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问题整改报告

2024-07-04

财政审计问题整改报告(精选6篇)

财政审计问题整改报告 第1篇

乡镇财政决算审计问题整改报告

*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我镇2020财政决算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萧审报〔2021〕21号)。我镇各级领导干部对照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深入讨论反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均认为报告客观反映了我镇财政财务管理状况,对今后的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不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现将整改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专题会议落实责任。

自收到审计报告文书后,我镇主要领导明确了*牵头落实整改,2021年11月26日,孔旭书记召开由各办公室主任参加的专题会议,一方面要求高度重视审计揭示我们平时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批评了只注重建、不注重管,只注重布置、不注重监督,只注重突击整治、不注重平时管理等现象;另一方面对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落实了整改责任人,要求对表销号、限期整改,并举一反三,绝不屡改屡犯。

二、审计问题整改情况。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镇机关工会账户未建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部分业务未按时间顺序记录,且摘要记录不完整。”问题整改。

整改情况:已整改。由于我镇缺乏财务人员,担任镇机关工会财务出纳工作人员无相关财务知识,导致该问题发生。审计组发现问题后,我镇财政管理办公室人员专题指导了该人员如何建立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登记的相关规范等,并一起梳理了以前的支出情况,目前两本账册均已建立并登记完整。

(二)“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2020年*镇未进行固定资产盘点。

问题整改。

整改情况:已整改。审计发现问题后,我镇管理人员联系了专业的第三方公司*灵锐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讨论了具体盘点的工作和要求,2022年1月5日双方签订了《资产盘点合同》,1月17日公司进入我单位盘点。由于单位办公点分散,资产较多,且期间有春节和疫情防控因素,截止报告日,第三方公司实物清点登记已经完成,目前进行实物与资产云登记账册进行比对阶段,下阶段进行资产标签的粘贴工作,待全部完成后,单位的资产能保证账实相符,今后单位将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每年年底进行资产盘点。

(三)“部分报销管理不规范。

抽查2020年*镇结算专户凭证资料,发现部分发票报销附件材料不全、缺少审批签字。”问题整改。

整改情况:已整改。分析问题原因,财务管理人员只注重发票上的审批流程和支出的标准限额,对相关文件的附带要求不仔细研究,或者碍于同事情面不追究等;报销人员对相关政策文件不了解也是重要原因。财政管理办公室总结了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制度,印制成《常用制度汇编》分发给每位单位人员,要求仔细阅读,报销费用时,不得以不知情为由拒绝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财务管理人员更要仔细研究政策制度,特别是三公经费报销制度,严格落实报销程序、报销规范等,强化报销资料的审查审核。

*镇将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基础的会计工作,建立健全制度管理机制,强化财务审核审查制度,从防范财务风险的高度去落实相关政策。

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资产管理工作,在第三方公司全面盘点的基础上,土地、房产、设备等进行日常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保证资产不流失,不浪费,发挥其效率效益。

财政审计问题整改报告 第2篇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2018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请予审议。

2019年8月28日,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2018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对进一步做好审计监督和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提出了审议意见,现将该报告中反映的有关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多次召开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听取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研究部署落实整改工作,要求各相关单位要切实承担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做到举一反三,确保整改到位。州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州人民政府有关安排部署,积极跟踪督促整改,对审计工作报告提出的问题,要求相关整改责任单位切实对照问题清单进行整改,并对保障房、扶贫资金审计整改情况进行督促调研,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相关县市和部门认真落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建立整改台账,逐项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审计整改工作。

一、州级财政预算管理及决算草案编制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预算编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政府性基金超范围编制收支预算项目的问题,下一步通过强化预算编制管理进行整改,在2019年的调整预算中对相关基金预算进行了调整。二是对代编预算较大未能完全执行的问题,已将未执行完毕的一般公共预算项目资金全部收回总预算,按规定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三是对预算编制不细化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和审核,加大结余结转资金的清理和统筹使用,督导部门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促进预算项目的编制细化。四是对社保基金预算编制还不够完整和规范的问题,下一步将完善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工作机制,2019年已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纳入州级社保基金预算编制,今后杜绝超预算的发生。

(二)预算执行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1.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方面,一是要求执收单位核实预算收入来源和性质,按照规定的收入科目入库。二是全面清理州级历年非税账户待查资金,已对待划转的非税收入进行了清理收缴。

2.清理财政存量资金方面,一是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推进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有效盘活。二是对于清理存量资金形成的二次沉淀问题,进一步加大盘活力度进行清理。

(三)州级决算编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部分科目超预算下达的问题,州财政已收回多下达的资金,下一步将加强预算编制,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二是州对县配套补助资金因列支不规范造成州级支出未执行完毕的问题,在2019年预算调整时已在“补助县级支出”科目中进行单独列示,下一步将严格执行预决算编制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预决算编制的精准性和合理性。

(四)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州本级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州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2019州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专项绩效评估目标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州直单位在填报预算时同步填报绩效目标,并纳入考核,同时探索采取了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2018年州级招商引资项目和2018年州级极贫乡镇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为下一步全面做好预算绩效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州财政局还采纳了审计建议,拟定了《**州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五个务必”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州级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调剂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州财政预算收支管理做好“三保”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和预算单位政府收支行为。

二、州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涉及审计整改的州水务局、州民政局、州交通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等6个州直单位认真采纳审计意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整改。截至2020年7月底,通过上缴国库、收回结余结转资金、调账处理等方式加快资金拨付并警示约谈责任人员1人。

1.关于“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方面存在超预算、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一是6个单位严格预算支出管理,杜绝超预算支出,同时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列支费用。二是将按规定规范公务接待支出资金上缴。三是3个单位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管理台账,建立派车制度,并承诺不再借用下属单位车辆。

2.关于3个单位未将全部收支纳入账务核算,在往来款核算收支的问题,相关单位已按规定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1个单位还建立了上级专项资金专账进行核算。

3.关于3个单位报账不规范,缺乏原始支付依据的问题,相关单位进一步严格执行支出审批制度,确保报销凭证真实完整。

4.关于4个单位未按规定核算资产的问题,相关单位已对资产进行清查,并补记相关账务。

5.关于2个单位未及时清收清缴非税收入的问题,目前已清缴入库14.55万元。

6.关于部门决算收支数据编报还不够准确的问题,相关单位下一步将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严格对账,确保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7.关于项目资金结余较大的问题,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此外1家单位将虚报差旅费套取的资金已全额缴入国库,1家单位对在协会兼职并领取报酬的人员进行了警示约谈,并全额退回违规领取的薪酬。

三、重点民生项目及其他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扶贫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涉及审计整改的10个县(市)通过追回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促进闲置资金拨付等方式进行整改,采取警示约谈、预防提醒谈话、警告等方式处理处分19名责任人,制定和完善制度6项。

一是对将扶贫资金用于非扶贫项目问题,相关县已采取原渠道归还资金、将相关资金上缴财政等方式进行整改,并警示约谈11人,预防提醒谈话4人,警告2人。

二是对未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或未有效执行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相关县与贫困户签订补充协议等,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对资金闲置问题,相关县采取收回结余结转资金和统筹资金安排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方式进行整改。

四是对抽查发现部分产业项目实施绩效不佳,未发挥应有效益和达到预期效果问题,相关县收回项目结余资金、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等措施进行整改,截至2020年7月底,警示约谈责任人员2人,出台政策措施4项。

五是对项目应开工未开工、应完工未完工、进展缓慢等问题,相关县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确需调整项目的及时进行调整,截至2020年7月底,推进项目建设完工62个,调整实施项目22个,停止实施项目31个。

六是对“特惠贷”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相关县采取清收超额发放贷款、收回多享受贴息资金等方式进行整改,截至2020年7月底清退财政贴息资金7.99万元,追回贷款3,757.8万元。

七是对产业合作社和基层组织存在账务管理混乱、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的问题,相关县已对合作社的账务和涉及的“小金库”进行清查。

(二)省级极贫乡镇扶贫资金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贫困补助政策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县退回了易地扶贫搬迁户重复享受的危改补助9.75万元,10户贫困户选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而放弃享受危改补助,清退1户四有人员保障资格,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强化基础信息的共享完善,切实将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保障等政策落实到位,此外还兑现危改补助28.36万元,补发生态护林员工资74.36万元。

二是对脱贫攻坚项目进展缓慢以及项目未实施造成脱贫攻坚资金闲置等问题,相关县采取促进闲置资金拨付和调整项目等措施整改。

三是对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未建立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相关县签订补充协议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对未按规定招投标、未进行政府采购等问题,相关县已对3名责任人员进行了约谈,并对违规企业处以罚款18.75万元。

五是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问题,相关县正在积极办理相关手续。

六是对抽查发现2个项目因后续管护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县已经加强了相关项目的后续管护,出台了相应的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办法。

此外,对基层农村产业合作社在资金管理中仍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以及个别公款私存问题,相关县已对合作社的账务进行清理清查。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安居工程资金闲置问题,相关县市采取收回资金等方式进行整改,已归还原渠道资金12,650万元,收回结余结转资金12,373.1万元,加快财政资金下达53,794.49万元。下一步将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对安居工程项目建设未办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手续问题,相关县已将14.5亩土地进行招拍挂,并对剩余未办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土地积极向上级申请用地指标,组织编制申报要件,申报土地用地手续。

三是对违规分配公租房问题,相关县市已对违规分配的公租房进行清退,并对责任单位进行了提醒谈话和通报批评。

四是对违规使用公租房问题,相关县市采取收回公租房的方式进行整改,已收回257套违规使用的公租房。

五是对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用于其他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问题,相关县积极筹措资金将用于其他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的财政资金归还财政。

六是对违规扩大范围将市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历史文化街区或文物保护修缮项目等造成的拆迁安置纳入棚改范围问题,相关县已将上述项目涉及资金归还原渠道。

(四)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州本级和相关县少报、多报拖欠账款以及新增拖欠和未及时清偿的问题,相关单位和县采取调整台账、制定偿还计划等方式进行了整改,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清偿7,203.57万元。

(五)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镇远县、施秉县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1.关于土地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的行为立案侦查,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并督促18个砂石场和1条通组公路完善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二是对耕地占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不需要占补平衡的,督促用地单位办理用地手续并做好土地复垦方案,对需要占补平衡的,积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方案。

2.关于违规办理采矿许可证的问题,一是为13个砂石场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二是4家矿山已经停产。此外,相关县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对采矿权范围进行调整,禁止在限制开采区进行采矿。

3.关于未按规定使用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187.8万元的问题,已按原渠道归还资金,同时对未完全征收的非税收入84.98万元进行收缴入库。

4.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现场检查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正常运行。二是明确专人专职负责风景名胜区内两违建筑管控工作,拆除违规建筑2处,确保景区两违建筑零增长。三是督促做好1家企业滞留废渣处置工作。

5.关于相关职能部门对有关企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对县域内相关企业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进行摸底统计和监管,将全县二类以上汽修企业13家纳入全县汽修企业日常监管。二是完成5家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剩余1家待专家评审通过后即可备案。三是完成3个企业实施的项目全部批复登记。四是拟定复垦复绿方案,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对完成复垦复绿通过验收的矿山企业依法退还保证金。

(六)政府投资项目决算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多计工程结算价款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已据实调整工程价款。二是对挤占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已原渠道归还项目资金。三是对无依据发放项目管理津补贴问题,责任单位已清退违规发放的项目管理津贴。

四、部分问题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从整改情况看,审计指出的问题大部分已整改到位,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持续推进整改。一是属于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如预算编制不规范,相关部门间信息不共享造成的对象不精准等问题,需要协调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相关改革。二是有些问题涉及部门较多,外部环境复杂,整改时需要结合实际审慎处理,如因地方财力薄弱,部分专项资金等已统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偿还贷款本息等,短期内无力归还原资金渠道,需分期逐步归还,还有一些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因地质地貌多样,治理方式复杂,加之部分废弃矿山责任主体已消失等,需分期分批逐步完成,对违规发放政策补助资金的问题,由于涉及人员众多,情况也较为复杂,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分类进行清理。三是有些问题涉及难以追溯调整的事项,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规范并杜绝,如建档立卡贫困户未参加以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部分产业项目实施绩效不佳等问题。

对以上需持续整改的问题,州审计局将继续按照州委州政府要求,认真落实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意见,督促相关单位切实推进整改工作并予以落实到位。一是分类施策。对整改难度不大的问题,缩短相关流程,尽快整改到位;

对受客观或外部条件制约,或涉及部门协调、政策完善的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前期准备,稳步推进整改。二是跟踪督查。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升问题整改的实效。三是建章立制。对审计反映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在整改具体问题的同时,举一反三,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健全完善相关机制,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财政同级审计问题研究 第3篇

财政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 其通过分配、调节、监督等职能的发挥, 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再分配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 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财政收支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高, 如何充分发挥好财政收支的作用, 加强对财政部门的监管, 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财政同级审计是财政监管的重要手段, 其对我国财政收支资金效益的发挥、国家预算监督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一定要充分发挥财政同级审计的作用, 重点加强对财政收入的流失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审计, 从而保证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财政同级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 传统观念因素制约同级财政审计的实施

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造成传统观念在当今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影响深远。受到社会上不良的社会风气和道德的影响, 审计工作的地位重要性和职能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我国的财政体制和政府行政的透明度不高, 法制的不健全, 造成我国财政单位对同级审计工作的认识存在抵触心理, 没有责任意识, 思想观念落后;其次, 由于同级财政审计以财政收支审计为主导, 导致对审计的认识不充分, 审计工作的效果比较低下;最后, 由于上级审计机关对于同级审计工作的指导比较少, 导致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思想比较松懈, 很多情况下同级审计工作成为一种走过场, 财政同级审计的质量比较低下。

(二) 体制制约因素对财政同级审计实施的影响

虽然我国不断地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但是改革是渐进的, 政府传统的行政体制影响因素还依旧存在。政府机构的职能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转化, 政府依旧控制并支配着社会资源, 对政府的行政绩效缺乏健全的考评机制, 政府的部门庞大复杂, 权责交叉, 行政效率和政府管理效率低下, 政府的公共行政缺乏透明度, 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受到体制因素的制约, 造成我国的财政同级审计难以得到深入开展。另外, 由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政府部门对公共财政缺乏充分的认识, 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偏差, 造成对政府财政行为的使用效率的审计力度不够。另外, 政府的审计机构要对政府负责, 因此, 审计部门的职责的发挥受到来自政府的影响。审计部门受到来自上级审计部门和本级政府部门的双重制约和管理, 造成审计部门的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 财政同级审计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和权力制衡, 造成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不足。

(三) 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结构不符合财政同级审计的要求

目前我国财政同级审计的开展, 在审计人员的知识和结构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我国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审计专业水平和工作时间能力方面与我国复杂的审计工作要求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政府部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政府领导层习惯对审计工作进行干涉, 导致审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许多审计人员没有专业的财会知识和审计工作经验, 对现代审计技术不够熟悉, 缺乏管理知识和经济知识, 造成无法有效胜任审计工作, 严重制约财政同级审计工作的效果。

三、完善我国财政同级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 改革完善现行政府审计管理体制

我国关于财政同级审计的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十分欠缺, 因此, 必须加强对审计的理论体系的创新和思考。在对审计资源进行分配时, 应该坚持财政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并重。随着政府财政逐渐退出竞争领域, 财政同级审计的重点逐渐的向社会公共服务资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方面转变;另外, 我国审计部门隶属于行政机关, 我国审计部门开展对政府的审计缺乏独立性, 导致同级财政审计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严重制约审计的发展。因此, 应该推动审计工作由传统的审计管理模式向立法模式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的作用, 将审计部门由过去的隶属于行政机构的审计体制改革为隶属于人大的立法型审计体制。另外, 将过去的地方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制变革为同级人大和上级审计机关共同领导, 并由上级审计机关为主的管理模式。通过审计管理制度的变革, 促进审计机关组织上和经济上双重独立, 防止政府机关对财政同级审计的干预, 保证财政同级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二) 进一步完善审计法律体系

我国财政同级审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依赖于相关的审计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开展财政同级审计工作, 必须以国家的法律强制力为后盾, 提高审计工作在法律中的地位和权威。对最高审计机关授予绩效审计的权利, 这是开展财政同级审计的必要途径。完善当前的审计法, 通过建设和完善我国财政同级审计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财政同级审计工作的职责和责任。

(三) 转变传统财政审计思路

随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 审计监督的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拓宽, 由以往的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审计向预算编制、预算审核等发展, 审计的过程逐渐由以往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综合审计转变。因此, 审计部门在开展财政同级审计工作时, 不仅要对财政收支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计, 还要更加关注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 提升财政同级审计的水平和层次。

(四) 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随着财政同级审计的重点向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转变, 要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为财政同级审计提供保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 积极探索和创新我国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审计机关应该积极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 促进我国财政收支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 针对不同的领域和行业, 应该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评价指标。其次, 关于政府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 应当尽可能地采用量化指标的方式。而对一些难以具体量化的或者在绩效审计过程中采用量化方式会产生许多资源的消耗和浪费的情况, 也可以适当地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估计, 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

(五)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塑造专业技能过硬的审计人员队伍, 是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审计环境的能力。另外, 要逐步引入专业水平高, 经验丰富, 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以适应复杂的财政同级审计。通过引入复合型、多元化的审计人才队伍, 加强审计团队的建设, 充分地发挥审计团队的运作效率, 从而实现高效率的财政同级审计。

四、结语

加强财政同级审计工作, 有利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保障,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目前我国的财政同级审计还存在诸多的不足, 受到许多条件和因素的制约, 因此, 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打破壁垒, 积极探索和创新审计理论和模式, 不断地完善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财政同级审计体系, 推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 对于加强财政监管, 规范财政部门的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财政同级审计是财政监管的重要手段, 其对我国财政收支资金效益的发挥、国家预算监督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我国财政同级审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对如何加强我国财政同级审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财政,同级审计,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东才.同级财政审计的可行性和效能研究[J].金融经济, 2011, (10) .

[2]李明英.审计对公共财政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J].中国外资, 2013, (11) .

县级财政同级审计问题探讨 第4篇

关键词:县级财政;审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县级财政投入,同时县域经济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为切实加强对县级财政的管理,必须切实加强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以防止相关管理的缺位。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现阶段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审计功能和成果的实现。

1.缺乏对同级审计的足够认识

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审计机关往往高度重视初期审计工作,这个时期也能够审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并引起领导的足够关注,但在工作后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同级审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实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一些年年查、年年有、年年改的问题,由于同级审计部门的日常经费开支都由县财政解决,也使对财政部门的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公正性。

2.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展工作前,不能制订合理的同级审计计划,尤其是不能有效开展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同级审计工作,不能根据县域实情突出审计重点,工作比较随意。而且同级审计的内容多是上级部门确定或县政府交待的任务,导致审计机关疲于应付,无法真正做到根据县域特点和地区发展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审计。

3.同级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下,由于缺乏有效的同级审计管理制度,往往造成同级审计工作面的极大风险性。目前,县级审计部门大多未能真正实现“三级复核制”和建立审计委员会,往往是负责部门的负责人充当同级审计组长,审计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也极易滋生各种腐败现象。

4.缺乏完善的资源管理机制

我国现阶段的县级审计部门人力资源配置及办公经费都非常紧张,审计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既懂财务又懂管理、法律及计算机等知识复合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无法保证专业器材和办公设备的及时更新,也无法提供必要的业务培训,从而影响了同级审计工作的速度和质量,造成同级审计质量的下降。

5.审计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由于缺乏相关机制和理念上的相对滞后,目前县级同级审计成果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县级审计部门普遍存在宏观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工作中等、靠严重的现象,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而其它的工作往往应付了事,而且在工作完成后不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在其它的审计工作中运用,造成审计成果的严重浪费,同时公开程度不够,无法充分开展群众监督。

6.同级审计与其它专业审计的结合度不够

通常财政审计是一切县级同级审计工作的核心,其它的审计工作都是配合财政审计并为之服务的,但目前在审计时间的安排上,往往存在两者步调不一致的情况,无法形成全面、具体的同级审计结果。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1.客观因素

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上,其中包括外部和内部,外部方面:目前县级审计部门执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同时受县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直接造成了运行机制上的障碍。在审计任务的安排上,既要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还要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决定或临时安排的任务,从而无法对审计的计划进行科学规划,而且由于审计任务大都是指令性质,往往受各级领导的素质和重视程度影响,审计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都大打折扣。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受财政、人事等因素决定,县级审计部门往往存在专业人员配置少、经费开支严重不足的困难,在繁重的审计任务下,提高整个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无从谈起。上述两方面原因直接影响了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的开展。

2.主观因素

与客观存在的实际困难相比,县级审计部门的领导不能立足根本,迎难而上,充分挖掘内部资源,通过强化和创新各项管理措施,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来努力提高县级财政同级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尤其是缺乏自我提高的意识和决心,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根深蒂固,造成对审计队伍的培养工作严重滞后,工作中不能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岗位责任制,造成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直接影响了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即使现在的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党和政府的殷切希望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如何加强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广大群众也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县级审计工作的核心,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在观念、体制、方法上大胆创新,才能切实地履行法定职责,为保证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加强领导,深化认识

鉴于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实行县级审计机关一把手负责制,并以《宪法》和《审计法》为准绳,作好相关解释和宣传工作,尤其对县委书记、县长和主管财政的副县长及财政部门,更要加强沟通和解释,以充分获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为下一步的工作铺平道路。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县级财政同级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共克时坚,迎难而上,积极工作。

2.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要随时关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形势,及时领会政策、法律精神,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制定县级财政同级审计计划,要突出对经济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支农资金、各种弱势群体补偿金,社保、医保及教育等专项资金的同级审计,同时还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同级审计时间,力争实现全方位的审计。实施动态管理,防止出现审计死角。另外,要明确职责和责任,任务要实现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切实提高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

在县级财政同级审计过程中要坚持“依法、科学和民主”的原则,依法是前提,必须以《宪法》和《审计法》为依据,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在加强执法的同时积极引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比如国际或国内通用的管理体系,将之与我们的同级审计工作相结合,规范我们的审计过程,与此同时,应提高同级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建立举报制度,发动广大群众进行民主监督,及时反映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全面提高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4.加强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县级财政同级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要通过优化人员配置和与专业院校合作的方式,努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要为现有审计人员创造进一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必要时可聘用专业人才充实到审计工作中来,打破传统的人事框架,形成爱岗敬业、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要注意日常工作中的审计成本控制,实行开源节流,将有限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同时积极开展创收工作,努力改善资金短缺的局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县级财政同级审计水平。

县级审计部门是保障县级经济安全的守护神,为此,我们必须勇于进取、积极创新,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才能真正提高县级财政同级审计水平,切实保障县级财政的安全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彩霞: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220

[2]目前困扰县级审计机关的几个问题,现代审计与经济2008年第6期

财政审计问题整改报告 第5篇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安排,X 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XX 带领调研组对 XX 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调研,抽查市卫健委、水务局、公路局、新区投资开发公司等 18 个单位的整改情况,并听取了市审计局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总体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市委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审计整改情况汇报,半年内两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审计委员会主任徐新荣明确要求,要狠抓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加强整改督促检查,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市政府及时召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专题会,通报审计整改进展情况,夯实责任,强化督查,加快了整改落实进度。市审计局坚持一手抓审计、一手抓整改,持续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为维护财经秩序、严肃审计纪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截至 XX年 5 月底,XX 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 X 个审计项目涉及的 X 个问题,已整改 X 个,正在整改 X 个,未整改 X 个,整改到位率 X%。市本级 X 个审计项目涉及 X 个问题,已整改 X 个,正在整改 X 个,未整改 X 个,整改到位率 X%;市属国有企业 X 个审计项目涉及 X 个问题,已整改到位 X个,正在整改 X 个,未整改 X 个,整改到位率 X%;县(市、区)X 个审计项目涉及 X 个问题,已整改到位 X 个,正在整改 X 个,未整改 X 个,整改到位率 X%;屡审屡犯问题 XX X 个,占 X%,XX X 个,占 X%,占比呈上升趋势。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建议被采纳 X 条,促使各单位建章立制 X 项。纪委、监委就审计查出问题约谈 X 人次,提醒谈话 X 人次,诫勉谈话 X 人次,通报批评单位 X 次、个人 X人次。从调研情况来看,县(市、区)整改情况略好于市直部门单位,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好于市属国有企业,全市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结果总体好于往年,整改到位率逐年提升。

(一)已经整改的问题。主要包括应缴未缴财政收入、多计建安工程投资、预算编制和批复不规范、减税降费政策未落实、违规借用下属单位车辆、档案管理不规范等。其中,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 X 万元财政增值收益、培训费已全

部上缴财政;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已将多计建安工程投资 X万元予以核减;市财政局进一步健全制度,重新制定了《延安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设立、预算分配、预算执行、绩效管理与监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区管委会已按照省政府有关政策要求,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由原来的 120 元/㎡下调至 100 元/㎡;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将违规借用下属单位的车辆移交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了档案整理小组,按整改要求移交了原延安日报社的全部档案,并通过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达标验收。

(二)正在整改的问题。主要包括应收未收土地出让金、挪用项目资金、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其中,市自然资源局应收未收土地出让金 X 万元,涉及陕西卓雅医院 X 万元已缴清,涉及西安万昌房地产有限公司 X 万元已申请市仲裁委仲裁,仲裁费用拨付后将依法追缴;高新区管委会李渠镇庙沟饮水等维修工程挪用项目资金 X 万元;原市煤炭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涉及资金 X 万元。

(三)未整改的问题。主要包括超概算投资、未办理项目审批手续、违规挪用资金等。其中,市城市项目建设办公室大砭沟至小砭沟环线工程超概算投资 X 万元;市养护处市区道路改造提升等工程未办理审批手续并超概算投资 X 万

元;市黄河引水工程管理处、黄河引水工程有限公司违规使用贷款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涉及资金 X 万元。的(四)调研抽查的 X 个单位整改情况。调研抽查的 X个单位共有审计查出问题 X 个,已整改 X 个,正在整改 X个,未整改 X 个。已整改到位的问题主要有多计建安工程投资、专项结余资金未上缴财政、无预算支出、违规借贷、多收非居民水费等。正在整改的问题有超概算投资、逾期缴纳房款、未及时清算预借项目资金、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其中,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市自驾车营地尾留工程项目超概算投资 X 万元;市新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客户逾期缴纳房款 X 万元;市公路局未及时清算预借项目资金 X 万元、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X 万元;市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红庄水库价值 X 万元的国有资产未办理产权登记。未整改的问题主要包括挪用资金、罚没收入未及时上缴、会计核算不规范、车辆维修费报销不规范等。

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主动性不强。少数部门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重视不够,重审轻改,对整改工作消极应付、敷衍塞责,强调客观原因多,缺乏推进整改实质性措施,整改进展缓慢。个别单位主要负责人不能亲力亲为,积极主动协调解决整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对历

史“旧账”思想上不重视、整改措施不力,存在新官不理旧事现象,造成往来账款余额过大、多年挂账难以清理等问题。

二是制度执行不严格,整改工作不扎实。一些单位主要领导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行财经纪律不严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预算支出、超概算投资、挪用资金、违规建设、违规采购等问题屡审屡犯。一些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压得不实,重部署、轻落实,没有及时遏制苗头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一些单位以“开展批评教育、加强财务和项目管理”的空头承诺代替整改措施,将“正在办理、正在协调、正在争取”视为整改到位,执行审计决定不严格,存在虚假整改现象。

三是市属国有企业问题突出,项目和资金管理亟待规范。从调研情况 看,市属国有企业特别是建设项目多、资金流量大的企业存在问题较多。一些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不到位,项目手续不完善、未实行工程监理、招投标程序不合规、违规采用 BT 模式等现象比较突出;财务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较为普遍。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作用发挥不充分、权责边界不清晰,部分被兼并企业的人员、资产、负债尚未归并、划转到位。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刚刚起步,监管制度还不健全,监管工作存在不少漏洞。

四是审计力量薄弱,部分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市审计局干部平均年龄 43 岁,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仅占25.6%,审计、财政财务、造价等专业仅占 18.9%,复合型人才匮乏,工作力量、人员业务素质与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单位财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财经政策把握不准,业务素质不高,财会业务不熟,财务管理不规范。

五是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整改工作制度机制不健全。依据审计结果追责问责不到位,有的单位对先施工后招标、未进行招投标、未进行政府采购等既成事实的问题,既没有采取纠正措施,也没有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严重影响着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的单位没有以审计查出问题为镜鉴教育干部职工、及时修补制度漏洞、理顺管理体制。审计机关与监察、财政等部门信息共享不及时,协同督查整改机制有待完善。

三、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力度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从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督查检查,全面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组织领导。要认

真落实市委审计委员会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夯实部门单位主要领导第一责任,逐项推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主动向市委审计委员会和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进展和结果。对一些整改难度大、情况复杂的问题,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要敢于担当作为,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积极主动协调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单位共同研究制定方案,限期整改销号,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不能久拖不决、长期挂账,更不能新官不理旧事。

(二)突出监督重点,进一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内部管理 理 要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为切入点,持续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加强市属国有企业规范化生产、建设、经营,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要配齐管理层成员,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界定权责边界,建立健全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及内控制度;全面加强企业项目和资金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的常态化审计监督,特别是要加大对建设项目多、涉及资金量大的市属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及时纠正苗头性问题。加强对

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资产质量、财务收支和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的审计监督,切实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深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对违纪违法、重大决策失误等问题要深挖细查。

(三)强化学习培训,打造高素质审计和财务队伍 立足新时代审计全覆盖工作需要,进一步充实专业人员,不断加强审计队伍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审计队伍。坚持科技强审,建立数字化审计分析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要切实加强对部门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检查指导,通过开展学习培训、印发操作规程等方式,不断提升部门单位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财务人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意识,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

(四)运用审计结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机制

对审计查出问题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审而不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导致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将问题线索向纪委监委移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和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加强对带有普遍性,易发、多发问题的研究,分析深层次原因,举一

财政审计问题整改报告 第6篇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按照《审计法》和《山东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规定,现将2005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督促整改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6年,省审计厅根据《审计法》和《山东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组织开展了2005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审计结束后,向省政府提交了审计结果报告,并受省政府委托向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了审计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向省政府提出了审议意见和建议,要求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对待审计查出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督促整改工作。

省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批示,要求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建议,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2006年7月3日韩寓群省长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批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并要求限期予以纠正或处理。”8月7日,韩寓群省长又对审计结果报告批示,要求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认真研究审计反映的问题,对各种问题必须依法纠正,对屡查屡犯的单位要提出警告和处理。对去年预算执行审计反映的问题,有5位省政府领导先后11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根据审计情况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5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06]105号),明确要求各市、县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要举一反三,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意识,健全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把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重点督查事项,要求有关部门将整改情况报告省政府,责成省审计厅抓好审计决定的执行,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汇总并向省政府报告。

对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省审计厅依法对有关部门单位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责令整改并作出处理处罚。为保证整改效果,还组织专门力量对有关部门单位的整改情况全部进行审计回访和督促检查。对预算管理、财政运行体制以及系统、行业方面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调研等形式,与省财税等部门多次沟通交换意见,分析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对策。各有关部门单位注意标本兼治,从建章立制入手,制定和完善了33项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制度办法,进一步巩固了整改成果。如省体育局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制发了规范会计工作、强化彩票公益金管理和加强所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制度。省建设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了内审人员,强化内审职能,加大内部监督检查力度,促进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总的看,整改情况是好的,审计查出的问题大部分已落实纠正。

二、省财政厅整改落实情况

省财政厅对审计反映的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厅务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和解决办法,依照相关制度规定和审计意见,逐条加以整改。

(一)关于部门预算与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不衔接,年初部门预算分配基建资金比例较低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现行部门工作方式与预算编制不衔接,有关配套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原因所致。为此,省财政厅协调省发改委,就加强部门预算与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衔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后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搞好协调配合,不断提高专项投资纳入年初部门预算的比例。

(二)关于追加预算有待进一步规范问题。省财政厅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为切入点,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和实施步骤,将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预算细化到具体支出用途,切实提高年初预算的编制质量,防止年中追加预算过多。

(三)关于政府采购预算执行不到位问题。省财政厅根据审计建议,进一步改进政府采购预算编报内容和要求,努力扩大政府采购预算规模,设计研发专门软件,提高政府采购电算化管理水平,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减少政府采购资金列支挂账。

(四)关于省专项补助资金分配较晚问题。按照审计意见,省财政厅积极与省发改委、科技厅、水利厅、旅游局、环保局等部门协调,确定将年初预算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及时落实到具体项目,下达给具体单位。对于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凡明确具体项目的,要求在收到文件10日内批复有关部门单位,缩短滞留时间,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和发挥效益。

三、省地税局系统整改落实情况

省地税局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高度重视整改工作,责成有关处室负责抓好全系统落实。在汇总各级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的基础上,向各市、县地税部门下发了《关于2005税收征管质量审计情况的通报》,要求各级地税部门逐条核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有错必纠,立即整改。针对企业在纳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将企业核算和纳税申报不实、欠缴税款、延压代扣代缴税款等问题作为重点来抓,严肃整改和处理。对审计发现的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违法违规问题,在查明原因、认真纠正的同时,按照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视不同情况和层次作了严肃处理。结合整改工作,省地税局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严格责任追究、规范征管行为的措施。一是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监控考核系统,健全评议考核、过错追究等制度办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促进提高执法水平。二是建立税收执法预警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编发《执法预警报告》,做好事前预警工作,预防违规问题的发生。

对全系统的整改结果及强化税收征管的措施,省地税局已专门向省政府提交了书面报告。从反馈的情况看,各级地税部门认真执行审计决定,整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审计发现的企业核算和申报不实少缴税款、基层地税部门应征未征税款、税款未及时缴库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单位税收征管薄弱等问题绝大部分落实纠正,共追缴入库税款2.3亿元。省审计厅直接查处的省鲁西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虚提管理费用漏缴企业所得税1108.8万元问题,其上级公司已采取措施依法补缴了税款。

四、预算执行部门单位整改落实情况

这次审计的17个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都非常重视,通过召开不同层次会议认真研究整改工作,向有关处室和所属事业单位通报审计情况,要求对照问题切实抓好整改落实。针对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财经法纪知识教育培训,增强部门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依法理财、用财意识,不断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完善内控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整改工作收到良好效果。这次审计应处理纠正违规问题金额8.35亿元,截至目前已落实纠正7.21亿元。

(一)关于财务收支不实问题。12个部门及所属单位少计收入4710.95万元全部计入相关收入。5个部门虚列支出1.16亿元已作账务处理。9个部门对未纳入账内核算的4500.38万元资金,已纳入统一账内核算。9个部门对2521.25万元账务处理不当资金已作了账务调整。

(二)关于挪用财政专项资金问题。涉及的8个部门2769.75万元资金,已有7个部门将挪用的1576.95万元全部归还原资金渠道。省发改委所属信息中心挪用基本建设专项资金1192.8万元用于投资办企业或出借资金问题,委党组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责成信息中心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截至2007年2月底已收回资金248.8万元,其余也制定了追交计划,大部分资金可在近期追回。

(三)关于滞留闲置专项资金问题。5个部门滞留闲置的2980.12万元专项资金,已经拨付到位2919.62万元。如省供销社滞留的国家政策性挂账贴息资金68.4万元已于2006年

7月28日拨付到位。省旅游局长期闲置的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等专项资金490万元,已拨付项目单位429.5万元,余60.5万元将根据项目进度陆续拨付到位。

(四)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问题。涉及的10个部门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研究了加强和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结合资产年检登记,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摸清了底数,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对新增固定资产进行了登记,全部纳入账内核算。

(五)关于部门所属职业技术院校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4所院校对不合规收费进行了清理,对无依据、超范围收费项目予以取消,对违规收取的押金、工本费等能退还学生的予以退还,无证收费的按规定补办了收费许可证。如山东技师学院对未办理许可证的收费项目已向物价部门申请办理了收费许可证,明确了收费依据和标准;无依据收费40.04万元已分批退还给学生。6所院校违规向职工集资1.19亿元用于新校区建设等问题,由于集资款已用于项目建设,难以一次全额清退,除已退回1658.3万元外,余1.02亿元有关院校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清退。5所院校未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1633.2万元收费,已按要求将结余资金上缴财政专户;存在坐收坐支问题的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今后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4所院校收取学费未实行“票款分离”问题,已按规定执行“票款分离”制度。

五、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一)困难县乡财政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调查方面。

2005年以来,我省通过实施“五奖一补”等政策,加大了对县乡财政的扶持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切实解决县乡财政运行中的问题,去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工作,进一步创新财政政策,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乡经济发展后劲,努力加强县乡财政建设,壮大基层财源规模。

韩寓群省长批示省财政厅要在认真总结前段帮扶困难县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切实抓好政策的落实工作。2006年中央对我省新增转移支付资金37.04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4.29亿元,工资改革转移支付16.3亿元,困难县“奖补”资金6.45亿元。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这些新增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基层,进一步加大对下帮扶力度,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具体扶持措施包括:安排工资改革转移支付16.94亿元,帮助困难市县落实工资制度改革;同时安排省级引导资金5000万元,通过省、市联动共同帮助东部地区个别县(市)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新增13.38亿元加大“五奖一补”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调动基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新增6.22亿元用于扶持农村医疗、教育等事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县乡财政管理,完善困难县“省市共管”机制,加快推进“乡财乡用县管”改革试点。严格省市“奖补”资金使用范围,争取尽快实现乡镇教师工资由县级统一发放。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对村级补助力度。全面启动财政涉农资金“一本通”管理改革,将国家的各项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水资源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方面。

1.关于收缴管理不严格,漏征少征较多的问题。对未开征或开征较晚造成漏征问题,除聊城市本级及德州市的陵县等11个县(区)外,其余市、县(区)已按照省政府135号令对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征收了水资源费;对未执行省统一征收标准问题,除枣庄、菏泽市本级以及滕州市等6个县(市、区)外,其余市、县(区)均执行了省统一征收标准;对缴费单位拖欠问题,有关市已经或正在采取措施加大清欠力度,如烟台市已收回拖欠的水资源费3706万元,余906万元正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关于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有关市已按审计意见进行了整改,将水资源费征管部门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以确保水资源费专款专用。淄博市在2006财

政预算中将水资源费按规定用途安排了支出,泰安市岱岳区将平衡预算的946.12万元水资源费已归还原资金渠道。

3.关于滞留项目资金问题。有关市、县(区)已将大部分滞留资金拨付到位或按规定用途安排使用。济宁市任城区财政局滞留的2226.28万元水资源费已安排支出1854万元,其余资金正在落实支出项目。

4.关于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不到位问题。涉及的15个市已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对征收水资源费实行了票款分离制度,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开票、收款、入库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办法,确保征收的水资源费及时收缴入库。

5.关于水资源费征收基础工作薄弱问题。有关市、县(区)根据审计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度,加强征收基础性工作,督促用水单位安装配齐取水计量设施,规范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同时,有关执收单位按规定设置了水资源费征收台账,确保及时掌握取水户的用水、缴费等情况。

(三)全省公路系统财务收支审计方面。

对公路系统财务收支审计查出的问题,才利民副省长批示省交通厅认真研究解决。省交通厅和省公路局分别召开厅长办公会和局长办公会,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研究部署整改工作。针对财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省交通厅向交通部提报了关于修改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的意见和建议。省公路局向各市公路局、各直属单位下发了《对省审计厅2005审计报告涉及公路问题整改及公路资产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督查的方案》,先后两次在全省会议上要求各单位切实抓好整改。还组成四个督导组,对各地落实审计决定情况进行检查。

1.关于滞留和少计收入问题。省公路局和8个市公路局滞留养路费、交通建设基金等4048.16万元以及4个市公路局滞留超限罚款486.85万元已上缴财政。10个市公路局未计收入的1205.41万元房屋租赁费、广告费等已按规定计入相关收入。

2.关于虚列及挤占支出问题。对虚增养路支出、工程支出问题,14个市公路局及所属单位按照审计意见,进一步改进计划管理和财务核算办法,完善建设和养护管理作业程序,严格审批手续,严把市场准入,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计量支付,从根本上解决支出不实问题。8个市公路局及所属单位超支挂账、少计支出1.05亿元已按规定计作支出处理。9个市公路局及所属单位挤占的1334.52万元养路支出已归还原资金渠道。

3.关于违规借款及提供担保问题。德州、聊城市公路局按照审计要求已收回违规借款,省公路局研究制定了回收措施,正在积极清理对外借款。临沂、滨洲市公路局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担保风险,目前对外担保的1.21亿元已有9290万元解除了担保责任。

4.关于资产核算不合规问题。9个市公路局未入账的1.9亿元固定资产和1188.8万元无形资产已纳入账内核算。4个市公路局协调有关部门,对前几年报废的有账无实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待履行规定报批手续后作账务处理。对服务区经营管理等问题,省公路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正在拟定具体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及经营收益流失。

5.关于违规向职工集资问题。8个市公路局按照审计处理意见,积极筹措资金,抓好清退工作,截至2006年底已将集资款全部清退。

(四)高校新建扩建项目审计方面。

对13所高校新建扩建项目审计反映的问题,王军民副省长批示省教育厅采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并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规范对高校建设项目的管理。省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和13所高校根据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和审计意见,认真进行了落实纠正。

1.关于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不规范问题。用地手续不完善的有关项目,有些已经补办了审批手续。未严格履行建设程序的项目由于已经建成完工,难以处理,有关高校针对审计

发现的问题认真反思,进一步提高对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

2.关于建设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缺口较大问题。鉴于近年来高校和一些职业学院规模扩展较快,负债较多,省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具体政策办法,帮助院校解决实际困难。有关高校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土地置换、争取当地财政支持等措施筹集资金逐步加以解决。临沂大学一期工程建设资金缺口1.59亿元,已通过原临沂师范学院东校区土地置换资金予以弥补;威海职业学院资金缺口1.03亿元,已通过向财政部门申请扶持资金等方式弥补6000万元。

3.关于财务管理薄弱问题。3 个项目挤占成本6061.45万元,有关院校已将占用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并调减了项目成本。7个项目转移挪用建设资金3219.89万元,有关院校积极采取措施追回了被挪用资金。11个单位少缴漏缴的1563.52万元税费已补缴入库。3个项目损失浪费2936.99万元,有关高校借整改纠正的机会,研究制定了加强建设资金监管措施,防止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4.关于工程价款结算不实问题。有关高校认真对照审计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大内审力度,对支付证书、结算凭证等严格审核,强化监督,按照审定的工程价款与施工单位办理了结算。

(五)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效益审计或调查方面。

针对审计的3个项目存在的偿还债务能力较差等问题,有关主管部门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整改。韩寓群省长、张昭福副省长分别对山东坤华集团公司法国政府贷款齐河面粉加工项目管理和效益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作出批示,要求省粮食局和省财政厅认真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根据省领导批示精神,两部门研究提出了具体办理意见。一是认真总结和吸取该项目在立项决策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今后的经济建设及项目的立项、论证、评估等工作,特别在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和决策程序等环节上下功夫,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二是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千方百计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盘活企业资产、偿还债务和现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具体措施,重点督促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拓宽市场、改善经营,逐步扭亏为盈,争取在5年内还清债务。

上一篇:任课教师对八年级学生评语下一篇:难做题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