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设计教案

2024-05-25

舞台美术设计教案(精选14篇)

舞台美术设计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1、 认识各种点、线、色,并能说出六种常用色的名称;

2、 感知多种工具、材料性能,学习画点、勾线与色彩的平涂法;

3、 感受具像画与抽象画艺术手法。

二、教育方面

爱护美术工具并乐意与他人分享;

三、发展方面

1、 在尝试探究中了解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并展开联想。

2、 在想象创作中,表达自己对工具材料、造型元素的感受。

教学重点:

感知美术用具与材料的特性;能用点、线、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具象画与抽象画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

各种工具媒才,有关点、线、色作品。

作业要求:

能用点、线、色表现物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动主体

以比赛形式激发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具,看看能说出多少种颜色。

二、发挥主体

1、 播放多媒体课件,以美术课的好朋友引导学生关注、欣赏不同工具、材料和色彩,并尝试、感受其特征。

2、 选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纸材,画一些自己认识的点、线与同学交流。

三、发展主体

让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自由发挥。

舞台美术设计教案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属相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2、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意识。

3、在了解属相知识时,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趣味引题

1、咱班四年二班同学是最聪明了的,老师今天带来一则谜语

考考大家?你们想猜吗?

2、课件出示谜语:“说它多它真多,全国人民有一个;说它少

它真少,全国只有十二个”(学生猜谜)

3、“大家真是了不起,猜对了,是属相。那你们都是属什么的?”

4、那么十二生肖都有哪些呢?请边听歌曲边看视频。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十二生肖吗?我们把这十二个可爱的小动物请到我们课堂来做客好不好?让我们请出这十二个可爱的客人吧!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趣的属相》,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欣赏有票

师:谁能说说这十二生肖现在的身份是什么?(邮票)师:中国第一枚生肖邮票:1980年发行的,猴票

1、什么是邮票?

邮票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它是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

而且邮票也是特殊商品,被广大爱好者收藏。

2、邮票的构成。

组成:大家仔细看看,邮票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主题图案,文字,齿孔,面值)

3、分析邮票。

(1)提问:邮票上的动物和真实的动物相比,有没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形象上:简化、变形、添加加夸张

颜色上:更艳丽

图案上:具有装饰性

三、教师示范

1、欣赏完这么多生肖邮票,大家想不想也制作一张精美的邮票呢? 如何制作生肖邮票,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课件示范。

2、教师示范: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空白邮票与生肖图案、文字、面值拼贴组合。(提示:生肖邮票应在画面在主要部分;面值文字要突出。)

四、大胆创作、制作邮票

(1)票面纹样的构图要生动,饱满。

(2)色彩艳丽,要有装饰性。

(3)文字以艺术形式精心设计。

(4)画面干净、整洁、注意卫生。

那我们就大胆的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一幅的邮票吧,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五课堂总结

如何设计美术校本课程单元化教案 第3篇

笔者根据国家课程《绘画》加以改造开设校本课程《手绘》, 在实施的9年时间里进行了多次的调查研究和实践, 认为在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中通过设计单元化教案, 可以帮助教师思考如何设计学习活动, 并将其引入一种宏观的理念之中, 使学生感到更加有趣, 也使学习活动指向更加深刻的内涵, 提高学习的质量。在整体设计美术校本课程的单元化教案时, 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设计能够深化学生思维的“单元主题”

美术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 都会注意到设计有趣的教学主题。虽然我们在围绕主题展开研究, 但如果没有更高的视点进行思考, 研究活动仍将停留于就事论事的表面水平, 教学效果也不能激发学生深度地思考。教师设计能够深化学生思维的单元主题, 并设计好单元问题, 将学习活动引入一种新的思维角度之中, 使学生感到更加有趣, 也使活动指向更加深刻的内涵和人文意义, 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 笔者围绕“T恤”和“伞”两种绘画媒介设计的两个单元主题 《设计一件符合自己性格的手绘T恤》和《伞花开在校园里》, 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定了两个范围, 一是“符合自己的性格”, 另一个是“校园里”, 这样就拉近了绘画媒介与学生的距离, 激发出学生绘画表达的愿望, 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的要求。

一般来讲, 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是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或自选内容, 通过设计好的小问题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 从而产生教师始料不及的答案和创造性方法。

例如, 在单元主题《设计一件符合自己性格的手绘T恤》中, 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你知道T恤和手绘T恤的由来吗?你了解自己的性格吗?选择衣服和性格有什么联系吗?分析自己的作品, 能发现自己性格的影子吗?……

在单元主题《伞花开在校园里》, 笔者设计了解构伞面上的图案, 你会发现什么规律?设计一个伞面的图案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的答案进行深度学习。

单元教学主题和问题从范围上看是一种从属关系, 教师应该注意确定好单元主题的范围, 最好设计能引发学生好奇心和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问题对学生越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 就越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一旦实施肯定能使教学有新的突破。

二、策划能够使教师把握教学活动的单元计划

很多教授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或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计划中需要2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 最后不得不用3课时甚至更多的课时完成。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完成了创作而“无事可做”, 教师要临时安排新的内容;有的学生没有完成创作, 需要教师的指导或更多的教学时间……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像“拉锯战”, 师生都觉得疲惫。

笔者认为单元化教案并非把教学内容简单“拉长”, 而是要体现 “过程”, 即学生的“创作过程”或“研究过程”, 是在分析课程、学生和教学条件后所产生的教学构想。这个单元计划课程容量比单课时课程容量更大, 学习时间更长, 学习过程更复杂。同时, 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理论水平, 更强的设计和管理能力。“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和理论分析教学问题, 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 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1]根据单元主题的特点和要求, 教师要计划该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每一刻要达到什么目标?每一课有哪些主要的教学活动?总之, 安排单元计划目的是让教师能整体地把握单元教学活动。

三、把握各课时教案设计的重点, 注意承前启后

单元化教案中各课时教案与单课时教案设计大致相同, 每节课都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课。每节课要有自己的侧重点, 每节课完成单元主题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因此各课时之间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手绘T恤》, 有的侧重T恤基本知识和服装欣赏;有的侧重讨论、构思和服装款式设计;有的侧重T恤图案设计、手绘;有的侧重作品的展示和评价等。单元化教案中的每一课都是前一课的延续和发展, 也是后一课的铺垫和准备。教师在每一课的开始都应该复习前一课的内容, 或检查、观摩、讲评前一课的作业或布置的任务。而在每一课最后, 又会提出下一课的任务, 或布置所需的材料, 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等。从而体现教学的连续性。

美术校本课程单元化教案常常需要教师花费几周的时间准备, 因此对课程的研究必然深入和细致。与单纯的美术创作相比较后不难发现, 有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是一种美术方面的研究性活动。设计单元化教案目的是在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围绕某一课题, 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去解读信息, 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舞台美术设计教案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美术教案设计 第5篇

课 题: 剪纸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综合课 授课对象: 初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剪纸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具特色、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是我国人民通过劳动和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剪纸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古代,这里就有剪灯花、挂彩纸、剪年福(符)、贴窗花的习俗。明末清初,无极剪纸开始盛行。每逢节日、婚礼,人们都用剪纸这种朴实的艺术形态表达情感。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通过对剪纸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剪纸的特点、表现形式及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尝试剪纸创作。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老师课件,较全面的学习剪纸的特点、表现形式及用途,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中体验和品位剪纸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祖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表现形式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

小学教师教案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教师教案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创作和正确把握好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教学方法:

1.教法: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采用观察、讲解、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美,发现美。

2.学法: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采用观察、欣赏、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创造美。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刀、纸张、铅笔、等。学具准备:课本及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按照中学课堂教学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二:引入新课:(7分钟)

出示一幅剪纸作品,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作品?生:剪纸。讲述:剪纸是我国人民通过劳动和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传。这些作品出自均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三:讲授新课:(25分钟)(一)剪纸的定义以及它的艺术特点: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

中国土地辽阔,文化底蕴丰厚。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剪纸可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因此他们的特点也不同。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二)剪纸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

(三)剪纸的历史溯源:

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自汉至唐出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称幡胜、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或贴于屏风。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

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室内装演、服装设计、邮票设计、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程,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被渐渐淡化、湮没了。然而,真正文明的标志应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发展。

(四)剪纸的表现形式:阴文刻、阳文刻、综合刻

1.阳刻: 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 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把形剪空,称为负形。3.阴阳刻: 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五)剪纸的制作工具:剪刀,纸张,铅笔,刻刀

(六)剪纸的制作过程:先给同学们示范简单的纹样剪贴,再有同学们动手制作 四:课堂总结:(5分钟)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以上学习了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五:作业布置(练习):

任选一种表现形式,以自己喜欢的形象为内容,设计剪纸一幅,以表达自己的意愿。.课 题(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剪纸

一、剪纸的定义

二、剪纸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

三、剪纸的历史渊源

四、剪纸的表现形式:

1.阳刻 2阴刻

3、综合刻

五、剪纸的工具:剪刀、纸张、铅笔、刻刀

舞台美术设计教案 第6篇

1. 喜欢美丽的雪花,学习画雪花。

2. 初步体验用白色油画棒在浅灰色底板上作画的乐趣。

教学重点:

喜欢美丽的雪花,学习画雪花。

初步体验用白色油画棒在浅灰色底板上作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教师活动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笔,你看是什么笔?

2.师:其实它是支海绵笔,你能用海绵笔让天空中变出雪花吗?(请个别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画雪花。)

幼儿活动

1. 观察老师手中的笔。

2. 想象怎样用老师手中的笔让天空中变出雪花。

设计意图:通过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下环节的开展做准备。

二、讨论画雪花的方法

教师活动

1.师:刚才他是怎么把雪花变出来的?(请其他幼儿讲述。)

2.教师小结:他先拿着海绵笔在白色的颜料里面蘸一蘸,然后和天空亲一亲,一朵一朵,雪花飘起来了,可别让它们挤在一起了。(教师一边小结一边示范。)

3.师:唉,怎么样让雪花变的更大一些呢?(请幼儿尝试画更大块的雪花。)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雪花变大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画法。)

4.教师示范:他的办法真好,我也来试试。要让雪花变得更大,可以用力的点。还可以把它们一点一点的围在一起,一点、两点变成了一朵大雪花。(示范时可以画更多的方法,如用三点、五点等。)

5.师:你们看,那里还有好多地方还没下雪呢,我们让那里也飘满有大有小的雪花。

幼儿活动

1. 和老师一起讨论画雪花的方法。

2. 倾听老师的小结和老师介绍的方法。

3. 尝试怎样把雪花变大。

4. 观看老师的画画过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重点环节,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能让幼儿了解学会画雪花的方法,并能自己尝试画雪花,并能把它变成大的雪花。

三、幼儿绘画

教师活动

1. 指导幼儿点画雪花的方法,雪花不要都挤在一起,提醒幼儿作画时应用力点。

2.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点画大小不一的雪花,点与点之间靠的紧点。

幼儿活动

1. 幼儿亲子进行画画。

2. 在画画的同时,接受老师的指导。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操作能把刚才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作画中。知识得以运用。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雪花飘飘的美景。

教师活动

1.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雪景。

师:雪下的真大啊,雪娃娃也来了。

2.师:你觉得哪里的雪下的最漂亮?为什么呢?

3.师:雪下的真漂亮,我们拍照吧。

幼儿活动

1. 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

2. 说说哪里的雪最漂亮,为什么?

3. 和老师一起在雪景里拍照。

美术教案-设计制作-教学教案 第7篇

1.认知目标: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能运用服装设计知识和相关技能绘制出不同的效果图及制作出不同的服装模型。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重点难点]:

如何将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款式造型设计、色彩设计、面料选择)与学生趣味性相融合。引导学生设计制作过程,即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的动手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制供学生叠加粘贴服装的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学生学具]:

铅笔、彩色水笔或蜡笔,各色布头或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看学生服装表演,了解服装设计的作用,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2.出示服装设计作品投影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3.学生用几何形组合服装造型,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

(2)服装的色彩设计(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关系,如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同时也要考虑人的职业、身份)。(3)服装面料选择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服装设计制作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练习:

(1)效果图的绘制:从整体造型入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地把握服装的轮廓。其次用彩色水笔或蜡笔着色。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2)用彩纸剪贴服装,教师预制的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可供学生叠加粘贴,以便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2.要求每位同学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男、女装一套。

三、评选学生装设计作业

方式:

1、小组推选最好的两幅作业上墙。

2、模拟学生装展示。讲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四、课后拓展

舞台美术设计探索 第8篇

关键词:舞台,设计,空间,构成,类型

一、舞台空间设计构成的类型

胡妙胜先生,在《舞台设计美学阅读空间》绪论中指出舞台设计者“是在有限的物理空间筹划运作;总是在形状、色彩、光之间流连徘徊;总是期盼创造幻想的或非幻想的戏剧空间。舞台设计是空间的创造者,这也许是一切舞台设计者的共识”。从戏剧的定义和要素来看戏剧的形式是演员扮演角色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因此,戏剧的空间构成必须是动作空间(表演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结合体(即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只有动作空间与心理空间巧妙结合才能使演员的表演来去自如,才能打动观众激起观众的心理感情,才能达到戏剧演出的目的。设计舞台就是要设计空间,这个空间决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二维的或者三维的空间,而且要能够体现思想感情达到激发、渲染观众及演员心理情感气氛的空间。

二、舞台空间特性

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在他的《空的空间》中写道:“剧场无疑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像放大镜,又像缩小镜头”。正如前文所说,舞台可以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创作空间。这与舞台空间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假定性的舞台空间。舞台空间的假定性是由戏剧本身的特征决定的,同样戏剧艺术也是一门具有假定性的艺术。在舞台演出中,假定性的舞台空间主要是视觉的和想象的空间,作为舞台设计师在设计中必须设计一种符号、气氛或意境将观演人员带进这座空间,以达到超凡脱俗的艺术效果。在笔者毕业设计《胆剑篇》第一幕的设计中利用舞台空间的假定性特征,设计了一块插满箭的大盾牌立在舞台中间,加上灯光、烟雾等效果在舞台上营造了一个打仗的场景空间,观众可以通过表演和自己的想象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打仗场景。可见通过舞台空间的假定性可以直接揭示和升华演出的主题。在今天的舞台艺术领域中,人们对这种假定的、视觉或想象的感受越来越敏捷,而LED大屏的出现给这种假定性创造了更明了、更清晰的创作思维;比如2009——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LED大屏的运用可谓经典,给观众一台“3D”晚会的视觉盛宴,这正是舞台空间假定性的魅力。正如“舞台美术先驱”,瑞士舞台美术设计家阿道夫 . 阿庇亚说:“我们迟早会有一间我们称之为‘大厅’或‘未来大教堂’的地方:在宽大而可以自由变化的空间中接受社会和艺术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它将成为一片美丽富饶的园地,盛开戏剧艺术之花”。

第二,相对静止性的舞台空间。从建筑角度讲,舞台空间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空间,无论何种形式的演出都必须在固定的场所内进行。从古希腊的露天剧场到世界上第一座镜框式舞台——法尔尼斯剧场再到今天的多种舞台剧场结构看,舞台空间首先是一个具有长宽高比例的固定的空间场所,不管是虚幻的、写实的演出空间都必须在固定的演出剧场进行创作,否则,舞台空间创作将失去它的意义;正如沈尧定先生在《台美术设计实践与技巧》中写道“活生生的扮演者,必须在一个具有长度、宽度与高度的三维空间中展开。这个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以表演艺术的需要而决定容积的大小。这就是戏剧艺术的立体空间性,也是舞台美术设计创造独特的空间形式的基础”。在演出形式纷杂多变的今天,能够合理并且有创造性地在相对静止的演出场所中进行无限的空间创作已成为舞美设计师们共同的责任与追求。

第三,流动性的舞台空间。戏剧是一门动作的艺术,舞台美术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便是为演员表演创造动作空间。舞台空间不是创造一座房子或一座山、一条河,而是要体现房子中的动作,创造出动的空间。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捷克舞台美术家约瑟夫·斯沃博达把电影幻灯、同步的多屏幕、多投影等成功的运用到舞台,让活动的心理造型空间从理想变为现实;斯沃博达追求的是一种灵活可变的空间,“一种能够表现变化着的关系、感受和情绪的装置。”他将自己的创作称为“活动和光的戏剧”。“布景的每个因素必须是灵活的,并足以适应与任何向其他因素在协同一致中发挥作用,成为它们的多声部的旋律或对位,不只是设计两条或更多的与其他因素平行的表达线,而是能和任何其他因素溶合成新的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型材料不断出现,电子影像技术日益发展,将会给舞台美术创作手段带来更多便利以及更丰富的创作思维;流动性的、体现心理造型的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空间流动性将成为舞台空间创造的一个标志。

二年级美术《吊饰》教案 第9篇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不同种类的吊饰,能利用不同的媒材通过点、线、面、色彩、装饰等艺术形式,折、剪、貼等手法,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小吊饰。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设计并制作一个平面或立体的吊饰,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资源:⑴教师:电脑设备、课件、彩色纸、剪刀、胶水、绳子、中国结、民间吊饰实物。⑵学生:自己搜集来的小吊饰、彩色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带、橡皮泥、绳子、水彩笔、树叶等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黑板上挂出各种吊饰,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我们为什么要挂它们?这样使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吊饰与生活的关系。然后我又以猜谜语的形式来问大家:“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我们来猜猜它们叫什么?”最后我揭示谜底,出示课题。这样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我问:“它们为什么叫做吊饰,而不叫坐饰、摆饰呢?”这样一问,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吊饰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什么叫做吊饰。

二、分步讲授新课

1.吊饰的结构。欣赏课题(教师所做的吊饰)。分析吊饰的结构。

老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启发学生吊饰的主要部分称之为主体部分。然后又根据吊饰的概念引出悬挂部分和装饰部分。

2.吊饰的制作步骤。⑴看吊饰问:如果让你做,你先做哪部分?学生能够知道应先做主体部分。⑵和学生共同探究主体部分的制作。①学生思考并回答吊饰的主体部分可以是什么形状。平面形:三角形、正方形、心形、动物外形等;立体形:圆柱、圆锥等(师板书);②主体部分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制作?师引导并板书,学生思考并回答;③探究装饰部分和悬挂部分的制作。师生共同探讨在什么部位装饰及怎样装饰。悬挂部分可以有几种悬挂方式。

3.欣赏联想。欣赏课件学生的作品,启发联想。

三、小组合作,愉快表现

两人或四人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吊饰。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悬挂、主体、装饰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合作)。教师提出要求:①安全方面;②卫生方面。教师提出建议:师生合作开店——吊饰坊,学生的作品送到店里。师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播放音乐:喜洋洋)。

四、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学生作为顾客选出自己最想买的吊饰,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提出改进意见。作者说明创作意图。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堂延伸

欣赏课件。感受其他材料制作的吊饰。要求学生回家找一找身边的材料,试着用其他材料做吊饰,做好后可以送到店里来。

六、板书设计(略)

美术教案-招贴设计 第10篇

招贴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招贴设计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2、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招贴设计

3、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招贴设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设计一幅贴近生活的招贴画。招贴设计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一些优秀作品和范作。

2、学生准备各项绘画材料。招贴设计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揭题。

1、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展示电影海报)

2、看完后,这些作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你还看过什么样的海报?(欣赏图片)

4、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看到它们?

5、揭示课题:其实,海报也叫做招贴画。它一般贴在人口流动较多,较快的地方,用来吸引别人的一种设计。这就是今天学习内容《招贴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发现。

1、你觉得招贴设计是用什么“招引大家”?(1)小组讨论、汇报。(板书)招贴设计

3、对比发现:观察,比一比,哪张作品更好?

一、运用设计。

1、生活中什么地方需要用到了招贴设计?校园里也经常出现把一种信息传递给大家,如文艺演出、运动会、展览会、各类活动通知等。

2、示范。

(1)假如学校下周要举行美术作业

展,想想怎么设计才能吸引更多的人?(2)四人小组交流。(3)示范。

3、学生自由组合,合作设计。以校园生活为题设计一张招贴画。

7、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

交流评价。

1、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创意。

2、评评别人的作品,提提意见。

3、教师评价。

三、课后拓展。可以继续完善你们的作业

,让它变得更棒。

美术编花篮教案设计 第11篇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展示给学生们看,告诉学生这是老师自制的,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制作积极性。让他们欣赏、审视其美。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板书课题

[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达到的目标:

(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生a:我们小组发现这个花篮由三部分组成,有装饰物;有纸编的小辫,绕成一圈一圈的;有白纸板做的小花篮的轮廓。

生b:我们还发现花篮的轮廓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几部分组成。

生c: 我们小组讨论发现花篮的制作过程是:首先要制作出花篮的篮身,然后做篮沿、篮底、篮提手,把这几部分组合在一起粘好,再编小辫进行卷、贴,放上装饰物。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量、剪、粘过程难度较大,教师可简单演示。)

[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

三、动手操作(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六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六个展示台)①制作时看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看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

〈2〉注意安全,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花篮子。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三)活动预设:

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

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

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

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

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

[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六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

四、成果展示

1、小组代表展示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生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生a:我最喜欢第3组同学制作的花篮,因为这个花篮颜色鲜艳,装饰物的运用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很漂亮!

生b:我最喜欢第2组同学制作的花篮,因为这个花篮设计新颖、独特,比较有个性,而且从它外观的编制、粘贴看出这组同学做事非常细心、认真!

生c:我最欣赏的还是我们自己组的同学共同制作的花篮,因为它是我们自己亲手劳动的成果,怎么看,怎么喜欢!(全班响起掌声)

生d:我认为每个花篮都非常漂亮,因为它们是我们全体同学共同智慧的结晶,我们为花篮每部分的制作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响起激烈的掌声)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生a(女生):由于我每天早晨给自己梳头编小辫,熟练,所以今天编织起来比较快。我从来没想过编辫子这个“小手艺”竟在学习中派上了用处。(生笑)

生b:在制作过程中开始我们也遇到了困难。例如:分工不合理,小辫在盘绕时没掌握好的方法,装饰物搭配不当等等,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情无以言表,我想这种感受丝毫不亚于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心情。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

[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谈劳动后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关注劳动过程,感悟劳动情趣,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切入点。生生互评及教师评价充分利用了评价功能,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对学生的热情也是一种鼓励。]

幼儿美术《汽车》教案设计 第12篇

1. 会用长方形、半圆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小汽车的基本特征。

2. 学画多种小汽车,并会大胆地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 课前认识小汽车,幼儿自带玩具小汽车,在晨间活动时让幼儿玩一玩。

2. 幼儿用书,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大家都很喜欢小汽车,今天老师要叫你们来画小汽车。

二、讲解示范。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小汽车,或结合玩具小汽车示范。

1. 画一个扁扁的长方形做车身,上面靠后面画一个梯形做窗,在车身上画上车门,下面画上两个车轮,一辆小汽车就画好了。

2. 给小汽车涂上漂亮的颜色,车内画上驾驶员和乘客。

教师以同样方法示范一辆顶部为半圆形的小汽车。

三、幼儿练习。

教师把幼儿带来的玩具小汽车全都放在前面桌上,以引导幼儿画出各种小汽车。

1. 鼓励幼儿画出小汽车的基本结构,颜色涂得漂亮,并能添加有关人、物。

2. 启发幼儿画出新型的小汽车。

四、讲评。

舞台美术设计的美学要求 第13篇

一、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作为客观存在的色彩,当它出现在舞台上时,它就变成了观众的客观感受。实际上,不同的色彩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通过对颜色的变化与控制可以展现出舞台人物形象的角色属性与特征。红色往往代表正面形象,给人以刚烈、忠诚和正义之感;白色往往代表反面形象,具有狡猾、 奸诈等特点,如舞台剧《煮酒论英雄》里的曹操,就是以白脸的形象出现的。其次,色彩可以增强舞台的艺术美感。如果说绘画中的色彩搭配是为了提高其艺术价值的话,那么在舞美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就是为了增强舞台的艺术美感。色彩在舞台中的实际运用启发我们,在舞台上戏剧或是其他艺术形式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整个艺术活动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更需要观众对整体舞台美感产生共鸣,这正是舞台艺术的魅力。舞台上经常需要通过色彩的冷暖色调、透明遮盖的穿插以增强画面效果,真正地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给予观众视觉上的享受,这也是色彩在舞美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舞台节目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维的。在远近不同、凹凸有致的舞台上,如何来安排冷、暖颜色的远近次序等空间逻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安排色彩的远近时,应该考虑到人类的视觉习惯。一般情况下,亮度较高的颜色,通过人们的视觉传递后会产生比原距离近的偏差;反之,亮度较暗的颜色则会产生较远的偏差。由此,合理地安排颜色应把亮度较高的颜色略向后移动,亮度较低的颜色略向前移动,由此来平衡人类的视觉偏差。如通过对色彩层次的恰当把握, 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营造出层次分明、逻辑合理、各有风格的舞台效果,以此可获得成功。

二、舞台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歌剧《奥兰多》(Rinaldo)是乔治·西平最具挑战性的舞台美术设计,他叙述其设计过程道:“当偶然遇到自己难以解释的情况,心跳加速时,我知道可能意外地发现了我需要的某种东西。”在剧目构思方案期间,乔治·西平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参观时,看到展厅中古代玻璃器皿在白炽光灯展箱里展出的待殊效果,这为他的设计带来了灵感,便认定这就应是《奥兰多》布景的效果。回到工作室,他打碎了几个玻璃瓶,再用胶将它们粘合后放置到日光灯箱中,把造型和空间位置调整到满意程度,随即把这种效果再放大到舞台上。由此,约6到10米高的透明瓶子造型没用任何支撑结构屹立于演出舞台之上,这些透明瓶在演出中可以在舞台上前后左右移动,依据演出的需要变换成各种空间形态,通过舞台天幕映衬,看上去时而像城市楼群、峰峦和云彩,时而又像圣徒的身影和女性的体形,使人浮想联翩。乔治·西平通过演员、放大的透明材质瓶子在舞台空间中不同的变化组合方式,完成了整个歌剧的舞台场景的视觉体现。

戏剧表演的成功与否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能否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吸引注意力最主要的部分是该戏剧表演的内容, 但是,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表演整体的造型设计是否新颖,是否足够吸引人。舞台美术设计包括表演者的整体造型,表演者的造型在表演特定的内容时是有固定的形式的,因此,每个时期的人都要有符合当时大时代的穿着打扮,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物也都有不同的造型风格。但是在有些方面,表演者的造型设计也可以根据剧情和想表演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设计,以突出鲜明的人物特征, 对表演者的表演具有积极的作用。整体表演的美术设计相对于表演者的设计要繁琐许多,舞美设计者在根据表演整体内容考虑整体造型设计的问题时,还要考虑整体设计中很多的细节,考虑这些细节怎样设计才能更准确地体现表演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细节里凸显主题。所以,舞美设计与戏剧的调和对戏剧的整体艺术效果起到很大的影响。

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简谈 第14篇

过去,一般将舞台设计理解为布景,而今天的舞台设计无论如何不是戏剧的装饰。在现代舞台设计中,气氛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是行动与环境在情绪上的统一。气氛是随着规定情境与事件变换而改变的。波波夫说:“莫斯科艺术剧院把接近作者和他剧本的所有这些创作任务,全部归结于揭示并找到舞台气氛。这个概念被人认识到是一种新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段,这不是第一次”。气氛是由舞台行动的速度、节奏,通过演员行动的环境,通过布景,声和光创造出来的“正确的气氛”。它能包罗一切,既反映出演出的主题,又表现了舞台生活的节奏,而登场人物的性格及他们的关系也必然同气氛相联系。例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设计,对每个节目都有不同的舞台气氛的烘托。

舞台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形成和调整对象——空间环境。舞台不是一副画,而是真正的空间。没有“空”的空间,演员就无处存身,动作就难以展开。因此,当代舞台设计在观念上最大的转变是将组织空间理解为舞台设计最基本的功能。由此引起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首先,组织空间就是组织动作;其次,材料本身的质感成为表现记号,从而丰富了舞台设计的语言。

舞台设计不只是空间艺术,时间也是它的本质因素。舞台设计创造的是时间——空间的连续统一体。当代的舞台设计使舞台空间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它可以对戏剧行动的展开、人物心理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同步地改变自己,达到时间、空间和动作的统一。捷克斯洛伐克舞台美术家斯沃博达认为“这是舞台设计发展的顶点和最高程度。”在技术上使舞台设计获得这种能动性的,首先是被称为“舞台的第四维”的舞台灯光,以及舞台投影,其次是由现代技术所支持的活动舞台和活动布景。在设计方法上,今天的舞台美术家致力于创造一种适应全剧所有场景的综合的舞台布景。这是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随着动作的展开,再加上灯光和片断布景或道具的变化就可转变为确定的环境。

舞台美术设计是视觉与空间设计即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现代设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各种设计问的界限,更要求我们从现代设计的规律性高度去看待与审视舞台美术设计,避免封闭与割裂现象的发生。此外,应该具有造型语言的高度把握能力和视觉审美能力。在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领域中,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语汇。并向多元发展。当今意大利的“孟菲斯”集团,就打破了现代主义“优良设计”的框框。他们认为当今的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这种开放性的无拘无束的设计思想,使意大利的新潮设计格外丰富多彩,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舞台设计正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随着工业化社会的日益成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舞台设计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各领域研究成果的配合中不断扩展其研究的领域和范围。

戏剧空间是多层次的结构,它是由动作空间、审美空间、知觉空间和交往空间构成的“场”。舞台设计和戏剧空间是同构的,因此,我们从戏剧空间的结构中可以确立舞台设计的本质。可以将舞台设计理解为:在戏剧演出活动中,空间、时间、意义和交往的组织。当我们进入风格学和形态学的范围时,我们就会发现戏剧空间的层次结构的组合是动态的。四个空间层次可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其中某个层次,甚至某个层次的某个因素有可能突出在前景。这样,舞台设计可以成为“动作机器”、“眼睛的艺术”或“视觉的隐喻”,可以“布景在演员身上”。如此,舞台设计必须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设计纯粹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设计构成了我们生活环境的第二自然”。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创造性与限制是辩证的关系,限制对任何艺术都是存在的,正是这种限制才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品种。但当这种限制越过一定程度,也会产生质变,严重束缚创造性的发挥。例如:剧本肤浅,二度创作就无力回天;导演观念陈旧,也必然与设计形成二层皮;舞美设计师固然有奇思妙想,但资金不足、剧场条件简陋、技术力量达不到,最后也是“南柯一梦”。这种现象在我们多年的工作中经常碰到,实在是件很无奈的事情。但只要这种限制不超过一定的程度,舞美设计师就应该全力以赴,精力充沛地投入到艺术创造中。每一次创作都是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的考验,一个有理想、有艺术功力的舞美设计师一定能够创造出好作品来。而深厚的戏剧基本功,则是这种成功的保证。

人类在物质生产中造就了自己,而这种物质的造型化就是设计。舞台美术设计既然是这个设计系统中的一员,就具有设计的相同的规律性,包括设计与人类的关系、设计与绘画的关系、设计与科技发展的关系、设计与传统的关系等等。因此,仅从舞台美术设计本专业出发,就必然产生狭隘性,妨碍设计者发挥潜质。现在,有许多舞台美术师,缺乏对艺术设计的综合性把握,缺乏对设计体系的规律性的认识,仅片面要求“为戏剧服务”。创作出来的作品只是完成规定的任务,而不考虑市场的需要。这种设计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如果设计构思中不把活生生的人包括在内,那同样是缺了一条腿。布莱希特说:“我的朋友在他的设计中总是从人物出发,对他们或通过他们正在发生什么事出发。他提供的不是装饰、框框或背景,而是人,人物构造在其中经历什么事的空间”。设计家盖地斯说得更明确,设计“不是在地理关系上的复制,而是在戏剧关系上的创造。”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里对环境的重视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名言是“使色彩环境成为剧中的一个人物”。现代舞台美术家参与导演、介入导演,是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因为净化舞台,净化空间的结果就必须把环境、把景的因素注入到表演中去,注入到演员的动作中去,这似乎是历史的回归,因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强调行动动作对于戏剧的重要意义。但现代戏剧是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它可以凭借现代的技术手段,将活动的灯光赋予戏剧以全新的视觉刺激,而且动作本身也是在现代舞蹈与现代生物力学的启示下设计出的既有景物意义,又有现代审美感的现代意义的象征、隐喻符号。设计动作、设计造型、设计空间、设计形象是现代舞台设计的主要任务。时代在前进,艺术在发展,观众的艺术欣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舞台美术方面不加以发展、更新而局限于传统显然不适应发展。

当代世界舞台设计总的倾向是走向多样化,致力于在舞台上创造传达剧作内的蕴含的视觉隐喻。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应该开拓创新,在中国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21世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舞台设计流派。

上一篇:2023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数学试题下一篇:绿色消费与消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