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策略

2024-08-08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策略(精选10篇)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策略 第1篇

2018中考物理考试策略指导

中考即将来临,如何帮助考生强化效果,将有限的时间集中于中考的难点、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1.“网络式”复习法

即采用章、节、标题、要点四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最后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框,以框想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

2.提高“回头率”

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即看完一节、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头扫视一遍,这样知识得到了系统的巩固,效果很好。

3.“空想法”

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这种复习方法同盯着课本死记硬背相比,所用时间更少,但是却更容易找到记忆中的“盲点”。

4.树形图

复习时,可以在每门考试科目众多的参考书中,选出一本较有代表性的参考书,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

5.梳理错题法

把综合复习阶段做过的所有习题重新浏览一遍。把曾经做错并改正后的题重点看一遍。

6.“齐头并进”法

在复习过程中,由于要复习的学科很多,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学科和学科之间不可偏废。可将每天的时间划分为大致相等的5部分,用于7门课的复习,弱科花的时间稍多一些。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策略 第2篇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教法,也要注意学生学法指导,而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也就是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21世纪的新教学模式有所变换,在全面实施二期课改的同时,真正体现“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理念,使教学双边活动生动活泼起来,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教学方法更科学化、人性化,使我们的学生乐于学,勤于学,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近年来,尤其是实施二期课改以来,我就初中物理教学的教法和指导学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基本概念“六问”法

初中物理是以概念教学为主,如何搞好概念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学,方法不是很多,其中基本概念“六问”法值得一试。所谓基本概念“六问”法,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编排意图、方法、思路捉摸透彻,即在教学中搞清以下六个问题:(1)物理学中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2)是怎样引入这个概念的?(3)它的定义是什么?(4)单位是什么?(5)物理意义是什么?(6)这个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这六个问题搞清楚了,一般说来,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达到了比较清楚的程度。下面就“匀速直线运动与速度”一节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1、我们在讲物体运动时,要比较哪个运动得快,哪个运动得慢,我们又是怎样来表示的?怎样来比较的呢?

2、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长短,能否确定它的运动快慢?如果只看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长短,能否判定它的运动快慢?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即路程和时间,以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小来作比较,或以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作比较,由此来引入概念。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公式表示即v=s/t,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单位来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

5、速度是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如某物体的速度为“10米/秒”,表示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1秒内所通过的路程为10米。

6、这个新引进的物理量“速度”可以用哪些物理量来量度呢?它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呢?这个比值仅用来量度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而不是决定速度大小的原因。

事实证明,通过该教法的实施,所任教班级中的学生对速度的概念理解透彻,解题得心应手,方法多,正确率又高,而且同学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教法,层次分明,主题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当然有了保证。

然而在具体实施该教法的过程中,老师的诱导和启发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以求指导在点子上,使每一个演示、每一个设问、每一个实验都成为学生寻根究源、主动求知的媒介物,使新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结果。作为老师切不可把现成的答案或思路和盘托出、强行灌输,而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求而得之”。所以,在实施“六问”法时一定要熟悉学生的思维特征,遵循思维规律,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因势利导,及时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我们的教学过程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进度、深度和广度在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接受。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复习:一般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复习觉得最困难,常常因概念多,公式多,单位多而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状,老师要具体指导:首先把初中物理学大致划分为光学、力学、声学、热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六大块,将题型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计算、简答六类来复习;然后将每一知识块的章节标题、主要内容、公式、定律串成一条主线,并罗列成表格;并把各部分的重点知识详细展开出来,配上例题示范,再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性讲座,并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后将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计算、综合应用,结合六类题型充实到位,构成一幅物理知识框架图。为使学生有条理、分重点地理解消化,老师还应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将知识具体化,生动有趣地讲授,注重实验的演示,并创设良好的情景,插入一些艺术性、趣味性、幽默感的语言,使知识框架宛如一部“物理电影片”,学生很容易将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重现出来,从而知识也就牢固地掌握了。此外,在听课感受“情节”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融入“情节”中,参与活动,使知识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我把这一方法定名为“电影”重现法。

在复习阶段,巩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切不可搞题海战术,而应精选习题,并做到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做到深刻理解知识后,再做习题,切不可仿抄例题。要搞一些记忆复习,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使广大学生把知识梳理通畅,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解题:在解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是:(1)一题多解。物理学中,有些习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各已知条件的意图,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和排除多余条件,做到解题灵活多变。(2)一题多变。教师在做例题或示范解题时,要把题目讲活,可以把题中的已知条件改为求,而把求改为已知条件;或是将物理条件改换;还可以是题型变换,这样把旧题变为“新题”,方能给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引起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是教师在考虑教法和学法时必须注意的。

1、由个别到一般。初中物理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

2、抓矛盾主要方面。有些是问题的核心而有些是可以略去不计的,如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知识解授时,我们要抓住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而不考虑玻璃泡本身的热胀冷缩。

3、“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有它的二重性,既对立又统一,有对人们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们不利的一面。如摩擦这一现象,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若没有摩擦,世界又将不成其现在的世界。

4、类比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原来不易理解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变得容易掌握,如学习电压概念时,用学生熟悉的水压作比较,来成功地引入电压;又如在学习电荷间相互作用和磁极间相互作用时,采用类比法也可以形象地把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

5、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如列方程组、列表、画图象、控制变量法等。这些方法能准确、简洁、明了和直观地表示物理的变化规律,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我设计了几个例题:例1:一轻质均匀直杆长1.2米,左端挂20牛的重物,右端挂4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距左端多少米处?例2: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用列表格和画图象会很明了,又有利于学生记忆。例3: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用得很多,如在“欧姆定律”一节学习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I=U/R。(解题过程略)

以上介绍了初中物理教与学的一些方法,那么怎样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将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1、强化。对上述介绍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反复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学会了这些方法的重要性,直至使我们的学生主动来向老师征求科学的学习方法。

2、同化。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老师应反复回顾运用过的各种方法,及时地让学生回忆什么时候用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这种方法牢固地掌握,为自己的学习所实用,既起到复习作用,又达到概念的同化,使新知识很快地被理解、消化。

3、深化。对介绍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应用,不断深化,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学习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此不再惧怕物理,而是酷爱物理学,对学习物理充满激情,去感悟物理学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既教会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又教会了学生自我寻找答案、自我学习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理念。

4、感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师生感情交流,发扬教学民主,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老师要允许而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的见解,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要注意老师向学生学习,使“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学生就会心情舒畅,认真钻研老师的提问,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教学进程也就会在紧张、愉快、生动、活泼、亲近的气氛下进行,学生在自愿、愉快、主动的心态下求知,师生间的感情才能达到和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我们的教学就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回顾近几年来的教学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方法是获取成功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在二期课改期间,我坚持采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同我的爱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研讨、一起生活,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认为物理老师上课新颖别致,讲授清晰,生动有趣,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年来,有效利用每一堂课,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每位学生懂得怎样学好物理,所教班级中不及格人数越来越少,平均分、优秀率越来越高,在历届中考中平均分均名列区前茅。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策略 第3篇

关键词:迁移理论,初中物理教学,有效策略

一、迁移理论分析

在心理学领域,所谓迁移就是两个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者应用现在已经拥有的认知结构,对新课题进行分析和概括,来加深对新课题的理解和认识。现代的认知迁移理论是与学校的教育目的较为相符的学习理论。它的“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的观点; 它的迁移“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对新课题进行分析、概括过程”的看法都比经验类化说更具有科学、进步和完善的色彩。总的来说,这一理论的“迁移是学习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利用知识、积极主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核心观点,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全面而又深刻的,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迁移理论指导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注重对于前概念的扬弃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专门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经验而获得的概念。即学生在进入课堂的时候并不是毫无思考,而是带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的。这种前概念在学生的脑子中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开始,就必须将学生脑海中所产生的这些所谓经验概念剔除,使其重新认识科学的方法规律。

在初中物理《浮力》一章的教学中,由于铁球在水中直接会沉下去,所以在解释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时,学生会感到很难理解;在解释当液体的密度比铁大,铁球便会浮起来的时候,一般学生也会感到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必须把学生原来头脑中非科学的知识剔除,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正确的物理观点。

2. 运用物理实验将抽象问题直观化

物理学的很多定理以及结论离不开实验探究。我们现在的课堂很多情况下本末倒置,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给出公式,然后嘱咐学生记住,继而重点谈论公式的应用以及解题技巧。殊不知,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离开实验的物理教学是单薄的、无力的,我们必须加强课堂上的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体会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提高迁移的能力,让他们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公式。

在进行初中物理弹力教学的时候,对于微小形变的认识和理解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很多自然生活中产生的形变是非常微小的,我们的肉眼几乎观察不到。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实验的方法来使这些形变放大,让学生产生深刻记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以及创新思维。

3. 加强相似概念之间的对比

通过将相似的概念、物理规律进行比较来加强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这种方法不仅易于操作,而且不受课程形式的限制,可以是习题课,也可以是新课、复习课,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对于物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这种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列表法是物理课本上以及教学参考书上运用得相对比较多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表格的方式将两个知识点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通过最简单、最准确的文字方法进行相关表述,让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的关系弄清楚,继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相同概念之间的对比,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找到了新知识的固着点,而且增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为学生以后知识的迁移铺平了道路。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 第4篇

一、指导实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物理学以探索物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根本任务,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就是再现、揭示、发现和证明。课堂教学是实现这种作用的场所。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物理的研究方法。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在“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中,先提问:铁球能否自然地浮在液面?然后让学生实验:铁球放入水杯中的情况,再将铁球放入水银杯中的情况,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铁球沉于水中而浮于水银液面?最后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实际生活及大自然中演示实验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让学生观察分析用久了的灯泡为什么会变黑?学习大气压时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茶壶盖上都有一个小眼,这个小眼起什么作用呢?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二、指导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炼,语句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完全适合中学生阅读、理解、探索。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新编教材体系,首先,要阅读课文前问号和课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其次,阅读小标题、插图,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会看插图,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通过对正文的阅读,帮助学生抓重点,掌握每一个定义和规律的内容、物理意义,明确公式和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靠实验加推理得出的,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定律,先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再以文字进行表述,让学生知道物体在什么时候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保持静止状态,它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条件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这一定律。同时,在学习一些物理概念时,可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联系,如在学习“比热容”时,让学生回忆密度、热值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它们在公式、单位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揭示它们都是“物体属性”这一本质,从而正确地掌握概念。

三、指导整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复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因此,学完一单元内容后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弄清每一部分知识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将各片断的知识整体化、规律化、系统化。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融会贯通。如在复习电学部分知识时,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并联电路電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并应用这些特点和欧姆定律,导出电压分配律和电流分配律,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等。通过复习整理,不但有助于更深入、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纠正错误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让学生弄清错在何处,错误的原因何在,找出错误原因后要采取相应的补教措施,使学生把纠正错误的过程作为一次对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研究学生的心理,使学法的指导落到实处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如求解同一道比较复杂的物理应用题,智力水平高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分析能力强,能较快地从错综复杂的条件中理清思路,找出最合理、最简单的解法。而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则大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顾“两头”带“中间”,注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总之,指导学生的学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黎奇.在新课程背景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毓秋,严云堂.现代教育研究,2003(5).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学)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第5篇

物理学是人类探讨大自然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初中物理知识至关重要,而要学好初中物理必需从日常身边的观察做起,

物理学讲究科学的探究方法,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会观察。例如就说我们吧:现在每个人都伸出自己的手握住自己的拳头,看看有多大,那么你的心脏就是多大。然后量一量拳头宽,大约就有10厘米左右。下面我们在把两臂伸开,两个手指尖的长度就是你的身高,中学生身高大约就在150—180厘米左右。你的拇指指甲宽度大约也就是1厘米吧!刚刚给大家谈到的就是从你身上就能找到许多物理知识,它就在你的身上,还有你的身边,它并不是很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学科,就看你是不是留意了。在有大家更要学会估测。

中考中经常考的题目是,你所在地区的.气温是多少?中考都是在6月21,22号这两天,正值夏季。所以你答题就围绕夏季的天气温度答就可以了,20-30℃之间,但是你写成零下多少肯定就不对了。那么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如何才能使物理成为我们的优势学科?这里虽然没有“点石成金”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有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初中物理学的内容,有一些跟小学《自然科学》里的部分内容很相近,但它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是比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有关机械运动、热运动和电磁运动等等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学科呢?

对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总有这样的感受,也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学习物理要由听懂变成会,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下面从听懂的基础再分几个步骤具体谈一下:

记忆:在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只要理解就行,其实记不住你就不会真正理解,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课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第6篇

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好题本和错题集)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策略 第7篇

“对学困生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

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主张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他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生学”。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多次提出:“教为了不教”,主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国外,许多教育家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著名的当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的更重要的多”。可见,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习,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从而造成学生不会学习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其表现是:不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出现学习多投入、低产出、负担重、效果差的现象。出现了一大批学困生。

鉴于以上背景和认识,确定了“学困生学法指导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目标、研究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将探索研究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策略,更新学习理念,变革学习方式,为新课程实施中学法指导提供指导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研究原则

课题研究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

2、矫正性原则。在学法指导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方法,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矫正,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3、分层性原则。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第一类,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二类,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不同。对第一类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二类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安排学习计划、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学生主体地位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实现。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

本课题研究从2006年4月始至2006年7月至,分三个阶段。对比班级为九(1)班九(2)班和九(7)班九(8)班

第一阶段(一模考试开始到二模考试结束):时间为2006年4月至2006年5月底。本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分析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研究学生在知识点上、认知上、习惯上、方法上、情感上的困难与障碍。

2、进行了学生调查问卷。基本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长、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有关个体学习的状况。

针对以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差;没有掌握物理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不会总结、评价、矫正学习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加强检查和督导作用,要求各地区的模拟卷任何一个学生也不能不做,教师全批全阅,作到心中有数。一类型的习题放在一起逐步深入讲解,打破试卷界线。

在下一次的模拟试卷中,教师统计所讲专题作对的人数,做错的人数,针对问题,单独辅导。

(1)激发学习动机。采用以下十种指导方法:一是选用生动、新奇、趣味事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发挥演示实验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实验的主体作用;三是重视小实验、小制作,满足学生的好玩、好动、新奇的心理;四是利用阅读材料、讲述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再认识;五是设计难度较大的趣味习题,激发学生攻克难关的兴趣;六是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觉得学物理很有用;七是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在动手实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八是物理教学中多联系实际,举例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九是组织趣味性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是开展物理科普讲座和物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物理教学中要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科学探究和物理实践活动,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探究活动中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意志。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时间为2003年5月底--2004年6月底中考结束。

1、首先教给学生规范、正确的解题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一是教师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明确各种题型规范、正确的解题方法;二是教师要给学生做规范、正确的解题示范,教给学生规范、正确的解题方法;三是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规范要求,并经常地严格训练,发现解题不规范,及时反馈矫正。

2、学习方法矫正的指导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

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同时指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自我矫正,从而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时间为2006年7月--2006年8月。本阶段主要的工作是:

通过分析中考成绩,检验学法指导策略的科学性、实效性。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教育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2006年初中升学考试中,九(1)班最高分119分,位居开平区第一名,优秀率高出同类班级15个百分点。

在教学上形成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指导“目标上有要求,内容上有安排,方法上有设计、能力上有指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我深切地感受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获得成果的喜悦。同时认识到,积极开展教科研,在教科研中求发展,向教科研要质量,是办好教育的立足之本,也是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高素质转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三)研究结论

教师只要依据学法指导的理论,围绕学法指导的内容,遵循学法指导的原则,按照学法指导的策略,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由于我实施才刚刚半年,主要是针对中考实施的,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应试的痕迹,关于学生养成教育这方面还很差。所以,在课题研究中,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主编:卢铁峰

2、《目标教学新探》主编:武镇北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法 第8篇

一、“新情境问题”教学过程的设计

“新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去体验情境,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索, 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 形成自觉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 围绕一定问题, 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验, 诱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使学生亲自成为“发现者”,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 在为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而作“水杯—厚纸片”实验时, 我首先让学生根据日常经验猜想:厚纸片能不能掉下来, 再演示这个实验, 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时, 无不感到新奇、有趣。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分析厚纸片为什么会与日常经验相违背掉不下来, 再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杯子里只盛有少量的水或者没有水时, 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或者有满杯水, 但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口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 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再进行演示, 使学生对大气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实验与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比较相似?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 这样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 为今后能敏锐、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一切事物, 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

二、“物理模型新情境”的创设与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

由于新情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 题中涉及的因素较多而相互交织在一起, 问题的本质往往被表面现象所掩盖, 容易受表面因素干扰, 不善于抽象问题的本质特征, 导致建立模型困难。这反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确实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呢?这需要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 突出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加工, 采用的恰当的方法, 找出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 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 就可以使新问题顺利地实现模型化, 构建起符合新情境的物理模型。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构建物理现象的场景, 建立模型, 应用理论规律, 拓宽视野。

三、关于“新情境教学”的启示与思考

新的课改理念, 要求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筛选、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因此,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新情景,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一个结论是怎样猜测和探索到的, 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 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

同时, 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对问题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问题情景设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所具有的知识结构, 将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渐进的问题系列,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 但同时也应注意, 所提供的问题情景应当不是给学生以明显解决问题的建议, 同时也要避免所提出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他们在进行一项毫无希望的活动。

“问题情境”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知识, 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自信心。教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呢?首先, 教师要树立个体差异, 尊重他们、鼓励他们, 差生被尊重的欲望要比其他学生强烈的多, 若教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他们会迸发极高的学习热情, 因此, 哪怕他们只有小小的进步, 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 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努力方向。其次,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 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不急于评价各种做法, 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做法的特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做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并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 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 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物理知识。

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新颖的新情境,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新情境中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强化物理学习技能, 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静.物理课程的体验型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2) .

[2]张建伟, 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 1999, (5) .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策略 第9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物理教学;意义;策略

新课改要求,初中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一、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和开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教学法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点。

1.对于教师的教

问题教学法能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环节、控制教学节奏;及时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有疑问,为教与学提供参考依据。还能便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面向不同层次学生提问,给学生提供机会表达自己对问题了解、认识和理解,让教师对教学做到“心中有底”。

2.对于学生的学

问题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动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和掌握学习内容。还能促进学生及时掌握和巩固知识,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二、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中学物理新课改理念是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科学探究能力,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问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及时发现、提出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1.联系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初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从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时,学生经常会提出如下问题:白天周围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为什么夜晚却漆黑一片?对锅里的水加热,为什么能把放在锅上方蒸笼里的包子蒸熟?体育课百米测试时,为什么终点线处不能立刻停下?楼道里的灯泡,为什么大喊一声就能亮?大坝里的水泄下,为什么就能发电?等等。

2.差异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差异性实验是指结果或呈现的现象出人意料的、与学生学习前概念或常识相冲突的科学实验。差异性实验展示的现象,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从而引发认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进行分子动理论的科学探究活动时,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先注入一半的水,再注满酒精,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会产生问题,液面为什么降低了,说明什么?又如,在做小电动机通电带动小电扇转动实验时,有的学生想到:可否设计一个利用小电扇切割磁感线产生电的实验?

3.知识迁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概念、公式无一没有迁移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质疑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某些内容产生疑问,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如,九年级学习电功率时,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上提出,这节课研究方式与八年级学习的速度知识是否是一样的?

4.师生交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不仅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要及时解决问题。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好奇与激情,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仲怀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力迁移的几点尝试[J].考试周刊,2010(19).

[2]王伟静.浅谈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教学[J].学苑教育,2010(05).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策略 第10篇

魏宝君

黑龙江省绥棱县双岔河中学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改初探

魏宝君

一、实验的背景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教学,长期受到班级授课方式的制约,教师要从备课、上课、辅导、考查到评价,一般并不注重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然而,当前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又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班内分层教学” 和“分类指导”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恰好能够实现这种教学理念,为此我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题的实验。

二、实验的主要方法

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从 优、良、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组织不同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人人都能有所收获,在各自的“发展空间”得到充分的发展,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层次。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首先要对所教班级的所有学生通过询问、调查、测试、访谈等方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一周的学习之后,就要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并编成 A、B、C、D四类大组,然后再按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四人一组,前后两桌组成一组。可以是1名A组成员加1名B组成员加1名C组成员加1名D组成员组成,或1名A组成员加2名C组成员加1名D组成员组成,再或2名B组成员加1名C组成员加1名D组成员组成,在物理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编组情况再进行适当调整。学生的分层、编组不只是单纯以学生成绩机械分类,还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平等磋商的基础上,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等的动态进行分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经常交流,确实做好学生分层的心理辅导工作。以A、B、C、D式的显性分层和教师掌握的隐性分层,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每个小组由学生推选出一名小组长,以便安排任务,监管小组学习过程,其他成员是发言人或是辩论人或是记录人,以便于学生能够全面参与,避免两极分化,真正做到培优补差。

2、划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划分不同层之后,实验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的目标,同时按照“导学案”的形式将不同层次的目标贯穿到教学始终。“导学案”要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用及具预先性和指导性的“导学案”,让学生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结构,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不能马上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在课堂上在进行探究。课堂45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确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教学,让学生共同进步

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教学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在物理课堂教学及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共同学习目标,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区别性的合作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 A组学生实行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的原则,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让其极大发挥自主学习的内动力;B组的学生教师要坚持以“扶”着走的原则,在“扶”的过程中有“放”,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学习,让其能够小步走;C组学生教师要本着拉着走的原则,让他们基本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不同“发展空间”前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联系自然、贴近生活等特点,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进行实验。让B、C组的每名学生都能感到新鲜、好奇,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此外,教师要适时鼓励A组学生大胆提问,启发他们大胆回答问题,解决“疑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多进行思考、多练习,对A组学生的提问,尽可能让B、C组同学来回答,对哪些表现出色的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然后根据本节的主要内容和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或点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并在 C组同学主要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后,B组和A组学生针对各自的问题在进一步进行讨论,最后由B组和A组学生再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巡回指导,指导A组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进行学习;适时点拨B组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达到或超过A组学生完成的目标;并帮助C组学生基本达到预设的目标。

4、练习的设置要有梯度,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多年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练习和作业分为多个层次:基础知识、能力提高和体验中考等练习。例如:我再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将根据焦距--物距来判断出凸透镜能成什么像作为基础性练习;把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求出焦距范围作为提高性练习;将历年中考中与凸透镜成像的试题作为练习,让学生提前体验中考,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极具导向性。如:判断一块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几种方法;说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又如在“蒸发现象”的教学中,将生活中存在的物态变化中区分出属于蒸发现象的作为基础性练习;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应用问题作为提高性练习;将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一篇调查研究报告,并能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与植被分布之间的关系;开展大西北与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这一以往的中考试题作为创新性练习,让学生在体验中考试题的过程中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前者是义务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三个组必须全做。后二者要求A组全做,B组学生可选择部分做,这样对他们提出质量较高的要求,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对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要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逐渐提高要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反馈、调整、同时,对哪些还没有达到基础预设目标的学生应及时查缺、补漏,争取每名学生都能有所得,做到全部达标。

5、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进行评价,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进行评价要反对以“一刀切”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班学生间的相互比较。在物理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要求。对 A组学生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B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C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闪光点,肯定其进步,引导其走向成功。同时分层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点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分层评价应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要求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四、取得的成绩

自我校实行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以来,已经取得可喜的收获。

1、学生的素质均有所提高,“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一教学模式使各层次的学生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的各个领域的需求。

2、在“培优”、“转差”方面收获颇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在实验前,我教的初三(1)班,原来在第一学期全县期末统考检测中,总体成绩较差,及格率只有31.2%,优秀

率在9、7%左右。实施理科分层教学改革实验后,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在第二学期全县统一考试中,及格率达81%以后,优秀率达38.9%。由此可见,通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改革实验,优秀率和及格率均大幅度提高,最重要的地学生学会了学习。

五、实验后的感受

上一篇:志愿者协会招生方案下一篇:新七上unit4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