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2024-07-11

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精选14篇)

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第1篇

一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

一、填空专项

1.11的个位上的数是1,十位上的数也是1。个位上的1表示(),十位上的1表示()。

2.小羊之家

住在第()号房间,住在第()号房间,住在第()号房间。一共有()个房间。

3.计算15+3,先算(),再算(),于是15+3=()。

4.下面的计数器表示的算式是()。

5.9~17之间隔了()个数。

6.从9数到17一共数了()个数。

7.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最小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差是()。

8.18是一个()位数,从左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9.16里面有()个一,它往前数4个数是(),往后数3个数是()。

10.□

+

=

+

=

+

=

□=()

△=()

○=()

11.7+8,4+9,6+3,11+9,10+8,2+3,4+3

这些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把这些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比5大比16小的数

比11小的数

12.3,9,12,18,4,17,20,6,14,10

比9大比15小的数

比12大的数

二、计算专项

1.想一想,比一比

>6

8>

=()

2.在○里填上“>”“<”或“=”

3+2+2

4+5-1

5+1+3

4+0+5

15-2

10+5

11+2

13+3

18-2

18-10

14-2

19-7

3.蜜蜂采蜜

7+9

17-4

19-3

19-7

得数大于15

得数小于15

18-9

18-2

16-8

17-8

4.算一算

+

=

+

=

5.找对朋友(连一连)

比15大的数

比15小的数

6.小鸡吃虫(先算出得数再连线)

12+7=

9+9=

8+9=

7+9=

13+4=

11+7=

17+2=

8+8=

7.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

=13

+

=13

11=

+

+

=12

+8

=15

=

+

8.在8,9,16,17中选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9.算一算

+

=

+

=

10.把得数相等的连起来

7+5

6+4

9-2

6+5

7+7

7+3

9+2

7+0

5+7

5+9

被减数

减数

11.算一算

加数

加数

三、位置专项

1.他们分别是谁,连一连。

小红、小明和小轩排成一排,小轩的右边是小红,小明的右边是小轩。

小红

小明

小轩

我得了……

我在小玲的后面。

我在小兰的后面。

小刚在我前面到达终点。

2.小刚、小力、小兰和小玲参加游泳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下:

他们分别得了第几名?连一连。

第四名

第三名

第二名

第一名

我跟在后面。

我的前面有两只动物。

我排在最前面。

我的后面

是。

3.帮小动物排队(连一连)

第一位

第四位

第三位

第二位

4.分清左右,填一填。

农夫的()手扶着锄头。

圣诞老人的()手提着袋子。

小红()手拿着雪糕,小丽()手拿作业本,()手拿着小熊。

()手拿笔。

5.帮小动物找家的家在家的上面,画△;的家在家的右边,画○;的家在家的左边,画□;的家在家的下面,画★;的家在家的右边,画☆。

6.猜一猜,圈一圈

(1)它在铅笔的右边,钢笔的左边,它是()。

(2)它在钢笔的右边,文具盒的左边,它是()。

(3)铅笔右边的第2个是(),橡皮左边的第3个是()。

7.先弄清方向,再数一数。

1.往左爬()格,再往下爬()格能吃到。

2.往左走()格,再往上走()格能吃到。

3.往()走()格,再往()走()格能吃到。

四、比较专项

1.四种球,哪个最重?哪个最轻?在最重的右面画√,最轻的画○。

③②

2.1个西瓜的重量相当于2个菠萝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相当于4串葡萄的重量。1个西瓜的重量相当于几串葡萄的重量?

3.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到的雨水最多的水杯是哪个?在下面画“☆”。

4.画一画

画△,△和

一样多。

画□,□比

少。

5.三只蚂蚁兄弟爬得一样快,它们分别按照下面的路线爬回家,谁先到家?

五、图形专项

1.按要求分一分

分成两类:

分成三类:

2.用下面全部图形怎样才能搭得又稳又高?搭一搭。

3.我来连一连

圆柱

正方体

长方体

4.数正方体个数

()个正方体

()个正方体

5.哪两个图形可以拼成?请连一连。

六、看图列式专项

1.看图计算

?块

=

?本

15本

=

2.原来有多少个松子?

我吃了5个

=

(个)

我吃的跟你一样多。

3.它们一共吃了多少根骨头?

我吃了8根骨头。

=

有5只黑兔,10只白兔。

我这边有7只,你那边有8只。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

(只)或

=

(只)

七、重叠问题专项从前数我排第8,我后面还有8人。

1.同学们排成一队过马路。

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2.看电影买票排队时,我发现,我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那么同学们能帮我算算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吗?

3.排排队,来报数,正着报数我报2,倒着报数我报5,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小朋友们排成一排在做游戏,从左往右数,小明站在第4个;从右往左数,他在第6个。这排共有多少人?

5.鱼妈妈带着一群小鱼在游泳,鱼妈妈前面有5条小鱼,后面有2条小鱼。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一共有几条鱼在游泳吗?

6.同学们站成一列做体操,一共有13人,子轩的前面有3个人;子轩的后面有多少人?

7.同学们站成一列做体操,一共有13人,从前面数子轩排第3;从后面数他排第几?

八、移多补少专项

1、有两堆棋子,第一堆有5个,第二堆有15个,从第二堆中拿多少个放在第一堆后,两堆棋子同样多?

2、有两盘苹果,从第一盘里拿3个放入第二盘后,两盘苹果就同样多,已知第一盘原来有18个苹果,第二盘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3、姐姐有18元,给妹妹2元后,两人的钱就同样多,妹妹原来有多少钱?

4、哥哥给弟弟4枝铅笔后,哥哥与弟弟的铅笔就一样多,原来哥哥比弟弟多几枝铅笔?

5、小明给小红5个贝壳后,两人的贝壳一样多,原来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贝壳?

6、从1班调6个人到2班后,两个班的人数一样多,原来1班比2班多多少人?

八、解决问题易错题及趣味题

求看了多少页、该看第几页

1.小亮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5页,第二天看了7页,这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他第三天该看第几页了?

2.一本书小明从第7页看第13页,他一共看了多少页?

3.今天小红从第3页读到第7页,明天该读第8页了,小红今天一共读了多少页?

4.佳博和肖东走进图书馆,看到图书室有8名同学。这时图书室一共有多少名同学?(意(yì)隐(yǐn)藏(cánɡ)条(tiáo)件(jiàn))

5.认真填一填

+5

=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不同的数的和为10。

0

7.一位妈妈,她有三个女儿,每个女儿又有一个弟弟。妈妈有几个小孩?

8.同学们进行跑步练习,当喊“1”时迈左脚一步,喊“2”时迈右脚一步,小明只记得自己走了9步,那么最后一次同学们迈的是哪只脚?

9.有一只淘气的小松鼠,它每次爬上4米,又往下掉了2米。小朋友们,如果树高6米,这只小松鼠几次能爬到树顶?

10.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小3,而且这个数不超过20。这个数是多少?

11.小文今年5岁,2年后小文要上小学,小学里的张师傅比小文大13岁。请问张师傅今年多少岁?

12.一个正方形的硬纸片,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画一画。

13.一根木头长8米,每分钟锯1米。几分钟锯完?

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第2篇

下面竖式中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那么各个字母代表什么数呢?

下面题中不同的汉子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当每个汉字代表什么数字时竖式成立?

小学一年级数学拓展题教学之我见 第3篇

一、适当操作, 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 还没有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也还不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 更难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因此, 很多的拓展题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想, 也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想, 教师即使苦口婆心讲个三五遍, 他们也没法将所讲的知识内化。但是, 如果我们能从积累经验出发, 学生不仅能知其然, 还能知其所以然。

例如, 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拓展题:一天, 妈妈从超市买来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 那么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呢?这道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 如果让学生从已经看到的苹果和梨的个数去推想,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但是, 如果我们之前准备好可操作的实物, 并且课堂上让学生猜一猜, 并随机展示不同的情况, 在事实面前学生就会知道:如果苹果有5个, 梨就是10个;苹果有6个, 梨就是9个;苹果有7个, 梨就是8个……苹果有13个, 梨就是2个, 而且在操作时也能明白苹果不可能少于5个, 梨不可能少于2个, 苹果最多13个, 梨最多10个。

由此可见, 有些看似很难明白的推理,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通过操作, 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 他们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难。

二、适时梳理,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学生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 必须伴有一定的交流、思考, 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 并且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 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进而建构数学模型、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 在上面的拓展题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操作知道答案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梨最少有几个, 为什么?最多有几个, 为什么?让学生试着结合操作的实际现象去学会推理。如果学生推理有困难, 大家可以一起帮忙, 教师也可再次操作, 或者直接换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苹果最少有几个, 为什么?最多有几个, 为什么?这样,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再比如, 在“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 会有这样的问题:一个足球48元, 小明买一个足球如果付的钱都是10元, 他最少要付多少张?或者是:一个足球48元, 小明买一个足球如果付的钱正好, 他最多付多少张10元?这里不管是哪个问题, 学生推理都有困难。我们需要让学生有实践操作活动, 但活动后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说一说最后得到答案的理由, 即说一说推理过程, 让学生慢慢学着去思考, 进而学会思考。

如果教师在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后, 能适时的帮助学生梳理一下, 促使学生有一定的思考, 对学生的成长帮助会非常大。

三、适量练习, 帮助学生内化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知识加以运用, 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实的权力感。”小学生获得知识不容易, 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更不容易。但是, 有了知识, 不意味着有能力, 有了能力如果不加以运用, 能力也会逐渐丧失。总而言之, 练习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适量练习才能帮助学生内化学到的方法。

比如, 仍然是上面“梨最少有几个, 最多有几个”的问题, 操作疏导过后, 虽然学生似乎都理解了、明白了, 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内化方法, 他们的思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 他们同样还会有困难。但如果我们当时能及时练习巩固, 让学生将方法内化, 结果就又不一样了。

同样人民币的问题, 只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还不足以内化方法, 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 学生在练习中才能慢慢自己悟出门道、形成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进而有所成长。

其实, 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方面都取决于运用。学生在运用知识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迫使他们再次回到教材, 再去学习, 经过这样几个回合,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数学语言拓展数学思维的载体 第4篇

一、叙述题教学,引导学生说清运算顺序

三年级上学期的应用题只需分步解答,而一般叙述题要求列综合算式。所以叙述题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就显得很重要。

1、首先,在计算教学中我就注意要求学生将计算题口述成叙述题形式。例如:(24-4)÷5这个题目,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读出式子是:24减去4的差,除以5的商是多少?再要求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先计算小括号里的24-4,再将算出来的结果(差)去除以5,求出最后的商。(这样的话学生大多能说出来)接着就有较多学生编出了下面的叙述题:(1)24减去4的差,除以5,商是多少?大多学生对“商是多少”这句话没说出来;(2)用5去除24减去4的差,商是多少?(3)把24减去4的差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4)24减去4的差是5的几倍?

这样把计算时审题分析的过程梳理了一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叙述题的分析能力。

2、叙述题的缩句训练。就是叙述题简缩成一个含有文字和数字的式子,然后再列出完整的算式。例如:68与18的差除以5,商是多少?简缩成:差÷5。再把差用68-18补上去,就是一个完整的算式。运用缩句方法,能培养学生用概括的语言来表示数学问题,并能防止学生漏掉小括号等错误的发生,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说清思路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题目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会解决问题,但却不能说出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有根有据地表述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口述应用题的题意、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使思维活动规范化、具体化,合乎逻辑。

1、填写数量关系式的训练。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经常地让学生填写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解答综合应用题的能力。

2、口述解题思路的训练。学生在口述解题思路时,一方面要根据题意确定解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组织好语言,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这是发展数学语言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修路队要修一条5000米长的公路,已经修了6天,每天修500米,还差多少米没有修完?要求学生4人一组讨论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想?要求……必须知道……数量关系式是要修的米数减去已经修的米数,就求出还没有修的米数。要修的米数是5000米,已知:已经修的米数,未知:所以要先求出已经修的米数,数量关系式是根据条件:“已经修了6天,每天修500米”,列式是500×6=3000(米);再求还没有修的米数,列式是5000-3000=2000(米)。这一训练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充分参与。通过讨论,让全体学生人人都说。学生积极地动口、动脑,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化“意会”为“言传”,有效地激活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编题训练。

(1)补充条件的训练。例如:商店原来有电池200节,_______________,商店现在有电池多少节?一步计算可补充:①又运来电池300节;②卖掉了150节。两步计算可补充:①又运来6箱,每箱50节;②卖掉了6箱,每箱50节。

(2)补充问题的训练。例如:果园里有苹果树15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__________?成为两步计算题可补充问题:①苹果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②苹果树比梨树少多少棵?

这样有连续的两图的编题训练,既能使学生理解第2图的中间问题怎样求,又培养了他们的编题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进一步内化思路。

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促使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步步向着高级阶段发展。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精确、规范、条理化。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当然,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不充分还有其它方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学习提供良机,科学地,经常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第5篇

小学四年级(下)思维拓展训练(二)

学校 姓名

方阵问题

1、某校四年级64个学生排成一个方阵,若横竖各减少一行,需减少多少人?

2、同学们排成一个正方形的队列,由于排演的需要,横排和纵排各减少一行,那么就减少了11人。这个正方形队伍原来是多少人?

3、在一块正方形场地的四周栽树,四个角上都栽1棵,每边要栽12棵,共要栽树多少棵?

4、沿着正方形游泳池的四周摆放藤椅。四个角上都放一张,共放了52张,每边放多少张?

5、校舞蹈队排练集体舞。同学们排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外层每边10人。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6、根据排练的需要,如果将上题中的三层空心方阵改排为四层空心方阵,一共需要多人?

7、某小学四年级有学生120人,排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阵的最外层每边有多少人?

8、用若干颗围棋子排成最外层每边15颗,最内层每边11颗的空心方阵。这个方阵共有几层?

9、街心花园办花展,原计划摆放成外层每边8盆的.实心方阵,现改为两层空心方阵。这个空心方阵的最外层共有多少盆花?

10、某校四年级的学生如果排成三层空心方阵则多10人,如果在中心部分接着增排一层则又少6人。共有学生多少人?

练一练:

1、庆“六一”,同学们排成一个方阵排演队形,结果临时横排和纵排各减少一行,那么就减少了27人。这个方阵现在有多少人?

2、学校开运动会,要在正方形操场的四周插上彩旗。如果四个角上都要插上一面彩旗,每边插18面,那么需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3、在街心一雕塑的周围用鲜花围成一个方阵,最外层共有76盆,最内层共有52盆。这个方阵共有多少层?

4、用棋子摆成恰为每边24枚的实心方阵,如将这些棋子改摆成三层空心方阵,它的最外层共应摆放多少枚?

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第6篇

3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3元。全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6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20803、小华家距学校23001504、84千克黄豆可榨156、三筐苹果共重110.5三筐取出20.480

20分

120

38.7 41.639.7

18.623.7.小明和小华都是早上7:3058、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有

31剩下的路程他应以什么速度骑行

12080米7:55分和小华在路上相遇。从学

5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

9、一场音乐会的票价有40元、60元两种。60元的有100票房收入是1500010、111、甲、乙、丙三艘船共运货9400

140元的有250个座位。

5300200箱。

12、三个小组共有18020二小组少

13、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金的2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的奖金是308

14、把129622丁数除以15跑310

290

2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参考解法

1、定价款+加印款=共付款

共付款÷学生数=每张照片款 33+2.334-4=

共付款÷34=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120×[580-80×6120-80]=

3、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

4、每榨1千克豆油所需豆子×豆油的千克数=所需黄豆数

5、绳子的总长1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的人数

180+20

9000元。15000-9040元的卖出5+5+2+

2=梨

9400-300+200

2-1=第一小组13 一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

一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奖金总数÷三等奖的个数=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308÷2÷22×2×2+2×2+2]1×2×2+2×2+3= 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14、甲数=2个丙数+2。乙数=2个丙数-2。丁数=2个丙数×2。12962个丙数+2+2个丙数-2+一个丙数+2个丙数×2 =丙数 12962+2+1+4=丙数

甲数=2个丙数+2 =„„

同理可求„„。

15、起、始点的距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相遇点离返回点的距离。

起、始点的距离3千米。

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290×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

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拓展训练22 第7篇

(一)一、填空

1、一个数的个位是3,千位是8,万位是5,百万位是2,其他各位上的数都是零,这个数写作()

2、在6和9中间添()个零,这个数是六百万零九。

3、五万八千零四十写作:(), 后面的一个数是()。

4、由3个亿,5个百万,2个千和8个十组成的数写作:()。读作:()。5、12□780≈13万,□最大可填(),最小可填().6、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30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7、十位上和千位上都是8的五位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相差()

8、一个数加2的和比最小的三位数多1,这个数是()

9、2000年全国总人口为1295330000人。按每人捐出1分钱计算,共可筹集捐款()元,约()万元。

10、用2、4、6、8和3个0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⑴最大的七位数是()。最小的七位数是()。

⑵只能读出两个零的最小七位数是()。

⑶能读出三个零的最大七位数是()。

11、26980四舍五入到百位是(),四舍五入到千位是(),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12、一个九位数,千万位上是5,十万位是6,每相邻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6,这个九位数是()

二、解答题

1、一个三位数,末尾添上一个0后,就比原来大1008,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2、三个数的末尾加上一个0后得到一个新数,两数之和为14080,这个数是多少?

3、六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15,这六个数中最小数是多少?最大数是多少/

4.、用2、3、4、8、9和3个0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⑴只能读一个零的最大的八位数。它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四舍五入到亿位是多少?

⑵在组成的八位数中,最小的三个数分别是多少?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来。

善用数学教材拓展学生思维 第8篇

一、深层挖掘教材,拓宽知识面

从传授知识的方面来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需要教师将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定期传授给学生,学生对这些知识能够消化多少,这与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能够提供出多少信息量,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发展性思维.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国各地数学教师基本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通病,就是将课堂时间安排得很满,甚至有的数学教师想要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将所有知识点都讲完,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真的能够接受吗? 他们到底能够消化多少知识呢这与教师是否把握教材以及知识层面的扩展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教师从所需传授的知识点开始,展开延伸和扩展,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能够充分运用一节课堂的时间,使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真正实现从一个点可以延伸到一个面,然后在学习到一个系统,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展开学习,做到融会贯通. 想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深度的掌握教材内容.

比如在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这节内容时,教师如果按照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学生先研究折线图的角度然后在仔细观察和比对,在对比两个统计量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一些基本知识. 但是, 教材不单单是为了使学生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知识,而是在学习折线图的基础上,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层面,促进学生对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因此, 教师不单需要为学生安排一些简单习题,还需要简单的改编一下课后习题,所改编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生活相贴近,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可以运用统计图方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既可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统计图方面的知识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学生在理解统计图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课后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找出在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样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早已接触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便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为他们日后能够积极在生活中发现存在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学活用素材,挖掘知识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容易发现,所传授的课程知识有的过于简单, 不能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知识的能力.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笔者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既需要适度,也需要深度,这里所讲述的深度,主要是指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引起学生展开思考,激发他们自主研究的意识,这样就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自动扩展自身的知识层面.

所谓深度挖掘教材,不是大范围的研究教材,而是需要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相结合,根据数学例题,深度挖掘到一些知识, 这些知识能够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深度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节内容时,学生在计算体积时,总是会忘记乘1/3,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对教材深入的研究. 教材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过程中,会真正了解到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之间关系,在了解这个知识后,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反复研究的过程中,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上出发,对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挖掘教材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小看了教材,小小的教材如果使用恰当, 能够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需要将一些好的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更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解题思想. 《鸡兔同笼》 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学生都已经非常熟悉,但这个问题在现代教材编写中,仍然属于重点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里包括假设、猜想、列表等等各种思想方式. 假设法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想要拓展学生知识层面,就需要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最后,哪种解题方法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明白,这种解题方法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笔者之所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解决方法,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不能强行要求学生按照自身的解题方式进行解决问题,只要是正确的解题方式,教师都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并且表扬学生,这样使其他同学也能主动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解题方式.

四、善用教材,渗透思想方法

如果想要更好的记忆数学知识以及理解数学知识,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以及了解到形成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更好的掌握问题及解决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方法. 思想渗透方法是指在学习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后,都会包括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然后在进行很多题目训练,达到熟练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分析相关题目,自己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思想方式,使他们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明确解题的思路,在解题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

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第9篇

一、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培养动作思维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喜欢模仿。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意识地“投其所好”,多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从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学习起来就有了依靠,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分类》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在桌子上放了一堆东西(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卡子、手镯、擦脸油,各种药品,各种笔,纸币、硬币,各种交费收据),学生上台收拾东西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叫《分类》,自然学会了按一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知识,体会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以上安排的互动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明白了什么叫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以动促思,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用眼观察,以形促思,培养形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如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有意观察,以形促思,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能力往往比较差,观察常是随意性的,有时甚至主次不分,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指导。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拿出一个墨水瓶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这个盒子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一面都是什么形状?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相对的两个面怎样?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渐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上下、前后、左右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这样,学生观察有方法,思考有凭借,通过借助观察实物,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展,同时教会了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方法。

三、重视表达,以口促思,培养表象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没有语言,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生活语言转化到数学语言上,鼓励他们多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发展思维。但低年级学生由于词汇有限,往往在表达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因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坚持循序渐进,从准备课开始,教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如在《比多少》的教学中逐渐教会学生用“谁多、谁少、谁比谁多些、谁比谁少些、谁最多、谁最少、谁和谁是同样多、谁比谁多几个、少几个”等词语把比较的结果表达出来。在看图列式教学中,引导学生看图,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图意来,再列算式。如“左边有2只鸭子,从右边游来5支鸭子,求一共有多少只鸭子?用加法算;手里4只气球,飞走了3只气球,求还剩多少只气球?用减法算”等。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使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加强练习,以练促思,培养抽象思维

教学大纲提出:“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以致用,能促使思维内化。

练习要有科学化:练习应是创造性劳动,因此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时,分析、列式、解答的全部过程都要进行练习,但关键不在计算上,而在于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从而理清解题思路,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

练习要有层次性: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依据学生这一认识特点,先进行模仿性练习,再进行提高性练习,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宫参与学习、正确地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地发展,就能使学生成为一个肯动脑、会思考的人,数学思维能力也将成为学生终身享用的“资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第10篇

答:姐姐的苹果不变仍然是3个,哥哥有4-1=3(个)苹果,弟弟有8+1-3=6(个)苹果,这时弟弟的苹果最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答:年龄差不变,小明一直比小强大6-4=2(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小明前后各4人,再算上小明共有4+4+1=9(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答:第二天看了2+2=4(页),第三天看了4+2=6(页),第四天看了6+2=8(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两次数的时候都数了小明,小明被重复数了,需要减去,所以这一队共有4+5-1=8(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答:男生有8-2=6(人),女生有8+2=10(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答:9+1=10(朵)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答:2+2+2+2+2-1=9(个)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答:9+5-2=12(本)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答:数的时候不要漏了李平哦,这队学生共有8+5+1=14(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答:8+4=12(块)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答:6+5=11(支)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答:8+8=16(人)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答:大华有10-2=8(张),小刚有10+2=12(张),12-8=4(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答:5+4-6=3(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答:9+6=15(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个白皮球和5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个,花皮球剩下5个。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白皮球,多少个花皮球?

答:5+10=15(个)……白皮球 5+5=10(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答:14-8=6(朵),6=3+3,所以芳芳给晶晶3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了。

19、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2个鸡蛋,吃了8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问妈妈一共买回几个蛋?

答:12-8=4(个)……鸭蛋,12+4=16(个)

20、草地上有10只羊,跑走了3只白山羊,又来了7只黑山羊,现在共有几只羊?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第11篇

2、小明从一楼上到二楼用了1 分钟,他从一楼上到六楼,要几分钟?( )

3、小强家住4楼,每一层楼有7级楼梯,小强放学回家要爬( )级楼梯。

4、把一根木头锯成2段要2分钟,锯成6段要几分钟?( )

5、小玉有32张卡片,小婷有24张卡片,小玉给小婷多少张卡片,两人的卡片就一样多了?( )

6、小洁今年8岁,今年妈妈比她大25岁,十年后,妈妈比她大几岁?( )

7、小雅今年7岁,去年她比妈妈小23岁,五年后,妈妈比她大几岁?( )

8、一列队伍,从前数丹丹排第35位,从后数,丹丹排第21位,这一列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

9、一列队伍,丹丹前面有35名同学,丹丹后面有21位同学,这一列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

10、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两个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 )个夹子。

11、把图画相邻两张重叠钉在墙上,有五幅画,一共要( )个图钉

12、张老师给一年级(1)班的同学们出了两道数学题,做对第一题的有23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8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18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 )

13、3个孩子同时吃3个苹果要3分钟。请问:10个孩子同时吃10个苹果要几分钟?( )

14、一口深7米的枯井,一只在井底的蜗牛每天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向下滑2米。请问:蜗牛几天后能爬出枯井?( )

15、爸爸买了3个皮球,两个红的,一个黄的。哥哥和妹妹都想要。爸爸叫他们背对着背坐着,爸爸给哥哥塞了个红的,给妹妹塞了个黄的,把剩下的一个球藏在自己背后。爸爸让他们猜他手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了,就把球给谁。那么,谁一定能猜对呢?( )

16、找规律填数:

① 0,1,3,6,10,( ),( )

② 1、2、4、8、( )、( )

③ 1、4、3、6、5、( )、( )

④ 10、5、9、6、8、7、7、( )、( )、( )

17、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最大,( )最小。

18、把2、3、4、5分别填入( )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 )=( )

19、小菲、小南、小阳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红、黄、蓝三顶帽子,排着队儿向前走,谁也不回头。小南看见一顶红帽子和一顶黄帽子,小菲只能看到一顶黄帽子,小阳一顶帽子也看不到。你知道走在第一个的是谁?谁走在第二个?最后一个又是谁呢?他们又各自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呢?

一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3 第12篇

(三)(“排队知人数”、“简单应用”、“最多最少“训练)

姓名:评价:

1、小朋友们排队做操,小明的左边有6人,小明的右边有3人,这一排一共有()人。

2、一队共有12人,排在小钢前面的有7人,排在他后面的有()人。

3、从前面数起,强强站在第7个,从后面数起,他站的这一列队伍一共有()人。

4、无论从前数,还是从后数,小芳都站在第5个,这一队共有()个小朋友。

5、林林和丽丽站在队伍的中间,林林在前,丽丽在后,林林的前面有2人,丽丽的后面有3人,林林和丽丽之间还有3人,这一排一共有()人。

6、18个小朋友站在一队,从前往后数,小丽站在第9个,从后面往前数,小雨站在第6个。小丽和小雨之间有()人。

7、地下停车场上有15辆大汽车,比小汽车少6辆,现在开走了3辆小汽车,这时大汽车比小汽车少()辆。

8、一辆公交车里有30人,到好又多站下车9人,又上来了8人,现在车上有()人。

9、大明和小光每人有10块糖,大明给小光2块后,大明比小光少()块糖。

10、亮亮比芳芳多10本练习本,亮亮给芳芳()本后,两人的练习本就同样多了。

11、一辆公交车里有20位乘客,到好又多站有14人下车,又上来了19人,现在车上的人数和原来相比,人(多了)还是(少了),相差()人。

12、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3、在下面括号里最小能填几?

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第13篇

关键词:拓展,折纸,思维

近来听了工作室吴老师执教自主开发的主题拓展课“折纸中的数学问题”,感觉这是节扎实、灵动的课,更是有思维深度的课. 折纸对于老师和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可通过折纸引发的数学拓展学习却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 学生的思维从被激活后就活跃于整节课,在折纸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更在折后的比较、计算、发现规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实录1】欣赏作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聚焦折纸

( 折纸作品欣赏)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图片,知道图片上的这些作品是怎样做成的吗?

生异口同声地惊奇地说是折纸.

【教学实录2】拓展运用,研究重叠现象中角的奥秘

1. 探究从一个直角中对折出45°角

师: 如果让你把长方形的这个直角折成一个45°的角,想一想可以怎样折?

生: 把一个直角对折后,中间这条折痕就把这个直角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45°.

2. 探究把一个直角对折2次、3次的规律

师: 把一个直角对折一次就可以平均分成了两份. 那么如果把这个直角对折两次又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你是怎么想的?

生1: 对折一次可以把这个直角平均分成两份,对折2次就是把第一次对折后的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再对折一次,这样每个角又被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对折两次可以平均分成四份.

师生共同小结: 对折3次其实就是把第2次对折后形成的4个角重叠在一起再对折一次,这样每个角又被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对折3次可以平均分成八份,这里的八份可以写成2×2×2的形式.

3. 研究求重叠问题中角的度数

师: 这是一张长方形纸,先从一个直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线段,然后以这条线段为折痕,把右边这个三角形向上折,三角形的这个角我们把它叫作∠1,旁边这个角叫作∠2. 在这幅图中哪些角是相等的呢,谁上来指一指?

生: ∠1是把∠3向上折后所成的角,它们其实是同一个角的正反两面,所以∠1和∠3大小相等.

师: 你能算出∠1的度数吗?

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求出了两个折叠图形中角的度数,你们认为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关键是要在图中找到什么? ( 哪两个角相等)

【我的思考】

老师在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折纸,提取数学教学元素,然后广泛阅读各种相关的数学资料进行重组、建构,从而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使孩子的数学思考得以延续.

1. 找准可拓展的起点,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开始吴老师从欣赏各种折纸作品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与期盼,通过回忆长方形角和边的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确定了今天的研究主线从角、边、面积三方面展开研究,利用学生折角已有的知识经验,先从对折一次折出45度角开始,相继加大难度拓展到对折多次,较好地把握了知识的起点,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的课堂,为后面拓展到运用对折的规律求图形的角度做好了铺垫.

2. 挖掘可拓展的生长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吴老师在学生多次对折角后,引导学生发现了“对折的角大小相等”这一规律,为充分体现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的运用,巧妙设计了两个练习求重叠问题中角的度数,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比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明确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找到哪两个角相等. 在这样的拓展学习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悄然提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 发散可拓展的衍生点,提升学生的思维

学习数学,就是要无时无刻为学生思维打开搭建平台.拓展教学中,我们只有恰如其分地发散可拓展的教学资源,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拓展数学思维,打造开放课堂 第1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开放课堂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要求的提出,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不再以“讲”为主,而更在意“引”,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开放的课堂,将数学课上“活”,为学生设计更多的课堂活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开放性练习,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

的思考动力

如今的教学,最避讳的就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主观意识上更乐于学习数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借助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平方根”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做数学练习都很抵触,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都只是在机械地做练习,这就很难让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练习设计到竞赛活动中,让学生边玩边学. 比如:“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每个小组至少五个人,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合作,轮流回答问题,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最后,表现优秀的小组将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学生在教师说完游戏规则后,表现得都很积极、主动. 此时,教师便可以给出问题:64的平方根是什么?学生们都迅速反应,立即给出结果. 这时,第一小组给出结果8,第二小组给出结果8和-8,第三、四、五小组相应地也给出结果8和 -8. 随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对各小组进行相应的加分奖励和减分惩罚. 就这样,学生的好胜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在接下来的竞赛练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主动去复习相关知识. 最后,还有学生补充道:“第一小组给出的答案描述的是64的算术平方根. ”

就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可见,开展开放课堂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开阔学生

的思维空间

学生都是有生命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教师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存在部分学生不理解教师思维模式的现象. 但学生与学生之间是相互理解的,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推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与思考.

例如,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选择将课题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自由地探讨、学习. 这时,学生会主动自由结组,开始探讨活动. 有的小组的学生会在自己小组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一定平分这个角”. 会有学生附和:“非常同意!我们现在需要探索一下角平分线是不是还有其他性质. 根据我们所学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探索过程,我猜想,角平分线上的点也一定存在相似的性质,那到底是怎样的性质呢?”此时,后进生可能会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特性呢?”这时,就立即有学生向其解答. 学生就这样自由地谈论着,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交流,并在探讨的过程中互教互学.

小组探讨活动的开展,给了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机会,为构建高效率数学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拓学生

的知识视野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与时俱进. 教师打破了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开展了开放式课堂教学,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增添色彩,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全方面地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推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

例如,教学“图案设计”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平移、旋转、对称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案,猜想其图案的形成过程,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如,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台电扇,并让学生猜想这台电扇的形成过程. 这时,有学生给出结果:电扇是由其中一个扇旋转两次得到的,分别旋转120°和240°. 接着,教师可以相继为学生展示一些图案,让学生观察、思考. 就这样,学生在观察中更好地思考与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更直接,更便于学生思考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化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能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与思考,实现高效率数学课堂教学.

设计开放课堂练习,活跃学生

的数学思维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手段之一,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与回忆,能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而开放性练习,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课堂练习,让学生得以更好地思考,促进学生智能的健康发展.

例如,教学“不等式”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不等式解集的知识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这样一道开放性练习题:不等式的解集为x≤1,并将其表示在相应的数轴上.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设计一个不等式,使其解集为x≤1. ”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答案并不唯一,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时,有学生给出x-1≤0,也有学生给出2x≤2,还有学生给出3x-3≤0……学生给的答案各不相同,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 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考虑的不仅仅是不等式解法的步骤,还会联想到更多的不等式的知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开放练习的设计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考空间. 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开展开放评价机制,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只存在一种评价形式,即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发言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对他人进行评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只有听的机会,很少发表言论. 为改变这一点,教师可将课堂评价开放化,组织学生开展开放评价机制,让学生互评,互相给出意见,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提高.

例如,教学“分式的运算”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练习,为学生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解不等式x-2/x+1≤0. 一段时间后,学生都陆陆续续地完成这道练习题. 这时,有学生给出答案:可以得到(x-2)(x+1)≤0,解得-1≤x≤2. 此时,教师并没有立即对其进行评价,而是选用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即给学生预留出充足的自由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互相评价. 这时,有学生对这位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这位同学给出的解题步骤非常正确,可以看出他对解不等式的知识有很好地认识. 但是,他忽略了其中一个细节,就是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也就是x+1≠0,x≠-1,所以最后的结果应为-1

开放性评价机制的设立,成功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可以互相学习,能够借他人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善自我,实现高效率学习.

总之,新课改的今天,更加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提高. 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创新、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打造开放数学课堂,多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重阳节座谈会演讲稿下一篇:产品部销售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