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复习课

2024-05-27

角的度量复习课(精选9篇)

角的度量复习课 第1篇

《角的度量》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对线和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2、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3、学会复习旧知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合作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习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构建网络。1.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在黑板上出示一个点。要求:根据本章你所学的知识,说说由这个点你想到哪些内容?

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让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可能的答案:(1)它可以是一条射线的端点

(2)可能是线段的一个端点可以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与刚才同学说的射线的区别在哪里?

(3)经过这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4)它是角的顶点,你还能知道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叫什么?(5)可能是量角器的中心点(6)可能是钟表的中心……

归纳整理: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这两个部分,线段、射线、直线这些都是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都是关于角的知识。(课件出示知识网络图)

① 同学们,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点,板书),点动成了一条…(线,板书),(随后直线上出现了两个点),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线?(板书:直线、射线、线段。)分别有几条?

②这些线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怎样联系呢? 小结:

联系: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上一部分;将射线反向延长就可以得到直线,将线段一方延伸就得到射线,两方延伸就得到直线。

区别:端点个数:直线 无端点,射线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度量: 直线 不可以,射线不可以,线段可以度量。

性质: 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复习角的分类相关知识

展示角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什么是角? 例1 判断

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解析:错误。因为锐角是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所以两个锐角的和大于0度,小于180,可能是锐角 直角 钝角

你认为哪些角比较特殊,直角、平角、周角特殊在哪里?(因为它是固定的90°、180°360°)

师: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1周角=()平角=()直角

师:那我们还提到了什么角?如果按角的大小重新给他排排队,你会排吗?

这些知识就是我们所学的角的分类的知识。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量角

画一画: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你能估一估么?那我们要知道它的准确数应该怎么做?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出画的那个角的度数。(2)师生共同交流量角的方法

师:在量角时,什么时候特别容易出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要注意看是内圈的刻度还是外圈的刻度。

师:那什么时候看的是外圈,什么时候看的是内圈呢? 生:零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要看外圈的刻度线。零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要看内圈的刻度线。

2、画角

(1)师:量角器除了量角之外,它还有什么作用?(画角)例 2.画一个65°的角么?

哪位同学能到前边来展示最优秀的你?(2)师生回顾画65°角的画法。(3)生练习画135°的角。

师:画完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换互相量一量这个角,帮她检查检查她画的准确么?

如果我们不用量角器,135°的角还可以怎么画?(三角尺拼一拼)小结:(1)先画一条射线是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所画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三.数角的规律

设包括最外面的两条射线共有n条射线,则大大小小的角的数量为:1+2+3+4+5+…(n-2)+(n-1)例如有8条射线则角的个数是1+2+3+4+5+6+7=28(个)

四.检评,完善提高。

五.有时间复习第一章的大数的认识。

角的度量复习课 第2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第18~19页的角的度量。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更不用说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以后学习角的分类以及七~九年级学习习近平面图形打基础的,也就是说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要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详见教案。

二、说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材在想要学生感知到说一个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时,采用的是:用两个不同的三角板的三个不同的锐角(即300、600、450)去量已知角的大小,这样引入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本人感到,没有用不同大小的角去比画同样大小的角来得直接,更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更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为了学生认识量角器、角,什么情况下读量角器内圈的度数,什么情况下读量角器外圈的度数,以及10的角有多大,多少度的角有多大,本人用两根红线来演示,容易使学生形成直观上的表象。

在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的过程中,本人采用了“尝试、估计、验证、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度量的方法。

有时,角的两条边(有的是一条边)达不到刻度线,需要延长边,本人特地在作业纸的第2题安排了这样形式,以便使学生解决。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除了让学生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随接讨论外,还安排了变式题“如果将一个300

放到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观看,这个角是多大”,是学生加深印象。

以上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优化教学的要求。

三、说教、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

1、促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认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当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以后,再学习新的一种知识时,这时的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就会发生冲突,这就好比原来平静的河面被人仍下一块石头,水面上泛起一道道波纹,再经过一段时间,河面上又趋于平静。本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感到∠1和∠2的大小是相等的,而教师偏偏用不同大小的角去比画,得到这两个角不等,学生产生了原有经验与现有局面相矛盾的情况,使得学生迫切希望有一种统一的、能度量角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欢乐鼓舞的情怀,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2、估角、量角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学生量角时,往往是看量角器的内圈,还是看量角器的外圈不能够掌握。即使是比较好的学生,也时常发生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借助直观教具——量角器及量角器上的两根红线,让学生先感知1、90的角有多大。在学生初步学会度量角的度数后,让学生再估计以下这个是比90大,还是比90小,来验证量的角是否正确。整个量角、估角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新《课标》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学习的方法写进了总则,这体现了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也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三大主流。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卡特金在学生不经历探索过程的弊端时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够拨动人得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可见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本人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的探索放在第一位。如;探索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角的标准;角的度数的度量;寻求角与角的边的长短、角叉开大小之间的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

4、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虽然教科书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并非十全十美,所以,教材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学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所举的例子要使学生浅显易懂,这是我们应遵守的原则。所以,本人在教学的开始与学习度量角的度数时都采用了不盲从使用教材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0

0

0

在“度量”中教学“角的度量” 第3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确立研究任务

师:请看大屏幕, 从中你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图形吗?

师:谁能把这些角从大到小排排序吗?

师:角也有大有小, 角的大小如何度量呢?今天我们就开始研究它。 (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动手创作, 创造测量工具

师:要想度量角的大小, 你觉得需要什么?

生:量角器。

师:也就是量角的尺, 既然是量角的尺, 那么在这把尺上就应该能找到大大小小不同的?

生:角。

师:这些角, 这把尺, 怎么来的呢?想自己创造吗?

生:想。

师:那就从咱们熟悉的三角尺出发, 这上面有三个角, 最大的角为90°, 老二60°、老三……

生:30°。

师: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的三角尺上有。

师:咦, 刚才有没有注意到, 角的单位是什么?

生:度。

师:简写右上角一个小圆圈, 小手伸出来跟我一起写, 30°、60°、90°。

师:把这个最小的角画下来, 我们就有了第一个角。角的大小一般这样标注, 小弧线从这儿连到这儿再写上30°。

师:我们用它来量一个角试一试, 你觉得这个角比它大还是小? (学生尝试移动30°角测量风筝线与地面夹角的度数, 发现看似大的角结果一样大)

师:回顾刚才的过程, 他在不断调整, 终于大家说行了, 你觉得怎样放才行?

生:顶点和顶点完全重合, 边和边完全重合。 (师板书:点重合;边重合)

师:多好的四个字——完全重合, 谁再来量量这个角的度数? (生旋转30°的角, 测量出1点时时针和分针夹角的度数)

师: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用这个30°的角, 咱们能量出天下所有……

生:30°角。

师:1点时, 时针分针夹角是30°, 两点呢?

生:60°。

师:用这个30°的角好量吗?

生:不好量。

师:真的不好吗?

生:好量, 先量一次做个记号, 再量第二次。

师:有没有办法一次就量出来呢?

生:用老二, 老二60°。

学生用60°角测量两点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

师:把它画下来我们又有了第二个角。我们就可以用它量出……

生:天下所有60°的角。

师:如果把这两个角组合起来会怎样呢?

生:不仅可以量出天下所有60°角, 还可以量出天下所有30°角。

师:我们一起把这两个角画一下。 (学生边画边发出“唰”“唰”的声音)

师:咱们三角尺上还有多少度的角?

生:90°的角。

师:谁能把90°的角也合到上面去。

学生将三角尺中90°角重叠到上面, 教师画出90°角。

师:前面的弧线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挤了, 怎么办呢?

生:咱们可以像直尺一样写到边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边缘上标上:0、30、60, 90。

师:4点时, 时针和分针夹角多少度?

生:120°, 1个格子30°, 4个格子120°。

师:120°的角怎么得到呢?谁能在这上面继续画出120°的角?

生:用三角尺中30°的角, 接着90°的角往后画。

学生尝试画出120°角后, 很快就有同学提出画120°角, 除了用三角尺中30°角, 30+90=120°, 还可以用三角尺中60°角或90°角, 60+60=120°, 90+30=120°。接着教师让学生在研究单的背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接着120°后面画出150°、180°的角。

师:如果把它的边框画下来, 一把简易的量角器就做出来了, 想用它测量角的度数吗?想, 就是不透明对吧?打开信封, 彭老师已经把它做出来了。研究单第一题有四个角, 咱们先量前两个图形中画弧线角的度数。量好后别忘了在弧线旁标上度数。

学生利用硫酸纸做的简易透明量角器先测量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内角的度数, 指名演示测量过程后, 小结测量方法。在学生会使用简易量角器后, 继续测量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内角的度数。。

师:蜜蜂蜂巢, 号称天下最完美的结构, 它的形状就是正六边形结构, 这个角是多少度?

生:120°。

师:正五边形这个角多少度?

生:105°。

生:110°。

师:彭老师量量看, 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刻度线嫌少, 角嫌少, 需要更多的角。

生:要每一度都有。

师:昨晚彭老师真的分了。 (动态演示:先将0到30度平分成3份, 然后再一步步将180度平分成180份)

师:现在咱们就能量出天下0~180°之间所有整数度数的角了。

师:为了方便量角,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 你会正确读数吗?这个角多少度?

生:50°。

生:130°。

师:到底多少度?咱们来数一下, 一个大格10°, 10、20、30、40、50, 50°。刚才正确说出度数的同学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看的吗?

生:130°的角是从左边的0数起的, 50°应该从右边的0数起的。

师:观察要仔细, 角有两条边, 不仅要看这条边还要看另一条边。从左边0开始的角读外圈的数, 从右边0开始的角读里圈的数, 咱们一起把这个角画一画, 再从0开始读。

生:唰、唰, 0、10、20、30、40、50。 (师用彩色笔从0涂色到50, 凸显出读数的过程)

生:其实读外圈的数也行, 一条边对着130、一条边对着180, 180减130也是50°。

师:也就是不管看哪圈的数都要不仅看一条边对的数还要看另一条边对的数。不过哪种更简单?

生:含0的简单, 任何数减0都等于它本身。其实这个角130°肯定错, 因为它是一个小角。

教师旋转角的边, 变化出方向、大小不同的角, 让学生学会正确读角。最后停留于一个顶点未重合的角, 发现摆放错误, 但却找不到中心, 从而进一步优化量角器。

师:拿出我们买的量角器看看是不是一个中心, 两圈刻度。用它测量一下正五边形这个角到底是多少度?

生:110°。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109°。

师: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是110°, 不过109°的可能观察更仔细。我们一起量一量。现在还认为是110°吗?

生:不是, 还差一点。

师:不过这个一点是多少呢?离边上的小刻度线太远了。

生:放把尺。

生:把边画长。

教师用两种方法测量角的度数, 并借助放大镜放大图像让学生看出108°。

师:其实这些角的度数是可以算出来的, 有兴趣的课后研究一下。现在再量量看是不是108°。

三、巩固运用, 内化操作方法

师:回到课的开始, 有两个角的度数已经能一下子说出度数了。还有3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呢?彭老师画在研究单上了, 赶紧动手量一量。

答案是60°、120°、35°, 但有学生相差1°, 还有个别同学读错数。

师:其实相差一到两度可以算对的, 相差多了就错了。 (配音介绍:测量时, 由于视觉或测量工具等原因, 造成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叫误差, 为减小误差可以增加测量的次数或选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四、适度拓展, 趣味优化提升

师:这节课咱们不仅学会了量角, 还创造了量角器, 我们的量角器能量出天下所有的角吗?

生:如果角比180°大怎么办?

生:有360°圆的量角器。

师:除了大, 还有?

生:小, 夹在了线和线之间。

师:继续分, 1度=60分, 1分=60秒。角的单位除了度还有分和秒, 世界上斜而不倒的比萨斜塔, 倾斜角度就是6度59分24秒。

生:太精确了, 怎么量?

师:量角的工具有很多, 大家课后可以研究一下。课前有同学问:这把尺好奇怪, 为什么不做成方的?看一看半圆和方的中间的线, 你发现什么了?

生:方的有的线长, 有的线短, 半圆的一样长。

师:要下课了, 关于这节课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生:分和秒不是时间单位吗?怎么变成角度单位了?

生:1度有多大, 是谁规定的?

……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已知度数的角度量生活中未知角的度数, 本课180等分的量角器看似只在课的后半部分出现, 可实际上当学生在课的开始第一次用30°的角成功量出角的度数时, “点重合, 边重合”度量的原理就跃然于学生眼中, 180等分量角器的使用只是量的增加并没有方法的不同。所以本课从头到尾未出现如图那样常见的错误。

授知、授技、更授智, 教师从容地带学生在步步度量中走向“度量”。用能量出天下所有30°的角组合能量出天下所有60°的角, 就能得到既能量出60°又能量出30°的角, 量角器其实就是角的集合。从无到有、从一到多, 本课引导学生从身边存在的数学开始, 利用三角尺上的3个角通过叠加或续加得到简易量角器, 然后在遇挫中等分, 一步步优化量角器, 并熟练掌握正确的读数方法。

《角的度量》说课设计 第4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7—40页——角的度量。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的基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要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并且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本节教材角的度量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度量的方法。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概念,这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通过角的度量,形成角的度量的意识,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关系。

2、经历角的度量方法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是:内、外圈读角的度数。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学角的度量这课内容是: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二是突出重点,三是突破难点,我放手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的同时完成。

五、说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两个角:∠1和∠2,并提问题:这两个角哪个大?学生猜测后,再让学生拿出印有∠1和∠2的透明胶片,同桌之间比一比,并问你是怎么比的?引导学生说出:把两个角的顶点对准,一条边重叠,看另一条边;∠1的另一条边在外面,所以∠2大。尔后,动态演示:比较两个角大小的过程,对学生的操作活动加以验证。随后,我又说:用重叠的方法,我们比较出了两个角的大小,可是有谁知道∠1和∠2比大多少呢?回顾测量长度和测量面积的单位。那么,测量角需要用怎样的单位?怎样量角的大小呢?从而揭示课题——角的度量。【设计意图】一是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上述情境的设计,不仅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且要将重叠的数学方法有机地渗透其中,为学习角的度量方法作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二)建立1度角的概念,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

在继第一个环节之后,我对学生说: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譬如1度,记做1°。接着提出问题:1度的角到底有多大呢?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怎样的角是1度呢?

然后板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1度。

我引导学生思考,演示过程:把半圆等分成180份;再出示1度的角。我提出問题:请大家比画一下1度角的大小。想一想这里一共有多少个1°。

我顺势向学生介绍量角器及各部分名称。最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量角器,和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的中心点,两条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分别在哪。【设计意图】角的度量其实和长度面积重量等的度量一样,先要找到一个度量的标准,然后再看含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即为度量的结果。而这个标准往往是早有规定或约定俗成的,通常也不方便向学生解释起由来,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直接告知学生1°的角,然后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目的在于从知识发生的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

(三)分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量角的方法。

这个环节共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摆角。我说: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量角器,现在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在量角器上摆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要求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多少度。我又说:摆完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摆的?度数是多少?角的顶点与两条边分别在哪儿?

第二层:尝试量角。我用激将法:“量角”老师不教,你们会吗?请打开课本37页,先估计一下∠1 和∠2的度数,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角?我随后巡视学生量角再加以适当点拨。指定几名学生上台说量角的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量角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这个环节大胆地作出了这样的尝试;先摆,后量,然后集体交流,汇报总结,归纳量角的正确方法。因为有了前面的摆角、画角作基础,所以后面水到渠成的生成了量角的方法。整个环节,始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始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第三层:自主学习38页的例1。通过猜想、验证,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用旋转角的一边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建立角的大小的正确概念。

(四)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提问:那量角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与角度有关的问题太多了!多媒体依次出示:风筝、椅子、滑梯、大炮等图片,我再加以适当讲解。【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挖掘角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生活情境:风筝比赛的规则是什么?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适?为了击中目标,炮兵要随时调整角度等。这样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取学生有经验,有兴趣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会量角了吗?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梳理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二是让学生学会反思,重视学法。

六、说板书

角的度量微课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3、用活动角量角。

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

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 生:10个。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生:∠1里有(4)个小角,∠2里有(12)个小角。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三、进一步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进量角工具(1)细分半圆工具。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2)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3)认识几度的角。(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2.认识内、外刻度线(1)出示22度的角。师: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这个角里有2个10度和2个1度的角,就是22度。(2)出示13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你会测量吗? 生:130度。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测量好后,10度10度地数出来的。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我们再量一个角体验一下(练习纸上量∠5)(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那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进。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量∠6体验体验,好不好使。4.认识量角器。(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3)认识量角器教具。

师: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家。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0°和45°)。(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1)学生独立量角。(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3.学生独立量角((1)量两条边较短的(85°)角。

师:量这个角,有的学生又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 生:先延长两条边后,再量。因为角的大小不会改变。(2)出现误差后的应对策略:

师:同样大小的角,怎么会量出84°、85°、86°三个不同的结果呢。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出现了“误差)”。

师: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必须把误差降到最低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师:看到这里,你受到哪些启示?

生:量角的时候,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度 “°” 1˚

∠1 图 点重合 ∠2图

边重合 读刻度

]

教 学 反 思:

“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法一般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简单介绍一下量角的单位“度”,组织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名称,然后量角。引导学生总结“点对点、边对边、读刻度”的量角方法和步骤.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虽然花时多,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对量角器的本质认识不到位。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但由于量角的基本单位一度的角太小,在量角器上难以完整反映,量角器上一度的分割线去掉了大部分,只在圆周上留下一些刻度。因此学生很难理解“量角器就是单位小角的集合”。

角的度量复习课 第6篇

听华应龙老师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20xx年11月18日,杭州举行第二届“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我又有幸聆听了华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真正体现了本会“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的主题。

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给我的启发:

一、什么是本色课堂?

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

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二、什么是教学创新?

角的度量复习课 第7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一开始,教者便从学生画角、比较角的大小中引出量角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量角是因为有需要,掌握这个技能是能解决很多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层层突破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庄老师在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如:教学量角器的认识,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现为主,再通过提问解答的形式进行再补充完善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教学读角和量角的方法时,先让学生尝试,然后说说想法,再由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把自己经验进行总结归纳重点,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纸量角器上画50度的角时,由于画的开口不同,学生比较两种画法的不同点,得出用量角器量角应注意的地方是关键看零刻度线指着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这些既是量角的重点,也是难点。师没有直接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尝试,发现问题通过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整个过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了新知,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联系生活,巧设总结

在落实了本课的双基后,教师再次回归生活展现了椅背、滑梯等生活中的用具,让学生体会学习量角不仅能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而且更大意义的是在于生活中的应用,使学习本课的意义更上了一个台阶,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设计的小结是:我是量角器,我想说……,这个小结方式让学生角色转变,不仅有一定的趣味性,还有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在梳理新知中充分发散思维。

四、建议:

1、在量角器上读角时,应先出示一个普通角,而不是90度的角。因为认知的规律应是从普通转向特殊的。

“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片断及反思 第8篇

[关键词]角的度量 导入 观察 渗透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30

量角是一种测量行为,学好量角可以为学生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及今后的几何学习奠定基础。以往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总喜欢采取讲解量角要领、示范操作量角过程、学生模仿量角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多了一份约束,少了一份自然。那么,怎样才能使技能操作的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显得自然、厚重呢?前段时间有幸听了一位教师的讲课,使我深有感触,豁然开朗。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滑梯吗?(出示公园里的滑梯图片,各个滑梯的斜度不同)看到这些滑梯,你们想滑哪个?

生:第二个滑梯。

师: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生1:第一个滑梯太平了,滑下去不刺激,没有意思;第三个滑梯又太陡了,危险;第二个滑梯最合适,既刺激又好玩。

师:真厉害,一下子就说中了要领!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滑梯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生2:滑梯的斜度不一样。

师:是啊。那么,滑梯的斜度多大才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

教学片断二: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仔细观察,然后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生1:量角器的中心有一个小圆圈。

师:我们把它叫做量角器的中心点。

生2:量角器上有许多像射线一样的线。

生3:量角器上有两圈数字。

师:是的,我们把它称为外围刻度与内围刻度。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字有规律吗?

生4:内围刻度和外围刻度上标注的度数都是到180度,不过一个是逆时针排列的,一个是顺时针排列的。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接下来我们就学习用量角器上的刻度帮助我们量角。

……

教学片断三:

师:请大家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先画一个90度的角,再画60度和30度的角,然后比较它们哪里不同。

生1:它们叉开的大小不一样。

师:请大家再画一个21度的角。(许多学生为难了,觉得没法画)怎样才能画出一个21度的角呢?刚才大家通过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对0刻度、角的顶点等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量角器,找一找21度在什么地方。(学生学习画角)

师:刚才大家画的很准确。下面请大家随手画一个角,并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

生2:我画的是45度的角。

生3:我画的是153度的角。

师:你是怎样量角的?

生4:我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指向153,就是153度。

……

教学反思:

听了这节课后,我才发现数学课原来可以这么上,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教学时不仅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且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1.导入自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述教学中,教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滑滑梯活动入手,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度量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意义,为学习“角的度量”奠定了基础。

2.观察认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不是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根本不会去注意量角器上有什么。但在这里,由于教师的有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被激发,他们积极踊跃发言,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对量角器的丰富感知。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且为学生接下来的正确量角与读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渗透无形,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虽然都认识角,但感知不是很深刻。因此,让学生量角,其实是一个让学生深刻理解角的概念本质的过程。上述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角的概念本质,让学生自由画角。这样既使学生深刻理解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等知识,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自我实践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思考的机会,使教学有意但不刻意、严肃但不失活泼、有意但不张扬。

角的度量复习课 第9篇

数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0”

2.在观察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3.在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会测量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1、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张开(*开)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是一个什么?(媒体出示活动角)

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课件活动角演示角变大)

生:两边*开了。

师:那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生:变大了。

师:现在角怎么样了?(课件演示角变小)

生:变小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呀?

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30°、40°)的大小。

(1)猜一猜哪个角大。

师:这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方向相反∠1=30。,∠2=40。)

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猜∠1大。

(2)启发学生想办法验证。(学生说不出就直接进入新授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

(3)用活动角验证。

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指名一生演示)

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

师:他这样比对吗?(要注意顶点和顶点要怎么样?)

生:对!

师:谁大?

生:∠2大。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个活动角的大小和∠1是一样大的,∠2的另一条边在活动角的外面,∠2比∠1大。

师:真不错.用活动角确实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那∠2此∠1大多少呢?这就要 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新授

1、认识量角器,介绍度量单位,认识10、300、1500的角

1)观察量角器(投影出示一个量角器)

师:测量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使用量角器。看看量角器,这么复杂,上面都有些什么?拿出纸量角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反馈:生:有数,有线

师:这线就是刻度线。有关数,谁有补充?有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生:有2圈数,都是从0到180,10个10个数的。

师: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每一圈都是从0开始。0所对着的是0刻度线,看有几条0刻度线?(教师一边介绍一边指大屏幕)

生:2条

师:谁能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外圈刻度?

一学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师:他指得对吗?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内圈刻度,指给同桌看看。

师:延长这些刻度线,他们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请你找到纸量角器的中心,并作上记号。再和大屏幕上的对一对,你指得对不对。

操练:师:同学们也带了量角器,拿出来同桌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动作要快。

(根据回答,教师逐一电脑出示各部分名称)

2)认识10角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量角器,延长后的刻度线相交于中心,(静态演示)把一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组成了180个小角,每一个小角就是1度角(媒体动态出示1度角)从0度刻度线开始的1小格就是其中的一个小角,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它还有个简单的写法“0”,感觉这1度角怎么样?(很小)那一共有多少个1度呢?这是多少?(出示不同的1度角)(2个)

生:180个1度

师:想一想10等份是几度角?

师:从中心引出两条射线,一条与0度刻度线重合,一条与10度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10度的角。(课件出示10度角)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0度角吗?谁愿意来指一指?

师:量角器上的刻度是帮助我们读角的,那有两圈刻度,到底该读哪圈刻度?你会读吗?

3)读30度的角

媒体动态出示30度的角。

师:这个角是几度,你会读吗?

生1:30度

生2:150度

师:对于这两种读法有什么意见?(为什么读30度,它不也指着150吗?)

师:是啊,读角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读,(媒体动画从0开始到30变红)0在内圈就应该看内圈刻度。(板书:0在内看内)几度?

4)读150度角(一边反过来)

师:这个又是几度呢?谁来读?

生1:150度

师:这条边还是指着这,为什么是150了呢?

是啊,角的一边指着外圈的0度刻度线,就应该读外圈。

5)静态出示90度(看内圈)

师:这个角,几度?

师:读哪圈?为什么?

师:也就是这个角的一边对着内圈的0度刻度线,所以就读内刻度线,是吗?

这个90度就是一个直角。

2.出示60度的角。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成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方便书写,而且意思明确〕

1)、独立量角

师:都会读了吗?同学们表现真棒!那现在你能用量角器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吗?

生:能!

师:行啊,待会量的时候,请你边操作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媒体出示)

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②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我们一起来试着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60度角,学生练习,媒体出示)生:(独立量角,师巡视指导)

师:用量角器来量角,应该怎么量?和你组内的同学交流一。

2)、全班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A先让学生说完,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

B另一学生重复

师:很好!谁听明白了,他是怎么量角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板书:点重合)师:然后呢? 生: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师:也就是要边重合(板书:边重合)。不错!

生:我们只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指着刻度几,把它读出来就行了。(板书:读刻度)

C同桌互相说一说

D学生个别说一说

师:量得的60。我们可以记在角的这个位置。(媒体指)

师:一开始就量对的同学举起你的大拇指给老师瞧瞧!真了不起!会按照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来量角了吗?

生:会!

3、独立量角练习。

(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这三个角你能量吗?,动手量一量,边量边说一说量法。

反馈:出示学生作业

师:他量得对不对

教师纸上写度数。

在量角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老师在量角的时候,发现这边太短,学生说可以把边画得更长一些时,教师用教具再一次演示。

师:延长以后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是无关的?

生: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巩固

1.估计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出示一块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你最熟悉哪个,几度呢?那这个角呢?谁来估一估?(把学生估的写在黑板上)

师:谁估得准呢?动手量一量。谁愿意到上面来量一量,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上面的同学,也可以求助同学、求助老师。

出示另一块三角板。

师:这块三角板上的角呢?这是几度?(操作同上)

估得准不准,也动手量一量。

2、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4、猜一猜:出示一个一条边被挡住,一条边指着20的角。

师:这个角的一边被挡住了,猜一猜,它是几度角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第一次试教到最后上课,我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得到了老师的制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和欠缺,通过这一次的上课经历,我有几点较大的收获和启示,也对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

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在第一次试教中,在认识完量角器后,我直接让学生自己拿量角器试量,虽然,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会量,但由于学生对量角器还比较陌生,几乎四分之三的学生是一点都不会量,当反馈的时候,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量的方法。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角、描角,希望通过描角让学生体验量角的时候也应该顶点对中心,设想是很好,但是由于量角器上最直观的直角,却在学生读角的时候起了误导作用,而且描角也花费了许多时间,效果也并不理想。在第三次试教的时候,把这一环节改成了读角,不但教会学生读角,并在读角的过程中蕴涵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量角的时候也应点重合、边重合。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基本上都会量角,而且把量角的方法也归纳得非常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充分预设,把握生成

上一篇:发电机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五十岁生日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