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感受范文

2024-08-01

打工感受范文(精选10篇)

打工感受 第1篇

暑假小作者来到伯父的快餐店打工,最后给自己买了一本他朝思暮想的《纸项链》,下面作文频道编辑带来了这篇暑假打工感受

暑假打工感受三年级作文:打工买书

暑假,我来到上海伯父家。伯母在外滩有一家“快餐沙龙”,生意很是红火。嘿,有了……

第二天,我成了店里的打工仔。说是打工,无非是端端盘子,帮客人点点餐而已。

我全副武装走马上任。系上围裙,戴上帽子,套上白手套,钻进吧台,多气派呀!

这天是星期天,人很多。我端着盘子在吧台与餐桌间穿梭着。走着走着,眼前一切都消失了,唯见书在远方向我招手,我快步冲上去。“扑!”哎呀不好!把茶泼到一位老太太身上了,老太太干净的裙子上顿时“钻”出讨厌的斑点,让人家大清早就触霉头,心里有愧了。“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连忙赔礼,

 

 

三年级我的暑假读书计划作文300字:我的暑假读书计划

打工感受 第2篇

09年春节放假的16天时间,大多时候呆在电脑面前勤练功,翻新技术,偶尔出去走走,这才发现地区的不同,而一些现状也有差异······

1、走在大街上:广州番禺年青人居90%以上比例,老人极少见,倒是小孩偶尔会见到。家乡倒是反过来的了,家乡的乡镇过年赶集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

2、漫步公园:共同的表现是父母带儿童去游玩的人群,老年人打牌喝茶娱乐的人群,陪残疾人一同来休息的人群,谈恋爱的伴侣等等类型的人群都有;不同之处只在于几类人群的数量比例而也,我在广州所走过的几家公园里,看到的是谈恋爱的伴侣和成群结队的年青人居多;

3、逛逛服装专卖店:在同等品质下广州番禺的太便宜,家乡的好贵啊!

4、欣赏服装打扮:番禺地区大众打扮俭约随意休闲,相比之下,这才感觉泸州城内人是多么的会讲究穿衣戴帽啊——阳光燕燕不喜欢家乡的那种浪费,这点应该学习一下节约精神,从着衣开始,我们一生可以省下不少的银子哦,呵呵!

5、天天饮食:广州菜清淡而不油腻,随便一家广州人开的小店子都有几种又香又纯又有营养的汤品供选择,价格还不太贵,相比之下,四川菜就显得油腻而麻辣啦,汤的区别一嗅一品相去甚远啦。

6、享受早餐:早茶是广州的一大特色,凡是大酒店的营业餐饮,从早晨6点左右就有精美便宜的早餐供应,去迟了找坐位都困难又困难。点一壶茶,边食精美的点心粥品等,边烧水饮茶,边谈生意或闲聊,一个上午很快的就到12点啦。此时我会想起乾隆皇帝献茶的典故,这个典故还是校长收藏到文档里的教案资料——享受广州的早茶,一定要了解这个典故,才更加的感谢生活......7、品味书店:在这儿,我特别思念泸州书店的文化气息与人们对书的情有独钟。广州番禺最大的新华书店只略小于百招牌文轩书店,只是没有文轩书店的椅子。阳光燕燕真怀念几年前在胜蓝电脑学校学习的那一年和在人民银行上班的那两年时间的中午——每个中午都可以到文轩书店的椅子上赏书休息,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还可以乘凉,真舒服。记得在网上看“雪静”的《旗袍》小说一书,网上只有一半,正为剩下的另一半悬念难受时,急去文轩书店里找到了她,真是意外又愉快,这书让我喜欢上了南京,重新对作为中国女人的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从泸州三家大书店,我曾免费享受了几年技术、美术、蔬菜、养生保健、美容护肤、愉快人生、管理等等相关方面的书籍带来的知识营养,想想自己一步一步的成长,除了同事、领导、朋友们的帮助外,还有就是泸州书店了,由此很感谢“文轩”、“开明”、“自强”多家书店老板为泸州人做出的贡献。

8、浅谈文凭:在泸州,每每参加聚会时,都能发现十个中青年人中就有几个是大专以上学历,一点不奇怪泸州人招聘一个门市员也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而在这儿,经历经验才是验证一个人能力的场所,招聘单位对于文凭的重视远远赶不上对于经验、技术、学习力、总结等等能力的要求。曾经有个流传在老乡之间的故事,记录下来想想:泸州某知名律师到广州来办事,到法院见相关领导时拿出律师证说“您好,这是我的证件......”,对方看都不看证件地说“大街上五元钱一个很方便买到的,有什么就直说吧,用嘴巴讲出来!”——也许这是以前,现在金融危机后的广州,还会是这样吗?如果一个人又有文凭,又有技术,又有管理协调能力,不是更好吗?

9、人才市场:泸州应聘人员到各大人才市场去参加大型招聘会,只需要付3毛一张简历表就可以了,而在广州则需要交10元进门费;在不是大型招聘会的时候,泸州是免费登记在线,而广州则是需要交不下100元的职介费或者说10元一条信息费。前几年广州就在闹工慌,而现实呢?

.........此生,无论在何时何处何地,我们打工一族都应该好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应对时事环境。

本文作者:阳光燕燕。

“阳光”:心态阳光、身体阳光、形为阳光、收入阳光······

外出打工应“三有” 第3篇

有自我保护意识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外出务工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选择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防止上当受骗,要看职业介绍所有没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不要轻易相信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一旦被录用后,必须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在工作时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懂得安全生产知识,为抗御各种风险作好必要的准备。

有宽广的胸怀工友们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生活习惯等也会各不相同。出外靠朋友,只有与工友们和谐相处,才能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在生活中互相照顾。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有宽广的胸怀。胸怀是认识事物的气量,是增进友谊的桥梁。它会使打工者不因一点点委屈就灰心丧气,也能使打工者能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有一技之长时代的发展使农民工输出由无序变为有序,由劳务型输出变为技术型输出。外出务工者要及早认识这一趋势,尽快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实用技术。打工者应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自己,掌握技术,变简单劳动为高层次的劳动力。这不仅是立足城市的条件,也是提高收入、发展自己的基础。●

打工朋友你感受到经济回暖没有 第4篇

虚晃一枪和雾里看花

步入2009年下半年,以出口贸易为主的生产企业开始有了一些订单,某些企业又出现招工难的现象,再加上股市有些上扬走高迹象,房市重现火爆场面。于是有很多人就觉得全球经济回暖了。但是我不这样看,目前所谓的“经济回暖”可能是一种假象或者是并不乐观的暂缓急速下滑而已。

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不少企业的订单,绝大多数是以中低档产品的订单为主,这些订单价格之低廉让人瞠目结舌。而在今年第一二季度,很多来异乡找工作的人,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大多没有如愿找到工作,基本上都打道回府,在老家自谋出路,短时间不会贸然外出。加之中国今年对农业的投入和改善力度的加大,让更多的农村人口不愿意再流浪异乡了,除非有很具诱惑力的薪资待遇。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其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对比起老一代打工者已经发生了转变,中国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必将把人才就业格局进行拉动式的调整。

所以我觉得真正的经济回暖还没有到来,现在的利好仅仅是应景式的虚晃一枪而已。要想看到经济是否回暖,或许要等到2010年初之后,在各国政府收回救援之手,让市场回归到自由贸易本身之后,再展望未来经济的发展,才是判断经济是否回暖的时候。

(广东深圳 周家兵)

大河有水小河满

对于经济回暖,我有着敏感而直接的感受。

今年7月过后,我所在的酒店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中餐厅婚宴增加,客房开房率上升,久违的旅游观光团回来了,部分本来闲置的客房也投入使用,招工成了我的第一要务,而去年年底,因为金融风暴,我们屡屡将求职者拒之门外。我和同事阿芳是老板的左右手,她上个月跳槽到另一家薪水较高的酒店,而我在老板用人的关键时刻提出加薪的要求,老板非常爽快地一次性给我加了900元,这在以前是不可多见的,要是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更是想都不敢想,大家首先想到的都只是保住饭碗,更不用说加薪。

酒店作为第三产业,营业额上升,直接反映居民的消费信心加强。在国家各种利好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经济正逐步回暖。酒店现在接到的旅行团和婚宴单很多,开工也足,员工的收入增加,福利待遇也好起来。中秋节老板发礼金时说:谢谢大家在酒店最困难时抱守成团,众志成城打了大胜仗。我们现在非常努力,希望能够将去年的时间和损失补回来。

我希望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酒店的业务越来越多,我的工作和生活能更上一层楼,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广东中山 刘 林)

相信你好

我们会跟着好

2009年春节过后,本以为厂里订单会减少,甚至放长假,但实际情况却跟想象中的相反,不但订单骤增,而且因为年前人员流失,出现人员不足等情况。公司为了稳定人心,同时也为了鼓励员工的向心力,不但补发了年终奖,而且还允许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加班,按时发放加班费等。虽然这些小福利不算什么,但是在2008年的后半年是想都不敢想的,那时公司因为没多少事做,提出节源开流的口号,为减少开支,千方百计控制经费,不管申请买什么,都会被问得一清二楚。偶尔加班也想方设法不给加班费,而且白天上班时给员工一定的产能标准,如果达不到就得无偿加班……公司想了多种方法,最后还采取员工轮休,大家都变得人心惶惶。临近春节时,有些员工为了提前回家过年,请了几个月长假,而且很多是“一去不回”,2009年就算自动离职,回来上班的很少,大家都看不到前景。谁也没有想到,公司居然在春节后生意好转,又出现一片繁忙的景象。留下来的我们得到公司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都相信只要公司生意好,我们大家也都会跟着好!

(广东东莞 王学艳)

经济正缓慢回暖中

说实话,就我们厂目前状况而言,已感受不到经济危机的气息。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4月份,我们工厂2000元以上月薪的职员全部降薪20%,因订单量下降又借故辞掉60名工人,当时真是人心惶惶,大家都担心自己的工作朝不保夕,经济危机的可怕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切身体会。

而今年五月份起,我们的订单逐渐增多,特别是七八月份,平均每天要出一个货柜。为了不影响交货期,工厂开始大批招人。当然,为防年底订单锐减,避免新一轮裁员带来的纠纷,工厂决定只招临时工,订单赶完随时解聘。不过工人却越来越紧俏,很多时候临时招不够需求数额。另外,我们的工资也在五月份开始恢复到原来水平……总的来说,虽然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少了一点,但工人的工作量并不见少,几乎每天都要加班,这样看来经济危机的影响在我们厂似乎已经不复存在。只是我们的老板仍打着“经济危机”的旗号,不给我们加工资,把以往新人过试用期加薪,老职员每满一年加一次薪的惯例取消了。

新闻报道说当前楼巿股巿都有回升迹象,这一切或许都能证明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过去,大范围的经济正在缓慢回暖中。

(广东深圳 苏春燕)

金融寒流的影子仍在

虽然现在媒体天天都在报道经济复苏,经济回暖,可是作为工厂的一线人员,我仍然觉得那股寒流离我们很近,仿佛根本不曾远去。

自从去年经济陷入低谷,我们公司进行两项应对措施:一是裁员;二是降薪,这两项工作同时进行。政府虽然再三提倡降薪不减员,可是我们公司是降薪减员两不误。留下来的员工工资普降10%-20%,被裁的也没有补助,一切都被冠以“经济危机”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裁员降薪都是天经地义的。今年春节过后,经济确实在回暖,公司的生产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但员工工资待遇并没有恢复,确切地说是降薪后一直没变。生产恢复了,员工自然就不够了,厂里积极招人,却遭遇“招工难”,人要么招不进来,要么招来了人家嫌工资低,干了几天就走人。只有那些在经济危机爆发时留下来的老员工仍然任劳任怨,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人手不足,就加班加点赶工,辛苦挣来的加班费正好弥补当初被降薪的部分……表面上看,工人工资和以前一样了,实际上为了这“一样的工资”,工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

金融危机的那股寒流,依然徘徊在我们身边,如影随形。什么时候,经济才能真正回暖?

(江苏宿迁 谢庆富)

经济回暖人心暖

对比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身为工厂中层管理的我,已经切实感受到2009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应该已经逐步回暖。

我所在企业是大型玻璃深加工厂,产品以出口为主。受世界金融风暴影响,2008年下半年订单就有所波动,处于缩减和不稳定状况;2009年上半年更甚,很多正在生产的海外大订单,突然就被客户叫停。好长一段时间内,工厂几条重要生产线和一个新建大车间,一度处于停滞和零散生产状态。总部当初三千人,逐步缩减至千余人。几家分厂受损更大,比我所在总部情况更加糟糕。

现在情况不同了,自2009年7月开始,客户以前停下的订单,一下子全部恢复,同时还加多了大批计划外的订单。几个国际著名企业纷纷表示,只要生产能消化,后续订单还会不断增加。现在,公司总部和其它分厂,订单均已满线且已排到年底。目前,我们正在召回流失人员,同时大招普工,不断扩充生产能力,以应对和适应越来越大的订单压力。

对比工厂前后情况,金融风暴高峰时期,车间冷清,人心不安,大家最怕减薪,最忌裁员,最烦停产,最恨放假。现在好了,不怕没事做,不怕没班加,不怕没高工资拿。我们谈得最多的是产量,强调得最多的是质量。因为工人相对难招,公司还号召大家多介绍人进厂。现在全厂上下信心满满,最大愿望就是抓住经济回暖的大好时机,争取年底实现公司与个人业绩“双赢”!

(广东东莞 舟 子)

春江水暖我先知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确实感到经济形势在缓慢复苏。几年来,我一直呆在东莞的工业区里,能感受到周围细微的经济发展变化。近段时间,水价上调,物价上涨,房价股价皆涨,虽然这些都可能有经济泡沫的成分在内,但仍可将其归为经济回暖的表征之一,居民的消费欲望和信心都增强了。去年九月到今年五月,要想在我这工业区及其周边找一份普工的工作都极难,有位原来的同事,搞电子工程的,去年九月辞职出来后,每天都往人才市场跑,几乎每天都去面试,但三个月下来,竟然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直到今年五月,经济形势明显在朝良好的方向转变,找工作明显要容易得多——这对在外谋生的我们来说,很暖人心啊!尽管还有人宣称世界金融危机仍未触底,但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东莞,说它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之一确不为过——现在的情况是,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厂门口张贴了招聘广告,招聘各种各样不同的工种。现在工厂正愁招不到人呢!这样的人才供不应求的形势转变,令我们打工者可以稍微放松一下绷紧了近一年的神经了。

不过这次金融危机在人心中造成的“心理危机”,消费信心长期严重不足的情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虽然我对这次金融危机仍心有余悸,但也已欣然感受到经济全面复苏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春江水暖我先知!

暑假打工感受 第5篇

这个暑假刚开始,我就想好了要打工挣点钱,当我去了第一个地方被拒绝的时候,那份积极的心一下子就冷了下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一点不假,当你在刚开始的时候就遇到了挫折,这不亚于在你事业最顶峰的时候跌落谷底,但是这种失意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我又和去年的老板联系上了,和她说了我的情况以后,她说:“可以到我这儿来,我给你点事做”。我听了以后十分开心,于是我开始在书店里工作。平时我会整理书籍,将它们分好类,多灰尘的地方要做好清洁;新书进货时,将它们放在显眼的地方;当读者遇到问题时,为他们讲解,说说各种书的特点,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当然,老板交代的事情,我认为要么不做,要做的话就要认真地去做,不然,当你没有做好,还要再来一次的话,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得不到老板的重用了,经过我一个多月的努力做事,我既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又对得起自己的努力,我想我这个暑假的工没有白打,使我体会了不少东西。

打暑期工就是为了让自己提前进入社会,积累经验,尽早融入社会,为毕业找工作做准备。打工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容易,要整天站着,要笑脸迎人,要耐心解释……刚开始工作只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学一点社会经验,但在这一个月里,什么都体验到了,自己也很满足。对于我来说,这次打工是一场磨练。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在这一个月,我渐渐脱离学生的青涩,遇到困难懂得一笑而过,坚强地挺过去,那样就会拥有更多。

现在我比以前务实多了,找工作的期望值降低了。其实打工的方式有很多,根据网上调查,今年有30%的高中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暑假打工。在打工的学生里,从事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在校办工厂进行有偿劳动,有的在商店站柜台当售货员,有的在剧场或娱乐场所当服务员和管理人员,有的在个体摊主那里做小学徒,有的在麦当劳或肯德鸡当服务员和营业员,也有的在街头摆摊卖报或杂志,有卖花姑娘,也有卖花先生,还有的俨然当起了小学生的家庭老师,甚至钟点工也干劲。身材高大的男学生,有些则成了企业的安全巡逻员或小区的临时保安。而那些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如学会计的在外资企业或国营企业或银行、商店当会计;而那些学职业外语的,给外资企业当翻译或整理外文资料。这些打工方式在前几年是少见的 而近几年却极为流行,这说明大多数学生都在努力地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

无论打工干什么,都是要吃苦受累的,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和恒心才能坚持下来的,这对于我们在温室长大的一代难道不是一种最好的锻炼吗?

这个学期的学科主要是关于货币金融、国际贸易等经济类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犯糊涂,经过几个星期的学习,我明白到经济类学科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活学活用,真的学懂,当然这就要自己归类知识点,总结方法,才能做到易学易记。而且,这个学期我已经开始准备考英语六级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了,合理的分配时间,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英语六级考试的准备,我从听力、阅读和写作这几方面着手:

第一,多磨耳朵。听力要每天一直保持,练习是必须的,平时可以多听听VOA、BBC等等,也可以看看美剧(Friends,绝望的主妇)之类的或者电影,培养自己学英语的兴趣。到了临近考试的前一个星期更不能松懈,每天要进行听力训练。

第二,新题型阅读培养速度和准确度。每天做两篇阅读理解,练习加快阅读速度,平时多看看英语报纸,像china daily、21世纪英文报。第三,作文。考前多背一些好词佳句,丰裕的词汇量和词组是必不可少的,自己试着在平时多写一两篇文章,速度和语感得到一定的练习,在考试中才能发挥自如。

当然,每天背英语单词是基础功,无论是听力、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求我们的六级词汇要过关。

一日打工的感受 第6篇

周六的碧江工业区显得有点寂寥,听不到机器的轰鸣,身旁偶尔擦过一两辆大卡车,而我们却很慌忙,这样的景象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吗?

早上8:40左右我们找到了一家机械厂,可以一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即使是时隔半年,但那种金属的味道依然感染了我,心里想着充实的工作。工作并不辛苦,看得出来老板对我们进行了照顾。环顾偌大的厂房,仅有一台机器正在工作,空气有些污浊,头顶上二十多个换气扇正悠悠地转着,阳光昏暗地射下来。厂房内比较昏暗,巨大的铁门上仅让些许阳光透过。这样的气氛让人压抑,想到工作日时几十个工人穿梭于此,我就一阵眩晕。上午将近4个小时的工作让我们已经成了另一副样子,脏兮兮的校服,灰黑的手掌。坐了半天腿早已麻了,轻轻地甩一甩胳膊,扭一扭脖子,望着头顶上那几束刺眼的阳光,我们仿佛过了几个世纪,仿佛回到了30年代那种大工厂里。这里真像一所监狱。

中午得吃饭了,钻过那扇小小的门,我们又见到了明亮的天地,压抑感顿无,这是路上人也多了起来,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三三两两去吃饭。我们也跟上他们,路上遇到一些组,他们还没有找到工作,有时幸福感是比较出来的,我也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于是,我们有些得意,感觉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与幸运。

暑期打工感受 第7篇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走进了一家民营企业,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文件,开发票等,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

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的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损失。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从网络以及书本上学到的关于打工的一些经验:

1.无论应聘什么岗位,要尽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你总有胜人一筹的地方。记住,自尊和尊严是两码事,舍弃自尊可以赢得尊严。

2.找到好的单位不要得意忘形,一下子不得志也不要太郁闷。人生都会有高潮低谷时,良好的心态都很重要。

3.如果觉得一段时间内毫无进展,就要想办法突破自己。

4.当你一开始犹豫不决的时候,千万不要冲动,从而轻易作出决定;但如果犹豫不决有一段时间了,你则必须尽快抉择。有得必有舍,有时,放弃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获取。

5.要善待自己,不要为了事业而忽略亲人和朋友以及人生百味。要学会保护自己,打工赚钱,不能忽视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和职业风险。

6.推销,永远都是推销你自己。只有经营好自己,才能经营好产品。所以,我所认同的推销法则是:第一、自己;第二、产品;第三、口才。

打工还是上艺校? 第8篇

小米姐姐的回答

看到你的来信,总觉得你对谈恋爱的态度不对。谈恋爱不应该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也不是因为缺少什么才找个人随便谈谈的。这样的恋爱太过随意了,得到的爱情也不会很珍贵的。另外,初中生没有经济基础,没有完整的人生观,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反对学生早恋的原因之一。

吕延武:打工啊打工! 第9篇

五年后,吕延武仍然在东莞打工。漂泊十年,他自费印刷了一本书《黑夜与我有关》,记录了在城乡差距之间和经济变化之中,一个农民工的梦想与现实。

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面对进不去的城市与回不去的乡村,他们很多人陷入彷徨甚至绝望之中。可是,一种只有在东莞才有的身份归属感,却让吕延武至今无法离开这里。

五年后重访,而立之年的吕延武仍漂泊在东莞,做着他的白日梦—“让农民工成为体面而有尊严的劳动者。”“让社会听到农民工的声音!”

2010年,记者在广东采访新生代农民工,努力寻找那些成功转换身份的西部民工,也走访了在底层漂泊的甘肃古浪籍打工者,其中包括吕延武。多年过去了,吕延武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坚持为这一代打工群体发声,他说,“记录血汗,记录命运,记录就是声音。”

梦想终将拯救他,还是毁灭他?这个问题和当年一样存在。

我能为父母做的就是不念书

但凡有力气,吕延武都会抗争到底。南国的空气滋长着他与生俱来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与其善良坚韧的本性结合,使他具备了坚强的人格,足以抵挡在底层社会遇到的一切挑战。

吕延武的家乡古浪是河西走廊一个贫困而闭塞的小县,夹在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之间。有人描述那个地方“就像一丛骆驼刺”,倔强地、默默地存在着。

2001年6月,西部大开发刚刚拉开序幕,国家的政策开始转向荒凉而贫困的西部,只不过政策的春风尚未惠泽到吕延武的家乡。那一年,吕延武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母亲决意花更高的代价让他读高中,让妹妹辍学,但吕延武死也不去,从此再未进过学堂。

“我能为父母做的只有早早不念书了。”多年后,吕延武谈到当年的选择时这样说。他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贫困。

吕延武记得,有一年,父亲向姑爹借了50块钱,一家人才过了个年。每年开学时,一家人都要决定一下,四兄妹里,谁去向学校赊学费。那时国家没有减免政策,学费高昂,靠土地那点微薄的收入远远不够。

“交学费时,老师会把赊学费的同学们叫上前去,并告知他们要在多长时间内交上,不然将被停课。”吕延武说,每当他站在众目睽睽之下,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滋味。

思想的裂变发生在初三那年,吕延武被物理老师扇了几巴掌,他又看见校长打了他最好的同学。他突然厌学,开始逃课。初中毕业时,他没考上高中,母亲想让他妹妹辍学,让他去上高价高中,但他坚决不同意。妈妈急坏了,叫来亲戚们给他做工作,也没有任何结果。

那时的吕延武讲一口古浪方言,满脸被西北风吹得通红,思想叛逆。他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打工挣钱,给父亲挣水费,供弟弟妹妹上学。

就这样,吕延武离开了家,到处漂泊找活儿干。他在饭店洗过碗,到青海的石棉矿做过炮工,到山东的建筑工地睡过湿地铺,吃过发霉的饭菜,在天桥底下睡过,也目睹过身边的朋友被塌方掩埋。

生于贫困乡村,缺乏学历和技能,身体和体力便是所有的本钱,但又黑又瘦的吕延武连这些都不充裕。在石棉矿上打工的时候,不到100斤的他要扛100多斤的炸药,一个月只能挣七八百元。

我的青春在打工的路上

2005年,一项公益性质的劳务输出项目“西才东用”在吕延武的家乡启动时,吕延武刚刚从外面闯荡回来,便报名来到东莞,成为“西才东用”第三批输出的劳工。

对吕延武来说,“西才东用”为他指引的路,是一条破天荒的路。只不过,他并不知道,从此家乡这个偏远的小县和南方这座世界工厂,将给他带来多少割裂的痛楚。

提起“西才东用”,不得不提到台湾商人温世仁。温世仁第一次到古浪就被西部的贫困所深深震撼,于是决定为这些地方做些什么。2002年,他集资5000万美元创办千乡万才(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鄉万才),计划从内地4万个乡镇挑出最穷的1000个,帮助他们构建网络,培养1000万网络计算机人才,通过网络缩短东西部距离、西部与世界的距离。古浪成为这个“网络新农村”工程最早的试验地之一。

然而,壮志未酬身先死。2003年12月7日,55岁的温世仁在台北因病去世。千乡万才的宏伟计划在他去世后艰难推进。2005年,千乡万才开始实施“西才东用”劳务输出项目,把一批批古浪娃输送到“世界工厂”东莞。他们中有很多都是刚失学不久的学生娃,十七八岁的年纪。

这些“土不拉几”的古浪娃在东莞市沙田镇的诚达鞋厂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活。穿上工装,戴上厂牌,走进车间,成为工业区的厂妹厂仔。吕延武也当上了一名踩车工。

然而,喧嚣的街头,枯燥死板的工厂生活,异样的眼光,背井离乡的牵挂,城乡的差异……所有这些,都给吕延武和他的伙伴们带来不小的心灵冲击。

十年后,当年输送到东莞的2000多名古浪民工,仍然留在那里的屈指可数,吕延武是其中之一。 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愿意离开这座歧视自己身份、“血汗工厂”遍地、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城市,可他不知如何作答。

“我习惯了生活在工业区,习惯了穿工衣,习惯了从这个工厂到那个工厂,也习惯了吃三五元一份的粉面,习惯了十来元住一晚的旅店和一二百元一个月的出租屋。”吕延武说,“我只有在东莞才会找到更多这样有共同语言的兄弟姐妹们,只有在东莞心里才会产生一种身份的归属感。”

十年后,吕延武依然感念千乡万才给他的命运所带来的变化。“千乡万才对我意义重大,也许没有千乡万才就没有现在的我。”他说。

出租屋的灯光在流淌

“如果你在东莞某个流水线做上一个月,还会思考,你就会疼痛。”打工诗人郑小琼曾这样说过。

初到东莞,吕延武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想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他在本子上写下最初的豪言壮语:“我这一生,活,就要活个痛快。斗天斗地,寻找自己的梦。”

nlc202309020222

半年后,吕延武因为报废了一只鞋子,被组长罚站。组长给他一个凳子,让他站在全车间中间,让所有工人都过来看。他不能忍受这种侮辱,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鞋厂。后来,出厂、进厂就成了家常便饭。

吕延武的父亲是第一代农民工,家里的土地不养人,要养活兄妹四人,只能外出打工,常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内各矿山、建筑工地,也到青海和新疆修过路。

吕延武记得小时候,有一回去公路边接打工回家的大伯,大伯沉重地叹了口气:“出门出烦了。”吕延武当时心一惊,“难道出门不好吗?”外面的世界不是很精彩吗?怎么会烦呢?他对大伯说的这个“烦”很疑惑。直到他也来到东莞,从一家工厂到另一家工厂,他才深深体会到大伯说的话,有时他自己也感觉“出门出烦了”。

在东莞,吕延武成了一个漂泊的农民工。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城市依然车水马龙,他独自一个人走在霓虹灯下,但不知道路在何方。

“在外面的世界里,我们只不过是一台替人赚钱的廉价机器而已,没多少人会管我们过得好不好,是死还是活。”吕延武说。

每进入一家工厂,他都要不断地给自己打气。“是苦了些,但要坚持。”“喝自己酿的酒,再辣也痛快。”“我什么都不怕,只怕自己的志气灭了。”

但每次进厂的结局都差不多。“终于无法忍受下去,我惟一的反抗—老子不干了!我这辈子,也只有这点出息了。”

记得有一次,厂里选出的工人代表向高层主管反映车间的管理干部骂人的问题。没想到得到的回复竟是,“骂你那是为了你好啊,是在锻炼你啊。”

2006年,吕延武开始学电脑、学打字、上网、写博客。他在新浪建了一个博客,为自己起的笔名叫“红别民工”。他写自己关切的事物:东莞的雨季、客家人的楼房、台湾老板的钞票、工人的血汗、自己的怀疑。

出租屋的墙上,贴着他写的毛笔字:“路在何方?”“归宿何处?”有时候,他觉得黑暗像隧道壁一样坚实,他想哭,为自己,也为农民工群体。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吕延武的很多新知识,一部分来自书籍,一部分来自生活的体验。他把书视为“最好的打工伴侣”,打工之余如饥似渴翻阅一切可能找得到的书籍。为了买书,他时常陷入拮据,有时候不得不劝自己少买。

写作让他学会了独立思考,他渐渐成为一个不一样的农民工。工友在送给吕延武的笔记本上写道,“上学之路结束后,我似乎拿到了命运的判决书,唉,天生农民命,我放弃了我的所有爱好。但在延武哥你的鼓励下,我知道了,虽然老天没有给我继续上学的机会,但我有双手和大脑,只要敢拼搏,一样会有好的前程。”

虽然无力也要为弱势群体呐喊

吕延武时常回想起在青海石棉矿当炮工时,老炮工问他的一句话:“你干啥能行哩?”多年来,他时常也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吕延武走进东莞一家劳工NGO公益组织,当上了专职干事。

这家专为农民工服务的NGO主要工作是为打工者普法维权、引导打工者提高自身素质、开展打工者就业能力培训。吕延武每周要做的一件工作,就是到医院探访受伤的农民工。

他一家一家医院去探访工友,突然发现自己可以为工人做一点事,这让他很高兴。他去探访、帮助其他工友,协助工人认识法律、成功索赔、渡过难关。他相信“能帮一个算一个”,尽管有时也感觉很沮丧,因为无论如何努力,“工伤仍然每天在发生”。

他每周都去医院,看那些流过血的,断指的,断腿的,穿着钢针的,缠着白纱布的,躺在雪白的床单上痛苦呻吟又茫然无助的受工伤的农民工工友。“每周都能换很多新面孔。”

有一位大姐,左手被锯没了,右手几个指头都断了。吕延武每次到医院碰见她,她总是笑着,跟随他到各个病房转,帮他给其他工伤者说怎样处理工伤或怎样养伤的事情。吕延武很佩服她,有一次由衷地说:“大姐,你这么坚强,这么乐观,笑得很美。”大姐听了说,“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日子总得过。”

吕延武记得与河南工友“偉”的第一次见面是个大夏天,“他把受伤的右手,揣在裤兜里。”此后,他们一起走上漫漫维权之路—从收集证据材料、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争议仲裁、一审法院审理、二审法院审理到最终拿到自己的工伤赔偿金,一共耗去两年半的时间。不知打了多少电话、跑了多少路、花了多少钱。

可是,吕延武每次与他见面,都能听到爽朗的笑声。“他率性的笑脸上没有一丝自卑自弃的痕迹,我还有什么资格天天唉声叹气呢?”吕延武感叹道。

“东莞每年发生数以万计的工伤事故,但90%的工伤者根本不知道或不清楚其拥有的法定权利。工人们用体力支撑起世界工厂的运转,却很少意识到工厂里存在的危险。工厂在制造出产品的同时,也制造着一位又一位伤残的工人。”太多血淋淋的现实,让吕延武时常感受到自己的无力。2010年,为了挺直腰杆更好地为弱势群体呐喊,他在网上订购了很多有关法律的书籍,开始潜心学法。

他学会了写诉状,并且开始以独立代理人的身份出庭为农民工辩护。如果开庭顺利,他会异常高兴。如果出庭被阻挠,他的心情就糟透了。如果工友从厂方拿到钱,他定是满脸笑容,一整天都乐滋滋的。 如果劳动仲裁裁决书下来,所有的请求都不予支持,他会心痛而愧疚。“我们的能力太差了,要提高啊!”

2010年,记者在东莞见到吕延武时,他已在这家帮助农民工维权的NGO机构工作了两年,经常搬家,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我们都是一线工人,没有律师资格证,以公民身份代理案件,却被说成‘黑律师’,我们开展法律活动,提供法律援助,也被说成欺骗工人,坑害工人。”

吕延武个性中的叛逆和抗争精神在南方工业区得到了发展和延续。这种精神的成长虽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变化,却让他真实地感受到“活着”。他深切地感受到要做一个“真正活着的人”,而不是父辈那样跪着“爬地”的农民。

“这儿给了我活着的路,让我有了做人的梦想。我已不是以前的我,以后我将是火。”这种强烈的“活着”的欲望,让他至今无法离开这座城市。

nlc202309020222

寻求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改良

帮农民工维权的经历,让吕延武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开始思考造成两代農民工苦难轮回的根源,开始追求一种更高的理想,思考他们这一代农民工的生存价值。“我是谁?”“这个社会怎么对我?”“我们怎么做人?” “我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家乡的长辈看他整天愁眉苦脸,苦口婆心地劝他:“人是糊里糊涂活的,一辈子也就容易过了。倘若非要活的明白,那是过不了人应当过的日子的。”可他不愿意过那样的人生。

一次,朋友在饭桌上问吕延武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帮助更多的工人,为工人们做些事情,然后写些东西。”听到这个回答,朋友的眼睛直勾勾瞪着他,说:“你连自己都帮不了,还去帮别人?”吕延武一时语塞。从那以后,他时常思考这个问题,我连自己都帮不了吗?后来,他终于明白,“有时真的自己连自己都帮不了。”

打工十年,吕延武在东莞所拥有的财产不过是几百本书,几只笔。他仍住在150元的出租屋里,免费给工人提供咨询服务。他仍然要为维持基本生活而绞尽脑汁。困难时,朋友总是竭力支持他,让他喘口气。他现在打算给一家工人网站写写文章赚点生活费。

吕延武兄妹四个,他是老大,和最小的弟弟相差10岁。母亲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娶妻生子,安稳度日。

家里两个妹妹,一个已经结婚生子,一个大专毕业在新疆工作。弟弟在新疆一所技校念书。父亲费尽艰辛快要把几个孩子供养出来,却不幸熬出了病。

“我的父母,大概也脱不了这样的一般认识。一个打工的,能干出点什么。老老实实安安稳稳回来,做个正派正宗的庄稼人,春来贷款买化肥下种,完了再扛起铺盖打工挣钱,秋来便回家收获粮食卖钱还债,冬到则捂在热炕头上“谝慌儿”(聊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人嘛!”

吕延武发现家乡也变得赤裸裸的现实,赚多少钱成为每个家庭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惟一标准。“我不敢回家了,回去,无论走到哪儿,都谈怎么挣钱,怎么消费。我若谈公益,谈理想,然后说我不挣钱,一定会把他们笑的肚皮撑破,以为我出门出疯了?他们想不通。”

出门人的苦,吕延武现在深刻体会到了。每次看到家乡人一批批地出门,他的心情都会特别复杂。出门,出门!仿佛到城市打工就是一种“出路”,然而当他们一批批来到城市,却发现那些高大的楼群与鲜艳的广告牌其实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依然是主流群体背后一团无法显像的暗影。

吕延武曾在广州参加了一个主题为“新工人群体及劳工NGO与媒体的关系”沙龙,作为新工人代表参与讨论。他发现流水线上的工友之间以“老板”称呼,梦想有朝一日自己赚钱开店,做生意,当老板。因为在他们眼里,“老板”是社会的主宰,要改变苦难命运,惟有自己当老板。

吕延武认为,这是资本文化对工人的侵蚀。“说明劳动者认同了资本的合理性,顺从了资本的逻辑,却认识不到工人阶级所有不幸的根源所在。”

生活在真实中的中国民工

2011年,吕延武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公益机构,开始进厂打工。他时常思念家乡的火炕,拉条子,烧馍,缺水的苞谷地。但不知不觉中,回家的路,在精神上越来越远,让他没有勇气北上西去。

梦里,他发现自己又回到石棉矿当炮工,扛着上百斤的炸药,炸山开洞。有时候,山体坍塌,他奇迹逃生,其余人命丧山下。有时候,白幡高悬,哭声震天,坟堆遍野。他在诗中写下,“我梦见,我从棺材里走出,然后我将棺材抬起……”

如今,吕延武已经彻底背叛了农民身份,背叛了农村户口,背叛了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背叛了亲人们苦心为他安排的安稳日子。

“延武,你快回来吧!”每次父母这样叫他回去时,他就感到很悲凉,有时堵得慌,免不了生气,生父母的气,也生自己的气。“生自己的气,莫过于因为自己不够争气。”

父辈打工的日子之所以难熬但却可以忍受,是因为他们尚未丧失对希望的想象。他们的梦想是回家结婚盖房子养活子女。和父辈们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是痛苦而迷茫的一代。他们既不愿意回农村安家过日子,也无法在城市里安家。

曾有专家道出:“廉价的劳动力是我们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所以提高农民工工资有很大的困难。”每一个廉价劳动力,都是中国的筹码,是GDP的人质,这让吕延武们感觉到,未来像一个无解的方程,悬在那里。

如今,吕延武的弟弟已长大成人,开始向往哥哥那样自由的生活。2012年7月,麦子熟了的季节,吕延武和弟弟在麦田里录下了一段视频。青灰色的天空下,头戴草帽的吕延武,用古浪话发表了“同路工农影像工作室”成立宣言。弟弟吕廷武立在他身旁,健壮挺拔,不时露出毫无遮拦的笑容。吕延武说:“同路学社今天正式成立了,我们将以‘真实说明一切’为核心思想为工农拍东西。”

当年一起到东莞打工的兄弟姐妹大都回到家乡,延续着父辈的生活方式。和吕延武同岁的堂弟吕博武如今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

“后悔吗?”我问。

“永不后悔!”他说。

2015年,吕延武自费出了一本小书《我与黑夜有关》,他希望更多人能听到农民工的心声。

他还打算和一些学者合作,写一些东莞工人调查报告,可以暂时维持生存。

他和打工者廖小兵成立了东莞市卧云劳工发展中心,这是一家为工友提供法律援助和社会资源连接的公益机构。他在微信上开始募集资金,计划印一批劳动法宣传页到医院探访工伤工友。

现实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他,生存的艰难,政府的打压,父母的不理解。“能坚持真的需要耐心。”他说,“说实话,我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很满足了。”

每年春节后,吕延武出门打工那天,母亲天不亮就起来生火、做饭,然后送他到公路上等车。车开上来,停的很远,母亲紧跟着车跑。上车后,他还没来及再看母亲一眼,车就开了。

那一刻,吕延武总是感觉自己又成了一个离家的孩子,开始了漂泊的人生。

2015年的吕延武,依旧如此。他说,他会写下更多的文字,继续帮打工的兄弟姐妹们做点事情。然后,就像他QQ签名所表示的那样,做“愿生活在真实中的一个中国民工”。

打工感受心得体会 第10篇

这让我也是一直都在提高自己,在超市工作我一直感觉非常有必要,寒假期间的点点滴滴,我也是在努力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这是我接下来应该要努力的方向,现在回想起来的时候,这种感觉是非常真确的,对此我也是抱有很大的信心,当然那这次实践当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都是一一的在解决,我知道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要努力去落实好自己各方面的状态,大学期间,我还是做的比较认真的,通过这些细节,我确实是做的比较认真的,因为在学校的时候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从这方面来讲我还是觉得很有意义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应该要不断的去调整好心态。

这也是我需要去做好的成绩,现在回想起来的自己在工作当中的一个生活状态,这让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通过工作当中取得的成绩,我还是过得比较充实的,这也是接下来我应该要去做好的工作,我感觉很有动力,每天都在认真的负责的处理好工作当中的细节,这也让我感触颇多,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下一阶段的工作当中,做出更好的成绩来,这也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是我要去一点点积累的经验,寒假期间我也是赚到了自己第一桶金,我对此真的是深有体会,我认为自己能够在这样环境下面,一点点的去积累工作经验,也是一个的不错的选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打工感受】相关文章:

打工一族感受08-09

暑假打工感受作文07-29

德国打工记07-23

暑假打工小结05-29

日语打工面试06-06

暑假打工有感08-12

寒假打工实践报告12-12

寒假社会打工实践06-16

打工生涯的感言08-04

春节打工记范文05-21

上一篇:过年之前作文下一篇:二O一O年党委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