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

2024-09-20

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精选6篇)

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 第1篇

调查问卷

——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的认识与评价

同学们,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做这份问卷,您的每一个答案都那么那么重要,就请写出您真实的看法吧!

1,你认为当今社会的道德观念如何?

A很好B一般,需要加强 C差,急需加强

2于小悦悦事件,你认对为那十八路人的态度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多选 A社会风气B教育缺失C个人原因D道德缺少E其他

3,“郭美美事件”后,你还相信红十字会吗?

A会B视情况而定C不会D从不关注

4,从大学生的角度看,你觉得当今的道德现状需不需要人们反思 A很有必要B要C基本不需要

5您认为道德水平有什么决定?(多选)

A社会环境B家庭教育C经济发展D地区差异E个人因素 6您认为社会如此冷漠的原因(多选)

A社会环境B家庭教育C经济发展D地区差异E个人因素 7若出一本剖析当今社会道德现状的书,您会

A有兴趣,值得一看B无所谓C没兴趣

8您可接受的这本书的价格范围

A50~40B40~30C30~20D20~10

9如果社会道德丧失,您认为会导致什么

A犯罪率上升,社会秩序混乱B只是个人行为,不会有太大影响C社会缺乏人情味,变冷漠D中国国际形象后退

10,如果您遇到陌生的老人或小孩跌倒,你会去扶起吗?

A会,是该做的 B会,会有意外“收获”C不会,怕被诈 D不会,多管闲事

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 第2篇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为了了解我们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本人于二〇一三年五月九日至五月十七日的八天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0份。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

一、道德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2、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蕴含的精髓。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

二、关于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

1、政治素养:表现为大学生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包括大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治局势及经济形势的认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等。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较高,对自己的祖国有很深厚的感情,对我国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的认识比较客观,并表示堪忧,希望自己后可以成为一个德智兼有的人。但仍有部分的人认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2、社会公德: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此次调查表的前三题用三个假设性的生活场景题。

是否有随手丢垃圾的习惯、自来水龙头没关闭以及公园逃票这几件事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理应是选“不会”“过去关掉”“主动买票”。但是据调查结果表明,有57%的人“偶尔”丢弃垃圾,在第4题中仍有2%的人选择“有时会关”,在第9题中50%的人选择“会,能省就省”30%的人选择“看情况”!所以,虽然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已经较高了,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已经有了较强的认同感了,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3、个人道德素质: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问卷中有一道题:您认为考试时可以作弊吗?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7%的人认为“为了不挂科,可以”,16%的人认为“大考认真,小考防水”,只有27%的人“原则问题,坚决不行”。从这道题中就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四、意见与建议

1、以正面教育为导向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通过自主的体验来感知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遵循思想道德原则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使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 第3篇

关键词:道德文化,调研,对策

笔者于2007年5月—7月开展《大学生道德文化状况调查》问卷调研, 调查对象为在宁11所高校在校大学生, 其中部属高校2所、省属院校7所、高职院校1所以及民办院校1所。共发放问卷7000份, 回收问卷6710份, 有效问卷6601份, 有效回收率为94.30%。在被调查学生中, 年龄集中在18—25岁之间, 学历层次以本科学历为主, 其中男生占44.05%, 女生占55.95%, 独生子女占56.66%, 学生干部占42.86%。

一、大学生道德文化状况及分析

1.社会道德状况

根据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 并且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也给予了较肯定态度。据问卷分析, 66.37%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常有必要进行道德教育。30.97%的学生认为道德教育要与人们的物质利益相结合。对当前“超女”、“好男儿”等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活动在当前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评价, 89. 34%大学生表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不同层面的负面影响。 51.33%的大学生认为2001年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实施以来, 对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而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贯彻实施以来, 46.02%的学生认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方法单一。36.28%的大学生认为“八荣八耻”的提出对于树立新时期的荣辱观非常重要。在被调查学生中, 51.33%的学生认为“八荣八耻”是社会的基本道德, 人人都应该做到, 41.57%的学生认为自己大部分能做到。

2.个人道德状况

在本次调查中, 学生一致赞赏有教养的道德行为, 并对浪费现象、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表示鄙视。60.18%的学生表示, 会主动关闭白天开着的长明灯, 以节约用电;过马路遇到红灯而路口又没有交警时, 60.18%的学生表示不会因节约一点时间闯红灯;46.9%的学生为了保护环境从来不乱扔垃圾;68.14%的学生看见如打架斗殴等不法行为会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如拨打110报警;70.8%以上的学生会诚信待人, 如别人多找钱时主动退还。

认为青年学生最重要的美德或道德品质是:诚信守法, 刚直不阿, 占44.25%;追求真理, 崇尚公正, 不畏权贵, 占37.17%;追求真善美, 自觉成为社会和民众的良心, 占35.40%;充满理性, 与社会保持距离, 能进行冷静地反思和批评, 占18.58%。

3.网络道德状况

调查显示, 76.99%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交流信息, 认为它只是个工具;75.22%的觉得网络使自己浏览信息方便, 加深了自己与社会的联系;24.78%的认为网络加深了自己学术领域的联系。同时有53.10%的学生认为网络放松了身心。值得注意的是有4.42%的学生表示网络使自己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5.31%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来玩游戏, 沉迷游戏, 是当前少数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达92.04%的学生认为需要制定网络道德规范;51.33%和46.02%的学生表示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中完全或比较需要, 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网络道德比较关注, 迫切希望以体系化的道德来约束和规范。

二、大学生道德状况调研分析

从上述调研材料, 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处于较高的水准, 他们能够深刻认识道德的重要性, 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与完善, 富有社会责任感,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自觉汲取养料, 对优秀域外文化持积极的包容态度。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 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也接踵而至, 这无疑对我国社会文化造成很大冲击。但就调查结果而言, 大部分青年学生可以理智对待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文化, 有较健康固定的文化爱好及活动方式, 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文化生活, 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品格。调研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诸多问题。

在社会道德方面,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并不看好, 52.21%的人认为人们更加重视自己利益并且根据利益和契约进行合作, 42.48%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更加冷漠, 38.05%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更加不信任和存有戒心, 52.21%的人认为更加缺少人情味, 33.63%的人认为更加自私贪婪。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明天, 社会对大学生人群造成的负面影响应予以重视, 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下塑造和谐思想, 才能使得大学生在未来的岁月里缔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新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形形色色、良莠不齐, 这是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所造成的。文化观念多元化对大学生影响深远。调查中, 42.48%的大学生觉得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思潮比较符合中国实际, 可以用来指导社会实践;23.89%选择马克思主义;18.58%和15.93%的同学选择的分别是新儒家学说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表明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以此来确立他们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

在个人道德方面,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崇尚良好社会公德, 但对不文明行为持宽容态度。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与公德行为之间还存在着矛盾, 存在明显的知行不一现象。一方面在认识上有明确的公德意识和是非观念,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却有如此多的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课桌上涂画、买饭插队等不文明行为还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但是在具体的道德践履中, 却往往缺乏一种内在的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力量, 为人处世常常囿于自身的利益, 仅仅考虑自己的得失与需要, 而将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割裂开来。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 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 也有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既有对价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悦, 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和困惑, 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所淡化。各种新的社会思潮在全球化趋势中蜂拥而至, 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各不相同甚至激烈冲突的信仰选择。

在网络道德方面, 绝大多数人肯定了网络在生活、学习、信息获取上给大家带来了实际的方便和效率。而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犯罪、诈骗、色情服务等一系列以网络作为中介途径的犯罪行为日益猖獗;由于面对屏幕, 互相之间看不见摸不着, 人与人之间常常缺乏信任, 这就要求网络道德规范能尽快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台。网络暴露的另一个问题是, 尽管大家真心的与网友交流在网络中, 但总觉得不如面对面的交流显得亲切、自然。当然现在有视频聊天、语音聊天等众多交流软件, 可以让大家像可视电话一样异地交流。但能否改变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我们不得而知。另外, 其中的安全问题相信也是不少人不敢在网络中与好友“无话不谈”的原因。当然,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莫过于网络游戏, 它使得众多年轻人沉迷于此而不能自拔。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只有好好利用, 规范利用, 才会带来最大效益。我们更要端正思想, 积极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 优化道德教育环境, 构建整体的道德教育理念

道德教育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良好的德育环境要求建立“整体德育”理念。“整体德育”包括几层含义:一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不能囿于校内, 应广泛存在于学校、社会生活的“生态系”中, 面向社会全方位拓展, 以社区为依托, 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教育力量的组织和配合, 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二是发挥“道德制度化建设——道德机制建设——道德教育”三联动的道德教育功能, 形成道德教育的社会网络和整体合力, 让道德教育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实现向大环境的全方位动态开放。三是把道德教育和其他教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各个部分相互呼应, 获得整体效应。道德教育要发挥所有学科的作用, 既有德育课程的传授, 又利用各科教学活动的德育效果。

(二) 探索新的道德精神, 构建相匹配的道德教育模式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轨和转型之中, 文化冲突与价值多元导致道德权威的失落, 新经济逻辑的冲击、现代媒体的繁荣和网络化社会的到来, 学校与社会正融为一体。与此同时, 自主、理性、正义、民主等新的文化精神正在日益深入中国人道德精神之中逐渐成为新的文化因子, 构建与之匹配的道德教育模式的努力更显迫切[1] 。

一是构建生态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扮演道德专家的角色, 而应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 并成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 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师生之间进行着“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 表现为一种特定意义的生态关系。师生之间呈现一种“对话”关系, 在“对话”中, 师生间是一种“我们”存在, 是一种“甲方”与“乙方”平衡的生态存在, 他们在动态交流中生成道德情感, 最终达到相互“自我”实现[2] 。

二是构建生态性的道德教育课程。首先必须建构一种互动的课程文化, 即青少年生活世界的道德文化、社会环境文化及其互动文化。道德教育课程应该是学生经验与社会文化、个人性与情景性的“交互区域”, 也是师生经验的“交互区域”, 即最终达到学生与课程、学生与教师的“视域融合”。

三是回归生活世界。顺应现代人生命意识的凸现及个性张扬, 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因为, 人的个性是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 道德教育是“人对人的理解”, 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彼此心灵的撞击、沟通和升华。脱离学生真实生活的道德教育模式, 必然会造成道德教育对生活的疏离与概念化, 就会成为一种“美德袋”模式:内容上只注重社会道德规范的抽象知识, 缺乏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动性;方法上强调单向度的灌输, 造成空洞的说教, 缺乏道德体验;效能评定上采用简单化的课程考试等。丰富的社会生活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 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体现为一种生活世界的教育, 来源于生活, 渗透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这就是我们强调的道德教育的生态性[3] 。

(三) 把握生态平衡规律, 构建和谐的道德教育生态

道德教育危机是道德教育生态不平衡的突出表现。道德教育生态平衡, 是道德教育生态理论的核心问题, 是道德教育生态的一条基本规律。把握好这一规律, 可以从根本上揭示道德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实质, 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道德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各种因素既自成系统, 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维持道德教育生态平衡是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 就是构筑道德教育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要素诸系统之间的平衡。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就是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的整体互动。二是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要求道德教育内容的多样性、道德要求的层次性、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等。三是开放性原则:要求道德教育内外系统都具有开放性, 实现道德教育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开放。同时道德教育系统内部要实现多种形式、方法和渠道的融会与沟通。四是动态性原则:生态平衡的理论告诉我们,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和动态的平衡, 因此道德教育生态要求应根据道德教育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道德精神的发展, 及时转变观念, 调整道德教育目标, 更新道德教育方式方法[4] 。

参考文献

[1]樊浩.“德”—“育”生态论[J].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10) :16—23.

[2]张等菊.生态性道德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1) :31—33.

[3]万敏.学校“德育生态”理念的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 2004, (4) :93—94.

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调查

道德是做人之本,道德教育是教育之本。“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拥有了道德之本,爱党、爱国便成为主体自然、自觉的主动情感。但是,大学生道德状况、高校道德教育状况究竟如何呢?为了增强高校道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我们作了一次大学生道德及道德教育状况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采取问卷方式,于2006年10月进行,共选取我省5所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高校——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和南阳理工学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850份,收回有效问卷7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94%。

二、大学生道德状况

(一)对道德一般问题的认识

1.对人本质的认识。有38.67%的大学生认为“人由环境决定,同时人也改造环境”,比例最高;认为“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比例是26.95%;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的比例为24.09%;另有8.72%的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1.56%的大学生对人的本质说不清。这与我国儒家传统文化性善论的观点是有差别的,许多大学生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更多的大学生则更看重自身的作用,相信“人是由环境决定的,但环境正是由人改变的”。

关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点。调查表明,认为这一说法正确的大学生有62.60%,另有25.46%的大学生认为有时正确,只有5.25%的大学生认为是异想天开,3.11%的大学生说不清。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要求主体平等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因此,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唤醒了人们的主体观念、主体意识,而且使人的主体性、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从而使其能动性、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的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2.对道德本质的认识。67.77%的大学生赞同“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要求”,只有5.60%的大学生视道德是对人性的束缚或者是人们达到其目的的工具,这说明大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主流是好的。道德具有相对性,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并不是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道德。在这一点上,26.53%的大学生认识是模糊的,他们赞同“道德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道德”。

3.对传统道德的认识。55.95%的大学生不同意“传统道德是束缚个性的枷锁”这一说法,远远高于15.61%的同意比例,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传统道德持认同、肯定的态度,但也不可忽视持肯定态度或模糊认识的学生也有四成以上,达44.05%,这也说明应对这部分学生加强传统道德教育。

但是,调查也显示,我省大学生并不固守传统道德,他们对道德的认识随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越来越具有现代性。例如:只有5.66%的学生还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94.34%的学生则表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又如,对待老师的态度,96.43%的学生不再无条件尊重,其中67.86%表示应互相尊重,28.57%表示是否尊重取决于老师的学识和人品。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平等意识和求实精神是在不断增强的。

(二)关于社会公德

82.3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为集体做事,另有16.35%的大学生表示有时愿意、有时不愿意,只有1.34%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对于保护环境,97.92%的学生认为人人有责,只有1.25%说与己无关;对于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96.21%的学生认为不文明。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公共意识、公德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在看待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51.70%的学生认为公共生活、私人生活哪个更重要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7.95%认为同等重要,只有10.04%认为公共生活比私人生活重要,另有6.05%的学生认为私人生活比公共生活重要。对“个人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事再小也是大事”这种说法,只有32.25%表示同意,49.12%的学生认为谁大谁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有13.09%的学生表示不同意。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先人后己的道德观念有一定差距,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功利性增强,更加注重个人利益。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法律意识与道德实践、法律实践之间有一定距离,甚至是脱节的。96%的学生认为乱扔果皮纸屑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但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只有47.42%的学生“主动上前制止”(8.61%)或“捡起扔进垃圾箱”(38.81%),却有52.58%的学生“视而不见”(16.95%)或怕麻烦、怕别人说闲话而欲制止、欲捡又止(35.63%)。关于购票、乘车、食堂买饭时排队的调查显示,我省大学生有35.83%只是偶尔排队(22.44%)或者不得不排队时才排队(13.39%),再次证明了上述观点。

(三)关于婚恋家庭道德

当问及对一个人同时与两个异性谈恋爱的态度时,我省有70.24%的大学生认为不道德,坚决反对,表明大学生在个人恋爱问题上的严肃态度。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认识模糊、态度错误,11.11%的大学生认为恋爱中脚踏两只船“无可非议”,18.65%的大学生对此事“说不清”。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情表现出了相当的开放和宽容态度。对待婚前性行为,排在第一位的态度是只要真心相爱,无可指责,比例为34.39%;排第二位的态度是认为不道德,坚决反对,比例为24.21%;17.20%的大学生认为是正常需要,与道德无关;10.45%的大学生认为与爱无关,只要两人需要且都同意,可以理解;还有13.76%的学生表示“说不清”。对婚外情,有56.66%的大学生表示反对,反对意见排在第一位,22.74%的学生保持“中立”,而“同意”和“说不清”的学生分别为10.55%和10.05%。看来,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更宽容、更开放,而结婚以后性行为的态度则相对严肃、认真。

(四)关于生活道德

95.28%的大学生对“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表示认同,但在具体问题上,这一认知却大打折扣。“您对考试作弊的态度”的调查表明,只有44.36%的大学生表示“痛恨,坚决不作弊”,同时,却有24.54%的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虽然不对,但有机会自己也会作弊;更有18.24%的大学生认为“作弊在大学里是常见现象,不必大惊小怪”,这些潜在的考试作弊者总计达52.78%;当被问及“当您发现坐在旁边的同学考试作弊,您会怎么办”时,只有5.25%的大学生会向监考老师揭发或者暗示他在作弊,却有77.43%的大学生虽然看不惯,但碍于情面不表现出来,或者事不关己,干脆不管不问。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小事”上的道德认识是模糊甚至错误的,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是不符的。

对处世原则,大学生选择“克己奉公”和“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利他原则的分别为10.58%和8.79%;更多的则选择了既利他又利己的现实原则,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有59.07%,赞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有15.80%。交往中极端利己者在大学生中占5.77%,他们表示只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对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对待他人,首选“理解、同情、关心人”的大学生有45.21%,排在第二位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30.90%,表明了当代大学生热心、独立、理智的鲜明时代个性。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一带有自卫性的待人原则,19.43%的大学生表示同意,而信奉“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的待人方式的大学生只有1.89%。

对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义利观,59.58%的大学生表示赞同,表明多数大学生在义利观上仍然尊崇传统,把义看得比利重要。但是,20.99%的大学生“不同意”此观点,表示“说不清”的也有19.95%。可以看出,40%的大学生在义利观上存在矛盾心理甚至重利轻义的有违传统的思想。

(五)关于网络道德

调查显示,认为目前网络道德“好”的大学生只有2.30%,而认为不好(一般、较差、很差)的却有97.70%。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目前网络道德的现状不满,应该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对“从网上复制、抄袭文章道德吗”的调查显示,54.40%的大学生认为不道德,“说不清”的有38.05%,更有7.55%的大学生认为是道德的。说明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认可、接受网上复制、抄袭文章这种行为。“大学生在网络上会说真话、填写个人真实信息吗”?26.19%的大学生表示会,25.35%的大学生表示不会,48.46%的大学生表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说明大学生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诚信度是较低的。对于黄色网站,从总体上看,经常浏览的大学生比较少,只有2.59%;没有浏览过的占大多数,为70.34%;偶尔或无意间浏览过的大学生的比例为31.11%,说明我省大学生对网络色情内容还是有较强的抵抗和自我约束能力的。

三、高校道德教育状况

(一)大学生道德状况总体评价

我省大学生对自身道德状况的总体评价不高,认为“好”的只有11.64%,71.3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17.06%的大学生则认为较差或者很差。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不高,说明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这正是改进和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前提和动力。

(二)高校道德教育状况总体评价

调查表明,我省大学生认为高校道德教育“务实,符合学生实际”的占33.71%;认为“虚,脱离学生实际”的有38.79%,比例最高;认为主要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有27.50%。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脱离实际或应付上级检查的学生达到68.29%。14.96%的大学生认为高校道德教育“具有现代性”,48.74%认为“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而认为“保守、落后”的占36.30%。看来,高校道德教育虽有一定创新,但仍需在现代性上下工夫。对高校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29.61%的大学生认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30.36%认为“内容丰富,形式单一”,而认为“内容和形式均单一”的有40.03%,占第一位。可见,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仍然是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重视不够,比例达56.95%,要么认识不到位,根本不重视;要么只是口头重视,行动不力,实际上还是不重视。第二位的问题是道德教育内容空乏,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实际。第三位的问题是教育方式、方法单一,过多地运用灌输法,不够灵活多样。

(四)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道德教育方式

调查表明,最受大学生欢迎(51.65%)的道德教育方式是实践活动和文化活动;其次是通过环境熏陶、舆论宣传以及良好的师德、校风所进行的环境教育,占学生总数的31.17%,两项合计84%。可见,大学生喜欢的是亲身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的活动方式。个别教育、课堂学习(宣讲、座谈、讨论)的学生欢迎度分别为9.67%、4.71%,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方式是加大对不道德行为处罚力度的反面教育方法。

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问卷题 第5篇

1、当你看见有人骑自行车不小心摔倒在地受伤了,你将怎样做?

a.当做没看见,匆匆而过 b.认为这人很没用,嘲笑他 c.跑过去帮忙

2、当你手上有用完的纸巾,你会选择扔在哪?()

a.最近的草地或者树下 b.100米远的`垃圾桶 c.随地扔

3、老师上课时,你是否有在下面吃东西?()

a偶尔 b 经常 c从不

4、你对食堂的插队现象有什么看法?()

a. 无所谓 b.心里看不过去 c.阻止他人插队 d.大骂插队的人

5、你怎样看待情侣在公共场合的过分亲昵行为?()

a. 事不关己 b.属于正常行为 c.反感

6、你去食堂吃饭时,是否插过队(包括让前面认识的同学帮忙打饭)?()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 c.经常有

7、假若有人在在图书馆大声讲手机,你会怎样做?()

a. 捂住耳朵(随他去) b.心里暗说他没素质 c.起身打断他

8、宿舍里有人通宵玩电脑而且有时还吵到别人,你会不会说他(她)?()

a. 会 b.不会

9、倘若你在教室里发现了同学遗留的手机,你将怎么做?()

关于大学生道德状况问卷调查 第6篇

亲爱的同学:

很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帮助我们完成这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您回答的内容和任何信息都不泄露。我们进行这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当代高校大学生关于目前道德的看法及态度。请在相应的答案上打 “√”或在括号内写上选项。

1.随着社会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你在周围的大学生人群中有遇到过出现以上现象的同学吗?

A.很多 B.少数 C.没有

1.你认为现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吗?

A.很普遍 B.差不多 C.个别 D.几乎没有

2.你有过公交车或地铁逃票行为吗?

A.有 B.无

4.当你手中有垃圾,又没有垃圾桶时会怎么做?

A.直接丢掉 B.偷偷丢掉 C.先拿着,有垃圾桶的时候再丢掉

5.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你会怎么做?

A.有人作证的情况下扶她去医院 B.拨打120C.在旁边看着 D.走开

6.你觉得学校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多吗?

A.多 B.不多 C.没听说过

7.你认为我们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所担当的角色任务是什么?

A.接受者和传承者 B.接受者 C.传承者 D.不接受也不传承

8.你觉得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较大影响的是:

A家庭(父母)B.学校(老师)C.朋友 D.社会

9.你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比较有效的方法是:

A.情景式教育 B.书本教育 C.视频讲座教育

10.你觉得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否能适应社会发展?

A.是 B.否

11.你认为思想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哪个应先执行?

A.思想道德建设 B.经济建设 C.共同建设,共同发展

12.你觉得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哪点最需要发展?

A.责任意识 B.诚信 C.奋斗 D.团结

13.你觉得道德与法制是什么关系?

A.相辅相成 B.法律是弥补道德缺陷的 C.法律高于道德 D.道德高于法律

上一篇:与努力的意义相关的励志故事下一篇:刘谦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