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加工零件调研报告

2024-07-27

毕设加工零件调研报告(精选6篇)

毕设加工零件调研报告 第1篇

实习(调研)报告

一、课题来源及目的:

本题目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制造方向的培养目标和机械制造中的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工艺装备设计要求而自拟的毕业设计题目,目的是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工程实际和工程实际设计能力。

题目给出的零件是旋转头,旋转头两端分别与主动和从动构件铰接以传递运动和力。旋转头零件的工作条件要求良好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又要求具有足够的钢性和韧性。是很常见的一个零件,在焦炉设备中大量应用。

毕业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自身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将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重要的基本训练。

二、夹具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迄今为止,夹具仍是机电产品制造中必不可缺四大工具(刀具、夹具、量具、模具)之一。夹具在国内外也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依附于机床业或独立的小行业。

1、国内夹具发展史

我国国内的夹具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建立了面向机械行业的天津组合夹具厂,和面向航空工业的保定向阳机械厂,以后又建立了数个生产组合夹具元件的工厂。20世纪80年代后,两厂又各自独立开发了适合NC机床、加工中心的孔系组合夹具系统,不仅满足了我国国内的需求,还出口到美国等国家。由于我国在组合夹具技术上有历史的积累和性能价格比的优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制造业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特别是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其中蕴藏着大量商机,具有进一步扩大出口良好前景。

2、国外夹具发展史

从国际上看俄国、德国和美国是组合夹具的主要生产国。当前国际上的夹具企业均为中小企业,专用夹具、可调整夹具主要接受本地区和国内订货,而通用性强的组合夹具已逐步成熟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品种。有关夹具和组合夹具的产值和贸易额尚缺乏统计资料,但欧美市场上一套用于加工中心的央具,而组合夹具的大型基础件尤其昂贵。

3、国内外机床夹具发展现状

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目前中、小批多品种生产的工件品种已占工件种类总数的85%左右。现代生产要求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竞争。然而,一般企业都仍习惯于大量采用传统的专用夹具,一般在具有中等生产能力的工厂,里约拥有数千甚至近万套专用夹具;另一方面,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每隔3~4年就要更新50~80%左右专用夹具,而夹具的实际磨损量仅为10~20%左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现代制造企业对产品生产更加强调“多、快、好、省”。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都具有控制精密加工运动和多种表面加工的能力,大量的用于数控机床的夹具取消了对刀或导向功能,使得夹具结构大大简化,夹具种类减少,夹具适应零件各表面加工的柔性化则大大增加。

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则由编程中决定刀具的正确位置,利用精密的测量功能实现准确对刀,大大简化了夹具功能,柔性夹具中孔系列的组合夹具日益被人们看好,最大特点是简便、通用。孔系列组合夹具是最新发展的柔性夹具,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用孔系列组合夹具元件即可快速地组装成机床夹具。该系列元件结构简单,以孔定位,螺栓连接,定位精度高,刚性好,组装方便。由于便于计算机编程,所以特别适用于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和柔性生产线作为工装或随机夹具,也可为普通机床组装铣、刨、磨夹具。使用孔系列组合夹具可大幅度节省夹具的设计制造工时,缩短生产准备周期,节约钢材,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在柔性制造系统(FMS)中,我国已经基本应用孔系列的柔性夹具,并在不断完善之中。

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中,机械加工过程越来越柔性化,夹具的柔性化程度已经成为产品快速变换和制造系统新建或重组后运行的瓶颈,将会严重地影响制造系统的设计建造周期、系统生产率、质量和成本。今后,柔性夹具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为: a、进一步对传统夹具创新,继续成为柔性夹具的主流,使之更具柔性和实用性。b、重视原理和结构均有创新的柔性夹具开发和研究。

c、积极尝试和推动CAFD(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使工艺装备在现代制造业中同步;应用CAD技术能快速设计与制造柔性夹具,研究和开发用于标准的组合夹具、通/专用夹具的CAFD中的新型软件。

d、通用、经济、元件的功能强的柔性夹将普遍推广应用。e、智能夹具的开发与应用。

三、夹具的组成及作用:

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卡具。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工件

装好(定位)、夹牢(夹紧)。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有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移动分度装置两类)、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夹具底座)等组成。

夹具对机械制造行业意义重大,其主要作用如下: a、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夹具的使用一般包括两个过程:其一是夹具本身在机床上的安装和调整,这个过程主要是依靠夹具自身的定向键、对刀块来快速实现,或者通过找正、试切等方法来实现,但速度稍慢;其二是被加工工件在夹具中的安装,这个过程由于采用了专用的定位装置,因此能迅速实现

b、确保并稳定加工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加工过程中,工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容易得到保证,并且不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可靠。

c、操作简便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由于多数专用夹具的夹紧装置只需厂人操纵按钮、手柄即可实现对工件的夹紧,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人找正和调整工件的时间与难度,或者根本不需要找正和调整,所以,这些专用夹具的使用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会使生产作业更安全。

d、机床的加工范围得到扩大

很多专用夹具不仅能装夹某一种或一类工件,还能装夹不同类的工件,并且有的夹具本身还可在不同类的机床上使用,这些都扩大了机床的加工范围。使机床的加工柔性得以提升。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夹具设计方式已成为企业中产品快速上市的瓶颈,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夹具设计的效率。现代机床夹具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标准化、精密化、高效化和柔性化。

四、选题的意义: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每个机械制造厂或加工车间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生产前用它做生产准备,生产中用它做生产的指挥,生产后用它做生产的检验。正确的工艺规程可以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

机床夹具是工艺装备的主要组合部分,在机械制造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于其他环节,夹具在工艺系统中有着特殊地位,夹具的整体刚度对工件加工的动态误差产生着非常特殊的影响。当夹具的整体刚度远大于其他环节,工件加工的动态误差基本上只取决于夹具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

机床夹具的设计和使用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工艺措施之一。夹具对保证产质量,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扩大机床使用范围,缩短产品试制周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可靠地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和扩大机床的给以性能。

加工工艺及夹具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巩固,是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训练。

五、主要研究内容:

制定旋转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对加工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以及设计某M12螺纹孔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六、主要研究方法:

旋转头零件大量应用于焦炉设备中,通过旋转头零件的传动作用将力传递给焦炉炉盖爪,用于对焦炉设备炉盖的提升动作。本设计是旋转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某一些关键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本设计中的零件材料为Q235-B。为碳素结构钢,要求达到常温(20℃)冲击韧性试验要求。该材料含碳适中,有良好的塑性和焊接性能,成型能力很好,并具有一定的强度,综合性能较好,价格相对也很便宜,性价比高,用途最广泛。

旋转头零件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安排工艺过程时,就需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并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可以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夹具,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设计旋转头机加工艺过程中,预期涉及到的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a、对旋转头零件进行工艺审查,找出主要技术要求和分析关键的技术问题,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b、拟定工艺路线: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工艺规程设计的核心问题。设计时通常应初拟2~3个较为不同的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经技术经济分析后取其中的最佳方案实施之;

c、根据拟定的工艺规程路线合理地设计专用机床夹具。

七、拟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确设计要求和生产条件

a、了解工件情况,工序要求和加工状态:结构、材料、相关尺寸精度,前后工序关系。

b、了解机床刀具:机床合格,技术参数,运动情况,安装结构刀具的结构,精度联接方式等。

c、了解生产批量。

d、了解工厂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e、资料准备、收集。

2、拟定结构方案

a、定位方案:根据加工对象的精度要求,选择合理的定位方法,避免过定位、欠定位、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人为使定位误差加大等问题,尽量使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和加工基准相重合。

b、夹紧方案:根据零件的强度与外形选择合理的夹紧点,尽量避免零件变形,使工人操作安全、方便、快捷。

c、对刀导向方案:钻孔时辅助装置的应用,满足相关使用要求。

d、安装方式:安装在通用机床工作台上,选择相对应导向键,设计合理的分布位置。

八、参考文献:

[1] 陈宏钧.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员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刘慎玖.机械制造工艺案例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 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 曾志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 李名望.机床夹具设计实例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7] 王光斗,王春福.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8] 李昌年.机床夹具设计与制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9] 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机床夹具结构

[10] 陈宏钧.典型零件机械加工生产实例(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1] 陈家芳, 顾霞琴.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与实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2] 冯冠大.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13] 于骏一.典型零件制造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14] 贾军, 黎胜容.典型零件数控车加工生产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 融亦鸣.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6] 蔡建国.现代制造技术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17]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软件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6

毕设加工零件调研报告 第2篇

系、专业:电 信

班 级:xxxxx

实 训 人:xxx

指导教师:xx xxx

2013年 12月 9日1 / 1 项目一平凸透镜的加工

一、实训目的

1.学习并掌握平凸透镜加工的操作及流程; 2.学习实训中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3.了解平凸透镜的制作工艺及应用。

二、实训内容 1.精磨 古典法精磨

用散粒磨料细磨时,磨料在研磨磨具和零件之间处于松散的自由状态,借助细磨所加压力,通过模具·磨料和零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零件表面成型的目的。细磨前应根据零件粗磨后的表面质量,选择细磨用磨料粒度号,而我们细磨的第一道磨料粒度号应选用302#。1)细磨模具的修改 凹模修改:

A.用凹模在细磨机上细磨一盘零件;

B.洗净·擦干,用样板检查加工面光圈并加以修正;平模修改:

A.用温水融化平板模;

B.用标准的平面板适当的碾压平板模使之无大的凸痕并在其边缘滚圆.2)平凸透镜的精磨

精磨磨具

抛光磨具

/ 11

四轴研磨机

用散粒磨料在普通细磨机上过程如下:

A.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和镜盘大小选择机床,一般机床可加工的最大镜盘尺寸按平面镜盘尺寸计算,球面镜盘应进行换算。决定机床转速·三脚架摆幅·铁笔的前后位置及高低。

B.分清磨料粒度号,依次确定抹去余量分配。先选择302#的细砂进行第一道的细磨,然后选用304#的细砂研磨。

C.将镜盘或模具装上机床主轴,凹模应扣在其上,由铁笔拨动。

D.在下盘上均匀涂抹些磨料浆,放上镜盘,手推动几下,使磨料均匀分布。然后手扶铁笔,架至上盘支承孔内,开动机器。在研磨过程仔细观察是否全部磨到,如果均匀磨到,可继续加磨料。若镜盘边缘或中间未均匀地磨到,应修改模具稍作调整再磨。

E.镜盘和模具研合后,可在铁笔上加荷重,以加快研磨速度,如此研磨大约二十分钟。

F.清洗镜盘。检念无砂眼和擦痕时,换用第二道磨料研磨。当最后一道磨料在镜盘表面研磨均匀之后应停止加磨料,再加水磨到模具表面呈灰青色或灰褐色时,取下洗净,换成另外的平面。

G.将凹模换成平模,以同样的方法研磨另一平面后用温水洗净镜盘,检查表面细磨质量,合格后进行抛光。

/ 11

3)平凸透镜的抛光

精磨抛光机(四轴机)

A.抛光模的选用及制作。选择配比合适的抛光柏油模在温水里进行微溶,取出用小刀在其上划上均匀刻痕,然后在镜片上进行适当碾压成型,冷却。

B.修整。刚压制好的抛光模边缘进行适当修正使之形状规则。

C.调整好机床速度·摆幅;准备好水锅将细磨所用过的仪器工作台及摆架等抛光用的一切用具清洗干净。

D.抛光模面上涂上抛光液,然后上盘。将镜盘轻碾在抛光膜上用手推动几下,使之均匀,放上铁笔,开动机床,开始抛光。

E.抛光一段时间后应及时检查表面质量和面型,若磨点·砂眼去除均匀则抛光应继续进行。若光圈过高,过低则要随时调整有关工艺参数以控制光圈变化。

F.经过一段时间抛光合格后取下洗净,擦干后涂上保护膜,待干后下盘。G.以同样的方法对另一平面进行抛光,待该平面抛光完毕检查合格后,涂上保护 膜晾干后进行下一道工序。4)定心、磨边

A.定心磨边的目的是消除透镜的中心偏差,使透镜的基准轴和光轴重合并且使零件的外圆直径达到所需要的尺寸。

/ 11

定心磨边机

B.定心是通过光学或机械的方法将透镜的两球心置于磨边机回转轴线上,从而把以光轴为基准的磨边过程,变成以机床轴为对称轴的修磨透镜外圆的过程。

C.磨边是透镜定心后夹紧,用砂轮或金刚石磨轮磨削透镜的外圆。以获得图纸要求直径的透镜。5)机械定心的原理及方法

将透镜放在一对同轴精度高、端面精确垂直于轴线的接头之间,利用 弹簧压力夹紧透镜。其中一个接头可以转动,另一个既能转动又能沿轴向移动。当透镜光轴与机床主轴尚未重合时,则在弹簧弹力的作下,使透镜向未与接头接触的一边移动,直至整个表面与接头端面接触为止,完成定心。

三、实训小结

1.若要保证实训过程顺利进行,研磨之前应将实验仪器洗净,实训台进行全面清洗,避免有各号铁砂的混合以致影响效果。2.精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研磨情况作以反馈从而进行调节。3.定心磨边之前应作以计算,计划好加工余量,然后进行磨边操作。

/ 11

项目二平面零件的加工

一、实训目的

1.掌握平面零件上盘工艺,了解平面零件面形·平行度检测设备及手段。

2.能够熟练掌握平行平板加工的工艺流程并完成加工及检测。

3.学会总结,整理基本技术文件资料,做好工作场地的清洁。

二、实训内容 1.切割·整平

按加工尺寸和加工余量要求,在大料块上划出标线,然后在玻璃切割机上沿线进行切割或锯切。

1)手工整平,手握工件,使其在铸铁研磨盘上沿椭圆形路线运动,运动方向应与磨盘转动方向相反,同时加砂加水,研磨时需要多磨的地方应加大压力,如在凸出部·形块的厚端部或者让需要多磨的部位在磨盘的边缘部分停留的时间较长些。

2.胶条,将规格相同的一组划方玻璃按厚度方向胶成长条。工艺操作是先加热方玻璃片,然后涂上胶,再靠膜上胶条。

如图所示是零件胶条示意图,图中用一个

直角行夹具固定玻璃长条 3.滚圆

1)滚圆机及基本工作原理

/ 11

普通外圆铣磨机,其磨头轴位于水平方向,可横向调整吃力深度;主轴箱与尾架均可随工作台在床身上纵向移动,工作台的位置和行程也可调整。2)在铣磨机上加好玻璃后,启动开关和冷却装置滚圆。当工件的纵向进程

结束时,磨盘做横向进给。知道滚圆到预定尺寸后为止。4 粗磨

在完成开球面后就开始粗磨来修整球面面形。首先,我们用100#磨料将球面面形磨出来,然后同样用100#磨料粗磨平面。我们在切割是得到的零件中心厚度大概在13mm左右,而此时我们需要将零件的中心厚度磨到10.5mm左右。达到此厚度后依次改用240#和280#两种磨练对零件2面进行粗磨其目的在于初步减小零件表面疵病为精磨做准备

研磨机 双面磨抛

/ 11

如图a所示的是高速双面加工机床,其加工原理如图b所示,图中高速双面加工的上模3和下模5直径相同,分别以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角速度绕机床的主轴转动。在上下模之间,还有带动被加工工件的行星轮,它是被与主轴同心的内齿轮和中心齿轮啮合、驱动,绕着上下模的中心作行星运动,既有绕中心的公转,又有绕行星轮自我中心的自转。而被加工零件,则被放入行星轮中与被加工体形状一致的孔内。因此,被加工工件在上下模之间的运动,是行星运动与自转运动的合成,支承被加工零件的行星轮啮合情况如图c所示。

b 高速双面加工原理

a高速双面加工床 c双面精磨中的行星轮啮合情况

1–内齿轮;2–行星轮;3–上模;4–被加工工件;5–下模;6–中心齿轮

其工作步骤为: 1.先开电源开关、总开关。

2.用修盘轮修盘(调整圈数200圈。速度30转/min)其目的在于修整上下 盘的面形,清除盘上残留的玻璃片渣。3.将工件拉平

4.测速(100转左右,30转/min)5.将零件加工到所要求的尺寸 6.清洗设备做防锈处理

/ 11

三、实训总结

1.平行平面切割之前计算好尺度至关重要,尤其对加工余量的设定和计划。2.平行平板和棱镜的检验项主要是:面形·表面粗糙度和角度误差,包括平板的平行差·棱镜的第一光学平面差和第二光学平面差。

3.在棱镜的加工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方法,特别是在粗磨和精磨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工速度提升,更大大提高了零件的质量。

一、实训目的

项目三 其他项目总结

1.了解并掌握真空镀膜的详细过程及原理。

2.熟悉真空镀膜的各个步骤及操作过程。

3.学会晶体定向及其实验中的各个注意事项。

二、实训内容 1.镀膜

真空镀膜机由主机和电控柜组成。其中主机又包括真空系统、蒸发系统、膜层厚度控制系统、水冷系统等组成。实训步骤:

A.开总电源→机械泵→24V电源→触摸屏→PLC电源→控制1、2、3、4 进入触摸屏真空系统

B.开机械阀、阈阀、扩撒泵。设定扩撒泵温度40min后温度达到关阈阀开放气阀开真空室们,清洁真空室放入清洁好的工件和比较片,填装膜料关真空室门,开低阀抽真空后关低阀开阈阀5s后开高阀 进入膜系统

C.将除阻蒸开光以外的所有点电源开关全部打开,开公转,调节公转电压,9 / 11

开烘烤调节烘烤电压和烘烤温度,烘烤温度达到后关掉电压。D.打开充气离子源,开灯丝,调节灯丝电流,开阳极电流10min后反顺序关闭

E.开充气电子灯、挡板、灯丝调节灯丝电流(0.4~1A),30min后开高压,将膜厚控制仪设定打开视窗观察光斑位置。调节光斑的x、y坐标将光斑移动到坩埚的正中间。结束后反顺序关闭.F.当烘烤温度降下后关高阀,1min后开放气阀充气取出零件与陪镀片

结束工作,关上真空室门空抽3min保证真空室的洁净.当扩撒泵温度降到50以下后关闭电源,总气路,关总电源。

镀膜系统 真空系统

2.晶体定向

所谓晶体定向,就是在晶体材料毛坯上确定一个与该晶体轴成预定角度方向的基准面。

我们在实训中采用的是偏光显微镜定向。

其测试原理如图所示。具体方法是在晶体上先磨出两个大致垂直于晶体光轴的平面,并以其中一个面为原始基准面,用贴置法将其置于偏光显微镜中。若晶体光轴与偏光显微镜光轴同轴,得到的干涉条纹是以视场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环。若两光轴间有一定夹角,则干涉圆环中心不与视场中心重合。可沿基准面转动被测晶体,则干涉图像中心也随之转动。使干涉圆环中心处

/ 11

于视场中心,并严格不动,读出工件承座偏离原始位置时的角度,即为晶体原始基准面需要加工修整的量。

偏光显微镜定向法

S-光源 P1-起偏器 P2-检偏器 K-试样 O1-聚光镜 O2-物镜 BB-物镜的焦平面图

三、实训小结

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名词解释:

1.解理:指的是晶体在外界定向机械力的作用下,按着一定的方向分裂成光滑平面的能力。因解理而成的平面,称为解理面。2.双折射:由于晶体结构的各向异性,自然光进入各向异性晶体中,将分为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偏振光称为双折射。

3.晶体定向:单轴晶体加工前必须找正晶轴,磨出一个与晶轴垂直的表面作为加工基准面,工艺上称此为晶体的定向。过程中注意事项: 1.镀膜前的预热时间比较长,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耐心等

待或者做一些其他准备。

2.实验仪器的操作应按照仪器规则完整有序的进行,这样

利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毕设加工零件调研报告 第3篇

加工方案的确定是否合理对加工效率以及加工精度都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要按下列程序进行:研究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工艺规程;明确生产类型;选择毛坯;拟定加工路线;进行各工序的详细设计;进行技术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1 数控车削加工外回转体内零件表面以及端面的加工方法

1.1 车削加工外回转体内零件的方法

1.1.1 移动床鞍至工件右端,用中滑板控制吃刀量,摇动小滑板丝杠或床鞍作纵向移动车外圆。一次进给车削完毕,横向退出车刀,再纵向移动刀架滑板或床鞍至工件右端进行第二、第三次进给车削,直至符合图样要求未止。

1.1.2 在车外圆时,通常要进行试切削和试测量。其具体方法是:根据工件直径余量的1/2作横向进刀,当车刀在纵向外圆上移动至2mm左右时,纵向快速退出车刀,饶后停车测量,如尺寸已符合要求,就可切削。否则可以按上述方法继续进行试切削和试测量。

为了确保外圆的车削长度,通常先采用刻线痕法后采用测量法进行。即在车削前根据需要的长度,用钢直尺、样板、卡钳以及刀尖在工件表面上刻一条线痕,然后根据线痕进行车削。当车削完毕时,再用钢直尺或其他量具复测。

1.2 车削工件,一般分粗车和精车

1.2.1 粗车

在车床动力条件许可时,通常采用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大,转速不宜过快,以合理时间尽快把工件余量车掉。因为粗车对切削表面每有严格要求,只需留一定的精车余量即可。由于粗车切削力较大,工件装夹必须牢靠。粗车的另一作用是:可以及时发现毛坯材料内部的缺陷。

1.2.2 精车

精车是指车削的末道加工。未了使工件获得准确的尺寸和规定的表面粗糙度,操作者在精车时,通常把车刀修磨得锋利些。车床转速选得高一些,进给量选得小一些。

2 车削加工内回转体内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

2.1 车孔方法

直孔车削基本上于车外圆相同,只是进刀和退刀方向相反。粗车和精车内孔时也要进行试切和试测,其试切方法与试切外圆相同。即根据径向余量的一半横向进给,当车刀纵向切削至2mm左右时纵向快速退出车刀然后停车试测。反复进行,直至符合孔径精度要求为止。

2.2 孔径测量

测量孔径尺寸,通常用塞规和千分尺测量,它对于粗车和试切削的尺寸都能迅速地反映过来。目前对于精度较高的孔径都有用内径表测量。

用塞规测量塞规由过端、止端和柄组成。过端按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制成,测量时应塞入孔内。止端按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制成,测量时不允许插入孔内。当过端塞入孔内,而止端插不进去时,就说明此孔尺寸在最小极限尺寸与最大极限尺寸之间,是合格的。

3 工序的划分

3.1 数控车削加工工序的划分

3.1.1 以一次安装所进行的加工作为一道工序

将位置精度要求叫高的表面安排在一次安装下完成,以免多次安装所产生的安装误差影响位置精度。

3.1.2 以一个完整数控程序连续加工的内容为一道工序

一些零件在装加过程中虽然可以一次装夹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但有时也会受到各种限制,如数控系统本身的容量限制,机床超时间运行甚至要超负荷运行等等因素限制。有时程序太长也会增加机床的出错率,差错与检索困难,因此程序不能太长。这时可以以一个独立、完整的数控程序连续加工的内容为一道工序。在本工序内用多少把刀具,加工多少内容,主要根据控制系统的限制,机床连续工作时间的限制等因素考虑。

3.1.3 以工件上的结构内容组合用一把刀具加工为一道工序

有些零件结构较复杂,既有回转表面也有非回转表面,既有外圆、平面也有内腔、曲面。对于加工内容较多的零件,按零件结构特定将加工内容组合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用一把典型刀具加工。这时可以将组合在一起的所有部位作为一道工序。然后再将另外组合在一起的部位换另外一把刀具加工,作为新的一道工序。这样可以减少换刀次数,减少空程时间。

3.1.4 以粗、精加工的工序划分

对于容易发生加工硬化的零件,常常在粗加工后在进行进行矫正,此时的粗、精加工将作为两道工序出现,可以采用各类型的刀具或不同的数控设备来加工。对毛坯余量较大和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应将粗车和精车分开,划分成两道或更多的工序。我们可将粗加工安排在精度较差、功率大的数控机床上,将精加工安排在精度较高的数控机床上。以下图进行讲解。

该零件工价所用坯料为∮32mm棒料,批量生产,加工时用一台数控车床。工序划分如下:

第一道工序(按图所示将一批工件全部车出,包括切断),夹棒料外圆柱面,工序内容有:先车出∮12mm和∮20mm两圆柱面及圆锥面(粗车掉R42mm圆弧的部分余量),转刀后按总长要求留下加工余量切断。

第二道工序,用∮12mm外圆及∮20mm端面装夹,工序内容有:先车削包络SR7mm球面的30°圆锥面,然后对全部圆弧表面半精车(留少量的精车余量),最后换精车刀将全部圆弧表面一刀精车成形。

4 回转体类零件普通车床车削加工工序的安排

4.1 通常在零件表面有不易于数控机床车削加工的表面,如渐开线齿轮、封闭键槽、花键槽等各类表面,必须安排相应的普通机床的加工工序。

4.2 当零件表面质量及公差要求较高时,热加工工序需安排在数控车削加工之后,而热加工工序之后一般安排普通磨床的磨削加工。

4.3 当零件有特殊要求时,不能用数控机床完成全部的加工工序时,那就必须安排其他普通机床的加工工序,如铣削加工、磨削加工、喷丸、拉槽、滚压加工、抛光等。

4.4 而零件上有些表面可根据现有的设备条件采用非数控加工更适合,此时可适当安排这些普通机床的加工工序。

5 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工序的衔接

数控工序前后一般安排有其他普通工序,如安排得不好就容易产生矛盾,影响加工零件的精度以及加工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全面分析其加工工艺,达到相互能满足加工要求。

6 工序顺序的安排

制定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序顺序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6.1 按安装次数划分工序。以每一次装夹作为一道工序。这种划分主要适用于加工内容不多的零件。

6.2 按加工部位划分工序。按零件的结构特点分成几个加工部分,每个部分作为一道工序。

6.3 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这种方法用于工件在切削过程中基本不变形,退刀空间足够大的情况。此时可以着重考虑加工效率、减少换刀时间和尽可能缩短走刀路线。刀具集中分序法是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即用同一把刀或同一类刀具加工完成零件所需加工的部位,以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

6.4 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对易变形或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常用这种方法。这种划分工序一般不允许一次装夹就完成加工,而是粗加工时流出一定的加工余量,重新装夹后再完成精加工。

6.5中间穿插有通用机床加工工序的要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其加工顺序。

上述工序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不仅适用于数控车削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数控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

7 工步顺序和进给路线的确定

7.1 工序安排的一般原则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内外交叉,保证工件加工刚度及精度,同一把刀连续加工。

7.2 进给路线确定

(1)走最短加工路线,减少走刀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2)大余量毛坯的阶梯切削进给路线。

(3)双向进刀切削后所留余量。

(4)特殊进给路线。

8 小结

总之,在数控加工划分工序时,一定要在仔细分析零件图,合理确定毛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生产类型和生产条件的原则还是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一定要力求合理,并根据上面的原则来进行。设计时,一般应提出几种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数控加工方案是一般根据零件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结构形状、尺寸等因素确定。当有多台数控车床加工时,工序划分以机床为单位进行工步顺序和进给路线安排一般是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内外交叉,保证工件加工刚度原则。确定进给路线重点在于确定粗加工及空行程的进给路线。

摘要:数控车床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其具有广泛的加工艺性能,可车削外回转表面、内回转表面、各种特型面及复杂零件等。本文主要阐述了怎样确定典型零件车削加工方案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加工工序安排、进给路线的确定等方法。

关键词: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进给路线

参考文献

[1]南朝子.数控车削工艺与编程技巧[J].机械管理开发,2007(02).

[2]胡小波.浅谈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的编制[J].装备制造技术,2007(11).

[3]汤耀年《.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改中能力本位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11(06).

[4]张素芬.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探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04).

组合零件车削加工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组合零件;车削加工;基准零件;精加工余量

中图分类号:TH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066-03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车工技能大赛,不管是学生组,还是教师组以及职工组,一般实际操作试题多为组合零件车削加工,而且件数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与单一零件的车削加工相比,组合件车削加工各个零件时既能考核车内、外圆面、车圆锥、车偏心、车螺纹等车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能考核保证零件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的措施及工艺尺寸链计算等相关知识;既要保证组合件各零件的加工质量,又要保证零件按规定组合装配后的技术要求,还要求操作者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因此,车工技能大赛试题经常采用组合件的车削加工。

在大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在学生平时训练中,除了要对基本技能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外,指导教师应指导选手根据组合件技术要求拟定合理的加工方案,熟练掌握各个零件基本面的加工技能和技巧。本文就以2012全国车工技能大赛高级组的试题为例,对组合件加工进行工艺分析,并给出各个零件加工的参考加工工序过程,如图1所示:

图 1

1 装配关系分析

在车削之前,必须先把图纸看清楚,仔细分析组合件装配关系和装配要求。确定基准零件,也就是直接影响组合件装配后零件之间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零件。

(1)由图1可知,这套组合件由5个零件组成。件5为基准零件,件2、件3、件4装在件5上,用件1紧固。件1与件2为锥度配合,件3与件4为偏心配合,件2、件3、件4与件5为内外圆配合,件1与件5为双头梯形螺纹配合。

(2)装配后,要求件1、件2锥度配合后两端面的轴向间隙为2±0.1mm,件1、件2、件4加间隙2±0.1mm,总长为94±0.15mm。

2 工艺分析

组合件加工时应先车基准件,再按装配顺序加工其他零件。

(1)由于几个零件合用一根棒料毛坯,则应装夹这根棒料毛坯,将几个零件共同的外径按需要一次车出,共同的内孔也一次钻削、粗车,然后切断,并对每一个零件的长度尺寸留精车余量。

(2)由于配车、配合和总尺寸的需要,加工顺序应为:件5、件4、件3、件2、件1。

(3)为顺利装配及装配后轴向尺寸的要求,件2、件4在车削中均应在一次装夹、找正后精车外圆、内孔与端面,这样才能保证内外圆同轴和与端面的垂直。

(4)套件的车削是单件生产,不可能使用偏心夹具,要用万能方法加工,本套件的偏心用三爪自定心卡盘的一个爪垫上垫片的方法车削。对件3、件4车偏心时用同一个厚度的垫片,找正时百分表的读数应相同,以保证两件偏心的一致性。

(5)车削件3偏心轴时,要重点保证长度尺寸mm,车削件2时,要重点保证长度尺寸mm,这样才能保证装配后轴向尺寸精度,使件2与件4间无缝隙。

(6)装夹车削过的外圆时,应垫铜皮。

3 车削加工过程

3.1 车削件5

3.1.1 用三爪卡盘装夹毛坯外圆,车棒料右端面并打中心孔。

3.1.2 一夹一顶装夹,车外圆46mm,右端滚花,车SR45圆弧至精度要求。

3.1.3 调头,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滚花处并找正其余46mm外圆,车削左端并打中心孔;用尾座顶尖顶住,车削目标尺寸为外圆至;车梯形螺纹大径。除留出左端长度尺寸18mm留精车余量外,其余长度车削至尺寸。

3.1.4 车削长8mm螺纹退刀槽,倒角。

3.1.5 车削梯形螺纹Tr32至要求,倒角,精车mm外圆至精度要求。

3.2 件2、件3、件4共用一根棒料合车

3.2.1 用三爪卡盘装夹毛坯外圆,车削右端面,打中心孔引钻通孔30mm。

3.2.2 车件2、件4共同的外圆至尺寸。

3.2.3 车件4内孔至尺寸,车端面达精度要求,倒角,按件4长度尺寸切断留精加工余量。

3.2.4 车件2内孔至尺寸,车端面

达精度要求,倒角,件2长度尺寸切断留精加工

余量。

3.3 车削件4

在三爪自定心卡盘的一个爪下垫上一块厚度经过计算的垫片,找正偏心距(1±0.02)mm,车削偏心孔mm,深11mm,车削长度尺寸至20mm。

3.4 车削件3

3.4.1 车削mm外圆至尺寸,精车左

端面。

3.4.2 精车内孔至尺寸。

3.4.3 在三爪自定心卡盘的一个爪下垫上一块厚度经过计算的垫片,装夹mm找正偏心距(1±0.02)mm,车削偏心轴mm,长10mm,保证长度mm,精车右端面达长度尺寸。

3.5 车削件2

3.5.1 装夹外圆左部,找正圆跳动0.02mm,车削33mm内孔至尺寸,车削mm内孔至尺寸,保证长度尺寸,精车右端面。

3.5.2 装夹外圆右部,找正,车削内锥小头直孔40mm,深度26mm,车削内锥1﹕5成形,精车左端面,保证总长60mm,倒角。

3.6 车削件1

3.6.1 用三爪卡盘装夹55mm毛坯外圆,车棒料外圆52mm,右端滚花,钻内螺纹底孔至mm,车内孔,长度8mm,倒内螺纹左边角,精车右端面。

3.6.2 掉头装夹滚花处,找正,车削外锥大端mm外圆,保证滚花段长12mm,车外锥

1﹕5,与件2内锥配车,保证轴向间隙2±0.1mm。

3.6.3 车内螺纹,与件5配车,保证螺距尺寸6±0.02mm,车右端面,保证总长38mm,倒右倒角。

4 加工技巧

车工大赛试题件数多,要求精度高,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是取胜的关键,要节省时间除了合理安排工艺,还要在每一个加工环节注意加工技巧,例如,车削外圆时,为了控制尺寸,操作者要反复测量、试车、对刀,这样会耽误很多时间,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加工尺寸,如果在粗车外圆留出精加工余量后,不退刀,快速回车,不用试车,测量后按尺寸精度,直接利用车床刻度进刀,加工既能保证精度,又大大地节省了时间,这一点技巧就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这种加工方法尤其对旧了的机床管用。

5 安全文明生产

不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参加大赛,选手在实际操作时,要做到安全第一,文明生产,规范操作,确保人身、设备安全。按要求摆放整齐工量具;量具与车刀、工具应分开摆放,正确使用工、量具。加工结束,应将车床导轨切屑、冷却液、车床外表、工具柜台面擦拭干净,将油盘内切屑清除干净,打扫干净车床周围的环境卫生,并给导轨浇注润滑油;不要因为考试紧张就忽视了安全文明生产。应注意,安全文明生产是考核合格职业人的重要指标。

6 结语

影响组合件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因素很多,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加工出合格的组合件,取得好的大赛成绩,要合理安排工序步骤,尽量减少装夹次数,这样既提高效率,又能保证零件的位置精度,尽量让有形位公差要求的型面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加工,在加工中要合理使用切削液,防止零件因热变形而引起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超差。另外,刀具几何角度的大小对刀具的耐用度及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很大,对切削用量的选用也很关键。总之,技能大赛是对考生操作技能的检验,操作技能主要靠平时训练和积累。操作技能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提高,平时的积累和加强理论学习,并注重实际操作练习,是提高技能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的唯一手段。

参考文献

[1] 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彭德荫.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 雷午生.车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毕设加工零件调研报告 第5篇

这两个星期,我们实训的项目是板类零件的加工,与上次我们实训的模具钳工最大的区别在于,上次,我们实训的模具钳工是纯手工制造。你得靠自己的双手去戳,去磨削。而这次靠的是机器,去操作机器来完成对工件的加工。操作机器,安全是第一的。现在如此,以后到了企业上了工作岗位,亦是如此。才能做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也就说明了,先要保障安全,后面才能生产。做到安全生产,就得增强安全意识,熟记安全手册。上次我们就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抄写安全手册,抄写肯定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我们在抄写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其内容的记忆,从而在脑中,在意识上认识到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板类零件加工,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块钢板,按照所给尺寸对其进行的加工的过程,就叫做板类零件加工。拿工件,先铣。在没开始铣时,先要做好准备工作,那就是对好刀。调整工件与铣刀的距离,当工件与铣刀面轻微接触时,并对好了刀。在铣的过程中,注意铣削量一次不能超过3毫米,当铣削量过大时,就会造成刀片磨损过快。铣削面不平整。铣削分为精加工和粗加工,铣床高速正转时,所铣削的面比较平整,属于精加工。铣床低速正转时,铣削的面比较粗糙,不平整,属于粗加工。等到工件余量多出所给尺寸1~2个毫米时,就进行精加工。铣好了几个平面以后,接着就是上磨床磨,通过磨床的摇柄来控制磨床所磨的量。把工件去除毛刺以后,就把它放到磨床上面,测最高点,对好刀以后,从最高点开始磨。这样就避免了在磨的过程中工件飞出打到人,或砂轮蹦掉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在磨的时候,一次不能磨太多,在那个摇柄的地方有个刻度尺,一次进3个格,为最宜。磨好工件以后,先关磨床开关,刚关的时候,因为砂轮还没完全停止,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是看不到它还在转的,这样就误以为砂轮已经完全停止了,就去取工件,在这个时候,就很可以被砂轮擦伤手。因此,要等砂轮完全停止转动以后再把工件去下来。当我们在铣工件的时候,需要铣垂直面,垂直面的铣削方法。先找一个平面作为六个面的基准面,把工件放到虎口钳,用角度尺测量,使虎口钳与基准面垂直再进行铣削。这就是铣削垂直面的方法。等工件铣削磨好以后,就开始画线,线花好了就打孔。按照尺寸打好了孔以后,就对几个面进行最后的磨削,这样做出来的工件就好看些。

毕设加工零件调研报告 第6篇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与加工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生姓名:dfkjf;laj lk 学fg dfg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工程训练中心114

实验时间:f2012-4fsdf-15

一、实验室名称:工程训练中心

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与加工

三、实验学时:32

四、实验原理: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 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 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 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 心轴和曲轴等。轴的长径比小于 5 的称为短轴,大于 20 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 轴介于两者之间。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轴颈是轴的装配基 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 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

1、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 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2、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 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 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3、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 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 0.01~0.03mm,高精度轴(如 主轴)通常为 0.001~0.005mm。

4、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 Ra2.5~0.63?m,与轴承 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 Ra0.63~0.16?m。

(二)、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及热处理)、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及热处理 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

1、轴类零件的毛坯 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 料、锻件等毛坯形式。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 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中小批生产多采用自由锻,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模锻。

2、轴类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 轴类零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并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调质、正火、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45 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 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 45~52HRC。40Cr 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这类钢经调质和淬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轴承钢 GCr15 和弹簧钢 65Mn,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 面硬度可达 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 能,可制造较高精度的轴。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 38CrMoAIA 氮化钢。这种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不仅能获得很高的 表面硬度,而且能保持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与渗碳淬火 钢比较,它有热处理变形很小,硬度更高的特性。

五、实验目的:了解典型零件的特点、生产过程与应用;学习工 实验目的: 程制造工艺,学习工程手册的使用,掌握典型零件的毛坯制造、热处 理、机加工方法,将传统加工与现代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合理制定数 控加工工艺,正确使用数控设备及刀夹量具。

五、实验目的:

设计轴件,完成代码,完成轴件的加工。了解轴件加工的原理。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计算机、Mastercam X3软件、仿真软件、数控车床、90°外圆车刀、60°螺纹刀、切槽刀,尖头车刀量具及材料。

七、实验步骤:

1、设计零件,绘制图形。

2、根据零件图样进行工艺 实验步骤:

分析、处理,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3、根据加工工艺文件编制加 工程序。

4、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出零件。工艺路线:

(1)夹一端,伸出101mm(2)先粗加工外轮廓SR9、R5、圆锥、M30及32、38的外圆!(3)精加工第(2)步

(4)切外圆为26的槽(5)加工M30的外圆(6)切断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附件: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程序: % G21 G0 T0101 G97 S1400 M03 G0 X42.Z0.G98 G1 X0.F60.G0 Z2.G97 S900 X28.395 Z4.5 G1 Z2.5 F200.Z-93.334 G2 X30.394 Z-99.965 R131.663 G1 X33.222 Z-98.551 G0 Z4.5 X26.396

G1 Z2.5 Z-64.969

X26.4 Z-64.98 Z-70.Z-75.Z-79.063

G2 X28.795 Z-94.864 R131.663 G1 X31.623 Z-93.449 G0 Z4.5 X24.397 G1 Z2.5 Z-59.971

X26.4 Z-64.98 Z-70.Z-75.Z-79.063 G2 X26.796 Z-84.527 R131.663 G1 X29.624 Z-83.113 G0 Z4.5 X22.397 G1 Z2.5 Z-54.974 X24.797 Z-60.971 X27.625 Z-59.557 G0 Z4.5 X20.398 G1 Z2.5 Z-49.976 X22.797 Z-55.974 X25.626 Z-54.559 G0 Z4.5 X18.399 G1 Z2.5 Z-24.879 X18.595 Z-24.93 G3 X18.81 Z-25.107 R.2 G1 Z-46.006 X20.798 Z-50.976 X23.627 Z-49.562 G0 Z4.5 X16.4 G1 Z2.5 Z-20.Z-24.8 X18.G3 X18.185 Z-24.823 R.2 G1 X18.595 Z-24.93 G3 X18.799 Z-25.061 R.2 G1 X21.628 Z-23.646 G28 U0.W0.M05 T0100 M00 G0 T0202 G97 S1200 M03 G0 X24.419 Z-23.522 G1 X20.648 Z-22.854 F120.G2 X17.912 Z-26.505 R30.482 F100.G1 Z-44.201 F120.G2 X18.38 Z-44.937 R30.482 G1 X21.208 Z-43.523 G0 X22.114 Z-26.493

G1 X18.312 Z-25.871

G2 X17.038 Z-28.102 R30.482 F100.G1 Z-42.603 F120.G2 X18.312 Z-44.835 R30.482 G1 X21.141 Z-43.421 G0 X21.296 Z-27.856

G1 X17.438 Z-27.33

G2 X16.163 Z-30.208 R30.482 F100.G1 Z-40.498 F120.G2 X17.438 Z-43.376 R30.482 G1 X20.266 Z-41.962 G0 X20.479 Z-29.559

G1 X16.563 Z-29.152

G2 X15.288 Z-35.353 R30.482 F100.X16.563 Z-41.554 R30.482 F120.G1 X19.391 Z-40.14 G97 S1300 G0 Z2.X16.G1 Z0.Z-20.X18.41 Z-25.107

G2 X14.887 Z-35.353 R30.682 X18.Z-45.R30.682 G1 X26.Z-65.Z-70.Z-75.G2 X25.969 Z-77.032 R131.863 X30.Z-100.R131.863 G1 X32.828 Z-98.586 G28 U0.W0.M05 T0200 M00

G0 T0303

G97 S600 M03 G0 X36.8 Z-69.G1 X20.4 F40.G0 X36.8 Z-68.2 G1 X20.4 X20.64 Z-68.32 G0 X36.8 Z-69.8 G1 X20.4 X20.64 Z-69.68 G0 X36.8 Z-70.2 G1 X26.4 G2 X25.6 Z-69.8 R.4 G1 X20.4 X20.64 Z-69.68 G0 X36.8 Z-67.8 G1 X26.4 G3 X25.6 Z-68.2 R.4 G1 X20.4 X20.64 Z-68.32 G0 X36.8 Z-66.386 X28.828 G1 X26.Z-67.8 G3 X25.6 Z-68.R.2 G1 X20.G0 X28.828 Z-71.614 G1 X26.Z-70.2 G2 X25.6 Z-70.R.2 G1 X20.X20.3 Z-69.85 G0 X28.828 Z-24.X26.8 G1 X10.4 G0 X26.8 Z-23.2 G1 X10.4 X10.64 Z-23.32 G0 X26.8

Z-24.8 G1 X10.4

X10.64 Z-24.68 G0 X26.8 Z-25.2 G1 X16.4

G2 X15.6 Z-24.8 R.4 G1 X10.4

X10.64 Z-24.68 G0 X26.8 Z-22.8 G1 X16.4

G3 X15.6 Z-23.2 R.4 G1 X10.4

X10.64 Z-23.32 G0 X26.8 Z-21.386 X18.828

G1 X16.Z-22.8 G3 X15.6 Z-23.R.2 G1 X10.G0 X18.828 Z-26.614

G1 X16.Z-25.2 G2 X15.6 Z-25.R.2 G1 X10.X10.3 Z-24.85 G0 X18.828 X36.8 Z-69.G1 X20.4 G0 X36.8 Z-68.2 G1 X20.4

X20.64 Z-68.32 G0 X36.8 Z-69.8 G1 X20.4

X20.64 Z-69.68 G0 X36.8 Z-70.2 G1 X26.4

G2 X25.6 Z-69.8 R.4 G1 X20.4 X20.64 Z-69.68 G0 X36.8 Z-67.8 G1 X26.4 G3 X25.6 Z-68.2 R.4 G1 X20.4 X20.64 Z-68.32 G0 X36.8 Z-66.386 X28.828 G1 X26.Z-67.8 G3 X25.6 Z-68.R.2 G1 X20.X20.3 Z-68.15 G0 X28.828 Z-71.614 G1 X26.Z-70.2 G2 X25.6 Z-70.R.2 G1 X20.X20.3 Z-69.85 G0 X28.828 Z-24.X26.8 G1 X10.4 G0 X26.8 Z-23.2 G1 X10.4 X10.64 Z-23.32 G0 X26.8 Z-24.8 G1 X10.4 X10.64 Z-24.68 G0 X26.8 Z-25.2 G1 X16.4 G2 X15.6 Z-24.8 R.4 G1 X10.4 X10.64 Z-24.68 G0 X26.8 Z-22.8

G1 X16.4

G3 X15.6 Z-23.2 R.4 G1 X10.4

X10.64 Z-23.32 G0 X26.8 Z-21.386 X18.828

G1 X16.Z-22.8 G3 X15.6 Z-23.R.2 G1 X10.X10.3 Z-23.15 G0 X18.828 Z-26.614

G1 X16.Z-25.2 G2 X15.6 Z-25.R.2 G1 X10.X10.3 Z-24.85 G0 X18.828

G28 U0.W0.M05 T0300 M00

G0 T0404

G97 S800 M03 G0 X20.Z3.45 X15.022

G99 G32 Z-22.F1.5 G0 X20.Z3.301 X14.486

G32 Z-22.F1.5 G0 X20.Z3.185 X14.068

G32 Z-22.F1.5 G0 X20.Z3.087 X13.713

G32 Z-22.F1.5 G0 X20.Z3.X13.4

G32 Z-22.F1.5

G0 X20.Z3.X13.4 G32 Z-22.F1.5 G0 X20.Z3.45 G28 U0.W0.M05 T0400 M01 G0 T0303

G97 S600 M03 G0 X44.Z-103.G98 G1 X40.F40.X1.8 X5.8 G0 X34.G28 U0.W0.M05 T0300 M30 %

九、实验结论:

完场轴件设计与代码实现,并且最后完成轴件的加工!

十、总结及心得体会:

在实验中自己通过对数控机床的操作切实的参与轴件的加工,对轴件的设计与代码的实现。

十一、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实验的过程中时间的安排与其他的课会有所冲突。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平时得分:

实际操作得分:

报告得分:

总成绩:

指导教师:

上一篇:集团公司印章管理制度下一篇: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