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次机会都当做最后一次机会

2024-05-30

把每一次机会都当做最后一次机会(精选8篇)

把每一次机会都当做最后一次机会 第1篇

职业生涯是在断断续续中前进,在痛苦中完善,在放弃和内心冲突中延续。化解这些问题能使人成熟,并迈向更高的台阶。

有些人从来没有职业危机,但这类人相对较少。我们大多数人在职业生涯中都会遭遇一两次危机:工作中断,职场挫折,或一次重新定位。这些危机并不见得对人有害。我们甚至可以借此重新振作。因为职业生涯是在断断续续中前进,在痛苦中完善,在放弃和内心冲突中延续。化解这些问题能使人成熟,并迈向更高的台阶。

职业生涯起飞的助推器应该算是学校。作息时间、限制规定,对成绩的要求,“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分等等,在这些方面,学校和企业差不多。某些家庭对孩子学习的投入近乎疯狂的赌注。这意味着下一代必须去实现上一代的期望和计划。

在另一些家庭,孩子不能接受高等教育,需要等待若干年才能进修,接受职业培训,最后摆脱“自学者情结”。所以,第一次职业危机会出现在23~25岁。

25岁 对企业过分投入

第一份工作就像一次重生。这导致自我形象的转变,以及环境的变化:告别青春期,也告别父母舒适的家,选择并认同一种职业,认同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有些人不能告别过去,永远当学生以便逃避。另外一些人则埋着头,全力以赴投入实际工作。失去曾经拥有的参照系统以后,他们不由自主地把精力过度地投入到职业生活中,沉浸在初次拿到薪水的喜悦当中。

他们过于迎合企业,把自己所熟知的模式套用在工作中:家庭模式(讨好上司,要当最被喜欢的那个,或是最叛逆的那个);学校模式(取得优异成绩,将文件准备得完美无缺,星期日也在家里按时完成作业)。这个时期会导致身体极度疲惫:生物钟节奏发生变化,同时还要承担起新组建的小家庭的责任。大多数情况下,年轻的职业者经历过第一次失败以后,便跨过了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

30岁 跨越第一次失败

犯错误、不能每次都达到目标,这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一心想干好工作的年轻职业人,不会容忍自己出错;一旦出错,自我价值感则迅速降低。企业都是奖励作出贡献的人,谴责失败者。事实上,正是失败成就了我们的经验和能力,使我们的潜力得以开发;失败让我们增加承受力,让我们把真实的自己从职业目标中剥离开来。

跨越失败意味着我们应当拥有这样的想法:很多事情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当谦逊地承认,老板、消费者或同事不一定有和我们一样的想法,一样的目标,并且我们对此也无可奈何。承认失败可以让我们在职业生活中更上一层楼。

40岁 领导者的责任和孤独

大约从40岁起,职业生涯的主要危机开始爆发,有时候像地震一样剧烈。它的来临恰逢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平淡乏味,比如夫妻关系,家庭生活,生活方式,等等。40岁的职业人士已有15~的工作经历,他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他开始有白发,也开始承担责任。他失去了一些幻想,明白了企业既不是家也不是母亲,自己并非总是完美的,别人不会完全像自己一样行事......

一位38岁的部门经理说:“我工作上很满足,却再也睡不着觉。我反复问自己:我要一辈子都干这个工作吗?我有什么用?我是一个好领导吗?”当领导意味着承担责任,也势必带来新的痛苦:不被人爱的痛苦。不论职务大小,有了责任的人都体验到孤独。许多管理层的人士为了在孤独中寻找平衡而表现出这些行为:唐璜式的游戏人生,强迫性神经症,突发性抑郁症,身心疾病,间歇性躁狂症。

总的看来,他们对工作仍然过度投入:他们失去了自我,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所担任的职务。在社交晚宴上,“您做什么工作”式的提问把人的社会定义局限在职业和外表。遇到企业突然裁员或者调整岗位时,他们感到自己像失去了身份和地位一样。50岁的到来也是如此情景。

50岁 接受年轻人的挑战

50岁时,职业人士将会遭遇来自年轻人的挑战。后者更活跃,没有情绪困扰,更适应不断快速变化的环境。如果他想保持自己的领地,就需要再一次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年轻人的良师益友。想缩小年龄这个巨大的差距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更何况有些50岁的人发现自己已找不回最基本的能力,而且无力顺应时代的变化。

如果50岁失业,就会很难找到工作。他已没有能力重新定义自己,也没有勇气跨越这个障碍,因为他早已“像柠檬一样被榨干了”。对这个年龄的领导者来说,他们僵化的运作方式已经过时,被任命在养尊处优的闲职上。

不过,也是在这个年龄,他不用再证明什么,敢于冒险创建自己的公司,或者彻底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另外一些人,因为他们30年来对企业出色而忠诚的服务,继续获得微薄红利,但退休年龄的到来对他们来说,确实是职业生涯的终结。

60岁 告别职业生活

职业生活的最后一次危机出现在60~65岁。它也是由内心幻想与外在真相之间的矛盾引发的。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的玛丽,不仅养大了孩子,还是一名出色的营销人员。一下退休了,她难以接受:“太不公平了!脑子里我还是40岁的样子,还有成堆的事情要做,我一直忙忙碌碌的。现在可好,我该如何打发时光呢?”

在很多证券交易所,时常有一些闲不住的退休人员买卖股票。他们靠这个打发退休后的无聊日子。工作就像烈性毒品一样,也会让人上瘾。退休危机把对死亡的担忧提前表现出来,受害者首先想到的是拒绝承认现实,要不惜一切代价留在潮流中,然后会变得抑郁,甚至人格解体。比如一个退休的公务员说:“我遇到别人时,都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自己。”

职业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职业危机大体上都是过渡性的,能给人成熟和自我更新的机会。但也可能发展为对自己的一次深刻质疑,并由此引发出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有治疗师来帮助。然而,尽管大多数人愿意寻求帮助来解决心理、性或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但对于工作中的问题,他们常常独自面对——仿佛工作和家庭属于两个不同的星系。这个不正确的分界使得问题被拖延数月甚至数年。

职业生活是全部生活的一部分:因果关系的逻辑是一样的,对家庭生活有效的办法,对职业生活也同样有效。

认识你自己,然后掌握命运

徐小平—中国著名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指导专家,在错综复杂的咨询实践中提炼出一条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古希腊“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他在《仙人指路》这本书中写道——“你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你自己”的兴趣、能力、激情、欲望、压力、好恶、理想......并把这种对你自己的认识,融化灌输到你在职场上的追求与奋斗当中,这是决定你奋斗成败、生活质量、人生价值的核心要素。”

认识自己的方法是:以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一个中心”,以你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两个基本点”,从这里出发,寻找你一生的职业定位。

把每一次机会都当做最后一次机会 第2篇

初见邓显才,很难相信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竟然是资产数千万元、在商场“扑腾”了十几年的成功企业家。他的名片上除了简简单单的企业LOGO和手机号码,就只有一行小字:“您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能和追求卓越的您相识,是我今生荣幸。”

有人看了他的名片,不相信他是“三润才”的老板,当然,还有一个不便明言的事情是:邓显才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左腿肌肉萎缩。一个残疾人,做到全国中小印刷机行业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老板,听起来还真有点像是神话。熟悉他的人如此评价:邓显才的经历,足以写一部励志小说。

受张海迪的激励走上自强之路

学生时代,邓显才敏感、懦弱且沉默,身体的不便让他看多了别人异样的眼光。初中没有毕业,他就走向社会:做小工、当铁匠。

一个偶然的机会,邓显才看到了关于张海迪的报道。他把刊登有张海迪事迹的报纸贴在床前,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海迪充满感染力的微笑。也就是在那时,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让人尊敬、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学习。因为初中没有毕业,他就从背字典开始。白天在一家砖厂打工,晚上苦读。3年后,他的文章终于在县报上发表了,又经过两年的苦读,他取得了自考大专文凭,成功应聘当了县报编辑。

1991年,邓显才用仅有的300元钱,买了一台快报废的机械打印机,办起了私营打印社。街巷深处的小店,在他苦心经营下,从一个人发展到6个人,又陆续购置了电脑、复印机、胶印机,每个月的利润能达到1万多元。

1994年,邓显才带着800元钱,从老家来到重庆,寻求新的发展。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报社当勤杂工。在被别人扔掉的旧报纸中,他看到一则改变了命运的小信息:学习丝网印刷技术。

学完后,他想自己办个培训班,但连登广告的钱都没有。报社的同事看他为人老实,破例同意他缓交广告费。因为没有电话,广告上登的还是编辑部的电话号码。第二天,编辑部的电话成了“热线”。

第一期培训班,来了3个学员,第二期有8个,第三期就发展成20多个……原本还为广告费发愁的邓显才,在办培训班上,就赚了几十万元。凭借培训班几百个学员的网络,他与石家庄一家印刷机厂取得联系,从代理销售丝网印刷机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

第一次危机之后东山再起

,邓显才遭遇创业后第一次危机,合伙人要求将公司分拆,分拆后邓显才才发现,所有债务都被分到了他所属的重庆经营部。邓显才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这时,来了一个河北客户,本来已经饿得发慌的邓显才,却忽然来了精神。他领着客户去看惟一的那台坏机器,解释说没有机器了,“货到了我一定给您寄出去,就怕您交了钱不放心,要不您过阵子再来”。客户却说,要是信不过你,我会跑几千里过来吗?看着客户从鞋底掏出钱来,邓显才又有了东山再起的勇气。他用这笔钱作为定金,让厂里多发了几台机器,靠这种方式,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又重新建立了信誉。

这个河北客户,让邓显才发现了新的商机,他将经营部开到了被称为印刷之乡的河北保定,不仅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还有了辐射全国的能力。,邓显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开发印刷机。

他兼并了重庆一家效益不好的.机械加工厂,又买了日本先进的印刷机做样本,解剖、拆卸、设计、制图……半年后,属于“三润才”自己的印刷机生产出来了。之后,又陆续推出了十几个新产品,逐渐成为国产中小印刷机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

危机成为事业发展的契机

对于企业,邓显才实行的是开放式管理。管理层里没有家族成员,经理们有足够的权力处理业务,以至很多客户都把经理当成老板,又一次危机就这样来到。

曾经在“三润才”服务过多年的营销总经理和售后服务部主任相继辞职,他们掌握了公司所有销售网络、客户资源等,两人还合伙开了公司,也经营起印刷机械。

面对危机,邓显才又重新抓营销。某个客户要购买新印刷机,往往是几家公司同时知道消息。邓显才常常是打听好客户的抵达时间,派员工去火车站、汽车站接站,即使是凌晨两三点也不例外。然后陪客户考察市场,以质量和优势的价格,使客户满意地签下合同。半年后,公司的营销体系得以巩固。

公司的主要销售量都在广州。邓显才多方联系门面,并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发给所有客户,询问他们对售后服务的意见,又对公司进行整合。3个月后,广州的销量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总和。

危机,又一次成为邓显才事业发展的契机。

不到珠峰非好汉

公司发展了,邓显才也一度穿起了名牌,但他很快意识到,当一个“暴发户”绝非人生目标。每年,他都捐出好些钱用于公益事业。

,邓显才在重庆大学读完MBA,,又脱产5个月前往北京大学学习。在他心中,除了财富,还有一座叫珠穆朗玛的高峰。

20,邓显才作为重庆市的代表,参加“全国十大杰出残疾青年挑战世界屋脊”公益活动。途中,有人受伤,有人退出。第6天,邓显才也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他在日记中写道:脚下像踩着棉花,头剧烈疼痛,清晰地摸到太阳穴突突地跳动,胃里存不下任何东西,直到吐出苦水。尽管如此,他仍和其他挑战者一起高呼:寒冷是别一番温暖,曲折是另一种平坦,不到珠峰非好汉!

经过短暂休整之后,邓显才和其他勇士一起,驾车上了珠峰大本营。珠峰大本营管委会同意,在大本营石碑旁,立下珠峰第二块石碑,上面刻上那次挑战珠峰的全部残疾勇士的名字。

最后一次机会 第3篇

经我帮他精心地考察、选址、装修, 终于可以开业了, 可他还是不放心, 让我们帮他挑毛病。

我说:“挺好的, 赶快开业吧, 早开一天早赚钱。”朋友看着我说:“正式开业还要等一个星期, 不能让客人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我要请咨询公司替我找最挑剔的顾客来免费试吃。”

“你也太认真了, 先开业, 发现问题再改也来得及。”

“不, 我不能拿顾客做试验。我做过调查, 开业最初10天进店的顾客, 基本上就是将来店里长期的顾客。如果你在这10天留不住顾客, 你就得关门。”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 “一个新开的店, 有点儿不足是难免的, 客人也会谅解, 下次改正就行了。”

“不, 没有下次。我刚到国外和当地人交往时, 觉得他们很傻, 你说什么他们都信, 你如果想骗他们其实很容易, 但是他只让你骗一次, 以后永远不会再和你来往。”

把每一次机会都当成最后一次 第4篇

最后一次机会 第5篇

在之前的八盘中,我赢了五盘,输了三盘,得到5分。我是四级棋士,想升三级至少要得5.5分。这盘棋是我晋级的最后机会,不能输,只能赢或和,所以我的心情很紧张。

决战开始了,我不由自主地开始胡思乱想:“万一没赢也没和怎么办?”结果一不留神送给对手一个“后”。这倒让我慢慢冷静下来:“少了子不要慌,努力想办法。”我看准机会反抓了对手的“后”,但我还是比他少双“兵”。

对方开始不断地和我兑子,最后我只剩一“车”,他还有一“车”双“兵”。我开始“将”来“将”去,寻找着和棋的机会。突然,我发现他走了一步坏棋。于是,我先抽了他一个“兵”,又拼掉两人的“车”,最后用“王”杀掉了他唯一的“兵”,出现了“双王”和棋!我终于得到了来之不易的0.5分,成功晋级了!

把每一次机会都当成最后一次等 第6篇

店终于按照要求装修好了,可他还不放心,让我们帮他挑毛病。

我说:“挺好的,赶快开业吧,早开一天早赚钱。”朋友看着我说:“正式开业还要等一个星期。不能让客人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开业,我没有把握,所以我付费请咨询公司替我找最挑剔的顾客来免赞试吃。”“你也太认真了,先开业,发现问题再改也来得及。”“不,我不能拿顾客做试验。我做过调查,开业最初10天进店的顾客,基本上就是你店里长期顾客。如果你在这10天留不住顾客,你就得关门。”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一个新开的店,有点不足是难免的,客人也会谅解,下次改正就行了。”“不,没有下次,只给你一次机会。我刚到国外和当地人交往时,觉得他们很傻,你说什么他们都信,如果你骗他们其实很容易,但是他只给你骗一次,以后永远不会再和你来往。”

我看着朋友,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天来他如此认真,因为他深深知道,这既是他的第一个店,也可能是他的最后一个店,人生中的机会不会有很多次,把每一次机会都当作最后一次机会,充分准备全力以赴,那,你就不会永远在等待下一个机会。

斜坡的区别

吕志勇

太行山一景区大宾馆门前弧形的坡度,供小轿车上去下来,门童可以及时地开车门迎接宾客。可每到下雪天,坡上总会残留部分积雪。如果这时正好有客人光临,轿车很容易打滑,弄得宾馆很丢面子。如果是在家里,自然可以让门童及时清扫,可一个三星级的宾馆门前,老是用个人拿着扫帚,极不协调。

宾馆经理及时接到门童的汇报,立即组织专家团队找对策。专家团队集中了建筑、服务、礼仪诸多方面的权威,经过多天研究,终于想出个完美的办法。在坡度处安装了红外线遥感系统,每当天气冷到一定温度时,坡度两边的护栏上安装的水龙头里,就会喷出含有盐水的液体,氯化钠及时融化了冰,地面不再滑,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虽然前前后后花费了数万元,而且以后还要随时准备盐水,但经理认为很值得,褒奖了各位专家。

和这家宾馆几里之遥的另外一个景区,也建了一个宾馆,可惜是私人的,规格也没有这么高。下雪天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老板看见客人差点滑倒,就对负责接待的组长喊道:“再下雪如果我还看见客人滑倒,你必须卷铺盖回家。”

组长找来一位工匠。工匠看了看,然后用铁凿子凿出一条条的横纹,地面整体并没有破坏,但车和人上去时因为有横纹防滑,再也没有出过问题。组长给了工匠30块钱,工匠高高兴兴地哼着歌曲远去了……

把每一次暗算当做机遇 第7篇

“天知道”梨膏店的对面是一家姓于的人家开的水果店;梨膏店的发迹就是因为这家水果店。

光绪八年,于家水果店从山东莱阳运到上海闸北区50篓梨,因为路途遥远,梨皮被颠破,经雨一淋,运到目的地就开始烂,不管怎样晾晒和削皮,都卖不出去。

对门有个小店,里面住着夫妻二人,正没有粮食吃,见于家扔掉了许多烂梨,就拾来削去皮,挖掉烂眼,一吃很甜,就把削好的烂梨切成小块,一个铜钱卖五块,不料生意很兴隆。于是这夫妻俩就到于家水果店将一篓篓的烂梨买来。反正梨烂了也不值钱,于家乐得其所,一股脑地都贱卖给他们。买得多了,这对夫妻就将梨削好放进大缸用糖腌起来,这样更好吃,一上市,卖得更火了。后来,夫妻俩到处买烂梨,削去皮放进锅里熬成梨汁,制成膏糖。春天没梨吃,人们都想吃梨膏糖,梨膏糖一下子竟然成了南方的名产。

第二年,朝廷的钦差大臣到上海闸北区出巡,买了梨膏糖一吃,又甜又酸,觉得很好吃,就将梨膏糖带到北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正咳嗽,吃后觉得味道真好,便传旨叫夫妻俩进贡梨膏糖。这一下夫妻二人的生意做大了,正式开了梨膏糖店。

于家水果店老板暗自打探,终于知道这些梨膏糖是烂梨制成的,就又日良红,又嫉妒。因为怕得罪皇上,就在夜里写了一张纸,上写“天知道”三字,偷偷贴在了梨膏店的大门上。第二天,这夫妻俩一看“天知道”三个字,愣了一会儿,就知道有人捣乱。男老板哈哈大笑说:“我正想起个字号,今天有人写了字号送到门口:真是好极了。我家店里的梨膏糖连皇上都吃过,他是当今天子,应当叫‘天知道’。我就用这三个字当招牌!”他把招牌写得特别大,来看的人一问,知道皇上、太后都爱吃梨膏糖,这生意就更好了。

于家水果店老板骂人不成,反而让人家买卖更兴旺,字也被人利用了。就更生气了。一天,他又偷偷在梨膏店墙上画了一个把头缩进肚里的乌龟,还写着“不知羞耻”。第二天,梨膏店夫妻俩一看又是一愣,接着同声说:“咱们用乌龟当商标。梨膏糖能止咳,延年益寿,龟也是长寿的。”从此,这个商标就成了上海的驰名商标。

什么叫聪明?能把每一次挫折和暗算都当成机遇,趋利避害,即使别人把你踩在脚下,也能趁人抬脚的空,抓着人家的鞋带爬起来。这才叫聪明!而且是大聪明;一等的大聪明!

每一次机会都是新起点 第8篇

上一篇:2022燃料党支部八月份工作计划下一篇:班主任工作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