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2024-05-24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精选11篇)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1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加、乘减

一、想一想先算什么,再计算。2×4+8=

4×4-9=

2×4+3=

3×4-3= 3×1+4=

3×3-9=

3×4+9=

2×3+19= 4×3+3= 2×4+17=

4×4-7=

3×3+8=

二、比一比,填一填。

□×□=□ 小学资源网 □×□+□=□ 或 □×□-□=□

三、看图写算式。

1.2.□×□+□=□

□×□+□=□

或 □×□-□=□

或 □×□-□=□

3.□×□+□=□

或 □×□-□=□

四、填一填。

1.4×2+6,先算()乘()得(),再算()加()得()。

2.4×4-7,先算()乘()得(),再算()减()得()。小学资源网 2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2篇

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关卡一:神笔填空

1.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排。

2.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3.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B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关卡二:精挑细选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2.如下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

3.上音乐课时,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

B.(4,3)

C.(3,2)

D.(4,1)

关卡三:计算我最棒

1.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2.先写出三角形ABC中顶点B、C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关卡一:

1.第1排,2,7;

2.(4,4),(5,1);

3.(1,1),(5,1),(3,3),等腰直角

关卡二:

1.C;

2.B;

3.B

关卡三:

1.碰碰车(5,1),摩天轮(6,5),跷跷板(2,4)

2.B(6,8);C(2,8);平移后如图所示:

位置的表示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关卡:神笔填空

1.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数对表示位置,超市(,),学校(,),图书馆(,)。

(2)请你在图上标出游乐场(5,2)、地铁站(3,7)、医院(10,4)的位置。

2.请在下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

A(2,1)

B(7,1)

C(4,4)

D(9,4)

3.观察下图:

(1)写出三角形各顶点的位置;

(2)你能说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各点的位置吗?

(3)三角形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后各点的位置是多少?

(4)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各点的位置是多少?

4.先不要描,先想象一下在方格纸上(1,1)(5,1)(5,5)(1,5)这四个点连起来会是一个什么图形?(3,0)(3,3)(3,6)三个点呢?

位置的表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关卡:神笔填空

1.(1)(3,3),(6,5),(9,7)

(2)

2.连出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3.(1)A(6,6);B(9,6);C(7,8)

(2)A(6,3);B(9,3);C(7,5)

(3)A(2,6);B(5,6);C(3,8)

(4)A(3,4);B(6,4);C(4,6)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3篇

我们知道, 一个人的成功既不是靠天才, 也不能靠使蛮力, 任何成功都是靠的正确的方法。学习这种特殊的脑力劳动尤其是这样。在我们的学生中, 许多人学习并不是不努力, 花费的功夫也不能说不多, 可是他们的成绩总是差强人意。有的人相信一个"勤"字、一个"苦"字,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希望能够提高考试成绩, 但拿到老师批阅的考试卷一看, 成绩总是令自己惭愧。有的家长没到那个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差, 就总是责备孩子偷懒、好玩, 脑筋开小差, 有的家长甚至因而打骂孩子。而我却常常看到这些学生非常委屈。实际上这些学生是付出了劳动、流下了汗水的。而学习成绩老是出不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与人与鱼, 一饮之餐;与人与渔, 终身受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实践里, 结合实际,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总结一些好方法。

根据自己当年读书的体会与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总结了一套四步学习法, 并介绍给我的学生, 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学生能够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这就是“一课一练两回忆”。

(一) 一课

就是指课堂学习。学生在老师的调动下, 积极配合, 高度集中精力, 调动各种感官, 认真听, 细心想, 注意看, 动手动脑。听老师精辟的讲授, 想想其中的道理, 看看老师的演示和表情动作等。记住关键的要点, 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读一读, 记一记。圈点勾画, 把课堂知识全部消化。

(二) 一练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虽然领会了, 但还不到家。要在实践中去运用, 就要在学习实践中注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许多知识的无穷奥秘, 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就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在接触各类题型的同时,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意的是, 千万不要搞题海战术,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的习题, 做题的方式要灵活, 有些题一看就知道解题方法, 甚至有些还知道了结果的, 就要把时间节约出来去做其它的题。做题不一定要都做在纸上, 达到真正会了就是目的。这样你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去处理较多的习题。既轻松又有效, 真正地巩固知识。

(三) 晚忆

就是当天睡觉前的回顾。一天所学的东西很多, 要做到长时间不遗忘, 就得去回顾知识。“温故而知新”嘛。只要在临睡前, 把课本和笔记放在枕边, 平躺在床上, 保持安静, 闭目养神的样子。摒弃一切杂念, 对当天课堂所学知识, 课堂情景, 练习中的收获进行逐步回忆, 如数家珍般全部再现。 (例如:今天上的第一节课是语文, 学习的是《四知》, 作者是范晔, 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 著有《后汉书》;回顾文章内容;回顾文言知识点, 辟:征召。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如果想不起来了, 就打开书或笔记看看 (只是起提醒的作用) , 直到把当天所有学科学习及练习中所得的收获全部回忆为止。这样就能在情景再现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了, 你就可以放心地休息了。

(四) 早忆

早忆就是在第二天早上醒来时, 对前一天的知识再进行再回顾。醒来时, 最好是保持当时的姿势不变, 闭目对昨晚的回忆重复一次。因为昨晚已经回忆过一次, 所以回忆起来很快, 只要一会儿就回忆完了。当然也可能有回忆不起来的地方, 就打开书或笔记看看。看一眼就行, 直到回忆完毕。

值得说明的是, 晚忆要系统全面地进行, 尽量不疏漏, 所花时间大约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早忆就很快, 大约只要10到20分之间就可以轻车熟路地完成。

在这四步中, 课堂学习是关键, 课后练习是提高, 两次回忆是加深和延长记忆。一般在三五个月后记忆才开始模糊, 基本能够再现当时情景, 需要再次进行快速回顾, 这样就可以保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或者终身不忘了。

四步记忆, 方法很实效。看起来有点复杂, 其实不是。学要踏实, 练要勤思, 两回忆养成习惯, 保你记忆长久。所学的知识准确地储藏在脑海, 遇到相关问题, 当时老师上课和自己练习的情景, 就会象放电影一样,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4篇

关键词:中考热点问题复习 高效课堂建设 知识储备 典型例题 课后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73-02

实施高效课堂建设已来,各种教学模式遍地开花,特别是在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它更强调要创设开放课堂,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把教师从繁重的课堂讲授者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人,它关注的是一堂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 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热点问题复习中,我对这个方面进行了尝试,试图从“一课一题一练”的角度来改变大容量的中考复习方式,一堂课就解决一个热点,把课堂空白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到学生的部分参与,乃至积极参与,从而改变“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现将我在中考热点问题复习中的一些尝试提供给大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 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因此,我从三个层面来开展“一课一题一练”的教学。

一、构建知识储备,促进思维发生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因此,在热点问题的教学中,我尝试先让学生探究热点问题的本质,从而揭示解决热点问题的方法。

如:探究:如图,已知∠BAC=90°,过直角顶点A任意作一条直线MN,过边AB上的任意点D作DE⊥MN于点E,过边AC点任意点F作FG⊥MN于点G,请判断△ADE与△AFG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

在学生的先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出了一种情况。在第二天的小组展示上,学生对自己发现的情况进行说明时发现,其他同学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样学生的两种思维得到了交流,从而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开心图形”在不同形状下的两种情况,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生解法展示:

理由同第一种情况。

二、精选典型例题,促进思维碰撞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积极思考。” 因此,在找到解决热点问题的基本方法后,我们更要注重的是选择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运用自己找到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方设法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不同思维的激烈碰撞,达到解决该热点问题的目的。

如:(2011绍兴)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A,顶点为B,对称轴BC与x轴交于点C.

(1)如图1,求点A的坐标及线段OC的长;

(2)点P在抛物线上,直线PQ∥BC交x轴于点Q,连结BQ.

① 若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2所示放置,其中,一个顶点与点C重合,直角顶点D在BQ上,另一个顶点E在PQ上.求直线BQ的函数解析式;

② 若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与点C重合,直角顶点D在直线BQ

上,另一个顶点E在PQ上,求点P的坐标.

通过例题的小展示和大展示,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开心图形”全等和相似的两种情况逐一呈现,直线在直角外和直角内的两种情况得到充分运用,不同的解法精彩纷呈,学生对“开心图形”在解题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解法展示:

三、强化课后巩固,促进思维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

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的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因此,在热点问题的教学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对该热点问题有更深的体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升华。

如:(2012义乌)如图1,已知直线y=kx与抛物线y=- 4 27 x 2+ 22 3 交于点A(3,6).

(1)求直线y=kx的解析式和线段OA的长度;

(2)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PM,交x轴于点M(点M、O不重合),交直线OA于点Q,再过点Q作直线PM的垂线,交y轴于点N.试探究:线段QM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2,若点B为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的点,点E在线段OA上(与点O、A不重合),点D(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BAE=∠BED=∠AOD.继续探究:m在什么范围时,符合条件的E点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

通过课后练习,“开心图形”从“一线三直角”转化成“一线三等角”,在更深的层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更激烈的碰撞中得到质的升华,达到复习的目的。

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我说过了,就掌握了。”这句话表明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而“一课一题一练”正是通过知识储备、 典型例题、课后巩固三个环节开展热点问题的教学,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的过程、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不同的观点和解法都得到呈现。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认真研究中考试题,挖掘试题的内涵,真正做到功夫化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的课堂就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氛围的民主性、师生交流的情感性、教学过程的智慧性;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也能基本上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1)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5篇

一、单选题

1.求一个数的几倍,用()

A.加法计算                                  B.乘法计算                                  C.减法计算

2.136×4表示()。

A.4个136连加的和                           B.4个136相乘                           C.136个4连乘

3.32+32+32+32+32=()

A.32+5                                       B.32×5                                       C.32-5

4.有三名同学到图书馆借书,每人借的书的本数一样多,这三名同学一共借了()本图书。

A.9                                             B.10                                             C.11

二、判断题

5.几个数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6.如果积的末尾有一个0,则因数末尾至少有一个0。

7.a+b

=a×b

8.5+5+5+4=4×5+1()

三、填空题

9.7×4=28读作:________。表示________个4相加。

10.3+3+3+3+3=________,改写成乘法算式是________,口诀是:________。

11.________

加法算式: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或________

12.2乘5写作________×________,4×5读作________。

13.3×6=________,读作:________,计算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________;3和6都叫________,它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________,还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4.写出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15.6个4

是多少?

五、应用题

16.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

【分析】根据所学的内容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用乘法解决。

故选:B

2.【答案】

A

【解析】【解答】解:136×4表示4个136连加的和。

故答案为:A。

【分析】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3.【答案】

B

【解析】32+32+32+32+32表示的是5个32相加,根据乘法的意义,表示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5个32即32×5

故选:B

此题考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

4.【答案】

A

【解析】【解答】3×3=9(本)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3的乘法口诀的计算,因为每人借的本数一样,有三人,所以两个乘数是相等的。

二、判断题

5.【答案】

错误

【解析】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12×15=180,积的末尾有0,但因数的末尾没有0,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只要两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积的末尾有0,这两个因数的积的末尾就有0.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a+b表示这两个数的和,a×b表示这两个数的积,它们不可能相等。所以这个题是不正确的。

【分析】乘法结合律有关的题目。

8.【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5+5+5+4=4×5-1。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最后一个加数比前几个加数少1,所以这些数的和=5×加数的个数-1。

三、填空题

9.【答案】

7乘4等于28;7

【解析】【解答】解:7×4=28读作:7乘4等于28,表示7个4相加。

故答案为:7乘4等于28;7。

【分析】读乘法算式时,先读第一个乘数,再读“乘”,接着读第二个因数,然后读“等于”,最后读乘积;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10.【答案】

15;3×5;三五十五

【解析】【解答】

3+3+3+3+3=1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口诀是:三五十五。

故答案为:15;3×5=15;三五十五。

【分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

11.【答案】

5,6;6+6+6+6+6=30;5×6=30;6×5=30

【解析】【解答】解:图中表示5个6;加法算式是:6+6+6+6+6=30;乘法算式是5×6=30或6×5=30。

故答案为:5;6;6+6+6+6+6=30;5×6=30;6×5=30。

【分析】图中有5盒笔,每盒笔有6根,所以表示的是5个6;

列成加法算式是:把5个6相加;

列成乘法算式是:每盒蜡笔的根数×盒数=蜡笔的总根数,或者盒数×每盒蜡笔的根数=蜡笔的总根数。

12.【答案】

2;5

;4乘5

【解析】【解答】

2乘5写作2×5,4×5读作4乘5。

故答案为:2;5;4乘5。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算式的读写,写乘法算式时,“乘”写作“×”;读乘法算式时,“×”读作乘,读作几乘几。

13.【答案】

18;三乘六等于一十八;三六十八;乘数;3;6;6+6+6;6;3;3+3+3+3+3+3

【解析】【解答】

3×6=18,读作:三乘六等于十八,计算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三六十八;3和6都叫乘数,它可以表示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6+6+6,还可以表示6个3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3+3。

故答案为:18;三乘六等于十八

;三六十八;乘数;3;6;6+6+6;6;3;3+3+3+3+3+3。

【分析】计算两个一位数的乘法,直接利用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算式读作:几乘几等于几,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乘数,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用相同的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据此解答。

四、解答题

14.【答案】

【解析】【分析】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数,这两个数都叫做乘数,得到的数叫做积。

15.【答案】解:4×6=24

答:6个4是24。

【解析】【分析】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根据“四六二十四”计算6个4是多少即可。

五、应用题

16.【答案】解:3×4+2=14(个)或3×5

1=14(个)答:一共有14个桃子。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6篇

一、单选题

1.火车原来11:40

到达,晚点25

分钟,火车到达时间是()

A.11:15                                       B.12:05                                       C.11:65

2.淘气和笑笑从7:00开始做作业,淘气7:30做完,笑笑7:40做完,()做得快。

A.淘气                                 B.笑笑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3.超市早上8:00开门,晚上8:00关门,营业了()时。

A.12                                            B.10                                            C.24

4.某商品展销会展销时间是从12月20日到元月28日,为期()天。

A.40                                            B.41                                            C.42

5.张华是1998年出生的,属虎.下面()年出生的人和他是同一属相.

A.2008年                                    B.2010年                                    C.2012年

二、判断题

6.单数月都是大月,双数月都是小月.7.分针从1到2经过了10分.

8.2时=20分。

9.现在是3:30

()

10.小学生每天晚上大约要睡90分钟.(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11.一年有________个月,一个世纪有________年.

12.王老师每天上班从家到学校骑车需要25分钟,今天他8︰00到校,你知道他是________时刻从家出发的吗?

13.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大地震,到20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过去了________周年。

14.小华每天早止7:30到校,11:50放学,他上午在校________小时________分。

15.分针从3走到10,走了________分;时针从6走到11,走了________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________时。

16.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15时是________时

7时是________时

四、解答题

17.仔细观察钟面上的秒针和分针,看看1分等于多少秒?

18.按照规律写出最后一幅图的时间。

五、综合题

19.你知道他们每个人的生日分别是几月几日吗?

(1)的生日是________。

(2)的生日是________。

(3)的生日是________。

(4)的生日是________。

六、应用题

20.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

A

3.【答案】

A

4.【答案】

A

5.【答案】B

二、判断题

6.【答案】错误

7.【答案】错误

8.【答案】错误

9.【答案】错误

10.【答案】错误

三、填空题

11.【答案】12;100

12.【答案】7:35

13.【答案】40

14.【答案】4;20

15.【答案】35;5;24

16.【答案】

下午3

;早晨7

四、解答题

17.【答案】解:我发现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60小格,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哈哈,我知道了,秒针走60小格就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1分钟和60秒一样长,所以1分=60秒。

18.【答案】4:00

五、综合题

19.【答案】(1)8月31日

(2)9月6日

(3)5月31日

(4)7月1日

六、应用题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7篇

小数乘整数

【一课一练】

一、填一填。

1、根据第一列的积,填出其他列的积。

因数

380

3.8

380

380

0.38

3.8

因数

1.5

0.15

150

积5702、6.9+6.9+6.9+6.9=()×()=()

3、3.15×99+3.15=()×()=()

4、2.5+2.5+2.5+2.5+7.05+7.05=()×()+()×()=()

5、2.8元×3=()角×3=()角=()元

二、列竖式计算

0.89×9

2.5×14

120×0.5

0.29×50

1.15×60

三、商店运进14筐苹果,每筐35.8kg,卖掉了400kg,还剩下多少千克?

四、(1)小华买4个包子、2个煎鸡蛋和一杯果汁,一共需要多少钱?

(2)请制作一份科学的早餐食谱,并计算一共需要多少元。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1、根据第一列的积,填出其他列的积。

因数

380

3.8

380

380

0.38

3.8

因数

1.5

0.15

150

570

5700

570

5.75702、6.9+6.9+6.9+6.9=(6.9)×(4)=(27.6)

3、3.15×99+3.15=(3.15)×(100)=(315)

4、2.5+2.5+2.5+2.5+7.05+7.05=(2.5)×(4)+(7.05)×(2)=(24.1)

5、2.8元×3=(28)角×3=(84)角=(8.4)元

二、列竖式计算

0.89×9

2.5×14

120×0.5

0.29×50

1.15×60

=8.01

=35

=60

=14.5

=69

三、商店运进14筐苹果,每筐35.8kg,卖掉了400kg,还剩下多少千克?

解:14×35.8-400=101.25千克

答:还剩下101.2千克。

四、(1)小华买4个包子、2个煎鸡蛋和一杯果汁,一共需要多少钱?

解:0.8×4+2×2.5+2.8=11元

(2)请制作一份科学的早餐食谱,并计算一共需要多少元。

解:答案不唯一,如:买2个三明治+2个包子

一课一练,演绎练笔精彩 第8篇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课堂练笔 一课一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1

阅读指向写作,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已经成为趋势。然而,课堂中也存在着练笔过滥的现象,或是为了练笔而练笔,过于追求教学形式,没有实质性目的;或是练笔蜻蜓点水,缺少足够的时间沉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应追求读写相融,要读到好处,练有所得。

一、借鉴语言,实现对话文本

教材只是个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文本中的语言,主动践行读写迁移,在提升学生表达水平的同时引导他们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比如《藏戏》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语言入手,通过模仿借鉴,推进语言表达实践。

师:在藏戏形成的过程中,有很多故事,请你们说说,哪些故事对你触动最大?

生1:“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造桥”这里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唐东杰布的仁慈。

生2:“58座铁桥”这一数字感动了我,让我感受到唐东杰布做事的恒心。

师:是的,僧人唐东杰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被世人誉为“铁桥活佛”。而这最主要的还在于他有智慧、有毅力、有仁心,他还给世人留下了藏戏。谁来说说这个精彩的故事?

(同桌口头交流,先讲故事,接着给藏戏写解说词)

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写解说词,而是先让学生了解唐东杰布这个人,接着复述藏戏的故事,最后再引导学生写关于藏戏的解说词。从读到说,再到写,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的语言不断丰富、内化的过程。

二、对比阅读,深化语言表达

相对而言,教材中可借鉴的内容有很多,有语言,有布局,还有选材。对此,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够根据学段目标、学期规划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开展练笔。比如《白鹅》这一课,关于白鹅走路的句子,笔者就曾引入《白公鹅》的片段,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从而理解课文中白鹅的那种“高傲”。

(投影显示《白公鹅》片段:“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师:这里都是描写鹅步的,谁来说说有什么异同?

生1:相同点是两位作家都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生2:从气势上来看,这两只鹅都很高傲。

师:那谁来说说不同点又是什么?

生3:丰子恺主要是进行对比,把鹅与鸭进行对比;而《白公鹅》里则重点描写动作。

师:是的,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同样是鹅,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就有不同的表达。现在我们也来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最好就是鹅,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个角度来写?

(学生练笔)

案例中,教师引入《白公鹅》的片段,重点引导学生对鹅步进行比较,让学生品析不同作者、不同角度、不同技巧,对鹅的描写也不同。这样就给学生形成了视觉冲击,使他们在练笔中也能通过不同手法强化身边具体事物的描写,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三、品析情感,准确把握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并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同样还为了以写促读,引导学生通过仿写、想象等方式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实现与作者的深度对话。比如《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笔者就曾组织学生进行练笔。

师: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母亲力大无穷?

生1:“再挑100多斤”。

生2:“手里拉着”“背上背着”“最后还翻山越岭”。

师:是的,母亲很辛苦,每年都是这样,无论烈日还是严冬,她都是——

生3:“拉着我……翻山越岭”。

师:是的。母亲很平凡,但同样也很伟大。80多斤重的身子,却挑起100多斤重的担子。这里母亲是怎么想的?当“我”抱起母亲,在那一刹那,“我”的内心又会想起什么?请你们选择一个角色,写一写他内心的想法。

(学生练笔)

平凡的语言中往往蕴含着伟大的力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品析想象,并模拟不同角色进行练笔,目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在深度对话中感知母亲的伟大,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总而言之,对于课堂练笔来说,教师应该根据文本与学生实际,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练笔,从而真正让读写结合读在实处、练在好处。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9篇

一、单选题

1.3×(2+3)=()

A.2                                          B.4                                          C.15                                          D.18

2.下面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后不改变计算结果的是()

A.(63﹣27)÷9                         B.(8×4)﹣20                         C.62﹣(38﹣17)

3.84+(96÷12×3)=()

A.276

B.108

C.45

D.35

4.30与25的和除它们的积,求商的算式是()

A.(30+25)÷30×25         B.30×25÷(30+25)C.30×25÷30+25         D.(30+25)÷(30×25)

二、判断题

5.把算式44-36=8,100-8=92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是100-44-36。

6.1000÷(25×4)=1000÷25×4

()

7.计算75+(65-47)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三、填空题

8.23+(21+7)=________

9.计算50-(24+26)÷5时,先算________法,再算________法,最后算________法。

10.算一算.

________

四、解答题

11.明有33元钱,买一支牙膏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可乐?

12.马小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时,把第一个乘数21个位上的1看成了6,结果比正确的积多了75.你能帮马小虎算出正确的积吗?

五、综合题

13.把下面每组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90-54=36,36÷9=4

________

(2)63-25=38,88-38=50

________

六、应用题

14.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一道式题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第一步:2+3=5,第二步:3×5=15,所以3×(2+3)=15,选C.

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去掉括号后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结果会改变;

B:去掉括号后不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C:62-(38-17)=62-38+17,去掉括号后要改变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改变运算符号结果就会改变。

故答案为:B。

【分析】没有小括号,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答案】B

【解析】【解答】84+(96÷12×3)

=84+(8×3)

=84+24

=108

84+(96÷12×3)

=84+24

=108

4.【答案】

B

【解析】

二、判断题

5.【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把算式44-36=8,100-8=92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是100-(44-36),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先算44-36的差,然后用100减去这两个数的差,所以要把44-36加上小括号先算,据此列综合算式即可.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1000÷(25×4)=1000÷100=10,或1000÷(25×4)=1000÷25÷4,所以“1000÷(25×4)=1000÷25×4”这个计算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7.【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计算75+(65-47)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填空题

8.【答案】51

【解析】【解答】23+(21+7)

=23+28

=51

故答案为:51

【分析】先观察数字和运算然后特点,确定运算顺序,此题含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面的加法.9.【答案】

加;除;减

【解析】【解答】解:计算50-(24+26)÷5时,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

故答案为:加;除;减

【分析】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10.【答案】20

【解析】

四、解答题

11.【答案】

(33-9)÷6=4(瓶)

答:可以买4瓶可乐。

【解析】【分析】剩下的钱可以买可乐的瓶数=剩下的钱÷一瓶可乐的价钱,其中剩下的钱=小明有的钱数-一支牙膏的价钱,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12.【答案】

解:75÷(6﹣1)

=75÷5

=15

所以21×15=315

答:正确的积应该是315。

【解析】【分析】把21看作26,说明个位数字多了(6-1),那么乘积就会多第一个乘数的(6-1)倍,这样用积多的数除以(6-1)即可求出第一个乘数。用第一个乘数与正确的第二个乘数相乘算出正确的积即可。

五、综合题

13.【答案】

(1)(90-54)÷9=4

(2)88-(63-25)=50

【解析】【解答】解:(1)90-54=36,36÷9=4,(90-54)÷9=4;

(2)63-25=38,88-38=50,88-(63-25)=50;

故答案为:(90-54)÷9=4;88-(63-25)=50。

【分析】观察第一组算式可发现,它是先求出90与54的差,再求出差与9的商,可通过给减法加括号使其先算减法,据此列出算式即可;观察第二组算式,它是先求出63与25的差,再求出88与(63-25)的差,据此列出算式即可。

六、应用题

14.【答案】

(5+4)×6=54(人)

答: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有54人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10篇

一、判断。

(1)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ab。()(2)两个不同合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不能是这两个数的乘积。()(3)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4)不相同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大。()

二、填空。

(1)36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a和b是两个自然数,a除以b的商正好是4,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三、求最小公倍数。

52和13

11和12

24和20

18和12

四、综合应用。

(1)某小学五年级同学在操场做操,每行16人或12人,正好是整行。已知五年级同学在140~160人之间。请问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一个两位数减去12后,即是8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3)同学们参加劳动。9人一组则多6人,8人一组则多5人,参加劳动的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4)有一车饮料,如果3箱一数,还剩1箱;如果5箱一数,也剩1箱;如果7箱一数,也剩1箱。这车饮料至少有多少箱?

(5)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77,这两个质数的和是多少?

(6)马路旁栽一行小树,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是80米,原来每隔2米植一棵,现小树长大,改为每隔5米植一棵。如果两端不移动,中间有几棵树不用移动?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 第11篇

一、单选题

1.一块玻璃,长48厘米,宽36厘米,它的周长是()

A.816厘米                            B.618厘米                            C.186厘米                            D.168厘米

2.下图中,甲和乙的周长比,结果正确的是()

A.甲比乙长                                B.乙比甲长                                C.甲、乙一样长

3.王奶奶靠墙用簧笆围一个长方形的花圃,长3.6米,宽2.4米,至少需要()米长的篱笆。

A.6                                         B.8.4                                         C.9.6                                         D.12

4.李大伯利用一面墙,用竹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菜地(如图),这块菜地长30米,宽20米,竹篱笆的长度是()

A.100米                                   B.80米                                   C.70米                                   D.60米

二、判断题

5.判断对错.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周长是11分米.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长是宽的3倍,周长是48厘米。

7.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也一定相等。

8.判断对错

光明路小学操场是长方形的,长100米,宽60米,沿着操场的边跑2圈,一共跑320米.

三、填空题

9.胸围就是胸部的周长.

篮球场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篮球场的________.

脚印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脚印的________.

1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它的一条边长12厘米,它的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厘米。

11.把一张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长方形(如图),再剪开,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2.有一个长方形花坛,周长是48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花坛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长方形花坛的长是________米.长方形花坛的宽是________米.四、解答题

13.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4米,四周围上篱笆,要围多少米的篱笆?如果一面靠墙,(如图)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14.张爷爷锻炼身体,每天沿着一个宽40米,长是宽的3倍的长方形水池跑两圈,张爷爷每天跑多少米?

五、综合题

15.把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按下面的规律拼成长方形:

(1)用5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2)用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六、应用题

16.一个长方形的枕套长6分米,宽4分米,现在要在四周缝上花边,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分米的花边?

17.小兵的爸爸要建一个长32米,宽24米的养鸡场,要建多长的院墙?如果有一边靠墙至少要建多长的院墙?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48+36)×2=168(厘米),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问题,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行分析即可.2.【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甲的周长包括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加上中间曲线的长度,乙的周长包括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加上中间曲线的长度,所以甲乙的周长一样长.故答案为:C

【分析】图形的周长是围成图形所有线段或曲线的长度,因此先判断出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包括哪些线段或曲线的长度即可判断周长的长短.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2.4+2.4+3.6=8.4(米)。

故答案为:B。

【分析】要是需要的篱笆最少,则需要一条长靠墙,这样所用篱笆长度就是两个宽和一个长的和。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4.【答案】

C

【解析】【解答】竹篱笆的长度是长方形三条边的长度.20×2+30=70(米),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问题,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行分析即可.二、判断题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5+3)×2

=8×2

=16(分米)

原题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长方形周长=(长+宽)×2,根据公式计算出周长后判断即可。

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3×6)×2=24厘米。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其中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7.【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例如(5+4)×2=18,(6+3)×2=18,周长相等,但是长和宽都不相等,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以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周长后作出判断.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100+60)×2×2=640(米)

跑2圈一共跑640米.

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问题,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行分析即可.三、填空题

9.【答案】周长;周长

【解析】【解答】根据周长的定义可知,篮球场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篮球场的周长;脚印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脚印的周长.故答案为:周长;周长

【分析】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所有线段或曲线的长度之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10.【答案】

【解析】【解答】解:(40-12×2)÷2=8(厘米)。

故答案为:8。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代入已知数据解答即可得出长方形的另一边长。

11.【答案】24

【解析】【解答】解:(8+8÷2)×2

=12×2

=24(厘米).

答: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故答案为:24.

【分析】剪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计算即可.

12.【答案】16;8

【解析】【解答】解:宽是:(48÷2)÷(1+2)=24÷3=8(米),长是:8×2=16(米)

答:这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16米,宽是8米。

故答案为:16,8。

【分析】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知:长+宽=长方形的周长÷2,先求出长与宽的和,因为长是宽的2倍,长与宽的和是宽的(1+2)倍,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求出宽,结合长是宽的2倍,再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长;据此即可解答此题。

四、解答题

13.【答案】

解:(1)(8+4)×2

=12×2

=24(米);(2)8+4×2

=8+8

=16(米)

答:篱笆长24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16米

【解析】【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求出四周的长度的和,然后再求出一个长和两个宽的长度的和就是一面靠墙的情况下需要的篱笆的长度,据此解答。

14.【答案】解:长:40×3=120(米)

(120+40)×2×2

=160×2×2

=640(米)

答:张爷爷每天跑640米.

【解析】【分析】用宽乘3求出长,然后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求出一圈的长度,再乘2就是每天跑的长度,长方形周长=(长+宽)×2.五、综合题

15.【答案】(1)12

(2)2n+2

【解析】【解答】(1)用5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长=5×1=5厘米,宽=1厘米,则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5+1)×2=12厘米;(2)用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长=n×1=n厘米,宽=1厘米,用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n+1)×2=(2n+2)厘米.【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先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然后按公式解答即可;(2)用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长=n×1=n厘米,宽=1厘米,然后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答.六、应用题

16.【答案】解:(6+4)×2

=10×2

=20(分米)

答:至少需要准备20分米的花边.【解析】【分析】长方形周长=(长+宽)×2,由此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计算需要准备的花边的长度即可.17.【答案】解:(32+24)×2

=56×2

=112(米)

32+24×2

=32+48

=80(米)

答:要建112米长的院墙;如果有一边靠墙至少要建80米长的院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初二数学一课一练】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05-17

数学初二论文提纲09-24

初二数学答题卷06-25

初二数学讲义证明07-15

初二全国数学竞赛07-21

分式方程初二数学08-01

初二数学听课记录08-01

上海初二数学证明08-18

初二数学下册题库08-22

数学初二论文范文05-11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网络程序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