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介绍

2024-07-26

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介绍(精选6篇)

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介绍 第1篇

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介绍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我院全力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建设的一大亮点。我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注重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抓好校内综合实训。每学年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热点,思政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至少两个以上大型主题性校内综合实训活动。迄今为止,我院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已先后进行了“我与祖国共奋进”系列演讲活动、学生“精彩一课”讲课比赛、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活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说、唱、吟、诵”等系列活动、“中华情•民族魂”系列读书活动、感恩家书系列活动等多个主题综合实训。这些校内综合实训均要求在课程教学所涉及的大一新生中统一进行、全员参与,并确保教师全程指导,其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参与性强,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广大新生的学习热情,在校内学生中一次又一次掀起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潮。二是抓好国家重特大事件跟进。根据学院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施教原则,以国家重特大事件为重要契机,迅速跟进开展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我院思政课充分利用一系列国家大事、急事、难事的重要契机,跟进开展了四川灾后重建警务援助、四川藏区驻训维稳、深圳特区警务援助、奥运火炬传递安保、大运会安保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亲身参与承担重大政治任务的真实环境中获得完全真实的体验,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葆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勇敢担当政治与社会责任。

陈立川教授带领学生参观“英雄墙”——忠诚警魂教育基地

刘文芳老师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基地

周红等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泸州市公安局红星派出所参观学习

特聘思想政治教育导师陈真教授为新生作“大学观”“警察观”专题讲座

特聘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官蒋晓娟为09级体改班学生

作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报告

组织学生参观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

校内大型综合实训活动:“我与祖国共奋进”系列演讲活动决赛现场

校内大型综合实训活动:“感恩于心·感动于行”系列活动现场

校内大型综合实训活动:“感恩于心·感动于行”系列活动现场

校内大型综合实训活动: 学生“精彩一课”讲课比赛活动现场

校内大型综合实训活动:学生“精彩一课”比赛分赛场活动现场

校内大型综合实训活动:“中华情·民族魂”系列读书活动活动现场之一

校内大型综合实训活动:“中华情·民族魂”系列读书活动成果汇报展

思政部教师赴灾后重建警务援助地(江油)开展实践教学调研

思政部教师与参加警务援助的队员们交流谈心

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介绍 第2篇

2009年以来,我校积极推进“大思政”教学改革,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下,探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与专业渗透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将人文地理、军事理论、经典国学、形势与政策、历史与哲学、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经过3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构建了高职“大思政”的课程体系,这样既能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素养,也积极关注高职生内在的人文素养,更利于形成高职生职业能力;有效地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案例2 转变教育理念

构建高职“大思政”教育体系

一、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2009年以来,我校政教部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了思政课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积极拓展和延伸第二课堂,多渠道多形式搭建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多次为在校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展学生视野;充分利用我部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扎实做好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介绍 第3篇

一、“读本”课实践教学价值

(一) “读本”课的本质要求教学的实践性。

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是一种方法运用, 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若理论脱离了实践, 理论只能成为无本之木, 因此本门课程的真正价值在于实践性。

(二) “读本”课程特点要求教学的实践性。

“读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础, 讲述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如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解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 这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读本”课生命力之所在, 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在“读本”课教学中, 必须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的全过程, 如果对书本上的知识缺乏实践体验, 学生就无法达到课程标准中对实践应用培养要求。

(三)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的实践性。

“读本”课与现实联系紧密, 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职业院校的更应该培养他们合作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把思政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 让学生走出校门, 走入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充分发挥理论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引领作用。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困境

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社会, 把政治理论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目前思政课在实践教学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很多, 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 思想认识不足, 缺乏保障条件。

某些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重视, 眼里只有操作技能, 其结果只能培养出一批暂时技能熟练的技校生, 忽视思想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 无法承担“中国智造”的历史使命。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由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组成的复杂活动, 专业课实践性教学有专项经费、固定的教师团队和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而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不存在或者难以创造和争取这样的条件, 实践教学组织较难, 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 组织乏力, 内容空洞。

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具体安排和组织上不规范、不落实, 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教学开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和主观性, 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应有什么样的要求, 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标准, 均没有明确规定, 缺乏一个客观标准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环节的实效, 更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实践教学组织困难, 缺乏学生的广泛参与。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课外与课内、校外与校内相结合进行的教学活动, 其组织过程比一般理论教学要复杂, 涉及教师、学生、经费、场所、教学安排、培训、评价等环节和因素, 是一个经常性、长期性, 以及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的活动, 因此要有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而思政课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调查时间难以协调等原因, 往往只能选择一些代表学生参与, 大部分学生被排除在外, 如此实在难达实践教学的初衷。

(四) 教学形式单一, 缺乏创新意识。

现实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没有突破传统的以单门课程甚至章节为对象教学的实践模式, 仍仅限于参观、考察等浅层次、认识层面的实践方式, 致使学生积极性不高, 参与面不广, 许多学校把思政课社会实践等仅限于或等同于校内各种文娱活动甚至课堂讨论。

三、教学观念重新构建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时代特征和教学总体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 使教学实践的理念和新时期思政课教育的时代特征和课程要求相适应。

(一) 确立引导性教育的观念。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把教师看做是一个“引导者”, 而不是“理论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 更不是一个“训导者”。引发学生对新信息的浓厚兴趣, 然后作为学习研究的主体, 自觉进入角色, 在教师不动声色的引导下, 层层解剖, 步步深入, 理解对象, 吸取对象, 最后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水到渠成地获得真知。

(二) 确立参与性教育的观念。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从改进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层次性和有效性角度人手, 提高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实际上, 思政课教学就是把所有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在大学课堂上进行最典型、最浓缩的表现。通过参与运用课本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牢固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通过实践探究、解决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把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建构关于问题的知识和意义。

四、技师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按照实践资源来源划分, 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三种类型。结合笔者在教学实际经验, 现介绍如下。

(一) 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构建。

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曾说:“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 要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学生通过“用理论做事”过程中获得丰富知识体验, 自我建构起对目标知识系统的认识, 最后在实践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 具体如下。

1. 案例式教学。

就是将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碰到的典型事例引人课堂教学环节, 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寻找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契合、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事件、案例展开叙事与分析, 以理论所涉及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纽带, 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实战中, 透析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背后的、人们在各种实践中的观念、思维和方法问题;“读本”课程特点要求课堂教学直面社会热点, 用“新鲜事”讲清“硬道理”、用“身边事”讲清“新道理”、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 从而使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把政治教育功能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2. 情景教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首先创设一种情境, 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 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 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表达等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 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要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突出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 学生才能更深地理解并相信所学的内容, 使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 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3.“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有效的教学任务, 运用课本理论, “驱动”学生在政治课堂中主动学习、探索, 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理论实践能力。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理论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共同理想和信念。在任务实施过程应注意任务设置真实性, 突出时代性, 设置任务要有代表性, 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理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习习惯。

4. 课题研究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特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自由结合组成研究小组, 开展对本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研究。根据对不同学生做不同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提供若干课题供学生选择。如财会专业, 可以安排学生结合专业课题, 谈谈我国税收体制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关系;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学生的专业课与思政课相结合, 使学生在思政课指导之下, 深刻地理解、热爱本专业;在专业课背景的基础上,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感。

(二) 校园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教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 指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活动、学生活动等, 它对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 结合校园活动开展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继续, 是传播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 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大多出于上级布置任务;过于偏重娱乐功能, 缺乏政治教育意识。可以结合军训、实习、各项竞赛等活动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渗透, 使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而且让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中, 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 为将来走入社会提供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基础, 这样才能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束之高阁的命运。

2. 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实践教学。

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年轻学子常常会深受校园网络的影响, 他们更容易、更有兴趣与网络进行更密切的融合。借助现代传媒技术, 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体系。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 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通过校园网、BBS校园学报等公共平台, 解读马克思主义。弘扬主流价值, 加强互动引导, 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在的困惑和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分析, 使学生从思想上明白、从情理上接受、在行动中践行思政课的教育。

(三) 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实践, 在知与行的结合过程中, 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公民意识和政治理论素质, 也是思政课教育的归宿。

1. 结合学院社团,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 引导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 将政治教育贯穿于社团活动, 可以使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资金和时间等得以综合利用。例如组织学生, 组织学生走上街头, 深入社区, 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通过在福利院、敬老院、新市民学校等公益基地做义工, 当支教, 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获得情感信息的体验性支撑。

2. 结合专业实习, 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活动。

根据不同专业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 诸如电气专业的学生开展小家电修理活动、利用汽修专业和4S店联合办学机会、主动服务社会。组织学生在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工厂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实践, 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之下, 深刻地理解、热爱本专业;在专业课背景的基础上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感。

3. 利用本土资源, 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馆。

组织学生对周恩来纪念馆和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墓等红色资源进行参观和考察, 使学生在理论的接受和内化过程中, 获得经验事实的比照性支撑。只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才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政治书中的重大理论。

参考文献

[1]叶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出国与就业, 2011.3.

[2]丁春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对策[J].社科纵横, 2011.1, Vol26, 1.

[3]魏钢, 徐仲伟, 代金平, 卢凤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特征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7, 2011, Vol23, 4.

高职思政课特色化的建设途径刍议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特色化 建设途径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高职思政课问题百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制约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教育活动的开展。高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应从加强思政课特色化建设方面努力,保证高职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高职院校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并通过校服、校歌、广播、图书展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他们便会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遵纪守法,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政治素养,会认真聆听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课特色化建设一样,都是需要时间的,需要逐渐地转变学生对思政的观念,使其认识到思政的重要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而且还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二、将鲜活的案例引入到思政教学中

为增强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可适当地引入案例到教学中,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结合原理、概念和学生的生活、专业,使思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案例中隐含的智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某个理论或政策提供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说明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给学生留下一个开动大脑的练习机会。学生可以认真研究案例资料,相互讨论,然后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去主动地分析、演绎、总结,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鲜活的案例能够改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不固守已有的知识和概念。教师还要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如何体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

三、将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手段融入思政特色化建设中

高职院校教师间应多沟通交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一起开展研究性教学。同一课程的教师相互合作组成小团队,同一专业的教师相互合作组成大团队,在教学工作上进行探讨研究,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之间可以采取相互听课、共同制作课件的方式,传授教学经验,实现教师的优势互补和相互借鉴,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在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思政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地投入到思政课特色化建设中。

四、将项目教学融入其中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为基础,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在高职思政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研究、制定实践计划,完成实践项目。在思政课的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都参与其中的实践过程,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整个项目实践和完成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机器,而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教师要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引导学生运用工具和头脑去发现实践活动中的新知识,完成项目报告。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寻找理论和实践间的结合点,不仅能巩固学过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完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理论通常包括三部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为主的课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的课程。这些课程知识比较繁杂、零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切忌敷衍学生,应仔细研究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思政课特色化建设,需要学校和教师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改革复杂的课程内容,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另外,每学期要坚持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六、形成校园思政教育格局

高职思政课主要涉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门必修课,这三门课程构成了思政教育的主体和中心。高职在进行思政课程特色化建设中,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线索,以其他课程渗透德育为辅助手段,多渠道构建思政教育工程。高职思政教育要提倡现代教育理念,跳出思政的传统看法圈子,在发挥课堂教学价值的前提下,转变育人观念和方式,打破课堂教学局限,实现课内外、校内外育人的氛围,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在思政特色化建设的道路上,要以创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改革教学模式为重点,把思政课变成学生爱学且受益终生的课程,实现大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理性地分析,科学地解决。高职思政特色化建设的途径和渠道有很多种,学校应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思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彩平.实践导向的高职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介绍 第5篇

发布时间:2014-10-15 浏览次数:

为督促研究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为课程学习评价提供相关依据,根据《合肥学院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考核管理办法》,现将本学期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平时作业及课程论文选题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平时作业由主讲教师分别提出选题供同学们选择。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1个选题,作为平时作业。

2.各位同学在选择平时作业时,开始思考课程论文的选题。课程论文选题既可以自主选题,也可以从提供的参考题中进行选择。但不能与平时作业选题重复。

3.作业字数不少于2500字,作业用A4纸打印,作业须独立思考,在结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不能在网上复制他人的文章或资料,否则成绩计零分。

4.所有同学的作业最迟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时间内,必须全部上交,并附上电子文挡。

一、经济建设研究

1.合肥“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定位、内涵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的实施路径研究

2.合肥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分工合作研究

3.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创新合作机制研究

4.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合肥经济圈发展研究

5.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发园区转型提升研究 6.合肥中小企业创新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 7.合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8.合肥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研究

9.合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与新型消费形态建设研究 10.合肥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对经济拉动状况研究(或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特色旅游、农家乐等调查)

11.安徽某地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

12.中国农村包产到户改革发源地——安徽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调查

二、政治建设研究

1.安徽某地农村基层党建情况调查

2.合肥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以合肥学院为例 3.以垂直领导破解同级监督困境——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研究 4.合肥市制度反腐建设研究 5.合肥市全面推进依法执政研究 6.合肥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研究 7.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研究

8.合肥市公民道德状况调查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研究 9.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10.城市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状况研究 11.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研究

12.新时期人民群众合理利益诉求的解决机制建设研究

三、文化建设研究

1.塑造“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城市形象与提升合肥城市影响力研究

2.合肥市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功能研究——以合肥科技馆、省博物馆、图书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为例

3.合肥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研究

3.合肥市文化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4.合肥地区历史文献搜集整理研究

5.巢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与传承、利用研究 6.合肥市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研究 7.合肥市新媒体信息传播和影响研究 8.合肥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9.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状况调查 10.合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

11.网络文化对合肥学院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12.合肥学院对外合作办学状况的调查

四、社会建设研究

1.合肥市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2.合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合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合肥市殡葬改革或社会养老状况调查

3.合肥城市精细化管理研究

4.合肥或安徽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均衡化研究——农民工子弟上学情况调查 5.合肥城乡居民医疗状况研究——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社会调查 6.合肥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7.合肥市人口流动、迁移趋势和户籍政策研究

8.合肥市产业转移、结构调整与促进劳动力就业研究 9.农民收入状况调查——以合肥市或家乡为例

10.对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以合肥某高校为例 11.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并轨可能性研究 12.合肥美好乡村建设研究

五、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1.合肥市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2.合肥市大湖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3.合肥南淝河治理状况或巢湖水资源状况调查 4.合肥市气候状况与大气污染状况调查

5.合肥市四大国家级公园(紫蓬山、冶父山、大蜀山和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对生态的修复功能研究

6.新农村建设中迁村并点对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用调查 7.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状况调查 8.合肥市民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的调查

9.构建节约型社会——合肥市一次性用品使用状况调查

10.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意义——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协调互动研究 11.合肥学院学生节能意识状况的调查

12.合肥学院研究生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意义及研究生就业前景调查

思政课实践教学 第6篇

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我院思政部对思政课进行了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任务引领”下的“师生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思修》课安排课外实践8学时,课内实践6学时,《毛概》课安排课外实践12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使思政课“活”了起来。

1、为传播道德好声音,凝聚道德正能量,为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思修》课开展了“道德漫画展”活动。在学生中征集了六百余幅作品,精选出部分优秀漫画作品进行展出。通过本次活动也在学生中展开了一次自我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道德自觉和道德意识,让同学们的中国梦闪烁着更加耀眼的道德光辉!

2、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理念,在实践中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法律修养,做到自觉学法、知法、守法、敬法、护法,《思修》课模拟法庭审判的课堂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并展出了学生自己制作的有关法律知识的手抄报的部分优秀作品,让法律真正走近学生,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为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毛概》课开展了“喜看家乡新变化”、“我最关心的改革”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改革给家乡带来的显著变化,并把这种变化通过手机摄影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次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利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机摄影的形式,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同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自觉地肩负起新时期大学生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4、《毛概》课开展了“读红色经典 品百味人生” 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品读这些红色经典书籍,不仅使同学们了解了中国抗战历程的种种艰辛,也让伟大的革命精神大放光芒,一度在同学中掀起了红色经典读书热。

5、《毛概》课开展了“谈谈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自学汇报活动。学生通过模拟教学,展示他们小老师的风采,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提升素质的平台,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既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6、《毛概》课开展了国史知识问卷考试。为了迎接祖国的生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庆来临之际,我们进行了国史知识问卷考试,通过问卷考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理论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了解我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也同时懂得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7、《毛概》课开展了“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主题演讲活动。学生们富有激情的演讲,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演讲中加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解。

8、《毛概》课开展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寻找抗日烈士遗迹,参观本溪市人民英雄纪念碑活动。

9、《毛概》课开展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有奖竞猜网上答题活动。

10、为帮助大学生了解毛泽东的革命历程,认识毛泽东在毛泽东思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概》课组织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的课内实践活动。

上一篇:四年级句子复习课教案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课《伸出你的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