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书第二课思考题

2024-05-15

亲友书第二课思考题(精选7篇)

亲友书第二课思考题 第1篇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知识结构:

主要内容:

学会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我是集体的一员

【活动一】为什么毕业20年后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

答:因为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即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

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活动二】某校九年级3班,许多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很少有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上课时常有人讲话,影响老师教学;卫生打扫马虎,教室脏乱;……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

答:会导致许多不良的影响如思想涣散,无心学习,自私自利,损人利己,道德品质败坏等等。○如何改变班级的这种状况?

因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每位同学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做到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活动三】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答: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因为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活动五】小铭豫为什么犹豫?他该怎么办呢?

答:因为小铭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2)、如何关爱集体?

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活动六】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

答:因为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菜油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

答:因为他们不团结,也没有协作。更不能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不能团结他人,无法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活动一】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答:是。因为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列举: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向警予“为了国家之前,为了民族自强”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活动二】○外企员工遇到了什么考验?

答: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答:因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作为一名外企员工,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答:A、增强法律意识,关心国家安全;B、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自己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C、增强民族自尊心,同损害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D、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公民为什么要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2)、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我国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活动三】小石从事志愿者工作为什么不觉得苦?

答:因为小石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他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1)、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活动四】○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出了我的生命力。”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1)、这里的“给”意味着付出,“得”指的是获得物质报酬。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反映出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2)、通过“给”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力。这是因为我们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一直懂得到了检验,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体验尽职尽责后的幸福感、成就感。

○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体会是什么?

答:(1)、参加的社会公益活有: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在清明节时,到烈士陵园扫墓;在假日或周末,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帮助打扫卫生等等。(2)、体会: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们的行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2)、当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时的感受如何?

答: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大,但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活动五】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及其誓词

答: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公益活动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如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等。

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活动一】○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那么会……(自己将不在家等候,使自己失信于父母和商场;或自己将不能及时赶到与同学约会,参于出黑板报,失信与同学。)

○如果商场送货工能按时送货而刘汀家没人在家等候,那么会……(刘汀家不守承诺,失信于商场)说明了:许下诺言意味着承担责任。失信于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损于自己的人格形象,而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表现。

☆负责任的表现: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许下诺言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也就为自己赢得信任。失信于人,即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因此,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

【活动二】丢失宣传画是否向公司汇报?

答:应该向公司汇报。因为勇于承认错误并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可见,我们中学生有了过错不应该逃避或推卸责任,而应该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2)、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活动三】你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

答:勇于承认错误并敢于承担责任。

2、自觉承担责任

【活动四】许苇承担了哪些责任?哪些责任是她主动承担的?哪些责任是她被动承担的?她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答:A、学习任务、班务任务、唱歌比赛和植树的任务等。B、学习、唱歌比赛、植树使她主动承担的责任;班务工作是她被动承担的责任。C、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制订一份近期学习和工作安排,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具体时间上。

(1)、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责任,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2)、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

了解自己的责任

责任自我评价

学习认真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

家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主动承担子女的责任

班集体积极完成值日等班级的事情集体荣誉感强

社会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3)、如何自觉承担责任

答: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典型题目:

1、想到小时侯,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想一想,“小鸡队”在什么情况下取得胜利?在什么情况下失败?从中体会到什么?

答:(1)、每一个队员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否则,哪怕只有一个人没有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2)、感到孤掌难鸣,除非“小鸡队”有人掉队,脱离集体,否则,很难抓到他们。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关爱集体,为集体的建设出力,集体才会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2、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关爱集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3、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该怎么办?

答: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4、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会承担哪些方面的责任?哪些责任你还没有自觉承担(每一问至少说出两点)。答:(1)、整理自己房间;独立完成作业。(2)、班务工作;值日等。

关于高校第二课堂的思考 第2篇

人们在研究教育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教学方式的演变过程、人才成长规律的过程中,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越来越认识到过去被称为“课外活动”的第二课堂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 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 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 那么在第一课堂外时间进行的, 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

与第一课堂相比, 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自愿参加的活动。很多人认为第一课堂中, 教师责任重大, 态度较为认真;而对待第二课堂相对而言就比较随意, 导致授课质量不高。大学期间是形成学生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第二课堂已成为大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载体, 有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素质能力的提高,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人生走向等。鉴于第二课堂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必须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 提高第二课堂的质量, 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性化教学

1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第一课堂是对人才培养提出普遍性的要求, 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第二课的堂则解决人才培养中的特殊问题, 强调培养和发展人才的个性。[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正因为个性不一, 才相互有所区别。个性不同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心理活动过程、动机、意识倾向以及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等诸方面。第二课堂的开设不受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约束, 具备第一课堂不具备的活泼、多样等特点, 弥补了第一课堂标准化所带来的不足, 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是人才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教师应该利用第二课堂的有利条件,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让他们在展现自我中获得乐趣, 获得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成就感。

2 因材施教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设第二课堂的时候, 应按照人才的成长规律, 依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如一、二年级学生不具备科技开发能力, 可以对其实施知识普及, 通过一些讲座、选修课、兴趣小组等课外学术活动, 使他们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对实践能力的认知和理解。对于高年级学生, 可以组成科技项目小组, 举办学术论文报告会、科技构思大赛等活动, 同时, 鼓励他们参加到教师的研究课题中, 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材施教也表现在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 采取不同手段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根据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本身素质, 可将学生分为四种类型。对于学习热情高, 本身素质优的学生, 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 打造更快更好的发展平台, 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学习热情高, 但是自身素质一般的学生, 教师要注重营造重在参与的氛围, 避免贪多求快, 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热情低, 但本身素质高的学生, 要尊重其个性, 防止他们钻牛角尖;对于学习热情不高, 自身素质低的学生, 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 必要时候, 可以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 例如, 让热情高的学生帮助其学习, 监督其参加每次课程的学习。

3 从发展的角度完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设计

第二课堂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 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 开的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固然, 依据学生的兴趣开设课程是没错的, 但是如果只考虑学生的兴趣, 就不能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 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只单方面考虑学生的需求, 高估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而低估学生的可塑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 考虑学生的可塑性, 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 可以在第二课堂项目设计时, 适当推出一些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 但对学生身心发展、能力提升有帮助的科目, 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以人文本。

二掌握科学方法, 掌控第二课堂

1 使第二课堂的组织实施体系化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在课外进行, 不同于第一课堂的实施, 有完整的体系结构, 为了第二课堂健康有序地开展, 需要加强教师的组织领导作用, 促使第二课堂课程化、体系化、连续化。虽然第二课堂是灵活, 多样的, 但是目前第二课堂总体上呈现出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的状态。所以教师有必要引进课程的理念, 对其活动的开展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系统性的设计。第二课堂的形式是多样的, 随心所欲的, 但是教师的备课不能随心所欲, 必须要将每一个活动细分为具体的活动课程单元, 明晰每个具体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 使之成为一个有指导的教育过程, 同时, 通过活动课程建设, 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从而达到提升其某一具体素质的目的。

2 第二课堂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目前, 高校各项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大多是由学生社团来承担的, 活动组织趋向社团化。[2]社团化使得第二课堂的多样性和参与性得以彰显。高校社团数量较多, 活动开展十分频繁, 犹如天上的繁星异彩纷呈, 装扮青春活泼的大学校园。但是有很多社团在成立之初学生热情很高, 随着组织人员的更换和时间的推移, 由于活动内容和形式没有较大突破和创新, 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从而导致社团规模的萎缩和育人功能的消逝。于是需要专业教师对社团进行关注, 发挥教师在思想上和思维上的先进性, 使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所获,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引导社团积极、健康的发展。比如:沈阳工程学院开设的人文艺术类第二课堂, 每个第二课堂都配备的专职的指导教师。教师在学期活动开始, 就制定出本学期活动安排, 具体到固定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3]由于有专业教师的指导, 扩大了第二课堂的影响,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形成了特有的校园文化。

3 促进教师正确教学理念的形成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 “知识技能不再是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风向标, 组织更看重的是个体运用知识的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4]第一课堂在更多地承担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 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就需要第二课堂的帮助。第二课堂有丰富的人文、科技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可以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就是说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 形成终身学习的自我教育能力。第二课堂的灵活性, 为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它通过丰富的, 不受学科限制的内容, 激发学生在道德、智力、审美上面的强烈愿望;通过自主活动的开设,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感体验;通过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和社交范围, 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从而生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掌握这些先进理念, 有意识地将他们融合在第二课堂的教学和实践中, 才能发挥第二课堂的应有作用。

三通过外力支持, 提高第二课堂质量

1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第二课堂的有力保障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第二课堂开设的目的之一。目前, 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不足, 虽然我国人才总体规模已近六千万, 但人才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人才竞争力的比较中还比较弱, 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 学术界和科技领域原创性人才十分缺乏。[5]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就不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课程开展过程缺乏创新, 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何谈起, 同时, 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由此可见,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提高第二课堂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师的创新必须要包括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我国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根据十六大精神, 我们应该在理论探求与具体实践中, 切实把“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度地统一起来, 并以之作为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方略。文化创新表现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就是要求教师给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崇尚“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的良好的文化创新舆论和环境, 让一切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思想竞相迸发。

2 利用网络平台拓宽第二课堂领域

信息时代,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和信息技术, 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成为广大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和丰富生活的便利工具。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 让它成为第二课堂的载体和支撑, 开辟第二课堂学习的新方式。比如说, 尝试建立相关的网站和网页, 让学生及时方便地了解第二课堂一些活动的相关资讯, 为学生在课后, 自由地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 加强与其他学生或者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使每个参与者都体会到互动的乐趣。

3 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首先, 第二课堂需要一个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参与第二课堂, 学生的兴趣很浓, 但是具体该参加哪些活动, 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评价体系, 通过这个体系, 可以同时评价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教师而言, 可以根据评价体系来设计自己活动的理论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而言, 可以针对评价标准来衡量自我素质的状态。当教师和学生都明确第二课堂对于自身的要求, 就会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来共同完成第二课堂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

其次, 可以通过成立认证中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许多高校由校团委牵头, 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依托校团委、院系团委、团支部建立三级认证中心, 开展认证工作。学生如果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不仅能学到知识, 还能取得证书, 成为以后找工作的一种证明和筹码, 就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提高第二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再次, 可以将学生课外活动与学生评优、研究生保送、教学成果评奖、教师评职称等紧密挂钩, 并给予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奖励, 以此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蔡克勇, 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人民出版社, 1988.

[2]李冬娜.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3]常青.开设第二课堂培育校园文化的探索与研究[J].文教资料, 2008.

[4]黄新敏, 吴旭红, 黄一岚.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 .

关于高校第二课堂的思考 第3篇

人们在研究教育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教学方式的演变过程、人才成长规律的过程中,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过去被称为“课外活动”的第二课堂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那么在第一课堂外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

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自愿参加的活动。很多人认为第一课堂中,教师责任重大,态度较为认真;而对待第二课堂相对而言就比较随意,导致授课质量不高。大学期间是形成学生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第二课堂已成为大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素质能力的提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人生走向等。鉴于第二课堂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提高第二课堂的质量,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教学

1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第一课堂是对人才培养提出普遍性的要求,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第二课的堂则解决人才培养中的特殊问题,强调培养和发展人才的个性。[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正因为个性不一,才相互有所区别。个性不同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心理活动过程、动机、意识倾向以及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等诸方面。第二课堂的开设不受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约束,具备第一课堂不具备的活泼、多样等特点,弥补了第一课堂标准化所带来的不足,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是人才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教师应该利用第二课堂的有利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在展现自我中获得乐趣,获得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成就感。

2因材施教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设第二课堂的时候,应按照人才的成长规律,依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如一、二年级学生不具备科技开发能力,可以对其实施知识普及,通过一些讲座、选修课、兴趣小组等课外学术活动,使他们了解一些基础知识,逐步培养他们对实践能力的认知和理解。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组成科技项目小组,举办学术论文报告会、科技构思大赛等活动,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到教师的研究课题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材施教也表现在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采取不同手段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根据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本身素质,可将学生分为四种类型。对于学习热情高,本身素质优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打造更快更好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学习热情高,但是自身素质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注重营造重在参与的氛围,避免贪多求快,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热情低,但本身素质高的学生,要尊重其个性,防止他们钻牛角尖;对于学习热情不高,自身素质低的学生,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必要时候,可以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例如,让热情高的学生帮助其学习,监督其参加每次课程的学习。

3从发展的角度完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设计

第二课堂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开的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固然,依据学生的兴趣开设课程是没错的,但是如果只考虑学生的兴趣,就不能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只单方面考虑学生的需求,高估了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低估学生的可塑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考虑学生的可塑性,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在第二课堂项目设计时,适当推出一些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但对学生身心发展、能力提升有帮助的科目,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以人文本。

二掌握科学方法,掌控第二课堂

1使第二课堂的组织实施体系化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在课外进行,不同于第一课堂的实施,有完整的体系结构,为了第二课堂健康有序地开展,需要加强教师的组织领导作用,促使第二课堂课程化、体系化、连续化。虽然第二课堂是灵活,多样的,但是目前第二课堂总体上呈现出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的状态。所以教师有必要引进课程的理念,对其活动的开展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系统性的设计。第二课堂的形式是多样的,随心所欲的,但是教师的备课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要将每一个活动细分为具体的活动课程单元,明晰每个具体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使之成为一个有指导的教育过程,同时,通过活动课程建设,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其某一具体素质的目的。

2第二课堂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目前,高校各项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大多是由学生社团来承担的,活动组织趋向社团化。[2]社团化使得第二课堂的多样性和参与性得以彰显。高校社团数量较多,活动开展十分频繁,犹如天上的繁星异彩纷呈,装扮青春活泼的大学校园。但是有很多社团在成立之初学生热情很高,随着组织人员的更换和时间的推移,由于活动内容和形式没有较大突破和创新,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导致社团规模的萎缩和育人功能的消逝。于是需要专业教师对社团进行关注,发挥教师在思想上和思维上的先进性,使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所获,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引导社团积极、健康的发展。比如:沈阳工程学院开设的人文艺术类第二课堂,每个第二课堂都配备的专职的指导教师。教师在学期活动开始,就制定出本学期活动安排,具体到固定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3]由于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扩大了第二课堂的影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了特有的校园文化。

3促进教师正确教学理念的形成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知识技能不再是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风向标,组织更看重的是个体运用知识的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4]第一课堂在更多地承担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就需要第二课堂的帮助。第二课堂有丰富的人文、科技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就是说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终身学习的自我教育能力。第二课堂的灵活性,为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通过丰富的,不受学科限制的内容,激发学生在道德、智力、审美上面的强烈愿望;通过自主活动的开设,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感体验;通过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和社交范围,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生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掌握这些先进理念,有意识地将他们融合在第二课堂的教学和实践中,才能发挥第二课堂的应有作用。

三通过外力支持,提高第二课堂质量

1教师的创新能力是第二课堂的有力保障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第二课堂开设的目的之一。目前,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不足,虽然我国人才总体规模已近六千万,但人才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人才竞争力的比较中还比较弱,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学术界和科技领域原创性人才十分缺乏。[5]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创新能力,课程设计就不能体现出创新意识,课程开展过程缺乏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何谈起,同时,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提高第二课堂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师的创新必须要包括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我国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根据十六大精神,我们应该在理论探求与具体实践中,切实把“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地统一起来,并以之作为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方略。文化创新表现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就是要求教师给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崇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良好的文化创新舆论和环境,让一切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思想竞相迸发。

2利用网络平台拓宽第二课堂领域

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广大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和丰富生活的便利工具。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让它成为第二课堂的载体和支撑,开辟第二课堂学习的新方式。比如说,尝试建立相关的网站和网页,让学生及时方便地了解第二课堂一些活动的相关资讯,为学生在课后,自由地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加强与其他学生或者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每个参与者都体会到互动的乐趣。

3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首先,第二课堂需要一个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参与第二课堂,学生的兴趣很浓,但是具体该参加哪些活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评价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同时评价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教师而言,可以根据评价体系来设计自己活动的理论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而言,可以针对评价标准来衡量自我素质的状态。当教师和学生都明确第二课堂对于自身的要求,就会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来共同完成第二课堂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

其次,可以通过成立认证中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许多高校由校团委牵头,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依托校团委、院系团委、团支部建立三级认证中心,开展认证工作。学生如果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取得证书,成为以后找工作的一种证明和筹码,就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第二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再次,可以将学生课外活动与学生评优、研究生保送、教学成果评奖、教师评职称等紧密挂钩,并给予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奖励,以此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人民出版社,1988.

[2]李冬娜.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常青.开设第二课堂培育校园文化的探索与研究[J].文教资料,2008.

[4]黄新敏,吴旭红,黄一岚.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 第4篇

1. 第二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通过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 大学生可以使自身的社交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有效的锻炼, 达到形成人格魅力的高层次的目的。积极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涵盖的校园活动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 自身的思想境界、情感水平、心理能力等无意识的得到了提高。第二课堂活动包含的领域广泛, 涉及科技、体育、艺术、娱乐等各个方面, 可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例如, 可以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开的志愿服务活动增加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提高社会责任感, 通过“马列思想研究协会”开展的理论辩论活动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境界。

2. 第二课堂能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管是什么专业, 兴趣都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只有使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引导他们去进一步的学习。以中文专业为例, 大多数高校的中文专业都是师范专业, 而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输送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 如何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能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师范毕业生, 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 要强化师范生基本技能, 如普通话及表达能力、课件制作及使用等, 尤其要抓好师范生的讲课技能, 通过第二课堂, 教师由台上走到台下, 学生由台下走到台上, 教师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大胆参与讲课, 学生通过自身努力, 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己,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对本学科进一步提高了兴趣,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1]。在产生了兴趣之后, 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 而成为了一种乐趣, 这样他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通过第一课堂的学习, 大学生可以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的统一, 使理论知识发挥实际的服务人民的作用, 是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需要第二课堂不断发挥作用。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只是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不再受到社会的青睐, 社会更加青睐专业素质强、交际能力好、创新思维好的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大学生。例如中文专业的学生, 不仅要通过第一课堂培养其文学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外, 更要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 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将第一课堂学到的文字、表达能力运用到实际当中, 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表达能力、演讲能力的目的。通过人的语言表达可以看出其思维能力, 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效交际的重要保证, 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影响力。依托第二课堂, 开展诸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使大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当中提高思维、表达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不断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 可以举办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节、心理健康节、文艺表演、体育竞技等活动,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社会公德讲座等。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生动活泼的健美操大赛、摄影大赛、篮球赛、足球赛等文艺、体育类活动和党团知识竞赛等教育类活动。通过形式各样的活动的开展, 不断丰富第二课堂的建设, 活跃第二课堂氛围。

2. 注重发挥班、团、党组织的整体合力

班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 团支部作为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不宜与班级截然分开, 因为进入大学后班集体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有些班级甚至是百分之百的团员。所以班委会和团支部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 应该共同出谋划策, 分工合作, 既相互监督, 又相互配合。党支部作为班级成员中优秀代表的集合体, 应发挥其对班团集体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指导的作用, 积极参与班团集体的建设, 尤其是第二课堂活动建设, 在活动中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 建立“传帮带”的良好氛围[2]。而且, 党支部的活动也可以立足于班级, 征求班团成员的意见, 积极吸纳普通同学参与, 一些活动可以大胆尝试班团组织与党支部共建, 从而实现党建工作在基层组织的有效渗透, 推动党建工作在基层组织的开展。

3.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注意发挥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 充分认识到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开展第二课堂的主体, 才能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的实效。第一, 积极、主动分析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兴趣所在,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使更多的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教育中来, 使教育真正的服务于学生自身知识、才能、品德的提高。第二, 注重学生干部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 学生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 进而影响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不断强化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训, 提高其对活动的认识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指导学生干部进行活动的方案策划和实施, 完善活动建设, 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

4. 加强精品第二课堂的建设

丰富的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大规模开展活动的同时, 高校也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 打造一批精品的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第二课堂的影响力和教育效果。打造一批精品的第二课堂活动要注意发挥活动的创新性, 使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第二课堂精品活动的目标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以丰富校园文化为出发点, 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摘要: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 第二课堂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分析了第二课堂在校园建设和学生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 提出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第二课堂,作用,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恩.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第二课堂的再思考 第5篇

素质教育应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理念和行为、学生的学习观等诸多层面上进行变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在内涵上下功夫。而教师面临的问题是:首先,教师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提高学科教学成绩则不能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教育必然会影响教学成绩,潜意识下仍然把素质教育理解为说说唱唱之类的第二课堂。其次,素质教育实施之难,依然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一座艰难攀越的大山,无论从思想上或行为上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与素质,尽管前几年的新课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课堂教学内容还没有实现根本变革,教师的个人素质仍然没有得到提升。最后,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的今天,来自于多方面的压力也不允许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有过多的思考、探讨与实践。学校面临的情况是:学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紧跟上级工作安排,各种检查和评比占用了学校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要说没有教育思想的校长需要在工作中学习和提高,即使有点教育头脑的校长也会在频繁的中心工作面前感到精疲力竭,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领导也就无法按照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和认识去办学、去办教育。再加上社会、家庭缺少配合,也就只能跟着别人打素质教育的“外围战”“局部战”,在“看得见的战线”上下功夫,以求“速效”“显效”和“见效”。这是“第二课堂”仍为许多人喜闻乐见并大显身手的主要原因。

前几年,团中央和教育部科技司对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从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对于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是重要的,他们不赞同的是“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由此可见,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之法。

当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还要涉及到课程之外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把知识的构建延伸到社会,也即“学习即生活”,培养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多种能力。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还有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绕开能够解决素质教育根本问题的课堂教学,去开辟另外一个渠道,去实施素质教育。

抛开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能力发展诉诸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实践或社会实践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失了自己的办学和教育的思想:学校要紧跟上面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办学空间(即使有了空间,自己却没有思想,又不知如何办),教师承载了过多的责任与压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教学的乐趣全部挤干的枯燥而单调的教学生活中,早已没有了灵动与创新,又缺乏实践层面上的理论学习与指导,“昨天的故事”也只能重复了又重复,总得找个法子自圆素质教育之说吧。

没有教师的成长,不可能有素质教育的大潮出现,没有扎实、充实、平实的课堂教学出现,也不可能有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学习的快乐。一直把思维停留在第二课堂上,搞些这样或那样的活动实在是偏离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黄克剑先生形容掘池:“有的人说方的好,又有人说圆的好,而作为池中的水倒没有人去关注。”课堂教学就应该是素质教育中的“水”,只要这个“水”是活动的、清澈的,甚至微风过处,便有涟漪荡漾就好,至于水池的造型该是个什么样子,则可因地、因势而异,大不可劳神费心,冥思苦想。

无论怎样去谈论第二课堂都不为过,而发自于学校第二课堂的声音,淹没了课堂教学却是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国家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他活动无法代替的。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教学课堂,对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说,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重要的。

又是素质教育的春好处,仍然是“彰显”第二课堂而回避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只能说是求上而不能,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亲友书第二课思考题 第6篇

一、关于第二课堂的基本认识

第二课堂, 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 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 它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公益性的和有酬性的 (如勤工俭学) 、服务性的活动。针对英语教学而言, 第二课堂就是指除了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的第一课堂的语言学习和教学任务以外, 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的有关语言习得和语言实践运用的活动和环境。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在自主性、知识性和多样性方面都有十分显著的特点, 因此, 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学习是为社会交际服务的。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 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武器。”著名的语言学家Halliday也说过:“语言是为社会服务的, 语言不能独立存在。”因此, 在我们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最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就是交际法。在课堂教学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要真正实现交际法的功能却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必须提供比课堂教学更为广阔的场地和环境, 那就是促进第二课堂教学。

二、组织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学习不能是被动的接受, 而应该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主动获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再运用。第二课堂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阻碍, 可以将建构主义中对学生充当学习主体这一理论真正运用于实践。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强调“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 在活动中让他们不仅更多地了解了英语相关知识, 同时给予了他们真实而轻松的实践机会,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综合技能, 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在培养适应高技能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个问题上, 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职英语教学要既重知识又重能力, 既重理论也重实践。因此, 促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 使其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十分重要。

三、促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 厘清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品牌

现有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组织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以激发学习兴趣为重心而开展的诸如“英语角”“英语文化沙龙”等活动。第二类是依托于各类英语基础知识竞赛而开设的英语第二课堂。最后一类是学术类的第二课堂教学, 比如“学术系列讲座”“外籍教师主题讲座”等。这些具有较高学术内涵的第二课堂只能吸引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 学习积极性较强, 对自身要求较高的学生, 然而高职类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 很难跟上节奏达到其预期效果。

因此, 我们应积极创新, 打造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第二课堂品牌。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我们开办了“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与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这一产学研英语教学服务平台。学生自愿报名在“中心”中担任学生教学管理、少儿英语学生助教、英文接待员等工作, 通过实践除了获得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教学等机会以外, 也深刻领会了英语在社会化工作中的重要性。参加过此项第二课堂教学的80%以上的学生表示增强了英语学习的信心, 为他们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强化管理, 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提升重视度

目前, 在大多数高职类院校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还是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 这种教学活动没有得到足够认可和重视。要真正实现第二课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思想上达成共识, 认识到英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扩展, 是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首先, 领导层应给予重视, 可成立专门的教研室来负责第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系统化促进第二课堂活动开展, 同时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来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质量。其次, 英语教师应积极投身第二课堂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创新之中, 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分内之事”, 发挥监督作用, 并调动外籍教师来“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英语学习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拓展课堂所学, 改善英语学习环境, 提升学习效能。我们还可逐步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正式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之中, 并且把教师对第二课堂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教学参与分别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之中, 多方面地提升重视度和参与性。

(三) 发挥学生英语社团的功能

第二课堂的学习就是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个途径。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多利用像“英语协会”这样的学生社团的辅助作用。通过学生社团的辅助,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相关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 将“学院管理”自然过渡到“学生自我管理”, 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由被动的“服从”管理变成主动的“自我”管理。学生既了解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也理解了校方和教师的教学管理意图, 无形中配合了教学安排, 提高了个人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

现阶段, 高职院校的英语改革和发展走到了关键时期。要将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一个台阶, 改变高职学生由于个人基础素质问题而滋生的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排斥和抵触情绪, 只有通过更科学的理论指导, 开展丰富多彩、具有专业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第二课堂活动, 把两个课堂共同发展, 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 提高英语实践交际和应用能力, 最终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邓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陈豪, 王志军.创设英语第二课堂实现“以学促管”:创新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8) :69-70.

[3]郑晓燕, 王婧.英语第二课堂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角色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2 (29) :288.

亲友书第二课思考题 第7篇

【关键词】工科院校    第二课堂       “反哺”模式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种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是指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那么第二课堂就是在课堂授课外的时间,开展的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从活动内容看,它不限于教材又无须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看,它可以是社会调查、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校企合作、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各类竞赛、演讲辩论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它的活动空间范围广大,可以在室内、在室外,可以在教室、在操场还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校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团队精神,而且可以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追求成功的意识。

高等工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实践性要求更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履行培养学生科学实践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职责,就必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实践与工程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模式的介入发展了实践教育,推动了教与学的相互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工科类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困难和弊端。

一、第二课堂建设思想存在差异

和其他学科一样,工科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仍是强调教师课堂授课和实验课程,忽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影响。由于学校的各部门思想认识不统一,对“第二课堂”建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和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并没有系统考虑把第二课堂活动与其他教学工作相统一或列入教学计划,使第二课堂活动常常与教学活动产生课程脱节甚至冲突。同时,第二课堂也存有一些缺点,例如很多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只局限于校学工部、团委、院、系等学生工作部门,而学校其他部门缺乏有效支持。同时,第二课堂存在计划性差、稳定性弱、连续性不强等缺点,导致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的时间,与课堂教学产生矛盾,甚至影响课堂教学。

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高校,尽管第二课堂的活动很多,一些活动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但总体来看,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面上,学生的参与度仍然较低。很多学生除了认真学好专业外,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不高。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学生自身的个性、兴趣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组织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关。许多活动仅仅流于形式,只是為了开展活动而搞活动,没有将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个体发展,造成了学生对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失去了兴趣。

三、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缺少联系

多数高校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往往偏重文娱类活动,专业性的活动和竞赛较少。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上较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延伸,很多活动没有科技含量,只是停留在普通的慰问、体力劳动或是唱歌、跳舞等偏重文体和娱乐类的活动。社会实践也往往和专业联系不大,很少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参与实践。尤其对于工科类高校而言,很多高校组建的学生社团仍然是以兴趣爱好类、文艺体育类等非科技学术类社团为主,与专业基础相关、有利于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学术类社团不多,或者得到指导、重视不够。如果我们不能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础地位,不能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去扩展延伸开展第二课觉活动,将不利于工科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第二课堂的硬件条件相对薄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相对应的高校的硬件,如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办学场所、实验设备、学生活动场地等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这不仅影响基础课堂教学,同时也不利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工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需要更高的硬件条件,在举办第二课堂活动中工科专业往往对场地、设备、耗材,要求更多,学校(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场地,而对于多数工科类院校这部分资金和场地很难解决,这也影响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五、缺少专业教师的支持和指导

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个人的科研任务也往往占用了高校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有时间和精力指导第二课堂的教师并不多,对学生开展的活动也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尤其是工科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往往因为跟专业联系紧密,更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很多学生社团因找不到合适的指导教师,导致活动虽然形式很新颖,但是没有深度指导和挖掘,拓展不了广度,领悟不到内涵,实效性很差或因得不到支持而最终无法开展活动。有些社团因为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所以,专业老师的指导是工科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根本保障。

如何运用“第二课堂”模式反哺课堂教学,如何消除阻碍“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困难,促进和引导学生不断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最亟须加强的补缺工程。作为一名工科院校教师,我认为要依据各学校的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开展有特色内容和方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1.提升教师参与度,为创新能力提供先决条件

像抓课堂教学一样抓第二课堂。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办法,用来激励全校教师担任学生活动导师。在报酬上,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补贴要参照课堂教学的课酬,甚至倾斜;在培训上,要定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外出学习;在奖励上,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要记入其工作量,指导第二课堂活动获得国家、省级、市级奖项的,要作为教师重要的个人成绩,参与评奖评优和职称评定,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的积极性。

2.打造学术性社团,创造浓厚学术氛围

学术性社团是指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实际以及学术背景,以满足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相结合,带有专业实践性质的社团。学术性社团的建立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应积极构建学术性社团,以此作为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载体。

3.积极创新平台,为第二课堂活动创造新环境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渐凸显。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者,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类活动,例如举办课外科技竞赛,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再经过学校的赛前培训,无论是否获奖,参赛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能力、审美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高校也可以积极与科技企业建立合作,拓展第二课堂培养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体验企业文化,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尝试建立测评体系,促进第二课堂有效开展

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测评,促进第二课堂有效开展。高校可以制定有别于教学学分的课外学分体系,将国家、省、市、校、院、系、班级等各个层面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量化,并按着获奖、组织、参与和观摩几个纬度制定相应的课外学分对照表,按照以谁组织活动授予“学分”为原则,对照课外学分对照表给予相应的课外学分。通过综合测评弥补教学学分制不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的成效进行具体测度的不足之处,一方面实现了对开展结果进行量化考核的目的,检查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果;同时素质测评的结果对学生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朝着优良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发展。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不一样的车下一篇:城市精神大讨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