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砼灌注桩质量控制

2024-07-25

浅谈砼灌注桩质量控制(精选8篇)

浅谈砼灌注桩质量控制 第1篇

浅谈砼灌注桩基础常见质量事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奈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目前灌注桩基础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工艺已日趋完善.灌注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关键是成孔与砼的.浇注,但往往由于施工程序的不规范及人为操作失误,容易造成桩偏移倾斜、桩底沉渣量过大、缩径、钢筋茏上浮、桩顶段砼质量差、断桩与夹泥层、导管被夹等一些质量事故.本文就这几种常见质量事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一简单介绍.

作 者:庞战勇 黄强 武威 作者单位:濮阳市公路管理局,河南,濮阳,457000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U4关键词:砼灌注桩基础 质量事故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浅谈砼灌注桩质量控制 第2篇

摘要:

本文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精心施工,加强质量管理,以提高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质量 控制

引言:

桩基础是当地基浅层土质不良,浅基础无法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所采用的一种深基础形式。它具有能避免或减少水下工程、简化施工设备和技术要求、加快施工速度并改善劳动条件等特点,目前大多桥梁设计中普遍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承包商关于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控制,关系到整个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现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道314线小草湖至托克逊及相关公路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白杨河大桥的钻孔灌注桩为例,谈谈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控制。

1、工程概述。

国道314线小草湖至托克逊段为一级公路,位于第三合同段K34+360的白杨河大桥,桥长156.54m,上部采用5-30m后张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下部为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钻孔灌注桩54根,桥墩桩长24.0m,桩径1.2m,桥台桩长18.0m,桩径1.5m。白杨河为季节性河流,由托克逊郭勒水系和阿拉沟水系汇集而成,洪水主要是降雨、融雪形成,洪汛期挟带大量泥沙,破坏力很大。据遥感工程地质分析,表层为松散砾石层,厚度较薄,下部以处于饱和状态的粉土、粘土为主要组成部分。

2、工程计划与材料控制。

白杨河大桥是第三合同段的关键工程,它控制着第三合同段施工总工期,关系到314线小草湖至托克逊段主线的贯通,技术含量与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施工队伍进场时间为九月份,正好是该地域的枯水季节,根据合同文件与业主要求,为确保明年上半年桥梁上部结构全部完成,下半年全线拉通,本年度白杨河大桥桩基施工任务必须全部完成。据托克逊地区气候特点,该地区11月份气温降低幅度较大,最低温度可达-22.5℃,为保证桩基混凝土施工避开低温气候,要求承包商采取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有限的时间。原材料的进场必须严格经过试验检测程序,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钻孔。

根据白杨河大桥设计提供地质剖面,经试桩钻孔时发现,实际地下水位已明显高于设计所提供的地下水位,表层0.4m左右为松散砾石层;0.4――4.0m范围为冲积淤泥层成冻状;4.0m――16.0m左右为饱和砂层,承载力小、稳定性差,在施工过程中随钻孔的深入,振动而坍塌,试钻无法继续进行。承包商根据试钻情况,经分析采取如下方案:将目前河流流水改道(因流量较小);河床上回填4.0m左右砾石土,经碾压,将砾石土尽量往下挤,利用回填土层所产生的土压力,稳定下层不良地质并降低地下水位;护筒长度由原设计4.0m增长至不小于8.0m,保证护筒内水位高于承压水位不小于2.0m;控制钻进速度并调整泥浆相对密度,直到泥浆能护住孔壁。经过实际施工考察,采用方法基本可行,从原则上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坍孔问题。钻孔成孔后质量检测控制:

①孔深。

先复查护筒顶固定位置的标高,按设计桩底标高反推钻孔应达到的深度。孔深检测时,以孔壁边缘的深度为准,因钻机钻头呈锥形,中部比边缘相差50cm左右。按边缘不同的位置测取3点,取平均值。其次,及时复核测绳上的深度标志,标志在施工过程中因经常检测来回发生移动,检测前后用标准钢尺予以校核,保证实际孔深不小于设计值。

②孔位。

护筒埋设位置的准确是关键,实际操作时,要求在埋设护筒的同时,在护筒周围将护筒分中埋设护桩。钻孔成孔后,通过护桩检测孔位,偏差允许值控制在平面位置小于5cm,倾斜度小于1%范围内。

③孔径。

在钻孔之前,按桩径要求制作验孔器,验孔器中间长度为孔径的`4~6倍,两头锥体长度分别为孔径的0.5倍,通过观察验孔器在孔内的下沉顺利程度,排除孔壁突出孤石或缩孔等现象。

(2)钢筋笼制作与吊装质量控制。

钢筋在各种试验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允许批量进场,制作的钢筋笼钢筋型号、根数、长度必须严格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间距,钢筋的绑扎与焊接质量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第10条进行检查,检查频率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第6.12条。根据白杨河大桥桩长较长的特点,为避免钢筋笼过长在吊装时发生变形,钢筋笼采取分二节制作,就地焊接的方法。为避免焊接接口位于桩弯矩最大处,经计算分节长度控制为:18.0m桩接头位于7~9m处;24.0m桩接头位于10――12m处,同时不允许接头处于同一截面,相邻钢筋接头中心间距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cm。上下两节钢筋笼主筋焊接时,位置对准,钢筋轴心一致,焊接为双面焊,焊长5d控制。钢筋笼入孔后,按检测孔位方法检测钢筋笼的居中,要求钢筋笼的轴线与桩轴线一致。钢筋笼吊装质量必须达到:中心偏位小于5cm,顶面标高±10mm,并固定钢筋笼,防止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上浮。

(3)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最后一道关键性的工序,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桩本身的质量,控制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把“三关”。

①灌注桩混凝土制备关。

原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检测,特别是粗集料的粒径不能大于40mm。在拌制过程中,按配合比要求,盘盘过称计量,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0.55)坍落度(18-20cm),对坍落度达不到要求或拌和后出现离析的混凝土,必须重新拌制或作废料处理,混凝土的输送严防漏浆。

②灌注混凝土导管检查关。

灌注混凝土导管口径根据粗集料最大粒径确定,导管口径不小于最大粒径的8倍。导管在使用前,必须严格经过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避免由于水密性差,在灌注过程中产生高压气囊或导管接头质量差,在拉拔过程产生导管断裂等现象。导管底排泄端离孔底的距离,采取导管先探底后回拔的方法,控制在高度25~40cm之间。

③混凝土灌注过程检查关。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首先应控制混凝土的初灌数量,为保证首批混凝土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要求承包商经计算确定漏斗的最小容量外,用备用漏斗先准备一斗混凝土,让两斗混凝土同时灌入,确保首批混凝土数量。

混凝土的灌注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允许灌注过程中出现中途停灌现象,商必须有专职技术人员现场把关,经常检测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及时调整导管排泄端与混凝土面的相对位置,保证导管排泄端充分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中至少2.0m,且不超过6.0m,按灌注的混凝土数量和检测高度双重控制,保证灌注的混凝土顶面标高高出理论设计桩顶标高不小于80cm,并在灌注过程中及时拉拔护筒,确保混凝土灌注过程一气呵成。

(4)混凝土灌注事故处理。

白杨河大桥桩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4-3#桩在灌注到12.5m后出现孔壁小范围塌孔,处理方案是:用直径小于桩径的护筒插入已灌注的混凝土面2.0m,将导管拔出,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面泥渣至新鲜混凝土面,并在两边插入两根小塑料管至新鲜混凝土面下1.0m左右,上端露出护筒外,做以后接口断面混凝土的补强用,重新架设导管,重新灌注。后经混凝土补强处理,桩的整体质量符合质量要求,达到I类桩的标准。

4、结语。

浅谈砼灌注桩质量控制 第3篇

1 砼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1.1 缩径现象

1)原因:塑性土膨胀。

2)防治措施: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1.2 桩底沉渣量过大

1)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2)防治措施: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优点:及时有效保证桩底干净。

1.3 钢筋笼上浮

1)原因:第一,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的距离时,由于浇注的砼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第二,由于砼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砼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2)防治措施:第一,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第二,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可消除。

笔者在参加福州火电厂化学处理房桩基工程施工时,其中18号桩钢筋笼就出现上浮现象,是因为搅拌机操作者与灌注平台卷扬机的操作工人,在这根桩灌注时临时换人,两个主要岗位的工人操作不熟练,所拌的砼和易性差,提管的卷扬机不灵活,出现第一斗剪球时,砼下不去经反复活动敲击导管,砼才下注,又注了好几斗,就发现在灌注中钢筋笼自然上升,将导管上提离孔底合适高度,钢筋笼才彻底止住上浮。

1.4 断桩与夹泥层

1.4.1 原因

第一,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第二,灌注砼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振击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如果估算或测砼面难,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引起断桩;第三,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第四,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1.4.2 防治方法

第一,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第二,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b.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第三,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第四,灌注水下砼前检查导管是否有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2 质量监督

灌注桩(这里主要探讨成孔灌注桩并指端承桩,下文简称桩)质量监督从验收规范来看十分简单,无非是地基承载力的鉴定、钢筋笼的检查与桩砼质量的判定,但由于地下工程不可见的因素很多,因此判定起来比较难以确定。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理论知识,分三个问题:从桩的承载机理看质量监督的关键,桩的缺陷与防治措施,桩质量的判定,围绕桩监督问题进行探讨。

2.1 从灌注桩承载机理看质量监督的关键

端承桩的承载机理是桩把荷载传递到桩的底部,它支承在坚固的岩土层上,不难得出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当桩身强度大于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反之,桩身强度小于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桩身强度。前面公式在孔底没有沉渣情况下成立。对挖孔桩沉渣不是问题,而沉渣问题对于钻孔桩则是存在的,沉渣量过大,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桩将失效。

2.1.1 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一———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从桩的施工程序来讲,在质量监督中,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会使桩失效。地基承载力取决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如果施工地区处于断裂带,在施工中就要注意夹层的存在,例如永安市交易市场挖孔桩基础按地质勘察报告中所提供的强风化基岩,其承载力只有300k Pa,而在开挖后笔者下孔观察,发现岩石已风化至岩石结构彻底破坏,但呈坚硬状态的风化层中含有50%以上2~6cm硬碎块岩石,其承载力可达1000KPa以上。又如永安市纺织厂人工挖孔桩工程,该工程的2B桩存在一层十分坚硬,但裂隙发育的新鲜岩石,用锤子敲击,锤击声音很闷,如下没有软夹层,声音应该很清脆,挖15cm下去,则发现下卧松散软夹层,再挖5m方到微风化岩。该桩基工程存在不少薄坚硬基岩下卧松散软土层的现象。

2.1.2 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二———桩身强度的监督(在于施工工艺)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如桩身强度不足,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桩身强度是桩质量监督的另一关键。桩身质量监督主要在于监督混凝土的质量,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砼质量。钢筋笼的制作检查,简单明了,而影响砼质量因素则很多,有些是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在工程实践中,不少桩由于砼质量问题而使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桩身质量的监督主要在于监督砼的质量。

砼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因此必须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否则,起不到质量监督效果,工程验收时,对工程质量如何,将没有把握,检测出现的问题亦无从分析。

人工挖孔桩砼缺陷主要产生于砼浇捣工艺。成孔时,在土层设置护壁,而在岩石层,孔壁岩石自然护壁,一般不存在孔壁质量对砼产生多大的影响。主要监督砼浇捣工艺特别是有地下水的水下部分砼的浇捣,必须采用水下砼配合比与水下导管灌注等。永安市纺织厂剑杆车间人工挖孔桩基础4B桩,该桩砼强度等级要求采用C20,由于该桩孔水位高,出水量大,笔者要求采用水下导管灌注,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听劝告,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自行采用简易串筒灌注,浇捣砼时,从孔底至上6m左右“砼”表面有很高的水位,浇捣入孔的砼遭受水的危害,砂浆稀释、骨料下沉,造成砼严重离析,经检测该桩桩身砼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

钻孔桩砼质量不仅与浇注工艺有关,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要确保桩孔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合理性,操作得当。钻孔桩成孔质量在于: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护壁可靠;关系到砼质量的灌注工艺主要是:a.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防止出现堵管、埋管,引起断桩事故;b.控制导管埋深,控制导管埋深2~4m,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防止提漏引起断桩事故。

2.2 对于钻孔灌注桩质量监督另一个关键──沉渣量的检查

对摩擦桩来说,由于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或依附力,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的土体中,如果在设计中端部反力不大,端部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钻孔端承桩,如果沉渣量过大,势必造成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如福州火电厂化学处理房××单位施工的44号桩,桩设计承载力为2000k N,实施荷载试验时,当外荷载加至1400k N,桩就出现大量沉降,经多方面证实是因为桩端沉渣量过多,导致该桩失效,亦影响其他桩的评定。因此钻孔灌注桩另一个监督的关键还在于沉渣量的检查。

总而言之,人工挖孔桩质量监督的关键在于桩身混凝土浇捣工艺是否合理与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的关键不仅在于施工工艺与地基承载力,还在于沉渣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因此对于人工挖孔桩来说,如桩存在质量问题,不是混凝土有缺陷,就是没有挖到持力层。而钻孔灌注桩检验不合格,就可能是桩底沉渣量过大,或砼有缺陷,或没有钻到持力层,或兼而有之。

综上所述,砼桩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在于地基承载力的鉴定,审查砼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掌握桩缺陷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对砼桩质量进行控制,达到质量监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

浅谈砼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第4篇

【关键词】灌注桩;质量控制

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强制控制内容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由于桩基工程的隐蔽性,给质量监督带来一定难度。本文根据多年监督质量的经验,提出了桩基监督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灌注桩(端承桩,简称桩)质量监督从验收规范看十分简单,无非是地基承载力的鉴定、钢筋笼的检查与桩砼质量的判定,但由于地下工程不可见的因素很多,因此判定起来较难准确把握。依据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分两个问题:从桩的承载机理看质量监督的关键;桩的缺陷与防治措施,桩质量的判定,围绕桩监督问题进行判析。

1.从灌注桩承载机理看质量控制的关键

端承桩的承载机理是桩把荷载传递到桩的底部,它支承在坚固的岩土上,不难得出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当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反之,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桩身强度。此公式在孔底无沉渣情况下成立。对挖孔桩沉渣还是问题,沉渣量过大,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桩将失效。

1.1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一——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从桩的施工程序来讲,在质量控制中,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

地基承载力取决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1.2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二——桩身强度的控制(在于施工工艺)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如桩身强度不足,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桩身强度是桩质量监督的另一关键。

桩身质量监督主要在于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砼质量。钢筋笼的制作检查简单明了;而影响砼质量因素则很多,有些是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在工程实践中,不少桩由于砼质量问题而使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桩身质量的监督主要在于监督砼的质量。

砼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的,因此必须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控制,否则,起不到质量控制效果,工程验收时,对工程质量如何没有把握,检测出现的问题亦无从分析。

钻孔桩砼质量不仅与浇注工艺有关,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关系。要确保桩孔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合理性,操作得当。钻孔桩成孔质量在于: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护壁可靠;关系到砼质量的灌注工艺主要是:(a)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防止出现堵管、埋管,引起断桩事故;(b)控制导管埋深2-4m,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防止提漏引起断桩事故。

1.3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三——沉渣量的检查

对摩擦桩来说,由于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或依附力,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的土体中,如果在设计中端部反力不大,端部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钻孔端承桩,如果沉渣量过大,势必造成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

2.砼灌注桩基础缺陷及防治措施

2.1钻孔灌注桩

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原因: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如不能孔孔取芯,要参照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钻头不蹩钻,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钻进声音感觉较好)、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缩径(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桩底沉渣量过大:

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1)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2)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优点:及时有效保证桩底干净。

钢筋笼上浮:

原因:(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钢筋笼仅1m左右距离时,由于浇注的砼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2)由于砼灌注至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砼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防治措施:(1)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断桩与夹泥层:

原因:(1)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2)灌注砼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振击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如果估算或测砼困难,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引起断桩;(3)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4)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治方法:(1)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b.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3)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灌注水下砼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2.2砼灌注桩质量判定

桩身混凝土质量判定。

比较准确判断桩身砼质量的是静载与抽芯,但是由于静载、轴芯为操作性检验,且费用高、时间长,所以常常采用动测法判定桩身混凝土的质量,而动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动测结果不能作为桩基工程竣工的验收依据,用于普查质量仅供验收参考。

判断混凝土质量还要依施工单位素质,掌握施工过程实际情况与施工记录。主要依据:掌握施工过程情况与施工记录。

(1)审查主要施工人员、施工单位所施工过的工程质量情况;(2)审查施工工艺是否适合于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什么质量保证措施。如:挖孔桩水位高、水量大、有没有采用水下砼配合比与水下导管法灌注,如没有,依出水量大及浇捣方法,就可推断混凝土严重离析等;钻孔桩钢筋笼如没有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再检查一下灌完桩钢筋笼的位置情况,可推定保护层是否严重不足;(3)对施工记录进行审查,要求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成孔记录与灌注记录,认真分析记录中出现的机械故障及孔内异常情况、事故等,并进行推断。比如:在成孔记录中没有发现塌孔现象,而桩的充盈系数又大,说明在浇注的过程中有塌孔现象,必然导致桩底沉渣量过多或桩身砼夹砂、夹泥,桩体形成“大肚子”;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过堵管事故,拔管后进行二次灌注,就会存在断桩或夹泥层。但缺陷的严重程度还要分析其事故具体处理措施而得知。

总之,质量监督中桩砼质量的判定,要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与工艺情况、准确的现场施工记录,并了解施工单位素质,方可比较准确判定砼质量。

浅谈砼灌注桩质量控制 第5篇

浅谈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具有抗震性好、承载力大、施工噪音小、可以解决特殊地基沉载力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公路桥梁基础工程领域中钻孔灌注桩基础已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就公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谈一些体会.

作 者:董第夏 作者单位:广西兴业县公路管理所,广西,兴业,537800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24)分类号: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施工 质量控制

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论文 第6篇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灌注桩质量控制的日益成熟,作为工程基础,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地形地质条件的适用性广和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且具有承受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已被广泛应用。

2旋挖钻钻孔施工技术

2.1旋挖钻施工工艺原理

旋挖钻机施工法又称钻头钻成孔法,是利用钻杆和钻头的旋转及重力使孔渣进入钻斗,装满钻头后,提升钻头出渣,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和出土,多次循环作业,从而实现钻进成孔。

2.2旋挖钻施工特点

1)旋挖钻机结构紧凑,转场就位快捷简便,埋设护简省力,可自行放置探孔器。

2)不同孔径,只需更换钻头即可。本桥采用挖土钻头和嵌岩筒钻钻头。

3)进度快,功效高,质量高,效益好,一次钻进可达0.4~1.0m。

4)可以适用不同的地质情况。

5)不产生大量的泥浆,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3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成孔

钻机按施工组织安排的起始位置就位。底座和顶端平稳,检测作业区承载力是否满足钻机施工要求,保证在钻进过程中不产生位移和沉陷。钻孔前先测算出孔深,当钻机在钻孔过程中达到设计标高时,再用测绳复测,以确保孔深要求,避免超欠挖。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垂直控制仪表,以控制钻杆垂直度。钻孔时,先在钢护筒内注入泥浆,开始慢速钻进,钻进深度超过护筒下2m后,即可按正常速度钻进。循环钻机随钻进不断拆接钻杆,钻杆必须始终保持垂直,泥浆经沉淀池沉淀后回收循环利用。钻进要随时监测泥浆比重及泥浆中含砂情况,记录钻进中的有关参数及地质情况,以核对地质资料。钻进时如孔内出现坍孔、涌砂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将钻具提离孔底,保持泥浆高度,吸除坍落物和涌砂;同时向孔内输送性能符合要求的泥浆,保持水头压力以抑制继续坍孔和涌砂。钻进达到要求孔深停钻时,仍要维持泥浆正常循环,直到钻渣含量小于4%为止。起钻时应注意操作轻稳,防止钻头拖刮孔壁,并向孔内补充适量的泥浆,稳定孔内水头高度。

4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清孔

冲孔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冲进记录,桩孔冲至设计深度后,要会同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验孔,符合要求后才进行清孔工作,一般使用正循环方法进行换浆清孔,做法是:开动锤头虚冲不进尺,使沉碴处于悬浮状态随旧浆排出地表。清孔后孔底的沉碴厚度必须符合要求。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必须复测孔底沉淀物厚度,符合要求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清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在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采用泥浆循环置换法清孔。清孔过程中观测孔底沉渣厚度和冲洗液含渣量,当冲洗液含渣量小于4%,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时即可停止清孔,并保持孔内水头高度,防止坍孔事故。

5旋挖钻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按设计图纸加工制作,加劲箍一般设置在主筋外面,主筋不设弯钩,以免妨碍导管抽拔。钢筋笼加工前先调直主筋,焊接时,主筋的搭接应互相错开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范围内,要做到同一根主筋上不得有两处驳接接头,同区段内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50%。钢筋笼在现场制作,钢筋在放置和制作钢筋笼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混凝土垫块保护层。依据设计图纸要求,预先在钢筋笼内设置预埋件,预埋牢固焊接在钢筋笼内。

6旋挖钻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的吊放

钢筋笼吊装采用起吊车吊装就位,钢筋外圈焊接足够数量的钢筋保护钢筋笼,以确保钢筋笼居中。钢筋笼吊起后要缓慢落入桩孔内就位。由于钢筋笼离桩底均有一定的距离,待就位到正确位置后,用4根φ22钢吊钩钩住笼顶加强箍,用2根槽钢做横担悬挂在井壁上,借助自重保证钢筋笼标高及垂直度正确,待桩芯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再取掉挂钩。

7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

浇筑前,拟定浇筑计划,根据导管的布置和混凝土浇灌量,研究导管底端与混凝土上升高度的关系,预先拟定泵送混凝土及拔出导管的计划,做到周密,施工有序,在灌注过程中严格控制钢筋笼不上浮和下沉。灌注桩前,导管在地面组装好并作气密和水密试验,经检查合格后才可吊入桩孔。导管装好后,将球胆置于漏斗口下方导管中,混凝土浇筑后,从导管压出,漂浮于泥浆表面,在整个浇筑过程中,导管下端始终保持埋入混凝土中1.5~5m。球胆开管浇筑,漏斗内混凝土满足导管下口有1m以上埋管,因此漏斗容积要满足要求。开浇后,保证混凝土连续灌注,桩中混凝土不断均匀上升,做好灌注记录,随着混凝土而上升,导管向上提升,禁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浇筑中要使导管做30cm上下运动,上下运动不宜过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塌落度保持在18~20cm,浇筑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抽样做试块,以便测定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采用隔水栓导管法,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泵车泵送成桩。施工顺序:放钢筋笼→安设导管→使隔水栓与导管内水面紧贴→灌注首批混凝土→连续灌注直至桩顶→拔出护筒,导管法水下砼灌注。

8旋挖钻钻孔对灌注混凝土及泥浆的质量要求

8.1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目前,混凝土在旋挖钻钻孔桩基施工中主要采用导管法,这就要求混凝土有良好的流动性与易操作性。在旋挖钻钻孔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按照以下两方面进行操作:

1)必须保障混凝土设计强度满足相关的施工规范要求,尤其是水泥的用量不能少于工程要求用量(采用外加剂配制时可以适当减少,但最低不能少于300kg/m3),对于初凝时间而言,应保证在2h以上,而其坍落度最好保持在18~2cm之间;

2)在进行粗集料的选择时,优先考虑卵石,如果采用的是碎石混凝土配制,则应增加粗砂的用量,砂的比率一般应控制在45%~50%范围内,并且其集料的最大粒径应控制在相关的施工规范内。

8.2泥浆的质量要求

泥浆材料以水加入优质黏土或膨润土、纯碱、钎维素等配制。泥浆制备完毕后,进行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确定钻孔泥浆性能指标:比重1.1~1.3,黏度16~22s,含砂率<2%,ph>6.5,胶体率≥98%。

9钻孔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在冲进过程中,如发现斜孔、弯孔、缩颈、塌孔冒浆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冲进,采取下列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

2)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溜槽流入漏斗和导管,所以不得将混凝土整斗倾入管内,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圈,造成导管漏水。

3)在灌注将近结束时,混凝土上升困难,可用吊钩上下提升导管,加大孔内混凝土高度,加快混凝土上升速度。为防止提升导管时挂住钢筋笼,在导管提升时要人工施加外力使导管旋转,边旋转边提升。

4)当钻孔倾斜时,可反复扫孔修正,如纠正无效,在孔内回填土、直至偏孔处以上0.5m,再重新冲进。钻孔过程中遇坍孔,立即停钻,并回填粘土,待孔壁稳定后再钻。

5)护筒周围冒浆,可用稻草拌泥团堵塞洞口,并在护筒周围压上一层砂包。如钻孔桩清孔时沉淀物厚度超过规范要求,可在灌注混凝土前对孔底进行高压射水或吹风数分钟,使沉淀物飘浮后,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

6)浇筑混凝土时如遇轻度塌孔可加大泥浆比重,如遇严重塌孔,用粘土、泥膏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重新钻进。如泥土塌落在桩内混凝土上时,应将泥土清除干净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10结语

旋挖钻机是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灌注桩桩孔的成孔设备,具有施工质量可靠、成孔速度快、成孔率高、适应性强、环境污染小的优点,克服了机械成孔时孔底沉淤土多,桩侧摩阻力低,泥浆管理差的缺点。尽管一次投入费用较大,但成孔费用消耗等经济技术指标比其他方法成孔费用低,是一种理想的施工工艺。

第2篇: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探究

引言

我国桥梁工程发展的非常快,对钻孔灌注桩技术有一定的需求和要求。随着桥梁工程的进步,钻孔灌注桩成为一项普遍的工程技术。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工艺复杂,包含大量的科学信息,直接关系到桥梁工程的安全与应用,所以桥梁工程单位要完善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体现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工程优势。

一、桥梁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

桥梁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分为两类,可以根据桥梁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分析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划分,如:(1)全套管类型,其属于新兴的一类技术,简化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流程,一般钻机到位后,就能够进入钻孔环节,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泥浆壁类型,需要桥梁工程单位配比泥浆,可以全面保护钻孔工具,维护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性能,此类技术用于保障桥梁工程的稳定性,避免钻孔灌注的过程中出现坍塌,近几年,泥浆壁类型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工程中比较常见。

二、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

结合桥梁施工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发挥钻孔灌注桩的优势,对其做如下分析。

(一)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准备

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准备工作中,必须确保技术应用符合桥梁施工的标准。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准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如下:

1.确定机具。不同规模的桥梁施工,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存在不同的需要,而施工机具是重要的一部分。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工程中涉及到诸多机具,用于稳定桥梁施工的质量。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准备工作中,桥梁施工人员需要明确每项机具的质量,全面检查机具的性能,避免其在桥梁施工中出现问题。

2.放样。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施工中,需要在准备阶段完成测量放样,确保钻孔灌注桩应用的标准性。桥梁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布设对应的测量线,构成控制网,保障钻孔灌注桩符合桥梁施工的规范要求,而且施工人员应按照桥梁工程的要求,科学的增加水准点,同时完成测量放样的复测。

3.资源分配。桥梁施工单位在前期阶段,完成各项资源分配。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中,包括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施工人员按照技术方案,分配各项资源,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能够具备完善的条件。

(二)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工艺流程

以某桥梁工程为例,分析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流程,重点明确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1.埋置护筒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埋置护筒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首先通过全站仪精准地进行坐标放样;其次,精确鉴定钻孔灌注桩位置,避免出现人为误差;最后,埋置护筒,确保护筒和桩基之间的中心线精确重合。

2.制备泥浆与护壁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公路桥梁的土质条件,科学调配泥浆,采用水、添加剂和粘土制成施工泥浆,泥浆的粘度和比重要满足施工设计要求:胶体率要高于96%,相对密度1.2,粘度26~30之间,避免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泥浆太稠或者太稀,影响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制作泥浆时,首先要打碎粘土,然后将粘土放置到护筒中,最后用冲击锤有节奏地打击灌注桩,发挥良好的冲击作用,将粘土转化为优质泥浆,最后再进行钻孔。

3.钻孔

钻孔施工是钻孔灌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钻孔施工质量对于整个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钻孔施工过程。结合公路桥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孔方式和钻头。例如,对于公路桥梁软土地质,要尽量采用中小冲程冲击方式,缓慢地进行冲击施工,确保钻孔施工质量;对于坚硬地质,要利用大冲程的冲击方式,加大冲击力度,提高钻孔的准确性;对于岩石地质,在钻孔之前需要进行爆破,保护钻机的钻头,然后再进行钻孔施工。

4.清孔

在钻孔之后必须进行清孔,清孔是钻孔之后的必要环节。所谓的清孔就是将里面的沉积物清理出来,保障桩体的施工质量,因为如果有沉积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桩基的承载力,所以在钻孔后必须进行清孔。在施工过程中会清理两次,一般来说需要在钻孔之后清理一次,另一次是在吊放钢筋之后一。清孔的工艺比较简单,有两种简单的方法:第一种就是采取快速排渣法,利用反复的循环方式使沉积物迅速排除,但是排的不是非常彻底;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泥浆排渣,通过降低泥浆的密度和粘度,使沉积物随泥浆排除。

5.放置钢筋笼

钻孔灌注桩技术中的钢筋工艺较为复杂,首先合理安排钢筋笼的制作工艺,工程单位要求施工人员加强钢筋笼参数的控制力度,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方案内规定的参数设计,防止出现参数偏差,保障钢筋笼的稳定性,待钢筋笼制作完成后,排查是否存在载荷不足的点,确保质量无误后,堆放钢筋笼;然后施工人员安放钢筋笼,施工人员先绑扎钢筋笼,稳定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好钢筋笼加固的工作,重点保护钢筋笼的吊点处,避免受力不足;最后下放钢筋笼,该道路工程无法利用吊车一次性完成下放工作,需分为三部分,分别下放到钻孔内,利用单面焊接的方式,完成分步下放,下放后安排砂浆预制块,保障钢筋笼的性能。

6.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是该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的重点部分,关系到桥梁施工的质量性能。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检查混凝土的质量,重点检测混凝土的均匀性,采用拌合的方式进行调整,保障其达到拌合要求。该工程选择的是商品混凝土,直接进行灌注工艺,在第一批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之前,完成整体混凝土的灌注工作,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控制好灌注时间,需要增加缓凝剂延迟混凝土初凝,保障混凝土灌注的工艺质量。

三、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质量控制

桥梁施工中,非常注重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价值,规划出几点质量控制的内容,提高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质量水平。分析如:

1.规范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流程,安排好每项施工流程后,才能保障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效益,排除桥梁施工中的各项影响因素,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应用质量,同时利用优质的工艺流程,规避桥梁工程中的质量风险,控制桥梁工程的质量。

2.严谨完成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数据测量,规避数据测量中的误差,以免出现偏差影响,最主要的是控制钻孔灌注桩参数应用的精确度,实现高质量的工程建设。

3.注重钻孔灌注桩的技术核查,尤其是核查细节部分的技术,为桥梁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既可以防范桥梁施工技术应用的风险部分,又可以完善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桥梁施工的质量水平,保障工程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论文 第7篇

我国桥梁工程发展的非常快,对钻孔灌注桩技术有一定的需求和要求。随着桥梁工程的进步,钻孔灌注桩成为一项普遍的工程技术。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工艺复杂,包含大量的科学信息,直接关系到桥梁工程的安全与应用,所以桥梁工程单位要完善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体现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工程优势。

一、桥梁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

桥梁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分为两类,可以根据桥梁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分析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划分,如:(1)全套管类型,其属于新兴的一类技术,简化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流程,一般钻机到位后,就能够进入钻孔环节,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泥浆壁类型,需要桥梁工程单位配比泥浆,可以全面保护钻孔工具,维护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性能,此类技术用于保障桥梁工程的稳定性,避免钻孔灌注的过程中出现坍塌,近几年,泥浆壁类型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工程中比较常见。

二、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

结合桥梁施工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发挥钻孔灌注桩的优势,对其做如下分析。

(一)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准备

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准备工作中,必须确保技术应用符合桥梁施工的标准。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准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如下:

1.确定机具。不同规模的桥梁施工,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存在不同的需要,而施工机具是重要的一部分。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工程中涉及到诸多机具,用于稳定桥梁施工的质量。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准备工作中,桥梁施工人员需要明确每项机具的质量,全面检查机具的性能,避免其在桥梁施工中出现问题。

2.放样。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施工中,需要在准备阶段完成测量放样,确保钻孔灌注桩应用的标准性。桥梁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布设对应的测量线,构成控制网,保障钻孔灌注桩符合桥梁施工的规范要求,而且施工人员应按照桥梁工程的要求,科学的增加水准点,同时完成测量放样的复测。

3.资源分配。桥梁施工单位在前期阶段,完成各项资源分配。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中,包括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施工人员按照技术方案,分配各项资源,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能够具备完善的条件。

(二)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工艺流程

以某桥梁工程为例,分析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流程,重点明确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1.埋置护筒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埋置护筒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首先通过全站仪精准地进行坐标放样;其次,精确鉴定钻孔灌注桩位置,避免出现人为误差;最后,埋置护筒,确保护筒和桩基之间的中心线精确重合。

2.制备泥浆与护壁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公路桥梁的土质条件,科学调配泥浆,采用水、添加剂和粘土制成施工泥浆,泥浆的粘度和比重要满足施工设计要求:胶体率要高于96%,相对密度1.2,粘度26~30之间,避免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泥浆太稠或者太稀,影响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制作泥浆时,首先要打碎粘土,然后将粘土放置到护筒中,最后用冲击锤有节奏地打击灌注桩,发挥良好的冲击作用,将粘土转化为优质泥浆,最后再进行钻孔。

3.钻孔

钻孔施工是钻孔灌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钻孔施工质量对于整个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钻孔施工过程。结合公路桥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孔方式和钻头。例如,对于公路桥梁软土地质,要尽量采用中小冲程冲击方式,缓慢地进行冲击施工,确保钻孔施工质量;对于坚硬地质,要利用大冲程的冲击方式,加大冲击力度,提高钻孔的准确性;对于岩石地质,在钻孔之前需要进行爆破,保护钻机的钻头,然后再进行钻孔施工。

4.清孔

在钻孔之后必须进行清孔,清孔是钻孔之后的必要环节。所谓的清孔就是将里面的沉积物清理出来,保障桩体的施工质量,因为如果有沉积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桩基的承载力,所以在钻孔后必须进行清孔。在施工过程中会清理两次,一般来说需要在钻孔之后清理一次,另一次是在吊放钢筋之后一。清孔的工艺比较简单,有两种简单的方法:第一种就是采取快速排渣法,利用反复的循环方式使沉积物迅速排除,但是排的不是非常彻底;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泥浆排渣,通过降低泥浆的密度和粘度,使沉积物随泥浆排除。

5.放置钢筋笼

钻孔灌注桩技术中的钢筋工艺较为复杂,首先合理安排钢筋笼的制作工艺,工程单位要求施工人员加强钢筋笼参数的控制力度,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方案内规定的参数设计,防止出现参数偏差,保障钢筋笼的稳定性,待钢筋笼制作完成后,排查是否存在载荷不足的点,确保质量无误后,堆放钢筋笼;然后施工人员安放钢筋笼,施工人员先绑扎钢筋笼,稳定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好钢筋笼加固的工作,重点保护钢筋笼的吊点处,避免受力不足;最后下放钢筋笼,该道路工程无法利用吊车一次性完成下放工作,需分为三部分,分别下放到钻孔内,利用单面焊接的方式,完成分步下放,下放后安排砂浆预制块,保障钢筋笼的性能。

6.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是该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的重点部分,关系到桥梁施工的质量性能。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检查混凝土的质量,重点检测混凝土的均匀性,采用拌合的方式进行调整,保障其达到拌合要求。该工程选择的是商品混凝土,直接进行灌注工艺,在第一批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之前,完成整体混凝土的灌注工作,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控制好灌注时间,需要增加缓凝剂延迟混凝土初凝,保障混凝土灌注的工艺质量。

三、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质量控制

桥梁施工中,非常注重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价值,规划出几点质量控制的内容,提高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质量水平。分析如:

1.规范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流程,安排好每项施工流程后,才能保障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效益,排除桥梁施工中的各项影响因素,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应用质量,同时利用优质的工艺流程,规避桥梁工程中的质量风险,控制桥梁工程的质量。

2.严谨完成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数据测量,规避数据测量中的误差,以免出现偏差影响,最主要的是控制钻孔灌注桩参数应用的精确度,实现高质量的工程建设。

3.注重钻孔灌注桩的技术核查,尤其是核查细节部分的技术,为桥梁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既可以防范桥梁施工技术应用的风险部分,又可以完善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桥梁施工的质量水平,保障工程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浅谈砼构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 第8篇

1 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1.1 构思开阔, 设计意识超前。

设计部门编写设计文件过程中, 在体现混凝土建筑物结构特点的同时, 应体现时代建筑水平, 并广泛征求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外观轮廓构想时, 应增强建筑物美感、提高外观设计品质。

1.2 风格上满足特殊需要, 兼顾地方特色。

在保证运行功能和投资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风格, 以及有无仿古、旅游开发、城市规划等要求, 力争设计成具有一方特色的形象性建筑、标志性建筑、景点性建筑。

1.3 方案上消除设计隐患, 适应施工发展水

平合理的设计布局及构件外形, 有利于进行施工分割。还应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增加维护设施的设计。避免因结构上的缺陷导致的裂缝、施工缝、撞痕等现象。在进行设计方案拟订时, 应考虑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 使得工程实施中能尽量采用先进可行的施工工艺, 将设计目的更好地体现到结构中去。

2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建筑物一旦浇筑成型, 将无法或较难弥补施工留下的外观缺陷。实施过程中, 必须完善相应控制体系, 并对直接影响建筑物外观成型效果的各种要素, 进行事先控制。

2.1 完善组织保证体系

2.1.1 建立以树立企业形象为宗旨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 明确外观质量目标。

2.1.2 引进由业主、监理单位参与监督的外部督察体系, 提供外观质量保障。

2.1.3 落实具体负责实施的现场执行体系, 履行外观质量控制职能。

班组内执行“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 及“三验” (初验、复验、报验) 程序, 履行外观控制职能, 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是工程外观质量的基本保证。

2.2 控制影响观感的要素

2.2.1 人员素质。

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底、经验总结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手段, 规范操作行为, 明确外观质量标准, 从而杜绝外观隐患的发生。

2.2.2 材料质量。

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 不但影响结构运行和设计标准, 同时还会影响外观。故在满足建材试验规程的前提下, 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色泽稳定、质地坚硬的材料。

2.2.3 施工工艺。

对直接影响混凝土成型效果的各种工艺, 宜进行统一的设计。模板的选型及架立:作为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重要保证, 表面光洁、吸附力小、平整度高、拼缝严密的模板要求, 是施工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模板制作应考虑拆卸方便, 不刮碰结构棱角;同时, 为保证整体刚性, 模板安装必须有足够的对销拉件或支撑。所有这些, 都为成型构件表观平整、棱角分明、线型顺直流畅奠定良好的基础。混合料的配制及浇捣:对浇筑过程中的配料、拌和、送料、导料、振捣等环节进行统一设计, 根据施工量的大小合理划分作业区, 避免因疏漏和操作差异而引起混合料的不均匀性和浇灌缺陷。

2.2.4 机电物业。

浇筑前, 应对各类搅拌、振捣及输送机械等进行调试运行, 以保证其工作状态正常, 避免因施工中断时间过长而出现施工缝和蜂窝等现象。

3 常见外观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3.1 蜂窝麻面

3.1.1 形成原因:

模板孔眼或接缝附近浆液在振捣时溢出, 并形成空隙或泛砂;粗骨料粒径过大, 导致混合料不能完全填充钢筋保护层;配比中砂率偏小, 粗骨料含量偏大;漏浆部位上端掉浆, 引起“月牙形”水浪缝;振捣半径过大、振时过短或漏振;浇筑高度太高、导料入仓措施不到位, 引起粗骨料与砂浆离析。

3.1.2 防治办法:

提高模板拼装精度, 并宜将拼缝形式设计成企口;根据不同振捣设备合理布设浇筑振点, 防止漏振,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优化施工配合比, 并选用粒径适宜的粗骨料;浇筑高度超过2m时, 必须辅以串筒、溜槽等导料设施;控制好水灰比, 保证砂浆稠度;采用大块件拼装模板, 减少接缝数量。

3.2 色泽不一

3.2.1 形成原因:

混凝土强度较低、成型界面的隔离剂使用不到位, 致使局部浅层砂浆薄层在拆模瞬间脱离母体, 形成局部浅层剥落;模板隔离剂掺杂, 涂抹厚度不一;模板表观糙率不一, 反光效果不同;入仓混合料的骨料清洗不净, 拌和质量控制不一。

3.2.2 防治办法:

在保证拆模强度的基础上, 适当延长拆模时间, 并以混凝土表面乳化膜形成后且不粘模为宜;各类界面隔离剂必须纯净并涂抹均匀;改进模板制作方式, 接触表面必须使用同类和同等加工条件的材料;严格控制拌和料的入仓配比及拌和时间;重视粗骨料的清洗和细骨料的筛滤工作。

3.3 气泡偏多

3.3.1 形成原因:

模板表面油性隔离剂配制过稠、涂抹过多, 致使拌和料入仓振捣时, 隔离剂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 沿接触模板的混合料表面出现浸润现象, 并包裹其内的气体形成气泡。此部分气泡在振捣过程中大多逐渐溢出并变小, 剩余部分因油性隔离剂的黏稠度较高而继续吸附于模板表面, 较难溢出仓外的气泡, 在混凝土凝结后形成气泡空隙;浇筑层厚度过大, 气泡的溢出行程过长, 也易引起气泡偏多的现象。

3.3.2 防治办法:

采用稀释剂如柴油等, 降低隔离剂稠度, 相应减少封闭气泡的吸附力;减小涂抹厚度, 并以润湿模板表面为宜, 由此减少浸润气泡数量及浸润膜厚度, 便于其内气体在振捣时破膜而出;适当延长模板附近振点的振捣时间, 以帮助此类气泡溢出;调减浇筑层厚度, 以缩短模板表面气泡的溢出行程;使用适量的减水剂, 增大和易性, 提高气泡的振升速率。

4 外观质量控制中其他几点相关事项

4.1 表面施工滞留物的清除及孔眼的封堵、修补。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滞留于混凝土中而无法拔出的拉杆、撑件等必须予以割除, 后与孔眼一起进行封堵、修补;同时, 为减小色差, 建议在进行连接层处理后, 用原施工配合比及各类组料拌制混凝土修补。

4.2 混凝土成型构件的维护。

构件成型后, 必须进行维护。拆模过程中, 应将模板沿接缝逐一取出, 避免硬敲引起成型构件碰损、掉角;拆模后的结构物, 不得作为物品的集放处及其他构件的架模支撑点, 不得让油渍、砂浆等杂物飞溅、挂溢其上。同样, 应做好工程运行管理阶段的维护工作。

4.3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上一篇:有趣的小学生叙事作文:跳蚤市场下一篇:《违规违纪典型案例警示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