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教案范文

2024-07-24

玩偶之家教案范文(精选10篇)

玩偶之家教案 第1篇

《玩偶之家》的教案

【教材分析】

《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是使易卜生闻名全世界的剧本,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教学目标】

1.通过对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了解,引导同学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2.同学能感受分析《玩偶之家》中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教学过程】(鉴赏过程)一. 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PPT出示课题。

2.简单了解作者易卜生生平及写作背景。

3.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故事矛盾冲突的导火线。(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由什么事件直接引发的?)

二.初读作品,理解内容 1.女主人公—娜拉

(1)娜拉性格分析,并阐述娜拉不断觉醒的过程:(2)理解娜拉是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2.男主人公—海尔茂

海尔茂性格分析,了解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的形象。3.林丹太太

(1)林丹太太性格分析,了解林丹太太也是一个资产阶级新女性的代表;

(2)从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的爱情悲剧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爱情受金钱支配的现实。

三、细读品悟,整体感知

1.动作是戏剧的核心和灵魂。《玩偶之家》中侧重于外部动 作。《玩偶之家》戏剧冲突尖锐激烈,冲突中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冲突中娜拉和海尔茂的态度各有怎样的变化?抓住人物台词,分析人物的动作轨迹。

*出示片段赏析,请同学分角色扮演男女主人公言行举止,读出感情,再次体会娜拉逐步觉醒的过程,认识海尔茂是一个极端自私和虚伪的人,并出示剧照,加深理解,(1)片段赏析一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来信后对娜拉由之前百般宠爱到咆哮痛斥的经过的片段。(2)片段赏析二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后,态度又大尺度逆转,娜拉的觉醒初出端倪的片段。(3)片段赏析三

娜拉觉醒后对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主义的强有力的冲击的对话。

2.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1)娜拉的爱情观对其命运的影响(2)资产阶级地位对女主人公命运的影响 3.艺术特色赏析

结构严密完整;在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人物对话充满辩论色彩,把“讨论”带进戏剧;成功了运用“追溯法”。三.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剧中的“娜拉”为什么出走?对此,你怎么看?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对于娜拉何以出走,同学可以根据剧本很容易地作出解答。但对这一行动的看法很可能见仁见智,如果围绕现实生活中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观念讨论,可能更会将问题引向深入。

(2)本剧结尾的戏剧动作是一声门响。此处的门仅仅是一扇门吗?其中蕴涵怎样的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研究该戏结尾的意义:一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关门一响”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性意义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二是戏剧学的角度,可以把该戏结尾同其他一些戏的结尾对比研究,看看戏剧结尾一共有几种模式,《玩偶之家》的结尾的特殊意义在何处。(3)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娜拉走后怎样》,谈到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出走的娜拉只有两条出路:堕落或是回来。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她出走后会怎样?试着以剧本的形式为她设计一个结局,同学们之间比较,看谁设计得更合理更巧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诸多妇女“出走”的形象,诸如胡适《终身大事》中的田亚梅、鲁迅《伤逝》中的子君、茅盾《虹》中的梅女士、叶圣陶《倪焕之》中的金佩璋、杨沫《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等等。可以结合她们出走后的不同命运来研究“娜拉走后怎样”这一课题,然后再结合当代生活设计“出走的命运”的剧本提纲,可能思路会更为开阔。

玩偶之家教案 第2篇

陈雪贞 学前1

31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者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者开展其他活动。”让幼儿利用废旧的纸杯、吸管制作成会摇动手臂的玩具,让幼儿摆弄、玩耍,能够引起幼儿强烈的创作欲望。本活动借助步骤图帮助幼儿分析制作方法,让幼儿在动手尝试、讨论交流中解决打孔、穿吸管、绑胶带等操作难点,提高幼儿的美术表现技能。同时,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装饰上漂亮的脸和可爱的手,最后在玩偶的同时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着看图示,尝试按照图示的步骤用纸杯、吸管等材料制作会摇动手臂的人物、动物玩偶。

(2)能大胆地表现人物或动物的主要特征。(3)感受自己玩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①摇手玩偶成品一个,半成品范例一个;步骤图;

②制作玩偶的材料:纸杯、弯头吸管、彩纸、毛线、麻绳、打孔机、透明胶带、双面胶带、白乳胶、剪刀、油性笔。

活动过程

1、操作摇手玩偶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它是谁呢?(出示摇手玩偶成品,见下图)

师:这个摇手玩偶好玩吗?你们看看是怎么让它的手动起来的?(上下拉动吸管)

师:摇动的手臂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幼儿探索,师幼共同小结制作方法

(1)出示步骤图,师幼讨论交流制作方法。师:这里有一幅图(如下图),上面有制作摇动手臂的步骤,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说一说,要做出摇动的手臂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纸杯、两根弯头吸管、透明胶带)

师:图上告诉我们做出会摇动的手臂的步骤是怎样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帮助幼儿解决操作技能上的难点,何使吸管上下摆动起来,为幼儿自由创作出特征不同的摇手玩偶大下良好基础)

(2)幼儿尝试按照步骤图制作。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杯、弯头吸管、透明胶带,请你们按照图上的步骤试一试吧。

(3)请幼儿介绍制作会摇动手臂的方法。

师:谁做出了会摇动的手臂?请你告诉大家你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 师:做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 小结:①要把弯头吸管长的一头插到洞里面,才能有长长的手臂;

②要把两根吸管的弯头部分牢牢地绑在一起,上下拉动吸管时,常常的手臂就会摇动了。

3、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发材料,可以做一张自己的脸蛋或者爸爸妈妈,也可以是老师或者你朋友,当然也可以做你喜欢的小动物,比如熊猫、狮子、小兔子等等。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有彩色纸,毛线,麻绳等,请小朋友装饰上漂亮的脸蛋和大大的手。直接在纸杯上贴上人脸的或者动物的五官,再用其他材料剪贴,贴的时候一定要贴牢、贴平整。

指导要点:

 鼓励幼儿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物或者人物的五官。

 提醒幼儿五官、手的装饰得大一些,摇手玩偶才会显得更可爱。

4、作品展示,欣赏与评价 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随时发现并展示给幼儿看哪些做得较好的作品。(重点围绕手是否能摇动,五官和手臂是否装饰得漂亮、牢固等进行评价)

幼儿完成后,给幼儿的作品拍照,让幼儿更有成就感。

师:已经做好的小朋友自己玩一玩你们的摇手玩偶,也可以欣赏一下别人的玩偶,说一说

喜欢谁的摇手玩偶,为什么喜欢?

反思与建议

个人反思:

此次活动组织得比较失败。

①材料的准备和分发上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很多材料都没准备好,临时在教室拿,使得浪费很多时间;比如选择了不适当的工具——白乳胶,白乳胶太难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在幼儿制作“手”的时候,都用了白乳胶将吸管和卡纸进行粘贴,可能太高估幼儿了,本以为他们能对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粘贴工具(白乳胶、双面胶、透明胶),但幼儿只会选择他常用的,使用简单的工具。

②第一次活动流程冗长拖沓,活动时间过长,过于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进行;第二次活动进行调整,过程流畅了,幼儿的制作过程没和第一次一样被中断,但却忘了介绍材料了。

③由于紧张导致很多关键的要求和讲解都讲少,讲不清楚。

④整个活动下来,从幼儿的成品中看出,有点高估幼儿,很多装饰的手法都没教给幼儿,比如大大的手怎么做出来的,帽子怎么做出来的,五官怎么做出来的,在第一次活动并没告诉幼儿,第二次活动调整过来了,但是也有忘了说得不够全面。同时工具(透明胶和双面胶)的使用,应该教一教的,因为活动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并不会很好地使用。

⑤课堂纪律的管理有待加强。

教师建议:

①应把一些必要的公用的材料(剪刀、)用小篮子装好放在每一组的桌子上,另外的材料再放在柜子上,并且材料的摆放不要过于集中,否则造成拥挤;同时,要一组一组让幼儿出去拿材料,既让幼儿学会安静,学会等待,也避免人数过多拿材料时造成拥堵。

②教学前的准备考虑不周,比如不应使用白乳胶,比如材料的分发方法不适当。

③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常规/纪律的培养,不应为了教学而教学。

玩偶之家教案 第3篇

20世纪初, 鲁迅在日本留学, 适逢《玩偶之家》在日本流行。“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对鲁迅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作品中多有提及, 称易卜生“瑰才卓识, 以契开迦尔之诠释者称”1。

1923年,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 再次将娜拉引入人们视野。1925年鲁迅作小说《伤逝》, 似为“娜拉出走”续写。作为鲁迅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 《伤逝》可谓哀婉动人, 又不乏深刻。

《玩偶之家》与《伤逝》, 前后相隔近50年的两部作品, 均以爱情婚姻、家庭矛盾、女性出走为题材。虽然都塑造了个体醒悟的女性形象以及虚伪矛盾的男性形象, 但两者之间依旧存在着差异, 这种联系和差异背后透露出的是东西方作者思想之间的异同。

一、女性比较:娜拉与子君

作为女主角, 娜拉与子君以各自的觉醒意识为后人称颂。娜拉最后面对丈夫说出的:“首先我是一个人, 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2和子君喊出的:“我是我自己的,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3这份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何等的相似。娜拉关门而去的一声响, 以及子君奔向涓生时那哒哒的鞋声, 其中透出的果敢又是何等的相似。

然而两位女性的出奔又存在差异。娜拉的形象远比子君要丰富立体得多。

细读作品可知, 娜拉和子君的形象都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有转变。首先是娜拉, 在第一幕中, 易卜生描绘的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纯真少女, 她无知无畏, 似乎将一切都看得十分简单。当丈夫海尔茂提醒她圣诞节的过度开销时, 她回答:“咱们可以先借点钱花花”, 当海尔茂提到债务关系时, 娜拉的回答是:“债主!谁管他们的事?他们都是跟我不相干的外头人。” (156) 另外, 易卜生还着力塑造娜拉依赖丈夫的一面, 她通过向丈夫要钱来获得收入, 对于林丹太太失去丈夫的遭遇, 表示同情, 她说:“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种日子怎么受得了!” (161) 这些话语以及娜拉对节日的热情, 将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在最后短短几页中, 娜拉突然又理性地爆发出惊人的独立宣告, 却为何不显突兀呢?

其实易卜生早已将娜拉的复杂性格暗藏在对话之中。首先, 在照顾家人方面, 娜拉是一位贤妻良母。筹备圣诞节时, 她最先考虑的是孩子们的礼物;在为海尔茂治病, 家中不济时, 她依旧不愿让丈夫和孩子受委屈, 她和林丹太太聊到此事时颇为自豪:“我当然不能让托伐过日子受委屈。我也不能让孩子们穿得太不像样子” (168) ;其次, 丈夫病重时, 娜拉独自想办法凑钱。在当时社会“做老婆的不得她丈夫的同意没法子借钱”的环境下, 娜拉擅自借钱, 甚至仿造担保人的签名, 在当时实为大胆之举。并且, 娜拉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 还上了钱。在戏剧推进中, 娜拉逐渐从天真无知的少女形象中跳开了。最后, 娜拉对法律和道德的质问, 再次振聋发聩, “父亲病得快死了, 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 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227) 这段话先后出现了两次, 可见娜拉对社会上的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质疑与亲身反抗, 就是她的回应。由此, 娜拉也就敢于在最后提出“要想了解我自己和我的环境, 我得一个人过日子” (225) , 回到老家, 找些活做。曾经大胆借钱以及省吃俭用还债的经历, 是娜拉有勇气出走的经验基础。由此可见, 易卜生塑造出的是一个在天真烂漫中掺杂着果敢机敏、有耐力的圆形人物。

相比于前期如小鸟般唱着跳着, 后期冷静清醒地和丈夫谈着玩偶般生活的娜拉, 《伤逝》中的子君则沉默寡言得多。通篇只有那一句呼告震撼人心, 其余皆是“微笑点头”、“颓唐了”, 似乎是一个敢于抗争的女子突然消沉, 只表露出幽怨, 显出鲁迅笔下那些遭到沉重打击, 无处言说的苦难女性 (如祥林嫂、单四嫂子等) 普遍的精气神。在《伤逝》开篇, 鲁迅笔下的子君其实比娜拉更具有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最主要地表现在经济独立意识方面。涓生曾提及子君执意典当的一幕。另外, 面对闲言碎语时, 子君甚至比涓生更加坦然, “她却是大无畏的, 对于这些全不关心, 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 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194) 在《伤逝》的尾声, 子君被父亲接回去了, 她走得如同来时一样果断、坚决, 却给涓生留下了“盐和干辣椒, 面粉, 半株白菜, ……旁边还有几十枚铜元。” (202) 在这不言中, 依旧可见的是子君对涓生以及对吉兆胡同的爱与挂念。那么两位女性在形象塑造上为何有此差异呢?

首先在于文体的差异。《玩偶之家》为戏剧, 应舞台表演的需要, 人物心中的所思所想均通过对话展现。而戏剧的舞台表演又有夸张的要求, 故而娜拉这一形象, 刻画较为直接。《伤逝》的副标题为“涓生手记”, 作为手记体, 通篇为涓生的讲述, 子君被剥夺了话语权, 成为了一个“失语者”。读者只能通过涓生的描述来构建这样一个人物。而涓生大都在回忆两人婚后生活的困境, 读者只看到涓生眼中的子君, 察觉子君思想性格的转变实属困难。

另外, 《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 “正值挪威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争论处于高潮, 是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的时代”4, 女性主义的演说, 给了当时妇女们敢于说话, 敢于抗争的勇气。易卜生也与这两位女性主义运动者有频繁的书信来往, 因此, 将这种现象赋予给笔下的人物, 也合情合理。而《伤逝》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虽然是五四之后, 各方面都在求新, 但力度却远远不够。子君虽有进步思想, 但其总的形象却也正符合中国传统的温婉的大家闺秀的形象。除此之外, 鲁迅写《伤逝》旨在反映人生, 探讨真正变革的出路, 因此, 将笔墨更多地放在了涓生身上, 着眼事件本身, 提出当时弊病所在。

二、男性比较:海尔茂与涓生

两位男性在性格上都有虚伪、自私、好面子的不良因子。平日里唤着亲昵称呼的海尔茂, 上一秒还说着“亲爱的宝贝!……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 好让我拼着命, 牺牲一切去救你。” (192) 这样的爱情宣言, 下一秒便破口大骂:“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个伪君子, 是个撒谎的人———比这还坏———是个犯罪的人。真是可恶极了!” (221) 只因为娜拉八年前的行为有可能毁掉他的前途。易卜生用两封信, 在两页之间, 将海尔茂自私自利的虚伪嘴脸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

而《伤逝》中的涓生, 虽然没有如此强烈的性格转变, 但在言谈举止间, 依旧透露出伪善自私的一面。在失去工作之初, 涓生心生烦闷, 却先是怪罪子君, 后又埋怨起破屋来, “可惜的是我没有一间静室, 子君又没有先前那么幽静, 善于体贴了, 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 弥漫着煤烟, 使人不能安心做事。” (197) 子君连同她养的油鸡和狗都成了涓生眼中的拖累。他多次提到, “其实, 我一个人, 是容易生活的……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 大半倒是为她” (198-199) , 甚至想到了子君的死。由此, 涓生性格中的自私因为经济的困难而逐渐显露出来, 直至最后的爆发, “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 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 (201) 。这话成为摧毁子君的最大力量, 而涓生依旧站在伪善的道德标准上, 说着为她着想这般冠冕堂皇的话。

这两位男主角, 一位是自私自利的小资产者, 一位则是敏感虚伪的知识分子, 这两种不同身份以及各自所处的时代与社会, 使两者之间存在着些许差异。

王忠祥曾提到, “易卜生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在男权社会话语压迫下女性的痛苦。他说:‘在今天的社会里, 妇女无法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 因为这个社会纯粹是男权社会, 一切法律都是由男人制定, 现行裁判制度总是从男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5其笔下的海尔茂就是这样一个男性。他对妻子的要求只有一个, 就是扮演好玩偶的角色, 上至工作, 下至取信都不该是女子参与的。以至于最后, 还沉浸在男权观念中, 说着“我已经饶恕你了” (223) 的海尔茂自然无法体会到娜拉心中激起的千层浪。甚至当娜拉明确地提出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时, 他依旧执迷不悔地说着:“首先你是一个老婆, 一个母亲。” (226) 深受时代观念影响的海尔茂, 认为女性始终是不同配角, 她们的人生仿佛就是一个舞台, 只需关注台上的身份, 至于角色背后的扮演者则无需知晓。

涓生则与之有明显的不同。子君的呼告与独立意识, 曾让涓生感到自豪, 但这些所谓的希望终究是空谈, 且不说中国女性, 即使是子君, 也因为经济因素而被涓生抛弃了。涓生有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怯懦与矛盾。书生气, 使其不会像海尔茂那样大声斥责, 却将心中的怨气与敏感的多疑, 以畏缩的姿态展现了出来。同居后, 涓生在意别人的目光;失业后, 子君尚且给过鼓励的话语, 他却终日在意子君凄凉的神色;甚至在说出抛弃子君的话之后, 怯懦得不敢看其眼神, 躲进图书馆。如果说海尔茂是显性的虚伪者, 那么, 涓生则是隐性的虚伪者。海尔茂原本便视女性为男性的附属, 在遭遇利益危机时, 更会不顾一切地撕开面具, 露出真实的丑恶本色。让人轻而易举地察觉他的真实嘴脸。而涓生在安逸时呼唤革新, 赞美独立。一旦危机降临, 便颓丧怨愤起来。可见, 涓生的革新是一种狭隘的空谈与幻想。同时, 他又伪装成受害者与大无畏者, 言语中的怯懦和借口成为其虚伪的障眼法, 欺骗子君也欺骗他自己。这种掩饰后的虚伪, 在读者眼中似乎比大声叫嚷着的海尔茂更加令人反感, 也不难感受到鲁迅笔力之深, 以自述的方式, 不加一句批判, 却将对待涓生的态度显明地展露出来。

三、整体比较:两部作品

两部小说的爱情主题都打破了先前爱情题材的桎梏。德国评论家奥托·布拉姆提出:“十八世纪末, 卢梭与狂飙突进运动所描写的阶级与门户偏见成了时髦的题材, 从《新爱洛绮丝》到《阴谋与爱情》, 从《阴谋与爱情》到伊夫兰的《老光棍》, 大量的小说与戏剧描写了不同阶级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以及阶级偏见、出身与贫富差别如何葬送了这种高尚的爱情。”6中国传统的爱情题材, 如《西厢记》、《牡丹亭》等作品, 也都是讲述男女爱情被身份、阶级阻隔。而《玩偶之家》和《伤逝》都跳开了这样的题材, 让男女双方成功地在一起, 又因为其它原因而分开。在这两部作品中, 金钱成为打破美好爱情的直接因素。然而在矛盾冲突方面, 两部作品又各有侧重。

在《玩偶之家》中, 银行小职员柯洛克斯泰这一人物像投入湖水中的一颗石子, 扰乱了娜拉原本平静的生活, 而最后的两封信, 也直接引出了海尔茂的转变。与此同时, 这一人物也成为帮助娜拉看清丈夫面貌的推手, 成为导致海尔茂夫妇分手的表面因素。而深层原因则是海尔茂性格中的自私自利的成分, 以及当时女性长期处于被压制状态, 导致娜拉想要通过出走来摆脱被人操纵的状态。因此, 《玩偶之家》中男女的分手成为女性与时代约束、社会固有观念抗争、决裂的标志。

而《伤逝》中, 不存在干扰人物,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归根结底是输给了自己。他们战胜了家长的阻挠, 却敌不过金钱的危机, 经济将两人之间的温情给冷却了, 使其原本“充满着语声”的破屋, 成为胡同里一间再无生气, 只剩愁云的小屋, 则显得更加可悲。《伤逝》中男女最终的分手, 以及子君最后的抑郁而死, 其深层原因是青年知识分子求出路的艰难。其实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就已经谈过经济的重要性, 因此, 《伤逝》是作者对经济独立性的形象化说明。

同样是关于女性地位的拯救, 易卜生只是让娜拉意识到了自己的从属地位, 玩偶身份, 给了她一走了之的勇气, 却没有具体的方法。而《伤逝》中的子君虽然失败了, 但鲁迅却通过她的失败, 来引人反思的变革之方。鲁迅在《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点明, 首先要消灭一切“养”与“被养”, 也就是获得经济独立, 这是易卜生《玩偶之家》中没有涉及的。“一切女子, 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 我以为所有好名目, 就都是空话。”, 鲁迅认为, 只有获得了同等的经济权, 才有可能获得同等的地位, “必须地位同等之后, 才会有真的女人和男人, 才会消失了叹息和苦痛。”7

总之, 《玩偶之家》于尾声, 让娜拉夺门而出, 只留下“砰”的一声门响, 注重的是宣言的呐喊。然而, 娜拉之后做什么?真的能如其所言, 回到老家, “找点事做也许不太难”么?如此想来, 《玩偶之家》多少有些乐观主义与理想化的成分。而《伤逝》在尾声则重抒情, 以此进一步渲染悲剧色彩, 暗示出自由独立之路的艰辛与漫长, 由此唤醒那么多好梦少年, 提醒其梦之虚无, 念想之简单, 小说显得更为切实。

四、两位作者创作思想之比较:易卜生与鲁迅

通过上文针对两个故事整体的比较, 不难看出易卜生与鲁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易卜生对《玩偶之家》可谓偏爱万分, 他与友人的书信中多次提及《玩偶之家》的创作, 并称“这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带给我的快乐与满足, 超过我以前的任何一部作品。”8特别是对结尾, 易卜生更是情有独钟。他对娜拉的一走了之十分满意。至于之后会怎样, 便不再关心, 正如他对于自己的定位“主要是个诗人, 而并非社会哲学家”9。娜拉凭借一己之力, 在与海尔茂的争执中大获全胜, 是易卜生个人自由主义的彰显。对于易卜生而言, 娜拉孤注一掷的出走, 已经是成功的标志。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 一直是易卜生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在与勃兰兑斯的书信中, 他提出个人主义的重要性:“我期望于你的主要是一种彻底的、真正的自我主义, 这种自我主义会使你在一段时间内把你自己以及你的工作当成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事情, 其他所有事情都不复存在。……你如果想要有益于社会,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10可见, 易卜生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意识之坚决。除此之外, 易卜生有“独战多数”的观念。由此, 他将娜拉设计为独自离开丈夫的形象, 是将其放置在一个独自靠精神战斗的高度, 他赞扬单枪匹马的精神, 于是, 娜拉最终的出走也无需多言。

在自由主义与尊重个性方面, 鲁迅多少受到了易卜生的影响。在《文化偏至论》中, 鲁迅谈到:“有新国林起于西, 以其殊异之方术来向, 一施吹拂, 块然踣傹, 人心始自危。”此处人心即为国民之精神。国家的危机, 归根结底, 是国民精神的危机。钱理群在关于鲁迅的演讲中提到, “救国必先救人, 救人必先救心。‘第一要著’在‘改变’人与民族的‘精神’。”11于是, 鲁迅撰文以疗救国民之精神, 成为“精神界的战士”的身份, 与易卜生在《现代悲剧笔记》中提到的“人的精神的反叛”不谋而合。

此外, “在鲁迅留日期间第二阶段即1907—1908年间的著述中, 第二个核心概念是‘个’。其相关的概念则有:‘个体’、‘个人’、‘己’、‘自’、‘自识’……”12即强调个体生命, 具体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在《呐喊》与《彷徨》中, 鲁迅刻画了无数个具体人物, 无论是为“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还是为歌颂革命希望, 都彰显了鲁迅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重视。钱理群总结到“一是强调个体的、具体的人, 二是强调人的自由状态, 三是强调人的精神, 概括起来就是‘个体的精神的自由’。这构成了鲁迅最基本的观念。可以说他是以‘个体精神自由’”13。这“个体精神自由”恰好与易卜生的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相对应。

尽管易卜生与鲁迅在精神革命方面的观念有所重合, 但是两人所选择的道路却是完全不同的。易卜生由于其绝对的个人主义, 而拒绝任何政府立场, 甚至挪威社会的现状, 让剧作人物直接远离故乡, 偶尔归来, 也称“挪威并非两百万人, 而是两百万猫和狗”。

而鲁迅虽然也曾提出:“谓凡一个人, 其思想行为, 以己为中枢, 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为绝对之自由者也。”14但是作为民族主义者的鲁迅, 提出个性、提出绝对自由的目的在于唤醒国民之自由精神, 呼吁个体起来战斗。他认识到真正的革新, 不能只靠极少数的个人, 也并非取得经济权即可达到, 而是要让国民这个大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获得精神上的变革。

尽管易卜生在《青年同盟》完成之后, 意识到与现实相结合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 而将现实生活搬上舞台。刘大杰称“易卜生不是为艺术的艺术, 他是本能的直觉的最深的最高的为人生的艺术而创作的。以人生开始, 以人生终结。这是他的艺术, 他对于人生加以解剖、探求、批判与弹劾。”15的确, 在易卜生的戏剧中, 社会问题被深刻且直接地剖析于光天化日之下, 但解决的良方却无从得知。易卜生是善于抛出问题的文人, 将问号留给世人去思考。

而鲁迅则明确提出, 自己写小说“必须是‘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16他不仅要发现病症, 更要开具良方。他与易卜生在前行的道路上有过重合, 却因为两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环境、地域环境的差异, 以及两者在性格上的差异而分道扬镳。但毋庸置疑的是, 易卜生给予鲁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从鲁迅处获得的赞扬也是实至名归。《伤逝》正是鲁迅接过易卜生《玩偶之家》题写问题的板子, 思量、书写可行出路的证明。

参考文献

[1]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M].汪余礼, 戴丹妮,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2]易卜生.易卜生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4.

[3]托·金·德里.挪威简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8.

[4]高中甫, 编.易卜生评论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

[5]刘大杰.易卜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民国十七年四月.

[6]鲁迅.鲁迅全集 (第七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7]鲁迅.鲁迅全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8]鲁迅.伤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5.

[9]聂珍钊, 陈智平.易卜生戏剧的自由观念——中国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10]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M].上海:三联书店, 2003.

新玩偶之家 第4篇

她后来考上研究生,想着将来就嫁给他,给他洗衣做饭生孩子教育孩子长大。她24岁了,也该考虑这些事了,他比她大9岁。

就在这个节骨眼,她偶然发现他的另一面——他竟然在婚恋网站一直有注册,跟人家搭讪,搞一夜情,搞过之后就再不搭理人家。她心中的完美男人竟然是一个花心大盗。她的世界崩溃,跟他吵跟他闹,他解释说这是男人的天性,他真正爱的要结婚的女人是她。他向她道歉,即便在她搬回学校宿舍之后,他依然找她,依然说无论有任何事情他愿意帮忙,依然给她信用卡。

女孩子问我她应该怎么办。

她能怎么辦?从现实的角度讲,她从19岁就跟了他,她的世界只有他,她贫寒的家庭除了给她添麻烦,真正帮到她的不多。她离开这个男人,能顺利找到工作吗?能轻而易举养活自己和家人吗?就算她可以,靠她自己的奋斗,需要多少时间?她24岁,稍微奋斗个三年五载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剩女”,然后再拼命相亲委曲求全?我猜她应该也想到了这一层吧?

所以她说,她离开他之后又很想念他,况且他也道歉,她问我是不是可以原谅他?但又担心他万一恶习不改,万一有一天他找到更年轻更合适的,换掉她怎么办?到时候她如果三十了,不是更惨?她左右为难。

我也感到很为难,因为我确实知道有一种男人,他们喜欢玩偶,像养个小猫小狗小宠物一样养着女人,如果你能接受,那么这种婚姻也不失为一种婚姻,至少你不必自己出去找食儿了。但假如你不能接受,就像你家养的宠物狗,离开你跑到大街上,你认为它的命运会比在你家更好吗?

有一出著名的话剧《玩偶之家》,易卜生写的,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娜拉的出走,曾被很多人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但是,鲁迅先生却专门写了一篇《娜拉走后怎样》——“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手指玩偶》教案 第5篇

授课年级:三年级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手指玩偶简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添画练习。在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在纸折玩偶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玩手指玩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获得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手指玩偶的制作方法,注意抓住事物面部的主要特征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手指玩偶的形象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手指玩偶范例,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演示玩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出示课题《手指玩偶》。

二、学习体会,激发创意。

1、小组按步骤图研究基本形的折法。

2、教师示范基本形折法。

3、变一变,学习玩偶的设计方法。分析小动物的特点,讲解设计要点。

⑴ 画一画。

⑵ 折一折。

⑶ 剪一剪。

⑷ 加一加。

4、尝试把出示的事物变一变。

三、做做玩偶,体验快乐。

1、作业要求:在基本形的基础上,想象、添画、装饰成可爱的纸玩偶,注意色彩的搭配。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

五、教师进行本课的学习小结,表扬有创新的作品。

六、课后延伸。

中班体育教案:动物之家 第6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动物之家中,通过自主探索各种器材的不同玩法,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发展攀爬、跳、平衡等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自主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主动性、创造性。

重难点:

重点:发展攀爬、跳、平衡等基本动作,体验运动的乐趣。

难点:幼儿能自主地参与,并探索不同的玩法。

设计思路:

1、本次活动设计依据:

区域性体育活动它是一种把运动场地区域化并以区域为基础开展的体育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活动方式,变“以集体活动为主”为“以分散活动为主”,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体现了开放性、交互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自本班尝试开设区域性体育活动以来,小朋友兴趣很高,于是在了解本班幼儿兴趣、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师为幼儿提供了足够的自选空间、充分自由的活动氛围,开设了小兔、小猴、乌龟、小羊四个不同活动区域,引导幼儿自由地选择区域和运动器材、自由结伴、自主运动,从而发展攀、爬、跳、平衡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2、本次活动的创新之处:

(1)让孩子充分体验自主运动的快乐

首先使孩子体验到自己是器具的真正主人,促使萌发自主运动的愿望。从一开始到最后我都让孩子一起来搬运器具,自己来选择支配器具,目的是让孩子自始自终都感受到我需要这些器具、我是器具的主人、我要运动的体验,这是孩子与材料产生真正意义互动的动力来源;其次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的器具进入不同的区,并依据自己的经验、能力和水平决定自己的活动方式,并自由结伴进行不同的尝试与探索体验,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最高创造能力的机会,其间教师没有对孩子更多的约束,多的是观察,少的是直接指导与示范,保证孩子在宽松的气氛中自主地活动,体验自主运动的快乐。

(2)以游戏的情景方式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将幼儿发展所需的跳跃、攀、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练习设置在“动物之家”的游戏情景中予以呈现,通过让幼儿模仿、扮演喜欢的小兔、乌龟、小猴、小羊的动物角色,自主地选择所需器具,自主地布置场地,自主地进行运动,从而在这生动活泼的游戏情景创设下,促使孩子主动地参与。

(3)注重材料的丰富、多层次性,感受运动的野趣

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各种运动器具如垫子、圈、沙包、布碟、布绳、布袋、蘑菇墩等等,也有一些辅助的材料如毛绒玩具、椅子、小水桶、橡皮精、幼儿自带的小背包等等,更有一些具有野味自然的材料如鹅卵石、竹梯、纸板箱、纸棒、轮胎等等都在这儿汇集了,都成了孩子本次活动的主材料,目的是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丰富的自选空间,让孩子尝试利用好多种材料,进行探索与创造,增强了运动的趣味性。此外本次活动挖掘利用了园外的自然环境作为运动场地,让孩子走出幼儿园这一固定空间,走入了街心小花园,体验了一种野趣。如此这般利用园外资源,满足了幼儿亲近自然、扩大活动空间的愿望,使幼儿运动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活动准备:

1、代表四个区的动物标志(猴、羊、兔、乌龟)。

2、器具:垫子、塑圈、竹梯、沙包、纸棒、布绳、轮胎、爬板、绳子等。

3、辅助材料:毛绒玩具、小桶、鹅卵石、橡皮筋、椅子、小背包等。

活动场地:园外小花园(如逢雨天在底搂大厅进行)

活动流程:

调动身心:搬运器材入场→创设环境:师生布置场地→基本活动:分散自主活动→放松活动:收拾器

活动过程:

(一)调动身心:搬运器材入场(如逢雨天幼儿模仿动物进入底楼大厅)

师引导“今天小猴、小羊、小兔、乌龟邀请我们去玩,我们一起去好吗?”

师幼一起合作搬运器材进入小花园。

(二)创设环境:师生共同布置

1、介绍各区场地,并引导幼儿想一想

(1)小兔它最爱跳,它会选什么器械玩?

(2)那么小乌龟、小猴、小羊呢?它们会选哪些器具练本领呢?动一动脑筋,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

布置。

2、师生共同布置场地,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器械。

(三)基本活动:分散自主玩。

1、第一次到小动物家玩

鼓励幼儿在不同的小动物家尝试多种玩法,并引导选用辅助物玩,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多样性。

观察要点:各个活动区内幼儿的创新玩法有哪些?是否合理地使用辅助物配合玩?

2、交流分享:让幼儿讲解示范刚才在小动物家是怎么玩的?有哪些创新玩法?

3、第二次到小动物家玩(交换场地玩)

师“刚才我们玩得真好,现在能不能换一个小动物家去玩呢?比比谁的玩法跟刚才不一样,比比谁的玩文档仅供参考

法多。”

观察要点:幼儿有无更换不同区内玩?幼儿又有哪些创新玩法?

(四)放松活动:收拾器械

1、再次交流分享

师“刚才你们又到哪里去了?怎么玩的?”,以参观式评价方法进行,并鼓励表扬各区幼儿不同的创新

玩法。

2、收拾器械

师“刚才我们在小动物家玩得很累了,现在让我们回家休息一会儿,请你们一起帮小动物整理好器具再

回家好吗?”

师幼一起收拾器械回活动室。

中班体育百变纸箱

活动目标:

1、通过纸箱的各种玩法,锻炼孩子爬、跑、钻的能力。

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创造能力,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

活动准备:在C区地垫上放有大小纸箱若干个。纸箱上都挖好了洞,可以让幼儿把手伸出来。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模仿机器人做准备活动。

二、纸箱游戏:百变纸箱

地垫上放了很多纸箱,教师告诉小朋友今天用纸箱来做游戏。

玩法一:我是机器人。

出示纸箱,请幼儿套上纸箱模仿机器人走路。小纸箱一个人玩,大纸箱可以几个人玩,小朋友自由选择伙伴玩。

玩法二:穿山洞。

请小朋友将纸箱一个一个连起来,象一列火车,然后请幼儿一个一个从纸箱的一头爬向另一头。

玩法三:开小车比赛

将小朋友分成两组,小朋友站在纸箱里,用双手拿起纸箱跑向终点,先到为胜。

三、放松活动

大嘴巴纸玩偶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折合粘的方法,初步掌握模仿或设计制作大嘴巴纸玩偶的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探究能力,加深对纸造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细致、耐心和整洁的习惯,懂得与同学分享,并乐于分享。

重点:能模仿“东南西北”的折法并制作大嘴巴纸玩偶。难点:能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添加、装饰。教学具准备:彩纸、剪刀、双面胶或固体胶、勾线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向学生介绍新朋友——大嘴巴纸玩偶小精灵,由小精灵引出课题《大嘴巴纸玩偶》,利用和小精灵的对话,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好奇心。

二、提出问题、观察分析

1、由小精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总结问题。

2、从观察得出纸玩偶的由来、特征,明白它是由“东南西北”演变而来的。

三、进行折“东南西北”大比拼

四、创作实践

1、教师示范

(1)教师以小精灵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教师示范制作大嘴巴纸玩偶步骤:首先将“东南西北”左右开口进行粘合,其次添加五官,最后进行装饰。

2、学生边做边思考、讨论做什么类型的大嘴巴纸玩偶,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装饰创作。

3、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

学生做好大嘴巴纸玩偶后,集中进行展示评价(参加大嘴巴王国音乐会)。

1、小组练习对话表演。

2、上台与小精灵对话展示

3、参加音乐会,完成大合唱。

六、总结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内容。由小精灵说:“我今天真高兴,因为我交了这么多好朋友。”引申学生说出:我今天真„„,因为„„。

七、课后拓展

试着用废旧纸盒做出不一样的大嘴巴纸玩偶。板书设计:

大嘴巴纸玩偶 东南

西北

大班美工教案:信封玩偶 第8篇

活动领域:艺术 活动名称:信封玩偶

一、活动目标:

1. 利用信封通过剪、贴、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

2. 在活动中,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3. 萌发幼儿的创作意识,增强探索能力。

二、活动准备:

信封若干、油画棒、胶水、棉签、各种装饰粘贴纸、彩纸、制作步骤图示。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和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出示信封玩偶小猫、小猪和小兔

2.展开部分:

⑴ 刚才小朋友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朋友,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老师拿出一个信封进行展示

⑵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制作的呢?出示制作步骤图注意提示幼儿观察,信封小动物的外型特征,怎样区分小动物的头和身体呢?(幼儿根据实物说出把信封用剪刀剪两个洞),再进一步启发幼儿观察什么地方剪呢?(启发幼儿回答出在信封的中间部分)并让幼儿说出应该怎样找出中心。用已学过的对边折的方法找出中心。

⑶提示幼儿在剪洞的时候,两边要剪的怎么样才好看,启发幼儿说出要剪的一样,这样叫对称。

⑷老师在拿起来信封让幼儿观察信封两端有什么不一样,(回答出一边有口,一边没有口)那想一想小动物的头应该放在哪边,做出来的小动物才能表演呢?通过动脑筋说出头应该在没有口的一边,并知道在这一边剪掉两个小角。同时提醒幼儿,小动物的耳朵是不一样的,粘上不同形状的耳朵在画上五官,就是不同的小动物。

⑸带领幼儿参观老师准备的材料,问幼儿你们自己想制作一个什么信封玩偶?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⑹小朋友可以选择一组,进行制作用老师准备的小动物耳朵制作也可以,自己剪出小动物的耳朵也可以。看一看谁最聪明,能制作出与老师不同的信封小动物就最棒了。激发鼓励幼儿大胆的探索、创新,还进行比赛看谁把小动物打扮的最漂亮。

⑺幼儿自己选择小组进行制作,老师提醒幼儿有困难举手,老师会帮助你的。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制作鼓励有创新的幼儿。

3.延伸部分:

请制作好的幼儿拿着信封玩偶到前边的小电视上表演,增强幼儿的大胆表现的意识和能力。

大班美术-纸袋玩偶教案 第9篇

纸袋玩偶

活动目标:

1、利用纸袋通过对折剪、贴、画等技能表现人物形象。

2、在活动中,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作意识。

3、有制作玩偶的兴趣,养成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1、成品两个

2、各种纸袋

3、各色卡纸、双面胶

4、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想给小朋友们介绍两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小朋友们,这两位新朋友你们喜欢吗?那接下来让我们好好地认识一下他们吧!

2、教师讲解示范

(1)、观察纸偶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们好好观察一下这两位朋友,他们长得什么样的?观察纸袋娃娃的脸上有什么?(五官)谁能具体说说五官的形状?

师:(请幼儿观看五官的图片,帮助幼儿创造不同的面部图像)

(2)、教师示范制作纸偶的步骤

师:我们将纸袋的嘴巴朝上放置,这样等我们做好纸偶后还可以用来装东西。

师:纸袋作为纸偶的脸,我们先在纸袋上用铅笔画出纸偶五官,方便我们一会制作时知道五官所需的大小及粘贴的位置。

师:画好后,我们开始制作五官,想想自己想制作什么样的五官,例如

圆圆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然后找到相应的颜色纸对折,在上面画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然后将画好的图案剪下来,这样我们一共就剪了两个一样的图案,作为对称的贴在脸上。每剪好一个部位就用双面胶粘贴在纸袋的相应部位上,等全部做好后,我们可以为纸偶人粘贴好看的头发,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自由设计发型。这样,纸袋玩偶就制作好了。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那请你们现在动手来试一试吧。(鼓励幼儿设计不同的纸偶表情及发型)

4、请幼儿大胆的向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纸袋玩偶

动物之家 逻辑思维教案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认知物体空间位置(前后左右);

二、准备

毛绒玩具5个,铅笔,橡皮

三、主课流程

1、故事导入:前几天麦麦和田田过生日了,爸爸妈妈送给他们一个很新奇的毛绒玩具,这不是一般的毛绒玩具哦,他呀会说话呢。你一拍他他就会讲话。摆出玩具,老师把他们的神奇玩具借来了。老师要来问他问题了看他能不能回答出来啊。“熊猫,熊猫,你的正前方是谁啊?”熊猫说:“嗯~~是~~兔子”他说的对不对啊,不对,熊猫的正前方是谁啊?(让小朋友回答)进行指导,正前方呢就是熊猫脸对着的地方叫正前方,我们看看他脸对着哪儿啊。好,我再问他“你的正后方是谁啊?”以次类推并作出指导后方呢就是后脑勺和屁股对着的方向叫做正后方(后面)。前面和后面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啊?我们看看熊猫的左边是谁啊哪边是左边,左手伸出来,带他们跳“左左右右”操,熟知左右后在问左边右边是什么,进行特点区分比如熊猫右边胳膊上有红绳子,那我们在熊猫左边的动物就看不到绳子,右边的动物呢可以看到。左边和右边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啊。最后总结什么是前后左右。前后在一条线上,左右在一条线上。

2、探索环节:老师这边啊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杯子我们看看问他们在不同方向看到的杯子什么样子,老师在白板上画下来让他们区分是哪个面。让他们知道从每个位置看到的是不同样子。再举例子:一个矮的柱子和一个高柱子在一起从不同面看就不一样,左边看能看到矮的和高的两个,从右边看只能看到高的,矮的被高的挡住了,从前面看能看到图案,后面看没有图案。总结我们观察物体的每个方向看到的样子都不一样。正前方是脸对着的,正后面是后脑勺对着的,左边是左手边,右边是右手边。

四、作业

老师这里有一个作业我们来看看灰太狼和小女孩的各个方向都是什么?我们看灰太狼的哪边有疤痕啊?左边,小女孩哪边有发卡啊?一会找的 时候注意认真看清楚是哪一边。比如灰太狼正前方是什么啊?把两个图连线。、五、家长说明会

各位家长你们好,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告诉他们熊猫的正前方是脸对着的方向,后方呢就是后脑勺对着的位置,左边是左手边,右边是右手边,我们有的孩子左右分的不是很清楚,回家家长要有机会呢就提醒宝宝哪边是左右,加深他们的印象。我们在讲到左右时呢我们左右的特征是不一样的,从左边看呢看不到熊猫的红绳从右边就能看见。另外我们还对此内容进行了衍生比如我们给出高矮柱体从不同面看就不一样左边高矮都可见,但是在右边矮的就被挡住了。这个内容在我们小学中就涉及到了,他是一个正方体拆开后六个面让他们区分。

六、疑难点

上一篇:诗朗诵比赛英文开场白下一篇:员工简单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