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陶艺教学活动

2024-06-20

二年级陶艺教学活动(精选16篇)

二年级陶艺教学活动 第1篇

锦宇小不点陶艺

锦宇幼教陶艺小班年级学年教学计划

小班幼儿陶艺(3周岁左右):这一学年使幼儿对陶艺的基本认识。通过对黏土、陶泥的抓握——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发展,用搓、印等简单的技法,完成一些简单的陶艺造型,以激发幼儿兴趣为主。循序渐进的设计课程并以游戏形式贯穿活动过程、激发幼儿陶艺兴趣为目的,持之以恒的达到预期效果。

小班上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的陶艺兴趣,面向全体,针对个别差异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挖掘幼儿的创造意识。九月份:常规建立*认识陶艺

1、谈话或游戏形式让幼儿知道:

1)玩泥后洗手,上课时配戴围裙,袖套; 2)保持工作区卫生,不乱扔、乱涂泥巴;

3)在老师的引导及帮助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收拾自己的工作区; 4)让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朋友的作品,不能乱拿和触摸(粘土未干时易变形、泥巴半干时易碎);

2、创设陶艺区角环境;

3、陶艺(欣赏、认识生活中陶艺日用瓷、认识粘土和陶泥);

4、本月教学主题: 1)教师节主题(串手链); 十月份:多变的泥条(基本技法:握+搓+接)

1、初步认识学习泥塑基本技法:搓和接

1):中秋主题(七彩棒棒糖); 2)筷子; 3)辣椒; 4)一碗五彩面; 十一月份:综合材料运用(基本技法:抓+握+压、印*超轻粘土)

1、初步认识、学习泥塑基本技法:压、印

2、发现生活中物品的机理美;

1)印红旗; 2)重阳节主题(重阳糕); 3)印巧克力; 4)印花纹盘子; 十二月份:美食妙妙屋(基本技法:拍+综合以上基本技法搓+压、印*超轻粘土)

1、初步认识、学习泥塑基本技法:拍

2、复习基本技法搓、拍、压、印

1):妙妙饼干: 2):汉堡包; 3)圣诞节主题(拐杖); 4)笑脸;

一月份: 活动

1、开展主题陶艺活动“冬天来了”,印手掌——制作“小手套”。

2、举办期末陶艺展览“我是小小陶艺家” 锦宇小不点陶艺

小班下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上学期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学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创作活动中,运用何种适合的艺术工具创造作品,表达他们个人的想法,感觉和感知。三月份:常规建立*复习技法儿歌

1、谈话或游戏形式让幼儿知道:

1)玩泥后洗手,上课时配戴围裙,袖套; 2)保持工作区卫生,不乱扔、乱涂泥巴;

3)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收拾自己的工作区;

4)让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朋友的作品,不能乱拿和触摸。(泥巴未干时易变形、半干时易碎);

2、创设陶艺区角环境。

3、巩固上学期陶艺基本技法儿歌、认知陶艺工具

4、本月教学主题: 1)三八妇女节主题(小花); 四月份:泥球游戏(基本技法:揉+拼)

1、初步认识、学习泥塑基本技法:揉

1):泥球变变——A圆形棒棒糖; B 清明节主题(清明粑)C 五彩豆; D小纽扣; 五月份:我是小厨师(基本技法:握+揉+拍+压+切+捏)

1、初步认识、学习泥塑基本技法:切和捏

2、复习基本技法:揉、拍、压等

3、认识陶艺工具刻刀(斜切刀、月亮弯刀)

1):可口薯条;2)母亲节主题: 切有趣的图形宝宝; 3)捏小勺子; 六月份:活动

1、“六一”小小陶艺家作品展览

2、博物馆的陶器。

七月份:综合材料运用创作

1、能用树叶、木块等有机理的物体在揉、拍、压好的泥板上进行印制,可以独立组合。

2、审美观的培养;

二年级陶艺教学活动 第2篇

星期五下午,我们全校举行了社会实践活动——陶艺制作。

全班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陶艺制作,个个都感到很新奇。怎么制作陶艺呢?个个也都无从下手。老师叫我们不要着急,她先是认真地给我们做了个陶艺杯子的示范,然后就叫我们开始制作陶艺。我先用刀子把泥巴切成一个正方形,再把正方形放在转盘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形,接着用铲子把圆片压平,这样,杯底就做好了。接着,我再用另一片长方形把圆片裹起来,并用铲子把它盖平,杯身就做成了。后来,要做杯把子了,我先是用泥巴搓成细条,把它捏弯并安装在杯子上。最后,我又在杯子上贴了许多图案,我的陶艺杯子就制作成功了。

看着我第一次做成得杯子,尽管还不太好看,但我感到很开心。通过这次陶艺制作,也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二年级陶艺教学活动 第3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 美术课程越来越讲求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 小学陶艺课教学已成为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潜在创造能力的开发, 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艺术修养的提高。

低年级学生对于艺术的热爱热情高涨, 一块块可爱的泥巴在他们的小手里都像宝贝一样, 揉揉捏捏, 一件艺术品就出来了。低年级的学生个性鲜明, 想象力丰富, 创作的时候也大胆, 会自我欣赏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到了高年级的时候, 孩子们画画和捏陶泥大多不会像低年级那样胆大, 敢于表现。会变得敏感, 变的小心翼翼, 连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的场景都会变成奢侈的一道风景线。有两种情况出现, 一种是全班同学都很安静的听课, 举手发言者很少, 陶艺作品千篇一律, 模仿课件中的内容, 或者老师的示范内容。另一种是, 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们在下面也不示弱, 试与老师比高低, 老师讲, 我也讲, 老师停我也停, 教师边讲课还得边停下来整顿课堂纪律, 三番几次, 怒火已升至心头, 课还没上完, 但是还得继续下去, 挫败感油然而生, 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尤其是偶尔遇到这样的现象, 有的孩子趁老师转身的时间或者是给其他同学辅导的时间把陶泥作为武器向别人挑衅, 搓成小泥球弹出去, 或者放在一块板子上, 玩起“愤怒的小泥球”游戏……这方面的创意倒是很让人佩服。要想彻底制止是比较困难的, 也会伤害孩子爱动, 爱引起别人的注意的天性。放任的话, 会嚣张了学生的气焰, 认为老师不管了, 更刺激的“游戏”又创作出来了。不禁深思, 类似这样的创意若能用在创作每节课学习的内容上也许真的很不错。只有慢慢引导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小学美术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学习、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工作的时候, 能够有‘为自己做’的境界, 实际上就在实现着艺术化生存的目标。”一节课35~40分钟的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都不把这样的孩子当成一种困难, 就是当成自己的任务, 用很平和的心去对待, 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 再调皮的学生也会被感化的。

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征备课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在保证基本固定性的同时, 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所以作为校本课程的陶艺课, 教案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特征来备课, 根据课堂情况随时做出调整。比如, 学习《非洲雕刻艺术》和《柱状雕刻》这两课的时候, 教材里展示的图片很繁琐, 所以教师自己先要把雕刻的方法学习透彻, 再总结出一套适合孩子的方法, 才能更容易让学生消化。另外, 单调的课程内容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树叶》和《船》这两课, 在第一节课时, 很多学生三下五除二的把作品做好了, 但是作品太单一, 缺乏思想。要使程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就得改的更有宽泛性, 改为《树叶的联想》和《我设计的新型船》, 一个“联想”, 一个“新型”, 完全能把学生的思维拓宽, 发挥的空间更大, 相比第一课时, 学生兴趣大增, 创作欲望极高, 作品评价的时候, 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要把自己的想法讲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在多次类似的修改过程中, 我总结出, 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特点来备课, 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搬到课堂上,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随心所欲, 为所当为。另外, 课件一定要有针对性, 太多的图片展示, 只会浪费时间, 又没什么作用。

三、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课堂示范艺术

“示范的过程是盛大优美的艺术作品形象产生的过程, 是展示美术自身的艺术文化魅力、领会造型技法的重要途径, 它传递着丰富的美术文化, 激发了学上的学习兴趣, 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同时也考验着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精彩的示范演绎让学生领略到教师精湛的技艺, 树立学生心目中良好的形象。”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课堂示范要重点突出, 要更加直观清晰。曾经在上课的示范的过程中, 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个别的学生看着老师还未开始的示范就说“老师老师, 我会做了, 不用示范, 快快给我们陶泥开始做吧”, 当然还有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明白的这么透彻, 所以在示范的时候, 我就会说, “别着急, 你已经会做了, 很好, 其中还有细节部分, 老师需要提醒你, 这些细节会使你的作品更完善……”有的时候, 抓住这样的机会, 我也会让这个学生给大家示范, 以同龄人的思维来教同龄人, 也许这样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一些。然后我再在学生的制作基础上添加一些意见和建议, 触类旁通其它技法, 拓展学生们的思维, 这样就更加有效的把示范方法交给学生, 又不至于固定死一种制作方法和模式, 所以每个人制作出来的作品都会带有自己喜爱的色彩在里面。

摘要:陶艺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的一门课程, 对于学生身心和健康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高年级学生又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 有的把艺术课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学习, 有的认为就是玩乐的课程, 所以课堂呈现出了气氛也完全不一样。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每位教育者可以问一问自己, 你做到了吗?应该怎样做到呢?

关键词:高年级,陶艺,方法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p230

[2]《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p5

二年级陶艺教学活动 第4篇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所谓三彩,是指用氧化铜烧成的绿色、氧化铁烧成的黄褐色、氧化钴烧成的蓝色,并用铅做溶剂,演变成黄、赭黄、深绿、翠绿、天蓝、褐红、茄紫等斑斓绚丽的色调。这些色调敷设在用精致的陶土烧制的造型各异的马、骆驼、胡人、女俑、奇兽及各种器物上,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唐三彩兴起的原因

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而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的繁荣,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等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艺术,从现代的陶瓷史上了解到,唐三彩在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即黄色和绿色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从陶瓷史上有人考证,这和唐代当时的审美观点起了很大的变化有关。在唐以前人们崇尚的是素色主义,到唐代以后,它包容了外来的多种文化,在绘画、陶瓷、金银器的制作上,形成了一个灿烂文化的特点。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倍,用以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造型及制作工艺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需要马,农民耕田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而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

马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透露马的精神动态,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而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也可见匠人们高超的制作工艺了。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交融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的种类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

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达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制和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考古界的挖掘,在丝绸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挖掘出来过唐三彩的器物碎片。那么这种文化流传到国外也对他们的陶瓷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日本和朝鲜。日本奈良时期曾经仿制中国的三彩制作出三彩器物,当时被称为奈良三彩,朝鲜的新罗时期也仿造中国的三彩制作过三彩的器物,叫新罗三彩。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也得以继承和发展。

盛唐时代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使当时的制陶业十分繁荣,唐三彩陶器是这种制陶工艺繁荣的重要标志。在全世界的许多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保存着许多造型优美、釉色斑斓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陶塑,也有各种形制的器具。

当我们看到那些奔腾的骏马、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形态各异的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里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的制作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一枝奇葩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一枝奇葩。其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生动的造型,使今天的人们对于盛唐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景况和盛唐人的精神追求充满遐想。

唐三彩的鼎盛时期为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年~756年)。这时期的三彩马、骆驼、胡人、女俑等产量大,品质高,色彩绚丽,造型多样,结构准确,逼真传神。所以唐三彩的代表性器型就是马、骆驼和人俑。唐三彩的马短尾丰臀,雄壮奔放;骆驼头颈高扬,举重若轻;人俑则表情生动,姿态传神。女俑面部丰腴,但身材颀长,匀称高挑;镇墓武士和镇墓兽则面部狰狞,孔武刚劲。盛唐以后,唐人的随葬风气变化,唐三彩逐渐式微。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开放性的时期之一。丝绸之路带来的马、骆驼、金银器、以及从丝绸之路走来的胡人,都成为大唐贵族生活时尚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唐人不仅生前享受这盛世太平,死后也希望延续甚至光大这种享受。所以崇尚厚葬的唐人就用唐三彩制器寄托他们的追求:这些健硕的马和骆驼、健壮的胡人、美丽的女俑,比现实还要多彩,往生比今生更奢华!唐三彩和其他的中国陶瓷器不同之处在于,它少有日常用具,而多是寄托着人们精神追求的艺术创作。这就使它具有天然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一被发现就广受青睐。

陶艺课三年级作文 第5篇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去上陶艺课。

到了陶艺馆,老师问我想做什么?我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做什么,妈妈说:“做个笔筒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块陶泥,让我把陶泥搓圆,再用手压平,把不圆的地方用小刀割圆。不一会儿,笔筒的底部就做好了。老师又从袋子里拿出一小块陶泥,让我把陶泥搓成又细又长的长条,我用同样的方法搓了好几条,把搓好的陶泥条一条一条地从笔筒的底部往上搭。搭好后,笔筒的形状就形成了。老师又教我用毛笔蘸一下泥浆,在笔筒的`细痕处涂一涂,再用手抹一抹,细痕就消失了!

这时,老师拿出一筐模具,让我选两个印在笔筒上当装饰品。我精心挑选了一个爱心模具和一个奶瓶模具,把陶泥压在上面,形状就出来了,我把压出来的形状粘在笔筒上,笔筒就完成了。老实说等笔筒干了,下星期再教你如何上釉。

陶艺制作七年级作文300字 第6篇

开始,我认为转盘有多大的用处呢,没想到不仅没用,还很惹人生气,看,如果用力,转盘就会倒在一边,不用力,就根本不能捏泥,所以,我就把它丢在一边。

于是,我用桌子捏泥,一开始,我觉得很简单,可后来,因为我的泥干了,我才知道,这也是要讲湿度的。

刚开始,我觉得挺难,可过不了多久,我就能驾轻就熟了。

我左看右看,发现李佳男捏了一个苹果手机,赵迦思捏了一个“五指山”,徐晨阳捏了一个电话,余斌佳捏了一个笔筒……真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啊!

制作陶艺的四年级作文 第7篇

星期三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到陶艺教室做陶艺。

一走进教室,我们就看到了一堆堆黄褐色的泥土,还有各式各样的.制作工具。有勺、刻刀、转盘……。今天的作品是笔筒。我和我的同桌余楚涵成为搭档,我们俩分工合作。我先从泥堆里拿了一小撮泥,开始做泥丸。我轻轻地把泥放在手心里用力搓,使它成为球形。我的搭档在做笔筒的底座。她把泥放在桌子上,用手使劲按压,把它压平,再用刀裁去多余部分,把它变成正方形。没过多久,我搓了很多的泥丸。这样做笔筒的材料准备齐全了,开始制作笔筒。我们先把底座放在转盘上,再把泥丸一个一个搭上去,大概搭个四五层就可以了,笔筒雏形基本完成。我们再把它精心的修整,使笔筒变得更加的完美。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制作完的笔筒拿出来,互相评头论足。

《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第8篇

《陶艺制作》是我校为响应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开设的小学六年级实践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同时学会用不同的陶艺成型方法体会立体造型的魅力。这是一项既有历史性又有现代感的活动,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并能创作自己的陶艺作品。活动中,学生既能在敲敲打打中释放自我,又能在精雕细刻中培养性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有较丰富的二维造型的经验,但对于像泥塑这样三维立体造型的体验较少。教学中应注重二者的比较,让孩子们把握住泥塑的这一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关于陶艺的基础知识,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

(2)掌握陶泥成型的常用方法,并能成功地制作一些作品。

(3)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孩子对陶艺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关于陶艺的知识,并学会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

难点:掌握陶泥成型的方法。

[教具准备]

练好的陶泥、做好的泥板、搓好的泥条、泥塑样品、绘画作品。

[学具准备]

锤子、塑料切片、圆形木棍、洒水壶、雕刻小工具、练好的陶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走进这个教室,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脏。

师:是的,但是老师希望今天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不要嫌它脏,每个人都应该对这有点脏的泥土充满了感情。伟大诗人艾青曾这样歌颂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泥土不仅养育了我们的生命,由泥土产生的陶艺文明也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亲近泥土、感受泥土,创造自己的陶艺作品。

教学意图:通过导入新课,拉近了孩子和泥土的距离,这堂课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目的不仅仅是制作陶艺作品,还要让孩子在亲近泥土的过程中释放性情。

二、学习新知

1.中国是陶瓷之乡

(1)教师设问。

师:陶瓷的价格有可能超过黄金吗?

生:古董陶瓷的话,是有可能的。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举例说明)。

(2)教师给同学们讲述一段中国瓷器价比黄金贵的历史故事。

瓷器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又一大贡献,它成熟于我国的东汉时期。当我国的皇家贵族尽情享用精美瓷器的时候,欧洲人还在使用粗糙的陶盆。15世纪初,中国瓷器传到了欧洲,欧洲贵族们对它爱不释手,并且绝对不相信如此洁白、精美的器皿是由泥土做成的,他们把中国瓷器称为“白色金子”,交易中我国瓷器的价格超过了当时黄金的价格。这是一段令人骄傲的、难以置信的历史。

(3)教师提问。

师:中国因此得了一个英文名字,是什么?

生:China。

师:china的本意是什么?

生:瓷器。

师:不难看出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曾经风靡到何等程度。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对陶瓷有一份更特殊的情感,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喜欢它。

教学意图:通过对传奇历史故事及China由来的了解,让孩子感受中国瓷器曾经创造的辉煌,增强孩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说一说生活中的陶瓷

(1)教师设问。

师:生活中你们用到过哪些陶瓷呢?

生:碗、酒瓶、勺子、花瓶……

(2)教师提问。

师:陶瓷除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其他领域有没有运用呢?

生:(基本不知道)。

师:(举例陈述)电脑的某些部件、太空飞机的外壳……

教学意图:打破大多数孩子对陶瓷的固有观念,拓展他们的视野,建立他们对陶瓷的新概念,使其更加佩服这个由“泥土”创造的奇迹。

3.谈谈陶艺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师:同学们以前玩过泥巴吗?遇到过什么问题?

生(少数):做的人物不易站立,泥巴太干塑形时容易断裂……

师:(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作一些解答)。

教学意图:由孩子提出的问题更贴近孩子的思维,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解决了部分孩子曾经在泥塑中遇到的困惑,同时也给没有经历的孩子一些经验。

4.了解泥塑的最大特点

师:泥塑与绘画相比,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生:绘画是平面的,泥塑是立体的。

师:(展示作品,并再次强调三维立体的表现方式)。

教学意图:通过二者的欣赏比较,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泥塑的特点。

5.泥塑的成型方法:教师示范制作猪八戒头像

(1)成型方法。

手捏成型:教师示范制作猪八戒的头和面部,边捏边讲。

泥板成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泥板,同时讲解其做法,并用泥板做成猪八戒的耳朵。

泥条成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泥条,同时讲解搓泥条的要点,并用泥条给猪八戒做一顶帽子。

师:在制作过程中,这几种方法常常是有选择性地综合利用的。

(2)作品展示。教师向孩子展示作品,并适时指点成型方法。

教学意图:学会泥塑的成型方法是本堂课的重点,用同一件作品给孩子展示不同的成型方法,让他们明白完成一件作品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更深入地让孩子们了解各种方法在作品创作中的灵活运用,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三、学生泥塑创作

(1)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我的小学生活”的主题创作。要求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有一定情境内容的、蕴意丰富的作品。

(2)小组讨论制作内容,并分工制作;教师巡查指导。

教学意图:让孩子明确作业要求,贴近孩子生活的主题设计更能让孩子释放心情、体味快乐,培养团队意识。

四、作品展评

(1)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作品,教师点评。介绍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忍不住走过来近距离观察,气氛热烈而愉快。

(2)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赋予泥土以生命,在交流中,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快乐、有趣的生活内容,同时感动于大家的真、善、美。今天,同学们用泥土创造了属于你们自己的“奇迹”!

九年级周记600字:体验陶艺 第9篇

陶瓷是中国的瑰宝,在英语中“陶瓷”和“中国”是一样的。老师介绍,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拉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体验一把的工艺。所谓拉坯:就是把泥土放在一个会转的机器上,根据不同的拉制方法,轻轻拉就可以做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杯子、碗、花瓶......

首先,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只见老师抓起一块瓷泥放在机器上,脚轻轻一踩踏板,机器就慢慢地转了起来。老师把手往中心点一按就出现一个小孔,随着机器的转动,孔越来越大。这时,老师的双手轻轻往上捧着,瓷泥就像受了控制一般,越涨越高,最终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碗。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上阵了。做什么好呢?进过一番思虑,我决定做一只花瓶。用我亲手做的花瓶插上鲜花一定很美吧!我美美的想着,挑了一块最白的瓷泥,放在机器上,接着把手浸湿就开工了。脚轻轻踩下踏板,机器转了起来,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空着手心扶着瓷泥团。瓷泥是细腻的,就像牛奶那般柔滑;瓷泥是光滑的,就像丝柔的质地;瓷泥又是柔软的,一按就会出现一个小孔。我把大拇指放在瓷泥的中央,很快我的手指开始下沉,伴随着瓷泥舒适的手感,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孔。在老师的指点下,我把双手合拢往上轻轻一提,泥就如着了魔一般,涨了上来。这瓷泥就像海水越涨越高,越涨越高。该收了!我的手换了个方向,掐住瓶口,按照老师的方法一点点往上提,瓶口渐渐变小了。花瓶也初现雏形。我正得意着,不料花瓶口却坍塌了一圈,天哪!怎么会这样。幸好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巧妙修改下,瓶子又立刻”雄赳赳气昂昂”的挺起腰板来,好神奇!我这才松了口气。

一个还算像样的瓶子总算完工了。妈妈说那只能称之为花瓶的姐妹——瓶子。好吧,我的瓶子矮矮胖胖的,像个大冬瓜,样子很搞笑,但也很可爱。瓶子上有一丝丝的细致纹路,这是瓷坯身上的美丽衣裳。要知道这可是我一下午幸苦得来的劳动成果,虽然不如外面商店里卖的那样精致,但却是我亲手制作的第一个瓷器作品,很值得珍藏。再看看我的“泥手”,就像从香蕉奶昔里捞出来一样,脏死了。

老师说,今天拉好的瓷坯还要经过放置半干、修坯、放置全干、素烧、上釉、正烧(1300度),才能制成成品,所以我的作品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寄过来,好期待我的成品啊!

做陶艺作文六年级600字 第10篇

我和妈妈来到陶艺馆,一踏进门就被这里面的艺术品所吸引了。里面有数不胜数的陶艺作品,顿时让我觉得老板阿姨能做出这么多的作品,真的很伟大。这时阿姨和蔼可亲的问我:“小朋友,你想要做什么样的款式?”其实我一眼就看中了那个漂亮的花瓶,外观晶莹剔透的,美丽极了!我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阿姨,阿姨听了就回答道:“没问题,我这就去给你准备材料。”

做陶艺的材料已备好,阿姨就跟我边讲解边演示做陶艺的顺序。首先要找到重心,重心稳定做出来的陶艺才美观。我像阿姨那样把手放在那儿,陶泥就一会儿变成胖的,一会儿变成高的,有趣极了。接着阿姨又教我怎样把陶泥变弯,变直,随着我的手,陶泥变得奇形怪状,好不容易阿姨才把我的陶泥拯救回来,就这样,变来变去的我就稀里糊涂了。最后在阿姨的指导下我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完成以后我就开始给我的作品选颜色,精挑细选后我选了一个叫碧玉晶花,看上去佷青翠的颜色,之后我写上自己的姓名。一切搞定之后我就迫不及待问阿姨什么时候可以拿,阿姨回答道:“像现在这种阴天天气至少要二十天左右”,听了这话我有点沮丧,不过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很快来临的!

做陶艺四年级作文300字 第11篇

我感兴趣的事很多很多,比如骑自行车、爬山、滑冰、打球等,可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做陶艺。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大华市场玩,我看见别人在那里做陶艺,感觉很有趣,就央求妈妈让我玩一下,妈妈同意了。服务员阿姨给我拿了一件围裙和一块陶土,还有一个小水桶。阿姨给我穿好围裙,我撸起袖子开始做。我踩了一下开关,圆盘就转了起来,随着我的手,陶土一会儿扁了,一会儿歪了,一点儿都不听使唤,我一遍又一遍地做,没想到,做着做着一大块陶土竟然只剩下了一点儿,几乎全部消失不见了。原来我的手不停的湿水,陶土全都被带到小水桶里面去了。什么东西也没做出来,我泄气地做在椅子上,妈妈见状对我说:“不要泄气,我们再来一次。”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做了一遍。这一次,我有了经验了,把手指放在陶土中央,陶土渐渐地变得越来越大,我用手捧着陶土,陶土就变得越来越高,慢慢一个碗的形状就出来了,但是碗的`边上有一个尖,我还是弄不好,我就请教阿姨。在阿姨的指导下,一个漂亮的爱心形状的碗就做成了。看着我的劳动成果,我真开心!

做陶艺真有趣,陶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我还想做陶艺!

陶艺实践课程的教学思考 第12篇

陶艺课程中, 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 老师的职责主要是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创作的经验及技巧, 为学生提供指导,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创作, 并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 从而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对陶艺有更深刻的体验和了解, 通过创作陶艺作品, 对学生设计思维, 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 强调开阔的设计思路、反复训练、学会技能、形成技巧,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实践课程需要艺术理念

针对陶艺的特殊性, 雕塑专业开设了陶艺通识课程, 此课程为理论课,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传统陶艺、近当代陶艺与陶艺技法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陶瓷概述、百花齐放的中国传统陶艺、博采众长的西方传统陶艺等;第二部分包括现代陶艺分类及风格流派、中国近当代陶艺;第三部分包括陶艺的成型技法、装饰技法、烧成技法。此课程使学生了解陶瓷艺术在中国美术历史上的发展, 以及各个时期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的状态, 了解不同艺术形态的变化, 制作手法的进步以及装饰手法的发展。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日后的陶艺创作有一个铺垫, 结合传统的艺术理论从而更好地理顺自己的创作思路。所有的实践课程都离不开理论方面的学习, 而理论的学习必须规范化, 整体化, 即可指导实践又可与现代的艺术思潮发展水平接轨, 同时弥补作者的创作修养的不足。因此, 实践课程需要渗透理论学习, 需要有生命力的艺术理念的介入。

二、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

好的实验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 我学院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内容涵盖了理论与实践, 从设计到成型制作, 到装饰再到烧成全方位的学习, 通过系统的学习, 使得学生们能综合运用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 (诸如泥板成型, 手捏成型, 拉坯成型, 泥条盘筑等) 进行作品的创作, 完成好基本坯体后再运用刻、划、画等各种坯体装饰手法以及运用釉色进行装饰, 最后装窑进行烧制。

陶艺方向课程的学习从大二开设理论课程陶艺通识为起始, 而实践类课程为大三开设的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 生活陶艺为大四开设总结性课程, 为毕业设计做准备。各门实践课程层层递进, 并各有侧重点。

(一) 陶艺基础

陶艺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 掌握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式, 如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拉坯成型等几种基本成型技法, 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泥性, 并解决立体的造型能力。

(二) 陶瓷装饰

陶瓷装饰是陶艺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装饰课程现有设置主要包括彩绘装饰、雕塑性装饰、原料的装饰与火的装饰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釉上彩绘、釉下彩绘等;第二部分包括刻划、镂雕、堆雕、压印和粘贴;第三部分包括绞胎、色釉、泥浆;第四部分包括素烧、乐烧、盐烧及柴烧。通过对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实践学习, 才能真正体会到每一种装饰方法的魅力, 进而使学生学会自由运用并形成综合装饰的能力。

(三) 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课程在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之后, 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成型技法以及装饰方法, 并且加以创作。创作是最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关键,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专业只有在设置好课程, 预想所能达到的效果, 有步骤地实践, 才能摸索出科学的教学规律, 逐步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

三、设置产、学、研相结合的“第二课堂”

在现代创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践教学手段, 为学生学习现代陶艺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以创作和生产工艺为主线, 设置了产、学、研相的结合“第二课堂”。安排开放性的课程内容和开放性的实践过程, 使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审美情感、审美认知和创作与生产技能。

(一) 校外实践基地

窑炉烧制等一直是陶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因为考虑到安全和场地等因素, 我专业于校外设立“东崖柴窑”。校外实践基地的设立主要是方便学生对于陶瓷烧制部分的学习, 实践基地现有大小两个柴窑以及一个中型电窑, 陶艺作品完成后, 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烧制的学习和实践, 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趣味性。

实践基地的设置同时方便了学生与陶瓷手工艺人的交流, 我们经常会邀请当地的土陶艺人进行技艺传授, 比如拉坯制作大缸花盆等等。同时也常邀请各地的陶艺爱好者来基地进行交流讲学, 使得学生能集各家所长, 更好地将学校与社会进行有效的链接,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 “第三学期”的设置

学校把每年暑期定为“第三学期”, 设立了1—3 年级学生每年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 以及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大三的“第三学期”为现代陶艺方向对的实习, 通过暑期实习, 利用暑期时间, 由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江西景德镇, 深入产区进行教学实践, 坚持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 把教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 把学生放到社会生产、技术应用中去培养, 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培养出了解社会, 了解技术应用状况, 能够服务社会经济第一线所需要的人才, 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陶艺课程的积极性。

四、总结

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全面发展, 综合学习。陶艺本就是一个综合的, 知识交叉的学科, 在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上需要集聚艺术理论、材料、设计、雕塑等领域人才的智慧, 以及综合的实力来完成陶艺创作。在实践课程中就更力体会到陶艺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培养的是综合创作能力, 这就需要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融合到行起, 通过老师的指导重新组合, 形成新的理念, 新的创造, 最终通过实践活动以淘艺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综合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践学习, 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从而培养出务实、全面的陶艺人才。

摘要: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 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合理, 已开设陶艺通识、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等课程。课程体系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制作技巧的同时,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及艺术理念。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设置了产、学、研相结合“第二课堂”。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雕塑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陶艺方向人才。

关键词:陶艺实践课程,合理,创新

参考文献

[1]竹内雄敏.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91.

[2]曾成平.教育实践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5.210.

六年级做陶艺作文600字 第13篇

我小心翼翼地捏着,最终,我将陶泥定型成了一个陶罐。随后,就到了雕刻的环节啦!我选了一把精细的小刀,开始画起属于我的“大作”来。

我小心地拿着刻刀,在陶罐上细心地刻画着,一点一线,都融入了我认真仔细的心。近处,几棵松柏正傲然挺立着,隐约可见几处民屋。远处,雄伟壮丽的瀑布正飞泻而下,形成了无数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蓝天之上,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飘着。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对呀,山水画怎么可以没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几笔,一座座青山就显现在了我的眼前。

做陶艺作文七年级700字精选 第14篇

一走进陶艺屋,只见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有造型古典优雅的花瓶,有精细别致的画作,也有小巧玲珑的陶瓷。因为是第一次做,我决定做最简单的杯子。开始做了,教我做的是一个叔叔,叔叔用竹刀切了一团泥给我,边指点边说:“首先,将泥巴搓成圆,接着把泥巴放到转盘上固定好。”我拿起泥巴,泥巴软软的,却十分有韧性。

我把泥巴放在手上转来转去,终于将泥巴搓成了圆,我把它放在了转盘上。叔叔讲着我做着,“用大拇指在泥巴中间钻个洞。”只见他用大拇指钻了一个洞,使这块泥有了形。我用大拇指钻了一个洞,可是怎样让他有形呢,只好请教老师。老师细心的教导:“就像包清明果一样,用两只手在洞里揉。”照着叔叔的方法,很快,我做出了瓶子的基本型,下一步,便是用到了铁片,我用铁片在杯子上刮着,使杯子变光滑,一个杯子的形状就呈现在我面前。

现在,杯子可是什么图案都没有,就需要用魔具来做出图案,在这一步上,我可是遇到了不少麻烦。陶泥较粘,用魔具做出来的图案很快就会黏在桌子上,拿下来的时候容易损坏,一连好几次都是这样,还把衣服搞得一塌糊涂,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使我非常懊恼,后来我试着用铁片,终于把做好的图案拿了起来,在后面加点水就能将图案粘在杯子上。

最后一步便是上色,用颜料和笔在杯子上上色,可我只上了一点点颜色。别看现在做出来的杯子和生活中的不同,可将杯子烧过以后,便和我们生活中的一样了。

难忘的陶艺课三年级作文 第15篇

三年级的时候,我上了一堂有趣的陶艺课。

那天下午,看着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同桌小声对我说:“看样子,我们的幸福时光就要到了。”我点点头,表示赞同。果然,老师微笑着宣布:“同学们,我们着两节课去书城玩陶艺。”“好啊!”“万岁!”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静悄悄地到了书城门口,老师说:“由于陶艺馆位置不够,一些同学先上五楼看书,一些先进去玩。”我是第二批进去的。

进去之后,我们看到一台台从来没见过的机器,都不禁小声讨论起来。有个工作人员来为我们介绍,这就是做陶器的机器,过了一会,我们看到前面同学的作品,做得真不错。我自以为是的说:“我能做得比这个更好!”

工作人员给我们示范了一次,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一会,我们又自己动手了,我和另一位同学工用这台机器,他抓了一块陶,学着介绍人员,他把手的.位置放好,踩着开关,转了起来,过了一会,这已经像一个杯子了,我终于忍不住了,说:“让我也试试。”我摸起陶,我细细的用手感觉,陶土冰凉冰凉的,我的心却暖洋洋的,旋转的机器,让我觉得自己也在和陶土一起舞蹈。直到同学提醒,我才发现自己已经把杯子转变形了。而提醒我的那个同学费了半天的劲,才让杯子又基本成型。这时我感觉到了前面同学的做得不容易,以后再也不敢乱说,不敢自以为是了。

《陶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第16篇

一、陶艺基础教学的理论性知识的传授

《陶艺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也是设计制作陶瓷最基础的一门课程, 一些高等院校作为美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和选修课程, 其课程一般安排在36学时左右,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陶艺全部的制作过程是不现实的。在上《陶艺基础》这门课程前, 首先就要学生了解认识陶艺, 并对我国的传统陶瓷艺术和现代陶艺进行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 如陶瓷发展简史、陶艺成型和装饰的方法, 最后了解陶艺的烧成原理和烧成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 更容易理解上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型和装饰方法进行陶艺制作, 更好地运用陶瓷材料展现其独特的艺术创新意识。

理论知识的传授方法不能再采用传统的黑板和课本的单一形式, 应根据授课内容配置优秀的作品图片和成型手法及具体操作的视频进行综合讲解, 这样可以使理论知识生动直观。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跟学生互动, 如利用学生对童年时期玩泥巴的一些记忆和玩面粉捏小动物的一些事情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理论性强的内容老师可以采取简单的生活语言加以解释, 对学生不理解的陶艺制作过程, 可以留到实践操作中解答, 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也大大的调动起来。

教师对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也可以采取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再理论讲解——再实践操作的形式, 使理论知识跟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课程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产生的问题作出解答, 这样学生可以得知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并加以改进。通过理论课的知识点的教学,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陶艺本体语言的独特美。陶艺造型千奇百态, 颜色、肌理丰富多彩, 以及烧成温度、烧成气氛的不可预测性, 为陶艺增加了神秘性, 更加增添了《陶艺基础》课程的艺术魅力。它除了可以丰富学生技术知识之外, 还能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扩大其知识储备。

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操作训练的组织

由于《陶艺基础》课程是以实践性操作为主的课程, 单靠理论性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 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课堂和课外对实践性训练的组织也是给学生一个可以提高自己实践操作能力的平台。通过实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构思理念, 采取泥板、泥条、拉坯及手捏等的几种陶艺基本成型技法制作陶艺, 凸显出独特的创新设计意识, 并且可以开拓学生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

《陶艺基础》课程中制作陶艺的过程是我们陶艺启蒙的基础, 也是学习成型技巧最为重要的时期, 单靠课堂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老师可以以示范和分析解答为主, 除正常的上课时间外, 任课老师应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进行陶艺制作。学生在课堂上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 课外加以练习和巩固,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学习, 反复的强化自己的薄弱操作环节, 达到真正实践训练的目的。通过课外的实践训练, 教师教学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的制作理念、制作技巧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任课老师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就要明确, 循序渐进, 勤于实际操作, 在实践中找到问题, 加以分析, 同样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并及时给予学生制作的陶艺作品一个科学的评价。这样, 学生不断的在制作过程中消化理论的知识点, 也解决了实际操作中的难点, 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就可以综合、全面的进行陶艺创作。

三、根据不同专业调整教学的侧重点

《陶艺基础》课程是借助陶艺这种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教学对象不是单一的, 它面对的是美术院校所有的专业, 所以就不能像对待陶瓷艺术设计和陶艺专业的教学方式那样安排。它的授课对象包括美术学和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学生, 任课老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 在与专业课程相符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以必要、适度为宜, 以掌握概念, 突出培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教学重点, 做到教学内容的灵活处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也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实践操作课程可以侧重于泥板成型的制作技法, 通过对泥板的组合了解建筑构件的组成和分解;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平面装饰方面的基础训练, 以刻坯、上釉等技法来对器物造型进行装饰;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陶艺装饰技法的训练, 以陶瓷釉料为主进行图案的绘制。这样不仅使基础美术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陶艺基础》课程的学习, 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美术专业基础课的一部分, 更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陶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 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 任课老师应结合讲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辅导、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针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并培养学生运用陶瓷作为材料媒介进行艺术创作, 以拓展对艺术创作材料的认识, 增强学生在今后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创新意识。

摘要:《陶艺基础》是一些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和选修课程。其教学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 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 任课老师应结合讲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辅导、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并培养学生运用陶瓷作为材料媒介进行艺术创作, 增强学生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陶艺基础,实践操作,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建筑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审核表下一篇:纳滤对煤矿矿井水处理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