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2024-05-10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精选6篇)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第1篇

七彩虹幼儿园领域活动教案第7周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风》

班级

小二班

授课老师

许秀云

上课时间

2021.4.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感知风的存在。

2.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风扇,小纸片,扇子,小红旗,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打开风扇,请幼儿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出活动主题。

2.集体活动:感受风的存在请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在哪里发现过风。

教师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我们吹气的时候,跑步的时候也会感觉到风;电风扇会吹出风,摇动扇子的时候会有风;空调也会吹出风。风吹来的时候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身上,我们会觉得凉凉的。

3.操作活动:

(1)把幼儿分为若干组,分组探索、感知风的存在。

①第一组:在桌上放一张小纸片,请幼儿思考:不动桌子,不用身体碰小纸片,怎样让小纸片动起来?

②第二组:一名幼儿拿着小红旗跑动,请其他幼儿说说为什么红旗会飘起来?

③第三组:请幼儿轮流用扇子感知风的产生。

(2)讨论操作结果,然后全班幼儿交流。

4.课堂活动:

指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10~11页。

教师: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有风?

5.教师评价并总结。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感受风的大小、体验风的方向,由于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在活动前,我特地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寻找风的踪迹,让他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获得风的初步概念,及相应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经验。

小百科: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第2篇

一、清楚知道科学领域的总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清楚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科学领域的目标 自己看书《纲要》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 发展性 趣味性 开放性 活动性 整合性

 发展性包含:①活动应适应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应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度为基础;②活动应促进学前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 趣味性是指在指导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能激发儿童学科学的兴趣。

 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活动应为幼儿创设操作的环境、给予探索的线索、鼓励幼儿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活动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  整合性表现为: • 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整合 • 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 • 科学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

四、活动设计的步骤

1.教材分析:幼儿情况分析(亦可是设计思路或设计意图),体现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可达到的目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设计:

(一)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

(二)确定合适的目标 确定适合的目标:

活动目标应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 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终期目标相一致

活动目标的内容应包括括认知、、能力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可突出重点。

认知目标:(掌握、学会、了解、感知、学习、知道)能力与技能目标:(尝试、运用、发展)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乐于、主动、大胆、敢于)活动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  小班科学目标: 

1、情感方面

(1)激发学前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3)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2、方法技能方面

(1)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2)帮助学前儿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

(3)帮助学前儿童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4)引导学前儿童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3、知识方面

(1)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小猫、小狗、小草、石头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学前儿童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学前儿童生活的关系; (3)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有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5)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形成早、晚的时间概念。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

1、情感方面

(1)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学前儿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2)培养学前儿童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2、方法技能方面

(1)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2)学会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

(3)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

(4)引导学前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并学会运用其他手段

(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3、知识方面

(1)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帮助学前儿童了解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学前儿童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5)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形成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

1、情感方面

(1)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 (2)激发学前儿童对自然环境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广泛兴趣,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3)使学前儿童喜欢并能主动参与、集中于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和制作活动;

(4)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关心、爱护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2、方法技能方面

(1)学会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

(2)学会实验操作验证推论和预测,并能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调整和修正;

(3)学会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学会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5)引导学前儿童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

3、知识方面

(1)帮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向学前儿童介绍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3)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

(4)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5)能对10以内的数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能做简单的计算;

(6)逐渐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形成星期几和一年四季的初步概念。

重难点:幼儿难以掌握和本节课要必须达到的目标为重点。幼儿难以掌握的内容为难点

3.活动准备(从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两方面着手)4.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的目的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学习积极

性,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入活动。

利用多种物质材料 利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 利用情境表演 利用环境布置 利用直接指令或提问 通过幼儿直接操作材料 活动结尾设计:

(1)和幼儿一起总结评价这次活动。

(2)提出要求或建议,让幼儿在活动结束以后继续探索,使活动继续延伸。

(3)制作活动,以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制作成品结束。(4)以艺术的方式结束。

(5)迁移。可由教师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情境,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检验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活动延伸:设计出本次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外扩展和延伸的具体方式和要求,如:其他领域中的渗透、活动区活动、户外游戏活动、家园配合等

6.反思:设计好评价的标准和范围,增加语言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便具体的教育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改进,在研在上)案例

常绿树和落叶树(中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比较、观察、概括的能力;

2、知道树落叶和枯黄的原因。 活动准备

1、让幼儿搜集各种树叶;

2、有关常绿和落叶树的课件;

3、常绿树、落叶树的树干各一棵。 活动重点:知道树常绿和落叶的原因。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观察、概括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幼儿兴趣

师: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片中有什么?(幼儿看录像)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许多大树,许多黄黄的叶子,有的落到地上,还在空中飞舞)

二、探索感知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树叶,请你们打开看一看吧。(引导幼儿给树叶分类)

师:请小朋友摸一摸两种颜色的叶子,说说自己的感觉。幼儿通过触摸得出:黄叶子薄薄的、软软的、表面粗造。绿叶子厚厚的、很坚硬、表面光滑。

三、总结点题

请幼儿观看短片,再现树叶飘落的景象,并告诉幼儿:像这些秋天到来树叶飘落的大树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落叶树。像松树、柏树这些树叶常年绿绿的大树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常绿树。

四、师幼互动、做《树叶找家》游戏

1、教师出示一棵落叶树的树干,模仿落叶树妈妈的口吻说……

2、老师出示一棵常绿树的树干,模仿常绿树妈妈的口吻说……

 活动延伸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领域,操作,探究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 求知是人的本能。当前幼儿园科学操作活动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 真正为幼儿创造自然科学探究的物质环境、自然环境还远远不够, 基于这种现状, 我园接受省级课题《幼儿园科学领域操作课程实施的研究》工作, 旨在通过课题研究开辟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崭新的途经, 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互动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一、分析现状、理清思路、提高素养

当前幼儿园正在实施贯彻《纲要》精神, 教师们正处于新旧教育理念的冲击中, 许多教师接触科研课题很少, 不知如何去做。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教研组成员经常在一起学习、思考, 不断从各种教育资源上查找相关资料, 外出学习, 向高人请教。渐渐理清了思路, 在课题研究前期, 我们选择新生入园的小班幼儿, 幼儿年龄在3岁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操作活动比较没有经验, 他们只是无目的地摆弄一些材料, 对自然环境探究意识也很淡薄。因此, 我们在实验前对这些幼儿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工作, 从幼儿的几个方面, 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现有的实际经验, 我们共同研究制订出小班阶段研究目标及科学领域和数学领域活动的内容。

二、在操作中验证幼儿的猜想

在大自然中生存, 就必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想, 然而怎样对你的设想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推理, 这只有通过实践来证明。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 教师常常注重孩子操作的结果, 而忽略判断推理的过程, 在操作中, 应注重用事实说话, 任何设想都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在探究过程中, 幼儿带着问题去研究,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 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 探究身边的事物。

探究的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际, 孩子们的一个愿望、一次争论、一个生活中的环节, 都可能产生一个科学的结论, 这需要我们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引导他们, 并及时参与和协助他们去验证。如:我们在开展《谁的速度快》活动时, 幼儿动手玩车、看车,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发现和探索车的功能、车的特征及用途。发展幼儿各方面的智能, 在数学方面引导幼儿统计、分类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2. 获得知识过程也是幼儿探索的过程。

在以往科学活动中, 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获得多少知识, 而忽略了过程性的探究。我们在研究中注意把孩子的探索活动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鼓励幼儿积累大量感性经验, 引导其通过分析、思考、推理等一些列的思维过程, 从而把感性经验逐步上升到对科学的理解上, 激发幼儿的奇思妙想, 从而走上发明创造的道路。在科学活动生成的过程中, 我们将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一次郊游, 一阵风吹过, 带着泥土的芬芳, 令人心旷神怡, 孩子们突然对风产生了兴趣, 纷纷问我:“老师, 风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风呢?”我便给他们讲了风的形成, 他们知道了空气流动就形成风, 因此孩子们开始来回不停地跑, 想让身体的跑动产生风, 有的就用手在眼前使劲地扇产生风, 一时间孩子们欢呼雀跃, 都在寻找风。

3. 引导幼儿在探索中掌握技能。

我们可以在活动前给幼儿一个预想的课题, 如什么东西能滚、在什么地方滚得快, 幼儿经过几天的发现、思考、操作, 然后我们回到活动室共同把自己的发现再现出来, 这时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操作, 操作开始是一些滚动慢的情境, 如:土地上、地毯上滚动的小球, 进行比较的是铁板上、滑梯上很光滑的倾斜坡地上, 通过操作, 幼儿就可以很快得到答案。同时我们要求幼儿将操作过程记录下来, 将不同记录进行比较,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记录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记录中得到启示和经验。幼儿的记录兴趣和记录方法得到很大的提高。

4.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一部分, 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 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如何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发展, 是值得研究的。我们在研究与实践中注重材料的多用性和开放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皮亚杰的相互作用告诉我们,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 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志向增设适合绝大部分幼儿发展的区域及材料, 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再次学习和巩固。操作课程强调幼儿自己动手、动脑, 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发展与探究的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 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完成目标。

三、借助群体的力量, 凝聚团队的实践智慧

教师虽然制订了一系列的探究计划, 但是如何引导幼儿选择活动内容进行探究呢?这会不会限制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幼儿的操作、探究有时是无目的的, 方法也不好, 我们就幼儿的实践过程辅以一些方法, 幼儿把他们发现、探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从被动到主动, 从不感兴趣到兴趣浓厚, 从盲目的搬弄到有系统的操作探究。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动手做、去探究, 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教育模式使孩子们脱离了老师的思想束缚, 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 去猜、去想、去试, 得出结论,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 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四、成长与反思

通过几年的研究, 我们园的课题组已尝试着把课题研究与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我院的教改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走出了一条教科研结合的新路子, 我们从中经历了刚开始的激动, 随之而来的压力以及诸多的困惑和问题, 然而经历更多的是一个个豁然开朗的顿悟和感动, 一个个问题解决后的喜悦。几年的研究有汗水也有收获, 在我园教研组的努力下, 现在我园的省级课题《幼儿园科学领域操作课程实施研究》已顺利结题。研究中形成的教学模式已投放到我园的教育教学中, 对我园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旭东, 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 2007, (1) .

[2]刘秀江, 等.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4) .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领域;实践教学;展开

【中图分类号】G613.3

幼儿教学的难点就是一切必须从零开始,不要说学习科学知识,就是吃饭、穿衣、上厕所都不会自理,还得教师们一点一点、手把手地教。所以要实施新教学指导纲要,首先要求改变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不仅要教幼儿识字、数数、辨别颜色,还要将科学知识贯穿其中,在日常生活、科学实践活动中将知识传授给幼儿,使他们从小在学会生活本领的同时,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生活、思维习惯,掌握一些科学的基础知识,打好今后学习各类知识的基础。

一、幼儿科学领域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国幼儿教育主要以生活常识和自然学科为主,重点培养幼儿的生存、生活能力。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幼儿教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自2000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对幼儿教育实施新的教育方针,制定了新的教学纲要,出台了新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必须围绕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一些优秀的幼儿教学工作者经过十几年努力奋斗,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探究、不懈的努力、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创新中取得了较好的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成绩和实践教学成果,使学前教育有了好的开端,使幼儿科学实踐教学改革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和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策略得到一定的探索。充分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幼儿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教育水平,给国家建设、祖国未来培养了更多的生力军[1]。

二、幼儿科学实践教学展开的不足

虽说幼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基于实践教学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展开仍有不足之处。

1、对教学改革理解不透彻

虽然多数幼儿教师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幼儿教学纲要之精髓,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实例、准备教学案例,认真开展教学活动。但仍有少数教师对教学课程改革按纲要实施教学认识不足,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展开实践教学理解不够,对理论与实践还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见,对幼儿实施完整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概念尚不清晰,存在片面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认真设计准备教学方案,没有好好筹划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无法使幼儿在教学活动领域中去全面接受科学知识,也无法提高幼儿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的好奇,无法开启幼儿大脑思维的大门。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

2、忽视幼儿个性发展

个别幼儿园教师没有正确理解“以幼儿为主体、探究式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个人名利,没有下功夫去研究教学活动方案,认为自己探寻幼儿科学教学方案太难,不如借鉴小学教材内容,如“风的形成”教学活动方案进行教学,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幼儿科学潜能的开发,限制了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发性探究思维,忽视了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具有个性的丰富想象力,阻碍了幼儿的渐进性掌握科学知识的发展。

3、幼儿科学实践教学整体活动做得的不足

幼儿教学改革,要求对幼儿实施全面教育,要求采用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个别幼儿教师对此认识不够,对全面培养幼儿的教学目标不清晰。在幼儿科学实践教学整体活动中功课做得的不足,没有充分的去准备、组织教学活动,无法教育幼儿科学理论知识,无法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科学素养。

三、开展幼儿实践教学,搞好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1、提高教学改革认识,认真教学

幼儿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发的教学改革相关文件,提高对幼儿教学改革的认识,认真阅读教学纲要,明确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展开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概念,全面认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认真设计准备教学方案,认真筹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不仅要学会吃饭、穿衣,还要全面接受科学知识教育,从教学实践中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使他们在认知世界的同时,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充满渴望,自然开启幼儿思考好学的大门,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和目的 [2]。

2、正确引导幼儿认知科学

幼儿园教师应正确理解“以幼儿为主体、探究式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应尽职尽责,抛弃个人名利,抛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功夫去探寻、去研究幼儿科学教学活动方案,注重幼儿的潜能开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引导幼儿认知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观察、辨别事物的能力。使幼儿渐进性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实践教学,做好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培养幼儿的教学目标开始实施,在培养与发展幼儿科学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应将科学教育建立在以育人为本、以科学素养为主的基础上。如组织“看谁的沙包掉得快”的教学活动。运用幼儿熟知的大米、沙子、布和针线做成的小沙包、米包,幼儿对这些认知的材料是充满了好奇的,都想动手玩一下,教师顺着幼儿的思路和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动手操作,将沙包一起向高空中抛,看谁的沙包掉得快,引导幼儿从中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边玩边教学的活动里,直接将生活和科学实践知识一起进行了教学,幼儿得到正规性的科学活动教育。使幼儿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形成较好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素养,逐步长大、成才,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人。

四、总结

通过上述浅析,要更好开展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有效的进行实践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幼儿教师知道如何来开展教学,如何来引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提问式、探究性、递进式科学教学领域活动中健康的学习,促进幼儿的科学教育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和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学敏.《专业标准》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教学策略——以“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策略探究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策划方案 第5篇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1 1

活动目标:

1、知道白开水是儿童的饮品。

2、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3、初步学习设计和制作表格的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脑、搜集短片(世界各地、生命之源―水)图片、粘贴版、纸、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短片世界各地

师:你们看到短片中各地区和各民族的人们都喜欢喝什么饮品

幼:蒙古人―奶茶,藏族―青稞酒、酥油茶,西方人―咖啡、可乐、啤酒,东方人―茶

师:你们最喜欢喝什么?

幼:果汁、可乐、雪碧、杏仁露、椰汁、茶、牛奶、豆浆、酸奶……

游戏:阳光饮料站“幼儿自取图片进行分类摆放,师生共同统计出饮品人数,贴在粘贴板上”

(二)白开水,益处大

师:户外活动和剧烈活动后会出很多汗,应该喝什么?

幼:喝白开水

师:让幼儿了解为什么喝白开水?请幼儿再次欣赏短片:“生命之源―水”

教师小结

A:白开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B:能帮助人身体进行代谢

C:白开水也是一种营养素

儿歌“多喝水好处多”

(三)引导幼儿制作饮水表格

1、游戏“阳光饮料站”第一次游戏统计人数与第二次游戏统计人数进行对比

2、对比人数表贴在粘贴板上(喝白开水人数居多)

3、幼儿设计并制作饮水记录表格

4、鼓励幼儿日常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四)延伸活动:利用幼儿自制饮水记录表,每周五评比喝水标兵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2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袋、小气筒、小气球若干、蜡烛、打火机、玻璃杯

2、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学前班秋季)1 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袋子里装了什么,给幼儿打开袋子摸一摸、闻一闻,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小结:塑料袋里装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二、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3)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提问:(1)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我们需要空气

(1)启发幼儿想象:如果没有空气,人、动物、植物会有什么感觉和变化?提示幼儿闭上嘴巴,用手指捏着鼻子片刻,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给幼儿做实验: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请幼儿想一想火为什么灭了。

(3)引导幼儿想一想:潜水员和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是密封的,还要带着氧气筒?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4)出示课本画图,让幼儿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空气好的地方休息或游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空气变好?

师小结: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没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随地乱扔垃圾,减少工厂的废水污染,多种树木花草,就能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3 3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 1 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 号组:我加了 1、2 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 3 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 1 包、2 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 3 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 1 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 2 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 号组:我加了 1、2、3 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 4 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 3 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 2 号桌要加 4 包盐,3 号桌要加 5 包盐呢?(观察 3 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 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 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 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 6、7 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五、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4 4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水生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2、知道要保护水的清洁环境。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

2、纸、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问:你知道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2、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幼儿认识水里的动物。

(河里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

3、布置三个环境(海洋、河、池塘),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水生动物,送它们回家。

4、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放?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续继探索了解有关水生动物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5 5

活动目标:

1、认识肥皂的多样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种类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新式肥皂的幻灯片。

3、肥皂架子。

4、幼儿提前了解自带的肥皂。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种类的多样性和肥皂的作用。

1、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有一样东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会让你变得讲卫生爱清洁,而且我们天天都用它,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2、幼儿能用有节奏的儿歌说出肥皂的名称和作用。

设计提问:你带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3、经验提升:知道肥皂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肥皂都有它的专用性。

二、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等的特点和多样性,增加幼儿对肥皂的喜爱之情。

1、设置问题情境,请幼儿帮助选肥皂,学会看包装认识肥皂。

设计提问:

(1)你能帮我选一块芒果味的、黄颜色的香皂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经验提升:在肥皂的包装盒上藏着肥皂的许多小秘密,我们可以根据包装上的画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肥皂。

设计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手里的肥皂是什么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的?

(2)经验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是不一样的。

(3)你喜欢哪种肥皂?

(4)经验提升: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肥皂不一样,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肥皂。

三、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2、经验提升: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四、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设计提问:

1、你每天都用肥皂吗?什么时间能用到肥皂?

2、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香皂洗手的?

3、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

(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两只小手搓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打开水管冲一冲,小手洗得真干净。)

4、经验提升:在使用肥皂的时候,我们既要节约,不浪费肥皂,不把肥皂泡在水里。又要正确的使用肥皂,让肥皂把我们的小手、小脸、身上、衣服上洗的干干净净的,去掉身上的脏东西,杀死身上的细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清洁,越来越健康。让我们和肥皂做好朋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孩子们在洗手时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净,而感兴趣的是搓出来的泡沫。因此,仅用看看、问问、猜猜的方法认识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又不能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目的。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第6篇

从社会领域基地走出来,带着学习的渴望和对示范园居华里的向往我们走进了科学领域基地。第一次基地活动——居华里幼儿园的董主任为我们基地的每一位成员,细致地讲解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和基本概念及五步操作法。

之前对于科学活动,我们更多的了解来源于“做中学”这个课题,对于探究式科学活动,虽然听过,总是有些许的敬畏和胆却,感觉是一个很深奥的、不太好进行的领域。这次董主任深入浅出、实例分析的讲座,让我们感觉一下子和科学活动拉近了距离。

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就是科学探究,探究的内容既不莫测也不高深,而是幼儿身边的常见的一些现象,如董主任讲到的各种品脾面巾纸吸水性的探究,就是孩子们天天接触到的物品。如果教师抓住了这些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将其扩展生成,引导孩子们去积极学习、主动建构,这就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真正意义。

幼儿的探究式科学活动具有高结构和严谨性,需要精心的设计,要能让幼儿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初步体验科学与科学探究的真谛,所以在开展科学教育时我们要注意:

1、要选择蕴涵科学概念、有探究价值,幼儿能主动探究的主题和问题

2、提供的材料要有适宜的结构

3、要让儿童简约地重演科学家探究的基本过程

4、能把获得的科学经验、概念和能力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聆听了董主任的讲座,我感觉对科学活动的研究的信心增加了,随着基地活动的逐步深入开展,相信在基地园的指引下,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南开九幼 杜晓佳】

教师和幼儿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究式科学教育,它在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儿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儿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促进儿童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幼儿教师一直以来感到困惑的话题。通过这次讲座,让我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提升当前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必要性。提成当前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把握三个关键因素:“适宜的探究内容”、“幼儿的初始经验”、“核心概念”。首先,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应了解它是实施活动的基础并把握好选择要领;其次,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的初始经验是活动开展的依据,并掌握获取幼儿初始经验的方法;其三,教师要了解核心概念是活动指导的关键,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理解核心概念。

【南开九幼 毛明珠】

听完了居华里幼儿园董主任的讲座——“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董主任从“美国科学探究项目的历史和现状”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使我了解到探究式科学活动在美国的地位和重视程度,从而反思我们自己的国情和实际情况。

其次,董主任帮我们梳理了科学方法的5个基本步骤:提出一个问题;形成一个假设;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展示、交流和共享实验结果。其中,任何一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科学探究项目就是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问题并对该问题形成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该问题的答案。一个实验就是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之一,它是一套预先设计的,经过组织的,有效地和可以重复的实际操作,其过程可以控制,由此进行一组特定观察并将这些观察记录下来。

最后,我们又一起学习了“幼儿园进行科学探究项目的意义”。

总之,这次基地的第一次学习让我对以后的活动充满好奇心,我也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争取接触到、学习到更多的专业领域知识。

【南开十八幼 曹艳春】

今天是科学领域基地培训的首次活动,我怀揣着对各位名师的敬仰与钦佩,期待着与同行们的共同蜕变,走进了居华里幼儿园的小礼堂。

第一次活动,是董园长介绍的关于园所《幼儿园探究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通过首次活动,我深深被董园长渊博的知识所折服。关于对探究科学活动的阐述,不仅仅局限于本国国内情形,还系统的介绍了美国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关于美国科学探究活动的相关介绍一下开拓了各位老师的视野。

后来,还介绍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概念,流程以及意义。在流程中,举出了具体的实例,使学员们更加清楚、透彻的理解相关概念,对我们实际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董园长关于大班天气统计表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天气统计表格不单单只局限于提示幼儿穿什么衣服,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的统计,幼儿观察一段时间天气的变化以及季节变更与气温的关系,可以说是后期的一个延展,一个总结性的收获。

通过首次活动,我期待着与大家在学术上共同进步,更加期待后面更加精彩的活动。

【南开二十二幼】

本学期,我园与几个姐妹园将在居华里幼儿园的带领下进行科学领域的研讨活动。通过董主任的讲座,使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同时,还要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质疑,充分感受交谈的乐趣。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其中,并鼓励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无拘无束的情景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将幼儿愉快地引进科学的殿堂。例如,居华里幼儿园开展的纸巾吸水量活动就是看似简单却十分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小活动,它不仅让幼儿有兴趣,又使幼儿在生活中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孩子们在生活中真正获得了收获。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支持并鼓励幼儿探索科学、学习科学。让幼儿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

【南开三十二幼】

周四下午,我园的三位教师一起参加了居华里幼儿园科研基地的活动,感触颇深。这次活动从科研主持人的引领到主任层层递进、旁征博引的讲解,以及课件的精细准备,每一个环节都使我们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许多。如:大纲教材的活学活用;教师驾驭活动的调控能力源自于对孩子的了解,对教育内容的把握以及教师拥有的高超的教育智慧;尤其是主任能深入一线,进行教科研的潜心研究给我的脑海里烙上了深深地印记等等。真的很感谢居华里幼儿园和教育中心领导给予我们的学习机会。本学年,我园的科研活动将会围绕科学领域活动的组织、活动的实施以及反思再次进行深入的研究。把今天学到的、感悟到的融入新的活动设计中,然后再进行教育实践,我深信这次活动启迪我们的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做法更多的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往往会忽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形式,将个人主观意见强加于幼儿;没有做到真正倾听幼儿每一句话,分析他们的想法等。通过我对《纲要》的基本结构和指导思想的深刻解读,并且听过此次讲座后,我明确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这一准则。《纲要》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也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教育教学与幼儿之间真正的关系。在接下来的教学管理中,我们还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幼儿学习兴趣为目标,正确引导幼儿学习。

常言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指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生学习的最初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应该在一种轻松、愉快,并且适合他们的环境中积累知识经验、发展智力,而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时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为幼儿只有充满兴趣,才可能做到坚持不懈地去探索某一件事。

二、善于观察,做好幼儿的支持者。

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教师不该只进行横向比较,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坚持鼓励幼儿,努力了解孩子,给能力较弱的幼儿投去更多关爱和鼓励的目光,会使他们更有自信。并与家长做好交流配合工作,使家长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家园共育,使幼儿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幼儿的合作者。

上一篇:五一促销活动详细策划书下一篇:九(6)班国旗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