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错别字的故事

2024-07-25

我和错别字的故事(精选14篇)

我和错别字的故事 第1篇

我和错别字的故事

我是个错字王,从识字到现在,错别字总是在不经意间蹦到我的作业里,蹦到我的文章中,蹦到我的生活里,总之,每当我看见作业本上一个个鲜红的圈圈,总会把它们恨得牙根痒痒,就因为这些错别字,让我丢过多少次人啊!

就说上次写作文吧,我费尽心思编出来的精美文章,让老师在全班一读,结果成了本我班十大笑料之首,我写的文章题目是《我家里的小乌龟》,可到了老师嘴里,不知怎的,变成了“我家里的小鸟龟”,这还不算,这只小鸟龟还挺贪吃,每天吃三吨饭,好家伙,这不是小鸟龟,估计大象龟也吃不了这么多吧?老师读完我的作文,全班笑得前仰后合,我呢,差点找个地缝钻进去,哎,羞死我了。

这还不算,错别字这鬼东西还会在一些特别关键的时候对我使出温柔一刀,轻轻的对站在悬崖边上的我踢上一脚,上学期期末考试,我满怀信心的答完语文试卷,急忙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碰头凑答案,结果几道容易失分的题我全部答对了,心里那个美啊,满心都飞去暑假里向我爸爸妈妈呼风唤雨了,很是高兴了几天。到了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一下子傻了眼,没错,那几道容易失分的题我确实答的不错,但是,光是卷子里的错别字就让我丢了五六分,这下可好,别说我对爸爸妈妈呼风唤雨了,整个暑假,我都是身处于狂风暴雨之中,唉……苦啊,我欲哭无泪。

还有一次,不过这次可是不赖我,那天,我和爸爸在公园里散步,大家也知道,人有三急,我突然想上厕所,可是,偌大一个公园里,我居然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公共厕所,就在我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爸爸突然指向那边:“那边不是公厕吗?”我走过去一看,原来,由于年久失修,公厕两字不知何时变成了“八则”,难怪我找了许久都没找到,这笔账,也得算在错别字上。

错别字啊,我真的是不想再与你为伴了,今天起,现在起,我要向你宣战,我有决心,有毅力,一定将你从我的生命里消灭!同学们,难道大家还能容忍这些身边的魔鬼?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吧!

我和错别字的故事 第2篇

错别字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出现错别字的次数有增无减,为此我上街进行了找错别字行动。

今天阳光明媚,碧蓝碧蓝的天空里,悬挂着一朵朵镶着金边的白云,真像草原上夕阳晚照下的羊群,这一堆,那一堆。可是,在前面马路旁的招牌上有一个刺眼的污点,那就是招牌上的错别字。招牌上写着“公厕住前50米”,上面把“往”写成了“住”,哎,就少了一撇,就成了别的字。沿着招牌往前走,就到了“友情饭店”,上面把“情”写成了“倩”。还是算了吧!接着,我来到了一家家具店,招牌上写着“大家家俱店”,上面把“家具”错写成“家俱”了。这回我可忍无可忍了,于是,我进门找店主理论:“叔叔,那招牌上的“俱”字不能这样写……可还没等我说完呢,那店主就大吼道:“去去去,你懂什么,那叫做时尚,现在你走在大街上,随随便便看几家招牌上都有错别字……说着,他便把我“请”了出去。我站在一旁哭笑不得:“到底是谁不懂啊?”

这样的事多丢脸啊!所以,让我们从自身做起,除掉错别字,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美好!

我和错别字的故事 第3篇

比如“区分”共有27个学生出现了错误, 25个学生写错了“区”, 写成了“曲”, 11个学生写错了“分”, 写成了“纷”。“南极”的“极”有2个学生写成了“班级”的“级”。有学生将“青蛙”的“青”写成了“蜻”。有3位学生将“场上”写成了“扬上”, 和“操场”的“场”混在了一起。

而听了同年级老师的期中试卷分析之后, 我发现他们所教学生粗心的地方和我们班孩子也大致相同, 而且错误出现的方式也惊人的相似。可是明明不是一个老师教的, 学生为什么会粗心得如此雷同呢?

一、错别字的成因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 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 不同的结构成分有1000个笔画之多。像“横斜钩”和“横折弯钩”低年级学生就很容易混淆。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 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 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

2.形近字多

汉字中形近字比较多, 运用时很容易混淆。例如:“今—令”, “往—住”。

3.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 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 汉字仅有418音节, 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 存在一字多音 (调) 、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 “已经—以经”, “乡音—相音”等, 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而造成书写错误。

4.教材特点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 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 (1~2年级) 对识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个, 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 (3500个) 的50%还要多。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 也是学习的难点。所有的字又被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要求会写的, 一类是要求会认的。认得多, 写得少, 也加大了学生写错别字的几率。一年级上册要求会写的大部分的字都是独体字, 一年级下册学生书写生字的正确率也还算好, 可是到了二年级,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数量的字的积累后, 写错别字的几率就开始渐渐增加了。

(二) 低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除了汉字本身的特点, 低年龄段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写错别字。

1.感知不精确

低段的学生认识事物, 只看大概, 往往忽视重要的内容。他们识字, 就倾向于整体地感知字形, 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 尤其容易忽略那些被强的成分所掩蔽的弱成分。有关研究表明, 小学生写字中的错误, 主要表现为结构错乱、部件混淆、笔画增减等“形错”。这正是由于他们知觉分化水平低的原因所造成。

2.注意力不够集中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 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 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前提下自己能发现并予以纠正。

3.存量不足

有的错别字, 是因为低年龄段学生的字词积累不够, 误用了同音字, 比如把“金秋时节”写成“金秋实节”。

4.书写态度不端正

有些学生在写字时, 态度不端正, 也导致了学生错别字的产生。比如生字抄三遍, 明明前后都是对的, 可是仔细一看, 却发现中间的那个是错误的, 这显然是心不在焉, 态度不端正造成的。

(三) 教师的教法

学生会出现那么多的错别字, 是否和教师就毫无关系了呢?

1.教师的抱怨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字的时候字写得认真, 错别字很少。可是教着教着, 错别字却开始慢慢地多起来了。我们上课明明认认真真、清清楚楚地教过了, 还一起写过这个字, 可是一转身, 作业本交上来, 学生又把生字写错了:同音字出现了, 有些学生就乱用一气。现在学生认得多, 写得少, 跟他们说在平常的组词日记里, 不要写没写过的, 可以用拼音代替, 可是他们不听, 一定要写, 结果那些没学过的字在他们笔下全遭殃了。不是变成一个别字, 就是变成一个错字。我们也很无奈。

2.三次教学

“满”和“落”虽然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可是学生却总是不自觉地将两者的结构搞错了。我教了三次二年级, 教了三次“满”和“落”, 对比一下, 效果真的截然不同。

(1) 记得在第一次教的时候我自己没有什么经验, 只是孤立地先教了“落”, 后来上到“满”时又教了“满”。虽然觉得错误率特别高, 我也只知道让学生一边说笔顺一边记字形, 再加上我的板书范写, 效果很差。

(2) 到了第二届学生时, 我已经知道孩子们是由于“满”和“落”同有草字头和三点水, 才会产生如此大的错误, 可是我在教学“落”的时候就给学生呈现了“满”字,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字形, 孩子们说得头头是道, 好像很懂的样子, 可是写上来我才发现, 很多人又把“落”字给写错了。

(3) 这学期同样是教学“落”和“满”, 我在教学“落”时, 并不呈现“满”字, 而是让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字形。学生很快想到了是上下结构。我又启发孩子思考, 这是一个形声字, 草字头, 下面的表示它的读音, 就是我们最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题目中的一个字, 我随即在黑板上呈现了《洛洛历险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题目。我指着“洛”字告诉孩子们, 落下来的“落”也是念“luò”的。我又再一次进行了提问:“落字是什么结构的?”孩子们大声回答:“是上下结构的。”上面是草字头, 下面是《洛洛历险记》中的“洛”。在教学“满”时, 我让学生分析了字形, 然后我就呈现了“落”, 我让学生再来分析今天的生字“满”和我们从前学的“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时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这一次, 我和孩子们好好地分析了两者结构组合上的异同, 然后我再进行了范写, 故意用不同的颜色把字分成了左右两半,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书写, 结果也让我觉得非常满意。

3.教学反思

三次的教学, 让我不禁反思。第一次, 事实上是我自己对教材的不熟悉, 导致了学生的失误, 等到事后去补偿却发现, 纠正一个错误远远比学会一个新字更让人头疼。第二次我去教学有些急于求成, 一心想着不去煮冷饭, 所以时候未到却一味地添柴煽火, 没学过“满”就让学生区别“落”和“满”的异同, 反而导致了学生更多的失误, 自己把饭烧成了夹生饭, 半生不熟, 在第一次教学“落”时就出现了许多的错误, 多少有些急功近利。到了第三次, 我吸取了前面两次失败的教训, 教学“落”时不与“满”去产生联系, 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字形, 然后结合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区别;同时陪儿子看动画片也让我了解到现在孩子们所关注的热点, 抓住了他们的兴趣所在, 增进了他们对这个字的兴趣, 同时通过轻松的笑话, 让孩子们更加深对“落”字上下结构的认识。所以我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分析了“落”和“满”的结构, 搞清楚它们之间的不同, 再进行书写, 才有了满意的效果。

三次的教学对比充分说明, 教师教的方法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了孩子对字的记忆。抱怨不能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 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破解学生识字中的难点, 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对策

(一) 力求识字方法多样, 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 要有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 根据学习的字词特点, 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正确提供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字的写字基本功。对于课堂上教学易错字, 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同时也是比较实用的。

1.编口诀识记易错字

如“春”———“三人一日去春游”;“棉”字———“木头上挂着一块白毛巾”;“坐”———“两个人坐在土堆上”;“琴”字———“今天来了两个大王”。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 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学生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 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 别字就会大大减少。而且课本上几个园地里也有类似的归类。例如:有足快快跑, 有手轻轻抱, 有水把茶泡, 有饭能吃饱, 有衣穿长袍, 有火放鞭炮。

3.联系旧字带新字

通过熟字加一加、熟字减一减的办法, 记忆新字, 学生是非常喜欢的。鸟减点等于乌, 奶减女等于乃, 学生甚至会用上连加、连减来记新字。这样的记忆方法, 不仅可以记住新字, 同时对于旧字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和巩固。

(二) 复习要及时而有效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是:在初步识记完成的同时, 遗忘也就开始了, 而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 经过较长时间的间隔后, 遗忘的进程渐趋于缓慢。这种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 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 这就成了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之一。如“复”字, 学生开始记得只有“一横”, 可是过不了多久, 学生就把“复”写成了两横。所以复习一定要及时而有效。

1.课后一定反馈及时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复习, 以巩固识字效果。所谓“及时”, 即分三步走:一是学习生字时, 一定要在课堂上认真地进行读写练习, 当堂完成对生字的初步记忆。 (描红是一个好方法。) ;二是在学习生字之后, 一定要课后进行复习, 可以布置抄写, 使学生加深记忆。 (一般上完生字, 我都会布置一项回家作业, 把当天的生字抄三遍, 再听写一遍。) 千万不要让孩子多抄, 这样只会加大学生写错别字的几率;三是在上下一课内容前, 安排一些时间, 进行生字的反馈练习, 达到巩固的目的。 (认读组词, 安排3分钟时间进行一次小听写, 效果很不错。)

2.定期不断复习易错字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感知分化水平低, 短时记忆占优势, 所以更加容易遗忘所学知识, 一定要反复性地巩固强化, 才能达到长时间记忆的目的。很多学生学了某个生字, 今天不会写错, 明天你考察他, 他也不会错。可是一段时间后这个字如果再出现, 他就会出现问题, 因为孩子是短时记忆占优势的。所以定期炒炒“隔夜饭”还是很有必要的。如这周复习上周的字词, 下周复习这周内容时再将前面学过的几个难字也复习一下, 到了下下周再复习一次, 如此波浪式地前进, 反复练习可使低年龄段学生更牢固地记忆所学知识, 防止错别字的产生。

(三) 出现问题及时反馈

我们采取了各种方法防止学生写错别字, 可是学生的错别字还是有可能出现, 这时我认为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及时有效地反馈、纠错, 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再写错别字。

1.因字制宜, 及时纠错

对于学生作业本上的每一个错别字我都严抓不怠。接触少的字我就帮他写在旁边, 像“的、地、得”这些字就采用圈一圈的方法, 让他们自己尝试去改正;而对于文中的重点字, 则是直接告知作业中有“害虫”, 需要立即查找, 并马上弄清楚, 让学生自己去纠错。

2.建立“错别字医院”

所谓“错别字医院”, 其实就是把平时容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 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 并将正确的也记录下来, 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 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几率。同时, 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开展“错别字纠正比赛”, 让学生将平时写错的字一起收集起来, 并开展比赛来纠正错别字, 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 不写错别字。

3.学生互相监督

除了让同学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之外, 我还在平时的学习中, 让学生互相检查作业, 发现错别字就马上给对方指正。开展这一活动, 学生们的兴趣极浓, 找出了错别字的学生就像警察捉住了小偷一样高兴。

4.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错别字

日常生活离不开使用文字,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错别字, 会使学生重视正确使用文字, 认识到正确使用文字的重要性。例如, 让学生观察商店的价格牌, 路边的广告牌, 墙上的报告栏、商品说明书等, 如果发现错别字要记下来并改正。大家一起来开个啄木鸟捉虫医院, 进行交流。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马虎成因,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写错字。好的习惯可以引领学生走入课堂, 走进生字, 理解掌握生字。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听讲习惯

课堂是老师传授生字的根本阵地, 学生只有守好这块阵地才能真正地学会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讲, 动用自己的多种感官, 参与学习,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引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清楚, 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错别字的产生才会得到有效遏制。

3.培养反复检查作业的习惯

学生做完作业后, 我要求他们仔细反复检查作业中是否有错别字, 发现错别字就马上改正。坚持这样做下去, 学生自然就会养成反复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

在上学期期间, 我要求学生坚持带字典回校。课堂遇到容易混淆、容易写错、难写难记的字时, 我都让学生们查字典, 使他们认清笔画、牢记字形。这样记忆的效果比老师教还要好, 还可以从字典上了解到这些字的意思和字的用法, 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渐渐地, 学生们就养成了勤查字典的习惯。

5.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故事里的错别字 第4篇

从前有个穷鞋匠,日子过得一落千丈,后来他穷得连做鞋的材料都买不起了,只剩下最后一张皮料。他把这张皮料裁剪好,发现它刚刚够做一双鞋,然后便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睡眼朦胧地走到工作台前,惊奇地发现鞋已经做好了。他完全被弄胡涂了,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过了一会儿,一个顾客走了进来,他一见这双鞋便爱不释手,并花高价把它买了下来。这样一来,鞋匠就有了足够的钱去买可做四双鞋的皮料了。

第二天清早,鞋匠发现四双鞋又已经做好了。就这样,日复一日,他头天晚上裁剪好的皮料,次日一早都变成了做好的鞋。不久,鞋匠的生意越来越兴盛,他成了一个有钱人。

圣诞节前的一个晚上,鞋匠对妻子说:“咱们今晚熬个通霄,看看到底是谁在帮助咱们,好不好?”妻子欣然同意。他们藏在了挂着衣服的房间一角。午夜一到,两个光着身子的小人走了进来,他们刚一坐下,就拿起裁剪好的皮料开始做鞋,又是椎,又是缝,还不时地敲敲打打。鞋匠目不转睛地看着,对他们的手艺赞赏不已。两个小人做好了鞋,又把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然后才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鞋匠的妻子为了感谢这两个小人对他们的帮助,又看到这两个人都光着身子,便提议给他们做一身小衣服。鞋匠很赞成。到了晚上,鞋匠把给两个小人的礼物都准备好,放在工作台上,没有再放裁剪好的皮料。

午夜时份,两个小人又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可他们没有找到裁剪好的皮料,却发现了两套漂亮的小衣服。他们迫不急待地穿上衣服,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边跳边唱:“咱们穿得体面又漂亮,何必还要当个皮鞋匠!”

从此,两个小人再没出现过,而鞋匠一家人一直过着富足的日子。

[原来如此——改错]

1.“一落千丈”应为“每况愈下”,意为情况越来越坏。

2.“朦胧”应为“蒙眬”,形容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3.“胡涂”应为“糊涂”,意为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4.“兴盛”应为“兴隆”,两词词义相同,但兴隆多形容生意,兴盛多形容国家、事业。

5.“通霄”应为“通宵”。

6.“椎”应为“锥”,意为用锥子或锥子形的工具钻。

7.“时份”应为“时分”。

8.“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意为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关于错别字的故事笑话 第5篇

别字先生的故事

错别字,害人不浅,人们对它们深恶痛绝。古人用诗来讥讽别字先生,警示人们。

明朝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巴结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送去,并且先叫人把帖子呈上。帖子上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了很是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又为什么要用筐装?当知县看到筐里装的东西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新鲜的枇杷。知县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子上写了首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有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花了几千两银子买了个县令来当。一次,他想买补品补身子,便对差人说:“你速去药店买三钱最好的鹿耳。”差人立即急匆匆来到一家大药店,对老板说:“我家老爷吩咐,要三钱鹿耳。”老板皱着眉头,寻思良久道:“本店只有鹿茸,无鹿耳。”差人急得哭起来:“小人买不到鹿耳,依老爷的脾气,定挨五十大板!”老板见状,提笔写了一首打油诗:

只因读书不用功,错把鹿耳当鹿茸。

倘若办案亦如此,多少无辜在狱中。

滩浒(虎)缘何读滩浒(许)

小时候读书,就有条经验,凡不认识的字,只要念其边旁,百分之六七十会念对。如泳、咏、△三字皆念“永”,这叫“瞎字认半边”。但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字,如果按“认半边”的老经验去念,就要成为别字先生了。有个讽刺别字先生的故事:“某人(别字先生)在看一本书看得很入迷,友人问他:在看什么书?答曰:《水浒(许)》。友人不解,再问书中写些什么人物?答曰:有一李逵(达),搿二斧(爹),有万夫不当之勇(男);友人才知某人看的是《水浒》。”这个笑话是编出来讽刺那些“别字先生”的,未勉有点出格,因为把浒读成“许”,逵读人“达”,完全可能,把斧读成“爹”,勇读成“男”就不大可能了。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读某字的原音反而错了,“认半边”反而对了。例如滩浒岛这个地名,就应读作滩浒(许),而不能读成滩浒(虎)。

据说,把滩浒读作滩“许”,还是清康熙皇帝造成的。相传,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时,对海岛开发十分关注,指名要时任定海镇总兵黄大来前去护驾,多次亲自向黄大来询问舟山的情况,黄向康熙奏呈普陀山寺庙失修的情况后,康熙赐金千两,命修复普陀山前后两大寺。

黄大来还携一部旧的志书,按照志书中的插图介绍海山的地理环境,康熙听得津津有味,要过图边看边念:“舟山、岱山、鱼山、洋山„„滩浒(许)”。黄大来和在场的大臣都知道康熙读别字——把滩浒读成滩“许”了。但因皇帝的口是金口,皇帝开了金口,错的也对了,所以,不但没人出来纠正,反而也跟着康熙把滩浒读成滩“许”,并传令滩浒岛附近居民,今后,滩浒只准念滩“许”。所以当地居民一直照念。直到本世纪60年代,笔者去滩浒岛参观发展渔业生产情况时,岛上居民还是叫自己的岛屿为滩“许”。

别字先生自辩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别字,误人子弟,被人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堂审问。

“你教书常念别字,是吗?”

“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

“什么?鸟有?你把乌念成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

先生怕挨打,战战兢兢地说:“认罚!”

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

先生回家提了一只鸡来。

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先生回答说:“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免两只’吗?”

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民间笑话大观》

买千口猪

从前,有个县官写字很潦草。这天他要请客,便写了一张字条叫差役买猪舌。谁知“舌”字写得太长,分得太开,差役误以为叫他买猪“千口”。这可忙坏了那位差役,跑遍了城里,又到四乡去购买,好容易买到五百口猪。他一想交不了差,便向老爷求情,希望少买五百口。

县官生气地说:“我叫你买猪舌,准叫你买猪千口呢?”

差役听了,应声道:“还好还好!不过以后请老爷注意,若要买肉,千万写得短些,不要写成买‘内人’。”

有关错别字的笑话分类

一、谐音式

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赶考,呆坐半天也做不出答卷。于是便想走后门中榜,就在试卷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戚)!”主考官看后又好气又好笑,提笔批道:“既是中堂亲妻,我定不敢娶(取)!”

二、对联式

清代一次科举考试,有个考生因不懂《书·秦誓》中“昧昧(想念深切)我思之妇”一句的意思,将其写成了“妹妹我思之”。主考官开始不明其意,继而哑然失笑,挥笔批道:“哥哥你错矣!”两者恰好构成工整的对仗。

三、曲解式

某店主在招牌上把“月饼”写成“曰饼”,有人说:“‘曰’字是个白字。”店主不屑一顾:“说得倒好,‘白’字还有一撇呢!” 某老板的商品介绍上把“零售”写成“另售”,有人纠正道:“‘另’字写成别字了。”老板反唇相讥:“你弄清楚,‘别’字还有一立刀呢!”

某商人做广告时,把“锡纸”写成“昔纸”。有人指出:“‘昔’字是个错字。”商人嗤之以鼻:“哼,‘错’字还有金字旁呢!”

四、打油诗式

说古时候有一个土财主,喜欢读书人,给自己的千金小姐找了一个读书郎并入赘。结婚后财主送女婿在外地继续求学。读书郎爱读书不假,只是写字潦草,还有错别字。有一天,在外寒窗苦读的书生非常思念家乡,此时正是杏子熟落的季节,他平时很爱吃杏,于是提笔给岳父写了一封家书,让岳父买一些杏寄来。

老汉看到信,琢磨了半天也没明白,因为女婿把杏写成了“否”。老汉猜字行动,买了一筐小黄杏给女婿寄去了。于是有诗云:

贤婿来信要买“否”

急得老汉满街走

买了一筐小黄杏

不知是“否”不是“否”

另有:

有一学生,学习不用功,给家里写信写不成,于是: 爸爸,奶奶(妈妈)你们老俩口好吧:

家里的粮食狗(够)吃了吧?家里还有线(钱)没有?我的线(钱)化完了,我这里下雨,我没有命(伞),你们急(寄)线(钱)给我买命。完了。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大吃一斤 有个人早上出门后,看见旁边有堆狗屎,于是他回家写道:我在家门口看见一堆狗屎,我 大吃一斤!!!!!

单位上有位同事,工农兵大学生,文化水平不高。有次为报材料到大市局里,就打电话去:“喂,是XX站长吗?我的复历表已经寄去了,你们收到了吗?”人家听不懂:“什么,什么复历表?”他急:“就是你们要我寄的那个个人复历表啊„„”我们在旁边早笑歪了。哈哈,“履历表”说成“复历表”,真是大姑娘坐轿子——还是头一回听说呐。从此“复历表”就成了他的代名词。这位仁兄还经常有这样那样的笑话。酒中有个“泸州老窖”的,他总说成是“泸州老窑”。人家问他,今天喝的是什么酒呀,他说:“还不是老样子,泸州老窑呗?”老窑老窑的喊多了,我们就喊他“老窑”起来了。当然他也笑笑:“取笑我干嘛?我还不比那书记强?哗众取旁”——我倒!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qìn)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mì)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四个错别字的厉害》。

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那时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接受再教育”。有个知青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爸爸妈妈,不要再寄粮票和钱来了。我的粮食狗(够)吃了。这些天常常下雨,烦闷得很,我的命(伞)也丢了。为了节约闹革命,我只要你们的老命(伞)。现在公社已经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过两天我就上吊(调)了。”

家里的人看信后,全吓坏了,差点闹出了人命。

历史上五大最著名错别字的故事 第6篇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最有说法的错别字——“鱼”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魚”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如果说避暑山庄的“避”康熙爷不会写还情有可原,但这“鱼”不会写实在说不过去。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 “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错别字——“流”

错别字如果是“有意错”,书写者都会附会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边的“坐花载月”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宁夏“三马”之一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多而善风情、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题四,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虫二”(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现最多的错别字——“明”

皇帝写错别字,皇帝陵上也有错别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细心的游人至少可以发现两处错别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这两个“眀”与少一点“鱼”和多一横“避”不同。“鱼”、“避”那是皇帝创作,具有“合法性”,这个“眀”字则是因为出自书法家之手,可以归结为艺术字,或是书法体。

最令人叫绝的错别字——“富”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别字。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错别字笑话故事 第7篇

错别字笑话故事

斗放学回家,满脸的不高兴,赵云看见了,忙问:“发什么愁啊?是不是作业太多了,没关系,我帮你写就是了。” 阿斗急了:“还说呢!昨天就是你给我写的造句‘我吃了一顿饭’写成‘我吃了一吨饭’,同学们都笑我是个大饭桶!” 虽说是不怎么好笑的老段子 但就凑合着用吧

我和“棒棒”的故事 第8篇

开学前两天的新生家长见面会后, 我和棒棒的爸爸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棒棒爸爸说:“老师, 我知道孩子特别的好动、淘气, 不遵守纪律, 打人, 许多的坏毛病。让老师头疼, 费心了。可是我也没有办法啊!在家里他经常挨揍, 也不管用!真急人!大班了, 更加气人啦!老师您好好管教管教他, 孩子交给您, 怎么收拾都行!”在与家长的交谈中, 我还知道:孩子特别喜欢看书、喜欢问为什么, 学习方面没问题, 已经认识许多字、会100以内的加减法, 还会下国际象棋呢!

开学的第一天, 我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 远远地就看见“棒棒”蹦蹦跳跳地跑来。我立刻张开双臂等着他, 他愣愣地停在我面前。我笑着说:“棒棒早上好!我们拥抱一下好吗?”他缓过神儿, “坏坏”地笑, 身体一顿乱扭。我笑着说:“我是王老师, 我很喜欢你, 从现在开始, 我们做个好朋友吧, 来, 拉拉钩吧!”接着, 我搂住他, 朝他脸上闻了两下, 开玩笑地说:“今天早上洗脸了吗?抹香香了吗?”他认真地点点头“嗯, 真的挺香啊!好朋友, 去玩吧!”他开心地走开了。

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拥抱、一句关心的话语, 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孩子感到老师喜欢他、关心他、爱他。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接下来几天的时间, 我真的“领教”了他。教学活动中, 他坐不住椅子、随便说话、捣乱;日常生活中, 他打打闹闹、搞恶作剧;游戏中与同伴打架、争抢玩具。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 就是没有一时的消停。为此我大伤脑筋, 有时厉声呵斥, 有时好言相劝, 甚至来点小惩罚, 不让他玩玩具、不让他出去玩, 但收效总是不大。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 难道能放弃他吗?“败”在他的手下?我不甘心!

这天下午的计算活动中, 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张20道题的口算题卡。一转眼的功夫, “棒棒”就完成了, 而且都做对了。他开始左看右看, 无所事事, 捣乱别人。我灵机一动, 想起一个好办法。我趴在他的耳边, 悄悄说:“想不想给别的小朋友批分, 当小老师呀?”他瞪大了眼睛, 使劲点点头。接着我问:“你知道, 怎样当小老师吗?”他摇摇头。听了我的要求之后, 他再一次使劲点点头。我笑着说:“我相信你是最棒的!”“棒棒”终于安静下来, 认真地批起分, 还真的像个小老师呢!活动结束后, 我进行了小结, 表扬了“棒棒”, 小朋友送给他热烈的掌声, 他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给孩子更高的任务, 让孩子安静下来, 同时感受到自己可以当小老师、帮老师做事,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在别人心中的威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 及时发现、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我和“棒棒”的故事 第9篇

开学前两天的新生家长见面会后,我和棒棒的爸爸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棒棒爸爸说:“老师,我知道孩子特别的好动、淘气,不遵守纪律,打人,许多的坏毛病。让老师头疼,费心了。可是我也没有办法啊!在家里他经常挨揍,也不管用!真急人!大班了,更加气人啦!老师您好好管教管教他,孩子交给您,怎么收拾都行!”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还知道:孩子特别喜欢看书、喜欢问为什么,学习方面没问题,已经认识许多字、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还会下国际象棋呢!

开学的第一天,我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远远地就看见“棒棒”蹦蹦跳跳地跑来。我立刻张开双臂等着他,他愣愣地停在我面前。我笑着说:“棒棒早上好!我们拥抱一下好吗?”他缓过神儿,“坏坏”地笑,身体一顿乱扭。我笑着说:“我是王老师,我很喜欢你,从现在开始,我们做个好朋友吧,来,拉拉钩吧!”接着,我搂住他,朝他脸上闻了两下,开玩笑地说:“今天早上洗脸了吗?抹香香了吗?”他认真地点点头“嗯,真的挺香啊!好朋友,去玩吧!”他开心地走开了。

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拥抱、一句关心的话语,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孩子感到老师喜欢他、关心他、爱他。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接下来几天的时间,我真的“领教”了他。教学活动中,他坐不住椅子、随便说话、捣乱;日常生活中,他打打闹闹、搞恶作剧;游戏中与同伴打架、争抢玩具。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时的消停。为此我大伤脑筋,有时厉声呵斥,有时好言相劝,甚至来点小惩罚,不让他玩玩具、不让他出去玩,但收效总是不大。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难道能放弃他吗?“败”在他的手下?我不甘心!

这天下午的计算活动中,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张20道题的口算题卡。一转眼的功夫,“棒棒”就完成了,而且都做对了。他开始左看右看,无所事事,捣乱别人。我灵机一动,想起一个好办法。我趴在他的耳边,悄悄说:“想不想给别的小朋友批分,当小老师呀?”他瞪大了眼睛,使劲点点头。接着我问:“你知道,怎样当小老师吗?”他摇摇头。听了我的要求之后,他再一次使劲点点头。我笑着说:“我相信你是最棒的!”“棒棒”终于安静下来,认真地批起分,还真的像个小老师呢!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小结,表扬了“棒棒”,小朋友送给他热烈的掌声,他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给孩子更高的任务,让孩子安静下来,同时感受到自己可以当小老师、帮老师做事,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在别人心中的威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时刻关注“棒棒”的“行踪”,表扬他的进步,并经常督促、鼓励他,只有自己做到最棒,才能当小老师。并且做到:只要“棒棒”进步一点,就奖励他当一次“小老师”。这个办法效果不错。如今的“棒棒”转变了许多,相信在老师耐心、爱心的感召下,“棒棒”会成为最棒的宝贝!为他加油吧!

我和作文的故事之我和作文的故事 第10篇

春天,撷一缕春风,放进心房,让它吹起我的快乐;夏天,捧一抹骄阳,放进心房,让它照亮我的温暖;秋天,拾一枚红叶,放进心房,让它收获我的心情;冬天,掬一捧阳光,放进心房,让它荡涤我的心灵……而这春风,这骄阳,这红叶,这阳光,都是我最爱干的事情:写作。

小时候,热爱读书的我就为写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时,爸爸妈妈让我学会了电脑,电脑里的那些游戏常常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或是为了我的健康,妈妈说:“只要你每天写一篇日记,就可以玩十分钟游戏。”日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令我好奇地盯着妈妈,想在妈妈眼神里找到答案。妈妈只是微微一笑,说:“日记就是每天把你开心的.,伤心的,好玩的,有想法的,激动的事记录下来,以后还可以看看,发表感悟:‘原来我就是这样过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此,我每天都在妈妈给我开的主页上写日记,只是我尚未掌握作文技巧,每一“篇”文章只有几句话,如记流水账般概述了自己的心情。天长日久,我写的作文字数越来越长,思想感情也丰富了。至二年级,我的主页上已经有200多篇作文了,其中还包括我喜欢的一些诗歌、句子。三年级,我的作文在班里名列前茅,每次老师都会拿出来范读。这时老师让我们学会3+1积累法:每天3个好词,一个好句。这又让我的作文更添一色。四年级,我在作文大赛中屡次获奖,在一月,我的作文还被选登上《深圳晚报》,我写作的动力又增一分。

但由于时间问题和年龄的增长,每日因为作业我都拖到很晚才睡。我写作文的次数减少了许多,但我相信,我只有多练多学,才能作出更棒的文章!

我和错别字的故事 第11篇

记得那是周六,我一大早就起来了,妈妈已经做好了美味的早餐,我没有吃,悄悄地走到书房,拿起书静静地看着。妈妈叫着:“小欣,快来吃早饭,菜都凉了!”我应了一声:“知道了,我很快就来。”却还是没有动,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看得津津有味。看到快乐的地方就跟着作者一起快乐,看到凄凉、悲哀的地方时,我就会陷入剧情里面,被作者所受之事而伤心。看到双眼都睁不开了,还坚持着,可过了没多久,抵挡不住睡意就睡过去了。醒来之后觉得时间还早就继续看书。

“砰―砰―砰”,我听到一阵声响,心想:“肯定是妈妈上班回来了,可怎么那么快呢?应该是有什东西忘记拿了吧。”然后就听到妈妈说:“小欣,我上班回来了。”我“啊”了一声,一看闹钟,原来都下午五点多了,我的肚子也咕噜咕噜的叫个不停。呀!我连早饭都没吃,只顾看书了!

还有一次,我买了一本书,从下午三点看到晚上七点,吃完饭、洗澡完毕之后又接着看。妈妈见了笑着说:“你这个书虫呀,一天到晚就知道看书,一有空余时间就看,也不活动活动。”不知不觉就十点了,我平时的睡觉时间到了,妈妈把我送回房间,看我睡下了才离开。我轻手轻脚打开门,一看没人,立马开灯看书,一听到动静就连忙熄灯,听到没有声音了又接着看。看着看着就凌晨四五点了,没一会天就亮了,我连忙整理好就往学校赶。同学们都用奇异的眼光看着我,进到教室时有同学说:“看呐,大熊猫,哈哈哈……”我才领悟到发生了什么,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这就是我读书的故事。虽然有辛酸,但也有快乐,自己因看书而废寝忘食,因看了一夜的书,成了大熊猫被同学们嘲笑,但我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与快乐,我就是幸福的,交了一个有许多知识的朋友。

我和错别字的故事 第12篇

我有一个朋友,他带我复往远古时代,了解三千年博大精深古文明的历史,吸取古文明的精髓;他带我横跨 太平洋,到我们邻居家做客。它就是——书。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一个不健康的人。在我四岁时,与书结缘;六岁开始阅读不带拼音的读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句话一直在鼓励着我。

一开始,只要有空余时间,我就找个合适的地方,选个读书的姿势,拿起一本童话如《皮皮鲁》津津有味有味地看起来。一看就是一、二个小时。书真像一个魔法师,让我忘了吃饭,忘了睡觉。一本《皮皮鲁》,我一周可以看完。所以,过了几周爸爸就会带我去买另一本《皮皮鲁》和其他书。我一回家就捧起书,一头栽进知识的海洋。从此我交结了许多新的朋友,对这个世界我又有了新的认识,懂得新的道理。我的脑海里又记住许多新的词语。“吃饭了,吃饭了。”奶奶的呼喊声从我这只耳朵进,从另一只耳朵出。“吃饭了!唐芷馨!!”这一下我才从童话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依依不舍地与朋友告别,他们还欢迎我再来。爸爸告诉我:“一本书在你不同的年龄阶段读它,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收获。”所以我读了好多本皮皮鲁,读了好多遍,每读一篇就有不同的收获。因为书,我就架上了一副小眼镜,看起来像一个小知识分子!

爱读书吧,书是知识的源泉;爱读书吧,书是一味良药,可以治愚;爱读书吧,书可以扩大脑海里的知识;爱读忆吧,书可以改变你的个生,改变你的道路,你的命运!噢,对不起,我要读书去了!

我和作文的故事 第13篇

本来我这个人也不笨哪,从小就能说会道的,一天到晚说个不停,爸爸有时候皱着眉头说:“你呀,就剩一张嘴了,不说那么多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就冲他笑笑。在学校里,每次上语文课,发言最积极的肯定是我,老师也夸奖了我很多次。但是一到写作文,我就不言语了,一个人闷闷不乐地胡编乱造,为这没少挨老师的批评。

再说考试,每次语文考试,前面的题我很快就能做完,只不过一到最后写作文就发愁。每次都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多少内容,经常因为这个影响我的考试成绩,成了我学习中最大的烦恼。

我也不是没有写过一篇好作文,去年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编写童话,这可是我的强项。我不知不觉居然写了两页多——要知道平时我写一页都是很难的。老师批改之后还表扬了我呢。可是,不是每次作文的内容都是我感兴趣的,每次写作文我依旧唉声叹气。

这个学期,老师说他会把写得好的作文投稿到《齐鲁少年》发表,让全省的老师和学生都能看到。老师还说,写作文就是把想说的话有条理地写出来。这不,我就把我和作文的故事写了下来,老师夸奖了我,还说要把我这篇作文投稿呢,真让我喜出望外。以后,我一定要争取和作文成为好朋友,让自己不再害怕作文!

(指导教师:赵以俊)

大脸猫支招:

我和作业的故事 第14篇

以前,我是个电脑迷,不爱做作业。放学回家,只要发现妈妈还没下班,我的脑子里就会闪过这样的念头:反正时间还早,先玩儿一会儿游戏。为此,没少挨妈妈批评。

这学期开学后,妈妈跟我约定:只要我认真完成作业,每天都可以玩儿半小时游戏。

哈,太好了!现在我遵守约定,写完作业后再玩儿游戏。你猜怎么着?我再也没听到妈妈对我大喊:“还不关了电脑?去写作业!我要罚(fá)你一个月不能玩儿电脑!”

今天,我给自己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洗袜子。

晚饭后,我端来一盆水,拿出肥皂(zào),坐在小板凳上,准备开工。我把袜子放到水中沾湿,又抹上肥皂,左搓(cuō)搓,右搓搓,肥皂泡泡沾满了手,滑滑的。之后,我用清水把袜子上的泡泡冲洗干净,然后拧干,晾起来,大功告成。

妈妈说:“宝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爸爸说:“劳动者是最美丽的人!看,我的小宝贝变得更漂亮了!”虽然知道爸爸在开玩笑,但看着洁白的小袜子,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明天晚上,我要洗三双袜子,你猜猜都是谁的?

前段时间,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因为完成作业后,我就可以去球馆玩儿了。由于作业写得飞快,每个字都像长了翅膀一样,我回过头来看看,自己都不认识。

上一篇:三月雨优美散文下一篇:0 信贷需求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