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mba考试复习策略

2024-08-06

在职mba考试复习策略(精选12篇)

在职mba考试复习策略 第1篇

2013年在职联考MBA复习计划

参加在职联考MBA的考生,要有一个整体的复习计划,规划好相应阶段应该复习的重点内容及方式方法。在这里,为了给广大在职MBA考生提供最专业的复习计划,我们将MBA复习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大量练习和强化记忆阶段

目前的重点主要是大量练习和强化记忆的阶段。知道了重、难点内容之后,进行大量针对性练习,主要目标是考试指南后面的习题。对于不清楚的题目,从教材中去找答案,以弄清楚知识点为目的,对于个别题的答案如果不是很具体,应及时和相关老师沟通。强化记忆复习时一定要达到“知其所以然”的高度,绝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到这一阶段结束时,要在头脑中浮现出知识点与知识点纵横交织形成的三维网状架构,知识体系要非常明朗,条理应十分清晰。

第二阶段:全面整理知识的阶段和研究真题

8月份,除了记忆一些专业知识,一定要重点记忆重视历年真题及模拟题。真题最能体现出考试重点与命题人的命题思路,所以建议考生至少做近3年的真题,明确考试题型,答题要点,能做到举一反三。另外至少自己严格按考试时间完成两套模拟试卷的训练。实战训练这是关键一步,也是被很多学员忽视的一环。提前适应考试时间和氛围能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地答题,还能增强思维敏捷度、语言组织能力、书写质量和速度,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忙而不乱,进而在考试时发挥出正常水平。

第三阶段:消化吸收冲刺阶段

时间从10月份到开考前,这一时期要尽量离开书本笔记,回忆知识点,检查消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由于考试日期已经临近,再系统地去复习,在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了。最后阶段不宜在基本概念上下工夫,重点是解题思路和答题要点。考生也可以适当收集整理一些社会经济管理问题和案例,以备答题分析之用,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遇到的问题,养成思索的习惯,考试时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转自:环球卓越

在职mba考试复习策略 第2篇

在职研究生:MBA考试数学科目不可不知的三个要点

MBA考试中的数学科目是联考中很多考生都非常重视但又缺乏掌握技巧的一部分,中公管理人根据十多年的MBA/MPA/MPAcc考前辅导经验,并总结了近年来的真题,由专家团队为广大考生总结了三个不可不知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

(1)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考查十分重视

数学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和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各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MBA对基础的考查不仅是考查对知识的记忆,还更重视在理论基础上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这将迫使我们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彼此渗透,在具体试题上的反映是小综合题,一起考查两个以上的知识点。

(2)试题翻陈出新

MBA数学命题不乏新颖性的例证,这是为了更真实的反映考生的数学能力,以利于优秀人才选拔。在试题考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要求考生能独立思考,创造性的分析问题,题型新颖但不怪异、不是偏题,只是突破了以往的固定题型的套路模式,问题以崭新的形式出现,但又不偏离考试大纲,依然着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

(3)重视对能力的考查

数学考试通常都是对四个能力的考查,即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这是此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命题对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会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对试题的已知条件进行剥离。分类、整理与基础知识对比,乃至转化及等价变形,以求找到已知条件的数学表达式模式,或直观显示图形,从而发现明确的解题思路和简捷巧妙的解题方法,要求考生会用归纳、演绎、类比,等价变换进行推理、演绎等,并能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对结论的数学意义给予明确的数学描绘,这实际上是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的综合考查。

应对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 第3篇

一、扣住考点,关注教材,夯实基础

《2007年扬州市政治中考指要》指出,政治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来源于教材,开卷考试的试题往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虽然“题在书外”,教材中找不到原型,但题目的出发点源于课本,答案的归宿也在教材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在复习时多在教材上下功夫,将教材读懂读透,把握教材各章节的脉络。在此基础上,运用教材知识分析现实生活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卷考试中,迅速又准确地从材料和问题中获取的有效信息,回归教材,才能少花时间翻书,多动脑筋思考,考出好成绩。作为教师应在复习过程中,立足基础,帮助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会回归教材,捕捉有效信息。在考试中,帮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二、重新整合,构建网络,融会贯通

夯实基础知识,仅仅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储备和必要手段,更重要的还要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性知识,深刻领会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才有可能运用综合性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提纲,让学生“填空”具体内容,进而再要让学生整理出复习提纲,从总体上把握框与框、节与节、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化。

三、熟悉题型,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扬州市政治中考指要》中给出了中考样题、样卷。题型分选择题、非选择题。要做好单项选择题,在复习中要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混淆的知识要掌握准确、扎实、到位。非选择题有四大题。一是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在记忆和再现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背景材料,提炼出中心意旨,然后找出材料中“折射”出的理论依据,并运用课本所讲的理论简明扼要地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二是材料分析题,主要是考察学生阅读、观察、归纳、理解、分析、质疑、运用、创新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认真看材料,概括材料的观点,然后再把材料和问题结合起来,弄清要求,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三是辨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基础知识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思路是:首先做出判断,其次分析理由,最后作出总结。四是实践探究题,这类题型既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又考查学生概括和归纳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此类题型多种多样,要根据具体类型教会学生答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非选择题均以考察学生能力为核心,不是死记硬背所能解决的。因此复习时必须把各种相关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得分率。

四、紧扣时政,关注热点,联系教材

近年来,扬州市中考政治试题的背景材料都是时政热点材料。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收集国内国际时政热点材料,关注身边的生活实例,并把这些热点材料运用于课堂教学,要指导学生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课本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所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在教材内容中。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考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调整心态,克服焦虑,冷静应考

考试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实力源自扎实的基础、流畅的思维,这是考试的硬件系统,是基础平台;而心理素质则是考试的软件系统,是学生的实力得以的淋漓尽致地发挥的关键。坦然的心态是考试取胜的宝典,而考试过度的焦虑则是成功的绊脚石,我们教师在考前要给学生必要的心理疏导。

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 第4篇

在复习中,要针对开卷考试的特点,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是开卷考试,怎样才能答好开卷试题,进而让其懂得开卷考试需要比闭卷考试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从而对掌握双基知识高度重视。要建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双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单元为单位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还要时时关心时事政治,抓住时政热点。另外,还应多了解那些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方法上,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应试能力。加之开卷考试的试题容量大、考试时间短,因此对双基知识的掌握还是必须的。在此,学生应做到不死记硬背,但也不能不记不背。

在临上考场之前,应要求学生全面准备好各种资料,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有过重的心理负担),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开卷考试。

二、以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双基知识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解答各类试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结合不同题型的特点。让学生懂得其答题思路及要领。特别是对待材料分析题,要让学生在答题前理清思路、明确步骤,然后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去组织答案,并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

三、指导学生开展必要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开卷考试的试题一般来自教材之外,特别是试题中所提供的各种材料都来源于社会。因此,指导学生参与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解答开卷试题。

在这方面,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按照教材的安排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开展,特别是一些与教材相关的热点问题,如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问题、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诚信问题等,都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进行调查、访问,让他们去接触和了解社会,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进行必要的应试技巧指导

在拿到试卷后,要先全面浏览一遍,了解试卷的页数、试题的数量、试题的大致内容等,答题时做到先易后难、心中有数。

答题时要认真审题、沉着应战,要会找题中的关键词、中心词、考查的知识点。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根据题中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认真组织好答案。下面,笔者谈谈河南省思想品德中考主观性试题的解答方法。

在解答辨析题时,要分析辨析题的类型及形式。中招思想品德考试辨析题常见的类型有:观点正确或错误,观点正确和错误交杂,观点部分正确(前对后错或者前错后对)。难度较大的辨析题往往是这几种类型的综合。试题常见的形式是二者对话式,围绕同一个主题,两人阐述不同的观点。还要掌握辨析题的答题方法。对辨析题要分层次,对于两人对话式辨析题,可以依据两人不同的观点分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分别辨别分析。观点正确的可以从“为什么”角度分析,观点错误的可以从“正确的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分析,观点正错交杂的可以从“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以及“如何补充完整”等角度分析。在辨析时要避免单向思维,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

在解答观察思考题时,首先,要注意审题。审题时要注意以下方面:审材料,把握材料的层次及关键词、主要内容;审问题,把握问题的条件、范围及其他方面规定性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审要求,观察思考题形式多样、要求各异,因此要审清题目的要求,避免答错方向。其次,依据知识体系,组织、构思答案,找准、找全要点。学习中可以以教材的课题、节题、框题、目题为线索,构建知识结构网络,点和面结合完整把握教材内容。在答题时,结合要求对知识体系快速扫描,锁定相关知识点,经过分析找出需要的知识点。最后,答题要规范,要使用学科术语,避免口语化;要做到字迹工整、书写清晰,避免乱涂乱画。

在解答活动探索题时,第一步:融入材料情境。学生要根据题目规定的具体情境,进行相应的回答。第二步:准确提炼相关信息。认真分析情境材料(包括文字、漫画、图表等)蕴涵的主要观点,根据设问要求,准确提炼相关信息,揭示相关信息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与题目要求相吻合的基本观点与理论。第三步: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运用。学生要在第二步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设问指向对考查内容涉及的相应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此外,此类题型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往往要求答案既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观点,又要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应注意体现相应的活动性和实践性特点。

在职mba考试复习策略 第5篇

在职硕士:2014年MTA/MBA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入学考试

拟录取名单公示

北京人事考试网:

在职硕士:

各位考生:

现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拟录取名单公示如下:

公示时间:2014年4月14日—25日,公示期内如有问题请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010—65778471。

附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名单

2014年第二批录取名单公示(MTA/MBA)

更多在职硕士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2015年1月MBA MPA MPAcc课程简章

MBA MPA MPAc备考交流群:245631407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mba考试数学复习计划有哪些 第6篇

管理类综合能力测试有三个子科目,三个子科目之间相互独立,各有特点,在后期复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分配好各个科目的复习时间。 数学所占的分值最大,而且容易拉开差距,合理分配好复习时间尤为关键。 建议同学们从现在到10月底,对数学部分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要熟记于心,有些重要的公式不妨定期自行测试,以防遗忘。 对于前期复习过程中,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点要抓紧时间弥补,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好的,还需通过专题训练进行加强。现在是基础巩固阶段,同学们只需要上课认真听讲,记住相关的知识点,所有的考题类型都不会超出我课上基础班的题型。课后大家适当的做做课后习题即可。后期系统强化阶段CC老师会带领大家训练习题并进行知识点的深化讲解,而在系统模块冲刺的部分会检测大家的做题速度及熟练程度,查缺补漏,稳操胜券!

02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多归纳总结

从今天到考试还有七个月的时间,时间不算少也并不充裕,希望大家将数学所有的考点模块化,步步为营,各个击破。 做完题目之后一定要归纳总结,只有这样复习才能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做归纳总结便可节约时间,为其他科目赢得复习时间。 建议同学们围绕课上的经典例题进行归纳总结,将各类问题细化,同一考点的真题放在一起对比,总结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特别是针对于特殊问题的特殊解题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的很多同学的短板,相应的解题方法一定要好好总结。

03刻意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初探 第7篇

关键词: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

新课改后的河北省中考历史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广泛选取新材料,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甚至还会反映一些新的史学观点。这样势必会减少纯历史知识的简单识记,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转换或解释、推理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所以在历史开卷考试中要考出好的成绩,复习策略应该作相应的变化。

一、学会学习历史,提高理解能力

1. 学会阅读教材。

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在阅读教材时,要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 学会构建知识。

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对每课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以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

3. 学会积累,拓宽知识面。

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为了增强试题的区分度,命题更加趋向于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要增强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与理解,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整理各个知识点内容,建立知识点基本内容速查表,以备查用;二是精选相关试题,归类分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水平。

4. 学会运用知识。

讲述历史,用历史知识分析时政、现实生活现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等都是运用知识的好途径。另外,有选择地练习小论文、活动实践题也可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划分专题复习,强化题型训练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战争史、科技史、资产阶级革命史、科技革命专题等;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战后国际关系史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在单元、专题复习的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

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模拟考试是锻炼和检验自身水平的好机会,使学生学会在模考中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因此,要熟悉中考题型的特点,必须掌握其解题的方法。

1. 选择题。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较广。近几年来有命题者把“识图”、“材料”等题引入选择题,命题方式采取“一拖N”试题,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延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

(1)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一般采用推理解答,排除不正确选项,找出正确选项,即为答案。

(2)排序型选择题。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其次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3)比较型选择题。注意寻找比较点,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确定答案。对事件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都可进行比较。

(4)因果型选择题。它首先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即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考查原因时,常见的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外因等。其次是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即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5)时空型选择题。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

(6)图表选择题。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材料数据,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要采取对应法,注意分析,有果索因。

2. 材料解析题。

(1)多材料的组合题型。它是针对若干有着某种形式联系的材料提出问题,可针对其中某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即采用多角度和相比较的提问方式,在回答时要充分理解材料内容,反复提炼观点,得出相应结论,同时要在平时注意有关方法的积累,注意相关概念的含义。

(2)提炼类题型。即材料未经处理,在提问时要求有条件地提炼观点、内容和意义等。答题原则:第一,仔细阅读理解材料;第二,概括提炼信息,注意材料中隐含的信息,高度概括作答;第三,对照材料题目要求,保留有效信息材料内容;第四,将类似内容加以整理、合并,精心组织语言,逐一列出;第五,避免对材料内含不假思索或脱离材料而造成遗漏要点,要按所学知识或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内容整理组织答案。

(3)数据表格类题型。通过数据表格、图画等材料的阅读理解来分析解决问题。数据表格型材料题,其信息量大,要注意观察其数据变化特点、规律,找出对解题有利的提示语,结合教材知识,得出结论,找出特征,答题就顺利多了。

(4)材料评述题型。把提供的材料作为认知的背景,发挥创造性思维来评价说明有关问题。解题思路:(1)先看问题,知晓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2)再看材料,带着问题来看材料;(3)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契合点,映射到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内容;(4)根据问题正确组织答案。

3. 问答题。

问答题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能力的发挥。问答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而且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学业考试地图的复习策略 第8篇

关键词:地图;学业考试;复习策略;心理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46-02

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一项基本能力目标要求,是在信息社会中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这项能力要求在学业考试中体现,就是在新课程实施以后,一直把“能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作为学业考试的C级要求,而且也是浙江各地市学业考试的必考部分。

近几年,地图知识在学业考试的内容、形式、分值、地位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分值比重增加了,平均在10分左右;能力要求提高了,从单纯的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知识为主,变为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地图知识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的原因;从单一的一张地图,变为多张地图的综合运用;从单纯的地理地图,到地理地图和历史地图并重的局面。以上说明地图知识在学业考试中所占地位越来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复习重点,重视“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这一考试条目的复习,特别是涉及到有关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时,要把读图、用图、析图贯穿始终,进行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地图基本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阅读地图,重在使他们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技能。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地理地图和历史地图,让学生读图,不断强化学生的地图意识,以提高学生识别地图、运用地图等能力。首先要从地图的名称入手,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其次,要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获取各种地理知识。一般而言,可以指导学生用比例尺确定地理事物的范围大小、地理事物间的距离;用方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绝对位置和方向。第三,多角度地思考,能从地图上找出地理规律、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重视对学生的填绘地图动手能力的培养

考查地图知识,其中一个是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识记,让学生把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标出。如,2010年湖州卷第22题第1小题“写出长江源头所在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并用“★”在图中标出该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或是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识记,如2009年衢州卷第6题,用三角形、四边形表示各大洲的轮廓,组成一幅世界大洲大洋图。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规律等内容,既要让学生经常看地图、用地图,积极从地图中查找到教材中所述的各种地理事物,而且有必要让学生动手画地图的轮廓或简图,把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标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地图构建能力的培养

考查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并不一定要在试题中出现地图,有时,更多的是要借助于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地图,即心理地图进行形象思维。如2010年杭州卷第18、19题:

下图是我国大陆东部沿120°E经线四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甲丙丁乙D.乙丁丙甲

19.造成四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距海洋远近不同 B.夏季风影响时间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

D.地形不同

这两题试题的特点是以隐性地图与地理图表的结合形式出现,要正确完成这两题,还需要借助于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图重叠,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有经纬网的中国年降水量图”,然后,再据此新地图完成答题。当然,这道题也可以用“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这一知识来完成,但实质上也是要借助于“有经纬网的中国年降水量图”。

因此,在复习时要反复读图、用图,用地图上记忆知识、分析问题,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找规律,有意识地记图,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材料,为心理地图的形成奠基。

四、重视对学生的多种地图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一幅地图上把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规律、相互联系全部揭示出来,这会给学生阅读地图造成很大的干扰,不利于正确分析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规律、相互联系。因此,要培养学生借助于各种专题地图,学会“多图并用”,即同时用几幅地图分析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浙江省的人口密度要比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高。如果要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就必须要同时用到以下几幅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势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1月7月气温图等等,才能正确解释“浙江省的人口密度要比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高”的原因。必要的话,还可以结合历史地图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五、重视对学生的转地图为文字内容能力的培养

把地图中包含的信息用文字完整准确地表述,不仅是考查学生对地图中信息的判断能力,而且是考查学生运用地图语言——把地图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去解决问题,成为地图知识考查的重要部分。如2010年衢州丽水舟山卷第23题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第1小题,“据图描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位置。提示: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作答。”又如,2010年台州卷第26题读“新疆地图”和1952年~2009年的“新疆和浙江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见下图),

要求完成第4小题“结合图表中的信息分析为什么国家设立喀什为经济特区?”这种考查学生把地图信息转换为文字的能力试题所占的比重在加大。

因此,在复习过程时,在学生学会了会读懂地图后,还需要训练学生把从地图上读懂的内容用文字准确地表述出来,如

用提纲挈领式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和整理出读图析图的思路。这样,既让学生回顾思维的过程,理顺思路,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读图析图的样本和范例,使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六、重視对社会热点事件区域地图的分析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是本学科考试的一大特点。在2010年浙江各地市学业考试试卷中,除湖州卷外,各地均有涉及2009年到2010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的地图试题,主要以国内为主,如玉树地震、西南大旱、新疆喀什特区。因此,在地图复习中,还需要多听新闻多看报纸关心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问题、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将这些事件落实在地图上,即要善于通过读图、识图获得与某些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环境因素、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及历史地图信息,并善于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是一个涉及知识领域很广的考点,地图在学业考试中成为考查其他知识的载体。因此,在复习时,不能唯地图这一考试知识,还是要以掌握其他知识条目为基础,包括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从地图上获取社会信息。

参考资料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制订.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2011.1(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实验稿),

在职mba考试复习策略 第9篇

一、考什么?

在高考中, 语文学科是不论文理都必考的科目。各省市的语文高考题型和题组排列顺序略有不同, 但考查的角度几乎都差不多, 大致包括语言基础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等方面, 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但自主招生考试重在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先生曾说过不希望自主招生考试变成另外一场高考, 所以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求全面, 但必须突出重点。

2011“华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中一共有四个板块 , 分别是现代文阅读 (甲) 、现代文阅读 (乙) 、古诗文阅读、作文, 其中现代文阅读 (甲) 为纯选择题, 现代文阅读 (乙) 为选择和主观结合题, 古诗文阅读涉及诗歌鉴赏和古文断句、翻译两部分。2011“北约”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中一共五个板块 , 分别是语境中的词语辨析、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作文, 其中词语辨析为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为内容理解的主观题, 文言文翻译为涉及句读的主观题, 现代文阅读为主观题。2010复旦“千分考”语文部分的试题则全部为选择题 , 总共32题, 涉及汉字构字、读音、字形, 作家作品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标点和拼音等方面。

以近两年的北约、华约、复旦自主招生考试为例, 不难看出北约华约考试重能力, 特别是阅读与写作能力, 复旦千分考试重知识面。虽然这两类学校的考查重点不同, 但仅从内容上与高考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基本涉及了语文的各个知识能力模块。

二、如何考?

(一) 考出“实效”

以语言文字运用和古文阅读两个知识板块为例, 看以下这两组题目。

第一组:

甲:2010浙江高考语文第1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 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乙:2010复旦千分考第17题

用汉语拼音写“复旦大学”, 正确的写法是

A.Fu Dan Da Xue B.Fudan Daxue

C.FudandaxueD.FUDAN DA XUE

对照这两道题目可以看出, 单论知识识记来说, 高考的考题知识量很大, 有个别还属于生僻字的读音, 千分考题中的四个汉字众人皆识, 可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关注真正的拼写规则, 而这却是非常实用的知识, 估计在复旦大学的校门口就有标准答案。

第二组:

甲:2011浙江高考语文第18题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 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 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 , 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 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 , 张文瓘在其谏言中 , 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 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 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 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乙:2011“北约”自主招生考试语文第12题

州郡遇圣节锡宴, 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 作“天下太平”字, 殊为不经。唐《乐府杂录》云:“舞有字, 以舞人亚身于地, 布成字也。”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遇舞头分两向, 太平万岁字当中。”则此事由来久矣。 (周密《齐东野语》)

结合现实生活中所见, 谈谈你对类似现象的看法。

同是古文阅读的内容理解题, 高考比较中规中矩, 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能力考查难度为“感受·鉴赏”。自主招生试题中把文本内容的理解迁移到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上, 考查难度为“思考·领悟”, 难度层级上升了一级, 并且贴近现实, 引导学生将历史文献中冰冷的记忆加上时代的温度。近些年来, 高考虽然力图改革, 向现实生活靠拢, 但因为要兼顾全面考查这一任务, 所以难免顾此失彼, 难以处处都和现实关联。与此相比, 自主招生考试试题更注重题目的实效性。

(二) 考出“实力”

自主招生考试是要选拔特殊能力的学生, 因而对于一些能考查学生真实能力的题型, 绝不是点到为止, 而是扎扎实实地考查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积累与能力。

以古诗文为例, 2008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试题为“默写一首五言律诗, 再在每句适当的地方添加两个字, 使之成为一首七言绝句。意境不必相同”。2009年是为林纾《书杜袭喻繁钦语后》中207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2011年“北约”考试是为《韩非子·饰邪》中152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2012年是为王充《论衡》中153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2010年“清华”五校联考是为曾巩《墨池记》中94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2011年“华约”考试是为《南齐书·良政》中138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2012年是为《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中95字的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如果和高考的古诗文作比对, 则不难发现, 高考古诗只考查对现有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有一定的答题套路可依, 而2008年“北大”自招考试中却考查了学生写古诗的能力, 虽然不是写整首诗歌, 但是加上去的两个字要使全诗语意通顺, 意境和谐, 而且要符合七律的对仗、押韵, 对于几乎从未写过古诗词的现代学生来说, 难度不言自明。

文言文方面, 还是常规的断句与翻译, 高考语文这两种题型也是必考题。如2011年浙江语文高考中的19题: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诸司奏议 悉心纠驳 故帝委之 或时移疾 佗宰相奏事帝必 问与文瓘 议未若不 者曰往共 筹之

总共37字, 同是这张试卷中的第20题古文翻译:

1.若子才, 无施不可, 焉用赠? 2.臣愿抚之, 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 不可不察。

总共28字。

自招考试和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方式相差无几, 但是容量上差别巨大。200来字的断句及翻译与30来字的断句和翻译相比, 单是心理上就使考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压力, 而且有时量的增加会导致质的变化。在200字语段中, 陌生的字词、难解的语句出现的概率要高得多, 很可能导致考生对语段的理解出现极大的偏差。

除了试题容量上的巨大差异外, 两者选择古文的方式也存在不同。高考基本选择的都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虽然有时有删减, 但在行文思路、故事讲述上还是比较完整的, 而自招考试往往只是选择其中一节, 没有上下文, 劈空而来的一段, 缺少联系推理, 当遇到疑难语句时, 给的信息越少就越难“猜”。

另外, 高考古文常见的类型有人物传记、说理思辨、散文游记等, 比较全面, 各种文体有自己的特点, 有自己的一些常规套路, 自招考试则特别倾向于论说类的文章和语段, 哪怕像2012年“华约”考试中节选的是纪传体史书 《后汉书》中的语 段, 但还是挑了其中议论的部分。叙事类文本有情节性, 理解起来有时可以靠推敲, 但论说类文本比较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 理解起来难度更高。

综上所言, 自招考试的试题感觉上就是比较“硬”, 是实打实的, 很少可以耍小聪明、小技巧。

(三) 考出“实感”

实效、实力似乎可以概括自招考试作文之前的试题特点, 如果还要再加一个“实”字, 则我觉得是“实感”。

临场“作文”一直是语文考试的必选试题类型, 这个传统至少可上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考试, 都会考作文, 更有甚者, 我从学生处听闻, 2013年上外自主招生考试语文科只考了一篇作文, 所谓一文定胜负。

在高考中, 每年的作文题都会成为当年热议的话题, 以浙江高考为例, 作文题从2009年至2012年, 自身也在不断地摸索进步, 力图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社会人文特色的新路。浙江高考作文题, 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文中有我”这一理念, 我手写我心, 打击套话作文和矫揉造作的虚假作文, 这一理念和自招考试的作文出题思路不谋而合。

2011年“北约”作文题: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 无数的人们, 都与我有关。”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关联? 你自己与“无尽的远方, 无数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相关联? 试结合上述问题, 以《无尽的远方, 与无数的人们》为题写一篇作文。

请看作文要求:1.取譬适当, 杜绝虚假;2.行文畅达, 说理明晰;3.感情真挚, 戒用套话;4.字数要求700—800字。

2011年“华约”作文题:

你对忧患意识是怎样认识的呢?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想和认识。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不要编造 虚假事实论据,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大学教学氛围是比较自由和宽松的, 老师们上课也是不拘一格, 没有中学的许多条条框框的约束, 大学老师最希望看到的不是套路, 不是八股, 而是真思想, 真性情。《无尽的远方, 与无数的人们》这篇作文, 我曾经让个别的几位要参加自招考试的学生写过, 但第一稿拿来我看时, 却感到有些失望。学生的作文大致有两类情况, 一类是思路混乱, 读完文章后不知“我”和“远方、人们”的关联在何处, 语焉不详 ;另一类是刻意拔高, 出现了拯救、奉献、救赎、服务等字眼, 我与远方素未谋面的人就能如此高格调地奉献救赎么? 也许学生们还不理解这些字眼身上的分量之重而轻易使用, 这未必是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在面批过程中, 我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很简单, 学生们之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和远方及那里的人们有何关联, 他们的生活被框定在家校两点之间, 被框定在分数之中, 自己没有真实感受的事情如何能写好, 写成的文章只能是非乱即假。一颗真实而丰富的灵魂远比一颗聪慧的头脑要珍贵。

三、如何复习应对?

实效、实力再加上实感, 这就是我自己总结的自招考试的试题特点。以此为依据, 在开设自招考试培训课程中就会比较有针对性。

(一) 现出“实效”

在高考古诗文中, 其实有一类题目偶尔会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这就是论语题。在回答某句话某个观点的认识、理解时, 答案的第三步一般都要将这句话或这个观点放到现代社会审视, 如果在其他题目训练过程中, 教师能多引导学生习惯性地思考历史上、古籍中某个现象的现实影像, 则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极大的。

在给学生辅导过程中, 我模拟了一道古文题。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1.请断句并翻译 。 2.结合现实生活 , 谈谈你对盘庚措施的 看法。

断句:盘庚既迁, 奠厥攸居, 乃正厥位, 绥爰有众曰:“无戏怠, 懋建大命!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 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 尔无共怒, 协比谗言予一人。”

这段话出自《尚书·盘庚》, 我特意选了非常古奥的典籍, 主要内容是述说了盘庚迁都后先安排好了百姓的居处, 然后才确定了宗庙宫室社稷的大位, 而他对百姓的演讲是以极低的姿态甚至央求的口味进行的。联系现实的话就是官员是否重民生的问题, 学生比较有话可说。

(二) 磨出“实力”

针对“实力”问题, 还是落实在高中语文知识本身, 多做压力训练。

在给学生辅导过程中, 建议立足平时的语文试题, 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提升难度。比如现代文阅读, 高考的阅读文章一般在1500以内, 而我尽可能挑选2000~2500字左右的文章组织题目,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 提高阅读速度和筛选信息、把握主旨内容的能力。

文言文方面, 可以多挑选先秦诸子散文和两汉唐宋论述文, 语段选取时加大容量, 可以适当增加有生僻字的语段, 打消学生第一眼的恐惧感, 顶住压力即可。诗歌方面, 可以让学生试着学写一些绝句和小令, 既能增强趣味又能训练学生写作古诗词的一些基本能力。“实力”非一朝一夕能形成, 重在一个“磨”字, 不仅磨出能力, 而且磨出学生的抗压心态。

(三) 引出“实感”

“实感”也许是最难训练的东西 , 我想不需要像高考作文那些做过多的实写训练, 他们缺少的不是写作能力, 而是思考感受的能力, 多聊天, 多交流, 老师在这样的聊天交流中充当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 多启发学生, 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的这些感受并不是消失了, 而是被遮蔽了。学生习惯从最本真、最不加掩饰的角度看待我们身边的世界, 这样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在培训课堂上可以仿效孔子的座谈式教学, 尽量拉近师生距离, 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必起立, 在氛围的营造上就立足于平等交流, 点拨启发。像《无尽的远方, 与无数的人们》这个作文题目, 就是引导学生在即将踏出高中校门时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 这个关联并不是口号式的服务和奉献, 而是寻找一种自我的认同感, 在分数的世界中认识外面的真正的世界。在这种聊天式的面批之后, 学生重新写了一篇作文, 也许仍旧不够成熟, 却真诚得多, 对于十七八岁的年龄, 这才是最珍贵, 也是自招学校的老师们最希望看到的。

自招考试的特点是发掘真才实学, 引导真情实感, 因而自招考试培训不是单纯的应试, 要把复习指导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使其成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素质的平台。经过自招考试培训, 学生开阔了眼界, 提高了素质, 学会了关联现实并重新审视自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有更多的学生从自招考试培训课程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全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 第一版.

[2]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通用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7, 第二版.

[3]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直通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7, 第一版.

[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第一版.

在职mba考试复习策略 第10篇

【关键词】双基针对性和时效性定位筛选找准

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的特点是: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要求,富有时代气息。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回避热点,迎着热点考已成为高考政治试题的一大特点。附表:

2003—2008年全国文综卷I热点题材试题

占政治学科试题题量的比重

表中数据表明,六年来,热点题材试题占政治学科试题题量比重尽管高低不同,但都在50%以上,尤其是2008年更突出地显示了鲜明的时代性,关注社会生活、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覆盖面之广、设问形式之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同时我们还发现,高考试题绝不是为了热点而考热点,而是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或载体”考查考生对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见政治科《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基于以上命题的变化和特点,本人认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强化双基,打好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大多是围绕热点专题,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说明,无论试题难易,都注重对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都必然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近两年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

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地存储和提取。

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同学们要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同时同学们要训练自己对高考所考基础、主干知识有整体、综合的把握能力,并能根据热点情景,迁移、重组这些基础知识、把握好学科知识的体系和学科精神。

2.明确时事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考纲说明》的第四部分时事政治,有两大部分: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长长的一年,国内外发生这么多的重大事件会考哪些?哪些是我们要关注的热点?明确时事热点,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成为我们备考过程中的一大问题。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应关注的热点有:

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

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

四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

五是政史地三科结合的知识。

3.科学定位,筛选热点,找准结合

明确了应关注的时事政治,才相当于复习有了一个大的方向。这样还不行,我们还得进一步确定把握更加具体一些的内容,把握的原则是:

从空间上——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

从时间上——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包括持续性的热点)。

从内容上——以经济、政治为主,其他方面为辅(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社会生活)。

从角度上——坚持正面为主、反面为辅的原则。

从呈现方式上——以生动具体的资料(数据、图表、描述)为主,以理论论述为辅。

根据这些原则,在平时的复习中,选择相应热点材料的题目,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各个热点,对其要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把握,帮助学生归纳和整理时政问题的来龙去脉,理出背景材料的头绪,可以借助“what?邛why?邛how”的思维模式,把精选出的新情景、新材料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大块进行分析把握,作为学生对时事不要求挖得过深。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热点问题的本质,从整体上把握热点,搞清楚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联系教材,找准它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它考的是教材的哪个知识点。例如,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复习时,可着重把握:(是什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为什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怎么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

一是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信用;

二是抓好政府信用,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带动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

三是国家履行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打击违背诚信的不法行为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国家机构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原则,通过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

四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以信息化推进市场监管职能的拓展,有效遏制践踏信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市场主体要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六是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等等。

最后还得注意的是,政治科主观题组织答案时倡导“学科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所以,组织答案要点要有时政敏感性,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一些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提法,与时俱进,并且可以适时适当地运用到答题中去,争取获得评卷标准中的加分。比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又好又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等等。

在职mba考试复习策略 第11篇

一、注重考试大纲的研读

考试大纲是指导中考的纲领性文件,它对中学数学的考点,以及考试的难度,考查的方式都做了具体的解读。因此考试大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前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了解命题的方向,以及每个考点的难度,以用来指导学生的复习。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做超出考试范围的题目,又不会遗漏考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学生走弯路。

二、注重课本知识的再挖掘

中考数学的复习应以本为本。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现在中考命题以基础知识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变式。后面的大题虽然“高于教材”,但也源于教材,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式或组合。因此,复习时应以课本为主。在复习教材时必须精细,使书中的内容由厚到薄,使之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以便能够厚积薄发。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就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其效果并不佳,因为重复做习题浪费时间。学习的关键是能够学会举一反三。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中考基础题约占到70分。所以对基础知识应做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准确迅速,确保不失分。同时基础知识也是解决中档题和大题的必备工具,好比大厦的基石,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基础知识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例如:中考涉及的数形结合问题,既是函数、方程等代数知识的结合,同时又常涉及到许多几何知识。

四、注重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就要求在熟练各章节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把代数的、几何的、各方面的知识信手拈来。比如动点问题,就要把函数、方程、几何多方面知识综合运用。任何一点欠缺都会导致失分。

2. 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

多年来,初中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于试卷始终,对这些内容要做到胸有成竹,重点掌握。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这类题灵活性大,难度较高,可适当关注,但不必过于重视,以免浪费过多时间,因为其分值不会太大。

五、注重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中考数学的复习也是这样。如果复习时无计划, 中考只能抓瞎。我认为应把整个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 系统复习基本知识。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准确识记基本概念 (基本图形) , 牢固掌握基本技能, 熟练运用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使知识系统化、模块化。在这一阶段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大小不等的若干单元, 每个单元完成后进行一次单元检测, 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使练习专题化。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70%, 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 就必须结合教材, 系统复习, 对以前没掌握的基础争取有效弥补。复习应配备适量的练习, 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 以中、低档为主, 另外, 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 或者易错的题, 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 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第二轮, 结合中考的常见题型 (以中档题为主) 和常考数学思想, 把初中书数学分为若干数学专题, 进行复习, 以便能让学生适应题型, 形成正确、准确的解题思考方法。特别是函数、方程等重点知识应重点复习训练。复习应有所侧重。第三轮, 模拟训练, 强化提高。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 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 大约到五月中、下旬就应该是三轮的模拟训练, 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 查漏补缺, 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和临场发挥等。

毛泽东说过,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中考的复习也是这样。学生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坚信自己能学好。中考是兼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考试,难度不会过大,因此不必过于紧张。比较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其试题的难度分布大多控制在5∶4∶1(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所以,考生不可因为不会某一个难题而担心考不好,可以这样说,只要在复习阶段奋发努力,90%的题目就会很顺利地得到解答,中考也会取得优良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金英.基础性.应用性.思想性.发展性:关于2010年九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建议[J].中国数学教育 (初中版) , 2010, (3) :38-41.

中职对口招生考试英语复习策略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对口招生考试 英语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161-02

中职对口招生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但学生必须参加考试,经历严格的筛选。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因此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考前复习是中职学校及任课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兰州女子中专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在第二学年末会面临一个分流,想实习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工作;有升学意愿的同学继续在组建的职高班学习,参加来年的中职对口招生考试。本文分析当前中职对口招生考试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对口招生考试英语复习教学的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职对口招生考试英语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薄弱。中职生入校时学习基础薄弱,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生在中职阶段以专业学习和实践为主,文化课的课时较少,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就英语而言,英语课时少,每周两节,教学内容简单,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停留在初二和初三阶段;大部分中职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重视词汇量的积累;学生普遍没有掌握好较完整的语法体系,有些学生甚至连音标都不会读,这造成了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的现象。

(二)缺乏系统的、规范的复习测试资料。参考各市州和基层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后,甘肃省教育厅印发的考试大纲没有指定各考试科目的参考教材,而是规定由学校从教育部公布的两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和国家正规出版社发行的教材中自主选用教材。再者,虽然市场上有关普通高考的复习资料琳琅满目,但有关“中职对口招生”高考的复习测试资料却凤毛麟角,这就给备考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学生的自信心不足。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对英语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从而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英语学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已经放弃了英语学习。这种对英语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他们缺乏复习备考的信心和动力。

二、解决方案

中职对口升学考试英语复习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寻求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提高学生升学成绩。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兰州女子中专职考班是由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重新组建的。开学初学生抱着兴奋、激动的心情满怀希望地走进校园。老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畅想未来,构建大学梦;向学生阐述中职对口招生的相关情况;并结合考纲,向学生分析考试内容及复习方案,让学生理解考试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其信心。

(二)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目前对口升学考试的内容每年都有新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历年考题及考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安排针对性的复习内容。

1.加强单词记忆。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单词学习的任务是最繁重的。单词掌握多少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记单词难,记不住,记不牢,掌握单词量少等情况。英语单词不过关,成为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瓶颈,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识记单词是复习的首要任务。

考纲基本已经规定了单词的背诵范围,因此单词背诵就要有针对性。首先,从复习音标着手,教会学生根据发音记单词;其次,介绍简单常用的构词法常识,因为构词法也是掌握词汇、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再次,要求学生用复习到的单词造句,将单词运用到句子中,加深对单词的印象;最后,要求学生每天利用坐公交或其他的可利用时间每天识记五个单词(层次好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多记),积少成多,然后采用课前听写、单词拼写练习等方式督促并帮助学生记牢单词。对于个别实在困难的同学不要求他们记单词的拼写,而是只要求他们能记住单词的形和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学生也有了学习的信心。

2.开展语法专项复习。高三英语语法复习不同于平时的语法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考题,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难点、疑点的复习。大纲中也明确列出语法学习的范围,而相对较难的虚拟语气和非谓语动词都未出现,这就极大地减轻了复习及学生学习的难度。语法复习时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偏离大纲的轨道,把握适度原则,切忌内容复杂化、难度化;简化复习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每项专项复习后,做一套相关的练习题,以做到趁热打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应收集大量的相关习题,精挑细选,结合考纲,组合成适合中职生程度的习题,做到不做怪题、偏题、难题。

3.阅读训练是重点。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都属于阅读的范畴,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大。学生由于词汇量少、句型结构模糊,导致阅读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会学生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英语复习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在巩固词汇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句法结构,如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there be 结构、各种简单的从句等,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长句。对长句的理解也是对语法、句型结构和短语的复习和强化过程,是阅读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其次,挑选适当的阅读资料,收集整理成由简到难的阅读理解及完形填空训练题,要求学生每天保证一篇的阅读量。再次,在讲解文章时,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寻读、略读、顺读、逆读、首句+边读问题边看文章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此外,在学生理解文章之后,要求学生朗读整篇文章或其中的一段,做到巩固、积累和记忆,并培养语感。课后要求归纳出文章中出现的短语、重点句型及生词,并反复记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项复习内容是相结合展开的,因为孤立地记单词,或做语法题起不到大的作用。这几项内容是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第二学期开始至四月底进入复习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以模拟卷为主要内容。

4.多做模拟测试。教师严格按照考纲中的试卷类型和分值制定模拟试题。通过模拟试题,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考试形式和试题类型,从而更客观、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知识的掌握;通过模拟试题,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考试环境以及考试环境中的答题方式。

此外,在开展针对性的复习教学的同时,老师也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创造轻松、活泼、有趣的课堂,与学生形成良好关系,从而提高复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晓芳.浅议中职生对口升学英语复习备考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

[2]马莉莉,对口高考改革背景下中职校单招班英语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J]课程与教学,2014(4)

[3]于家莲.中职对口升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J].新一代:理论版,2012(10)

【作者简介】朱玉燕(1976— ),女,研究生学历,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日记开学第一周下一篇:公司与政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