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4-06-26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精选8篇)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 第1篇

1.1 数字化档案的特点

2.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3.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然性及其意义:3.1 1 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3.1.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3.1.3 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3.1.4 档案数字化建设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4.1怎样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4.1.1 权衡费用与价值, 4.1.2 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力度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4.1.3 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建设,4.1.4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4.1.5 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试点,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主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 而档案数字化建设对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关于档案数字化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于美国,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飞速发展,并且逐步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目前,国内档案数字化工作还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与论证阶段, 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也刚刚兴起, 且主要集中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领域, 以及一些专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领域。为了应对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指导档案部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 需要分三部分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档案数字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技术,OCR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等把传统载体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的档案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网络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以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档案利用的过程。

1.1 数字化档案的特点

数字化档案是利用现代技术, 将过去和现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 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 并可 供社会共享的, 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数字化历史记录。数字化档案能否满足充分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是否具有原始凭证价值,是其能否作为机构业务凭证用于机构法律、审计、管理等方面业务需求的判断标准;最终对源档案和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策略和处置规则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就需要在不同情境下,根据数字化目的和法律权限管理要求,完善源文件和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策略,尤其是建立数字化档案的处置范围及其策略。档案数字化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档案分类——档案鉴选——技术方案选择——权限管理——档案长久保存,档案数字化活动应该与整个档案管理流程(尤其是档案数字化完成之后的管理环节)紧密衔接。与传统载体档案相比, 数字化档案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 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

第二, 系统依赖性。

第三, 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第四, 信息的易变性。

第五, 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

第六, 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

正是由于数字化档案的特性, 其利用与传统介质档案相比, 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具体来说, 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使档案载体形式向着多样化发展,必然彻底改进现有 的管理方式,发挥现有管理方式不能实现的作用。

2.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通道,向社会提供数字 化 档 案 信 息利用服务。因此,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采 用 统 一 的 数字化标准。标准化按照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 程中,应首先考虑采用高级别的标准,即使在档案数字化的初级阶段,也应优先采用适用范围尽可能广泛的标准,尽量做到一步到位。而档案数字化的结果是形成便于社会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因此,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末端服务原则,以服现代化管理务为导向、以利用为目标促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发展。.要体现服务的特色。应把社会的利用需求作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分析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档案用户的信息利用需要,依据馆藏特点确定数据库主题和类型,建立富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因为“特色即优势”,特色档案信息资源和特色利用服务往往是赢得社会认同、充分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关键所在。要注重查阅利用的便捷性。馆藏档案数字化以后,利用的途径从传统的复印、提供原件的方式转变成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查阅的利用方式。数字信息查阅的高速、快捷、简便等优势得以凸显,利用者可以打破时间、地域上的限制,不必亲临档案馆便可以利用进入网络的数字化档案。为保证数字化档案查利用的便捷性,档案馆应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和网络系统的更新维护,确保信息传输、检索、查阅、下载方便快捷。

3.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3.1 1 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档案管理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档案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档案数字化建设,国家档案局于1996年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完成了5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6,同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都积极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在教育部办公厅向全国高校档案部门转发5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0计划6中明确要求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积极开展档案工作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工作。

3.1.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数字校园的成功运转,为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崭新的网络环境。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使传统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它以光盘、磁盘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向数字格式转变,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另一方面,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教学、科

研及管理,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进而形成数字化形态的档案信息。面对数量众多的新型形态和载体的数字文件材料,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规范其管理,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成为高校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

3.1.3 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

数字化建设是以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建设,当高校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后,必将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间概念,可以利用网络的传输便利,提供快速有效的利用服务,使异地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使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时效性、广泛性更加突出,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次,数字化档案信息还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促进各种高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1.4 档案数字化建设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档案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档案的产生,使档案载体形式向着多样化发展,必然彻底改进现有 的管理方式,发挥现有管理方式不能实现的作用。首先,在数字化环境下,进一步改变馆藏档案结构,节省存储空间,馆藏档案信息量得以极限增长。其次,有利于进一步延长档案原件寿命,降低档案原件丢失与损坏的风险,受到损伤的原始档案,其数字拷贝可有补偿原件的作用。数字化可以用某种方法增强原始档案信息,或通过消除档案上外来的污迹、斑痕等改善、恢复原始档案的信息,还可以解决纸张脆化的档案利用问题。

4.1怎样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档案的特点和利用特点要求我们更新思维, 采用科学的方法, 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 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做好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工作, 主要 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4.1.1 权衡费用与价值, 做好数字化档案的鉴定工作在进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好档案数字化处理的度, 通过对数字化处理的成本、所需费用与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效益进行权衡,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日后的管理成本, 如果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档案数字化建设所产生的价值等于或小于建设所需费用, 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没有任何意义, 甚至是一种浪费。因此, 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 要讲究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

4.1.2 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力度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包括数字文件管理系统、数字目录中心管理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等。首先, 要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其次,要加大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建设的力度。

4.1.3 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建设, 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利用a.加快档案网站建设。b.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建设。不同的档案部门应搞好馆际协作, 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组织上做好分工合作、组织协调, 注重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 避免重复建设, 并且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一体化的信息服务,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1.4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加强档案用户教育培训。a.要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b.要加强档案用户教育培训。

4.1.5 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试点, 建设数字档案馆a.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试点, 探索、总结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理论。b.建设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系统, 它

将分散于不同载体, 不同地理位置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 以网络化的方式互

相连接, 提供及时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它具有虚拟性、馆藏数字性(其信息的记录是采用 数字“0”、“1”两个比特, 其介质是磁性材料或光学材料)、资源共享性和传输网络化的 特点。

一方面通过网络直接归档。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周期定时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登录系统登录,登录系统调用身份鉴别技术核对身份,确认正确后同意接收。经采集系统接收文件目录和全文,再经检查系统检查确认正确后发送消息给归档单位,将目录与全文分别导入至目录数据库和文件存储系统保存。由档案工作人员接收登记,按事由原则给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快速便捷,还可以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移交电子文件载体的形式归档。这种归档方式必须有移交凭证,每份电子文件均应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用于确认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原始性,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如果对其内容进行更改,还需要有更改通知单。更改通知单上生产单位、计算机系统、软件名称、盘带规格、更换原因、更换内容、更换人及批准人的详细项目,都需要受到严格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的制约。此外,在管理中建立必要的备份,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档案的可靠性。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技术,可以编辑修改而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某些鉴定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这些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以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对电子文件的著录也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获取、核对、分析、组织和记录关于文件内容、结构、背景以及文件系统的信息,才能准确描述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和成果。就著录内容而言,涉及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文件形成背景、内容和结构,而且著录的重点也从文件内容转移到文件的形成背景上。

总而言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长远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因此, 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理论的研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值得长期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仅仅一篇文章的论述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虽然此前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原则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 但由于各地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一直处在不同层次的发展变化中, 论文当中难免有些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加之水平有限, 故论文有些问题探讨的不够深入不够彻底。本人诚恳希望能和国内外同仁共同进一步研究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问题, 以此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档案工作发展,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使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更快的与世界接轨!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 第2篇

为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促进档案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杜绝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失泄密隐患,加强档案整理和数字化管理工作,现结合本馆实际特制定如下制度:

第一条

标有密级且未经解密的涉密档案,不得数字化和信息化。

第二条

对聘用工作人员的家庭背景情况进行审核,工作人员户籍必须为中国大陆公民。

第三条

与数字化和信息化工作人员签订安全保密协议,规定其不得下载、留存、持有和使用任何档案信息,违者承担法律责任并予严厉经济处罚。

第四条

所有数字化和信息化工作必须在我馆自备档案数字化场地进行,所有数字化设备和软件须进行安全保密技术检测,有安全保密隐患的一律不得使用。数字化工作中使用的软件必须是正版软件。对工作中使用到的计算机的输出接口采用物理和软件的方式进行屏蔽处理,防止数据外拷,计算机局域网与互联网等外网物理隔离,加工数据由专人负责管理,其他人员未经授权无权访问。

第五条

数字化场地必须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做到凡是有档案实体的地方都有视频监控。视频监控录像由专人保管,无关人员不得使用。

第六条

明确本馆负责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落实责任科室和人员,责任人员定期对所有数字化设备和软件进行保密技术检测。建立安全值班制度,每天定时由责任人员对工作现场进行监督,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第七条

禁止非本项目人员进入数字化场地,如因特殊情况需向局(馆)分管领导报告,获得批准后方能进入。

第八条

严禁在工作室进行任何形式的有线或无线互联网连接,严禁采取手抄、拍摄、复印、打印、发短信或电子邮件等手段复制或摘录档案内容外传。

第九条

不得在工作室私自使用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通信工具、摄录器材等设备;禁止使用外来的磁盘、U盘、MP3或光盘等存储载体。

第十条

工作人员上班时按规定穿工作服,禁止携带任何食物、流质等进入工作间;禁止喧哗、聊天、随意走动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禁止私自乱拆、乱放、乱换办公设备,禁止私自改变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程序;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进入工作间。

第十一条

工作人员下班后必须迅速离开,禁止将办公物品、纸张等带出工作间外。

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每天下班后做好数字化场地环境保洁,负责检查灯、电脑及空调的电源关闭情况,并将门窗关好,注意防火防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十三条

数字化整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纸必须存放在指定地点,每星期集中清理一次。清理时需安排专人对废弃纸张进行检查,确保其中没有夹带任何档案文件方能清出工作场地。

第十四条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 第3篇

档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记录各项活动的作用, 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借鉴和依据, 这也说明了档案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为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档案的完整性和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社会, 档案管理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我们需要从档案中记录的各项内容中来进行学习, 并且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掌握来更好的吸取经验和教训, 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避免再次出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 档案管理过程中, 对于档案的利用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档案的利用率越高, 说明档案越有价值, 这种被称之为活档案;而档案的利用率低, 说明档案的价值也相对较低, 这种又被称为死档案。而活档案和死档案之间的分类也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来进行,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对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能够更好的让人们从档案信息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并且在档案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上也有着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因此, 针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只有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 才能够促进档案在人们生活中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1.1 要加强对信息化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要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首先就要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进行档案管理时, 通过利用计算机设备等来实现档案的录入、存储以及查询等, 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设备能够更好的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 同时, 在信息互联的前提下, 档案信息也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信息的共享, 从而提高了各个地区档案管理的质量,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需要通过计算机设备就能够实现对档案的查询和管理。

1.2 更好的满足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 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已经逐步的融入到了我们生活, 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也成了一种必然。实现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对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档案是一段时间的事件、人物等等的重要记录,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时代的缩影, 进而引导人们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但是由于档案的复杂性,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实现高效管理, 那么就会出现档案混乱、查询困难等现象, 因此,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档案信息的使用需求, 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也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企业现代管理对档案管理的要求。

现代的企业管理对于档案管理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档案信息来进行相应的决策活动, 因此就要及时的对档案进行查找和使用, 这样也可以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决断, 这也能够看出档案信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档案管理还停留在以往的模式下, 那么档案信息的利用也必然受到一定的阻碍, 并且在工作中也难以及时的进行对档案信息的利用。而在应用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后, 档案管理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效率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这对于企业的决策也提供了及时的、可靠的依据, 进而对于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由此可见, 现代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有效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

2 档案信息化实践内容分析

2.1 建立档案数据库。

以某地方为例, 关于档案数据库的建立, 早在2001年国家便开始着手建立, 将档案文件的目录和相关内容信息输入到数据库当中, 从而实现对档案文件的数据化管理。

2.2 加强对档案的整理和防护工作。

档案的整理和防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纸质档案的电子化, 利用现代先进技术, 将纸质档案进行电子化, 具体的方法为扫描。第二, 将电子档案进行整理。将电子档案利用磁盘、网络、磁带、硬盘等方式进行保存, 从而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无缺。第三,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点, 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2.3 加强对电子文档的收集工作。

电子文档的收集工作非常重要, 它是未来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档案文件主要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要实现文档的保存工作, 就必须要将纸质文件电子化, 并对两种类型的档案进行共同管理, 纸质档案要利用档案资料室进行收集和存放, 电子文档则要通过网络系统、硬盘系统等工具进行收集和存储, 并存放到档案资料室当中。

3 档案工作的创新建议

3.1 档案信息建设要提高系统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不断提高档案系统水平。即档案系统的每一个节点都必须要达到合乎标准的水平, 这些水平通过互相联系, 从而发挥出优势, 并提高信息建设系统的能力。一些系统节点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这些障碍会导致系统运行的水平较低, 不利于档案工作的进行。

3.2 要做好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主要是企业或政府相关部门对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 目前我国电子档案信息系统主要处于文件处理和管理系统之间的发展阶段, 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都是影响电子档案工作创新的重要部分, 因此必须要对数据库进行积极的开发和建设, 以满足档案工作创新发展。

3.3 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的水平。

档案信息工作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档案信息工作较为落后、规范化程度不高、档案之间的资源未能及时进行共享、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 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着档案信息的发展。因此, 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的创新, 设立相关的规定对档案信息工作进行规范,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实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还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来改进和完善, 并且这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长期的工作,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并且对未来信息档案管理的发展创新进行不断的研究总结才能够更好的提高的档案管理的水平。因此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发展问题并且加以解决, 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建设和发展, 进而提高档案信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 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对于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并且就档案工作的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实践,档案工作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齐银华.论档案信息化实践与档案工作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6 (7) .

论档案信息化实践与档案工作创新 第4篇

【关键字】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文件中心;档案数字化

引导语: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最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的是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这两家最高阶层的档案管理机构早在2000年就已经颁发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通告。但是,不幸的是,13年之后,我国的许多档案馆仍然没有彻底完成档案的信息化,就更别提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了。应该看到档案的数字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是档案的新四化,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进行的创新工作。这些创新不仅可以推动档案事业的飞速发展,更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的信息存放、信息查询等基础设施与必要条件。我国的许多较大的档案馆虽然已经在向档案的四化进程中迈进,但是一则由于其档案的数据的庞大而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其四化的过程,二则由于其使用的档案四化的辅助软件系统的某些问题,使得这个进程无法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档案的信息化过程不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好的档案管理软件的作用应该不仅仅是简单机械地录入现有的档案,还要在其内部将已前录入过的所有的档案之间进行有机地架构形成其内部的关联,这就使得任何一个查询某要档案的人都可以在查询完毕该档案的时候在计算机的屏幕上看到与其相关的或者可能相关的类似档案的名称,当鼠标在这些名称或条目上移动时就可以显示出这些档案的摘要与基本信息。这样的档案管理软件才是档案管理所需要的。

一、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信息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使得档案工作获得空前的发展,从纸质化到数字化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种飞跃带给档案管理部门的是从完全的封闭式管理可以走向全面的开放式经营。档案的信息化不仅仅是把旧有的档案变成数字化,而且还可以在互联网的依托之下将所有的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完全拿到网络上来,比如传统的档案收集,就完全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之下实现档案收集的自动化。这不仅为档案馆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益。

2、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的时代,档案的信息化已经被摆在必须改革的突出的位置,在所有的行业都在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的现实的推动下,档案管理也必须与其相适应。档案的四化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段尽快着手完成的一项基本的企业现代化内容,只有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四化过程才能使得企业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更在有力,才能使得企业的内部信息流转更加的快捷便利。企业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其实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在档案室里,然而悲哀的是,我国几乎所有的档案室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大门紧锁,既无人管理更无人问津,档案室中的数以万计的珍贵的资源、宝贵的信息资源就这样被白白的浪费,这既是单位的巨大损失更是单位员工的巨大遗憾。一旦这些信息得以实现信息化,所有的员工都可以通过办公室的计算机方便地查询利用这些资料,那么对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效益而言是意义非凡的。原始的档案的载体是纸质的居多,后来出现了录像带、录音带等其他的载体,但是不管是档案存放在哪一种载体,只要不能形成数字化、信息化,静悄悄地放在那里就是无用的垃圾。我国绝大多数档案馆目前仍然处理纸质存放、保管档案的最为原始的档案管理工作阶段。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新的形势已经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需要,那就是必须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3、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强烈需求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人们不但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而且工作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这样的快节奏就要求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职能部门的节奏都必须与之协调发展。然而不幸的是,在几乎所有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一项在严重施后腿的工作。尤其是在单位的领导要做出重大的决策之前,当需要某几年的连续的或者类似的资料的时候,这对于档案人员无疑都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因为大浩如烟海的档案海洋中寻找某一年的资料就已经极为困难,当需要在这些档案堆里找出某几年的以及与其相关的资料简直就比登天还难。然而类似的需求在我国的许多企业领导者中都较为常见,不仅领导做出重大決策需要更快捷、准确的参考资料,而且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也要求快速及时找到。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内容

1、建立档案数据库。从2001年开始,我们把室藏档案的案卷目录、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9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12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3千多条,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建立了档案室(馆)网站。并与市电业局、兄弟单位局域网实施系统内部资源共享。在局域网上向广大电力工作者提供档案信息查阅,并赋予权限允许实现全文下载,逐步实现信息沟通,营造更有利于电力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移交档案室的文件只需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档案室文件全部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一并移交档案室。

4、加强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电子档案整理:目前,电子文件归档的类型有磁盘、光盘、磁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按档案种类分别整理组盘。文书电子档案整理对内部文件以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

5、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室)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

1、推进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档案信息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各兄弟单位之间的档案资源不能实现共享,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一,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

2、信息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目前,国家电网档案信息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与发展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

结束语

档案信息整理总结 第5篇

自2010年5月市社保办开会并参加档案信息整理培训以来,本人已经向左处长汇报多次并连续打书面报告三次,请求领导增加人员整理档案信息,但都没有得到明确回复,由于本人平时进行每月的养老保险申报(代理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及申报表格,增减人员表格的打印;医疗保险(在市中区医保办)的申报、医保卡的领取;代理人员养老保险的转出、转入;个人账户的合并,身份证号码及姓名的更正;及退休手续(病退、正常退休)和去逝人员丧葬费手续的办理等一直没有抽出完整的时间进行整理工作。从2011年5月至今,开始陆续整理,共整理70份档案,在整理的工程中,发现灵活就业人员的档案非常复杂,就整理的以上档案来看,存在如下问题:

1.档案保险手册98%以上的人员没有审理过(按要求审理时间段:参加工作后至1999年

12月止)。按照档案整理要求,审理养老保险手册前,必须本人在养老保险手册职工签字栏签字后再审理,因这次整理后,直到退休不再整理档案。根据这次整理的信息表,本人退休时,只拿整理的信息表和身份证复印件即可,这次整理关乎本人退休时待遇的问题,关乎本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须要求本人签字。在联系信息需要整理的人员来保险手册上签字时,一部分人员的电话无法接通(电话号码更换、停机),导致手册无法审理,只有等到此类人员来缴纳档案管理费时,再进行此工作。

2.一部分人员养老保险账户需要合并为正确账户。(1)原来缴纳保险时用的是15位身份

证,后身份证升级为18位,由于养老保险系统与公安派出所身份证系统不一致,导致一部分人员的养老保险账户与现在的身份证号码存在着差异(养老保险账号一律是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特别是末尾为:X、0、A、B的,出错最多。两个号码意味着是两个人员,必须合到同一个人员上,即合为一个正确账户。(2)一部分人员由于某种原因保险中断后,当时补缴时,90%的人员采用身份证末位错位方式补交,导致现在账户必须合并。(3)外地交过养老保险,后转入职业介绍中心缴费人员,由于当时只办理了转入手续,没有合并账户,在这次整理信息中必须为其合并账户。

3.15%以上的人员需补缴中断的养老保险:由于诸多原因,15%以上的人员在92年、93

年养老保险视同与实际缴费的过渡阶段中断了养老保险,对于原固定工来说,必须补缴此阶段中断的保险,否则视同缴费时间与实际缴费时间无法衔接。对于合同工来说可补可不补,但绝大多数合同工都要求补缴此阶段中断的保险。因为在2004年12月份之前,补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视同缴纳。补缴保险手续:现缴费单位工作人员为其写出补缴申请,找出原来在单位工作的合同及工作表格进行复印,填制补缴保险金额单,交社保办统筹处。统筹处批准后,转交社保办局长批准后进行再补缴。一般开始补缴到结束约15天左右。补缴完以后再审理保险手册。(规定:个人不允许补缴养老保险)。

4.档案中存在服兵役期间,个人实际缴纳保险;判刑、工厂开除;外地缴费保险手册中没

有缴费基数等情况;大部分档案中缺少招工表和调动函,还有一些破产企业、改制企业对职工视同缴费的特殊规定(会议纪要),这些情况都需要到社保办相关部门进行咨询、确定。

5.一小部分原在外地和省社保缴纳养老保险人员,还没有把外地缴费转入到济南市社保办

合并到现在个人账户上。

每当拿到一份档案时,总感觉拿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种严肃的法律意识,一种尊重事实、一丝不苟的态度,一种积善成德,为民服务的使命。有时为了一个拿不准的规定或政策或同一种情况出现不同的结果,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唯恐由于自己的失误给整理信息,给缴费个人带来损失,因为牵扯的是他们后半生的切身利益啊。所以自己时时谨慎,时时严格要求自己。

建议:集中3个月的时间,领导给配上2—3个人,共同来完成这一繁重的工作。

《感悟》二

今天上午,高部长关于整理档案的事情征询聊我们的意见,并说整理档案工作可以停一停,我知道,这又是李工华老师反映档案在我那里放的长,没有归还的缘故。高部长处于关心我,怕档案放的时间长了出问题,再就是,怕我整理工作多,忙不过来。

关于借档时间长,我想说明一下:我们整理档案的信息步骤:首先让被整理的人在养老保险手册上签字,必须本人签字,签完字后,再去社保审理手册。审理完手册,对有问题的手册,根据社保审理的的意见落实、解决手册中的问题,落实后再去社保审理有问题的月份。再次就是整理档案信息:仔细审阅档案中职工的出生年月、姓名、参加工作的时间、职工工作的性质,知青的鉴定时间表、待业的时间确定,工作的简历、调入、调出的信函、解除的合同证明、失业领取的时间表格等。审理完以后,再根据审理的情况填写档案信息整理电子表格(三块),填完后,在生成电子报盘,后再拿着养老手册、档案、信息表、电子报盘去社保信息整理小组进行初审和复审,如果社保在审理出问题,重新返回,解决问题后再去报审。有时一批档案需要往返社保7、8次。正常没问题的,必须往返4次。

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心得体会 第6篇

信息化建设指品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品牌管理的手段和过程,是品牌母体树冠部分的支持网络。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信息时代的来临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引起全球性增长模式和发展观念的变化。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包括档案工作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档案工作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需要。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的档案工作如何实现信息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原生信息源,越来越社会重视和利用,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档案的内在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内容,这是档案信息的基本部分;二是档案的形式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外在形式和特征,它依附于档案的内容有密切联系;三是综述、汇编等等二次加工信息。事实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就是为档案开发利用作准备,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

2、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信息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马人类联贯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化的人和机器的共同体,形成所谓的“网络空间”或称作“邪气社会”的信息化环境。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的档案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当然是贯穿全局的发展主线。

3、档案工作改革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消费将成为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源动力。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信息将成为失去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档案部门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源的社会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使得经济发展途径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各部门工作的发展方式和运作模式。

4、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需求量激增,信息效益不均。社会信息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活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者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此外,档案业务售货员、档案学科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与档案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当他们在工作中感觉到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急剧增加时,工作热情就会不断增加,责任感日益增强。而当他们作为信息的消费者,感觉到信息消费的不可替代性时,他们会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而促使档案工作改革加速前进。

1、加大投入,实现档案现代化。要保证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现,和缓政府要值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信息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改善档案工作软硬件环境,增加库房面积,购置档案装具,扩大室藏种类。

2、改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这种服务在一些档案部门已基本实现了,如档案馆管理系统、小型档案馆室管理系统等都已应用和推广。目前市场上各种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很多,国家档案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避免重复开发,并规范市场管理;二是缩微技术服务。目前不少地方档案馆通过缩微设备,对一些珍贵的档案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科技档案图纸的管理过程中缩微技术运用颇多,节约人力和馆库空间;三是光盘存贮服务。由于光盘具有存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可广泛用国防于档案信息全文检索、编目和参考查询服务;四是现代通讯网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通讯卫星、邮电信息网络寺,将档案信息发布出去,使利用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利用档案;五是公共信息网络服务。档案信息部门充分利用地区公用信息网、国家公用信息网和国际公用信息网进行服务;六是视听传播服务。运用电视网、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等制作档案信息,并向公众发布。

3、培养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素质。信息化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通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而不是过去的“专一”;这种博是随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动态广博”,而不是过去传统不变的“知识广博”。这样的人才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稳定性,才能适应解决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档案工作问题的需要。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档案部门在进行培训前,应做好需求调研,按需设计内容,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的。二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学者层次,注重教学、自学、研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加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拓宽知识面,借鉴优秀经验,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四是应加大培训内容中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注重信息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适当增加档案现代化管理课程的课时。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 第7篇

关键词 信息社会 档案工作 档案馆形象 有偿服务 素质

2002年7月3日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所指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又一举措。这说明了我国正在步入或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社会呈现出信息化这一特征,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的档案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作用,档案工作必须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尽力跟上这信息时代。

1 信息化社会的特点

信息化社会就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技术特征,以信息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的基础,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标志。多样化、综合化、非同时化、分散化、优化、分权化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

1.1 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信息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利用,便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也直接关系到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而知识是信息的积累,智力是知识的激活。人是社会发展中最主要的因素,知识的激活需要人,为此,我们更应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

1.2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信息技术是关键,人类史上无不是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发展,信息技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更,推动着各国信息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信息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且愈来愈重要。

1.3 社会更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科技带动了工业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进而使知识成为生产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当前,知识经济不断兴起,信息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信息人员、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

1.4 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节奏加速的趋势日益加强电子计算机及其通信网络加速了信息流动,从而使生产与生活和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成为了可能,并且使人们的生活节奏的速度大大加快,这正如“时间就是生命”一样宝贵。

2 信息化过程中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传统的档案工作观念落后,淡薄开放意识与创新意识目前,档案部门仍然存在着“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存在着“等、靠、要”、“安于现状“、”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旧观念,还存在着“闭架借阅”、“你查我调”等做法。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新技术及相关学科理论的不断渗透,使得来源于社会而服务于社会的档案工作领域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情况和问题,特别是思想观念落后、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步伐,已成为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新时期档案工作面临的经费问题众所周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档案工作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更新设备和技术等问题。为此,档案馆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扶不断更新,长期以来档案馆不可能单凭政府拨款就可解决事业经纬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现在,政府拨款显得极其有限,经费问题成为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又一因素。

2.3 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受到挑战信息网络不断深入各个领域。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部门档案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发布信息,对发布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瘟疫"横行,又加上黑客的恶意攻击,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这些势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

3 信息化社会中档案工作得到的启发及对策

3.1 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为现代化社会服务首先,要破除“重管理设施购置、轻服务研究”等做法,树立起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得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其次,要变被动服务为“面向社会,多方联系”的主动服务,拓宽服务渠道,改善服务功能,并用前瞻的眼光来研究利用者潜在的需求,积极主动地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超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同时,还要加强馆际交流,加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馆藏。另外,还需加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档案是信息、是资源,没有档案就没有信息,没有信息就没有服务的资源。因此,档案部门还应树立起深层次的加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信息时代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思想。

论档案信息化实践与档案工作创新 第8篇

1 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1.1 档案信息化, 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就可以对所有的档案实现秒级查询, 只要在查询的机算机上输入想要查询的档案的关键字即可, 不必输入档案的完整名称, 就可以找出与关键字相关的一些档案, 然后, 只要按下鼠标的右键, 在屏幕的上方就会出现一些过滤方式, 有按年份与月份过滤的, 有在查询出来的结果基础之上再次用某关键字过滤等等过滤方式, 直到查询者找到想要找的档案为止。实现了档案信息化就为档案的科学管理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2 形势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档案的信息化与数字化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 而且是重要的部分。因为档案为这个时代提供了生产、发展、创新的基础, 为这个时代不断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上的准备。档案中的资料不仅对当代社会拍下了一个缩影, 而且也启迪着这一代人继续前行。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如果仅仅以原始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不但查询困难, 人工编目与著录也极为繁琐, 并且如果查询的人员较多的情况一旦出现,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就要不停地往返于档案室与接待室其繁重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传统的档案管理无论是从其载体上还是从其查询形式上都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形势的发展, 在查一个查个菜谱都可以上网查询的年代, 如果查一个档案还要手工查找, 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1.3 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强烈需求

档案的信息化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强烈需求, 现代企业管理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 有些决策往往需要决策者在一瞬间就要做出快速反应, 否则就可能因慢人一步而痛失先机, 这就需要对某些档案内容在极快的时间之内查询出来, 但是人工的方式显然无法实现, 一旦档案实现了信息化, 决策者可以足不出户, 只需要通知秘书把1988年1月份的国内各企业形势对比图调到办公室的大屏幕上来就可以在一分种之内在办公桌前的屏幕上看到所需的资料。

2 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内容

2.1 建立档案数据库

由于要把全部档案放到数据库所需要的容量极大, 因此, 可以在几种大型的数据库系统之中进行选择。其中Oracle是首选, 因为Oracle是目前最适合录入档案的数据库, 而且其强大的功能也是目前其他几种数据库系统无法达到的。但是缺点是价格较为昂贵。此外也可以选择微软的或者是可扩展性极好的My SQL或者是Sybase等。在建立了档案数据库以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建模工作。所谓建模工作就是在建模软件中模述数据库的各字段及其相关信息。在描述完毕以后系统就可以根据建模信息自动生成数据库结构。不过一般的档案管理都是使用由某一计算机软件公司开放好了的现成的计算机程序, 档案管理工作只需要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了解, 对档案工作的流程较为熟悉就可以完成档案的录入、维护、查询、管理工作。第一步, 输入文件级目录。从2001年开始, 我们把室藏档案的案卷目录、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9年5月, 已输入文件级目录12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3千多条, 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 可边输入边打印, 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 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 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 采用大型图纸扫描仪和高效文字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 对原文件和竣工图实行全文和全图扫描、老照片档案及实物档案实行数码照相, 实现原文件信息信息化。

2.2 建立了档案室 (馆) 网站。

并与市电业局、兄弟单位局域网实施系统内部资源共享。在局域网上向广大电力工作者提供档案信息查阅, 并赋予权限允许实现全文下载, 逐步实现信息沟通, 营造更有利于电力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2.3 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 移交档案室的文件只需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 现在我们要求进档案室文件全部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 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一并移交档案室。

2.4 加强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

电子档案整理:目前, 电子文件归档的类型有磁盘、光盘、磁带,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应按档案种类分别整理组盘。文书电子档案整理对内部文件以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

2.5 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

电子文件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 各进馆 (室) 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 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 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

3 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

3.1 推进档案信息化, 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 档案信息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各兄弟单位之间的档案资源不能实现共享, 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一,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

3.2 信息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 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 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 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 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 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

3.3 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 国家电网档案信息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与发展阶段, 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 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

结束语

各门类档案实现全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 不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将力求分步实施, 讲求实效, 努力创新, 持续发展。

摘要:信息化给人类带来了第四次浪潮的震撼冲击, 信息化已经从曾经的遥不可及的高科技的神坛降到了人间。现在连买张火车票都要信息化了。档案是社会重要事件的记录与反映, 信息化也是档案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工作创新,文件中心,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归档

参考文献

[1]梁正银.归档文件整理指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1]梁正银.归档文件整理指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副店长竞选演讲稿下一篇: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