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要求范文

2024-05-14

听课评课要求范文(精选9篇)

听课评课要求 第1篇

11号、12号上午半天,全市高中历史优课评选在我们新马举行,届时,请三个年级政治、历史的备课组长安排相关老师随堂听课。

指导教师在听课时从一下角度进行分析:一看知识点处理方式:是否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开展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设计了怎样的台阶。二看每个环节、结构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三看学习目标在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出来,教学过程是否紧扣教学目标。四看学生活动开展是否顺畅、有效,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真正的投入。五看教师在学习策略、方法指导是否妥当,有无独到之处。六看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吻合度及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七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课堂笔记使用、发言是否主动、思考问题状态、练习完成情况等,考查教学效果。八看教师教学基本功,如语言表达水平、板书设计水平、问题设计水平、课件制作水平等。九看教师教学能力,一是设计能力,包括情景设计、练习设计、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台阶设计;二是教学调节能力,包括概括学生观点的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能力、将复杂问题程序化、简单化的能力等。

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从上述角度中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写一份听课随感。

听课评课要求 第2篇

在新课程的理念倡导下,听课应做到:(一)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新的思想、方法、经验不断地涌现,听课者就应该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等,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的形势、教学要求,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等,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我们应了解这些新的要求,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

(二)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首先树立将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的理念,其次是在掌提教学常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课程标准,尽量了解本学科的教研状态,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应在头脑中设计出所教的内容的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对比优劣、促己深思、善辨、慎取。

(三)听课中应从八个方面去关注教师的教

1、课堂教学中确立了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是否明确、具体。

2、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及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新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3、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了哪些活动,设计了哪些问题,是否简捷明了,不多不少。

4、设计了什么样的问题或创设了怎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

5、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恰当。

6、设计了怎样的问题,安排了怎样的学生活动步骤,让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在探究中生成新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7、安排了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8、授课教师如何对学生活动作出评价。(四)听课要从五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的学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生在活动中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在整堂课中是否乐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效果如何;

5、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五)听课要集中精力,做到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思考和分析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2、将教学实际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和以往的经验(听过的优质课)进行对照、分析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新课程理念给与评价,即指出优点体现了新课程哪一方面理念,依据了哪一方面原则等,同时对存在问题指出怎样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什么等。

3、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

4、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

5、新课程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6、这节课是否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

(六)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

听课时在教师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演算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它;学生在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听课中的记录应贯穿始终,一般要记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问题和情景设计,学生探讨步骤,师生互动情况,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记录要有重点,详略得当,对教学设计应简明扼要记录,教学合教育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问题、不足等要详细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也要详细记录,为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如何评课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完善、促进此项工作。

(一)明确评课的目的和意义。

1、评课的目的: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做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做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三是对课堂教学的亮度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2、评课的意义:通过评课有利于激励教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努力纠正现行评课中存在的八大弊端。一是听后不评,失去了听课的意义;

二是不疼不痒,评课随意,对教师毫无价值;

三是抓不住关键。虽然评起来头头是道,却有深入关键与实质内容,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四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分主次;五是老好人,害怕伤害执教者,就说一些好话,听评双方都没有受益; 六是语无伦次,让人不知所云;

七是孔中观人,听了一节课就将执教者的上课水平“打人地狱”,这与评课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八是追赶时髦,现在流行什么新的教育理论,就赶紧用时髦的话题和理论去套, 并没有给执教者和与会者多少收益。

(三)明确评课要求

1、要树立健康的评课心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为真正发挥评课的作用,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评课要注意克服不正确心理取向。一是要克服老好人思想。评课是一种教研活动,不要担心自己观点不能被授课人接受而得罪人,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在激烈的争辩中,大家才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研活动才能深入开展。二是要克服从众心理,有的评课者往往顾虑自己想法稚拙,怕贻笑与众人,就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唯恐出错,没有让评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为了教学,所言即使颇有争议,也是观点的不同,没有对错之分。因此,评课要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发挥求异思维,敢于创新。三要克服附和权威心理,教育随时代发展不断前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逐步完善,没有一位教师能自诩为权威,大家存在的差异是学识、经验、能力上的差异,所以,要敢于向经验挑战,打破传统的评价模式。

2、评课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节课学识学习活动的表现以及经过学习后得到的结果,将是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因此,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应从授课教师的基本功如何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如何。重点从以下方面观察:(1)看教师处理教材是否是想方设法,合理有效的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2)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调动与引导下表现出参与探究、主动质疑问难的情景,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可持续的学习欲望;(3)看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

3、评课要把重点放在“评学”上,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变到“评学”上面,评课要把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教师是否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来,从教师过多的统一讲授转到教师是否有效适时的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形式上来。

4、评课要提倡创新, 培养个性。

正确评价一节课,既要体现课堂数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教师的个性化数学是新课程理念适时的需要,要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是创造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需要的不是拘泥于教参的教学设计,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灵活的调整,发挥自身优势拿出具有个性化的设计。因此,在大力提倡集体备课的今天,在评课中对个性化的、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大力提倡,充分肯定,鼓励发展。

5、评课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课堂教学评价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的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课必须从实际课堂出发,从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出发,不能想当然,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让学生参与评课。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服务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参与评课,发表自己对教师一节课的想法和要求。这对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会有好多启发和帮助。当然,受年龄、阅历和认知水平限制,学生的意见有时不够成熟、全面,教师可权作参考。

7、评课后要注意反思和总结。

评课后要对所获取的信息(来自学生、授课教师、其他听课教师),结合新课程理念,做出进一步的总结和思考,看有什么收获、启示,然后写成心得体会或论文。

教师如何听课和评课 第3篇

听课

1.课前准备阶段

此阶段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理论储备。掌握教学常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课程理论和课程标准, 尽量了解本学科教研现状, 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明确听课性质与课型。课的性质可分为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探索课、汇报课、竞赛课以及常规课等, 了解教学主客体。如果有可能, 尽量了解授课教师、学生的程度以及授课内容。

2.课堂聆听记录阶段

(1) 聆听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听课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 至少应预先熟悉教材内容, 同时设想一下, 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 准备怎样教法, 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年轻教师最好能够拿出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不妨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 了解或者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 或向人求教, 或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 以拓宽视野。

(2)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要一边听, 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 又要看学, 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学内容的预设, 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 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 看学习参与的情绪, 学习的习惯, 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学习的效果。总而言之, 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新课程理念是否得到了体现。

听课者在课堂上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 与学生交流的效果, 记下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一边观察, 一边思考。对熟悉的教师、班级, 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 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 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 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反思评析;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

在课堂教学阶段, 听课老师应该集中精力, 坚持“四到”:“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 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

(3) 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 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 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 吸收他人有益经验, 改进自己的教学。

3.课后反思阶段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能否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多样性, 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研修活动中去, 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评的虽说是课, 但教师作为讲课人实际上也处在被评的地位。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评课人与讲课人形成了评与被评的一对矛盾, 运用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处理评与被评的关系, 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 展示教师的研修的工作才能。

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 缺点抓准”为原则。优点谈足, 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满足人的受赞誉需要, 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 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 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评课人善意的指点;再加上缺点抓得准, 自然让人心悦诚服, 评与被评双方就会实现较为理想的沟通。

评课

1.评教学观念, 突出时代性

新课程下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全面为学生服务, 要树立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教育观, 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就要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不是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德, 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 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 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自主参与, 完成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 重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评教学目标, 突出指向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 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 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 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 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 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 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 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

3.评资源整合, 突出合理性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得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还要看教者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 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 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学资源整合与处理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抓住了关键。

4.评教学方法, 突出灵活性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 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 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 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 它总是因课程, 因学生, 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 灵活运用。

(2)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 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 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工夫,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 常教常新, 富有艺术性。

在教学中,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 解决相关问题, 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 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 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 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 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 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5.评教学预设, 突出有序性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 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 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看教学思路设计

写文章要有思路, 上课同样要有思路, 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 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 怎样衔接过渡, 怎样安排详略, 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 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 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 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 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 效率低, 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 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 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 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 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 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 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 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过渡自然, 时间分配合理, 密度适中, 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 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1) 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 (前面时间安排多, 内容松散, 后面时间少, 内容密度大) 或前紧后松现象 (前面时间短, 教学密度大, 后面时间多, 内容松散) 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 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 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 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 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 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有无集体活动过多, 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 (4) 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 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 计算非教学时间, 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 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6.评反馈设计, 突出目的性

(1) 教学功能。在教学中, 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的。专门用来进行练习的“练习课” (课型) 自不必说, 即便是“新授课”也要安排各种性质的练习。

(2) 教育功能。任何一种教学活动,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健康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甚至是有害的。

(3) 发展功能。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 思想方法得到锻炼。

(4) 反馈功能。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

7.评教学意境, 突出和谐性

评价教师创设教学意境, 构建和谐的课堂, 可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1)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 只有这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平衡, 生态互动, 和谐共处, 课堂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和谐的课堂是民主平等的, 相互尊重的,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全身心地关注学生们的精神生活, 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2) 构建学习共同体, 追求和谐共存的课堂

构建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要激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 共同合作, 协同努力, 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在学习共同体中, 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欣赏, 欣赏别人的优点, 宽容别人的不足,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学会接纳不同的人, 与不同的人相处、交流。学会承担, 不仅对自己负责, 而且要对“共同体”其他成员负责, 协同努力, 为共同体目标的实现而竭尽全力。学会交往, 在参与共同体学习过程中, 学会交往、沟通的技能。

(3) 构建多向互动、对话交流的课堂

树立互动对话的教学观念, 建立互动对话的交流网络。课堂对话必须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达成, 于是建构了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课堂互动、对话网络。

(4) 构建尊重差异、彰显个性的课堂

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促进差异性的发展。

(5) 打造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8.评教师基本功, 突出娴熟性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看板书:好的板书, 首先, 设计科学合理。其次, 言简意赅, 再次, 条理性强, 字迹工整美观, 板画娴熟。

(2) 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 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 举止从容, 态度热情, 热爱学生, 师生情感交融。

(3) 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 首先, 要准确清楚, 说普通话, 精当简练, 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 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 快慢适度, 抑扬顿挫, 富于变化。

(4) 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 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9.评教学效果, 突出最佳性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 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 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 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 学生思维活跃, 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了, 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 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数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课学生很忙, 但思考度很侧。二是学生受益面大, 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 实行了因材施教。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积极性高,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 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 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 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 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 不一定一开始就从就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 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 从整体入手, 粗粗地看一看, 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 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 由整体到部分, 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 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九个内容。第三步, 从部分到整体, 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 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第4篇

一、教师听课听什么?

听课一方面要听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包括以下几个具体内容:

(一)听教师的基本功

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运用教具是否熟练,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讲解是否清楚明白,问题设计是否得当,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课堂应变是否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是否到位……这些内容无一不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些内容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需要提高的地方,都是有心的听课教师研究教学基本功的好素材。尤其是听一些基本功突出的教师讲课,对听课教师帮助极大。

(二)听教学理念及教材处理能力

通过听课,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知道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到位,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处理是否到位,了解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此外,教师的创新能力,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些内容在评课阶段再进行相互交流,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教课教师的备课思路,实质上就是在参与评课的教师之间以该课为范例进行了如何进行备课的研讨。

(三)听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是否设计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流于形式还是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而学生活动是否流畅,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指导,意外情况的处理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

(四)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北大附中的康健校长提出听课一定要看学生的脸,就是这个道理。一堂课,学生是死记硬背还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学生的练习、板演过程,思考、讨论过程,都体现了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做对某道习题,但一种情况是学生不假思索,提笔就答,一种情况是学生需要思考,甚至查阅本节课的笔记才能答题。

二、教师听课应该怎么听?

(一)听课的准备工作

听课应该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大纲要求、教材内容等心中有数,甚至可以在心中构思出教学设计。这样,听课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等都能及时反应,有助于听课记录、发现问题和及时提出教学建议。

(二)记实录

听课应该做听课记录。虽然不可能要求听课教师把整个教学内容完成记录下来,但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完整地记录下来。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应该记录得比较详细。这样,能够对整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课堂实录的内容一般包括:①时间、学科、班级、教师、课题。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方法等)。③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④学生活动情况。⑤教学效果。

(三)做点评

听课要特别注意动脑筋思考,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况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对教师的优点、发展点(可能讲得并不好,但是体现教师的某些潜在的优点,或者经过调整完全可能成为本节课亮点的内容)、不足、改进建议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都应该及时地记录在听课记录的相应位置,以便评课时交流。教学点评的内容一般包括:①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②教学重点、难点、关键。③课堂结构设计。④教学方法选择。⑤教学手段的运用。⑥教学基本功。⑦教学思想。⑧教师本节课教学发展点。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点评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点评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三、怎么评课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评课的技巧

讲课教师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课做出评价,但肯定不愿意成为“批判会”的主角。因此评课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把握激励性原则,着眼于看到教师的成绩,着眼于其在教学上的改进和创新,真诚地、发自内心的赏识其课堂教学的精美之处。首先应该对课的长处充分肯定,明确指出优点,不能含含糊糊。简单的说好,并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

(二)评价要一针见血,指出、指准教师的问题

评课讲究技巧,不代表不指出讲课教师的问题。讲课教师不怕听课教师提意见,关键是指出的问题要到位,一下指出讲课教师的关键问题,讲课教师就会心服口服,听课教师后面给出的建议才容易被教师接纳,通过评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三)应该给出有效建议

怎样听课评课 第5篇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核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理论与提高技能、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这些都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怎样使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听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这节课讲什么内容,提前找课本来预习一下。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听课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要听、要看、要仔细捕捉作课教师的语言和表情,记录下他每个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要一边听,一边思考,看教师的基本功,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听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简练、是否优美,教师是否出现知识性错误,教学教法的设计。思考这节课有什么亮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什么地方是我们在讲课过程避免的。

评课是听课之后的一个必要环节,听课教师对这节课的一个点评。首先分析教学目标,看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从目标的达成来看,看一堂课下来是否教学目标明确体现,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其次,我们要分析这堂课是否有重点,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有突破,是否抓住了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否完整,有复习导入,有总结,有作业,最主要的是是否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是以老师讲还是老师提示,学生来完成为主,在这一环节是否能体现出我们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是否整堂课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度占课的百分之几,是否能和学生有效地互动起来。一堂课讲授完以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最后我们要评一下老师的基本功:粉笔字、板书、教态、语言、普通话。

听课评课稿 第6篇

本课的第一课时是以生字教学为主,因此,亚玲采用了长久没有用的集中出示生字的方法,可能是长久没有用这个方法教学,学生对这种方式教学很有积极性,能很踊跃的发言,为了能让学生在上课时候积极参与进来,采用回忆的方式回忆之前所有学过的识字方法总结一下:如加一加,减一减,想象,画一画等,再通过引导,认识新的方法。

老师范读之后,发现在后阶段的教学当中,学生都是模仿老师读的方式进行朗读,不怎么读,却能大体上读的很整齐,总结:教师的范读是课文学习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三四段的教学时,亚玲采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严肃”让学生表演一下,指名请几位“唐老师”来读一读,接着齐读;“唐老师,你们严肃的跟你们的学生说吧!”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唐老师的角色之中,在朗读时能比较好的读出感觉来,当然教师的范读也是很关键。第五段采用的是表演的方式完成教学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为什么呢?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学习,睁得大大的是因为唐老师说的话很惊讶,摸口袋是干么呢?是因为想要找找唐老师说的丢东西自己是不是丢了,结果怎么样呢?(都没有丢掉)。同学们是怎么回答唐老师的呢,一起喊:“唐老师,我没有丢东西!”通过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我结合两个自然段的特点,采用合作朗读的形式,请了三位同学当同学,请一位当唐老师,还有一个读旁白的,总共请了两组,第一组效果不明显,第二组相对比较好。再是师生一起合作的方式,男生同学,女生唐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致比较高,效果相对应该是不错的,参与到学习是高兴。最后进入写字环节。一节课时间35分钟,教的内容也是很有限。

听课评课稿 第7篇

这样诗意的课文,又是略读课文,而且是抒情散文,对教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王老师评课后,我仍然有很多解不开的疑惑。

疑惑之一:略读课文,如何让学生得“意”?

按王老师的说法,略读课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粗知大意。但这个“粗知大意”的维度有很多,如主要内容、总体印象、写作顺序等方面。那么,对于此文而言,要从哪一个维度进入,让学生得“意”呢?哪一个方面,才与文章的特点相吻合?再者,这“意”,到底是什么“意”?意思的意?意象的意?意味的意?意韵的意?王老师说的这个意,我现在真有点不得要领啊。况且除了整体的粗知大意,还要牢牢抓住语段粗知大意,这不是难上加难吗?语段完了后,应该还要“走一个来回”,回归整体吧?那又该怎么做呢?

疑惑之二:既是略读课文,又是抒情散文,如何设计得“形散而神聚”?

本文的“神”是思乡,在这篇抒情散文中,美妙的文字如珍珠洒落一地,如何以“思乡”为线,把它们串连?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教也如散文一样“神凝”?是把小桥、流水、人家分开讲,每次都回归到“思乡”上?这样又如何避免块状、平面的推移,体现层次的提升呢?既然不像精读课文那样品词品句,又抓住哪一个点来体会“思乡”呢?我真是越来越疑惑了。

疑惑之三:今后的略读课文怎么教?

现在我总算清楚了一点,那就是略读课文要上出“略读”味,要上出文体感。但是,到底怎么操作?今天《小桥流水人家》是抒情散文,要抓住“神”,那明天要是换一课,我又该抓什么?王老师说要对文本细读,要对文字有“一种敏感和警觉”,可略读课文又不必深挖词句,那文本细读又到底要读什么呢?

教师如何听课和评课 第8篇

关键词:听课评课,准备记录,分析评价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 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 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 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 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 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 熟悉教材, 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 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 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 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 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 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 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 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 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 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 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 通过合理想象与弥补, 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 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

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灵活调整, 调控课堂, 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 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 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 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 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 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什么时候教师引导, 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 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 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 什么时候反馈评议, 什么时候质疑讨论, 什么时候归纳小结, 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 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效能。

2. 要关注重点难点突破。

在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亲身体验, 学会新知。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3. 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在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怎样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 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 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 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 学会操作与演示, 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 学会调查、探究。

4. 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

在听课时, 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 以及是否做到:详略得当, 层次分明, 脉络清晰, 重点突出, 提纲挈领。

5. 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

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 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 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 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 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在一节课中, 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 忽略某些细节, 感知就会出现断裂, 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此, 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 积极思维, 认真分析。应从三个角色介入: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 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 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 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 看不到长处, 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 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 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 从学生的角度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 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发现教者的长处, 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 做到取长补短,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1. 整理好听课记录。

记录听课内容, 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 即各环节所用时间, 教师教用的时间, 学生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 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 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

2. 做好课后分析。

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处, 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 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 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怎样听课和评课 第9篇

评课的前提是听课,要评好课,首先必须听好课。评课与听课密不可分。

怎样听课?我个人的体会是做到“五听”:

一.听有准备。听课应该有备而听。有准备的听课,既是工作需要,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听课准备一是熟悉教学内容,二是构思教学,如果自己教这节课,该怎么教,老师是怎么教的,这样评课就显得融合和默契,三是精选课例,选择一两个优秀课例,帮助我们拓宽教学思路,也有利于传递外地教学经验。

二.听有记录。听课要做好听课笔记。怎样做听课笔记?笔者比较注重这样几点:

1.记录课型。听的是一节什么样的课,是阅读鉴赏课,还是作文指导课;是梳理探究课,还是名著导读课;是思维训练课,还是情感陶冶课,听完课后,要给老师的课定型。

2.记录结构。记录课堂教学结构,即主要教学流程。

3.记录教法。老师是怎么处理教材的,是怎样设计教学的,是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的,一句话是用什么方法来教这节课的。

4.记录活动。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活动过程。只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展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得到保证。因此听课时要注重记录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时间及效果。

5.记录细节。听课注意听细节。细节见功夫,细节能表现教师的教学机智,细节能体现老师的教学艺术。细节可能是老师的一个动作,可能是一个精妙的提问,也可能是学生的一处质疑,还可能是老师渲染的一种情感氛围等。

6.记录感点。听这节课印象最突出、感受最深刻的是哪几点,问题最突出、值得研究的有哪几点,有哪几点教学建议。

三.听有思考。听课中要注意思考和分析,分析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分析老师选定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分析老师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充分展开,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发挥,分析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等等。

四.听有评价。能够中肯评价老师的课,这是教研员的一种智慧。这就要求听课时思想集中,思维敏捷,快速条理,及时评价,一边听课,一边梳理出课的亮点、缺点和教学建议,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对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点评。

五.听有心得。听了教师的课,扼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看这节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对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发展、教师素养提升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听课有三种能力比较重要。一是观察力,一边听,一边观察;二是思考力,一边听,一边思考;三是评判力,对这节课的价值要作出判断、评价,这就要做好提炼和归纳。

听课要做好三种人。一是做有心人。在我们从事教研工作的生涯中,有的老师的课,教研员一生可能就听这么一次。这是一种缘分,要珍惜这一次机会,用心去听。二是做细心人。听课要仔细,注意发现课的闪光点,同时也要洞察课的细节问题。三是做知心人。听课要注意懂得和理解老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做老师的知心人,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怎样评课?笔者的体会是:心中有秤,眼中有人,手中有法。

心中有“秤”——把握评课标准

评课,首先得有一个“标准”。不同的课有不同的评课要求。名师示范课,主要看名师在这堂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专题研讨课,主要看专题研究的突破点是怎样选择的,专题研究的对策是什么;教学竞赛课,主要看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和教学创新;教师考核课,主要看老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学常规课,主要看教学规范和教学是否落实。

不同的教研员,由于审美的角度不同,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就笔者的感受而言,评课有五种思路,评课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情况来评课。

1.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来评课。这种课可以按照这样三个程序来评:第一,这堂课做了些什么事?第二,这些事做得怎么样?第三,还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或提升的空间?

2.从教学主体作用发挥的角度来评课。过去评课侧重于评价教师,认为教师教得好的课就是好课;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的评价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现在评课重点是评价学生,学生学得好的课才是好课。如何评价学生在这堂课里学得是好还是不够好呢?主要是三看:第一,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第二,看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如何,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是好课与不够好的课的一个分水岭;第三,看学生学习的收效如何。

3.从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角度来评课。这种课型可以这样来评价,教学思路是否明晰,课堂提问是否精粹,课文品读是否细腻,学生活动是否充分,课堂积累是否丰富。这五项中,“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

4.从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来评课。教学说到底是两句话:教什么,怎么教。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看两点:一看这篇课文的特质在哪里,即这篇课文最要紧的问题是什么,教学抓住了没有,学生明白了没有;二看这篇课文学生普遍难学的“点”在哪里,教学突破了没有。

5.从专题探讨的角度来评课。比如高考备考是高三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高三复习课怎样教,又怎样评价?笔者以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评价,即讲准考点,讲清疑点,讲透难点,讲明要点,即答题的思路和答题要点。

6.从课堂教学要素的角度来评课。课堂教学有五个要素:①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的灵魂;②教学内容,这是教学的基础;③教学方法,这是教学的关键;④教学过程,这是教学的重点;⑤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的落脚点。一堂课离不开这几个主要环节。评课就从这五个方面来评价: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总体来说,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教得好,学得好,不怕考的课才是好课。“教得好”表现老师的教学素养,“学得好”体现课堂学习的效果,“考得好”才是硬道理。

眼中有人——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评课要立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通过评课,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从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评课,不妨这样来评:

评出热情。评出老师教学与教研的热情。通过评课调动和激发老师教学和科研的热情,切不可挫伤老师的积极性。教研员是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引路人,教研活动的开展,课题研究的实施,都得依靠老师,要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评出方向。通过评课,让老师明确课的亮点有哪些,主要问题在哪里,知道怎么改进,明确教学努力的方向。同时向老师传递课程改革信息,让老师明白教学改革的趋势。

评出理念。通过评课,让老师了解教研员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比如,笔者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师的工作追求,语文教学的涵义,语文教师的要求,作文教学以及人生的意义有如下一些思考,笔者提炼出了如下一些警言:

教师要做学生思想上的老师,道德上的同学,情感上的朋友,心理上的医生。

实践与探索同在,教学与科研并行。

语文是一种情怀。语文老师有了语文情怀,心中便会亮起一盏明灯。

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语文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语文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概。

兴趣是课堂的种子,思维是教学的花朵,能力是学习的果实。

教学有两根支柱:第一根支柱是学习,第二根支柱是实践,两根支柱的焦点是反思。

要教学生作文,最紧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在教育的园地里,读书是最灿烂的风景。

有书伴寝梦亦香。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人生是一条自己走过之后才明白的路,是一条只能自己走的路。

评出识见。评课要体现出学术见解,对教材解读、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评出风范。通过评课,引领老师在事业上追求新目标,树立教学理想,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同时,教研员应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引领者和助跑人。

手中有法——注重评课艺术

评课应把握四条原则:

主流性原则。评课要看课堂教学的主流,看整体,不要一叶障目,吹毛求疵。从这一点出发,评课要以鼓励为主。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节课重点看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学习体验和学生投入的程度。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重点性原则。评课要抓住重点和要点,不要面面俱到。要评出一节课突出的亮点,主要的问题和重要建议。

研究性原则。教研员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课,从研究的视觉去评课,对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同时又要热忱关心老师,鼓励教师教学创新,鼓励老师个性化教学,提高老师的探索热情和研究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评课的具体方法:

第一,以教学理论为先导,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课。要把教师的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认识,使老师一方面认识课的本身,另一方面在评课中接受新的教学信息,用教学理论作导向。

第二,以课标要求为标准,帮助教师研究自己的课。通过评课,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让教师领会课标精神,吃透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施教。以此为依据,研究课的特点与不足。

第三,以课改精神为指导,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课。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必须走改革之路。从而对照改革要求,找出教学差距,研究改进方案,引导教师沿着改革之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上一篇:关于十五小一年级二班家长委员会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讲座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