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体化活动总结

2024-06-27

德育一体化活动总结(精选10篇)

德育一体化活动总结 第1篇

大尹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六月份进展情况总结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 “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一、工作重点

1、规范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2、规范学生语言,净化校园语言环境;

3、规范学生行为,每周结合道德行为教育主题进行行为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及课间活动,使校园活动安全、健康、雅致、和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加大力度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班级育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

三、活动形式:

分层次、分阶段、分部门落实主题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1、一年级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的启蒙教育。

二、三年级以“忠”、“孝”、“诚”为重点。

2、结合文明班评比活动,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学生的礼貌、礼仪及课间追逐的现象,使得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并及时对表现得出色的队员和班级进行表扬。

3、利用升旗仪式后,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建和谐校园。

4、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

5、以多样化的演讲、歌咏会、自编自演节目、手抄报、漫画、宣传画、礼仪活动竞赛、征集名人名言警句、口号等形式主题活动班队会为契机,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德育一体化活动总结 第2篇

通讯联谊活动融德育与作文为一体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六十六 通讯联谊活动融德育与作文为一体 98年春天,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学校选派了200多名少先队员作为代表,来到北岭小学进行慰问。慰问活动同时成了两个学校联谊共建的开幕活动。 活动前,各个班级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捐献了零用钱,各类文具,给北岭小学的同年级学生介绍自己,表达自己结交手拉手好朋友的`美好愿望。 在北岭小学,队员们举行了热烈的联欢活动。此后,每个代表完成五项任务:进农家院参观、吃农家饭体验、干农家活锻炼、了解北岭小学小学生艰苦的学习条件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为班上没能来北岭的学生牵线。 活动非常成功。此后的日子里,学校收发室忙活了――每天,都有大量的信件飞到学校。我了解更深的是我的女儿。她经常跟我介绍她的小伙伴。一次,她忽然很“沉重”地告诉我:爸爸,我的小伙伴(名字略去)的父母要闹离婚了。她可能要不上学了。是吗?我们一家人为陷入了为她小伙伴的同情。我们可以帮她点什么呢?“爸爸,我可以把我的文具寄给她,同时,我可以劝她,要她坚持学习,如果她有困难,我,还有你们,不也可以帮助她吗?” “好吧,你写信给她,告诉她:一道坚持下来。”此后的时间,她始终保持者和小伙伴的书信联系,而且,她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班主任。他们班级还为这位同学开展了积攒零用钱,帮助失学儿童的行动。 很多很多的例子让我感动。书信联系,增进了异地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暑假到了,好多班级的学生请父母找车,把小伙伴接到了县城,住上几天。临走的时候,为他们买衣物、文具。印象深的是老县长的孙女。她一下子接来了五位。临走,家长为几个小伙伴花了四百多元钱(家长是十分情愿的)。 就这样,学生之间的联谊活动一直坚持到了六年级毕业(到初中以后是否还有联系就不知道了。)

德育一体化活动总结 第3篇

上海学校德育工作在多年前作出“一体化”和有效衔接的战略部署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中小学德育逐渐形成了德育内容丰富化、德育形态多样化、德育活动个性化、德育效果综合化、德育资源配置合理化等特征。学校德育一体化不仅作为一种科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而且人们开始重视建构与科学理念相关联的制度体制及政策支撑,使得学校德育的一体化战略不仅具有组织形态(即大学、中学和小学等)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具有理念统领、制度体制支撑和行动方案落实等多要素协同的重要特征。

应该看到,学校德育一体化的要求是随着德育实践的进展而不断丰富并深入的。最先的要求,是确立“系统思考”的意识。要求德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善于从现存的学校德育总体状况出发,考量德育目标和任务,并从学生发展所走过的整个小学阶段、初高中阶段以及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通盘考量学生德育的系统布局和各子系统之间的运作契合;不仅注重大中小学德育在内容、机制和功能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同时兼顾既往优秀德育传统价值、当下成功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三维统合。其次的要求,是在一体化前提下确立精准合理的分工协同关系。即不仅规定大学和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而且逐步明确各个不同阶段德育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德育定位。也就是说,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不是笼而统之,而是合理定位基础上的分工协同,如小学德育偏重“德育启蒙,行为养成”,初中德育偏重“道德认知,情感体验”,高中德育侧重“道德实践,感悟责任”,大学德育则注重“理性探究,价值追求”等。大家相互协同,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既不拔苗助长,也不延误滞后,更不推卸责任。各方在总体上贯彻教育内容与教育要求有效衔接的前提下,同类学校又可在明确统一定位的基础上,提倡每所学校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再次的要求,是应该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因为任何一体化构想与相应制度的运作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总是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障碍,所以,建构一定的协调机制、纠错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一定要明确其中的控制中枢和各自归责范围。

对基础教育阶段德育的合理定位,最关键的是充分认识到这种德育的基础性。也就是说,对于面向少年和青年早期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德育,其德性教养内容和政治性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应该得到更好的处置。即便是德性教养,客观上也存在着内容深浅层次和递进提升的不同区别,需要进行区别对待和差异性教育。必须看到,基础教育阶段德育定位主要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和规制的。在这一年龄段,青少年的智识状况和态度体系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并且与他们的生活世界之“大小”紧密相联。而他们对周围世界内涵、生活内容多样化以及社会关系丰富化等内容的理解与接受,又是由家庭开始,并经由邻里、社区、幼儿园、小学、中学、社会等一步一步扩展并逐渐走向国际这样一种递进过程。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其生活化的内容占主要地位,而政治的内涵还不太彰显,占比也较少,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道德教育一定要防止教育重心倒挂现象再次发生,如人们早已诟病的“小学注重共产主义教育,大学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等诸如此类的倾向。

德育心育一体化的主题活动课 第4篇

关键词:活动;感悟;分享;转化

一个学生问古希腊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功”,苏格拉底说:“我带你搞个试验,你感受一下。”于是,苏格拉底带这个学生走到河里,把学生的头按到水中,过了不到一分钟,学生已憋得受不了,全身猛地向上一拱,头露出了水面。苏格拉底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水下没有空气,快把我憋死了。” 苏格拉底说:“这就对了,当你对成功的渴望像需要空气一样时,你离成功就不太远了。”

如果我们的学生问老师“怎样才能成功”?我们的老师通常会给他讲,要想成功就要从小事做起,要想成功就要有奋斗目标,要想成功就要刻苦学习等一番道理。显然,两种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前一种是用体验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去领悟,教育者再加以引导;后一种是用语言传授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去接受。在现在的传统主题班会中,基本是以后一种教育方式为主。即使有时表面上是学生在演讲或发言,实际上学生说什么与怎么说都是按教师的旨意进行的,只不过是将语言传授换了一种形式罢了。

长期以来,中小学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帮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传统的主题班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教育方式与学生的道德学习方式还有不相吻合的方面。人类道德的学习可分为道德事实知识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和价值、信念的学习三种形式。在这三种道德学习中,前一种属于认知性学习,而后两种则基本上是情感体验性学习。认知性学习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但情感体验性学习同样不可或缺,甚至更为重要。而传统主题班会缺乏的正是与学生后两种道德学习相匹配的“体验性”教育方式。因此,传统主题班会的改进势在必行。

教育部于2002年8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正式列入中小学的工作议程。目前,一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班主任将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引入传统主题班会,使传统主题班会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在理论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术领域,但在中小学班主任实际工作中,二者正在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上的全方位整合。

一、主题活动课的含义

(一)对主题活动课的诠释

主题活动课是指班主任依据社会需要和本班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种课程形式。主题活动课不以传授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道德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从学生发展需求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确定教育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建构认知,调整心态,探求在具体情景下的最佳行为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从教育途径的角度看,主题活动课是对目前中小学现存的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整合。整合意味着优势互补、相互融合。表现为:

1.主题活动课是对传统主题班会的继承和创新

主题班会是指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集体成员全体会议。或者说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社会需要和本班学生成长需要,利用班会时间定期开展的、有主题的、全班学生参加的班级教育活动。主题活动课继承了传统主题班会的基本性质,在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育方式上在继承传统班会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强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也就是少一些“外在给予”的方式,多一些让学生“内在生成”的方式。

2.主题活动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纳入到主题活动课范围,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占用的是班会时间,由班主任兼任。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了时间和师资的保证。

3.主题活动课凸显的是“活动”,即把“活动”作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这里所说的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活动”概念不同。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活动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观念活动,主题活动课则强调的是学生在直接经验过程中的体验和领悟活动。这是因为人的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个单向的传授和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直接经验来实现的。活动课就是要创设情景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心理和道德素质。

(二)主题活动课的基本特点

主题活动课,是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对传统主题班会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课型。其基本特点是:

1.以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目标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主题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針对少数在心理上或品德上有问题的学生。因此,主题的确定来自于学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如: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守规则等,教育的目的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主题活动课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健全人格是各种人格特征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综合性的目标,需要做长期深入的工作。

2.以活动为载体

主题活动课将“活动”和“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联系在一起,把活动作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途径。这是因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不是单纯的道德认知教育,单纯的道德认知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或是言行不一的人格分裂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也不是单纯地维护心理健康,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单纯地维护心理健康而没有道德引导,其结果是学生不可能适应社会,而不能适应社会的人不能称之为人格健全者。教育目标决定教育途径和方法,以活动为载体的主题活动课将有利于克服上述弊端,达到预期的目标。

3.主题活动课没有固定教材,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中的问题确定教育主题,从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

如“迎奥运,做文明学生”是根据社会需要确定的教育主题;“心中有他人”是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确定的教育主题。主题活动课的教育资源有的来源于学生,学生中蕴藏着各种教育资源,如勤奋学习的典型、热爱劳动的典型、助人为乐的典型、关心集体的典型等,这是积极的教育资源;学生中存在的迟到、违纪、不文明行为、抄袭作业、网瘾等,属于消极的教育资源。有的教育资源来源于报刊、书籍、网络等。

4.主题活动课凸显“生成”

主题活动课以活动为载体,但活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活动生成自己的体验和领悟,产生某种行为或形成某种能力。人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气质性格不同,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领悟就不同,不同的体验和领悟会生成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在分享彼此的体验和观点时,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又生成新的认识和新的领悟。主题活动课的效果要向课后延伸,学生在主题活动课中获得的认知、能力、价值观念要在课后进一步内化,从而形成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成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认知、升华情感、健全人格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

(三)主题活动课与相关课程的区别

1.主题活动课与传统主题班会的区别

从不同的角度看,主题活动课与传统主题班会有具体区别(见表格)。

2.主题活动课与学科活动课的区别

学科教学的活动课包括实验、知识竞赛、技能训练等,这些活动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学生自主、发展特长等特征,并有助于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学科活动完全是从学科自身特点出发的,完全服从于和服务于本学科课堂教学需要。更确切地说,它是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学科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主题活动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不受学科课程规定的大纲和教材的限制,是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以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目标确定教育主题,设计教育活动。主题活动课要向课后延伸,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二、主题活动课的操作流程

(一)课前准备

1.确定主题和目标

主题的确定来源于社会需要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二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三是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班级在运动会上没有取得好的名次,大家垂头丧气,教师可依此及时进行战胜挫折的教育。教育主题确定后就要确定教育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可行,如“战胜挫折”的主题活动课,目标可定为:缓解学生沮丧的情绪;帮助学生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提高学生自信心。

2.确定题目

题目是主题的集中反映。有些题目明确表明教育目的和教育的价值导向,如“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孝心献父母”等。有些题目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价值导向隐藏起来,以游戏或活动的题目作为活动课的题目,如“盲人背瘸子”、“逃生”。这种题目使学生不易受教师价值导向的暗示,在活动中更容易表现真实自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3.确定活动内容、形式

其中,教育内容是教育主题的展开。活动形式的确定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式为内容服务,要体现教育性;第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第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具体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游戏、情景短剧、观摩电视短片或动漫片、角色扮演、叙述一件事情或讲故事、讨论、生活实践等。

4.环境设计及所需教具、课件的准备

环境设计要为主题服务。首先是黑板的版面设计,好的版面设计能够烘托气氛,帮助人理解主题。环境设计还包括空间设计。平时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室里是一排排桌椅面向讲台。作为活动课,学生要有活动的空间,根据需要有时可坐成“U形”,有时可围成圆圈,有时分小组围坐。此外,还要准备活动课所必需的相关材料及多媒体课件等。

(二)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学习情景和引发体验领悟

这一阶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主体认识客体,客体进入主体内心世界。首先,创设的学习情景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联系学生实际经验;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3.具有体现教育主题的教育价值;4.能够引发学生体验、思考和探究。其次,在创设学习情景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领悟。体验是由人的外部活动引发的内心活动,包括心理体验和实践体验。心理体验的引导一般是在情景短剧、角色扮演等活动之后,主持人用“如果你是其中的XXX,你会怎样做(或怎样想)”的句式将学生带入虚拟情境中进行体验。实践体验是直接参与实践活动的体验,如学生参与了“盲人背瘸子”活动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切身体验。领悟是在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对活动意义的理解,一般用“参加了刚才的活动,你有怎样的感受”的句式引发学生悟出体验活动的意义。学生只有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内心体验,在体验中有所领悟,才能获得成长的经验。

第二阶段:分享和价值引导

这一阶段是主体与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畅谈感悟,可先分小组进行发言,然后再把发言转到全班中进行,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中,分享多样化的观点和资源,产生思想碰撞,进行分析判断选择,从而达到澄清观念、提高认识、改变行为、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

分享的前提是每位学生都愿意敞开心扉,而安全自由的氛围是学生敞开心扉的条件。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不要做价值判断者,而要做安全自由氛围的营造者。当某些学生还有顾虑时,可用“谁愿意谈谈自己的感悟让大家共同分享”、“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一样想法”等语句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当学生发言不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时,教师要把学生的思路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主要用“你的意思是……”、“我理解得对吗”的句式。

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会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万万不可简单地给学生贴“对”或“错”的标签。如果是通过设置情景或角色扮演引发讨论,教师可以用“如果是我……,因为我认为……”的句式表明自己的态度。事实表明:价值引导虽然也是“外在给予式”的灌输,但学生不但不反感,反而很愿意接受,因为,在讨论中出现的多样化观点使很多学生常处在困惑和无所适从的状态,教师明确的表态及深刻的说理对学生就像“干旱禾苗逢雨露”,使学生在及时的滋养中成长。此外,还可以通过质疑、设身处地、因果分析、价值辨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全面地思考,将其价值取向转到社会提倡的价值取向上来。

第三阶段:指导行为实践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在自身经验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但这不是活动的结束,要将生成的认知转化为行动,内化成品质,还要将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这一阶段虽然和第一阶段同样都是学生主体与活动对象发生联系,但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第一阶段侧重于活动对象对学生主体的影响,本阶段是具有新道德认知的主体对活动对象的影响。即指导学生将课上获得的认知转化为课外的行为实践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地反馈和调整。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如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帮助学生制定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认知及掌握的技能、方法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从以上活动过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的活动使主体在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中產生了体验和领悟。第二阶段的活动使主体在与主体的相互作用中拓展视野,构建新的认知。第三阶段的活动使主体将新的认知转化为新的行为。学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着人格素质及道德品质。

用“主题活动课”取代传统主题班会,其理论构想经过实践检验及修正,已经形成了基本流程和基本模式。其基本流程见下表。

主题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是:以创设情景为导入,诱发感悟;以分享交流为手段,提高认知;以导行为目的,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主题活动课通过活动体验统领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在学生自我体验和领悟、自主判断和选择以及行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方面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电邮:bjtzzz@sohu.com)

德育一体化活动总结 第5篇

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石桥镇第一小学

2016年5月25日,教育部在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左敏说:“德育不应只在德育课程中,要散布在所有课程中。”由此可见,德育课程一体化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行为。自2016年10月,根据区社发局教育科的工作安排,我校认真学习《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过程中积极行动,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全体教师与学生结成对子,根据该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特点、知识能力进行经常性的长期的个性化教育。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我校德育导师工作的对象主要在以下的学生范围中考虑:经常违纪、学习有困难、有心理障碍、单亲家庭或家庭破裂缺乏家庭教育的或家庭特困的学生。全面掌握不良行为学生的思想和表现,针对性地教育引导,督促鼓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其获取知识的能力;针对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开展合理的心理辅导。

二是实行班教导会制度。每个班以班主任为主,再配备一名中层领导,担任班级的副班主任,另加两名任课教师,四人组成班级管理

教导会。班教导会成员经常交流班级存在的问题,一起出谋划策,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进行思想交流或心理辅导。班教导会制度将学生的过程性管理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校级部管理工作科学化、全面化、制度化。

三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成员通过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和活动,听取学校整体工作介绍,了解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运作,向学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我校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分年级、分班级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一般情况下,每次讲座以后,都安排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见面,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信息,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参与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沟通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委员会成员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自发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在可能条件下为学校开展活动提供帮助与支持,如参与学校餐厅管理,参与柿子节活动等。

四是推行“一岗双责”制度。教师要很好的落实教育者的责任,必须落实一岗双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具体做法是: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要求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让学生远离歧视、自卑、压迫和强制,成为一个活泼、独立、尊严、幸福的人。第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情绪,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也越来越强。第三,注重学生在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在充满情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第五,实行科学多元化、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德育评价方式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即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突出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通过评价,学生的养成教育得以加强,日常行为得以规范。久而久之,学生意识到了这些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评价机制也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进一步更新和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应该看到,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化的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能最终收获德育教育的绚丽花朵。而我校,会不遗余力地做好这项工作,为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崇高的教育梦而不懈奋斗!

曙光小学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总结 第6篇

(2016年6月)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受业解惑”。中央大力提倡“以德治国”,学校工作也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为培养青少年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充分认识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是儿童的“质变”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有句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灵魂,起着导向的作用,德育也就起着导向作用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放眼未来,不能急功近利,只考虑学生的分数,考虑自己的前途。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在辛辛苦苦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再加上家庭教育不合理,甚至诋毁学校教育,这些都起着负面作用。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联手共同进行。

1、学校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确定德育工作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因为讲的都是发生在学校的真实事件,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乐于接受。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法制教育班,成员都是各班品质较差,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法制教育班每周集中上一次课。

除了学校采取的措施外,还经常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还为每一个学生制作了成长记录袋,把平时学生在学习、纪律、劳动、好人好事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记录下来。这一做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全班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2、重视与家庭取得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为了避免5+2=0的现象出现,为每个学生设立了家校联系册。平时利用家校联系册和家长取得联系,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写在上面,由学生带回家,再由家长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写上,交给我。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做,得到了多数家长的认可,而且效果也不错。

此外,我们还用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学校的德育要求让家长了解,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3、加强与校外的联系,争取社会力量监督。

德育活动总结 第7篇

我们学校进行德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利用班会,班会之前,要求班主任老师对班会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班会课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活泼,从而进一步提高班会的质量。

利用我国的传统美德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校主要的形式。《三字经》韵律操,是我校德育活动的重点课程,该操不是活泼可爱,在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可谓是一举三得。

我校利用升旗仪式等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绩。

德育一体化活动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 一体化教学

一直以来,文科专业教师认为,一体化教学只能在工科专业中开展。笔者大胆尝试,将六步法应用到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课教学中。实践证明,文科专业也可以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实施背景

1.国考层面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其中“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语言表达、思想素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面试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通过备课(活动设计)、试讲(演示)等环节进行。可见面试既考查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又考查职业素养。

2.教学层面

之前已开设三学、教师口语、儿童文学、课程论、班级管理等理论课程,以及舞蹈、声乐、钢琴、弹唱、美术、手工等技能课,理论与技能“各自为政”。在教法上,“填鸭式”教学是主导,师生角色传统。

3.学生层面

从生源来讲,笔者学院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多数来自农村。她们自卑、怯于言辞;理论知识与技能实操呈点状,理、实不能综合运用;“学”“用”分家,很难找到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岗位的结合点,不了解幼儿教师岗位要求、任务是什么;心理上学生角色难改,没有教师角色定位,缺乏角色体验。

4.行业层面

经过走访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高素质的毕业生,希望毕业生来到幼儿园很快就能上手,无需再培训,也就是需要有一定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优质人才。

二、一体化教学课程性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要求学生在了解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园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以后,撰写教案,制作PPT、准备教玩具,最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一门课程,需要将理论、技能与职业素质寓于工作岗位中,涵盖了国考中面试环节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目标

1.专业素质

学习完本课程以后,学生能够根据幼儿园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撰写教案,制作PPT、准备教玩具,最后实施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驾驭课堂,课后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评价教学,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职业角色认知度显著提升。

2.职业素养

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擅长沟通;注重团队的团结、协作;具备独立处理信息、创新的能力,能够客观评价自己,建立自我反省机制。

3.个人成长

更快适应工作岗位,起步较高,赢得个人成长空间;顺应国考趋势,提高国考通过率。

四、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1.准备工作

课程在模拟幼儿园环境中开展,事前需要准备的工作有两方面。

(1)仿真室。运用环境创设课所学知识,学生自己布置一间仿真室,如真实的幼儿园环境。

(2)组建团队。采用随机的方式,成立幼儿园。自主选出园长,并设计出园徽、园规、口号(教学理念),以才艺展示的方式展示出各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精神风貌。

2.明确任务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五种类型。每位学生任选一个类型,设计一堂为时15~20分钟的语言教育活动课,撰写教案,制作PPT、准备教玩具,并实施开展活动。

3.收集信息

以幼儿园为单位,在园长的组织下,开展学习。结合教材,理清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需要储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最后以园为单位用海报的形式,分知识板块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4.制订计划

在储备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活动类型,结合幼儿年龄段确定课题,撰写活动教案,制作PPT,准备教玩具。

5.作出决策

以幼儿园为单位,在园长的主持下,在园内讨论每位教师的教案、PPT的可行性,并指导修正,形成定稿,交由指导教师审批,审批合格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否则再修改,直至合格,方可实施教学。

6.实施教学

实施教学在仿真室开展。要求每位教师按时到达指定园区,上课前务必提前做好准备,如做好多媒体,写好相应的板书等。每位教师配置1名副班老师,主班老师上课时其他学生扮演幼儿配合,每位教师上课时间为15~20分钟。

7.评价反馈

评价分为三个环节,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要求畅所欲言,指出优点和不足点,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分享教学经验。然后园长总结,所有教师填写《个人评价反馈表》。最后教师点评本次任务的情况,并对各幼儿园的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与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的认知、能力、情感目标明确清晰,阶段目标与总体目标相统一,并符合幼儿发展特点。活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二,教学结构。活动课要求导入、授课、总结、拓展延伸四环节齐备;符合幼儿学习规律,实施环节层层递进、循序渐进,过渡自然、流畅。

第三,教学方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教法运用自如,随机应变,高效而恰当。

第四,教学仪态。衣着整洁,仪态大方,教态亲切。

第五,教师语言。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使用尊重、关爱和肯定等正面语言;语言幼儿化,富有童趣;语言组织能力好,有针对性,表述能力较强,能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讲解准确、清晰、易懂;提问方式讲究,开放式提问启迪幼儿开动脑筋,活跃思维。

第六,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能适时地给幼儿以具体的帮助,能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第七,活动材料使用。不脱离教育活动的主题,对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场地等有充分的考虑,并做好相应的准备。PPT运用熟练,教玩具使用恰到好处。

第八,活动组织形式。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区域活动)。教师要善于分析、判断,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形式,争取教育的最优化。

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总结

本学习任务主要采用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与指导》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翔实、体系新颖。该教材内容丰富,集合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但缺少真实的工作情境和环境,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在真实工作岗位中与同事、学生和家长沟通、协作的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课堂组织和课堂驾驭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这一学习任务,特此采用了一体化教学。在一个学期的一体化教改中初步取得成效,现总结如下。

1.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三位一体”

(1)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理论课,比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生理学和保育员、教师口语等,技能方面包括钢琴、声乐、舞蹈、美术、手工等。经过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将理论和技能综合起来,再结合未来的职业岗位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以往的教学中,最多只能将学生带到幼儿园观摩。但这种“看”的方式,就是袖手旁观,到头来学生还是不会“当”老师。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给每位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撰写教学方案、制作PPT、准备教具,最后走上讲台实施上课。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中的体验中,完成了知识技能和职业岗位的有机结合。

(2)“教”与“学”的一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在一体化教学中,由专业教师扮演学前教育专业专家,组长扮演幼儿园园长,学生扮演幼儿园里的老师(同时也扮演幼儿),并按照幼儿园日常上课组织教学,使学生既体验实际教学工作,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又了解到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的流程。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中“学”,在“学”中学会“教”,老师退到了旁边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

(3)“教室”与“幼儿园”的一体。每个小组所在的教室都是一间幼儿园,有园徽、园规、园长和教师、小朋友,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互称园长、老师,模拟真实的幼儿园。在教师总结评价时,把各个小组在本次学习任务中的整体表现,包括出勤情况、纪律情况、卫生情况,以及组长的组织、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职业素质能力都纳入其中。身在教室似在幼儿园,使得学生时时能以“幼儿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塑造自己。

2.一体化教学解决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1)回答了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的问题。很多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是很迷茫的,要么是父母之命,要么是形势之趋,再或是仅仅喜欢唱歌、跳舞,对职业的认同感无从谈起。一体化教学直接将一个职业岗位和任务呈现在面前,在直观的体验、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职业的角度取舍学与不学、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要学,对职业的认同感逐渐立体、形象化起来。

(2)回答了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受教学时间和学生基础、接受能力所限,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不能全盘“交与”,而是应结合职业、岗位对教材进行整理、提炼再加工、整合,尽量实现知识与岗位任务的一一对接,真正做到教与学均有的放矢,让老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明白。

在整个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动”了起来,由拘束变得自然,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卑变为自信。课堂结束了老师的一言堂,成就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与指导[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小学德育活动总结 第9篇

担任代理部长的这个月里,部门的工作不是很多。原本作为荷花节一部分的由我们协会承办的电子竞技大赛由于众多因素的限制最后不得不取消了,这样一来协会和我们部门的工作就少了许多。在协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周按时值班,准时参加例会,为了加强我们部门成员之间的交流,当然同时也是为了锻炼我们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所以组织进行了一次部门活动。但是由于我们三人的组织决策能力和经验都不足,使得活动的内容和具体方案迟迟没有得到落实,学习较忙而我们的主动性不强也是导致活动没有能够准时开展的主要原因,我承认我个人的主动性差尤为突出,这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必须重视和改正的问题。直到六月初,经过我们三人的多次讨论才最终落实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策划方案:在东校园游泳馆举行游泳活动。为了更好的实施计划我们三人分配了任务,梁凯志负责策划书的编写和打印,马俊杰则负责通知和组织人员进场并进行活动,最后则是我负责门票和其他活动所需物品的采购。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之后,活动正式开始了。在活动过程中,为了实现加强部门成员间沟通,深厚彼此间情谊的活动目的,我们组织进行了游泳接力赛、潜水比赛、25米个人赛及水底寻物等有趣的节目。虽然游泳馆在这个时段的人流量很大,但是最终活动顺利还是顺利的结束了。进行完游泳活动之后我们又一起在东门外吃了宵夜,至此本次的活动真正的落下了帷幕。

通过组织这次的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许多方面的不足,发现自己还没有能够真正的进入到角色当中,考虑问题缺乏全局性,。但是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自己一定会竭尽所能,主动接受任务,快速进入状态,顺利的完成工作。而作为外联部的一员,我知道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交外联能力,掌握更

多的外联技巧,秉承“为协会也为商家”的外联理念,希望能够为协会做点微薄的贡献。

大型德育活动总结 第10篇

本学期以来,我校政教处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下,制定了德育活动的计划与内容,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从班级的自身特点出发,以团结为动力,认真落实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积极举行多次大型德育集体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此将本学期我校德育活动的情况作以下汇报和总结:

一、10年9月10日,用最真诚的祝福为老师庆祝教师节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人上,都能给我们最有价值的教导。为了感谢老师们在过去一年里的教导,各班同学在校园里为老师分举行了一次教师节庆祝活动。包括给老师写感恩信,写关于老师教育自己的作文,办教师节黑板报,为老师做一件小事等。活动中,游戏环节里,学生和老师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把活动带到高潮。这次活动的举行更有利地拉近了同学跟老师之间的距离,双方的关系更加亲密。

二、10年10月30日,“爱我绿林,共建新家园” 友谊篮球赛 为构建一个和谐、友爱的校园,九年级两个班班进行了一次小型的友谊篮球赛。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积极,配合得很好,场上同学激烈比赛,场下的同学就在旁打气加油,气氛融洽。这场篮球赛,把两班同学由陌生带到了熟悉,突出了本次活动主题——友谊。

三、10年11月20日,文明生活健康成长

为引导同学走上文明、健康的道路,各班在室内举行了一次有关文明、健康知识活动。主题内容由所有班干部一起讨论,最后达到共识。本次活动在积极向上,娱乐大家之余,还让同学们对文明和健康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行动起来,做个标准的文明中学生。

四、10年12月3日,感恩母亲感恩社会

一首让人感动的《感恩的心》把活动拉开了序幕,大家怀着感恩的心观看了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英文片《粉红狍》,片子多偏与社会,也具有娱乐性,但最后,老师的一个感人故事,让每个人对相隔数里的家有了想念,想起母亲的唠叨,想起父亲严厉的嘱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带着感恩的心走到任何地方。

五、09年3月12日 植树节 环保小卫士表彰

学校开展植树节“我为家乡添一片绿”宣传及废旧电池回收总结表彰,动员每位学生回家栽两棵树,并表彰了3名在废旧电池回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杨霞、杨涛、陈可淼。提高了全校学生的环保意识。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