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工作总结

2024-07-04

一校一品工作总结(精选8篇)

一校一品工作总结 第1篇

走“一校一品”体育特色之路,发布时间:2013-04-18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一校一品”总结

苏大附中体育组 二O一一年十二月

一、“爱与智慧”教育理念下的品质内涵 1.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园区第一所四星级高中,苏大附中以“爱与智慧”为办学理念,以“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为育人目标,以“人文德育”为素质教育的抓手,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和“三会”要求,积极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文件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范办学,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既注重体育硬件的改善,又注重体育软件的培育,大力、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有效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全方位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全力推进“体教结合”“一校一品”

“体教结合”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立足于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新思路。首先,从内容上讲,既要追求高分,更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其次,从对象上来看,既要培养具有潜力的运动员种子选手,更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苏大附中重点发展篮球这一入门简单、大众参与度高的项目。这不仅落实了上级相关政策和规定,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实实在在的一个落脚点,还有助于整合体育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紧抓“一校一品”,深化体育改革。

作为“苏州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和园区首批“体教结合”“一校一品”实验校,苏大附中篮球运动师资雄厚,有课程,有队伍,有机制,注重专业训练和趣味篮球相结合,不断整合体育资源,走出一条体育特色和内涵发展之路。近年来,苏大附中篮球运动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竞技水平上,还是活动形式上,还是在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篮球生活、篮球魅力,是附中人不可代替的美丽符号。苏大附中已成为园区“一校一品”的典范,在苏州市乃至全省都有着良好影响。1.塑造以篮球精神为内涵的人格教育课程

拓展篮球精神教育。通过体验篮球运动,有意识地提高其教育附加值,那就是篮球精神的培养。篮球精神教育的精髓就在于:健康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篮球精神教育下的人生态度:智以利群,仁以乐群,勇以超群。篮球精神教育下审美情趣:崇尚自然健康。篮球精神教育的公民素养:规则意识,文明守纪。篮球精神教育下与同学相处:和而不同。篮球精神教育下的成功准则:一专多能。篮球精神教育下的生活与学习:全力以赴,金牌精神。

篮球项目的普及目标。学校有男女篮球运动队,有教工篮球队协会,学生篮球爱好者自主社团。每年组织全校班级篮球联赛,参加市,区篮球比赛,参加省中学生举行的篮球比赛。95%以上的男生,75%以上的女生参加篮球运动。形成苏大附中学生篮球考级办法,最高为6级,要求每一位男生都能过3级,女生能过2级。

开设篮球课程。2004年我们曾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苏大附中学生篮球教程》,主要侧重于技术性。还将组织编写《篮球考级教程》、《篮球的精神》、《篮球名人堂》,进一步拓宽篮球运动的内涵。苏大附

中体育课除完成国家规定的常规教学任务外,还要以篮球运动为主体、课外活动也以篮球运动为抓手,鲜明体现苏大附中体育课程的篮球特色。2.普及篮球运动

▲篮球课程作为学生健康体育课的必修内容; ▲每周六篮球学生社团正常活动; ▲学校篮球队每周有固定训练时间;

▲形成了校内篮球比赛制度。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组织班级三人制篮球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篮球兴趣和水平。

▲每学期利用篮球联赛发奖时机进行一次以“篮球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出一期以“篮球精神”为主题的橱窗板报;

▲每周二下午学校教工篮球爱好者正常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师生篮球比赛,定期与兄弟学校组织篮球比赛,海报、啦啦队、掌声等形成了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 ▲湖畔大讲坛,举办篮球知识讲座。

▲在新学期里,随即在每周两节的体育课中进行全年段的普及与推广。高一年级基础知识以篮球场地的介绍、规范篮球基本功和小型的篮球比赛为主;高二年级则以熟悉篮球比赛规则,比赛实践和观摩精彩赛事为主。

▲苏大附中2012年体育节,突显“一校一品”

本体育节,活动主题是:“健康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具体活动有教师篮球队与中加篮球队友谊赛、课间跑八天赛、全校篮球联赛、冬季三项、兄弟单位足球友谊赛、全校篮球(运投)比赛等活动。体育节深化了学校素质教育,强化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自信、勇敢、公平竞争及团队精神等体育品质,提高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丰富和创新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推进了我校体教结合一校一品以篮

球精神为内涵的人格教育课程,拓展了篮球精神教育。

▲在篮球普及与推广的同时,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因为热爱,队员们坚持每天课间训练,每周保证三次大课训练,每次训练两个小时;同样因为热爱,他们放弃了许多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回想起优异成绩的历程是艰辛的,年轻的教师们,为篮球训练付出了很多很多,训练、跑场地、参观……他们奔跑在赛场上的足迹,他们挥洒在赛场上的汗水,都见证了他们为学生而付出的努力。球场旁同学们的呐喊助威声是激励他们勇往直前的号角,给予他们无限的动力。3.篮球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学校体育水平

2012年我校男篮在园区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苏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我校篮球联赛也极大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进一步普及了篮球知识。正如校园联赛MVP人员黄已闻所说:“在此次篮球中,由我参与的十二班成为了此次比赛的冠军,因此我获得了许多信心,也能从比赛中领略乐趣,收获更多的篮球技巧,更多的是班级团结让我们队员士气大增,成为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而与高二的一场比赛中,更是让我学会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与丰富的作战经验,惨败得分数却激励了我的前行!这次篮球比赛,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加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对篮球运动有了更深的一步的了解!我想我会吸取这次的比赛的优点与缺点,争取为班级争光,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体育人!”

在篮球运动氛围的影响下,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女子足球队连续三年蝉联苏州市冠军,男子足球获得亚军;在跆拳道比赛中获得高中组男子个人第一名;我校还代表苏州市参加江苏省全民健身跳绳、踢毽比赛,收获了单项和团体共计14个一等奖;在8月份代表江苏省参加的全国第二届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中获得校园定向跑团体一等奖和跳绳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检查学生体质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2012年,我校高三学生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学生体质测试中,在60多所重点高中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一。

回顾体育组这几年所走的路,是一个精诚合作,追求和谐,努力工作的历程,无论是在工作质量还是家长的满意度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少年新,则国新,少年强,则国强”,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附中永久不懈的追求。

一校一品工作总结 第2篇

自开始“一校一品,体艺特色”建设以来,学校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向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创建体艺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将篮球、武术作为我校的“一校一品”建设项目。下面将对我校开展“一校一品,体艺特色”创建工作进行总结。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生共同创建学校特色。

1、成立了体艺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在广泛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体育组教师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一校一品”体艺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一校一品”体艺特色建设方案》,领导小组内进行了细致科学的职责分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使体艺特色建设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2、注重建设项目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为了推动“一校一品”工程的实施,我们把“篮球、武术教学”列入了校本培训的计划,融入到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并把体艺特色建设工程当作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培训,把篮球、武术的基础知识、创新理念深入到日常教学中,由学校王芝多、张学虎、严湘山、郭兴喜老师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篮球、武术比赛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师生的体育情操。

3、注重和学校师资队伍实际相结合

为了保证“一校一品”工程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特色带动作用,学校还申报了“阳光体育学校”称号,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体育特色两方面提升学校品位。每年都举行一次夏季师生篮球竞赛,还在课外活动中组织班与班之间的友谊比赛。发动全校教师参与体艺特色学校建设,从而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3、注重建设项目与学校文化内涵的建设和学生技能培养相结合。我们把篮球、武术作为我们学校的一种文化涵养的教育,即陶冶了个人情操,又让师生感受到活力,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学校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特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在每周大课间活动课上,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了多项体育项目活动,包括篮球、武术、健美操等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同学、老师们都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这种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进步,让教育成果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4、注重建设项目兼顾全体普及与个别提高的关系。

我校的体育教育,在原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下,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活动普及,在七年级开展篮球游戏课,八年级开展了篮球入门课,九年级开展了篮球战术课。在普及的同时,我们注重提高,通过组织篮球比赛,挑选表现较为出色的同学,组建篮球队,培养了学生的运动特长,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5、体艺结合,创建特色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了我校的体育特色,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学生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特长的培养,每 年我校有20多名学生在全市体育等级评定中取得二级运动等级证书,有10多名学生在全市艺术等级评定中取得B、C级等级证书。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接受了“省上专家”的评估,并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展示了学校的体育特色,并获得了高度的评价。

二、存在问题

1、我校现时的篮球教学能做到普及教育,但在水平提高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提高全校师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更多的比赛活动,提高师生的篮球水平。

2、体艺特色建设中,武术简单没创新,需要创出新理念、内容更丰富的武术运动。

3、武术技能未能全面普及,需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学生技能学习,无论从理论上、技能上都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校一品工作总结 第3篇

一、何为“一校一品”

“一校一品”, 即一个学校根植于本地区地域传统文化底蕴, 立足学校人文素养, 综合学校环境条件, 构建自我品牌或鲜明特色, 积聚各方“正能量”, “品”出特色、“品”出校风、“品”出健康。就学校体育而言, “一校一品”更是有着厚重的价值性、归属性, 能强力凸显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突破性功能, 也应该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有力抓手。在学校中, 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都应定义为课程, 像学校的晨锻、大课间、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竞赛一样, “一校一品”建设也应被纳入课程范畴, 确切地说应该是校本开发课程。

二、为何“一校一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的品质、潜质各有所异, 但接受教育、促进其生长发育、激发潜能最大化的意愿与需求是相同的。如何“品”出区域的独特优势、文化积淀, 并藉此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这就是“一校一品”工程的初衷。适逢教育部领导至上而下大力推进, 我们也要抓住机遇、自下而上、相辅相成、高度融合、全力以赴。

铜山区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的践行、体悟有三:一是理念明确、方案清晰、措施得力、成果丰硕;二是健全和坚持制度;三是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下面就这三个层面逐一例谈:

(一) 理念、方案、措施、成果推广例谈

1.篮球项目“一校一品”例谈

篮球项目“一校一品”最具代表性的三所学校, 集中在铜山区郑集镇, 分别为郑集实验小学、郑集中心中学、郑集高级中学 (四星级省重点校、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校) 。该镇及周边历来都有重视篮球活动的传统, 社会、家庭、学生都热爱篮球活动, 再加上三校均有较高指导水平的体育教师, 又有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因此, 篮球就成为了他们“一校一品”的亮丽名片。他们提出了“让篮球运动成为习惯, 让师生生命更加精彩”、“参与比胜负更重要,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超越比得失更重要”、“体育首先是强身健体, 但体育更是学校精神的主体, 是积极进取的学校文化的主要载体”等口号。各校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将方案、措施具体化、可操作化, 实施日常化、全体化、评价化、成果推广化。在这些学校中, 你可以看到学生人手一球, 篮球特色操, 篮球课, 篮球活动, 篮球校、年级、班级竞赛随时随处可见, 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常做常新。三校均有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校本篮球开发教材, 并适宜地贯穿到体育课程中。小学生入学自带篮球, 带篮球像带书包一样必不可少, 买篮球、运动服, 没有一个家长“有意见”。小学、初中、高中的竞赛成绩一直雄踞江苏省前三、国家前八, 多次获得冠军, 多次代表国家青少年出访日本、韩国等国家, 为国家、省、市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运动员。更具有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一条龙”模式, 并与全国很多高校联盟。学生升学全线畅通无阻, 学生体质、学习成绩、品德陶冶全面丰收。

2.排球项目“一校一品”例谈

排球项目“一校一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 座落在铜山区棠张镇, 也是小学、初中、高中三校“一条龙”, 但又各有特色, 三校的排球活动多次获得国内外媒体图文并茂地宣传报道, 并都开发出了自己的排球校本教材。三所学校学生人人会打球, 学校班班有球队, 尤其是棠张中学 (高中) , 四星级中学的几千名学生人手一球, 集体做排球操, 场面非常震撼。棠张中学薛振利校长提出:“一个学校的运动项目只有一个或几个运动队或少数人活动, 那不叫传统校, 也不是‘一校一品’”。该校两位体育教师的课于2013年11月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展示。竞赛成绩更令人瞩目, 两次夺取全国青少年U14、U16组冠军, 获省、市冠军是常事, 数次出访日本、韩国等国家, 高中毕业的女排学生成为国内多所大学争相录取的“香饽饽”。棠张小学还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将竞技排球改编为大众排球、教材排球、课堂排球及适宜各学段学生的竞赛排球。原江苏省排协主席张然先生看过小学的排球操、课、活动后, 欣然题词:“排球之花盛开棠张”。三校均为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 学生体质、社会效应及对本地区体育活动的推广既新潮又扎实。2014年铜山区小学生排球比赛时,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卢逊处长、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杜伟处长、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亲临赛场, 对铜山区阳光体育、学生体质测试、教体结合、“一校一品”等几十年如一日的扎实开展, 给予了高度评价。

3.足球项目“一校一品”例谈

足球项目“一校一品”的学校, 坐落在汉文化名镇何桥镇, 这个地方的足球传统恐怕从足球还是“蹴鞠”的时候就开始了。走进花园似的何桥实验小学, 整洁的塑胶操场、催人奋进的宣传标语、围墙上的运动壁画、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械, 无处不流露着和谐、拼搏、奋进的气息。红绿相间的塑胶场地, 南北两侧遥相呼应的足球门, 每天下午放学后, 一群群快乐的小足球队员、几名教练员组成了校园里不褪色的靓丽风景。他们不畏严寒酷暑, 不论春秋冬夏, 敢于吃苦, 奋勇拼搏。2011年7月小队员们代表徐州市参加江苏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获得第二名, 一个边远的小学, 在省市级比赛中却常常披金夺银, 追根溯源, 学校的多元化育人理念为足球教育的蓬勃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一校一品”的足球特色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内涵发展的首要选择。学校制定了《何桥镇中心小学足球传统项目发展规划》、《何桥镇中心小学足球特色发展实施方案》、《何桥镇中心小学足球传统项目活动细则》、《足球传统项目特长生招生政策》、《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等。“一校一品”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 学校体育经费按国家规定由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开支, 其比例远超过年度教育经费支出总量的20%, 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竞赛及带训教师的补贴经费保证及时足额, 专款专用。

“一枝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此, 他们提出了“学生有足球, 班级有球队, 学校有俱乐部”的口号, 开展足球普及教育活动, 让足球进入每一个班级的课堂, 班班有球队, 周周有一节足球课, 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将全校的学生分成三个水平段, 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组织活动, 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成功。该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提高,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已达95%以上, 优秀率10%以上。市少儿体校的足球队员有时半数以上是该校输送的, 好多学生在节假日, 特别是春节代表镇、村参加足球比赛, 有时还成为小教练, 充盈了足球市场, 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 形成了良性循环。

4.武术项目“一校一品”例谈

在苏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彭祖之乡大彭镇, 武术健身之风盛行, 学校的武术操、武术课、武术活动、武术竞赛数不胜数, 几十年如一日。英国埃塞克斯郡媒体曾做过专访, 并做成视频, 在英国多地电视台播放。该校马礼民校长的箴言“用武术魄力温暖阳光心灵, 用健康体魄书写靓丽人生”, 学校以“武术品牌”为突破口, 坚持以武“育人”、以武“促德”、以武“增智”、以武“健身”为办学理念, 学校和谐发展, 师生健康向上, 少儿武术操被誉为“大江南北第一操”, 相继开发了“以武术操、课、组合套路、器械、大课间”为主题的系列校本教材, 培养了一大批意志坚强、成绩优秀、能文能武的莘莘学子。首都体育学院教授王子朴先生曾经多次莅临该校, 他有一句非常质朴却很能说明问题的话:“整个学校想找一个戴眼镜的孩子都那么难”。“一校一品”的武术活动培育了大批武术锻炼人口与精英, 并带动了整个镇的武术活动, 镇健身武术队多次获国家、省、市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实现了校内、校外、学生、社会的联动。

5.呼啦圈项目“一校一品”例谈

在美丽的微山湖南岸的柳新镇, 柳新实验小学秉承“恒之一字足以破天下万难”的“恒”字精神, 坚持“以体育人、以体促德、以体益智、以体健美”, 通过近十几年的磨练, 打造了铜山学校体育的特色名片——呼啦圈系列活动:呼啦圈操、呼啦圈校园集体舞、呼啦圈大型游戏等, 学生每天都沐浴在“运动健康、运动快乐、运动幸福”的多彩校园里, 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呼啦圈和集体舞巧妙结合, 不仅使呼啦圈得到了充分利用,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锻炼兴趣, 减少了操与舞之间的时间分割, 增加了集体舞的多样性, 使得该校操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不仅会做徒手的校园集体舞, 还会利用呼啦圈做校园集体舞, 活动热情空前高涨。呼啦圈大型游戏是呼啦圈特色活动的又一大壮举。每个游戏都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穿越时空的隧道 (低姿直线跑) 、飞龙穿梭 (低姿曲线跑) 、蜻蜓点水 (跳圈) 、神龙摆尾 (绕圈) 、超越自我 (钻圈) 、举圈、快乐跳舞 (双圈跳) 等, 游戏结束时学生欢快地跳动与放松, 都显示了学生尽情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幸福。

他们把呼啦圈融入校本课程, 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 仅呼啦圈专题论文就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发表了5篇, 呼啦圈校本教材、课、操、活动曾受到各层面媒体的热捧, 新生入学必带圈, 孩子教家长, 家长和孩子共摇, 学校文化氛围, 让人目不暇接, 因此, 也成为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宣传报道的“常客”。

6.彩旗操、韵律活动、古诗韵律操、三字经、弟子规等40余种“一校一品”项目进学校、进课堂、进操场。如:茅村镇任庄小学“一校一品”大课间操、活动选取了《弟子规》中的“总序”及“瑾”、“泛爱众”、“余力学文”3个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章节为歌词, 以古典民乐为伴奏, 在动作上作了精心的安排, 融入多种元素。首先在开始部分, 加入了头、颈、肩、腰、腿部等热身活动, 中间部分加入很多自由造型,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摆出不同的造型, 激发他们的热情, 当热情被激发起来时, 韵律操的高潮部分就来了, 这部分的运动量、动作难度就有所增加。其次加入了很多古典舞、街舞、太极的元素, 更能体现与时代的结合。整个旋律悠扬明快, 动作优美活泼。把国学经典编成体操, 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并接受传统经典, 在活动筋骨的同时, 深切感受礼、智、仁、义、信的国学精髓, 也很好地展现了《弟子规》的意境。其实, 在创编这套操时, 他们心中很有顾虑:农村的孩子, 平时没有艺术熏陶, 能否跟上节奏, 展示韵律之美?没想到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套操的学习, 且效果很好。原因在于韵律操中的《弟子规》歌词是学生们熟诵的, 音乐也是平时萦绕在孩子耳旁的, 可以说这套操是在学生兴趣盎然中完成的, 这套操也是该校“读经典润心灵”特色活动的一个延伸和亮点。

这些“一校一品”项目、品牌、价值, 奠定了2010年铜山县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称号的根基, 同时也深深震撼了各级领导, 铜山区委、区政府拨资近2亿, 为全区中小学新建了143块塑胶田径场。

(二) 健全和坚持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制度就没有根基与保障, 有了制度不能坚持也是一纸空文, 坚持了不能与时俱进、创新完善, 也就没有持续的发展。为此, 铜山区构建了“一校一品”的体制、运行机制, 并几十年如一日, 酸甜苦辣的咬牙坚持, 制度如钢铁, 寸步不移。2014年4月铜山区教育局又重新完善、修订了“关于下发徐州市铜山区中小学建立健全坚持实施体育卫生工作制度的通知”, 有关体育的章节如下:

1.一年一评估制度

按照区教育局制订的评估细则, 在每年年初进行逐校评估, 采用评估专家持细则, 被评学校凭材料, 现场面对面打分的形式, 即:得分、失分、总积分, 对存在的问题, 学校一把手校长当场作出切实可行的表态, 然后一把手校长、体育教研组组长、评估组长、组员四方签字生效, 按学段大排名, 在全区公示, 并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2.一年一会制度

每年3月中下旬由区政府牵头, 召开区教育、体育、卫生三局联动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 参加人员为全区各中小学校长、体育卫生教研组长及先进工作者, 会议内容有总结表彰、年度体育卫生工作团体总分排名公示、布置工作、领导讲话提出要求、“一校一品”体育文化节目展演。

3.教科研活动制度

(1) 建立区、片、校、组四级教研活动网络;

(2) 各级活动均要有计划、方案及详细的过程材料作佐证;

(3) “以赛促研、以研促效、以效促研”, 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以研促效”做到制度化、秩序化、发展化;

(4) 体育高考一年召开四次推进会, 做好、做细、做实, 形成“理论、理念、计划、实践”四统一, “文化、训练”两条线齐抓共管, 用最小的身体代价换取最佳的训练效果, 力争每年高考上线数突破百人, 继续保持上线率占全省招生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4.运动训练活动竞赛制度

(1) “四操一舞”比赛

即:广播操、武术操、特色操、眼睛保健操、校园集体舞, 要求:广播操、武术操在基本要素不变的前提下, 为了让学生有新鲜感、趣味感, 在节拍、发声、队形、小造型等方面提倡变化、创新, 同等条件, 创新元素处理较好的名次列前, 特色操、校园集体舞内容与效果突出的还另设创新奖, 广播操参与率100%, 其他各项不得少于一个年级, 两个年级或全员参与者名次列前。

(2) 排球比赛

要在校、镇级比赛的基础上选拔训练好校、镇队参赛, 参赛率要100%, 以上两项比赛均为上半年小学生 (上半年中学升学、毕业考试较多) 、下半年中学生。

(3) 阳光冬季长跑比赛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 每年年底组织全区中小学师生阳光冬季长跑比赛, 教师、学生参与率均为100%, 要求:跑出韵律、跑出文化、跑出体质, 体现精气神, 能强有力地促进学校常规管理、教风、校风、学生的优质形成。

5.坚持教体结合制度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教体结合的文件精神, 建立领导小组, 选好、管好、训好运动员, 科学管理运动队,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解决好运动员的生活、学习、入学等问题, 解除后顾之忧,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训练、竞赛。

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制度

认真学习、理解“标准”, 选好项目, 夯实大课间、课余活动的锻炼质量, 局将在上半年对小学、下半年对中学进行抽测, 并将抽测结果及直报国家数据库情况进行公示。

7.组织实施“三能、三拥有、三会”工程制度

中小学体育教师“三能”, 即:体能、技能、教能, “三拥有”, 即拥有位置权、版面权、话语权, “三会”, 即:会讲、会做 (做事、做课、做人) 、会写 (课题、论文、总结、教学文本等) , 是迫在眉睫、与时俱进的, 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学科、个人发展途径的必须, 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没有后退之路, 局将组织力量在上半年对技能、教能进行测试, 下半年对体能进行测试, 对强体能、优技能、善教能, 并对在全区比赛中获年度一、二等奖及“明星”教师的教师大力宣传、表彰, 为树立良好的教风、行风打下坚实基础。

8.建立全区体育教师工作队制度

按照专长与爱好建立培训篮、排、足球、乒乓球、体操、跨栏、武术、健美操、新兴体育舞蹈等项目的技能展演队, 活动在全区各中小学校, 用优美的动作示范唤起全区校园体育工作的回暖与激情, 为全区学校体育工作更上一层楼作有力支撑。

要求各校每年都要有一项区级以上课题, 每人每年至少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进行评选, 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项竞赛、评比、测试等教学教研活动, 对上述要求有较大差距或其中一项年度为零者, 当年不得评优、评先, 以上要求也作为学校聘任、绩效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

三、充分重视“人”的因素

基础教育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平等, 我想这种平等也应该包括受教育的内容, 即每种课程都是平等的, 不应该再有什么主科副科之分, 也不应该再有什么重点班和普通班、优等生和差生等分别。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并非如此, “追分”、“推星”、主副、位次的教育占上风, 要加强实施体育“一校一品”谈何容易, 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 调动各层面人员工作的内驱力至关重要。

一是领导层面。区域政府、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学校校长、中层干部等。铜山区在这方面的工作十分畅通、前卫。2014年《中国学校体育》第3期笔者发表了《持续高效的阳光体育支点在哪儿》一文, 详细介绍了铜山区的一些做法。二是社会、家长层面。首先要多在“理”上下功夫, 即此项目开展的特点、知识、技能、价值等, 利用所有渠道尽力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明白;其次要有高效的活动、精彩的场景、征服人的效果, 让人们切实得到健康“红利”、精神“红利”, 这样学生自带篮球、排球、足球、呼啦圈、统一服装等, 就没有异议了。三是教师层面。尤其是体育教师, 要经常培训、不断学习、责任之钟长鸣, 教学技能、阅读反思、人文素养的堆积与提升要像吃饭、睡觉一样日常化、生活化, 有这样的队伍何愁不出“活”。许多领导、专家来铜山指导工作都有这样的感觉与评价, 铜山区的政府官员、行政领导、学校校长、包括村小的校长都能把学校体育谈的明明白白, “一校一品”如数家珍, 体育教师的风范、学生的风貌、运动场地、“三室建设” (体育办公室、器材室、卫生室) 等也让人眼前一亮。真正能让社会、领导、家长、学生切实感受到校校有一“品”、校校有“品”头。

一校一品工作总结 第4篇

【關键词】高职院校 一校一品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问题提出,说明中央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提出学校体育所要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分别为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特色活动,既为学校重视开展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又为学校全面实现体育目标开创了有效途径。

目前,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作在中小学全面推广,并取得了优秀经验和积极效果。然而,在高职院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同样需要实施“一校一品”。

一、“一校一品”的内涵

所谓“一校一品”,是指学校结合自己的师资、地域、学生实际等特点,在体育工作中设立专项体育教学内容,要求所有学生掌握该项运动技能,并将其延伸到大课间活动,组织校内联赛,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体育工作品牌,形成自己的体育工作特色,拓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实、更壮、更强、更亮。

学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锻炼,让每位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一到两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并通过竞赛、课外训练等途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是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坚持“两个凡是”原则,即“凡是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课外锻炼、体育活动兴趣的,凡是能够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百无禁忌”。体育课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要求我们要坚持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的目标: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要实现“三位一体”的目标,就必须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原有的教学模式,坚持“一校一品”的指导思想。

2.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实施“一校一品”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施“一校一品”,学校有针对性地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项目,并选择该特色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育的另一部分内容,这样既可以兼顾体育课标要求的内容,又可以增强体育教育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该特色项目,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3.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实施“一校一品”是综合利用办学资源的需要

“一校一品”可以集中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重点体育项目,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的独特品牌。“一校一品”可以变普通为特色,使得各校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切合学校实际并容易开展的工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创设自主创新的环境。“一校一品”可以变分散为集中,集中资源,强力打造,获得理想的体育教育成效。“一校一品”可以变单一为多元,各校可根据本校学生的专业特色开展与之相适应的体育项目,使得项目的种类趋于多元化,不仅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社会办学资源也得到综合利用。

4.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实施“一校一品”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

今天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和成就都是团队精神的一种反映。任何人离开了团队就很难在某一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体育竞赛非常讲究团结协作,只有信任队友、了解队友,每个人无私地互相协作,才能提高全队的战斗力。围绕“一校一品”开展的系列竞赛恰好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尊重、齐心协力去争取胜利的锻炼机会。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与集体和谐一致,并相信集体努力的成果要比个人努力的成果重要得多。体育竞赛对学生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掌握、团队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5.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实施“一校一品”是提高职业体能的需要

我们把不同职业对人体素质的不同要求,称之为“职业体能”。目前我们的职业劳动者获得的职业体能基本都经过长期的重复劳动而被动产生的。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最后一站,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中的“高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尤其是以体力劳动为重要特征的高职人才,各专业具有明显的指向,毕业后基本从事该专业的一线工作。最近教育部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明确指出,今后高职院校要推行分类考试招生,意思是,今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将相对统一,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因此推动“一校一品”活动的开展十分必要。在体育活动中融入职业体能锻炼项目,让学生具备从事该岗位工作需要的身体体能,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特色的创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及校本实际,推进“一校一品”活动的开展必将成为学生就业与从业竞争力提高的助力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在问题的决定〔S〕.2003.11-12

“一校一品”工作总结 第5篇

工作总结

自开始“一校一品,体艺特色”建设以来,学校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向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创建体艺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将篮球、书法作为我校的“一校一品”建设项目。下面将对本学期我校开展“一校一品,体艺特色”创建工作进行总结。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生共同创建学校特色。

1、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为了推动“一校一品”工程的实施,我们把“书法教学”列入了校本培训的计划,通过培训,把书法的基础知识、创新的理念深入到学生、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创造出“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我们请来了书法协会的成员当我们书法特长班教学的老师,教授书法的知识,由本校崔亚波老师进行日常的书法教学工作,以及组织开展各项培训、比赛活动,编写校本教材,一次次的书法专题学习活动,老师们都认真学习,端正了思想,增强了信心。

2、一校一品的建设与学校师资队伍相结合

为了保证“一校一品”工程落到实处,不留于形式,真正发挥其特色带动作用。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体育特色两方面提升学校品位。发动全校教师参与体艺特色学校建设,从而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3、一校一品的建设与学校文化内涵的建设和学生技能培养相结合。

我们把书法作为我们学校的一种文化涵养的教育,利用书法练习陶冶个人情操,让师生感受到人人都是书法家,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学校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特色,形成富具书法特色的校园氛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在每周大课间活动课上,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开展除了书法培训外的多项体育项目活动,包括羽毛求、毽子、跳绳、呼啦圈等体育活动,并进行每周轮换项目,在活动中,同学、老师们都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在书法学习方面,学生们的作品常常会让我们老师刮目相看,这种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进步,让教育成果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4、体艺结合,创建特色

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书法已经成为了我校的艺术特色,并获得了高度的评价。体育特色方面,在原有的篮球尖子队员的基础上,本学期我校组织举办了篮球比赛,通过比赛挑选篮球队员,将一如既往的进行系统训练,务求再创佳绩。

二、存在问题

1、我校现时的书法教学能做到普及教育,但在水平提高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提高全校师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更多的书法讲座、比赛活动等,提高师生的书法水平。

2、体艺特色建设中,书法简单没创新,需要创出新理念、内容更丰富的书法特色操。

3、篮球技能未能全面普及,需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学生技能学习,无论从理论上、技能上都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校一品”工作总结 第6篇

一、高度重视,师生共同创建“健体增艺”特色。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体音美科任老师为成员的体艺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此项工作。

2、坚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相结合

为了推动“一校一品”工程的实施,我们把“健身舞”列入校本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把舞蹈的基础知识、创新的理念深入到学生、老师们的日常健身生活中,这样才能创造出魅力、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体音美组为核心,体育、音乐老师为教学指导者,德育处督导全校师生练习及教学工作。体音美组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培训、比赛、展示活动,编写校本教材,一次次的改进使我校体育及健身舞真正成为学校的一品,也使我校通过一品打造出了“魅力大课间”这一亮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也响应了国务院提出的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20xx年5月,这项活动被宝鸡日报、宝鸡教育新干线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

3、坚持“健体增艺”工作与学校师资队伍相结合为了保证“一校一品”工程落到实处,不留于形式,真正发挥其特色带动作用。学校还申报了“体育特色项目校”、并得到批准。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体育特色两方面提升学校品位。发动全校教师参与体艺特色学校建设,从而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4、坚持“健体增艺”工作与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和学生技能培养相结合。

我们把体艺作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涵养,利用健身舞蹈练习陶冶师生情操,让师生感受到人人都有魅力,人人都在快乐中学习、工作、生活。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学校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特色。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在每周大课间活动课上,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开展体育项目活动和健身舞活动,包括阳光长跑、踢毽子、跳绳、摇呼啦圈等体育活动,并做到每周轮换一套健身舞蹈,在活动中,师生积极投入,热情洋溢,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提早到操场进行练习,让我们老师刮目相看,这项活动持续健康开展,让体艺成果不断得到提高巩固。

5、坚持“健体增艺”建设兼顾全体与普及与个别提高的关系。

我们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原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下,自创校本教材,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普及教育,学校定期举办学生、教师健身舞蹈及趣味运动会比赛,并组织有体育特色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运动水平,并组织参加宝鸡市田径运动会比赛。

6、坚持体艺结合,彰显“两中”特色

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健体增艺”已经成为了我校的艺术特色,我们接受了“宝鸡市评估小组”的评估,顺利通过项目校评估验收,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展示了学校的体育特色,并获得了高度的评价。本学期我校将组织举办学习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活动使我校的一品更加具有活力,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提高质量,打造精品,进一步完善“健体增艺一校一品”创建工作

1、提高体育教学水平。通过平时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挖掘体育特长生,“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老师”,组织专项训练,为县市级体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2、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创作新一套“书法操”,打造学校书法特色品牌,营造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重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打好技能基础,继续开展更加完善的大课间活动,让每一次大课间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运动成绩。

3、提高学生的音乐舞蹈技能。近几年来,学校每学年选拔音乐、舞蹈有天赋的学生组成学校的合唱队和舞蹈队,近期进行训练和展示活动。

三、存在问题

1、虽然书法教学能做到普及教育,但教学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提高师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更多的书法讲座、比赛活动等,提高师生的书法水平。

2、体艺特色建设中,书法练习简单没创新,需要创出新理念、内容更丰富的书法特色。

一校一品工作计划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结构复杂,都是当地农村的孩子,其中四分之一为留守少年。这些学生的社会影响、家庭教育的差异很大,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家长知识水平不高,出来做的也是苦力活,没有时间、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艺术方面做得很不够,没有绘画基础,家长也不重视美术教育,有些孩子家庭比较贫困,因此,结合家校实际,我们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口,积极进行艺术教育和培养。从家长、学生的需求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内化学生的自身内涵和品味,进一步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快速、协调、特色化发展。

一所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校园文化底蕴、区域文化的熏陶和学校自身的人才优势,只有充分挖掘,使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出特色、出成效、出品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我校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凸显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同时使美术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我校美术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教育局关于推进“一校一品”建设的指导意见,我校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致力于做好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品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1、以砂纸画为主,全体学生达到掌握蜡笔或彩色笔等性能进行作画并能运用自如。

2、构建具有十七中特色的艺术教育特色品牌,深化学校的美术特色教育,规范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提高审美素养、获得丰富的美术情感体验,掌握绘画知识与技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现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三、实施步骤

1、学校成立“一校一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美术实施并进行监督,创建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建机构,明确分工(1)组 长:王晶

副组长:姜春波、吕彦强

成 员:李国艳、宋志刚、王忠敏、李亚英、李玉娟

(2)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情况,制订计划,明确分工,进一步落实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1、做大量范画,准备大量资料,引导学生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想画。

2、搜集图片,让学生大量临摹,教师讲解并指导。第三阶段:实施计划,展示成果

1、挑选对美术有浓厚兴趣的和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构建美术兴趣班进行辅导,由美术教师利用每周三、周四七八节课重点培养,使其成为特色学校的主力军,发挥其表率带头作用。

2、在全校范围内大规模绘画训练

3、展览为了营造浓郁的美术特色文化氛围,我们将充分发掘美术现有资源,将校园橱窗、走廊、画室等进行合理的利用,把孩子们创作的砂纸画进行展示,让学校美术特色和校园文化比翼齐飞,相得益彰!一幅幅构图合理、色彩鲜明的美术作品,将成为学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孩子们一踏进校园,就会被学校浓郁的艺术氛围所感染,体验到美的愉悦,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4、此项活动,贯穿整个学年,本学期将达到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油画棒的各种涂色方法,并创作出色彩鲜明,构图合理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力争在市艺术节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四阶段:评比表彰,树立典型。

(1)归纳、总结所积累的原始资料,提炼出能反映“一校一品”特色的主题词,以便在一定的范围内宣传推广。(2)撰写“一校一品”的创建经验总结。

(3)为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作热情,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美术绘画作品展、并利用学校走廊的作品栏进行宣传,同时,积极推荐组织学生参加上级举办的美术竞赛,积极向学校报刊投稿,鼎力宣传学生的优秀作品。

五、评比与表彰

1、初一初二共八个班,评比出一二三和团体奖。

2、对优秀作品的作者进行奖励。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优秀奖若干。

一校一品工作总结 第8篇

经验交流:有方法、有建议、有困惑

研讨会期间, 各省市的会议代表从政策引导、决策支持、组织形式与方法、经费与师资、考核与评价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成功经验, 交流了问题、困惑, 提出了建议, 为“一校一品”的有效推进与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局副局长邱云:1.提供三项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师资保障。就师资保障来讲, 一是实行三种选拔, 即公开招聘和入院 (校) 进行优秀教师的选拔;公开选拔优秀运动员进入教师队伍;公开竞聘体艺专业的领导干部进入学校的领导干部之中 (金水区要求所有学校的领导干部必需有一名是体育或艺术专业出身) ;二是进行三种培训, 即针对新聘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并实行持证上岗;针对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针对全体体育教师的三年一度的综合考核;三是实行的全员培训。2.实施三项措施, 确保体育特色活动有效开展。即聚焦课堂, 创新形式;聚焦大课间;聚焦社团, 辐射带动。3.搭建三个平台。即学校层面的平台、全区层面的平台和社会层面的平台。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体育艺术部主任仓江:第一, 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第二, 以竞赛促校园足球活动开展, 并形成规模庞大、体系完善的校园足球联赛;第三, “体育、艺术2+1项目”与体育课堂教学相融合, 并通过立项省级课题进行引领;第四, 进行区域化管理;第五, 学校引入退役的优秀运动员。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艺体部主任朱银生:第一, 因地制宜设置项目, 并用课程的形式进行推进;第二, 设计开发雪地足球, 并寻求政策支持 (雪地足球已经获得专利并被列入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器材目录) , 在中小学校全面推广;第三, 设立包括校赛、县区赛、联赛及地区运动会在内的多级竞赛体系;第四,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给予教学研究、师资技术培训等保障。

湖北省体育教研员甘琼:建议一是建立国家、省、区域 (以县为主) 的三级管理机制, 并建立各级示范县、示范校;二是建立评估机制, 即建立示范校的评价标准, 每3年评估一次, 形成晋级和摘牌相结合的奖惩机制;三是形成生源链机制, 保证专项运动品牌的发展性。

安徽省体育教研员江玲:领导要明确目标, 要关注学生得到了什么, 要注重思想品德和体育精神的传承。问题:当前学生升学一般实行的是分片划区、就近入学, 由于不同学习阶段的特色不同, 容易形成断层, 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

石家庄市体育教研员崔兰芹:立足学校实际情况, 开发校本教材。困惑:实施“一校一品”, 基础是课堂。但是, 部分乡镇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 部分区县没有专职体育教研员, 如何开展“一校一品”?

研讨会现场

专家引导:有引领、有指导、有思路

结合各代表的发言, 副主任委员耿培新和毛振明针对“一校一品”的概念、内涵、实施建议等进行引导。副主任委员耿培新指出, 体育课与“一校一品”是基础和特色的关系, 是互补的关系, “一校一品”可以通过课程进行推进, 再通过运动会、比赛等进行检验、评价、促进。同时, 他还对校内和区域如何推进“一校一品”提出了思路:校内推进“一校一品”不仅要有评价标准, 还应有配套措施, 如要提供展示的平台;区域推进过程中, 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 如设立比赛机制, 进行评价与促进。

副主任委员毛振明也指出, 体育教学中, 有些内容需要精教, 有些内容需要简教, 精教的内容就可以成为特色建设内容, 就可以成为“一品”的内容。但是, “一校一品”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是课内外结合的, 即要和课程、大课间、运动会、对外交流等结合起来。

上一篇:职务晋升申请书下一篇:青年志愿者协会十一活动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