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范文

2024-09-15

工匠精神培养范文(精选6篇)

工匠精神培养 第1篇

从认真做事培养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要把培育工匠精神贯穿于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成为办学的鲜明特征。然而,工匠精神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从训练他们认真做事的基础开始。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培养精细化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数据化是精细化做事能力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要培养训练中职生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能尽力使每一个环节数据化,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可引导学生用“5W2H”的方法进行处理:(What)要做的是什么?(Why)为什么这个事情是必须要做的?(Where)在哪里做这个事情?(When)什么时间做?各阶段的时间顺序是什么?(Who)需要谁来做这个事情?(How)如何来做?最好的方法是什么?(Howmuch)做到什么程度?成本是多少?

二是培养忠诚品质。

人无信则不立,忠于职守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要做到忠于职守,首先就要具备忠诚的品德。《辞海》中“忠”指的是“坚守中心,不偏不倚”,“诚”指的是“言出必成,信守诺言”。职业人的忠诚就是心系企业,兢兢业业,恪尽己任,因此,培养中职生忠于工作的品质,才能让他们成为企业长久重用的技能人才。

三是培养责任品德。

所谓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就应当承担过失,要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误,并将这种负责精神落实到每件事的细节之中。尽管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要承担起压力和面对各种困难,但一个真正能够承担起责任的人,是会有走出逆境的勇气和决心的。要教育引导中职生勇敢地担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全力以赴,能做到最好,就绝不做一般好,这才是企业需要的工匠精神。

四是培养守时品德。

守时是纪律中最原始的一种,是技能人才必备的良好品德。养成守时品德,就要学会科学地管理时间,这样才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有效地开展学习和工作,对于想清楚的事情,就立刻去做,思想只有化为行动,才有可能实现。同时,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对事情进行分类,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然后才去处理其他的事情。

五是培养自律品质。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每个人自觉遵守纪律,才能保证一切正常进行。纪律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约束手段。只有懂得遵守纪律、服从命令的人们,才能无坚不摧,勇敢地完成任务,成为一名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要培养自律的品质,就要用慎独的方法进行不断地锻炼和约束自己。慎独是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修养的境界。“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六是培养质量意识。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因此培养具有质量意识的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注重中职生质量标准化意识的养成。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是中职生学会认真做事必须具备的意识,也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

七是培养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发挥创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在高科技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技能型人才工作岗位综合程度越来越高。中职生要努力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特别是要牢固掌握核心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相关领域的知识,形成相对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还要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具备了较为科学的知识技能结构,才能在快速更新的职业岗位上做出创新成绩。

工匠精神培养 第2篇

课程导入。

1、播放视频《致匠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引出“工匠精神”。

2、列举我国从古至今,你认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教师点评:

工匠精神不是21世纪的新生儿,中国历朝历代就不缺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如铸剑大师欧治子、战国时期解牛技艺精湛的庖丁、春秋战国之交的鲁班、宋末元初著名纺织者黄道婆等等。

一、解读“工匠精神”。

1、“工匠精神”提出背景。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词。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

2、提问:什么是“工匠精神”?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来。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教师总结点评:

简单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在我们身边,匠人无处不在,他们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中,“倔强”而“执着”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除了利益的追逐之外,多了一份单纯的诉求。喧嚣尘世,我们能否,守一种精神,做一个“匠人”?

工匠精神之一:爱岗敬业的态度。

“爱岗”即为热爱自己工作的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敬业”即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任务。每一个人终将走上一定的岗位,无论职位高低、薪酬多少,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成绩,就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态度。“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首要要求被提出。敬业,将工作看成自己的人生作品。敬业如敬生命,把工作当成一种爱好去完成,积极的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学会以辨证的态度看待问题。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案例。

工匠精神之二: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

案例1:足协官方正式文件,截至日期却自摆乌龙。案例2:追求极致“工匠主义精神”的罗永浩。从英语老师到锤子科技CEO,他说过:“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

思考:在工作和学习中 如何做到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小组讨论并总结发言。教师总结点评:

1、对工作时刻保持恭敬心与敬畏心。

2、经常给自己设立清晰量化的目标。

3、与上级或者同事共同商讨具体可操作的行动计划。

4、定期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之三:持续专注的品质。

持续专注是力量之源。多年前,趋势科技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刘家雍在一次访问中当被问到创新怎么来时,他这样答到:“创新来自于专注,来自于专注的研究、专注的聚焦。非常耐心持续地去研究问题,慢慢就能看出创新的方向”。持续专注是创新的力量之源,也是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力量之源。

工匠精神之四:守正创新的信念。

所谓“守正”即为恪守正道,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更应该恪守正道,按规章制度行事,做到古人所说的那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不断创新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创新一词,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上和国家发展战略中。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创新”放在了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案例。

二、解读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素养首先是教化的结果。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养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获得一定知识并把它变成自觉行为的结果。、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 一旦形成,就比较相对稳定。

问题讨论:

1、为什么许多企业明确界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

2、为什么经历丰富的你,专业很好,求职却屡受打击?

3、为什么你总是得不到提升,也得不到高薪? 引出缺乏职业素养的问题。四: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

编辑工作者需培养工匠精神 第3篇

一、将社会责任、文化传承、敬业精神当成神圣与崇高的政治使命

编辑出版职业被中外出版史上很多著名的出版家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英国出版家斯坦利·昂温说过,出版好比是人眼睛中的瞳仁,尽管体积很小,但却照亮人类的前进方向。这深刻阐明了出版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很多人常年不看书,不拿笔,出版业在这种时代的浪潮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很多传统编辑人感到困惑,时常生出这样的疑问:哪一天没有纸质图书了,我们会不会就失业了?毫无疑问,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出版传播文化、普及文化的本质不会变,它依然是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值得所有编辑工作者为之倾情付出。

(一)政治意识

出版是党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的阵地。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各种信息泥沙俱流,良莠不齐。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下,做好出版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力量。作为出版编辑工作者,我们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及时学习、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有关文件规定和标准用语,严格审读把关,发现和排除一切背离正确导向的内容。政治性差错无小事,影响面广,后果严重,危害极大。只有具备政治敏锐性的编辑人员,才能对图书中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以及文字、插图中反映的政治倾向有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

(二)社会责任

出版物的编辑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充分认识编辑工作的重要性。编辑人员应该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充分认识编辑人员不仅是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素质的培育者,还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编辑从业人员要继承近现代编辑史上杰出出版家的光荣传统,学习古代工匠精神的精髓,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对编辑出版物的内容要严格把关,牢记编辑工作的神圣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大厦尽职尽责。

(三)敬业精神

编辑工作不仅仅是用以谋生的职业,更是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美国畅销书作家马修·克劳福德对工匠精神做过这样的解读:“自愿把事情做好,因为这代表一种荣誉。即使没能做好,也会感到憎恶和耻辱。”优秀的编辑和出版人都会对编辑工作有一种不可比拟的热爱,假若一位同志做了多年编辑,只把编辑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从未因为做一本书而激动或感动,那他编辑出来的作品也肯定不会感动读者。一部优秀的作品,从粗糙到精致,需要耐心地打磨,从默默无闻到被广泛接受,需要编辑在细节上用尽心思。每一部畅销书作品的背后,每一位畅销书作家的旁边,都有一位热爱编辑事业又甘愿为之奉献的编辑。

(四)文化传承

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人对编辑的责任做了这样的定位:立言、存史、育人、资政、传承。每一部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著背后,都有一位有着文化传承使命的编辑。出版物质量的好坏,从小的方面讲影响出版社的声誉,从大的方面讲直接影响先进文化的传承。新时代编辑时刻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出版物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是出版社品牌和竞争力的核心,同时也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一些优秀的文化成果层出不穷,对于如实记录这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展文化成果,编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的迭代传承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编辑则代表法人行使权利。在新形势下,编辑应该以国际竞争的视野聚焦文化的改革与发展,自觉加强文化传播的责任感,突出编辑工作的光荣使命感。

二、在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勤奋学习中专注与坚守

态度产生动能,态度决定成败。这里讲态度,看似老生常谈,但细细思量,举凡每一种成功的背后,都有无尽的汗水和执着的坚守。我们在进行编辑培训时,会有很多成功的畅销书出版家谈其成功的经验,条目繁多,但有一条却是共有的,那就是专注和坚持。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在创办《生活》周刊时说过:“与其敷衍,不如不办;如其要办,决不敷衍;我在职一日,必努力一日,宁愿卷铺盖,决不肯昧着天良敷衍。”赫赫有名的出版家对他的编辑出版工作作出了“决不肯昧着天良敷衍”的自我要求,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编辑工作者最根本的期许。赫伯特·S·贝利在谈到出版社的成功之道时,说过这样的话:“从来没有哪一家出版社是靠管理出名的,读者记住的就是它一个一个的产品,也就是好书。”那么好书是如何产生的?每一本好书成为好书,都是因为编辑对文本、版式设计、内文处理、封面设计、封面宣传语等细节都认真对待,浸透着编辑的巧思与汗水,也绽放着其认真的工作态度。如果做编辑只是满足于校改文字,根本没有长远的职业追求,是成不了一名优秀的编辑出版人的。

(一)甘于寂寞

在寂寞中坚守,这看似平常的话,真正践行起来难度却相当大。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就曾总结指出:“优秀的编辑人才,既要求综合素质高,又要求能耐得住寂寞。然而,现实往往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思维比较活跃,却耐不住寂寞。”社会纷繁复杂,编辑在工作中要耐得住性子,甘于寂寞才能产出好的作品。古今中外都有大批楷模和榜样。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用了长达25年的时间,竭尽毕生精力编撰传世启蒙经典《百科全书》,这是出版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百科全书》也成为人类知识的百科宝典,留存于世。狄德罗的名字与他的光辉事迹被永载人类文明的史册。25年来,他甘守寂寞、著书立说的出版精神成为我们每一个出版人效法的榜样。在国内,这样甘于寂寞,守望人类文明之花盛开的出版者也如繁星一般,比比皆是,如邹韬奋、叶圣陶、赵家璧、范用等老一辈编辑家,他们用“书里乾坤一生情”的情怀,甘于寂寞,创造出“书比人长寿”的传世经典。

(二)无私奉献

编辑的奉献精神,首先在于看淡名利,只为好书。可是,且看咱们现如今的出版物,出版品种和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可谓是浩如烟海,但是很多出版物却难逃“出了印刷厂,就进造纸场”的命运。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难不成真的只是因为现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看书、读书、爱书的读者少了吗?也不尽然。现有的出版物差错率居高不下。在《咬文嚼字》这本小册子中,收录了一些权威典籍的错误,甚至连《现代汉语词典》《语文》课本都常常被纠错。其实,这些错误完全可以避免,也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这些差错率居高不下的根源在于编辑奉献精神的缺失。具有奉献精神的编辑,要没有名利的束缚,抛却一切浮华;具有奉献精神的编辑,还要勇挑责任,敢于担当。在确定选题、策划出版物、加工原稿时,要考虑对国家民族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工匠精神一种体现。

(三)勤奋学习

编辑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除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进入编辑行业所学的出版知识外,更加需要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包罗万象,甚至科技方面的知识都应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对待不同稿件时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比方说,对待专业性极强的稿件时,要通晓里面的专业知识,至少要了解作者的用意为何,才不至于把对的知识改成错误的;对待普及性通俗类稿件时,才能适当增加其趣味性和可读性。反之,编辑如没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即使是优秀作者的好的稿子放在面前,也发现不了它的价值。当然,受阅历和精力所限,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有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缺什么补什么,有快速学习的能力,不断拓展知识面。在主攻编辑出版的方向,我们应有专家级的话语体系,能够和专家学者对话。很多编辑同仁都有这样的感悟:越学习,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就想“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去探索求知。不断学习的求知精神是一名工匠型编辑必备的技能之一。

三、在认真审慎、精益求精、适度创新中追求极致与完美

邹韬奋先生认为,一个人对于他所从事的出版事业,除了已具备相当的知识技能外,在职务方面是否胜任,还要看他是否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看是否肯切实负责,第二看是否有细密的精神。“我们对读者的服务,要尽力使得服务能精益求精,尽可能使读者觉得满意。”邹韬奋先生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生对出版事业都是精益求精,用实际行动践行“职业修养的增强是发展事业的发动机”的观点,对新时期的新闻出版事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真审慎

有了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即使编辑工作细碎繁琐,也可以自如应付。邹韬奋先生曾说:“不愿有一字或一句为我所不懂的,或为我所觉得不称心,就随便付排”,“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一个错字都没有,在实际上也许做不到,但是我总是要以此为鹄的,至少使它的错字极少”。韬奋先生作为一代出版大家,对待错别字都能有如此认真审慎的态度,实在是让很多编辑从业者汗颜。现代科学技术发达,有了很多消灭差错率的软件,很多编辑依赖于此类软件,想着靠其来消灭差错率是极其有危害的。差错率还需要靠编辑自身去发现和铲除,这也是对编辑自身水平的一种提高。编辑工作要认真,是因为编辑所面对的出版内容需要认真对待。就是最知名的专家学者,也不可能不产生笔误,而编辑就如同一道关口,帮他们消除错误。编辑只有处处认真,才能做好内容产业的提供商,才能让作者心无芥蒂地将自己的作品诚心交付。

(二)精益求精

“选题订稿校讐三,唯审唯精为指南。能在胸中存读众,孜孜矻矻味弥甘。”叶圣陶先生这首诗写出了编辑工作的真谛。“胸中存读众”,要想对得起“读众”,就一定要在选题确定、寻找作者、编辑加工、宣传推广的过程中以追求极致和完美作为编辑工作的最终要求。对自我的要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更是编辑从业者对得起读众的负责任的态度。前辈同仁们经常说,好的作品是磨出来的。这里的“磨”除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本领外,还包括责任编辑的打磨。一名优秀编辑对一部好作品,和一部好的作品对一名优秀编辑,是双向幸运的。编辑的工作职责便是对作品的再完善、再创作。一名优秀的编辑要在文本的技术层面对稿件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所谓技术层面,指对作品构架、思想层面、表现方式等方面作出综合评判。这就要求编辑在视野见解和专业领域研究方面要广泛和深入一些,方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原作品提出可供接纳的修改意见。

(三)适度创新

追求工匠精神并不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更加需要创新创造。创新不是凭空而生,而是建立在认真周密、严谨踏实、细致专注基础上的思想飞跃。这样编辑出来的作品,如同金字塔一般,持久坚固而不可撼动。在当今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将“工匠精神”与创新、创造相结合,将会使传统的“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显示出更大的力量。在出版编辑工作中,也需要有创新,不过很多人对创新存有极大误解,以为创新就是发明,其实,创新是重新排列组合。在编辑过程中,编辑在对出版领域较为熟悉的情况下,结合读者某一特定需求,在内容、出版方式、营销方式上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或追加属性,或强调价值,从而满足读者新的需求——这就已经是很大的创新了。

编辑出版从业者需要有“工匠精神”,首先是将社会责任、文化传承、敬业精神当成神圣与崇高的政治使命,其次是在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勤奋学习中专注与坚守,第三是在认真审慎、精益求精、适度创新中追求极致与完美。无论是在选题策划阶段,还是在编辑加工、宣传推广阶段,都需要将这种“工匠精神”贯穿其中,才会使图书或者期刊具有一种品质和一种品位,才能成为一种生活、工作的方式。编辑在新的时代践行工匠精神,才能创造出精品图书,实现传统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指明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士余.出版人的文化精神[N].文汇读书周报,2012-03-02.

[2]于友先.坚持方向化改革实现新闻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N].人民日报,1994-04-07.

[3]杨云艳.好编辑还得耐寂寞[DB/OL].百道网,http://ky.chuban.cc/sw/201203/t20120330_104234.html,2012-03-30.

[4]高虹.编辑的内涵是奉献[J].出版科学,1995(3):54-55.

[5]时世平.创新与编辑主体建设[J].吉首大学学报,2009(6):149-152.

[6]邓本章.现代出版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167-182.

工匠精神培养 第4篇

在众多弟子中,曾正超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这个毕业于攀枝花技师学院的小伙子,目前也是中国十九冶的一名职工。正是由于曾正超对焊接技能的不懈追求、刻苦训练、潜心钻研,树立了正确的工匠精神,他才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夺得冠军,以举世瞩目的成绩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看到这里,读者不禁会和记者一样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公司能够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焊接冠军?它有什么独门秘籍吗?今天,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采访了中国十九冶的焊工高级技师周树春,请他来为我们解答。

企业将工匠精神守护升华

问:您所在的企业是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有哪些制度、措施和奖励办法?

答:在践行工匠精神方面,我所在的企业——中国十九冶集团主要采取以下三点措施。

1.营造工匠氛围,提供大匠平台

中国十九冶及下属的攀枝花技师学院(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为了帮助技能人才的成长,积极创建“工匠平台”,通过导师带徒、送外培养、到施工一线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的“工匠”能力。攀枝花技师学院一体化教师们先后到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进行培训进修、开展教学研究,并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

在技能人才培养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中国十九冶先后创建了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攀枝花市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以及周树春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刘建川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等国家、省市三级各工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搭建起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创新、技艺传承、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工作平台,助推了高技能人才的协调发展。技师学院也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引入技能专家(高级技师)等方式组建专业团队,针对某一项目或课题,专业技术团队成员通过探索研究和攻克难题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和提升。

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出征孟加拉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让一流的“工匠”带出一流的徒弟。2012年以来中国十九冶依靠工作室培养出1个世界技能大赛冠军、2个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2个国际技能竞赛金牌、2个国际技能竞赛银牌、5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术能手。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周树春工作室下设的焊接工程队在越南台塑高炉、孟加拉国AKG氧气站工程建设中优质高效完成的焊接任务,让外国专家见证了中国技工的风采;刘定律工作室为成都东二环建设解决众多钢结构制作难题;刘建川工作室在攀枝花龙蟒二期选矿年修调试和凉山州会理昆鹏铜业硫酸分厂检修、宜宾纸业项目110kV高压电缆试验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兰传喜工作室圆满完成天府新区、泸州、台州项目测绘工作,取得的一手测绘资料得到四川省测绘局的认可。此外,各工作室还承担了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岗位培训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培训等。比如刘建川工作室,以四川省甘孜州巴塘苏洼龙110kV变电站施工现场为阵地,对巴塘项目部的施工人员进行110kV电气调试安装工技能培训;兰传喜工作室面向全公司开展测绘新技术培训;杜勇工作室在中国十九冶钢构厂积极开展岗位竞赛活动。

2.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工人积极性

中国十九冶建立了以效益、贡献和业绩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形成以岗效工资、项目工资、承包计件工资和谈判工资并存的多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加大分配向贡献倾斜的力度;公司先后制定《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首席技师评聘管理办法》、《关于调整技师、高级技师待遇的通知》、《员工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周树春所在单位也相应制定了《高级技师津贴发放标准》、《技能专家津贴发放标准》等激励办法,健全完善长效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各类津贴和奖励标准,鼓励技能人才致力于价值创造和产品创新。今年,中国十九冶再次调整技师、高级技师津贴,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又翻一番。

3.进行科技创新,焊花飞溅耀眼

中国十九冶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理念,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抓手。公司制定了《科学技术奖励细则》,鼓励员工进行著书立作、科技创新,每年下达任务指标,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的蓬勃开展。2015年中国十九冶获得4项省部级工法;6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专利受理156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专利授权109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1项重点项目通过四川省验收;1项四川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成功申请中冶集团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项;荣获攀枝花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等奖1项;获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执行课题70项,科技投入达5900余万元。

教育让工匠精神植根沃土

问:在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上,您对学校有怎样的建议?

答:学校是人才的起点,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认为学校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坚持先教做人,再教做事。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先教会学生做人,再交给学生技能,培养“德能绩”协调发展的技能人才。

第二,因人施教,爱岗敬业。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入企业文化,教会学生爱岗敬业。

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出征越南台塑工程

第三,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工匠精神。开展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承办国家级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创建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建立工程突击队、校企合作成立攀枝花机电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多种方式培养工匠精神。

第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将技能大赛作为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的突破口常抓不懈,技能大赛的特点不仅是比时间速度,更重要的是质量,如焊接不仅要看外观是否漂亮,还要用专业设备进行探伤检测。要形成从市级技能竞赛到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技能大赛的完整参赛机制。通过大赛的集训、选拔、参赛等培养“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浇灌企业参天大树

问:您认为工匠精神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好处?

答:通过这几年我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体会,我认为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有利于促进员工技能的不断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保障(工艺制定、质量保证、创新驱动、技术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十九冶建设的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轨梁厂万能生产线工程、武钢冷轧镀锡板生产线工程、东汽汉旺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等荣获了国家鲁班奖;防城港市文化艺术中心工程等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武钢三冷轧工程、吉林建龙钢铁装备大型化技术改造项目等工程荣获国优银奖。为此企业也荣获了全国重质量、守诚信、讲信誉百家优秀建筑企业,全国工程质量信得过企业等荣誉。这一切都离不开企业和员工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第二,工匠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体会“劳动改变人生、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逐渐祛除浮躁功利的劳动观认识,有效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使员工能够更加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工作,真正把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不断精进,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本领、提高社会地位、增加工资收入。

工匠精神培养 第5篇

请输入标题

bcdef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工匠精神”一词,之后各行各业都大力提倡、学习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已成为一种职业素质,在职业教育领域,教师作为专门化职业,理应把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传承创新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养,践行于日常的工作中。教师一丝不苟、注重细节、心无旁骛的工作,学生也会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具备同样的职业态度。然而,我国职教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还不深入,需要对职业院校教师具有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培养路径方面做初步探讨。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一、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内核,是职教教师十年如一日的从事、坚守与奉献自己事业的内生动力。职教教师的职业态度与职业情感日益成为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实现职业价值的阻力。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分析“工匠”“工匠精神”的概念入手探索职教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工匠精神,以提高职教教师的水平。

(一)关于“工匠”

“工”“匠”与“工匠”的含义是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工”是象形字,《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凡工之属皆从工。学者邹其昌认为“工,巧饰也”,强调了“工”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巧”强调了技术原则,“饰”强调了艺术原则。[1]“匠”是会义字,《说文》:“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匚”为竹筐意,“斤”为斧子意。“匠”的造字本意为筐里背着刀斧工具的木工。“匠”还有泛指一切工种的引申义,这样,“匠”就与“工”同义,组成并列结构的复合词。[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工与匠开始有了单独的户籍管理制度,称作“匠籍”,于是便有“工在籍谓之匠”的说法。“工”与“匠”从此合为一体。[2]根据技艺水平的不同,“工匠”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统称为“百工”,即现代的普通工人;中间层次称为“匠人”,如“木匠”“铁匠”等,即现代的技术工人;最高层次的称为“巧匠”“匠师”等,即现代的工程师。[3]关于“工匠”的产生历史问题,《考工记》也作过阐述。《考工记》认为“工匠”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

(二)关于“工匠精神”

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虽然有多种表述方法,但还没有一种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学者薛栋将“工匠”专业成长的阶段与“尚技崇德”的工匠品质分别作为提炼和概括中国工匠精神的层次维度与内容维度,“精益求精”“宁静致远”彰显了匠人形象。[3]学者邹其昌将工匠精神分为“现实层”与“超越层”两方面,即物质性生命体与精神性生命意蕴的统一。具体而言,即“求真务实”、“精益求精”。[1]学者庄西真认为工匠精神有三种内涵:“尚巧达善”“知行合一”“德艺兼修”。[5]学者吕国泉、李羿将工匠精神分为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理念三个层次。[6]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匠人的三种追求即分别为对技的追求、对德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具体来说,就是匠人对技艺、技能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百折不挠的道德追求,对文化与艺术的美学追求。技艺是“工匠精神”的基础,道德是“工匠精神”的内核,美学是“工匠精神”的尺度,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于工匠精神。

(三)关于“具有工匠精神的职教教师”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同样需要具备工匠精神。职教教师顾名思义即职业院校的教师。笔者认为,根据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职教教师的工匠精神”内涵。(1)教师要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一个达到专业水准的职教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基本功、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7](2)教师要有教育信仰。教育信仰就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之人及对教育在人和社会发展中应然价值的极度信服和尊崇,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人自身的信仰和对教育的信仰的统一。[8]教育事业需要信仰,需要教师不断倾注自身雕琢学生。(3)教师应有美学意识。“工”本身就包含着“饰”即艺术原则。中国传统工匠在技术价值与艺术价值取向上,艺术的价值取向往往高于技术的价值取向。因为只有侧重文化艺术上匠心匠意的追求,才符合中国文化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与“重道轻器”的道德价值标准。[2]对教师而言,同样需要“匠心匠意”。比如,与学生谈话的艺术,管理班级的艺术以及教师整齐明晰的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辅助工具的使用,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修养,即能集教学构思、艺术设计于一身。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二、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工匠精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先秦典籍《左传·文公七年》中“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的描述,都蕴含了工匠精神。但是,当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普遍缺乏工匠精神。职教教师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

在日益“物化”的世界中,职教教师渐渐迷失了方向,忙于参加各种比赛,忙于搞科研,追求职称、荣誉,忘记了初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教育信仰的危机。教师逐渐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对工作产生消极情感甚至是严重的职业倦怠,将教育工作看成是一件繁杂乏味的事情。他们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时甚至投机取巧,坐不住冷板凳,面对各种诱惑,就会放弃对职业的忠诚。

(二)科技主义

在信息化时代,职教教师不在注重教学与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过度依赖多媒体,日益成了工作机器。现代社会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就是机器大生产让现代技术工人沦为机器的附庸,丧失了在技术中的主体地位,古代工匠虽然在身份上是不自主的,却始终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3]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计算机技术手段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日益应用到职业教育中,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逐步应用到课堂。

(三)保守主义

一些教师总是固守传统,不知道变通,也不问津新的理念,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缺乏理论指导的盲目地进行教学。作为教师,他们不是在岗位上逐步提升,而是原地固化,完全凭经验教学,缺乏自我价值体验,没有自主人格,不思进取。具有保守主义的教师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思想僵化,不思进取。对“教参”的依赖是源泉,惰性的养成是保持保守主义的土壤,职业怠倦是甘心坚持保守主义的病毒。[9]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三、职教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一)回应时代发展对职教教师的要求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面临诸多的瓶颈。但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优势,核心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关键出路也在制造业。[10]而制造业所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持续发展的根基在于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制造业人才的主要阵地,要担负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责任,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形式,教师作为教与学过程中教的主体,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教师热爱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在实际教学中精益求精,不断开拓进取,都是教师工匠精神的展现。我们要借助“教育之梦”,汇聚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来实现“中国创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之梦。

(二)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向度,是指人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评价和选择所侧重的方向与程度,是指它的“信仰意识”和“终极情怀”两重涵义。[11]信仰本质上表现为精神诉求和情感认同,即职业教育需要某种精神支撑作为发展的根基,而现在的职业教育仍倾向于技能教育,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要以工匠精神涵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根基,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将工匠精神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每一个职教人的血液中。教师树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对职业的执着坚守、对作品的精雕细琢,以”职业信仰”引领学生达到对“物——我”的独特见解,成为有情怀、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

(三)教师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

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门化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既包括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也包括专业情意,而工匠精神是涵养教师专业情意的重要思想动力。我国的工匠文化源远流长,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工匠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精益求精、道技合一的非利唯艺理念和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对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9]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智慧用到精巧,教学技能练到纯熟。遇到任何教学难题都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悉心琢磨 , 精益求精,可以说教师就是教书育人的“能工巧匠”。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教育信息化势不可当,“慕课”、“微课”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给传统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刻苦钻研新的教学方式,一丝不苟、精雕细琢教学方法。

(四)职校学生特殊性的要求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低下,属于发展中的学生[12],这更需要教师有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学徒制中师傅与徒弟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情感因素在师徒交往中至关重要。师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给徒弟知识、经验与做人的道理,而徒弟对师傅怀有一种敬畏与尊重之情。[13]教师要向“师傅”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要有信心与爱心,要关注、了解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自觉地成长”。这种尊师爱生关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四、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职教教师自身要练好基本功

职教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要做到“能讲课会实操”。只有“双师型”教师,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而“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能力是教育实践能力,它侧重的是将一定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方法或者技巧;在某个专业领域里的相关能力则是专业实践能力,它侧重的是解决生产、服务与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与知识就是教育实践能力的操作对象,即教学内容。[14]因此,作为一名职教教师,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不仅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还具备教学能力。(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方面,要不断的钻研专业知识,时刻关注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企业与社会,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2)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反思的教育者,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教学能力的主动认知与思考。在课上,教师要对学生、教学场景、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反思,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备课,每一次讲课,每一次实训指导,都要精雕细琢,反复打磨。把每一次的课件制作,每一次的板书设计,都融入自己对生命的体悟,对美的追求。

(二)学校要为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搭建平台 学校要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搭建平台,同时,为教师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1)学校实行“双向”政策。学校允许教师到企业实习或挂职,拓宽教师的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邀请企业专家进校与教师进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2)校内也要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条件。在校内可以成立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的工作室或社团,为教师技能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物质资助,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该工作室或社团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之间信息的共享,构建教师共赢的机制。(3)发挥校内名师前辈的引领带头作用,通过“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学习前辈身上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执着。同时,在教师技能提高方面,也可以使青年教师收走弯路,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掌握教学技能。(4)以“赛”代练。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比赛来提高教师的学习动机,激发教师的潜力。让教师们在比赛中合作,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成长。(5)学校对教师的失败要持宽容的态度。教师在钻研技法与教法的过程中,在追求职业极致化的过程中,才会创新,但是创新是没有经验可循的,难免会犯错误甚至失败。学校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的过错。让教师在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成长。

(三)国家和社会要为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支持 目前,职业教育的地位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就没有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也就不会真正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国家和社会应为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1)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教师群体经济层面的制度保障。选择了教师职业也就选择了清贫,教师需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守住内心的安宁,做到不为外界的名、利所干扰。只有教师群体的经济层面得到了保障,没有后顾之忧时,教师才会安心“传道”“授业”“解惑”,也才会爱学生,用爱去感染学生,才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打磨自己的技能。(2)在文化层面即文化氛围和文化观念方面,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民族性格,这种品质会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德国人的民族文化中具有严谨、专注、执着的性格特点。因此,作为职教教师更应该在自身发展和学生培养方面秉持这种精神。(3)新闻媒体应该多宣传报道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的事迹,营造社会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重视职教教师的培养。只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才会越来越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职教教师也才会自觉地以此为目标,进一步的提升自己。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工匠精神培养 第6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微课、慕课应用到“网页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探讨,以期能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微课;慕课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兴起,传统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主的劣势被逐渐显现出来。知识传递模式正逐步趋向于基于广泛的学习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微课、慕课这些新型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上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毕业生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备受企业重视,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需要用工匠精神来引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核心。

移动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使得教育资源即时共享,学生在学习形式上产生了较大的转变,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及线上学习将成为新的学习方式。而“网页设计”课程与互联网技术又紧密相关,更应发挥该课程自身的特点,将微课、慕课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内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巩固知识,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较大,这些在客观上就造成了教学对象的层次不同。

“网页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多,重点难点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进行多媒体集中讲解,然后由学生进行上机实训。虽然教师在上机实训的过程中会进行个别辅导,但由于其操作步骤繁多,学生听过一遍之后未必能够记全,在练习的时候也常常不知下一步该如何操作。而老师在实训辅导时间内也兼顾不了所有学生,这样就使得一些学生的问题在本次课程没解决,日积月累,造成恶性循环,学生跟不上课程的进度,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微课、慕课概述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些知识点(难点、重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

微?n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短小精悍”,教学活动时间短,一般控制在5~8 min,教学主题突出,目标明确,课程资源容量小,内容精炼,设计精良,适合不同教学对象,应用面广。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开放的、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在线课程(edX)、在线大学(Udacity)和课程时代(Coursera)。是三大主要平台[2]。中国的慕课有慕课网、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

慕课的特点:(1)大规模。课程的数量形成大规模时,才能算得上是慕课。(2)开放。学习者的学习环境、评价过程、信息来源都是开放的。(3)在线。指学习是在网上完成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将微课应用到“网页设计”课程中

3.1 将知识难点、重点、疑点做成微课

在“网页设计”课程中,采用DIV+CSS来布局网页是当下绝大多数网站的网页布局方式,而浏览器兼容、块级元素与行内元素、盒模型、浮动、定位等技术是网页布局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认为较难理解掌握的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关键技术。把这些知识点做成短小精悍、内容合理的微课,适合在移动终端上展现的移动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课后消化,学生不理解了可以随时随地使用APP观看,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获取技能,满足了学生按需学习及主动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探索知识细节,精益求精,从而锤炼了学生“工匠”技能。

3.2 按网站设计流程划分为小案例的形式做成微课

传统的“网页设计”课程安排顺序是,网络与网页基础知识一Dreamweaver环境、菜单、工具介绍一插入网页元素(文字、图片、声音、超链接等)及格式设置一表格布局一HTML、CSS一框架一模板一网站规划,网站测试、发布、维护。这种顺序从易到难,由点到面,使得学生对网站制作缺乏全局观念。而按实际公司制作流程去部署课堂内容,更能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以网站设计流程来细化、组织每个知识点制作成小案例形式的微课,课程内容的大致顺序是,根据需求说明书一用Photoshop制作出网站效果图一对PS效果图切片一用编辑器布局HTML静态页面一用CSS美化网页,用JavaScript制作动态效果一申请空间和域名一站点上传维护。

制作的微课根据实际网站制作的流程进行分节、分布局、分案例逐级项目式开发,便于学生掌握整站开发的过程,用实际项目,步步为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3.3 微课应用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优点

3.3.1 微课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上一篇:基建项目整改意见下一篇:小熊溜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