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电和磁

2024-05-12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电和磁(精选12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电和磁 第1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电和磁

1.做手电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使手电筒亮起来;

2、通过具体操作认识基本电路的组成,并会画出简单电路图。知识与技能

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电路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并体会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教学准备:

手电筒、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一、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连接图

1.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问:谁能让手电筒亮起来,说一说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 2.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验物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使灯泡亮起来。

3.学生参照自己组装的电路,把灯泡与电池、导线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4.讲解:同学们所画的图,一般叫做实物图,画起来有些麻烦,人们为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常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实物,这样的简易图叫做电路图。请你参照P30的图,认识电路符号: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5.学生用电路符号画出上面的电路连接情况。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1.手电筒为什么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亮灭呢?你认为手电筒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它们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讨论交流

3.利用手中的材料和用具自制一个手电筒。认真观察组成手电筒使小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材料,画出简易安装图。4.小组讨论汇报

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三、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

1.给你二节电池、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其中的材料可以全用,也可以选用,能连成什么样的电路?以小组为单位,先把电路图设计出来,然后在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3.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4.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说明电路特点。

四、拓展研究:认识不同的电路

1.参阅书P32的图,比较按不同方式连接起来的电路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用电路符号画出两种电路的电路图。

4.改变两种电路的一些情况,比如,摘下一个灯泡等,观察、比较各种电路的不同反应,并做好记录。教学手记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时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强调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历史上成千上万个有卓越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自信、主动、喜欢不受约束地独立思考、具有寻根问底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敢于竞争和冒险、渴望自己胜过别人、工作起来专注而迅速、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等等。因而,我们可以看出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2.物体都能导电吗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并说明依据;

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研究情况。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过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愿意交流与合作;

2、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体会到科学学习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愿意改进安全用电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问题进行预测,交流验证做法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导电吗? 2.学生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

3.讲述: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说明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物体是否导电?

4.学生分组交流。

5.交流验证做法,全班达成一致。

二、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验证

1.讲述:每个小组要利用电路材料设计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同时要设计一张实验记录单,记录你们的验证过程。记录单的形式不限,但记录单上至少可以让别人看出:你们组设计的“物体导电检测器”的电路图、对物体能否导电的预测、检验结果、最终结论等。2.学生分组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适当指点。3.全班交流、评价验证方案,选取最佳方案。4.修改完善各自的方案。

5.选取电路元件和检验材料,结合方案验证物体能否导电,并做好记录。6.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预测和验证的结果。

三、交流验证结果

1.学生汇报对物体导电性的验证结果。(汇报内容:①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不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②验证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想法或问题)

2.学生反思和交流:为什么检验结果和预测结果有不同?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分组操作:逐渐增加电池的节数,再检测不导电的物体——浓盐水。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人体导电试验”(先用学生制作的检测器检测人体是否导电,然后,教师提供验电球,让学生再检测人体的导电性)。5.学生谈试验后的想法。

6.讲述:①物体导不导电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②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四、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及安全使用

1.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和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用? 2.学生观察与辨认:废旧电路板及元件、电料和工具上的导体和绝缘体。3.学生就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电料和工具进行交流。(对学生树立安全使用电器的观念很重要。)

五、课后延伸活动

生活中,湿木头是容易导电的物体,但在我们的检测中却不容易导电,请你(最好和你的家长合作)研究:湿木头在什么情况下才容易导电,将研究报告上交给科学老师。(提示:使用简单材料,不要用220v市电进行实验)

3.神秘的暗箱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想办法去解决。

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1.提问: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4.教师讲解: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

6.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7.学生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电路活动。

三、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 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示。2.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

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所在。

3.学生说出自己的探究体会和验证后的反思。4.教师布置在今后探究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4.电与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生活中的用电现象做正确的评价;

2、能够查阅与电有关的资料。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知道救护触电者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节约用电是有知识、有道德的表现;

2、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调查结果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回家调查家里有哪些用电器、哪些用电器是每天必用的、每月你家的用电量是多少等几个问题。相信同学们都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你们的调查结果。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看看你能从交流中发现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调查结果。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节约用电教育

1.谈话: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跟大家一样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电”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电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2.学生交流想法。

3.谈话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遇到过停电的事儿。这是因为我国的电力资源短缺,为了保障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控。有的同学就会想:咱们不能多生产些电吗?对这种想法你是什么观点?为什么? 4.学生交流想法。

5.播放录像,介绍几种发电方法.6.谈话并提问:通过看录像,大家知道发电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且还要有合适的自然条件。在这些能发电的能源中,你认为使用哪种能源最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想法。

7.提问: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是合理用电? 学生交流节约用电的方法。

三、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交流: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家电表少走点儿字、少交点儿电费,竟然私自从公共电线上拉线,你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2.学生评价交流。

3.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安全的用电行为? 4.学生思考交流。

四、触电者的救护1.谈话:不按照科学方法操作,就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样救助被电击伤的人? 2.学生交流救护常识。3.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4.创设情境、救护演练。

五、小结本课 拓展知识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小结。

3.谈话:除了本课了解、掌握的关于“电”的知识外,你还搜集了哪些课外的知识? 4.学生交流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 谈话:同学们的交流,真是让老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学、有所用。回家后请大家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不安全用电的地方,发现后告诉家长、老师,我们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办法。

5.研究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利用各种方法测出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3、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

3、知道指南针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你们想看吗?(想)2.教师演示:唐老鸭磁性玩具。

3.提问:唐老鸭为什么会翩翩起舞呢?(有吸铁石吸着)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讲述: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你们在平时看到过哪些形状的磁铁?(2)学生汇报:环形磁铁(3)提问:还有哪些形状的磁铁?

(4)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2.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几种形状的磁铁,你们知道磁铁有哪些性质呢?(2)学生汇报:磁铁会吸铁。

(3)谈话:磁铁还有哪些性质?你们想研究吗?(想)老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回形针和装了一些水的烧杯,你们想怎样研究?(小组内交流)(4)学生分小组探究,做好记录。(记录在书后“活动记录”上)(5)汇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隔着物体能吸铁。(记录在“活动记录”上)(6)教师出示:指南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为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成为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被称为司南。磁铁和指南针都有一样的性质。)

(7)提问:那么磁铁是否也可以指南北方向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学生思考、议论)

(8)讲述:悬浮法和悬挂法。下面我们悬挂法来验证一下。(9)学生小组内探究。(用细线把条形磁铁悬挂起来)(10)汇报:磁铁可以指南北方向。(记录在“活动记录”上)(11)再问:磁铁还有哪些性质呢?(学生汇报)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磁铁有了这么多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4.探究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1)我们来猜一猜这块条形磁铁和这块环形磁铁的磁力谁大谁小?(学生猜测)(2)点拨:要想知道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来?(3)学生小组内交流。

(4)汇报:比吸回形针的数量;比吸铁的距离远近。(5)每一个小组自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6)汇报交流。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教学手记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四个探究磁铁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制唐老鸭磁性玩具。经过我的巧妙演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翩翩起舞的唐老鸭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铁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铁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和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6.电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能够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电量、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 ●知道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研究电磁铁,体会探究的乐趣;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师准备:导线、铁钉(用火烧过的)、大头针、指南针、电视资料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制作电磁铁

(出示一包大头针与牙签的混合物)

1.教师提问:怎样快速的分开它们?学生可能提出用磁铁把大头针吸上来。2.教师给予肯定后,说:我还有一种办法。演示(像魔术师一样):先用铁钉去吸,不行;再用导线去吸,也不行;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又去吸,还是不行;最后,把电池接通到导线的两端,终于吸上了大头针。教师介绍这个装置叫电磁铁。3.学生尝试制作并验证电磁铁吸铁。

4.教师提示:如果切断电流,会怎样?学生猜想并验证。5.小结:永久磁铁与电磁铁的异同。

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教师统计各小组吸上大头针的数量后,提问:为什么各组吸上的大头针数有多有少?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做出假设。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你们认为与什么因素有关?该怎样做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班级内讨论、交流。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结论。

三、研究电磁铁的两极

1.谈话:磁铁有南极和北极,电磁铁有吗?(学生做出假设)2.怎样判断呢?(学生会想到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3.学生实验判断、汇报结果。

4.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组钉尖是南极,有的组钉尖是北极?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5.学生互相观察,找出原因。教师可以让各组重新验证一下。

四、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你们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学生根据经验谈。2.播放电视资料,增加学生的见识。

3.谈话:请你设想一下,你还能把电磁铁应用到哪些地方? 4.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手记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的目标。因此,我在开课伊始就以魔术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制作电磁铁。为了让学生能保持研究的积极性和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时,我都在准备的材料上做了“手脚”,从而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使学生们愉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结尾处,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设想了很多利用电磁铁为生活服务的方案,如在每辆汽车前安装电磁铁以防撞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学自信心。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的巧妙铺垫不但使教学顺利进行,还能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究的积极性和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电和磁 第2篇

本课 “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两个实验的安排是为了让实验更具探究性、趣味性,同时孕伏了电流大小、圈数多少对磁力的影响的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我很荣幸在新教师汇报课交流教研活动上上了这节课,收获颇多,下面我将本次上课的体会谈一谈。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问的技巧等教学经验上都还有所欠缺,所以备课时我尽量把教案备的详细一点,让教学流程流畅一些,经过试教,在上课时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哪一个小组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无法进行。本人在试教中就碰到了电池盒接触不好,小组实验无法进行的情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将每一小组的实验材料都自己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3组材料,以防课堂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事实在课堂上的确有一小组因为操作不当,烧坏了电珠,教师及时给予了替换。所以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课堂上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能深入每一小组,关注小组学习情况的指导。

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1、材料的收发做的不够好,一个实验完成后,有的同学意犹未尽,结果在汇报时出现了有的小组同学还在实验。在进行下一个实验之前,有的同学又经不起材料的诱惑,摩拳擦掌,导致实验目标都不是很明确,对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过多的环节设计。活动的整合不够,虽然已经将短路和线圈的实验整合在一起,但总体看上去整节课还是感觉有点繁琐。

3、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过快的给予评价,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没有很好的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而给予引导。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评课稿 第3篇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一、结构清晰,循序渐进

学生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习电路,陈盈盈老师一开始先呈现以前学过的小灯泡的简单电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接通电路的实际操作。并从中强调闭合电路中的电流流动特点,复习电流知识。

紧接着,通过短路会烧掉用电器,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拿掉用电器,一触即放。让学生们实际操作,明白通电导线可以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探究怎么样让小磁针偏转的更明显。很多学生知道要通过加强电流的方法,但是却想不到其他的方法,通过引导的方式,明白加强线圈的数量加强电流。

最后,拓展知识活动活动:运用刚发现的新知识就可以用来检验电池的好坏(还有没有电)。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科学概念。

二、合理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每讲一个知识点,陈老师都会利用《课堂作业本》的相应练习进行巩固,促进教学,不仅使结构合理化,更能使学生们的知识点能够扎实落实。

三、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获得真理,得到结果。当学生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也能及时解决,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原则。

四、尊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最后的“课堂小节”环节中,陈盈盈老师让学生们自己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不仅为这课画上完美的句点,也为提高学生的归纳思考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适当放慢语速,能够给学生们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电和磁》教案 第4篇

海宁市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 沈千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教材共两页,分为“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制作一个电磁铁”和“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三部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电和磁是不相关的两种现象。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 — 1851)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才知道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奥斯特揭开了研究电磁的序幕,科学家们对电与磁的关系的认识迅速深入,电的应用也就大大扩展了。电磁铁的发明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

第一部分: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

把拉直的导线靠近小磁针上方,小磁针不动;把导线的两端接上电池,可以看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的,因此可以推测是电流的作用使铜丝产生了磁性。当我们将电流断开,小磁针又恢复了原来指南北的状态,说明小磁针的偏转确实是导线通电造成的,也就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在这个实验中,电池处于短路状态,而学生们也会感觉到烫手,这是因为短路时电能消耗很大,并瞬间转化为热能。教材因此提醒学生们在实验中,电流只需通极短的时间。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将导线的一端接触电池的某个极不要超过3秒,迅速断开,就能观察到小磁针的偏转。

教材中的电流方向示意图,暗示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小磁针偏转时的运动方向会有所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如果在实验中有学生发现这一现象时教师应予以肯定。

第二部分:制作一个电磁铁

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产生了电磁铁。

教材引导学生们使用 1 米长的、带绝缘层的导线沿同一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两端各留出 1 厘米,并用砂纸擦亮,制作成一个电磁铁。在制作电磁铁时,要选择一些长铁钉,并作退火处理,即将铁钉在火上烧红一会儿,再逐渐冷却。否则,制成的电磁铁断电后仍然有剩余的磁性。学生材料袋中的熟铁钉也可以用,但要注意不要让它靠近磁铁,以免被磁化。选用的导线要软一些,而且一定要有绝缘皮或绝缘层。如果使用漆包线,则要让学生明确漆包线尽管看起来像铜丝,实际上外面涂有一层油漆。用砂纸打磨线头,主要是为了使接触点更灵敏。线头不经过打磨的漆包线,组成的电路将是“断路”。同一方向缠绕时,线圈是否整齐美观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效果。

教材对同一方向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要求,对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也没有要求。这样各组制作的电磁铁钉尖、钉帽和电池的两极就有可能不同,有利于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材要求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看看能吸引多少。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会自发地比较各自的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发现自己的电磁铁可能比别人的要吸得多或吸得少。他们可能会产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之类的问题,为下一课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做好了准备。

第三部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教材选择了电磁铁是否具有南北极作为研究的内容,这来源于磁铁性质的研究。学生们已经知道磁铁的性质,以及检验磁铁性质的各种实验方法,当他们发现电磁铁通电时能吸引大头针,也就产生了研究电磁铁其他性质的需求。由于学生们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教材要求他们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并作好实验记录。简单的方法是用小磁针检验:电磁铁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根据的原理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们回顾检验磁铁南北极的方法,再迁移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研究中。如果要求学生们说出电磁铁的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他们就可能发现各组制作的电磁铁的钉尖、钉帽的南北极不相同。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活动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可让学生在课外研究,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当调换线圈两端与电池两极的连接时,或者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时,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极性就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通电后的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是用绝缘导线绕在铁芯上制成的,通电时有吸铁本领,也有南北两极等知识。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能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电磁铁;并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内外能积极地从事电和磁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能创造性地设计电磁铁南北极实验;意识到人们对电磁铁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经历制作电磁铁以及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等实验过程。

2、难点:制作电磁铁。

四、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 教师自制的电磁铁,多媒体课件。

2、分组材料:漆包线、小磁针、电池、大铁钉、大头针、砂皮纸及实验记录表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上课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当你在野外迷路时你会怎么办?假如身上带了个指南针,你会辨认方向吗?,师出示指南针,让学生尝试用来辨认方向。

2、教师小结:指南针里面的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磁铁),所以里面的针我们也可以叫它小磁针,现在小磁针静止在桌面上,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手不能接触小磁针,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

3、汇报交流:用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4、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教师介绍(幻灯):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小磁针靠近了通电的导线,结果他有了惊人的发现。你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

(二)、探究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现象

1、出示实验提示卡,让学生看后说说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如果把导线两端接通、断开电池的正负极,紧靠的小磁针会出现什么现象?(只能接通很短时间,马上断开。因为用一根短的铜导线,直接接通电源的两极,这种接法叫短路,短路是十分危险的。轻的电池损坏,严重时,可产生炸裂,危及人身安全,若家用220V交流电短路,导线将被电热烧得发红,容易引发火灾。)

3、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电可以产生磁性。(板书:通电导线 能使小磁针偏转 有磁性)

(三)、尝试制作电磁铁

1、过渡:科学家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后继续研究, 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发明了电磁铁。(板书:电磁铁)大家想不想也来做一个电磁铁?

2.出示电磁铁,学生打开书看看如何制作电磁铁: 制作电磁铁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制作电磁铁?

3、小组汇报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磁铁。(注意:导线接通电池的时间不要超过三秒,导线要沿着同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的两端要用砂皮擦亮。)5.选一组学生演示制作电磁铁及吸大头针过程。

6、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有什么新问题?

7.教师小结:表扬制作比较好的小组。若有不能吸起大头针的组,老师可帮助找找原因。

(四)、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

1、复习磁铁的性质。

2、过渡:磁铁能吸起大头针,说明有磁性,磁铁还有南北两极,那么电磁铁有没有南极和北极呢?

3、通过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4、分组实验,交流汇报(板书:有两极)

5、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原理找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的?

6.大家做的电磁铁南北极都相同吗?

这说明电磁铁的两极会发生变化吗?(板书:会改变)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于了电磁铁?各起了什么作用?

(六)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说课教案:《电和磁》 第5篇

高中物理说课教案:《电和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和电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揭示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的,可使学生了解直线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及它们周围磁场的状态和性质,使学生初步认识磁现象的本质,不但为学习电动机和发电机打下基础,还为以后学习电学等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电流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实验来概括磁场的存在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探索价值,因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难点是直线电流变环形电流时磁场的变化及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对磁极、磁场、磁感线有了初步知识,对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新知识已有了认知基础。从对磁体周围的磁场的了解到了解电流周围的磁场,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愿望,可望了解究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直线电流周围磁场分情况,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情况并能用磁感线表述。

2、技能目标:会用实验探究问题,用科学方法总结规律,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磁极。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启发、点拨引导学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五、教学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给同学播放电磁起重机工作的视频材料,让学生指出其中运用的物理知识:电和磁,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联系.介绍1820年奥斯特的发现,并指出今天我们利用前人的启示,在课堂上凭借自己的能力来探求究竟:电流周围是否有磁场存在。

2、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问(1)我们怎样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怎样判断磁场方向? 利用那些工具来设计实验判断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根据现象总结结论。

广西中公教师考试官方微信:gxjsks

广西中公教师考试网:http://gx.zgjsks.com/

广西中公教师考试官方微信:gxjsks

(2)既然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那么磁场情况又怎样呢?教师借助实物投影让学生认识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

(3)把导线弯成环形,环形电流周围的磁场又是怎样的呢?利用自制教具,使学生了解环形电流周围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类似,学生用铁屑和通电螺线管做实验进行验证。

(4)改变螺线管中所通电流的方向,用小磁针检验极性是否变化,总结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5)课件介绍安培定则后,每两人一组,用软导线和笔绕制螺线管,并用安培定则判断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

总结探究结果,体验成功。

广西中公教师考试官方微信:gxjsks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电和磁 第6篇

1.能用语言.文字和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2.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5.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全章内容概述:

1.磁场 磁场及磁感线的概念.

2.电生磁 电流周围的磁场及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3.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如何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低电压控制高电压?扬声器是怎样工作的?

4.电动机 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有关因素,电动机的`换向器的作用,电动机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5.磁生电 什么情况下磁生电?什么是交流电?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本章内容是电磁的基础,应重视学生的感悟与实验,重视实际利用,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动手动脑来体会:学习物理有用。注意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探究物理奥秘的方法。

电和磁.说课稿 第7篇

鲁村教学区西黄石小学 张瑞霞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的设计意图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电和磁》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和电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揭示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的。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教材呈现了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2.教材内容特点:

本课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电流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线圈的实验来概括磁性的产生及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导线圈数有关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探索价值,因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在三、四年级时,学生已学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对磁铁、磁极、磁性、简单电路图有了初步认识,也就对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新知识已有了认知基础。从对磁体周围的磁场的了解到电流周围的磁场,学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愿望,渴望了解究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定位于要学生了解一个科学概念,即要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圈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可以检测是否有电流。”,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技能目标主要通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情感目标是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通过设计的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去探究、创新从中加以示范指导。

学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新知、通过讨论归纳学会表述操作与分析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设计不是课本的复制,教师不只是课本的宣读者,结合实际情况应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现在我就对几个重要环节进行阐述。

课前导入,教师设计与学生谈话的内容为两个问题:一是不接触指南针,可以用什么办法使指南针的小磁针发生偏转。二是小磁针为什么发生偏转?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分析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这一环节作铺垫。

在“分析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这一环节当中,学生根据前面的内容,自然而然会想到是电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但至于为什么跟电流有关可能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过,所以在这里教师追问学生:怎么就认定是电流,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是得出这一课时科学概念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思维上碰撞出火花,通过研讨,启发学生明确认识到,只有铁或者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制作的,磁针的偏转不可能与导线有直接的原因。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应该是电流产生了磁性,从而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在“分析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这一环节当中,一是将原来接有灯泡的电路拿掉灯泡连成一个短路电路。二是将原来接有灯泡的电路中的一根直导线换成绕有线圈的导线。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才能使小磁针偏转的角度达到最大,学生自然会想到将电路连成短路并接有线圈的导线。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强调连接线路的时候一定要断开开关,这里无形中强调了安全的重要。实验中,无须指导学生怎么放导线,线圈,而让学生自己去试线圈怎么放指针偏转角度最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学生说不定会在头脑中把通电线圈与磁铁建立某种联系。

接下来,提出我们一般判断电池作废的标准,再让学生用我们刚学的知识去研究“废电池里到底有没有电?”这一步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也让学生明白我们所讲的废电池不一定就没有电,为此,我们要对废电池进行深埋处理,不可随处乱扔,同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来总结探究结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再次提出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孩子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走近科学,探索奥秘”。

六、板书设计

电和磁

接通电流指针偏转,断开电流指针复位。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磁性越大。线圈越多,磁性越大。

《电和磁》教学设计 第8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

第一部分: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学生学过的磁铁的知识、简单电路的知识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开始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

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教科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先用小灯泡电路中的长导线做实验,再用去掉了小灯泡的电路(短路状态)中的长导线做实验。

第一步是正常的电路,实验现象不会很显著,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多探索一会儿。

第二步用的是短路大电流,现象非常明显,但只能在老师带领下做一两次。这样安排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现象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把非正常短路电路作为特例处理也是恰当的。

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教科书要求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最后归纳出只能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第二部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做线圈的方法。在三根手指上绕线圈,线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针盒上,大约要绕10圈,用一节电池效果已经不错。让学生在实验中试一试,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本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且在四年级下册《电》主题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经过三年科学课的指导,学生都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经验。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另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自主探究的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六、教学器材准备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3根、指南针、长导线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 提问:军队行军过程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回答)

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方向,为什么?

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得指针偏转。(板书:磁)[设计意图:上课之初,利用观看电视剧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上公开课的紧张气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接着有针对性的提问,将学生从视频引入新课的教学中,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 关于磁,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课件出示奥斯特图像)在给他的学 生做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课件出示导线在磁针上方),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大家先猜想一下。(指名生回答)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奥斯特。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电和磁》的教学反思 第9篇

小学科学教研员来我校检查工作,我执教了《电和磁》一课,我发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材料,为课的进行提供了保障。

我觉得自己较满意的地方: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组装电路和观察电能产生磁的现象以及增大电流和增加线圈能是磁性增加的.做法;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引导学生由现象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有个学生说有密切的关系,我进一步启发:“具体什么关系?”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学生终于明白了这种现象是说明电能产生磁。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让磁性增大的做法,这样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我留给学生的活动时间是非常充分的,特别是组装电路时花费的时间是较多的。我引导做短路实验时特别强调要小心、快,不能长时间接在电路上。最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线圈测试电池是否还有电。

我认为不满意的地方:学生汇报时的时间太少,学生汇报的人数较少,只是极个别学生在积极回报,其他学生做的很积极,但是汇报不积极参与,在测试电池是否还有电时,有走过场的迹象,因为电池都还能使灯泡亮起来,所以用线圈测试有点多余。

电和磁复习课 第10篇

主备曲英杰辅备张海丽审核闫成林

授课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知识点梳理

简述下列问题

1磁化

2磁场的作用,磁场的方向

3磁感线的画法

4地磁场的的N、S极

5电流的磁效应及发现者

6安培定则及其运用方法

7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大头针的作用

实验的过程及最后的结论

8电磁继电器的知识

相当于一个什么原件

主要作用

具体的应用图片解释

9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10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电动机的能量转化?

11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1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及内容?

13发电机的原理及原理图?及能量转化?麦克风的原理?

15录音机的原理?

二 完成知识点梳理的练习题

试题研究153页的内容

三 重难点突破

见试题研究中的154页的内容

四 实验突破

《电和磁》教学设计 第11篇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获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结论需要证据的支持。

教学重点:通电直导线与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实验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解释

教学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条形磁铁、铁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唤醒原有认知

1.猜一猜:影响指南针的可能是什么物品?

二、通电,分析现象本质

1.要是给它通上电流呢?

2.学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他想: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呢?

三、自主探究更多奥秘

1.既然磁针的偏转和电流是有关系的,那么如果电流改变,磁针的偏转是否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呢?

2.我们可以改变电流的什么?可能会引起磁针的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记录发现。

4.汇报:哪些现象说明磁针偏转与电流有关?

5.讨论:现有的证据支持或反驳哪种观点?

6.奥斯特在实验室呆了3个月,进行了60多个实验,终于确认“电流能产生磁性”,引起了世界轰动。

电和磁的说课稿 第12篇

复习内容分析:

1、复习内容及地位:

这是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轮《电与磁》的复习课。主要复习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这一单元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与感悟,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教材内容大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如电流的磁场、继电器、电动机、发电机等学习内容就在学生的身边有应用。本单元知识在中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对复习内容的分析、考点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了如下预习目标及重难点:

2、预习目标:

(1)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

(2)能说出磁场和磁感线的方向

(3)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4)认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知识归纳及解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思和探究意识,提高其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3、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磁体的性质,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电磁铁及其应用等。难点:电流的磁场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应用,如:电磁继电器电路的设计、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的认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认识。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于重点,可通过专题的高密度强化训练,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相关重点的解题方法,效果较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视频及图片、文字及讲解多方位训练,引导学生对难点加以突破。

依据复习内容,分类设计了如下三个复习专题:

“磁体的磁场”专题、“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专题“电磁的应用的装备工作过程分析”专题,通过专题,可帮助学生把握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将提前下发预习学案,并检查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中存在的疑难点,进行二次备课。

二、课中实施

复习课是高容量的,也应是高质量的。引导学生归纳复习内容,形成知识线索。要尽量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应用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思想,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复习课要突出探究,要有新意,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繁多,联系密切,应用广泛。由于是中考总复习,在知识整理方面可以采用图片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归纳形式,让学生先行把握复习内容,为复习作好准备;课上教师通过三大实验(电生磁实验,磁生电实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线索;通过三大专题(“磁体的磁场”专题,“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专题;“电磁的应用的装备工作过程分析”专题)帮助学生把握复习的重点;并通过三道例题,引导学生与考题接轨,训练学生试题分析与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图片回顾,突显线索,引出课题

展示一组图片(书上插图),请学生将原理相同的器件归成同类,并描述它们的工作原理。由于图片直观而且书上就有,很多学生会很快把握问题。其它遗忘很厉害的学生也会很快在书上去找答案。

引出复习线索:(1)电生磁,(2)磁生电,(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预习交流

组内交流

依据预习学案,相互印证预习成果,研讨疑难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进行汇总,初步形成预习的共性问题。

组间交流

选择小组代表,回报预习成果,组间印证学习认识,交流预习疑惑。各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将是教授的重点。

3.精讲点拨

专题解析,手脑并用,考点突破

专题一:磁体的磁场。

学生从展示的图片联想关于磁体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自我总结。本部分细节很多,但较简单,复习时学生如果没有疑惑就不再进行特别讲解,可为其它重难点腾出时间。

专题二: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

本专题是学生的难点,也是中考重要考点。可通过专题练习,使学生能更为灵活熟练地应用安培定则解决相关的问题。

专题三:电磁铁的应用的装备工作过程分析。

通过对实例的思考,引导学生对电磁铁的应用有更广泛的了解。

4.拓展延伸

精选三个试题。要求学生能手、脑、口结合,既动脑,又动笔,既动手操作,又大胆交流,真正达到全面复习、锻炼解题能力、发展素质的复习目标和要求。

例1:好多玩具上用到电动机,并且安装电池时,对电池的正负极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倒装。现在小玲同学手头有一块遥控汽车专用电池,可是已经分不清电池的正负极了,你能利用讲台上的螺线管和小磁针,以及电阻来确定这节电池的正负极吗?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也能确定电池的正负极呢?(器材不限)本题复习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同时起到对电学知识的辐射复习的作用。

例2:某校学生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其内容是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电铃。小华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1)蹄形电磁铁

(2)弹簧片

(3)衔铁

(4)螺钉

(5)小锤

(6)铃

(7)电源

(8)开关和若干导线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好,使开关闭合时电铃能不断发声。

(2)小华同学发现自制的电铃铃声很小,经检查是电磁铁的磁性不强所致。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两条具体措施。

本题考察学生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知识复习效果,并电磁铁的应用进行了复习。

例3:一个电磁学实验箱内有下列器材:马蹄形磁铁、滑动变阻器、磁针、灵敏电流表、开关、电池组、金属棒、铁架台各一个,导线若干、绝缘丝两根。请写出利用这些器材可做的三个电磁学实验的名称及相应器材,将结果填在表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从学生的讨论与归纳中,达到对本课知识归纳回顾、巩固加深的作用。

系统总结

通过复习,由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系统总结,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达标检测

上一篇: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下一篇:法制宣传国旗下的中学生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