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的观后感

2024-06-30

建川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6篇)

建川博物馆的观后感 第1篇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去建川博物馆参观。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一员。5月10日一大早,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乘车来到了建川博物馆。一到博物馆,一股沉重的历史气息席卷了每一位同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停止了打闹。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占地 500亩,坐落于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馆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来到建川博物馆,给人最大震撼的是抗战系列馆。在无数的影视、文艺作品中,都有描述日寇的残暴、抗战的艰苦;而来馆参观,就有了更加立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在广场,数百个铁铸铜塑的抗日英雄个个昂首挺胸、气势如虹;在展馆,那一枚枚光辉依旧的抗战勋章,那一把把浸染着日寇血渍的大刀和手枪,那一个个已经锈迹斑驳的地雷,处处不屈的中国人在顽强斗争;在战俘馆,铮铮铁骨的战士、不屈不挠的女英雄,让人肃然起敬。“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现在战火早已熄灭、硝烟已然散尽,但是历史不能遗忘,国耻应当铭记,今天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段“红色年代”的历史,这是参观完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后深深的感受。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包括红色年代章、钟、印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红色年代瓷器馆,一片红色的海洋。

一条青石板走廊,两边矗立着格子砖墙,每一个格子里都放置着一座造型或古朴或华丽或简约的座钟。那高耸古旧的钟墙,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把参观者们带进了几十年前那个红色的年代。穿过时钟走廊,便是满眼满目的红,数万枚大大小小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徽章错落有致,拼贴出各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图案,铺满了整个展馆的墙壁;各类印章排列有序,印章上残留的鲜红印泥和盖在纸上的大红鲜章,向人们讲述着那个红色年代的故事。参观者们就在这铺天盖地的红色当中,享受着视觉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撼!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的展品都很精美,但是瓷器上的图案却很单调,几乎是清一色的毛泽东语录、毛主席像、东方红等,唯一花俏一点的图案就是样板戏的剧照,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的展品充满了居家特色,那些老式的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还有老式的家具、照相机、乐器、生活用品、革命海报等。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逼真地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展馆里的一纸一布、一杯一瓶、一柜一桌,无不打着那个动荡岁月的烙印。可以看出,那个极左的年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很是单调贫乏,又红又专的思潮谱写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红色文化。红色年代博物馆的展品,让老一辈人心潮澎湃、思绪起伏,仿佛在瞬那间,回到了那个懵懂青涩、激情燃烧的年代;让新一辈人感慨万千、连声叹息,朦胧中也好像感觉耳边红歌四起、炽语飞扬。

感慨之余,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到那个狂热的、缺乏理性的“红色年代”呢?也许我们找不出准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是,我们许多的人都在盲从,都在狂热中迷失了自我。可是又怎样做到坚守自我而不盲从呢?恐怕也很难回答。“红色年代”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它会重演吗?它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深地思索。历史是无法改写的,但我们可以去设想。假如没有后来的拨乱反正,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前途会是现在的样子吗?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定会很糟糕,大家可以对照看一下我们社会主义邻居的现状就知道了。这样去设想,是否会有点噤若寒蝉?你一定会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就是建川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参观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影响不会随着参观的结束而消失,这里是我们的第二课堂。在这里虽然没有书本,但我们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了解了她苦难的历史,了解了她努力崛起并且不断强大的过程。读史而明志,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还有树立远大志向,遇到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建川博物馆的观后感 第2篇

2012年4月4日星期三,我随家人一起来到安仁建川博物馆。

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机中解放出来,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抗战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76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何鲁丽对记者说。到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戴安澜、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一大批抗日将士舍生取义、英勇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血染疆场的中国军人超过150万,包括250多名将领。近日,影片《喋血孤城》在各大影院上映,讲述了抗战时期常德保卫战中八千余名中国将士与3万侵华日军激战16昼夜、仅83人生还的悲壮故事。看完电影,70岁的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感慨万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笔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永远铭记。”

四川建川博物馆800余万件藏品中,抗战文物就有上百万件。“健忘的民族,是潜伏悲剧的民族。”53岁的博物馆馆长、中国抗战史学会副秘书长樊建川说,“中国人要正视,日本人也要正视,然后面向未来。”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滇西边城腾冲,和顺古镇掩映在静谧祥和的田园风光中,滇缅抗战博物馆就坐落在古镇上。这里展示着大量抗战文物,无声地讲述着保卫抗战期间援华物资“生命线”——滇缅公路的悲壮历史。

今天,“新滇缅公路”横空出世,从昆明到滇西边城瑞丽的国道主干线已经全程高等级化,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大动脉。

往昔的“生命线”,成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往昔的抗日战场,也踌躇满志,谋划着美好的未来。在河北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已经正式对游人开放。与旧馆相比,新馆可参观的地道增长了600多米,并增加了许多互动内容。

“以前年久失修,断壁残垣。现在重修扩建,高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纪念馆前,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闫大森对记者说。

在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中,约1.8万人的中国陆军第10军,仅凭野战工事浴血奋战,抗击日寇11万余人的围攻,历时长达48昼夜,打破了日军原计划一天攻陷衡阳的美梦,牵制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力量。

“衡阳保卫战的惨烈一幕,我们刻骨铭心,永志不忘!”8月8日,衡阳公祭抗日英烈大典上,中共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表示,“祭奠英烈,是为了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

65年过去,硝烟散尽。回望历史,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做了17年讲解员的李雪丽,对这样的场景印象深刻:“很多日本年轻人看着看着,就跪在地上痛哭,说„真不知道我们的先人在中国犯下了这样的罪行‟。”

抗战胜利65周年到来之际——2010年8月15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二战被日本强掳劳工遇难者家属、日本友人和南京各界人士300多人在这里和平集会,祭奠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建川博物馆的观后感 第3篇

河南又名“中原”和“中州”, 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中土”。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 先后有20 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中原大地, 数千年来居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更是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举世闻名的中华古都,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 同时还拥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新郑等古都。可以说, 河南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普遍认为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 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化程度加快, 中西方文化交流加深,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热爱中国, 并积极投身到中国文化的研究中。博物馆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综合场所, 其解说词的译文对中国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中外文化背景与思维习惯的差异, 解说词的译文问题上显得尤为明显。首先从西方观众视角解读中国博物馆解说词的得失。

一、中西方思维差异

那么, 中西方思维差异究竟是什么?笔者举例:美国的弗洛姆和日本的铃木大拙认为“西方的心灵更倾向于分析性、客观性、概念化, 而东方的心灵特点则可以概述为综合的、整体化的、主观的、直观的。”左庵写道:“在思维方式上, 西方文化如同直线切划, 细分明析, 注重抽象推理;中国文化犹如圆环内封, 综观合察, 寻求直觉顿悟。”早在1898 年, 严复先生在《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这一标准的影响之大, 成为评论翻译者水平的唯一标准。然而文物翻译不同于公文、外交等其他行业翻译, 具有相当深厚的民族属性和文化内涵, 既要翻译其躯体又要翻译其灵魂。既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观念, 在翻译中遵守的“信、达、雅”原则不能完全在文物讲解词翻译中展示。

二、国内博物馆译文现状

作为一名河南地区博物馆的外语讲解员, 肩负着对河南文物文化对外宣传和传播的职责。在日常工作中, 不仅担任博物馆的英文讲解任务, 同时还有馆内的英译资料的翻译工作。这不仅仅是把英文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就能一劳永逸, 还要不断与时俱进, 深入研究。在做翻译工作的同时对以下博物馆译文的普遍问题感同身受。

(一) 字母大小写混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大小写。有的译文把首字母大写, 有的是大小写混写。究竟什么时候该大写, 什么时候该小写, 都显得没有规矩可言。中国是个礼仪之邦, 除了言行举止得体, 还要书写统一规范。博物馆活动宣传的大型展板或标语文章中时不时会出现字母大小写混乱的问题, 着实是个门面问题。

(二) 音译文没有注解。中国历史悠久, 地大物博。博物馆里的文物自身带有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 这一特色决定了它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所以一些文物很难找到对应的或专有的英文词汇, 接下来只能考虑选择音译法用来翻译。往往单纯的音译让外宾不知所云, 不知何物, 离文物英译的最终目的渐行渐远。

(三) 选词不恰当。在翻译一些专有名词上, 如果词语选择不妥, 意思也会大相径庭。例如, “瓮”一词orn, urn都代表, 在一些博物馆展板译文中都出现过。又如, “龟甲”一词tortoise shell, turtleback都代表, 同样在博物馆展板译文中都出现过, 但哪个更为准确、严谨呢?

(四) 译名使用不规范。如果博物馆中同类文物译文截然不同, 对于外宾来说会认为他们不属同类文物, 理解上会产生误区。如, “铜器”一词有多种翻译bronze ware (object) , brass ware (object) or copper ware (object) 等。究竟使用哪个最规范?至今也说法不一。

综上所述, 文章作者归纳了英译应遵循的原则:尽可能使用现有规范的统一翻译用语, 力求译文措辞精准, 短小精悍, 异化与归化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对等, 在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译文个体优美。笔者认为文章作者总结得恰到好处, 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自身工作实际来看, 国内的英文解说词通常采取在原文基础上对照翻译的办法。而国外博物馆的英文解说词采取信息补充的方式, 提供关于展品的更多内容 (涉及名称、时间、来源、大小等信息) 。以西方人的观点和角度出发, 按西方人思维和阅读习惯, 结合两国文化恰当增减重要及非重要信息, 达到异化和归化的结合。

三、启发

(一) 提升翻译人员翻译水平, 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翻译人员是翻译工作的核心。大部分人认为会外语就能做翻译工作, 实则不然。作为翻译人首先要对中国文化、历史背景知识有基本乃至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对历史文物翻译的特点有明确的归类, 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对翻译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对有效的文化信息进行筛选, 贴切用词, 提高翻译质量。

(二) 政府相关部门指导和扶持文物翻译工作, 内外兼修。对内, 给予文博行业专业人员以更多对外交流的空间和机会, 从西方文化角度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掌握翻译技巧, 把握用语习俗, 将相关专业人员推进国际化专业人才进程。如果说一味要求译者一字不落地翻译, 而业内人员不具备一定的翻译常识, 遇到不可翻译不易翻译的内容无从下手或弃之不理, 有可能对翻译工作造成损失和影响。对外, 翻译工作就是民族文化传播工作,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指定专家对官方媒体、网站、刊物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给予指正, 使官方媒介引领行业翻译规范化, 有力推动城市历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三) 提高讲解员的外语讲解水平。一直以来, 国内博物馆外语讲解员很少有国外学习的机会。凡大都市或省级博物馆的外宾接待量尚可, 仍有相当部分地区博物馆受到外国观众参观量少的制约, 导致外语讲解员平时缺乏语言环境和交流对象, 又少有和同行们交流的机会, 存在讲解员缺乏经验和历练, 外语讲解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这种不足说明一部分博物馆的外语讲解员缺乏日常口语练习, 只停留在外语讲解词的书面表达, 还没转换到口头表达的境遇。更别说新生词汇、俚语、习俗用语的使用了。目前, 除了个别博物馆组织与国外的业务、活动往来外, 国内应设有专业组织机构组织博物馆外语讲解员出国交流实习, 为他们搭建一条外语讲解员业务交流学习的渠道。

(四) 由专业翻译人员负责印刷排版校正。对外宾来说讲解词的译文是解读中国历史文化的快捷途径, 是面对面的交流, 是翻译工作成功与否的最终关卡, 十分重要。往往因为排版印刷人员的工作失误或翻译业务的不熟练, 导致错误译文直接面世, 这样的译文还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阻滞了文化传播。即便发现不妥之处及时纠正, 因博物馆是公益性公共传播场所, 也会持续造成一定范围的不利影响。因此, 排版印刷人员一定要由专业翻译人员负责, 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芳.中国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策略[J].中国翻译, 2009 (3) :74-77.

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 第4篇

一、抗日战争系列

中流砥柱馆

中流砥柱馆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道战、地雷战等场景复原或真实景观等方式,通过“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3个主题单元,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和敌后民众14年抗战的情况,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推动伟大的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

正面战场馆

正面战场馆以“抗战缘起”、“正面战场”、“空中御敌”3个单元为主题,重点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22次重大战役为主要展示内容,真实地重现了中日军队对决的场景。为突出主题,于入口右侧的水池中伫立了一尊抗日战士铜质雕像,取材于《一个人的抗战》一书,其造型既英俊、庄重,又真实地表现了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的典型形象。

飞虎奇兵馆

在中国战场上,美军损失了550多架飞机,牺牲了4000多名官兵,帮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该馆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单元“援华概述”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援华的整体情况;第二单元“飞虎神兵”展示了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的传奇经历;第三单元“友谊长存”通过展示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二战老兵举行的活动,纪念二战时的中美友好历史,佐证中美友谊。

不屈战俘馆

大多数抗战时期的中国战俘不是瓦全者,而是真正的玉碎者,为民族而玉碎,他们是中华民族抗敌的战士,他们长期被历史遗忘!不屈战俘馆通过大量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形象真实地展示了因弹尽粮绝或受伤而被俘的中国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揭露了日军的虐俘罪行。

川军抗战馆

抗战8年,岁月漫漫,大后方的四川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前线,川军英勇杀敌,血溅沙场,屡建奇功,许多川籍抗日将士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后方,四川人民踊跃捐输,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支援抗战前线。在8年抗战中,300多万四川健儿出川抗战,牺牲巨大,英勇悲壮,何等数量,何等贡献!他们的精神永垂青史!四川军民的功绩,殊不可没!

壮士广场

中国壮士群雕广场由1931-1945年229位抗战名将和著名烈士构成,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整个广场为一幅抽象的中国地图,他们站在自己曾经战斗或牺牲的地方。壮士形象依照抗战本人的历史照片,按真人比例1∶1.25放大,铸铁铸制,象征“铮铮铁骨”。壮士群雕都放置在一个“V”字形凹槽中,寓意胜利。

二、文革系列

章钟印馆

章钟印馆集中展示了“文革”时期的像章、座钟和公章,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那段历史。在那个年代,毛主席像章是人人必须佩戴的;座钟不仅是重要的计时用具,而且传播红色年代的信息;掌握了公章就意味着掌握了权力,掌握了人们的命运。

生活用品馆

文革年代的生活,有喧嚣,有贫困,也有温情。该馆陈列有工人、农民、干部之家,也有士兵营房,更有广播站、供销社等12个场景厅,通过文物和图片史料,形象直观地展现了红色年代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保存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记忆。

三、民俗系列

老公馆家具陈列馆

老公馆家具陈列馆以陈列清末民初时期四川地区公馆内的家具为主,其他展品为辅,再现清末民初时期名门豪宅的家具风格。这批清末民初时期的老家具品种齐全,工艺精湛,木材珍贵,是这一时期高档家具的典型代表,是百年中国巨变的见证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及人文价值。

中医文物陈列馆

中医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医文物陈列馆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分为:中医药的历史、中医的诊察、中药的炮制、中医养生疗法、中医药商匾、中医药宣传画、十大名中医家雕塑、中医药走向世界8个展陈单元,集中展示了中国的中医药文化。

四、汶川地震系列

抗震救灾纪念馆

5·12抗震救灾纪念馆建筑面积8508平方米,馆前广场的网格卵石隐喻了地震霎时间的山河破碎。门厅前的56根力量柱奋力支撑起下压的屋顶,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力量与信心。主题展览以全面展现抗震救灾历程为主线,以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分为序篇“特大地震 举世震惊”、“坚强领导 心系人民”、“争分夺秒 全力营救”、“临危不惧 奋起自救”、“八方支援 共克时艰”、“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和“伟大精神 不竭动力” 等7个部分。

五、军工系列

中航工业航空三线博物馆

中航工业航空三线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旨在宣传航空三线建设以及航空工业历史。展厅由4个部分组成,反映的是创业初期的艰苦岁月、扎根大山的生活场景、热火朝天的工作状态以及改革开放至今航空领域的成果。

六、长江漂流纪念馆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第5篇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该馆规模居各馆之首,展厅面积为2435平方米,是一个橘红色的方形馆,位于主道路最前方。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等方式陈列,通过三个主题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

随后,我们到了一个部队里面,那里面有很多的英雄人物,比如:叶挺将军、伟大的毛主席、周恩来总理、蒋中正、宋美龄、蒋经国、朱德、鲁炎、邓小平……

那里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让我深受震撼的是“5·12”地震馆,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在灾难面前,我们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发起募捐献血活动,我们心一齐指向汶川,汶川挺住,汶川加油!——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当中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如一个地震中的母亲在她的手机上编辑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还能活着,你一定要知道,妈妈爱你!”

是中国最骄傲的一年,但那年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一次大地震,那场地震死了几十万的同胞,这样的灾难发生让我的心都在震撼,我在“5·12”地震馆还看到了“猪坚强”他傻乎乎的睡着觉,时不时的还打着呼噜,看它的样子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活到了现在。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怎么写 第6篇

然后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战俘馆”.那一具具堆砌的中国人民的尸体,不仅是尸体,也堆砌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耻辱。但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是永远怀着仇恨,而是以一种最为崇高的姿态“以德报怨”来对待伤害过我们的侵略者。当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日本侵略者遣返回国的时候,中国人表现出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节:不仅为他们提供各种生活所需物资还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我想,那时的日本侵略者心中涌起的必定是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这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伟大之所在!

还有就是“汶川大地震物资收藏馆”在馆外,我们见到了“猪坚强”一只极具生命力的猪,如今在政府的照顾之下已经长得相当“结实”!

当然,一入馆,伤感就颇多了。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深切的体会到四川人民经历了怎样的悲壮和灾难。“国旗为平民降,汽笛为逝者鸣,蜡烛为同胞燃,泪水为生灵洒。眼泪汹涌,眼光坚强。”多么深刻的感受和触动心灵的字句。

还有很多的感受埋在心里,不急于表达。比如又重新燃起了对伟大的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之情,对中国自古以来的伟大的女性的敬佩和崇拜之情。等等。

上一篇:学校食堂厨具设备管理制度下一篇:驾驶员工作纪律及日常行为制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