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解读易经

2024-07-12

傅佩荣解读易经(精选6篇)

傅佩荣解读易经 第1篇

11、泰卦(下乾上坤,地天泰,四、五、上为阴)

【11.1】

泰。小往大来,吉亨。

【白话】

泰卦。小的前往,大的来到,吉祥通达。

【解读】

 泰卦是下乾上坤,亦即“地天泰”。《序卦》说:“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按礼仪去行动,就可以通达,并且平安。 爻由下向上为“往”,由上向下为“来”。泰卦乾下坤上,表示阳爻都来到下卦,而阴爻都前往上卦,阳大阴小,正是小往而大来。得到多而失去少,吉祥而通达。

 阴爻与阳爻有些常用的对比词:阴爻为小,为小人,为臣,为女性等。阳爻为大,为君子,为君,为男性等。不过,两者相需相成,否则无法成卦,也无法写象宇宙与人声的复杂变化。

【11.2】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白话】

《彖传》说:泰卦,小的前往,大的来到,吉祥通达。意思就是天地二气互相交流,使得万物通顺畅达;上位者与下位者彼此来往,使得心意相同。阳刚居内而阴柔处外,内在刚健而外在柔顺,进用君子而疏远小人。君子的作风在成长,小人的作风在消退。

【解读】

 有往来才有变化,“小往大来”,所以“吉亨”。泰卦乾下坤上,乾为天,坤为地;天本在上而地本在下,现在天来到地之下,是为二气交感流动,万物自然生气蓬勃。比拟于人事,则是上位者来到下位者之下,顺应民情,“其志同也”。 接着三句谈到内外,可知下卦为内,上卦为外。乾为阳,为健,为君子;坤为阴,为顺,为小人。这是外柔内刚之象,既有原则又能顺应。

 爻的运动由下往上,乾卦三阳爻在下,自然往上发展(君子道长),坤卦三阴爻在上,已经前无去路(小人逍遥)。

【11.3】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白话】

《象传》说:天地二气互相交流,这就是泰卦。君王由此领悟,要根据天地运行的法则来设计制度,配合天地运行的条件来助成效益,借此引导百姓。

【解读】

 泰卦的取象是天气与地气的交往。以“后”称君王,是由阴爻六五居于地位。 “财成”即“裁成”,依循自然界的法则来制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如农业社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辅相”则有参赞化育之意。“左右”是指君王对百姓的带领、辅助与影响。

【11.4】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白话】

初九。拔取茅草,根茎连着同类,向前推进而吉祥。

《象传》说:拔取茅草,向前推进而吉祥,是因为心意是要向外发展。

【解读】

 初九居下卦乾的起步位置,乾有上进的动性,初九有九二、九三为同类,一起努力,所以“征吉”。 “茅”是菅草;“茹”为根茎相连的样子;“汇”是类。拔取这种茅草,会连带拉出许多细的根茎。初九的行动有九二、九三配合,相连而进。

 整个乾卦(在内)要向坤卦(在外)推进,初九又有**正应,为阴阳相引之象,所以“志在外”。

【11.5】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白话】

九二。包容广阔,徒步过河,不因遥远而有所遗漏,失去朋党,守中而受到推崇。

《象传》说:包容广阔,守中而行受到推崇,是因为光明远大。

【解读】

 乾卦阳刚健行,向上发展,九二居其中,最足以代表。 “中行”之德有四:

一、“包荒”,九二有六五正应,要从下乾到上坤,无异于涵盖天下,包容广阔,这是有仁德;

二、“用冯河”,“冯”是“凭”,直接徒步过河,这是勇敢果决的行动;

三、“不暇遗”,“暇”是远,再远再小的事都不会错过,这是有智能;

四、“朋亡”,“朋”是朋友,引申为朋党,为政最怕结党营私,以致无法守中而行。 能做到以上四点,自然光明而远大。

【11.6】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白话】

九三。没有只平坦而不倾斜的,没有只前往而不返回的。在艰难中正固,没有灾难。不必担忧,保持诚信,在食物上有福可享。

《象传》说:没有只前往而不返回的,是因为它处在天地交接之处。

【解读】

 九三在上下二卦之间,下乾上坤的平衡,会因为阳动阴静而产生变化。有平陡往复,原是自然界的常态。九三在动荡之际,只要正固其原则,就可以“无咎”。不必忧虑(恤),它的诚信(孚)来自阳爻刚位,又有上六正应。 “于食有福”是指面临三个阴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依卦象而言,九三在互兑(九二、九三、**)之中,兑为口,上临坤卦,坤为众,合而引申之,为可食之物众多。

【11.7】

**。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白话】

**。轻松而不靠财富就得到邻居支持,由于诚信而不加戒备。

《象传》说:轻松而不靠财富,是因为都失去了实质;由于诚信而不加戒备,是因为内心愿意如此。

【解读】

 **面对三个阳爻的推进,首当其冲而立足不稳,所以说它“翩翩”(轻飘状),引申为轻松不费力,亦即不靠财富,就得到“邻”(指六

五、上六)的支持,因为这三个阴爻皆虚而不室(阳为实,阴为虚)。 **的“孚”,来自阴爻柔位以及下有初九正应。**“不戒”,因为六

五、上六都愿意配合。

【11.8】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白话】

六五。帝乙嫁来妹妹,以此得福最为吉祥。

《象传》说:以此得福最为吉祥,是因为居中而实现自己的愿望。

【解读】

 帝乙归妹:周朝祖先曾娶过商王妹妹,有一种说法是帝乙是商纣王的父亲,他把妹妹嫁给周王季(季历),生下周文王。爻辞的背景,是帝王之女嫁诸侯,也应按照礼制规定,顺从其夫。六五与九二正应,阴居帝位而顺下阳,两者皆居中,可以“行愿”。 可参考归妹卦(第五十四卦,初、二、四为阳),下兑上震,兑为少女,震为长男。泰卦的六五在互震(九三、**、六五),其下则面临互兑(九二、九三、**),亦有归妹之象。

【11.9】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白话】

上六。城墙倒塌在壕沟里,不要出动军队。从乡邑传来命令,正固将有困难。

《象传》说:城墙倒塌在壕沟里,因为命令已经乱了。

【解读】

 泰卦走到最后又要变化了。“隍”是护城河,最初掘壕沟时,堆其土为墙,现在墙倒,土又回到壕沟,正是物极必反。“勿用师”,因为大势所趋无法抵抗。“自邑告命”是说本来从京城向乡邑发令,现在情势点到了。如果坚持不变,将遭到困难。 “其命乱也”,原来自上向下发令,现在则是由下向上告命,因为乾卦向坤卦推进,而上六也将由上消退。

傅佩荣解读易经 第2篇

【1.1】

【白话】

【解读】 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先画出卦图,再标出卦名。卦图由六爻组成,爻有阴(--)阳(—)之分。所谓六爻,其实是由两个单卦(各有三爻)所组成。本卦成为乾卦(上乾下乾),六爻皆阳,阳有刚健之意,象征原始的生命力,充满动态的能量。 乾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八纯卦之一。所谓纯卦,是指上下皆为同一个单卦组成者。一次出现的有乾卦(六爻皆阳,第一卦),坤(六爻皆阴,第二卦),习坎卦(二、五为阳,第二十九卦),离卦(二、五为阴,第三十卦),震卦(初、四为阳,第五十一卦),艮卦(三、六为阳,第五十二卦),巽卦(初、四为阴,第五十七卦),兑卦(三、六为阴,第五十八卦)。 《易经》有《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可供我们理解各卦之参考。譬如,《序卦》开头就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意思是以乾卦为天,并以坤卦为地。有天地才能化生万物。乾代表阳刚劲健的主动力,坤则是承受力,两者相摩相荡而化生出万物。 “元贞利亨”是本卦的卦辞,附在卦名之后,是对本卦所作的基本判断。“元”,原也,万物有此创始;“亨”,通也,万物有其共同来源,并且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彼此之间通顺畅达;“利”,宜也,万物变迁运行,对一切都有利而和谐;“贞”,正也,有此所展现的万物,可以坚定自身的途径,进而恒久不息。

【1.2】

【白话】

【解读】  “初九”是本爻的序位。六爻由下而上的序位依次是初、二、三、四、五、上。“九”指阳爻,而“六”指阴爻。阳为奇数,又以动为主,所以取奇数(一、三、五、七、九)之终,表示动之极。阴为偶数,且以静为主,所以取偶数(二、四、六、八、十)之中,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初九,潜龙勿用。乾卦。创始、通达、合宜、正固。

乾,元贞利亨(六爻皆阳)表示静之极。另一说法,则以巽揲(die,二声)蓍(shi,一声)成卦时,得六、七、八、九四个数字,其中九为老阳(九大于七,七为少阳),六为老阴(阴数如负数,所以,八为少阴)。《易经》用老不用少,故称九与六。 “潜龙勿用”是本爻的爻辞,以下各爻皆有爻辞。“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充满刚健的活力与变化的势能,可以“乘风云而上天”。爻辞多就本爻所处之位,作一客观的描述,此为筮辞;再论断其出处进退以及吉凶祸福,此为占验之辞。以位而言,初、二是地;

三、四是人;

五、上是天。初九位于地之下,犹如在深渊之中,所以称为“潜龙”,此时不宜有所作为。正如人在年轻时,要努力进德修业,培养实力。

【1.3】

【白话】

【解读】  “九二”,“九”为阳爻,“二”为由下而上的第二位。二、三、四、五阳爻,皆先称九(阴爻则先称六)。二为地之上,表示龙已经崭露头角,才华收到注意了。这时见到大人是有利的,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栽培与磨练。 “大人”,德行完备的人,有此可以成为圣君(与九二对应的九五,为天子)。譬如,舜在耕田、捕鱼时,他的卓越表现开始受到尧的赏识,那么舜就是“利见大人”。通常,大人是指有位者,君子则是无位者。

【1.4】

【白话】

【解读】  “君子”,九三是阳爻,亦即刚爻(阴爻则称柔爻),在《易经》的用例中,刚爻为君子,柔爻为小人。

三、四是人位,所以九三谈到君子的表现。九三位居下卦(或内卦)之上,无法确知下一步的发展,唯有本着乾卦的精神,日夜精进。

“乾乾”是健行不息,“若”是词语,有“如此”之意,“厉”与“无咎”都是占验之辞,所论为吉凶祸福。九三。君子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但没有灾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二。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1.5】

【白话】

【解读】   九四之位,上不在天(五、上),下不在田(初、二),中呢?它才由下卦移到上卦之初,进入新的世界,有犹豫不定的情况,所以又可称之为“中不在人”。

“或跃在渊”的“或”是疑辞,“跃”与“在渊”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表示可上可下,要看时机与条件是否配合。保持此一机动状态,就不会有灾难了。在《易经》中,“或”字多用于三爻与四爻。

【1.6】

【白话】

【解读】   九五进入天位,又居上卦之中,并且阳爻居刚位(初、三、五为刚位,二、四、上为柔位),称为“当位”,这是既中且正的位置。

飞龙上天,可以行云布雨,大显身手。这时所见的“大人”可能有二义:一是天子,二是贤臣,要看此龙本身所居之位而定。事实上,这时龙所象征的人,自己也是德行完备的大人了,可以呼唤同伴共同发挥才干,造福天下百姓。程颐说:“圣人即得天位,则利见在下大德之人,与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见夫大德之君也。”有此可知,大人可以指君,也可以指臣。

【1.7】

【白话】

【解读】   “上九”,每一卦的最上一爻都称“上”(上九或上六)。

“亢龙”相对于初九的“潜龙”,达到另一极端。在物极必反的原则下,必须周而复始。上九。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上九。亢龙有悔。九五。龙飞翔于天空,适宜见到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四。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没有灾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亢龙”前无去路,高处不胜寒,所以“有悔”。

【1.8】

【白话】

【解读】   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另加“用九”,坤卦另加“用六”。这二卦为六爻皆同的纯阳卦与纯阴卦,所以可以使用(或贯通)于全卦各爻。

“群龙无首”即六爻各龙顺时而变、随位而成。由于看出六爻为一个整体,没有首尾、本末、先后、上下之分,所以结果是吉祥的。万物的变化“始卒若环”(开始与结束像是一个连环),无法分辨先后,因此可以一往平等;人面对生命的历程,若能体认变化的微妙,在适当的时候做合宜的事,“顺受其正”(顺着情理去接受它正当的部分),自然心安理得。

【1.9】

【白话】 《彖传》说:伟大啊!乾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它而开始存在,它也由此主导天体。云四处飘行,雨降落下来,各类物种在流动中成其形体。太阳的光明终而复始地出现,爻的六个位置也按照时序形成了。然后依循时序乘着六条龙去驾驭天体的运行。乾卦的原理是引发变化,让万物各自安顿本性与命运。万物保存聚合并处于最和谐的状态,就达到了合宜而正固了。乾卦为首,创生出万物,普世都可以获得安宁。

【解读】  《彖》即《彖传》,用来解释卦辞,说明一卦之卦名、卦象、卦义。最初,卦辞亦称彖辞,“彖”字音近“断”,意指裁断一卦的吉凶。后来,为了与卦辞区别,就专以《彖》代表《彖传》。《彖传》属于《易传》(十翼)之一,一般认为十翼是孔子及其后学的贡献。 本段所言,是为了解释卦辞“元贞利亨”,因此全文第一句说的是“元”,第二句说的是“亨”,第三句合说“利贞”。最后一句则是赞叹其伟大的效应,使自然界与人世间都平静安宁。 “乾元”是指原始的能量(元气),由此创圣出万物。万物处于变化之中,有开始也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用在乾卦整体,显示六个阳爻无首无尾,吉祥。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结束,并且一直生生灭灭,因此需要一个总源头。《易经》就以乾卦为其象征符号,并且以龙的形象来展现其充满活力又变化无已的特性。 文中两次提及的“天”(“统天”、“御天”),在此意指天体(日月星辰以及风云变化等),是人在仰观时所见的至大之象。“天”的概念在古代有多重意义,在此所谓的“天”是指自然之天,与它相对的是大地以及两者之间的万物。自然之天的运行规律称为“天道”,但是一说天道又有二义:一是整个自然界(包括天地与万物)的规律,二是针对人世间的善恶所做的规范及其报应。这些概念将在本书相关部分说明之。 “六位”,依《说卦》所云:“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六位是指六个爻的位置,各依据其时而成立。而所谓的“时”,则来自于对“大明终始”的观察。接着所说的“六龙”,则是指爻辞中以龙来象征六个阶段的表现。“御天”的主语仍是乾元,但是人可以效法这样的作为,依时而进。  乾道一直在“变化”之中,而其效应是要让万物各自“正”其“性命”,亦即在变之中有不变,并且使整体形成“大和”状态。如此即是“利贞”。

“首出庶物”的首,应指乾卦而言。程颐说:“乾道首出庶物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道,则万国咸宁也。”他以乾道与君道对比,可知“首”是指乾卦,而不是“首先”之意。

【1.10】

【白话】

【解读】  《象》即《象传》,又可再分为二:《大象》解释卦象,附在《彖传》之后;《小象》解释爻象,附在爻辞之后。但是在《易经》中两者都用“《象》曰”来表示。在此乾卦中,《大象》与《小象》并未分列。自坤卦起,《小象》附在各爻的爻辞之后。 《大象》所言,一般都是从上下两个单卦(亦即基本的八卦,各有三爻)的组合上,分析卦象所显示的意义,然后再推述人在德行休养上应该如何取法。譬如,乾卦上下皆是乾,乾为天,乾为健,因此说: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然后,君子是指立志发挥人性潜能,成就完美人格者,他在取法此卦时,所要做的是自强不息。

【1.11】

【白话】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象传》说: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初九爻辞“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是因为这个阳爻在全卦的底部。九二爻辞“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是肯定德行可以普遍施展开来。九三爻辞“整天勤奋不休”,是说要在君子之道上反复修炼。九四爻辞“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是因为向上进取没有灾难。九五爻辞“龙飞翔在天空”,是肯定大人处于兴旺的时候。上九爻辞“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是说满盈的状态无法长久维持。用在乾卦整体,发现天体的运行无始无终,循环不已,因此不可认定自己居先。

【解读】    本位是乾卦的《小象》部分,共七句话,分别对应六爻的爻辞与用九。

九三的“反复道也”,是因为它处于下卦之上,为下卦之终,同时面临新阶段的开始,形成极大的挑战。九五的“大人造也”,是说德行完备的人一定会大有作为。“天德不可为首”,乾卦虽未六十四卦之首,以其无限元气创生万物,但是由于万物变化不已,形成一个整体,所以不可认定乾卦居于一个固定不移的首位。换言之,在乾卦六爻中,可以说“群龙无首”,而在全部六十四卦中,乾卦也“不可为首”,如此可以让其他各卦自然展现。

【1.12】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白话】 《文言传》说:创始,是一切善行的首位。通达,是美好事物的会合。适宜,是正当作为的协调。正固,是具体行事的骨干。君子实践仁德,足以担任领袖。会合美好万物,足以符合礼制。维持一切适宜,足以协调义行。守正并且坚持,足以办成事业。君子就是要做到这四种德行的人,所以说:乾卦代表了创始、通达、适宜、正固。

【解读】  《文言》是对乾坤二卦之经文(文)的解说(言),亦即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传》。此二卦代表天地,为一切变化之始,最为重要,所以额外加以说明。本段总述卦辞,以下接着分述六爻的爻辞。 有创始才有万物,一切价值由此开端,所以这是众善之长。万物彼此之间通顺畅达,所有的会合皆是美好的。凡是有利或适宜于万物的,皆有其正当性。然后,要完成一事一物,非有正固不可。君子体认“元贞利亨”,可以明白仁、礼、义并成就事业,无异于找到了人间世的康庄大道。

【1.13】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白话】 初九的爻辞说,“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指具有龙的德行而隐遁的人。他不会为了世俗而改变自己,也不会为了名声而有所作为,避开社会而不觉苦闷,不被社会认可也不觉苦闷。别人乐于接受,他就推行主张,别人有所疑虑,他就自己退避。他的心志是坚定而无法动摇的,这就是潜伏的龙啊。”

【解读】   本文以师生问答的方式,进一步说明乾卦各爻对人生的启发。“子”是指孔子。既有龙德,为何要潜隐?因为位居初爻,时机未至。即使德行已著,但是尚未显示效应,尚未受到别人的肯定。有此可见,儒家一方面要有坚定的立场,同时也保持深刻的社会关怀。

【1.14】

【白话】 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指具有龙的德行而处于正中位置的人。平常说话都能守信,平常做事都能谨慎,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为善于世而不夸耀,德行广被而感化世人。《易经》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这是君主的德行啊!”

【解读】  

【1.15】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二居下卦三爻之中,所以成为“正中”。由于位置适当,龙德发挥了作用。其作用依然是从自己开始,要反身而诚,由近及远,再修己以安人,化民成俗。

“君德”,上述的表现已经是君主的德行,但是并未拥有君主之位。若是修养到了君子的程度,则担任君主亦非男式。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白话】 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但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讲君子应该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做到忠诚而信实,由此可以增进德行;修饰言辞以确保其诚意,由此可以累积功业。知道时势将会如何到来,就设法使它来到,这样才可以同他谈论几微之理;知道时势将会如何终止,就坦然让它终止,这样才可以同他坚守作为。因此,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而不忧愁。所以能够勤奋不休,按所处的时势来警惕自己,这样即使有危险也不会有灾难啊。”

【解读】  九三居下卦之上,走到终点,但是尚未进入上卦,因此面临考验。就下卦而言,它处于上位,就全卦而言,它仍在下位,所以除了进德修业之外,别无良策。这种考验培养了过人的智能,否则如何可以与他“言几”、“存义”。

【1.16】

【白话】 九四爻辞说,“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上去或下来没有一定,但不是处于邪恶的动机;前进或后退也没有一定,但不会离开自己的同类。君子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都想要把握时机,所以没有灾难。”

【解读】  

【1.17】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白话】 九五爻辞说,“龙飞翔在天空,适宜见到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声调相同就九四开始进入上卦,又以刚爻(阳爻)居于柔位(二、四为柔位),显得不够安稳,所以用“或”这个疑辞。由于配合时位而无常、无恒,反而是正确的表现,所以没有灾难。“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表示不论是在出处进退的任何状况下,都必须努力进德修业。这才是“无咎”的真正原因。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几”是几微之理,亦即可以洞烛先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看出了端倪,然后可以预作准备。“义”是适宜,在此指正当的作为,否则没有坚守的必要。会互相呼应,气息相同就会彼此吸引;水流向潮湿的地方,火会烧向干燥的区域;云随着龙而浮现,风跟着虎而飘动;圣人兴起,引来万物瞩目。以天为本的事物会亲近在上的天,以地为本的事物会亲近在下的地,万物都是各自随从他自己的群类。”

【解读】  九五之位既中(在上卦之中)且正(阳爻居刚位),所以充分彰显了乾卦龙德的精彩。本文所述为变化中各安其位,秩序井然。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圣人作”。“万物睹”的物包含人在内,表示自然界与人间世都获得了安顿。 “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说:“龙是水蓄,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这一段所说的是感应,只有圣人在位,万物才会依其感应而真正安定。

【1.18】

【白话】

【解读】   上九位居上卦之终,为全卦之最高位,但是已非九五之中位,所以虽然高贵,却无民无位,亦得不到贤人辅助。此时不必有所作为,否则将有懊悔的后果。

乾卦各爻形成一个对比:初九与上九是“潜龙勿用”与“亢龙有悔”,都不宜行动;九二与九五都强调“利见大人”,因为两者皆居中位;九三与九四在《文言传》中都提及“进德修业”,表示自强不息之意。此六爻形成一个整体,始卒若环,首尾相应。《易经》所标举的变化之意,在此得一最佳示范。

【1.19】

【白话】(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这是因为处于卑下的位置。(九二)龙出现在地上,这是因为顺着时势而一步步前进。(九三)整天勤奋不休,这是因为正要进行该做的事。(九四)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这是因为要检验自己的能力。(九五)龙飞翔在天空,这是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上九爻辞说,“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地位尊贵却没有职位,高高在上却失去百姓,贤人居下位而无法前来辅佐,所以他一行动就会有所懊悔。”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本乎天者”是指日月星辰等,“本乎地者”则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因为处于上位,可以治理百姓。(上九)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因为走到穷困时会有灾难。(用九)乾卦的元气施展在全卦中,这是因为天下都治理好了。

【解读】   

【1.20】

【白话】 初九)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这是因为阳气处于潜伏隐藏的时期。(九二)龙出现在地上,这是由于天下万物纷纭有序并且显现光明。(九三)整天勤奋不休,这是由于随着时势一起前进。(九四)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这是乾卦进展的变革已经来到。(九五)龙飞翔在天空,这是上达天位,可以展现天的功能。(上九)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悔,这是由于随着时势走到穷困的地步。(用九)乾卦的元气施展在全卦中,这是由于显现了天的规律。

【解读】   本段依各爻爻辞,说明其相关的现象是怎么回事。

“阳气”是指阳刚的生命活力,亦即乾卦的元气。初九代表一切生命处于萌发状态。九二,阳气升到地面,万物显示了文采与光明。九三,顺着时势抵达下卦的终点。九四的“乾道”,是指阳气所形成的乾卦已经有其进展路线,而有下卦走到上卦了。九五的“天德”,是指天位而言,因为从阳气发展为乾道,接着所体现出进来的莫过于“天”。天德是就天而言,亦即九五已是天子之位,应该治理百姓。最后用九所说的“天则”,是指天的规律,亦即真正的统治是让乾元的变化自然运作,显示“群龙无首”的和谐境界。 本段文字所形成的对比,与前段有所不同。初九与九四,是“阳气潜藏”与“乾道乃革”;九二与九五,是“天下文明”与乃“位乎天德”;九三与上九,是“与时偕行”和“与时偕极”。这三组对照,在《易经》中是常见的,亦即有相应的关系,就是上下两个单卦就其相同位置而呼应。

【1.21】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本段依各爻爻辞,说明人的行动如何配合时与位来表现。

“时舍”是指因时而舍。“舍”是古代行军或旅行时,到了一站住下来。九二的“时”是“地”的上位,并且处于下卦之中位,所以有较佳的机会。

“乾元用九”,因为全卦皆为阳爻,可以上下贯通,无首无尾,形成一个不断流变的过程,亦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与“天下治也”是互为表里的。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白话】 乾卦所象征的是元气,是万物得以创始并且通顺畅达的基础。至于适宜与正固,则是就万物的本性与实情来说的。乾卦的创始作用能够以美妙与适宜在造福天下万物,但是它并不指明自己对什么有利,这实在是太伟大了!伟大啊,乾卦!刚强劲健而居中守正,本身是纯粹不杂的精气。六爻按时位进展运作,向外贯通了万物的实情。依循时序乘着六条龙,是要驾驭天体的运行。云四处飘行,雨降落下来,是要使天下获得太平。

【解读】     本段就是前面彖辞再做说明。

首先解释“元贞利亨”,“元”是始,“亨”是通,“利贞”则是指万物“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亦即万物要保持天赋的“性情”(本性与实情)。

乾之“大”在于“不言所利”,就是不限定它对何物有利,也即是对万物皆有利,但是毫不居功。

乾的元气是纯粹精气,因为六爻皆阳,“其性刚强,其行劲健”,占有五位与二位,是为居中守正。“六爻发挥”,写下万物变化的状况,形成一个周流不虚的整体。“旁通”一词值得留意,因为六十四卦之间皆有此一可能。“云行雨施”,则万物皆蒙其利,而“天下平也”。

【1.22】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白话】 君子以成就道德作为行动的目标,要提现在日常可见的行为中。(初九)所谓的潜伏,是说隐藏而尚未显露能力,行动而尚未成就道德,因此君子不会有所作为。(九二)君子努力学习以积累知识,向人请教以辨别是非,以宽容态度处世,以人爱之心做事。《易经》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因为他具备了君主所应有的德行。九三上下皆为刚爻,又未居中位(二、五),往上没有到达天位,向下又离开了地位,所以要勤奋不休,按所处的时势来警惕自己,这样即使有危险也不会有灾难啊。九四上下皆为刚爻,又未居中位,往上没有达到天位,向下已经脱离地位,中间又失去了人的位置,所以用“或”字来描写它。所谓“或”,是疑而未决的意思,所以没有灾难。(九五)至于大人,他的道德与天地的功能相合,他的智能与日月的光明相合。他的行事作风与四时的秩序相合,他的赏善罚恶与鬼神的吉凶报应相合。他的行动先于天的法则,天的法则不会违逆他;他的行动后于天的法则,他就会顺应天的法则所界定的时势。天的法则尚且不会违逆他,那么何况是人类呢?何况是鬼神呢?(上九)所谓的“亢”,是说只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死亡,只知道获得而不知道丧失。只有圣人吧?能知道进退存亡的道理而不致偏离正途的,大概只有圣人做得到吧?

【解读】     本段是对《象传》(包括《大象》与《小象》)所作的说明。首先谈的就是自强不息,“以成德为行”。以下接着分述六爻。

九二的“君德”,意指处于下卦中位,君主之德已具,但是毕竟未到九五可以大显身手的阶段。

傅佩荣解读易经 第3篇

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谈出了自己对《易经》的理解, 通过对《易理》的解读和延伸, 结合自己人生的阅历, 从历史的发展上, 从世间万物万事的变化中总结出了许多精彩的“思想火花”和许多睿智的认识, 给今人以很大启迪。今天, 我们通过对孔子理论思想的学习解读, 为现代管理方法注入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液, 使之更好地为中国企业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企业家素养的修炼与企业家文化

说到企业家文化, 离不开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修养。近年来,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引进了国外大量的先进理论, 许多人学来学去觉得非常复杂, 难以做到。其实, 世界上真正高明的东西, 都是浅显而朴实的, 我们不要“重难而轻易”、“重远而轻近”, 忽视了自己身边的真理, 忽视了对祖先优秀文化的传承。

《大学》开篇就开宗明义地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 而近道矣。”一个企业家要想具有很高的素质, 首先要明白自己追求的根本所在。

因此,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常说“人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就是引导人们以一种善良的心态去做事。人在一生中总会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包围, 有欲必有所求。所有的追求, 其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快乐。为什么有些人发奋努力, 兢兢业业, 虽然事业有所成就, 却得不到快乐呢?一个企业家如果不懈追求的目的是为了“物欲”、“私欲”, 那他就会在追求的过程中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状况。一个人在口渴的时候第一杯水的效用最强, 第二杯、第三杯的效用就会明显地递减, 一直喝下去甚至会带来痛苦, 这就是“边际效用”。只是为了“物欲”、“私欲”, 最终不会有长久的快乐。只有为团队追求、为社会追求、为众生追求, 将己之欲求融入其中, 才能乐此不疲。所以, 如果说素质是建设企业家文化的基础架构, 那么, 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心智模式则是素质修炼的基石。对于企业家素质的修炼, 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在中国历史上对主管历史的官员有个分类, “左记言”“右记行”, 历史就是言与行的总和。人的素质就是“悟与行”, 就是反思与行动。在思维上不断地领悟, 在心智上不断地改善, 这就是素质的修炼。当然, 企业家文化是一个体系, 包括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企业家的思维、企业家的价值观、企业家的决策力、企业家行为等等, 这些构成了企业家文化的“大厦”。而企业家的素质则是构建企业家文化大厦的基础架构, 要想大厦不倒, 企业家必须不断地进行素养修炼。

企业家的反思补过与企业家文化

要想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心智模式就应该学会反思。世间的人有贫有富, 有成功有失败, 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一点是贫穷的、失败的往往是那些不愿意反思自己, 不愿意通过认真思考去把握自然之道, 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并把自己和社会放在同一个系统中去思考的人。这些人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系统相互依存的关系。做事的时候, 要么只考虑自己, 要么消极地依赖于社会。

成功的人就其思维认知而言, 一定是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懂得相互依存关系, 从而充分把握机遇的人。同样是下岗, 结局却会大不相同。有的人把下岗看成人生创业的起点, 有些人却把下岗看成人生创业的终点。虽然嘴上说出来的也许差异不大, 但成功的人往往是去找方法, 根据社会变化而改变自己;不成功的人往往是去找理由, 幻想根据自己的喜恶而让社会改变。

《易经》在卦、爻辞中对结果的判定有几种现象:吉、凶、悔、吝和无咎。孔子在谈到无咎时曾评论:“无咎者, 善补过也。”反思是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人要善于反思才能“补过”, 即便是认为没有问题的事, 也要经常反思, 才能“无咎”。在近年流行于世界的现代管理方法当中, “六西格玛管理法”可以说是一种管理程序上的反思和察觉。它利用严格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 使差错和失误能够及时得到察觉, 能够不断地得到反思和调整, 把结果保持在最佳状态, 从而达到“无咎”。

企业家的兼容并蓄与企业家文化

一个企业家要想建立优秀的企业家文化, 一定要兼容并蓄。在企业中, 人的性格各异, 想法不一, 观点不同, 但“家有千口, 主持一人”, 作为领导者的企业家, 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企业的管理是要力求一致, 但这个一致应该是“游戏规则”的一致、群体价值观的一致, 而绝不应该是“声音”的一致、“思维”的一致。假如在一个企业中只有一个“声音”、一种“思维”, 千人一面、千人一语, 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可怕的。这种局面意味着企业创造力的缺失, 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下降。虽然表面上挺好“管理”, 但潜在的危机是很大的。企业家能够兼容并蓄就是能够接纳大家的智慧, 营造活跃轻松的工作环境,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的创造力,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孔子在“系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因为“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 智者见之谓之智。”所以应该“显诸仁, 藏诸用”, 能够兼容并蓄就能够很好的平衡“阴阳”。事情有正反两面, 正与反就是阴与阳, 调和正反并不是矛盾的统一, 而是阴阳的均衡。我们常说:君子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独善其身就是调和自身阴阳, 兼善天下就是调和群体阴阳。用什么来调和?用“善”。就是说, 企业家应该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确立有益于自己和社会、他人的“善”的价值观, 并且设计引导企业群体也确立相同的价值观。我们说是设计引导, 而不是强迫, 因为人只有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事, 才会具有主动性和奉献精神。

企业家的学习提高与企业家文化

建立优秀的企业家文化缘于企业家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系传”中说:“夫乾, 其静也专, 其动也直, 是以大生焉。夫坤, 其静也翕, 其动也辟, 是以广生也。”这是《易经》中的“乾”“坤”两卦的“卦德”。“夫乾, 其静也专, 其动也直, 是以大生焉。”从动静阴阳两面说学习的目的。人只有出于为了人生的事业, 而不是“物欲”的驱动, 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是为了利益而学, 不是为了利益而习, 才能够不浮躁。只有不为功利才能静, 只有静, 才能专。清华大学曾有一个调查, 80%的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家, 感觉企业壮大以后自己的领导能力相对不足。诚如庄子所言:“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因此,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然是一个不断学习、不停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人。

一个人、一个企业成功几年靠机遇, 成功十几年靠权威和手段, 成功几十年靠管理, 成功上百年靠文化。企业家只有明白确立了自己的文化, 才能带领他的团队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才能把优良的管理、正确的经营传承下去, 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创造最优的绩效。如果一味重视方法和手段, 一味凭借关系和机会, 只能带来短期的辉煌。

《易经》包括了象、数、理三个层面的内涵, 只有认真分析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的“现象”, 才能真正明白社会、文化的“哲理”, 也才能真正把握运用好“时数”和“天数”, 这才是企业家根本“道”之所在。如果只重视方法、手段这些“术”, 而忽视、忽略了“道”, 就是本末倒置或者是舍本求末了。优秀企业家文化的内涵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以道御术”。

傅佩荣观想 第4篇

作为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傅佩荣在台湾大学哲学系已授课23年,他所教授的“哲学与人生”课在台大开设17年来,堂堂座无虚席,被大学生社团推选为“最优通识课”。2009年6月,他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反响热烈。

把国学和生活经验结合,正成为国人普遍的修养方法与目标。他将内地国学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易中天和于丹老师他们做的,普遍传扬。让大多数人知道国学是好东西,他们可说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阶段是开始收敛,回到文本。“现在老百姓和企业家都想看看,原文到底怎么写的。但又看不懂文言文,所以我尽量做一个有用的桥梁,上课和演讲,引用大量原文,但讲的都是普通白话,跟现实生活也能结合起来。”他说。

而第三阶段将经典跟个人经验相结合,“可能需要再过十年”。他认为,人们学国学后要改变生命,效果在于变化气质,调整身心,慢慢接近文质彬彬的理想。

傅教授略微发福,看起来一副喜兴开心模样,行止间却是出乎意料的谦逊平和。尽管在讲座中,他常常戏称哲学就是“将简单事情用别人听不懂的话阐释出来的学问”,但最初将哲学作为个人毕生所学与家庭背景有关。父母家人都是天主教徒,从小他就跟着父母上教堂听圣经故事,很早就明白有关人生必死道理。“因此我心中常想深入了解人生是怎么回事?那大学课程中只有哲学系最接近这—类问题,所以我念了哲学系。”

而今,讲释先哲历史,教授哲学人生所具有的文化传播使命成为他“空中飞人”的动力。“出远门通常会让我觉得很辛苦,很少以此为休闲活动,除非是授课,我的旅行大都是为了讲学。”这几年傅侗荣正在尽心体会孔子所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乐趣。就像他自己所说,我看到朋友因为我认真讲课而有所理解的喜悦,就觉得自己很幸运,“我愿意扮演‘桥梁’角色,这个角色成功,我就有很深的喜悦”。

除讲课之外,他几乎都在写作与整理稿子,至今已翻译200万字,出版500万字作品。“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社会上,如果每个人能够安于自己工作与生活,不断上进,那是多美的画面。”

人生到底应该何去何从?他说,也许答案在于一种态度:在世而不属于世。活在世间尽自己的职责,但是不受俗事所牵绊。而孔子所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不仅可算是他自己珍爱的一个座右铭,他还时时在讲座中推广传播——根本不要去想“老不老”的事情,重要的是活在今天,使你所做之事与自己生命天然相合。

在他看来,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一个人通过所做事情而赋予的精彩内容。

“我现在读得书有两类:一是与我研究有关,包括儒家、道家与易经方面作品。二是开拓我眼界的书,像介绍西方文化、宗教、哲学方面的书。”《西方四文化》、《蒙田随笔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等,都是他常在手边书籍。

傅佩荣解读易经 第5篇

履卦跟前面的小畜卦什么关系呢?还是覆卦,你把那个风天小蓄倒过来,就变成天泽履,要慢慢养成习惯,风天小畜,脑袋里要有一个象,风天小畜,倒过去,天从下面变上面去了,风倒过去变成泽,叫做天泽履。

我们也说记这个并不难,你有天地跟火水,是怎么倒都一样,然后倒的时候,山雷两个要换,大哥跟小弟要换,然后大姐跟小妹,风跟泽要换,所以前面说风天小畜,一倒过去变成什么,变成天泽履,就出现了履卦。履卦第十卦。履卦很特别,为什么特别呢?我们看看它的卦辞。【10.1】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白话】

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

好像是老虎出来了,这老虎是怎么回事?这里面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底下是一个兑卦,兑在西边,这就变成后天八卦了,左青龙右白虎,看到没有,左青龙,右白虎,白虎就是指兑卦,它在西边。对不对,后天八卦。想想看,南朱雀,北玄武这些。

好,也有人说,履卦在这里不应该是指兑卦,应该指上面那个乾卦,因为乾卦本身力量太大,一直动,好像在天上,代表它力量太大,代表像老虎一样,老虎给人类感觉是非常的威猛,我们以前看过云从龙,风从虎,这些。所以我们这边先看到,老虎不咬人,老虎为什么不咬人?踩到老虎尾巴,老虎还不咬人,为什么?因为你很有礼貌,就这么简单。所以,你只要有礼貌的话,礼这个字包括礼仪,礼节礼貌,反正就是礼多人不怪,这里没有问题。我们这边看一下,先说它的序卦。

物畜然后有礼,故授之以履,履者,礼也。

看到没有,履跟礼放在一起,物质方面的需要满足之后,你就会比较有礼貌。叫做衣食足而知荣辱,就可以教你礼仪。也就是孔子说的,富而好礼。

孟子里面有一段话你可以参考。有一个人问孟子的学生,你们儒家讲那一套是没用的,问你礼跟食哪一样比较重要,吃饭跟有礼貌哪一个重要?你说当然是礼貌重要,那好,现在如果你守礼仪,不吃饭就饿死了,你如果不守礼仪,就是没有礼貌就可以找东西吃,就可以活命,在饿死跟活命之间,你还有守礼吗?很难回答,学生没有办法回答,另外一个人第二次又问,好色跟礼仪哪个重要,当然是礼仪重要了,好,守礼仪的话你就娶不到太太,不守礼仪就可以娶到太太,这么严重,那你还要守礼仪吗?一辈子不结婚吗?学生部能回答就跑去问孟子,孟子说着种问题算什么问题呢?他说我爬到高楼上用一个三寸的木头放在高楼塔尖上面说,谁比较高,我不看底部只看最后比谁比较高,当然是三寸的木头高,因为我放到塔尖上面,我现在问你,金子跟棉花哪一个重,我一两金子跟一车棉花,那谁重?当然是一车棉花重,那你不告诉我多少棉花跟多少金子比只问我金子比较重也不跟我讲底部从哪里开始算,只看那个塔尖谁比较高,这算什么讨论问题呢?是不是。所以孟子很厉害的,儒家强调的是什么,你要珍惜你自己的生命,所以孟子就讲很多话,孟子为什么可以继承孔子成为亚圣,并称孔孟之道,有他的道理,他的智慧发展出来后,把儒家思想解释得很圆满。

孟子就跟他说,你去回答他,如果一定要扭住哥哥的手,譬如说这边有一块蛋糕,哥哥想吃,我也想吃,我如果要吃到,要把哥哥的手扭到后面我才能吃到,那你要去扭吗?当然不能扭了,只是多吃一块蛋糕的事情,居然破坏兄弟的感情,有没有遵守礼貌,那当然不能做,你比较的时候你不能拿太大的跟太小的比,对不对,你说这个面包,我不吃就死掉了,但是不是我该吃的,我死了算了。儒家不能接受这个,你比的时候应该说,如果不扭哥哥的手臂,我就吃不到蛋糕,那你为了吃一块蛋糕就扭哥哥的手臂,这太不象话了。

他另外说,跟好色有关,他说如果你翻过东边的墙壁。因为古时候的住家像这种合院式的,都是男生住东边,女生住西边,这当然也配合我们的这些五行这些了,因为震是长子,住东边这些,所以叫西厢记,看到没有,女生住西边,他不会写东厢记,东厢是东宫太子,那没有什么好写的。他说你翻过东边的墙壁,到别人家的西边厢房,这样就可以娶到太太,你也翻吗?太难看了吗。等于是不择手段要娶一个太太,也没有人让你说你决不能娶到太太,你按照礼的方式,照样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结婚,那你要不要翻墙,对不对?所以你问题是你比较的时候你不要拿那个生死那么大的事情,跟守礼貌那么小的事情去比。东西拿来,我快饿死了。拿来就吃,我管你是谁的东西,管你该不该吃。我先活命再说。我活命之后再来赚钱赔你。这是儒家思想。所以哟时候我们说孟子里面你不去了解的话,你光是拿一些表面上说儒家是不是很虚伪,平常讲一些礼貌,到要求生存的时候什么都不管了。这是一种不要说人的本能,生命很可贵了,不能随便牺牲。我杀身成仁可以,你叫我说为了坚持一点礼貌我就不吃东西,就死掉了,那儒家并不赞成。所以为什么孔子称赞管仲,这是原因之一。岂“有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这个履卦我们刚刚提到老虎,可能是底下兑卦,也可能是上面乾卦,我们看它的彖传,【10.2】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白话】

《彖传》说:履卦,柔顺者以礼对待刚强者。以和悦去响应强健,所以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刚强者居中守正,踏上帝位而没有愧疚,是因为光明坦荡。

【解读】

履,柔履刚是指什么,柔顺者以礼对待刚强者。你把那个履跟礼配合在一起。礼者,履也。我们现在讲一段许慎的说文解字,履霜,坚冰至。履就是鞋子。履也代表脚,你怎么走路呢?你走路的时候你就要记得礼。礼者,履也。所以怎么样,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履在古代就是去实践一些事情。走路的方式,就是你怎么跟,人生就跟走路一样,事神致福。你怎么样去事奉神明得到幸福。

因为礼这个字本身是宗教含义的。“

”,这边从示,示代表三光,上面代表天,底下三条线代表日月星辰三光。那右边是什么,你如果写繁体字比较清楚。我们这边把丰写出来。礼这个字从示,从豊,豊像什么呢,二玉在器之形。玉代表是祭祀用的,底下这个豆,是桌子,就是我在几桌上供着两盘玉,这叫做二玉在器之形,代表祭祀。所以礼仪这个礼字,在古代是宗教含义,我们也知道你只要旁边是一个示部的话,都是宗教含义的字。所以,礼是什么,履也,你按照一种方式好好去操作,这个履卦代表走路行动这些,目的是为了事神致福。这是礼原来的意思。是宗教的背景,宗教的含义。好,所以这个地方提到,说,柔履,刚也,以礼对待刚强者。以和悦去回应强健,各位都知道叫做天泽履。

天代表强健,底下的泽代表和悦,去回应强健,所以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刚强者剧中守正,还是一样,九二跟九五都是阳爻,踏上帝位也没有愧疚,是因为光明坦荡,那么这边讲,履帝位的话,是九五既中且正,没有问题,接着看大象传。【10.3】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白话】

《象传》说:天在上,泽在下,这就是履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分辨上下秩序,安定百姓的心意。

这边讲上下呢,各位都知道,天在上面,泽在底下,泽不但在底下,泽并且是最底下,你想想看,地上有什么,地上有,但水在流动,它不是静止的,第二个地上有地,土地,那什么叫泽,沼泽比土地还低,土地有一个坑,有一个洞,它才叫沼泽,所以天在最高的位置,泽在最低的位置,上下分得很清楚,这叫做什么,分辨上下,每一个人都有知道长幼尊卑,只有这样才能讲礼仪,那么老百姓心意可以安定。

我们看它的内容,第一个,【10.4】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初九。按平常的践履方式前往,没有灾难”。因为初九本身是有动性的。阳爻在刚位。《象传》说:按平时的践履方式前往,是因为只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什么只有独行愿呢?因为它上面跟九四不应,它不是为了任何利益,它基本上刚刚进入履卦,它本身又在底下,只有老老实实按照我的方式来做,没有问题。

接着看九二。

【10.5】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白话】

九二。所走的路平坦宽阔,幽隐的人正固吉祥。

《象传》说:幽隐的人正固吉祥,是因为他守中使自己不乱。

什么叫幽人,因为底下是一个泽,古代人隐居很多人在沼泽里面,我们现在沼泽已经很少了,越来越少了,古代沼泽很多,“水乡泽国”,很多类似的地方,那常常在沼泽里面隐居。所以这边讲幽人,因为九二正好在底下,那个下卦的中间,就在沼泽的中间,所走的路平坦宽阔,提到幽人的时候呢,九二,六三,九四变成一个互离,离卦代表光明,但是为什么讲幽人呢?

因为底下兑卦是代表有缺陷,眼睛有缺陷叫做幽人,幽人也代表幽暗看不清楚。后面就会出现很多看不清楚的事情,所以幽人就有两个理解,一个是说我在沼泽里面,我觉得这个理解比较合理,因为我正好在第二位置,兑卦有三爻,九二在中间,兑卦代表泽,九二在沼泽中间,这个叫幽人,因为你眼睛有问题的话,到六三你再来说,好我们看看主爻六三。主爻凶的很少见。【10.6】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白话】

六三。眼有疾还能看,脚跛了还能走。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咬人,凶祸。勇武之人要做大王。

《象传》说:眼有疾还能看,但没办法看清楚。脚跛了还能走,但没办法走远路。老虎咬人的凶祸,是因为位置不适当。勇武之人要做大王,是因为心意刚强。

眼有疾还能看,脚跛了还能走。为什么提到这些东西呢?第一个,六三在下卦兑里面,兑就是毁折,说过了,兑卦虽然是口,也代表有开口,有一些缺陷,有一些毁折,互卦是离,九二,六三,九四是互离,代表眼睛毁折,眼睛有疾,又在互卦巽里面,巽为股,股就是大腿的部分,同时它本身也是在兑卦里面,所以它两个互卦都被它用上了,用上了之后都有毁折,一个是眼睛有问题,一个是腿有问题,还能走。

一冒险前进就有凶祸,为什么?因为上面是一个乾卦,所以我觉得得把老虎当做上面乾卦反而比较合理了,因为六三等于是上面一只老虎,老虎头当然在外面,因为它由下往上走,一般讲认为脚在底下,尾巴在底下是比较合理的思维,头在上面,所以六三踩在老虎尾巴上,为什么?它紧邻着九四,九四跟上九是一只老虎的话,九四就是老虎尾巴,它在老虎的后面部分,那六三就正好踩在上去,它是主爻,这下就危险了,老虎要咬它,那么兑为口,等于落入虎口,六三自己本身是在兑卦的口的部分,对不对,你又踩到上面的老虎尾巴上,一咬就咬到你了,你自己正好是落入虎口了,所以这是很生动的。那么六三得到五个阳爻呼应,表现有如勇武之人,又与上九正应,所以它想为于大君。它想要说我要当老大,但是它没有想到说上面三个阳爻和在一起是一个乾卦,对你来说非常不利的,但是它还认为自己很厉害,为什么厉害呢?我是唯一阴爻,我一个就可以笼罩全局,以少胜多,那么九四也是履虎尾,我们一起念。【10.7】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白话】

九四。踩在老虎尾巴上,戒惧恐惧,最后吉祥。

《象传》说:戒惧恐惧而最后吉祥,是因为心意是要往前走。

九四也踩老虎尾巴,这正好又再进一步说明什么,上面乾卦是老虎,是比较合理的,六三踩到老虎尾巴,被咬了,九四也踩老虎尾巴,为什么?因为九四,九五跟上六是一只老虎,九四是在老虎尾巴位置,这叫做双重象征,它本身是老虎尾巴的位置,那它这个卦叫什么,叫履卦,我自己是老虎尾巴的位置,我又踩上去,因为履就是踩,踩上去,所以九四也踩老虎尾巴,但是没事,为什么?戒惧恐惧,就没事,哎呀,抱歉,踩到自己的尾巴,不小心了,就没事,组后吉祥。九四为什么吉祥,它能够阴阳相柔和一下,阳爻在柔位,九四调合一下,所以没有问题,好再看九五。【解读】

 九四“履虎尾”而未被咬,是因为已脱离兑卦,中间有了分界。不过,恐惧发抖(愬愬)还是难免。

 九四下有六三来顺承,本身又刚健能行。在履卦中,它的心意可以实现,所以“终吉”。【10.8】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白话】

九五。刚决履行,正固有危险。

《象传》说:刚决履行而正固有危险,是因为位置居正而当令。

夬这个字,各位慢慢要熟悉,因为已经有一个夬卦,夬就是刚决的意思,刚决履行,正固有危险。那么因为它位置居正而当令,在履卦里面以柔为主,因为它是礼仪,礼节礼貌,以柔为主,九五太过刚强,所以它这边就怎么样呢?正固有危险,你一刚强就有危险了。因为你讲礼仪的时候不管你位置多高,你也要态度柔和,你不能说你当了领导之后我的态度就刚强,那你就违背了礼的原则。好,最后结局怎么结束呢?出现了第三个元吉。我们一起看。【解读】

 九五居上卦中位,上下二爻皆阳,连对应的九二亦阳,等于手握大权,行动刚决,如此坚持下去会有危险。“夬”亦为卦名(第四十三卦,上为阴)。 九五为君位,又处乾卦(阳刚而进取)中爻,可谓“位正当”。程颐说:“居至尊之位,据能专之势,而自任刚决,不复畏慎,虽使得正,亦危道也。” 【10.9】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白话】

上九。审视走过的路,考察吉凶福祸,如此返回最为吉祥。

《象传》说:最为吉祥的居于上位,这是大有喜庆的事。

在上的位置出现元吉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上九,一个是上六,上九出现元吉的就是在履卦,一定要记得,履卦上九出现元吉。因为在上的位置,平常都不好,那另外在上出现元吉的是井卦。是上六元吉井卦为什么好,水风井,你背就背水风井,你一画就画出来了,这就是元吉,为什么元吉呢?因为一口水井造好之后,就要怎么样呢,让大家享用。叫做有福同享,所以元吉。道理其实很简单,上六,井开口了,井开口的话,你不要加盖,大家都可以享用。这就是皆大欢喜。

那为什么履卦也是元吉呢?上九,因为你一路走来,都是按照礼仪的方式来行为,走到结束终点当然是元吉,你一辈子都很有礼貌,然后是每一个人都欢迎你,所以你看它说考察吉凶祸福,如此返回最为吉祥,你走到这边是礼,你再回头一看,一路走来都是合乎礼仪,那最后一步结果就是元吉,为什么说你大有喜庆呢?

因为上九跟六三正应,所以变成元吉。【解读】

 履卦到了上九,完成任务。可以回顾过去践履的,并考核其吉凶(祥)。既然由此体验,返回时不再行差踏错,结果“元吉”。

 上九居上卦乾的最高位,又有六三与之正应,所以说是“大有庆也”。

傅佩荣版易经 系辞传 第6篇

正文·系辞上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白话】天在上而地在下,乾与坤的属性就这样界定了。从低到高陈列出来,贵与贱(贵与贱是对人的判断)就有了固定的位置。运动与静止都有常性,刚与柔就区隔开来了。同样类别的东西会聚在一起,不同群组的事物会分途发展,这样就产生了吉与凶。在天上展示出天体的现象,在地上演变为万物的形体,变化就这样彰显出来。因此,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彼此往来交错,八个单卦互相推移流转,振作万物时有雷与霆,滋润万物时有风与雨,日与月在天上运行不息,寒署季节的变迁就形成了。

【解读】《易经》是以符号来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再由符号之间的组合与变动,来描述自然界神奇奥妙的变化。基本的符号有八个,就是:乾,震,坎,艮,坤,巽,离,兑。乾所象征的是天,坤所象征的是地,所以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观察自然界万象的是人。人依其本性,就会思考、评价、判断与抉择。所以必须分辨尊卑,区别贵贱。以形成重卦的六爻来说,初爻为元士,二爻为大夫,三爻为三公,四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六交爻宗庙。百姓是接受统治的庶民,自我意识与主能力皆受到局限而其吉凶也往往是随人俯仰的。当然,六位之分可供参考,却不可拘泥,因为在每一卦中,“时”与“位”都有灵活解说的空间。“动”代表刚强劲健。“静”代表柔顺敦厚。形成常态现象之后,就可以说乾(天)为刚。坤(地)为柔。事实上,乾坤各有其动静的模式。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是看到天体不断运行,显示旋转的球形样貌,而大地安稳不动,有如四方确立的磐石。事物的聚散与分合,依其类与群而定。“方”为事物走向,为方位。在自然界的万物分合之际出现了客观上的得与失,以及人在主观上的吉与凶。《易经》教人如何明辨吉凶而加以趋避。最后,在天上有日月星辰的运行,风雨雷电的变迁,在地上有山川的形成以及动植物的化育,这种种变化都是我们可以观察的现象。“刚”为乾,“柔”为坤。如果还原到最基本的二元,则刚柔分别是代表阳气的阳的阳爻,与代表阴气的阴爻,这两者往来交错(摩),形成八个基本卦()。八卦所象征的是:乾为天,震为雷,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巽为风,离为火,兑为泽。这八卦再彼此推移流转(荡),自然界的万物就获得了振作与滋润的机会,于是天上有日月运行,地上有寒暑交替。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从;易知则有亲,易従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白话】乾卦所代表的法则构成了男性,坤卦所代表的法则构成了女性。乾卦主导万物的创始,坤卦运作形成了万物。乾卦以容易的方式来主导,坤卦以简单的方式来运作。容易就易于让人了解,简单就易于让人跟随。易于了解就会有人来亲近,易于跟随才可能成就功业。有人亲近就可以维持长久,有了功业就可以发展壮大。可以维持长久的才是贤人的德行,可以发展壮大的才是贤人的事业。光靠容易与简单,就可以使人领悟天下万物的道理。领悟了天下万物的道理,就可以在其中成就自己的地位了。

【解读】乾卦代表阳气,坤卦代表阴气。阳与阴造成了万物男性(雄性)与女性(雌性)二元配对的基本形态。因此,把握了乾与坤,就可以进而明白万物的道理。“乾知大始”的“知”为过问、主管、主导之意,如以知县为一县之主。乾的作用是创始,是主动开创万物;坤的功能是生成,把乾所创始的万物孕育形成。朱熹说:“乾健而动,即其所知(主),便能使物而无所难,故为以易而知大始。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阳而不自作,故为以简而能成物。”这是说明“易”与“简”。后续的推论,从易到易知、有亲、可久、贤人之德,从简到易从、有功、可大、贤人之业,然后由此领悟了天下之理。这一段推论,说明了人如何由观察乾坤的运作,找到人生的方向与位置。简而言之,每一个人都可以并且应该成为有德有业的贤人。至于此一论断在人性论上有何根据,则仍有待说明。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白话】圣人设计卦的图案,观察卦象又附上了解说,用以彰显吉祥与凶祸,借由刚爻柔爻互相推移而展现变化。因此,吉祥与凶祸,是描写丧失与获得的现象;懊悔与困难,是描写烦恼与松懈的现象;各种变化,是描写推进与消退的现象;刚爻与柔爻,是描写白昼与黑夜的现象。六爻的活动,代表了天、地、人三个层次的运行规则。

【解读】“卦”为挂,是挂出来的图案,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变迁状况。圣人所做的是设卦、观象、系辞,目的则是明示吉与凶,而吉与凶又会因为刚爻与柔爻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所谓“吉凶”,是就得失而言。人生不能没有欲求,得为吉,失为凶。在此,必须假定这些欲求为正当的。其次,所谓“悔吝”, 是就“忧虞”而言。“虞”是喜悦而不知预防,以致松懈。朱熹说:“盖吉凶相对,而悔吝居其中间,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向凶也。”人若懊悔,知所警惕,就会自凶而趋吉,反之,人若松懈,不知收敛,就会自吉而向凶。刚为阳爻,代表阳气,柔为阴爻,代表阴气。这两种力量的进退,产生了变化;然后阳气与阴气的消长,形成了昼夜。“六爻”分为天、地、人三组。“极”为端,犹如上、中、下三端,所以译为三个层次。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六爻在这三个层次活动,展现了包罗万象的消息。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白话】因此之故,君子所安心静处的,是《易经》显示的位序;他所乐于玩味的,是卦爻辞的内容。因此之故,君子静处时就观察卦爻的图像,并且玩味其中的语辞;他行动时就观察卦爻的变化,并且玩味其中的占验。所以,上天会保佑他,吉祥而没有任何不利。

【解读】“《易》”之序”是指《易经》会显示一个人处在什么位序(位置与秩序)。“爻之辞” 则因为含义丰富深刻而可供人反复琢磨。君子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才有可能乐天知命。君子之“居”与“动”,都离不开《易经》,视之为智能宝库,然后言行自然合宜,进退也有分寸。“自天佑之”一语,出现酬大有卦(第十四卦,火天大有)上九的爻辞中,表示古人相信天仍为主宰者,会有赏善罚恶的作为,并且这种作为符合《易经》所揭示的原理。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ci)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白话】彖辞是说明卦象的,爻辞是说明各爻变化的。吉与凶,是说明丧失与获得的。悔与吝,是说明小的缺失的。至于无咎,则是指善于补救过错而言。因此之故,贵贱的排列在于爻位,阴阳的均等在于卦象,分辨吉凶要看卦爻辞,忧虑悔吝要看几微的心思,戒惧无咎要看是否悔悟。所以,卦有阴阳小大之分,卦爻辞有凶险与平易之别。卦爻辞指示了变化发展的趋向。

【解读】“彖”为彖辞,所指为直接列在卦图之下的卦辞,而不是其后所附的《象传》。“吉凶”、“悔吝”、“无咎”之类的用语,为每一卦的占验之词,其意义在此得到清楚的说明。“齐小大者”的“小大”所指为阴爻与阳爻,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其中阴与阳各占一半,六十四卦在阴与阳的优势方面,整体而言是均等的。由此亦可知“卦有小大”。“悔”与“吝”之差异,要看几微的心思。“介”为微小。“无咎”则有待悔悟,才能“善补过”。“忧”与“震”皆为动词,意思相近。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白话】《易经》的制作是以天地为参考的模型,所以能够普遍涵盖天地的法则。圣人抬头观察天文的现象,低头考察地理的形势,所以知道幽暗与明亮的缘故。推原于开始,追究到结束,所以知道死与生的说法。精气凝聚就是生物,精气飘散造成变化,所以知道鬼神的真实情况。《易经》的卦象与天地的活动相似,所以不会违背天地的法则;其中的智能遍及万物而道理则帮助了天下人,所以不会有过错。广泛运行而不会超出界线乐天道而知天命,所以不会忧虑安于所处的位置,培养深厚的仁心,所以能够爱人。全盘笼罩天地的变化而没有失误,细致安排万物的形成而没有遗漏,彻底了解昼夜的道理而展现智能。所以,神妙的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式而《易经》也没有固定的形态。

【解读】本章说明《易经》制作的依据、目标与效应。其目标在于了解幽明、死生、鬼神,而这些正是一般人最觉困惑者。“幽明”与天文及地理有关,所指为自然现象的奥秘。“死生”是特别就人的深刻关怀而言。“鬼神”则更涉及超越日常经验之外的领域。由“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来理解“鬼神”,可知古人认为万物都是气的变化。但是,人的社会却由此建立了教化。《礼记·祭义》记载宰我请教孔子的一段资料,可供参考。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xun,hao),凄怆(chuang,悲伤),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论语·为政》“乐天知命”的“天”是万物的本源,所以用来泛指客观的既定条件,包括人的性格、遭遇与命运,能够欣然接受这些,就是“乐天”。“命”则在命运之外,还包括人的使命在内,譬如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即是此意。《论语·尧日》中孔子还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命者才有可能乐天,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忧”呢?“安土敦乎仁”的“土”是土地、处所、位置,“安土”是指随遇而安,“敦乎仁”则显示仁心或仁德并非天生完备,而是需要修养,使之日益深厚的。“神无方”的“神”是指天地之间变化之神妙状态,而不是指特定的神明。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白话】一阴一阳搭配变化,就称为道。继续道的运作的,就是善,完成道的运作的,就是性。行仁者见到道,称它为仁。明智者见到道,称它为智。百姓每天使用它,却一无所知,所以君子体认的道很少有人明白。它显现在仁爱上,隐藏在日用中,鼓动万物的变化而不与圣人一起忧虑,这种盛美的道德与伟大的功业,是至高无上的啊。富有无缺就称为伟大功业,日日更新就称为盛美道德。生生不已就称为变易,形成现象就称为乾元,跟随法则就称为坤元,推究数理,而知道未来就称为占筮,通达变化就称为事件,阴阳运作不可测度就称为神妙。

【解读】“道”是阴阳二气搭配变化的过程与法则”。继续此一变化过程而不要终结它,就是“善”;具体使它凝成一物的,就是“性”。因此万物各有其“性”,此性无关乎善恶,而只是要让道可以经由它来形成万物。至于“善”,则是由生生不已的角度,肯定存在比虚无为佳。朱熹说:“道具于阴而行乎阳。继,言其发也;善,谓化育之功,阳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言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阴之事也。”由此可见朱熹从这段资料也不曾推出“人性本善”的说法。仁者与知者各依自身的观点,体认了道的奥妙,亦即肯定人在生命过程中,应该设定目标以提升价值。人的生老病死与万物的变迁流转,表面上并无差异,但是人还须修养成为君子,否则难免与草木同朽。道本身处于圆满状态,依时序而变动无已,没有“忧”的可能性。圣人则对天下一直有所忧,因为人世间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圣人是代天下人而忧。接着扼要大业、盛德、易、乾、坤、占、事、神,这些都是用来描述道的伟大功用。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er,近)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白话】《易经》的道理广阔啊,宏大啊,用它说明远方的事情,则没有界线,用它说明身边的事情,则清楚正确,用它说明天地之间的事情,则完备无遗。乾所代表的阳气,静止时专一,活动时正直,所以有最大的生产能力。坤所代表的阴气,静止时闭合,活动时张开,所以有最广的生产能力。广阔宏大可以配合天地,变化流通可以配合四季,阴阳的原理可以配合日月,容易简单的优点可以配合至高的德行。

【解读】《易经》一书所谈的道理,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法则完全一致的,它所能说明的,“远”与“迩”,除了指涉及远近,也可以指涉时间上的未来和当下;“天地之间”则明白指涉了空间。乾与坤为代表阳气和阴气的两个符号,朱熹说:“乾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乾坤各有其动静。乾之专,因其为一,唯一则无所偏私(直),所以“大生”。坤之为翕(xi,合、聚)则为顺承乾之大生,由此以至于”广生“。“阴阳之义配日月”是指阴阳轮流消长的原理,彼此相反相成又共成一个整体,正如日月给人类的观感,是此消则彼长,明暗配合而有序。“易简之善配至德”则是指《易经》所揭示的易与简,其优点亦符合道的至高德行。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白话】孔子说:“《易经》说出了最高明的道理了吧!”《易经》是圣人用来推崇道德及扩大功业的。智能崇高而礼节谦卑,崇高是效法天,谦卑是效法地。天地设定了位置,《易经》的道理在其中运行。助成万物的天性,保存万物的存在,就是通往道义的门径。

【解读】“子”为孔子。孔子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朱熹说:“十翼皆夫子所作,不应自著子曰字,疑皆后人所加也。”事实上,十翼代表孔子及其后学的共同心得,为数代相传的成果,因此见到“子日”的字样并不意外。“成性”一方面是前文所说的“成之者性也”,另一方面也需要人类来助成;配合“存存”(存其所存)来看,则可以肯定人类有“参赞化育”的伟大使命。孔颖达说:“性谓禀(bing,接受)其始也,存谓保其终也。”这也是“道义之门”,是人类的光明坦途与正当责任。

第八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傅佩荣解读易经】相关文章:

傅佩荣解读孟子范文06-17

傅佩荣孟子范文05-22

傅佩荣儒家智慧范文06-16

课标解读数的运算解读06-06

图像解读05-24

心理解读06-02

自主解读06-06

条款解读06-10

媒介解读06-11

正确解读06-13

上一篇:初三一模分析会发言稿下一篇:党的创新理论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