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原因和表现自我检查表

2024-09-15

考试焦虑原因和表现自我检查表(精选4篇)

考试焦虑原因和表现自我检查表 第1篇

考试焦虑原因和表现自我检查表

【指导语】

为了帮助你准确地把握自己在考试焦虑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准备了这份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目,看是否反映出你在应试时的经验。如果是的话,就在该题目左边的括号里打“√”,如果不是的话,则无需作任何标记。一定要如实地回答,不要花太长时间思考,尽可能回答你看完题目后的第一印象。假如有的题目实在难以确定,请你随便使用一种方式在该题目左边的括号里做个备查的记号,因为它可能表明某种潜在问题。

【测试题】

()1.我希望不用参加考试便能取得成功。

()2.在某一考试中取得的好分数,似乎不能增加我在其他考试中的自信心。

()3.人们都在期待考试中取得成功。

()4.考试期间,有时我会产生许多对答题毫无帮助的莫名其妙的想法。

()5.重大考试前后,我不想吃东西。

()6.对喜欢向学生突然袭击考试的教师,我总感到害怕。

()7.在我看来,考试过程似乎不应搞得太正规,因为那样容易使人紧张。

()8.一般来说,考试成绩好的人将来必定在社会上取得更好的地位。

()9.重大考试之前或考试期间,我常常会想到其他人比自己强得多。

()10.如果我考糟了,即使自己不会老是记挂着它.也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11.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在考试前妨碍我准备,在考试中干扰我答题。

()12.面临一场必须参加的重大考试,我会紧张得睡不好觉。

()13.考试时,如果监考人来回走动注视着我,我便无法答卷。

()14.如果考试被废除,我想我的功课实际上会学得更好。

()15.当了解到考试结果的好坏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的前途时,我会心烦意乱。

()16.我知道,如果自己能集中精力,考试时我便能超过大多数人。

()17.如果我考得不好,人们将对我的能力产生怀疑。

()18.我似乎从来没有对考试进行过充分的准备。

()19.考试前,我身体不能放松。

()20.面对重大考试,我的大脑好像凝固了一样。

()21.考场中的噪音(如日光灯的响声、送暖气或送冷气的声音、其他应试者发出的声音,等等),使我烦恼。

()22.考试前,我有一种空虚、不安的感觉。

()23.考试使我对能否达到自己的目标产生了怀疑。

()24.考试实际上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对知识掌握得究竟如何。

()25.如果考试得了低分数,我不愿把自己的确切分数告诉任何人。

()26.考试前,我常常感到还需要再充实一些知识。

()27.重大考试之前,我的胃不舒服。

()28.有时,在参加一次重要考试的时候,一想起某些消极的东西,我似乎都要垮了。

()29.在即将得知考试结果前,我会感到十分焦虑或不安。

()30.但愿我能找到一个不需要考试便能被录用的工作。

()31.假如在这次考试中我考得不好,我想这意味着自己并不像原来所想象的那样聪明。

()32.如果我的考试分数低,我的父亲和母亲将会感到非常失望。

()33.对考试的焦虑简直使我不能认真准备了,这种想法又使我更加焦虑。

考试焦虑原因和表现自我检查表 第2篇

关键词:心理韧性,元认知,自我效能,考试焦虑,学习成绩

1. 研究目的

有关学生心理韧性、元认知、自我效能、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1]。国外研究侧重心理韧性对个体的心理调节、积极情绪和身心的健康等方面的研究[2,3,4]。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韧性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也很少。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以往的研究说明元认知和学习成绩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5,6]。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很多研究证明自我效能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很密切[7,8,9],且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10]。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激发的一种心理状态。研究证明考试焦虑和学习成绩有紧密的联系[11,12]。国内有关这四个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很少,我们对它们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尤其是五者之间线性模型作较深入的研究,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一定的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江苏抽取中学学生共255人、广西抽取256人、河南抽取290人、内蒙古抽取109人。共有被试910人。

2.2 研究工具。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由胡月琴、甘怡群修订,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元认知量表》,由邓淑红编制,内部一致性系数0.7938,《学习自我效能量表》,由边玉芳编制,内部一致性系数0.85,《考试焦虑量表》,由王才康修订,量表分为情绪和焦虑两个分量表,两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0.80、0.84和0.90。

2.3 施测。

以班为单位团体施测。收集被试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学习成绩。

2.4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研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计算机上完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四个心理因素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学习成绩和心理韧性、元认知、自我效能和考试焦虑四个因素之间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相关,详见表1。

注:*代表p<0.05, **代表p<0.01

3.2 心理韧性、元认知、自我效能和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影响的路径分析。

我们假设了心理韧性、元认知、自我效能和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关系的若干路径分析模型,经修正后的路径分析模型如图1。

经过验证,该模型成立(卡方值Chi-square=2.980,自由度df=4,显著性检验P=.561)。

4. 讨论

4.1 心理韧性与元认知、自我效能、考试焦虑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和元认知、自我效能与学习成绩都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和考试焦虑有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路径分析图显示心理韧性对元认知有直接的影响。心理韧性和考试焦虑有显著相关,且经路径分析发现心理韧性对考试焦虑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已有研究没有探讨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相关十分显著,且路径分析发现心理韧性对自我效能有直接影响作用。

尽管相关分析发现心理韧性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十分显著,但经路径分析发现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心理韧性在学习成绩上能表现为应对平时学习挫折和考试挫折时能持有的一种良好的心态,它不能直接作用于学习成绩,这种良好的心态还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最终影响学习成绩。这里自我效能感就起了中介因素作用。

4.2 元认知、考试焦虑与自我效能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发现元认知和考试焦虑都与自我效能和学习成绩有非常显著的相关,且都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元认知和考试焦虑、自我效能、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其中与考试焦虑是十分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效能和学习成绩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元认知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相关十分显著,这个结论和以往的研究是相一致的。路径分析显示元认知通过自我效能间接的影响学习成绩的影响。这说明能够对自我的学习行为和态度等有意识的认知和调控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够通过元认知客观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并且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心态不断地调节这个过程,这样才能够真正对学习成绩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尽管考试焦虑和学习成绩的相关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水平,但是它是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这一结论和某些研究结论相一致[11,12]-[12],说明如果想要提高学习成绩,仅仅降低考试焦虑是不够的,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4.3 自我效能与心理韧性、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元认知、考试焦虑都有十分显著的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直接的,这个结论和以往的研究是相一致[13]。本研究路径分析发现用自我效能预测学习成绩路径系数尽管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但是决定系数却十分的小,R2=0.06***,即自我效能只能解释学习成绩的6%,解释能力并不高,低于以往的研究[13]。可能是这次施测的问卷与施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产生较大误差。

5. 结语

5.1 心理韧性、元认知、自我效能、考试焦虑和学习成绩的相关非常显著。

5.2 心理韧性、元认知、考试焦虑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过度考试焦虑的表现原因及其诊断 第3篇

一、过度考试焦虑

1.过度考试焦虑的定义

过度考试焦虑是指应试者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过去考试经验的影响,产生一种以对考试成败过度担忧为主要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过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即当考生面临考试的时候,由于对考试结果过高的期望,但又担心自己达不到这个目标,由此引起了躯体不适、睡眠障碍或考试晕场等一系列反应,造成考试结果一塌糊涂,当考试结束后,这种反应便即刻消失。我们判断考试焦虑是否过度只依赖两个标准:第一,是否使考生非常苦恼,影响考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第二,是否真正干扰了考生的复习效率,并且在考场上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2.过度考试焦虑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1)过度考试焦虑易分散注意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任何行为都需保持一定的注意才能进行,在考试过程中尤其如此,考生必须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按要求完成答题。而过度的考试焦虑会使应试者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考试。

(2)过度考试焦虑干扰回忆过程

回忆是提取大脑中保存的内容的过程。考试中要求考生能准确、迅速地回忆起学习过的内容,以完成考试题目。过度的考试焦虑会使考生头昏脑胀,致使回忆发生混乱,甚至无法回忆起学过的内容。

(3)过度考试焦虑对思维过程有瓦解作用

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清晰灵活的思维过程有利于考试中的顺利作答。但过度考试焦虑会使考生的思维陷入混乱甚至停滞,影响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过度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

在实践中,我们以量表测验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综合了解考试前和考试中的症状自评,以对考试效率的干扰程度为标准,依据考生生理、心理和适应行为的反应特征,对过度考试焦虑作出分类界定和典型描述。

1.考试晕场

在考场上出现晕场(怯场)症状,回忆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或大脑暂时性一片空白,并且大多伴随身体燥热、冒汗,手心或脚心发凉、手指哆嗦,乃至冒冷汗等躯体反应。考试晕场是过度考试焦虑的核心症状。

2.睡眠障碍

考试前夕或考试期间出现非器质性失眠(难以入睡或醒后难以再入睡)、睡眠中多梦、白天发困等睡眠障碍和继发的躯体、情绪反应,诱发过度焦虑的反应。

3.躯体不适

考试前夕或考试期间出现腹痛、腹泻、便秘、尿频、头痛、斑秃、容易感冒等躯体不适反应,其中有个别考生不受躯体反应的明显干扰。但是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消极的连锁反应,导致过度焦虑的发生,如心慌、多汗,尤其是手心出汗、头皮发紧或胀痛,呼吸变得急促,有的学生胃肠不适,尿频、尿急等,还有一个许多考生都有但却没意识到的症状,就是肌肉疼痛,尤其是肩、背部肌肉,这是由于肌肉无意识的长期紧张的结果。

4.回避冲动

考试前后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出现强烈的回避冲动。比如不愿参加考试;希望自己突然生一场病可以逃过考试;幻想突然出现一个意外奇迹,使自己可以免去考试。

以上四种症状有一个共同的诱发原因,即考试结果的刺激,其中包含个体对考试结果的认识评价。尽管上述四种状况的关系比较复杂,有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的共生现象,有时两种症状具有因果联系,但是它们又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所以同一个原因诱发的四种典型症状,需要针对各自具体的发生机制分别加以调整矫治。

三、过度考试焦虑发生的原因

1.个性基础

大多数有过度考试焦虑表现的考生,他们的性格特征的重点表现、认知模式和情绪特点如下:过于敏感,关注外界评价,有强迫观念倾向,容易否定自我,容易接受暗示(预言自验),易心慌意乱、焦躁不安、害怕恐惧,总有一种大难临头却又无法躲避的感觉,总想做点儿什么,但却不知做什么好;喜欢吹毛求疵,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意见,对自己要求比较严谨,追求完美,情绪容易激动,易生烦恼,缺乏随遇而安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应付生活挫折和困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常常为一些小事患得患失,并因此产生沮丧悲观的情绪等。

2.认知评价

有些考生因错误的自我评价和不当的期望而引发焦虑;有些考生因多次失败而自我效能感过低,也易引发焦虑,比如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考试一定很难;认为考试是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最后一搏,假如考砸了,自己也就完了;认为考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辜负家长和亲人的期待;担心自己准备不足,担心考试中出现意外,等等。总之,所有认识和估计似乎都是为了告诉自己两个结论: (1)我很可能考不好,会名落孙山。(2)考不好我就一切都完了。这两个结论强烈地暗示着一个结局:最害怕发生的事(一切都完了)很可能要发生。这是焦虑时心理状况的最基本的性质——害怕发生可怕的事。

这种认知反应是考试焦虑的“罪魁祸首”,其他反应都是由于认知原因而附带产生的。

3.精神交互作用

有过度考试焦虑经历的学生,一般多是在考试之前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就已经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焦虑情绪,因此在考试当中一旦遇到难解的题目,就会更加的焦躁不安,有时会产生不能自控的惶恐感,还会责备自己的无能。于是,就不断体验同时极力抵抗这种情绪,然而,焦虑情绪不但没有缓解和消除反而更加严重,这就是森田理论所讲的“精神的交互作用”。于是,考生很容易陷入“焦虑恐慌一体验抵抗一更加焦虑恐慌”的恶性循环,因为情绪对人的动机有放大作用,越反感就越想抵抗,并且情绪会强化考生所关注的信号,使其沉浸在对预期后果的恐慌不安中——“我不能控制自己啦!完啦!又要考砸啦……”于是这种消极的心理“聚焦”便抑制了考生大脑其他兴奋点的活动,使考生无法迅速投入当时所应该进行的正常的思维活动中,这就是“意识范围狭窄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就出现了思维迟缓、理不出解题思路、无法回忆部分熟悉的知识、大脑一片空白、“晕场”等现象。

另外,通过我们对量表和个案的综合分析发现,有些神经症,如: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和疑病症等也能引发过度考试焦虑。如有的学生本身就有强迫倾向,但由于自己对强迫症(强迫观念)缺乏正确认识,不知如何正确处理,因而导致了过度的焦虑发生。

四、过度考试焦虑的诊断

有些研究只是单纯依据量表的测量来判断考试焦虑的程度,未能与考试过程的思维质量结合研究,从而不能准确界定“过度考试焦虑”。实践表明,即使量表上反映的焦虑程度较高,或体症反应强烈,但考生并没有明显因此而影响考试的成绩,就也不能因此而将其界定为过度考试焦虑。

我们采取的是将两者结合的“三步诊断法”:

第一步:心理测量。运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考试焦虑测验(TAT)等量表进行测量,能够比较有效地反映考生的焦虑程度。

第二步:自我陈述(症状自评)。包括三个方面:考试前后的躯体状况、情绪思维状况、行为状况。重点是思维状况,正常的思维水平是否受到影响,是判定焦虑过度与否的重要因素,因为学生的思维状况决定了他的考试状态和成绩。

第三步:综合分析。把量表测验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综合了解考试前和考试中的症状自评,以对考试结果的干扰程度为标准,对过度考试焦虑做出明确界定。

探析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原因 第4篇

焦虑是指在缺乏充分根据或无明显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自身状态或周围环境或者事件作过于严重的估计,担心受到惩罚,或者担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在从事中学教学的这些年中,我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尤以考试中出现的种种焦虑最为严重,现就考试的焦虑问题作一些分析和讨论。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指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无论是平时的测验还是期中期末这样阶段性的检测,或是重大的考试即中考,同学们在积极备考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焦虑。当然考试焦虑并不一定是消极的、破坏性的,关键在于程度。如果学生面对考试的焦虑适度,可以唤醒大脑皮层的兴奋,对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提取信息等都有积极作用。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引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障碍,如思维受阻、紊乱、呆板、记忆卡壳、情绪烦躁、学习效率低,影响学生考试水平的发挥,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担心、恐慌等消极情绪状态。

一、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考试焦虑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和个体的个性、抱负、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考试焦虑是后天形成的心理障碍。多数是因为家长、教师对学生有过度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对情境的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在考试焦虑的形成中居于主导性的调控地位,其中,情境认识包括对考试意义与考试难度的认知等。有些小测验只是对过去学习进度的反馈,比较容易用平常心对待;有些考试(如中考)意义重大,在一些同学的心目中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所以难免感到紧张焦虑。另外,由于对考试场景的陌生和不了解,如:考试题目难度怎样?题型是什么?在哪里考?什么时间考?谁监考?会不会遇到熟悉的同学?这些都会影响焦虑水平。故在大型考试之前,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都会准备题型难度相似的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场地和考试气氛,以及根据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复习时间,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考场情境。

(二)对成败的认知评价。

研究发现,对考试两种结果的不同评价引起的焦虑程度是不同的。无论希望成功的愿望多么强烈,一般只会引起中等强度的焦虑水平,这种强度的焦虑水平对考试取得成功很有帮助。但是,害怕考试失败的动机强烈却比较容易引起高度的焦虑水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害怕考试失误的心理越强烈。据调查初中男生害怕考试失败的比例比女生高。

(三)对自我认知的评价。

对学生而言,考试的成败与否并不仅仅是检查前半段学习是否有成效,或是让父母高兴、同学羡慕、回避惩罚这么简单,还与自我评价相匹配。

不少学生认为一定要通过优秀的成绩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及某个方面的才能强于同伴。因此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会有自卑感和挫败感,还有时会感觉别人会鄙视自己,看轻自己。自我认识比较完善的学生对考试不会太在意,他认为自己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优点。不是成绩就能代表一切,更何况一两次的考试失误。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自己能力自己认可就行了。但对自我认识比较片面的学生而言,他们只是片面地追求成绩,认为只有考了优异的成绩才能自我满足。他们不但追求成绩,而且追求名次,一旦成绩有些下降,就认为一切都完了,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通过成绩和名次才能塑造自己的形象,才能避免产生负面评价和无能感。

国内研究表明,那些“对他人评价的忧虑,为负面评价而苦恼,以及对他人可能给自己负面性评价的预期”的学生更注重在人面前留下好印象,在考试中更容易产生焦虑,他们的考试焦虑是对自我遭到负面评价的担心。这种恐惧来源于父母、老师对孩子失败时给予的批评。

(四)个性心理因素。

考试焦虑除了和认知因素有关外,和个性心理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日趋成熟与心理性的断乳,使他们表现出自控力差、情绪波动大的特征,而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激动,会导致认知范围缩小,思维受阻,记忆提取信息能力受限。尤其那些性格内向拘谨、自卑感较重、自我意识强烈、容易受到消极因素影响的学生,更容易引起考试焦虑和考试怯场。

那些具有“胆汁质”的学生,容易把本来没有的危险情境看作是自己所处的环境或是即将面临的环境而惶惶不可终日,平常感到惊恐不安,紧张焦虑。

另外,因为女生情感细腻、敏感,受社会经济地位及传统观念影响较多,其生理及心理承受压力比男生差,故初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高度考试焦虑。

(五)家庭、学校因素。

从以上四点原因可以发现,大部分原因都和家长、老师日常的教育模式脱不了干系,至少对那些严重考试焦虑的孩子而言,家长、老师是能够避免情况发生的,但是他们都没有做到。

(六)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日益盛行,享乐主义、个人崇拜主义等社会的不良因素正在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在一些中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他们追求吃穿、追求享乐,和他人相互攀比,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些学生在考试来临之前毫无感觉,他们看似没有任何焦虑,而事实上因平时的不认真和无所谓,导致考前的过度焦虑。

综上所述的六种原因,是为了避免焦虑的产生或使焦虑适度,从而使这样的焦虑更有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克服考试焦虑可以采取多种调适的方法,如进行自我训练、自我心理调适。

二、心理调试方法

(一)正确评价考试。

1. 考试目的。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考试可以推动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复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知识,因此没必要把它看得过重。相反,学生应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真正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放下“会不会其他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比我强”这一类的念头,要知道考试是自己对以前知识的考查,是自我检测,发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的境界,要学会用平常心对待考试。

2. 考试的结果。

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人生的路是漫长的,一场考试并不是终点。不管考试的成绩是否理想,都只是给我们反馈的信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要怎样才能到达?考试结果对人生本来不具备任何意义,只有从考试的结果中汲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考试结果才会变得有意义。

(二)树立备考信心。

1. 注意饮食营养,养成良好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顺利备考、应考的前提保证。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张弛有度,科学用脑,注意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才能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考场超水平发挥。

2. 学会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

有的学生时间观念不强,由于复习不到位,缺乏自信心,于是产生高度焦虑影响到复习效率,更让学生在备考期间产生挫败感。这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孩子分析自身优势,制订学习计划,让每天的复习备考都体现出效率和效果,令孩子重新树立考试信心。

3. 改善学习方法,掌握应试技巧。

让学生复习的效率更高,同时学会先易后难、举一反三,不会因为考试期间的一道难题而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三)完善自我。

1.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身能力,形成积极稳定、完善的自我评价,从而减轻对待考试的压力,减轻学生“担心考试失误”的心理压力。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目标,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和长远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为成功而奋斗,而不是为避免某些失误而努力。

3. 让学生学会积极自我暗示。因为习惯的原因,严重焦虑的学生往往很难察觉自己的消极自我意识,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书写”的方法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担心、焦虑,清晰地察觉自己内心深处的消极自我意识。然后利用一些积极暗示方法提示自己,养成主动的自我挑战的习惯。

(四)培养良好个性。

鼓励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既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又能培养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表现出朝气蓬勃、心情开朗、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精神状态,对各种困境都能作出积极的反映。

(五)学会调节情绪。

1. 通过活动、锻炼、听音乐、睡觉等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宣泄焦虑情绪。

2. 经常进行放松训练,如肌肉放松,学会调节焦虑情绪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考试焦虑原因和表现自我检查表】相关文章:

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09-27

考试焦虑的原因范文06-21

考试焦虑原因与分析09-27

考试焦虑自我测量06-27

考试焦虑心态09-02

考试焦虑应对策略07-13

考试焦虑教案范文06-02

如何克服考试焦虑07-27

中学生考试焦虑05-26

考试焦虑主题班会免费02-28

上一篇: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大纲下一篇:大学生自我认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