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2024-06-19

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第1篇

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篇一

党章中规定党员的义务有8条,权利也有8条。党员的八项义务在先,权利在后。我认为这是因为党是一个先进组织,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员入党,就是要准备做出奉献,而不是企图捞取政治好处。因此,党章首先规定了加入这个组织的义务。这八项义务中首先规定了党员必须加强学习,学习一切人类社会先进的理论知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业务知识,这是每个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基础。接着,党员的义务第二、三条又规定了党员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群众的表率,也就是说,除了学习,还要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第五、八条义务规定了党员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党忠诚、言行一致,敢于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第六、七条实际也是党的三大作风其中的两项作风,即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发现我们自身缺点,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

有义务就是有权利,在具体实践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我的理解是,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理相成的,某些权利同时也可视作义务,而义务也可视作一种权利。比如党员权利第三条规定:党员有权利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这是权利,但同时也是义务,就是说每个党员有义务为党的工作献计献策,有义务为党更好地开展工作,作好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提出合理化建议。再比如权利第四条,党员有权利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任何党员,有权利向党揭发检举任何组织、任何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这是党员的权利,也是党员的义务。就是说每个党员有义务同一切腐败堕落的丑恶现象作斗争,有义务维护党的纯洁性,有义务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真诚地帮助犯错误的党员。

学习贯彻党章,是新形势下做好人大工作的政治保证。学习、宣传、贯彻、维护好党章,必须强化“四个服从”,做到“三个坚持”。

《党章》明确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内容,既反映了民主,又体现了集中,是党内生活秩序的总概括,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核心是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早在1929年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主席就指出:“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必须拥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除必要时得在下一次会议再提出讨论外,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的表示”,他是这句话的第一践行者,虽然受过三次大的“处分”,历史证明这三次“处分”都是错误的,但是毛泽东主席能在不放弃自己主张的同时,顾全大局,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既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七大以后历届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都强调了这一组织纪律原则,并不断加以补充、发展和完善,充分说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对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个服从,每个党员干部都“知道”,也讲的出来,但有些干部未必就充分“认识”到了,否则也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一定要准确把握党的组织纪律的基本内容,深刻认识“四个服从”的基本要求,并严格按照“四个服从”的规定抓工作、抓落实,真正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人大工作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大的各项法定职权才能真正履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才能顺利发展。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要自觉地坚定地依靠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则是代表人民履行管理国家的职责。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是完全一致的,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因此,在人大行使职权的实践中,必须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二是人大的各项重要工作和活动要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人大在制定工作计划中,在行使决定重大事项、监督、人事任免等各项职权中,在部署重要的活动、安排重要的会议中,都要及时向党委汇报,取得党委的同意、理解和支持。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委的决策和意图。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党委重大工作部署安排好人大工作和活动。在行使人大各项职权中,要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落实同级党委的决策,实现党委的意图,把党管干部与依法行使任免权统一起来,及时将党的主张通过人大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同时,党委也要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各级党委要树立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经常主动地听取人大工作汇报,支持人大工作和建设,协调解决人大行使职权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

二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国家政权组成的基本原则,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人大工作中贯彻民主集中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及时修定完善《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视察检查活动制度》、《县政府组成人员与法检两院主要负责人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等有关工作制度,促进常委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视察调研、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还是批准决定重大事项、开展人事任免等,都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和凝聚广大党员的共识,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三是要集体行使职权。集体行使职权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原则。人大及其常委会个人无权,权在集体,任何人,包括主任、副主任,都是一人一票,没有加权系数,通过决议决定和选举任免,都要采取票决的办法集体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过半数为通过。通过集体行使职权,使作出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更加符合实际。三要始终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各级人大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一是不断强化为民意识。人大工作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作为人大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责任,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经常想一想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最盼望什么;要不断增强政治素质,认真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二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主体,更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大要立足基层代表工作实际,切实加大组织引导力度,促进代表更好地履职。要积极搭建平台,让代表履职的渠道更便捷,坚持和完善常委会联系代表、联系群众的各项工作制度,拓宽代表联系选民、联系群众的渠道,实现代表与选民、群众,常委会与代表、群众这两个民意渠道的畅通融合;要抓好建议办理,让代表说话管用,着力构建人大、政府、承办部门和人大代表多方联动的合力督办工作机制,通过办中跟踪督促、办后追踪问效这样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使代表建议落到实处,有始有终;要抓视察调研和审议评议,让代表为民代言、为民把关,激发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正能量,依法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让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娘家人、主心骨。三是着力突出工作重点。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更是人大工作的重中之中。要坚持发展与民生并重,不仅要高度重视事关发展的计划财政、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还要持续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人大工作与发展大局紧紧相扣,与群众呼声息息相应;要坚持依法履职与跟踪问效并重,对那些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难度较大、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和问题,综合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项评议等工作方式,适时启用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不仅要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还要采取听取其评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现场察看其整改落实结果、对审议评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回头望等方法,一抓到底,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就没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工作成效。人大工作树立群众观念,必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做到摸实情、讲真话、求实效,把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摸清实情、找准问题、寻求对策,作为人大工作的基本要求。凡是常委会的重要议题,事前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凡是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项评议、专题询问,都要具有针对性,重在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一联五帮”、“双包双促”和“联镇包抓后进村”等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遵守和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防腐拒变、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和人大工作者的务实作风。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篇二

今年,中央决定要在全党开展以“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各地党组织要把这次学习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融入党员教育管理新常态,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强化理想信念上。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出现世界观上的偏差、人生观上的迷失、价值观上的错位,就会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就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出现越规出界、跑冒滴漏的问题。因此,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学党章、学党规、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铸牢“党性之魂”。要通过“两学一做”活动,把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制度化、常态化,根据不同对象灵活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要求转化实际行动,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展示学习效果。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讲纪律守规矩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和党规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任何人,不管官多大、资格多老,都要讲纪律守规矩,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党纪党规,落实好“三严三实”要求。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员干部队伍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丧失战斗力和生命力,更谈不上纯洁性和先进性。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作为执政党,正人先正已,必须要把党员干部队伍管好用好。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明确“红线”、知道不可逾越“底线”,自觉按党章办事,自觉遵守党规,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关头,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守住法纪底线、把好私德关口,树好自已形象,为党员干部队伍增光添彩。要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对于敢于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要敢于“亮剑”,敢于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说不,敢于同党内不良倾向作斗争,敢于高举党纪党规戒尺,切实维护好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使党员干部不想、不敢违规违纪。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发挥党员作用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让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现阶段在我行党员干部就是要以全力服务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中心工作,围绕扶贫攻坚落实五个全力服务,使我们每一个党员都能依托活动载体发挥自身作用,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教育引导每一个党员干部,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立足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引领群众万众一心扶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智慧、出实力、展形象。

履行八项义务、强化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范文二

所谓党员义务,是指党章规定的要求每个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规范和约束。党章的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这是党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基本条件的具体化,也是提高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有力保证。

明确党员的义务,就是明确一个衡量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和尺度。对于党员个人来说,有了这个标准和尺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就可以用它当作一面镜子,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看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以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于党组织来说,可以用这个标准和尺度去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也便于用它来检查和衡量党员的先进性,提高和督促党员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全体党员都要认真学习,还要做到全面、严格、自觉地履行。全面,就是对党员八项义务的理解和履行要全面。这八项义务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对党员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一条都很重要,都要切实履行;严格,就是指党员在履行义务时,标准要高,要求要严,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迁就;自觉,就是指党员在履行义务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时时刻刻按照党章规定的要求去做。

一是要在深入学习中全面履行。党员的八项义务文字不多,语言也不难懂,但内涵却十分丰富。比如,第七条义务“密切联系群众”,我们要通过学习,弄清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对实现党的任务的极端重要性,以及联系群众的方法。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会有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才会知道如何去联系群众,才能真正把这条义务履行好。又比如,第四条义务“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我们要通过学习弄清党的纪律的内容、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的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违反党的纪律该受到何种处理。这样,我们就会更加自觉地去遵守党的纪律。如果只是空洞地说要“遵守党的纪律”,而并不知道党的纪律的内容,以及违纪的处理,要认真、全面履行这条义务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全面履行党员的八项义务,就必须学习好、理解好这八项义务。

二是要在研究难点问题中严格履行。有的义务之所以履行不够好,一个重要原因是“难”。比如“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条义务,为什么履行起来“难”,“难”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难”?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统一思想,把握尺度,找到严格履行的办法和途径。又比如第一条义务,党章规定了党员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从党员履行这一条义务的情况看,对普通党员来说,后面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履行得好一些,而对第一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履行得欠缺一些。这既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方法上的问题。在思想认识方面,有的党员认为基层党员是做实际工作的,理论学习没多大用处。那么基层党员学习理论是不是没有用处呢?显然不是。在学习方法方面,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理论有许多的制度和方法,如参加党校学习、中心组学习等等。那么,基层党员如何学,要建立哪些适合基层党员的制度和方法?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研究中解决。在提高认识的同时,更应严格履行。

三是要在本职岗位上自觉履行。履行党员的义务是与党员的本职工作紧密联系的。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又要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只有联系实际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才能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否则党员在群众中就没有威信,就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总之,只有结合工作岗位来全面履行党员义务,党员义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履行八项义务、强化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范文三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标要求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重点是学习党章。

一、学习党章、重温誓词,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前提。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80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面对党旗,高举右拳,向党做出的庄严宣誓。

向党宣誓不能只是口头上和形式上的,而应是思想和行动上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纲领和宗旨,都有他代表的阶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先进,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历史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任何一个人,要加入一个组织,都必须按其章程去做。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在选择共产党这个光荣伟大的组织时,都经过了党组织的培养,都认真地学习了党的章程,并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按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当自己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时,心情是无比激动,更感到无比自豪。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积极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然而时代在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少数党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首要提出的就是学习,重点就是学习党章,就是要使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俱进,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切实履行党员义务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

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这是党章明确规定的,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履行,这决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是十分明确和具体的,从学习、发挥模范作用,奉献、守纪、团结、反腐、联系群众,发扬新风尚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的规定,规范了共产党员的行为。

1、履行八项义务,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的。

党章所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可以说是对入党誓词的具体化和細化。更加明确和规范了我们共产党员的行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认认真真、不折不扣、自觉主动、不讲价钱的切实履行这八项义务。

2、履行八项义务,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

人的言行是靠大脑来支配的。要在行动上履行八项义务,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思想认识提高了,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方向,行动就会自然而然的做到。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说到底还是靠学习,靠入脑深心的学习。只有刻苦学习,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思想认识。这也是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中的第一条。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只有认真学习,思想认识才能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了,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过来通过学习,武装了自己的头脑,思想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这样不断地学习、提高,行动也就自然跟上了,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

3、履行八项义务,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因为我们党绝大多数党员切实履行了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实现了自己的入党誓词。八十多年来,不论是在革命、建设、开放时期,还是在艰难困苦时期,绝大多数党员都切实履行了党章所规定的义务,同时还涌现了无数先进模范党员,他们不惜牺牲自己,时时处处冲在最前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

4、始终履行八项义务,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能得到保持。

履行党员八项义务,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始终做到的,而且是从自己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天起直至终身。我的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地位如何,不论环境如何,都必须时时刻刻履行。昨天做到了,今天没做到,那个方面做到了,这个方面没有做到,都不能使党的先进性得以保持。只有我们每个党员始终切实履行八项义务,我们共产党的先进性就会体现出来,并保持下去。

三、履行义务从我做起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保证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此次教育工作活动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自觉、主动投入到这场活动中去,切实履行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务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认识、坚定信念,要从思想做起;二是提高服务意识,要从本职工作做起;三是改变工作作风,从务实做起;四是提高工作效率,要从勤奋做起;五是廉洁自律,要从小事做起;六是保持先进性,要从切实履行义务做起,永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第2篇

牛俊武在党课中回顾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为党的感人事例,教育引导全厅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严守纪律规矩,进一步激发了全厅珍爱党、信赖党、永远跟党走的思想和情怀,激发了用最高标准为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党课结合办公厅实际,围绕贯彻落实“五个坚持”重要指示,做合格的办公厅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对党绝对忠诚,做到政治合格。不断强化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时刻把自己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对党、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体现到全心全意的忠诚、言行一致的忠诚、始终如一的忠诚、无怨无悔的忠诚。

二是强化四个意识,做到行动合格。始终坚定地向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 理论 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面地”“具体地”“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融入日常行为之中。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做到履职合格。把继承传统与创新进取、全面提高与重点突破、对上服务与对下服务、苦干实干与巧干会干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参谋服务、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后勤保障水平。在站位上增强大局思维,让关注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成为办公厅人的境界胸怀。在任事上增强担当思维,开展“勇于担当作为”讨论,重点讨论如何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标准,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如何担当负责、狠抓落实,在服务市委工作大局中主动作为;如何干事 创业 、开拓进取,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在过程上增强精细思维,把“细致、精致、极致”标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在结果上增强争先思维,营造“有红旗就要扛、有先进就要当”的氛围,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四是严于律己,做到守纪合格。自觉知晓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用纪律和规矩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展示市委办公厅的良好形象。

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第3篇

【关键词】“四个意识”;“五条体会”;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纵览全局,提出了“四个意识”和“五条体会”,为我党树立了榜样,是全面从严治党领域的重要体现。党中央的强有力的措施和鲜明的立场,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实践保障和重要引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四个意识”,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五条体会”中,既有对党章意识的强化,又能准确把握党管治党的规律,更有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坚持党的领导的深入理解。可以说,五条体会是四个意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说明和具体表现。

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不仅内涵丰富、要求明确,而且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政治意识是前提和基础,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根本,看齐意识是标尺。“四个意识”既有各自的规定性和明确要求,又彼此联系、互为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对“四个意识”,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解决好“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把树立“四个意识”转化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行动。

树立政治意识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政治立场坚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政治方向正确,并使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不断增强。树立大局意识,就要对大局坚决维护、自觉服从。在党和国家这一大局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将大局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树立核心意识,要坚决拥护核心、坚决服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本质要义在于行动的规范和标杆的树立,而当前的标杆就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四个意识”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递进的。 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四个意识,这是坚定政治立场、信仰和政治纪律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付出巨大牺牲确立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们必须遵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不动摇。

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体现为党自身理想、信念和宗旨的坚定性;体现在治国理政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实践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这个责任首先在各级党委。我们党是高度组织化的执政党,只有各级党委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管党治党建设党,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要深刻理解党的领导的丰富内涵,时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动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地把一切工作置于党中央集中领导之下,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中央工作大局。

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然要求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使党员干部中的作风和廉政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趋势,也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需求。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全面部署了反腐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历史使命出发,牢牢抓住党风廉政建设,直面“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即我们党执政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四大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四大危险”,能准确判断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提出必须要坚持不懈的进行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是党对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部署,它指引我们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斗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增强核心意识,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努力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力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确保我们的各项事业无往而不胜。

二、深刻把握五条体会、严格尊崇党的章程

“五条体会”是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刻凝练。“五条体会”是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它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领悟和提炼。

“五条体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密的逻辑。第一条对“尊崇党章”进行了突出,并对工作开展的根本遵循进行了阐明;第二条对“实现‘四个全面进行了强调,指明工作的目标方向;第三条对“挺纪在前”进行了强调,并对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明确;第四条要践行四种形态和治病救人,指出实现路径;第五条对“永远在路上”进行强调,提出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意志品质是保障。“五条体会”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五条体会既是‘实践出真知的规律谈,也是‘纲举则目张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尊崇党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五条体会”的第一条。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用党章管全党、治全党。党章是共产党人正心修身的根本标准。党章规定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党员确立了高标准。明确了党员的底线: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做,哪些碰都不能碰。尊崇党章就是要心怀敬畏和戒惧,有神圣感、责任感、使命感。做合格共产党员,首先要心中装着党章,守住党员底线,无条件地履行好党员八條义务,按着党章指引的方向,朝着高标准努力。

尊崇党章,是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突出问题的实际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经常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特别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

尊崇党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学习贯彻党章,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总结提炼跟进,是实践探索先行的支撑和保障。我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上,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五条体会”是对管党治党规律的体现。总之,“五条体会”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把学习“五条体会”同落实全会部署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尊崇党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纪律建设等的重大意义,才能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五条体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领悟和学习的重要成果,其弥足珍贵,是“流”与“源”的关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密切联系工作、思想和生活实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会贯通,真正利用思想武器,将党交给的神圣和光荣的使命更好的完成。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和学习,学思践悟,通过系统和全面的领会,使其真正见诸于行动,真正落实在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深入开展正风反腐活动,对学习成果更好的体现。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联系工作实际,将党章学习作为经常性的习惯,用党章武装头脑,用党章规范行为,用党章指导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四个意识“和“五条体会”的关系

严格遵循“四个意识”标杆,是对“五条体会”深入领会的前提。以“四个意识”为思想武器,对“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要求和深刻内涵牢牢把握。立足于党的领导,“四个意识”是党员领导干部遵纪遵行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它深刻提炼和全面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奉行的宗旨。“五条体会”有着深刻的实质要求和丰富的政治内涵,是对“四个意识”的最好坚守,也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最好坚持。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贯彻落实“五条体会”的关键。“五条体会”是目,“四个意识”是纲,纲举则目张;“五条体会”是流,“四个意识”是源,源深则流广。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才能更好地了践行“五条体会”,时刻保持冷静清醒,使党性观念和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镜子,以“四个意识”为标杆,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认真贯彻和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将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取长补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之下,自觉做好各项工作。

四、结论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践行“五条体会”,把握“坚持党的领导”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把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变成看齐的过程,在强化政治意识中坚定正确方向,在强化大局意识中推进“四个全面”,在强化核心意识中狠抓贯彻落实,向党中央看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才能准确把握思想理论脉络,跟紧管党治党节奏。

参考文献

[1]戴军.尊崇党章坚定信念、增强纪律自觉[N].中国纪检监查报,2016.3.

[2]张磊.学思践悟的结晶,开展工作的遵循[N].中国纪检监查报,2016.2.

[3]高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践行“五条体会”[J].中国纪检监查,2016(5).

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第4篇

7月1日上午,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履行八项义务、强化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专题学习,共同庆祝建党95周年。

学习之前,由县委书记许晓娟同志领誓,县级党员领导干部重温了入党誓词。县委党校教师围绕“履行八项义务、强化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进行了专题辅导。5位县领导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进行了表态发言。许晓娟同志从忠实履行党员八项义务,真正做合格党员;强化“四个意识”,永葆先进本色;坚持“四个服从”,严守组织原则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与会人员过了一次严肃的组织生活,接受了一次党员意识教育。

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公检法三长、公安局政委,嘴东管委会主任,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学习活动。

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第5篇

7月8日上午,旅游岛分局党支部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开展了以“履行八项义务、强化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局党支部书记、局长王志会主持并首先发言,其他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都按照提纲进行了发言,使学习讨论气氛浓厚。

学习交流中,全体党员一致认识到,所谓党员义务,就是每个党员对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是一个衡量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强化“四个意识”是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四个服从”是党的组织纪律的根本,是我们党,我们每名党员行动的准则,每一名党员必须自觉坚持和维护“四个服从”,不然我们的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最后,党支部书记、局长王志会提出,“履行八项义务、强化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通过这次学习讨论,每名党员都要要对照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正视问题,纠正错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第6篇

一是对党绝对忠诚,做到政治合格。不断强化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时刻把自己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对党、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体现到全心全意的忠诚、言行一致的忠诚、始终如一的忠诚、无怨无悔的忠诚。

二是强化四个意识,做到行动合格。始终坚定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 理论 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面地”“具体地”“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融入日常行为之中。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做到履职合格。把继承传统与创新进取、全面提高与重点突破、对上服务与对下服务、苦干实干与巧干会干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参谋服务、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后勤保障水平。在站位上增强大局思维,让关注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成为自身的境界胸怀。

八项义务四个意识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第7篇

【关键词】四个意识;六大纪律

“四个意识”应该如何理解呢?

先来看“政治意识”。政治意识作为四个意识之首,说明它是根本。要求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

“大局意识”是关键。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党的集中统一是最大的大局。

接下来,“核心意识”。大到国家治理,小到单位管理,都必须突出并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与作用,要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领导核心的权威树立与群众广泛参与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进而形成全党的行动,完成社会的转型、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所以说,核心意识是保证。

最后“看齐意识”,其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党在整体上保持自身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的必要条件。2015年年底,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随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全党要向中央看齐》,提出向中央看齐,就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做落实的带头人。

“四个意识”之所以成为逻辑上的必要条件,离不开一个关键词——“问题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推進党的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其他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即直言不讳“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

在增强“四个意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要增强“四个意识”,就必须要同时贯彻好“六大纪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梳理党章和其他主要党内法规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整合修订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六项纪律。

紧扣政治纪律,着力发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伙等问题。政治纪律是党的所有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立场、言论和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紧扣组织纪律,着力发现违规用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问题。紧扣廉洁纪律,着力发现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问题。紧扣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着力发现“四风”问题。

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时刻保持冷静清醒,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

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第8篇

“四个服从”,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的核心是全党服从中央,它的基础是少数服从多数。邓小平曾经指出:“必须严格执行这几条。否则,形成不了一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只有自觉坚持和维护“四个服从”,才能使全党产生无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是党员个人必须服从党的组织。这是因为,每个党员是党的一分子,只有个人服从组织,党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如果党员个人不服从党的组织,不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各行其是,党的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没有战斗力。一般来说,党组织的决定反映和集中了大多数党员的要求和意见,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服从组织的决定,就是服从大多数党员的意见。在某些时候,也会发生党员个人意见和党组织的意见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员个人的意见可以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但是,个人在行动上必须服从组织决定。

二是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党的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时,由于每个成员了解的情况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大家的意见可能不完全一致,这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及时作出决定,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动。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必须执行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在行动上不得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在作出决定的过程中,党组织要认真考虑少数人的意见。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的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三是下级组织必须服从上级组织。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之间,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党的下级组织对于上级组织的指示、决定,必须坚决地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决不允许对上级指示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指示、决定不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向上级提出意见,但必须在上级组织同意后才能加以调整或改变。在紧急情况下,下级组织来不及请示上级组织而又必须马上作出决定时,可以边行动边报告,或事后报告,请求批准。

坚持四个服从心得体会 第9篇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专题二心得体会

最近,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了“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专题二:坚持“四个服从”,以坚毅如铁的信念诠释对党绝对忠诚。针对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如下思想汇报。

“四个服从”是指党员个人服从党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全和中央委员会。“四个服从”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的核心是全党服从中央,它的基础是少数服从多数。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只有自觉坚持和维护“四个服从”,才能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党忠诚既是党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坚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对党忠诚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组织时的一句誓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总书记也在多个重要会议和场合,强调了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 ‘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当前,我们党正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目标而奋斗,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果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不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党就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难以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党绝对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

关于四个服从的心得 第10篇

所谓党员义务,是指党章规定的要求每个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规范和约束。党章的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这是党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基本条件的具体化,也是提高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有力保证。

明确党员的义务,就是明确一个衡量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和尺度。对于党员个人来说,有了这个标准和尺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就可以用它当作一面镜子,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看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以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于党组织来说,可以用这个标准和尺度去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也便于用它来检查和衡量党员的先进性,提高和督促党员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全体党员都要认真学习,还要做到全面、严格、自觉地履行。全面,就是对党员八项义务的理解和履行要全面。这八项义务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对党员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一条都很重要,都要切实履行;严格,就是指党员在履行义务时,标准要高,要求要严,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迁就;自觉,就是指党员在履行义务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时时刻刻按照党章规定的要求去做。

落实四个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第11篇

传统式教育是一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我们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则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核心,也是连接研究性学习各个要素的纽带。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夯实“双基”,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知识支撑点

《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从何而来?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知识转化为探究问题的科学素养。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所以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通过研读教材文本以发现问题。源于教材文本的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形成能力、陶冶情操、感受人文精神、提升文化品位的目标。如果问题不基于文本,就往往会流于形式、失之肤浅。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必须熟读文本。只有熟读深思,才能使自己的质疑持之有故,言之有据。其次,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深化认识。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又一条重要途径。贫瘠的土壤长不出富有生命力的鲜花,同样,狭隘的知识视野也难以产生深刻有力问题。语文教育最终要服务于现实社会,利用现实社会的生动事实来引发学生质疑问难,这正是学生学以致用的直接体现。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能手到擒来,为我所用,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技能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掌握各种技能包括提问技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应有之意,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和认识的深化,学生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物、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些新吸收的东西甚至有可能与其旧有的知识发生冲突,这就能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但是如果提问基本技能缺乏,则可能会抑制他们提问的欲望,进而打消他们提问的念头。一个善学的人,疑问将贯穿于其学习的全过程。如果不能使学生将其疑问提出并加以解决,久而久之,学生质疑的兴趣会大大降低。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学习基础名次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技能训练,使其成为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坚实根基。

二、和谐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着力点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不必担心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讥笑,能够无所顾虑的发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的思维和表达。如果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经常的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而加以批评、训斥、甚至嘲讽和挖苦,毫无疑问会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保障,学生就不会多想,也不敢多想,有了想法也不敢多问,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将会被完全泯灭。

因此,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质疑的前提。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播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在课堂上,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难于开口的心里障碍,使他们情绪高涨、思想活跃、学习主动。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提出的问题简单、肤浅或不合逻辑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的探索性、条理性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在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给予拓展和挖掘。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当学生提出教师没有预想到甚至是超出教师认识范围的新问题时,教师也要学会随机应变,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巧妙、合理而准确的加以回答,使课堂气氛更加宽松和谐,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发挥的淋漓尽致。因而只有问题意识与问题教学的整体环境得到优化,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和发现者。

但是,即使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民主教学的今天,“师道尊严”仍然蛰伏于许多人思想的深处。学生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容易被认为是对老师的不敬,这就使得理应相互信任的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被不断拉大。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尚有相当难度。尤其在起初阶段更需要我们耐心的鼓励和细致的引导。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的培育,学生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将成为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学生的智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正确的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动学生创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其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问题意识这棵种子的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只有努力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才能使他们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真正成为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的主人。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起跳点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学生对某种现象产生疑问,但却不能准确、清晰的将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这种现状的存在,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但另一方面,与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指导不无关系,所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提问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从看似矛盾处设疑

事物相互矛盾的地方是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最能体现作者深层次的情感,最能体现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是洞察全文的突破口。它可以是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文章中的关键句子,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怎么“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落了下来”,又打了呢?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中骨瘦如柴的女人明明活着,还“回过头来,冷笑一声”,还“漠然望了一眼”,怎么说“又少了一个”呢?《死海不死》一文的题目,名字上是死海,为什么又不死呢?从这些看似矛盾的叙述中提出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更深刻地领会了作品巧妙的艺术构思,理解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2.从文章的留白处设疑

写文章如同作画一样,有实有虚,如果只做纯客观的描写,无论你描绘的如何认真细致,也毫无生机、灵气可言。因此课文中往往有些地方是作者独具匠心留下的艺术空白,这些空白虽然笔未到,但意义却更加深远,真可谓言已尽而义无穷,给人留下了深长的回味余地,让学生在此质疑,不仅对把握整篇文章有重要意义,甚至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也有深远的影响。

如学习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里的主人公洛比,最初一心想通过搞恶作剧,达到被警察逮捕在监狱里过冬的目的,但最后在基督福音的感召下,他准备改过向善 ,却被警察逮捕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再如在《祝福》中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可恶”的是什么?“然而”又怎么样?语文教师要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大有裨益的。

3.从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

理学大师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疑者,须看到无疑;无疑者须看到有疑,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疑尤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有些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或内容,学生在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但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如《项链》的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有的学生只求大概,对“也”字视而不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里设疑,能不能把这个“也”字去掉?经过同学们分析,这个“也”字当然不能去掉,它蕴涵了玛蒂尔德的多少怨恨、不满和无奈,也可以说是全文的基调所在。又如有位老师讲《孔已己》时问:“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有的学生愣了一下,接着笑了说:“不知道姓和名字,绰号叫孔已己。”在学生的一愣一思索中加深了学生对“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这句话的深刻理解。更加深了对整篇文章和那个时代了理解。

四、开发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落脚点

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就是源于对传统和既有价值的反对和否定。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文章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

例如,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时说,司马迁是以肯定的态度来写信陵君的,在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也看到,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是赞扬和歌颂的。同学们认同这些态度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有一位学生说:“第一,信陵君的行为是恶劣的,这种行径的本质意味着为了个人的亲情和所谓的‘信义,可以置对国君和国家的忠诚于不顾。第二,信陵君窃取绝密级的国君兵符,杀害顶尖级的国君领袖,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实乃千古罪人也!对这样的人还要肯定和歌颂,起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思议的。第三,应该讲,司马迁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而他对信陵君的态度似乎与他的‘忠君爱民的儒家信仰自相矛盾……”这位教师的巧妙点拨,竟引出了学生如此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批判性思维是问题意识形成的一个核心要素,如果我们有意识放开手脚,引导学生大胆反思与批判,我们就会常常惊喜于学生耳目一新的见解,就会常常欣慰地听到创新之树慢慢生长的声音。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他们主动参与、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努力搜寻头脑中已有的东西,进行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和扩充,并在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探索过程中,使零星的知识变的系统、有序,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变的更为合理,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此外,他们还学会了如何调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逐步培养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今后学习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自学也活跃了思维,促进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辨证的思维方法,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维过程中,思维能力有了提高,思维方式有了转变,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总之,问题是贯穿语文学习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而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民俗的五大社会功能下一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