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教学设计

2024-07-14

红旗颂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红旗颂教学设计 第1篇

《红旗颂》教学反思

《红旗颂》教学反思 开学第二节课,就带领学生聆听这首乐曲,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接受爱国教育的同时调动和感染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我想以这一节“红旗颂”为主题的音乐课,引领同学们在国旗、党旗、队旗下用音乐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充分实现这一单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及“两纲”的德育教育。这节课后,我针对这节课中课堂教学的互动作了分析与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1、学习感受中的谈话式互动 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源于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没有问题的互动就像不能工作的发动机,最多只是形式上的互动,而并不是实质互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以“问题”带动学生思维,开展互动。在简单介绍管弦乐曲《红旗颂》作者及创作背景后请同学们先聆听乐曲的引子部分,通过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进行谈话时的互动,请同学们来说说引子旋律塑造的音乐形象,以及音乐中融入了哪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同学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并且回答问题的表述非常准确,通过思考与对话式的互动,初次有效地感受了《红旗颂》所展示的庞恢气势。

2、欣赏体验中的歌唱式互动 为了使学生们熟悉“红旗”主题旋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教师设计了用歌声表现音乐的教学过程。同学们看谱可以完成乐曲的视唱,但是唱谱仅能使同学们熟悉旋律,并不能达到理解音乐、用真挚情感歌唱乐曲的有效性,所以老师在第二遍视唱中加入了钢琴的不同伴奏音型,赋予乐曲生命力,更具歌唱性了,同学们在听赏与歌唱的同时体验了乐曲的旋律起伏变化,复唱时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及问题的思考与谈话式双向互动,同学们对乐曲的理解更深入了,并且能更形象地用语言来描述他们所理解的“红旗”主题,也能更好地的用真挚情感去歌唱主题旋律。

3、对比欣赏中的节奏体验式互动对比欣赏中,通过一遍的聆听,同学们就能非常精 准的感受到乐曲在第二主题出现时,速度发生了变化,他们说变快了,但是乐曲为什么发生变化,作曲者巧妙的加入了哪些变化,而最终通过音乐本身又在表现什么就含糊不清了。为了更好地达到有效教学,教师请同学们先对比主题一与主题二的曲谱,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了,其实主题的曲调非常的相似,但是节奏密集了,并且加入了小附点,这一代表性的节奏型更具音乐的推动力。有的同学形象地形容这段乐曲是表现了革命战士不断地向前奋勇杀敌的情景,这一表述也是非常的贴切,同时说明了教学环节的有效。这时再请同学们在教师的提示下复听乐曲,感受三连音,这也是乐曲中非常典型的一个节奏型,很多老师会忽略这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细节。我认为一定要请同学们用节奏拍击的形式来表现音乐,这种非言语的活动形式也是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互动不但巩固了学生们的节奏、速度等乐理知识,还引导了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鉴赏乐曲,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合作性的创造表演互动 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环节的设置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是实践的延伸,是主题情感的升华。首先,要创设利于有效互动的环境,互动理论强调互动是人与环境的作用。因此,教师通过白板、红旗、多媒体等环境的布置,为实施有效互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学们通过‘红旗颂”主题,在国旗、党旗、队旗下用不同的音乐形式表达了对红旗的歌颂,对祖国的热爱。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有一种归属感和愉悦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互动。在对这节课优点的归纳的同时,我也在深思不足之处,其中有几处细节,我觉得还需要改进。第一,语言可以更“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问题”的疏导,“情景”创设的衔接,都需要教师更‘美”的语言。但是在课堂上也会互动不起来,很多情况下,问题就是出在对话上。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让我更强烈地认识到实现真实有效的对话的重要性。第二,教学可以更“细”.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领会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细化,而不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将更“细”,细致到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及时的启发与引导,互动时学生的反应与作答,合作互动后的评价归纳与提升等等。第三,表现可以更“自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自信。教师自信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给学生们传递正能量的过程;学生自信的作答表演过程就是充分地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机会很多,但部分同学却有不够自信的表现,如:师生互动时心中有想法也不举手,生生互动时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敢于表达善于表现,表演活动中很多同学常常低着头等等,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的鼓励与正确的引导,充分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展现阳光少年的一面。

红旗颂教学设计 第2篇

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感受、品悟到畅谈、回味,学习逐步深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了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景的变化。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所以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就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江姐和战友们在狱中绣红旗、迎解放的感人场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完全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创造一种容易接受的气氛,在接下来的几首曲子中,我也是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将升旗、歌曲、历史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文本、音乐、图像、影视、动画构成的有机整体,多样地呈现出内容及主题。学生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式、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在欣赏与感悟、理解与表达中,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能力得到训练。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在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音乐分析 第3篇

作者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电影音乐家之一, 安徽人, 生于1930年。他从事电影作曲以来, 为电影《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等二百余部 (集) 电影、电视剧作曲。同时创作了《红旗颂》等管弦乐序曲、《铁道游击队》等交响诗、《丰碑》等管弦乐组曲、《孙中山》等交响叙事曲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三百余首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

一、乐曲曲式、和声、作曲手法分析

本曲为复三部曲式, 综合性的中部, 图示如下:

引子中的素材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个素材成为贯穿全曲的主题, 其旋律为:。这个动机在节奏上用了附点音符, 十六分三连音;音调上选用了大三和弦上行分解。具有很强的发展性, 同时也极具号召力, 这个动机在大调上呈示完以后转到上方大二度C大调。

引子中号召性主题在铜管中重复三次以后, 乐曲进入了呈示部。A是一个由单二部曲式构成的乐段, 图示如下:

乐曲的呈示部由两个乐段构成, 其中A1是A在D大调上的完全重复, A是由5个乐句构成的非方整型乐段。非常抒情和大气, 是典型的描绘型的乐段式主题。a、b、c三乐句之间用了衔接的旋律发展手法, 节奏以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为主, 又加入了四分音符和全音符;音调多用级进和小跳, 有四个地方用了大跳。这使乐曲在具抒情的同时又多不失大气。

B也是由5个乐句构成的非方整型乐段, 五句之间是派生关系, 其中第一句f的材料来自A乐段的d e, 是对d e的变形和发展。B乐段在D大调上结束陈述, 结束于D大调六级和弦, 从而由阻碍进行进入了长达10小节的连接部, 结束于属和弦, 转入下方大二度调C大调进入全曲的展开部。图示如下:

中的C部分时一个40小节的乐段。由三连音构成的在音调上以级进为主, 偶尔加入小跳和大跳组等音型不断重复构成, 调性较为动荡。C有连续的不稳定感。

D的材料来自于A, 只是在节奏和速度上作了变化。D1又是D的完全重复, D与D1之间有16小节长度的连接部。所以, 的材料既有新材料, 又引申了中A的材料, 是典型的综合型中段。乐段在最后, 结束在大调的D和弦, 进入了16小节的连接, 到了再现部。其图式如下:

再现部中选用了呈示部中的A乐段和B中的乐句f, 乐曲的尾声长达20小节, 有三次转调, 最后结束于C大调主和弦。

综上所述, 全曲共有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是在引子部分和所有的连接部以及尾声中出现的的《国歌》动机式主题, 一个是在呈示部中出现的乐段是主题。作者非常巧妙的把动机式主题放在引子, 连接部和尾声中, 时隐时现, 表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二个主题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出现, 描写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景象。这两个主题贯穿于全曲的始终。全曲从结构上看, 不是严格的复三部曲式。

全曲的调性布局简单, 只有在展开部的C材料与结尾中出现了调性的不稳定, 其他地方的调性较为统一。和声结构也较为简单, 没有过于复杂的和弦以及和声连接。这或许是作者为了要突出本曲的旋律美而这样构思的。乐曲中所有乐段共同的特点就是结束到了D和弦上, (呈示部结束于TSⅥ进行阻碍终止引出的连接部除外) , 直到乐曲的最后才结束于C大调的主和弦。

全曲音响效果大气磅礴, 具有英雄主义特性, 但也不乏民族气息。是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

二、乐曲配器手法分析

全曲选用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 并在乐曲再现部加入了混声四部合唱, 配器手法简单、明了。

引子部分分别由小号、圆号奏出了号召性的动机式主题, 木管组是长时值的颤音或休止。弦乐组中:一提、二提是连续的六连音和震音。六连音是音阶的迂回进行, 大管、长号、大号、大提琴是加重的属主进行。引子在倒数第一小节由大管、长号、大号、中提、大提、低音提琴奏出的的曲调, 把乐曲引入呈示部。呈示部第一乐段由弦乐组一提、二提、中提、大提齐奏旋律, 大管、长号Ⅲ、大号、低音提琴奏低音, 木管组作连续的由五连音音型组成的同音重复, 重复属和弦。竖琴也作快速的琶音, 铜管组在弦乐长音、呼吸时做一些补充呼应。第二乐段中的a b d e采用木管加弦乐的混合音色齐奏。大管重复低音提琴声部, c乐句由于情绪有所转折所以旋律交于弦乐演奏;木管则作五连音同音重复, 在配制手法上采用包置法。铜管配置手法同第一乐段一样。

呈示部中B乐段第一乐句f由双簧管奏旋律, 弦乐组与圆号作简单和声连接伴奏。f1乐句是混合音色, 由圆号、中提琴、大提琴奏出。f 2只有两小节, 由长笛加单簧管奏出。接着是由小号奏出的连接部, 引出了由弦乐组齐奏出的f 3乐句。f 3乐句中长笛和单簧管形成了简单的模仿式复调, 对旋律进行加花变奏。f4由单簧管、长笛加双簧管、圆号分别奏出, 弦乐作震音伴奏。乐曲结束于D大调六级和弦。

接着是一个10小节的连接部, 力度由弱到强, 乐器数量也由少到多。开始是弦乐, 接着分别加入木管、铜管和打击乐。乐曲进入展开部之后是由弦乐齐奏加厚了的连续运动的长达40小节的起伏较大的三连音组。铜管和打击乐在情绪高涨时突然加入, 有紧张的感觉。而由圆号、木管、小号奏出的动机式主题在这个三连音群中时隐时现。

进入展开部的D之后, g、h、i三个乐句由木管组齐奏旋律, 弦乐基本上是音型化的伴奏, 铜管则在整个乐句的长音处补充呼应。j k乐句交于弦乐中一提、二提演奏, 木管组则奏出六连音化的背景, 作为衬托。乐曲在弦乐组齐奏的连接部之后进入D2。D2开始由木管加弦乐齐奏, 铜管则与竖琴作音型化的变奏, 进入到j k时, 配器手法同前一个乐段一样, 只是加入了打击乐, 使整体情绪有所高涨。

接着又是一个由16小节构成的连接部, 弦乐与铜管呼应式的奏出了这样的音型节奏, 木管则在长音时作十六分音符的连奏。

乐曲进入再现部, 这是一个混合音色的大齐奏, 同时也加入混声合唱, 铜管在个别地方做补充呼应, 大管, 大号, 低音提琴同奏低音, 竖琴作琶音。整个再现部一开始, 在力度上达到了最强, 乐器数量上使用最多, 形成乐曲的高潮。乐曲进入到B1时情绪有所转折, 长笛、单簧管、双簧管、一提、二提同圆号、中提琴、大提琴奏出了一问一答式的旋律。大管、长号Ⅲ、大号、低音提琴奏低音。

乐曲结尾部分的旋律主要由铜管组的小号、圆号担任, 木管组、弦乐组作六连音背景衬托, 大管、长号、大号、大提琴、低音提琴奏低音。直到乐曲结束, 终于引出了C大调的T, 并达到了音响上的最强, 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三、结语

上文对《红旗颂》的曲式、和声、配器及作曲手法做了简要的分析, 通过分析看出, 该曲和声结构, 调性布局简单, 没有激烈和声冲突, 曲式结构也较模糊;配器手法上大量使用了齐奏, 使旋律更加突出, 但过于单薄, 铜管的组合中使用了双音, 三音, 多为五度叠置, 木管组也使用了双音, 多为三度叠置, 在衬托声部中使用了一些外音;整个音乐采用了主调音乐的发展方式, 没有复调成份, 偶尔有一点, 只能算作是补充呼应;全曲具有浓郁的民族分格, 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摘要:《红旗颂》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作品, 本文从和声、曲式、配器手法三个方面对该曲进行分析, 得出:该曲和声结构, 调性布局简单, 没有激烈的和声冲突, 曲式结构也较模糊;在配器手法上大量使用了齐奏, 使旋律更加突出, 但难免过于单薄;整个音乐都采用了主调音乐的发展方式, 无复调成份;全曲具有浓郁的民族分格, 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红旗颂》教学设计 第4篇

欣赏《红旗颂》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作品《红旗颂》的欣赏与分析,使学生了解颂歌题材及这类题材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作品中赞美祖国、祝福祖国的爱国情愫。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聆听、模唱、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熟悉作品《红旗颂》的主题旋律。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体验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理解作品内涵。从B乐段的聆听、分析、节奏模拟等音乐活动中,体会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知识与技能:认识作曲家吕其明及作品《红旗颂》创作背景;分段、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及乐曲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形式。

难点:学习并背唱《红旗颂》主题旋律音调。

【教材分析】

《红旗颂》这首序曲是由吕其明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开幕式首演。作品采用了单主题贯串发展的三部结构。曲首,小号奏出以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经圆号反复,由弦乐器在C大调上奏出歌颂红旗的主题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和下,显得格外明澈绚丽。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想之中: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提高大二度在D大调上又奏出,啊!千言万语用优美的旋律向着红旗倾诉吧!接着主题变体为连接部,转向G大调,以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的形式引向了展开性的中间部分。连续的三连音音型,调性移动,节奏富于动力,颂歌主题变成豪壮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奋向前的步伐。再现部又回到C大调,木管叠在弦乐声部之上合奏主题,在《东方红》的曲调中音乐达到高潮: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尾声处号角又起,乐队中渗入了《国际歌》的音调: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祖国的明天。

这首乐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段:嘹亮的小号奏出了乐曲的引子,指引着革命道路前进的方向。再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宏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是团结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接着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顽强拼搏,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在红旗的指引下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号角又响了,红旗高高飘扬,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第三乐段这是主题的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了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尽情歌颂的情怀,人们尽情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一首深情的颂歌,这是一支气势恢弘的乐曲。红旗在迎风招展,中国人民在猎猎飞舞的红旗下满怀豪情,奋发前进。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情境:循环播放《红旗颂》主题旋律部分。

【设计意图】为本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同时又让学生提前接触主题旋律,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导入

听音乐片段,猜出所听歌曲的名称,并说出这一组歌曲的共同特点。

聆听《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红旗飘飘》、《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爱我中华》等音乐片段,学生猜出曲名,并归纳这一组歌曲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歌唱祖国的歌曲竞猜导入,一为提高学习兴趣,二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和爱国、歌唱祖国相关内容的。

二、新课学习

1、基本知识简介

(1)作者简介

通过图片+教师讲解的方式是學生了解《红旗颂》作者吕其明。

(2)创作背景简介

《红旗颂》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国旗生气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五星红旗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乐曲创作于1965年,同年5月献演于“上海之春”的开幕式。

【设计意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红旗颂》作者和乐曲创作背景的简介,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音乐之前对作品的相关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能帮助其更好的去分析和掌握作品。

(3)作品结构:A+B+A

2、分段欣赏

(1)欣赏并分析《红旗颂》主旋律

①给出乐曲谱例,初听乐曲主题

学生思考的问题:乐曲的节拍、力度、速度是怎样的?感受乐曲情绪。

②复听乐曲主题

学生活动:分成两组,一组打节拍,一组划指挥图示,跟随音乐活动。

③再听乐曲主题

学生跟随乐曲主题唱哼唱唱名。

【设计意图】《红旗颂》的主旋律是全曲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应该记住并会哼唱旋律的一部分,通过分步走,分三遍聆听加上音乐活动,打节拍、划指挥图式、唱旋律,把音乐的基本知识贯穿在活动中,使学生达到强化记忆的学习目的。

(2)聆听乐曲引子部分

通过视频观看并欣赏乐曲引子部分。

提问:乐曲开头用了哪件乐器来演奏?(小号)音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3)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音樂要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绪的?音乐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教师总结并讲解: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构成“起、承、转、合”方整性乐段。其中,每个乐句均为四个小节。第一乐句节奏密集,级进、模进相间,旋律平稳,给人以亲切、赞颂之感。第二乐句切分节奏更加鲜明,旋律稍有起伏,音域略有扩展,为形成歌曲的高潮做了铺垫。第三、四乐句开始与结尾采用了第一乐句的素材,节奏加以变化,中间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4)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提问:主题旋律在本乐段中再次出现了吗?与第一乐段的演奏风格上有何区别?你还听到了那首歌曲的旋律音调?

音乐活动:学生试着随音乐,用手拍击进行曲风格节奏型或者采用走步的方式感受进行曲风格。

教师总结并讲解:第二部分旋律较激越,在全曲的最高音区进行,乐句开始在弱拍进入,与第一部分形成了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激昂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

(5)聆听乐曲第三部分

提问:主题旋律又出现了吗?你从本乐段中听到了哪些熟悉的歌曲的旋律?

教师总结并讲解:第三部分延续了弱起节奏的特点,音区有所降低,是高潮情绪的延伸,特别是结尾处衬词的加入,歌声在高音区展开,节奏拉宽,旋律舒展,使歌曲呈现明亮的色彩,给人以余音镣绕、情感未尽的印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用语言进行简单的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分段欣赏,每次欣赏前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这样学生的欣赏不会是盲目的,针对老师给出的问题,他们会更加认真且细致的关注音乐本身。

(6)《红旗颂》的主旋律在三个不同乐段中的出现。

再次回到《红旗颂》主旋律在三个不同段落中出现的旋律,进行对比欣赏,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前面提到《红旗颂》主旋律在整首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段欣赏结束后,此处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回顾已学习的知识,达到进一步深化主旋律印象的目的。

3、完整欣赏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跟随音乐画面,画出学生可以想象的任何画作,开放式作业,教师不对画作进行点评,只是让学生在完整欣赏音乐的同时对全曲进行创新式思维的延展和拓宽。

三、拓展

1、创编歌词:让学生分组,为主题旋律创编歌词,展示后修改,选出优秀歌词作品。

2、表现:教师钢琴伴奏《红旗颂》主旋律,学生齐唱为《红旗颂》主旋律填词的歌曲。加深对旋律的记忆。

四、评价

(一)评价方式

本课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穿插于上课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解答实现。学生自评主要表现在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归纳总结解答、语言组织、以及主旋律背唱是否完整准确等方面。

(二)评价量规

1、《红旗颂》主旋律音准正确、完整背唱。

2、独立完成设计中的音乐要素表格。

小学音乐课《红旗颂》教学设计 第5篇

七星泡中心小学

葛新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红旗飘飘》

1、师:大家听过刚才播放的歌曲吗?说说这首歌曲的名字及所表现的主题。

(歌曲《红旗飘飘》、赞美红旗、歌颂祖国)

2、提问:说说你对国旗有多少了解。

(旗面为红色,左上方缀着五颗黄色五角星,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五颗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着中国人民大团结)

师:一面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民族的骄傲,它飘扬着民族的希望,凝结着全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共同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课件出示)

二、新授:

1、师:这首管线乐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他从小生活在硝烟战火的那个年代,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欣赏一下,看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闭眼静静聆听,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2、分段赏析——引子与第一部分主题

(1)、你听到了熟悉的旋律了吗?出自哪部音乐作品?(国歌)(2)、这段主题旋律描绘了怎样的音乐意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安门前冉冉升起国旗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3)、师:这段主题旋律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很多次,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40页。随琴声学唱一下这段优美的旋律。

师:仰望五星红旗,不禁心潮澎湃,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让音乐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4)、欣赏第二部分主题(发展部)

问:与第一主题风格一致吗?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

(5)、师:革命就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呢?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聆听行进主题)

听后交流: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在坚定地、自信地前进。(6)、再听行进主题

问:这段旋律前面出现过吗?同样的旋律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师:同样的旋律,速度变了,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改变了。(7)、聆听“红旗主题”再现

问:这段主题旋律又一次地回响在我们的耳畔,你感觉与前几次的出现相比,情绪有没有变化?(情绪更加的激昂,更加的振奋人心,同时也寄托着曲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3、完整欣赏全曲,结合课件图片展开想象,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播放课件)

三、小结:

《红旗颂》欣赏 第6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二)、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五星红旗》(李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三)、讲授新课:

1、听赏解放战争时期的《绣红旗》(江姐歌剧片段)。

2、听赏改革开放时期的《红旗飘飘》(孙楠演唱)。

3、区别对比两首歌曲听赏之后的感受。

从体裁、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情感上区别。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师生共同交流)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号角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弹奏“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⑤、分别用不同的节拍4/4和2/4,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⑥、完整听赏《红旗颂》。

思考: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请用手势示意。

请学生听辨出①号角主题、②歌唱性主题、③进行性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课堂小结:

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相同点: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不同点:

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6、布置作业:

红旗颂 第7篇

教学目标:

1.欣赏交响诗《红旗颂》的宏伟气势,畅谈自己的感受与联想。2.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作曲家吕其明。

3.熟悉作品的音乐主题,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交响诗《红旗颂》中节奏,速度,情绪的变化。2.使学生听辨出主题的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感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无声舞蹈视频(播放视频)谈一谈你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红旗

师:老师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卡门序曲》片段,《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红旗颂》片段)。同学们认真聆听,给这段无声视频选择一段最合适的音乐。生:(《红旗颂》)

师: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这首乐曲,气势辉煌,高亢嘹亮。表达了对红旗的赞美和热爱,是一首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交响诗《红旗颂》(出示图片)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28页。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生:吕其明

师:嗯。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吕其明

师:(出示课件)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中国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代表作管弦乐《红旗颂》,交响诗《白求恩》,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出示整首乐谱(播放音乐)听音乐思考。。。

师:吕其明老师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曲子呢?(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创作背景: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吕其明被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情景所感动,夜不成寐地作出这首红旗颂歌。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奋战,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歌颂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师:从标题来看我们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红旗,以红旗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音乐家吕其明是如何通过音乐的手段来歌颂红旗的?

1.(播放课件)引子(聆听号角性主题音乐)2.小组讨论:

师:(播放音频)欣赏完这段音乐后,讨论一下这一段情绪是怎样的?

生: 激动 振奋 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情绪变得高涨,高亢嘹亮,号角声声,红旗招展

师总结:说得很好,(音乐气势恢宏,让人欣赏完后不禁的激动澎湃,为伟大祖国感到自豪)

师:(播放音频)你可以联想到怎样一幅场景呢?

生:使我们仿佛看到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万众沸腾的热烈场景。师:(播放音频)引子部分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学生选择乐器卡片)出自哪个乐器组?

生: 小号

铜管乐器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棒。(出示开国大典图片)师:在这段旋律中,哪一种节奏型让你印象深刻? 生:三连音。三连音的连续急速进行。

师:为什么要出现三连音的连续急速进行呢?(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速度急速进行,铿锵有力,富于动感的节奏巧妙地模仿了在五星红旗指引下,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前进的步伐坚定豪迈。这进行曲的节奏也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师:同学们,我们用拍手的方式模仿一下三连音的连续急速进行好不好?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进一步体验音乐情绪。

师:在铜管乐器走出的引子尾部(主题I 进入之前),低音乐器走出了一句庄严的曲调,你听出这是那首曲子的音调了吗? 学生:《国歌》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都非常踊跃,非常好。

师:(总结)引子部分以小号演奏《国歌》音调为素材,主要表现了新中国即将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开国大典。

5.(出示课件)接下来我们用心体会音乐主题部分。小组讨论:

师:与引子旋律的对比,乐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调式?音乐?情绪?(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完之后,学生举手踊跃回答)

师总结:(由降B大调转到C大调; 转调后主题音乐更进一步深化发展,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情绪变得更加深情,优美,富有歌唱性,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

师:现在老师用钢琴演奏一遍主题,同学们感受一下主题音乐。师:老师再次演奏,同学们一起用“啦”跟唱。(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主题)

(老师带领学生跟唱,学生随音乐哼唱)师:同学们唱的特别好。

师:(播放完整音乐音频)我们完整聆听一下这两个片段。同学们再次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师总结:这两个片段我们已经欣赏完了,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英雄气概。师:今天我们欣赏是交响诗《红旗颂》 什么是交响诗呢?

音乐知识:

交响诗:是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为题材的、有目标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常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由19世纪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首创。一些称为“音诗”“交响音诗”“交响音画”的管弦乐作品,性质和交响诗相似,而更长于风俗情景的描绘。

学唱《红旗颂》

(出示歌曲《红旗颂》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聆听一遍音乐。找出主旋律部分。生:(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师:很好。

师:这样的深情,我们怎样才能表达出来? 生:歌唱

师:在老师指挥下,同学们有表情地演唱以《红旗颂》音乐主题填词的歌曲。

师:老师弹奏,我们加入歌词,将自己内心对音乐的理解抒发出来,好不好?(钢琴弹奏,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浅谈歌曲《红旗颂》的情感演绎 第8篇

一、 歌词的情感体验

声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 主要在于对歌词的理解、体验和感受。通过对歌词的深入分析、感受才是声乐情感表达的关键。

歌曲《红旗颂》, 车行词戚建波曲, 这个作品的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是想歌唱我们祖国, 歌颂我们祖国, 这也就是这个作品主要的内涵。一般的艺术歌曲或者民歌, 分析和理解其基本内容是不难的。比如在这首作品在开始的词中“蓝蓝的天空…呼啦啦的东风”, 开始就有浓烈的情感来引导演唱者去想象, 仿佛使人看到了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美丽。“你和神圣结成了…祖国的笑容”用坚定的信念, 对祖国产生敬畏之情, 演唱时应该包涵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抬头挺胸富有朝气。在高潮部分“我放歌一曲, 一曲红旗颂……理想重逢”, 歌曲质朴真切, 在理解歌词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表达对祖国的亲切感, 当然咬字也要亲切夸张。在演唱时应该要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所展示的生动形象来深化主题, 使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最好表现。

二、旋律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一般说来, 前奏是一首歌曲的序幕, 由它牵引着歌唱部分的到来, 情绪也由此而生。如《红旗颂》中, 前奏优美舒缓, 在演唱之前, 就应该陶醉在音乐的前奏中, 脑中要想象整个曲子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演唱者在演唱之前, 要熟悉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 对曲谱的包括前奏、间奏、尾奏、表情、速度等都要做全面的了解, 对歌曲有一个客观完整的形象。在《红旗颂》这首歌曲是由前后两个段落构成, 采用小调式写成。乐曲前部分“蓝蓝的天空…祖国的笑容”抒情, 安静平稳, 演唱时面带微笑, 后段“我放歌一曲, 一曲红旗颂…对你的深情”, 用中强的情感即可, 在“一份份虔诚一份份庄重”, 语调可用较为弱的处理, “一个信念和我的理想重生”, 速度中速, 乐句铿锵有力。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作曲家用非常舒缓优美的旋律来歌颂红旗, 对祖国的亲切感、责任感。

再次, 演唱者还必须抓住整首歌曲的核心, 即所谓歌曲的高潮。正如歌曲中《红旗颂》高潮部分“我放歌一曲, 一曲红旗颂…. 对你的深情”它的大跳进行赋予了歌颂红旗的浓情乐思, 情绪要深情自豪, 演唱时应该完全打开, 想象有面红旗在自己的眼前, 仿佛要抓住它一样, 用强烈的情绪, 最饱满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的歌颂之前也融合在里边。“一份份虔诚…一份份庄重”, 像是在诉说一样轻揉的演唱 , 诉说对祖国祝福和祝愿“一个信念和我的理想重逢”将自己的信念与祖国相结合, 用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歌颂我们祖国的同时不忘记来表现自己的那份决心。这个高潮部分与乐曲的前半部分“蓝蓝的天空…”较为平稳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我们也要通过带有情感的反复练习, 把情感转化为现实的歌唱情感, 使歌唱情感融入到演唱过程中, 使演唱时的发声动作、歌唱状态和声音听觉上都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 以促进歌唱情感和表情的形成和稳定。我们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形体、手势、眼神、表情和包含饱满情绪的歌声来感染观众所以,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 高潮的发展要合理、自然, 演唱过程中要避免, 无轻重强弱之分。任何一首歌曲, 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 要善于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介绍音乐的表现手法, 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我们要善于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揭示歌曲的思想感情, 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三、演唱者的情感体验

演唱者的这种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在小事情上提高个人的感情修养, 多了解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电视等多多接触社会, 增加丰富的阅历和宽广的知识面, 善于理解和接受别人, 多学会一些感动, 具有积极开朗的心态随着人物的行动、遭遇激发起欣赏者的感情共鸣, 这就是所谓“心里有歌, 歌自美”。

音乐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 音乐作品需要通过演奏、演唱等形式才能使人感知而产生艺术效果。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纯真情感的凝聚, 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演唱者的最高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唱得悦耳动听, 还要唱得发人深思、感人至深。所以声乐学习中, 理解作品, 重视情感的表达是深入诠释声乐作品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俞子正.歌唱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七月,聆听《红旗颂》 第9篇

七月的第一天,是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让我们打开红色的记忆,去聆听那气势磅礴、意境悠远、令人荡气回肠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

《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的管弦乐序曲,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开幕曲,由著名指挥家陈传熙指挥上海电影乐团首演于上海美琪大戏院。乐曲一经演出便一炮打响,不胫而走,成为国内众多交响乐团争相演奏的保留曲目,许多国内乐团在出访国外时,还经常将它作为序曲演奏,国外的著名交响乐团来华也屡屡演奏此曲。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专业、业余交响乐团,都将这首9分多钟的管弦乐序曲作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作曲家吕其明也因为这首名扬海内外的《红旗颂》和电影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以及他在电影音乐创作上的杰出贡献,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一首9分多钟长、技法既不复杂也不出众的管弦乐曲何以能够风靡海内外呢?其得以流传并珍藏在人们记忆中的奥秘又何在呢?

旋律,旋律,还是旋律。《红旗颂》那民族风格浓郁、富于歌唱性、气息宽广又摄人心魄的旋律是其得以广为流传的根本法宝。在中国的歌曲史上,在中国的器乐史上,没有任何一首歌曲和器乐曲有这样宽广的气息、这样跌宕起伏的节奏、这样扣人心弦的旋律。要说哪首歌曲是饱含生命力的绿色旋律的话,《红旗颂》当是首屈一指。在它面前,《茉莉花》过于纤细,《孟姜女》过于哀怨,《蓝花花》过于单薄,它是在民族音调基础上的创造,既有民族音调的亲切、动情,又有激昂、振奋的节奏,集壮丽与优美于一身,融民族性与时代性于一炉,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金色旋律。

曾有人对《红旗颂》的流传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它没什么东西(指技法),只是一堆简单的音响而已。但是这些人所谓的有东西、复杂的音响能够走进人们的心田吗?在调性音乐范畴内,旋律仍是重要的音乐元素,中国老百姓对音调的审美期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容忽视。《红旗颂》的成功也说明与政治发生关系的音乐作品未必是公式化、概念化、没有动情力的作品,与政治有关的音乐作品应该是多元音乐作品的一种,而且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红旗颂》。

红旗颂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的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管弦乐曲。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达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作品的相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欣赏《红旗颂》,抒发学生们对祖国以及“国旗”、“ 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2、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红旗颂》,先让学生们伴随着上课铃声和《红旗颂》一起进入课堂。

一、导入:介绍各国的国旗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红旗颂》。

二、新课教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红旗颂,听完之后回答问题,说出感想。1创作背景: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2介绍作品曲作者:

吕其明(1930.5—),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3作品体裁: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只有一个乐章,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4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管弦乐队。弦乐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木管乐器组:单簧管、双簧管、大管、长笛; 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军鼓。

乐队的编排形式:乐队编排是多种多样的。按惯例,交响乐团根据不同种类乐器的声音微妙程度和演奏的难度来排列乐器组。弦乐器身居高位,木管乐器随后,铜管乐器其次,打击乐器则排在最后。5作品曲式: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6作品层次:共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万众欢呼的场面; 第二部分:描写时代步伐奋勇前进; 第三部分:描写歌颂党、歌颂祖国。7歌曲赏析:

播放音乐,随着音乐播放的进度讲解音乐。第一部分,引子、主题 第二部分,发展

第三部分,主题再现、结尾。

8拓展内容:歌曲赏析完,播放一段其他额交响乐曲欣赏。

上一篇:中职教师年度个人考核总结下一篇:人教版小学升初中语文毕业模拟试卷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