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2024-07-26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5篇)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第1篇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我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习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第2篇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篇课文,整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两首》《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和《赵州桥》。《庐山的云雾》是这个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文通过对庐山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的描写,赞美了庐山秀丽的景色,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喜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基础知识和能力属于中上水平。根据中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主要以直观性、多样性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以及图片欣赏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听说你们荔浦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们能不能给老师介绍介绍啊?(学生发言)

2、谢谢同学们,那今天哪,老师也带大家去旅游,去看看我们美丽庐山的云雾。(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然后说说这段主要描写了几幅图。

2、学生举手回答 (共有四幅图,1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2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3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4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3、通过指名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重点把握“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这四幅图

4学会用比喻句“……像…….”说话

5、学生画图,巩固课文内容

6、指出省略号的作用

7、幻灯片展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8、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板书:千姿百态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按照第三段寻找中心句的方法,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庐山的雨雾瞬息万变)板书:瞬息万变

2、指名回答“瞬息万变”的意思

3、齐读课文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4、理解“一泻千里”的意思

5、指导朗读,注意“一缕轻烟”读的时候要轻一些,“一泻千里”要读出气势

6、指名朗读第三段。

7、欣赏庐山云雾的图片

8、这么美得风景,你想回去吗?

9、齐读最后一段

10、学习词语“流连忘返”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完成14课的课堂作业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第3篇

关键词:VIS,庐山云雾茶,市场推广,企业价值

一、设计背景

VIS识别系统 (Visual Identity System) , 即企业视觉形象识别。是十几年前从国外引进的概念, 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所接受。所谓VI是指在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 利用平面设计等手法将企业的内在气质和市场定位视觉化、形象化的结果;是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社会存在与其周围的经营及生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区别、联系和沟通的最直接和常用的信息平台。一个优秀的VIS设计对一个企业的作用应在于:第一, 在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的同时又确立该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 确保该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明确该企业的市场定位, 属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 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第三, 以自己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 使消费者对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最高的品牌忠诚度。第四, 提高该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提高企业士气, 对于一个追求永续发展的企业来讲, VI系统的确立无疑是该企业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是后金融危机时代,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时, 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具有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国际化企业的激烈竞争。这些与我国企业的经济体制的转型、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品牌形象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关联。于是我国的企业也相应的加快了体制转变的步伐, 一些企业的经营模式也随着企业迅速发展逐渐由加工向自主品牌过渡, 我们要逐渐转变单纯产品制造者的角色。企业不仅要拥有专利产品和技术, 还需要配套的现代管理机制和自主产品品牌, 确立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设计与研发、公众形象等。

二、设计目的

目前整个庐山云雾茶叶市场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VI设计, 如果设计出一套具有视觉形象 (VIS系统) 肯定对品牌的力量及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庐山云雾茶品牌值多少钱?告诉你一个经过专家评估的数字:约11亿元。由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 庐山云雾茶品牌价值为10.99亿元, 位居全国第13位。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始产于汉代, 已有1000多年的栽种历史, 宋代列为“贡茶”, 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在今年春季庐山云雾茶新茶拍卖会上, 一款极品新茶拍得了8.4万元/公斤的高价, 荣膺“2010庐山云雾茶茶王称号”。

三、设计内容

以“庐山云雾茶”作为企业形象和品牌研究对象, 通过与九江附近多家茶场合作, 在国务院批复大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鼓励发展品牌生态特色农业资源, 提升特色优质资源品牌效应的大背景下, 围绕“庐山云雾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设计创造“庐山云雾茶”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即VIS系统) 。该系统包括:A.基本要素系统: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造型、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B.应用系统:产品造型、办公用品、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包装系统、公务礼品、陈列展示以及印刷出版物等。主要解决庐山云雾茶目前在市场中包装层次良莠不齐, 标志系统不明显, VIS系统的制作及应用可以很好的在市场运用, 创造品牌的知名度, 提升庐山云雾茶品牌的品牌价值。

就目前市场调研情况分析, 存在一些问题:1、庐山云雾茶的视觉识别系统只是具有基础的部分:品牌名称、标志设计等, 并且在使用部分相对生硬和缺少, 视觉影响力不足;2、企业标志:形态组合简单, 文字和图案的结合略显生硬, 没有突出深刻含义, 并且色彩上没有充分考虑相互的协调性, 不够凸显企业的文化内涵;3、标准字:目前公司的中文字和英文字都使用的是普通字体, 没有创造出符合庐山云雾品牌形象的专属字体及字体颜色;4、标准色:现今市场上对该品牌在颜色的使用上有些杂乱, 这样不易建立起统一的色彩形象。颜色的使用需要通过综合考虑公的文化理念和传达的品牌形象等因素来确定标准色。

因此, VI设计是庐山云雾茶形象塑造的工作重心。一个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云雾茶都不会轻易放弃VI形象设计的应用。同时, 在VI设计的过程中也应把握住云雾茶形象塑造的独特性, 在设计原则上应注重其文化性、特色性、时代性、艺术性和旅游性等特点, 充分发挥和挖掘庐山云雾茶的视觉形象传播资源, 达到提升形象, 打造庐山品牌云雾茶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与方法

庐山云雾茶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制作的重点是体现在视觉上, 根据市场的及九江多家茶厂的调研, 整个系统的核心存在品牌的标志与包装系统的特色与创新。在基础系统的制作中, 首先就是标志设计, 标志的设计主要体现庐山云雾茶品牌的历史悠久与其他十大名茶的区别, 品牌价值感强。应用系统的体现主要在纸盒包装、纸袋包装、木箱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塑料袋包装、金属包装、陶瓷包装、包装纸等, 这次的重点在与研究包装的材质特别是能与其他品牌茶叶的区别, 运用陶瓷装饰包装的特色, 不仅可以体现庐山云雾茶历史悠久的特色, 还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地方特色。

主要设计方法有:1.采用Coreldraw设计标志, 基础系统设计, 应用系统设计及画册的完成;2.采用包括Photoshop中完成广告系统的设计、包装效果图设计花纹及纹样设计;3.整个系统的设计围绕地方特色文化来设计;4.标志的设计, 尤其以在包装系统的设计采用形式多样的设计形式, 特别是陶瓷装饰包装设计;5.画册设计表现形式也是以绿茶纹样的特色民俗风格来进行设计。

五、结束语

本论文旨在设计并制作出一套完备的“庐山云雾茶”文化企业识别系统, 制作出完整的成品样式。经过前期市场调研与准备, 以与大型茶场合作生产的形式, 将设计成果运用到市场销售中去, 创造一定的市场经济价值, 前期市场调研主要以九江周边的主流市场为调研目标, 目前市场成品制作费用较高, 初期成品制作数量少、价格高, 各种材质成本也比较高, 待后期成品完成验收后, 可与企业合作量产, 可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经过一定时间的市场使用反馈情况, 分析数据, 总结经验、推向市场, 体现VIS识别系统的真正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迪.商业品牌设计之色彩营销战略[J].时代人物, 2008 (09) :42.

[2]苗国盛.企业识别系统的MIS, BIS, VIS设计[J].北方经贸, 2004 (11) :69-71.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第4篇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魅力,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联想,把庐山云雾的绮丽多端,变化无穷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充分地领略到了庐山云雾的迷人之处,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庐山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赞美。

二、设计理念

写景状物类文章往往语言优美,因此教学着重点应当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语言所蕴含的意义。理清楚语言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把握住语言中感情变化的特点,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可以用准确、流利的方式朗读课文,并且带有一定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从而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庐山云雾的无穷魅力,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學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多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精妙的语言运用,并且能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拿捏好课文的感情基调。

2.教学难点。难点是弄懂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

2.提问:听着动人的音乐,大家共同去庐山游玩了一次,观赏了充满魅力的云雾。你对庐山云雾的印象如何呢?(2—3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去一趟庐山,好好地、细细地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吗?那么我们大家一起翻开课本瞧一瞧吧!(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设计意图: 多媒体情境激发了学生对庐山的神秘感,再通过教师的质疑,为探究文本打下基础。)

(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各位同学,翻开你们手中的语文书,仔细看一看文章的二、三自然段,开动脑筋,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庐山云雾的样子,并且说一说你的感受如何。

2.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只有调动想象力才能对庐山的云雾作品读。因此,在观看视频情境后交流讨论文本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很棒!同学们,快看庐山云雾的丽影!

2.浏览了这些妙趣横生的云雾图片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和作者的感受是相同的吗?你能否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庐山云雾吗?(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绰约多姿,姿态万千)

3.(展示图片),哪位同学能说出你看到的东西?

4.作者是如何来把他看到的景象展现出来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然后解决一个问题: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分享你的想法给小伙伴。

6.哪位同学可以勇敢的举起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应该怎么称呼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庐山云雾是姿态万千的,不过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呢?动一动你的笔把它画出来好吗?你能读给同学们听吗?

(设计意图: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庐山云雾的特点,同学之间相互分享欣赏庐山云雾的美景,在逐字逐句的分析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

(四)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姿态万千,你对庐山的云雾还有其他什么感觉吗?

2.通过阅读,你仿佛身临其境般的去庐山旅行了一次,见识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特征——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了解到庐山的云雾的什么特点?(变化得非常快!)不仅仅是瞬息万变,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到证明庐山云雾的快速变化?(课件中显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哪位同学能够把这些词语标准地朗读出来?你能把这段话优美地读出来吗?来,大家一起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读?(2-3个同学)你们几个小伙伴一起来!

4.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同学们,你们可以想象出它变成其他哪些模样吗?(播放图像资料)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5.同学们,我们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吧。(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设计意图:在讨论与交流中对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环节培养学生的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

(五)拓展练习

师:欣赏完了课文以后,就需要面对课外作业了,下面就让老师来给你们说一说。

(1)读一读。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之一,每一位合格的学生都应该能够做到熟练、通顺地朗读。

(2)背一背。这篇课文写的这么好,又这么有美感,把它刻在脑海里不是最好不过了吗?

(3)查阅资料,寻找古人笔下的庐山,看看他们的描写有何不同,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设计意图:在朗读与背诵的基础上查阅资料进一步认识庐山,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课堂小结

师:《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色的优美文章,作者运用了出色的语言描写,将比喻、联想等常见手法把庐山云雾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庐山云雾给读者留下了姿态万千、俏丽奇巧的深刻印象,抒发了作者对于祖国秀美山水的赞美之情。

七、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的教案设计 第5篇

教学内容:

《庐山的云雾》运用比喻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以及练习写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自古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其中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山峰秀丽,是我国有名的风景名胜,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2、庐山以风景秀丽闻名,但更吸引游客的是这里变幻无常的云雾,他为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二、检查预习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态、笼、罩、弥、茫、匹、返

第二关:词语

景色、秀丽、尤其、增添、龙爪、弥漫、茫茫、千姿百态、流连忘返、瞬息万变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习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样子;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三、学习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庐山的秀丽,下节课让我们充分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秀,庐山云雾的奇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这节我们就来细细品味它内在的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用一个词来形容。(千姿百态或其它)

3、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把它找出来,同桌读一读。

4、再读读这些句子,你最喜欢哪句?说说理由。

5、作者把不同的云比作帽子、玉带、大海、天幕,这些动人的语句让大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这么美的语言不读太可惜了。

6、感情朗读。

7、听到你们美妙的声音,我似身处云雾中,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

(将“话”转化为“画”,使生硬的文字变为美妙的画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还给人什么感受呢?读读第三自然段便知。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段中又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瞬息万变)

3、“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觉得云雾怎样?(变化快)

4、你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变化得快?

5、这段我们应该怎样来读?

6、“瞬息”是说快,那“万变”是说变化的样子多,想象一下云雾在哪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大胆、丰富的想象是对文章内容的补白。)

7、学生交流

8、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将庐山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由赞叹(引出文章的第四自然段)。

四、写法拓展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都以中心句起头,其他几句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叙述,这就是“总分”结构,今后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写写身边的景物。

(激发学生习作欲望,读写结合)

五、总结

庐山的秀闻名天下,庐山云雾的神奇令人流连忘返,古今多少文人赞颂庐山,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从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六、作业

1、学习“总分”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帽子、玉带、大海、天幕……

《庐山云雾》教案设计 第6篇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苏教

三年级

下学期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3)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本文语言优美明快,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为了帮助自己理解教材,我又搜集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0个一类字,认读8个二类字,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

三、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一篇课文。庐山的云雾是庐山风光的精华之一,因而作者没有写庐山的峰奇与山秀,而是将视角锁定在庐山的云雾上。阅读课文,不难发现神奇的庐山云雾既浓又多,变幻莫测,姿态万千,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到第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最后用省略号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庐山云雾的资料或图片。

2、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根据课标精神和本课的课型特点,针对中年级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自读自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投影)同学们,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你们知道庐山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呢?

结合谈话看投影片(庐山瀑布、五老峰等)。

教师提示:其实,庐山最神奇的精致要算云雾了。

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乘坐飞机,到东北去,继续我的假想旅行,好吗?

2、掲题: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后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字音,理解词语。

2、结合自读课文,理解下列问题:(1)庐山的景物除了云雾还有哪些?(2)作者为什么只写庐山的云雾?(3)庐山的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4)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5)庐山的云雾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3)诵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课文用四个自然段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写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千姿百态” ;第三自然段写庐山云雾的特点之“瞬息万变”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感受: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是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作者对庐山云雾的情是真挚的、热烈的,本文真不愧为一篇景美情真的优秀散文。

(三)指导书写

1、自由读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2、交流心得。

3、范写。重点指导写“瀑、幻”两个字,以免学生增减笔画。

4、学生描红、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描写了我国江西九江的著名景点庐山的美景。课文融情于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的云雾掩映下的庐山秀色,恰好是作者游览时愉悦心境的写照。庐山云雾的美景与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交融在一起,浓而不俗,含而不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庐山云雾的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多读多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庐山的文字,图中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庐山的向往。引导学生找出描绘庐山云雾美景的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在品读中似乎与作者一起去领略那秀丽、迷人的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教案教学设计 第7篇

1、初读课文。感知云海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名山大川的情感。

2、能理清课文脉络,找出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5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5节。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云海的壮观,理解文章中语言的形象、生动、和气势。

教学设计意图: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能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掌握学习规律。

教学课件:

多媒体录像。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课文。

1、启发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祖国有很多的名山大川,庐山就是其中之一。大家请看:

2、多媒体打出:

资料卡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山脉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5公里,最高处海拔达1400多米。山势险峻,林木葱茏,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摘自第11册《教学参考考书》

3、了解庐山了吗?是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光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不够的,学会查找资料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庐山云雾吧!(放录象,听课文。)

5、同学们,初观庐山云雾,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不能请大家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一句话来。

6、多媒体打出过渡句: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讨论。多媒体打出:(1)概括主要内容。

(2)哪几节重点描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能不能再读读课文,抓住这句话给课文分段?多媒体打出:(2)划分段落

(3)联系上下文再看看这句话在课文中还起到什么作用?

7、这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过渡句。指导读过渡句。课文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和趣味无穷的呢?过渡句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多媒体打出:理解课文内容)

二、找出重点小节,精读课文。

7、我们请三个同学来读这一段。在这一段中你们认为哪一节更加使人感到庐山云雾气势不凡,趣味无穷呢?

8、好,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一节。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学懂这一节,体会庐山云雾的 神奇壮观,趣味无穷呢?

9、好,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读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自己来学懂这一段,你可以离开座位找任何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老师讨论。如果谁愿意还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黑板上。当然,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笔记本上把自己的感受随意地写下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10、交流学习情况,并反复指导朗读。(多媒体打出第5节)

11、好,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一次去看看庐山云雾吧!除了书上写的你们一定还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多媒体听第5节录音)

12、愿意用上“尤其”(板书)这个词来说说自己刚才看到的或想到的庐山云雾的神奇景象吗?

13、多么壮观的庐山云雾啊!让我们再来听听课文吧!大家可以轻轻地跟着读。

14、读得真好,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读这一节吧!愿意站起来读的,可以站起来表演。(多媒体配音)

15、是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们能否用最好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的3、4 两节吗?

16、作业:(1)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3、4节。概括庐山云雾的特点。

(2)查找两首关于描写庐山的诗词。

做两张关于庐山的资料卡片。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第8篇

活动设计一:摘录句子

1.从文章中摘出一句话, 放在标题上面, 让人一看这句话就觉得很有趣, 作为引读句, 吸引读者眼球。

生1.我选第三段末尾句:“的确, 庐山的云雾是奇妙的, 庐山的云景是美丽的。”因为我认为“奇妙”“美丽”这两个词很美, 又能概括庐山云雾的特点, 肯定能吸引读者。

生2.我选第五段两个问句:“庐山为什么多雾?庐山的云雾又为什么那样变化莫测、景色迷离呢?”因为, 这两个句子写出了庐山云雾多、变化莫测、景色迷离的特点, 又能通过问题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生3.我认为可以把文中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放在最前面, 这就和《蜘蛛》开头引用谜语一样, 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

摘录引读句, 意在使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精选出能关联到全篇文章的句子, 进而训练学生的提炼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摘录文中能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句子。能概括文段内容的句子叫做中心句, 其余的叫支撑句。请注意中心句和支撑句的关系。

生1.第六段第一句“雾是由低层大气里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讲了雾的成因。

生2.第七段第一句“按照气温不同, 雾可以分成两种”, 讲雾的种类。

生3.第十段第一句“庐山的云雾比一般山区还要多, 这同庐山所处的地势和周围环境有关系”, 讲了庐山云雾多的原因。

……

由此, 学生自主总结得出课文主要内容:

庐山云雾:盛况、成因。

一般云雾:成因、种类、危害、消除方法。

3.摘录文中过渡句。

生1. 第九段首句:“一般山区云雾都比较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承上启下, 讲山区雾多的原因。

生2.第十二段首句:“庐山的云雾不仅吸引着国内外的游人, 而且庐山也是科学工作者研究云雾的好场所。”承上启下, 引出了对庐山云雾科学价值的介绍, 使文章结构严谨。

……

摘录句子活动, 使学生能迅速提取全文基本信息, 对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活动设计二:比较阅读

本文将描写景物与介绍知识结合起来写, 既生动形象又科学准确。文中既有平实说明为主的段落, 又有生动说明为主的段落。此项活动, 通过品析语言, 赏读不同语言风格的段落, 使学生明晰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的区别。

1.赏析生动说明段落 (以3、4两段为例)

学生观点小结如下:

(1) 主要表达方式:描写。

(2) 运用修辞手法, 如比喻、引用等, 使语言生动形象。

(3) 运用了许多精妙生动的形容词:奇妙、美丽、优美、清新、清秀等。

(4) 写法:动静结合, 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5) 倾注作者感情:喜爱、赞美等。

2.赏析平实说明段落 (以5~16段为例)

学生观点小结如下:

(1) 主要表达方式:说明。

(2) 分析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 注意说明方法的判断和作用分析。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 因此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下定义的概念及其与作诠释的区别。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体会平实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1:每一立方米有雾的空气里, 有一亿多个小水滴或者小冰晶。

例2:这就是使庐山多雾的因素。

例:消除暖雾麻烦,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经济有效的方法。

3.写作训练:以《雾的自述》为题目, 以“我是雾”为开头, 将课文中的平实说明改为生动说明。

活动设计三:谈谈学习《庐山云雾》的启示

生1.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看待事物, 做到趋利避害。

生2.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长大后为人类服务。

生3.对待客观事物要追根溯源,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苹果砸在牛顿头上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活动设计四:巧填歌词

根据课文学习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填写歌词并当堂演唱。例:

掀起你的盖头来

掀起庐山云雾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脸

奇妙美丽变幻莫测

热爱伟大祖国锦绣河山

掀起说明文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脸

摘录句子品析语言

事理逻辑记心间

掀起大自然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脸

追根溯源趋利避害

迎来自然科学的春天

通过摘录句子, 学生学会了如何提取文章的有关信息, 理解了全文的内容。通过比较阅读, 品析语言和小作文写作训练, 提高了学生辨析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以及变平实说明为生动说明的能力。通过交流学习启示, 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本的思想意义。通过巧改歌词活动, 学生还明确了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提高了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由此可见, “搞活动”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 精当的教学活动设计, 可以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使学生学习及写作说明文的兴趣更为浓郁。

摘要:说明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 说明文教学课堂沉闷, 低效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要积极探索说明文课堂教学改革良方, 找准切入点, 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热爱说明文学习。而巧妙设计语文活动, 不失为一种让说明文教学课堂充满趣味的有效方法。

庐山云雾的茶史追溯 第9篇

唐宋两代文人墨客多有赞颂之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庐峰结庐而居,亲辟园圃,植花种茶,诗云:“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宋代诗人周必大有“淡薄村村洒,甘香院院茶”之句。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曾屯兵庐山天池峰附近。朱元璋登基后,庐山的名望更为显赫。庐山云雾正是从明代开始生产的,很快闻名全国。明代万历年间的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即云:“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

庐山云雾是茶禅相通的佳作。庐山云雾茶历史上多由寺庙僧侣培植,质优而量少,据《新庐山志》记载:“山僧或寻采入林者,所获不过三数两”。东晋时,庐山成为佛教的一个很重要中心,庐山种茶始于东晋名僧慧远,慧远曾于庐山居住三十余年,讲授佛学,发展种茶。

《庐山志》载:庐山云雾茶“初由鸟雀衔种而来,传播于岩隙石罅……”呼为“门内加身”音“钻”,衡人俗字,后则直接称为“钻林茶”。庐山老者中,至今仍有人春末夏初入林寻觅。这种茶,叶片厚实,香高味浓,饮之爽口。齿颊久久留香……

钻林茶被视为云雾茶中的上品,但由于散生荆棘横生的灌木丛,寻觅艰难,不仅衣撕手破,而且量极少。过去。庐山云雾茶的栽培全依赖庐山寺庙的僧人,是他们清苦的汗水培育、浇灌了一茬又一茬的茶树。正如陈三立在诗中所说,是“山僧往来踝胫穿,猩啼猿号虎豹前”的结果。

庐山云雾,规模种植,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但与佛教仍然有关联。如1934年庐山植物园成立后,便自庐山山麓五乳寺引种茶苗,购进茶籽,开辟茶园10余亩。“庐山云雾”茶的采摘,是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前后开始。尤其是清明之前所采的“明前茶”最为珍贵。此时大地刚刚回暖,茶芽非常稚嫩。《庐山志》中廖雨《采茶谣》记录了“明前茶”的采制:“常年采茶早,今年采茶迟。四月寒风吹,石圃云根冻,护香香一丝……”采回的嫩芽必须在当天进行处理,要经过刹青、抖散、揉捻、理条、烘干等多道加工工序。茶农加工一公斤成茶,大约需要十万多个鲜嫩的芽头。

庐山云雾的品质特点: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幽香如兰,滋味深厚,鲜爽甘醇,经久耐泡,汤色明亮,饮后回味香绵。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第10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

1、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学第二节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第11篇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

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三、体验庐山云海的美,教学第五自然段(12分钟)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说照片

(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

(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读照片文字

(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

(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学生谈体验

(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学生说不出)

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F、齐读,感悟

3)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H、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三)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五)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感受。

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师:(出示画面)你感到浓雾的气势生:风起浪涌,气势很大。师:读雾来时。

师:雾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生:飘飘悠悠(理解体验)

依次体验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体验飘逸外衣

F、欣赏读(配乐)

四、体验雾气的美丽,学习第四小节(5分钟)

过渡:庐山的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么山镇牯岭的雾气呢?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雾气的令人心醉,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处随机出示--朝夕相处

1、交流读。

重点学习:A、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理解冉冉升起,终日,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B、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C、句式:时而时而

a 生:我觉得

b 师出示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一半一半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词句

d 细读文字,小结:特别有感情,时间长

五、梳理

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来到庐山,在山间路上领略了庐山浓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又来到半山腰的山镇牯岭感受了庐山雾在牯岭的时间长,最后我们来到山顶的大天池,去领略了云海的壮观。

当我们体验到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后,也就回答了上节课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这个问题了。

六、整体感悟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5分钟)

让我们再去感悟一下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再读3、4、5自然段(音乐)

七、课堂小结(1分钟)

1、说感受: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真想)

2、质疑:上一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么在我们脑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问产生了呢?(生问:)这样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的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第12篇

1. 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出示自读要求。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3.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重点指导学习以下几个字:

(1)弥漫:注意这个字的声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在课文中还有一个“飘”字是风字部,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彩。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3.同学互相质疑: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师生共同解疑。

4.指名轮流逐段朗读课文。

5.选择一段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读给同桌听。

6.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认读

2.自主识记字形,指名说说方法。

3.重点指导“幻”“罩”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学生朗读有关语句。

(2)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这神秘的人间仙境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态”。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第2句。女同学读描写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的句子,男同学读有关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的句子。

(6)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云雾的千姿百态?

(7)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8)尝试背诵。

(9)总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全班交流。

(4)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己先试一试。

(5)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     (学生尝试填空)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

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

师: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转眼间就变成了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6)总结: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三、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提问: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3.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1. 学习第4自然段

(1)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我们对庐山云雾由衷的赞叹,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三、指导写话。

1.指导回忆本课二三两段的构段方式

2.出示“傍晚,天空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写一段总分结构的话。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1.虽然我们恋恋不舍,但我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变幻无常的云雾。最后我请同学们推荐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游览庐山的感受!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推荐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 读读这三篇文章,领略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二)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这堂课上,我给了学生的充分地读,有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等等。特别是对“雾来是……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这句话的朗读指导,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经验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品读了语言文字,体会其间的情感。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也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 “雾来时”的 “风起云涌”, “雾去时”的“轻轻柔柔”,“雾浓时”的“遮遮掩掩“以及“雾稀时”时的“隐约之色“。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读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庐山云雾茶香幽如兰 第13篇

庐山北临长江、南倚鄱阳湖。群峰挺秀、林木茂密、泉水涌流、雾气蒸腾。在这种氛围中种植熏制的庐山云雾茶, 素有“色香幽细比兰花”之喻。

庐山云雾茶由于长年饱受庐山流泉飞瀑的亲润、行云走雾的熏陶, 从而形成其独特的醇香品质, 芽壮叶肥、叶厚毫多、滋味浓厚、香幽如兰。此外, 庐山云雾茶树叶生长期长, 所含有益成分较高, 茶生物碱、维生素C的含量都高于一般茶叶。

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 相传最早为一种野生茶, 经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栽培家茶, 至宋代, 庐山云雾茶已成贡茶。而云雾茶的规模种植是在20世纪, 引种茶苗, 购进茶籽, 从最早的几十亩, 发展到大小茶场40余个, 茶园种植面积上万亩。

庐山之云雾系充沛的雨量所伴随的蒸发形成特别充足的水蒸气聚集于沟壑润谷, 而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庐山地区就必然多雾, 全年达190余天, 雾气滋润能提高茶叶品质。庐山四季温度变化小, 昼夜温差大, 白天有利于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 合成和植物内积累的光合产物较多, 夜间温度相对较低, 茶树的呼吸作用较弱, 消耗的光合产物少, 积累的有机态物质就多。庐山云雾茶内氨基酸、咖啡碱、芳香类有效成分含量高, 鲜叶嫩度好, 品质高。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设计 第14篇

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

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

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第2、3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在听写两句话的过程中,不仅做到正确书写,也学会了关注文章的关键句,为后续教学触摸语言,深入浅出地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听写设计,不仅是一个复习环节,也暗合了本课的重点,接下来的教学也依此展开。

【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勾画出相关词句,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

生:我从“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些词句中看出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师:如果把这些词都换成“一会儿”好不好?自己读读看。

生:感觉不好。都换成“一会儿”读起来感觉一直在重复。

师:语文用词讲究变化,这些词语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能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只有这四种变化吗?

生:不止这四种变化。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从瞬息万变的“万”字中看出来的。

师:还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转眼间 ;明明,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生:刚刚还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串甜甜的棉花糖;明明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香喷喷的奶油蛋糕。

【评析】用“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这样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先试着和小组中的伙伴说一说,在和伙伴的合作交流中,思维在不断刷新、完善。正是因为有了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小组讨论为前提,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的观察等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体验和探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复揣摩文本的语言,用心体味文本的意蕴,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第2、3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用一个中心句概括,再进行具体地描写。

师:你真会发现,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生:作者想象很丰富,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作者正是用了巧妙的构段方式,再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得如此令人神往。请你也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一处景或一种事物,如果能用上一些比喻句就更棒了。(生练习仿写,交流点评)

【评析】《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无论在结构特点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教者抓住文中形象的比喻手法、总分的构段方式这些特点,从语言文字入手,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模仿。学生感悟了文本的语言之美,领悟了文本的形式之美,再学以致用,就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学生练习了片段写作后,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也必不可少。教师如果能发挥教学智慧,抓住有效生成,再次对照文本,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加顺畅,更加灵动。

庐山的云雾教案 第15篇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14、《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流连忘返”、“四蹄生风”、“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第2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教学方法:讨论,汇报 教学准备:投影、配乐 教学过程:

天气干燥,注意用火安全,不许携带火种进入校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

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谋而合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生:庐山

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同学书空

师:好,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师配乐范读,注意听清字词的读音,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假如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同学自由读课文。

师:好了,都读完了。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2.课件出示词语,各种形式读。

幽谷

游览

弥漫

漂浮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千姿百态

漂浮,出现在这个句子中,谁来读,你来读吧。

生读。

师:漂:假如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带有风字部的飘

出现在这个句子中,你读读这句话。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质疑)再看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快标出来。(4个)

师:四个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任务更重,考虑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

生读。

师:这四个同学都读的正确流利。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的印象是变化很多很神奇。教师板书神秘。

师:谁还想说,那个女同学。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印象。

师:你看,他还用上了书上的词语。说的可真好。老师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伸出手,和俺一起来写。谁还想说 生:变化无穷的云雾有神秘的色彩。

师:能把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吗?这句话没有读完,接下去。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能接着读下去吗?。

师: 是啊,腾云驾雾,飘飘悠悠假如读得再轻一些,再慢一点,就更好神秘的感觉。生读。

师:哟,你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这飘飘欲仙的仙境啊。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的那一部份是写了它的千姿百态呢? 生:第二自然段。

快速读一读,写了几种姿态。生:四种。师:指名说。

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师:谁愿意把你划出句子的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我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一起读读。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得比如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云它的千姿百态?

师:我注意到了,你把云雾的位置读出来了。你喜爱这些云雾吗?谁再来读读。

师:哎哟,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这山也像人一样,又带白帽,又缠玉带,可真有趣。谁来说说,你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我觉得云雾神奇在他的壮观。师:谁把壮观读出来。生读

师:是呀,大海多辽阔啊。这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该怎样读呢?先听我来读一读。师读

师:谁来像我这样读读吗?

能感觉到云雾很辽阔了,能读得更辽阔吗? 生读。

师: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读。

师: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写四种云雾的时候,写每一种用了分号。师:发现老师读得那一句了吗? 生:老师读的句子是写云雾千姿百态,我们读的是每一种云雾的样子。师:我读得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把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

师:让我们把这美景,优美的句文字记在心间。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是怎样的?练习,先背一下。自身背自身的。师: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你来试一试吧,其他的同学跟她一起轻声背。

师:哎哟,好像这些云雾就在你眼前似的,都背下来了。

师:那么,现在我把表示位置的词语也去掉,背一背。能背吗?这么有信心。我们一起来吧。没有掌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全班齐背

师:哎呀,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教师小结:好,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先用中心句概括景物特点,然后用分述的方法来叙述,以后我们写作文就可以这样做。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师:读出流连忘返。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虽然我们恋恋不舍,但俺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神秘的云雾。最后俺请大家优秀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一起的感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推荐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三篇文章,找来读一读,看一看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全文的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首先,在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文章最后一句话:“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由学生理解“流连忘返”这个词语来抛出问题“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以此来引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即庐山云雾的特点。

其次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2两个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然后进行分段讲解。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让学生用读最吸引自己的一种姿态的云雾来展开学习。在本小节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展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而我就结合课件展示了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形象与妙处。同时,通过图片的展示观察,不同方式的朗读以及对“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抓关键字的记忆来训练学生背诵。

在整个过程中,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不够丰富、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没有能很好地想出一些合适的比喻句来进行填空。因此,经过考虑,这里可让学生用第二自然段中云雾的姿态来填入,在展现云雾变化多的同时又巩固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可谓是一句两得。

最后,我通过配音乐、庐山云雾的视频图片进行诗文朗诵,在理解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同时,更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美,真正理解“流连忘返”,做到首尾呼应,加深理解。

设计理念:

一、导入部分:学生通过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大体了解庐山。

二、字词环节: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扫清障碍,还有个任务就是:孩子们在日常表达中会经常出现形近字混淆,或者音近字混用等情况,我在这一环节随机出现“漂浮”“飘拂”两个词,帮学生区分。

三、朗读感悟环节: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师生互读、生生互读、互相评读等,目的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升华情感,另外在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写法上,老师和学生配合读,让学生观察总结出写作的特点,也就是先总后分,有利于学生们的写作。另外这一环节我还加入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

四、总结环节:推荐阅读书籍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所以我选择了这种方式结束本课。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松岭门小学 三年级 刘丽凤

2014年10月14

上一篇:教学工作年度自评报告下一篇:高中高二信息技术下册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