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讲解

2024-09-14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讲解(精选8篇)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讲解 第1篇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

一、考点考纲分析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3.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考点知识梳理 ◎

知识结构 质量守 恒定律 与化学

方程式 ⎩⎪⎪⎪⎨⎪⎪⎪⎧ 质量守恒定律 ⎩⎪⎨⎪⎧ 内容 微观解释 验证实验 应用 化学方程式 ⎩⎪⎨⎪⎧ 书写 ⎩⎪⎨⎪⎧ 原则 步骤 意义 考 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使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 如体积等。(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不能(“能”或“不能” 计入“总和”中。3.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保持不变。4.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该 反应必须在 密闭 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书写原则(1(2 2.书写步骤(1边,中间用短线连接,并在短线上方注明反应条件。(2数相等,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将短线改为等号。

(3若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应该在该化学式右边注明 “↑”或“↓”;如果反应物也有气体或不溶性固体, 则无须注

明。如:点燃

4P + 5O2 === 2P2O5 124 160 284 4 5 2(1质: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如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 氧化二磷。

(2量: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质量比。如:每 124份质量 的磷与 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微:每 4个磷原子与 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三、中招典例分析

例 1(2009年河南中招试题第 12题下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O 2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D.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 +1 变式 1 “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下

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3∶ 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例 2(2011年河南中招试题第 13题 “ 岩盐之都 ” 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 由 离子(填 “ 分子 ”、“ 原子 ” 或 “ 离子 ” 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过滤;高温

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I+2H2O =====2NaOH+H2↑ +X↑,则 X 的化学式为 Cl2 变式 2 某发电厂烟气处理的新工艺:CH 4+2NO 2===N2+X +2H 2O , 则 X 的化学式为(B A.CO B.CO 2 C.O 2 D.C 例 3(2010·自贡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B A.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 加热 Fe2O3+CO2===2Fe+2CO2 B.甲烷的完全燃烧: 点燃 CH4+2O2===CO2+2H2O C.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CaCO3+H2SO4===CaSO4+H2O +CO2↑ D.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 NaCO3+H2SO4===NaSO4+H2O +CO2↑ 变式 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O 2=====点燃 CO 2;(2在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H 2+CuO=====△ Cu +H 2O;(3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 CaO +CO 2↑;(4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

H 2SO 4+Ba(NO3 2===BaSO4↓+2HNO 3。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讲解 第2篇

人教版第十册第五、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第十册第五、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了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复习、巩固一些名著常识。 2、复习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 3、广泛地读人、说人、写人,争取读、写、说紧密结合。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过的第五、第七单元,是以“中国古典名著”和“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的,这两组课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相信同学们都记忆犹新,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能过五关闯六将,表现优秀。 (二)、复习整理 第一关:歇后语大闯关 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张飞的`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关公喝酒 ――不怕脸红 刘姥姥进大观园―― 头一回 孙悟空听见紧箍咒――头痛 第二关:歇后语主人公知多少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 孔明 )借东风――巧用天时 ( 关公 )赴会――单刀直入 ( 徐庶 )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 无(吴)用 ) ( 孙悟空 )的脸――说变就变 第三关:名著出处知多少 《将相和》 司马迁《史记》 《草船借箭》 罗贯中《三国演义》 《景阳冈》 施耐庵《水浒传》 《猴王出世》 吴承恩《西游记》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曹雪芹《红楼梦》 第四关:人物大竞猜 1、看图,那写着“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的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简单了解诗句出处) 咏怀古迹(之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介绍诸葛孔明一生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说武松) 2、看图,你想到了什么? 说成语,明意思,知人物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理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阅读小故事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理解意思: 信用:因信任而重用 数:多次, 於:于的繁体 郭开:赵国大臣,擅长吹牛拍马的小人,因廉颇曾训斥过他而怀恨在心。 多与使者金:用金钱贿赂使者。 毁:诋毁。 斗:古代量米的单位,一斗等于十 斤。 被:同“披”,被甲:披上战甲。 还:回来。 顷之三遗矢:一会功夫去了三 趟厕所。 遂不召:于是不召廉颇回国。 第五关 人 物 比 对 用一个词说说关羽、曹操、张飞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关羽(忠)、曹操(奸)、张飞(猛) 他们虽然个性不同,但是都是英雄,名扬四海。 第六关 写人方法知多少 作家能写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因为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好方法,你还记得哪些方法? 快速浏览文章,从中找出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交流。(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 (三)、小结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你记得哪些读书有益的名言警句?(指名交流) 哪些同学养成了阅读好书的好习惯,请举手。我们要根据需要阅读名著。 需要比较时 比照人物,比读名著 了解某一人物时 选择人物,跳读名著 放假悠闲时 根据体裁,通读名著 总之,品读名著似饮清露,鉴赏圣书如含甘饴。 同学们,热爱读书吧,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同学们,热爱写作吧,我以我笔抒真情。学好语文,我们要做到读、说、写三结合。 四、读陈老师的文章 悠悠中华,留下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陈老师也热爱阅读名著,讲说名著,但是我更热爱用文字写下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希望我也能带给他人一点愉悦,一点启示。请欣赏我的博文《盛开在六一的花儿》,你能找出我用的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吗?(交流) 五、小练笔《今天的语文课》 同学们,请以《今天的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运用写作方法,写出真情实感。 板书 复习 描写人物的方法 外貌动作 语言 神态 心里 读书方法 精读 跳读通读 写读 学好语文秘诀读 说 写 三结合

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第3篇

一、整合内容构建网络

一般来讲, 复习课有两大特点, 一是“理”: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 融合贯通, 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

初三化学知识比较凌乱、分散, 每一单元下来要复习的内容非常多, 以前的复习课, 基本是教师直接讲解和罗列出本单元的很多知识点, 这样的做法条理清楚, 环节紧凑, 容易实施, 但却在很大程度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主动性不够, 可能也就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从而影响学生的提高. 所以教师要立足课标和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复习时抓住重点和难点, 围绕一条主线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 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 精心设计问题编制学案, 给学生足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抓要点、抓本质、抓联系、抓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只有整体考虑问题, 才有利于学生逐渐建立起学科理论体系, 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上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时, 就以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视频导入, 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视频内容提出问题, 编制学案, 设计三个反思性的问题: 1. 二氧化碳能熄灭所有的燃烧? 2. 如何使燃料充分燃烧? 3. 如何用燃烧法验证酒精的元素组成? 三个问题步步深入, 通过师生、生生活动, 引导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做到燃料充分燃烧及物质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的验证方法再认识, 整个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探究规律, 自身对知识进行整合, 构建本单元知识网络系统, 从而对本单元知识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二、激发兴趣升华思维

大多数教师认为在新授课时, 相关的实验都做过了, 到了复习课就不要再做了, 免得老调重弹, 学生乏味. 然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应该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 单元复习课中若穿插或改一些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登台实验, 能够再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若能将一些学生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 从原理、装置、步骤等由学生设计动手, 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 掌握科学的方法, 形成完整的思维,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笔者在进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时, 为了让学生对燃烧和灭火有新的收获,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熄灭所有的燃烧? 哪位学生能上台为大家演示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 话音未落, 竟然有位女生走到讲台, 为大家演示起来了, 过程中出现一个小小遗憾镁条刚烧起来很快就熄灭了, 针对这个问题, 我立即让大家分析讨论原因, 然后又让她按照规范再做一次, 这一次她做的很成功, 现象很明显, 效果很好, 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 最后针对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本以为会出现卡壳, 结果由她带着大家顺利解决. 为了验证实验室常用燃料酒精中含有哪些元素? 提出问题如何用燃烧法探究酒精的元素组成? 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 并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最后请学生归纳物质组成中是否含碳、氢元素的验证方法, 接着提问该实验能否说明酒精组成中还含有氧元素? 我们又如何验证氧元素? 一环扣一环, 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升华, 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

三、指导学法夯实基础

学生的认知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2]教学设计应符合这样的过程特点, 使学生的学习深入浅出,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学生的思维就会加深加宽, 学生的生理疲劳就会减弱, 学生的学习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部分学生, 特别是化学基础不好的学生, 总有这样的疑惑; 教师上课讲的都懂, 就是课下做题就不会. 单元复习课是初三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 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3]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的主体, 加强学法指导更显得必要. 在上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未知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依据化学现象进行分析, 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要进行对比记忆, 对本单元知识要知道是以燃烧为中心学习了与之相关的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系列问题, 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能将知识前后融会贯通, 形成系统认识.

四、反思教法提升能力

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可以发现不足, 对自身行为剖析, 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 从而更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扬长避短, 提高教学水平. 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 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 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我在上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后, 作了以下四点反思: 1. 本节课以反思的方式, 通过对燃烧的相关问题的设计, 步步深入, 引导学生探究, 较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本节课教师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在实验中产生的思维碰撞,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整个课堂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学生的练习、反馈和评价的基础上, 建构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整个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本节课设计的三个反思问题联系不够紧密, 不能环环相扣, 使过渡和衔接不够自然, 有待进一步改进. 4. 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之中, 过于严肃, 过渡不自然, 有些过渡性的语句, 还需锤炼. 通过这一系列反思, 让自己形成一个单元复习课设计的一个基本思想, 为今后进行其他单元复习的设计提供大体的方向.

总之, 化学复习课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反思, 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 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化、规律化和系统化; 留给学生更多的学科思想并能受用终生.

摘要:复习课不应墨守陈规, 应该让化学的复习课变得有趣而生动, 给学生一个好的复习方法更重要.让我们在前行中不断探索, 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把复习变得多彩化、多元化, 通过复习, 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 提升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整合,激发,反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任宝华.初中化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例谈如何上好化学单元复习课 第4篇

新学一章之后的化学单元复习课,应该达到四点教学目标:

1. 知识梳理和知识网络的构建。可通过问题驱动或情境创设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对本章知识的系统梳理,深入思考其内在联系,主动完成本章知识网络的构建;

2. 承前启后、查缺补漏、质疑提升。教师基于全体学生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复习;基于学生个体查缺补漏,自我完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能力;

3. 方法提炼。引导学生提炼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掌握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4. 应用拓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得以升华。

二、问题重重,改变复习策略迫在眉睫

新课改形势下,化学课堂面临着重重困难:

1. 课时不足导致取消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不能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按常规单元复习课的思路:知识点总结一课时,考试一课时,讲评一课时,因此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标课时有所冲突,所以导致取消单元复习仅进行单元测试而已。

2. 知识点复习时,学生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好。單纯的知识点复习机械、乏味,有些类似于高三的一轮复习遇到的困扰,学生兴趣不浓,复习效果不好。

3. 受教学进度限制,研讨机会不多。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复习效果,而且研讨交流的机会不多、时间也不充分。

因此,改变复习策略迫在眉捷,我们必须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对知识点的复习和构建,以达到课堂的有效性、高效性;让学生“复”之有“趣”,“习”之有“效”。

三、寻求行之有效的策略,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学知识,我们要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复习、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下是曾经尝试过的几种复习形式(主要是复习学案的类型):

1.“面面俱到”式(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学生记忆差。因此,每一个小知识点都应复习到位。

2.“专题“式(适用于“化学基本理论”的复习)。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内容难度大,理论性强。因此,采取专题突破式的复习。

3. 以“题”带“点”式(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复习)。选择典型例题,分析出考查点,然后对知识点进行诠释。

4.“抛出问题”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复习)。笼统的抛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归纳整理,完成对局部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复习学案和课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的使用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在单元复习时充分利用复习学案和课件,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上列出的知识点系统、全面,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内容,将知识“体系化”的同时也能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2. 使得课堂更有序,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上内容系统、条理清晰的知识,使得复习时学生思路清,课堂更有序;同时复习内容重点突出,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3. 更好地体现了“学-研-考”这一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发放复习学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师生、生生间交流讨论,答疑解惑;限时训练题的搭配,更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综合来看,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有效的使用能够很好的体现了“学-研-考”的模式,使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讲解 第5篇

(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第五单元

课型

复习

共几

课时

.认识本组25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以读为本,能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

5.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

重点

难点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

方法

手段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

本单元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砖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新课

标第一网

本单元课文亲情意味浓重,因此,学生应加强自己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感悟文中那浓浓的亲情,学会和作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别人的故事里感悟亲情,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学有所感,学有所为。

时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

学习目标:

.复习课文《可贵的沉默》及练习中的生字词、能体会父母养育之恩。

2.复习《她是我的朋友》,教育学生无私奉献。

3.复习《七颗钻石》,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日,对吗?那我们知道在我们生日的那一天,却是母亲的受难日吗?当我们开心的过着生日,当我们在学校快乐的学生,我们应该想到很多,亲情、友情,同学们,就让我们对本单元的学过的内容作一番回顾。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自读单元导读)。围绕这个专题安排了哪些课文?这四篇课文都是讲诉亲情,友情的真情故事。

三、层层过关

.《可贵的沉默》

A.“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1.联系课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2.文中的省略号作用是_表示所有的人都在沉思__。

3.没有人举手是因为_他们中间确实没有人向爸妈祝贺生日。

4.我和孩子们沉默的原因: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的不够好,感到很惭愧。

B.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蕴藏”的近义词是(蕴含)。

2.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c.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

2.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说明孩子们“可爱”在何处。

3.孩子们“可爱”在何处?

(那位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好,感到很难为情,而且内心里产生了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意识。)

D.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

2.“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E.为什么在回答老师关于爸爸妈妈是否知道和祝贺自己的生日时,教室里很热闹;而当老师问孩子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时,大家却都“沉默”了?

(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的不够好,感到很惭愧。)

六、“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有什么不一样?

(现在的“热闹”是讨论怎么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想着回报。而先前的“热闹”只是在谈论自己。)

F.为什么说孩子的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因为孩子们在沉默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并且用不同的方式回报了父母的爱。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2.复习《她是我的朋友》

A.理解词语的意思。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B.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颤抖地举起来”说明他十分害怕。“又……又……”说明他内心非常矛盾。

2.一系列的动作体会到他思想斗争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起手来。

c.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开始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并迅速用手捂住脸。又过了一会儿,他开始呜咽,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医生安慰他,他立刻停止了哭泣。

.这段话抓住阮恒的(动作、表情)的变化写出了他当时献血时(紧张、害怕)的心情。

2.这段话中作者写了阮恒4种不同的哭法,分别是: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3.“不时的啜泣”和“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意思有什么不同?(不时的啜泣是抽抽搭搭地哭,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是指延续不断地低声哭。)说明了(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

4.“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可以看出阮恒内心因害怕而痛苦,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5.阮恒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呢?(他一想到自己即将死去,心里就感到害怕,又不想表露出来,这使他更痛苦。)

6.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心情?既然如此,那阮恒为什么愿意献血?说明阮恒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因为他害怕把所有的血都献给那个小姑娘,自己就会死。因为他想那个小姑娘是他的朋友,不能见死不救。说明阮恒是一个为了朋友无私奉献的孩子。)

3.复习《七颗钻石》

A.中心: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

B.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2.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地球上旱情的严重性,充分体现水的来之不易,为下文小姑娘寻水奇遇作铺垫。

c.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第二次:小姑娘想到母亲自己舍不得喝水,被绊倒时,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水还满满的。

第三次:小姑娘给焦渴的小狗喝了水,木头罐子变成银的。

第四次:生病的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喝,银水罐变成了金的。

第五次: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了七颗

D.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赶紧”一词说明了(小姑娘非常孝顺)。

2.水罐本身的变化与七颗钻石的产生是与什么相联系

(是与小姑娘及其母亲的仁爱之心紧密联系的,每一次她们有爱心的体现,都能促进水罐的更加有价值的变化,形象的表达了对别人的关爱越多,获得的报酬就会越大!)

3.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

(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会自己“变”。一共变了五次。第一次变出了水,第二次掉下来时变得端端正正,第三次由木变成了银的,第四次由银的变成了金的,第五次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大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

作者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4.体会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的愿望。)w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复习《妈妈的账单》

2.复习并运用日积月累

.复习《妈妈的账单》

A、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B、交流对两份账单的体会

c、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

2.复习并运用日积月累

A.我的发现: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的意思。

B..读读认认:要求熟背。

c.D.同学们讲诉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那一份亲情。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测试

一、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渴()恰()稚()掩()舔()

喝()给()维()淹()添()二、一锤定音,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小姑娘有一颗钻(zuānzuàn)石般的心灵。

2.只有刻苦钻(zuānzuàn)研,才能攻克难关。

3.他一口气喝(hēhè)了满满一大杯水。

4.运动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赢得观众的一片喝(hēhè)彩。

5.他渐渐觉(jiàojué)得自己似(sìshì)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6.小彼得将(jiāngjiàng)小脸蛋藏(cángzàng)进妈妈的怀抱里。

三、词语积累。

()气()足

左()右()

()在()睫

()口()声

()愿()偿

()面()方

四、变色龙,我会辨。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轻①重量小,比重小(跟“重”相对);②数量少,程度浅;③用力不猛;④不重要;⑤不庄重,不严肃;⑥轻视。

.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很年轻。()

2.油比水轻,所以油浮在水面上。()

3在.这次活动中,我只给搬搬桌子,责任轻。()

4.我只轻轻推了他一下,没有想到他就倒了。()

五、对号入座。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因为……所以……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妈妈()没有指责小彼得,()小彼得已经感到很羞愧了。

2.()她是我的朋友,()我要献血给她。

3.小姑娘伤得最重,()不立刻抢救,()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4.爸爸()会用电脑,()还会修理电脑。

八、课文放映厅。

.一阵()之后,一只小手()地()起来。忽然又()下去,然后又()起来。从人物的动作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呢,就()抱着水罐()。

喜出望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五单元复习检测

字词

积累

阅读

写作

作业设计

.听写本单元字词,背写日积月累。

2.阅读有关爱的,感受父母深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后记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6篇

第一轮 课题: 课题:燃料及其利用

一、目标解读:

1、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燃料及能源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要点回顾: 要点回顾: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1)消除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 “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 “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 +2O 点燃 CO +2H O(发出蓝色火焰)4 2 2 2(2)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 可燃性 C H OH+ 3O 点燃 2CO +3H O 2 5 2 2 2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三、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1、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 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B 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 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 设法降低油井井口温度 例

2、石油、煤、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

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是混合物 B 燃烧都会放出热量 C 都是可再生能源 D 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四、达标练习: 达标练习: 1、2009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 提倡以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D 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因为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残废的首 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 所处地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3、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和 NO 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 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特点是使 CO 与 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 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 SO2 的转化。)(1)写出 NO 和 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

五、拓展提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第7篇

命题落点

1.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给出某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能说出其所代表的涵义或信息,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命题落点

1.根据化学方程式宏观和微观意义,能正确读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会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3.利用给定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化学方程式,能比较、归纳出各化学方程式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命题落点

1.利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一关系,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有关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计算,

5.依据实验数据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学习点拨 第8篇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第一个定量分析的化学实验,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 1.“化学反应”是理解定律的先决条件。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只是研究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 中的质量关系,不能适用物理变化,因而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和“生成”是分析定律的突破口。首先要弄清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指明的应该是什么。对于反应前的物质而言,这里一定要强调“反应物”必须是指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那么就不能将没有真实“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纳入其中。其次,对于“生成物”而言,应该是指反应后生成的各种新物质,其中包括生成物中出现的气体或者沉淀,也要将其纳入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中。

3.“质量总和”是应用定律的关键所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应当选择在密封环境体系中。如果有一部分反应物是气体,只要参加了化学反应,那就一定要将其考虑到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如果生成物中出现气体或者沉淀,也要将其纳入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4. 质量总和“守恒( 相等) ”是研究定律的终极目标。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总和关系,只是适合“质量守恒”,但不涉及体积守恒、分子数目守恒等。

例1 ( 2014. 毕节) 燃放焰火时五光十色,原理是某些不同的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有一种焰火的火药中含有Cu( NO3) 2,燃放时会产生绿色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 。

解析: 由可知,反应前铜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 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4X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8个包含在4X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氮,化学式是NO2; 故填: NO2;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学习基石。由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物) 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积极推广定律的广泛应用: ⑴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合理解释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一些现象,揭示和反驳伪科学,如水变油,点石成金等。⑵确定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及质量,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以及物质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等。⑶引导我们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合理进行化学工艺、工业生产等,严格按照计划订单生产一定量的优质产品。

说明: 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解释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

1. 一定不发生改变的六个要素

宏观方面有: ⑴物质的质量总和,⑵元素种类,⑶元素质量

微观方面有: ⑴原子种类,⑵原子数目,⑶原子质量

2. 一定发生变化的两个要素

宏观方面是指物质种类; 微观方面只有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3. 有可能变化的要素只有分子数目( 微观) 。

例2 ( 2014. 黔东南) 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

下列所发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1

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丙一定是化合物

D.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5g﹣3g = 2g,是生成物; 乙质量应该不变,可能做催化剂; 丙的未知数为( 3g + 2g + 9g+ 4g) ﹣( 5g + 2g + 6g) = 5g,质量减少9g﹣5g = 4g,为反应物; 丁质量增加了6g﹣4g = 2g,是生成物; 参加反应的丙等于生成的甲和丁的质量,所以推断,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A. 由分析可知: 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g∶4g = 1∶2,故错误; B. 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错误; C. 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故丙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D. 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故错误。故选C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3: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重要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 ⑴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可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⑵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说明:

1. 书写步骤为: ⑴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⑵配: 写好化学式,配平计量数; ⑶注: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沉淀,箭头要表明。

2. 常见反应条件有点燃、加热( △) 、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时,生成物中气体注明“↑”,当溶液中反应物中没有固体,固体生成物后注明“↓”。

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有: ⑴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⑵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质量比) ; ⑶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 化学计量数比) 。

例3 ( 2014. 遵义)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 1) 标出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______;

( 2) 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微观示意图看,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显 + 4价,该反应的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知识点4: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化学方程式两边每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就需要配平,即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说明: 1、观察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直观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直接判断出各种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2、最小公倍数法: 确定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某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配上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使得该元素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还有奇数配偶法、代数法等。

例4食品腌制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因亚硝酸盐易诱发癌症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有人设想: 先向含有亚硝酸盐( 以Na NO2为例说明) 的腌制食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铵,共热后生成无毒、无害的氮气、水和氯化钠; 然后再持续加热,使过量的氯化铵分解为氨气、氯化氢气体,经过这样的处理的腌制食品就可放心食用。请写出设想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要比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写起来还要简单。首先根据题中提供的已知信息,确定好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然后正确写出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即可。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5: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数学计算方法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其解题步骤: 设未知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简明地写出答案。

说明: 1.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抓住四个“准确”: 准确书写化学式,准确配平化学方程式,准确注明反应条件,准确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化学式写错、不配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等是该步骤中常见的错误。

2. 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遇到不纯物时,要先将不纯的已知量换算为纯净物的质量: 纯净物质量( g) = 不纯物质量( g) ×纯度。若是气体体积将换算为质量才可进行计算: 气体质量( g) = 气体体积( L) ×密度

例5 ( 2014. 葫芦岛) 小明在实验室里加热31. 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 4g。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烘干上,回收二氧化锰。请计算:

( 1)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 2) 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析: (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当固体质量变为28. 4g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1. 6g - 28. 4g = 3. 2g。

( 2) 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设生成Mn O2的质量为x。

上一篇:cettic课件幻灯下一篇:医务科长辞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