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

2024-07-26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精选9篇)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1篇

科研导师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摘 要:教师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职业,尤其是青年教师,可以称得上是教师行业中的中坚骨干力量。他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一方面要承载老一代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从中获取相关的经验,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兼具培养下一代教师的重任,因此,当代的青年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科研导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关键词:科研导师;青年教师;科研能力;高职院校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我国始终是不遗余力的进行,尤其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应该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立足于自身的本职工作,促进教师地位的提高。

一、科研导师概述

科研导师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科研导师,说明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同样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在某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由此可见,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导师是经历了无数个挑战最终才能实现的,因此,科研导师绝对具有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事业的能力,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科研导师可以称得上是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以及能力,因此在当前的工作中,应该重视科研导师的重要地位,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

二、科研导师指导模式

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国家也在大力推广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只有做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成为教书育人的好榜样。为此,科研导师在这一任务中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可以说是肩负起挑大梁的重任。

三、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3.1科研意识薄弱

目前,影响广大青年教师提升个人科研能力最薄弱的因素就是在思想政治方面不具备相应素养,在科研领域不分主次,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功利方面,违背了科研工作的初衷,因此,这是影响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

3.2教学任务重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形式上来看,人们对于高职院校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学习,但是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并且存在教学任务重的窘境。教师既要开展教学活动,又要进行科研活动,时间明显不足,并且科研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提升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同时实现这二者所制定的目标明显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忽视任意一项工作都是不可行的,如何寻求一个有效的方式改善当前的情况,是工作中的重点。

3.3申报经验不足

自从青年教师步入工作岗位中,很少有机会进行课题的申报,因此,在科研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造成了对于申报的相关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有些青年教师对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但这并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工作,如果一味的贪图速度,则会影响到科研的质量,因此也就失去了本意。频繁的申报失败,最终就会打击到教师的积极性,造成畏难的情绪。

3.4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过于关注自己能否主持科研项目,对参与他人主持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甚至长期游离在团队之外。这样不仅不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也使得项目的研究因缺乏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扩展、缺乏个体思想的交流与互动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四、科研导师在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中起到的作用

4.1激发科研热情

学院科研处应定期邀请科研导师举办科研培训讲座或专题报告,向青年教师详细介绍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管理、检查、鉴定、结题的具体要求,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的评奖,出版资助的具体程序,学院教科研管理系统,中国知网数字化期刊群的使用方法以及科研处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等方面的内容,鼓励他们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激发其科研热情。

4.2培养科研项目申报能力

科研项目申报是一项严谨而艰辛的工作,要求申请者花大量时间,充分准备,要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甚至上网查新。申请书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兼顾,既要给人以美感,又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4.3增强论文撰写能力

撰写论文是一项基本科研能力。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科研导师要从细节上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撰写论文,包括论文的框架、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等,对写好的论文进行详细修改并推荐发表。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培养出一批能力较强的科研骨干。

4.4提高科研项目实施能力

科研导师在鼓励青年教师树立协同攻关观念的同时,要积极邀请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依靠团队的共同奋斗求得科研持久、突破性发展,是科研人员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障。要让青年教师认识到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不论项目大小,都离不开主持人的组织协调,青年教师在承担科研项目后,在思考如何做好科研的同时,还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五、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界中的中流砥柱,应该起到带头作用,起到榜样的运用,这就要求加强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不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做,而是切实的将其作为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基石,希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在科研导师的带领之下,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真正成为高职院校中的中坚力量。

[1]韩峰.浅谈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09,(2):18~21.[2]刘宝存,张安梅.国外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14―16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2篇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其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学科,这也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学科。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数学学科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应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轻松学习,完成教学目标,这点无疑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还要让他们在学习体验过程中获取丰富的语言感知,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效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习,而应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兴趣占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我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谈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接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数学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现行的数学课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例着手,调动情感认知因素,引人入胜,使内容显得活泼有趣,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就为激发兴趣提供了客观依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没有兴趣,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 项重要任务。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那样,“ 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莫过于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总体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哲学、心理学、教学论、逻辑学等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方法。时代赋予了我们教师的特殊使命,21世纪,我国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我们应为社会输送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这就更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挥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的兴趣越来越广泛。若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法老化,手段简单,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对小学数学而言,在学习中也应是快乐的,快乐是学生有兴趣学习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在学习知识中找到快乐,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尽情地释放自己学习的潜能,还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满足他们的数学学习发展需要。这种快乐学习氛围的营造,就是要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轻松的学习,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以为,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

1、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氛围下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以体现他们的主人翁学习意识。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和失误,鼓励他们勇丁:发言和交流,以此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环境之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讲容易引起,却难以保持和进入较高的状态,如果教学方法单调不变,引发起来的兴趣还会逐步减弱。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要在学生兴趣引来之后,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稳固而强烈的学习兴趣:

1、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高质量的设疑可以激起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

2、寓新于旧,引发兴趣。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知识总是某些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寓新知识于旧知识之中,化难为易,学生就学得轻松,兴趣自然而生。

3、动手操作,培养乐趣。小学生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手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通过摆一摆,量一量,拼一拼,画一画等实际操作活动,发现规律,抽象概括,有利于培养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际的操作,可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适当竞赛,提高兴趣。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驶,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5、让兴趣在游戏中表现,又通过游戏产生并得到发展。通过许多游戏,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他们的兴趣就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6、多利用一些辅助性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门的兴趣。上课有意识地搜集小故事、成语、笑话等,并不断穿插到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以此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使得课堂教学收到更为鲜明而生动的效果。

7、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在现代数学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点化教学可以更进一步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中来学习。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多媒体电化教学不仅能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逼真的形象和画面,而且还有相应的辅助声音,使学生能够视听得到“充分享受”,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环境当中。当然,在教学中,教无定法。不管是用什麽方法,都要坚持讲练结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路。课堂上要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经过再次纠正,也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把“课堂”改为“学堂”,将“一言堂”改为“群言堂”。

四、优化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模仿只能跟着走,创新才会出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还学生主人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总结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大胆表达交流,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在表达中便于形成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塑造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典范。教育心理学告诉人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天真好奇,会出现许多不好的现象,若是经常批评他们,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对老师有成见,学生心理会产生害怕感。对此学生就没有听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造成成绩下降。因此老师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人云“亲其师,乐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老师微笑着走进课堂,用明亮而亲切的眼光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愉快,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所以教师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课堂提问后,要多用鼓励的言语去评价自己的学生。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学生又从老师的夸奖中产生不可遏制的激情,使他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母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咸。”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研究者和探索的希望和需要,从而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使他们感到知识是一种帮助学生接触生动的事实和现象,从而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使他们感到知识面是一种让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

五、激励评价,培养自信,感受成功。

小学生最喜欢教师赞赏性语言,最喜欢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出发。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运用激励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信心,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能够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其次,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最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或者眼神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发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他们的学习心理需要和语言认知规律,定能够在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更为快乐地学习数学。这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情趣的方法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有益探索。学生的积极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情感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积极情感的催化下,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与学生亲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3篇

1、科研导师概述

科研导师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科研导师,说明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同样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在某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由此可见,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导师是经历了无数个挑战最终才能实现的,因此,科研导师绝对具有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事业的能力,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科研导师可以称得上是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以及能力,因此在当前的工作中,应该重视科研导师的重要地位,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

2、科研导师指导模式

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国家也在大力推广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只有做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成为教书育人的好榜样。为此,科研导师在这一任务中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可以说是肩负起挑大梁的重任。

3、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3.1科研意识薄弱

目前,影响广大青年教师提升个人科研能力最薄弱的因素就是在思想政治方面不具备相应素养,在科研领域不分主次,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功利方面,违背了科研工作的初衷, 因此,这是影响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

3.2教学任务重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形式上来看,人们对于高职院校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学习,但是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并且存在教学任务重的窘境。教师既要开展教学活动,又要进行科研活动,时间明显不足,并且科研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提升的, 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同时实现这二者所制定的目标明显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 忽视任意一项工作都是不可行的,如何寻求一个有效的方式改善当前的情况,是工作中的重点。

3.3申报经验不足

自从青年教师步入工作岗位中,很少有机会进行课题的申报,因此,在科研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造成了对于申报的相关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有些青年教师对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但这并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工作,如果一味的贪图速度,则会影响到科研的质量, 因此也就失去了本意。频繁的申报失败,最终就会打击到教师的积极性,造成畏难的情绪。

3.4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过于关注自己能否主持科研项目,对参与他人主持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甚至长期游离在团队之外。这样不仅不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也使得项目的研究因缺乏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扩展、缺乏个体思想的交流与互动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4、科研导师在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中起到的作用

4.1激发科研热情

学院科研处应定期邀请科研导师举办科研培训讲座或专题报告,向青年教师详细介绍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管理、检查、鉴定、结题的具体要求,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的评奖, 出版资助的具体程序,学院教科研管理系统,中国知网数字化期刊群的使用方法以及科研处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等方面的内容,鼓励他们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激发其科研热情。

4.2培养科研项目申报能力

科研项目申报是一项严谨而艰辛的工作,要求申请者花大量时间,充分准备,要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甚至上网查新。申请书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兼顾,既要给人以美感,又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4.3增强论文撰写能力

撰写论文是一项基本科研能力。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科研导师要从细节上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撰写论文,包括论文的框架、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等,对写好的论文进行详细修改并推荐发表。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培养出一批能力较强的科研骨干。

4.4提高科研项目实施能力

科研导师在鼓励青年教师树立协同攻关观念的同时,要积极邀请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依靠团队的共同奋斗求得科研持久、突破性发展,是科研人员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障。 要让青年教师认识到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不论项目大小,都离不开主持人的组织协调,青年教师在承担科研项目后,在思考如何做好科研的同时,还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5、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界中的中流砥柱,应该起到带头作用,起到榜样的运用, 这就要求加强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不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做, 而是切实的将其作为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基石,希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在科研导师的带领之下,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真正成为高职院校中的中坚力量。

摘要:教师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职业,尤其是青年教师,可以称得上是教师行业中的中坚骨干力量。他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一方面要承载老一代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从中获取相关的经验,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兼具培养下一代教师的重任,因此,当代的青年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深度辅导;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7-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以及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面临着规模的扩大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思想问题的复杂化、心理年龄的低龄化等特殊性,这些问题轻则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可能危及其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

2009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提出要加强辅导员面向学生的深度辅导工作,要求辅导员要针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深度辅导,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作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笔者深深认识到,仅仅依靠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很难发现和解决研究生出现的问题,必须要与研究生导师密切配合,发挥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整个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落到实处,保证研究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一、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招,我校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急剧增加。截止到2012年5月,我校共有在校研究生5009人,我校目前共有专兼职研究生辅导员21人,其中专职带研究生的辅导员有11人,只占到总数的一半,大部分研究生辅导员除了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外,都兼任着本科生的辅导员,因此,相对于本科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重视程度,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够完善,研究生管理模式相对简单,有时会出现“学生和辅导员基本不交流,辅导员有事才会找学生”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生深度辅导更无从谈起。

2.研究生深度辅导内容不够系统。与本科生的深度辅导内容相比起来,研究生深度辅导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内容很多都是直接照搬本科生深度辅导的模式和内容。另外,在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各个层面,包括党建、心理、安全、贫困学生、信息网络等,研究生的管理依然是停留在依靠导师管理的层面上,班级的概念远不如实验室的概念强,辅导员的作用远不如导师重要。这些在研究生教育早期所遗留下来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与进步。

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深度辅导中的可行性和作用

在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导师肩负导学和树人两大职责,不仅是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更是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培养者与把关者,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在2010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负有首要责任,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目前,研究生的大部分学习与科研都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导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言传身教,在学业和心理方面对研究生进行深度辅导,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的榜样作用,使研究生导师的深度辅导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深度辅导中的措施及工作实践

1.完善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和地位。应通过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职责,且对于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的具体要求,也要在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这样,既便于导师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又有利于学院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保证育人职责的落实。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于2011年3月1日出台了《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所担负的第一负责人的地位,建立如交流制度、联系制度、预审核制度、参与制度、教育制度和通报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并印发《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原则上要求导师每学期与每名研究生交流思想的次数不少于1次,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情况,并在《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中做好谈话记录,每年上交一次,作为研究生导师考核和奖励的依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此项措施运行良好,大部分导师都能主动去和所带研究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并能及时与研究生辅导员联系,保证研究生的身心健康。

2.提升研究生导师自身素质,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榜样作用。研究生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心智还处于学习阶段,研究生导师的一言一行无疑影响着所带研究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研究生导师的榜样力量、人格魅力和精神感染,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导师应注意自身形象,应与学生平等相待,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帮助其树立“我以小事做起,顾及全局利益”等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学问”的思想渗透到研究生教学之中。为进一步增进广大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了解,挖掘和宣传我校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优秀导师典型,2011年4~5月,由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承办,在我校广大研究生中间开展了“我与我的导师”主题征文活动的征稿与评选。此次征文活动展现了研究生眼中的好导师,弘扬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展示了我校研究生导师的风采,进一步调动了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促进更好的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与形成和谐融洽、教学互长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搭建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的沟通平台。为充分发挥辅导员、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相辅相成的作用,学院应增加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两者间彼此沟通的渠道,做到导师和辅导员及时了解研究生的需求,例如,导师可以通过辅导员了解贫困研究生的情况,对这些学生适当在研究生补助方面给予照顾,这样可以减轻贫困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等。

目前,我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研究生的思想特征决定了开展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是一项有别于本科生深度辅导的新事物,要求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不断开拓思维,与时俱进,不断挖掘深度辅导工作的内涵,细化深度辅导工作的内容,优化深度辅导的方式方法,从而完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社政[2000]3号.2000-04-06.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0]11号.2010-11-22.

[3]田杨萌.浅谈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27-28.

[4]徐建军.强化作用构建机制拓展途径积极推行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1-3.

[5]鹿伟,马冬.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导师制管理机制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3):186-187.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5篇

唐建生

刘红普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导师制是因材施教、促进优秀人才快速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将导师制引入到高职优秀学生的培养中,试点创办了“数控技术研修班”,对导师制在高职学生中实施的目标、方法、组织、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高职学生导师制,不是以科研为目标,而是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导师在思想上、知识上、操作技能上给高职优秀学生以具体指导,培养一批技术拔尖的学生。

关键词:高职学生

导师制

培养模式

目标

特点

实施

1.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提出 1.1 关于高职学生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围绕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在保证学生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着重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生产实际的能力。在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占着较大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特别是在工科院校中,由于实验实习设备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制约。对于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尖子学生,如何在教学计划之外进一步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面对的一个问题。1.2 关于导师制

“导师制”是研究生阶段教育的主要形式。部分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中也有少量优秀学生采用导师制培养。导师制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开发有限的教育资源,开展因材施教,促进优秀人才的快速成长。导师通过指导及示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为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高水平的科研领域创造良好条件。

导师制不应该是硕士和博士的专利,也不是本科高等学校的特色。高职院校中,也有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培养优秀高职学生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使我们想到了导师制这种模式。

在高职学生中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是我们的一种大胆尝试。经资料检索,目前在全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中,还未见按专业方向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报告和实施办法。1.3 关于高职学生导师制的特点 硕士和博士生及本科生的导师,是以课题研究为目的的,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是他们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学生的导师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我们提出这种培养模式时思考的一个问题。与研究生的导师制有显著不同,高职学生的导师应该着重于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拓展,应该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我们提出的高职学生导师制,不是以科研为目标,而是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将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不影响学生三年正常专业学习,利用其中二年的课余时间与导师一起学习和工作,导师在思想上、知识上、操作技能上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培养一批技术拔尖的学生。我们规定,每位导师最多只带三名学生,不是辅导员意义上的导师,不流于形式,而是一种真正的“师徒式”的学习关系。在知识的学习上,类似于研究生的导师;在技能的学习上,类似于企业的师傅。

2.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组织和试点

在高职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一个新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我们决定在我院机械工程系进行试点,以数控技术为主,在2003级机械工程系高职学生中,创办“数控技术研修班”。

为了搞好试点,为高职优秀学生培养探索一条新模式,我们成立了“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并申报立项为学院重点科研课题,获得了学院科研经费的资助。

“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由机械工程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立即开展工作,着手研究在高职学生中采取导师制培养的意义;导师制对导师素质的要求;导师制在高职院校的特点;导师资格的标准和确定方法;导师选拔学生的方法;导师制与正常教学的关系处理; 导师制在高职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考核等。2.2 导师的确定

导师的确定是导师制培养效果的关键。我们要求导师原则上是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指导学生的热情。围绕“数控技术研修班”的指导要求,我们在机械工程系教师中组织研修班导师的申报工作,教师参与这一工作的热情非常高,积极申报并自觉深入数控中心进行操作和研究,最终确定了14名教师为“数控技术研修班”的导师,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人。

为了保证导师的数控造型、编程和操作加工能力,我们组织了二次教师的数控加工观摩教学活动,并要求申报导师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统一组织的数控操作技能鉴定考试,共有12名教师获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数控操作技能证书。

改善导师的办公和科研条件,在数控中心为每个导师配备一台高配置的台式电脑,并购买安装了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安装了CAD/CAM最新版本的常用软件,与数控中心机房连网,数控中心所有大中型设备对导师全天候开放操作,为导师指导研修生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被确定为研修班导师的中青年教师们非常认真,都自觉进入数控中心学习和工作,对于最新CAD/CAM软件进行研究学习。在指导所带学生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导师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因为他们的工作有了动力,有了压力,真正做到先学为师,做到教学相长。目前,数控研修班的14名导师,都能熟练操作数控中心的各种型号的数控设备,同时我们有目标地部署导师们在软件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各自有所侧重地精通某一种或几种CAD/CAM软件。一年来,我们共派出8名担任研修班导师的中青年教师到天津、北京、广州、重庆、武汉等国家数控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学习应用技术和最新CAD/CAM软件的良好氛围。通过选拔确定研修班导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学术建设,改变了传统上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这也是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之一。2.3 研修生的选拔

我们确定的导师制只能是面向在校生中的少数尖子生,做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在试点期间,必须严格控制研修生数量,从而保证培养质量,探索出一种培养拔尖学生的新方法。我们制定了研修生选拔方案,印发了研修班导师资料,在2003级机械工程系352名在校生中,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导师面试的选拔方法。

学生报名时选择导师,完全类似于研究生的面试方法,由所选择的导师进行面试确定人选。我们确定的选拔研修生的原则是,以学生入学高考成绩为依据,“导师欣赏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充分尊重导师意见,因为研修生将和导师一起密切接触和学习工作两年时间,完全是一种亲密的“师徒”关系,所以导师选拔的研修生必须是他欣赏和喜爱的学生,在导师面试时就会在了解其入学高考成绩的前提下,通过言谈举止、反应速度、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观察,确定初步名单,然后再由导师征求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协作能力、性格特点等,最后确定并公布导取名单。

研修生的选拔必须精心组织。因为一方面我们规定每个导师只能带2名研修生,以保证培养质量,共拟定招收28人,占机械工程系2003级在校生人数不足10%;另一方面我们没有想到学生的参加热情如此之高,共有268名学生选报了14名导师的面试。根据报名情况,我们研究决定每个导师招收名额由2名增加为3名,共决定招收42人。导师们都抱着极大的热情组织面试,同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2003年底,我们从入学第一学期的2003级机械工程系各专业学生中,最终录取了46名研修生。根据研修班学生管理方案,我们提出了10%的培养过程中的淘汰率,将根据他们的期未考试成绩和研修班学习过程中导师的观察评价,进行适当淘汰,以保持学习热情。在2004年4月底,最终淘汰了4名学生,2003级“数控技术研修班”最终学生总数为42名。

2.4 研修班教学的具体实施 研修班方案的提出,是针对正常在校学生中少量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学习之余,探索一种全新的、有计划地、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师资和设备潜力,培养一批学生中的应用技术拔尖人才。

因此,我们制定了研修班的教学计划、学生管理制度、导师指导计划等。要求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本专业正常教学内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研修班学习,研修内容应该是对本专业的拓展和加强。

2003级“数控技术研修班”的导师制学习时间为两个,即2003级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期的第二、三、四、五共4个学期。大致将研修班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一个学期,主要组织集体授课。利用自习时间和双休日,由部分担任导师的教师给研修班上大课,该阶段主要完全数控机床认识、数控手工编程、CAD、MasteCAM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并深入数控中心,初步掌握数控车、铣的操作。每个导师将自己所带的3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为导师配备的设备进行学习和操作,导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习情况,并由导师安排数控车、铣的动手操作指导,研修班学员在课余时间包括双休日,基本上都在数控中心学习。

第二阶段时间为一个学期,主要组织集体授课和导师指导的加工操作。组织安排SolidsWork、Pro/E、UG等软件应用的集体授课学习,掌握典型零件的造型、编程和程序传输及加工操作。这一阶段导师大量介入指导,保证各自所带学生充分的加工操作指导,并保证学生和设备的安全。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并加工出各自特色的练习零件,学生对常用CAD/CAM软件能熟练操作,对数控中心各种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运用自如。

第三阶段时间两个学期,主要以实际加工操作为主,同时自学最新的数控应用软件。这一阶段主要是和导师一起工作,参与数控中心承担的对外加工生产,更多地接触实际,开放使用数控中心的所有设备,给学生更多的操作锻炼。参与数控中心的实习辅导工作,成为导师的助手。让研修班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数控中心的一名兼职工作人员,边干边学,进入研究性学习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达到一个准技术工人的水平,能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在这一阶段我们将组织研修班学员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争取在高级工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目前2003级数控技术研修班已顺利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学习计划,进入了第三阶段学习。

在研修班学习过程中,既有统一的集中授课安排,又有导师面对面的指导操作,师徒式的言传身教,导师能及时了解所带学生的学习和操作情况,更好地因材施教。导师们谁都不愿意让自己所带的学生比别的学生差,始终关心和直接指导着学生。2.5 培养效果的初步评价

从2003年底我们开始组织2003级“数控技术研修班”以来,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围绕在高职学生中引入导师制培养模式课题的研究,制定了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导师制在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拓展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届2003级数控研修班的学生与同年级非研修班学员相比,在数控技术理论知识方面更扎实更宽泛,在数控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学生,甚至成为其他学生操作实习的辅导员。在数控中心承接的对外加工中,研修班学员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加工。同时,研修班学生并没有因为课余时间的研修内容增加而影响正常本专业课程学习,我们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表明,研修班学生的专业课程期未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学生总平均分。导师对研修班学生的表现比较满意,研修班学生对自己有这一种机会与导师一起学习和工作感到很幸运。来学校招聘的某台资企业老总在参观了研修班学习现场并了解研修班这种培养方案后,十分感兴趣,甚至提出要求研修班学员全部到他的企业工作。与数控中心有加工业务的企业领导,对参与加工的研修班学生印象深刻,提出了录用研修班学生到企业工作的愿望。

从导师、研修班学生及用人单位意见等方面,我们觉得在高职学生中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对少量优秀的尖子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加强指导,加强应用技能培养的方法,是必要的,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初步成功的。

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也是一个空白点。我们的试点成功增加了继续在高职学生中实行优秀学生导师制培养的信心。做为新课题,必然有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研究和总结,更进一步地完善管理方案和有关实施办法。目前我们并不急于扩大导师制的规模,以免导师精力有限、设备资源不足而使导师制流于形式,失去特色。因此,在总结2003级研修班经验基础上,我们于2005年3月份在2004级机械工程系在校生中再次招收40名数控技术研修班学生,根据导师教学工作量的情况,确定14名导师中的10名继续招收2004级研修生,每个导师招收4名研修生。这样,有4名导师只带2003级的3名学生,有10名导师带2003级3名学生和2004级4名学生共7人,我们认为这是适当的,不过多加重导师工作量,同时保证培养质量。

我们认为,导师制研修班是对正常高职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希望通过导师制这种培养模式,在高职在校生中培养一少部分应用技术能力很强的学生,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成为学院毕业生中的精品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2]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职业技术教育2003,(7)[3]教育部教高[2000]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0.1.17).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6篇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制。所谓导师制, 是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负责人”。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培养, 换言之, 应该包括德育、学术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等方方面面, 可将其归纳为成人、成才及成业三个方面。所以,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责任也应该包括以上三个方面。笔者以上述三方面的指导责任为前提, 对江西某大学在研研究生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 对该校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指导责任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 成人培养的示范作用

所谓的研究生的“成人”指导, 即道德教育。2000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研究生的德育培养应该体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大致可归纳为思想道德、学术道德以及职业道德。调查结果显示, 71%的调查对象表示, 导师对其进行的思想道德指导对研究生的成长与培养产生了明显的作用;75%的调查对象表示源自导师的学术道德指导同样对研究生的培养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同样地, 另有高达68%的研究生表示, 导师给与的职业道德指导, 也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作用。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学术道德以及职业道德指导对研究生的“成人”培养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密切的老师, 导师对研究生的品德指导可以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在交谈过程中, 对研究生有着一定约束力和影响力, 有利于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指导。更为重要的是, 导师在学术、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是研究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 导师的言谈举止、治学态度、道德表现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耳濡目染的作用, 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也该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2 成才培养的主导作用

研究生大多数时间身处以导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中, 与导师一起从事科研活动, 所以相比于其他老师, 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的领域更为广泛, 接触的机会更为频繁, 沟通的内容更为深入, 研究生对导师的信赖程度应该是最高的。我们就“研究生对导师的信任程度”问题做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有59%的研究生表示很信任导师, 34%的研究生较信任导师, 7%的研究生选择了“一般”, 另外, “不信任”这一选项为0%。从以上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研究生对导师的信任程度十分高, 再加上导师的主导地位,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首先, 导师的学术经验、学术视野等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指引, 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 导师都有着多年的知识累积和学术经验, 在展开的研究活动中, 需要不断地投入更多的人力。研究生的加入不仅仅为科研活动注入了活力, 对研究生来说, 参与其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在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过程中, 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活动或者充当导师助手的角色, 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指导最主要体现在科研方法、学术思维方式等方面, 这也是研究生进行独立科研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生在从事科研活动的过程中, 导师还起着把关者的作用, 比如:数据的来源于处理, 理论的运用, 学术结论的真实性等。那么, 对于一些科研经验较为丰富的研究生, 可适当独立开展科研活动, 比如申报科研项目, 撰写学术论文。导师作为资深学者, 可为研究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信息与意见、经费支持、技术手段支持等。

根据此次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 参与过导师科研项目与从未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比例分别为59%和41%。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研究生参与导师项目的情况并不理想, 仍有高达40%以上的研究生从未参与过导师的课题, 那么对于这些研究生来说, 接受导师学术能力指导的机会毫无疑问是很少的, 笔者认为, 如果研究生没有亲自参与学术项目, 也就意味着学术经验的缺失, 这对学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当研究生学术能力有限时, 就会造成研究生无法参与导师其他项目的研究, 如此便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除此之外, 另一项调查——“是否与导师合作发表论文”, 数据显示仅仅只有9%的研究生与导师合作发表过论文, 其余91%的研究生从未与导师合作发表论文, 以上情况其实是十分不乐观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单一的。其实, 大部分学术论文都是源于学术项目研究的成果, 很大比例的研究生从未参与过导师科研项目的这一情况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成业培养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 “研究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笔者就“读研的目的”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发现研究生读研的动机绝大多数都与就业相关, 有不少研究生表示为了躲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 另外还有大部分表示读研是为了将来可以选择一份更好的职业, 更重要的是, 还有不少的研究生认为读研对就业并没有产生预期中的帮助与效果。他们认为自己就业的目标性不强, 在就业过程中, 会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不论岗位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对口, 就盲目的申请岗位。

如何让研究生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就业大背景下成功地占得一席之地,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负责人与指导者, 起着引领者的作用。首先, 导师有着更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 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为研究生进行理智的就业指导, 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就业规划, 为研究生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非“高学历”人士, 而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研究生毫无疑问是“高学历”, 可并非所有的研究生都是“高素质”。所以, 研究生导师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时, 除去学术能力的培养外, 还应结合当今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 重视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想要继续进行学术深造的研究生, 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学术能力的培养上, 而对于毕业后想要就业的研究生, 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实训能力的培养。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仅仅56%的导师对其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 这意味着有近一半的学生从未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 另外, 这些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的学生中, 超过90%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指导对自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作用, 并不是毫无作用的。由此可见, 导师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规划指导对学生的就业是十分有帮助的, 导师可以结合专业背景、社会环境、自身阅历与经验与学生自身条件与意愿等方面的因素, 为学生制定一份可行的职业规划, 笔者相信, 一份理智可行的职业规划可以让学生在就业和学习的过程中目标明确, 少走弯路, 这样就不易产生“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8) :46.

[2]辛玲玲, 刘佳.浅析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01) .

[3]戴雪飞, 蔡茂华.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发挥[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04) .

[4]郭德侠.导师的自我反思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4) .

[5]金维才.潘懋元先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观[J].现代大学教育, 2003, (3) :24-27.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28.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7篇

关键词:副导师;研究生;研究生培养

副导师是协助正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一种职位,在很多学校都设有副导师的职位,而且在学位论文上也有明确记录。副导师在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中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尽管有一些老师并没有给予副导师的名分,但是却一直在干着副导师的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正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较多,而时间精力又有限,无法保证给予学生充分的课题指导,所以就安排了一些副导师来参与研究生的指导,以保证研究生的管理和培养质量。

副导师在整个研究生培养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往往副导师会参与研究生的整个培养环节,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把控与研究生一起讨论交流来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为副导师,如何明确自己的定位并发挥积极的作用是需要思考的,也是做好一名副导师的关键所在。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来谈一下如何做好一名副导师,副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一、副导师应明确自己的定位与职责

副导师应明确自己的定位与职责。副导师是协助正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是导师的助手,所以副导师应该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首先,副导师应该和导师一起,与研究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一起讨论确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标,使研究生非常清楚明确地了解自己的研究任务及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副导师需要和研究生就某些具体的研究内容探讨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并为这些提供充分的软硬件支持。

另外,副导师应该和导师及研究生建立一种定期沟通交流的机制。一方面,副导师除了随时指导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外,还应该定期组织课题讨论会,将一些问题归纳总结,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另一方面,副导师也需要定期将研究课题以及研究生的研究进展汇报给正导师,以期得到正导师的指导意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最终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机制,保证课题研究有序展开。

二、副导师需要深入具体参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

在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副导师应该和研究生一起深入课题研究,包括完成具体的课题研究任务。这对副导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相当于副导师也实际具体参与了课题的研究,需要阅读文献资料,需要参与具体研究方案的制订、技术路线的实施,甚至是一些非常具体细小的工作也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很具体地指导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指导效率和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副导师有可能是最初想法的提出者,而研究生可以成为该想法的执行者。只有这样,副导师才能真正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把握研究方向,才能产生出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在很多情况下,有很多工作可能需要副导师主导来完成,以身示范。或者副导师建立一个框架,并提供一个范例,研究生依据这个范例进一步开展工作。同时,在学术成果总结及论文发表方面,可能也需要副导师发挥主导作用。如何进行成果总结并发表学术成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研究生在开始阶段都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果总结和论文撰写。在这种情况下,副导师就需要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讲授如何进行成果总结,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并且进行不断的修正,直到研究生最终能在这些方面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三、副导师可以与研究生一起成长

特别说明的是,副导师可以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实现与研究生的共同进步生长。特别是,我们看到目前很多副导师往往都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博士生,还不具备独立指导研究生的资格,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对于这些副导师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同时,副导师可以不拘泥于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做一些探索性的内容研究,站在问题的不同角度或许会有很多新的想法。

其实更重要的是,作为副导师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可以亲身体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等这些成为正式导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所以,作为副导师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经历,对于个人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从做学生到做导师需要一个转变,在工作方式到工作思路上都需要,副导师的工作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成长机会。很多博士生刚刚毕业之后在短时间内往往没办法找到新的研究方向,成果也比较少。但如果有副导师这个经历,在正式导师的帮助下,同时有博士生的辅助,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个过渡,也会有比较好的研究成果。

副导师应该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要与研究生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深入研究课题,与研究生一起成长。有了副导师的工作经历,就会积累很多的指导研究生的工作经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提供很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鼓励年轻人担任副导师,并支持他们在副导师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爱永.浅谈副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3(8):55-56.

[2]王萍,丛敏,刘天会,等.强化副导师责任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585-1586.

[3]李建平,黄建华,郑言.为工科博士生设数学副导师的教学改革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4):120-122.

注: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程光学基础”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第8篇

长期以来,大多数导师对硕士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教育不够,只重视指导其课题研究和专业学习。当研究生进入科室和课题研究后,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常出现“盲区”。因为负责硕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在其进入研究室或教研室后,很少再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导师的言传身教对硕士生的成长与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必须进一步发挥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1)不仅包括对研究生专业知识方面的教授,还包括对思想素质培养和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

1 专业知识教授

在进行专业知识培养之前,导师首先应该锁定好自己要培养的对象。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研究生的入学动机和职业发展规划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导师应选择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潜力和严谨治学态度的研究生,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好老师”的带领下和导师对学生的引导下,再加上研究生都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研究生对学习和实验会很积极参与和配合,这将很利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展开。

其次,影响研究生能力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导师自身专业水平的高低。我们不能单单从研究生自身的角度探讨其能力的培养,而必须高度重视导师的科研素质。导师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获得了一定的创新性认识,而研究生在知识积累、科研经验和科学洞察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钻研,实现科研上的创新。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作为导师长期科研创新历程的一个环节,导师的认识和研究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是否能取得学术创新。(2)

同时,还应强化研究生文献检索和研读能力,拓展其学术视野,在研读文献的过程中,会发现更多的科学问题,也能做好科学研究的基础,尤其是英文文献的研读,更能使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动态,能有效锻炼研究生设计实验能力和提高实验创新能力。随着奖学金制的施行,研究生读研期间学术论文的发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伴随出现的是研究生热衷于综述类文章的发表。以综述性文章替代研究性文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风的树立是极为不利的,也有悖于提高研究生素质的初衷。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做自己课题的同时做一些易出成果的较小的实验项目,既照顾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提高学生撰写创新性论文的能力。

2 思想素质提高方面

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大多只注重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培养,对研究生理想、信念、前途等思想教育往往不够。但研究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不仅对研究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地位极其重要,而且在为社会提供合格接班人方面也是极其关键的。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除了应届研究生外,还有在职研究生,由于来源不同,个人经历、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政治素质和人生取向等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研究生思想素质特点存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仅凭学校统一性、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研究生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导师理应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加强教育。

在研究生读研期间,与研究生接触最多的导师不仅在专业知识水平对研究生造成影响,其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和政治态度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导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应充分了解研究生阶段思想道德的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导师应根据自己研究生思想素质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达到提高研究生思想素质水平的目的。

另外,研究生的思想相对复杂,思想深处的问题不轻易暴露,因此,就要求导师在与研究生的日常接触中,多留心观察,将问题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

3 就业指导方面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毕业研究生的人数近年来不断增加,已远远超过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要求的增长。(3)被视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研究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而导师做为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全面指导者,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及行业地位优势最为熟悉,对研究生的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导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让学生掌握精深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是其就业能力的核心来源。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发展和锻炼学生与职业倾向有关的技能。(4)

对于综合类院校来说,学科门类众多,“面向全体”的就业指导指导越来越显得是一种形式,导师是具有精深专业素养和技能的高素质人员,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打拼多年,并且有一定的成就,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学术圈子和科学共同体,导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所在领域的资源优势,在研究生就业方面,通过就业推荐就业、提供就业信息等方式,来帮助研究生就业,使研究生能更快、更好的找到社会中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同时在研究生就业期间,导师可以主动与学生联系,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给老师添麻烦,我们应当及时掌握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想法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推荐,做到有的放矢,使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提高。对导师在研究生就业方面的这些建议,当然不是要导师“包办”研究生的工作,他们一生的路很长,我们并不能时时处处都帮到他们,面临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是否能有所建树,最终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启发往往会给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莫大的帮助,导师之间可以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商讨;甚至可以与自己的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毕竟是教育的当事人,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的莫过于他。选择性地接受他们的意见,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文章从对研究生专业知识方面的教授,思想素质提高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阐述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发挥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导师

参考文献

[1]贾连群,关洪全,张华,等.导师一岗三责质培养中医药基础专业研究生模式的创建和实践.中国教育,2009.28(6):61.

[2]王襄平,李俊清,孙艳玲.强化导师作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38.

[3]张瓅尹,罗铁辉,张益民等.论研究生就业“导师工程”[J].湖北社会科学,2009.5:170.

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9篇

摘 要:以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班导师制度为例,论述建立班导师制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并对继续发展和完善班导师制度提出建议:院系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条件保障力度;班导师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要求。

关键词:地质工程;班导师制度;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33-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高素质工程建设人才的缺口日益增大,尤其是在对各类资源勘察与评价、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自1978年创立以来,在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科研、教育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班导师制度的建立,对于构建地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相融合的育人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班导师制度的必要性

高校扩招之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辅导员人数并没有因此而大幅增加。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辅导员对教育管理精力的分散,从而影响到对学生教育培养的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河海地学院)设立了班导师制度,班导师身兼辅导员与教师的双重职责,作为桥梁联结于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对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培养质量起到了重大作用。

1.班导师是解决新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关键因素

以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入专业学习之前,对专业的认知度几乎都为零。甚至于在高招填报志愿阶段,考生们仅从专业名称上直观判断这个专业将来会进入艰苦行业工作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每年进入专业学习的新生很多都不是第一志愿填报,而是服从调剂到本专业的,因此,新生的专业思想比较严重。

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主要是由辅导员负责,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一名辅导员要负责三百名左右的学生,往往只能抓两头、保中间,会有顾此失彼、对学生思想情况摸不透而导致工作做不到位的情况发生。针对这个问题,河海地学院设立班导师制度,为每个班级都安排了班导师,一个班导师仅负责一个班级大约三十名左右的学生,这种小班化的教育管理方式能够比辅导员大年级化管理方式做得更细、管得更透。

在工作中,学院要求每位班导师都将解决学生专业思想问题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并以此为主题设计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在新生军训期间就进入学生的班集体,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利用军训期间没有课程的时机,与学生建立感情,通过班会和平时交流,让学生了解专业情况、专业特色和发展前景,同时介绍专业就业率和就业面情况,介绍部分本专业已毕业的学生在工作、生活中良好的发展前景,引导新生放下专业思想包袱,稳定情绪,树立学习目标,达到在正式开课之前消除专业思想的目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消除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思想问题上,班导师起到的作用要大于辅导员,因为对于学生而言,班导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方面比辅导员了解得更为深入,学生们更容易被说服,因此,有辅导员曾感慨:在解决学生专业思想问题上,班导师说一句话抵得上辅导员说十句话。

2.班导师是构建教育教学相融合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

学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地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基础(数学、力学知识)扎实,工程概念和动手能力强,地质知识全面,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从事资源地质勘察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察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需要构建教育教学相融合的育人体系,教育与教学人员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齐心协力,从而能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综合素质能力、专业技能素养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工程建设人才。学生在大学四年生活中,与之发生关系最密切的人是辅导员、任课教师和班导师,辅导员主要是导心、任课教师主要是导学,而班导师是既导学又导心,是将学校的教育与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黏合剂和关键环节。目前,河海地学院班导师大都是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是地质工程专业教师,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在班导师工作中,易于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性格特点、学习状况,能够给学生以个性化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与任课老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融入学校、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发展成才。

二、班导师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工作,因此,班导师在潜心教书过程中,更要学会精心育人,以河海地学院为例,在高素质工程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班导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1.班导师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领航人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每个人都希望辅导员能关心自己、任课老师能指导自己,但是在目前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很难让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班导师在解决学生专业思想的前提下,以抓学风建设和班风建设为核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协同辅导员、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开展工作,不仅在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更注重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问题实际根源都在于思想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学习动力、学习态度等都会有根本改变。

现代大学生都是90后,班导师大多是80后。80后与90后在思想上、个性上、风格上有一定的相似度,都成长于改革开放以后,思想开放、个性张扬、富有朝气,不过90后的大学生思想更加激进、个性更加独立、接受新生事物的意愿更加强烈。80后的班导师带90后的学生,在思想上更易于接近学生,学生在心理上更易于接纳老师,更能够发挥班导师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引领作用。

地质工程专业班导师在解决学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学生思想教育领航人的作用:一是做好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教育工作。在平时课外交流中,经常与学生交流分析国家、社会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在国家和社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或者在学校出现一些问题时,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从正面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出现情绪波动和行为失控。二是深入了解学生信息掌握基本情况。班导师在学生大一入学时就建立了本班学生的个人信息表,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掌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同时结合地质工程专业拥有大量野外实习的特点,利用野外实习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机会,与所有学生进行深入接触,从各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三是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例如针对本班在学习上有困难,经济条件不好、有严重心理问题、自控能力差、上网成瘾的各类问题学生,班导师通过找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在班级设立帮扶小组、开展各类班会活动等方式,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并给予各方面的帮助。

通过开展这些工作,班导师弥补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每个学生都受到了思想教育和心灵关注。

2.班导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护航人

学生在大学期间成长成才的过程,不仅是在思想上受教育变成熟,更重要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养成严谨、认真、负责、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犹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班导师的作用好比是高速公路的护栏,护栏的作用是为了让汽车行驶得更快更安全。

班导师在工作中,以学风建设和班风建设为核心,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为四年后的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具体做法有: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生活观、择业观。在第一次班会上就明确告知学生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转专业、推免研究生等各项政策,提前将大学四年每一个阶段要干些什么、怎么干告诉学生,让学生们明确目标,提前做好准备。二是制定班级学风建设方案。规定统一早读时间,对课堂和晚自习实行考勤制度,考勤结果与个人评奖、荣誉结合。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心得。抓好早操出勤、作息时间安排、宿舍卫生成绩等,并将此也与个人评奖、荣誉结合。在班委建设方面,每学期组织班级进行改选,民主选出能力强,有热情,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班级的管理工作。三是成立班级学习小组和学习资料库。将全体学生按学习情况分别设组,每组设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大家相互交流,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各小组通过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提高学习成绩。还建立班级网络“学习资料库”,创建班级QQ群、腾讯班级和网易公共邮箱。每周都安排相关学生负责人把各个学科的课件,学习资料,参考试题以及相关考试通知,报名通知,评教通知,实验通知等发到公共邮箱和群共享里,便于大家下载学习。四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凝结班级力量,团结学生人心,营造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班级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班徽、班歌、班旗、班服和班级口号;设置班级日志,记录班级每天发生的事情;编写班级小报,介绍与专业相关的大型工程建设,以及时政新闻,学校名人介绍,党史校史,诗词歌赋,英语阅读等;制作手机飞报,每天向全班学生发送天气预报、近期学校和学院的相关通知等。还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创新开展“班内每月三小时”活动,即“学习一小时”、“运动一小时”、“沟通一小时”,以及指导学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体现了“奉献、真诚、无私”的志愿者服务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通过开展这些工作,班导师成为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真正的学业导师、思想导师和生活导师,大大增进了学生与班导师的感情,这也成为学生走出校门以后与学校的情感纽带之一。

三、对发展和完善班导师制度的建议

鉴于班导师制度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坚定不移的继续发展和完善班导师制度需要从学院外力和班导师内力两个方面来推进。

1.院系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条件保障力度

领导重视是推进班导师制度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条件。班导师群体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重,并且还面临工资收入不高,市场房价物价偏高等客观实际问题。因此,青年教师的生存环境、心理压力、思想状况等问题要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够使他们在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有时间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中去,切实履行好作为班导师的工作职责,在培养高素质工程建设人才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院系领导必须要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扶持,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要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让青年教师全面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校情,努力回答青年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正面引导、深度引导,做好解疑释惑、增进共识工作。二是要定期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轮训。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重点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三是要积极为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搭建平台、支持经费、创造条件。积极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参加博士服务团、科技镇长团、沿海开发服务等,让青年教师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四是要搭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平台,采取有力举措,让青年教师进入教学、科研团队。推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五是要关心青年教师实际问题,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要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六是要建立学校与青年教师沟通机制。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涉及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青年教师意见,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

2.班导师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要求

从班导师自身建设角度而言,只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潜心教书育人,尽心为学生服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真正使自己成为一名“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有专长”的优秀班导师。

一是要从心底热爱这份工作,这是做好班导师工作的重要前提。要贯彻落实“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关爱学生”的工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有为学生服务的热情,更要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才能信任你,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自觉主动地和你真诚交流,才能把班导师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做好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引导工作。作为班导师,一定要做好各方面引导工作,因为班导师对学生在大学期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要注意什么事情都非常清楚,对学校政策也把握得非常准确。比如,推荐研究生有什么要求,转专业有什么要求,入党有什么要求,出国深造有什么途径,学生组织构成情况是怎么样的等等,都要提前告诉学生,让有这些打算的同学早做准备,以便科学合理地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事实证明,在实践中只要班导师积极引导,班级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三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来沟通。9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丰富的个性,当面交流会有一些顾虑和隔阂,但是通过手机短信、E-mail、QQ、飞信、微博、微信等,往往能够与学生更真实的进行交流。同时,更要紧紧抓住学业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群体。因为这部分学生人数多,对班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处于中间部分的学生在思想意识、个人素质等方面整体都提高了,那么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也就整体提升上去了,这也是加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明,廖明光,张哨楠.浅谈班主任在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教育,2012,(4):87-90.

[2]李明,高青.研究型大学班主任素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7(8):114-115.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教学设计下一篇:观摩团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