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死亡制度

2024-08-23

新生儿死亡制度(精选12篇)

新生儿死亡制度 第1篇

临沂市新生儿、婴儿死亡申报制度

一、各级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据实出具新生儿、婴儿《死亡证明》。出具证明时,应当有两名以上医务人员签名,并经科室负责人审查签字。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将新生儿、婴儿死亡情况向同级人口计生管理部门通报,死亡一人,及时通报一人。

二、新生儿、婴儿父母应当在孩子死亡48小时内申报,农村居民向所在行政村申报,由村计生主任负责在2小时内上报乡镇计生办;城镇居民,向所在单位或社区申报,被报告单位在当日报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三、新生儿、婴儿在卫生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当事人应当提交新生儿、婴儿《死亡证明》,人口计生管理部门要认真调查核实证件的真实性。

四、新生儿、婴儿在卫生医疗保健机构以外地点死亡的,乡镇计生办应当在接受报告后1个工作日内,组成2人以上调查小组,赴现场勘验、调查,做好相关证明、证据的收集。

五、乡镇计生办应当建立新生儿、婴儿死亡档案。并按照要求准确上报区人口局。对溺婴等非正常性死亡以及弃婴等恶性案件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区人口局。

六、农村的已婚育龄群众弄虚作假、谎报新生儿、婴儿死亡,收回其《生育保健服务证》,是干部职工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追究党政纪责任;当事人溺婴、弃婴的,人口计生管理部门注销其生育登记,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本区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出具虚假新生儿、婴儿《死亡证明》的由区人口局或卫生局按各自职责权限,依法处罚。

八、各乡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义务申报本单位职工新生婴儿死亡情况。取得分娩资格的各级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协助人口计生管理部门落实新生儿、婴儿死亡申报制度。

新生儿死亡制度 第2篇

一、妇产科和妇幼管理人员要如实填写新生出生性别,同时,详细填写孕妇姓名和所属乡(镇)、村(居)及生育证明,对未持有生育证的,要及时通报孕妇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核查,按时上报,不得弄虚作假。

二、妇产科和孕产妇管理科要建立孕期保健、产期保健、分娩登记,并及时打印出生医学证明。

三、凡出生婴儿,在我院死亡的,不论是否足月分娩,实行双向报告制度。取生育证夫妻应向所管辖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助产医生应向本单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报告,助产单位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在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孕妇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 第3篇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死亡的129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男66例,女63例,男女比例为1.05∶1.其中早产儿66例,占死亡构成比的51.16%;足月儿55例,占死亡构成比的42.64%;过期产儿8例,占死亡构成比的6.2%.

1.2 方法

分别计算早产儿、低体重儿的病死率,进一步分析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

2 结果

2.1 早产儿、低体重儿的病死率

我院2004年—2009年新生儿病死率与胎龄及低体重的关系,见表1、表2.

2.2 孕产妇年龄与新生儿病死率

见表3.

2.3 新生儿死亡时段分布

见表4.

2.4 2004年—2009年NICU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

见表5.

2004年—2009年,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先天性畸形、其他疾病。6年间,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始终占据主要位置。感染性疾病66例,占51.2%;窒息及其并发症39例,占30.2%.近3年来,新生儿直接死因中,先天性畸形及其他疾病比率有所增加。

3 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重低以及母亲高龄始终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出生后48 h内是各种原因致新生儿死亡的高危时段。6年间,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先天性畸形致死率有所增加,疾病谱有逐年扩大趋势。

4 讨论

2004年—2009年,我院NICU早产儿的救治水平明显提高,早产儿病死率下降,但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仍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2]。新生儿出生48 h内病死率最高。既往的报道显示[3],胎龄不足28周的早产儿病死率高,而本组资料只收集到5例,仅占很小的比例,这可能是因为胎龄不足28周的早产儿因存活率低而很少就诊,今后有必要对该组人群给予更多关注。目前医疗水平进展迅速,完全有能力救治胎龄不足28周的早产儿。

2004年—2009年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感染性疾病居首位,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合理应用设备仪器、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是避免感染的有效措施。

窒息及其并发症在新生儿死因中始终占据主要位置,与文献报道一致[4,5]。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心肺复苏方案规范操作,注意围生期保健,熟练新生儿救护技术,完善新生儿重症救护系统。

此外,我院收治患儿的疾病谱有扩大趋势。先天畸形患儿病死率增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必要普及围生期保健知识,早预防、早发现,积极治疗。本地区高龄产妇有逐年递增趋势,如何有效降低该组产妇的新生儿病死率,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梁黎,欧弼,吴胜,等.住院儿童病死率和死因顺位40年来的变化[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5):302-303.

[2]陈丽群,李卫平.220例早产原因及对母婴影响的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1):27.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8-180.

[4]赵玉歧,肖敏,何淑敏,等.危重症新生儿转诊转运的有关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3):994.

新生儿死亡分析 第4篇

资料与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8月患病新生儿1268例,早产儿198例,足月儿1043例,过期产儿27例,死亡96例,死亡率7.57%。新生儿死亡病例96例,男58例,女38例。有胎龄记录者82例,其中早产36例,足月52例,过期产8例。死亡时间: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39例,7天内死亡45例,28天内死亡12例;生后24小时内死亡42例,7天内死亡39例,28天内死亡15例。

结果

死亡原因:常见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新生儿肺透明病等。

死亡与日龄的关系:不同日龄死因也不相同,24小时内死亡42例,死因主要为新生儿窒息,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43.8%);24小时~7天内死亡39例,死因主要为早产、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40.6%);7~28天内死亡39例,死因主要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15.6%)。

死亡与胎龄的关系:本组资料显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早产儿胎龄为26+5周~36+6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新生儿肺透明病、新生儿畸形等。足月儿胎龄为37+1周~42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等。过期产儿胎龄为42+1周~43+5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出血等。

主要死亡疾病: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等。

讨论

本组资料中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达7.57%,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均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且我院医疗条件差或患者就医不及时,使患者病情加重,所以死亡率较高。降低围生期新生儿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1],而窒息、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经过本组资料统计,窒息性因素是新生儿第一位的死因,以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且多于1周内死亡。新生儿窒息大多是宫内缺氧的延续或母体并发症的后果,因此必须解决宫内缺氧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及早识别难产、及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防止新生儿产时窒息,估计分娩会发生危险时,儿科医师应提前到场,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实行产、儿科合作,新法复苏的良好局面,减轻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早产占第二位。本组资料显示,胎龄越小,产重越低,新生儿肺透明病、颅内出血等的发病率越高,新生儿的死亡率越高。防止早产是防止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因素,易并发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和感染等。

感染性病因占第三位,以感染性肺炎和新生儿败血症为最多见,因此,重点应加强新生儿期防止感染措施。新生儿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更高。主要的死亡疾病中以肺出血和颅内出血占绝大部分,但是在早产儿中,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减少,可能与早期给予促胎肺成熟和保胎等早期干预有关。

因畸形而死亡的新生儿也不少,以心脏先天性畸形最多见,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因此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及早发现处理畸形儿极为重要。因产科因素引起的新生儿死亡也不少见,如脐带打结、胎盘早剥、子宫破裂、重度妊高征等。因此,定期产前检查、普及孕期保健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尽早就医非常重要。本组资料中不论24小时内还是7天内,最多见的死亡原因仍是窒息性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孕妇学校,宣传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干预,防治早产,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使用规范的窒息复苏手法,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同时加强新生儿护理,积极防治感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孝.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

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 第5篇

为了保证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新生儿的医疗保健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生儿死亡现状、死因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我县于2011年11月9-10日严格按照《甘肃省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对今年的7例新生儿死亡进行了评审。通过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死亡新生儿病例的诊断、治疗、转诊、喂养及护理等环节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发现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我县新生儿死亡现状概述

今年我县共有15例新生儿死亡,评审7例,均为农村户籍,县人民医院死亡4例,乡卫生院死亡1例,妇幼保健站出生2例,转入县级医院而死亡。其中新生儿出生窒息3例,呼吸衰竭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例,不可避免死亡3例。

二、新生死亡评审发现的主要问题

我县对发生在本辖区内的7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了评审。其中新生儿出生窒息占主要原因,新生儿呼吸衰竭次之。由此可见提高新生儿的出生抢救是我们的工作重中之重,在农村不仅要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防治胎儿宫内窘迫、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以减少和降低出生窒息的发生和死亡。进一步提高围产儿、新生儿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和

服务质量,减少新生儿死亡。

三.干预措施

1.加强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水平,定期进行举办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培训班。以提高医疗水平。

2.加强医院管理,改善医疗环境。

3.加强新生儿病区管理,减少新生儿病房内人员流动。4.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做好健康宣教。附件:

1.儿童死亡报告卡

2.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 3.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 4.死亡新生儿相关产、儿科病例

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1 第6篇

高台县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根据甘肃省卫生厅《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试行)》文件精神,于2010年10月10日成立了高台县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组,组内共有人员11名,组长为卫生局副局长,成员涵盖产、儿科及其相关科室人员,其中副高职称2人,其余均为中级职称。

卫生局委托我站分别于2011年5月25日,2011年10月15日就我县发生的新生儿死亡进行评审。评审的新生儿死亡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发生的死亡,我县在这个时间段发生的新生儿死亡有4例,为农村户籍,1男3女,死亡分类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低体重。

一、患儿田兴宇,于2011年5月10日15:10正常分娩,体重3300g,羊水清亮,脐绕颈1周,新生儿呼吸哭声好,呼吸均匀,全身皮肤略发青,阿氏评分1分钟:8分,产科大夫给予清理呼吸道,臵辐射台保暖,吸氧等处理后,患儿肤色渐转红,5分钟:10分.但拔取氧气后患儿面色持续青紫、呻吟不止、烦躁不安、不吃,请儿科大夫会诊,以“青紫原因待查”转入儿科。转入儿科后面色发青、呻吟不止,反应可,无抽搐,无尖叫,不吃,已行大小便。神志清楚,精神差,面色发绀明显,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皮肤弹性正常,口周发绀,心率150次/分,心律整齐、心音有力,胸骨左缘可闻及3/6级吹风样杂音、粗糙,向四周传导,腹部微隆,四肢末端发绀明显。查体完后给予氨苄西

林钠舒巴坦钠0.3g、碳酸氢钠5ml、纳洛酮0.4mg静脉滴注,继续观察。结合分娩史及临床表现,可排除因产科原因引起的发绀,患儿心脏杂音明显,急诊心脏彩超,回报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故目前考虑患儿青紫由先心病引起,由于患儿心脏缺损面积大,故临床表现重,患儿随时有因心衰而引起的心源性休克,股给予持续吸氧,保暖并给予盐酸多巴酚丁胺3mg滴注,下病危通知书,并向家属交代病情变化:患儿随时有生命危险,如果家属愿意,可转至上级医院治疗。家属表示理解愿在本院配合治疗不愿转院,后果自负。继续严密观察病情,患儿与10:50面色青灰,张口呼吸,四肢冰凉,对刺激反应较差,四肢冰凉,精神差,面色青灰呼吸缓慢浅表不规则,口周发绀,即刻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碳酸氢钠5ml静脉滴注,纳洛酮0.3mg静推,肾上腺素。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家属表示理解,自愿签字放弃中止治疗。患儿与出院后两小时死亡。死后诊断

1、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2、右心扩大

3、新生儿呼吸衰竭。

该患儿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器官发育不全,生活力薄弱,对缺氧耐受力差,易患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感染,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及应急能力低下,致使患儿出现面色发青、呼吸窘迫、心音低钝、呼吸音弱、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因医院条件有限,建议家属转院治疗,家属拒绝转院,坚持在我院治疗,最后自愿签字放弃终止治疗,故在现有条件下抢救及时,属正常死亡。

评审结论: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

评审组建议:

1、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预防胎儿先心病出生后因器官发育不全导致死亡,加强高危妊娠和分娩监护及治疗,加强胎儿监护。

2、继续加大对妇幼保健的宣传力度,培训保健科人员,掌握妇幼保健知识,减少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二、患儿张宝宝于2010年10月18日10:30正常分娩,体重2100g,阿氏评分1分钟:8分,5分钟:10分,因系“低体重儿”以防新生儿硬肿症,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给予消炎,止血,间断吸氧及对症处理,产后第二天,患儿哭声弱,呕吐,面色发青,查体:正常。产后第三天,患儿因低体重,出现呼吸窘迫,反复呕吐,易激惹,四肢抽搐,硬肿症加重,若停止吸氧,则出现双下肢青紫,查体:面色苍黄,颈项强直,双肺呼吸音低钝,心率90次/分,随之病情加重,面色苍白,心音低钝,呼吸音弱,继续给予保暖、吸氧、止血、抗炎、能量支持等治疗,并发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硬肿症,心衰,于2010年10月18日9:40给予肌注付肾素,经抢救无效心跳,呼吸停止死亡。死后诊断

1、低体重儿

2、新生儿硬肿症

3、肺透明膜病

4、新生儿呼吸衰竭。

评审结论: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评审组建议:

1、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预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加强高危妊娠和分娩监护及治疗,加强胎儿监护。

2、继续加大对妇幼保健的宣传力度,培训保健科人员,掌握妇幼保健知识,减少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患儿赵宝宝,因急性胎儿功能窘迫在县医院产科行新式剖腹产手术娩出,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无哭声,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保暖.擦干羊水.呼吸道清理.给予刺激后无哭声,手术室医师盛晓玲和妇产科主治医师陈玉芳,给予复苏抢救,正压吸氧,胸外按压,约1分钟后出现自主呼吸,但是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仍呈进行性减弱,2分钟后1/1000肾上腺素0.6ml心前区注射,肌张力.喉反射.呼吸减弱,双肺未闻及明显湿罗音,心率未见回升(50-60次/分),腹部膨大,呈蛙状腹,腹壁凹陷性水肿(多考虑内脏畸形),肝脏于肋缘下5cm处可触及,继续吸氧、通畅气道,患儿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仍然呈进行性减弱,阿式评分:1分钟2分,5分钟3分,15分钟1分。患儿全身皮肤青紫不能改善,拒食、神志不清,口唇发绀,心率缓慢,刺激无反应,肌张力松弛,原始反射消失。与21:00新生抢救治疗无效死亡.评审结论:不可避免死亡。

评审组建议:

1、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预防胎儿畸形,加强高危妊娠和分娩监护及治疗,加强胎儿监护,避免宫内胎儿缺氧。

2、继续大力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产儿科医护人员,掌握复苏技术,减少窒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4

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四、患儿安宝宝于2010年10月18日因“停经40W,下腹胀痛”收治住院,入院后B超检查:

1、脐绕颈,2、羊水过少。因羊水过少10月18日15:30给予阴道后穹窿放臵米索前列醇25mg,在此期间密切观察胎心音变化,于10月18日5:00胎膜自破,胎心音减慢,消毒内诊发现脐带脱垂,立即臵体位臀高头低位同时5%SB250ml静脉滴注,续能量,脐带还纳约30分钟成功,在此期间胎心音监护:胎心音逐渐减弱至消失,遂脐带还纳成功后逐渐好转,但不规律,与6:30宫口开全,胎心音仍不规律,宫缩时减速,于6:50自娩一女婴,3100g,羊水污染II°,阿氏评分3分,即刻擦干、保暖、清理呼吸道、正压通气5分钟后6分,10分钟后7分,患儿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纠酸、止血、抗炎、镇静等对症治疗,患儿经过治疗后,2小时仍无哭声,出现面、口、四肢抽搐症状,逐渐加强,初步诊断: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2、新生儿脑出血。将病情告知之家长,家长要求放弃治疗。停止治疗,抱离抢救室,于2010年10月19日10:00死亡。

评审结论: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

评审组建议:

1、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增加产前检查次数,降低分娩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2、继续大力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产儿科医护人员,掌握复苏技术,减少窒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5

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新生儿死亡制度 第7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要求,我市于20xx年6月9日召开了xxx市上半年新生儿死亡评审会。评审过程从三个环节(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社会其他相关部门)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依据十二格表的细化内容,遵循“3+1”模式统计方法,对20xx年上半年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挑选了8例疑难、重症死亡病例逐一进行了死亡原因分析和评审。评审结果如下:

一、新生儿死亡基本情况

1、新生儿死亡率:20xx年上半年全市活产1783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15例,其中新生儿死亡91例,新生儿死亡率5.1‰,新生儿死亡数占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79.13%。其中城区活产4851例,新生儿死亡21例,死亡率4.33‰;农村活产12985例,新生儿死亡70例,死亡率5.39‰。

2、新生儿死亡地区分布:全市91例新生儿死亡中,金台9例、渭滨1例、陈仓11例、凤翔11例、岐山8例、扶风16例、眉县18例、陇县6例、千阳6例、麟游4例、凤县1例、太白1例。

3、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先天异常居首位占41.76%,外观可见的畸形占先天异常死因首位,先天异常中大部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放弃治疗的死亡;其次为出生窒息,占23.08%;第三是早产、低体重,占15.38%;第四为肺炎,占10.99%;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及肺炎为新生儿死亡的前四位原因,占全部死因的91.21%。

4、死亡地点:在91例新生儿死亡中,死于市级医院占12.09%;县区级医院占61.54%;院外死亡占26.37%。8例评审病例中,死于省(地、市)级医院3例,占37.5%;死于区县级医院4例,占50%;死于途中1例,占12.5%。

5、死亡时期:91例新生儿死亡中7天内死亡占80%以上。8例评审病例中,生后7天内死亡5例,占62.5%;生后7-28天内死亡3例,占37.5%。

6、出生地点:在死亡的8例新生儿中,省(地、市)级医院分娩2例,占25%;区县级医院分娩6例,占75%;

二、评审结论

评审结论:可避免死亡4例占50%,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25%,不可避免死亡2例占25%。

(1)知识技能因素:个人、家庭、居民团体的知识技能问题2例,占25%;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4例,占50%。

(2)管理因素: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问题1例,占12.5%;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的管理问题1例,占12.5%。

三、讨论分析

1、从新生儿死亡率来看,全市上半年新生儿死亡率5.1‰,城区死亡率4.33‰,农村死亡率5.39‰。一方面说明我市的新生儿死亡率在全省来看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国家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视、与对妇幼卫生的投入的加大、与多部门配合支持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说明农村的医疗救治水平还是落后于城区,今后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仍然要放在农村。

2、从新生儿死亡地区分布来看,在91例新生儿死亡中,金台9例、渭滨1例、陈仓11例、凤翔11例、岐山8例、扶风16例、眉县18例、陇县6例、千阳6例、麟游4例、凤县1例、太白1例。说明全市新生儿死亡分布不均匀,死亡大多分布在陈仓、凤翔、扶风、眉县4个大县。

3、从死因顺位来看,先天异常居首位占所有新生儿死亡死因的41.76%,外观可见的畸形占先天异常死因首位,先天异常中大部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放弃治疗的死亡。

4、从出生地点看,死亡的91例新生儿基本都出生在县级及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说明全市无论农村还是城区,群众的保健意识都在不断地提高,由于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的推行,孕妇在分娩时基本都会选择县级及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以保证自身及所生婴儿的安全。

5、从死亡地点来看,死于省(地、市)级医院3例,占37.5%;死于区县级医院4例,占50%;死于途中1例,占12.5%。说明个别死亡病例由于病情恶劣,变化快,地市级救治水平有限,为不可避免的死亡;大部分死亡病例还是由于病情的延误、没有把握最佳的转诊时间、家属由于经济条件不能负担及其他社会因素放弃治疗导致有可能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死亡变成了不可避免的死亡。

6、从救治条件来看,资源问题也是制约因素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乡医疗保健机构中仍存在设施设备简陋、抢救药品欠缺等问题;由于个别机构的设施设备、抢救药品不齐全或医疗救治水平有限,仍有部分新生儿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延误了病情,最终导致了死亡。

7、在死亡因素中,社会因素、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因素日益突出,农村由于经济发展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群众保健意识较差,孕期未按时进行必要的产前检查,没有及早发现缺陷儿尤其是外观可见的畸形患儿,无法及时终止妊娠,导致缺陷儿出生后被遗弃致使死亡。

四、干预措施

1、建立市、县、乡三级儿童保健网络,明确各级责任,重点加强乡级人员的知识及业务能力的建设,严格按照《xxx市儿童系统管理方案》的要求对儿童进行系统管理。建立全市高危儿、体弱儿转诊、追踪随访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将筛查出的高危儿、体弱儿进行转诊,实行专案管理,定期追踪、随访。

2、从近几年新生儿死因顺位来看,出生缺陷、窒息、早产低体重及肺炎已成为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开展全市妇幼保健系统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举办预防出生缺陷、出生窒息、肺炎及早产等相关产、儿科适宜技术培训班,推广相关技术。加强对基层产、儿科工作人员适宜技术及高危儿、体弱儿的识别与动态管理能力的培训,给予理论及技能上的支撑,提高其诊断和处理急、重症的能力,及早发现威胁新生儿生命的因素,及早干预。

3、加强产、儿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产、儿科服务条件。完善产、儿科各项工作制度、人员职责、操作常规,保障急救设施设备齐全并能正常运转,配齐有关的急救药品。提高产科工作人员的医疗救治水平及保障设施、设备、药品的齐全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4、建立健全全市新生儿疾病救治网络,畅通儿童抢救绿色通道,对重危新生儿把握好最佳转诊时间进行转诊。新生儿是特殊脆弱群体,疾病变化快,治疗不允许耽误。乡级筛查出高危儿后及时转往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危重儿童转往市级医疗保健机构,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我市于6月23-24日举办了xxx市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儿保医师培训班,对如何进行规范的儿童查体、体弱儿、高危儿筛查、转诊及管理管理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培训。

5、加强医患沟通,减少放弃病例出现。在资料收集中我们发现,今年的91例新生儿死亡中,因缺陷而放弃治疗的死亡病例占新生儿死亡30%左右,有些不应放弃治疗的先天异常患儿如唇腭裂、肢体畸形、尿道下裂、肛门闭锁等因放弃治疗导致了死亡,这部分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纠正而存活下来。今后我们要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这些可矫正畸形的认识,使此类新生儿不被放弃治疗。

6、加强三级预防,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发生。一是结合目前实施的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不断提高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二是要加强孕期管理,尤其是产前筛查工作力度,使孕育缺陷儿的母亲及早终止妊娠,降低缺陷儿出生率,减少社会及家庭的负担。三是加强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把疾病导致的新生儿死亡降至最低水平。因此,加强孕期检查,及早发现缺陷儿,适时终止妊娠,避免缺陷儿的发生,降低因残疾或出生缺陷放弃治疗导致的新生儿死亡仍然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新生儿死亡制度 第8篇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 体质量1.8 kg, 年龄12 d, 系早产双胞胎哥哥, 因新生儿窒息于生后10 min入住儿科新生儿病区。患儿当时面色青紫、呼吸急促、三凹症明显。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12 d后患儿病情稳定, 在进行兰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时, 因照射时间过长, 箱暖温度过高致患儿死亡。

2 治疗方法

2.1 入箱前准备:

新生儿科在接到患儿入住通知后, 马上在暖箱的水槽中加200 mL左右的蒸镏水, 接通电源, 打开开关及湿度发生器, 将箱预热调至35~33℃。

2.2 抢救及护理:

患儿入院后, 立即连同包裹患儿的衣服立即置和预热好的暖箱内, 患儿取侧卧位, 迅速给氧, 持续低流量 (0.5 L/min) , 建立静脉通路, 给予托背或人工呼吸及呼吸囊辅助呼吸, 迅速清理呼吸道, 一般新生儿可给予热水袋置于襁褓外保温, 热水袋温度以为宜。新生儿复苏后, 要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定时测体温、心率、呼吸, 记24 h尿量, 肤温, 箱温保持在35~33℃, 温度55%~65%。保持患儿体温在35~37℃, 昼夜波动勿超过1℃。新生儿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肝脏不成熟, 肝功能不全, 凝血酶原第Ⅴ因子、第Ⅶ因子、第Ⅹ因子等均较足月儿为低。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肾功能低下由于肾小球、肾小管不成熟, 肾小球滤过率低。在护理早产儿时一定要细心、不要急躁、多观察早产儿的变化。

2.3 喂养:

轻度窒息和吸吮能力可以的患儿出生后4~6 h可直接用奶瓶喂养, 首次给予白开水5 mL, 以后再用5%葡萄糖5 mL, 婴儿能耐受后再开始喂母乳, 无母乳者最好喂配方奶, 奶量接患儿需要给予, 早产儿和重度窒息, 吸吮能力差的患儿鼻饲养, 开始按50 cal/kg水50 mL, 以后随体温上升逐渐增至100~120 cal/kg, 用2∶1奶或母乳, 每次注入10~20 mL, 间隔2 h, 注意适当的奶量和温度。

2.4 预防交叉感染。

每天清水将暖箱擦试1次, 并随时将治疗的奶液、葡萄糖等用湿布擦净, 水箱的蒸馏水要每天更换1次, 以防止细菌生长, 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的工作责任制, 防止感染。早产儿室应该有空气调节设备, 保持恒温、恒湿和空气新鲜。执行保护性隔离、治疗、喂奶前要卫生洗手或消毒双手, 戴好口罩、帽子, 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 定时用紫外线消毒, 婴儿在箱内每日擦浴1次, 勤换、勤洗, 保持箱内清洁, 使用一次性尿布。

3 护理要点

3.1

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新生儿暖箱的护理知识, 尽管暖箱可以为新生儿提供较为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但这并不等于这些新生儿就如生活在保险柜里, 可以万无一失, 可以高枕无忧了。暖箱使用不当, 会给新生儿带来伤害, 所以万事要小心。

3.2 暖箱温度调节:

随时观察新生儿体温情况, 逐渐调节, 要防止暖箱温度突然增高或降低, 致使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后果。暖箱温度过高时, 暖箱内新生儿体温会随之升高, 当体温超过38℃, 应降低暖箱温度, 每次可降低0.5~1.0℃, 并打开婴儿包被散热。调节暖箱温度应尽量避免暖箱温度突然增高或降低, 以免诱发新生儿呼吸暂停。

3.3 暖箱的湿度调节:

一般早产儿暖箱的湿度应维持在60%~65%, 对于胎龄较大的新生儿, 不主张箱内湿度太高, 一般无需在暖箱内加水。但是, 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 对环境的湿度要求会较高, 过低的湿度可以使呼吸道黏膜变干燥, 不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这时应将暖箱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胎儿年龄<30周的新生儿, 对相对湿度要求也较高一些, 以减少其肌体的蒸发散热。

3.4 补充水分:

在暖箱内生活的新生儿, 尤其是同时因黄疸而进行蓝光照射时, 应增加喂水量及喂水次数, 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以防止新生儿因进水不足或丢失过多水分而脱水。

3.5 对在暖箱里的新生儿, 可以采取裸体和包裹两种方式, 这2种方式对体温的影响有所不同, 适中温度时包裹较裸体平均高2~3℃。

单壁暖箱密闭性较差, 室温和周围的流动空气可以干扰暖箱温度的稳定性, 因此放置暖箱的新生儿最好不要不穿衣服。

3.6 暖箱的消毒:

暖箱备有湿化装置, 高湿度的环境是有利于一些细菌的繁殖的, 因此, 应每日用消毒液擦洗内、外箱壁, 每日更换水槽内蒸馏水, 每周更换暖箱, 以便彻底杀灭细菌。在更换过程中, 要注意将温度、湿度调节到适中后, 再放入新生儿。新生儿出暖箱后, 应对暖箱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4 护理体会

通过对新生儿患儿暖箱的护理体会到:合理使用暖箱即可保暖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氧的耗损, 预防硬肿症, 提高复苏成功率和新生儿成活率, 但如果技术不熟练, 责任心不强, 操作失误也可以造成新生儿病情恶化, 病程延长甚至死亡, 给患者家属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7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 第9篇

【摘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很大比例。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当地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了新生儿死亡原因,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资料来源及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子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7~2009年万安县人民医院、万安县中医院报告数据;以现住址为万安县、终审日期为2007~2009年作为统计分析;死因分类是根据国家ICD-10[2]死因编码规则进行分类。结果:2007~2009年共登记报告万安县新生儿死亡72例,占婴儿死亡人数的81.8%,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8.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1;死亡原因居前三位的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起源于围产期的其他情况;死亡年龄在1~7天内的占绝大多数,48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6.7%。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加强围产期监测,预防宫内窘迫,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预防保健2007年起国家要求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来院就诊的、不论其是否因疾病死亡的病例均要登记并进行网络直报。为了解万安县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根据《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2007~2009年上报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死亡病例数据来源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7~2009年本系统共收到报告现住址为万安县的新生儿死亡病例72例,我们将全部上报数据纳入统计和分析。

1.2统计分析:所有资料采用EXCEL 2000软件及《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自带的统计进行分析。

2结果

2.12007~2009年通过本系统共报告万安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105例,婴儿死亡88例,新生儿死亡72例,新生儿死亡人数占婴儿死亡人数的81.8%,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8.6%。

2.2性别构成:这7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男、女之比为1.4:1。

2.3死因构成: 7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死因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起源于围生期的其他情况。这3种死因构成明显高于其他死因,分别为23例、21例、14例,分别占全部死因的31.9%,29.2%,19.4%;三者共占全部死因的80.5%。其他死因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性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新生儿肺炎,意外的机械性窒息,其他心脏病,见表1。

3讨论

3.1本次分析中,新生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8.6%,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很有必要。

3.2从上面的分析得出,万安县新生儿死因顺位依次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起源于围生期的其他情况,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性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新生儿肺炎,意外的机械性窒息,其他心脏病。前3种死因占全部死因的绝大部分,占80.5%。因此如何预防早产儿的发生,预防产期新生儿产伤至关重要。

3.3本次分析中,早产儿、未成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早产儿、未成熟儿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在妊娠的最初12周,某些分子会影响到胎盘的生长,进而可能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极低体重儿由于较多器官在组织学上和生理上的成熟不足等因素,就可能导致出生后的死亡。

3.4在分娩过程中,枕位异常、产程停滞、宫缩乏力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产程的延长致胎儿受压过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同时要经受由宫缩引起的子宫、脐带受压致血流减少,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3.5 出生缺陷在本次分析中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例,先天性心脏畸形、先天性无肛、十二指肠闭锁各1例。分析其产生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3.5.1遗传因素:这种缺陷在上代或家族中有相同患者或父母某方带有异常基因。

3.5.2环境因素:孕妇长期接触电脑、过强紫外线等放射线的辐射,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

3.5.3现在很多35岁以后的孕妇生第二胎,研究表明, 35岁以后生子,出生缺陷儿的概率明显上升。过晚婚育会造成精子、卵子质量下降,甚至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很容易生出缺陷儿。

3.5.4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在出生缺陷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6 本次分析中有4例因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死亡病例。其主要与宫内或产时暂时缺氧有关。由于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故羊水吸入呼吸道。

3.7 通过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有2例因新生儿肺炎、1例支气管肺炎死亡的病例。新生儿肺部感染可发生在产前、分娩时及产后。所以医院应加强新生儿监护和护理,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新生儿肺部感染疾病的发生。

3.8综上所述,要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我认为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8.1加强产前宣教工作,做好孕产妇的分级管理,降低孕期并发症,防止早产,从而降低早产儿出生率。改善保养监护条件,加强低体重儿的生后管理,这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3.8.2加强围产期保健系统,尤其加强产前孕期保健,定期体检,常规B超检查,以纠正不良胎位和不良因素;对孕妇加强宣教,加强其自我监测,严密监护,积极预防宫内窘迫。

3.8.3为防止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应设置孕前预防、孕期检查、产后及产时干预等“三道防线”拦截出生缺陷。因此婚前要主动进行身体检查,掌握最佳的婚育年龄。在孕期做好各种优生筛查。防止大气污染,孕妇避免与有毒作业接触,在孕初3个月内防止病毒感染,注意孕期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平衡,以降低发病率。要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对出生缺陷进行早期的功能训练。

3.8.4提高产科医生技术水平,对预防产伤和新生儿窒息至关重要。加强围产期监护工作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工作,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建立母子统一管理的围产医学系统,作好胎儿和新生儿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以期获得优质后代。

3.8.5建立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的急救通道,建立三级基层保健网。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医生的技术培训。

3.8.6 加强新生儿室环境管理,预防和控制新生儿感染。

参考文献

[1] http://202.106.123.35/或http://219.142.85.3/或http://218.247.198.113

新生儿死亡制度 第10篇

绵阳市卫生局

关于成立绵阳市新生儿死亡评审组的通知

各区市县卫生局、园区社发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提高我市产科和新生儿科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切实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根据卫生部《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试行)》要求,经研究,决定成立绵阳市新生儿死亡评审组(附件1)。请各相关单位积极支持评审组成员履职(附件2),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不断促进妇幼健康发展。各区市县卫生局也应成立本辖区新生儿死亡评审组,严格按程序评审所有新生儿死亡病例,并及时向市妇幼保健院上报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和总结报告。

附件:

1、绵阳市新生儿死亡评审组名单

2、绵阳市新生儿死亡评审组职责

二○一○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基妇妇幼保健评审规范通知

签发:张兵核稿:余若江校对:曹建 绵阳市卫生局办公室2010年7月5日印

附件1:

绵阳市新生儿死亡评审组名单

组长:张兵

副组长:赵铀

成员:陈芳

陆琳

钱向明

王文英

赵军

王明章

邹大荣

任衣平

黄名寿

杨丽霞

周鑫君

曹建

蔡和沫 市卫生局机关党总支书记 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市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四○四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长(副主任医师)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市妇幼保健院基保科科长 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统计员 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科长 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工作人员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附件2:

绵阳市新生儿死亡评审组职责

一、评审组成员应严格遵守评审工作纪律,不得向外泄露评审情况。不得将评审相关资料、评审经过与结论对外披露。

二、对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明确死亡原因,做出死亡诊断或推断。

三、根据评审结果,找出医疗、保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干预措施。

四、完成“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

新生儿死亡制度 第11篇

亡认定有关问题的批复

卫医管函〔2009〕22号

山东省卫生厅:

你厅《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问题的请示》(鲁卫医字〔2008〕85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专家鉴定组应当根据胎儿离开母体时的具体临床表现综合判定其是否成活。经判定成活的,其后发生死亡,应当认定为新生儿死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事故等级由专家鉴定组根据《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卫生部令第32号)确定。

二、《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胎儿死亡事件如何认定的批复》(卫医发〔2000〕455号,以下简称《批复》)中有关医疗事故分级的规定是根据1987年国务院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有关医疗事故分级的规定作出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公布后,《办法》已经废止,《批复》中有关医疗事故分级的规定也不再适用,但有关胎儿死亡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被鉴定主体的规定仍然适用。此复。

新生儿死亡制度 第12篇

新生儿破伤风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目标,我市根据省卫生厅的安排,今年起实施降消项目,为进一步做好项目工作,加强项目管理,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1、孕产妇死亡:到2009年底,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5/10万以下。

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以上。

4、消毒接生率≥98%。

5、产前检查覆盖率≥90%。

6、县、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80%。

二、项目内容

1、人员进修与培训

①安排1名产科医生到省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3个月,重点进修产科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②安排2名产科医生到市级医疗机构进修产科或儿科3个月。③对全市产科技术人员进行2期产科知识培训。

2、聘请专家蹲点指导

根据省降消项目办的安排,我市聘请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一名,指导我市降消项目工作,规范各项技术标准和操作常规,培训我市产科技术骨干和妇幼保健人员,提高我市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和产科技术人员的急救能力。

3、健康教育

①印发宣传资料或小册子,广泛宣传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预防出生缺陷等知识及住院分娩的好处。

②每村写3—5条石灰标语,每个乡镇写4—5条横幅,广泛宣传母婴保健知识及住院分娩的好处。

③各医疗保健机构要举办“孕妇学校”广泛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的传播。

④在各医疗机构及公共场所张贴宣传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和预防出生缺陷的宣传画册。

4、加强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确保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狠抓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加强产科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提高产科急救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断增强急救意识,确保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为降低“两率”提供坚强的保障。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1、为了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和切实完成项目工作,我市成立降消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见文)。

2、项目由市卫生局具体组织实施。

3、项目办公室地点设市妇幼保健。

(二)具体工作安排

1、发文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2、召开项目工作启动大会。

3、举办2期产科知识培训班。

4、开展对项目工作的督导。

5、派产科人员进修培训。

四、措施与办法

1、签订责任状,制定奖惩办法

为加强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心,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完成,市卫生局将对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

2、加强督查与指导

根据省项目办的要求,市卫生局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单位进行4—5次督查与指导,重点督查产科质量情况,严格控制剖宫产率,完善各种产科制度,强化各种硬件建设,考核产科技术人员对--危急症的抢救能力。严查乡镇卫生院的高危孕妇截留现象,指导农卫站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高危筛查与监护及住院分娩宣传工作。

3、考核与评比

上一篇: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下一篇:学校网站工作计划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