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感人事迹

2024-05-24

基层医院感人事迹(精选7篇)

基层医院感人事迹 第1篇

从医20年来,石春美副主任医师一直在内科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实践、奉献,凭着过硬的本领和强烈的责任心,她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

作为一名内科主任,石主任常常面临红包的诱惑。面对这种诱惑,石主任从不动摇一个医务工作者应有的道德形象。她说:“收受红包,那是亵渎医者的灵魂。”人们敬重石主任,不仅因为她高明的医术挽救了一个个濒危的生命,更是因为她高尚的医德感动了无数的家庭。记得一个初冬的夜晚,医院救护车送来一名肝硬化大出血的妇女,严重的贫血使她苍白的脸上只剩下无神的眼球,怎么办?正在值班的石主任决定为她输血,可病人家属没带钱包(去血站取血需要家属先自费交钱的),在病人家属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时,石主任自己掏出800元钱交到患者家属说:“快去拿血,别耽误了救人!”。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他的家人感激石主任,给她送来了两只老母鸡。石主任婉言谢绝,她说:“救人如救火,危急之下,换成别的医生也会这样做的。病人身体虚弱,老母鸡还是留给她煨汤喝吧。”

这就是我们的石主任,一个时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的内科主任。无论酷暑寒冬,无论狂风暴雨,只要遇到重大抢救,她总是随叫随到,从不后悔和埋怨,不惧风险,挺身而出,置个人生死和安危于度外,尽到了一个白衣使者应尽的职责,也在无私奉献中找到了人生的快乐。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生命的美不在于它的绚烂,而在于它的平凡;生命的动人不在于它的激情,而在于它的平静。唯平和才见生命的伟大,唯平静才见它的深远。

基层医院感人事迹 第2篇

“健康守门人”,是周玲玲对自己的定位和理想。周玲玲说,作为一名社区护士,岗位是健康战线最基层、最平凡的,但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是一样的,肩负使命,坚守基层,牢筑网底,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就是她的坚持和信念。

立足基层 奋发进取

社区医护工作,多么平凡的工作,社区护士,多么平凡的岗位,周玲玲一干已经二十一载。

自1992年从无锡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周玲玲从来没有离开过基层护理岗位。她先是在无锡县荡口人民医院工作,乡镇医院离家较远,有两小时车程,为了便于工作,她干脆吃住在医院,“那时候还没成家,年轻人总应该多干点。” 她虚心求教,一心扑在工作上,镇医院病人不少,为了病人,她常常放弃休息忘了吃饭,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很快在年轻人里脱颖而出。1996年调至无锡县坊前卫生院担任副护理长,2001年到新区医院任护士长兼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都以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病人的尊重信任和一致称道。

2003年,当周玲玲应工作需要调到新区旺庄医院担任护士长时,她面对着协助医院领导筹建外科、手术室的重任。新的单位、填补空白双重压力,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倔强的她没有退缩,从选购设备、病区规划到建章立制、组建团队她都克服人手少、经费紧、不熟悉等困难,亲力亲为,尽心尽力,迎难而上,顶住压力,顺利完成了筹建任务。为了迅速提高护理团队的业务素质,她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重护理管理,除了每天早到坚持查房,自己率先垂范外,她深知团队的重要,在医院组织学习和推行“健康保姆”式新的医疗护理模式。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服务,深化“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全程、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并通过加

强基础护理培训、实行弹性分层次排班、强化晨晚重点时段和重点对象护理以及实施护理绩效考核等具体措施,调动了护理团队的积极性,迅速适应了医院新的发展要求。她带着团队,护理过肺癌急救开刀患者,护理过急诊疑难病患,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过硬的业务水平,为周玲玲和她的团队赢得了口碑,旺庄医院的外科在新区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周玲玲继自学考试取得护理大专学历后,继续在工作之余参加成人高考,取得南京医科大学护理本科学历,除此之外,还不断的外出进修培训,拓展自身视野,提高专业水平。正是她的以身作则和严以律己带动了护理团队的整体向上和团结合作,社区群众和病人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各色锦旗和感谢信贴满了护士站,2006年中心护理团队荣获全区三基考试第一名,她本人被光荣评为“无锡市优秀护士”。

心系社区 情暖百姓

2006年,当旺庄医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玲玲又迅速调整工作思路,以变应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区、百姓。

无锡新区旺庄社区总人口12.41万,有2万多户家庭。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长,周玲玲责无旁贷,既要担负起中心的医护工作,又要分出较多的心力做好社区责任医生的工作。中心连同下设的10个站,总共三十余个护士。分工的任务很艰巨,除了组织分配好任务,周玲玲自己要担任一个小组的组长,带领6位护士直接负责200多户家庭的健康。要为这些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管理,定期对居民进行体检,督促按时服药、复查。工作量大,压力重,就是要走进每家每户都是个不小的难题。旺庄社区地处新区,城郊接合,许多安置小区,居民构成较为复杂,有较多农转居人口和来新区打工的外来人口,家庭类型既有老年独居、失独家庭,也有年轻在职家庭和外来新市民家庭等,需求、难点不同,周玲玲根据不同的类型做好统筹,针对性配好人员。入户登记和体检检查工作,除了上门服务的时间大量的必须要在下班以后,更多 地还要面对不理解和不配合。周玲玲和她的团队就曾经遇到过把她们当成上门推销药品的,最初不开门、轰出门的情形时有发生。周玲玲一方面抚慰年轻医护人员的委屈,一方面也针对问题,想法设法排除难点。她组织开展了多次社区健康宣教、义诊咨询活动,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联系社区干部、楼道小组长,事先通知,陪同上门;人员配备尽量老、中、青相结合,发放联系卡,多做宣传工作;准备一些温情小礼品,做到人性化服务;对医护人员由于业务知识不全面,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做到事后联系,电话回访,及时反馈。虽然辛苦劳累,时有委屈心酸,但玲玲说看到居民康复理解时的笑颜,比什么都甜,为了居民的健康,她们乐于奔波在里弄小巷——建档案、测血压、量血糖??走进社区,健康教育、义诊咨询,她说“送医入户、送健康上门、送温暖到人,就是一个社区医护人员的职责。”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原来不熟悉的居民熟悉了,原来不理解的居民理解支持

了,周玲玲带着姐妹们来到小区,经常有她们叫不上名字的社区居民叫上一句“护士长”或者“玲玲”,亲切的呼唤在周玲玲心中就是一份信任和责任。她花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全科医护管理的知识,做好传帮带培训;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走家串户,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对重点病人更是重点跟踪。渐渐地,许多社区居民主动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咨询了,尤其是对一些老人,周玲玲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她说,现在社区失独家庭、孤寡老人或独居老人增多了,他们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作为社区责任医生理所应当付出爱心。一位由她护理过的晚期肿瘤病人,先后在中心住了十几次院,家人劝他到大医院,他却认准了玲玲,她细心呵护陪伴病人走完了临终前的一段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入院时褥疮有碗口那么大,子女都不敢染指,是周玲玲精心护理,每天定时帮老人翻身换药、清创,让老人转危为安,子女感激不尽;还有梅村一户家庭,户主胆囊炎开刀由周玲玲护理后,有甲状腺家族史的他把患病的兄弟姐妹一个个介绍给玲玲,他只有一句“因为相信她,对病人就像对亲人!”

上联下访 参政为民

自2008年当选无锡市人大代表以来,对这个领域完全陌生的周玲玲,带着与业务工作一样的认真劲儿,在参政议政工作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

一开始,她深感压力,不知道怎样做好人大代表,怎样上传下达,怎样写代表建议、意见和议案。她就从自己最熟悉的医药卫生领域入手,从最接近的社区百姓和居民最关心注目的问题入手,结合本职工作,积极联系基层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反映,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她经常会带着问题进社区、到车站,做好素材积累,掌握真实情况,然后从网上查找资料,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同时,积极参加市人大组织的视察考察、执法监察等活动,近年来,她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情况、对全市城乡贯彻实施《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情况等,都作过深入的摸底调查,撰写过专题调研报告和建议意见。渐渐地从陌生到熟悉,从门外汉变成了参政议政的行家里手。

近年来,她围绕基层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基层医卫人才流失、城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应差异化发展、新区缺少区级中心医院等老百姓关心的新一轮“看病贵,看病难”的焦点难点问题,以及环保、交通、绿化、公共设施等方面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先后提出了十余条建议案,都得到了相关部门较好的答复,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2009年3月8日,无锡市“人大之声”做了一期“代表风采”的专访,周玲玲也有幸成为其中之一,栏目组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了实地采访。2008-2009年度她被评为无锡市代表活动积极分子,2010年7月跟随市人大有关领导赴韩国、日本考察;2012年她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视察活动,并接受市“人大之声”专题采访。2013年上半年,作为医疗卫生界的代表她又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对贯彻实施《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的执法检查,通过3天连续的走基层,听民意,她更加深切了解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发现了许多新问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一员,她常常感到任务重、责任大,也庆幸自己有参政议政的平台和途径,她总是借助各种机会积极向上联系沟通、反映基层民生问题,呼吁上级政府重视和支持解决,看到基层基本药物目录扩增了、绩效工资后基层编外医卫人

员待遇问题受到重视了,甚至一条交通线路得到及时调整了她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今年,她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农工民主党,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基层卫生战线的一员,她会带着组织的信任,带着社区群众的托付,向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和新的目标前行。

社区护士个人事迹材料

“健康守门人”,是周玲玲对自己的定位和理想。周玲玲说,作为一名社区护士,岗位是健康战线最基层、最平凡的,但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是一样的,肩负使命,坚守基层,牢筑网底,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就是她的坚持和信念。

立足基层 奋发进取

社区医护工作,多么平凡的工作,社区护士,多么平凡的岗位,周玲玲一干已经二十一载。

自1992年从无锡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周玲玲从来没有离开过基层护理岗位。她先是在无锡县荡口人民医院工作,乡镇医院离家较远,有两小时车程,为了便于工作,她干脆吃住在医院,“那时候还没成家,年轻人总应该多干点。” 她虚心求教,一心扑在工作上,镇医院病人不少,为了病人,她常常放弃休息忘了吃饭,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很快在年轻人里脱颖而出。1996年调至无锡县坊前卫生院担任副护理长,2001年到新区医院任护士长兼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都以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病人的尊重信任和一致称道。

2003年,当周玲玲应工作需要调到新区旺庄医院担任护士长时,她面对着协助医院领导筹建外科、手术室的重任。新的单位、填补空白双重压力,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倔强的她没有退缩,从选购设备、病区规划到建章立制、组建团队她都克服人手少、经费紧、不熟悉等困难,亲力亲为,尽心尽力,迎难而上,顶住压力,顺利完成了筹建任务。为了迅速提高护理团队的业务素质,她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重护理管理,除了每天早到坚持查房,自己率先垂范外,她深知团队的重要,在医院组织学习和推行“健康保姆”式新的医疗护理模式。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服务,深化“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全程、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并通过加

强基础护理培训、实行弹性分层次排班、强化晨晚重点时段和重点对象护理以及实施护理绩效考核等具体措施,调动了护理团队的积极性,迅速适应了医院新的发展要求。她带着团队,护理过肺癌急救开刀患者,护理过急诊疑难病患,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过硬的业务水平,为周玲玲和她的团队赢得了口碑,旺庄医院的外科在新区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周玲玲继自学考试取得护理大专学历后,继续在工作之余参加成人高考,取得南京医科大学护理本科学历,除此之外,还不断的外出进修培训,拓展自身视野,提高专业水平。正是她的以身作则和严以律己带动了护理团队的整体向上和团结合作,社区群众和病人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各色锦旗和感谢信贴满了护士站,2006年中心护理团队荣获全区三基考试第一名,她本人被光荣评为“无锡市优秀护士”。

心系社区 情暖百姓

2006年,当旺庄医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玲玲又迅速调整工作思路,以变应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区、百姓。

无锡新区旺庄社区总人口12.41万,有2万多户家庭。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长,周玲玲责无旁贷,既要担负起中心的医护工作,又要分出较多的心力做好社区责任医生的工作。中心连同下设的10个站,总共三十余个护士。分工的任务很艰巨,除了组织分配好任务,周玲玲自己要担任一个小组的组长,带领6位护士直接负责200多户家庭的健康。要为这些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管理,定期对居民进行体检,督促按时服药、复查。工作量大,压力重,就是要走进每家每户都是个不小的难题。旺庄社区地处新区,城郊接合,许多安置小区,居民构成较为复杂,有较多农转居人口和来新区打工的外来人口,家庭类型既有老年独居、失独家庭,也有年轻在职家庭和外来新市民家庭等,需求、难点不同,周玲玲根据不同的类型做好统筹,针对性配好人员。入户登记和体检检查工作,除了上门服务的时间大量的必须要在下班以后,更多

地还要面对不理解和不配合。周玲玲和她的团队就曾经遇到过把她们当成上门推销药品的,最初不开门、轰出门的情形时有发生。周玲玲一方面抚慰年轻医护人员的委屈,一方面也针对问题,想法设法排除难点。她组织开展了多次社区健康宣教、义诊咨询活动,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联系社区干部、楼道小组长,事先通知,陪同上门;人员配备尽量老、中、青相结合,发放联系卡,多做宣传工作;准备一些温情小礼品,做到人性化服务;对医护人员由于业务知识不全面,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做到事后联系,电话回访,及时反馈。虽然辛苦劳累,时有委屈心酸,但玲玲说看到居民康复理解时的笑颜,比什么都甜,为了居民的健康,她们乐于奔波在里弄小巷——建档案、测血压、量血糖??走进社区,健康教育、义诊咨询,她说“送医入户、送健康上门、送温暖到人,就是一个社区医护人员的职责。”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原来不熟悉的居民熟悉了,原来不理解的居民理解支持了,周玲玲带着姐妹们来到小区,经常有她们叫不上名字的社区居民叫上一句“护士长”或者“玲玲”,亲切的呼唤在周玲玲心中就是一份信任和责任。她花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全科医护管理的知识,做好传帮带培训;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走家串户,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对重点病人更是重点跟踪。渐渐地,许多社区居民主动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咨询了,尤其是对一些老人,周玲玲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她说,现在社区失独家庭、孤寡老人或独居老人增多了,他们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作为社区责任医生理所应当付出爱心。一位由她护理过的晚期肿瘤病人,先后在中心住了十几次院,家人劝他到大医院,他却认准了玲玲,她细心呵护陪伴病人走完了临终前的一段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入院时褥疮有碗口那么大,子女都不敢染指,是周玲玲精心护理,每天定时帮老人翻身换药、清创,让老人转危为安,子女感激不尽;还有梅村一户家庭,户主胆囊炎开刀由周玲玲护理后,有甲状腺家族史的他把患病的兄弟姐妹一个个介绍给玲玲,他只有一句“因为相信她,对病人就像对亲人!”

上联下访 参政为民

自2008年当选无锡市人大代表以来,对这个领域完全陌生的周玲玲,带着与业务工作一样的认真劲儿,在参政议政工作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

一开始,她深感压力,不知道怎样做好人大代表,怎样上传下达,怎样写代表建议、意见和议案。她就从自己最熟悉的医药卫生领域入手,从最接近的社区百姓和居民最关心注目的问题入手,结合本职工作,积极联系基层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反映,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她经常会带着问题进社区、到车站,做好素材积累,掌握真实情况,然后从网上查找资料,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同时,积极参加市人大组织的视察考察、执法监察等活动,近年来,她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情况、对全市城乡贯彻实施《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情况等,都作过深入的摸底调查,撰写过专题调研报告和建议意见。渐渐地从陌生到熟悉,从门外汉变成了参政议政的行家里手。

近年来,她围绕基层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基层医卫人才流失、城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应差异化发展、新区缺少区级中心医院等老百姓关心的新一轮“看病贵,看病难”的焦点难点问题,以及环保、交通、绿化、公共设施等方面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先后提出了十余条建议案,都得到了相关部门较好的答复,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2009年3月8日,无锡市“人大之声”做了一期“代表风采”的专访,周玲玲也有幸成为其中之一,栏目组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了实地采访。2008-2009年度她被评为无锡市代表活动积极分子,2010年7月跟随市人大有关领导赴韩国、日本考察;2012年她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视察活动,并接受市“人大之声”专题采访。2013年上半年,作为医疗卫生界的代表她又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对贯彻实施《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的执法检查,通过3天连续的走基层,听民意,她更加深切了解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发现了许多新问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一员,她常常感到任务重、责任大,也庆幸自己有参政议政的平台和途径,她总是借助各种机会积极向上联系沟通、反映基层民生问题,呼吁上级政府重视和支持解决,看到基层基本药物目录扩增了、绩效工资后基层编外医卫人

员待遇问题受到重视了,甚至一条交通线路得到及时调整了她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今年,她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农工民主党,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基层卫生战线的一员,她会带着组织的信任,带着社区群众的托付,向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和新的目标前行。

我叫李培花,35岁,专科学历,主管护师,2008年毕业于河南省职工医学院,热爱本职工作。15年来,没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

名护士的天职。

2000年卫校毕业后响应卫生局的号召护理毕业生全部下基层医院锻炼1—2年。

卫生院临时增加了社区分站,我自告奋勇去了张庄分站。常年住在山上,夏季蚊虫

乱扑,冬季寒风刺骨。住在张庄村,就要为北山上的群众义诊、提供医疗服务。不

管白天还是黑夜,我们一个小分站做到了随叫随到,遇到紧急情况必须随同医生立

即出诊。记得有一天晚上接到了一个家属的紧急求助电话:医生,我家人心脏病犯

了,快点儿来吧!二话不说,提起急诊箱就走。深更半夜,山高路险,我们骑着摩

托车到了病人家里,一条狗猛扑上来,来不及躲闪感觉到小腿撕裂般疼痛。顾不上

这些,马上查看病人的情况,病人已经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建

立静脉通路,紧急配合医生急救,直到120救护车到来,交班结束发现自己的棉衣

裤被血浸透,当班医生为我处理伤口时,她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眼泪不停流着,我强忍着疼痛开玩笑对王医生说:?别哭了,要不然泪水流进我的伤口会造成感染的。?说心里话,不知道19岁的自己会如此的坚强。当父母知道我受伤了,坚持要求我调

离分站,我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父母的看法。2002年调回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正是基层医院的磨练与培养使年轻的自

己更加懂得了护士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2006年,在医院精心的栽培下,凭着自己

精湛的护理技术,被医院任命为神经内科护士长。病人多,护士紧缺,在一次病人

满意度调查问卷中,一位病人提出了对输液过晚的极度不满,拿着调查问卷,心急

如焚,作为院里最年轻的一名护士长,我问自己敢于尝试吗?敢!于2010年3月

27日开展了全院首个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正式开展之前,请示了院领导和护理部主

任,特别是科室张主任的大力支持,是他给予的肯定让我有信心大胆地去改变陈旧的护理模式。试运行半年后护理部提出了全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效仿我们

神经内科的护理改革路线。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护理排班模式,我们改变的是自己的行为,收获的是患者的满意与一片感激之情。

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室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了给病人提供更

贴心的服务,我和我们的护理团队不断深化护理服务内容,将每周二定为?基础护

理日?,规范了需每周落实的基础护理时间,如剪指甲等,自开展优质护理以来,工作主动热情,温馨护理,微笑服务,接待患者做到?五主动?:主动起立、接物、问候、自我介绍、入院介绍。耐心解释做到?四个不?:不直呼床号、对询问不说

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主诉不说没事。统一规范着装、仪表行为,做

到微笑服务,举止端庄。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接听电话、接待病人或做护理操作

时,主动用?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忙吗??、?对不起,请稍候!?、?谢谢您的配合!?等文明用语,做到有问必答,随叫随到。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良

好的行为仪表,使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树立起护理人员良好的外部形象。晨间护

理时,护士都会问候患者?昨晚睡得好吗?今天看起来气色不错!?、?今天怎么

样??开始一天的治疗护理工作。输液了,护士详细地告诉患者每一瓶药水的功效

和使用目的,消除患者心中的茫然。检查前,护士把检查的目的、配合等注意事项

一一告知,患者内心的恐惧及不解减轻了不少。责任护士每天主动巡视病房,减少

患者的呼叫次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及时改进。改变对病人的称呼,从过

去的直呼其名到现在的?阿姨?,?爷爷?、?大姐?。除此,积极开展了病人出

院电话回访制度,将优质服务延伸到出院病人,主动询问出院病人的康复情况,指

导出院病人用药、胰岛素注射、饮食、运动等,如有需要,还上门为患者进行测血

糖、健康教育,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了全程的优质护理。此外,我带领科室率先开展

了一对一服务,一名医务人员服务与一名患者,真正做到了优质服务的无限延伸。

视病人如亲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2012年因工作需要任命为普外科护士长,凭着自己多年的内外科护理经验,很快适应了外科的工作。记得科室收治了一位腹

股沟斜疝的老年患者,主班护士为老人安排了47床,病人一听病床号有?4?,怒火

冲天,我急忙扶病人到办公室,刚说出:?大爷,我是咱们科的护士长?没等话说完,老人呸的一声将一口痰吐在我的脸上,嘴里大呼小叫:‘‘什么狗屁护士长,我要转

院,我要告你们服务太差了!?说完气冲冲的回病房了。我心里充满了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内心感到纠结与无助。我们的医生和护士都劝说:?护士长,还是让病

人转院吧,太嚣张了!我们可管不了这样的病人。?特别是一位刚上岗的年轻护士,帮我擦着哭着:?护士长,这护士没法干了!?想想医院的声誉,想想我们的天职,再想想病人生病的痛苦,自己的委屈算不了什么。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术前准备,送手术单,术后主管护士接病人安全回到病房。查看术后病人时,我发现老人有些

怕冷,马上为他加了一条被子。第二天护理查房时,我笑着问大爷不疼了吧,还在气头上?老人的脸通红通红地:‘‘护士长,闺女,你大爷是倚老卖老啊,千万别生

你大爷的气。’’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爱的奉献>>。

关心病人,热情待患。作为一名护士长,除了把好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关卡,更需要贴近每一位患者,温暖病人的心。有一次,科室收治一位移民的病人,刚从外地迁到荥阳,没有家属,接诊时发现除了骨折,左右髋部分别有大片的压疮,医生建议患者避免使用气垫床,要求平卧位,但是创面的恢复又需要勤翻身,保持

床单位的干燥、清洁。为了确保创面的恢复,又不影响骨折断端的愈合,我为病人

缝了几十个棉垫,本来针线活不好的自己等缝完时指肚上到处都是针眼,但是正是这份努力,奇迹真的出现了,短短四天创面已干燥结痂,连主任和主管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护理人员真正体会到了基础护理的深刻含义。

记得炎热的夏季,我们科收治了一位外伤病人,没有家属,身无分文,请示院领导后,开通了绿色生命通道,免费住院,免费治疗,整整六十天的住院疗程,我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打饭,协助病人进食,协助翻身,开导病人,办理出院当天,我和主管医生护送患者回家,他躲在病房不肯出来,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半个小时,原来他担心自己以后的生活没人照顾,毕竟住院六十天,体重增加了三公斤呀。送病人走时,我为他准备了二百元钱和一包衣服。在院长的帮助下,我联系到了他们村的村长,安安全全的把病人送回家中。病人的不舍,自己内心的挣扎。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自己十几年的护理生涯中,陪伴自己最久的是身边的护士姐妹。当他们生病时、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作为中层管理者,要了解护士的心里动态,了解护士的需求,帮助护士的成长。年前一场纷飞的大雪,我们科的一名护士,生病请假,我和一名同事冒着大雪带着饭盒到了他租房的地方,看着我们进门,他抱着我说:?姐,谢谢你们!?我想正是这个瞬间成就了我们永恒的友谊。

2015年元月,我们医院作为荥阳市唯一一家慈善医院,我大胆向院长及科主任提出了疝气免费治疗的方案,得到了院长及同事的认可,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方案自推行以来,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看到近二十名患者痊愈出院,我内心感到阵阵喜悦,自己曾经的犹豫烟消云散。

盘点厦门公交车感人事迹 第3篇

好司机正能量在集团内部不断积聚

宣讲团中,不少人是市民耳熟能详的“公交红人”。比如,厦门市优秀志愿者、福建省交通运输系统“雷锋式交通人”、海峡公司出租车司机杨爱国,厦门市劳动模范、思明城市义工、法庭义工、129路公交司机邓贵丽,五星级驾驶员、38路公交司机杨善君,福建省首届安全文明驾驶人、集美区首届优秀外来员工、集美公交第一车队管理人员程鸿伟,2013年身边好司机、特运顺联出租车司机孙国祥等。

他们的故事,个个让人竖起大拇指。比如,杨爱国十几年如一日帮贫扶弱,高考爱心车从未间断;杨善君开着公交车把突发脑溢血的乘客送往医院;程鸿伟在一个台风天里,把一名无力上车的老阿婆抱上车,获得社会点赞。

像这样的好人好事,几乎每周甚至每天都在上演,公诸报端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今年以来,厦门公交司机正能量好人好事的数量达到近百件,这些好司机的感人事迹正在感染身边的人,让正能量在集团内部不断积聚,并正在感动着这座城市。

市民黄先生看了今年公交集团推出的“敬业友善公交人”系列报道后,打进本报热线感慨地说:“每一篇报道,从头到尾我都仔细看过,公交员工敬业友善的事迹,让我很感动。希望媒体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这对于建设温馨、包容的幸福厦门很有意义。”

这样的好人好事,听者无不动容,几位宣讲人在演讲时,都会说“真的是小事情”。但他们也都认为,“一点小小的付出,获得乘客莫大的肯定,让我们收获了沉甸甸的幸福感、尊严感和成就感”。

的确,在公交车这个文明舞台上,司机良好地服务,体现的不仅是职业价值,更是这座城市的道德风貌。“敬业是对工作的基本态度,友善是互帮互助的小小幸福”。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充分展现厦门公交人‘敬业友善,温情传递’的精神风貌,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正面带动”。

2014年3月,3路车驾驶员送孕妇去医院的报道,让75岁的张清木老人想起48年前的往事,他的大儿子也是一名“公交宝宝”。更巧的是,大儿子如今也在开公交车,开的还是当年那条路线,只是名字改成了952路。他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找到48年前的公交司机,当面感谢。

张清木老人最终没有找到半个世纪前的公交恩人,但公交集团介绍,今后宣讲团将延续这半个世纪的温情传递,继续把公交人温暖的故事传递到每个角落,让市民感受到文明出行的礼让之美、尊老助残的友爱之美、温情服务的敬业之美。

公交“小黄帽”倡导文明出行生力军

“小黄帽”是厦门公交集团文明交通志愿者的统一称号,“小黄帽”志愿者的卡通形象人物名叫安安,带着平静安宁的心态,“小黄帽”们温暖他人,提升自己。公交集团利用“小黄帽”这一平台,带动更多人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小黄帽”的成员不仅有公交司机、公交员工,而且社会爱心人士和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贡献力量。近日,“小黄帽”又迎来了十余名文明出行“小天使”,他们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13岁。接下来,“文明出行,亲子同行”的新模式还将招募更多家庭参与到“小黄帽”文明出行活动中。

2014年12月2日是第三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小黄帽”志愿者们纷纷上路,结合近期我市“严查七类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宣传活动。而厦门公交人也用实际行动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比如,129路公交驾驶员邓贵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十几年,始终保持零事故、零投诉的纪录,同时她还义务当起法庭义工,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肯定。

“小黄帽”在鼓浪屿、曾厝垵等地通过“快闪”歌舞的形式向游客和市民发放装有公交乘车指南、北站乘车指南、文明旅游宣传材料等的环保袋,“不在公交车上吃东西”已逐渐成为市民的出行习惯,有望成为继“公交让座”之后厦门公交车又一块招牌。

记者同时获悉,厦门公交“小黄帽”志愿服务队已升级为厦门市“小黄帽”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他们将以“小黄帽”志愿服务站为平台,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地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倡导城市文明出行习惯。

2014年公交车感人事迹

●1月初,同安公交公司司机陈建能在公交车上协助反扒队员,制服一名持刀歹徒。同月,思明公交公司司机徐艳峰,看到犯罪嫌疑人偷窃手机得手,他一个箭步追上前去,将嫌疑人死死压在身下。

●3月12日,胡师傅驾驶车牌号为闽DZ3608的3路公交车开到海关大厦附近,车上有名孕妇羊水破了。胡师傅当即决定一路不停车,直接调头开往市妇幼保健院,最终孕妇和婴儿都平安。

●4月10日下午,王念力驾驶123路公交车途经公园东门站,看到一名乘客腿脚不便,便起身蹲下来抱着女士腿部,配合两名家属把她扶上车。

●6月29日早上,一名孕妇乘坐海峡出租车司机廖作洗师傅的车没多久就开始剧痛,廖师傅一路风驰电掣,还拨打110求助,最终及时将孕妇送到医院,孕妇平安诞下一女婴。

●9月21日下午,特运顺联公司的哥王象炬载着一名从楼梯上摔下的老人,一路飞驰到医院。

●10月27日上午,1路车司机刘贵寿行经眼科医院站时,一名老人刷卡时不小心摔倒在地,额头有点破皮。刘师傅急忙拿出车上备有的纸巾和创可贴,为老人处理伤口。

●11月10日傍晚,海沧市民李小姐的宝宝突然抽搐、晕厥,特运顺联出租车司机肖永成看到后,主动载上他们,为了赶时间,路上连闯两个红灯,约3公里的路程只开了7分钟就赶到医院,为孩子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基层医院感人事迹 第4篇

母亲犯病骂人哥俩代母道歉

1990年,索利军还不到7岁,父亲因心肌梗塞突然过世。在以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母亲拉扯着兄弟俩艰难度日,辛苦操持着4亩田地。

突然的变故和生活的困苦终于让母亲支撑不住了。“她慢慢显出了病态”,索利军说,母亲经常站在家门口,见到过路的人就骂,晚上乱喊乱叫,生活无法自理,最终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无端骂人打人,年幼的哥俩经常给村里人赔礼道歉。

辍学照顾母亲打工为母看病

1993年小学毕业后,索利军的哥哥不上学了,在家种地、照顾母亲,同时给村里人打打零工维持生计。1995年,索利军也辍学了。“从那时起,我们就想着一定要把俺妈的病看好,但当时实在没有能力”。

1997年索利军应征入伍。2000年退伍后,他到了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每月工资700元,他把500元寄回家,吃的常常是开水泡馒头。2005年,哥哥索少军把母亲和田地交给了亲戚后,也到了广东惠州。

经过两年努力,兄弟俩有了点积蓄,“给俺妈看病的愿望更强烈了”,哥俩托人四处打听治疗的医院和方子。

孝心感动医生医院免了医疗费

“母亲照顾我们时很辛苦。看着她劳累,我们兄弟俩特别难受。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看好母亲的病!”索利军辞工返乡,把56岁的母亲熊登莲送到了乡卫生院。

乡卫生院精神科崔医生告诉笔者,熊登莲属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且幻听,似乎总听到有人骂她,然后就会还击。刚入院时,熊登莲根本无法与人交流。“由于副作用原因,服药后不断地流口水,索利军就给他妈不停地擦。”后来,索少军坚持换了副作用更小但价钱更高的进口药,“说只要能把他妈病治好,少受点罪,钱花了可以打工再挣”。兄弟俩的孝心也感动了包括崔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最终五竹卫生院免除了熊登莲的医疗费。

“虽然不幸患病,但有这么孝顺的俩儿子,还是很幸福的!”崔大夫说。

母亲病情好转哥俩要带母去广东

经过3个多月的针灸、服药和心理疏导,熊登莲的病情已大为好转,甚至主动给病房、走廊拖地。虽然还没有彻底痊愈,但生活已基本自理。索利军说,出院后他会带着母亲一起去广东,和哥哥一起边打工边照顾母亲,“这是俺兄弟俩的愿望……”

医院科室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 第5篇

八个单位:变态反应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神经内科、心理医学科和激光中心,共计386名。

六个党支部;变态反应科党支部、耳鼻咽喉科党支部、口腔科党支部、眼科党支部、皮肤科党支部和神经内科党支部,共计126名党员(其中发展新党员4名)。

我们是: 不同科室独联体和谐共进大家庭

二、建立和坚持常规工作制度

总支干部全部是临床工作人员兼职,且分布在不同的科室,为保证做好总支党务工作,建立和坚持了一些工作制度:

1、坚持每月总支委员会例会制度:交流,传达,学习,落实。

2、党政工团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科主任、工会和共青团一起工作,必要时由总支牵头开联席会议。

3、组织生活:形成制度,以支部为主,总支每年组织1-2次全总支活动。

4、抓支部,兼顾无支部科室。

5、发扬民主,鼓励积极建言献策。

三、新时期生动活泼地开展党总支工作

为了在新时期生动活泼地开展党总支工作,以支部活动为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总支党员参加的活动:参观,学习,义诊,总结等,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如:

纪念长征胜利,革命歌曲大联唱,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和斗志。

今年七一组织参观李大钊故居纪念馆:70多名党员参加,吸收积极分子和团干部参加;并组织了在乐亭县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受到热烈欢迎。

四、积极做好党建迎评工作

总支认真讨论布置,各支部闻风而动,做好思想准备和材料准备,保证任何一个支部被挑中,都能经得住检查。

参加党建迎评座谈会:会前准备发言提纲和相关材料,会上全面详细汇报工作,并提供佐证材料,受到好评,检查的领导表扬我们:你们的工作做的很细!

五、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工作的宗旨是:团结广大职工,构建和谐环境,实现共同目标。

组织学习17大文件,特别关注没有支部的科室,总支书记深入到这些科室去安排学习。

由总支牵头党、政、工、团共同组织的每年的总支春节联欢会,不论科室大小和人员多少,全部表演节目。几年来一直坚持,成为大家的期盼,成为团结群众开展工作的好形式。

协助工会组织参加各项赛事,取得良好成绩。

支持院工会春节团拜会,报送两个节目,被录用。

六、正确处理与科室工作的关系

我们对科主任工作是:支持,保证,尊重—堡垒作用。

主动和科主任保持联系,及时通气。

本身兼职,起到桥梁作用。

积极配合支持科主任工作,保证科室工作顺利进行。

特别强调支持新来的科主任工作。

支持工会和共青团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大事事先商量,给予指导和支持,放手工作。

七、配合医院拆迁,为医院发展出力

主动做在职搬迁户工作,在院领导布置之前,我们听说某个支部有职工没有签署拆迁协议,主动做工作,院里正式布置以后,有关支部从体贴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入手,顺利解决了问题。

服从大局,将总支办公室提供医院解决北方饭店拆迁用房。

做离退休名员搬迁工作:仔细分析各户情况,分析各户具体情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圆满完成任务

八、结语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归功于:党委的正确领导,全体总支委员,支部委员的共同努力,兄弟总支、支部的支持,全体党员和职工的辛勤工作。

基层医院感人事迹 第6篇

“五好”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材料

我院党总支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2014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开展,认真落实党内生活各项制度,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党建活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提升了我院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党总支的组织、协调、决策能力和战斗力,达到了“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评价好”的具体要求,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领导班子好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一是完成新新一届党总支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为党组织增添了活力;二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组织医院行政班子及班子成员集中开展专题学习17次、全体党员集中学习6次、书写心得体会70余篇、召开交流和讨论会2次,还组织党员XX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党员政治思想素质,有效加强了班子建设。

2、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医院以医疗为核心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党总支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在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投身医院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党总支班子同心同德,能够按照事先分工1 做好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使医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3、民主集中科学决策,廉洁勤政克己奉公。党总支及行政班子成员能够以《廉政准则》各项要求为行动指南,在医院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结合,在“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中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小组,领导班子成员能模范遵守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班子成员从未发生违纪违规行为。

二、党员队伍好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院党总支通过召开会议、上党课等多种形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2014年共上党课2次、党员大会4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次。同时牵头完成了《XXX县人民医院会议制度》、《XXX县人民医院行政办结制度》等11个制度,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加强党支部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总支下属支部能积极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为了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购买了新编《党支部工作手册》,集体组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党支部工作的基本程序、工作方法。同时发展积极分子7名,上报待批拟转为预备党员。

3、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通过在“七.一”建党节、“三.八”妇女节、“5.12”护士节等节日中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增强2 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党员之间甚至全院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超、追比进位”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机制好

1、党建工作思路明晰。院党总支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并将党的各项工作认真细化为工作进度安排表、时间图。落实了每一项活动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为各项活动的开展落实提供了保证。

2、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院党总支制定了《XXX县人民医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XXX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细则》等制度,并完善了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并与职工签订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目标责任书,同时要求全院职工严格执行“十严禁、十不准”的相关规定,切实贯彻落实好与患者签订“拒收红包”承诺书等工作。

3、推进工作力度大。在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约束下,党总支工作为业务工作提供了组织纪律保证,业务工作的开展为党建工作的突破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载体,在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的保障下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党建活动经费到位。2014年预算党建设活动经费6万元,全部用于党建活动的开展,今年还预算了8万元,为加强党建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工作业绩好

1、党建工作成绩明显。一是党总支全体党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二是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明3 显。2014年到帮扶村开展义诊2次,免费发放药品2000余元;投入4万元资金帮助完善村人畜饮水工程、协调8万元资金帮助入村公路建设、帮助完善村文化墙等建设、慰问贫困党员等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上级党组织和帮扶村的肯定。

2、医院各项业务显著提高。2014年:门急诊疗176292人次,比上年增长17.6%;出院病人19624人次,比上年增长29.5%;住院手术2602例,比上年增长28.2%。总收入9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2%,总支出7474万元,比上年增长5.7%;药占比为29.9%,比上下降3.7个百分点。医院总资产15513万元、固定资产5512万元、总负债106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3%、17.3%、2.9%。

五、群众反映好

1、党员真正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在全院职工当中起到引领带动、模范示范的作用,使党员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了全院职工及患者的好评,目前在我院已成为医院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

2、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对党组织开展民主测评时,满意度达到93.2%,党员评议时,满意度达95%。通过第三方测评人员对医院满意度测评,患者对我院满意率达92.02%。

XXX县人民医院党总支

基层医院感人事迹 第7篇

【一线抗疫群英谱】ICU病房里的“90后”医护人员:青春闪亮最前线

抢救危重症患者的ICU(重症医学科)病房,是抗疫“火线中的火线”,是“最靠前的前线”。

在这里,有一大批“90后”青年医生和护士冲锋在前。面对疫情大考,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展现了蓬勃的青春力量,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武汉儿童医院医生张茂荣: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3月17日上午10时许,张茂荣(图①。宋桂来摄)又一次来到鹏鹏(化名)床前,仔细查看各项体征数据。鹏鹏8岁,罹患白血病,不久前又因感染新冠肺炎转入武汉儿童医院。“经过我们的治疗,鹏鹏这几天病情已经明显好转,很快就能下呼吸机了。”张茂荣说。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张茂荣的微信签名。“1月初,我还在消化科上班,后来病房改造后开始接诊新冠肺炎疑似患者。3月初,之前待过的重症医学科缺人,我就过来支援。”

一线查房、观察病情、处理医嘱,张茂荣和同事一起认真执行科室主任、上级医生的治疗方案。“白班上下午都要进病房,最长一次待了七八个小时。”张茂荣告诉记者,夜班从下午5点开始,等交接完回到酒店,有时已是第二天中午。

ICU病区里,最多时有17个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一个多月。在他们的努力下,现在病房里只有6个孩子。“有些幼儿患者话还不会说,我们了解病情除了问家长,最主要靠检查。”张茂荣说,有的患者入院之前病情就比较严重,更加大了治疗难度。

“疫情刚开始时,我确实有些紧张,毕竟谁都不了解这种病毒。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手段的丰富,慢慢就不紧张了。”张茂荣说,这次疫情让他的职业荣誉和责任“指数”飙升,同时对志愿者、快递小哥等群体更增添了深深的敬意。

ICU里的患者,家属不能陪护,张茂荣就通过电话、微信和他们保持联系。“我们会约好时间,告诉家长孩子的病情进展。”张茂荣说,“对于每一名患者,我们都必须全力以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吴永然:

“心态和理念都更成熟了”

看到张强(化名)跟家人视频聊天时开心的样子,吴永然(图②。康清铕摄)打心眼里替他高兴。张强曾是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吴永然和同事的协力抢救下,才转危为安。“他几天前撤了呼吸机,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吴永然说。

今年29岁的吴永然,是武汉协和医院综合ICU医生。疫情暴发后,他就向科室请战。1月29日下午,接到通知赶往金银潭医院支援。

“与我以前接触的患者相比,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难度要高一些。而且,我们在病房都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不管是操作还是治疗,都不如以前顺手。”吴永然说。

金银潭医院南五楼病区,患者最多时有27人,白班上午8点到下午5点、夜班下午5点半到次日早晨8点。最近这40多天,吴永然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变得得心应手。“我们是一个临时组建的科室,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岗位,但经过磨合后,现在都能熟练配合完成各种诊疗流程。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

“已经成功撤了ECMO,但是呼吸机还在,仍然不能大意。”现在,吴永然正参与管理两位上了ECMO的危重症病人,十分忙碌。

每进一次病房,吴永然都要待三四个小时。口罩勒出的痕迹,让妈妈很担心。“来支援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他们后来看到我脸上有印子,就猜出来了。”吴永然说,妈妈虽然有时会担心得偷偷流眼泪,但仍然支持他上一线治病救人。

“虽然我以前参加过很多次危重症患者治疗,但这次的挑战要大很多。治疗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也感觉有些沮丧,但是我都挺过来了。”吴永然告诉记者,这次战疫也是一次成长的淬炼,“心态和理念都更成熟了”。

武汉市肺科医院护士朱静:

“我们已经长大了,要担起更多责任”

从1月3日至今,今年26岁的武汉市肺科医院护士朱静(图③)已经在ICU病房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

3月16日下午1点,刚从ICU出来的朱静神情有些疲惫。前一天晚上,ICU病房新转进来一名危重症患者,患者情况很不好,朱静忙前忙后一直到深夜1点半才回宾馆。17日一大早7点不到,她又起床到医院上了个早班。天气越来越热,下班时,她浑身早已被汗湿透,“腿都有点站不住了”。

最近,武汉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病人越来越多,但朱静所在医院的重症病房收治的病人却增多了——都是其他医院转过来的危重症患者。朱静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

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朱静仍然要保持冷静、专注,“我们看护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直面生死,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2月10日是朱静的生日。那天凌晨,她正在值夜班,一名61岁的患者转入ICU,开始使用无创通气,给氧浓度已达70%,如果无创通气出现问题,随时都有插管危险。但该患者刚进入ICU很不适应,与同事交班后,朱静就第一时间到这名患者床前,安抚情绪,耐心讲解无创面罩的使用方法。凌晨4点,这名患者突然又激动起来,情绪起伏,身体挣扎,还伴着咳嗽,导致无创面罩无法戴稳。

听到呼吸机漏气报警,朱静急忙赶到床边,一边调整扶正面罩,一边安慰患者。普通人玩手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都受不了,但朱静硬是用手扶着无创面罩坚持了两个小时,直到患者情绪稳定。

在ICU,除了治疗护理,患者的生活护理也全部由护士完成。每天要为患者擦洗身体,处理大小便、吸痰、翻身……朱静毫无怨言。尽管今年才26岁,朱静已经在ICU工作了5年,她说,在她们科室,像她这样的“90后”有20个,“我们已经长大了,要担起更多责任!”

武汉市第三医院护士陈奕:

“最重要的是耐心细心爱心”

3月16日中午下班时,听说病房里的百岁老人王婆婆下午就要出院了,武汉市第三医院“90后”ICU护士陈奕(图④)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

为了照顾王婆婆,陈奕可没少费心思。入住武汉市第三医院ICU病房以来,王婆婆没人陪伴,心情不好,陈奕就每天陪她说话;担心王婆婆年纪太大嚼不动饭菜,她每天还特地为王婆婆做热稀饭,端到她面前,喂到口中,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奶奶一样。

从1月4日起,陈奕就在ICU病房工作,她先是被抽调到金银潭医院。3月2日,与同事换岗后,她又回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继续在ICU服务。

2月11日,36岁的张先生因患新冠肺炎入住金银潭医院ICU病房治疗。由于呼吸困难,医生为他采取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第一次巡查时,我发现他饭也没吃多少,水也没喝多少。”陈奕说,后来询问才知道,原来张先生是怕吃饭喝水多了要上厕所,这样会麻烦护士。

“我就是您的家人,您有需要就叫我,有呼必应,您一定要吃饭。”为了让患者吃饭,陈奕循循善诱。“刚开始,他不太配合。饭热好了,送到嘴边的时候,他直接让开了。”陈奕说。陈奕于是就先从水开始喂起,慢慢地,张先生接受了,也开始愿意吃饭了。

第二天,张先生由于呼吸困难,上了无创呼吸机。陈奕在给张先生喂食饭菜时,为了避免他吃饭时出现呼吸困难,张先生每吃一口饭,陈奕就把无创呼吸面罩扣上给他吸氧缓解一下,“一顿饭最少吃了两个小时”。

“重症患者通常心理压力都很大,需要护理人员真正走进他们心里,从内心深处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陈奕说,“对待重症患者,最重要的是耐心细心爱心。”

【一线抗疫群英谱】驻鄂部队抗疫运力支援队的“〇〇后”官兵:奋斗的青春分外美

在武汉,可以看见一支墨绿色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支车队就是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负责武汉物资的运输保障。在这支队伍里,有一群“00后”战士,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诠释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我年轻,让我多干点!”

“我年轻,让我多干点!”这是执行运力支援任务以来,挂在马鑫龙嘴上说得最多的话。作为全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今年不到20周岁的马鑫龙已经和战友们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奋战了一个半月。

当得知连队需要抽组人员去武汉前线执行运力支援任务时,马鑫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战士,现在正是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年轻,让我上!”

运力支援队主要负责武汉市主干供应线的运输保障,任务艰巨又繁重,但无论苦活累活,马鑫龙都会抢着干。

2月15日,马鑫龙和班长沈永超开车到达某超市卸载点,正在卸货时,突然下起大雪,气温骤降。看着马鑫龙还在冒着风雪一趟趟搬物资,沈永超命令道:“马鑫龙,让我们来,你去车上歇一歇!”“不用了班长,我可以坚持!”马鑫龙说,卸载物资快一点,武汉人民就早一点领到物资。

截至目前,马鑫龙所在的运输小分队,已经跑遍了武汉近100个点位,运送物资300余吨,行驶里程达1万多公里。在马鑫龙看来,能够为武汉市民多送一份物资,就是为抗击疫情多贡献一分力量。

“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身边的党员不畏艰险,勇于担责,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3月8日,“00后”战士刘文康利用任务间隙,在驾驶室内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每次到达运输网点,还没等超市工作人员赶来,刘文康就钻进后车厢开始卸载物资,刘文康说:“多干一点是一点,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

一天深夜2点,运力支援队突然接到紧急任务,星夜援建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改造方舱医院。刘文康二话没说钻进驾驶室,立即投入战斗。从装载地点到方舱医院,大概有80公里的距离,因为运输物资的数量较多,需要往返好多次,又是夜间驾驶,对驾驶员的身体素质和驾驶技能都是不小的考验。

“班长,我穿着这身军装,年龄再小我也是一名战士,党员们都在往前冲,我也绝对不能落下。”刘文康主动向班长提出担任驾驶员的请求。看到刘文康坚定的眼神,班长同意了刘文康的请求。

“小伙子,你真棒,多亏有了你们的火线支援,我们的心里终于踏实了。”当方舱医院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刘文康还不到20岁时,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孩子你长大了,老爸相信你一定会完成好任务,平安归来……”每天晚上执行完任务,下士徐锐都会用手机微信和父亲开启视频通话,父亲的鼓舞,让徐锐更加充满斗志。

徐锐出生于军人世家,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爸爸曾在海军服役。从小听着军营故事长大的徐锐,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决心。

2017年9月,徐锐作为大学生士兵光荣地来到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成了一名汽车兵。凭借平时刻苦的训练,他已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骨干驾驶员。

“小时候听爷爷说,抗美援朝战争时运输队员们冒着漫天炮火也要将保障物资送到前线,如今我成为一名汽车兵,战疫前线就是我的战场,我会用使命铸就荣光!”徐锐在他的战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队员的眼中,哪里有险情,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就有徐锐的身影。徐锐总是跟身边的战友说,我们每个人都多干一点,就能早一天取得胜利。

“每当我们在路上行驶,看到地方车辆向我们鸣笛、市民为我们点赞,我都会感到一切辛苦都值得,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徐锐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杜斌:打赢湖北保卫战

我坚守到最后

今天(3月16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杜斌。从来到武汉的那天起,他就奔波在各大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对他来说,指导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离患者再近一些。

这是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9楼的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国内顶尖级专家团队正在紧急会诊。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从1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杜斌已经扎在抗疫最前线50多天,他奔波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巡查5家医院的ICU病房。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重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平均需要9.84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核心使命。

在杜斌的心里,指导大家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头守在床旁、守在患者身边。情况紧急时,给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杜斌都自己上。

记者拍摄的这天晚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同行要和他预约同时在线交流探讨疫情相关情况。一个多小时的跨洋连线,从疾控到治疗,外国同行的问题具体到病人临床的诊断细节,他们希望能从中国办法中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借鉴。随着治愈率的提升、病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不辞辛苦

做好保障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因为有了他们,日常的保洁消毒、治安巡逻、配送分发盒饭等工作才得以有序运转。他们,便是共有400余人的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

2月16日,作为有着11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武汉地产集团物业公司业务骨干杨玲得知雷神山医院ICU病房正式启用后,主动请缨:“我有经验,ICU病房我不进谁进!”

在她的带领下,物业团队4名成员承担起2间ICU病房和护士站等区域的保洁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除了正常保洁,杨玲还要负责1间ICU病房里仪器设备、病床的消毒杀菌工作。“每个患者病床旁都有一个1.2米高的大号垃圾桶,平均一天要清运30多袋医疗垃圾。”杨玲说。

疫情发生前,陈伟伟是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1月27日晚上11点,看到朋友圈里招募雷神山医院物业人员的消息,他打了一个咨询电话,两天之后就报上了名。“就如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自2月2日进驻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30名组员便负责32个病区的医疗垃圾转运工作。

刚到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同伴每天要负责100袋垃圾的清运。随着收治患者人数增加,这个数字不断攀升,600袋、1000袋……任务最重的一天,陈伟伟凌晨3点半才下班,回宿舍只睡了3个多小时又继续工作。

“陈伟伟快来收垃圾,A16病区垃圾堆满了。”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几乎没断过。作为组长,不管谁呼叫,陈伟伟都第一时间回复并赶到。“谁都怕病毒,但不能因为怕就不处理,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雷神山医院的物业管家、党员李炫汐已经坚守岗位一个多月。1993年出生的李炫汐,负责雷神山医院的设备维修、生活物资采购等工作。刚开始,医院2天之内有12个病区开放,各病区护士长对物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李炫汐按照各病区的要求协调跟进,每天都要接120多个电话。

为了制定精准的物业工作流程,李炫汐一次又一次进入隔离区病房和垃圾转运队,测算每个人的任务量。李炫汐说,“危险的确是有的,可武汉养育了我,这个时候我要回报这个英雄的城市。”

【一线抗疫群英谱】中部战区总医院全力抗击疫情:挺身而出

护佑健康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上一篇:营销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油田财务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