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2024-07-04

2023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精选6篇)

2023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1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它进一步勾画发展蓝图,展现中国自信。35年前的岁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中华大地,风起云涌,春华秋实。35年后的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再次开启。这次全会指引了改革的方向,绘制了更加清晰的改革“路线图”,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人们对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社会弊端,寄予厚望。会议的召开传递了改革正能量,为改革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彰显了党中央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相信通过各方努力,中国的改革必能走向深入,取得成效。当前,无论是国内外学者政要,还是普通黎民百姓,对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寄予厚望,表现在对中国即将挺进的深度改革讨论热情空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深化改革”的“红利”将长期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世界和国人充满同样的期待。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一路走来成就“富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设“富强中国”,共圆伟大复兴之梦。如今,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激发中国变革新活力,再启中国增长强动力,升级中国经济硬实力,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充满期待。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1-

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起,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我作为大学生村官能够更加理解农村的生活环境,我来村已经3个多月了,对于农村出现的一点问题和现象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官有义务为村里的发展而奋斗,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它给了农民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对于我们大学生村官更是给予巨大的要求和意见。我们会发挥我们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解决农村问题。

2023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2篇

我们的期待 2013 年 11 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简单回顾一下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三中全会报告的主题,对理解此次三中全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此次会议总结了改革开放 15 年的经验,明确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基础性作用”。提出 90 年代的工作重点,是紧紧抓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金融、财税、计划、投资、外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制定具体方案,采取实际步骤,取得新的突破。1998 年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3 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要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全会还认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2008 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上述回顾可以看出,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届三全会的主题是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而无论是“建立”还是“完善”,都属于国家基本经济制度顶层设计的范畴。

二、改革为了我们希望的生活

已经落下帷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立了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 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专家认为:这次公报最大的一个看点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是指我们的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成整体改革。这个整体改革在公报里面总结为六个方面,是“六位一体”的改革。改革的内容除了经济体制之外,这次还明确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其它四个方面是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以及党建,一共讲到了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我认为是一个我们改革全面开花的标志性提法。

另一个亮点是“深化”,以前讲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次把“基础性作用”的说法,改变为“决定性作用”,我认为这是深化的一个标志。如果用六个字来总结,“全面深化改革”,是这次公报最大的亮点。细化来讲就是:财税改革将是未来重头戏、上海自贸区是改革重点突破的重要尝试、农民自由进城的同时要允许别的要素流向农村等。民众更关心的是民生,本次公报中也涉及到许多热点话题。比如:方是独生子女夫妇可生二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将探索实行官邸制;提出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等。改革 35 年,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失败过、成功过,我们需要的是总结,需要走好下面的改革之路。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我们亟待在反腐、土地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城镇化等方面落实改革政策。

(一)从制度上遏制腐败 2013 年 10 月 22 日上午,最高检向全国人大作了关于反腐工作的报告,5 年以来对 32 名省部级以上官员立案。这是24 年来最高检再次就反腐工作向全国人大进行报告。有政情分析人士认为,检察机关向人大作报告是内地在现行政治框架内所作出的制度突破。当前我国反腐的高压态势已经形成,中央正从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著名法学家陈光中说:如果不从制度上进行重大的改革和推进,特别是在预防腐败方面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的跟进,当前的腐败问题就不会有根本的改观。很多学者直指,中国的腐败是制度性腐败,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特权。

(二)政治体制改革远为复杂和困难 政治体制改革远为复杂和困难。最主要症结是,经济改革触犯的经济既得利益,还可以用经济手段补偿,但政治改革触犯的既得利益,原来 拿什么来做补偿?举一个例子,“享受低价好处”的居民家庭,一旦价格放开后受到损害,政府可发财政补贴给予补偿。但是,原来主管物价的政府部门,价格放开后就面临权力缩减、部门撤并、甚至官员下岗的现实威胁。对于一辈子管物价的官员来说,他身上的专用人力资本一夜之间全报废,他能接受吗?用经济办法来补偿“丧失权力的损失”吗?出价低,不可能被接受;出价高,国家财政不堪负担——等级制其实是非常昂贵的。听任掌权者自己补偿(贪污腐败是也)?公众不可能接受,而那样“补偿”的结果,一定是更舍不得放弃权力。那么,可以不予补偿就取消权力吗?可以,但改革因此就等于革命。

(三)土地制度改革决定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 土地制度改革决定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也是能否利用好下一轮发展机遇期、促进国力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为经济发展转型和可持续的城镇化提供制度保障。下一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走向何方呢?城镇土地制度需要如何走下一步?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土地制度成为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之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成为改革三大突破口之一。

(四)城镇化重点是改革土地制度 “现行土地制度既制约农业现代化,又制约真正的城镇化。土地制度不进行改革,土地不能有偿流转,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能真正实现城镇化。”贺铿称。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倒逼土地政策更大的突破。在城镇化进程中,各地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有限,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征地的方式,将农村集体土地变更为国有建设用地,从而弥补用地缺口。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大量闲置的耕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需要处置和流转。在此情况下,保护耕地红线、不突破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民权益都要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三、落实是期待的希望

2023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3篇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革命导师马克思指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列宁也指出, “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必须依靠人民、组织人民、解放人民、保卫人民, 为人民利益而战, 才能打赢人民革命战争。他还说, “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当前, 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 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党和人民在利益上的根本一致性, 决定了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要破解发展难题, 实现改革攻坚, 顺利爬坡过坎, 必须更加紧密地依靠人民, 从人民群众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近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一种深入群众、理解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实现群众利益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形态; 党群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 既是外在的互动关系, 又是内在的共鸣关系。因此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有助于我们党再度凝心聚力、凝神聚气, 消弭一切杂音噪音干扰, 冲破一切思想利益障碍, 以光明的前景吸引人, 以改革的红利激励人, 形成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发的强大推动力量。

为打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战役, 这次十一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建议》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之首, 并就“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做出相应部署。因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 所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建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展人民民主,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建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强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充分发扬民主,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 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

二、用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议》不仅提出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 “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任务, 还提出了“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改革开放30 多年, 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基于这种状况, 国家在八十年代初曾经在价值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 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 影响了很多人。在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时候, 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的兴国之魂, 意味着国家核心价值观从过去的理论层面过渡到价值层面, 有益于国家对社会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第一是培育, 第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小苗目前很小, 需要一点一滴的培育起来, 让她成长。从践行的角度看, 实践和行动, 这条路有多大, 需要一步步去行动, 让行动的成果慢慢地成为一个自发的行动, 让社会主义价值观带领人民发展。就贵州来说, 虽然地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 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代表人物和道德模范, 比如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 通过20 多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带领群众, 斗荒山, 战贫困, 绿化荒山上万亩, 将全村13400 亩荒山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 价值超过4000 万元, 森林覆盖率达到70. 4% , 创造了海雀人吃上“林业饭”的奇迹, 村民亲切地称他为“老愚公”, 省委作出决定, 号召全省开展向文朝荣同志学习的活动。又比如习水县三岔河乡杉林村村委会主任袁贤忠, 2014 年8 月11 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来, 在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席卷三岔河乡的危急时刻, 临危不惧, 舍生忘死, 奋不顾身, 冲锋在抗灾救灾、挽救群众生命的最前沿, 为组织213 名群众成功转移, 抢救两名被困留守儿童, 不幸被洪水卷走, 因公殉职, 省委组织部追授袁贤忠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袁贤忠同志学习。这些人物也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 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成为实现小康、复兴中华的强大正能量。

十八大闭幕仅仅十五天, 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指出,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 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以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 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指出, “经过30 多年的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爬坡过坎, 还要行稳致远, 集亿万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续写中国故事新的传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 不仅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的梦想的总结概括, 更充当着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进步的精神指引, 而如何实现中国梦, 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时代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兴国之魂。用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 也是应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新形势、进一步巩固全党全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 更是提升人们精神境界、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

正因为核心价值观具有这样高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建议》才提出“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 并进行了相应部署。当年江泽民同志就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四以”要求即“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今天我们必须把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打胜全面小康这一伟大战役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中国梦是我们的时代主题, 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兴国之魂。我们必须用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4篇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國的改革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从国家繁荣强大看人民群众受益

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始终以不屈不饶的精神,不断奋起抗争。在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挣脱了几千年苦难深重的枷锁,开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初步繁荣昌盛,全国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繁荣强大的最大受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是中华儿女几代人前赴后继奋斗的梦想,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祖国的强大与否,与每个中国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老百姓都盼望国家好,因为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保证了我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使我国的发展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轨道前进,从而让老百姓放心,使全国人民群众更加受益。

二、从社会经济发展看人民群众受益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社会才能前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将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到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做出的正确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适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必将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也必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将欣喜地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享受到深化改革带来的美好成果。

三、从关注民生看人民群众受益

全面深化改革十分关注民意、关注民生,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化,全国人民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任务时,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深化改革的奋斗目标,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惠及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受益,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深化改革的落脚点和目标。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群众是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是为人民群众着想,让群众过上期望中的美好生活,让群众有干劲,有希望,有奔头,最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023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5篇

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是对既定格局的挑战。遇到反弹、碰见阻碍,在所难免。若改革者能从全局出发,跳出一己之私,敢于任事、勇于担当,便能顺势作为、应势成事。30多年来,无论是价格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信息公开、简政放权,莫不说明了这一点。

今天,推动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改革之初。35年前,全中国都渴望“赶上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一举,应者云集;解放思想刀锋所向,无不披靡。时至今日,改革仍是最有号召力的旗帜,但改革本身遇到的,却是诸多进退维谷的两难,是比灵魂还难触动的利益。正因此,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必须有全局观,要有改革者的信心决心、共产党人的担当勇气。的确,如今的改革,已经不可能胜败皆服,更不可能皆大欢喜。帕累托改进变成了卡尔多改进,不可能每个人都从改革中受益,一定是要触动利益、得罪人的。无论方案多么缜密、智慧多么高超,总难免招

1来是非、惹上麻烦。

何况,很多时候改革者本身也是旧体制的受益者,不想改、也改不动,“只缘身在此山中”。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多少部门会感觉权去楼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多少地方会感觉束手束脚?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多少人又会感觉“体制内危机”?“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总书记的判断,显示出对改革的清醒认识和深刻自觉。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三中全会的《决定》,对全党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改革大业。改革越难,越考验改革者的气度、格局和境界。今天对改革者而言,需要的不仅是解放思想,更要唤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私心、成全公义。

所谓私心,是指一些人面对改革大业,有个人利益的盘算,也有私誉损毁的计较,有进退得失的斟酌,也有瞻前顾后的疑惧。戊戌变法之时,谭嗣同曾言,因变法而流血者,“请自嗣同始”。深水区的利益革命,未见得比变法轻松,信而见疑、谣诼不断仍有可能,流汗、流泪亦属难免。面对观念障碍、利益壁垒,不

可能像观光旅游般轻松,要想推进改革,先得有拿手术刀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勇气。如果改来改去,自己盘子里的不动,专盯着别人碗里的,怎么能啃得动硬骨头、打得好铁?破除私心,克服个人、部门和地方利益的掣肘,才能有更开阔的眼界、更高远的境界。所谓公义,则在一事当前要先问问: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如果不能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符合全局,才是潮流所趋、人心所向。即便一些改革会减损个人利益、带来风险挑战,但共产党人追求的是利党利国利民,又岂能囿于一人一地一时一事?

“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回望30多年改革历程,邓小平的话音犹在耳畔。面对这样的伟业,一己得失何其渺小,裹足不前何其怯懦!“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今天,三中全会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新的时间窗口已然开启。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如总书记要求的,着眼全局、敢于

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1 第6篇

2013年11月9日—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首先,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协委托做了重要讲话;其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最后,全会就改革开放、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大意见以及一些措施。

看完整个三中全会的公告以后,深刻感受到了此次全会内容的精神,令人鼓舞,感觉到国家的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表现出空前的勇气和决心。一个方面是我们推动改革的条件,在不断准备和成熟。一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实践当中带给我们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另外一个方面,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条件逐步准备和成熟。全会公报里非常受鼓舞的是,改革的总体目标很清晰的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很多基本特点,现在进一步清晰的浮出水面。这也为我们更好的处理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更明确的方向。这也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

这次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人民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其中的“治理”二字,不用与以往的统治和管理,治理是一个新的词汇,现在在全球也是比较流行的。它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现在我们的人民也是社会的主体,还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管理的一个方面的角色,都是主体之一,所以这是从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更好的实现民主的新体现。这也是从1987年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一步一步取得的进步,人民的地位得到重视和提升,也是国家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升华。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权力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就可以更有效的运行权力监督机制,国家机制更加健全,社会经济和谐快速发展。再有就是渠道,过去是单向的,从上到下,我从上到下统治你、从上到下管着你。现在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治理这个词也表明了这个方式的变化。

这次大会是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三中全会对制度反腐做了科学部署。从政治体制改革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围绕规范各方面的权力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着这样的目标进行多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这些方面必然会使未来我们国家的治理向着更加科学、民主、透明的方向来发展。现在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能够威胁党和国家的一个敌人。从三中全会公报来看,要在权力上做文章,让它在阳光下运行,把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制度问题,因为反腐败问题是有几个阶段的,过去我们是战争时代,因为当时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腐败,在革命根据地也有腐败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发现问题,举报,那就很快地查明了。后来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过去搞的是运动式的防腐败,效果就不太好。现在我们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制度防腐。三中全会非常强调制度建设,如果把反腐倡廉制度化了,那么这将会使得政治更加透明化,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只有制度完善有效,才能保证国家公权力运行的安全合理性。这样的制度可以预防贪污腐败,保证党的纯洁性,是人民更加相信执政党的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意义。会议将对中国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作出重大修正,这将涉及土地的自由流通,以及允许私人资本从事银行金融业务等。这些举措将大大激发国内市场,而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又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与会者将讨论解决经济不平衡和社会不稳定问题,他们将向中国人民和世界证明,他们有足够的意志和能力推动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继续向前发展。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将使中国朝着更好满足人民需要的方向前进,而且将令其他国家获益。

这次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到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将在政府职能转变、城镇化、金融开放、财政税收、资源定价等领域作出重要决策,就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改革方向及目标如下:

一:收入分配及户籍制度改革

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限制垄断性国企高管权力和薪酬的膨胀,缩小贫富差距;由于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分化”,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应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消除在教育就业医疗城乡间的福利差异。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二:推进城镇化

——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应先行一步,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民可选择行业,城镇化就起来了。

——破除土地财政,不改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卖地生财动力机制,人的城镇化就永远赶不上土地的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一环,应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三:土地制度改革。

——征地遵循“公平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将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而动态调整;

——土地自由流转,确保农民工权益;

——土地私有化,农民最终拥有自己的土地;——扩大农地进入市场流通试点,这将利好地产及其投资产业链。

四:财税改革

——“营改增”从交通运输和若干现代服务业扩大到电讯、铁路运输和建筑安装业并推广到全国。

——启动个税向综合税改革试点,稳步扩大房产税试点

——大幅度提高资源税税率和环保收费的标准。

——显著提高医疗、社保、环保、新能源等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降低三公消费的比重。

五:打破国有企业垄断

——打破中央企业垄断,放宽进入市场限制,国企逐步退出,减少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

——目前国资监管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存在国资管理的“空白点”。应实现政企分开,改变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放宽入行门槛,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六:金融改革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放松资本账户的管制,放松民资投资海外的限制。

——利率市场化将面临最后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业内认为下一个具体步骤很有可能是让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

——进一步规范银行表外业务,让民间金融阳光化和合法化,杜绝吴英事件的再度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掀起飞跃式大发展,带动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科技富裕国家之列。这次会议将带来深刻变革,其意义不亚于35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将使中国摆脱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并使中国人民从国民生产中获得更多益处。改革成就中国梦!!

这次大会还提出了全新的体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次还提到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过去我们一般提党的建设改革,现在加上“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说明我们把党的改革重点放在制度改革上面。此外,第一次提到生态文明体制。过去我们一般提四大体制,我们是五位一体的建设,当时只有四位体制。这次五大建设格局,相匹配的是五大体制,也是五位一体的体制,这样就相吻合了。国家改革中心扩大,这也符合实现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体制纳入体制改革,能够更好的全面实现国家发展建设目标。这也表现了我党对社会发展的全新认识,这样才能使我国更加快速稳定有效的发展。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小组,这样是一种全新的制定。有专家指出:“既然我们要搞全面深化,我们应该有一个更高的统筹协调、权威的机构,当时也有人提出,希望中央成立这样的机构。现在看来,三中全会想我们所想,急改革之所急,成立这样的全党、全国最高的协调改革的领导小组。” 以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已经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要建立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要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各方面的协调。现在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矛盾盘根错节,要解决复杂改革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协调,所以我认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小组,是恰逢其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次全会对我国改革有以下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改革从单一走向了全面综合。我们说以前的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改革还是比较单性的,尤其是比较偏重于经济体制方面。这次我们是全面的、综合的,刚才说有六大领域,六大提法,六大改革一起全面展开。

其次:我们从容易到艰巨复杂。相对来说,过去改革是比较容易的,就是我们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的问题先解决,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暂时放一放。现在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如果说过去我们是全身先动一发,今天我们就是一发而动全身,要动全身的一些问题。

再次:从表层到攻坚深化。过去的改革应该说是停留在表层性、浮在面上的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零敲碎打一点,现在我们走入了攻坚深化,要啃硬骨头,拿顽瘴痼疾来开刀。

最后:从摸着石头到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也就是把摸着跟顶层设计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和重点突出结合起来,所以公报当中提出这两个结合,很好。我想这样势必对我们的改革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

上一篇:密林探险作文500字下一篇:综合法和分析法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