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800字

2024-07-15

初中语文作文800字(精选14篇)

初中语文作文800字 第1篇

每一样事物都会给我不一样的滋味。夏天的风给我的是平静的滋味,小鸟的鸣叫给我的是愉快的滋味,秋天的雨给我的是丰收的滋味。世有万物,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滋味。然而,我最享受的是花的滋味。

可能一说到花,人们脑海中呈现出来的是各种奇特、鲜艳的花。并且还会想到“美丽、妩媚、清新”等词语。因为我也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很喜欢花的人,每一种花都会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滋味,并且在花的身上,还可以学到许多道理。

我家的旁边长有一株桃花树。至于是什么时候开始种的,我的印象也不太清楚。因为我很少在意它,以前甚至不知道旁边原来还有这么一棵树。这也是我妈妈无意间提到我才发现的,并且我知道它是桃树的时候,平时慢慢的开始留意它。这株桃树长的有点倾斜,向路的方向伸出,就像网络上的歪脖子表情。它长得不高,比我多出一两个头,我一踮起脚就可以碰到它的叶子。即使不踮起脚,有时头也会碰到树叶。它的枝干很少,与别的树相比,这棵树就像一个“霍比特人”又矮又小。

等待到春天,桃树在夜间会害羞地长出一个小嫩芽,刚开始的时候个子很小,跟不起眼,慢慢地它会长大,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娃娃。在它发芽的时候,我总是憧憬着,希望着到满树桃花,然后飘落下来铺在地上的情景。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一次狂风暴雨之后,桃树的一些枝丫因承受不住雨水的冲压,都脱离了枝干。而桃树看上去就像一个疲劳的人,想睡而又睡不下,在那低头弯着腰。

自打这件事后,我可是难过了好久,并且一件坏消息传到我的耳边,就是姥姥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听到这消息的我先是震惊了一下,本以为会有好转,结果却出乎我的想象。就像那棵桃树。这样的我当然会悲伤,做事情总是不集中精神,使得学习效率下降了许多。

当我放学回家时,有次经过那棵桃树,不经意地瞅了一眼,发现好像看到了奇怪的东西,再特意转头

初中语文作文800字 第2篇

坐在沙发上,拿着手机刷朋友圈是我的假期日常习惯。忽然看见有朋友将一个叫做军帐宴的屯堡美食节发在了朋友圈里。屏幕中的美味佳肴看得我食指大动。当机立断,一把抓起钥匙,狂奔着向活动地点跑去。

活动地点在旧州镇人民广场,到了那儿,眼前的情景可着实将我吓了一跳,来来往往的人们摩肩接踵,好不热闹。此情此景令我心下有些踌躇:这样进去该不会被挤成肉泥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我还是无法阻挡好奇心的驱使以及我对美食的渴望。我决定为美食舍生取义,于是,我毅然决然地挤了进热闹的人群。

挤进去以后,我有些庆幸自己刚才的决定,镇上的各大饭馆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香味飘荡,饭菜上的热气,形成云雾缭绕的美景。看得我眼花缭乱,肚子也打起了鼓。

心动不如行动,我当即拿起了筷子,在各大饭馆临时布置的铺台间游走。这其中的美食呀,不得不说的就是那远近闻名的鸡辣子了。那火红的颜色勾得人垂涎三尺,咬上一口,那油而不腻的口感令人陶醉,细细咀嚼,滑嫩细腻的肉质在口中萦绕。火候掌握的刚刚好,鸡肉水分十足,却不会太过松软。说完鸡辣子,就得说说杨武的小裹卷了,裹卷皮凉爽柔嫩,撕下一块,就能看到边上画出浅浅的弧度,动人心弦。然而,对于裹卷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辣椒了。辣椒决定了裹卷的品质,火候若是不到,便叫人辣得直流眼泪,哪里还有心情吃啊;若是太过,也就失去了裹卷的精髓;最好的裹卷,便是辣得让人满口生津,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但却还想再吃。其次,就是馅料了,脆劲十足的萝卜缓解了辣椒带来的辣味。这也就是一个完美的裹卷了。军帐宴上的美食可不止这些,还有入口即化的嫩豆腐,外酥里嫩的锅包肉……

初中语文课堂字词教学细节设计 第3篇

1. 从社会现状来看。

目前, 随着社会发展, 对传统文化关怀的缺失及快餐文化的流行, 致使社会上不规范的用字用词的现象十分普遍, 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忧。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提高社会人群的语言文字基本素质;而语言文字基础素质的培养, 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特别是从中小学的字词教学抓起。

2. 从教学需求上来看。

良好的字词基础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条件, 虽然在小学阶段奠定了一定基础, 积累了一定的字词, 但对于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而言, 这只是沧海一粟。初中学生在阅读、写作的学习过程乃至于日常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字词障碍, 因此重视好字词教学, 是初中语文课堂基础中的基础, 只有如此, 才能为学生扫除阅读和写作的最初级的障碍。

3. 从应试角度来看。

无论怎样级别的语文考试, 都不会略去对于学生掌握字词能力的考查, 很多考试都将这一项列为考试中第一个考查的对象。而对于初中学生最为重要的中考中, 字词更是一个占有重要分值比重的考察环节。同时, 良好的字词基础可以使学生在其他项目 (例如诗文默写、阅读理解、作文) 中避免因为错别字而扣分, 由此可见, 学生如果想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在课堂上打好扎实的字词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字词教学的重要性, 不仅不应当减弱其在课堂上的比重, 反而应该大胆地加强字词教学。

二、初中语文课堂字词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基础中的基础, 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语文知识的丰富首先就在于字词的不断积累。然而, 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的眼里, 字、词只是阅读教学的辅助工具, 老师不愿多花时间去教, 学生也不想多花工夫去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中, 往往蜻蜓点水般的一读了之, 接下来便撇开字词, 着手段落篇章的学习和训练了。有些时候字词教学更是被安排到课前, 成了美其名曰“预习作业”, 字词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难觅踪影。在一些担负着引领、辐射作用的公开课上, 字词教学有时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走一个形式而已。

字词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与字词教学在课堂上“无足轻重”的尴尬地位之间的矛盾, 逐渐成了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大不可忽视的因素, 也成了诸多教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

1. 从教师角度看, 教师对于语文课堂字词教学就不够重视。

初中语文教学中, 字词教学并不像小学阶段那样是课堂的重中之重, 很多教师都将现代文阅读、古文讲解、作文指导等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对于字词教学往往采取课前预习, 课上一带而过的办法。教师让学生课前预习字词, 课堂上并不讲解, 或者读一遍草草了事。教师往往认为初中学生完全具备利用工具书自学字词的能力, 但忽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自觉性问题, 学生由于其惰性, 往往不会认真完成课前预习生字词的任务, 而是见到教师在课上也不予重视, 更认为“字词不重要”, 下一次又不认真完成, 长此以往, 形成教师不花时间教, 学生不花功夫学的恶性循环。

2. 从学生角度看, 往往对字词学习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

学生对于字词, 往往是一注了事, 一读了事, 很少有学生能够在遇到生字词时主动翻一翻字典, 记一记意思。因为相对而言字词的学习是比较枯燥和机械的, 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而教师布置的字词家庭作业, 学生往往也是抄一抄就行了, 并没有加深印象。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学生运用电脑的机会越来越多, 手写的时候越来越少, 对于电脑机器的依赖也助长了他们轻视字词学习的风气。

由此可见, 初中语文课堂字词教学最大问题, 就在于自教师到学生, 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缔造有效的字词教学呢?个人认为应当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细节入手。

三、初中语文课堂字词教学环节中的关键性细节设计

1. 细节之一:

合理安排字词教学的时间。教学过程中, 时间是一个重要但往往我们会忽略的细节。一节课只有45分钟, 那么如何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是教师设计好一节课的重要技巧。具体到语文课堂字词教学而言, 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能够重视字词教学时间的把握, 或者说, 大部分语文课堂都没有给字词教学环节设置充足的时间。

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 字词教学都不会超过5分钟, 甚至有的在一些公开课上根本看不到字词教学的环节。这对于学生学习字词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学生充分地重视字词学习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教师先教字词, 而其中最直观的办法就是保证每一次课堂字词教学的时间。时间充足了, 而不是一带而过, 学生自然会重视起来。

那么究竟设置为多长的时间为妙?这是一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细节, 但恰恰又是影响字词教学的一个关键细节。经过研究, 语文课堂的字词教学时间应该安排为十分钟左右。根据教学经验, 这样的时间比较合适。时间过短, 会导致教学过程囫囵吞枣, 该讲的讲不完讲不清, 学生也难以引起重视;时间过长, 则会严重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 毕竟语文课不能和识字课画等号。而十分钟的时间, 则既可以给教师充足的时间讲解字词, 又不会影响到后续的教学内容, 当然, 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对字词教学时间进行酌情增减, 但整体上改动不宜过大。

2. 细节之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是语文课堂字词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细节。字词的学习在学生看来往往是枯燥无味的, 很多学生都有类似的想法:“不就是看一下书下的注释或者字典, 再注个音吗?”学生对于字词学习的反感可见一斑。听过许多公开课, 自己也上过一遍又一遍的课, 见到最多的字词教学方式就是打上一张幻灯片, 字词全部罗列出来, 先让学生读, 然后把正确拼音注好, 然后再读, 完事。这样的方法不是不能用, 但如果反复多次使用乃至于每次都这样做, 很难说不会让学生失去字词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字词教学环节上有效激趣呢?下面谈一谈几个比较有新意的办法。

(1) 由学生做老师。

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师在进行字词教学环节时, 并不是像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口沫横飞, 相反, 她事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然后提前布置好预习作业:每个小组研究本课出现的最容易让我们弄错、混淆的字词, 然后准备好派代表上台来讲解。等到上课的时候, 每个小组都有学生代表, 拿着粉笔和小黑板走上讲台, 小黑板上写上了他们自己认为容易错的字词, 然后进行讲解, 讲字音字形, 词语意思, 讲为什么容易错, 如何避免犯错, 过程中甚至还时不时点名提问, 比真正的教师还要专业。观察学生的反应, 似乎对当一回“小老师”十分有兴趣, 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外, 学生自己找出自己容易弄错的字, 既比老师去告诉学生某个字要高效率,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2) 适当讲些故事。

在讲述一些词语尤其是成语的时候, 教师可以稍稍展开, 把成语的出处、典故说明白一些, 生动一些, 比如“望梅止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 往往因为词语包含着丰富的典故, 学生直接去记词语的比喻义比较困难, 而字面意思又不是那么直观, 所以教师应当舍得抽出时间来给学生讲一讲其中的典故, 采取讲故事的方式,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产生听故事的兴趣, 从而对字词学习不再那么反感。

(3) 采取游戏的方式。

孩子的天性是玩, 那么如果能够寓教于乐, 让学生从玩耍中学到知识, 这就是再好不过的了。在字词教学中完却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有“玩”的感受。例如采取各个小组竞赛、抢答字词的读音、意思, 高分者有奖励;还可以设计一些猜字谜、词语接龙的方式, 让孩子积极地参与进来。有些老师还喜欢用测验、默写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 学生往往叫苦连天, 其实假如换一个轻松的方式, 也许效果会好得多。

3. 细节之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 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字词教学中也应当如此。当然, 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比教会学生几个生字生词难度大,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巴培养习惯当做一个关键细节来对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字词的良好习惯呢?

(1) 注重预习。

预习是字词学习最初的环节, 也是学生完全自主的一个环节。如果学生能够踏实高效地完成每一次的字词预习, 那么他就逐渐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字词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查, 而不是带着学生读一读草草了事。

(2) 注重类比。

字词教学时一定要教会学生类比的方法。汉字博大精深, 很容易忘记和混淆, 尤其是很多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 它们既是学生学习字词的拦路虎、障碍, 但利用好了, 它们也是有助于学习的好帮手。比如在学习一个多音字时, 可以让学生把这个字的所有读音都列出来, 分析每个音是什么意思, 而该意思又应当在怎样的词语环境下使用, 再叫学生组词。习惯是长期坚持培养的, 所以这样的过程偶尔为之是没有效果的,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每次遇到多音字都做这个工作的习惯。如此学生就不会将多音字混淆弄错了。

(3) 注重作业。

教师在进行课堂字词教学后, 往往会将当天的字词抄写、词语解释作为当天的作业, 其实这些作业往往都是通过机械性的抄写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因此我觉得, 有时候倒不如大胆一点, 将这项作业的完成过程放在课堂上, 让学生当堂抄, 当堂记, 新鲜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当然接收较快, 印象也较深, 而不用带回家再翻开书抄一遍, 或许如此更能够体现有效教学的要求。

四、结语

要建万丈高楼, 必须打好基础。要想建造“语文”这座大厦———达到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的水平, 练好字词基本功就是基础。而教师要想在课堂的字词教学环节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细节的设计就必不可少, 无论是从字词教学的时间安排, 还是采取的激趣手段, 或者是对学生字词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些都是字词教学环节的关键细节, 都是教师必须注重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7.

[2]蔡少军, 主编.初中语文教学案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3.

初中语文六字教学法 第4篇

所谓“六字教学法”,是指对一篇课文的整个教学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的教学方法。六字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教学一篇课文的框架,还是一篇课文设计教案,组织课堂教学的思路。“六字”指的是“读通、读懂、玩赏”,这是完整地教学完一篇课文的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步骤。六字教学法把纷繁复杂的语文教学简单化,教学思路清晰化,这对于那些对语文教学总感到纷繁复杂,无从下手的人来说,确实是一剂良方。

下面,我就来讲述一下六字教学法中的三个步骤。

一、六字教学法的第一步是读通

所谓读通,就是能将一篇文章顺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那么,他需要达成哪些维度的目标呢?第一是要读准字音,对文中的生字能查字典准确拼读。第二是读熟,对文中的语句或段落读得顺畅。第三是读出感情,对语句的意思能准确把握,读得抑扬顿挫,有轻有重,有缓有急。一般来说,读通的目的就是达成上述三个目标,但实际上,读通还有第四个要达成的日标,那就是初步掌握课文的内容,为下一步读懂课文打下基础,只不过这个目标是隐形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别关注。

读通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推荐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运用这一方法的基础是:初中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拼音,学会了查字典,学完了常见汉字35000个,并且由于我国小学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学生对拼音、查字典、常用汉字35000个的掌握水平已很高,按我近年来对初一年级新生的观察,大约有80%的学生达到了100%的掌握水平,给我们实施这一步骤的自主探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读通一篇课文呢?

我们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本项阅读任务。阅读时要求学生态度端正,认真做好每一项阅读工作,提高阅读速度,在保证阅读质量的情况下,尽快读完课文。

具体的阅读步骤如下:

1.将课文仔细阅读一遍,并将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

2.查字典或问其他同学,将不会读的字注上音,并准确拼读。

3.将课文读上几遍,达到能顺畅朗读。

4.小组内互相听读,纠正错误。

5.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6.如果是普通的文章,则可让学生上台朗读表演。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7.如果是诗歌,则可以在班上招开一个小小的班级朗诵会。

上述步骤中,第1步学生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常常是遇到一个生字就赶快去查字典,这样做会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要严格要求学生按步骤1做,一经发现,立刻纠正。第6、7两步,既是对学生朗读成果的检阅,又可培养学生上台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六字教学法的第二步是读懂

所谓读懂,就是对文章的内容、主题、写作特点、语言特点、人物形象、以及文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的把握。读懂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般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取舍。

读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这里推荐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支撑这一方法运用的基础是:初中学生在小学时已进行过阅读能力训练,并且由于近年来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已具备相当程度的阅读能力,我们初中的语文阅读是在小学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拔高。

在初一年级初次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前,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有畏惧心理,应鼓励学生大胆阅读,不怕出错。

在具体阅读时,应由教师事先根据课文内容计设好探究的步骤和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这些步骤和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

具体的阅读步骤的设计可分文言文、现代文、诗歌三类进行分类设计。

首先是读懂文言文的步骤设计。

要读懂一篇文言文,主要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1.文言文翻译;2.字词积累;3.特殊文言句式的把握;4.典型问题的解决。

三、六字教学法的第三步是玩赏

所谓玩赏,就是学生对文中的知识已掌握得很熟练,可以随意运用文中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进行再创造。

在玩赏这一环节里,教师只需要作一些简单的引导,然后尽可能地置身事外,全面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全力地进行设计和创造。这时候,学生充当的角色可能是专家学者,也可能是教师或领导,还可能是文学家、艺术家、戏剧学家等。

在备《黔之驴》一课时,我看到教参的教案示例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即兴表演《黔之驴》。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只是原来的设计虽有让学生再创造的意图,但其内容主要是侧重于课文的理解。而且表演的场合设在教室内,角色也只有两个,规模很小。我将这一环节纳入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们很喜欢这一环节,表演都很积极,时时爆出同学们的欢呼声。结束的时候,同学们还依旧沉浸在刚才的表演中,我于是给学生引了个话头说: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不是要进行文艺演出比赛吗?如果你们有兴趣,将这个节日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对我们今天表演的情节作一个大胆的加工改造,也许还能拿奖呢!

我的引导果真起了作用。在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日就是《黔之驴》。表演一开始,立刻爆满了掌声和喝采,我也深为他们的表演而感动着。就这么一群十多岁的娃娃,表演者和设计者还是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们的表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当你看完上面的叙述之后,相信你对我说的玩赏这一步骤有相当清楚的了解了。不过,我认为玩赏这一环节没有必要在每篇文章上完都进行,只要有选择地进行就可以了。并且,有的篇日不一定要玩“大”的,可来小一点的。比如说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一下,不要在乎赏析得好不好,尽力就可以了,这也叫玩赏。

总的说来,六字教学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刚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学生会感到有些艰难,当学生对这种方法的使用逐渐熟练起来,难度减小,积累也十厚起来。运用得好的话,教学成绩便凸现出来了。

初中语文作文800字精选 第5篇

风筝越过树梢,线却在那一刹那断了。断了线的筝,徐徐下降,亦如我们。人呢,总是这样:在最好的时间里,遇到最好的人,可却从不知道珍惜。情,可以维系一生,历久弥香,亦可毁于一生,空欢一场。一份情,结的时候是情缘,了的时候却成了情怨。

记不清何时的我们,每天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我们之间没有芥蒂,只有每天黏在一起到处跑的笑容。曾记得我们在雨中嬉戏,回头涯边望远山,浅池跑,编花篮,秀草帽……年幼的我们将双手举过头上,仰望蓝天,嘻嘻一笑,想要抓一朵云,腾云驾雾,叱咤天下,俯瞰苍天,扬言要做一只活版“猴子”。爱幻想的你说,云也有一条绳子,像风筝一样,拴着他。只不过绳的那一段是天上的神,绳也很结实,永远也不会断,所以我们抓不到云。

在刺眼的眼光下,风儿在耳边轻声问好,嘴里尚存花茶的香味,带着童真笑脸的我们,闭上双眼,憧憬未来:未来的你有多美丽?未来的我们会在哪里?一切都是未知的话题。过了几分钟,睁开双眼,眼前的景象变换了色彩。鸟掠过,自空而下,自由的奔跑嬉戏。

相思相念难相见,独留两人异地伤。童年最真,却敌不过流年的伤痛。在我的梦里,前世,你我跪在神佛面前祈祷,千年,万年,自求今生相见。在梦的边缘,我看到流年,流年似花,一片一片的凋落,好似在诉说着,你我陪在彼此的时间渐渐缩短。在流年全部凋零的那一刹那,四周响起凄凉的叫喊,说你我陪在彼此的时间很短,眨眼之间便会逝去。你我在那抱着彼此,哈啕大哭,说一定要再见。

流年在凋残,默默地凋残,四周却是那么的昏暗,我们的承诺在世间的轮回里,显得那么渺小,还没说再见,就被卷入漫长未知的轮回。或许时光荏苒,雨过后永远是晴天。我从梦中惊醒,看着枕上的水圈,笑了起来,可脸上依旧有泪珠划过。

初中语文作文800字精彩 第6篇

首先,在里约奥运会开始之前,相比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大家对其不是充满了各种期待,而是各种对里约奥运会是否能够正常举行的担心。比赛场馆建设进度迟缓、经费的一再缩减、塞卡病毒的肆虐、国内政治、经济不稳定等各种不利的负面的消息影响,导致网友戏称其为“里约大冒险”。然而,当开幕式开始的那一刻,所有的人眼前一亮,里约人还是给了世界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不仅正常有序的完成了所有,而且还很不错很有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表演、充满想象力的奥运主火炬,创意设计的比赛场馆配色,都充分显示了巴西人、里约人的热情与智慧,尽管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但他们,没有让世界失望。

其次,就是如今国人看待奥运会比赛时的心态。比赛的前几日,由于各种因素,本可以夺金的项目和选手,中国队都频频失利。面对如此情势,广大国人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与包容,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不夺金就是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一样。中国网民也比之前要成熟了好多,展示出了极大的理性和包容性。对运动健儿们表达了充分的鼓励和理解之情。其实,这也是一种进步,一个民族的成熟与进步,一种精神的凝练和升华。赢了,我们陪你一起狂;输了,我们陪你一起扛;加油,中国的运动健儿们!

再次,就是奥运会始终向人们传递的那种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竞技体育始终是残酷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孙杨憾负霍顿的失意,也有龙清泉绝境夺金的畅快;既有中国男篮四战皆输的惨痛,也有乒乓球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然而无论胜与败,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着、坚持着。胜,我们精益求精、不骄不躁,继续将辉煌延续;败,我们不气不馁,总结经验教训、努力科学的训练提升,下一次我们一定会更高、更快、更强!

初中语文800字作文优秀 第7篇

还记得那天寒风凛冽,北风呼啸,恰巧我要去医院看病。早起的母亲已经去医院挂号了,我与外公随后一起走在去医院的路上。不巧在路上外公的手机被偷了,焦急的外公想都没想就抛下我去找手机了。结果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那儿等待着外公回来。与此同时,外公阴差陽错地绕进了医院并与母亲见了面,我却还毫不知情地呆在原地。寒冷不断进攻我生病的身体,孤独吞噬着我等待的心,恐惧也慢慢蔓延我的脑海。我不知所措,可就在紧要关头,一位慈详的奶奶向我走来。

起初她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时,因为我的胆小,我迟迟没有回答她。直到她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时,我才吞吞吐吐地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她便给我手机让我打电话给母亲。可谁知道医院内的嘈杂声吞噬了手机响。我心中好不容易照进的一束陽光又给挡了回去。我心灰意冷,心想:找到外公与母亲是不可能了。这时,那位慈爱的奶奶似乎读懂了我的内心,他满怀信心地说要带我去找他们。我有些犹豫,心中又有些忐忑不安。

可那位奶奶一再坚持帮我,盛情难却。我便跟着这位奶奶一起走进医院。刚踏进医院大门,就看见了母亲,我兴奋地朝母亲身边奔去。当我们还未来得及感谢这位奶奶时,她却默默地离开了。我原本以为在这个钢筋水泥混合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没有交集的,大多数人都是各扫门前雪,即使是邻居也互不相识。可这位奶奶使我改变了想法。现在我才明白:人间处处有真情,陌生人一样能够如同陽光般温暖你的心房。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热情的奶奶,把一束陽光洒进我的心田,给我温暖并使爱心的种子从此发芽。

浅议初中语文基础字词教学策略 第8篇

一字词教学策略的认识误区

1. 体现在超越学生认识理解范围

读者对作品中字词含义的真正理解, 不仅与语境和读者的语言基础有关, 而且还与读者的生活阅历及认识能力有关。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超出学生生活阅历和认识能力的词语不一定都作为“关键词语”强求学生理解。例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自然段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 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都将“似乎确凿”作为重点词语。然而, 不少学生表示难于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而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景物时, 用了许多形容词和动词, 准确地写出了百草园景物留给一个孩子的深刻印象和感受, 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感情。这些词语接近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 易于理解, 应当作为重点词语。教师应明确语文字词教学的导向, 使学生感到学习字词不仅是一个记忆的过程, 更是一个理解的、有趣的、创造的过程。

2. 夸大字词的表达作用, 强调字词的“唯一性”

对中学生来说, 无论是理解课文, 还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 都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喜欢强调课文中关键词语的“唯一性”。久而久之, 学生在“权威教材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名家作品尽善尽美, 不容怀疑。这种思维定势严重地阻碍了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 脱离具体语境讲解词语

不少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将词语教学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 使词语讲解脱离了具体语境, 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把握, 从而影响了学生理解课文。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字词教学中, 始终将教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目标, 使语文字词教学早日走出误区, 焕发出新的生命。

二字词教学策略的选择

字词教学的策略, 执教者在选择上因字词而异, 合理选择适合的解读方法和手段对文本的字词教学才会出现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感悟, 形成立体建构的态势, 从而为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提供了全新平台。

1. 音形联系策略

音的联系是就多音字而言的。由于汉字中有不少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 这就增加了汉字读音的难度。比如由“隽秀”的jūn联系到“隽永”的juàn, 由“悄悄”的qiāo而联系到“悄然”的qiǎo。如此学生就会掌握相当数量的多音字, 在阅读中就不至于读错。汉字中有很多形体相似的字, 这些字形体差别细微且意义不同, 书写或运用时易出差错。用联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形似字, 并引导学生加以比较。

2. 词义比较辨义策略

要告诉学生这些词语彼此之间有哪些异同, 使学生在理性辨析的基础上准确掌握词语的用法。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中分别用了“浓烈”和“强烈”这一组近义词:“秋天, 枫叶变红, 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 凄清中又饱含浓烈。此时绿叶接天, 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向上, 向上, 向上……”教师在讲解时结合它们的语境, 指出两词虽然都是形容词, 都表示程度高的意思, 但是浓烈的“浓”形旁是水, 常用于形容气味或颜色;强烈的“强”是指力量大。所以文中在形容枫叶的颜色时用了“浓烈”, 在形容绿叶和红荷的生命力时用了“强烈”。这样学生对两个词的区别就能较好掌握了。教师在讲读课文时, 可以把本文中的词语与学过的近义词语相比较, 这样, 既可以温故而知新, 又便于掌握相近易混的词语。

3. 字词释义类及策略

词语的类及就是将某一字或词语联系到与之相关的成语, 进而了解其义。比如《绿》一文, 由“我又掬你入口”的“掬”类及到“笑容可掬、憨态可掬”。也可以用学生熟知的或容易读错、理解错的字联系, 比如由“差 (稍微) 可”、“差错”的“差”类及到“差可告慰”、“差强人意”“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等。整个过程, 除了教师做必要的引导之外, 可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激发兴趣, 扎实基本功。

4. 时代背景广度策略

词语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教师在讲读作品时应注意讲清词语的时代区别。如鲁迅的《社戏》中所使用的“模胡、喝采、漂渺、偶而”等都与现在的规范写法不同。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产生疑惑, 教师在讲读时应告诉学生, 这些词语并不是用错了, 而是本来就存在着不同写法, 在鲁迅的时代那样写也是对的。现在这些不同写法的异形词已经逐渐规范统一, 我们现在就不能再像鲁迅那样写。这样不仅对学生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有好处, 也可使学生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词语的时代性,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用动态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了。

总之, 运用不同的字词教学策略进行字词教学, 教师的作用是关键, 搭建一种具有音形联系、词义辨义、释义类及、时代广度的立体建构标准的字词策略是具有现实价值的。

[责任编辑:李锦雯]

摘要: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如何在初中阶段进行字词教学, 历来众说纷纭, 本文试图分析字词教学存在的误区, 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字词教学策略, 从而达到完善立体构建字词教学策略的目的。

初中语文不应该忽略字词教学 第9篇

那么,现在的初中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是不是真如这些语文教师认为的那样他们都自主积累并能运用了呢?

现实的情形却不是这样的。我每年参加学校语文组的考试评卷及全县的语文评卷,都发现学生们的字词积累和语言运用板块的得分率普遍偏低;作文中错别字多、词汇贫乏。

新课程实施以后,文本解读成了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成了改革的主战场,基础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字词成了非重点内容,原有的字词教学环节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更有甚者,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识字写字教学主要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到了初中阶段,识字写字不必再费力劳神,大可轻描淡写一番,甚或弃之不顾;还有的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则是明显地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中考试卷中,识字写字这一类基础知识分值小、分量轻,区区几分,即使丢失也无关紧要,不像阅读与作文分值大,因而心生轻视。

认识的偏差、思想的漠视,致使在教学目标中识字写字被淡化,过程被简化,方式模式化,指导薄弱化,效果虚化……总之,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一环的字词教学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似有似无,似实似虚,蜻蜓点水倏忽过,形同虚设少实效,真可谓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对字词教学功能的认识,立即矫正初中识字写字教学的不良现状,切实提高字词教学的实效,乃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根据本人的实践,狠抓课前预习、课堂讲练、课后作业三个环节,对于增强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效,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预习到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并备有专门的预习本,先仔细默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记出来,然后查字典注音释义。对所查的字,要求找出若干个音同字,形近字予以仔细辨析,对那些较难写的字词,必须工整地抄写几遍。课前预习能够充分发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同一课的字词,学生的基础不同,面临的难易度也不同,由每个学生自己找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加以解决,这样避免了教师主观地圈点生字词所带来的盲目性,因而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为防止预习环节流于形式,坚持做到持之以恒,课课预习,次次必查,力促养成习惯,取得成效。

二、课堂讲练到位

课堂是字词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宝贵的机会,用足用好,求实求真。参加教研活动听过很多老师的课,其教学流程,大多相似:上课伊始,教师先发问一番:“同学们,昨天的课文预习了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预习了!”于是,教师便转入了课文分析环节,将字词丢在了一边。或将课下注释中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请一位学生带读几遍,注上拼音,解释一下,即告完事……这多半像是走过场,浮光掠影,如蜻蜓点水,虚浮空泛,难有实效。必须改变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要使学生印象深刻,学有所获,首先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课,对课文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生字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努力从音形义几个方面做好分析指导。课堂上还应留下足够的时间,讲练结合,鼓励和启发学生勤动脑、动口、动手。另外,使学生掌握一点文字的常识,以知其“所以然”,也很有必要。如就识字的方法而言,可对字进行结构分析、音同音近比较、形似区分等。

三、课后作业到位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方面很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的自己的东西。”(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初中阶段轻视甚至放弃字词练习是完全错误的。诚然,字词练习较为机械、单调、乏味,但是不进行必要的抄写、听写、辩字组词、改错别字等练习,训练不到家,就如天桥的把势——光说不练,那是不可能打牢坚实的语文基础的。当然,课下作业练习量应适当,注意精心设计,严格筛选,讲求具体多样,注重生动趣味,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写易错的字词不可或缺地须抄写几遍,抄写时仔仔细细地看,工工整整地写。为增加趣味性,可设计一些字谜、歌诀,同时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像查字典比赛、常用字听写比赛等等。

综上所述,我觉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改变过去单一的以课文阅读教学为主的弊病,把太多的时间应用于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组织好课文阅读教学的同时,应再设计好这样的课堂,如:识记字词比赛课,展示积累成果评议课,日记检查比赛评讲课等等,通过这些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爱语文初中作文800字 第10篇

篇一:我爱语文

语文是石,敲出诗意之火;语文是火,点燃智慧之灯;语文是灯,照亮学习之路;语文是路,引我走向成熟。

——题记

语文的海洋,静静地卧在我的面前,蔚蓝,浩瀚。

每当新学期开始,一本宽不过四寸,长不过一尺的书,总是静静地卧在我的手里。淡淡的墨香沁人心脾,两个清秀飘逸的汉字映入眼帘:语文。

墨香,勾起我无穷的记忆,唤起我无穷的眷恋。

语文,可爱的语文!我从何时与你肩并着肩成为好友?那可曾是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一年级!小学的我无法认识书上的所有汉字,小学的我却沉醉在书中淡淡的墨香。稚嫩的童声朗读着“鹅,鹅,鹅……”,老师的教鞭带领我认识“aoe”,父亲手中的《看图说话》凝聚在眼中,母亲吟诵的《木兰诗》回荡在耳边。由于不适应小学生活,我总是感到疲劳,可每当遇到它,语文,我总是倍感振奋——哪怕是枯燥的.“gkh”,哪怕是很难读懂的古诗——它们寄托着我的眷恋。

语文,可爱的语文!童年时的畅游只是我刚起步的拜访,将我和你永不可分割地连在了一起。渐渐地,我长大了,毫不犹豫地跳入语文的海洋,亲吻碧蓝的海水,潜入神秘的海底,抓起又大又美的海螺。难以忘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气魄;难以忘却,鲁宾孙荒岛创业时的坎坷;难以忘却,高尔基黑暗童年时的苦难;难以忘却,柯察金握钢枪、跨战马时的风姿。每当我远离了语文,我就仿佛失去了寄托,无依无靠,上课时偶尔幻想“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意境,抬头却只见“怒发冲冠”的老师;每当我亲近了语文,就会顿时觉得心仿佛浸入了一杯茉莉花茶,感到淡雅幽香——这是语文赐予我的珍贵甘霖。

语文,可爱的语文!七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而今,我“蓦然回首”,你却在“灯火阑珊处”。你用一如既往的执着,陶冶了我的情操,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用气壮山河的气概,培养了我的胆识,仿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我,将会用我的真爱去追求你,追求我心中的梦,你恰似“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啊……

而今,八年级的我又踏上了新的旅途,此路虽万分艰难,布满荆棘,但在我心中,蕴藏着对语文的真爱,是我为了它——这人类精神的结晶,而不畏艰难阻碍,拜访,探求,感悟,升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二:我爱语文记得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我肚子饿了,我就会吃饭,我脑子空了,我就会读书。许多人将它当作笑话,在那短暂的笑容后,便是遗忘,而我却一直记着,记着,记着……题记

书缘

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就是个爱看书的孩子,无论是看得懂的或是看不懂的,我都得去翻一翻,看一看——因为有插图啊!于是,妈妈便买了许多书给我看,说要从小培养我对文学的兴趣,说不定将来还能当个作家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看的书也越来越多,从开始的插图到简单的童话故事到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历史故事,情节动人的小说,振奋人心的科幻书……在这个由天真幼稚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爱上了书……

书趣

我爱书,特别是那种悲情小说,这不,前不久我就读了一本特别感人的小说——《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是我青睐已久的书,一拿到书我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小说讲的是一对非亲生兄妹的事。哥哥青铜是一个哑巴,他把对妹妹所有的爱与关心都放在了保护妹妹身上,他从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她。对于哥哥的爱,妹妹葵花更是倍加珍惜,她总是用她最无私的笑容与吻回报哥哥。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可天意弄人将这对苦命的兄妹分开了。面对残酷的事实——妹妹的离开,青铜伤心至极,终日不吃不喝,在妹妹离开的那个码头苦苦等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全身力气呼唤出了妹妹的名字——“葵花!”……

合上书,我早已成了一个泪人儿了,抽抽哒哒的,感叹道:亲情啊!我的脸上尽是黏乎乎的一片,此刻的我只觉得眼-睛-好-疼-啊-!

后记

读《三国演义》使我领略到了诸葛亮舌战群儒;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使我学习到了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使我体会到了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使我了解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使我体会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的苦难……

初中生800字语文作文 第11篇

窗外,没有太多的风景可以看。只有一片池塘,一片苇丛,几只野鸭,几树杨柳。坐下来,我看不到它们,只能看到一片云窗。时间长了,感觉总能把那片云窗看出节节美好来。

窗外很遥远,是我想要的那种遥远,隔着那片薄薄的玻璃幕墙,我能看到风,也能看到雨,更多的时候能看到蓝蓝的一片云天。傍晚时候,我还能时常看到夕阳,还有夕阳里的晚霞。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谁能把句子写得这样好,让人读着,一时想不起尘世里的忧伤。我总喜欢将“庭”“亭”堆叠,因为楼前确有一座亭子、一园花草。四季轮回里,那些花花草草,枯荣有数,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开花,一天天结果,心里也像盛开了花朵。

我要得不多,我只要一片云窗。

泡一杯茶,翻一卷书,遥看天上云卷云舒,可谓逍遥自在极了。谁说尘世里难熬?我看不是难熬,是因为我们要得太多。当你所求不多的时候,时光就会欢欣地溜走,且走得极快,如果把时间比作大海,人的一生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这一天天黑白的轮回,最多不过是玩潜水地中的一点点。

我喜欢思绪这样干净地飘飞,因为思绪澄明,天宇就会澄明。有时把自己写的文章朝着窗外朗读,声音穿过千山万水,跑到遥远的天边。读着读着,能读出一脸泪花,或一朵朵笑容。那是最忘我的时候,直到夜色苍茫。

有时候遇到烦心事,我就看窗外。一个人的窗外,是一片蓝蓝的宁静。看着看着,心便一点点渐入平静祥和。在窗边依着风,我读三毛,读海明威,读居里夫人……眺望着,一路向西。我仿佛能看到布达拉宫虔诚者的长跪,能听到朝拜者转动经筒的声音,能闻到格桑花满山的清香。我渴望到西藏去,去圣山上看不落的太阳,还有澄明的天空。雨来了,我就靠近窗边,聆听雨点敲打窗台的声音,遥看雨滴一朵朵花开的样子。冷雨敲窗,其实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关于爱上语文的初中作文800字 第12篇

你能看见“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吗?你能看见“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隐士白鹤吗?你能看见“悠然见南山”的安逸老者吗?语文正是如此淡泊,如此宁静,如此有诗意。有时它像泼墨如水的写意画,大气,不拘小节,心中的感慨,就那样呼之欲出。有时它像精雕细琢的工笔画,细腻深刻。像人比黄花瘦的江南女子,心中的感情是隐忍的,落在纸上又字字珠玑,就像李清照在人们心中永是唯美,永是怜惜。可无论风格如何,语文是美的,它的华丽和朴素是美的,它的豪气和隐忍是美的。是它的美让我爱不释手,让我无法释怀。

初中语文作文800字 第13篇

从叙事角度讲, 悲剧美一般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人的不幸遭遇、悲剧主人公的抗争行为、否定性的结局和潜在的精神超越。[2]160从这个层面上看,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伟大的悲剧》《斑羚飞渡》《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课文, 具有较为完备的悲剧因素, 笔者拟对以上文本的悲剧美作具体赏析。

一、在不幸遭遇中感受深刻意蕴的“凄美”

悲剧美的表现是以人类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为主要内容的, 现实生活中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艰难困苦是悲剧美的最佳情境, 悲剧正是通过对令人触目惊心的生活图景的展现来激发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切关怀。悲剧源于生活的苦难, 它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不幸遭遇, 让人感到强烈的痛苦、怜悯、恐惧。在悲剧中, 人的欲望、情感、意志、能力都是历史的产物, 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 但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磨难, 甚至是厄运, 而且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这就构成了“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英国科学探险家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 发挥他天才的想象而写成的。作品通过五位探险家的遭遇揭示了人物的不幸。

探险家们首先遭遇的是在与对手的角逐中失败。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战胜挪威探险家阿蒙森, 第一个到达南极。然而, 当他们历经艰险, 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到达南极点时, 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事业的挫败, 理想的破灭, 让他们极度地失望、痛苦和悲伤。带着悲怆与无奈踏上归途的过程中, 南极寒冷的天气提前来到, 无情地袭击他们, 寒冷、伤病以及由此带来的寂寞、恐惧, 让他们的身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恶劣的条件下, 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 进行了两个月的搏斗。最后他们体力不支, 全部长眠于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述悲剧本质时曾这样定义:“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3]33探险队员的遭遇便是这“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他们遇到的精神及肉体的伤害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当这种苦难与死亡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 便让我们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同情。这正如课文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斑羚飞渡》的主人公是斑羚, 但它作为一篇动物小说, 作品中的主人公已经被赋予了人类的精神特质。作品中的这群斑羚, 为狩猎队所追杀, 逃到悬崖边, 种群陷入了死亡陷阱。“这时, 斑羚们一片惊慌, 胡乱窜跳”, 一只老斑羚竟想奋力“跳过六米宽的山涧”, 结果“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面对绝境, 斑羚们为求得种族生存的机会, 不得不牺牲一半来拯救另一半。此时, 作品带给学生们的感受已远不只是“同情、悲悯”, 更是发人深思的震撼——将人类的某些行为与之相对比, 无疑会发现人性美的失落。

当死亡成为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时, 无论是斑羚还是人, 都会产生同样的痛苦体验, 文章正是以这种体验作为审美客体的。

夸父和共工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传奇人物, 有着超越常人的力量, 但是, 他们却都是失败的英雄。夸父追逐太阳的英雄事业未竟, 就因干渴难耐而到处奔波, 直到最后还是弃杖化林, 难逃渴死的命运。共工 (水神, 炎帝后裔) 在与颛顼 (黄帝后裔) 的斗争中落败, 竟然去撞不周山, 其间的悲愤之情可想而知。

四篇文章中悲剧主人公不幸的原因各不相同, 但他们都遭受了自身不可战胜的苦难。“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 这苦难和死亡即使不显示任何‘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 也已经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惧和同情。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 苦难和死亡反正总是可怕的。”咱[3]33悲剧艺术给人提供一种对人生不幸事件的严肃思考。它“直接把死亡、毁灭、灾难、苦痛、尴尬、世态炎凉等不幸遭遇敞露在人们的面前, 以醒目的形象, 富有感染力的台词, 具有震撼力的艺术效果将生存的意义———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在痛苦中走向和获得自由———无遮蔽地呈现出来”。咱[4]137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真实发生的悲惨事件一般不能直接成为我们的审美对象, 人们不可能在实质性的伤害中获得快乐, 而且实际发生的悲惨事件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不能自行呈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蕴。现实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只有通过一定的转化和提升才能创造出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的悲剧美, 它需要审美主体通过铺张的想象和严谨的构思对已经转化为精神意象的现实不幸进一步加以理想化改造, 对其作出更高的精神规定, 从而使其提升为真正的悲剧艺术。这种创造出来的悲剧美不仅是可感受的, 在假定性情境中可以让更多的人反复体验并获得快乐。正如海伦·加德纳所言, 悲剧不仅仅“是一系列令人悲伤的偶然事件。只有这样, 人们才能最强烈地感受到终极的神秘”。

二、在抗争行为中体悟摄人心魄的“壮美”

人类面对苦难的不妥协态度是悲剧美得以光芒四射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悲剧英雄面对强大敌对势力的积极反抗还是小人物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中无奈的挣扎, 悲剧人物面对厄运都不会无动于衷。整天低眉顺眼的祥林嫂就是一个明证:她尽其所有捐门槛, 就是试图避免死后被两个丈夫分割, 这是何其无奈的挣扎!悲剧人物对不幸遭遇作出的行为反应从性质上讲既可以是大义凛然的正义行动, 比如普罗米修斯;也可以是不择手段的罪恶行径, 比如麦克白;当然更可能是在正义和邪恶、无私与自私之间摇摆不定的复杂而难以严格定性的性格和行为。这些性质不同的悲剧行动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为扭转生存困境而作出了不懈努力。所以悲剧行动的价值不在于其是非对错, 而在于其性格和行动所反映出来的悲剧人物对待不幸遭遇的反抗态度。对悲剧美来说, 致命的不是邪恶而是逆来顺受。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悲剧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 悲剧人物身上最不可原谅的, 就是怯懦和屈从。”[5]悲剧美就在人的斗争行为和生存苦难的激烈对抗中迸发出来, 冲突、对立、抗争是悲剧的核心因素。“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困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悲剧美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的求生欲望, 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以及自我保护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6]4正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的抗争精神, 所以当他们身上发生各种悲惨的遭遇时, 特别是他们的抗争精神所激发的行为无法得以实现时, 我们就会为之遗憾, 为之伤心, 为之难过。这就是悲剧产生的摄人心魄的美。

《伟大的悲剧》中, 五位英雄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死亡, 这个可怕的事实让人产生了强烈的痛苦, 而他们的抗争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强烈震撼。他们与恶劣的天气作斗争, 在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中艰难跋涉;他们与身体的极限作斗争, 在饥饿、疲惫、伤痛中奋力前行;他们与自己的思想作斗争, 燃料越来越少, 身体越来越虚弱, 他们惊慌, 他们绝望, 然而他们还是坚持着行走;他们与死神作斗争, 奥茨在要了十片吗啡后艰难地又走了一天的路程, 第二天又用冻伤了的双腿行走了若干公里。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在不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 还在靠着直觉迈着蹒跚的步履往前挪行。在最后的关头, 他们仍然在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 直到“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 才“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放弃生命, 从来没有停止过与自然、命运的抗争。这种抗争体现了人的勇气、力量, 体现了悲剧的“壮美”。

同样, 在《斑羚飞渡》中, 面对似乎已经注定的死亡, 斑羚们始终没有放弃抗争。最初那只老羚羊的舍命一跳, 它“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这一跳正显示了它处于绝境中的反抗和对生存的渴望, 这是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反抗。

为了反抗被追杀的命运, 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斑羚们上演了令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亡:“随着镰刀头羊的一声吼叫, 整个斑羚迅速分为两拨, 老年斑羚为一拨, 年轻斑羚为一拨”;一老一少同时起跳, 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 老斑羚“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它们牺牲了一半来挽救另一半!这种建立在生命基础上的反抗, 是那么地有力, 以至于让所有的猎人目瞪口呆。

最后, 指挥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 “迈着坚定的步伐, 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既然是死, 不如自己走向死亡, 这不正是对人类猎杀生灵的一种反抗吗?

再看中国的两篇经典神话, 短短几十个字的故事却饱含着抗争的精神:夸父怀着让人间永驻光明和四季如春的愿望日夜追赶太阳, 渴得饮尽河渭之水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这是夸父在实现理想过程中对遭遇的困难所作出的抗争;共工因不满颛顼的压迫奋起反抗, 后战败而怒撞不周山, “怒”的慷慨悲愤和“天柱折, 地维绝”的惨烈结果无不显示出共工抗争之激烈。

相对于对手的强大, 四篇文章的主人公的抗争力量都显得单薄和弱小,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 没有放弃,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显示了主人公的坚韧与不屈。“人的存在就是永无止境地迎接挑战。只有对灾难反抗, 才能表现出悲剧主人公的人格升华和自我超越。”咱[4]57“悲剧主体为了实现对自身现实的超越, 或为了抗拒外力的摧残而陷入尖锐的冲突之中, 他们往往处于无从选择的‘两难’或‘动机与结果完全悖反’的灾难里, 但是面对灾难他们敢于殊死抗争, 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去超越苦难和死亡。”咱[6]72悲剧作品中那永不停息的抗争引起了人们情感深层的激荡和振奋。

三、在否定结局中唤醒直面人生的“真美”

悲剧人物对厄运的抗争必须以失败告终才能见出悲剧美。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乐见的绝处逢生、浪子回头等事件的转机, 对悲剧美的表现来说是毁灭性的。如果罗米欧与朱丽叶有情人终成眷属, 皆大欢喜的结局所带来的如释重负的快乐将完全消解沉重的否定性结局所能带给审美主体的高强度的心灵震撼。在悲剧叙事中, 斗争行为的失败在所难免, 许多故事也正是以主人公献出生命或者承受重大损失为结局的。

鲁迅先生在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审视中国古典悲剧时, 认为在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古典审美意识的制约下, 中国文学未能产生出近现代意义的悲剧, 而只是硬凑成廉价的“大团圆”结局, 从而陷入“欺和瞒”的泥潭。然而, 真正的悲剧, 是敢于直面人生, 向人们展示生存的严肃性和严酷性的。它能够按照生活的真实, “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来看教材中四个故事的结局:

《伟大的悲剧》里五位英雄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最终毁灭了自己, 无一生还;《斑羚飞渡》中, 半数以上斑羚包括镰刀头羊都坠落悬崖, 粉身碎骨;夸父最后渴死路中;共工不知怎么样了, 可是他用自己的身体“触”不周山, 想来也不会有好结果。

由此看来, 真正的悲剧的结局是不以人的美好愿望为转移的, 它把死亡、毁灭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反映了特定环境下人的命运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对命运的抗争最终归于失败, 积极的有价值的事物、正面的任务被毁灭, 唤醒了人们对生存的真实体验。“悲剧性是与人的生命现象、人的生理本性联系在一起的, 尤其是与生命的痛苦与毁灭联系在一起的, 美学悲剧性就是对生命的痛苦与死亡现象进行审美判断的结果。”咱[6]5

四、在征服超越中升华生命价值的“完美”

从精神超越的层面看, 悲剧感不等于悲痛感。我们欣赏悲剧, 会因怜悯而哀伤, 因恐惧而战栗, 但这些情感都是指向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实际伤害的非现实的悲剧情境的。这些否定性的情感最终都会在我们的意志努力下转化为更加深沉的快乐。正如悲剧是对现实悲惨事件的理想化, 悲剧感也是悲痛感的升华。悲剧美不仅仅是对生活不幸的反映, 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悲苦绝望的超越。作为一种审美形态, 悲剧创造了一个真、善、美遭到全然否定的情境, 又在否定中唤醒了审美主体对真、善、美更加强烈的肯定和渴望。在这个假定性的苦难情境里, 悲剧的美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之内体验了对一切人生难题的超越。悲剧虽然展示了人生存在的弱小、无能为力, 而最后总以失败告终的一面示人, 但这并不隐含消极的人生意义;相反, 它包含着积极的人生审美意义。因为悲剧性情境只是为主体行动安排的必要契机, 而行动源于主体的自我意识。因而, 由行动构成的命运的曲线, 连同最终的结局无论是失败或是丧失生命, 是主人公完整的人格在行动中的自满自足。悲剧的美正是在于主人公有限的生命运动所体现的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

在与命运的冲突、抗争中, 《伟大的悲剧》中的五位英雄正是以他们的行动昭示了人的存在的实践意义, 展示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埃文斯在雪原中发疯, 成为整个团队前进的累赘, 但是本该毫不迟疑地赶往下一站的队友们没有抛弃他。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 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 仍坚持科学观察, 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奥茨为了不拖累大家, 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 以图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被其他队员拒绝;第二天, 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向死神飞奔而去。更令人动容的是, 队长斯科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还在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信, 表达他无私的爱和真诚的情义, 他向爱妻表白自己对这次行动的态度是多么无怨无悔!“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 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要好得多”。这真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悲剧!所以, 当他们与世长辞后, 连最高权威的国王也跪下来悼念他们, 可知他们在人们眼中的地位是多么至高无上。

拒绝死亡, 求得生存应是人的本性。但是, 为了埃文斯, 同伴们宁可让自己多一份危险;为了让队友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奥茨宁可早一点牺牲自己;为了理想的追求, 斯科特至死也不后悔自己远征的决定。生命的本质特征就是自我保护与自我发展, 但是在这个故事中, 探险队员们为了集体, 为了科学, 为了理想, 超越了生死, 战胜了人性的弱点, 体现了人类精神永恒的价值!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 而是生命的升华。

同样, 在面对死亡威胁时, 每一只斑羚都是恐惧的。斑羚们最初的惊慌和老斑羚盲目的跳崖就显示了它们强烈的生存的欲望。然而, 在整个种族的生死存亡面前, 那一批老年斑羚们, 包括自动走进死亡队伍的几只中年斑羚们, 毅然决定牺牲自己。它们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桥墩, 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为年轻的斑羚架起了生命的桥梁。在不可战胜的灾难面前, 斑羚们克服了自身对死的恐惧, 从容地走向死亡, 在身体毁灭的同时显示出了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 给人以一种崇高的悲壮的美感。

夸父虽死, 但他的精神却化作了桃林留给了后来者, 为后来的光明的追求者解除了口渴, 以完成他未曾实现的志愿。他的强烈的自信心, 他的奋力拼搏的勇气, 他的气吞山河的气概, 以及他那融入太阳光芒的高大形象, 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 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共工虽败, 但他的抗争是惊天动地的, 怒触不周山的结果是天残地缺。在共工的身上, 不难发现人类历史进程中领头羊的影子, 当压迫与黑暗达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有一个先吃螃蟹的人站起来, 带领受压迫者反抗这种不公。只是由于力量弱小无法抵御强大的黑暗势力, 他败得壮烈, 是失败的英雄。他虽败犹荣, 他无疑是英雄敢为天下先的最好注释。

“悲剧呈献给审美主体的现实, 往往是艰难困苦、曲折不幸, 作为悲剧主体的存在者, 从精神上表现出对客体存在的征服与超越, 表现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与肯定, 从而使审美主体通过理性的领悟达到超越。”[2]163悲剧的超越就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刹那间的精神撞击中把对生命本质之美的领悟, 由点点星火迸发成耀眼的闪电, 从而照亮我们生命的历程和人的内心世界, 使我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完美地升华。

一篇关于南极探险的传记, 一篇关于族群生存的动物小说, 两则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它们都具备了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因素, 即人的不幸遭遇、悲剧主人公的抗争行为、否定性的结局以及潜在的精神超越。作为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语文教师如果在组织教学这类课文时, 能从以上四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相信悲剧带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仅是恐惧和怜悯, 还有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振奋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 让人悟出人的精神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 从而产生审美的快感。如果能持之以恒, 那么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学未能产生出近现代意义的悲剧, 而只是硬凑成‘大团圆’结局, 从而陷入‘瞒和骗’的泥潭”这种伪悲剧现象也许会有所改观。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19.

[2]朱立元.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4]郭玉生.悲剧美学: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5]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2.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第14篇

【关键词】 作文教学;学生日记;开放作文;评价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

一、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难首先表现就是素材缺乏,老是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只好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空洞乏味。我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缺乏生活的积累;二是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水平发展不平衡,说起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写起来却无从下笔。

针对这个问题,我坚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坚持写日记能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兴趣,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实际上很多教师都知道让学生写日记的意义,也要求学生写,但往往不注意提高学生兴趣,不注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觉得写日记是多余的负担而难以坚持,也就收效甚微了。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水平,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是尽量降低要求,放手让学生写。我对学生日记的要求只有一点:只要是写真人真事真心话就行,不用考虑字数的多少、布局与谋篇、开头与结尾等等。当找不到事情写,就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一写也行,就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记下来也行。这样就把影响学生书面表达的所有枷锁都去掉了,让学生觉得容易写,才能乐于写坚持写,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感的习惯。

二是认真“读”学生日记,把日记作为师生思想交流的一个平台。这里我提的是“读”而不是改,就是我一般不批改学生日记,往往是在学生日记上用三言两语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比如,当学生写的是自己在家做家务,我会写上“你真能干!”;当学生写的是上课老师错怪自己,我会写上“真对不起,以后我一定注意。”这样的“读”一定要坚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成长的关心,在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自然就感受到写日记的快乐了。

二、由“仿”入手,激发兴趣,加强训练指导

写日记最主要的作用是解决写作的素材问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应该注意大作文的系统训练指导,让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我在作文指导上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好“仿写”,帮助学生轻松通过“入门关”。 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能降低入门的难度。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仿写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全篇,让学生从对范文的仿写中学习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仿”不是生搬硬套,不能成了“抄”。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过多约束,而要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是巧设文题,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 理特点和思想状况都要有一个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内容,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三是注意阅读与作文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自己读书的点滴心得。这样,既使学生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其作文能力。

三、发挥插图优势,指导作文

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课文插图,教者应充分发挥图画的优势指导学生作文。先通过看图,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并指导学生能按一定顺序说出或写出图意,再根据自己所写的图意内容对照课文,找出自己写的与课文的差距,并进行补充修改,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又观察图画,还可以写出哪些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挖掘图画的内涵。如:七年级下册《社戏》一文,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把人们看社戏的热闹场面给学生做写作指导,并让学生进行场面描写的练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四、开放作文评改形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改得费时费力,其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近几年的作文评改实践中,尝试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对于系统训练的大作文,重点是师评。师评的要领一是尽可能与学生面对面评阅,便于师生交流,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二是要及时,要赶在学生对作文构思还很清晰、创作激情还没消失前完成。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的能力。自评与互评互改往往要結合起来,自评是基础,互评是提高。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要注意监控与指导,发挥作文评改的激励作用,就是要多鼓励,少批评;对优生要多“挑刺”,对差生要多找“亮点”。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领域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和学习。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思考和尝试,肯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程黎曦.教师与新课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2]方范智,赵志伟.走进初中语文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五台山导游词景点讲解下一篇:职位说明书及任职资格系统测试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