比要更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转型时期县级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6篇

自中共中央颁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党校工作条例》以来,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各级党校、行政院校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各培训职能部门都能紧密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就《条例》所赋予的新精神、新要求进行着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探讨,主要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如何面对机构准入制度和干部教育项目管理制度的挑战,作为基层党校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就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加以思考,以期与各位达成共识。

一、新时期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挑战。

1、干部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干部教育项目管理制度的出台,有冲击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趋势。《干部教育工作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以上两条规定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经进入市场化运行的新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也将覆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党校的“主阵地”显然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一部分,抓不住机遇,抢占不了市场,就守不住“阵地”。说到底,也就是我们各级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既有可能失去培训机会和培训项目的危险。就县级党校而言,“主要培训项目”就是内各类 主体班(次)的举办,如果党校无胜任教育培训干部的资质,争不到项目,那么,项目就会被上级或者同级具备资质的教育机构所获取,按照市场法则,党校及其党校人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函授教育生源日趋枯竭,其它形式办学尚处于摸索阶段,这无形中给党校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设置了障碍。党校函授办学十余年来,为各条战线、不同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弥补了因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相当一部分同志学历偏低或无学历的状况,也大大提高了干部素质,有力的推进了各地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函授教育也扩大了党校的办学容量,丰富了党校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党校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党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但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结构的日趋合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毕业生学历已达到要求,同时,也由于国家开始严把公务员队伍入口关,无真才实学者也觉得取得一个党校文凭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党校函授生源日益枯竭,学员人数骤减,招生由原来的被动招生变成现在的主动招生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难和压力。作为党校人,随时也在思考和洞察这一现实问题,各校结合各自的实际,都在探索多元化的办学路子,诸如开办村干函授学历大专班,开通劳动力转移培训渠道,挂靠高等院校进行函授办学或高考补习等等,但这些班次的举办存在着短期性和不稳定性,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要求与党校的师资专业布局尚有一些距离,办学过程不是形不成规模,就是办学成本过大或者师资力量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着党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党校人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面临着 较为艰难的选择。

3、县级党校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利于党校在竞争条件下持续发展。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县级党校的教师,总量小,且多数是从普通中学借调来的,就专业而言,文科专业的多,其他专业的少,讲政治理论的多,从事现代技术专业教学的少,且普遍存在着视野狭窄,科研能力弱,懒于调研的特点,习惯于全年准备一两个专题,讲几节课,对新兴的教学技术应用少,诸如不会灵活应用多媒体,实现不了教学的“精”与“深”等等。二是体现在管理上。由于党校教育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制约,县级党校每教员人均授课一般超不过30场(次),一部分教员全年上不到5节课,平时工作习惯于领导安排,多数工作不能直接与教学紧密相联。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诸如专题审查,教案审阅,评教赛教,听众反馈等等,但教员实践的机会少,在科学规范施教的程度上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教学规模单一化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多数教师授课习惯于“满堂灌”、唱“独角戏”,对“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新教法的具体运用比较少,调动不起学员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一般化。

此上挑战,既有历史原因、政策因素,还有体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我们不得不理性的思考党校的发展。

二、应对挑战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构建队伍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综合的管理层、教学层和后勤服务层。以人为本的主题是人,以人为本的过程是全体人员的参与过程,党校工作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整体合力和整体效应。就管理者而言,必须培养战略眼光和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首先应具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瞄准培训项目管理和机构准入,函授生源枯竭,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统筹分析、科学规划,提出实施方案,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管理办法。诸如对党校能否具备培训资质的冷静分析;对项目管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如何争取项目的探讨和研究;党校函授缺失后的内外在补充方式探究;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等等。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应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这一中心下功夫,全体教师应着力革除教学中存在的陈规陋习,善于借鉴、吸纳新教法和新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同时要树立一专多长的观念,“专”一门学科,“专”一个领域,在“专”的基础上达到“精”,尽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培养自己的特长,不能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学习,但什么都不是行家,达到专并不是形势和任务对党校教师的唯一要求,党校教师还要涉猎多门学科,成为多面手,既能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能讲市场经济、和谐社会,既能笔耕重大理论问题,又能捕捉县域经济问题,还应研究管理科学等等。就后勤服务队伍而言,不应只能满足于按部就班,做好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而应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实施科学、优质、高效服务上下功夫。诸如科学预测,超前思考,合理安排,善始善终,勤俭节约等等,随着形势的变化,党校后勤工作走社会化的路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县级党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要走出一条新模式和新途径就给后勤服务人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是发挥内在潜能,依据阵地搞服务,还 是偷鸡生蛋,依托社会资源搞服务,这就要求后勤服务工作者,开动脑筋,掌握信息,学习技术,做更多缜密细致的工作。

思考二:应培育和树立市场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党校事业。干部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出台,已经把党校工作推向了市场,这就要求党校从业者必须用市场经济眼光来审视学校的一切。在管理上、教学上、服务上借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工作。特别是面对目前函授生源日益枯竭的现实,应把培训的触 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区域,各个层次,特别是在保质保量地办好主体班的基础上,努力争取供电、税务、建筑、工商、民营企业、国民教育等行业的长、短培训班,实施分行业培训,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党校的闲置资源,也可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我们应当积极地走出去,依托社会优势实施多元办学,走复合型、开放式、多渠道的办学路子,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各类各样的学历班、师资班、专业技术班;与人事部门联合举办公务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班;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举办高考补习班;与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举办劳务输出班等等,同时,全方位审视县域内低层次工作人员量大面广的这一形势,多办广办失业下岗再就业培训班,村干部学历班,村干部农村实用技术班等,通过开门办学,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下活党校培训一盘棋,以丰富多彩的办学形式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固守办学的阵地。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党校事业,县级党校还应当充分挖掘党校现有不动产的优势,实现资产的盘活变现,即广泛利用党校教室、宿舍、院落、读书、车辆、桌椅、多媒体设施、远程卫星网络等,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实现形式创造价值,所得费用用以弥补教学办公经费的不足。

思考三:强化基础理论,提升科研水平,以优势迎接挑战。党校的优势在哪里?一在基本理论方面,党校从创办到今天,多是以宣传、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教学内容,在此方面,与其它办学单位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立于不败之地,党校人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即无时无刻地抓好党校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研深研透,以雄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赢得受训干部的认可和支持。与此同时,应加大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育结构,多方位引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优质”“精品”化。二要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尽快提升科研水平,党校工作,离开空洞的理论不行,照本宣科不行,无论是教学,还是研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作为县级党校,近年来,在为当地县委、政府提供科学政策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负责地讲,科研的范围,科研的数量与质量,科研的成果都比较窄小,科研工作产生的社会效应还不明显,这就启示我们,必须走科研强校之路,我们应成立不同的课题组,分解任务,限划范围和时间,安排学科带头人带领课题组下乡进厂,到生产一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工作,撰写出一些有质量,有见底的理论文章,真正发挥科研在党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批名师,形成名师带动效应,进而扩大党校的社会影响力,最终达到优势强势占领阵地的目的。

(作者:灵台县委党校

张文勇

上一篇:(材料)温岭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下一篇: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