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反思

2024-07-30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反思(精选6篇)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反思 第1篇

浅谈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调控问题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过去的教学实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多制约课堂效益的因素,如果不随时解决势必影响学生的全面提高,可能出现“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现象。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机会不均等,存在部分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这是由于个别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自信心不大、学习的惰性、思维的惰性等原因,导致少数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处于“不动或被动”状态,不思考、不主动学习、不参与讨论,不主动表现自我。

在本学期初,通过教学研讨和课堂教学反思,我们加强了学习小组长的责任感,实施小组成员成绩捆绑制。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注重非智力因素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帮助学习困难生解决学习的障碍,帮助学习困难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评价,我们从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把握、学习困难生的表现次数及学习困难生学习和表现的主动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在对学生评价上,我们废除和禁止了对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单独评价。比如:个别老师觉得好不容易这些学习困难生能展现自我了,就格外地进行表扬,从教学实践的体会来看,这有可能会刺激学生的自尊心。

再比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由于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

生,由于学生普遍存在依附的心里特点,所以作为优秀生的组长的意见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影响或左右了其他组员的正常思维,导致学习困难生产生“不思维,等待接受他人意见”的惰性学习习惯。

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学期我们要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要求组长先不要提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讨论,并负责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偏差进行“商讨式”的纠正,组长要注意调节小组讨论过程中的气氛,引导和调动学习困难生的参与意识,给学习困难生提供发言的时机和机会。

再就是学生的注意力过于注重轰轰烈烈的活动,注意力随活动方式和活动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影响了对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连贯性,导致部分学习困难生过于注重活动的表面。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近乎“热闹”的讨论和“轰轰烈烈”的辩论,包括一些学习困难生也是这样。从表面上看好象是很积极、很热烈地参与学习活动,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对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提高远没有达到要求。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双基训练”,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生的双基知识的把握,主要从两个环节入手:一是课堂提问和课堂展示;二是达标测试;逐个把关,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兵教兵”、“兵管兵”、“兵练兵”、“兵强兵”落实到实处。

另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表现欲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把学生的书写和答题能力列为重点。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提纲(由组长指定写)”、“成果展示(注重书写和解题步骤)”、和“达标测试”三个环节进行调控,在测试中增加了“卷面书写分”,由此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与此相配合的是各班成立的“书法兴趣小组”和班内设置了“书法角”,学校组织举行的书法比赛和“规范作业展”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书写、答题等方面的规范性。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反思 第2篇

我们学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通过两个学期的“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我们逐步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的学习气愤也与以往有了根本的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以前相比也迥然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大幅度上升。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是我个人对《学案导学》的认识: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理念

1、理顺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导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

4、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借助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教学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较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载体,体现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按照课堂预习、小组交流、展示提高、达标训练、巩固练习的程序进行,教师再课堂教学中进行适时点拨,从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以自主权。

总结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我以为:

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

2、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该注意学生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和对不同学科特点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3、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不容乐观。应该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设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导学案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明确。应进一步加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充分利用导教学改革的东风来提高教学质量。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反思 第3篇

讨论的第一个中心话题是“课文中的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导学案中分成了三个问题,也分别由三个小组进行展示:一是我眼中的贝多芬,通过对比教学法加深学生印象,并造成一个悬念,吸引学生继续阅读下文。在这一个环节学生讨论激烈,各抒所见,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二是女佣眼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不难,学生很快能找出相关语句,但是联系其背景进行说明稍有难度;不过在别的小组同学的补充下,这个问题的回答逐渐丰满起来。三是客人眼中的贝多芬,这里重点讲解外貌描写,展示的学生很快找出了相关句子,但是对于人物的描写手法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述,需要教师的点评补充。

第二个话 题“文中令 你印象深 刻的话”, 由三个小 组展示并进行质疑。学生在合作探究时会出现重复讨论,所以教师要有所敢于,最好在小组讨论时进行有目的地指导,以免造成重复劳动和小组打分时的困难。这道题的设计是本文最出彩的 地方, 对于贝多 芬一句话 的含义探 究, 每一个小组 都有不同 想法, 他们在展 示、点评、补 充时言语 激昂, 针锋相对,颇有辩论手的风范。一位学生回答完,接着第二位继续点评或者针对前面同学互相点评,在这个过程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收获。同时,学生思考角度有限,终究不能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也有一些句子不能理解。比如文末贝多芬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是一个透视贝多芬心灵的窗口,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似懂非懂,然而有学生提出来了,并且在小组之间引起充分的争论,有反驳才能产生真理,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在于此。

二、建议若干小组:以读为本,运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语言比较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的展示后,才能使他们自主地欣赏品味这些语言,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比如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分角色等朗读法。学生自然会逐渐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和内涵美,逐渐培养起自己的朗读能力。

三、采用小组合作导学教学方的意义

小组合作教学法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们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体获得充分地发展,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这个案例就本着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小组讨论再展示的方式,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目标,把课堂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得到自我解决,在展示时得到完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做到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自主地合作、探究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四、在实践中去体验文章深厚的情感

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组的讨论,使文本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本案例两个主要问题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在困境中如何爆发就生存。此时学生对贝多芬的崇敬之情绝不会只是浮于表面的,他们对“巨人”这个词会有新的体会。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反思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科学划分;有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有目的地将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一、科学划分合作小组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心理特征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划分合作小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特点,要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才有利于每个学习小组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合理公正地竞赛。在小组内可以根据学习成绩的不同,从而进行编号,通过分配,形成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之间在课下和课上可以通过讨论形式解决各类问题。小组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选出一位让组内成员都信任和值得组内成员学习的组长,这个组长要以小组为中心,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这要由组内自主选举,组长主要是负责组织和监督本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小组组织成长,是老师的一个好帮手。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因为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小组也会有本组的特点,因此要充分考虑自己组的特点,结合本组成员的意见,制订适合本组的教学方法,并且充分运用“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并达到学习的高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程必修一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每组学生在熟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一起合作,总结出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一时间段所发生的所有重大的、具有重要纪念和转折意义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些事件罗列出来,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让老师总结每组得出的结果,并进行整合,把最全面的內容分享给整个班级,使大家共同学习,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把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入、彻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踊跃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班级的凝聚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同时,这也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总之,在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帮助我,我需要老师的帮助。

三、有效指导学生预习

学会预习课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其内容应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对知识系统的梳理,也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教学问题。历史课程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有意思,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课,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很好地预习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就会极大地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比较容易,同时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把预习工作带到小组学习中,也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把本节课的内容框架理清,也能使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前完成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做好作业。当然,光有鼓励是不够的,对于不完成作业的,除对本人进行扣分处理外,小组也要进行捆绑惩罚。

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和家长负责及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要关注成绩差的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自信地去学习,去和其他学生和谐相处,在“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小组和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2.激励学生,营造平等、宽松的氛围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扬,这样学生才更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优势,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不能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老是批评他们,而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创造展示机会,满足学生成就感

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学生一定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过提问、做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有自己新奇的想法,都可以向教师提出来,并与全班同学一同分享,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给他带来的成就和满足感,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总体来说,中学历史“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具体通过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效指导学生预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四个方面来更好地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周鲲.浅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8).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第5篇

打古中心校:邱晓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推行使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学案导学。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根据学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每张学案都备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习题讲解时注重了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二、“学案”流程的设计

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每个学案都包括学习目标、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和达标检测。

1、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

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检测的设计。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三、“学案导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因此在使用学案导学时就要鼓励学生发言,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要鼓励后进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反思 第6篇

“学案导学四课型”指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学习的过程通过“自主课”、“展示课”、“训练课”和“总结课”四种课型来完成。“自主课”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认真读书、查资料、书写学习报告,思考、讨论、交流、提出疑问,以“反馈卡”的形式,把问题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掌握学情。“展示课”是核心。是老师在批阅学生的学习报告,研究了学生的反馈卡,进行二次备课后,提出展示问题,抽签决定进行小组展示。各小组对展示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和探究后抽签决定展示者,展示后师生进行质疑和答疑,老师对学生的展示做恰当的点评和引领。“训练课”是检验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能力,发现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补救。老师根据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设计试题,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设计展示题目,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展示,教师点评引导补充,找出错误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总结课”是指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提升,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根据在学案的引领下,总结规律、方法、形成知识结构图后,学生展示,教师精讲点拨,形成知识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单元,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精细管理,科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的原则。

总的来说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具体应遵循四个原则。

1、核心原则。由学习成绩较好且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形成一个小组的核心。

2、互补原则。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水平、学科成绩、脾气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交叉搭配,实现性格、性别、学科能力等方面的互补,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

3、自愿原则。小组成员应以自愿申报,组长选择,班主任把关,使小组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内聚力。

4、均衡原则。通过综合测评,使小组间实力基本均衡,使小组之间有竞争性。

二、采用“环形座位法”。

“环形座位法”故名词义就是圆圈形的座位法。具体做法是,班级三面设置黑板,消除座位的前后概念;把学生分成六至九组,每组六至九人。分布在教室内的不同区域内,小组内成员的座位安排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按“AABBBBCC”或“AABBCC”依次排列,围成一个圆圈形,使所有学生都能面对面。其中,A层两个同学在对头坐在B和C层同学中间,确保A层同学能够照顾到B层和C层的同学。

“环形座位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与每位同学零距离接触,方便了解学情,增强了师生的亲和力;方便“兵教兵”;为学生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消除了前后排的概念,更加公平,便于学生的互相监督;师生板演时,学生要转身看黑板,不断改变姿势,有利于消除疲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

三、划分学习小组,形成小组文化,明确小组分工,提炼小组精神。

1、班主任对学习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明确职责目标,指导小组商讨形成共同的组名、组训和组规,甚至可以有组幑,让小组成员的学会自我管理,从而提高学习小组的管理水平和学习成绩。

2、每班按本班的实际情况分成六至九个学习小组,每组六至九人。每小组设组长1名,纪律监督员一名,每科设学科长1名。全组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是小组长,或纪律监督员,或学科长,使他们都要参与学习的管理,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长应由学习成绩较好且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组学习的组织工作,主要包括小组分工,奋斗目标和小组章程的确立,学习任务的布置,学习时间的调配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

纪律监督员应由小组中纪律观念强,有原则性和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纪律监督员的职责是负责监督、记录本组成员的违纪情况,包括自主课,展示课,公共自习及其它场所。并要对违纪同学进行适时、适度的提示和教育。

学科长就由本组中在本学科有权威的同学的担任。学科长的职责是负责本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收集并上交学习报告,反馈卡给班级科代表,配

合科代表组织展示课的抽签,组织本组成员对本组展示内容的组内讨论,形成最佳方案,提升展示效果。

4、确定小组的组名、组训、组规及组徽。制定小组的奋斗目标、口号或誓词。每天都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宣读誓词或口号,提炼小组精神。特别是组规必须是由组内同学自己制定的,认为是“我”应该做到的,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做好的,绝对不能是别人强加给他的。

四、建立健全小组管理制度,精细管理。

1、制定班级小组竞争(评比)细则。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每周由班长和各组长汇总,每周一班会时间班长组织班会,总结上周存在的问题,明确下周的目标和任务,各组组长代表做表态发言。班主任点评,明确班级目标。每月后要有一个专栏,做为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依据。

2、制定学习规范。比如:自主课上自学阶段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其他同学学习,要认真书写学习报告;交流阶段要轮流发言,学会倾听其他同学意见,相互补充,大胆论证,做好记录,完成反馈卡。小组交流时不仅要讨论答案的对错,而且要弄清为什么?错在哪里?错误的症结在哪里?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展示课上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后,其他同学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做好记录和反思。等等。

3、实行小组轮值制度。班级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每天一个组值日,每组要安排一人为值日班长。对全班各组从纪律(课堂、课间、宿舍)、学习(学案、学习报告、作业)、生活(宿舍内务卫生及整理、教室及担当区卫生、早间操、集会)等认真检查,每天汇总评比,第二日晨会时间做全面讲评(周日可利用晚自习时间)。

4、实行定期培训制度。班主任要定期培训组长、学科长和纪律监督员,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任课教师要对学科长定期指导,提出明确要求,提高学科指导能力,提高课堂展示的实效性。

5、实行小组动态管理。根据当月小组在全班的表现和评价结果,根据已制定的条例对组长及成员的分工和角色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有合作意识上形成思维定势,使小组内更具竞争力。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长效性。

1、评价的目的是约束小组各人行为,培养团队意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时刻保持“善于交流,勇于展示,敢于质疑”的积极状态,带动整体的进步!

2、评价的原则。

(1)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学生的最终目标和尺度。(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3)由个人评价向以小组评价转变,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4)确定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3、评价的内容

(1)日常行为表现的量化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教育活动的过程评价;对学生日常遵规守纪、生活习惯、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的结果性评价;对学生好人好事等激励性评价。

(2)学习行为及结果量化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小组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评价;课堂学习行为表现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报告、课后反思总结等学习习惯的结果性评价;小组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性评价;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的激励性评价。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充分调动所有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争做遵规守纪的模范的原则。根据班级小组竞争(评比)细则和学习规范。对日常生活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成绩等进行量化考评。班级要统一设计记录及汇总表格,由小组长或班长负责保管使用。主要方法有:

(1)小组内的自评和互评。小组内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遵规守纪。评价由组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参加,组长记录组内所有成员的优点和本组还需改进的问题。评价采用日组内通报,周汇总,月评比。评出本组“乐于助人奖”,“学习努力奖”,“遵规守纪奖”,“展示最佳奖”等班级评价方案中设置的奖项。

(2)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评价由各位任课老师负责,各学科长负责记录。评价内容包括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点评、质疑情况,遵守课堂纪律情况,完成学习报告情况,反馈卡上交情况等。评价采用周汇总给班长和班主任,月评比。

(3)小组成绩和个人学习成绩评价。小组成绩评价由班主任负责,个人学习评价由班主任指导小组长完成。评价内容包括小组总成绩对比、优秀学习小组评选,学生成绩各次统计及学生名次变化统计等。评价时间为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后。由各小组长对以上项目进行统计,班主任复核汇总,并给予相应的加减分和物质、精神奖励。

上一篇:感谢父亲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农村中学校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