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创新奖演讲稿

2024-06-26

公司创新奖演讲稿(精选12篇)

公司创新奖演讲稿 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XX。在收获成果的时节和辞旧迎新之际,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创新奖的获奖代表在此发言,感谢公司领导对我们这些奋斗在技术战线上的同仁们信任与厚爱,感谢集团对我们技术工作的认可,感谢全公司对我们技术创新的支持。最后也非常感谢我的直属领导XXX课长和工程部电子组的同事们,没有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不可能拿到这个奖,正是有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才让我们共同进步,这个荣誉也属于你们。

2011年在弹指间悄然遁去,在过去的一年里,在XX集团这个大舞台,全体XX员工,并肩作战,相互激励,用我们辛苦的汗水与非凡的智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一项又一项经典卓越的创新。表演着我们的精彩,演绎出XX的华章。这是公司各位同事努力奋斗与默契合作的结晶,也是公司管理层寻求科技创新,追求科学发展的厚积。公司制定出很多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的激励政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良好的氛围,让我们能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上热情高涨,取得优异的成绩。我相信在座的还有许许多多比我更优秀的人才,XX正是因为了你们才能在技术革新的路上日益精进,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在2012年谱写出更华丽的篇章。

虽然在我们在2011年获得了一些创新成就,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我们所拼搏的终点,就可以停滞不前。荣誉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而只是我们在不断创新路途中的一股动力,只有不断创新,认真踏实的工作,不轻言放弃,以一腔激情,满腹睿智,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才能铸就更强大的XX。

责任、创新、高效一直是我们努力工作的信条,今天的荣誉,相信更是对我们自己在以后工作中的一种鞭策,我们将把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奉献给XX,勤奋敬业,激情逐梦,在未来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努力做到更好,为XX的蓬勃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做一块坚实的基石,在此希望我们能够和XX共同发展、成长。也希望我们XX集团的事业更加辉煌。最后衷心的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大展宏图,阖家欢乐,万事如意!谢谢!

公司创新奖演讲稿 第2篇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兴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叫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创xx辉煌的明天!〉〉。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我们xx是全国百强商业零售企业,销售一直居xx同行业之首,。

发展企业文化,我们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和创新。因为发展和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企业文化建设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架构模式,它需要结合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努力架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xx(企业)新一代的领导班子在企业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敢于破除积弊,披荆斩棘,承受改革带来的切肤之痛,对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以及商场布局调整等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地展开整改。通过这些整改来构造我们xx企业文化的宏伟蓝图。

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下,首先,我们公司的领导班子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引入全员竞争上岗机制,全面拓宽用人渠道,大大激活了企业文化。上到经理,下到营业员,都要经过层层严格筛选,经过撰写竞聘书、面试、组织考核等一系列程序竞聘止岗。这一举措犹如一颗炸弹,引起员工上下极大的振憾。事实证明了,经过竞聘上岗后,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建设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员工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公司把薪酬与创造的效益相挂钩,贯彻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打破了工资没有淡旺季之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做法,传递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新的薪酬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热情,发掘了他们的潜能,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

再次,公司通过对调整布局的同时,进行了内部装修,从地面、天面、灯光等方面进行精雕细琢,并在各楼层中点缀了许多极富生命力的植物。调整后的xx购物环境焕然一新,一派生态休闲的景象,使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体验到了生活的韵味,公司销售业绩突飞猛进,形势喜人。

公司创新奖演讲稿 第3篇

3月22日,第四届CCBN广播电视科技创新论坛暨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正兴华泰公司带来的“CamLINK-7HD摄像机无线宽带传输系统”荣获2013年科技创新优秀奖。

CamLINK-7HD摄像机无线宽带传输系统采用最先进的无线频谱调制与解调技术,实现大带宽、高速率、小功率、长距离、无压缩、零延时、无损耗的数据传输,在直线距离300米~400米的范围内,真正实现1080i/1080p高清晰图像的无线传输。可应用在新闻采访、体育转播、综艺晚会、会议中心或演播室、摄影棚、斯坦尼康游动机位等不方便布线的地方,高清的视频信号能够从摄像机无线传送到转播车、卫星车、演播室和EFP的导播台上,并且完全无损耗、无延时,为电视现场转播提供了极佳的摄像机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大公司推动小公司创新 第4篇

他们只问两个问题:

1、这东西有没有用

2、这东西能不能挣钱

在日本,一家创新的公司冒出来,大企业看见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是不是也要去做这个业务,而是如何为我所用。

日本人喜欢创业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一定要深入到日本社会去自己体会。我觉得日本人天生是有创业冲动的,怎么讲?你看全世界餐馆哪儿最多,日本最多,全世界的餐馆密度日本是最高的。对于很多日本家庭,自己开店的成本并不高,开个餐厅或者小美容店,用点心思都会活得不错,你经常能在日本看见延续百年的小旅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日本人不喜欢创业一定是伪命题,他们的创业冲动远甚中国,只是更加理性。

理性在哪?美国是当下全球的创新中心,所以日本人选择的创新方向一般都会尽量避开美国人的强项,曲线找到自己的机会,在某个细分领域,比如服务做到真正的极致。而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日本产业结构的高度细分。在日本,很少有一家通吃天下的情况。一般的情况是:每个产业链上都有非常详细的分工,这样的好处就是:一家公司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可以了。

对于这点,我相信国内做互联网的朋友一定都会很有感触。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编者注:其实,中国大多数行业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赚钱太不容易,即使你每天有了1000万的独立IP又能怎么样,一样为生存发愁,归根结底就是产业链太不成熟了。

为什么在日本。一个成熟的产业会形成如此细的分工呢?我的判断是这跟日本的“强协作”体系是分不开的。表现在哪儿呢?一个业务我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外包给别人。日本人一般会选择外包出去,他会觉得你专门做这件事会比我自己做得好。我们做互联网总喜欢做大而全,做“全民公敌”,在日本,你几乎看不到这样的情况。

当然,并不是日本企业的道德水准更高,它的背后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支撑。

在日本,一家创新的公司冒出来。大企业看见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是不是也要去做这个业务,而是如何为我所用。这与成本有关系,日本的人力成本很高,大公司自己做是会有风险的,所以我没有必要自己做,我会尽量与你合作。

日本社会强调什么?第一,产业链分工,早期小公司是很容易生存的;第二,大公司要强调后发优势。不强调先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前提就是你想通吃整个产业链很难,它要会保持~种稳定发展共赢的结构,这是日本整个产业的特点,不仅仅是互联网,我看到的都是这样。

这样的结构决定了日本特别适合小公司生存,以互联网为例,每年收入几百万美元、上千万美元的公司在日本特别多,为什么?我觉得日本有电通这样巨无霸的广告公司至关重要,因为它投资了绝大部分的互联网的广告公司。所以你的创新只要有真实的用户,就能很容易地将客户量转化成广告量。而获得真金白银。我就知道有一个公司只有三个人。做了一个细分领域的网站,用户登记成会员就可以在网站上以比市场上低得多的价格购买商品。现在已经有20万固定会员,一年收入在2000万美元左右,在中国听起来完全像忽悠。

了解这样的背景,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日本很少有人会跟你谈商业模型。易查是做无线搜索的,刚去日本的时候,日本的合作伙伴提醒我们只要考虑两件事:第一,这东西有没有用;第二,这东西能不能挣钱。

日本人告诉我:创新想太多,你就会晕掉,就会变成管理而不是创新。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艺术家为什么能有创新?如果艺术家还要发愁生活,还要考虑怎么卖画,能创什么新?为什么中世纪的罗马能出米开朗琪罗和拉菲尔,因为什么都不用想,天天就画,随便画。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可能也有问题,中小企业会很快地撞上“天花板”,做大会比较困难。很多行业的门坎比较高,没有大的资金投入你很难砸出一个市场来,而资金基本掌握在大财团的手里。它会变成一个壁垒,而且是很难跨越的鸿沟。但是一旦跨越过去你就可能成为日本新的领袖级人物。这两年冒出来的Mixi和Gree两家算是成功的案例,但是在日本这注定只能是凤毛麟角。从本质上来说这还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编者注: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什么体制,领袖级企业总是稀有动物很难批量生产)。

日本创新的基础:财团

财团和其所属的企业早就成为了日本经济的基石,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产业组织者”,日本微观经济的“操盘手”,也是日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纽带,民间与政府对接的桥梁。

三井物产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商社,有350年的历史,比美国历史还要长。1993年,三井物产已经排名世界500强第一。像三井财团这样庞大的潜艇还有五艘,即三菱、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2002年末,日本的海外纯资产约合16277亿美元,相当于法国、德国、意大利对外纯债权总额的6倍,与1991年的3831亿美元相比,11年间增长了3.25倍。

日本创新企业

比Facebook更牛的日本企业

日本最大的三家社交网站Mixi、Dena、Gree的市值分别是5亿、15亿和11亿美元。市值已经超过10亿的Dena和Gree,都是手机用户比PC用户更多,并且收入重点在虚拟礼物和休闲游戏。Dena的人均用户收入竟然有Facebook的10倍之多。

欧姆龙

你听说过它也许只是因为你正在使用它们家生产的血压计。事实上,欧姆龙株式会社在1933年就已经成立,是全球著名的半导体公司。年销售额突破7600亿日元!勇于突破创新一直是其成功最大的秘诀。最经典的当然是MEMS传感器技术(电子血压计的核心技术),欧姆龙是业界唯一大量将MEMS传感器进行应用的公司。

优衣库

公司创新奖演讲稿 第5篇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兴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叫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创xx辉煌的明天!〉〉。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我们xx是全国百强商业零售企业,销售一直居xx同行业之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绩斐然。然而现阶段,周围的商业发展态势咄咄逼人,一大批国内外商业巨头,如沃尔玛、百盛百货、王府井等大举逼近,市场竞争风云骤起,险象环生,严峻的商战硝烟弥漫,与狼共舞。

一个固定不变的架构模式,它需要结合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努力架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xx(企业)新一代的领导班子在企业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敢于破除积弊,披荆斩棘,承受改革带来的切肤之痛,对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以及商场布局调整等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地展开整改。通过这些整改来构造我们xx企业文化的宏伟蓝图。

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下,首先,我们公司的领导班子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引入全员竞争上岗机制,全面拓宽用人渠道,大大激活了企业文化。上到经理,下到营业员,都要经过层层严格筛选,经过撰写竞聘书、面试、组织考核等一系列程序竞聘止岗。这一举措犹如一颗炸弹,引起员工上下极大的振憾。事实证明了,经过竞聘上岗后,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建设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员工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公司把薪酬与创造的效益相挂钩,贯彻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打破了工资没有淡旺季之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做法,传递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新的薪酬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热情,发掘了他们的潜能,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

再次,公司通过对调整布局的同时,进行了内部装修,从地面、天面、灯光等方面进行精雕细琢,并在各楼层中点缀了许多极富生命力的植物。调整后的xx购物环境焕然一新,一派生态休闲的景象,使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体验到了生活的韵味,公司销售业绩突飞猛进,形势喜人。

公司创新奖演讲稿 第6篇

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这次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创新求卓越,实现大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全球化的趋势导致竞争局面不断扩张,顾客的需求也越加的精细和繁多,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敦促着我们,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要;如今我们的技术水平日益透明化,但利润空间却日益在减小,我们不得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我们的企业更加强大。能达到我们目标最有力的方法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近年来,瑞贝卡股份公司把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坚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逐步构造了一套有利于催生成果、催生人才的创新体系,为公司的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瑞贝卡集团公司董事长指出:征途险阻、难关重重,各种不利因素和复杂多变的形势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麻烦。我们要按照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坚持以创新求卓越,实现大发展。这段话明确的告诉我们企业应该如何发展,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强大,我们没有其他的捷径可走,要想公司能快速、稳定的发展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坚定不移的搞创新!

进入瑞贝卡公司人发假发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里的创新氛围,在这里每周六都有一个以“小小成果发布”的专题展示会,在这里展示的小成果有的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有的使员工工作变得简单,无论小小成果创新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它都凝聚着我们员工的心血,看到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在无形当中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热情也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这也是在按照公司规划的轨迹在前进,在发展。

创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创新是融入全瑞贝卡人灵魂深处的一根弦,在当今这个时代,不创新就意味着消亡,不创新就意味着失败,面对如此严峻而又复杂的形势我们瑞贝卡人要秉承“精诚、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积极开展全员创新,实现瑞贝卡企业大发展的活动,让我们每个瑞贝卡人都行动起来吧,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增瓦,为瑞贝卡的辉煌明天行动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各位!

公司创新奖演讲稿 第7篇

5月28日,由复旦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上海论坛2016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互联互通与创新: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

美国高通公司总裁德里克•阿伯利(Derek Aberle)发表了题为“投资创新,投资未来”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如果想要在移动行业取得成功,那么最关键因素就是创新。创新是成长的一个巨大的动力,在未来,移动行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

以下为演讲全文: 投资创新,投资未来

一、移动行业的现状及对经济的贡献

在过去二十年过程当中,移动行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在创新的驱动下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根据历年统计,数据消费量每年都会以10倍的速度增长。科技的创新使得移动终端的计算速度更快,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技术流量成本和消费者的成本以及能源的消耗。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世界各地一共有74亿不同的移动终端联接在一起,并且这个数据在不断的增长。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整个移动行业发展的动力。过去几年里面,中国的移动行业飞速发展。LTE几年前才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就拥有了5亿的用户。中国的公司正在不断努力,以便能够推出新的业务模式、服务及产品。世界上十大3G和4G移动供应商榜单上中国企业占有六个席位。整个移动行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移动行业经济总量占到中国GDP的3%,预计到2020年该比例可提升至4.7%。移动行业的发展,对于劳动效率的提升也有着显著效果。通过利用移动技术,为中国的GDP增加了900亿美元并为社会提供了200万的就业机会。因此移动技术确实在各个领域为中国经济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它的贡献。

二、合作共享的力量

合作与共享是推动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通公司早期就开始对技术进行投资。虽然一开始高通面对的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成为高通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经过授权之后,高通可以向其他企业提供更多的芯片和软件来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公司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确保他们能够迅速建立起他们的业务模式,进入市场。因此,合作与共享可以有效地推动我们的创新速度和效率。这种共享的精神正是我们在未来建立创新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中国,大学之间的合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这种合作非常广泛。市场进一步开放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这都会进一步地促进创新的发展。

三、移动行业的技术创新

比如上网,下载视频或者使用各种各样的计算能力等这一些司空见惯的技术,其实都是极其复杂的,而且开发这些技术都非常的昂贵。整个移动行业自2000年起计算,大约已经投入八千亿美元,才达到现在这么一个技术的水平。然而,现有技术仅仅是处于入门的阶段,所以我们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说移动技术方面的蜂窝技术。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推动4G和LTE技术的发展,并且我们会很快进入到5G的时代。在数据爆炸的年代,我们需要解决非常多的现实问题,尽可能地用更高的效率来解决各种问题。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使用全新的技术,而且我们必须用可负担的成本来提高这样一个数据技术,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有创新。谈及移动行业的创新,可联想到这个行业发展的早期,我们需要为语音传输提供更多的运算能力,并加上数据传输服务。在高通看来,这类技术都是针对整个行业的一个痛点,而且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但是这些领域的投资风险是巨大的。在一个技术商业化之前,可能需要花到八到十年的时间以及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公司需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来确保这个技术研发成功并且能够被商业化。商业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能让整个行业都能够接受我们研发的一个技术,这样才能在不同的移动设备之间具有互联互通性。市场是开放的,充满竞争的,所以在整个研发并商业化的过程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风险,任何一家创新企业都要排除万难为消费者带来价值,赢得市场的亲睐。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创新,能够彻底的改变这个行业,改变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好的社会激励机制,确保这些企业,能够对有风险的领域进行技术研发投入。同时我们需要一种更好的环境来驱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高通在这方面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整个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持续创新的发展。在良好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加快创新的速度。同时我们需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技术人员和企业的权益,也要确保技术的使用者能够负担获得技术的成本。因此我们需要法律法规来监管整个行业,并向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及激励建议。中国政府非常关注改革,同时也为保护知识产权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及贡献,这将有助于培养企业家精神。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上,中国政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的企业已经在世界上成为比较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中国的发展模式可以成为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一个模板。随着新的五年计划的推出,那企业家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将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更多的基于创新和企业家的精神。

四、加大移动行业创新技术投资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面,移动行业主要的任务就是把人和人,人和物连接起来,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我们需要把数十亿不同的物件和仪器连接到互联网上,这需要在数据中心以及其他领域的创新。为确保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平台能够得以扩展以便能够融入更多的物件,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领域内做新一轮的投资。移动行业对很多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例如汽车行业。汽车行业现在越来越多地需要一些互联网和移动的技术,如果车和网络连接之后,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也可以更好地保证安全性。再如移动技术对智能城市的建设也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利用智能服务可以减缓或者解决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此外对医疗服务来说,借助移动技术的创新,通过我们的无线网络连接进行急诊,可以帮助很多地区的人们更便捷地获得医疗的服务并降低医疗费用;通过移动网络向病患提供定制化服务也能为医院开辟新的市场。因此,移动行业技术对很多行业的多元化服务发展起到了强大推动的作用。

高通公司在中国已经深耕细作二十多年,并且与中国的移动行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在中国LTE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合作伙伴走向国际。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发展。最近高通和中国的中科创达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该公司将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高通在贵州地区,协助贵州政府建立大数据服务。高通与中兴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高通将在在中国会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投资,希望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

公司创新奖演讲稿 第8篇

本刊讯 (记者林雨晨) 近日, 全球领先的食品和饮料行业配料和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泰莱公司 (Tate&Lyle) 凭借其创新产品Prom Oat®燕麦粉, 荣获由荣格工业传媒主办的“2016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本次评选是由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的资深评委团通过独立评审进行的决议。

泰莱公司 (Tate&Lyle) 能够脱颖而出, 得益于其独特的加工技术和Prom Oat®燕麦粉卓越的健康益处。Prom Oat®燕麦粉提取自非转基因瑞典燕麦, 通过独特的加工技术以确保加工过程中无任何化学添加。生产出含量高达35%的燕麦β-葡聚糖, 能轻易满足人体每日的需求量。此外, 其极强的保水性和乳化性可以让乳剂更加厚实稳定。更值得一提的是Prom Oat®燕麦粉拥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烘焙食品、饮料、营养补充剂、代餐、汤汁和酱汁中都能作为配料使用, 其卓越的可溶性非常易于在各种饮品中使用而不产生颗粒感。Prom Oat®燕麦粉的主要功能和营养价值均通过欧洲食物安全局 (EFSA) 膳食、营养与过敏专家组 (NDA) 经过实验室的科学验证, 确保对人体没有危害。

公司创新奖演讲稿 第9篇

这家已经上市10年的巨鳄创新精神仍在吗?

无论它面临怎样的创新窘境,无论外界如何质疑,不能否认的是,谷歌人一直不停地在寻觅下一个能推动科技前进一大步的惊世之作,他们所触达的互联网的神经末梢,勾勒着人们未来生活的图景。专注于实现一次次巨大的创新飞跃,到现在为止,谷歌仍旧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工作场所。

谷歌的激情是进行原创性创新

互联网时代,唯快不破。尤其是身处于技术领域,速度尤其关键,没有速度很难保持领先,所以在谷歌大家感觉到最强烈的是一定要加快速度,这样才能一直处在创新的前沿。不过,石博盟也认为,仅仅有速度还不够。

“谷歌最初提出的使命是整合天下信息,使人人皆可获得使用。起初大家认为就是整合信息,其实远远不止于此。谷歌要利用数据把世界联系起来推动创新,这在整合信息之上有更深广的意义。”石博盟说。

谷歌对创新的解读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新,然后要让人惊讶,最终达到极大地改变人们生活的目标。

用这个衡量标准看,15年前横空出世的谷歌搜索完全达标。

但谷歌并不满足于此,今天的谷歌希望能够把信息整合联动起来真正创新。

所谓真正的创新,正是谷歌特别崇尚的原创性创新。

虽然现在追随趋势进行竞技性的改进也是一种常见的创新方法,但这不是谷歌的激情所在。“谷歌的激情是创造一个新的天地,从而进行原创性创新”,石博盟说。指导这种创新的是几条恒古不变的定律:首先,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投资前沿技术;第三,设定更高的目标去工作。

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应运而生。6年前加入谷歌时,石博盟内心就希望能有一种创新技术来降低道路交通的死亡率,并且能够在未来5~10年内,真正体验到这种技术。

现在,他们的无人驾驶车已经行驶120公里。这短短120公里中就经历了无数次细致的改进。

以汽车版的安卓系统为例,考虑到用户在汽车内使用地图场景特殊,基于桌面地图做出任何毫厘改变,谷歌都慎之又慎。比如用户在驾驶中是用语音而不是输入的方式搜索地点,这就需要增加提醒设定。而且,在声音输出时,车内环境背景噪音的干扰如何屏蔽,都要考虑在内。在石博盟看来,这都是从用户体验出发,在车内做的原创性创新。

此外,针对车载安卓系统,谷歌可以让汽车状态的信息与车库、加油站等通过网络互联,并把信息反馈给这些机构,从而使汽车的使用更加方便。在未来,如果驾驶者在驾驶中背部不适,座椅便可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立即进行调整。

“对于未来有很多可以想象,新的创新会无止境地发生。”石博盟说。

永远走在寻找热门的路上

的确,各类传统行业都不乏“搅局者”,汽车行业的搅局者中谷歌的力量不容小觑。

一个擅长搜索和内容服务的互联网巨头,对于互联网汽车,非常有发言权。这是基于技术洞察的大项目的开发,技术是基础。

“驾车人和乘客可以在车上得到安全保护是头等重要的事情,这里面涉及很多信息的采集和收集工作。”而且,谷歌的目标是发生10倍改变,石博盟认为,这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革命性的创新。“如果你有10倍的改变,那么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使得目标更快达到。当然反过来说,目标高也可能更容易失败,这对下一步有借鉴意义,循环提升。

谷歌并不只甘于做一个行业的搅局者

在隐形眼镜上装芯片是谷歌的又一创新之举。当健康追踪设备在市场上风头渐盛时,谷歌隐形眼镜作为“重量级”健康追踪设备浮出了水面。

7月份,谷歌与诺华制药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携手进行眼镜的研发。谷歌隐形眼镜未来或将被打造成一款实时血糖监测设备。在隐形眼镜上装芯片,可以在帮助用户矫正视力的同时,通过分析泪液持续监测血液中葡萄糖水平,测量数据被无线发送到移动设备,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地管理他们的血糖水平。

在石博盟看来,这也是谷歌使命的体现: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整合为人们所用。他们也无法确定这些项目最后是不是真正能够达到最初的设想,“但这并不重要,试过就会有很多经验从中间积累产生”,石博盟说。

这与谷歌创始人兼CEO拉里·佩奇的愿望非常吻合。据说,谷歌人每周有1天时间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在如此推崇创新的环境下,谷歌的创新项目已是遍地开花:智能个人助理Google Now;探索机器人;自动汽车;高海拔风力发电;借助气球实现互联网接入的“登月工厂”Google X;勾勒移动未来的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ducts业务……

这些项目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并非终局。谷歌的精神是,永远不安于现状,永远在前行,永远走在寻找下一个热门的路上。

创业公司如何创新 第10篇

1团队多样性

一家有1历史的大公司要如何招聘到那些更愿意去初创公司工作的人呢?它应该学习初创公司招聘到最好、最聪明的员工的方法,并且在招聘时还应强调自己能够提供初创公司所不能提供的条件:进入可以影响市值数万亿美元的公司的机会、分红、高薪以及能够在团队内推进创新策略的机会。重点是要展现自己已有的,然后学习自己不懂的。

2实行创新准备评估

评价是引领公司成为成功创新企业的重要信条之一。实行创新准备,公司可以明确最基本的评估与测量创新项目成功或影响力的基本准则,同时也可以找出公司能够在早期就推进的创新项目,以及明确哪些项目需要更多的时间。

3组建创新理事会

除了团队的日常工作以外,你还需要组建一个创新理事会,创新理事会可以保证整个团队向着大目标前进并具有执行力。运营和策略部门都需要有代表加入创新理事会,这样才可以保证从创意到产品的平稳落地。创新理事会必须有权利获得各种资源,从而使创新团队能够快速行动并跳过阻碍企业创新的官僚主义。

4建立可重复程序

大公司赖以生存的一点就是可重复程序,这也是创新实验室所必需的。就像伟大的艺术家都依赖于一次又一次的创作一样,公司创新也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如果没有可重复程序,最终结果可能是一次性奇迹。可重复过程必须能够帮助团队确定其开发的原型产品以及测试的标准,以便公司最终可以支持未来的产品和服务。

5产出点什么――即使不够完美

仅仅把最聪明的人关在一间屋子并不能激发创新。创新源于实验、用户测试和数据跟踪。创新团队可以通过最小可行产品(MVP)来测试产品、收集反馈并实时改善产品。MVP功能简洁,但是这些功能必须要切实解决消费者在意的问题,这样总支出和项目风险才都能有所降低。

6创新无处不在

创意的来源并不只有一处――还有顾客、重要股东、频道合作伙伴、管理层以及员工都可以提供创意。创意激发想法,想法再激发创意,这样一步一步就可以解决大问题了。关于创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道应该怎样评价一个创意,以及如何组建团队开发原型产品。如果好的想法无法实践,那么企业的创新项目也将走向失败。

7会讲故事,专注创新

公司创新制度 第11篇

制度建设需要坚定制度自信

制度即规矩、规则,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制度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制度文化。制度功能的发挥在于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制度是通过治理的方式实现其功能的,制度的重要功能是制度约束与制度激励,制度既会保护遵守规矩和纪律者,也会惩罚违反规矩和纪律者。制度的约束作用是通过约束权力实现的,破坏制度者往往违规使用权力。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来自于制度本身。1987年,邓小平同志谈到“一国两制”时,强调要有制定关于港澳政策的“胆略”和“勇气”,这里的“胆略”和“勇气”是有基础的,即“社会主义制度”。这段论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二是“制定关于港澳政策”就是制度创新。可见,制度创新需要坚定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四个突出优势。其一,目的优势,即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的优于资产阶级的革命目的。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其二,速度优势,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几十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社会主义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资本主义发展速度。其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即社会主义国家拥有通过计划等调控手段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的优势,因此“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把“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归结为我们最大的优势、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其四,本质优势,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度优势都离不开其本质优势。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制度自信。一方面,制度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更不是唯制度标准。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以社会制度类别为标准衡量国际关系的错误做法,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在国际关系中,摒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标准,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主,并不是制度不自信,而正是制度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制度自信不仅包括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还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把“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纳入党内规矩,这是广大党员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规矩包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党不仅依靠党章和纪律等成文的规矩,还依靠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不成文的纪律也是一种传统、一种范式、一种要求。

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制度创新

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保证公平正义。制度创新应当围绕制度建设的目的展开,公平正义是观照制度创新的一面镜子。制度创新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关键问题,用新方法、新举措解决矛盾和困难。

制度创新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最终“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坚持正确方向的理论依据,也是制度创新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

制度创新需要坚持依法治理。法治化是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制度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制度创新也不是随意的创设条文。对于如何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和有效,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应从“是否依法”角度判断国家领导层、全体人民、执政党等在国家政治制度运行中的行为。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制度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制度创新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制度实践是通过治理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依法治理的前提下推进制度创新,既要求以法律为准绳,又要求坚持批判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于法有据,但也不能因为现行法律规定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无法推进改革的”。他引用《淮南子》中的“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进一步说明制度创新与依法治理的关系:“需要推进的改革,将来可以先修改法律规定再推进”。

制度创新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制度创新的动力,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制度创新的目的,人民群众是制度创新利弊得失的裁判者。新时代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在新时代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度创新的结果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在制度创新中,还需要秉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党和国家事业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

除此之外,制度创新还应当处理好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借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继承什么、借鉴什么的问题。制度创新既不是对旧制度的简单翻新,也不是对其他相关制度的盲目排斥。当旧制度在某些层面还存在一定利用价值的时候,我们不能对其武断地抛弃。邓小平同志指出,“采用旧形式必须以表现现实内容为主,方法则应是批判的有选择的利用”;“好的传统必须保留”,“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同时,制度创新还涉及如何学习借鉴别国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制度创新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上,在坚持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批判性地吸收借鉴国外制度文明的有益成果,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新的制度。

把握制度自信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制度自信是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制度自信贯穿于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这种自信来自制度的历史、现状、未来;来自制度的内容、实施过程、实施结果;来自对不同制度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比较、人们生产生活状况的比较、综合国力的比较等。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制度创新是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制度创新是制度自信的外在表现。

制度自信要求推进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制度也是如此。制度来自于社会发展,又服务于社会发展。社会在发展,某些制度不能不变。要发展就要适当改变制度,不变就不会发展。这是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制度自信不是对某一时段、某一领域的制度自信,而是对制度发展全过程、全领域的自信。如果制度自信仅仅停留在取得的成就,刻意回避发生的曲折与错误,这不是制度自信,这是制度不自信;如果制度自信只对过去或现在的制度自信,并不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制度,这种自信也经不起检验。制度要改变,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裹足不前是制度创新的大敌,也是制度自信的软肋。这是二者关系的实践基础。

典型公司创新制度 第12篇

在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方面主要是通过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支持外商独资设立经营性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采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等措施,深入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机制,继续保持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在“走出去”和“引进来”方面在全省的首位度。

在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方面

主要是通过试行展会展品提前备案,以担保方式放行展品,展品展后结转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予以核销的举措,为国际化展会的举办提供保障,打造全国会展区域中心城市。通过研究开展贸易调整援助试点,主动对标国际贸易投资最高标准,重点在市场推广、产品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及融资等方面予以协助,提高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争取第五航权、设立进口钻石口岸、申请设立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鼓励符合条件的航空公司新开、加密、优化国际(地区)国内航线,为打造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提供硬件保障。

在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

通过研究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合格境外投资企业业务试点,拓展境外资金在国内的投资市场,放宽境内资金对境外投资地域、品种、比例等限制,打造京津冀金融服务贸易聚集区。通过支持区内银行按规定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在推动高端高新产业开放发展方面

加快口岸载体建设,早日跻身北京、天津、上海、大连等18个已有进口药品口岸的城市行列,争取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之后全国第5个具有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的城市,在全国率先打造产业高地。通过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的检疫查验流程,为区内医药研发企业和机构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通过允许进口入境期限不超过一年的二手研发专用关键设备,降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研发成本,助力石家庄“4+4”现代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

通过允许已在北京、天津取得生产经营资质、认证的企业搬迁到自贸试验区后,经审核继续享有原有资质、认证,来积极承接京津地区的物流、商流。通过建立人才跨区域资质互认、双向聘任等制度,在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根据个人意愿予以保留或调整,来积极引进京津地区的智流。特别是通过提出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和医疗器械跨区域生产试点,借助北京在数字化医疗设备领域科研的突出科研能力,推动石家庄医疗器械产业实现质的突破,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医疗器械制造基地。

创新制度范文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摘选了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指示等一百二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十个专题,共计四百九十四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该书第五篇重点阐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分精彩论述如下: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8页

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20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6页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3-14页

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1页

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有决心,就是要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有恒心,就是要制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遵循技术规律,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咬定青山不放松。有重心,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紧围绕攀登战略制高点,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任务部署,把方向搞清楚,把重点搞清楚。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南辕北辙,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0-11页

要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总的是要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对承担国家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要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尊重科学、技术、工程各自运行规律,扩大院所自主权,扩大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对已经转制的科研院所,要以增强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实行精细化的分类改革,实行一院一策、一所一策,有些要公益为主、市场为辅,形成产业技术研发集团;有些要进一步市场化,实现混合所有制,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有些要考虑回归公益,改组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任务。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8月18日)

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要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强化风险投资机制,发展资本市场,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财税、金融体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考虑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支持创新型企业包括小微企业。要加快军民融合式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8月18日)

科学发现是有规律的,要容忍在科学问题上的“异端学说”。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动辄用行政化的“参公管理”约束科学家。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还可能引发学术不端。有的科研人员戏言,现在“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组织科学家们参加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基金项目是必要的,但不要用这些东西把科学家捆死了。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年8月18日)

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我记得当年拿破仑就格外重视科学家,在遭到敌人猛烈攻击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保护科学家,因为他明白科技就是战斗力。科技创新,需要基础研究引领和支撑。要想让科学家多出成果,必须给他们创造条件。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我们要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既要重视不掉队问题,也要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同时,要研究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保持战略清醒,避免盲目性,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亦步亦趋。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不能完全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培养集聚人才,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23日、24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我国一方面科技人才总量不少,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解决这个矛盾,关键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大力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9月30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顶层设计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9月30日)

历次产业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二是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四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积累和成熟中。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创新制度范文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要一起转。他在谈到科技创新与改革的关系时还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一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当前应在体制层面着力推进三方面创新。

创新投资体制:集中财力支持核心技术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当然应该支持创新,但国家支持创新并不等于所有创新项目都要由国家投资。事实上,我国现行科技投资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过于分散:无需由政府投资的项目投了不少;而应该由政府投资的项目却又投入不足。正是基于此,所以有必要对科技投资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科技投资体制怎么改?或者说国家投资创新的重点领域何在?总的原则,国家应重点投资核心技术创新。对什么是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曾作过明确界定: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政府为何要投资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分析说:“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国家重点支持核心技术创新,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因为核心技术属于公共品或具有公共品特性。首先,基础技术创新需以基础理论研究作支撑,而基础理论研究不同于应用型技术研发。应用型技术成果是商品,可以有偿转让;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却难以通过市场取得回报。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举世公认进化论是人类的伟大发现之一,可有谁会花钱买“进化理论”呢?

再看“杀手锏”技术。顾名思义,“杀手锏”技术是事关国家安全的国防军工技术。国家安全是重要的公共品(服务),故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政府的首要职能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从这个角度看,投资“杀手锏”技术创新,原来就是政府职责内的事;更何况投资“杀手锏”技术并不以盈利为目标,技术成果也不能买卖,要是政府不投资,单靠市场筹资绝不可能搞出“杀手锏”技术。

再看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是指对传统产业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此类技术其实也带有公共品特性。比如数码技术出现后颠覆了胶卷相机巨擘柯达,数码技术就属于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具有前沿性、超前性,创新成功不仅能带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而且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可是颠覆性技术投资大、风险也大,所以也需要国家予以投资支持。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政府重点投资以上三类技术创新,并不表示政府对其他创新就可置身事外。我们知道,政府财政是公共财政。对技术创新来说,公共财政的政策含义有两层:一是非公共品(服务)类的科技创新政府不必投资,此类创新应面向市场融资;二是政府应在科技融资平台、中试车间、技术专利权保护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创新融资机制:分散风险鼓励大众创新

核心技术创新由政府投资,风险自然是由政府承担,可非核心技术创新的风险由谁承担呢?倘若全让创新企业承担,势必会抑制企业创新的动力。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在我看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奈特19出版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对我们研究此问题应该有启发,下面让我扼要介绍奈特的主要观点:

奈特认为,但凡风险皆源于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可分两类:一类是可以量度的不确定性;一类是不可量度的不确定性。前者是指风险发生的概率可根据经验数据估算,如汽车交通事故的概率是万分之三,飞机失事的概率是三百万分之一。奈特说,可以量度的不确定性是风险,只有不可量度的不确定性才是真正的“不确定性”。

关于风险损失的处理,奈特提出了两种方法:一是对可量度的风险用“合并”(购买商业保险)方法处理;二是对不可量度的风险用“分散”方法处理。所谓分散处理,就是通过某种制度安排让更多的人一起分担风险。对为何要分散承担风险,奈特作过形象的解释,他说:与其让一个人损失10000元,不如让100人每人损失100元。奈特提出的分散处理方法,显然适用于创新风险的应对。

这里有个问题想问读者:今天全球保险业已十分发达,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有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可为何没有保险机构为“创新”保险?我的回答是,保险公司肯提供某类保险,一定是该险种的出险概率可以量度;反过来说,保险公司不为“创新”保险,是因为创新失败的概率难以量度,或者即便能够量度,创新者也未必接受。

举个例子说吧。假若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某地区创新出险的概率为90%,于是保险公司按90%概率收取保费。你认为投资者会买保险么?我认为不会。道理很简单:创新是“不确定性”事件,而投资者对创新成功的预期通常要高于失败的预期(且预期失败的概率不会超过50%),否则就不会投资。倘如此,投资者怎会花高保费买保险呢?可是从保险公司角度看,若按50%概率收取保费,出险率一旦超过50%,则必将破产无疑。

据此分析,由于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创新失败的损失不能通过“合并”处理。既然不能合并处理就只能分散处理。问题是怎样分散处理呢?经济学的建议,是要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是的,有了公司制度,投资者只承担有限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分担机制。巴特勒说,公司制度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事实确实如此。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共有160多项重大创新,其中80%都是由公司完成的。

然而往深处想,公司制度对创新固然重要,但要分散创新风险仅有公司制度却不够,同时还得有创新融资平台。在这方面,美国“纳斯达克”科创板是成功范例,美国科技领先全球,“纳斯达克”功不可没。可喜的是,我国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了科创板,并于今年7月22日举行了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万事开头难,下一步应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开,让科创板为支持创新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分配机制:收益共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国家支持创新,目的是驱动经济发展;而要用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强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每年受理的专利申请达90多万件,获得专利授权16万多件,可目前专利成果转化率却平均不足20%;产业化率更低,不到5%。

我国科技人员为何不重视成果转化?就此问题我曾赴南方几个省市作过调研,据科技人员反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科技成果评价厚此薄彼。以资金来源分,科技课题有政府纵向与企业横向两类。据湖南、云南等地科技部门负责人反映,目前科研院所评职称往往重“纵向”轻“横向”。在长沙座谈时就有科技人员说,他所在单位评职称,没有国家课题近乎免谈。

二是财政大包大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增长了近百倍,特别是近7年来,财政投入平均增长20%以上。这些资金大多以课题形式投给了科研院所。国家既发工资又拨科研经费,科技人员高枕无忧,自然也就不太关心科技成果能否转化。

三是公共服务平台短缺。目前科技成果难转化的另一原因,是“中试车间”等公共平台短缺。一项新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通常需要中试,有数据说,新技术成果通过中试后,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中试成功率仅30%。困难在于,建中试车间一次性投入大,使用率低,科研院所与企业谁也不愿投资建中试车间。

以上因素确实会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但我认为并不是关键原因。若说成果评价重“纵向”轻“横向”导致了产学研脱节,请问那些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为何也不重视成果转化?如果说财政包揽导致产学研脱节,欧美国家政府也投资科技研发,可人家的成果转化率为何能达到70%~80%;至于中试车间,表面看是没人出钱,而背后真正原因是科技人员缺乏成果转化的动力。

进一步分析,科技人员缺乏成果转化的动力,是分配机制不合理,确切地说是科技人员未能分享成果转化的收益。以美国为例,1980年以前,美国联邦财政资助研发的技术专利权归政府所有,专利转让收益也归政府,当时美国的专利成果转化率仅为5%。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拜杜法案”,将专利权下放给了研发机构,结果转化率一路飙升,今天已达到80%以上。

中国的情况与此类似。以前,中央财政资助研发的技术专利权也归国家所有,20颁布《科学技术进步法》后,国家将专利权下放给了科研院所。照理,我们的专利成果转化率应该提升,可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何以如此?原来国内的科研院所与美国不同,美国的研发机构是私人企业;而我们的研发机构是国家事业单位,专利权下放不过是“大锅饭”变成了“小锅饭”。

现在看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两个选择:一是转换科研院所“事业单位”身份,让其成为真正的企业;二是让科技主创人员参与分享专利成果转让收益。前者要改体制,后者相对容易些。中央早已提出“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国家颁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此也有相关规定,现在的关键是要抓落实。

三点重要结论

总结以上分析,有三点重要结论。

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当然要支持创新。然而国家公共财政的性质决定了国家投资创新的重点是核心技术领域。核心技术不仅具有公共品特性,而且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投资核心技术创新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基于此,政府对投资创新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应集中财力支持核心技术攻关。

第二,政府对非核心技术创新可以不投资,但也不能置身事外。非核心技术创新同样有风险,创新失败的损失不能全由企业独立承担;同时企业作为纳税人,也有权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具体说,政府不仅要搭建融资平台(科创板)为企业分散风险,而且要在中试车间建设、技术专利保护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为此政府必须创新分配机制。有两个要点:一是将政府投资形成的技术成果的专利权明确界定给科研院所;二是允许科技主创人员参与分享技术成果转让的收益。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激发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动力。

创新制度范文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的学习体会是通过体制创新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决定》的一个重要精神。

1

建构起能够支持一个国家数十年上百年既定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

作为相对后发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事业是事先设定的,也就是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我们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已经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寻找到通向这个目标的合适路径。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循着一定的路径、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宏伟事业,特别是对于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实现现代化史无前例,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广泛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坚持数十年、上百年,我们的现代化伟大事业才能成功。而能够维持一个国家数十年、上百年既定发展方向的就是这个国家的体制、机制,要靠这样的基本制度来实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形态,或者说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具有一系列内在的规定和表象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具有现代化理念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也就是基本的做法,基本的准绳,有了这样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依靠这样的体制实现了现代化以后,才能维持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没有现代形态的基本体制,若干指标就是一时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准,也难以长久维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宗旨,就是努力建构起具有现代理念、现代气质的体制、机制,从而靠这样先进的体制、机制,支撑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运用具有现代化理念的体制、机制,通过几代人不懈地努力,现代化的国度才能创造出来,现代化的社会才能呈现出来。实现了现代化之后,也要依靠先进的体制,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

基本制度的最大特征是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事物会不断变化,人也处于不断流动之中,唯有体制,基本的做法,可以成为一代代人遵循的基本准则。现代化的目标明确以后,就是要运用具有稳定性的体制、机制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2

建构起一整套现代化体制并实现长期发展

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我们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年代。所谓改革开放,即对内进行体制变革、改革,对外实施开放战略。这两个方面是完全统一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改革,就是要破除过去计划经济的旧体制、旧机制,构建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体制。对外开放,不仅是经济贸易、人员来往,更重要的是有一种世界眼光、全球意识,明确自己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定位,我们要善于吸纳世界上成功的经验,吸取他人的教训,来丰富、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体制。因为现代化的时代,本质上是一场全球化运动,现代化是一场全球的进步运动,没有哪一个国家将自己封闭起来可以实现现代化。所以,谁要是闭关锁国,必定被现代化的大潮所淘汰。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大变革的历史阶段,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人口大流动,城乡大建设,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的起飞时期、关键阶段,在这样的年代,努力建构起比较成熟、定型的体制、机制特别重要,建构起完善、定型、具有现代化理念的体制、机制是这个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时代责任,事关现代化事业的成功。因为有一系列的体制需要长时间的运行,才能显示出优越性。比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现在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基金制,而基金的多少取决于积累的时间长短,一个人如果从一就业就有了养老保障基金,在他退出劳动岗位时已积累了数十年,足能抵御任何风险。再如,我们管理基层社会,需要建构起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靠这种比较稳定的、定型的治理结构管理我们的基层社会,实现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

处于现代化起飞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构起成熟、定型的现代化体制。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也是现代化体制建设的年代,建构起一套成熟的、定型的现代化建设体制特别重要,也非常迫切。实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从整个历史长过程来看,从传统到现代,是时代的质的飞跃,现代型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是整个社会质的提升,根本面貌的改变,所以传统社会的一系列规定、做法不适合了,我们要建构起能够支撑现代化事业的新型体制、机制。作为一个大国,实现现代化的路途还很漫长,需要完成的任务特别繁重,前进的道路上难免还会有很多风险,我们要建构起一整套现代化的体制,靠这套先进的体制实现长期发展,靠这套先进的体制抵御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

3建构起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整套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制度体系

现代化体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是全社会的现代化,整个社会,包罗万象,方方面面,缺一不可,相互依赖。如果经济建设成就突出,社会建设严重滞后,这样的现代化必然严重打折扣。如果人们吃得很好,住得也不差,但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了,这样的状态也不理想。所以,《决定》讲的是“制度体系”。我们要建构起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人口大国,能够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整套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是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安排,全会的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过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和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实践,我们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体制、机制的条件具备了,我们也应当有能力将实践中一系列好的做法沉淀下来,形成定制。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及时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作为重要工作具有战略意义。

《决定》所论及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等,就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运用这些体制、机制,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网格学院南京市域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当今国际化竞争凸显为全球价值链竞争,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其关键在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而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更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南京应以创新名城建设和“121”战略为引领,抓住国家创新强国战略布局机遇期,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着力破题,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做实基础研究,为“双链”融合注动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这充分凸显了基础研究在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基础研究是创新的策源地,能够为“双链”融合提供源源不断之动能。更好发挥基础研究的强大创新潜力,应结合南京的现实基础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战略布局。

加强科教资源与主导产业高耦合。针对南京高校院所优势学科与本市主导产业关联度不高,未能更好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和赋能本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问题,为更好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为产业链价值攀升提供沃土,应制定具有持续性且可操作的政策鼓励高校院所开设与南京“4+4+1”主导产业高度相关的学科,同时也要本着超前布局的战略视野,积极谋划鼓励高校院所在信息新技术、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工科”方向发展。

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大科学装置,是技术创新的高地。本着以大科学装置打造创新高地,争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战略目标,紧紧抓住紫东地区建设机会窗口期,进行高起点谋划,结合南京主导产业体系,明确未来要重点突破的领域,通过积极引进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来做强做优大科学装置的集合配置,为实现高端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提供主阵地。

加大高端人才优汇聚。从破题南京高端人才有“高原”无“高峰”的现状入手,继续深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加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重点引进在前沿科技领域引领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企业家,以及从事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成果突破的科学家。从破题南京新引高端人才支撑产业链创新效能偏弱入手,有的放矢地围绕产业链加强相关领域领军人才的政策制定,集中力量引进可助力本土产业创新升级的“高峰”人才。

2

夯实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双链”融合加动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落实这一精神理念,需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主导企业、创新载体等形成联动效应,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实现“双链”融合。

扎实推进“科创企业森林”建设。深入坚持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注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等类型企业的分类管理和培养,瞄准障碍阻碍,促进其获得质的提升和规模集聚发展,为南京主导产业体系完善做加法。

加强布局高新园区发展。针对南京高新园区存在的产业同质化竞争、创新发展能力不强、管理体制机制不活、统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打出政策组合拳,着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由园区牵头召开企业和创新载体对接会,一对一满足企业创新需求,精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着力统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规划。抓住新型研发机构这个研发型“老母鸡”,以市场化导向为指引,继续探索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激活科研人员和机构活力。同时,围绕南京产业布局和高新园区布局,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在量的基础上向质迈进,实现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双链”融合整体布局。围绕主导产业体系,谨慎梳理产业链条,并与现有创新链条相对接,逐块儿对照找差加以完善,实现上下游的“双链”融合。

创新科技金融新内涵。在继续夯实已形成的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投向科技创新创业领域的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引导科技金融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对象的信贷服务,持续加强市级科创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不断创新科技银行科技信贷产品,辅以科技金融融资方式完善来实现对“双链”融合的融资支持。

3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为“双链”融合筑根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深入贯彻这一精神,要重视创新政策体系对“双链”融合的制度保障,应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及针对性,以制度创新支撑和引领科技创新。

持续强化制度创新。更加突出运用市场化手段来汇聚创新资源,系统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统筹布局、分类指导,致力于构建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深入探索科技成果产权界定。以知识产权激励为切入点,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使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尽量向科研人员倾斜,让科研人员主动转化科技成果,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中激发更大的“鲶鱼效应”。完善转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落实引进的转化人才在落户、住房、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及就业等方面的待遇。

协调解决区域创新不平衡。在宏观统筹全域“双链”融合的基础上,精准把脉各区各高新园区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重大攻关项目进行区域布局和行业倾斜,促进科技人才在区域间均衡发展。从战略层面加强对不同区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统筹指导,强化定位和差异化发展,并鼓励区域间的互助帮扶,下好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这盘棋。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声音】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含糊和动摇的一个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自成立以来一直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具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制度优势。近百年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事业就会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破坏党的纪律搞分裂活动,党的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杜玉华

为文化自信提供制度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独特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文化根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的深厚文化土壤,为制度自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离开中华文化的支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缺乏勇气和智慧;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容易失去定力和气节。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也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底气。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制度优势相辅相成、互推共进。

——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陈方刘

“中国之治”引领新型文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中国之治”所具有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要深刻意识到,无论是“四个自信”,还是十三个“显著优势”,都不仅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更清醒、更自觉的认识,而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历史地位和作用更明确、更主动的认可。

要深刻意识到,“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归根到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际的具体结合,来源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植根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的显著优势,“中国之治”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辟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必将具有鲜明的“当代中国”特色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一未来方向,将是中、西、马三大文化传统有机结合的创造性产物。它是立足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又以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为中介,汲取西方现代性文明成果,全面协调现代社会各种基本关系的新型政治生活、政治文明。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总编辑 姜佑福

为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指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开宗明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个重要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为什么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引。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曲青山

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国家监察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上一篇:二上识字4教学反思下一篇:污泥委托处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