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再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4-08-15

文本再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6篇)

文本再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1篇

文本再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推荐本文

0 分享:

□ 张萌 张威

张萌 张威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文本再构就是整体把握教材,基于教材,并把学生的旧知识和新授内容进行整合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创造了真实的语境,形成完整、系统、真实有趣、情境连贯的文本语段。上海市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朱浦老师提出的“文本再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通过整体的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再构,教学过程进行再构,形成再构文本,为学生创造真实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本再构 有效课堂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81-02

张萌,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育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

张威,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学。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手中拿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统一编写的教材走进课堂,但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我们要整体把握教材,基于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对新旧知识进行再构。另外,对于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牛津教材,功能十分突出,但在语料方面明显不足。教材所提供的文本,不足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用。没有足够的输入,怎么会有大量的输出呢。所以,为更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供丰富的真实情境,教师有必要把枯燥单一的知识点再构成适合学生的文本,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文本再构必须基于教材本身的内容,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风格进行再构,才能更好地达到高效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具体实际地分析学生的基础,在再构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能形成循序渐进的增长。在再构文本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新旧知识的组合与运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再构、拓展、重组,对话内容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语段的设计层层递进。在再构过程中,还要考虑难度太大,会影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只有“跳一跳摘到果子”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对小学牛津英语4A《Shapes》这一课进行了文本再构,在确立文本后,我就在思考在改编的过程中要如何拓展,拓展哪些内容,拓展到何种程度。《Shapes》这一课书上的内容是:主要围绕“辨认形状”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主要学习circle、rectangles、squares,triangles这四种形状和„make a"´句型。为了将课本中枯燥的知识点变得丰富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进行了文本再构。我想到了动画小故事的形式。于是我拟编了一个形状卡通人物再构了文本。通过卡通人物的对话,结合数学中的图形组合再构出一个小故事。

(一)由电脑画面上的不高兴的三角形导入新课

让学生猜一猜为什么他不高兴,孩子主动观察,积极用已有知识做交流。然后再听文本第一段对话:Hello,Iam a triangle.l am sad.Because I have no friend.Who can play with me?导入triangle。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triangle;根据故事情境,自然导入句子He is atriangle:并通过三角铁乐器的介绍,不仅巩固了triangle的发音拓展生活中的triangle。

(二)按照故事的发展,关注新角色

一个苹果,提出问题Is it his friend?再引导学生听文本对话:Are you my friend ?Can you play withme?“No ,no, no,工 am an apple.I am in the fruitfamily.Ican´t play with you。”通过听,让学生自己发现why he can´t play with the triangle?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己搜索关键信息fruit family自然导入shape family一词,引出课题shape。

(三)接着观察PPT的变化,继续听文本理解故事

I am a triangle,you´re a triangle.we are inthe same family.I can play with you.通过电教手段此处融入美术学科中的形状组合概念,让学生进一步对形状进行动态真实的理解。通过组合导入square。引入句型Twotriangles make a square.并就此对真实图形进行操练。同时介绍square的另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意思“广场”,引导学生讨论“What can you do in the square”,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继续强化图形组合接着探索文本,导入rectangle。就此让学生们观察教室内课桌、黑板、窗户等表面形状教授rectangle。并拓展所学,讨论“What twoshapes make a rectangle”,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运用文本再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015-12-14 07:41:07)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教学 教育

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既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而文本再构是建立在一定的语段和语境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主题内容,对现有教材中的语言内容进行改编、改写或整合,以适应不同的学生个体或群体,通过创设语境将教材中零散的单词、词组、句型等内容加以整合,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表达交流的语篇内容。文本再构下的语篇教学,不仅可以通过阅读语篇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通过整体理解和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在一定语境中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还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一、文本再构的作用

1、虚实情境,激发兴趣

课未始,趣先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文本再构,运用科技手段,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个既奇妙又切合实际的虚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新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语用的目的。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文本再构,展现出鲜明的影像,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和音乐渲染,再现文本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睹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

2、整体把握,挖掘内涵

文本再构有利于学生的语篇学习、整体学习,它需要教师认真备与教材有关联的知识点;挖掘教材内涵,适时补充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整合文本,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内容和功能,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运用高效扎实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训练学生,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课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一座座知识的宝库。

3、发散思维,拓展运用

文本再构以教材为本却又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全面、深层次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思维能力,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文本再构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吸收英语语言材料、扩大词汇量和增加语言知识,也能让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文本再构的实施策略

1、文本再构解读前,寻找切入点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有效学习的策略之一,也是掌握英语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对于再构文本中涉及的新单词、新句型和新的文化知识,如果学生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接触文本,大部分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文本内容,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减轻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对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语篇、适当翻译中文意思,划出自己不理解之处;对于一些含有丰富背景知识的语篇,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了解相关语篇背景知识。如上海牛津教材6BModule1 Unit1 P2是关于木炭、煤气、木柴和电这几个方面哪个使用起来更快捷、更方便、更卫生的话题,文本再构材料中有很多新单词,而且文本内容非常抽象,为了有效教学,上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多种资源如课外书、多媒体音像资料、网络等查找相关资料,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上课时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融入课堂,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而且学生能准确运用本课重难点内容---比较级,教学效果非常明显。2)提前渗透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说。教师在课前渗透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未始,意已明”。教师可以在课前适时渗透,低年级渗透简单字词句,中高年级在词、句、段的基础之上,针对语篇中出现的新词、新短语或新的知识点提前渗透,可以大大降低文本的难度。如上海牛津5B Module 3 Unit 1中关于卵的蜕变过程,在课前的课时中,适时渗透卵的变化过程,egg-caterpillar-cocoon-butterfly,从卵变化成毛毛虫,再变成茧,最后蜕化成美丽的蝴蝶的过程,学生既接受了新知,又在心理上接受了change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其他动物的变化过程则显得简单和易于接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透彻,并能流利地运用到语言的输出上,达到语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3)图文并茂

文本再构中的语段或语篇都可以配有插图。插图是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插图这一辅助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为语篇的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图片有的创设情景,有的提示教材的重点或难点,为课文内容提供了直观的线索。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并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把握教材中的每幅插图的教学意图和功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巧用插图,突破重难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如上海牛津教材5B Module 2 Unit 1中关于地图表示方位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进入文本学习前,让学生先观察两幅图片的异同,然后根据问题Where are the tigers? 预测文本信息,在与其他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更加激发了他们预测正确答案的积极性,所以在之后的视听对话、理解文本和获取文本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会异常地专注认真,整篇文本的学习就在验证预测结果的过程中轻松顺利地完成。

2、文本再构解读时,精心设计任务 1)创设情境

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教材,以顺应的心态去游览新的学习天地。小学英语教材所体现的语言概念、语言现象和语言交际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使之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情境或模拟情境。直观情境,可用于中低年级。直观情境是指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模拟情境,可用于中高年级。模拟情境是指借助现有条件,部分地模拟教材所呈现的语言内容和交际场面,要求学生在模拟环境的启示下,寻找自己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角色。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实物或模型、图片或简笔画、自制教具、音乐、多媒体、肢体语言等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能积极地根据目标语言,经过思维的加工,从而实现创造性输出。2)答疑解惑

教师设计文本时采用有效提问,能让学生在“疑”中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课是“问”出来的,不是 “讲”出来的。文本再构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海牛津教材6BModule1Unit1中介绍自然元素和地球等相关信息,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Which one is the most important?这些自然因素哪一个最重要?”建议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知识,搜索一些图片或简单的文字信息。教师布置的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中问题的探究热情,也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搜集信息。之后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系统地归纳。学生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美丽风景图片,也能从中看到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还有可能向大家提出各种问题,并且有可能展示通过查询资料后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提出保护环境这一话题,进而升华主题。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为文本学习扫清障碍,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角色扮演

文本再构教学中,朗读训练和角色扮演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并且爱表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材料的特点,积极运用情景、游戏、多媒体、奖励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本再构活动并进行语音语调的指导,使学生乐于朗读,乐于表演,乐于展示自我。这对文本的理解大有好处。表演可分为小组表演和个别表演,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感知语言的魅力,用这样自主互动的形式来解读文本,既可以活跃气氛,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文本再构解读后,渗透情感,主题升华 1)联系实际

课堂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课堂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散发出灵性与魅力。许多课堂知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耳熟能详,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才能实现从“书本中学”到“生活中用”的转变,真正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语言,文本解读的目的不仅仅要求学生熟悉文本内容,还要求学生把学习的语言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就是“学以致用”。在解读完文本后,教师应抓住文本中实用性强的语言,结合学生的经验,给学生一个语言输出的机会。如上海牛津教材中关于What do you want to do ?和What do you want to be? 解读完文本后就可以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长大后我想做什么,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这样才真正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课内知识点为点,课外实际生活为面,点面结合,课内外和谐衔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提高。2)感情升华

英语教材中不乏非常好的教育资源,但文本所蕴含的教育因素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感悟文本,激活文本,挖掘文本背后的隐形的情感教育。如上海牛津教材2AModule4中fox和hippo介绍动物,教师把一个个小动物穿插在竞选森林大王这样的故事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介绍小动物,文本再构内容既简单又丰富,大部分学生都能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训练语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不仅仅挖掘出“朋友”这个内涵,还引导学生说出“保护”等字眼,并且进一步提问:What can you do?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一系列答案,从而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情绪高涨,感情升华。

三、文本再构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再构文本,创设一个个具体的语境或完整的有情境的话题来教学单词和句型,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融入语段和语篇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运用整体语言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语篇整体感知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本再构是完整的语言材料,不管是对话还是故事,它都有相对完整的语意和语境,也有相对完整的语用功能。对话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本再构设计的情景化、递进性,使语言在真实的语境中得以呈现、操练与运用;故事教学中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等渗透在文本再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有效性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扎实真实细致有效。如何才能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打造成有效教学?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文本再构的有效性。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文本再构,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课前要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交流时间,让学生充分开展思维活动,参与教与学的调节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提出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课后给学生足够的复习时间和探究学习的时间,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设计文本的有效性离不开“信息差”的合理运用,制造信息差,使学生们产生想从对方了解到有关信息的迫切愿望和需求,从而产生开口讲英语的动机。有了信息差,才能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意义地交流,这样,学生才愿意开口讲英语,才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3、整合性原则 如果说语篇是一座房子,那么单词、词组、句子就是它的砖和瓦。脱离了单词、词组和句子,语篇就无从谈起。在单元整体设计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包括确定教材本身的文本、辅助文本、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文本带给学生的情感、文本隐含的文化,以及语量任务,再结合合适的语境,从而使学生可以恰到好处地进行语用操练。整合性原则的实质,就是把看似零碎的内容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进行完整的设计,设计有效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连贯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材间的联系,语篇可结合字词或句型,科学整合后再进行教学。除教学内容的整合外,为避免因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根据每个语篇自身的特点,选取几种教学方法,加以适当调整,进行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发展性原则

文本再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内容,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本材料不断补充、更改和创新,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文本解读策略,提高语篇教学的有效性。中低年级的语篇多是一些简单的儿歌、chant、对话等,而到了高年级阶段,语篇中包含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也穿插着相应的语法知识,篇幅相对较长,因此,教师要树立发展的教学理念,要以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为指导,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学习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语篇教学,然而语篇的教学离不开文本再构,文本再构的实施更离不开一定的语境。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文本再构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文本再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2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所以“材”要为人所用。

一、文本再构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1.熟悉教材,结合实际

文本再构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和载体,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信息源。教师要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作用、所授教材的知识组成结构对教育培养学生的意义;了解它和学生认知结构和已有的经验关系,分析学生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等,以便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方式,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初步确定教学策略。

2.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挖掘、重组、整合和拓展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的十分详尽,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构建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过程。教材内容多是文字的、静止的、平面的、结论性的,而课堂教学应是有声有色的、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活动。要提高教学的有效程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在整理、再创造,教师可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可拓展相关资源。

二、文本再构的特点

文本再构必须是源自教材,但高于教材。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情境,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挖掘、重组、整合和拓展,只要更适合学生学习要求和提高学生语用表达能力。进行再构的文本内容应该是源自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文本再构必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文本再构不是老师个人才能创造发挥,它需要贴近学生的学情,不同基础的,不同性格的学生,文本再构的内容都会有所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顺应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

文本再构的文本内容必须是与教学单元有机整合。文本再构的文本内容不是独立的一个文本,不能是与教材毫无联系的,而是应该在仔细研究分析教材、全面系统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拓展,它需要与教学单元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为学生能力发展服务的有效资源。

文本再构的形式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教学形式,文本再构的形式可以是一个chant,可以是一首英语儿歌,可以是一个看图对话,可以是一个听力练习,可以是一个语段阅读,也可以是一个作文的仿写等等。只要老师认为该教学形式能在该文本再构的活动环节中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文本再构应遵循的原则

1.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纵横联系进行文本再构

学生在不同年级学习的英语知识点是有联系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出现学生越学越忘,学多忘多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学困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达到让学生经常滚动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里的这些话题,把教材中出现过的知识点,通过设计和组织不同层次的、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帮助学生达到滚动复习已学知识、纵横联系新旧知识、吃通吃透教材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文本再构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特征和生理心理发展的文本进行整合。如:名人、音乐、体育、文学、艺术、礼仪等,这些题材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根据教学难度重组教材

考虑到知识呈现的连贯性、整体性,教材的编排往往会出现“偏难”或“偏多”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前瞻的眼光,对教材内容合理地进行分解、渗透。如:五年级下学期教学任务主要是讲授12 个表示月份的单词。这些单词不仅发音长而且难于拼写,要求学生在一个教学单元完全记住或背出这些月份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从五年级上学期布置家庭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用英语写下日期、星期和天气,并在每次布置作业时都会有意识地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由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记忆并掌握有关日期、星期和天气的词汇。

文本再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3篇

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 手中拿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统一编写的教材走进课堂, 但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我们要整体把握教材, 基于教材, 面向全体学生,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 对新旧知识进行再构。另外, 对于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牛津教材, 功能十分突出, 但在语料方面明显不足。教材所提供的文本, 不足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用。没有足够的输入, 怎么会有大量的输出呢。所以, 为更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提供丰富的真实情境, 教师有必要把枯燥单一的知识点再构成适合学生的文本, 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文本再构必须基于教材本身的内容, 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风格进行再构, 才能更好地达到高效课堂, 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具体实际地分析学生的基础, 在再构的过程中, 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能形成循序渐进的增长。在再构文本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新旧知识的组合与运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再构、拓展、重组, 对话内容也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语段的设计层层递进。在再构过程中, 还要考虑难度太大, 会影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 只有“跳一跳摘到果子”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对小学牛津英语4A《Shapes》这一课进行了文本再构, 在确立文本后, 我就在思考在改编的过程中要如何拓展, 拓展哪些内容, 拓展到何种程度。

《Shapes》这一课书上的内容是:主要围绕“辨认形状”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 主要学习circle、rectangles、squares、triangles这四种形状和…make a…句型。为了将课本中枯燥的知识点变得丰富起来,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进行了文本再构。我想到了动画小故事的形式。于是我拟编了一个形状卡通人物再构了文本。通过卡通人物的对话, 结合数学中的图形组合再构出一个小故事。

(一) 由电脑画面上的不高兴的三角形导入新课

让学生猜一猜为什么他不高兴, 孩子主动观察, 积极用已有知识做交流。然后再听文本第一段对话:Hello, I am a triangle.I am sad.Because I have no friend.Who can play with me?导入triangle。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triangle;根据故事情境, 自然导入句子He is a triangle;并通过三角铁乐器的介绍, 不仅巩固了triangle的发音拓展生活中的triangle。

(二) 按照故事的发展, 关注新角色

一个苹果, 提出问题Is it his friend?再引导学生听文本对话:Are you my friend?Can you play with me?“No, no, no, I am an apple.I am in the fruit family.I can't play with you.”通过听, 让学生自己发现why he can’t play with the triangle?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己搜索关键信息fruit family自然导入shape family一词, 引出课题shape。

(三) 接着观察PPT的变化, 继续听文本理解故事

I am a triangle, you're a triangle.we are in the same family.I can play with you.通过电教手段此处融入美术学科中的形状组合概念, 让学生进一步对形状进行动态真实的理解。通过组合导入square。引入句型Two triangles make a square.并就此对真实图形进行操练。同时介绍square的另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意思“广场”, 引导学生讨论“What can you do in the square”, 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继续强化图形组合接着探索文本, 导入rectangle。就此让学生们观察教室内课桌、黑板、窗户等表面形状教授rectangle。并拓展所学, 讨论“What two shapes make a rectangle”, 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三、研究过程

这节课中circle、rectangles、squares、triangles是新内容。在最初的试讲时, 我是通过自制教具、形状卡片、关于形状的实物来进行知识呈现的, 但学生只能说“It’s a circle/rectangle/squares/triangles”, 句式枯燥、单一, 没有递进感。经过反复思考, 结合学生已会知识, 我决定让学生亲自去发现身边的形状, 自主体验, 感受形状世界的变化, 让平面的形状动起来, 通过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组合的妙处, 再构一段适合学生的文本, 把单一的词、句放到真实语境中, 让学生完整地把握语言, 让语言有递进性。我还拓展了make a…句型, 恰当丰富了学生的语用。

在教学square时, 我准备两个triangles, 让学生试一试, 组合出新图形,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运动用表达出:triangle, triangle I can see, make a square play with me square, square I can see, make a rectangle play with me.由此可见, 为学生提供恰当高度的素材, 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有话可说、可境可入、能言能语, 有空间自由表达, 创造性地输出, 为课堂提供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整堂课文本的再构与教学实践, 我认为, 文本再构的确有助于英语教学中对语法、语音、语义、语境、语用的要求。

首先, 文本再构有利于构建主题语境。本课拟人形状人物的创设就是一个主题语境。学生通过观看人物之间的故事发展、对主体文本进行了自主操练, 达到了操练语言的目的。其次, 文本再构有助于语量的输出。通过将最后故事的拓展, 以交朋友的方式运用图形组合, 呈现给学生完整灵动的图形, 学生编写出的chant十分饱满。随后进行的TASK活动, 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形状组合, 达到“语用”的最终目。最后, 文本再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语用能力。一个个语境的创设, 一次次语量的输出, 学生们享受着真实的语料, 把自己放到真实语境中, 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是那样的自信, 充满活力。不仅学以致用, 还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 对教材的态度及课堂教学的设计都将影响教师对文本的再构。我觉得英语教师需要沉下心, 努力提高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 潜心研究, 整合教材和可用文本、语料, 做一个有心人, 让自己成为智慧的教师, 打造出魅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浦.小学英语独立语段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本再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本再构;思考

上海市特级教师朱浦提出“文本再构”的教学理念。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文本再构”呢?因为教材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统一编写的,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是不相同的,所以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文本再构”。对现有教材中的文本材料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改编,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新文本学习中习得语言知识,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如果能在原有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构,但主题没有改变,让文本内容更好地为主题服务,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教得轻松自在,学生也学得愉快活泼,这样的教学就更有效了。本篇文章以译林版小学英语5AUnit8 At Christmas Story time为教学内容,在实践层面进行“同课异构”案例分析探讨,表达自己对“文本再构”的思考。

词汇教学中的“文本再构”

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是词汇,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现状中词汇教学往往是枯燥无味的,为了让词汇教学能更生动有趣,那就需要让学生通过接触、体验和实践来学习语言,把词汇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内化和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并在阅读文本前扫清障碍。教师在处理生词时,不能孤立的教学生词,而是放在文本中来处理,给学生创设一个语境,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语境中学习生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一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What do we do for Christmas?”引出:buy presents。出示四件礼品盒子,让学生猜:“What's in the box?”巧妙地处理了单词教学:turkey、pudding、stocking、Christmas tree,这名教师的处理很独到,令人赞叹。另一名教师为操练first、next、then、finally、turkey、pudding设计了Chant,通过文本再构,帮助学生学习了词汇,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这种形式的整体单词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保持一定连贯性,零散的单词成了系统的、条理的语段,留在学生记忆中,这种完整的语段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词汇热情,让他们对所学单词印象更深刻,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文化差异中进行“文本再构”

节日文化呈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在东方和西方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节日。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开展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就能让孩子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走进西方文化,了解西方国家人们的爱好、习俗、风格,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共同感受节日的美好氛围。其中一名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圣诞节,她先让学生欣赏Jingle Bells歌曲,体会圣诞节的欢乐与温馨,并给他们讲解圣诞节的来历,适时教学生词Christmas tree、Christmas presents、Father Christmas、Christmas Eve四个单词。基于学生对圣诞节习俗了解的不太多,这名教师运用PPT呈现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运用排序的方法,让学生运用first、next、then、finally排练春节的四个活动,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有相似之处。从“恭喜发财”过渡到“Merry Christmas”,从“Do you like red packets? ”“Are you happy? ”过渡到句子教学“We have a lot of fun”“We have a good time”。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传统、最流行的节日,它与中国的春节有相似之处,通过类比,为下面语篇的教学做好铺垫。最后,这名师还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节日,让学生热爱西方文化。这名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笔者建议这名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增加一些文化小贴士:第一,12月24日是平安夜,父母们悄悄告诉孩子,礼物会被圣诞老人放在圣诞袜里。其实,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圣诞老人,那么他们会是谁呢?第二,圣诞节的丰富大餐可以放在中午,也可以安排在晚上。圣诞节大餐主要有土豆色拉、火鸡,还有圣诞布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圣诞节活动。

英语教学中“文本再构”作用

文本再构的作用体现在:1、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文本多以语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量;2、课堂设计的整体性有助于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认知;3、情境性、综合性的训练在课堂中占有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在任务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4、注重了文本中的内涵挖掘,增加了学科的教育意义。

“文本再构”是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媒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文本再构”是英语教学很好的改革载体,它承载了从英语课程、教学实施、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多方面,本着“精细、丰富、发展”的工作状态,创造属于学生的一块乐土,成就属于学生的一份精彩。

文本再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5篇

摘 要: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要求语文教学革除费时低效的弊病,与时俱进,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开发整合教学资源入手,提高钻研处理文本能力,寻求更加有效的语文教学途径,是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作者就单篇课文、单元课文、相关课文、课外素材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谈谈自己处理文本的做法。

关键词: 整合 教学资源 文本处理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设想,把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放置于同一课堂上,或者是对现行文本进行适当剪裁的一种教材处理方式。教材中的文本具有十分丰富的信息,不同文本乃至同一文本常常可以用于实现种种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对于读者来说,文本是客体,同时是主体,它总是积极地影响着读者。或者说,文本带有某种自主性,蕴藏或衍生着各种可能的“教什么”、“学什么”。师生在与文本的交往中,从不同层面探究,从不同角度解读,可以获得种种不同的教与学的内容。为了达到教学内容与既定目标的一致,必然要求教师对文本内容整合优化,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控制,以满足于课堂教学之需要。

一、单篇课文整合,挖掘文本价值

在大力推进有效课堂教学的今天,一节课的单元教学时间,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少一些,但要精一些,且目标集中,要求具体。这样,学生就能学得扎实一些。因此,需要对课文进行整合优化。比如人教版七(下)的《最后一课》,我就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把重点聚集在文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的整合上。要求学生先通过读文本找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在学生得出“小弗郎士由贪玩、不爱学习到专心投入、热爱法语;由天真幼稚到热爱祖国;由害怕老师到理解敬重老师”后,继而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小弗郎士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学生答道:是韩麦尔先生的言行(镇上的人)的感染唤醒。然后从人物描写角度让学生分析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我对课本上的插图进行整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小弗郎士的眼神”。有的同学说道:“小弗郎士眼神很忧伤,为以前的贪玩而懊悔,为自己不能完整地说出分词的用法而自责,为自己再也不能学习祖国语言而难过。”有的同学说道:“小弗郎士的眼神充满愤怒,为侵略者的横行霸道,为自己祖国的沦丧。”还有的同学说道:“小弗郎士的眼神多么镇定,他已经懂事了,他的爱国意识被韩麦尔先生唤醒了,他变得坚强了。”最后我引导:“如果说,在小弗郎士心中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如此高大’,那么,在同学们的心中,小弗郎士的形象变得怎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如此高大!”(西方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作品内容、意义生成中的参与作用,其中一个著名的观点是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的。)这样的整合优化,挖掘了文本的自身价值,打开了教学的有效思路,教的是方法,训练的是能力,培养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了有机整合与落实。

二、单元课文整合,领悟文本层次

鉴于教材的灵活性、开放性较强,而教学时间相对较少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单元教材中的几篇文章整合教学。如教人教版八(下)第六单元,我做过如下设计: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写道:“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凡文学,总要给人一种美。然而这美的塑造,于作家却各有其法。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写秋月与冬雪的方法。最后在情感志趣上分别抓住“闲”和“痴”,领悟其独特性。有时,根据主题需要,还可以进行整个单元课文的整合,如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共有六篇课文,这些课文包括散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王安石《伤仲永》)、小说(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童话(安徒生《丑小鸭》)、诗歌(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等。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从内容上看,有的回顾以游戏为伴读书求知的往事;有的讲述在父辈的教养下长大成人的故事;有的写命运桀骜而勇于抗争,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有的写天资聪颖却无所进取,神童沦落为俗子。这些课文从六个不同角度,对“成长”这一主题进行了阐发,能给学生以莫大的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我在教学本单元时,紧紧围绕“成长”这一主题,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系统化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快乐地成长”;《爸爸的花儿落了》――“爱伴成长路”;《丑小鸭》――“进取中成长”;《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乐观看成长”;《未选择的路》――“慎重成长路”;《伤仲永》――“成长须求知”。在文本的不同层次,组文的不同角度上整合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摆脱了以往语文教学一篇篇教学,千篇一律机械操作和训练的怪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实在的激发。

三、相关课文整合,彰显文本特点

整合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领悟能力,类比对照的引入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先引入已学《风筝》中的“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引导学生寻找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种种活动;教学《社戏》,我先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捕鸟”,引导学生分析“偷豆”片断;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我先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阿长讲美女蛇的故事”,引导学生搜寻阿长还留给鲁迅哪些深刻的记忆。引入同一作家的作品进行类比,加深对某个问题某个手法某种美的印象,或许上课就会轻松得多。

不同年段的相类似题材的文章也可以放在一起,为同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如在初三文言文复习中,我曾对八(上)和八(下)几个单元的文言文进行重组,把《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几篇描写山水的美文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尽情欣赏古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异秀美的山水;把《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放在一起,比较两位作者同在遭到贬谪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有何异同。通过重组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这种根据教学需要、根据学生情况重组优化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课外素材整合,拓展文本内涵

把课外相关的内容引进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辩证文本,甚至提升文本。例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风筝》时,可以把鲁迅这一事件的相关日记整理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历史的事实和文本呈现之间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升华知识。例如关于这篇文章的“弟弟”是谁?主旨怎样?如何理解鲁迅的“心痛”及“精神虐杀”等,我们都可以从先生的日记当中找到相关资料。这样,“弟弟”就很自然地指向周作人,而不会是周建人,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关于主旨的分歧争论,从而明白作者的“心痛”不仅仅在于精神的虐杀,更在于在团圆日骨肉比邻却“恨之入骨”。

《自读课本》是语文的第二教材,它的最大特点是与教科书相照应,每单元分若干小专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实现课内向课外的拓展阅读。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机地加以整合利用。如学完《济南的冬天》,可看看姊妹篇《济南的秋天》;学完《我的信念》,可看看“不朽的居里夫人”专题。提炼《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中心,要求学生从《老人的黑帽子》一文中找出中心句加以印证;学完《木兰诗》,在列举女英雄时,有的学生提到秋瑾时,可让学生诵读《自读课本》中秋瑾写的《对酒》……特别记得故杨绛的《老王》一课时,学生从《自读课本》中找出“美是以丑为代价的”(《一双手》)和“在我们一生中,生活有时会像河流一样,和另一条河流遇合了,又分开了,带来了某一种情绪的波流,永远萦绕着我们的心灵……淡淡的,却难忘!”的佳句,对老王形象的把握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起到很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可以与其他学科整合优化。《新课标》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当我们把一首优美的旋律或一幅别开生面的图画带到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时,在学生中所产生的效应非同一般。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引入运用白描和渲染的画作加以比较,配上《雪之梦》的乐曲,可以直接刺激学生感官,效果不言而喻。当然,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既不是牵强附会,更不是为整合而整合,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的整合,是为了优化教学方式,服务于强化课堂效果,是基于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而创设,不能搞噱头而淡化语文学科的本位。

综上所述,在对语文教材整合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整合的着眼点要小。从一个话题、一点触发、一条线索、一种手法等具体而微的角度,对现有语文教材的结构、内容、写法等进行补充、关联或重组,改变原有课程由篇篇课文单线行进式的单一顺序,形成一个个既独立又有相互联系的结合体。“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同时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教师绝不能匍匐在教材面前,而应创造性地加以有效整合优化,让文本更加鲜活,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师生教与学的双重效率。

参考文献:

文本再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6篇

一、何谓文本再构教学

文本再构教学又称独立语段教学, 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 将要学的单词、词组、句型等零散的知识放入到合适的语段中整体理解和学用, 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的教学模式。它符合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规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文本再构的最终目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朱浦老师指出:文本再构就是教师基于教材, 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 把教材本来的内容进行重新改编、组合和建构, 设计有别于教材文本的新语言材料, 以便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意义的情境, 使学生从中习得语言知识, 并最终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 我们可以在“语量”的基础上再构文本, 以创设的语境为教学平台,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 习得语音、语法等语言知识, 充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再构的文本要有完整的主题, 体现语言运用的交际性和知识趣味性。

三、有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五语”在文本再构教学中的恰当应用

正如朱浦老师就文本再构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方面所阐述的那样, 教学的主体设计是一种整体设计, 设计过程中要将课程的内容放在语境中来学习, 上课首先要注意“语量”和“语境”的结合, 在语音、语法的辅助下, 最终达到语言运用的目标。那么, 我们该如何在文本再构教学中恰当处理这“五语”呢?

(一) 语量和语境的结合

语量指的是语言的输入量 (听读) 与输出量 (说写) 的总和。在文本再构教学中, 输入的语量应符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将习得者目前的语言运用能力用i表示, 那么语言输入既不能远远超出习得者的现有水平, 即i+2, 也不能低于或接近习得者的现有水平, 即i+0。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习得者的现有水平, 即i+1,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在语境的创设时也应注意其关联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加大有效语量的输入, 并在语境中有效输出, 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文本再构过程中, 应以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 紧密结合主题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挖掘语言点, 适当扩充语量, 将新旧知识整合成新的文本。下面这个教学案例很好地体现了这点。

【案例一】课题:PEP6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A.Let’s learn

教材中的文本:

单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对话:—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Chen Jie?

—Winter.

再构后的文本:

Four Seasons in a Year

In spring, I hear a bird.The bird is happy.Wow!I hearspring.

In summer, I feel the sun.I am hot.Oh!I feel summer.

In fall, I smell the fruit.The fruit is tasty.Wow!I smellfall.

In winter, I see the snow.I am cold.Oh!I see winter.

What is my favourite season?Yeah!Fall!

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 内容仅仅是4个零散的季节单词和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相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 此课内容显然过于简单、单薄。于是我尝试了以小诗的形式进行文本再构, 调动学生的语言运用情趣。新构的文本就是以教材内容“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和“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Chen Jie?”为语量基础, 但又新增了许多旧语量, 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感官和天气的词汇, 同时增加了一个新的感官语量feel, 并把这些重新整合的语量以朗朗上口的、对仗工整的小诗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语境。语境渗透在文本中, 文本自然地从语境中流露, 同样句式的大量复现, 让学生在文本的整体推进过程中学习了新知, 在逐层的文本展示中有梯度地掌握了输出长篇文本, 培养了学生写小诗的语言运用能力。

文本再构教学对我们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是个挑战, 它需要我们在创设语境中当个“魔术师”, 创造情境;在调度语量上当个“园艺师”, 添绿抚红, 使二者有机结合,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 语音语法的辅助

朱浦老师提出文本再构过程就是语篇带动词汇, 再由词汇回到语篇中运用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即是课文导入—语篇呈现—语句学习—分段理解—总体感知—巩固输出。他强调小学英语文本再构教学必须是在整体理解基础上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 句型和单词学习必须在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后再呈现学习。由此可见,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语音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并不能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 更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它们仅仅是为最后的语言综合运用打个基础。那么, 语音语法该如何辅助才能在文本再构教学中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呢?

我们可以在再构文本的整体推进过程中, 运用辅助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同时, 辅助文本也是学生实现语言运用过程的语料基础。

【案例二】课题PEP7 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B.Lets read

这篇文本的主题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述种植植物。为了学习新词组make sure, 我设置了一个辅助文本:I play sports every day to (为了) make sure I have a healthy body.My plant drinks _____every day to make sure it has enough (充足的) water.every day to make sure_____.通过添加一个小小的辅助文本, 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自己推敲出了make sure的含义, 产生了小小的成就感。我再趁热打铁, 激发学生用他们的旧知结合新知, 通过造句的形式, 尝试陈述他们身边的事情。可见辅助文本的创设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最终达到语言运用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 创设的辅助文本, 作用是为主文本提供帮助, 切不能喧宾夺主, 本末倒置。

(三) 情感文化的支撑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再构文本时不仅需要深入研究、全面把握教材, 还需要用一颗有思想的头脑去思考人生哲理, 带领学生沐浴文化、情感的春风。

【案例三】课题PEP3 Unit 6 Meet My Family

本单元的主题是My Family, 介绍了家庭的各个成员及基本情况。教材内容简单。但是教材是一种教学载体和教学资源, 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挖掘出教材的深层内涵, 促使有意义文本的生成, 为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服务。于是在学习完了整个单元的内容之后, 我挖掘了教材背后的情感教育, 再构了一个句式工整的文本, 希望学生通过这个再构文本对家庭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能深情地朗读文本, 甚至仿写文本。

Family

Father is like a tree, tall and strong.He shows mestrength.

Mother is like a nest, kind and warm.She gives me care.

“i”is like a chick, little and young.But I will grow up one day!

When“i”becomes“I”, let me be a tree, just like father.

“Father, please have a rest.

Mother, please have a seat.”

I love you, just like you love me!

在这堂课上, 我一开始就围绕浓浓的亲情问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得到多样化的训练。从课堂效果来看, 因为谈论的是他们最熟悉的家人, 学生的举手率非常高, 实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如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ther/mother?I think my father is a tree.Because he’s very strong.How about you?What about your mother?然后随着文本的层层推进, 学生们的思维也时时在思索父母为“i”付出了什么, 而“I”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整堂课在情感的支撑下, 学生们都想开口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触动和想法, 语言运用能力自然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四、小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英语教学正在反思中不断发展前进, 文本再构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逐步渗透并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以上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如何处理好“五语”在文本再构教学中的应用, 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些探索和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思考, 让这条路越来越宽广。

摘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文本再构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学习语言, 运用语言,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就如何在文本再构教学中恰当地应用“五语”, 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阐述。

上一篇:幼儿园 户外(体育)游戏后反思下一篇:2011—2012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