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童话世界

2024-06-02

宫崎骏的童话世界(精选6篇)

宫崎骏的童话世界 第1篇

1.千与千寻。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

2.天空之城。

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

3.侧耳倾听。

每个人都像是一块原石 而真正有价值的是里面的翡翠 做工越精细 挖掘的潜力也越大。

4.龙猫。

“你说,为什么玉米会长毛呢?”

“你可以长毛,人家玉米就不可以长啦,那么自私啊”

5.风之谷。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6.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蒂。

你是我心得一部分,我永远都不会忘了你。

7.哈尔的移动城堡。

如果不美的话,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8.幽灵公主。

没关系,一起活下去吧!

9.悬崖上的金鱼姬。波儿喜欢宗介。

10.百变狸猫。

一个人的初吻要留给最重要的人。

宫崎骏的动画,很纯真,很唯美。

宫崎骏的童话世界 第2篇

帕克,因为相信爸爸的话。有一座天空之城漂浮在云端。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谎言,但他一直相信着。至于为什么?谁又在意呢。慕斯卡,跟帕克一样一直执着于寻找天空之城。只不过等待千年的他想得到的不过是拉普达的统治权。同样的目的地,相似的努力。一个孩子,一个大人。帕克只是为了梦想而去拉普达;慕斯卡为了拉普达才有了梦想。

《天空之城》让我最感动的是帕克的勇敢,他让我感受到在太多的时候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男孩子,而是一个有责任心,敢于斗争和憎恶分明的英雄.他用自己本来就不强大的身躯去保护比他更需要保护的希达,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父母双亡),那就哪怕是他用自己最小的力量所诠释出来的却是强大的勇敢.当希达在他的肩膀上哭泣的時候,我才明白宫崎骏在这里所塑造的是一个伟岸的男人。

影片的最后:帕克和希达离开了拉普达。因为他们终将长大,从孩童变成大人,也总有一天会把“梦想”和“现实”本末倒置。所以他们的离开维护了天空之城的圣洁,这里只有机器人可以生活,否则拉普达就会变成可怕的武器。我们每个人都将抛弃掉幼时最纯真的梦想,然后义无反顾的走向现实。

《天空之城》的配乐也可以说是宫崎骏电影音乐的巅峰。久石让和宫崎骏似乎也从此成了密不可分的搭档。除了好听我总是很难描述这个音乐给人的感觉。辽远?忧郁?空旷?凄凉?都有点又都不像。结合电影,我才稍稍理解导演和作曲家想要传达的心情。那就是对于飞行的矛盾。飞行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但要是真的飞起来,人又惧怕孤独。是了,这就是拉普达的悲哀,曾经那么期待到达天空,却要承受长久飘浮的疲惫与悲哀,渴望飞行而惧怕漂泊的矛盾。拉普达毁灭了,人类飞行的梦想还在继续。人类社会发展如此迅速,我们几乎没有空闲停下来想想高速发展高度文明的结局是什么。我有时走路都不禁在想,要珍惜脚踏在大地上的真实感,说不定有一天真的要离开地面飘起来也说不定,那时候我会想家的!

众所周知,宫崎骏让世界知道自己的电影是2001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千与千寻》,这部动画是以往宫氏动画中各种元素成熟的组合,也是他老人家目前为止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电影。

“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白这样告诉千寻。是的,忘记自己的名字就回不去了。小孩子经常有疯玩的时候,父母生气了会说,玩疯了忘了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吧?而大人也经常会有迷失的时候,有时,为了眼前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甚至出卖了自己的底线。想要回到自己的世界做回自己,就必须——记住自己的名 字。对一个人来说有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丢了它就等于丢了自己,失去了一切。它是藏在每个人名字后面的,躲在每个人皮囊下面的,容易让人遗忘的,需要被人唤醒的,灵魂。

影片的人物设计非常好,都是现实生活的原型写照。在这个快节奏的物质社会,金钱和物质欲望腐蚀了人的本性。很多的人,一直都在做违背自然的事情,破坏的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问题已逾加的明显。记得影片中有一个片段,“腐烂神”到“澡堂”洗澡,被“小千”洗干净之后,才知道他是“河神”,而一身的垃圾臭味则是被人类垃圾所污染的。所以,如果深入的看这部电影,就会明白,原来我们就生活在“影片的世界里”。从小千的身上我明白,人一定要做自己,不管到了什么环境里,始终都不能忘记最纯真和最善良的本性;活下去一定要有理由和目标,否则就只是生活的傀儡。就像“无脸男”,在“澡堂”里受到金钱和世俗的诱惑,最终变成了一个怪物,失去了本性,幸好被小千解救恢复本面目。所以,善良和纯真是能改变很多事情的。

这个社会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当有些人做了违背自然规则的事情时,还理所当然的要别人为他买单,今天每个人的行为,或许就能改变明天的历史。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自己是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影片共有N次寻找。有关于父母原形的寻找,有关于无脸男本性的寻找,有对懵懂爱情的寻找,也有对现实生活之门的寻找。

《千与千寻》传达了这样一个主题:丢失的东西是可以找回的,只要希望还在。简言之,失而复得。影片中最重要的一次寻找是关于名字的寻找,从题目中就可见一斑。

“千寻”是本名,“千”则是汤婆婆邪恶的“解构主义”的“尚存者”。她说,“荻野千寻?四个字太奢侈了。”于是,千寻丢失了她的全名。在这个“缩小的社会”里,丢失了名字就找不回自我,回不到原来的世界。(“小白”想必就是寻不见全名的受害者)这一次寻找就是锻炼人的记忆力。这种对人名的重视和迷信,也深植着东方文化的传统,充满了对文字游戏的热爱。时至今日,睿智的宫崎骏或许还会含着泪想起千寻的“美丽”。我看到,他丢失的东西正生长在他的心里。千寻告诉我,一个人要想长大,得首先学会记住童年。

走进顾城的童话世界 第3篇

和同时期的其他著名诗人相比, 顾城显得与众不同。在众多的朦胧诗派诗人当中, 他以一个纯洁无暇、天真好奇、充满童话幻想的孩子形象确立了自己诗歌和人格的独特性。顾城的诗歌是以回避丑恶现实, 追求自然纯净美为表征的, 他说:“我爱美, 酷爱一种纯净的美, 新生的美”“我寻找美, 并表现美, 这就是我的目的。”[1]在他看来, 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 唯有童心和自然未加修饰, 依然散发着纯真美丽的气息, 所以他格外沉迷于“梦”的制作, 痴迷于童心和自然的吟诵, 以干净的意象, 单纯的基调, 以纯真的情感, 着意构建了一个独立于自我和现实之外的“纯净美”的艺术世界, 让他的灵魂长久栖息其中。

构筑的童话天国

顾城宣称:“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万物生命人都有自己的梦……我也有自己的梦, 遥远而清晰, 他不仅仅是世界, 他是高于世界的‘天国’。”[2], 他以一个孩子的梦, 用“纯银”一样的声音, 构筑他所向往的纯净、童真、和谐的“天国”, 舒婷有一首《童话诗人》赠顾城:

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

这个童话世界比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更纯更美, 构筑这个纯净世界的是一颗透明纯净空灵的童心。顾城始终以一颗童心来感知和描摹世界, “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得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他用自己的笔固执地涂抹一个干净明朗美丽的世界, 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真诚的地向这个世界描述着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在他的诗中, 自然万物是有语言、思想和情感的, 大自然可以和诗人进行着对话, 他们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他看到“烟囱犹如平地耸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烟囱》) ;他看到“小鱼”在河里“举行会议”, “研究着是前进还是退避”;雪花“在春天的夜晚融化”是“雪花的微笑”;化石在地下抱怨“虽然和大大小小的种子睡在一起/只有我不会萌发” (《化石》) 。诗人听到“青蛙正指挥一家/练习合唱” (《风偷去了我们的浆》) ;“自在的野蜂”在“把一支歌献给所有的花朵”, “孩子们为花朵/捉住了蜜蜂” (《提线艺术》) ;而“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围拢”, “轻轻地亲吻”“我这一个始终长不大的孩子的悲哀” (《简历》) 。顾城营造了一个优美, 浓厚、深邃的童话意境——和他的理想相符的真、纯、美的意境, 它远离世俗, 远离尘嚣, 温情、和谐, 自然、更充满自由的空气。顾城在创作体会里说“在我的周围成千的鸟对我叫着, 我感到一种激动……它们都看着我”“它们走了, 我觉得在那个瞬间我好像聋了。”[3]

纯净、自然的美学思想

顾城十五岁写了著名的《生命幻想曲》。“用金色的麦秸/编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他自己曾说, 少年时代在山东河滩的沙地上写下的这首诗, 使他确信了自己的使命和应走的道路——“我要用我的生命, 为孩子铺一片草地, 筑一座诗和童话的花园, 使人们相信美, 相信明天的存在, 相信东方会像太阳般光辉, 相信一切美好的理想, 最终都会实现。”正是这样一个至善至美的理想, 使得顾城早期诗歌中充满了纯净、自然的美学思想。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感觉》) , 在这首诗里没有直接的抒情, 没有深厚的哲理, 只有淡淡的静物般的直接描述, 具有极强的印象派油画效果, 表现了对单调生活和沉闷气息的厌恶, 对清新美好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鲜红色和淡绿色在灰色背景的衬托下, 才显得格外绚丽夺目。前几句单调的灰色的物象与后面鲜亮灵动活泼的孩子, 构成了看似简单比较, 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读者在品味之中, 真切地感受到了美的意境, 从简约、单纯开始, 到深邃完善、富于哲理的诗境结束。顾城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探索赋予了新诗鲜活的艺术生命。

寻找生命的真谛

顾城对当代诗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纯粹自我意识的超脱上, 他的人生追求比一般的诗人更鲜明、更深入、更执着。顾城的诗歌惯于在反思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在艺术取向上, 他的诗歌创作基本体现出这种特点:反思和探寻, 而探寻是他诗歌的最终目的。顾城的诗歌善于敏感地从细微的感觉中表达对于生命的独特的体验, 在《远和近》这首短诗里诗人写到: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一首写给恋人的短诗, 简单、明了。但是, 诗人却表达了丰富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并且蕴含着对历史的反思。“远”和“近”是客观存在的物理距离概念, 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 “远”可以变“近”, “近”可以变“远”。“我”和“你”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你”和“云”代表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疏、冷漠, 无法沟通和理解彼此的心灵, 人们开始在辽阔美丽的大自然里敞开心扉, 寻觅心灵的归宿和栖息地。因而, “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形象地表现了顾城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和追求。

在《生命幻想曲》中更是如此:“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 “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我要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里”在这首诗中, 他热烈地表达了对生命的赞扬, 对自我的认定, 他要让自己的“生命”去碰撞宇宙的日月星辰, 问候自然万物, 将“自我”融入外在世界的各项事物并使这些事物皆染上诗人的个性、人格和特质, 达到了“超我”“无我”的境界。这种纯粹的自我意识, 完全超脱的思想, 使“我”的形象始终以本位的姿态凌驾于各种意象之上。后来有的评论家把这首诗誉为“很有惠特曼《自我之歌》超验性色彩的诗”[4]。

这种主旋律体现了顾城对人生纯粹性的执着追求, 对纯净、自然、和谐的完美世界的向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顾城创作这首诗时已经26岁, 但诗人仿佛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 宣称“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他希望阳光洒满世界的各个角落, 让人的心灵在阳光的沐浴下温暖, 透明。于是从十二岁到二十六岁, 他一直保持着这种“任性”。也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 使他永远生活在自己营造的世界中。许多伟大的哲人都曾反复咏叹过这种理想的生存方式:尼采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生存的完美;王尔德则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是那些像他艺术品的人;福柯定义为“审美的生存”;海德格尔则描述为诗意的栖居;带着梦想, 顾城在他构建的童话王国里越走越远。

灵魂的超脱

顾城对诗歌的美学追求也影响着他的人生追求。他寻求超脱、纯粹的生活本质, 渴求一种超越灵魂的死亡体验。

顾城在死前的诗作《墓床》中写道:“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我的愿望/下边有海, 远看像水池/一点点跟着我的是下午的阳光。人时已尽, 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整首诗安静、平祥, 仿佛一个看透世事的老人在喃喃低语, 然而这更像无情的谶语, 诗中弥漫着一种看穿生死的冷静和洞彻天性的淡泊, 同时也透露出对天国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写到了死亡, 可是“海”“水池”“阳光”等词无不显示出勃勃生机。然而, 正是这种淡然的态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怖, 仿佛一开始活着的顾城就与死后的灵魂纠缠在了一起, 在生和死之间苦苦挣扎着, 四处寻找幸福与美丽的驻地, 终于在幻想中的童话天国的召唤下让自己解脱了。

顾城是一个把生命和诗歌融合为一体的纯粹的诗人, 也是一个选择了自己独特诗意生活方式的生命体验者。很多时候他的生命服从于创作, 生命的延续是为了艺术的发展, 而某些时候, 他又将生命放在第一位, 创作只是生命的副产品。他多次流露出“永不写诗, 只过日子”的情绪, 不能视为矫情。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顾城诗歌的鲜明特征, 它贯注了顾城诗歌创作的始终。对于诗人来说, 正是由于抱守着纯净而不被污染的美学思想, 才使他执着于超脱永恒的人生追寻。走近顾城异彩纷呈的童话世界, 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一个用整个生命去实现自己艺术梦想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顾城.小诗六首[J].《诗刊》1980, (10) .

[2]顾城1从自我到自然[A]顾城弃城[M]北京:团结出版社

[3]顾城.学诗笔记[A].青年诗人谈诗[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31.

走进宫崎骏的童话世界 第4篇

关键词:现实 童心 意义 寻

一、引言

《千与千寻》这部影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的金熊奖,并且是目前唯一一部获得该奖的动画电影,它同时也获得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无论是票房、口碑,还是各种殊荣,《千与千寻》这部动画影片已经超越国界跨越文化界限,风靡全球成为经典,其热度并不减当年。

关于《千与千寻》的研究与探讨不计其数,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挖掘其深意。笔者将从神话和原型的角度来解读这部影片。宫崎骏动画电影具有超凡的时空想象,精美的画面设计,优美的音乐搭配,独特的叙事视角,所以《千与千寻》成为经典便不足为奇。

一般来说,原型的具体表现为神话。荣格认为:“原始意象或原型是一种形象,或者为妖魇,或者为某种活动,它们在历史活动中不断重复出现,凡是创造性、幻想得以 自由表现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影,因而它们基本上是一种神话的形象。”或许,神话如其他文学形式一样不能满足我们眼前的现实要求,但是他们却是现实深层次的写照。神话是维系一个种族或名族紧密相连的心理和精神活动。《千与千寻》源于日本的神话传说。他们敬畏各种自然神灵,在油屋那个灵界里各大神灵享受日本民众爱好的洗浴。这体现了这个日本民族的集体爱好。

二、原型视角下的人物在现实中的隐射

(一)集可爱与可恶为一身的双面钱婆婆

钱汤婆婆的原型是日本的乌天狗。拥有乌鸦一样的尖嘴和漆黑的羽翼。《千与千寻》中钱汤婆婆便是这样的形象。日本民族对于乌天狗则是尊敬多于恐惧。

钱婆婆,年龄的积淀赋予她智慧的一面,她能一针见血鉴别出别人的本性。在千寻初次去她那寻求帮助时,她一语道破千寻不成熟的小女孩的本质,看出她又笨又爱撒娇又爱哭的特点。的确,起初千寻就是城市中独生女的代表,笨手笨脚,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而不是迎难而上地去解决。虽然她本认为好吃懒做的人类没有资格在这神灵休息放松的地方呆着,但是钱婆婆她还是给了千寻一个机会让她在油屋工作。

同时,如神话中塑造的那样,钱婆婆也有可怕的一面。她可以让别人失去自我、迷失自我。通过和他们签订合同来窃取他们的名字,实际上就是盗取了他们的灵魂。这也是根据日本神话传说孩子们如果受到神祇、天狗、妖怪的引诱就会从现实生活中消失不见。诚然,没有了灵魂和名字的人就没有自我的存在,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消失。

有时她的行为和言语又有点任性,或者说是个成熟历练的女人带有几分稚气。在面对自己耍脾气的宝宝时,她也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平日里,在所有人的面前,别人都是她的奴隶。但是在她的宝宝面前,她自己便也成了奴隶,任由孩子摆布。有时,钱婆婆也很可爱。比如她在指挥全油屋帮助河神取出刺的时候,没有一丝老板的肃杀,反而像个领舞者带领一群舞者节奏一致地展示舞姿,又像个大姐姐在指导着一个大家庭共同对付一个难题。

再如,“腐烂神”在雨天来油屋洗浴时,每到之处都肮脏不堪,就连钱婆婆作为主人欢迎其光临时,都屏住呼吸。可见腐烂神是多么脏臭,但是钱婆婆却让初来乍到的千寻来招待这位神灵。较无厘头的是,她似乎是带着看热闹的心态和好奇的心理来看千寻会面临什么样的窘况。就这一点,钱婆婆似乎依旧童心未泯,有种玩游戏的态度。

在宫崎骏眼中,钱婆婆有点无厘头和无理取闹。比如在千寻完成了任务让钱婆婆归还其父母时,钱婆婆还想如孩子般耍赖。后来在宝宝的撒娇和白龙以及大家的坚持争取下,钱婆婆才不情愿地把千寻的爸妈重新变回人类。宫崎骏把钱婆婆这个人物塑造得很丰满,甚至连钱婆婆这个名字都影射了她利益熏心看重视金钱的特点,她穿金戴银,爱财爱珠宝爱金子。居住在油屋最顶层的房间,金碧辉煌。集无数金钱与最高权力于一身。同时她又推崇劳动才是活着的意义,劳动是一种存在方式,若要在油屋生存就必须劳动,就是钱婆婆自己也有巡查任务。总之,宫崎骏塑造的钱婆婆似乎让人既爱又憎。

(二)无助游离的无面人

该影片中无面人影射出灵魂游离精神无归宿的现代人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日本大众的写照。为了讨好别人而淹没在喧哗之中,表达不出属于自己的心声。这类人游离于浮世间,若是际遇好的话,他们可能遇到贵知,近朱者赤,让自己远离浮华,做个不被利益熏心的人。否则,亦沦为他人利益争夺的目标,越来越失去自我,越来越膨胀,最终可能成为牺牲品。

而《千与千寻》中的无面人是幸运也是幸福的。他遇到了心灵纯洁乐于助人的千寻,千寻把本来拯救父母的河神丸子无私地贡献给了无面人,他最终得到了救赎。就这一点,无面人是幸福的。因为撇开河神丸子灵丹妙药般的神奇和珍贵不说,千寻给了他河神丸子本身就代表关心在乎他。有时生命真的取决于所遇见的人,遇见了圣贤,我们便可以获得些智慧,遇见了恶人,我们或许会沾染恶习。当然,最终决定自己的归宿还是自己的本心和自己的本质。对于无面人这一形象的塑造,其实也是宫崎骏对这个社会的担忧,社会纷繁复杂,各种利益交织。很多人其实都像孩子一样,刚开始都怀有赤子之心,可是由于不懂得怎么分辨良莠,以为讨好别人才能自我满足。这些人最容易失去自我,是最需要我们指引和帮助的群体。

(三)千寻——英雄般的在历练中闯关

主人公具有英雄的原型,这样的原型往往隐含着转型和救赎。作为英雄式的人物,主人公必将经历一系列探险。在冒险的过程中,他将会由单纯无知、不成熟转型到内心强大精神成熟,由此也成为一个羽翼丰满的人物。通常主人公要经历三个阶段:分离—转型—回归。千寻就经过了这样的历练,先是父母贪吃变成待宰杀的猪,她与父母分离于两种地方,两种类别。即使相逢也不相识。继而她经过一系列考验由幼稚不成熟的独生女转变成坚强勇敢的小大人。最后成功地带父母离开灵界,回归到人类社会的现实中去。

《千与千寻》属于疏导型日本动画电影。这类电影塑造的角色并非坚毅悲壮的史诗人物,而是普通人物角色,表现日常生活。即使如此,这同样凝聚和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性格和集体情感。向《千与千寻》这类动画电影表现的人情世故和悲欢离合起到对观众情绪的唤醒和抚慰,进而实现“卡塔西斯”的艺术体验。千寻是小勇士的化身,救白龙,救无脸男,救父母,都凭自己的纯真、善良、勇敢与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她是个平凡的女孩,但是进入另一个奇幻世界却又变得不平凡。当大家面临贪欲、享乐、任性、失去自我的时候,千寻依旧重视亲情、友情以及懵懂的爱情。千寻遵循内心的纯净,帮助了他人脱离困境与险境,自己也从中慢慢成长起来

《千与千寻》中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千寻本是一个懒惰、怯弱、悠闲的都市中的普通女孩代表,一直在温室中没有成长。但是会因为某些重大事件或变故而渐渐成长起来。千寻和父母无意闯入魔界,她虽然没有像父母那样贪吃变成猪。但是,在父母变成猪以后,首先想到的是逃离,由于水淹了回去的路,所以无奈之下才躲起来哭。这体现了千寻在未受到磨练之前,任性、逃避、胆小、不愿意面对现实,脆弱爱哭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大多数人类弱点,阻碍着人类的成长发展。

千寻是幸运的,总得到无私的帮助和指引。第一个帮助她的是白龙,起初她还拒绝吃白龙给的丸子,后来信任了白龙后便按照他的建议去找锅炉爷爷。找锅炉爷爷是成长的第一步,对于恐高的千寻来说,到达处于地下工作室的锅炉爷爷工作的地方确实是个挑战,这也是千寻独自踏上救父母之旅的第一步。此刻起,千寻必须坚强。这也反映了人类的潜能在很多情况下是被逼出来的。在得到工作机会之后,千寻便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未曾抱怨一句。腐烂神来到时,全油屋的人,包括钱婆婆都不想招待他时,千寻至始至终都很友好。在千寻眼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分孰轻孰重,客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礼遇。用了上好的药浴和不断加水的服务后,千寻还做了“分外之事”。她领着大家把腐烂神的“刺”给拔了,大家才明白原来腐烂神是受到人类污染的河神。当然,在宫崎骏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充满希望和值得信任的一代。人类之前犯下的错误总是可以在孩子这里得到救赎和解决。而千寻救助河神这件事正是体现这种理念。

此外,千寻很善良、很率真。她怕无面人淋雨,于是就留一扇门让其进来躲雨。这体现了千寻同情弱小,关心需要帮助的人的特点。这也是人类人性美好一面的体现。当无面人回报千寻的时候,千寻不贪婪,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金子。当整个油屋都在极力讨好无面人的时候,千寻不为所动。依旧专注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事。这一点,也影射了现代的一个社会现象。整个社会,很少有人能够不为外界的诱惑与喧嚣所打扰,浮躁的社会滋生了现代人浮躁的思想和心态,哪里有金钱哪里有利益就奔向哪里。在千寻看来,救父母、救白龙、救无面人,才是她在这个灵界关注的焦点。金钱、娱乐、声誉,在千寻看来一点价值都没有。这点也反映了:重视自己的家庭,即亲情;在乎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那个人,即爱情;珍惜互帮互助的朋友,即友情。这些人类可贵真挚的情感是超越时空的。

在拯救无面人时,千寻意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尤其在油屋这个金钱利益至上的环境下,千寻知道,无面人只会被利用变得越来越失去自我,越来越膨胀。于是就把他引开。虽然刚开始千寻也没有想过无面人到底归属何方,但是她知道,油屋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于是千寻就把他带到了汤婆婆那里。这也算是无面人的最好归宿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宫崎骏这样安排无面人的结局也是有意而为之。因为无面人的本质是个孩子,需要慢慢开化教导。而作为智慧善良为化身的汤婆婆最能启迪人的心智了。从这点看来,宫崎骏赋予了千寻前瞻意识,也是千寻成熟的标志,在自救的同时已经开始他救了。而把具有权利象征的印章送还给汤婆婆的时候,汤婆婆问她知道印章的价值么,千寻回答,只知道那对汤婆婆很重要,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归还。属于他人的东西即使再好也不能占为己有。并且她要代替白龙道歉。其实汤婆婆已经被千寻的真诚勇敢所感动,已暗暗帮助千寻度过难关。至此,千寻的人物塑造也基本上完成。她几乎完成了拯救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任务。

总之,《千与千寻》这部经典,通过虚幻的世界—油屋这个灵界来隐射现实世界,住在灵界的人物几乎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宫崎骏也借此传递着很多深意让后人思考,希望人们找回最初的质朴童心。

参考文献:

[1]冰炎.深邃内涵与超凡想像的完美结合——浅析宫崎骏的动画 作品《千与千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3):46-49.

[2]冯川、苏克译,荣格著.心理学与文学[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古尔灵.文学批评方法手册(第4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黄文炜.像宫崎骏那样纯真http://news.ifeng.com/fhzk/detail_2008_10/14/1314466_0.shtml/, 2008-10-14.

[5]黄圆圆.宫崎骏的动画特点[J].电影理论,2014,(21):59-60.

[6]李峰.动画片《千与千寻》视觉艺术赏析[J].电影文学,2014,(12):045-046.

[7]李赛可.动画电影的原型叙事探析[J].现代视听,2015,(02):24-29.

[8]刘世飞,付飞.文学艺术的本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论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56-59.

[9]杨成.论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意境建构[J].风格与特色,2015,(2):085-088.

[10]殷俊,邓若伊,冯夏楠.日本动画电影的类型化角色关系分析及启示[J].现代传媒,2016,(03):83-87.

[11]于小玥.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叙事艺术[J].影视与舞台艺术,2015,(04):101-103.

[12]王娜,陈清.原型理论在动画中的运用[J].现代视听,2010,(05):56-58.

[13]千与千寻搜狗百科http://baike.sogou.com/v69268.htm?fromTitle=%E5%8D%83%E4%B8%8E%E5%8D%83%E5%AF%BB 2016-05-02.

宫崎骏的童话世界 第5篇

一条路不能回头,就是一生要走许多路,有成长之路。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再孤单再寂寞,仍要继续走下去,不许停也不能回头。——《千与千寻》

有些烦恼,丢掉了,才有云淡风轻的机会。——《龙猫》

多年后,再回想这样的迷茫或许连执著的原因都记不得了,青春就是让你张扬的笑,也给你莫名的痛。——《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就是因为你不好,才要留在你身边,给你幸福。——《哈尔的移动城堡》

这世上有一条路无论如何也不能走,那就是歧途,只要走错一步结果都会是粉身碎骨。——《千与千寻》

那个第一个向我表白的人,谢谢你让我知道了人生的第一次被爱。——《听见涛声》

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岁月的童话》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乡,我一直向往的却是比远更远的地方。——《幽灵公主》

用善意的心情去理解别人的话,会让世界单纯美好容易。世界如此之大,我却能幸运地遇见一些人。——《千与千寻》

我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一次,就注定要羁绊一生,就注定像一棵树一样,生长在心里,生生世世。——《千与千寻》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这个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机遇,而绝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还是得自己走!——《千与千寻》

在两个人的世界里,管他的风雨雷电飞沙走石天崩地裂,只要能在一起就足够了。——《悬崖上的金鱼姬》

离去,让事情变得简单,人们变得善良,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重新开始。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长,总会有这么一个人,让你想要温柔的对待。——《哈尔的移动城堡》

一个女人要让自己慢慢变得美好,需要穿过生活的起源。——《岁月的童话》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千与千寻》

爱上某人,不是因为他给了你需要的东西,而是因为他给了你从未有过的感觉。——《哈尔的移动城堡》

我们的孤独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个秘密,却无从述说。——《天空之城》

童年是一首忧郁的诗,赤诚却不明媚,美丽而不美好,有时甚至是羞于见人的,却让每个人流连忘返。——《岁月的童话》

宫崎骏的童话世界 第6篇

想起了你的笑容,想起了那天,你抱着那只玩具熊,它在微笑,我却看到你眼底布满了失望。我面无表情的转过身,继续抄我的备考资料,我没有说话,怕声音太过哽咽。

听说站在舞台上是看不见台下的,因为灯光太亮,所以我始终不明白你为什么会看到我。

初到那是租住的屋子时,是一阵欣喜,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只能称得上是生存空间,可毕竟可以遮风挡雨。虽然这么想,但是一切都收拾停当只剩下阳光和我的时候……我笑了,笑自己傻傻的抛开一切来了这里,自己选择的路,我走已没有了后退的资格。何况又不是每一件事都有原因,那时我只想到了逃离。

还记得来之前那个暑假,家人都在忙转学的事,送礼不停、电话不断。相比之下我倒是镇静,该吃吃该睡睡,只是并不出门,也不说多余的话。每天都打开电脑看些干巴巴的文艺电影和粗俗的港台喜剧,并不喜欢,甚至厌恶,只为搏自己一笑,因为并没有勇气出去走走。

我并不后悔来了这里,因为我遇见了你。我仅仅几天的时间就看出了女生们的圈子,可我无法融入,更不想融入。我还是找到了朋友,和我一样游离在人群之外的女生。她的皮肤有些微微病态的苍白,总是吃一些模样奇怪的药片,我戏谑的说她公主病,她只淡淡的笑笑,并不反驳。初次见她她坐在后排了座位,捧着一本厚厚的小说,安静的看着,纤细修长的四肢被宽大的校服包裹着,有一种苍白的美丽。我开始以为她是柔弱的,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她总会适时地露出她自我保护的刺,提醒别人她并不好欺负,但是多数时候她是安静的。我理解她,她被生活磨砺的坚硬了,我们都一样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套上了伪装,彼此交谈时好像心中某处拥有了共鸣,有些是不言而喻。

我不再喜欢在我阴暗的卧室里整天整天的消磨时光了,记得那时每天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床上,并且一直把手机当做MP3用,并且没有设置铃声,不仅因为它既没人打电话又没人发短信,更因为我不喜欢静谧之中突如其来的声音。凌乱的床上堆着杂志、衣服、耳机、小说不整理,累了就和它们睡在一起,平分那张小小的床。

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你像是被阳光浸泡过一样,干净的没一点杂质。就是深入接触你也不会觉得你身上又难以愈合的疤。我记得的你,笑容像是染向日葵色头发的菲儿的杞子一样,一样小麦色的皮肤,不同的是你的眼眸更加清澈,不似他蒙上了悲伤的阴霾看上去像是变了质的火焰。我总是喜欢用向日葵形容你,你像生活在宫崎骏的童话里一样,画面干净,故事唯美。

剩下的几天里我无数次想要踏上沥青被太阳晒得融化微微下陷的跑道,但是我始终没有,我怕自己因为这种感觉不忍离开。从未觉得一年如此短暂,最后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阳光那么美,却深知时间所剩无几。最后的离别没有煽情没有告别,只是往常一样下课,头也不回的渐行渐远,一切都像一个没做完的梦,甚至还没来得及告别。

离开那天阳光晃得我睁不开眼,我眯着眼看见的一切都像是被曝了光,我只记得有人将我的回忆都打包装上了车,而我不曾回去过。上了车,把一切都抛在了脑后,索性闭上了眼,眼前却是挥之不去的你的笑脸和志愿表上你工整的字迹。小子,我从未想过我对你会有不舍,我拖着对你厚重的眷恋,渐行渐远。

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响起雨水敲打玻璃窗的声音,睁开眼。哦,下雨了。

整个夏天都沐浴在汗水和阳光里,我走了,下雨了,夏天就这么过去了。

上一篇:我们班的小书虫400字作文下一篇:个人职业收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