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2024-08-24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1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 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提出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验统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前交流,激起兴趣

上课,同学们好!

小蚂蚁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最爱动脑筋,学习最努力,所以今天它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课件演示,冬天来了,找点什么当被子呢,就找片叶子吧。爱思考的小蚂蚁找到一片叶子研究起来,大家仔细看小蚂蚁在干什么?(课件演示)谁起来说一下 生:小蚂蚁沿着叶子的边沿跑了一圈。(师板书:一圈)

生:小蚂蚁沿着叶子的边跑了一周。(板书:一周)

师:同学们再仔细看一下,(课件演示)小蚂蚁是怎么跑的,比比谁看的最认真,谁起来说一下

生:小蚂蚁沿着叶子的边沿跑了一周。

生:小蚂蚁从一个点开始跑最后又回到了那个点。生:……

师: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演示),小蚂蚁跑了一周的长度就是叶子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周长,引出课题——认识周长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研究什么 二|、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师:沸羊羊听说小蚂蚁都知道周长了,很不服气,她说我们教师里就有很多地方有周长,相信细心的同学们一定能找到他们,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找找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有周长呢?

(课件)那么,请同学们摸一摸你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面以及所带物体面的一周,现在小组内说一说,说完主动坐好,比一比哪个小组最棒。

小组汇报,指学生指着数学书、黑板、等说说他们的周长。其余同学伸出右手食指一起指一指。比比谁指的规范。

师:谁发现了我们在指周长的时候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沿着边,生:从起点出发回到起点。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这群细心又善于思考的孩子。瞧美羊羊听说我们的课堂这么热闹,他也来了

师:美羊羊说同学们真细心,你们还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的平面图形吗?思考一下他们有没有周长呢?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拿出平面图形卡片,小组内指一指他们的周长在哪里?谁起来汇报一下

生:这是三角形的周长 生:这是圆形的周长 生:这是梯形的周长

生:边指边说,围绕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生:围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等

师: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刚才指的周长有一个共同点,谁来说一下 生:都是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你回答得真棒,我们在数学上把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图形的周长。一起来看美羊羊是怎么理解的(课件),大家一起读一遍。

谁来说说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

师:瞧老村长也来了,“美化羊村行动开始了,大家快来看我的规划图啊,老村长犯了愁,这么漂亮的花坛怎么保护可是个问题啊?同学们能不能帮帮村长啊?你打算怎么保护这漂亮花坛里的花草呢?

生1:按时给它浇水。

生2:不进去踩踏。

生3:在花坛一边竖上牌子,写上:爱护花草。

生4:可以给花坛安上护栏。

生5:派监督员在一边看着。

……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看来大家不但爱动脑、爱思考,而且还非常有爱心。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了安护栏的保护方案,如果你是护栏设计师,护栏要安在什么地方呢?(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护栏是在什么地方安装的。

生1(圆形花坛):我是围着花坛安一圈。师:你能把图片举高,边指边说,慢一点,让下面的同学听清楚吗?

生2(长方形):我把护栏安在花坛的四周。

师:你说得真好,长方形花坛的四周也就是花坛的一周。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扇形花坛它的护栏在什么地方安装?

生:(边指边说)也是围着花坛安一圈。

师:大家围的花坛形状虽不同,但是围的方法却有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1: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的。

生2:围了花坛一周。

师:回答得非常好,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了花坛一周。

活动三:深化感知,加深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知道护栏安在什么地方了,那需要多长的护栏呢?动脑筋想一想,要想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我们只要知道花坛的什么就可以了?(留思考时间)

生:只要知道花坛一圈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很聪明,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看来我们学习了周长的知识接着就派上用场了。

活动四:运用新知

师:红太狼听说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很不服气想来考考大家,大家敢应战吗? 生:敢

师:这里有几幅图片,你能试着用笔描出它们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打开作业纸,完成练习一,做完主动坐好。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纸 比比谁画的最认真,最完整。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红太狼说它也会,大家来看看它找的对不对。(课件出示判断题)指生回答

师:灰太狼听说了很生气,它说我就不信考不倒你们,有本事来做做这几个题,能做对我就真服你们了,大家拿出作业纸,做第二题,比比谁做的有对有快。

指生订正

活动五:联系实际,理解周长

师:瞧,最聪明的喜洋洋也来了,它说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用到了周长的知识,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得到它,粗心的孩子得不到。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是细心又善于思考的孩子,先小组内说说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如:公园里,商场里,公路上,家里等哪里有周长。生:路上的广告牌 生:电视上 生:等等

师:大家来看看老师也观察到一些(课件演示)师:说说这节课你有哪里收获。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周长的知识,只有我们留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愿同学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2篇

预设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边线。

1.认识边线。

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创建绿色校园,学校准备在校园一角开辟一块花圃,(出示花圃,为了让花圃更美丽,准备给它围上一圈白色的栅栏,你觉得应该围在哪里呢?指名2-3人说。(围在花圃的周围或者是边沿)

请你上来指一指,好吗?

你们同意吗?

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沿着花圃的边缘来围栅栏。边说边演示课件。

(花圃的实物隐去,显示花圃的平面图形,同时显示红色轮廓线)

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这圈红线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边线。

板书:边线。

2.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一周的边线吗?指名一个人指。

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

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

3.感受平面图形的边线。

刚才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圆,三角形,不规则图形,四边形)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

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上台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

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个?说说为什么。

(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是有曲有直的,有长有短的。)

板书:曲,直,长,短

揭示: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

板书:周长。

二.            计算图形的周长。

在刚才我们所描出的几个图形当中,你能说一说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吗?五边形呢?

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

学生自己独立测量计算,在练习纸上列式。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同学拿练习纸上台来说。

提问: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

(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它三条边加起来的和)

那剩下的两个图形你们怎么没有选择呢?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呢?

请你们开动脑筋,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同座位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还可以用其它的软的材料代替绳子。

2.在圆形物体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然后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请你上台来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圆形的周长的。

板书:(围,滚 )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2.P62/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算周长,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学生的算式)

适当评价方法。

3.P62/5刚才的几个图形已经直接告诉你边长,让你求周长的,同学们想得都很好,现在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没有给出边长的图形

为什么?(没有告诉边长)

课件出示方格图。

说明:这里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现在你知道它们每条边的长了吗?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如果方法不够简洁可以再请一生补充。)

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呢?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现在我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你能很快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课件演示:把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图形?

指名一生先说,他说的对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学生的算式。集体评讲。

(在讲评时如果学生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要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形拼起来形成的新图形一周的边线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

三.            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请你们来看看下面的生活场景,说说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出示场景图

学生谈想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3篇

一、“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周长是多少》是一节灵活运用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课。这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有两个: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周长的含义、探索过程及计算方法。

课题“周长是多少”恰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的总问, 包括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全方位的回顾和追问。另外,这样的课题,意味着本课的教学离不了周长计算、习题练习等常规模式,但教材后面并未见计算题的痕迹,为何?我有两方面的理解:其一,这是一节综合复习课,复习课难道就只有用知识点梳理、计算巩固等形式来实现?其二,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教材有足够的信心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方法。全课活动板块的设计,因“制” 而“宽”,把课堂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 转化成生动活泼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合作探究中完成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二、“敛边丰腹审四隅, 布局落子无其偶”

(1)“围一围”——着眼于关键字词。以围为形,确立课堂教学的基本主旨。

“用一根线围成你喜欢的图形。” 第一个着眼点在“围”,由“围”引发几点思考:用什么围——线,为了研究的需要,必须是同一根线或长度相等的线。怎么围——任意地围,但要注意线的首尾相接。围什么——你喜欢的图形,可以简单、可以复杂。围几次—— 至少每人两次,这是比较辨析的需要。

“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第二个着眼点是“周长”,这是学生活动思考的关键,为此一定要有学生活动后的足够的数据交流汇报。汇报可以分两个层面:不同的学生围成各不相同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同一个学生用同一根线围出的不同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两个层面的汇报,使学生从足够的例子中归纳出:不同图形的周长相等,是因为围成这些图形的线的长度相等。

“怎样量最方便?”第三个着眼点是“量”,怎么量和量什么。有了前面丰富的活动铺垫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答案自是水到渠成。然而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还应有实际问题的联想和追问,如:做衣服的腰围是多少, 池塘岸线有多长等。

(2)“摆一摆”——推敲题图。 以试为用,在探索中确定优化方案。

“从下面选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结合题目要求仔细观察、 推敲题图,从中产生几种想法。

想法之一:这是一次“选”小棒的尝试思考过程。由“选”引发对长方形、 正方形特征的回顾,引发进一步追问: 要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四位小朋友都选择了4根小棒在摆,有的小朋友摆成了,有的小朋友没摆成,为何没摆成?原来他选的是3根5厘米长、1根3厘米长的小棒。可见,要摆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仅考虑总根数是不全面的,还要考虑如何选取的问题。

想法之二:这是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孩子们认真摆图,摆成后各自算一算图形的周长,接着相互交流,汇报产生的情况。

(3)“拼一拼”“量一量”—— 揣度关键语句。以度为展,不断加强相关发散性思维的锻炼。

“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该句提问中两个“最”字隐含着一系列的数学思考。不妨用这样一个完整的思考流程: 操作(尝试、求异)—周长计算—数据整理—数据比较—得出最长(短)。 关于操作,在交流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拼出的种数;关于数据的整理,列表更简洁清晰;关于数据的分析,集中关注长方形长、宽的变化与周长的关系。

“先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 你量了几条边,是怎样算的?”该句问话,是对学生思维极好的挑战。同一图形,有的量了8条边,有的量了2条边,都得出了正确的结果。是偶然, 还是有奥秘?“图形转化”的数学思想既诱发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培养了质疑探究的精神。

摘要:《周长是多少》在内容设定上体现了“宽而有制,从容以和”的特色,在内部结构上体现了“敛边丰腹审四隅,布局落子无其偶”的特点。从“着眼关键词”“推敲题图”“揣度重要语句”等方面展开细读,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4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倍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内容。本课共有三个例题,例题1是让让学生用笔圈一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让学生做教室清洁的案例为情境,通过给的条件,用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是用除法计算的思维模式。例题3通过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是用乘法计算的思维模式。这些例题都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课让三年级的学生在倍数的计算中运用已学的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通过计算掌握,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方法。三年级阶段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要接受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本节课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三年级学生现有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兴趣、能力等,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探索。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注意设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任务”。教师要进行教学引导与启发,正确引导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让三年级学生运用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去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用圈图和画图的方式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

(2)巩固三年级学生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计算能力。

2.数学思考目标

(1)利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通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完成“倍数的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三年级学生利用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能力,提高三年级学生接受计算知识与思维的变化。

3.解决问题目标

把“倍的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倍的问题。

4.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应用。

(2)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挥创新的思维模式,构建一个自己对倍数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在主要的计算过程中,认清倍的概念,能求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教学难点

在具体和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能够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1.多媒体教学设备;2.课件展示;3.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数学学习。

七、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3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倍的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三年级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点击课件出现题目——《倍的认识》。

2.认定目标(5分钟)

展示教学目标(课件):(1)理解倍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转换成数学问题来计算;(3)让学生理解倍的认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三年级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样学习才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3.学习新知识(8分钟)

实际运算演示1:(1)打开图片:1)用六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来进行示范;2)让学生来说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有多少个。

(2)提问问题:1)问学生正方形六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是长方形的多少倍? 2)请小老师起来回答,并且和同学解释怎么计算得?

实际运算演示2:请学生上来做示范:(1)请十二个学生上来,男生四个,女生八个;(2)让下面的学生来说女生是男生的多少倍?(3)请多个学生回答。

实际运算演示3:(1)用生活实际的例子说明:1)打开多媒体,展示十个乒乓球和两个篮球的图片;2)问学生乒乓球是篮球的多少倍;3)请小老师回答问题,并且说明下一次在体育课上如何应用倍的认识区分其它球的倍数。

4.巩固新知识(7分钟)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任务来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过程,强调注意事项(课件):(1)画十个笑脸和两个星星,计算笑脸是星星的多少倍,并且写出正确答案;(2)学生实践计算对倍的计算的任务,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教学反馈(3分钟)

通过观察,能展示部分计算好的学生的过程进行展示和点评。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

6.课堂小结(4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的内容,回答问题,讨论心得。并让学生总结出自己在对“倍的认识”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印象。教师强调重点,难点,起到强化作用。

7.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回家用家里已有的水果对倍的认识再进行巩固加深,应用到实际生活。

八、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5篇

达川区逸夫小学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量周长。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图形学具(长方形,心形,叶子)。

教学环节

一、情景引入

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叫小胖,最近小胖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请看!“我叫小胖,爸爸觉得我该减肥了,给我制定了锻炼计划。”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是什么计划?

生:每天绕着操场跑一圈。

师:第一次小胖是这样跑的!达到爸爸的要求了吗?是跑了一圈吗?

生:没有跑一圈,跑到里面去了!

师:哦,看来小胖想偷懒。好,请你到上面指一指,应该沿着操场哪里跑?

生:边指边说:应该沿着这条边线跑。

师:那我们再看,小胖累得直喘气了,这次达到爸爸的要求了吗?是跑了一圈吗?

生:不是,没跑完!

师:你觉得他应该跑到哪里结束呢?请你指给我们看看!

生:从起点跑回起点。

师:看来呀,要想督促小胖完成锻炼计划有点难喽,爸爸说要是今天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吃晚饭了。小胖生气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样才是一圈嘛?

但他没有气馁,决定再试一次。

(边播动画边问)第三次小胖是这样跑的,是沿着边线跑的吗?嗯,快给他加加油!

生:加油加油~~~~

师:他这样跑是一圈吗?请大家为小胖的坚持不懈再鼓鼓掌吧!那谁来说说,什么是一圈?

生:沿着边线回到了起点。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那把掌声送给他。对,不仅沿着边线跑,还从起点开跑后,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围着操场跑了一圈,在数学上我们把一圈叫做一周。小蚂蚁看到小胖在围操场跑一周,它也想围着树叶跑一周,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胖一起来认识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

二、观察感悟周长

1、感知一周师:(轻轻地问)什么是周长呢?学生不语

师举起圆片说:这是一个圆形,谁能指指它的周长?

请一名学生指老师说:从起点出发,围着圆形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圆的周长。

全体学生一起边指边说

师:观察身边的图形,你能边指边说它的周长吗?

生:数学书封面从这里出发围着封面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请全体学生一起指一指

生:课桌面的周长

师:以黑板为例,从起点出发,围着黑板面的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黑板面的周长。

换一个起点,围它的一周还是它的周长

换一个方向,围它一周也还是它的周长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周长了吗?

师:无论从哪里出发,都是围图形一周,那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请孩子们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你认为这句话里哪几个字最重要?

从孩子们的语言中,我听到了两个核心词:围,一周。

师:围就是沿边线,一周就是一圈。那我要考考大家了。请看!

出示一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师:下面的图形有周长吗?

生:第一个图形有周长。

师:那你来说一说,指一指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没有周长?从起点出发,能回到起点吗?

生:不能

师: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接着看

出示六个图形

师: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

生:1,3,5

师表扬“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判断得又迅速又准确!”

分成两组

师:比较上下两组图形,下面一组能围成一周吗?

生:不能

师:所以它们没有周长。只有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的图形才有周长。

三.量周长。

小组活动

师:小胖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可是他不知道怎样量周长,你们能帮帮他吗?请看活动要求:(三人一组)请小组分工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组长记录测量结果并汇报成果。看到老师为你们小组准备的信封了吗?请打开信封拿出彩色卡片,量一量它的周长。

完成后用你的坐姿告诉我。

师:(请不同图案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办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不规则图形),说说怎样量的?

生展示用线围一周,做好记号,拉直后再用直尺量。

师:结果是多少呢?图形一样的小组你们的测量结果和他们一样吗?

师:像这种不规则图形采用绕线法,还有不同图形的吗?

师:(抽长方形组),你们是怎样量的?

生:用直尺量长方形的两边,根据对边相等,可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是~~

师表扬: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掌声送给你们!是长方形的小组你们量出的周长是多少?一样吗?

师:我已经看到孩子们团结的力量了,小胖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现在小胖要去闯关了,可他还是有点害怕,我们一起给他助助阵好吗?

四.闯关练习

师:现在完成学习单第一关(算一算),开始。

师:找一个起点从这里出发,围三角形的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师:现在完成学习单第二关(比一比)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现在一分为二,图一和图二谁的周长更长?

生:图一

师(边指图一的一周边说)从起点出发,绕着这里,最后回到起点这是图一的周长。

再指图二的一周,然后闪烁正方形的边。发现图一和图二的周长一样长。

师:接着看最后一关,在方格纸中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周长吗?

:长方形的周长是16CM,正方形的周长是14CM.师:将它们合二为一后,图形的周长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之和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减去长方形的两条宽(4CM),这个图形的周长是16+14-4=26(CM).师表扬:你的眼睛可真亮!老师佩服你!给你点赞!

小胖闯关成功了,他说:今天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会了不少的知识。谢谢你们!

五、总结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6篇

《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实物和图形,通过剪、描、画、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封闭、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学情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

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剪、描、画、找、量”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学法:

1、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剪一剪,感知周长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在众多的卡通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张卡通动物图片,看一看,它们是谁?先选择一张你最喜欢的,能不能把它轮廓剪下来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呢?(能)听清要求:如果你能在2分钟之内剪好,那它就归你了,老师要开始计时了。

2、学生动手剪卡通动物头像。(还没有剪好的同学加油了。)

3、谁来展示一下你剪出来的卡通动物?(你剪的是什么动物头像?能不能用手指指一指剪的过程,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剪图片时有的是从这儿开始剪,有的是从这儿开始剪(手势)的,我们给开始剪的地方叫起点,但不管是从图片的哪点开始剪,最终又回到了起点,我们把这(手势表示)叫做图片的一周。

我们来看大屏幕:动画演示机器猫、米老鼠、懒羊羊头像的一周(我们先把剪刀和这些图片收好)

(二)描一描,感悟周长

师:刚才的任务大家完成得很出色,老师还给同学们每人带来了一片树叶,赶快把它找出来,一起来指一指树叶表面的一周(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你能想办法在纸上描出树叶的一周吗?指名同学到黑板上描,其他同学从学具袋中找出树叶图在下面描。

刚才黑板上的这位同学和大家都描出了树叶的一周,但是这

“一周”有什么不同?哪个更长些?看来一周有长有短,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边说边用彩笔描出黑板上树叶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三)指一指,找一找,感受周长。

1、指一指:树叶表面有周长,你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吗?出示光盘、数学课本指名学生指一指光盘表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2、找一找

(1)其实周长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找周长的活动,请你在身边、周围找一找,找到以后用手指一指,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找的周长在哪儿?

(2)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的周长?

学生可能指出尺子、课桌的表面、黑板、银幕等周长。预设:刚才同学们在找、指周长的过程当中有什么问题吗?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是这样指尺子的周长的(指尺子的一周多)你们觉得对吗?为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7篇

一、说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课件展示小蚂蚁作运动的场景,并让学生举起手来跟小蚂蚁一起运动,然后抽象出小蚂蚁的运动路线, 提出问题:小蚂蚁运动的这条红色路线是树叶的什么?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让小蚂蚁来告诉我们。(课件:我爬过的一周是树叶的周长。)

由此激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欲望。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第二环节:“感知周长,理解概念”中,分别设置了3个活动。

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指一指图上游泳池和篮球场的一周,感知这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活动二:然后再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板凳面、铅笔盒面等等,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活动三:描一描,我又请学生从1号信封里拿出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形状,描出它们的周长,通过短短几分钟描的过程, 学生的体会却在不断的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们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这样,对 “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在操作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发言,描述对周长的认识,然后教师总结并在黑板上板书: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三)引导探究,计算周长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8篇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的内容, 旨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 感悟周长的含义, 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的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体验、交流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感受边线

(一) 认识边线

师:同学们, 2014年巴西要举办一个世界级的盛会,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世界杯足球赛。

师:对!同学们知道巴西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是什么吗?

生:赛赛!

1. 剪一剪。

师:是呀, 热情、可爱的小狗赛赛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形象大使, 小朋友们想不想拥有一张赛赛的图片?

生:想。

师:悄悄地打开信封, 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生:赛赛。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把它从纸片上剪下来吧, 比一比谁剪得好!

2. 说一说。

师:剪好了吗?

生:剪好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

生:我沿着图片的边线剪的。

生:我是沿着图片边线上的黑线来剪的。

师:老师发现这几个同学都用了一个词———边线。沿着图片的边来剪, 就是沿着图片的边线剪。大家是不是都是沿着边线剪的?

生:是。

师:真不错!谁愿意来指图说一说, 你刚才是从哪里开始剪?剪完后又会回到哪里?

生:从这里开始剪, 再回到这里结束。

师:他剪的时候, 是以这一点为起点的, 有没有和他不同的?

师:他又是以这一点为起点的, 有没有和他们两个不同的?

(生举手示意)

师:还有好多同学举手, 也就是说, 剪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 剪了一圈后, 都要回到原来的起点。

师:像这样剪的同学, 请你把剪的图片举起来。大家剪得真好!

师:能把你刚才剪的过程, 再指给同座的小朋友看看吗?边指边说一说。

师:刚才剪图片时, 我们先找到了它的边线, 从一点开始, 沿着边线剪了一圈, 又回到了这一点。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我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 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有情境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情趣的课堂。

(二) 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师:看!聪明、自信的小狗赛赛已经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今天, 让我们在吉祥物赛赛的带领下去畅游数学王国吧!

赛赛:嗨!大家好!我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赛赛。迎比赛, 我运动!我们先去运动馆瞧瞧吧。 (出示配音)

1. 指一指。

(1) 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游泳池、操场)

师:认识它们吗?

生:游泳池、操场。

师:对!这是一个游泳池, 谁愿意来和大家一起指一指池口的边线?

(一个小朋友上来指, 其他小朋友伸出手和他一起指。)

师:你这个小老师当得很好, 谢谢你!

师:他指出了游泳池的池口边线, 是什么颜色的呀?

生:红色。

师:这就是游泳池的池口边线。

(2) 出示操场。

师:这是一个塑胶操场, 它的边线是什么颜色的啊?

生:白色。

师:谁来和大家一起指一指?

师:里面的线能说是它的边线吗?

生:不能。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游泳池池口、操场的边线。其实在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有边线, 我们还可以动手去摸一摸呢。

2. 摸一摸。

师:比如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就是——— (老师在实物投影仪边说边示范)

师:请同学们也像老师一样, 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师:你能找出更多物体表面的边线吗?看谁找得多, 边找边指一指、摸一摸。

(学生活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找到了哪些物体表面的边线。

(三) 感受平面图形的边线

1. 描一描。

师:刚才我们通过指一指、摸一摸, 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的边线。有时, 还可以把它们画下来呢。

赛赛:对!把摸到的面画下来, 就能得到一些平面图形。和我一起到图形馆中来吧! (出示配音)

(课件:出示5个平面图形)

师:这里有5个图形, 选2幅你喜欢的图形用水彩笔描一描它的边线 (在作业纸上完成) 。

教师巡视, 问问学生是怎样描的, 收3~4个学生的作业纸上来准备展示。

2. 评一评。

师:描好了吗?说说你选的是哪2幅, 描完后的边线是这样的吗?

生逐一回答, 教师依次出示。

师:刚才有同学是这样描边线的, 你们认为对吗?大家看!

生:不对, 边线断开了, 或者说没有把图形围起来。

师:在描边线的时候, 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断开, 这样才能把图形围起来。

师:说得多好!描边线时不能断开, 只有这样才能把图形围起来。

二、充分感知, 认识周长

1.算一算。

师:如果给这个三角形的边线标上数据, 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边线长是多少吗?

生:边线长是9厘米。

师:真棒!你是怎么求出这个图形的边线长的?

生:算的。

师:好!再看!这个四边形的边线长又是多少?

生:边线长是19厘米。

2.引一引。

师:像这样围绕平面图形的边线长叫做周长。

3.说一说。

师:比如这个四边形的边线长就是它的周长。

生说出图形边线长就是它的周长。

师:这个图形的边线长是19厘米, 它的周长就是多少?

生:它的周长就是19厘米。

4.指一指。

师:再看, 这个长方形边线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这个长方形边线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反过来说,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指长方形的边线长。

师:这个半圆形的周长指什么?

生:半圆形的周长是指半圆形边线的长。

(如果有学生说的是边线, 就问: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师:刚才我们通过剪一剪、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 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边线, 知道了围绕平面图形的边线长度叫做周长。

师:其实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长的乐园, 共同去探索周长的奥秘。

三、引导探究, 测量周长

赛赛:同学们, “迎比赛, 动手乐”, 让我们在测量馆中比比谁的小手最灵巧。这里有一张书签和一枚硬币, 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吗?

(一) 探究

1. 量一量。

师: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这样一张书签和一枚硬币, 请大家: (1) 利用手中的材料, 先讨论测量的方法, 再动手测量周长; (2) 把测量的结果记在作业纸的反面。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书签、1元硬币的周长,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二) 交流

师:老师刚才参与你们小组的活动, 发现大家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师:先说说怎样测量长方形书签的周长?

(学生上来,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测量的方法。)

生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 量出四条边的长, 再相加; (2) 量出书签的长和宽, 再计算; (3) 用一根细线沿书签的边线围一周, 再量细线的长; (4) 把书签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书签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 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量, 因为方便……

师: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 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生:硬币的边线是弯曲的。

(三) 小结

师:我们可以通过算、量、滚、围等不同的方法得到物体表面的周长。

(四) 应用

师:这里有一片树叶, 你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吗?小组内先说说看。

学生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整些, 最好把测量的过程、方法说完整)

生:测量树叶的周长就是量它边线的长。因为树叶的边不规则, 所以要用围的方法。

(课件演示:绕着树叶边线围一圈。)

师: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师: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 要从中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 才能测出比较准确的结果。听, 机灵的小狗赛赛想考考大家了。

四、拓展延伸, 计算周长

1.算一算。

赛赛:看, 智慧馆中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 没有标出边长。)

生:不知道周长。

师:为什么?

生:没有告诉边长。

(课件出示方格图)

师:现在你知道它们每条边的长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里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我们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师:那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的?

生:4+4+4+4=16, 4×4=16。

(学生回答时电脑随机显示: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师: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呢?

生:长是5厘米, 宽是2厘米。

师: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生:5+5+2+2=14, 5×2+2×2=14。

(生回答时电脑随机显示: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

师:现在我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 拼成图形的周长是30厘米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呢?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生上来指一指新图形的边线)

师:两个图形拼起来, 新图形的边线发生了变化, 所以不能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加。

师:周长是多少呢?你可以把每一条边长标在图上, 再算一算。 (在作业纸上完成)

(学生自己在作业纸上完成。自己先做, 列出算式。)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显示每一条边长)

(电脑显示:拼成图形的周长是26厘米)

五、课堂总结, 走入生活

师:同学们, 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让我们一起走入周长的世界。 (播放视频:赛赛带大家走进周长的世界)

赛赛:同学们, 周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操场跑道的长度、做这扇窗户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自行车车轮一周的长、各种形状路标牌的长。夜晚, 闪亮的霓虹灯围绕在各种招牌的周围, 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9篇

一、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从生活切入,便于学生理解

负数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方便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能够认识到负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仍然是接触生活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从生活切入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学习。负数对于正数来说,是以“0”为中点其反向存在的数。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学习负数、认识负数、掌握负数,首先要先让学生理解反向的意思,这种理解要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帮助学生理解,否则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教师难以讲述,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电梯升降楼层,让学生理解何为负数。在电梯中,往往会存在地下一层及地下二层,小学生跟家长坐电梯往地面以上楼层走的时候,摁的就是正数楼层,但是往地面以下的时候,摁的就是负数楼层,也就是说,以地面为“0”,上面是正,下面是负。教师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正、反,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明白负数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学习一门知识,目的在于掌握知识后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造福于我们。因此,在认识负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进行回忆、搜集,交流负数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发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温度计计量温度用到了负数;爸妈存钱的储蓄卡会有“+”“-”来记录钱的存入取出,还有海波高度计算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负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到的知识总是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总结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对于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加以完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徐英俊.如何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J].教育科研论坛,2008(06).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10篇

【教材简析】:《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听说常熟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昨天,老师去了一个地方,是哪儿呢?一起看大屏幕。(播放虞山公园视频。)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虞山景区图。

3.设疑:吴老师去了虞山公园,想知道我的游览路线吗?(显示游览路线)从虞山门城楼出发,绕了景区一周,还回到虞山门城楼。那这一周红色边线的长是这个景区的什么呢?你知道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一周边线的长,在数学中就叫做这个景区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边线”的理解。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游览虞山公园这一情境引入,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通过景区平面图上对游览路线的介绍,自然引出边线的概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二、探索体验,认识周长

(一)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认识游泳池口的周长

1.谈话:游泳池口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出示游泳池画面),2.指名学生到图上指一指。3.交流:

①他是从哪儿开始的?他指的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②一定要从这点开始指吗? ③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池口边上的任意一点开始,绕一圈,只要还回到这一点,那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显示游泳池口一周边线行进过程)●认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数学书的封面)

1.提出要求: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拿着你的数学书,指着说给同桌听一听。2.指名学生汇报。

3.启发学生辨别:他从这里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里。指的对吗?回到这里行不行?(没到一圈)回到这里呢?(过了一圈)这两种情况下指的都不是周长。4.学生跟着电脑一起指一指!

5.小结: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教室里找一找周长的例子,指一指,说一说。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游泳池口的周长,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图画板书)在这个教室里,你还能找一找周长的例子吗? 2.学生交流。

3.全班一起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表面的周长。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小朋友,刚才你们指的说的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显示之前的游泳池 图和数学书封面图)其实,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相应平面图形的周长。像游泳池 口和数学书封面就可以看做这样的两个平面图形。(显示实物的涂色平面图)2.独立探究: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呢?请你拿出桌上的作业纸,用红色水彩笔描一描。(出示数学书62页第二题)

3.展示展示学生作业,启发交流: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4.小结:我们所描出的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描出的它的四条边的总长!(图例板书)

【设计说明:我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并通过“指一指”“描一描”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思考、感受。然后在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的长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学生们从 “看”到“指”从“指” 到 “描” ……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探索多边形的周长(出示教材61页三角形和四边形)

1.谈话:这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周长你会指一指吗?他们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2.学生独立探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图形,尝试独立解决。3.分别交流求得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的办法:

4.提问:像这两个用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我们都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周长的? 5.小结:用尺量出每一条边的长,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得到了它们的周长。6.试一试:它的周长是多少?(出示给出四边长度的平行四边形): 7.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4+3+4,3+3+4+4,3×2+4×2 „„)

8.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求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求的都是围成这个图形的四条边的和。

【设计说明:通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描出的该图形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知道了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组成,那么这里就可以利用测量出三角形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周长,四边形则类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深化,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实物表面的周长 1.探究树叶表面的周长

①谈话:瞧,一片绿叶飘来了,你能说一说绿叶的周长是什么吗?(电脑显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叶一周边线行进的图。这片绿叶的周长究竟有多长呢?你知道吗?

②启发交流:要想知道这片绿叶表面的周长可以怎么办?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一段绳子,软尺。

④学生活动:测量绿叶和神奇宝贝卡表面的周长。

活动要求:(播放录音)

1.同桌合作,测量出信封内物体的周长。

2.先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3.将测量结果记在表格里。4.音乐声结束,马上要停止活动哦!

⑤学生活动时,老师用相机抓拍学生用不同方法求得周长的照片(围、拉、软尺)(将学生活动照片放到电脑里,利用图片中的“放大镜”放大画面,让学生可以清晰看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⑥交流求得绿叶表面周长的方法(用线围,再量一量)

表扬: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想办法把弯曲的边线变成直直的边线,这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⑦交流测量神奇宝贝卡表面周长的方法。(多媒体演示其中一种:在神奇宝贝卡上任意找一点,将这一点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滚动一周,读出这时点对着的刻度。)

【设计说明: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周长概念已经建立和探索出得到多边形周长的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神奇宝贝卡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又发散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嵌入了“相机抓拍学生操作的照片”的细节,把学生的现实活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得交流变得更立体更有趣。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成功和快乐。】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第11篇

《认识周长》说课稿

教者:何晓宏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教材分析及处理

《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3.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并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得判断并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

三、说教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以情景教学为主,采用情景式教学主要是由教材和儿童的认知决定。

1、“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编排的主要方法。

2、从儿童的认知特点看:中、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有趣、好玩、新奇”事物。

四、说学法

1、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创设展示小蚂蚁作运动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该环节设计动画展示的一只小蚂蚁沿树叶的边沿爬行一周。学生十分喜欢看动画,情景展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强调

1、是沿树叶的边沿,2、是要爬一周,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的意义。根据图示教师激励学生给这一周的长度取个名字,然后自然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探究,准确判断周长

1、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我分别出示游泳馆和和篮球场动画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

2、小组合作辨认图形的周长

六、说课小结

学生总结: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上一篇:优秀教师具备哪些条件下一篇:雾霾现状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