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堂杂文随笔

2024-07-09

我的天堂杂文随笔(精选14篇)

我的天堂杂文随笔 第1篇

今天在国图,国图的新楼真的好漂亮,那么明亮,那么多书,那么多人都在看书。

按有些人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按我的话说,呛死你丫的。

上网很方便,刷一下卡,就可以免费上2个小时,想继续的话,两个小时快到了就继续刷。

有很多资料,很多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期刊,杂志,论文下载。旁边有打印室,复印室,借阅的资料不可以带出,但是可以复印。

公共饮水的东西很有意思,一次性水杯是公交卡大小的不透水纸袋,喝水的时候拿一个,接满刚好一口。袋子不想要了可以扔掉,我希望自己下次可以每次喝水只用一个袋子,这样才能真的做到为环保出份力。

上网的时候看到有好几个民工模样的人,甚至是流浪汉模样的人,在旁边的机子上查阅资料。

开始我注意到的是一个40岁左右很瘦削的中年男人。皮肤黝黑,皱纹如沟壑。头发脏乱到可以以任意形态造型,衣服上泛着光,戴着一副老旧的厚片眼镜。他脸上带着笑容,很认真的在查找着什么资料。

和他一起的还有两个人,我看到期中一个的鞋露脚趾头了,就是很老款的那种布鞋,整个人也是那样脏脏的。坐在那里,在搜索东西。

还有一个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等有机子空出来,手里拿着手机,很期待的样子。

他们肯定经常来,在空闲的时候,来看书读报。

还看到一个白化病人,眼睛很不好整个人贴在屏幕上,很仔细的阅读着。还有老爷爷,慢悠悠的打字查询。还有年轻人在刷豆瓣,还有老人在看戏曲光碟。

大家很安静,轻声慢步的在机房里寻找空位,安静的坐在沙发上等待,离开的时候努力不让自己发出很大的声音。没有人喧哗,没有人不守规则,没有人不排队,没有人浪费。

就那么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们一直想要的平等,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和谐和幸福。

每个人都可以很好的约束自己,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每个人都有好的对待别人。

没有禁锢,没有卑微,没有权贵,没有歧视。

想起褚树青说的话:我希望读者能真正自由地走进图书馆,就像走进自己家书房一样。

对于乞丐来访,有人投诉认为不妥,他又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他说《参考消息》是乞丐、拾荒者最喜欢阅读的报纸,并为此多订了几份。

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对比一些权贵说的话,农村的孩子不要上大学了,因为会没有人愿意回去建设家乡。我不想对这样的言论做出过多评价。

没有人拥有歧视他人的权利,没有人拥有剥夺别人求知的权利,没有人拥有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并践踏别人梦想的权利。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连人类最本能的求知都要压迫的话,我看不到所谓的进步在何方,更看不到那些报纸上、新闻里提到的美好明天在何方。

《参考消息》是怎么样的报纸,我想多数人都知道,乞丐和拾荒者喜欢阅读,他们在寻找的是不是那些进步的、和谐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未来?他们又是否知道,他们的安危生死或许在规则制定者的眼里根本就是一文不值的?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羡慕着的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也同样感受不到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假象?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世界会变得像今天一样。

我的天堂杂文随笔 第2篇

把它收起来扔在一角,那个褶皱里仍夹着这夜的雨水,过了很久再撑开,一股发泄的气息扑鼻而来,即使是个晴天,也会令你想起那场遥远的雨。

——七堇年《尘雨》

一如既往从音乐说起,初中时候最爱听周传雄的歌曲,《关不上的窗》是其中一首,那时我老记成《打不开的窗》。今天无意中听见《今宵酒醒何处》,才察觉过去喜欢的已经离现在很远了。

初中爱写日记,没事写点小说,不像现在成天写散文。时间的巧合像是神迹,我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当你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个名词有点感觉时,它一定会在这段时间充斥在你的视线周围。比如最近爱提到百草枯,就看到百草枯上了热搜。

喜欢的生活其实是颓废的样子,听歌看电影玩游戏,深夜里再写上两段不加思考的语句。这两天把《大鱼海棠》和《乘风破浪》再看了一遍,加之一些其他的电影,过得自责而又颓废。

我喜欢《大鱼海棠》的湫,很生气椿最后说的那句话:“你相信奇迹吗?”明明湫换回了椿的寿命,却被认为是奇迹。“我一直把你当哥哥。”

湫哭了——我对你那么好原来你把我当哥哥。

“你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椿对湫说。我看着心里难受的湫,哽咽得慌。海水倒灌,天神发怒,湫有着椿所不及的地位。里面有一句很中二的台词,湫说:“你以为你拒绝的是谁的爱?是一位天神的爱。”

就像所有爱而不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你以为你拒绝的是谁的爱,是你所不知道的神灵。好中二。

椿对鲲的爱情,像宠物情结,大概电影想倡导的是众生平等,天神与普神平等,神与人平等,人与动物平等。如果有后面的故事,我希望湫在成为灵婆的继承人之后,能够有真正爱他的女孩出现。

故事终究是故事,春花秋叶,春来秋去,我也不知道剩下的日子都在迎接什么。

最近有好些句子很流行跟风呐:“一些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这段糟糕的日子熬过去了,剩下的都是好运气。”……

我在时间面前仍然胆怯懦弱,生怕一不小心成为永久的遗憾,该想什么,该做什么,又该隐藏什么。怕说不合时宜的话,怕有不正常的举动,小心翼翼,慌慌张张。

我梦见我们流浪在外,在一间破屋里看着傍晚淅淅沥沥的雨水,我害怕古井,害怕烛火,害怕塑像,我紧紧地抱着你,颤颤巍巍。我不知道在梦里的什么地方,那是一间四方茅屋,远方山脉夕阳的光透过雨水,晶莹透亮。我坐在草垫上,仿佛将要经历一场险要的故事,我既等待又希望时间停滞。

枯藤长出枝桠,乌云游荡,时光翩然轻擦,在雨水的梦里,冲刷掉所有的记忆,只剩下你和我。

我们都行走在尘世。

失落天堂是什么模样,那一定是画家的世界,是诗人的故乡。星星的光落在那里,海洋的尽头有着通往那里的路,连接着我们的心与梦,坚固又柔嫩。我喜欢的人在那里居住,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境,带到世人的夜里。

我的天堂杂文随笔 第3篇

家乡——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

“家乡”——也是我作品的灵魂。

四川盆地的中东部是连绵不断的丘陵,河流在山与山之间蜿蜒流淌,冲刷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平地,又把这些平地和山坡自然地分割成一块块农田,复与树林交相辉映,而一条条道路穿梭在河谷、田野与山林之间,便把城镇与一个个农家民宅串在了一起。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朴实、善良地生活着,并享受着自己创造的生活和自然赐予的美景。这就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系列”油画作品始于2007年。那年冬天,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降临,兴奋之余,我一口气跑到山头,俯看山川田野:田野顺水而成,沿山而上,道路又顺着田野穿行,民房就在道路与田野间点缀着,在一层薄薄的白雪下显得柔美且和谐。兴奋之下,我索性回到工作室展开画布挥洒油彩一口气画完了两张作品,命名为“家乡·雪”之一、之二,后来又接着创作了“家乡·雪”系列之三、之四、之五。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不满足于平常的观察视角和画面形式,慢慢摸索出并采取了俯视以至于到最后完全采用了鸟瞰式的视角和表现形式,这才觉得形式上更单纯、更完整,而绘画语言也由写生技法逐渐变成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把具象的田地、道路、房屋与抽象的山水相结合,实现了“当代”与“传统”的融合。

然而,当我正沉浸在自己的创作当中的时候,却看到了同样的这场大雪给南国大地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交通堵塞、电网瘫痪、房屋倒塌……一夜之间暴雪成灾。人们在积极地抗雪救灾,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自身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力量,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却又往往过分地夸大人类自己的力量,不遵守自然规律,甚至想改变自然规律,把山丘铲平,让河流改道,将农田变为城市,慢慢地,绿色变成了灰色,人们的生活在自我改造后的世界里所得到的,除了繁华,还有废气、垃圾和疾病……我的创作停了下来,思绪一片混乱。

然而灾难再次降临。2008年5月,一场大地震发生在我的家乡,顿时山川崩塌,河流堵塞,城市不堪一击,乡亲们更是伤亡惨烈。与此同时,我的家乡也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帮助。生命得到了救助,家园获得了重建,人性在这里显示出最伟大的光芒。面对这一切,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除了感激,就是应该更好地活着。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懂得尊重自然!

于是,我又回到了画布前,创作了“家乡系列·初雪”、“家乡系列,雪后”、“家乡系列·春雪”以及“家乡·依然美丽”等一系列作品。家乡在我的生命里变得更加珍贵,家乡在我的作品中再次得到了升华。我希望用作品去诠释我的家乡,让“家乡”成为我创作的灵魂。

《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第4篇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遥寄天堂的杂文随笔 第5篇

老师在阅读《泣血的祭坛》时发来点评:

“亚珍: 从天脊山、天泉谷、大云院、藏兵洞、太行漂流、恐龙谷,一路游来,爽,爽,大爽!是眼福,更是心福!眼福是景色,心福是灵动,你把我引入一个双重叠印的神奇境界,形而下的景,形而上的灵,景是自然天成,灵是你的再创,二者若离若聚,我获得了双重审美:灵动着的景物和你的人生感悟!这是精品之作,读到的人都会赞叹的!!你预报说下一篇是“天鹅湖”,等着明天看‘天鹅’!

好啊好啊!看到天鹅了,故事很精采,也见鹅的感人品格,又是一篇佳作!小意见是:“虽然同样生着双翅……”这句前应加“地鹅”二字,以明主语。鹅的美态描绘笔还欠浓,修改时稍添。总观你的游记,好,妙,爽!已然不是现实主义的移情冲动了,已进入抽象冲动境界,如同书法水墨画,自心的形态使景物灵动永生!这是崇高的艺术意志!等着下篇发来。明天有客人来,若打电话下午4点以后吧。

亚珍:平顺还有甚宝?好看好想,文化大餐了,你这巧厨娘做得满席,脍炙人口矣,没想到你的游记写得如此好,知识很丰富,不逊你的小说!“藏兵洞”引发你感到历史沉重,进而叹息现实:人之不易也!好,满篇言之有物,有理,更有情!《三国》正说是智慧忠贞,负说是诡说诈愚,读者自取,但其文学价值不可抺。你的游记充满文化内蕴,不仅引人入胜,且引人悟道,我很喜欢,明年我要去那里看看。你已有初悟,就不难观照自然而通道了,你的宗教观是客主结合的,是恰当的。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说得真好。我们是世俗之人,观念必属凡间。道,虽不能成为信仰,但它作为文化,我们还是拥有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能力立于审美的真理立场。我们已看见道和非道的境界。有人问:如何是云台境?令岑禅师说:前山后山。又问:如何是境中人?师说:瞌睡汉。整个是个‘无’!分清道与非道的区别了吗?

‘探寻龙门寺秘密’读了两遍,对和尚的罪孽不多缠述,由宗教自己处罚,把主题归到净洁灵魂,都写得简练明瞭颇有分寸,我的担心放下了。真正的宗教,建于知识、意志、情感的经验统一体之上,它是一种信仰,而中国的宗教被道德化了,因中国理性人本主义成熟过早,并被历代王朝利用,道德宗教可以给生灵自由,更可对生灵主宰压迫,剥去了自由!其实我们的宗教观也是道德化的,很难接近真正宗教信仰:追寻那隐藏的最初及最终的真实,即那绝对的权威!俗世及假僧永入不了这界!”

我的老师虽然来不及写序,但他的纸言片语近10万字点评,只能选其一二了。他总说,你出去旅游是替我观山赏水,看你的游记形神双得,很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净灵的方法,人老了,对世界更是充满感情。因而,老师对《秘境随笔》最是倾心,在发表这一组散文时,曾经配了点评:

“亚珍:你让我把几封短信收集起来这不难,老师照办。十几年来我一直跟踪你的文学活动,你的喜、你的悲、你的精神求索我是尽知的。你在文学上的进步远不是咱们十几年前认识的你了,你一直尊我为“精神导师”,我也没有推辞过,如果你的精神世界里有我再造的血缘,我是高兴的。如果我还有一点余辉能普照你,我是愿意的。如果我的艺术思想能够启悟你,我是满足的。因为文学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你更是虔诚无比,明知冰冷你还要燃烧,明知深陷困境你还要突围,这是无人抗衡的精神!我看着你的羽翼一天天长丰,心灵一天天强大,我为你而感叹,为你而喝彩!时代在变化,很多人面对文坛,你却面对文学;很多人面对人群,你却面对人生。有这样的心志之作,不是当下“人群”可以肯定的,而是要由历史去陶冶的。文学一定给意志者以公平!文学艺术莫不如此。总是盼望品读你发来的新作,它是我们思想的互动。

草原的‘思绪’欣赏了,很欣赏!走进‘思绪’,又一次走进你天才的文学心灵!有一种‘悲志成诗人’的大气象。‘火炬’的人文、‘细雨’的尊贵、‘戈壁’的生命、‘牧人’的顽强、‘毛驴’的天真,还有“胡杨”的神形……等等,都是由纯纯的自我语言点化出来的物的生命本意!感性推举了理性的升华!你此行收获了又一次生命经验,这使我想到:坚持心志就能永葆内心激情!当骆驼再不是“沙漠之舟”;马群再不是“战场之神”;红柳啊,宿命的女儿,牢牢依偎大漠,永不离去!它们静默着,你多情的眼睛看透它们的内心,所以,眼睛三次哭泣,这不是浮浅的拟人化写法,而是深刻的人性释放和升华!我赞美这双多情的眼睛!而 “静默”把骆驼、马群、红柳构结在一个主题里。读起来是流畅的,深邃的眼睛把它们“静默”的内涵刻画出了一道深深的贯穿线!凡有思想的人就会欣赏这样的含叙事、抒情、诗意、哲思入体的思问式散文。思想之树高大茂密,只要她的根永插土地她就万年长青!心、物本共存,“唯心”是强调心的力量!世上唯人有心!心即心愿,人的启动力。心,有变异性,善、恶两面都有无限张力,也有无限的软弱。但善的沉默却蕴藏着更大力量。人类历史进程善恶交替,直至无限,最终同归于尽!——我的彻悟。

‘峡谷’让我读出的主题:心之罪泯灭了心之爱。呼吁人类真爱!‘岩画’主题:悟到‘永不停息的叩问’。这是对人类从未真正安宁过直至永远的彻悟回答。呼吁制服狂躁的力量!宗教用了‘静’的力量。‘寺庙’主题:唯心——最本质最终极的文明。老喇嘛心知永不抵物的自由,用心的力量避物,他不会有苦感。‘寺庙’的确走远了、上高了,到达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游记的物趣或思趣,乃至纯美的物或思,都是至上的。看与思相辅相成,谁多谁少不只是数字现象。‘寺庙’是看,哲学是思。你看得少却很精,沉默的喇嘛、岩石的蜂孔,都是画龙点的睛,睛是晶洁窗口,给你提供了无限的思!看得少想得多,是思想家;看得多想得少,是工艺家;光看不想是玩家;不看不想是傻瓜。你的作品属地道的原创。是一组出色、精深的思问散文!

我喜欢你的小说,是因为技艺方法、情思内涵都化入了流畅生动的叙事语言和典型形象之中,达到了一种可供人赏阅的审美境界。我更喜欢你的随笔,那些奇思妙想常常直抵事物的本质,让我心动、眼亮,似一束束火花溅射出光芒,一进入文中你就不是现实中的你了,你的内心斑斓多彩,激情磅礴,内心的力量强大无限,不仅感到有高度而且感到有厚度,这是需要长期修养才有的结果。我感到很高兴,只要我还可以阅读,我将会一直关注你的文学发展,这是我十几年来最愉快、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在组织这部散文集的时候,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倏忽出现,倏忽消失。我不得不停顿下来凝思不语。记起老师阅读时的惊叹,笔下如神的评点,不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发一个击掌赞叹的表情……不觉泪光盈目!习惯了互动,习惯了老师的陪写,突然人去楼空,曲终人散,许久许久我魄不守舍。虽然我深知人生无常,心,仍不能平静下来接收这种精神的剥夺和灵魂的撕裂。老师只说过他会永远陪我写下去,可他从来没有告诉我,有一天他突然失踪我又当怎样。如今孤孤的我独自爬格,独自码字,独自思索,再不会有外力刺激我写作的欢乐了。我不时抬头望着窗外那一方湛蓝,空域常寂,偶儿有几只鸟飞过,留不下一丝儿的痕迹……当我收回目光,看到老师定格在相框里恒定的微笑,我似乎能够找回一点暖意。任何一种关系,一旦有了信仰就会永恒,我与老师之间的情谊其实就是一种共同的信仰!对艺术充满了宗教感。不能浪费老师多年的栽培,这便是我写下去的动力了……

想念天堂的爷爷杂文随笔 第6篇

又想起了您,我的爷爷!

爷爷,您在天堂还好吗,过得怎么样,冷不冷,身体如何……

我问爷爷好多好多问题,却听不到爷爷的回答。回答我的,只有满脸凉凉的泪痕――

爷爷走得很突然。

爷爷走得前两天,我还买了爷爷爱吃的菜,做好后,给爷爷盛了一大碗,爷爷坐在门口,吃得很香。八十多岁的爷爷牙齿特别好,没有一个坏的,什么都能吃,所以,每次爷爷家,我都会买一些爷爷爱吃的零食,或者鸡蛋糕之类的。

爷爷离开这个世界,是2007年,算起来,也有十多年了。爷爷发病的时候,爸爸不在家,正在学校上课,妈妈在合肥,给我哥带孩子。等到别人通知爸爸,匆忙赶到家里时,爷爷的鼻子、眼睛、耳朵里已经出血了,据医生说,这是脑出血的症状,为此,爸爸每次提起都自责不已,如果早发现,应该可以治好的。爸爸赶紧把爷爷送到镇上医院,镇里医院不能治,又转到县城的医院,可还是没能留住爷爷的生命,爷爷带着满心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爱他的亲人们。

我知道这事的时候,爷爷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我看到了爷爷穿着寿衣,慈祥的躺在床上,好像是睡着了的样子,可是,爷爷再也不能对我说出一句话。我去拉住爷爷的手,可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温度,眼泪像决堤的洪水,淌满了脸颊。

比爷爷大两岁的爷爷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姑奶奶,在一旁轻声的哭泣,边哭边唠叨着说:“弟弟呀,你怎么真的狠心,撇下我就走了呢,你怎么能走在我的前面呢,你走了,我还有什么可以说话的亲人呀?……”

姑奶的话更触发了我的悲伤,情绪失控,不能自已――

爷爷要走了,火葬场的车子已经来了,要去火葬了。我舍不得爷爷,我不想让他走,不想呀!“爷爷您别走!爷爷您别走!”冲着车子开走的方向,我大声呼喊着爷爷,亲人的哭声响遍了整个村子,可是,爷爷再也听不到了……

听爸爸说,爷爷没上过学,不识字,但因为憨厚老实,深得大家信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爷爷被大队推举为队里的会计,爷爷做事认真,公道,得到了社员们的一致好评。

在家里,爷爷也是标准的好男人。从我记事时起,就知道,奶奶经常会让爷爷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而爷爷从来不烦,每次都是笑容满面的回答奶奶:“好,好,好,我这就去就做。”

爷爷喜欢孩子,有一点好吃的,总是想着给孩子留着。有时候,由于放的时间久,都放坏了,他还舍不得吃。为此,奶奶没少跟爷爷生气,可爷爷就是改不了这个毛病。

爷爷,我很少把您写在文字里,我知道,一旦提起您,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现在,跟女儿说着您的事,依然泪流满面,女儿也跟着我一起流泪,也跟我一起想念她有点陌生的太姥爷。

爷爷,我想您了,您听见了吗?

安徽初中语文教师一枚,和学生一起乐此不疲地行走在语文的路上,一路阳光,一路花开!很喜欢董一菲的一句话: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功绩就是让学生爱上语文!所有作品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否则后果自负!

晓晓成长记3

2008年10月20日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意思是女人和小孩最麻烦!哎呀,晓晓呀,你一人却兼了两个麻烦啊!嘻嘻…… 今天晓晓也有了经典语录:“你是大人,我是小人!”非常符合孔子的本意!可妈妈不觉得你“难养”诶!呵呵。当时的语境是这样的:妈妈带着宝宝...羊羊羊羊汪

晓晓成长记4

2009年10月20日 在家一天 今天“变天”了,蓦地冷了起来。晓晓继续在家“养病”。其实,在家里肯定比不上在学校里好玩,但家里毕竟有贴心的照顾。吃了一天药,基本上也没什么咳嗽了。希望能再巩固一下。中午,妈妈早早回到家,先陪晓晓认了会字,又放昨天爷爷带回来的碟子听...羊羊羊羊汪

盘点英国足球城大学分布,了解一下?

寄往天堂的信的杂文随笔 第7篇

其实,这样的梦也很好,至少醒来时,梦境还很清晰,让睡意朦胧的我有一种错觉,可以欺骗自己说,你真的没有走远,还像在世时一样,陪我聊天,给我打电话。哥,你刚走那两年,我经常梦到的情景是,你在电话中问我:有没有回去看看我们的老母亲。真的,这样的梦,我不认为是梦。我觉得是你不放心老母亲,就在我熟睡时,来到我床前,叮嘱我要多多陪陪母亲。

可这一年,你却没有来过了,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我常常在入睡前想着你,想着我们小时候一起去山坡放牛,去小河摸蚬,抓鱼的情景。就是想把你引到我的梦里来,让我再见见你,可是都没有用,你好久好久没来我梦里了。难道,你把今生的一切都放下了,对我们也不再有牵挂了吗?或许,你已在轮回路上,转世为人了。

我一直相信,佛家说的三世轮回,是牵扯不清的。前世的因,结下今生的果,今生的因,也会导致来生的果。前世若无相欠,今生不会相见,今生若有相欠,来世也一定会相见。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叫做《禅的智慧》。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肩负着自己前世未完的使命,当他的使命完成了,他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在今生欠下的,也就只有来生再还了。我也不知道对不对,感觉太深奥了。

哥,今年年初四我们回去吃饭时,在热热闹闹的餐桌上,你最小的外甥,已经七岁多的小宝,突然问我:“妈妈,我大舅到底搬到哪里去住了,为什么每个人过年都回家,他也不回家过年呀?”我突然噎住了,如鲠在喉,缓了好一会儿,才附在他耳边,轻声说:“你大舅去的地方,太远了,没有车坐回来。”小宝还是没完没了,又问:“到底多远,坐飞机也不行吗?”我强忍着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说:“不行,飞机也不行,快吃饭,妈妈不想再说这个问题了。”

幸好,坐满两大餐桌的亲人们,都在大声地聊着天,没有人注意到小宝说的话,也没有人注意到我情绪的变化,要不然在这个时候提起你,让这饭还如何吃得下去。哥,你应该觉得很欣慰吧,你疼爱的小宝,一直没有忘记你。你走时,他才四岁多一点点。而你走后的无数次,他都问起你去哪里了。我不知道如何跟他解释关于死亡的问题,太沉重了。

我就跟他说,你搬家了,搬到很远的地方,不回来了。所以,他才弄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回家过年,而你不回家过年了。之前,他也问过我,为什么你要一个人搬出去住,不跟你的妈妈,他的外婆住在一起。在天真的他看来,每个人都应该跟妈妈住在一起的,当时,我也是顾左右而言他,糊弄着搪塞过去了。再过几年吧,等他大点儿,我就亲手揭开这个谎言,告诉他,你不是搬家了,而是……

哥,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一件事,前几天,母亲告诉我,我们的舅妈去世了,71岁,突然倒下的,留了几句话后,就再也没有醒来了。太突然了,两个表哥与孩子们,哭得呼天抢地,可终究是唤不回她。我心揪着疼了一下,随即释然了,岁月无情,何曾饶过谁呢?在生命面前,我们此等凡夫俗子,又有何能耐,去与之抗衡。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终究是逃不开要面对的现实。

哥,明天就是4月1日,愚人节,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三年前的这一天,老天爷彻底把我愚了一把,他带走了你,永远都不还给我了。从这一天起,我再也没有哥哥可叫了,每逢在电视上,或报纸书本里,看到这两个字眼,我的心就揪着疼。自从你走后,除了不懂事的小宝,没有人敢在我面前提起你,只是不争气的我,还是会每天想起你。

我的天堂杂文随笔 第8篇

我自地狱而来,去往天堂,正路过人间。在年少懵懂之前,我恶语辣讽戏剧的按部就班与死板低喑。银白幕布掩饰假意,苦笑荒唐践踏真心。格兰芬多不止一次在背后暗讽我不解人意,劝诫之后又斥我不识抬举。然我昂头低驳一句,“我不为思想迷惑,我存活于现实。”交际敌对难测,崛起于沉沦的变革,过去与现在并存,政治和战争的龃龉,强弱之间的`鏖战,扭转乾坤的阴谋与战法。小丑间嬉笑的表演该如何体现,表不及里,终究只作消遣之物。

战争过后。我抽空观赏过莎士比亚的戏剧,(我厌恶麻瓜,可我从不否认他们的生存,而存在即是真理。)经历枷锁长期束缚而终究解脱,我凭消遣之物感到愉悦,我不羞耻但暂时缄默。我以何去形容,以水的姿态流淌,以火的性格燃烧。我欣赏《哈姆雷特》,我既为正气震撼,亦为此惋惜。惊魂动魄的决斗之夜,纵然我确实如布衣口头相传般冷漠,也飒时心牵利剑。长剑相交,兵刃既接,战意节节攀升,而鲁莽败于正气,正气死于鲁莽。无胜之局,无声悲剧。“丹麦奸王——!”一剑将桀暗撕去。剧终,约莫算作“无人生还”。

有事我适当将自我代入,而后沉入。我。在无人中,在深海中,在意志中。我自身的意志,自身的坟墓中。我不屑一顾,我原形毕露。我此刻可以明目张胆地承认并且讴歌我的丑陋。我不必再三强调利益至上,依旧优雅强取豪夺。我不必小心翼翼审时度势,黑白棋盘皆为我所布。我不必佯装高高在上,因为我本就跌倒于你们上方。“我的朋友,请您忍受现世的寒冷,把这个故事传颂下去。”尽管波特嘲笑我可悲——或许我真的处于可悲之中,他言“有人流芳百世,你注定遗臭万年”我依旧充耳不闻。我在我的意志中,深海中,无人处,我。坟墓上,立下石碑,斑驳的唐灰姑且算作时间奖赏,终有一日我将以银柄匕首在顽石刻下字形花哨的墓志铭

我的江湖杂文随笔 第9篇

十岁

刚开始接触小说,看的自然是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懵懵懂懂,心动于男主角霸道的话语和带有令人心头发软的人爱意和占有欲。

十四岁重拾

却又开始痴迷于女主角的强大和无谓,哪怕她不能理解我,我也不能理解她。

今年我十七岁

我曾经以为我就这样了,也就这样了。但若有幸能够见到真正的江湖,自然再好不过了。

以前听说江湖有“轻功水上飘” 后来又增加了“一步入天象”。四面八方的能人异士,或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或肝胆相照觥筹交错,时不时也会有童心未泯不拘小节。

这些,都不是我的江湖。

无数次想象自己飞檐走壁,豪迈洒脱,三两酒肉朋友,三两交心知己,足矣。

但我的`江湖依旧平淡无奇,没有偶然得到让我醍醐灌顶的秘笈,也没有巧然而至的高人夸我根骨清奇;更没有跌宕起伏的冒险经历和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我有的,只是一方很小很小的世界,四四方方。偶尔进来一两个人或是一群人,热热闹闹欢声笑语,只是声音逐渐减小,开始安静,安静的不知所措。记不清多少次因为他们的进进出出,坐在小世界的中心埋头痛哭。

大人们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可那些江湖再见的人,明明说好的却似乎就再也不见了。

我的三观杂文随笔 第10篇

我个人认为人这辈子就是要活得开心,家人朋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做自己热爱的餐饮工作、找一个靠谱的人结婚相伴一生。在爱情里我可以付出很多,前提是理解我,必须三观一样。要去很多地方,热爱电影、看很多的书、写很多的文章、热爱美食、生活、运动、即使不是大富大贵、生活充满阳光,细水常流。

价值观:

最尊贵的首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包括健身运动,第二是工作、没有工作怎么让家人生活的更加好,必须给家人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第三是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第四是爱情,家的构成是爱情。有了工作和家庭然后我自己再组建一个

幸福的家,第五是朋友。可以不多,但一定有两三个非常非常铁的。关键时刻会互相帮助。第六是旅行,我要去很多

很多地方,第七是电影,我巴不得把所有的好莱坞战争片看完,第八是写作。写工作生活美食和自己。

世界观:

世界是由万千生物组成,我们要和谐共处,热爱动物植物。来到这个世界就几十年,多去外面世界看看才知道世界长

我的太阳杂文随笔 第11篇

我知道,我会永远无法靠近你,无法让你拥我入怀,可我依旧会如醉如痴地想你。想你的温暖,想你的笑脸,想你在每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留在大地的思念。

我想是一棵树或世间一株普通的小草,只要有一生照耀在你的阳光下就足够了。在梦里我渴望着与你的相遇,我好想你的阳光能永世温暖我寒冷的心。

想你的夜里,我释放着满怀的思念,把自己瘦成一弯新月,我用含泪的双眼凝视着天的尽头,渴望着你的出现。天街上依旧是寂寞无语的星,想你的夜孤单寒冷,一如我瘦弱的身躯。

天上一日,人间千年,等了你几亿年的光阴,你还是不能走近我。幻想着你能绝尘而来,幻想着溶化在你温暖的怀间,生命中是不是总有一种无法企及的期盼?我在无数个夜里,望断双眼。

人世间所有的生灵都在歌唱你,我永恒的情人。你无私地奉献着你的光芒,全世界的花朵是否都是为你而绽放?

我的梦想杂文随笔 第12篇

我们坐在差不多的位置,聊天,吃饭。

你说,如果了解一个人,没有一年,谈不上了解。

我说,那你觉得你了解我吗?

你说,我们认识一年了,算是有所了解。

这一年,往返多次见你,虽然没有漂洋过海,也是长途跋涉。从最初的初识到现在的慢慢熟悉。时光用它的神奇魔力雕刻着过往与今日。

你戴着我送你的龙型项链,比我想象中要好看,你要一定要戴给我看。看得我都想买个小号同款。

于是想到了六角形项链。

是的,每个人都有无法企及的梦想。我的梦想,连同你的,用另一种方式实现着,也很不错。

临别前,你送了我一大盒巧克力,还有一本日记书。

我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巧克力。

你说,因为你说过喜欢吃甜食。

我的母杂文随笔 第13篇

初三一模考完试后往往是要补课一星期的,在倒数第二天的晚上,我的好友告诉我她的胃疼。我们是从初一到初三的友谊,虽然在一所学校,但同窗的机会却只有一年。尽管这样,我们还都是把彼此当成最好的友谊。

她的家里没人,父母都上夜班,而学校医务室也放假了。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把这消息告诉了我的妈妈。让她送点胃药来。

我妈妈说她一会儿到。

因为寝室已经熄灯,我躺在被窝里等着妈妈。

突然寝室老师推门而入,语气甚是不善,“给,你妈送的胃药”随后扔给我一盒胃药后她就出去了,我隐隐约约听到她说“你是***的家长吧”,随后她又进来了,手电筒的光束打在我的身上,因为逆光,我并没有看清她身后人的模样,只隐隐约约辨出是一个矮瘦的女人。我知道那是我的妈妈,我赶紧穿上鞋披上羽绒服迎了过去,妈妈手里拿着一袋小橘子。

我忽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软软的叫了一声“妈~”

我向后看去,寝室的人都在看我们。我赶紧拉着母亲走出寝室外,“你怎么来了?”

“我听说你不舒服,吓得我赶紧过来。”

我看着她的眼睛,虽然我们离得很近,我也读不懂她的眼睛,只是觉得在手电筒的光束下闪闪发光,很是好看。

“我…我不是给你说了这是我同学不舒服的么?”

妈妈沉默了,良久吐出一句“那可能是我没听清吧”

我知道我伤了妈妈的心,但我觉得我这是好意,我知道我这是心疼她大半夜跑到学校来给我送药。

寝室老师突然说“是谁不舒服了?”“108的3床,从吃完晚饭就开始疼了”

“那要不我带她去看看?”我看向我的妈妈,或许是冷吹的缘故,她的脸有些黑,外套上的帽子紧紧勒着她的脸,我不想让她去,我只想让她赶快回家。

“我去问问她吧”

我走去好友的寝室,她的寝室的人支起身子看着,好友也坐了起来,“我妈说想带你去看看。”

好友也百般强调不用,寝室老师问她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给她家长说,她说她给她家长打过电话了。

我觉得有些难堪,她家长都不在意我在这儿瞎在意什么?甚至还连累了我的母亲。

看着寝室老师去送妈妈的背影,我有些近视,看不太清,但也能想象出是何等的凄凉。爸爸出差,家里还有两个妹妹,我不知道我那时情绪是什么,太过复杂了,我也读不懂。

回到寝室,我靠在门上,“我觉得我好对不起我妈啊”

“我也这么觉得”寝室里有人附和,我更惭愧了。

我有些害怕,我也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或许是从明天开始后同学们和老师们的眼光,或许是因为母亲,又或许是因为我自己…

我在被窝里辗转反侧,在手机的备忘录上打下这样一句话:

《我的前半生》杂文随笔 第14篇

说实在话,剧版《我的前半生》对原著的改动幅度实在大了,几乎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电视剧几乎只保留了原著的空壳,除了几个重要角色的名字没变外,内容已是天差地别,以致众多的“亦舒粉”认为,该剧有借原作名气炒作之嫌疑。

首先,电视剧女主人公子君与其小说形象的背道而驰。

亦舒笔下的子君是一个单纯、忠厚,有教养的女人,而电视剧里的子君则是一个不体贴,不温柔,打小三的作女,是一个全职太太的反面教材,甚至还被安排了抢闺蜜男友这样的狗血桥段。

其次,电视剧与原著在整体风格上的背离。

亦舒原著的风格是冷静、理智和悲观的,充斥着对男性敏锐与辛辣的评判。

而电视剧呢?却充溢着上海市井里的琐碎与温情,这一点本来无可厚非,但在处理陈俊生外遇这件事上,给了太多暧昧的铺垫和理由,减弱了对这个朝三暮四的男人,在本质上的否定与批判。

这一点,也是让“亦舒粉”失望的地方。

因为冷静又尖锐的批判性,才是亦舒作品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

亦舒,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著名作家倪匡是她的兄长。

曾有人称她是香港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存在,说她跟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她的言情小说,跟同时代的琼瑶、岑凯伦、玄小佛她们的作品不同,没有如梦如幻的浪漫,没有柔情似水的缠绵,更没有不切实际的矫情和虚无缥缈的幻想。

她的文字,活泼幽默,同时尖锐泼辣;她笔下的言情故事,总是理性又现实,还带着一丝抹之不去的苍凉。

有人说,亦舒身上具有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能使平凡无奇的文字变成令人眼前一亮的警句。的确,她的心思慎密,却不优柔;她的表达平实,却很深刻。甚至,有许多女性拿她讲过的话,作为人生的“葵花宝典”,指引着自己情感与生活的方向。

记得她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女人,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没有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以上两者都没有,有着健康,也是好的。”

多么理性又睿智的见解呵。

因此,亦舒笔下的女性,多半是知世故、懂进退的精明女人。她们早就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的风花雪月,只以自爱、自立、自强为本。

她的代表作《玫瑰的故事》、《喜宝》里刻画的女性,都是这样的人,自立、执着而不肯放弃。

当然,《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也是。

子君在跟陈俊生离婚后,将自己一切归零,并在闺蜜唐晶及等人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自我。后来,她意外地结识了优雅稳重的翟有道,经过一番波折后,最终,子君拥有了幸福的归宿,理想地结束了她的前半生。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剧版《我的前半生》和原著在主题表达上是一致的。

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呢?那就是女人终生寻觅的不是爱情,不是快乐,而是一种安全感。

而女人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呢?

安全感只能产生于女人自身。也就是说,不管女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生在怎样的环境,重要的是,要拥有自己独立的世界。

也正如亦舒说的:一个女人,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身份,都少不了这一盒胭脂——胭脂是一种象征,过去的女人,现在的女人,这种女人,那种女人,都要努力让自己活得更美。

让自己活得更美,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这就是安全感的来源。

我一直认为,亦舒是一个悲观的女权主义者,因为她刻画的女性,虽自爱自立,但最终都会把幸福寄托于婚姻。

而当今时代的女性,更应该乐观开明一点,我们的幸福从来不靠他人成全,与其担心未来,与其依附他人,不如经营好自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的天堂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我的信念杂文随笔07-28

我的教学设计杂文随笔04-15

闲谈杂文随笔06-07

机缘杂文随笔06-16

偶遇杂文随笔06-24

咸鱼杂文随笔06-26

麻花杂文随笔07-13

鲸鱼杂文随笔07-14

惊雷杂文随笔07-22

气味杂文随笔08-03

上一篇:园艺植物栽培学试题下一篇:交警大队长xx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