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市场现状范文

2024-06-19

冷链市场现状范文(精选6篇)

冷链市场现状 第1篇

冷链冷库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我国冷库冷链行业的发展比较迅速,蓝海神骏公司在冷库和冷链方面所提供的低温机和冷凝机组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尤其是公司新近开发的低温满液式冷水机组在能效比和制冷量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对市场竞争有很大的优势。以下为目前此行业内的现状。

1.冷链冷库在中国的行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业技术的持续更新,对于农产品和食品的深加工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应的冷冻冷藏市场也水涨船高。比如上海、浙江以及湖北、河南等地,冷库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重要的运输港口的冷库需求量也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食品生产的加工储藏中,新的冷库模式应用也在逐年增长。以全新的建筑理念,即标准化、模块化、工程化等。替代了原有冷库建筑的建造模式及运营方式。

2009年全年,我国各类生鲜品总产量约为7亿吨,总产值520亿,年营业额在500万元(含)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约为2万家(包括加工企业内的冷库车间及冷藏库),就业人员250万人,全国冷库容量达900万吨左右。2010年,冷冻食品的年产量在3000万吨以上。冷库容量需求缺口依然严峻,发展潜力巨大。

2.冷库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由于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我国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去运销。另有数据显示,我国的果品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碳硫分析仪产量站世界总产量40%,但是由于我国的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果蔬采摘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因此造成的腐损果品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安装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元,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政策扶持越来越完善,也从多方面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全社会也普遍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相关补贴政策。从国际视野而言,2008年以后,让全世界都聚焦中国,而我国物流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此被强化体现。尤其加强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与冷链工程建设的思路,并列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的焦点,更是农业走向现代化与市场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农产品保鲜和出舱技术迅速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力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的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但是从整体而言。我国的农产品冷链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需求相比,人又较大差距。

冷链市场现状 第2篇

1、基于以上分析,物流企业开展冷饮物流业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锁定大客户,重点开拓蒙牛、伊利等国内龙头企业;二是立足重点地区,分别以上海、北京及广州、深圳为中心,在华东、华北、及华南区域开展业务;三是实施精细化运作,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开展冷饮物流业务有其优劣势。优点在于,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业务操作相对简单,随着冷饮产量稳步上升,物流需求持续增加,企业本身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操作经验和客户渠道。而劣势在于,增值服务需求少,必须承担生产厂家转嫁的物流成本风险,收入随需求增加,利润却逐渐降低,

2、物流企业如果以肉制品物流作为冷链物流主营业务,需要锁定大客户,重点开拓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企业,如:双汇、金锣等。另外还须立足重点地区,使国内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地山东、河南成为企业冷链物流的控制中心和肉制品集散中心。而且,冷链肉制品增值服务较多,要充分挖掘,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业务创新,增加除冷链运输以外的冷链物流收益。

3、物流企业以速冻食品物流作为冷链物流主营业务,锁定大客户,重点开拓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大企业,如:三全、思念等。立足连锁超市和大卖场,利用其店面渠道,建立起自己的配送网络。另外可开展增值服务,速冻食品的分类包装和标签粘贴等增值服务需求较多。

目前物流企业开展速冻食品物流业务的优势在于其物流需求持续增加,增值服务需求较多,行业利润较高而风险相对较小,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不足之处在于,速冻食品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客户渠道缺乏。

4、物流企业以乳制品物流作为冷链物流主营业务,锁定重点客户,以区域性运输配送为主要业务。输出管理和运作模式,与生产商建立合作联盟,利用生产商现有冷链物流资源,开展相关业务。

冷链市场现状 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农产品生产大国,每年约有4亿多吨鲜活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肉类、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已经上升到15%~20%,产后损耗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仅为5%左右。我国每年果品腐烂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1.3亿吨,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000亿元左右,生鲜食品腐败变质,既影响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又降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1]。因此,如何减少农产品物流过程的巨大浪费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更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冷链物流作为世界各国改善农产品流通条件、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技术,越来越得到关注。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南北、东西交通的枢纽位置,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合肥市农产品产业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农产品优质率低,造成采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更为落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需求和供给不匹配。因此,深入了解合肥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与需求,有利于对症下药,提升合肥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

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又称低温物流(Low-temperature Logistics),是指冷藏、冷冻类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其对象主要是易腐产品(包括原料及成品),国外也称易腐冷藏链(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2]。冷链物流具体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和销售等环节[3]。生产加工,是冷藏物品生产企业生产产品,以及将肉类、鱼类的冷却与冻结、果蔬的预冷与各种速冻食品的再加工等;贮藏,是农产品的冷藏和冻藏,也包括果蔬的气调贮藏、特殊贮藏、化学贮藏(二氧化硫保鲜贮藏)等,主要涉及各类冷冻库、控温仓库、特殊仓库、家用冰箱等。运输及配送,是冷藏物品的中、长途运输及区域配送等,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水运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其运输工具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既保持规定的低温,更切忌大的温度波动。销售,是冷冻物品的批发及零售等,传统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商的零售车辆和零售商店,现在主要是城市的超市。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水果、蔬菜等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具体涉及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4]。农产品冷链以保证易腐易坏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比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具有建设投资比常温物流高出数倍、易腐易坏产品的时效性要求更高[5],运作能耗成本高度关联,参与者众,链条多元化共存,逆向物流的生成率高,市场力量不均衡等特点。需求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6]。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农产品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包装、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冷链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主要是将农产品物流需求与生活生产需求的社会经济活动结合进行相关分析的过程[7]。

3 合肥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

3.1 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基地、农户、鲜活产品经销公司联结,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8],如图1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具体如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其布局图如图2。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占地280亩,是一个集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类、粮油、禽蛋干调等交易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9],设立有检测检疫系统,打造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以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形成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3.2 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在经销农产品的同时,为有效规避易腐食品变质后给自有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或是因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和低效运作对连锁超市生鲜产品价格压力等风险积极向冷链物流的上游延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鲜农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鲜活产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自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无公害蔬菜、新鲜水果、多品种配菜,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以获取品种、质量和价格的优势,实现产、供、销一体化[10]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打造超市自创品牌,如图3。代表性的超市有位于合肥市明珠广场的易初莲花连锁超市,见图4。

3.3 以大型农产品经营公司或加工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大型生鲜农产品经销公司或加工公司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生鲜农产品物流,建立以大型农产品经营公司或加工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如图5。此种模式物流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加快物流速度,提高生鲜农产品附加价值,但低温生鲜农产品是较特殊的产品,容易发生变质,物流半径较小。目前,合肥市的一些大型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建设自己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如安徽华冷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华冷食品有限公司系安徽华泰集团旗下控股企业,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合肥老市区接合部,北侧沿高新区红枫路、南侧沿高新区合欢路、东侧沿二环西路,交易中心整体处于3条道路环抱之中,与合肥铁路西客站货场隔路相望,距十八岗高速公路入口在十分钟车距之内,八万吨大型冷库分别位于合肥潜山路铁路专用线和安徽华冷食品交易中心规划区域内,具有物流连接出入通畅、经营区域人气旺盛等优越的地理位置。公司以八万吨大型冷库、五万平米加工、交易大厅为基础平台,向上下游延伸、扩张,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冷藏储存、交易市场、冷链配送、电子商务联网、食品安全检测、农工商合作同盟,以无公害、无污染食品作为“菜篮子工程”的发展方向,打造食品安全、诚信经营、百姓放心的冷冻食品加工、流通的冷冻食品专业市场[11]。

4 合肥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

尽管合肥市企业积极探索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但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4.1 经济不发达和消费不活跃致使市场空间有限

据合肥市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合肥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对比》报告显示,合肥市GDP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5位,人均GDP去年达42981元,居全国省会第11位[12]。实际上,国内很多发达城市如宁波、无锡等城市虽不是省会却经济很发达,合肥居民收入不高,生活水平较低,消费市场不活跃,市场空间有限,农产品需求不足。以牛奶为例,合肥市人均饮用牛奶不足0.1L,这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十分落后。农产品特别是冷冻冷藏农产品需求不足,合肥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空间也受到限制。

4.2 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和季节性闲置并存

合肥市农产品冷链系统存在着运输工具落后及运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冷链流通所需设备及技术要求严格,相应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常温物流要大很多。商家往往为节省成本,使用常温车运送肉、禽、蛋、奶,或租用廉价劣质冷库贮藏农产品,影响农产品品质。冷链物流系统因缺乏性价比高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加之部分设施设备陈旧且分布不均衡,难以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全程低温保障,导致各个环节信息阻塞,大大增加易腐物品的运输在途风险。合肥市农产品冷链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2种形式,但冷链运输和冷藏保温汽车少,铁路冷链运输大部分是陈旧的机械性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装车多是在露天而非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大部分农产品是采用普通货车运输,最多是在上面盖上一块塑料布或者帆布[13]。基础设施设备陈旧落后,造成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现有的冷库达到功能比较单一,冷库利用率未能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但是,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还往往处于闲置状态。在销售环节方面,大部分企业缺乏专用的农产品销售平台,或者即使有,平台之间也很少设有隔离温度的设备,致使冷藏效果大大下降,极大影响了食品的保鲜程度,部分企业宁愿选择常温运输,导致合肥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严重不足。

4.3 市场化程度低且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虽然冷链物流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市场化程度低,专业人员缺乏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合肥市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偏小,区域性特征比较强,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先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严重影响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且成本和产品损耗亦很高,一定程度上造成冷藏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进而挫伤生产商的积极性。目前,合肥市农产品除了运输到其它市或省份的部分以外,市内流通的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绝大多数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14]。农产品低温物流以自营物流为主,只有极少数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企业缺乏可信任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而自身又不具有一定冷藏技术与设备,合肥高端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不发达就可想而知了。

4.4 物流环节多且成本高

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一般经过至少五个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流通环节多,经历时间长,且随着流通推广,流通环节还在不断增加和变化,延长物流链长度,重复运输和迂回运输经常发生,再加上信息在多次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失真和梗阻,大大降低物流效率。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合肥市的冷链物流各环节间缺乏沟通与联合,难以协调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物流环节的增多,效率的低下,物流成本必然增高;成本增高,物流服务的价格也随之提高。企业一般不会选择高物流价格且缺乏高质量的冷链物流,导致合肥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不活跃。

4.5 尚未形成有效地农产品冷链体系

我国虽已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3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90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1500多项,却没有任何一项标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规范[15],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缺乏准入标准,致使企业参差不齐,市场混乱。众所周知,一条完整的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贮藏、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销售等环节。只有每个环节中农产品处于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中才能保证质量、减少损耗。目前,合肥市能有效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部分企业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却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范围不大,没有形成有效地跨区域服务网络,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合肥市的肉类、水产品、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造成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缺乏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缺乏冷藏供应链协同目标,致使局部发展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冷链体系欠缺又影响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发展。

5 发展合肥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对策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冷链物流是以保证易腐易变质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不仅要具备渠道功能,更要形成完整的基础设施体系。发展冷冻冷藏产品流通,就必须以硬件设施为保障。建立农产品的冷冻冷藏体系,将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控制在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从冷库的建设和改造,到冷冻冷藏车辆的制造和使用,再到冷链物流温控技术的应用,这一切都需要建立低温冷链物流系统。首先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发挥综合效能;其次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制定冷链发展规划,推进冷链设备完善和提高;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代理、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为农产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

5.2 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指导和协调作用,营造促进农产品冷链体系发展的良好环境

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越来越得到重视,政府应完善并实施相关支持支持。合肥市应推进《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意见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法规实施。同时,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安徽省物流协会、合肥市物流和专业市场协会应发挥其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协调市场各方利益、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促进行业发展。

5.3 因地制宜发展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实现多赢

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高,特别是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一定程度致使一般企业难以进入该领域[17]。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是一个发展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运作的冷链物流部门,进而成为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作为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目前,越来越多的合肥农产品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势必促进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合肥市的实际情况,发展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针对不同产品开展不同水平的冷链配送服务,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商、物流服务商和消费者三方多赢。

5.4 积极采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形成标准化物流运作规范

标准化是一个接口,只有标准才能使冷链物流具备统一的运作规则。制定冷链物流标准,规范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有利于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18]。完善冷链物流的技术标准,在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指标体系,明确如肉类、冷饮、蔬菜等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管理上的作业标准如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目前合肥市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很多技术标准以及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尚不明确,应积极采用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形成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运作规范。

5.5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实现学以致用

中国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 第4篇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已成功举办3届,会议已成为政府深入了解行业状况、推动冷链市场信息流通、提高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引导企业奉行绿色冷链与低碳节能的良好产学研交流平台。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国内多家冷链企业、食品成品企业领导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全国政协原常委、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国有企业监事会解思忠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走势及冷链产业政策的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政策理论依据;知名生产商贸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共同总结盘点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2012年的发展前景并进行规划;围绕当前企业迫切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专题演讲和互动交流,为各企业释疑解惑,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质量。通过本次年会,也让我们看到了目前冷链物流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冷链体系,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

我国冷链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冷链物流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和科技手段。

3.缺乏冷链行业标准推广和执行方面的监测监管

由于政府对冷链的重视程度不够,冷链的行业标准制定缓慢且没能有效普及推广,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标准体系。此外,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国家冷链物流监管体系的建设速度也有待提高。因为只有对冷链各环节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才能使得标准得以更加彻底的实施和推广。

4.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需要先进的设施和严格的管理,食品企业通常把产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但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行业的规范,引起各物流企业间进行恶意的价格竞争,不利于冷链的发展。

5.对冷链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小

当前,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主要是从节约的角度考虑冷链物流的发展意义。而对于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维护我国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意义则认识不足。对于建设冷链物流系统,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更没有多少考虑。此外,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超及零售终端等冷链的各环节对冷链的认识也不够全面,而民众对冷链的认识也还只是停留在冷藏车和冷库的层面上,民众在购买农产品、肉类、乳制品等一系列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一般只考虑产品是否物美价廉,并没有认识到冷链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性,自然不愿意为冷链食品支付较高的费用,对冷链建设的参与性也就不高。

6.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目前仍处于力量分散、竞争无序的起步阶段

因为冷链物流的服务对象涉及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医药生物等不同领域的多个品类,而我国相关行政管理体系划分具有产业所属、部门所属的特点,这些都造成行业资源分散、竞争无序等问题。

关注冷链物流推进我国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要解决冷链物流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构筑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鼓励相关企业建立、运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医药冷链信息平台等,运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各职能实时监控。政府通过创新基金、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要先期引导,加大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在涉及民生领域、有政府监管需求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如药品、食品的冷链物流等领域应用上先行先试,再逐步应用到公共服务市场、到行业与企业应用市场、到个人家庭市场。由政府先期引导,逐步发展到成熟并具有规模的市场,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还要完善监管体系,形成安全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药品编码统一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标准化,严控冷藏链各环节的运行状况,保证各环节食品质量安全。

此外,政府还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为了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党中央的部署引导下,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展开,在冷链行业,很多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国务院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于构建现代食品物流体系,促进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第5篇

1.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缓慢

从产品来讲,果蔬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减少果蔬因腐坏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国外发达国家,80%的果蔬是通过冷链物流来运输的,而中国目前则只有5%。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的果蔬产品每年在流通环节造成的损失占果蔬总产量的20%~30%,而由于受到传统的常温及自然物流、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费用高等因素影响,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难以获得较快的发展。

2.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目前,国内大约90%的肉类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除外贸出口的部分外,肉制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冷链物流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致使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国内肉制品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肉制品流通系统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加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肉制品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肉制品零售商虽然希望提高冷链的可靠性,但由于零售点密度不足,分布范围较大,导致物流配送成本的大量提升,使肉制品冷链物流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3.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

目前我国水产品处于冷链物流阶段(21世纪初),是在冷藏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冷藏链阶段(上世纪末)两个阶段基础上建立,建立了信息网络,维护良好资源、生态环境,且更重视冷链物流整个体系的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腐败量减少,变质量增加,首先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限时加工再入库规定的难以实行;其次批发市场(配货中心)的交易(配送)场所没有温度控制要求,水产品出库后在没满足规定低温控制的条件下滞留时间较长,影响了产品鲜度;而水产品冷链物流配套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对水产品难以实现有效的监控措施。

4.冷饮、速冻、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较为稳定

由于产品特性原因,冷饮、速冻及部分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国内冷饮物流一般都是企业作为冷饮企业的自建部门;速冻食品企业则大部分依靠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来帮助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乳制品市场由于目前国家监管的严格以及品牌健康形象的树立,使企业无论是在自营冷链物流还是在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方面均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5.连锁餐饮企业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

连锁餐饮业对于产品保鲜的较高要求,使冷链物流在连锁餐饮行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国大部分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内容缺乏竞争力,较多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连锁餐饮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外资连锁餐饮企业。

综合来看,冷链物流下游产业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众多的问题,大部分农副产品没有形成冷链物流体系,导致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很高;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冷链物流综合性人才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的缺乏,影响了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将成为我国冷链物流及下游客户产业下一阶段主要的思考方向。

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所关心的已不再是数量和价格,而是新鲜与安全,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冷链物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 现状

食品冷链(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转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4】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

则”: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的产品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复杂。首先,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次,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第三,食品

【1】 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现状

1.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2.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3.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

我国食品企业实力相对薄弱,自营食品物流的组织弱、规模小,不适应食品物流的高技术要求,食品物流业务外包的实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准备推广食品安全物流追踪系统(二维码,日本东芝技术),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系统为冷链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但是限于推广资金问题,效果并不显著。

【2】

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同时,整体运作始终与能耗成本相关联。

人们往往认为,食品从生产地到低温物流冷库或冷链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只要冷库的温度达标,冷藏运输过程达标,就可以保证食品的相对保质期。市场上也往往会出现一些第三方物流商在运输低温食品时,该用冷藏的不用冷藏,用了冷藏的不达标现象。所以,通常产品有问题时,都认为是出现在运输过程中。然而,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上海领鲜物流公司发展部经理钟立困惑地说:“我们企业的冷藏运输和冷藏库都严格按照食品达标温度控制,但从供应商那里接货的时候,经常发现供应商就没有把货物按照相应的温度来操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将该食品重新冷却再运输到各个门店。而一旦在门店出了问题,供应商会把所有的责任都转嫁给我们物流商。”

4.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欠账太多

中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如下:

汽车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

2.5%~2.8%,德国为2%~3%。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冷藏运输占比约为20%。当美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运输率达到80%以上的时候,我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使用率只有15%。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资质的冷藏车制造企业已超过100家,但冷藏车保温车的保有量大约为3万辆,僧多粥少,不得不低价竞争。

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食品冷藏运输率:食品冷藏运输率是指易腐食品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约50%。目前我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食品约4000万吨,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左右。

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冷库容量: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但由于不适应我国国情,引进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5.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1】 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6.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例如鲜、酸牛奶4-7℃,水果蔬菜10-15℃,速冻食品0℃以下等。但目前类似此类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以及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要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都尚未见出台。甚至可以说,至目前止,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与执行。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

【3】 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二、展望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未来的中国食品冷链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1.加强中国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

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管措施;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2.推动建立多种模式的食品冷链体系建设。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形的食品冷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冷链体系,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和西欧比较普遍,日本7-11是其中的代表;二是以保证大量食品的一般质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根据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3.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

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

【1】 可以追查到底。

参考文献

[1]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07-03-20

[2]我国食品物流发展状况与2007年行业展望.中国农产品加工网.2008-5-9

[3]李志军.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现代物流报.2007-10-16

冷链市场现状 第6篇

冷藏冷冻食品每年10%的产销量增长,生产商更倾向于物流外包,这成为冷藏物流快速发展的动力,也为专业的3PL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冷藏物流市场发展调查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多,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2002年预制食品销售额占冷冻食品销售总额42.44%,在我国收入较高的发达城市,冷却肉已占到人均年消费肉量的10%-15% ,而尽管目前冷藏蔬菜的消费总量仍较小,但随着保鲜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消费也呈上升趋势。

3PL将成为供应商首选

运输易腐货物不同于普通货物,想要有效运作冷藏物流,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冷冻物流链。严格P2P(点到点)的温度控制包装,货物由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应暴露在空气中,亦不应承受温度转变环境。同时,货物放置在一个地方上也要严格控制温度,这些都需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来保证。

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藏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藏物流业务,以避免自营冷藏物流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及人力上的高投入。

通过调查分析,乳制品对温度的控制要求很高,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更愿意自营冷藏物流业务;冷饮、速冻食品厂商大部分希望部分和全部外包物流业务;肉制品厂商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行业要求,更愿意全部外包其冷藏物流业务。下面对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以及乳制品冷藏物流情况进行分析。

冷饮物流市场分析

我国冷饮市场的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55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147万吨。消费的季节性差异逐步消失,目前国内人均消费量已达到1.1kg,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市场潜力也很大。

据上海市食品研究所预测,2005年全国冷饮产量计划达200万吨,2010年达到26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公斤/年;2015年产销量将达到31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4公斤/年。随着人们冷饮消费习惯的改变、人均收入增加、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一段时间内,冷饮的生产销售仍将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冷饮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华北和中南三个大区,广东、北京、上海、东北是目前产销量最集中的四大地区。2002年,冷饮行业销售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只有9家,中型企业也不过18家,其中内蒙古伊利全国产销量超过10万吨,实现销售额将近9亿元,为全行业第一。伊利、和路雪、光明、美怡乐、雀巢、蒙牛和美登高等品牌在主流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已初步形成寡头垄断局面。

虽然国内冷饮产销稳步上升,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冷饮生产进入微利时代,统计资料显示,食品工业年平均销售利润率最低就是冷冻饮品行业,目前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基于以上分析,开展冷饮物流业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锁定大客户,重点开拓象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龙头企业;二是立足重点地区,分别以上海、北京及广州、深圳为中心,在华东、华北、及华南区域开展业务;三是实施精细化运作,降低物流成本。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开展冷饮物流业务有其优劣势。优点在于,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业务操作相对简单,随着冷饮产量稳步上升,物流需求持续增加,企业本身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操作经验和客户渠道。而劣势在于,增值服务需求少,必须承担生产厂家转嫁的物流成本风险,收入随需求增加,利润却逐渐降低。且目前行业正处于盘整期,前景一般,还得考虑淡季运输资源如何充分利用。

肉制品冷藏物流市场分析

据预测,国内肉类消费将由2001年的6373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0000万吨左右,继续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国内肉制品消费将由目前的25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300万吨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Y%Jnz"W~~x

我国肉制品加工业已经历市场启动阶段,目前正值成长期。此阶段的特点是消费群体迅速壮大,产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GDP增长,主要肉类人均占有量处在世界平均水平,肉类制品人均占有量远低 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国内有效需求充足、国际实际需求大是肉类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未来10年内,肉类加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

肉类食品的消费除在城市仍有扩展的余地外,在农村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消费数量会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到2010年,国内肉制品人均年消费量将达10公斤,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将上升到13%左右,但也只达到目前发达国家肉类转化率1/3的水平。

肉制品加工业的利润率为2.93%,经济效益比较好。2002年肉制品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河南双汇实业集团公司和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超过2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山东大龙实业公司和山东华盛集团总公司。超过10亿元的有4家,有近1/2的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在大型企业。-

山东、河南两省丰富的原料资源和独特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国内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地。2002年山东省肉类加工企业162家,占全行业总数量的16%,其次是河南省有139家。2002年山东省占全国总销售额的40%,达263.64亿元,位居第一;河南省约占20%,为126.96亿元,两省合计超过全行业60%,行业集中度比较高。

综合以上情况,如果以肉制品物流作为冷藏物流主营业务,建议锁定大客户,重点开拓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企业,如:双汇、金锣等。另外还须立足重点地区,使国内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地山东、河南成为企业冷藏物流的控制中心和肉制品集散中心。而且,冷鲜肉制品增值服务较多,要充分挖掘,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业务创新,增加除冷藏运输以外的冷藏物流收益。

速冻食品冷藏物流市场分析

速冻食品是利用现代速冻技术,在-25℃以下迅速冻结,然后在-18℃或更低温度条件下贮藏并远距离的运输、长期保存的一种新兴食品,常见的有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馒头等。从1995年起,我国速冻食品的年产量每年以20%的幅度递增,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现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厂家近2000家,年销售额达100亿元。自1999年起的连续3年,全国连锁超市中销售的食品日用品中,速冻食品销售额均名列第一。

速冻食品品牌中,三全、思念、龙凤占据三甲位置,并均以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雄居第一集团。三全更以5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市场的龙头企业。第二集团品类众多,但每一种所占市场份额均十分有限。

速冻食品对贮藏运输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保证在-18℃以下。目前,专业化、社会化、并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速冻食品冷藏配送体系尚未形成。

综合以上情况,如果以速冻食品物流作为冷藏物流主营业务,建议应锁定大客户,重点开拓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大企业,如:三全、思念等。立足连锁超市和大卖场,利用其店面渠道,建立起自己的配送网络。另外可开展增值服务,速冻食品的分类包装和标签粘贴等增值服务需求较多。

目前物流企业开展速冻食品物流业务的优势在于其物流需求持续增加,增值服务需求较多,行业利润较高而风险相对较小,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不足之处在于,速冻食品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客户渠道缺乏。

乳制品冷藏物流市场分析

自1990年以来,我国以牛奶为主的乳制品进入快速发展期。1990-2000的1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2.1%,居世界第一。2003年产量达到1625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10.4公斤

一般情况下,生产的鲜奶都需要运至乳品厂进行加工,属于鲜度要求严格的商品,天天都要配送。如果运输不当,会导致鲜奶变质,造成重大损失。为保证质量,鲜奶运输有特殊的要求:为防止鲜奶在运输中温度升高,尤其在夏季运输,一般选择在早晚或夜间进行;运输工具一般都是专用的奶罐车;为缩短运输时间,严禁中途停留;运输容器要严格消毒,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污染,容器内必须装满盖严,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震荡而升温或溅出。正因为如此,为了能保证质量,专业奶类企业大多是希望自己运输,外包物流的意愿不是很高。即使外包,也大多是部分区域短途配送和路线运输外包,而且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比较高。

综合以上情况,如果物流企业以乳制品物流作为冷藏物流 主营业务,建议应锁定重点客户,以区域性运输配送为主要业务。输出管理和运作模式,与生产商建立合作联盟,利用生产商现有冷藏物流资源,开展相关服务。

三种可行的发展模式

冷藏物流与普通第三方物流一样,只有专业化和集约化才可能获取最大利润。在冷藏物流市场有待开拓,企业基础设施缺乏状态下,物流企业独自开展专业第三方冷藏物流,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目前整合与合作是开展冷藏物流的两大法宝,在整合的前提下,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是物流企业开展冷藏物流业务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模式1:与生产商结盟,按条块开展冷藏运输服务。

冷藏物流企业可与各类生产商结成联盟,先期按条块提供冷藏链分割的冷藏运输环节功能服务,输出有针对性改进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体系。现在从事冷藏运输的多数企业,如:速冻食品运输、冷饮运输以及冷藏乳品运输等,多是采用此种方式。随着合作的进展,与客户建立起的合作关系趋向稳固,以及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通过对生产商自有冷藏资源、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的不断整合,建立起科学的、固定化的冷藏物流管理和运作体系.该模式优点是易于进入,客户容易锁定,能充分利用现有车辆资源,获得短期收益明显等。而缺点在于短期内无法提高操作和组织水平,品牌影响作用较小,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开展受制于生产商,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建议物流企业考虑与生产商建立起完全意义上的外包合作关系,或共同成立独立的第三方冷藏物流服务企业。

模式2:与同业进行合作整合,开展第三方冷藏物流业务。

目前,现有的冷藏物流服务商多为小企业,资金、经验以及管理运作水平到有待提高,但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积累了一定的冷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和特定的客户群。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资金、管理和网络优势,与他们开展多方位的合作,特别是在冷藏物流项目的不同环节上,在双方不断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自身能力整合合作伙伴的现有资源,共同壮大。

该模式的优点是业务处理灵活,特别在项目合作方面,而缺点在于,灵活也是对运作管理的挑战,对资源整合能力、管理方式都是挑战。建立独立的合资物流服务商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在共同成长的同时往往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所以物流企业应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客户网络的培育特别是品牌的塑造,在时机成熟时,成立独立的第三方冷藏物流服务企业。模式3:与连锁商业业态的流通商结盟,开展区域性冷藏物流配送业务。

鉴于冷藏物流市场的区域性和时效性特点明显,物流企业可以考虑在沿海发达城市,面向连锁超市、卖场等企业,以已经运做普通物流配送项目为基础,实施专业冷藏物流区域配送服务。目前,全国首家以生鲜食品为主要特色的冷藏物流企业——上海新天天配送已经在上海地区站稳了脚跟。

该模式优点是操作模式固定,技术要求相对简单,多为区域内短途运输;公司积累了一定的运作经验,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可以有效调动区域公司积极性;不打乱现有操作和管理模式;比较容易建立起区域性冷藏配送网络。而缺点在于区域性特征明显,区域公司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现象;统一管理、全国性品牌塑造较难;客户开发困难。所以物流企业应尽快形成自身特有的专业技能优势;建设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如:冷藏配送车队和低温分拨配送中心等。

上一篇:党建工作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慵懒散浮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