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2024-09-16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精选11篇)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第1篇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电信081 覃子洋 0726210328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在这繁忙的大学课程中我很有幸的报了《音乐欣赏》这门课程,这门口让我学习到了什么是音乐,不同类型的曲子所包含的情感以及音乐对我们生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一学期下来是我们收到音乐的美好熏陶,获益匪浅。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

一。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从中得到共鸣,并在音乐当中体会到音乐家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造诣,使自己的情感在音乐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经过学习后,我发现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有它自己的所长,又有自己的局限。就是说,音乐与其他同类艺术相比,有许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艺术所运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即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它们所运用的材料都是声音(歌曲则已是音乐和歌词结合的产物)。音乐所运用的声音,是从客观世界里的各种声音现象抽象、挑选出来的有组织的一群声音序列。这些声音又依它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性能构成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以及配器等音乐语言的要素。这里应该补充说明的是,音乐不只是运用乐音,而且还包括一些经过选择、加工的噪音。例如某些打击乐和一些不协和和弦的音响。

二、音乐是依靠听觉感受的,即音乐是属于听觉的艺术。这里所说的“听”,是包括听觉理的全部过程的。所以,要了解音乐的特性,必须了解声音、听觉感受和听觉表象的实质,也即从感性基础进入到音乐审美意识的全部过程。听觉和其他生理、心理现象密切相关,所以要感受音乐,就必须进行听觉上的音乐训练,否则“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所谓听觉上的音乐训练,是指音乐作品中的诸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长短、调式调性、和声、音色等)主要靠听觉来感知和感受。这里应该附带说明的一点是,音乐不仅用听觉,有时它还通过全身的感觉来感受音乐。比如,对于节拍、节奏和力度等,就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但听觉是基础,是关键。由于长期的听觉的训练和积累,人们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所谓“内心听觉”,即不用直接演唱、演奏和聆听音乐作品,而通过想象或读谱,内心即可产生对某个乐曲的声音感受。

三、音乐最擅长于抒发情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特别是在没有歌词语义结合的器乐曲中表现得更清楚。一首乐曲,可能是一种情感的起伏发展,以及几种情绪的对比和冲突。

由于音乐艺术所运用的物质材料——声音,不像语言、文字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性,因此,它难以表现具体的概念、思想,也难以描绘生活的具体现象和情节事件,而是把这一切“溶化”在感情之中。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视觉形象的造型

艺术或文字艺术的规律来要求和理解音乐的内容。而她是以声音为媒介,使声音具有巨大的情感表现和感染力。她直接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对人们的情绪起激发作用。

音乐也有所谓的造型性、描绘性,但它不是像视觉艺术,而是透过声音的比拟,在联想中完成。表情始终应该是占主导的位置。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每一乐章都有具体的标题说明,然而贝多芬乐曲的开始却写道:“表情多于音画”就是这个道理。

音乐与歌词、文学各种形式的结合(如歌曲、歌剧、交响诗等),把音乐的表现内容引向更为广阔的境界。当然,这些不同形式的结合(如歌曲、歌剧等)已是综合艺术形式了。

器乐曲的文字标题或说明,使乐曲的表现内容更加具体,人们欣赏时有所遵循。但是,必须把“表情”作为核心。音乐中虽也运用所谓“音乐形象”这个概念,但它只是说,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生动“景象”,是借“形象”来说明音乐的表现具体、生动,能唤起人们思想的一种属性。

四、音乐是需要通过表演来最后完成创作过程的,即音乐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审美效果。表演,应该说是音乐的二度创作。

《音乐欣赏》这门课使我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以前很喜欢流行音乐,现在发现其中的一些很平淡,连艺术都谈不上,更别说美了。真正能发现美的音

乐是一些古典音乐,名歌之类,真正发现音乐的空间扩散力和穿透力。为什么音乐具有穿透力,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我认为是因为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纳入了其中。

平稳的旋律给人安稳、平和的感觉,跳跃起伏的旋律给人矛盾、戏剧化的感觉;大调及大和弦给人以明朗、坚定、积极等印象,小调及小和弦给人以柔和、忧伤、恐惧等印象;快的节奏使人产生轻松、愉快、活泼的心情,慢的节奏使人产生悲伤、恐惧等心情。作曲家的创作正是通过这些被赋予不同情绪特征的旋律、和声、色彩、调式调性、节奏等来表现、传达自己或世人内心中最丰富的情感、情绪;世人通过对作品的聆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受、理解、把握到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情绪,音乐作品得到了共鸣。如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他用多变的调式调性、丰富多彩的和声进行,充满生命力的节奏表达出自己博爱的胸怀,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的作品是他人生的写照,用音乐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爱情、友情、欢乐、奋斗、英雄、幻想、悲哀、渴望等,一切人类的感情经历都得到描述。世人在聆听他的音乐的同时,得到了和贝多芬一样的共鸣,从中体会到贝多芬所描绘的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也从他的音乐中得到了感动和力量

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以《二泉映月》为例: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在社会**、生活无着的旧中国流浪卖艺为生,他双目失明,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楚,他杷积压在心头的怨恨和愤懑用琴声向人们倾诉,这首著名的二胡曲就

是《二泉映月》。二胡曲《二泉映月》选用同一音乐材料进行了五次变奏,表达了作者跌宕起伏的不同情绪,音乐从一个委婉动人、柔美恬静的主题开始,逐渐转而进入激动昂扬,表达了一种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最后,乐曲表达了一种如火山一样爆发的愤慨,发出“生活的路啊,你究竟在哪里?”的呐喊。这样的乐曲,有谁听过以后能不为所恸呢?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时,感慨地说到:“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由此可见,音乐表达人类的情感,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局限,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

音乐中所蕴涵的感情与一定时代、阶级、民族、先进的社会意识相联系,其精神内涵通过音响运动形态的集中、概括与抽象,具有更强烈更普泛的特点,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发挥作用。印象最深的是《梁祝》,它温婉凄美得让人沉醉,是它,让“梁祝之爱”如此深入人心,也第一次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破碎之美。爱情如此亦是永恒,它使人心碎,这是破碎的美。中西乐器融合得如此完美亦是绝佳之作,它是宽容而完整的美。完整与破碎,在《梁祝》的乐曲声中合二为一,精炼优雅,足以千古流传……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历史悠久,岁月的长河把音乐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类别对人有不同的作用。反映人类与大自然顽强拼搏、与命运斗争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进取精神;热情、乐观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心胸开阔、奋发向上;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的音乐作品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使

人坚毅强;宁静详和的曲调可以令人心平气和、心情安定,沉静地对待一切;欢愉的旋律可以使人摆脱冷落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博大精深的音乐能使柔弱的心灵获得强化与深化;委婉细腻的曲调能驯服粗厉、野蛮的原始部落民族。总之,受音乐的甘露滋润的心灵会更美好,在音乐沐浴下的人性会更加丰美。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第2篇

通过三周的学习音乐基础与欣赏,使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掌握,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我不是学音乐的,但音乐跟我密不可分,因为我是学多媒体的,影视,视频编辑要配音及插曲,必须对音乐的基础理论足够的了解才行。了解音乐传达的情感,因此学习音乐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学习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

聆听了音乐课,才知道音乐是多么深奥的一门艺术,也让我学到了许多音乐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节奏,什么是曲调。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什么是和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音乐对人的洗礼!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价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

下面是对音乐基础的简单认识;

首先西方古典音乐中音名有 C D E F G A B,从C到B的音高关系就跟你以前学的1 2 3 4 5 6 7 的关系一样,如果演奏时把1(do)的音高演奏成钢琴中小字一组c键弹出的音高,即1=C(2=D,3=E...),那么就是C大调,依此类推有 D E F G A B C# F# bB bE 等大调,大调曲子一般以1 3 5开始,以1或5结尾,听起来坚定、辉煌、明亮,而每个大调对应有一个小调,这个对应的小调主音是从大调的主音开始按照音名的顺序开始数,第六个音名,比如C大调的主音是C,对应的小调就是从C开始数,C D E F G A,数到A,刚好是第六个,那么C大调对应的小调就是a小调,以此类推,D大调对应的小调就是b小调,小调多以3 6开始,同样以3或6结尾,曲子听起来温柔、暗淡、哀伤。

对音乐基础有了简单了解,欣赏音乐的就不是那么含糊不懂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等,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古代的音乐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堪称经典。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可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欣赏课时,西方音乐《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欣赏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就像《国歌》,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数字科技时代音乐也起这很大的作用,电视电影的插曲,也是传播这音乐带给人们无穷的情感。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音乐对大学生素质文化的教育。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自然起着别的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或许我们不知道作曲家怎么创造音乐的,但我们却可以直接触摸到音乐作品的情感。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高尚的灵魂使人在困难面前增强勇气,在痛苦中变得坚强,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也可以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的基础。所以学好音乐课是我们大学生的荣幸!

在这门艺术的学习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一定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心灵的冲击,世界上的音乐大师,学习音乐都是把自己整个身心都完全置身于音乐的殿堂,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当然,在天赋上我们肯定不能与他们相比,但是,音乐带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的学,用心的听,用心的感受,在生活学习中也可以开创一片天的的!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09多媒体综合艺术

俞俊林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第3篇

一、关于基本功训练

在钢琴演奏艺术中, 拥有良好的技术是演奏者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来讲, 引导他们掌握初级钢琴技巧, 及打牢他们的基本功是为其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做铺陈, 基本功训练是钢琴初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正确的手形是每个老师在钢琴教学初级阶段不断强调的重点, 我认为在教会孩子如何摆出正确手形, 如何用手指站立、触键这些肌肉拉伸并产生紧张感的动作前, 不如教会孩子怎样是自然的放松, 让他们在面对钢琴这个庞然大物时, 抱着轻松的心态, 体会手臂自然下垂时的放松状态, 在此基础之上, 教授孩子用手指尖牢牢站立于键面, 掌心有“握蛋”的感觉。小孩子的手还处于成长阶段, 各关节都比较软, 他们的第一关节特别容易塌陷, 因此在肩臂放松的基础上强调第一关节的紧张度与掌关节的支撑是必要的。拥有良好手形是为获取漂亮音色的迈出的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单音、双音、和弦、断奏、连奏等不同指触, 不同奏法的基本训练中, 不但要强调学生用肌肉记忆感觉技巧, 还要不断提示他们在不同技巧的使用之下听清音色音质的变化, 让他们寻找每个音里的“亮星”, 在练习和弦与断奏时, 除了注意手指的站立, 还应特别强调肩臂的放松, 很多学生在弹奏和弦时手臂僵硬、肩头锁紧, 这样状态下的音色必然生硬干涩, 没有泛音, 并且过多消耗体力。钢琴属于击弦乐器, 手起音断, 所以对于儿童来讲, 要弹好连奏并不容易。在孩子通过单音训练手指拥有一定独立性后, 可让他们听听声乐, 弦乐作品, 让他们有音响上关于连贯的感性概念, 在慢速中连接交替每个手指的弹奏。因此除了体会手指与手指间的连贯外, 带领孩子一起寻找音与音间的联系, 用呼吸加以控制的连奏有着圆润, 如歌的效果, 让孩子用心体会这种连贯。

二、感知音乐是前提, 训练技巧是手段, 表现音乐是目的

教学初级阶段, 我们可利用作品的标题性, 或旋律所呈现的情感倾向让孩子对音乐形象展开联想, 利用联觉效应让孩子把作品所承载的情感具体化, 清晰化。经过感知而形象化后的音乐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技术是表现音乐, 体现演奏者构思的手段, 技巧薄弱会让心中冲满表达欲望的学生无法用手指良好展现心中琴声。拥有过硬的技巧才能让习琴这达到“其心所求”, “得心应手”因此, 对于技巧训练的重要性我们毋庸置疑, 在初级阶段基本技巧的训练这里不再赘述。我们感知音乐、训练技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音乐。在正确感知音乐后 (纳入情感) , 与用技巧理性地将之鸣出, 这就是音乐性的体现, 有感才有情, 有情才有调, 有调才有音乐, 初级阶段, 对孩子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着手于让他们听清自己的弹奏, 并运用已掌握的技巧尝试表现音乐形象, 这能为提升他们的内心听觉打下良好基础, 而具备内心听觉则是习琴者感知音乐、表达音乐的一种必备音乐素养。因此, 技巧训练、音乐感知能力与音乐表现力这三者应是相辅相成, 同等重要的, 在钢琴教学的任何阶段我们都应明确这一点。

三、教学误区与解决方法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教授提到:音乐要从小教, 每一堂课应充满音乐的气氛, 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老师的示范在初级阶段非常起作用, 因为小孩子模仿能力强, 更容易接受感性知识。我们以上海音乐出版社儿童钢琴教程第一册的《火车》一曲为例, 它以C调的I级、V级和弦开头, 然后以左手的五度音程, 右手八分音符三度下行展开, 最后结束在I级和弦上。对于这首简单短小的曲目, 多数教师以教授好学生和弦弹奏技巧为目的, 以及提及曲目中所出现的反复记号等乐理小常识, 而忽略曲目本身所呈现的“火车”这一音乐形象, 曲目开头的和弦形象而传神的表现了火车的鸣笛声, 在教授学生以有紧张度的手指发出干净有力的三和弦的同时, 要让学生想象琴声所蕴含的音乐形象, 随后右手的三度音程营造了火车奔跑时轻快而愉悦的氛围, 曲中的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处理形象的体现了火车由近到远的运动过程, 这就是一幅随火车旅行的生动画面。对于孩子来说, 理解音乐、以及怎样运用已学的技巧表达音乐是一个需要教师辅助过程, 培养学生长期自我判断、自我调试, 不断充盈、增强对音乐理解记忆的能力。这个过程开始的主导者应该是教师, 在教学初级阶段,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音乐美育中对孩子的重要启迪, 也是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打下好基础。

从孩子的心理情感发育上讲, 3到6岁的孩子行为和个性已表现出他们是有明显乐感的, 他们会随乐曲欢快歌唱, 手舞足蹈, 会在听到带有音乐处理的乐句时欢欣鼓舞, 最为明显的是当我们以两种不同的演奏方式将一首小乐曲呈现在孩子面前时, 他们更能被声音美妙, 赋予表现力演奏所吸引, 并且尽力模仿这样的演奏方式, 所以引入关于乐感的教学不但不会让孩子们困惑畏惧, 还能提起他们对认知音乐的兴趣。曾担任过达拉斯音乐教师协会主席的洛伊丝教授认为, 我们可以利用相仿艺术的多样性赋予听觉以色彩, 喜欢画画的小孩子们通过关于色彩的联想更易激发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强音就是深色, 弱音就是浅色, 一个乐句可以是一道彩虹, 休止可能是树林中的空隙, 隐喻是无穷尽的, 画一幅想象中的画, 就能激发孩子的乐感, 把他们和自己的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 引发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对孩子来说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而是一片等待探险的丛林, 老师则是必不可少的向导。对于从未接触过钢琴的学生, 在第一堂课上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体验音乐之美, 为其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做准备。在钢琴的88个键上, 教师可以弹奏不同的单音让学生展开想象, 例如高音, 我们想像为小鸟的鸣叫, 一串下行音阶可意化为一声叹息, 也可以以相同旋律配以不同织体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体会音色及音乐形象的变化。从感性认知着手更易点燃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也能让他们首先接触到音色音质的概念, 先打开他们的听觉, 再将相关演奏技巧的教学融入其中,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手型及触键方式, 以视觉的刺激配合听觉感官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养成以听觉为主的习惯, 能够聆听琴声, 感受音乐 (即内心听力) 而不是“耳聋”的习琴者。

钢琴演奏是声音的艺术, 是“听”的艺术。早期的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着手于打开学生的内心听力, 从而让他们听清音质、听清旋律、听清织体、听清声部。有些孩子的演奏, 强音只是用力砸, 听不到泛音, 弱音发虚, 没有质点, 整个演奏毫无音乐性可言, 如白开水一般, 把钢琴演奏变为了毫无美感可言的手指运动。因此, 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具备对良好声音的正确认

把想象运用到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段婷婷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必须具备想象这种才能。声乐演唱也不例外。它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去表现作品, 调整声音, 调节自己的情绪, 更加完美地去展示作品。可见, 想象在声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想象;声乐教学;意义

黑格尔曾指出:“创作就是艺术想象活动。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可见, 没有想象活动, 就没有演唱艺术创作。

一、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 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 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 并能预见未来。也就是说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 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从艺术创作角度来分析, 想象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 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 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方式。对于很多的歌唱家来说, 想象就是情感的体验过程, 是很多歌唱家体验歌曲不可缺少的过程。

二、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声乐教学是一门很抽象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知道他们应该出一个什么样的声音, 演唱作品时要用声音去描绘出什么样的画面。从而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如果单纯的从连声曲去练习, 那声乐学习的过程就是个枯燥无气味的一个过程。如果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加入想象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思维, 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很多的声乐教学理论, 如气息、共鸣、打开这些词语都可以通过学生们的想象去做到的。这不仅改善了学生们对发声练习枯燥的烦感心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很快就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想象在声乐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想象对歌唱状态的作用

人们在歌唱时的状态有很多。如呼吸状态、发声状态、情绪状态等。这些状态相互独立, 有相互联系。以呼吸状态为例,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都知道, 歌唱时的气息就像是吸气闻花香一样的感觉。说起来很容易, 做起来很难。我们就不妨运用想象的感觉来找一下呼吸状态。我们张大嘴吸气, 感觉自己真的闻到了花的芳香, 让这股香气顺着我们的鼻腔吸进腹部、腰围处, 然后再将这股香气慢慢的吐出来, 就很容易体会到气息吸入和呼出的感觉了。长时间练习就能体会到在歌唱时气息的运用。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那就是学生的声音总是很僵硬, 缺乏流动感, 声音是直的。这样的问题一般是由于学生的气息僵硬造成的, 但是我们可以不从学生的气息入手。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 自己是在能坐万人的音乐厅里演唱, 我们要让最后一

知, 让他们能听清自己所弹的每一个音的音质, 并且学会运用技巧控制声音。当然, 要让小孩子做到准确地感受音乐、表达音乐, 在主观传达音乐的同时做到客观聆听自己的演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所以教师对学生声音的要求, 对他们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应着眼于每一节课。

四、结语

柏拉图说“音乐训练是一种比较强烈的工具, 因为其旋律及和声能找到途径进入人们灵魂的最隐秘之处”。赋予表现力的音乐是煽起人类情感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技术能让学生在演奏中把握节奏、控制声音、分清层次、保证作品演绎的完整性。而音乐表现力的体现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和灵魂, 使听者“身临其境”“余音绕梁”。与演奏者所演绎的作品内在感情产生共鸣。因此, 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力与技巧的培养训练在教学之初就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初级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

排的听众也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这样的启发就会让学生忘记自

己气息的运用, 很放松的去找自己的声音了。身体放松了, 声

音自然就流动了。

2. 想象对更好表现作品的作用

演唱者演唱声乐作品就是对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一个过程。在演唱作品之前, 只有在对声乐作品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 才能更真时深刻的把作品表达完整。并不单纯是从分

析作品的内容和一些力度、强弱符号就可以的。在演唱一首作品之前, 应当在头脑中设计一个符合歌曲风格的、思想情绪的声音来。通过内心感觉使自己仿佛听到了这个设计好的声音形象, 并切通过对发声机体的调整唱出设计好的这个声音来。比如, 演唱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罗西娜的著名唱段《求爱神给我安慰》时, 脑海中就设计出伯爵夫人独自站在华丽的卧室窗前向外凝望, 想到丈夫对她的日渐冷淡, 心中充满了忧伤, 于是求爱神的保佑, 赐予自己往日那美好的爱情生活。演唱者通过这种画面的想象, 加上力度和速度的控制, 表现出从开始希望丈夫爱情的祈求到后来的宁愿为爱情死亡的情绪变化, 就会很准且的表现该咏叹调的音乐形象。

3. 想象对缓解演唱者紧张情绪的作用

许多演唱者的紧张情绪都是由于缺乏自信和思想负担太重等心理因素造成的。每个演唱者的歌唱条件和心理素质的不同, 决定了他们演唱时的紧张程度也不同。都影响到了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和词曲家赋予组品的深刻内涵的表达。我们不妨借助想象来消除紧张的情绪。每当音乐响起, 走上舞台的那一刻, 我们不要在意周围的环境和观众们的反映。而是随着音乐, 发挥我们的想象, 把自己带到这首作品的意境中, 让伴奏和自己演唱的声音融在一起, 去描绘美丽的景象, 去讲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把下面的观众当成就是自己, 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主人公, 忘掉现实中的“我”, 这样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三、培养学生在演唱中运用想象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发中的实在因素。”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们常常会使用一些语言或者手势甚至一些动作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 启发学生们去理解歌唱发生的技巧, 让学生的想象积极的参与到思维创作中, 把自己知识的感性形象带如其中。声乐大师兰培尔蒂说:“泛音是它的色彩, 节奏是它的心脏搏动, 共鸣是它的躯体, 母音形成它的思想, 字音是它的双手, 感情是它生命的血液, 想象是它的眼睛和耳朵, 思想是它的脚步, 愿望是它的翅膀, 旋律是它的语言。”音乐只有赋予丰富的想象, 才能给你以自由美感的享受。歌唱者利用丰富的想象力, 可以是声音训练更为具体化, 更好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所以, 在声乐学习中, 只有充分认识、发挥想象的作用, 借助想象的力量, 才能展示出更加完美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声乐艺术心理学》邹长海.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2]《声乐心理学》徐行效.科学出版社, 2004年.

[3]《歌唱学》邹本初.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

音乐, 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是初级阶段给孩子关于音乐之“美”的重要心灵启迪, 也为培养他们的内心听觉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这对于以后更为深远的钢琴学习意义非凡。

摘要: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力与技巧的培养训练在教学之初就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初级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是初级阶段给孩子关于音乐之“美”的重要心灵启迪, 也为培养他们的内心听觉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这对于更为深远的钢琴学习意义重大。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音乐性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朱光潜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96年.

音乐感受对灯饰造型的影响 第4篇

1、音乐样本与灯饰样本选择

1.1 音乐样本的选择

广泛收集音乐后,首先先排除差异性较明显的音乐,再从剩下的曲目中挑选出具鼓舞性的音乐。为了探讨不同鼓舞程度所产生的影响,将所选出的音乐做鼓舞程度的区分,(鼓舞性在《牛津词典》中的解释为兴奋、积极、向上之意)。再将受测资料整理归纳后,利用阶层集群分析中的Wards法将音乐样本分为三组,根据受测音乐所产生的鼓舞程度将此三组分别命名为高鼓舞、中鼓舞与低鼓舞。每组中分别有1个代表性音乐样本做为实验样本。如表1所示。

表1-鼓舞音乐样本

1.2 灯饰样本的选择

首先收集现有市场销售的灯饰作为基础图片,并且分析归纳出灯饰造形的元素。首先将外形特征差异较大及不合适的灯饰挑选出,然后根据灯饰造形所产生的鼓舞感受勾选适当程度的尺度,最后将受测资料整理归纳后,由阶层集群分析所得到的群组中的Wards法将灯饰样本分为三组,根据受测产品所产生的鼓舞程度将此三组命名为高鼓舞、中鼓舞,低鼓舞。再从每组中找出1个代表性灯饰样本,如表2所示。

2、音乐感受对灯饰造型的影响

以比较平均数法中的独立样本T检定来深入探讨不同程度的鼓舞音乐与不同程度的鼓舞灯饰造形之间的关系,借此归纳出音乐所产生的感受性对于灯饰造形的影响。

2.1、高鼓舞音乐与中鼓舞音乐分析

以独立样本T检定进行高鼓舞音乐与中鼓舞音乐对于灯饰造形影响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灯饰样本1的高鼓舞音乐与中鼓舞音乐的平均数各为5.9与4.75,变异数同质性Levene检定不显著,表示这两个样本的离散情形没有明显差异,而不假设变异数相等的t值与显著性发现结果显著,表示灯饰1的高鼓舞音乐与中鼓舞音乐是有明显差异。灯饰样本2的高鼓舞音乐与中鼓舞音乐的平均数各为2.75与3.7,变异数同质性Levene检定不显著,表示这两个样本的离散情形没有明显差异,而由假设变异数相等的t值与显著性,发现结果差异显著,表示灯饰2的高鼓舞音乐与中鼓舞音乐有着显著差异。

表2-鼓舞灯饰样本3

表3-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组别统计

表4-高鼓舞音乐-中鼓舞音乐独立样本检定

根据表3得知,灯饰样本1的高鼓舞音乐的平均数到中鼓舞音乐的平均数有显著的降低,而灯饰样本2与灯饰样本3的高鼓舞音乐的平均数到中鼓舞音乐的平均数有显著的提升,由此可得知高程度的鼓舞音乐比起中程度的鼓舞音乐更能明显区分灯饰所产生的感受性。

2.2、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

以独立样本T检定进行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对于灯饰造形影响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灯饰样本1的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的平均数各为5.9与4.7,变异数同质性Levene检定不显著,表示这两个样本的离散情形没有明显差异,而由不假设变异数相等的t值与显著性,发现结果显著,表示灯饰1的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是有显著差异。灯饰样本2的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的平均数各为2.45与4.15,变异数同质性Levene检定不显著,表示这两个样本的离散情形没有明显差异,而由假设变异数相等的t值与显著性,发现结果显著,表示灯饰2的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是有显著差异。灯饰样本3的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的平均数各为2.55与3.4,变异数同质性Levene检定不显著,表示这两个样本的离散情形没有明显差异,而由不假设变异数相等的t值与显著性,发现结果显著,表示灯饰3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是有显著差异。

表5-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组别统计

表6-高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音乐独立样本检定

由表5可得知,灯饰样本1(5.9)的高鼓舞音乐的平均数到低鼓舞音乐的平均数(4.7)有显著的降低,而灯饰样本2(2.45)与灯饰样本3(2.5)的高鼓舞音乐的平均数到中鼓舞音乐的平均数(4.15与3.4)有显著的提升,由此可得知高程度的鼓舞音乐比起低程度的鼓舞音乐更能明显区分灯饰所产生的感受性。

2.3 中鼓舞音乐-低鼓舞音乐

以成对T检定进行中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对于灯饰造形影响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7和表8所示:

表7-中鼓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组别统计

由上述报表得知,中与低鼓舞程度音乐对于灯饰造形而言并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得知聆听中与低鼓舞程度的音乐对人们而言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感受性。

3、结语

由以上分析比较高鼓舞与中鼓舞音乐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高鼓舞音乐让灯饰样本所产生的感受性能有明显区别,而中鼓舞程度音乐却让灯饰所产生的感受性较于集中,因此,高鼓舞音乐比起中鼓舞音乐更能产生确切的感受性;比较高鼓舞与低鼓舞音乐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高鼓舞音乐让灯饰样本所产生的感受性能有明显区别,而低鼓舞程度音乐却让灯饰所产生的感受性较于集中,由此得知,高鼓舞音乐比起低鼓舞音乐更能产生确切的感受性;比较中鼓舞与低鼓舞音乐并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人们聆听这两种音乐后,所产生的感受性并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得知人们是无法确切分辨感受性较不强烈的音乐。

表8-中舞音乐与低鼓舞音乐音乐独立样本检定

透过本研究归纳出符合鼓舞性的灯饰造形,并进一步探讨具鼓舞感受性的音乐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以此提供设计师从事灯饰造形设计的目标与方向,并借此可以提升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的感受性,以期望能有助于当今市场的灯饰设计。

[1]朱亚,浅谈音乐中的节奏与韵律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0,(4).

[2]姜阳阳,浅析音乐创作与建筑空间设计的联系[J].青年文学家.2010,(16).

[3]钟春琛,浅论灯饰设计中的审美因素[J].科技风.2011(14).

音乐鉴赏学习感受 第5篇

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些体会都是在音乐鉴赏课上了解的,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虽说时间很短,但是它使我在生活中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独特魅力,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我听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也不去想其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听音乐,而且喜欢听流行的音乐,不喜欢古典类的音乐。现在才发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感受。一首欢快的音乐,它的旋律,欢快跳跃,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然而一首悲伤的歌曲,只要听到它的旋律,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从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悲的情感,一旦理解,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是我学到的,无论听什么音乐,只要旋律一响起,你就能理解作曲者在音乐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这就是音乐鉴赏的所在,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而且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人和事物,生活态度也积极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涤荡,使我们感到放松,内心变得宽广。

要知道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激昂的时候兴奋,低落的时候忧伤,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还欣赏了歌剧《猫》的片段。

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第6篇

一段音乐制作的学习历程,无疑开阔自己的眼界,虽已过了痴迷网络歌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时期,但电脑音乐制作软件解开了自己心头的很多疑团,使自己对音乐制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给自己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实的学习音乐的方式,为自己今后音乐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对自己在舞蹈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我认为电脑的音乐制作软件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性和真实性。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创作由很多乐器配合的音乐篇章,让人感觉自己沉浸在一个乐队的激情演奏当中。但是另一方面讲,真正掌握音乐软件的使用方法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乐理知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一颗对音乐热爱并热爱钻研的心。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第7篇

音乐表现要素是:音乐要素 = 音乐基本要素 = 音乐表现要素 = 音乐基本表现要素。

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有的教师总结了听、说、动、唱、奏、编、演、思、写、画,概括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十种参与方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种种音乐手段表现出或活泼或优美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优美的《梨花畅》、欢快的《金蛇狂舞》、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悲伤的《泪花流》,无不渗透着丰富的情感。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的价值在于向人们提供良好而丰富的听觉享受与情绪体验,在为人提供良好的感性体验同时,也包含一些认识的与功用的意义。大量的论著都说明了:各种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艺术形象,能抒发听众内心喜、怒、哀、乐的真挚情感的共鸣。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第8篇

(一) 正确认识儿童学钢琴

通过上述现象体现了幼儿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 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 往往不带有情绪色彩。只是停留在“好玩”“喜欢”的层面上, 这种兴趣很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儿童对于别人传递给他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是充满了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在儿童的内在有一个“精神胚胎”, 这个精神胚胎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帮助他认识世界, 就是“敏感期”也就是儿童的一种自发行为, 若没有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的, 儿童发展就不会健全。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需要条件准备。钢琴活动要在儿童自身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时进行, 由于自主行为产生的一种渴望学习的要求并对其产生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在艺术领域基本思想和原则中阐明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激活兴趣。要把儿童的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一定的深度动机上。这叫“动机呼唤”, 即“把儿童原有的兴趣导向内化, 将表层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艺术活动的推动力, 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不要让父母的期望变成孩子的负担, 不要因为父母的过高要求损伤了孩子在情感、性格方面健康成长的导火索, 培养健全人格才是教育追求“以人为本”的主旋律。笔者认为, 要让父母认识到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什么, 只是为了成为一个会弹琴的工具, 还是成为一个会享受美、感受美、渲染美的人。盲目地追求考级, 只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 教师拔苗助长、家长急功近利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让孩子渐渐丧失学琴的兴趣。有很多孩子学习钢琴都是为了应付考级, 缺少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心理上对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考级层面上, 而应该认识到在学琴过程孩子不仅仅是学, 还是在享受生活, 把考级当成技能展示和现场交流的机会, 让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调动孩子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 尊重幼儿兴趣

学前段的幼儿学琴, 主要是培养他们对钢琴的兴趣, 对音乐的理解,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技能技巧。什么是兴趣?就兴趣而言, 有的学者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总是伴随良好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 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的探索, 乐意去从事与此事有关的活动。1学者在文字表述上不尽相同, 但都基本强调:以特定事物和活动为对象, 是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的意识倾向, 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自从有了人类以来, 这种情感就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始终。幼儿的音乐兴趣也是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中, 逐步由短暂兴趣发展为稳定而持久的音乐兴趣。2音乐的基础是感知。学前段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好, 钢琴老师也应以正确的指引和练习为前提, 唤起孩子的音响感觉和音乐感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他远远超过责任。”学习音乐也是如此, 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 才能实现孩子在弹琴时对音乐产生深入体验, 才能提高孩子的乐感和艺术感悟, 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

(三) 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儿童音乐教育应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儿童生活的环境对儿童成长影响巨大, 音乐学习尤其如此。良好的音乐环境, 可以让儿童充分侵泡在音乐的海洋里, 可以渐渐让儿童喜欢并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庭创设美好的音乐氛围胜过一切在外的技能学习。”小孩子学音乐可以从小学开始, 但小学音乐一定要注意引导的方法, 使用正确的手段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

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 陈鹤琴说:“若是儿童生来喜欢音乐, 但环境没有什么音乐的表现以适应他们的欲望, 这怎样能够发展音乐才能呢?3这也说明了音乐环境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 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能离开环境, 儿童自出生起, 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对儿童有着很大的影响, 孩子在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音乐氛围对孩子美育发展尤其重要, 在欧美国家, 人民普遍具有高水准的音乐水平, 处处充满音乐氛围, 钢琴在家里是必备, 额外还有一些伴奏小乐器, 孩子从小在音乐氛围中长大, 这不仅提高了他的音乐感受力, 同时也建立了对不同音乐的鉴赏能力。单一的音乐风格只会使孩子停留于一种音乐享受, 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表现方式可以有利于孩子的大脑神经及智力发展。家庭音乐团聚方式有助于亲子关系和谐, 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孩子性情, 培养孩子音乐兴趣, 同时也有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 以音乐的方式表现自身情感, 增强孩子交往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 幼儿的审美愉悦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现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审美需要的冲动在每种文化, 每个时代里都会出现, 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所以在钢琴表现艺术中, 需要尊重孩子对于音乐的审美渴望与要求, 使得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和体现自我的价值, 钢琴活动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审美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孙瑞雪.新儿童教育法[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姚本先.心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3

[4]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5]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6]陈鹤琴.陈鹤琴全集 (第2卷)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

感受音乐氛围,学习写作方法 第9篇

全文围绕一个中心“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作者从她的地理位置写起,“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波光粼粼的多瑙河”,读这两句我们就可以知道:正是山灵水柔的自然环境,才赋予音乐以灵感,使得维也纳有了成为欧洲古典音乐摇篮的可能。接着,文章从维也纳特有的人文景观,如城市的历史、城市的装饰、市民的习惯以及歌剧院具体描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层次清晰,角度全面,让人不得不概叹她为音乐之都。

细读段落,这种感觉更为强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一小节,列举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五人,他们代表着世界古典音乐史的最高峰,他们在维也纳生活、谱曲、演奏,使得古典音乐这种音乐形式在他们手中日渐成熟起来,而维也纳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这一小节,更可以让人们对“音乐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乐装饰着。尤其是“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一小节,既是赏读训练的好材料,又是写作训练的好范例。它的段落结构与前一小节相仿,但比之又更富有诗意。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欢乐还是庄严,古典音乐从时间、空间、场合上多维地渗透进维也纳人们的生活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更有趣的是”与上节“就连……也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深一层地突出了维也纳音乐的无所不在。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第10篇

【内容摘要】节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上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身体动,还有心动、脑动--不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还能将创编内容运用到演唱或欣赏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关键词】节奏教学法、即兴创编、师生互动

节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起作用吗?回答是肯定的。起,而且起很大的作用。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它是人类本能性自然、直接、即兴的流露。“原始的节奏”是人类脉搏跳动、呼吸及内心情绪起伏的体现。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而节奏教学法能够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欢乐。一个人的情绪在不同的状态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则不一样,当人们的情绪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下时,接受新事物则快,反之,则慢。如果教师能用一种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那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轻松愉快,令课堂熠熠生辉,课堂教学效果则会事半功倍。怎样将节奏教学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有以下两点感受:“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与表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一、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在于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没有调动起来,按照以往的音乐教学,例如学唱一首歌曲,学生往往是跟着教师一遍一遍学唱,直到学会为止。这里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机械地学唱,根本就不会用大脑去思考就学会了,反而对音乐的兴趣也减弱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呢?我运用了节奏教学法后,效果截然不同,例如:一、回声节奏练习法:A学生拍四拍节奏,B学生不仅拍A的四拍节奏,再创造四拍节奏,C学生不仅拍B学生创造的四拍节奏,自己再创造四拍节奏,依次类推,反复练习。二、接龙节奏练习法:教师规定创造2/4拍等节奏型,学生龙头接龙尾,自由快速创编节奏接龙游戏。速度慢者,罚其给节奏配词,接着再玩。三是人名节奏练习法: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不同拍节的节奏型,连说两遍,接龙进行。如“张三|张三 0|”等反复练习。四、特殊节奏起名练习法:时钟节奏××|××;马跑节奏×××或×××;鸡叫节奏 等等;同样是学唱一首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比较难的节奏(例如:切分音、附点音等学生往往不太好把握),找出难点后,学生自己练习、视唱,而且必须养成边唱边打拍子的良好习惯,难点练唱好了以后,再把整首曲谱连起来视唱。这里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准确地把音准唱准。首先是把握好节奏、音的长短。然后跟着钢琴音准自然就准了。学生自己跟着钢琴准确的识谱的时候,他会忽然发现原来一首歌曲,不用老师教自己也能唱了,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因为对学生来说,学会或掌握知识所带来的快乐,就是真正的快乐。学习音乐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

二、创造与表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创造与表现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的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教学中,创造与表现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节奏教学法,我和学生玩起了“绕口令”与“节奏“的游戏。首先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根藤,青青藤条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然后我用木雨敲着规整的节奏朗诵,让学生在每一句绕口令下面填上我所朗诵的节奏,填好以后学生自己来朗诵。掌握好了以后再换另外一种节奏型朗诵,学生再来填写。用的节奏型是确定好的七种节奏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不停的变化。通过这次绕口令与节奏的学习,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于是他们分小组进行音乐创作,每个小组找一个绕口令,填写不同的节奏型,然后小组的同学自己敲击木鱼朗诵绕口令,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活跃。

我们还可以以游戏方式,分三个梯度,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即时记忆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1、要求学会看指挥。每组必须思想集中,因为下一组轮到谁是不定的。不能跟上指挥或者念、打节奏不整齐的组将被出局,退出游戏。2、剩余的组继续游戏,要求后一组重复前一组的节奏再加上自己的节奏,如重复错误或不整齐,退出。这对小组的每个成员在注意力集中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进入了即时记忆力的训练。3、最后一轮,老师节奏变化了(前两轮教师一直用固定节奏),要求下一组重复老师和前一组的节奏,以此强化训练音乐记忆力和节奏感。实践证明,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每个组都很认真参与,且集体荣誉感很强,第一轮被淘汰的组往往会强烈要求再来一次。因此,这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喜欢音乐课起到很大作用,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

为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学习和游戏,一般每个音乐小组长应先和组员进行节奏问答,然后从组员的回答中挑选或整合一条符合要求的节奏,带领全组一起练习。有时因小组人数较多,会出现组员讲话,不动脑筋等待组长说出节奏的情况。因此,老师要经常走动,观察、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小组,积极进行活动。另外,也可在课余,根据上课要求事先对组长进行培训。

结论:当然,在音乐学习过程当中节奏教学它不是音乐教育的全部,但是节奏却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好象没有了灵魂的驱壳,所以节奏是激发学生内心潜在音乐敏感性的源泉。那么,一个多样化的主动学习模式,一个增加学生的活力性新兴教学模式,就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总之,我们不能忽视“节奏教学法”在音乐课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体验了快乐,对其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们不仅对音乐产生了兴趣,而且引发了探索的欲望。这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合作、交往、自控力、社会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学会音乐。这样才能让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本文参考书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曹理 何工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4月第一版

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李旦娜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月第一版

学习音乐欣赏的感受及影响 第11篇

曾剑梅

2013年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要感谢关工委的领导,我校的钱主任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机会接触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其次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同仁,让我有幸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学习的收获。下面我就从“水西沟传统文化学习感受”及《弟子规》在我校、我班的落实经过谈点个人的感受和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在2012年9月12日—17日,与我校张秋红老师有幸参加了自治区关工委,乌市电信幼儿园,中华文化与家庭教育交流会的培训。一周的培训,倍感时间的短暂。感恩、感动、崇敬、赞叹。。。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总让人留恋与思念,培训期间,我与二百多学员在一起细细聆听,感悟,在震撼中尽情享受了巍巍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盛宴。

从每日早晨7:30的晨练,集体吟诵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孝经》,在吟诵中领悟经典内涵,再到晚上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从中我享受到了一次彻底的精神洗礼。我找到了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获得了终身相伴的财富。学习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天学员故事分享的内容。如果说前四天的学习是导师们给大家传授《弟子规》理念的理论学习,所举的事例也是导师们自己身上发生的真人真事,总感觉那些事例离我们有些远,那么最后一天,每组中推选出优秀学员分享自己学《弟子规》的感受,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则给予我们的更是一顿精神大餐,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是《弟子规》让这些学员有了幸福的家庭,愉快的工作,幸福得人生。

这次学习,我真觉得来对了,没有白来,它打开了我心中解不开的死结。曾几何时,我觉得生活变得乏味,工作没有了激情,之所以会这样,源于家庭的一些矛盾。我总是纠结于丈夫家人对父亲不好一事上,总是在内心自责:父母养我身,育我智,给我工作,结婚后却在公婆家孝敬老人,照顾丈夫孩子,对父情的关心照顾实在不够。而这些不好的情绪又影响到了我的工作,我的家庭生活以及对孩子的教育上。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则对好多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回来之后,我认真读了《弟子规》,听了《弟子规》视频讲座,并在生活中履行《弟子规》的准则。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遇事比以前想的开了,对于婆家的人所作所为不再计较那么多了,我只是尽力去做该做的,无论他们做的有多错,我总是诚心诚意待他们,不再心中有怨气,放下了心中所有的怨恨之气,我的心绪平和多了,工作也顺了,老公也关心起我的父亲了,不再那么自私了,公公婆婆也为他们曾对我爸做的那些没有人道,不可理喻的事向我道了歉,我从内心原谅了他们。我又有了幸福和睦的家。是《弟子规》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它给了我家庭的幸福,工作的快乐。

那我在教学中又是如何落实《弟子规》的学习的呢? 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感受和《弟子规》的落实经过。

在没学习《弟子规》之前,我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对知识的传授,钻研于课堂教学。我是1998年上班的,从教以来,带过6年的英语,十年的语文,无论哪门课,在同年级或二片区比赛中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皆是一个“严”字。我对学生的教育是:在学习上“严”,在生活中“爱”。我是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父母没什么文化,我的成长除了父母辛勤的培养和自己不断的努力外,更主要的是我在求学路上遇到的那些和蔼可亲,善良的恩师们,是他们传授了我知识,用他们的言行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做诚实善良,脚踏实地的人,我从内心里感激我的恩师们,是他们的教导铸就了我今天的一切,所以我一直寻着他们的脚步,做着像他们一样的人,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我的教学工作上。因为我对学生的“严”中有“爱”,使他们喜欢上我的课,也因此我所带科目成绩一直拔尖。

但是最近两年的教学,我却有些迷茫,那就是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越来越不爱学习了,成绩一届不如一届了,我竟不知道如何去管教他们了。虽热,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抓得也很紧,因为大家都知道,小学的基础教育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而德育教育则是根基。但是总有一些学生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出,做人自私,贪吃,贪玩。毫无爱心,学习不思进取,逆反心里强,待人待物毫无礼貌可言。。。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老师也很头疼。

但通过这次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一下找到了教育学生的方向:那就是让学生学习《弟子规》,用书中古人遵循的规范来规范孩子们的言行,让书中的思想扎根于孩子们的内心,因为《弟子规》是中国教育的小学读本和童蒙养正的好教材,它真正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既然知道这是一本好教材,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说干就干。我回校后和张老师一起向学校汇报了学《弟子规》的深刻感受,打算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学习《弟子规》。学校领导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在校园里办了文化墙,在班级,做到人手一本《弟子规》。学生晨读,午读五分钟《弟子规》,并进行背诵,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比赛。其次,校领导在全校大会上专门组织了传统文化学习,并请高雪芳老师给我们做了讲座,让我校老师更加深刻的领悟了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我班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情况向大家加以汇报。

一、校本课,扎扎实实学习《弟子规》 我校每周五有两节校本课,我负责经典诵读班。于是我就将《弟子规》的教材做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首先,我给学生详细讲解了学习《弟子规》的深刻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其次,让学生一章一章 具体学习《弟子规》的内容,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能讲出每句的含义。再次,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讲古代圣贤做人的感人故事。让学生自己搜集故事,在校本课上讲给大家听。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净化孩子们的心灵,同时,我也搜集了一些《弟子规》的视频让学生看,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的变化很大了:学生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了,学习差的知道主动学习了,自私的学生乐于助人了,品行坏的学生不再惹事了,反倒是总想着为班级做好事,让老师夸他,同学欣赏他。

二、查行为,自我反思

对于《弟子规》的学习光学光读背是不行的,关键是需要落实,要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弟子规就是要学习古人如何去做人,下面我例举自己教育学生的实例。

(实例)班里有一名学生叫高亮英,学习成绩很突出,但却总见她闷闷不乐,于是我通过学生了解到她的身世:她从小无父母,长期寄住在大伯家,而大伯又有三个孩子,地少,家境很差,她除了学习,还要承担很多家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想法也多了,心理有事不善于与人交流,缺少自信,比较自卑。于是我就用《弟子规》中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的句子来教育她,用我的切身经历告诉她,一个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的。同时,我给她借了一些名人的励志的故事书读,让她从中学会了宽容、容忍、努力、自信、勇敢,并把她订为贫困生,解决她的中午的吃饭问题,让她做了班级生活委员,并告诉她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与家人相处,渐渐地抹去她因失去父母的痛苦,让她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如今她已是一个活泼,快乐,自信的中学生了。

我们班还有留级下来的学生,他们都属于成绩实在太差,品行又不太好的学生,家长一再要求留级,学校也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留了下来进了我们班。起初我也很头痛,因为他们不爱学习,天天都要惹点事,学习好的学生不愿与他们玩,可学了《弟子规》后,这些学习好的学生变了,并主动亲近那些学困生。后来,我问她们为什么变了,她们说:“老师《弟子规》中不是讲,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吗!而对于一些爱撒谎,不诚实的学生,我则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进行教育,让他们自己说,用行动去落实。后来这些学生还真就不再撒谎,乐于为班级服务了。而在校本课上,他们还积极参加了讲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动,成绩也有所提高了,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我则在班会上大加表扬,意在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积极进取的态度。

三、班级布置体现《弟子规》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用毛笔写了《弟子规》中的“行有不德,反求诸已”的语句,让同学们随时可以看到,反思自己的言行。周会课上汇报本周的不良行为,提醒他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校园活动渗透《弟子规》

我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很多的德育活动,每次活动我都精心策划,从不放过教育学生的机会,比如教师节,母亲节,我对学生都要进行感恩教育,如帮父母洗脚做饭,干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写感恩的作文,制作感恩卡片等等。我还利用少队课,音乐课,教学生唱感恩的歌曲,通过唱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在家长会时,学生们为家长们献上一曲感人的手语操:《感恩一切》,这首发自孩子们内心的歌曲无不深深打动家长的心,甚至有家长被感动的流泪,因为她们看到了自己孩子学习了《弟子规》后,不但学习好了,更学会了做人。六一儿童节中,我班的《弟子规》经典诵读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而乌苏市电视台的“七色花”栏目组还先后在我班录制了“学雷锋,树新风”主题班会,“合理使用压岁钱”主题班会,学生临毕业时,我策划了《依依惜别》的德育主题活动,全校班主任及校领导进行了观摩。他们被学生深情的朗诵,感人的故事,精彩的小品,动人的歌声深深打动。可爱的孩子们用自己的真情打动着每位师生的心,这更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那颗“感恩”的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孩子们成长了,懂事了,有积极进取心了,这一切皆因学习了《弟子规》,才使他们有了如此的变化。

现如今,我班因认真落实了《弟子规》的学习,班级凝聚力更强了,班级纪律是最好的,班级卫生是最好,学校劳动,活动是最积极的,每年的演讲比赛,运动会比赛,我们班总是拿第一。

学校有些老师说:曾老师,你们班的孩子怎么素质这么高啊!说的好,唱得好,演得好。我笑着说:秘诀就是认认真真学习《弟子规》,扎扎实实落实《弟子规》的学习。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学习《弟子规》是十分重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变得更加和谐,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上一篇:招商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思路下一篇:初中今天真高兴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