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

2024-09-20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精选9篇)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 第1篇

目录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1

一、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 1

二、招收对象及学制 6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 6

四、课程体系图 8

五、主干课程设置 9

六、教学进程安排 19

七、各类课程学时分配 21

八、专业教师与实训(实验)装备要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课程标准 《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26

二、课程目标 26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27

四、实施建议 28

五、教学评价 29

六、学习情境设计 30

《电气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标准 32

一、课程概述 32

二、课程目标 32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33

四、实施建议 35

五、教学评价 37

六、学习情境设计 38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课程标准 42

一、课程概述 42

二、课程目标 44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45

四、实施建议 48

五、教学评价 49

六、学习情境设计 51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课程标准 57

一、课程概述 57

二、课程目标 58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59

四、实施建议 59

五、教学评价 60

六、学习情境设计 61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64

二、课程目标 65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66

四、实施建议 68 21 25 26 64

五、教学评价 69

六、学习情境设计 70 《简易智能产品编程》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79

二、课程目标 80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81

四、实施建议 82

五、教学评价 83

六、学习情境设计 83

《微控制器应用》课程标准 86

一、课程概述 86

二、课程目标 86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87

四、实施建议 88

五、教学评价 90

六、学习情境设计 92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94

二、课程目标 95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95

四、实施建议 97

五、教学评价 98

六、学习情境设计 105

《电子产品检测》课程标准 109

一、课程概述 109

二、课程目标 110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10

四、实施建议 111

五、教学评价 112

六、学习情境设计 113

《电子产品维修》课程标准 116

一、课程概述 116

二、课程目标 117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18

四、实施建议 119

五、教学评价 120

六、学习情境设计 120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24

二、课程目标 124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26

四、实施建议 127

五、教学评价 130

六、学习情境设计 138 94 12

4《电子产品销售与客户管理》课程标准 143

一、课程概述 143

二、课程目标 143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44

四、实施建议 145

五、教学评价 145

六、学习情境设计 146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 第2篇

《电子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电子工艺基础

【适用专业】

适用于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

【课程课时和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107学时,学分为7学分。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电子产品工艺》是应用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常用电子工具使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产品装接、调试、检测等多种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维护和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有9个项目,并在课程最后设计综合项目:2个。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掌握贯穿于教学项目。

课程的设计突出“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个特点。“知识”不是简单地把学科知识作为惟一追求的目标,而是通过与项目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实体上认识并掌握焊接技能、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印刷电路的设计方法与技巧、电子测试仪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调试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项目的制作与测试过程是培养“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操作过程的规范化要求,以及模拟职场环境的现场管理,对“素质”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作用。

为此,在本《标准》中将把课程设计成在模拟职场的环境和规范化的要求下,以项目制作与测试为中心,围绕所作项目,认识、理解其中理论知识。项目教学实例通过项目描述、学习目标、基础知识、操作分析、项目总结、项目拓展和思考与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知识与技能、丰富

专业经验、强化工艺设计与选择能力,逐步提高分析、解决和反思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形成职业核心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了解:对基础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理解电子元件工作特性,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

掌握:掌握电子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产品制作、调试、检测。(2)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常用电子工具使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产品装接、调试、检测等多种技能

(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电子工艺课程的学习,了解电子世界,了解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初步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规范,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学会主动地学习,达到能够独立进行任务操作的水平。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和测试,加深对电子电路的了解,学习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与检测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对电子工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及纪律观念。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教材编写建议

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要打破传统的教材学科体系的模式,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规范、正确、科学。

3.教学内容从“任务”着手,通过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步骤,探寻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任务的设置应体现针对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4.教材内容要渗透科学方法论和德育教育内涵。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精讲多练、做学一体。本课程内容经过筛选编排,以完成一个小型项目内容或任务为一次上课单元。每次授课时间以项目大小而定课时,总体而言理论教学课时要偏少,应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

2.加强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的研究,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探索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觉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小课

题,拓宽思维空间,激发成就动机,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运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生活经验等方式深化学习内容。

3.要注重技能训练及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每次活动应使学生上一个阶梯,技能训练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层次性。

4.重视培养学生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养成自己应用现代物流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自觉地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教学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充分实习实训教材、指导书、实训软件。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校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 第3篇

关键词:化工专业,岗位标准,课程标准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 通过确保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 有利于对课程改革、建设工作进行引导, 实现教育的规范化, 提升教学质量。化工专业是高等院校中的重点专业, 对于这一专业的学生而言, 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主要岗位是化学检验分析人员, 为此, 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标准时, 要将化工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 根据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 为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条件。

一、化工专业岗位标准

高等院校在为化工专业制定课程标准时, 要考虑到该专业的岗位需求。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主要职位为化学检验人员, 作为一名专业的化学检验人员, 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1]。化工检验工的职业技能标准对该行业工作人员提出了基本要求, 这一标准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依据, 现阶段, 用人单位对化学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 胜任该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拥有化学检验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将化学检验人员资格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几个等级。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包含两个核心部分, 分别为工作要求、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均为与专业、职业守则相关的理论知识, 工作要求是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的描述。所谓技能要求, 就是指员工完成该项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所谓相关知识, 就是指每项技能得以完成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2]。根据化学检验人员资格的不同, 所提出的要求则也存在差异,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通常要求其获取高级资格证书。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中包含对从业人员胜任某岗位所需能力的描述, 可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反映出来, 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具体, 适应性、针对性较强。

二、实现化工专业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对接的方法

(一) 化工专业教育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岗位标准

从我国职业标准内容上看, 主要包括技能要求、工作内容、职业功能等内容, 评价专业、环境监测均属于职业岗位中所包含的课程, 就化工分析专业的学生来说, 他们必须要获取中级证书后, 才能够允许其获得毕业证书[3]。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要保持一致性, 确保教育目标能够与岗位标准相适应。

(二) 化工专业教育内容要符合岗位标准

教育人员在选取化工专业教学内容时, 需考虑到职业标准中所提及的化学检验人员职业功能, 可以播放视频、图片资料, 对该职位的真实工作情境进行模拟, 根据职业活动顺序, 分析职业岗位中的重点任务, 选取重点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 多讲述与化学检验人员这一岗位相关的知识[4]。教育人员要根据岗位标准, 确定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 使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两者充分结合, 鼓励学生将化学检验人员所需具备的实践技能、理论知识彻底掌握, 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三) 教育过程要符合岗位标准

在化工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中, 其教学过程要符合典型工作流程, 根据化学检验人员的工作过程, 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计,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可以感受到每个知识点均源于真实工作任务, 他们可从中了解到项目检测流程所包含的内容, 并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 学生可以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有利于对他们的创造性、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教学过程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忽略, 导致化工专业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通过转变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内容, 为学生多提供实践机会, 可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使学生实践能力增强[5]。

(四) 化工专业课程考核方式要符合岗位标准

课程考核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 通过课程考核, 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此之外, 还能够以此为依据, 评估教学效果。化工专业的课程考核有两种模式, 分别为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包括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过程性考核内容有作业、实践操作、课堂表现、出勤率等。完成一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后, 可以指导学生为职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考取化学检验工证书, 为日后就业提供条件。

三、化工分析专业的课程标准制定原则

(一)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只有通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后, 才可以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 可明确课程目标要求、课程定位与课程性质。化工专业的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之后, 要准备资格证书的考试, 尽早拿到相关的资格证书[6]。综合化学是化工专业的前置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 要确保其顺序安排的合理性。

(二) 课程标准设置要引入专业技能标准

高职院校最主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出优质人才, 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 要将专业技能标准融入其中。课程标准属于指导性文件, 要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基本出发点。化学检验工为化工专业的主要岗位, 在课程标准制定时, 要将该岗位职业标准引入其中, 对化工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使课程标准重点得以突出。

(三) 课程标准的设置要确保要求、内容明确

课程标准的设置有利于为课程活动的实施、组织提供条件与依据,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 要确定设计思路、课程理念、课程形式, 明确课程内容与教育目标, 根据国家对化学检验工提出的标准, 对高职化工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使岗位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所突出, 实现高职化工专业教学的规范化[7]。

(四)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与职业资格标准结合

化工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要与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起来, 将学习任务作为一个项目, 并以其为载体, 对化工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构建, 将原有知识体系打破。化工专业课程要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符, 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 设置学习任务, 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 增强课程教育内容的合理性。化工专业课程设置要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特征, 注重课程考核方式的全程化、多元化, 采取综合考核与学习任务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化工专业学生要拥有较强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在课程教育中, 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并指导学生将检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彻底掌握, 将职业资格鉴定、专业考核两者充分结合。学生可以多参与检验工技能比赛, 通过比赛获取更多的知识, 争取实践机会, 掌握专业技能。

结束语:

目前, 我国的治理技术、环境检测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 对相应的职业岗位则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化工专业的学生要尽早了解相关的岗位标准, 明确样品采集、数据处理、分析检测等操作过程, 培养自身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提高综合素养。在化工专业课程标准的设置中, 要注重将其与岗位标准结合起来, 实现两者的对接, 课程标准设置要符合岗位特征、需求与规范,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 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突出, 使人才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为化工专业学生日后的就业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吴卫, 石绍军.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制定化工设计概论课程标准[J].科技信息, 2012, (34) :89-90.

[2]吴卫, 石绍军, 唐淑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构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科技信息, 2012, (34) :66+70.

[3]姚华珍, 胡建华.高职化工分析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 2015, (02) :48-50.

[4]孙彩兰, 佟天宇, 许云峰, 等.基于工学结合构建化工分析专业技术课程标准[J].辽宁高职学报, 2014, (07) :55-56+109.

[5]吴卫, 石绍军.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 (01) :183-185.

[6]李晋, 张丽萍, 李丹.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J].教育与职业, 2013, (32) :143-144.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03-03

【作者简介】李传珊,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南京,210018)电子电工类专业教研员,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电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是在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的大背景下,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开发的。正确理解本专业课程标准设计的背景和思路,有效实施课标,将进一步推动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标准开发的原则

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指南》,依据省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遵循“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正确处理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关系”四大原则,结合本专业特点,充分吸纳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相关成果与典型案例,在充分调研和搜集、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能力本位为理念,确定学习任务,重构学习内容,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二、核心课程的选择及框架结构

课程标准开发组在充分调研、参阅资料、专家论证的前提下,从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本专业岗位需求,确定先期开发“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单片机技术应用”和“EDA技术”4门核心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这4门课程皆为基础平台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并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相衔接。课程性质、学时与学分、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说明7项内容为本专业课标开发的框架结构。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目标设计

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岗位要求,结合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为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平台课程,其总体目标定位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自觉遵守电子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然后层层分解,提炼出学生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第一,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第二,会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简单PCB图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会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填写测试记录,排除简单电路故障。第三,能规范使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第四,具有资源检索、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样的梳理,把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糅合在一起,便于教师整体把控。

(二)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立足“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对接四级电子产品装配工、无线电调试工等职业资格标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结合课程性质,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确定教学内容。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为例,围绕课程目标,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电路类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共划分二极管及其应用、三极管及常用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高频信号处理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等8个模块,各模块以典型电子电路为载体设置教学单元,以常用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为综合实训项目。如“高频信号处理电路”模块,按序设置正弦波振荡器的制作与测试、检波电路的搭接与测试、调频与鉴频电路的认知、混频器的认知、调幅调频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等教学单元,课程内容呈现模块化、系列化特征,教学活动设计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有机融合。

技术应用性课程则以典型电路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课程内容项目化。以“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为例,安排了认识单片机开发环境、LED流水灯的制作与调试、计数器的制作与调试、电子钟的制作与调试、远程控制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简易数字电压表的制作与调试6个项目,其中“LED流水灯的制作与调试”项目分为安装和使用KeilC开发软件、LED灯点亮控制、LED灯闪烁控制、制作与调试LED流水灯4个教学任务。项目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任务设置环环相扣,形成“螺旋递进”式结构层级,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为有效落实“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提供了保障。

在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能级表述上,采用了可观测的描述方式。对于认知性目标要求采用“了解、认识、理解、熟悉、掌握、知道、懂得、识别、比较、表述”等词语;对于技能性目标要求,采用“会操作、会使用、会制作、会测试”等词组;对于体验性目标要求,采用“感受、养成、树立、体会、具备、体验、观察、形成、感知”等词语。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为例,在“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模块“认识用电安全”教学单元中,要求:第一,能说出安全电压的规定;第二,了解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的原理,会进行接零保护,知道其应用;第三,知道人体触电的类型及常见原因,初步体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保护人身与设备安全的措施和触电现场的处理方法;第四,熟悉电气火灾的防范及扑救常识,并能正确选择处理方法。这样的要求可观察、可测量,方便考核评价。

(三)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遵循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规律,以生产过程为主线,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教学任务。根据课程的性质分为两种呈现形式:一是“模块—教学单元”式,此形式适用于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二是“项目—任务”式,此形式适用于技术性、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技术应用”“EDA技术”。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专业教学建议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第一,学生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需要经历的关键过程;第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形成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第三,授课计划的总体安排、教学内容处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生成问题的解决以及其他应该注意的教学事项。

以“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为例,提出五点建议:第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实行“做中学、做中教”。实践教学建议使用与51兼容的STC89C51RC单片机,使用计算机USB口就可下载程序,实现在线下载,省却编程器。第二,建议“LED流水灯的制作与调试”“计数器的制作与调试”两个相对简单的项目可采用万能板组装电路进行项目学习,“电子钟的制作与调试”与“数字电压表的制作与调试”两个较为复杂的项目可预先设计PCB板进行电路组装,“远程控制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则可以在“电子钟的制作与调试”基础上添加相应串行口模块实现。第三,教学设计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集中教学和分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要将单片机和C语言基本知识有机融入各项目的相关实践中。教学活动要有阶梯性,技能训练要有连续性,关键技能要反复训练。第四,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结合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开阔学生视野。第五,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实施效果的检测,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的手段。恰当的教学评价具有鉴定、诊断与调节、教育教学、激励等功能。本专业教学评价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提出:评价的基本理念、评价应关注的方面、评价的方式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

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为例,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教师、学生及企业人员多方评价的作用。第二,评价应尽可能与企业技术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结合,除关注操作过程的技术规范、产品质量等方面外,还要重视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树立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于电路工作原理及电路参数的计算等理论知识,主要以笔试方式进行评价;对电路安装与测试等技能性知识,要多采用实践操作和面试答辩等形式进行评价。第四,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启发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本专业先期开发的4门核心课程标准依据岗位需求,对接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对学习内容及要求进行梳理和建构,在教材选用时应充分依据课程标准。如无合适版本,要开发校本教材进行补充。编写时,应关注以下几点:第一,编写应体现科学性,要符合课程特征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编写应体现整体性,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三,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体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的应用过程。第四,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第五,内容设计要有一定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第六,编写应体现可读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易为学生接受,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为例,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如下:第一,教材编写和选用应依据该课程标准;第二,教材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学情状况、实训设备、师资条件等因素,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为相关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教学留有空间;第三,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材应配套参考资料及信息化资源,为教学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主要指如何开发与利用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第一,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学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第二,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教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特别是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第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第四,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学科知识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实验室等。第五,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 第5篇

单选题(共3道题)展开

收起

1.(20.0分)电子书包的课堂里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   A、教师主导的 B、学生主导的 C、师生平等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0

2.(20.0分)您认为从书包到电子书包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    A、减轻了书包的分量 B、增加了更多学习资源 C、功能更加强大 D、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0

3.(20.0分)

以下说法正确吗?

“电子书包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很多支持性的技术条件,所以它最大的优势应该体现在能够通过技术应用提升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 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0

多选题(共2道题)展开

收起

4.(20.0分)电子书包项目的实施阶段应该关注的领域是什么?

    A、规划 B、基础设施建设 C、教师专业发展

D、将教与学置于整体的数字化学习时空

正确答案:BCD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0.0

5.(20.0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哪两类?

    A、主题探究型的项目学习模式 B、资源利用型的自主浏览模式

C、课上使用交互式学习软件的学习模式 D、远程协助型的专家辅导模式

正确答案:AC 我的答案:AC 此题得分:20.0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 第6篇

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三级资质审批:

承包工程范围:

三级企业:可承担工程造价250万元及以下的电子工程的施工。

*注:电子工程指:1.雷达、导航与测控系统工程;2.计算机及应用和信息网络工程;3.通信和综合信息网络工程;4.监控系统工程;5.电子自动化工程;6.电子声像工程;7.电磁兼容工程;8.电子机房工程;9.电子设备安装工程。

大型电子工程:单位工程造价2000万元以上或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等要害部门的电子工程; 中型电子工程:单位工程造价200万元~2000万元的电子工程;

小型电子工程:单位工程造价200万元及以下的电子工程。

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近5年承担过3项以上小型电子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2.企业经理具有3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3人。

企业具有的二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3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5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60万元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150万元以上。

5.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三级资质申请材料:

一.综合资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2.企业章程;

3.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身份证明;

4.企业经理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的技术负责人代表工程业绩证明资料;

5.如有设备、厂房等要求的,应提供设备购置发票和租赁合同、厂房的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证明,以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6.提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文件;

二.人员资料:

1.企业注册人员的注册证书(或项目经理)、身份证明;

2.资质标准中要求的企业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养老保险凭证;

3.标准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人员还应提供相应证书及反映专业的证明材料;

4.劳务分包企业应提供标准要求的人员岗位证书、身份证明。

三.工程业绩资料:

1.工程合同;

2.符合国家规定的竣工验收单(备案表)或质量核验资料;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 第7篇

单选题(共1道题)1.(20.0分)请选择你认为属于“微课程”范畴的选项:

 A、TED(指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的英文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这个会议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每年3月,TED大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TED演讲的特点是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响亮,开门见山,种类繁多,看法新颖。每一个TED演讲的时间通常都是18分钟以内,但是,由于演讲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热爱,他们的演讲也往往最能打动听者的心,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进一步探索。至2012年11月,TED网站视频被访问超过十亿次。至2013年结束,TED视频总数已超过1500个。

 B、网易公开课是网易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的公开课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力求为爱学习的网友创造一个公开的免费课程平台。2011年网易公开课项目正式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部分课程可供观看者参与“课程学习计划”,提供了“笔记”与“问答”功能。同时网易公开课还引进了可汗学院的课程,将推出更多面向14-18岁年龄层用户的基础课程。

 C、“开讲啦”是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被誉为被赞“给青年人的梦想强心剂”。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每期演讲嘉宾选择的主题,均为当下年轻人心中的问号,讲述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演讲时间在20分钟以内,每期节目有八至十位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300位大学生作为观众现场分享这场有思考、有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问答环节约20分钟。

 D、TED-ED是TED专门针对教育者的频道,让每个人都打造一个自己的KhanAcademy,太激动人心了有木有?在这个频道中,老师能够创建3到10分钟不等的视频,专门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教学,如下图所示,在看完视频以后,TED-Ed会马上显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学习任务,让人在回忆视频的内容时,不知不觉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在这里即时练习(Quick Quiz)提供了与教育动画相关的五个选择题,思考题(Think)提供了与教育动画相关的若干主观问答题,深入挖掘(Dig Deeper)提供了与教育动画相关的拓展材料。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0分

多选题(共4道题)2.(20.0分)

微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的主要优势在于:

     A、微课程的形式鼓励教师用更加简明和生动的方式来传授内容 B、微课程的内容比较浅显,不需要深入思考

C、微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步调自主选择课程来观看 D、微课程更适合移动学习,可使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学习 E、微课程可以使教师节约课堂讲授时间,而花更多时间在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应用上

正确答案:ACDE 我的答案:ACDE 此题得分:20.0分

3.(20.0分)课程原意为“跑道”,最常见的定义是指“学习的过程”(course of study),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也应该包含的课程基本要素有:

    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实施(包括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设计)D、课程评价 E、课程模式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0.0分 4.(20.0分)以下属于微课程主要特点的是:

    A、适合于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B、是一段简短的视频陈述 C、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

D、聚焦于某个单一的、重要的主题

正确答案:ACD 我的答案:ACD 此题得分:20.0分

5.(20.0分)微课程(micro-course)和微型课程(mini-course)都属于课程范畴,两者的区别在于

 A、时代背景不同,微课程是受终身学习需求和“微时代”发展所催化的产物,人们希望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微型课程是针对当时学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时间长、规模大的弊端而提出的。

 B、适用领域不同。微课程主要适用于网络学习,微型课程主要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微格教学或者小粒度的网络课程。

 C、容量不同,微课程不能再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单元,而微型课程是由一系列小容量的学习单元组成。

 D、适用学习类型不同,微课程可应用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适合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微型课程是针对学生的在校学习,主要应用于正式学习。

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 第8篇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 课程标准制订依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趋同。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分析, 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中小企业, 具备会计综合职业能力的岗位技术应用性人才。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出纳、成本核算、纳税申报、总账报表等, 紧密结合目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对人才的需求, 前瞻性地设计课程内容, 不断进行动态更新。

(二) 课程标准设计框架

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体现了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 专业体验课程标准共设计10个部分:课程标识、课程性质、设计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其他说明。

二、课程标准内容

(一)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 即完成某门课程之后, 学生将要达到某一确定的素质、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规格要求, 其总目标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业培养目标是由社会需求分析、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的综合结果来确定的, 因此也是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

(1) 总体目标。

专业体验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 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监督与管理的综合职业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基础上。

(2) 具体目标。

依据总体目标, 在第1学期安排1周的专业体验课程, 其具体能力目标如下:熟悉会计信息的取得、加工、生成和报告过程;理解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的重要性, 企业、个人的价值取向与财经法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博弈, 树立法制观念和守法、执法意识;理解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作用;理解政府财政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行政监督作用;了解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联,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特色, 明确学习的重点, 为学习会计专业课程奠定感性知识基础, 做好大学学习规划。

(二) 课程内容

同一课程目标可以用不同的内容来实现。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实施单元, 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人才质量。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课程目标的分析为依据, 以综合职业能力的细化分析为基础, 按照定向配置、动态优化的原则来选择课程内容。

(1) 具体课程内容。

依据课程的具体目标、课程选择的原则, 确定专业体验课程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 由教师设计的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根据课程目标, 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景包括: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教学时间、学习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组织、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等内容。以“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会计核算”学习情境为例, 设计内容如表2所示。

三、课程实施

(一)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专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参与式讨论方法, 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 帮助人们获得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意见产生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二)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动。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

(三) 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能像专家那样, 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 寻找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 形成概念, 获得原理。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假设, 评价、验证并得出结论。

(四) 情境陶冶法

情境陶冶法是指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 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创设情境、情境体验和总结转化。

四、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通过收集教学系统各个方面的信息, 并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对课程反馈、学习收获、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建议考核分数比例如表3所示。

高职会计“专业体验”课程标准经过系统设计, 并应用于专业教学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受到企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而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修订的完整过程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架构下, 设计出符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 还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课程实施后的反馈等来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曹晓雪、王桂莲:《体验式教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杨君、袁利鹏:《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3]姜大源:《职业教育的通用教学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16期。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第9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21-03

【作者简介】芮萍,江苏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32)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财经商贸专业群课程的通用性,电子商务专业先期开发了“电子商务实务”“客户关系管理”“网络信息编辑”“现代商务礼仪”4门核心课程标准。笔者就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进行分析,解读文本背后的价值取向,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专业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分析

课程性质是该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重点阐述课程类型、课程功能、课程地位。课程地位说明本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要根据编写说明,突出课程地位,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来确定,主要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平台课程与方向课程。本次开发的“电子商务实务”“客户关系管理”“网络信息编辑”“现代商务礼仪”4门课程均为必修课程、平台课程。课程特点的描述,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描述方法。“电子商务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信息编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现代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功能是指课程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所发挥的功效和能力,在课程功能的描述上,要求突出职业能力、核心素养或特定品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术及其在电子商务企业的应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客户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网络信息编辑”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网络信息编辑、处理与发布能力;“现代商务礼仪”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强烈的礼仪意识、坚实的礼仪知识、扎实的礼仪能力、良好的礼仪习惯。关联课程的描述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选择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例,其前置课程是“电子商务实务”,后续课程为“客户服务实务”等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分析

课程设计思路是对一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和内容组织的总体谋划。课程设计思路的描述,采用总分结构。整体综述部分说明课程为何如此定位,参考《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的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提出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分述部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关系上阐述具体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从三个维度描述,结合电子商务岗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职业能力和对应的职业技能,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序化课程学习任务,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例,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从三个维度进行描述,结合电子商务岗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客户服务和客户管理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技能,同时考虑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参考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参考现代商务客服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

三、课程目标分析

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既突出技能目标,又力求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本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目标的描述,依据当前课标开发的新趋势,采用“课程总目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分段表述方式。比如:“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标准对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为:“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使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活动,并借助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创业。”

对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的描述参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做法,将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实践素养、发展素养、职业素养进行整合、提炼,具体表述上结合本专业、本课程特点,进行具体化、个性化处理,形成本课程目标。以“电子商务实务”为例,知识素养为:掌握电子商务主要模式的业务流程、网络营销策略的综合应用、网上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步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安全措施。知识素养目标为学习本课程后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能力素养为: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师实验室软件中B2C、C2C、B2B、物流、网络营销、CA认证、网上银行等模块操作流程;掌握电子商务创业策划书的写作规范。能力素养目标为学习本课程中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素养为:能在淘宝网开设网店,并能熟练进行网店管理、网店装修,掌握网店经营、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技能。实践素养目标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将所学付诸实践,做中学,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技能。职业素养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并树立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防范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素养体现了电子商务职业岗位对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发展素养为: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素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胜任未来职业生涯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分析

课程内容与要求是课程标准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参考,对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课程的特点,项目课程采用“项目—任务”格式,理论性、综合性的课程采用“模块—教学单元”格式,电子商务专业本次开发的4门课程标准均采用“模块—教学单元”格式。

(一)模块的编排

模块是具有独立教学功能的课程组织单位。模块的编排,在课程目标指导下,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遵循基础性、够用性原则,结构上呈衔接关系。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例,模块的编排遵循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流程,从岗位认知、客户开发、客户管理、客户关系挽救这几个环节入手,环环相扣,设计模块结构,具体分为客户关系管理岗位认知、客户开发、客户信息收集与整理、客户满意度管理、客户忠诚度管理、客户抱怨与投诉处理、客户流失分析处置、CRM系统的选择与实施八个模块。其中,CRM系统的选择与实施这一模块放在最后,是顺应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是与就业岗位顺利衔接、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需要。

(二)教学单元的分解

设计教学单元时,参考多本中高职教材,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该课程的基本能力要求,选择简洁明了的教学单元名称。每一教学单元相对独立,命名上采用主谓结构句式或动宾结构句式,各教学单元之间呈梯度结构关系和教学推进关系。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例,对教学单元设计进行举例分析:

客户开发模块:客户认知(区分客户类型)—了解潜在客户的特征—寻找潜在客户的方法—接近潜在客户的策略—“好客户”的选择(选择好的目标客户),根据寻找目标客户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单元。

客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模块:从哪些渠道收集客户信息—收集客户的哪些信息—客户信息的分级管理(客户信息的分类处理),逐层递进设计教学单元。

客户抱怨与投诉处理模块:看待问题(现象)—原因分析—解决策略,从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和处理投诉的一般流程,逐层递进设计教学单元。

(三)知识点的表述

知识点的表述采用“可测性动词+表示知识点的宾语”的句式,以“必须、充分、够用、可测”为原则,从认知性、技能性和体验性三个维度表达。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知识点的数量均控制在3~5个,对个别能力点添加了程度词的描述。每个单元知识点(能力点)编排顺序为先知识点、后能力点(或技能点)、再素养点;先描述要求低的(如“了解”“初步学会”),后描述要求高的(如“掌握”“熟练应用”)。

(四)学时的安排

学时的安排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时要求,考虑到教学中的实训环节,学时安排相对宽裕。

五、实施建议分析

(一)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是对授课计划的总体安排、教学过程中教学关系和教学情境构建、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处理、技能训练要点的强化、教学过程中可能生成问题的解决、教材相关内容的增减及教学顺序的处理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比如:“客户关系管理”课程,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建议采用客户关系管理教学软件,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提高教学效果。再如:“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创设具有引导性、真实性的教学情境,理论教学要有机配合相应的综合实训,训练岗位职业能力;结合电子商务师考证要求,实行“课证融通”,配置国家职业资格电子商务师实验室软件,组织关于B2B、B2C、C2C的交易流程等模拟实训。

(二)评价建议

为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样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构建系统化评价体系。比如:“电子商务实务”课程,评价方式多元化,认真组织平时考核、课外训练、网上创业、学期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内实训;课外训练包括作业、实训报告、分析报告、实训操作;网上创业包括网店开设、店铺装修、经营业绩;学期考核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另外,教学评价注重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与客观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评价者要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改进的方法,真正实现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

(三)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教材是指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如教科书、练习册、活页讲义、教学指导用书、网络课程等,其中教科书是核心教材。教材开发与选用建议,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另外,教材应图文并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应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在满足教学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力图丰富课程内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建议配备CRM系统或选用网络免费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和操作CRM软件,以适应智能化的客户管理,提高客户管理的效率。

六、课程标准开发中的反思

一是课标质量仍需改进与提高。本次课标开发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希望在教学实践中,吸取同行们的建议,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不断完善,提高课标的质量。

二是课标实用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本次课标开发过程中,考虑到职业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的差异性,为保证课标在职业学校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上一篇:坚持才能成功初三作文下一篇:养生会所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