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应用经验汇报材料

2024-06-19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汇报材料(精选9篇)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汇报材料 第1篇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我感谢各级领导给我这次交流的机会!希望领导、专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使我们把远程教育办得更好。

我们偏坡子小学是一所农村村级小学,共有六个教学班,现有学生96人,教师13人,我校于2005年3月起开始进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探索的,至今已有三个年头。三年来,我们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也尝到了甜头。现把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从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加强远程教育的领导

首先,我校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我校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高度重视,全面支持,切实抓好。一是成立了学校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学校制订的工作计划中,把远程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发展的重点位置,重点管理。三是按上级要求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近年来,中心校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次治理联系会议,认真分析远程教育现状,集中研究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具体部署集中管理的行动方案。四是加大了远程教育宣传工作。我们利用校园广播站、板报、班(团)队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向教师宣传远程教育应用知识,使教师自觉养成应用远程教育的习惯。

二、突重点,抓措施,在行动上推进远程教育的应用

为了搞好远程教育应用,我们设专人管理远程,负责培训教师如何应用远程进行教育教学。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

卫星接受单元安装后,我校的微机管理员每天接收中央、省、市教育资源及新闻播报,并把接收的资源打印出来,张贴在学校的行事板上,教师们每天都可以把这些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平时还通过电视观看中央教育卫星台的空中课堂等教育节目,现在各主要学科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和教学内容,利用同步课堂、外地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科普知识、青少年教育、扶贫教育信息、数字图书等资源及VCD、录像机、刻录机和卫星地面站的设备,浏览、下载信息,学习外地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按上级要求力争做到“八个一”:

1、全体教师每周分学科至少观看一次远程教育提供的全国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同步课堂等节目,注重教学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的学习;开展模仿教学、创新教学。

2、教师每学期分学科至少举办一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或说课、讲课、评课活动。

3、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运用网上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交流会;积极开发和利用与教学配套的校本教材,做到使用上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4、每学期举办一次教育软件应用与课件制作比赛活动。

5、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选定一个科研课题,形成适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6、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设计制作一件有推广价值的教学软件(课件)。

7、写一篇关于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方面的论文、经验文章或心得体会。

8、每周每位教师要有两篇教案体现远程教育。

(二)发挥项目的辐射作用

远程教育项目对当地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校通过设立培训、咨询点向农牧民提供科技、市场、以及社会发展的各种信息。协助上级政府组织提供信息化管理的服务,以教育的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依靠经济的发展来支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每月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党建节目,组织农民收看农村种植、养殖方面的内容,累计到现在共35次。

(三)建立资源库,发挥引领作用 目前下载刻录光盘70多张,100G左右,建立了资源库。做好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下载、和开发工作。教师可以直接浏览远教资源,也可以观看光盘资源。

(四)以接收模式为载体,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 一是把接收到的教学文本资源用打印机输出,及时发给学科教师学习和应用;二是组织师生集体观看;三是利用每周二进行传播学习。将下载的资源交给教师去分类、整理、整合应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五)以活动为契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项目工作实施以来,我校举行了“利用优质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活动,帮助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库。同时我校还开展了许多其他形式丰富的活动,如写好一篇教案,制好一个课件,上好一堂课,写好一篇论文等,大大地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将优秀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地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六)以学科整合为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教师将远教资源上的《课改培训》、《教学资源》和《示范课》等栏目的内容进行浏览、下载和学习,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单元集体会课会诊,对优秀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然后用说课的形式进行学科整合。再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开展有领导检查的点评课,有专题研究的实验课,有推广价值的公开课,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了新的台阶。

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必须各级领导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加强治理,才能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制度上不断创新。为此,完善了以下三种运行制度:

1、建立了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要求,建立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管理

三、建立制度,科学评价,在实效上保证远程教育 的效果 的长效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定期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加大投入以解决治理困难,形成科学化、常规化、制度化的远程教育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各级工作责任。

2、建立了目标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按照国家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归类,形成目标管理体系。并把它纳入星级学校目标管理作为整体推进远程教育工作的抓手,层层签定责任制。我校建立了教师应用机制,将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教育教学的水平和业绩纳入评职、评优、年终考核内容,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应用资源的积极性,按照目标管理体系,07年中心校开展了远程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活动,我校被评为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学校。

3、加大投资力度,使远程教育工作卓有实效

近年来,我校在远程工作方面陆续投资11000.00余元。目前,在我校出现了五种应用现象:

1、观看同步课堂电视节目,感受国内知名教师的教学风采;

2、积极查阅下载的本学科的课程资源、教研论文、教学案例、课标解读等;

3、班主任特别关注每周安全教育;

4、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互相学习使用远程教育备课、上课的经验;

5、教科室认真研究资源管理和应用模式。现在,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师生初步感受到了远程教育资源给课堂带来的活力;

2、教师的教学方法、备课范围、计算机使用技能都得到明显的改变;

3、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学生可以自己查看特级教师的讲课,自己选做课后提高练习,这些正在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4、远程教育资源正在逐步变成知识传播源,成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中心。

总之,我们踏踏实实地开展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管理、使用的各项工作,做好了远程教育和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提高远程教育应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汇报材料 第2篇

月19日国家海洋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视频报告会在京召开,王宏局长为全局各级领导干部做了专题教育党课报告并对全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进行了部署,标志着我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正式启动。视频报告会后,中心党委立即组织贯彻落实视频报告会议精神,按照局党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学习研究、动员部署、党课报告和专题学习研讨各项工作,确保中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扎实有序推进。

一、高度重视,做好专题教育统筹部署

一是坚持分工负责,加强专题教育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专题教育活动的组织落实工作,中心党委抽调专人组成了专题教育办公室,明确了在中心党委统一领导下、专题教育办公室具体组织落实、各党支部协同配合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机制,既强化统筹谋划,又注重分工负责,为推动活动高效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实事求是研究制定实施方案。5月21日,中心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三严三实”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方法步骤和活动要求,切实将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局党组的部署要求上来。同时对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示范带动作用提出了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一致、作风上做出表率的三点具体要求,切实将专题教育与中心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好党课动员部署。6月2日,中心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暨动员大会,传达了中央和局党组关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并就如何开展专题教育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动员大会着重在心对中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认真回顾的基础上,从 “放松自我要求,学习不扎实”、“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工作要求不严,担当精神不够”、“作风不实,执行不力”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心“不严不实” 的具体体现和严重危害,为全体干部职工敲响了警钟,敦促党员干部正视问题、勇敢面对、自省自强,也为确保专题教育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开展专题学习教育

自6月2日中心专题教育活动启动以来,中心党委坚持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为抓手,积极谋划,坚持从严从实组织落实,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专题教育安排表》,推动专题教育活动有力有序扎实开展。

(一)对自我学习提出严格要求

制订了自学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为每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发放了《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以及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组织编写的《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世录》等书目,配备了专题教育专用笔记本,要求将自学内容和心得随学随记,并作为学习记录和考核学习实效的重要依据。

(二)高质量上好专题党课

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是做好专题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新的探索。中心党委按照中央关于高质量讲好党课的“三个讲清楚”(讲清楚“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讲清楚“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讲清楚落实“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要求,制定了“一把手讲全面、分管领导讲落实、求真务实、推动工作”的原则,分别于6月2日、7月1日和7月8日组织了三次党课报告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工作领域对干部职工进行了深刻的党课教育。从反馈的情况看,政策理论突出、问题针对性强、践行“三严三实”措施思考深入、深受教育和警醒等是专题党课的主要特点,突出反映了领导带动对“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的示范推动作用。

(三)切实抓好集中学习教育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中心在6月份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从7月份开始组织了一系列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7月3日-4日,中心把专题教育与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相结合,组织干部职工和退休党支部代表赴河北省冉庄地道战旧址和狼牙山开展“牢记革命历史 践行‘三严三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志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7月8日,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了局“美丽青春 我的海洋梦”巡回演讲,对于中心宣讲团成员刘冉从准备演讲比赛到巡回演讲给与支持和指导,并结合巡回演讲、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召开青年成长成才座谈会,鼓励青年对照先进事迹、结合三严三实要求,立足岗位、志存高远、用心做事、服务海洋,受到青年热烈回应。7月27日,围绕“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这一主题,组织了第一阶段专题研讨,每个处级以上干部结合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展开了热烈讨论,深入交流了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认识和第一专题学习心得,体会谈得深刻、差距找得具体、打算说得务实,充分展示了第一阶段学习的成效。同日,中心党委组织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就如何理解“政治规矩”进行专题学习研讨。8月27日,组织处级以上干部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使大家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大家表示,看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冲击,我们工作中缺的就是沈浩同志既严又实的忠诚、责任和担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深入的学习教育,使“三严三实”作为每一个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和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在中心每一个党员干部中扎根生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页12尾页

三、坚持教育实践相融合,“三严三实”促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是确保专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从活动伊始,中心党委就坚持把专题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强调在实践中检验教育成果,把学习教育激发的政治热情化作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化作改进作风、创新发展的具体成果,推动中心业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标准、计量是中心的两大主体工作,也是中心发展的根基。标准化管理处、计量检测中心党支部的全体同志把践行“三严三实”作为实现自我价值、岗位建功的标尺,在工作中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标准化管理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在全局《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5海洋标准立项、海洋领域nqi 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的业务支撑、海洋标准宣贯培训等方面主动适应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加班加点进行素材收集、整理、汇总等工作,着力为我局推进海洋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海洋标准体系、推动海洋标准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强化海洋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计量检测中心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精心准备,周密筹划,在“国抽”任务中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诚信耐心,克服了多重困难,历时两个月圆满完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委托开展的“海水及苦咸水利用膜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以下简称“国抽”),抽检工作和检验结果得到被检企业和质检总局的充分认可。在日常检验检测中,牢固树立客户第一的理念,秉承客观、公正、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加班加点,确保被检仪器及时送交客户,出具的检验数据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今年7月,计量检测中心党支部被授予“国土资源部先进基层党支部”,也充分证明了他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业务专项是中心科研工作的主要载体,也是提升中心科研水平的重要抓手。为了培育科学严谨的科研精神,推动专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中心党委把“三严三实”要求和精神与推动专项任务紧密结合,按照中心业务工作计划,对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海洋公益专项、极地专项、防灾减灾专项等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召开检查推进会,就项目存在困难和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职称评聘工作是近年来中心青年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三严三实”活动以来,中心党委积极推进职称评审改革和激励机制建立,着力建设勇担当、肯奉献、敢创新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了《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职称评审规则》,针对中心工作特点量化专业技术人员业绩和成果,建立职称评审评价标准和竞争性选拔机制,并于8月下旬开展了改革后首次评审,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促进和激励带动作用,有效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科研热情,也为进一步完善中心的职称评聘制度作了积极的探索。

同时,中心其他各部门在业务管理、质量监督、科研项目推进、计量认证等方面也把“三严三实”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廉政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规矩人”、工作上的“带头人”,在工作中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爆炸事件发生后,中心正值休假期间,但是从中心领导到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到各部门领导,第一时间到中心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充分展示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中心党委根据当前安全工作的形势,立即做出了把安全工作作为当前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充分落实张宏声副局长在5月份全局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宣传教育要实、监督检查要实、隐患整改要实、应急措施要实”的要求,对中心安全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在充分自查和局检查组现场检查的基础上,中心党委于9月9日组织召开了“坚持安全发展,切实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的“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开创中心安全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专题教育活动一开始,中心党委就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营造专题教育浓厚氛围、推动专题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抓手,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在专题教育过程中亲自把关。截至目前,共编印了六期《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简报》,每一期都有鲜明的主题,向全体干部职工真实地反映了中心专题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又使全体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将“三严三实”作为日常行为准则。同时,中心党委利用中心报刊《蓝色标记》、中心网站、《中国海洋报》、局《党建在线》网站等加强专题教育的宣传工作,共发表文章和报道局网站7篇、局党建在线8篇、海洋报2篇、中心“蓝色标记”报纸6 篇、专版一个、中心网站8篇,畅通了对上对下沟通机制,如实反映和记录了中心专题教育开展全过程,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又推动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汇报材料 第3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出台, 细化了此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期, 教育部召开系列新闻通气会, 研究和介绍全国具有代表性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此前, 该系列通气会已进行五次, 北京海淀区、北京东城区、上海市、浙江嘉善县、山西晋中市等地区典型从不同侧面介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

2012年7月11日, 中国教育部召开第六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系列新闻通气会, 专题介绍大连市西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副巡视员杜柯伟、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局长李生滨、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相关人员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音视频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中新社等相关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

高洪司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 通过“片区+校群”、小班化教育、教师交流等一系列措施, 西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径, 解决了择校等难点问题, 师生和家长都满意。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尽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 各地确实遇到的难题不尽相同, 有些措施也不一定能很快见到成效, 但是各地都在结合本地实情,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 让人们看到了成果, 增强了信心, 让更多地方都行动起来, 积极探索实践深化改革、采取符合各地实际的措施, 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也正是我们要不断宣传成功案例、总结有益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汇报材料 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健康教育;平面设计;传播材料

现代平面设计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利用,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融合和创新。从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设计角度来看,要想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突出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在信息传递和形式塑造等方面获得广泛的认可,就应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平面设计与健康教育材料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意义

1.平面设计与健康教育材料的关系

健康教育平面材料是传播健康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材料,能够达到传播健康信息知识的目的。健康教育材料的平面形式以印刷材料为主,在各类健康教育材料中,平面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最多、应用最广,平面材料设计制作也成为一门基本技术,是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平面设计与健康教育材料相结合,就形成了平面健康教育材料。要想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在健康教育平面传播材料设计制作中,就应该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涵盖传统文化理念,在目标群体中达到共鸣。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的应用意义

平面设计主要由表现手法、构图方法和色彩要素构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表现手法、构图方法和色彩要素等方面都独具一格,就艺术设计理念而言,现代平面设计也应遵循“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以形载神才能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健康教育平面材料在满足设计需要的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平面设计进行创新,能够为受众提供一个便捷的健康教育信息知识输送平台,引起目标群体的关注,并引起共鸣,使健康信息传播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满足了受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健康教育平面传播材料设计制作中的应用

1.中国传统文化表现手法的应用

从表象形式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融合有法,有张有弛的艺术影响较为深远。而现代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必然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如在健康教育材料的设计上,相关学者就将道家文化中的阴阳相生思想融入其中,充分表现了现代健康教育材料设计的平衡、协调与稳定的艺术理念与追求。除此之外,虚实相生、平凡中彰显奇特、动静结合等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现代健康教育材料设计中广为应用。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健康教育材料设计中恰到好处的运用,不仅使现代的艺术表现出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张弛有度的风格,更能很好地迎合一部分忠于传统审美理念的受体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2.中国传统文化构图方法的应用

我国传统艺术的构图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即“中”式构图和与之相对应的“不中”式构图。中式构图指的是设计者追求构图形式的对称与平衡,风格主要以平稳、大气为主。而此种构图方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中正”思想的影响。而“不中”式构图形式则主要指的是设计者在进行构图时并不受什么标准约束,也并不以追求完整为最终目的,而是将作品的重心放到某一点或者某一部分上,让受体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这种构图模式深深受到道法自然的思想影响。此种构图形式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对于整体形态的兴趣,进而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与联想。在现代健康教育材料设计中对这两种传统构图方式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给人们更加舒适和新奇的感受,在整体的统一中又不乏个性和兴奋点,能够给人带来更好的感知体验。

3.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要素的应用

中国人有着自己的传统色彩使用习惯,色彩要素的合理应用,隐含着潜在的认同感。现代平面设计借助强大的软件功能,对色彩要素进行创造性和个性化应用,人们长时间被浓重色彩的作品所环绕,容易迷失其中,对设计者而言,也容易限制思维广度和宽度。传统文化中色彩元素的应用,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我们将此称之为色彩回归。在健康教育平面传播材料设计制作中遵循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要素的应用原则和设计理念,更符合受众的审美习惯。

现代平面设计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健康教育平面设计更加注重与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符合健康教育平面传播材料设计制作的需要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健康教育的传播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杨.创新形式增色添彩——浅析平面设计要素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11(4):433-434.

[2]聂英健.以健康素养项目为契机实施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开发制作的体会[J].中国校医,2011,12(3):876-877.

教育教学经验汇报材料 第5篇

2014年5月

21教育教学经验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向兄弟学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宝贵经验,感到十分高兴。一年来,我校全体师生在教体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在校长的带领下,以创建平顶山市文明单位为契机,以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为目标,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狠抓教学管理和校风建设,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和各种潜能,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收到了显著成效。下面我就学校的基本情况,抓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三中位于风景秀丽的洗耳河畔,专业户街东段,是平顶山市首批重点示范性初中。学校历任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励精图治,遵循“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以人为本、争创名校”的办学思路,以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重点,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狠抓常规教学,深入教改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岗、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整体优化、共同提高”的育人环境。如今的三中,在校长的精心管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文化氛围、人文气息浓厚,校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教学硬件设施更加齐全,学生行为更加规范,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打造了高效的育人平台。奠定了三中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领导班子 团结协作 校长率先垂范

班子队伍建设是稳定的核心。校长是班子成员的表率,各项工作率先垂范。校长经过多方科学论证,制定出了《三中学校建设三年规划》,确立了“打造城市优质教育、创建城市标准化的示范初中、办汝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远景目标;制定了“以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亮校”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这一年的奋斗目标:管理精细化,质量稳中升,发展上台阶,特色有创建。一年来,我们就是围绕这个目标,从管理、质量、发展、特色这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做到”(做到位)、“做恒”(经常做)、“做实”(抓落实)和“做细”(求极致),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扎实有效。

一年来,校长坚持做到了严于律己,以校为家。除校长培训那两个星期外,一直坚持每天早到校,下午放学后不离校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每到节假日和寒暑假,更是牵挂着学校的平安,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特别是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几周里,总是见他早到晚归,关注校园里学生的安全状况、学生早晚自习的学习、纪律状况、班主任早到情况并及时予以通报和表彰。同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也要忠于职守,守时守岗。对自己主管的工作要满腔热忱,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有布置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考核;措施得力,行动要快;实行走动式管理,靠前指挥,服务师生。一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正沿着气顺心齐,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个讲正气,讲团结,讲民主,讲奉献,重实绩的领导集体,深受教师们的支持和拥护,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三、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学校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了《教师教学量化管理考评方案》、《教师奖惩方案》、《教师备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学校教研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做好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检查与监控,真正把教学工作抓实抓细;坚持进行对教师的业务考核,做到公平、公正,考核结果与评先晋级挂钩,从而大大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爱岗敬业、加强双基、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通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形成了“领导重视、人人争先、共同关注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掀起了新一轮的学习高潮。

四、立足校本 提升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校长的带领下,多次与学校的教研处、教务处的同志交流、讨论,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基础。为此,我们特别注重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做到“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每学期教研处对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及学生作业检查三次以上,学校通过听评课、学生评教评学,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常规情况,并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挂钩。

(二)大胆改革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学年,我们学校学习了汝州市一中、大峪一中、临汝镇一中等汝州名校的教改经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进行新课程改革,学校就无法发展,就要被淘汰,就是死路一条。学校教研处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扎扎实实实施行有效课堂第二阶段实验工作,在上学年模仿永威中学“先学后教”、“四清制”经验的基础上的深入推进,做到定模式创特色有实效。尝试探索形成了学校自己的教学模式“六环节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备课流程,编制了特色的导学案,确定了自己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逐步把课堂变成了学堂;明确了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不是讲知识的;课堂上尽可能地做到“三讲”、“三不讲”,即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要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要讲,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要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加强教改教研,搞好校本研修。

学校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立教研组活动制度,认真落实听评课制度。本学期一开学,在中心校工作的统一安排下,我们摒弃了优质课、示范课赛讲中存在的摆花架子、不讲实效的错误做法,强调立足校本讲常规观摩课。积极探索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在全校全面开展优质课赛讲活动。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人人参与,同一教研组成员必须全部参加本教研组内成员的赛讲课,认真记录,积极评价,并公正评分。各教研组听课评课实行现场评分,以听课教师的平均分高低确定教研组内优质课教师人选。对于有效课堂开展实施不好的教师,及时进行谈话,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在学校精心组织下,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精心讲课,本学期评出了陈晓丽、辛永强、刘艳茹等十多位优质课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课件不适用问题、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设计不精心问题,都有待于今后教研工作中解决。

如今,教师的课改意识增强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校开展的有效课堂初显成效。

(四)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

学校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说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组长负责,语数英时间在上午,政史地、理化生安排在下午。教研组长先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对说课情况及内容作详细记录,最后写出总结。备课组长带领本组教师按方案的要求和细则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以此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认真组织考试

本期共进行了两次考试,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月考。每次考试教导处认真组织,慎重对待,从布置考试,安排监考到评卷,汇总成绩都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合理,从而保证我校有一个良好的校风、学风、考风。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导处组织人员认真汇总,将各级前100名学生,中心校前150名学生予以张榜公布;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公开表扬优秀教师。重点做好考试学科分析、考试班级分析和考试年级分析。学科分析包括试题分析、成绩分析(成绩分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要求任课教师、班主任、分管年级组长做好相应分析,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以班为单位对考试进行总结。要求各位教师总结出每次考试的得失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以上措施,每位教师都能及时了解教学上的失误,既督促了教学,又指导了今后努力方向,效果明显。本期期中考试后学校组织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项办学举措;及时向家长汇报其子女的在校表现;同家长一起探讨家教经验和方法,广泛听取家长对办好学校的意见、建议,最终达到通力合作、共同育人的目的。

六、评教评学

为在学生中间得到教师教育教学方向的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师生和谐统一发展,本期我们共组织了两次评教评学活动,组织(每班5名)学生分别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语言表达、学法指导、辅导情况等评格,确定等级,让学生把每位教师的优点、缺点分别指出来。教导处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及时地反馈给每位教师,大大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

本期期中考试中,我校七年级在全市排名12,八年级第12名,九年级第23名,较上一学期有一定的进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本学期,我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面临着不断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学校的固定生源少,基础差,学生程度差别较大,这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二是师资不配套,专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师缺口较大。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提高教学质量任务相当艰巨。但我们坚信,在市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上下一心,团结协作,自加压力,负重前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断改正教学工作中的种种缺点和不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铸造三中新的辉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个人也一定会克服不足,扬长避短,脚踏实地,做好校长的得力助手,为三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最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汇报材料 第6篇

“普九”以前,我站教学设备落后,老师上课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师生课堂教学活动单调。自“两基”验收以来,在各级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触动了老师们的思维,使老师们意识到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只有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才是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之路。于是松林初中、窑洞湾小学紧缩其它开支,多渠道筹资,购置计算机,以充实教学设备,其中松林初中自筹资金141900元,购置学生机22台,装备微机室1个,窑洞湾小学自筹资金79000元购置学生机17台,装备微机室1个,后因学生机无硬盘使用不便,两校均以每台800元的价格给学生机装备硬盘,并添置了打印机和扫描仪、彩电以及各种教学配套光盘和磁带;加上县电教中心配发的投影仪及教学碟片,在硬件方面为我站现代教育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远程教育的春风沐浴到我县,我站几所学校被定为省级试点项目学校。为了给我站试点项目设备的安装做好准备,我们采用“付一点,欠一点”的付款方式,添置了电脑桌凳,安装了防盗门,并对电脑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窗户都加了防盗网,做了窗帘。2005年10月份我站松林初中电脑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安装调试成功,并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专家组的鉴定验收,使现代教育技术在硬件上趋于完善。之后,松林初中又增添部分软硬件设施,逐步实现了电

脑、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资源共享,使校园网络逐步形成。

一、严密的管理及应用体系

辅导站成立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站长詹有智任组长,辅导站电教专干任副组长,各校校长及计算机管理员为成员,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资源应用工作中来。辅导站根据县教育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朵什教育辅导站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朵什教育辅导站远程教育实施方案》、《朵什教育辅导站教学研究与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实施方案》、《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方案》等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和运行体系。为使远程教育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辅导站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工作计划中,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工作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和目标任务,建立和落实远程教育设备资源使用登记制度。辅导站要求各校教师在教案中要能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同时要求在使用以后立即登记。

2、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作为量化考核的重点内容,与年终奖惩和评先评优挂钩。

3、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研讨活动。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对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效率,辅导站原则上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教学示范课不少于4课时,参与课改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4次;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参与面必须达到95%。

4、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我站师资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制定了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应用工作培训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考核。项目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主要由松林中学电教组长张发奎负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技能培训,主要以示范课、研讨课、专题讲座、课堂评优、说课、教学设计评比、教学反思积累等多种形式进行,并做好培训记录。

5、充分发挥三种模式设备的优势,探索建立为农服务机制和途径。我站积极发挥项目设备和网络资源优势,利用天网下载的资源及乡、村、组开会和培训的有利时机,围绕区域经济和主导产业,以多媒体播放、查阅资料和赠送光碟的形式进行服务教育,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和脱贫致富能力,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6、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方面,我校利用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开展党员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对党员进行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寻求致富途径,发挥党员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的拉动力和示范作用。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站远程教育设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7、设备管理:辅导站加强对远程教育设备帐、册、表的管理,对项目设备分模式逐项登记造册,由专人管理;资金投入专帐管理,做到帐、册、物相符。要求全体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各种制度执行。

8、资源下载分类。

松林中学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都有专人管理,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工作由学校远教组负责,要求严格遵照卫星上的播出计划按时下载,并做好下

载内容记录。资源分类整理、校本培训以远教组成员为主统一安排整理。为了便于老师使用,我站结合实际情况,下载和传输资源让负责人员按老师及所授学科分类整理。归类好的资源集中刻成光盘,并建立资源查寻目录,统一管理,便于教师教学查寻使用。

9、课题研究

教学改革及教学应用研究工作方面,学校要求积极利用远程教育项目提供的设备和资源环境,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教改工作,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所有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辅导站设立了课题研究小组(中心教研组),制定研究工作计划,落实研究人员及工作职责。目前我站已申请了一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部分负责课题研究的老师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0、充分开展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我站部分学校(窑洞湾小学、中心小学、松林初中)给三至九年级学生开设了微机课,充分利用项目设备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我们着重在学生学习方式和操作技能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认知的工具。

二、一点经验

为了让远程教育设备及其资源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注重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人人知晓资源

学校中的资源让每位教师都知道,每当下载新资源时,负责下载的老师应该

系统整理并及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告知到所有老师。学校可以建一份资源目录索引,并通信息发布栏发布,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2、人人会用资源

目前我们使用的资源在技术支持上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在应用上教师也不需要掌握特别的专门技术,只要我们适时地、有计划地开展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则就像备课人人会一样,每个老师都会使用所有的资源。

3、人人会建资源

除了一些资源库提供的资源外,我们更应该注重日常的“乡土教材”资源建设,这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参与。例如教师们自制的课件、课堂教学竞赛课或公开课课例、从网上下载的资源等;又比如“照片资源库”(每一位教师可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拍下来的或通过其他途径收集来的照片资源,通过扫描或其它方式保存在学校电脑里,并由管理员负责审核筛检,保存在学校的服务器上),按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这样,当老师们需要这些东西时,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

4、人人共享资源

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自己的资源及时公布给全体成员,这不仅是一种校园精神的体现,也是资源建设的一种境界,还是一个学校教师协作品质的体现。当每一位教师都乐意及时地把自己获得或制作的资源让全体成员共享时,我们建设资源的目的才得以真正体现。

学校资源建设是一个直接涉及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把资源建设的瓶颈消除在日常的工作中,使资源真正校本化,并且使校本化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应用。

三、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刚进入角色,“远教”管理业务在不断完善中。

2、因地处边远,信息落后,计算机相关基础常识知之匮乏,导致管理工作不尽人意。

3、教师利用“远教”辅助教学的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整改措施

为使“远教”工作落到实处,不断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完善,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要求。

1、加强管理,提高业务,使其“远教”工作不断完善。

2、抓好教研的开展力度,使 “远教”工作能真正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3、认真学习,不断交流。做好“远教”的使用工作,保质保量完善各种挡案资料。

朵什教育辅导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汇报材料 第7篇

我校占地面积6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拥有29个教学班,1771名学生,74名老师。整个教师团队理念先进、文化底蕴深厚、教研能力较强,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27人,县级教学能手、新秀26人。学校29个教学班于今年8月份全部安装配备“班班通”设施,15个教师办公室配齐电脑,两个微机室设施全部更新,整个校园实现了多媒体设施、网络宽带、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教育的显著特征,它的广泛应用既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深入改革;还可以使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基于这一认识,学校积极争取市县两级项目,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于2010年6月,先后投入40余万元,建立了校园网,更新了第一微机教室(添置教师机1台、学生机37台)、多媒体教室2个、音乐舞蹈室1个、科学实验室1个,网点覆盖每间办公用房,极大的方便了老师教育资源的查找、收集、下载和利用,实现了资源共享。2011年9月,再次投入22万元,更新了第二微机教室(添置教师机1台、学

生机39台),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课堂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同年9月份,随着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倍增,学校非常重视,果断提出成立了电教组,由分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直接管理和制定电教组的各项制度和计划,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人心。课堂外,教师相互交流技术方法、研讨学习策略、实现资源共享;课堂内,影像资料、实物展示经常,课件精美,学习趣味浓厚。

2012年8月,由于我校生源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学生机数量已不能满足同班内学生一人一机的上课标准,我校又一次投入13万元,扩增了第二微机教室(学生机由原来的39台,扩增到现在的63台。)。几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共购置学生机、教师机154台,“班班通”多媒体网络教室29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先后添置了刻录机一台、扫描仪一台、小型复印机3台、三位一体打印机一台、数码相机一个、摄像机一部等设备,又把原来的基础教育专网10兆光纤接入升级至30兆光纤接入。

这些设施的添置,不仅给教学带来了便利,更进一步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目前,我校全面实施电子备课,集体研发打印学科教案;并且通过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探索与实践,在校内四至六年级实验班级,为每一位学生打印导学案。除此以外,我校在紧抓教研教改的同时,不断挖掘课堂内涵,提高课堂效率,加大对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量化考核,不断增加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次数,并以“看看我的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多媒体(班班通)应用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课堂教学标兵”评选活动、“新教师”微型课观摩研讨活动、“精品课展示”活动等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为契机,营

造一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又精又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近三年,我校朱小强、李引娣、王瑛等多位老师在第十届全国电脑科技、课件制作大赛中获全国优秀奖,在2011年被县局评为多媒体(班班通)应用课堂教学标兵;张雅琪、李俊芳等20名老师的信息技术论文在2012年全国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县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我校将会更加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我校遍地开花。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汇报材料 第8篇

西岗区是大连市最小的城区, 总面积仅有26.1平方公里, 人口31.5万, 拥有中小学学生1.9万余人。多年来, 西岗区按照中央7号文件精神, 坚决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西岗区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多年来屡获殊荣:曾获中、日、韩三国少年足球邀请赛冠军;全国阿迪达斯杯大连赛区冠军;日本前桥“市长杯”6国国际足球邀请赛亚军;辽宁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成功承办了全国“阳光体育运动”成果展示会;大连市阳光体育运动现场会;运动会改革现场会;荣获第2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县市区;大连市初升高体育考试成绩西岗区连续3年优秀率名列第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居于全市前列。《中国学校体育》、《中国教育报》、《大连日报》等媒体多次对西岗区阳光体育运动作了专题报道。

一、谋篇布局, 运筹帷幄, 开启体育事业发展春天之门

西岗区以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为指导, 积极构建教育强区建设指标体系, 切实将德、智、体、美全部纳入教育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逐步摆脱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重点率的落后思想, 体育工作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以体促德、以体益智、以体健体”的思想已经成为西岗人的共识。观念的变革为西岗体育发展开启了春天之门。西岗教育领导者通篇谋划体育事业发展蓝图, 将“规范+特色”、“普及+提高”和“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策略, 制订并积极落实《西岗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将大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重要载体, 实施“片区加校群”中小衔接与校际合作的管理模式, 以学校群体项目、个体项目与社团项目管理为牵动, 大力扶持区域体育特色项目发展, 学校主导、学生受益、家长放心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正在呈现, 为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三基, 面向全体, 高水平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校体育的“根本大法”, 是学生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 更是国家和民族赋予学校体育的神圣职责, 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西岗学校体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中, 西岗区确立了以课堂教学为根本, 以课外延伸提高为抓手, 以体育文化熏染为牵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策略, 将推进“2+1”文体工程2项体育特长作为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爱好的基本目标。积极营造具有强大牵动力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尤其在大课间运动项目的选择上, 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使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得到提高。体育课程中的高效课堂、“小班化教学”策略的深入推进, 切实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有效提高, 体育课堂时效大大提升。充分落实大连市教育局《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标准》全员达标运动会制度, 确定了每年1次体检、4次体能随机抽测、1次全员达标运动会的工作模式, 并对所采集的信息和数据, 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找出问题和不足, 调集多方力量展开研究, 从而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同时, 还将测试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及时公布给学校, 以便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提升。

三、统筹时间, 优化措施,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到实处

“运动丰富人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大连也是西岗阳光体育的工作思想核心。为了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要求, 西岗区首先解决的就是学校领导干部、教师的思想问题, 不定期召开干部教师座谈会、研讨会, 举办讲座、论坛, 多次面向学生举办主题班队会、辩论会, 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和教育, 统一了全区上下的思想认识, 形成了合力和向心力, 为高水平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工程提供了充足动力。全面加强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管理, 保证学生锻炼时间, 科学设计锻炼内容和运动强度、密度, 确保体育锻炼效果。落实大课间操制度, 确保大课间操质量。通过建章立制, 将“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学校重要制度纳入学校管理, 建立了以规范化体育课程 (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 的实施、“一校一品”大课间特色活动、早晚间常规锻炼、午间阳光自主活动、大型群众性运动、丰富多彩的体育校园文化建设为基本途径的工作制度, 各项制度的推进确保了“每天锻炼1小时”的质量和水平。除此之外, 西岗还将体育管理目标延伸到社区, 延伸到家庭, 通过社区活动和节假日 (特别是寒暑假) 体育作业的形式, 向学校提出锻炼目标任务和要求, 假日后全区组织抽样检测体育作业完成情况, 并予以网上公布。

四、高端培训, 专业引领, 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人力资源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源动力。西岗区对此高度重视, 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人才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区域规划, 并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身提升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 加大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西岗区创立的跨地域教研模式, 与上海等先进地区进行体育网上教研和现场教研, 为教师能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同时还邀请了全国知名体育专家、体育专业培训团队以及高校教授定期到西岗讲学授法, 答疑解惑, 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提升了教师的执教水平。同时, 启动了“科研式”教师业务成长模式, 体育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工作模式已经形成。“课例研究”、“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题研究”、“教学技能培训”研究活动全面展开, 教师专业化提升落实到“五个一”上, 即:做一个出色的体育人、上一节优质的体育健康课、组建一个善钻研的体育教研组、发展一所有特色的体育品牌学校, 形成一支专业精湛的区域体育工作者队伍, 为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五、致力改革, 关注群体, 积极开展运动会改革的有益尝试

传统运动会项目以竞技运动为主, 每个班甚至每所学校只能选出有限的几个种子选手参加运动会, 大多数学生只能做在看台上充当旁观者, 参与率低是传统运动会组织形式的突出缺陷。西岗区为了解决这一长期困扰体育工作者的难题, 在部分学校展开了运动会改革试点工作, 提出了学校体育“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团队, 校校有比赛”的运动会发展模式, 提出了常态体育教学过程、课外活动与体育竞赛相结合的改革模式与管理要求, 为全面推动每天一小时活动深入开展整合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此外, 为了牵动学生体育特长发展, 西岗区还出台了《西岗区体育竞赛项目考核办法》, 明确了以班、年、校、区、市、省、国家多级比赛竞赛及考核制度。实践中, 水仙小学连续4次承担了运动会改革试点工作, 召开了“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运动会改革现场会;实验小学召开了“共享阳光迎奥运运动会改革;第26中学、第5中学展现了片区管理模式下的运动会改革。运动会改革充分体现出“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竞技和趣味相结合的运动会宗旨, 增加了个性项目和群体项目, 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参与机会, 实现了运动会群众性参与功能的回归。在大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运动会模式改革现场会上, 西岗区的运动会改革举措, 得到省、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 西岗区在举办跳绳、踢毽子等比赛时, 均明确要求按年级随机抽取班级参加, 保证全员参与。

六、“一校一品”, 张扬个性, 阳光体育特色文化全面彰显

为了牵动学生体育特长发展, 西岗区还出台了《西岗区体育竞赛项目考核办法》, 明确了以班、年、校、区、市、省、国家多级比赛竞赛及考核制度。启动了“一校一品”工程, 西岗区结合中央7号文件精神, 依托区域体育特色发展规划和“2+1”文体工程, 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目标, 立足片区管理、校群发展的管理模式要求, 进一步加强了区域体育特色的发展规划。加大了区域体育特色的培植, 积极鼓励各校面向全体学生打造篮球、排球、足球、跳绳、踢毽等群体项目, 积极开展了区域比赛, 切实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为实现人人都能掌握2项以上体育特长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 以7中、71中、新华实验等学校为代表的健美操、群体跳绳、踢毽子运动, 以6中、34中、37中、实验小学、大同小学、九三小学、新石路小学等学校为代表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运动, 石道街小学学校的跆拳道运动, 5中的武术, 26中校园定向运动, 34中、建设小学的健美操, 西岗中学的八段锦与极限飞盘, 五四路小学的跳竹竿, 实验小学的抖空竹与旗舞, 工人村小学的呼拉圈, 香一小学的多功能球, 新石路小学排球等等, 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有效地推动了每天一小时活动的贯彻落实。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汇报材料 第9篇

关键词 评测体系 素质教育 传统考核体系

已故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在我国,教育的导向主要是记、背标准答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精神,是现有教育体系在培养杰出人才时遇到的困境。究其根本,是因为国内传统教育并未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为了解决类似问题,国内高校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的实际效果来看,并不令人乐观,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考试与测评。

1 传统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精英化”大学教育现在变得“大众化”,而“素质教育”则被提得越来越频繁。大学教育囿于专业知识教育的定势,单向度、程式化教育状态依然严重,致使大学生难以形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尤其是现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考试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考试作为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指挥着“教”与“学”。西方一些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①发现,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应对不同的考试模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金字塔”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调整。国内高校传统考核方式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1 作弊现象严重

尽管各个高校很重视作为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考试”,也颁布了各种条例,严惩敢于作弊的学生,但是,作弊现象在高校还是屡禁不止,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作为“象牙塔”的高等学府,如今居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有研究表明,有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比例高达90%。②③

1.2 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运用能力差,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基础牢固的金字塔人才,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一般都会比较多,一般有十几二十门(包括选修课程),相对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专业性更强,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更高,但是在基础课程中,如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一般采用的闭卷考试考核内容除了部分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更多的则是对定理和公式的记忆,那么寄希望于学生在这些专业课程能够很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从而造成了考试前一到两周的时间内,学生开始“背多分”,最后的考试成绩分数高只能说明学生的记忆力好,很有可能学生考完后对于该门课程完全不理解,尤其是比较抽象性的课程,如“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该现象尤其明显。

1.3 不能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对于很多课程如果仅仅采用卷面考试是很难评价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如“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希望理论学习后通过实验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工具来模拟某些工程控制或者解释物理化学现象。如果仅仅考虑卷面成绩,是不可能正确评价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真实掌握程度和相关的能力。

2 考核体系不足的原因

2.1 教育体制的不连续性

众所周知,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是典型的“填鸭式”应试教育,考试成绩是主要且唯一的评价方式;但是到了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老师主要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启发式教育模式,这样的转变对于已经习惯了十多年应试教育体系模式的学生是非常不适应的,自律性不够的学生就会作弊,分数高的学生也有可能“高分低能”。

2.2 国内高校现有考核体系的不足

国内高等院校的考核特点主要有:考试内容记忆性的比重较大;考试模式单一,一般都是闭卷考试;同时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大。这种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片面追求卷面成绩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性是否得到培养,更没有办法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一般是出勤率和平时作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时,出勤率高也有可能是“人在教室,心在校外”,平时作业也可以抄袭得到,因此不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素质。

3 解决办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应该摆脱传统考试的“笔试、闭卷”单一模式,转而向多元化、应用化的方向发展。

3.1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考前一周学生开始复习,背书等现象十分普遍。但是素质教育应该是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应将时间完全浪费在死记硬背上。学者吴建华④曾在考试中采用分段式的考试形式,即前30分钟闭卷,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后90分钟为开卷考试,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证明,分段式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学生自主出题

刘素一⑤在考试改革中提出过让学生出题和答案。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了解课程的重难点,同时对于整门课程的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学生出题要考虑到题目的章节分布以及难度程度,对自己的题目进行解答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的归纳总结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的思考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具有多元性、变化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作为一门从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学科,实际上是一门物理、化学、数学等多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对于学生的理科基础要求较高,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理论性较强,概念多且抽象,且该门课程理论更新程度快,这些对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而言,增加了难度,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积极,上课也很难和教师形成互动。笔者在2004年至2008年教学期间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生到了期末不是“背多分”就是做“准备”,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本就没办法提高。

新的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而新的考核方式应该兼顾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核。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既掌握知识,又能应用知识,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采用了以下的做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4.1 成绩评定的多元化

不能仅仅依靠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应该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以笔者教授的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的课程为例,平时成绩占到30%,如有必要,还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平时的阶段性小论文或者知识总结汇报;其次是实验成绩。平时的阶段性小论文或者知识汇报不仅仅要将所查阅的资料进行讲解,同时还要回答其他学生或者老师对其报告或者论文中的问题,根据汇报内容和回答情况来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是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独立演示至少一个实验内容,保证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平时成绩的分数评定要比平时作业和出勤率要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感觉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4.2 考题的应用化

期末考试的题目应该在知识运用能力上有所加强,而在基础知识和概念上比例应该相应调整。比如笔者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考试中,知识运用能力的比例至少在30%以上,这样至少避免了学生“背多分”,死读书的现象,学生只有在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和实践才能保证考试成绩,考试内容从抽象理论化向实际应用化转变。结果表明:考试成绩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5 小结

素质教育的考核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授课安排联系紧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类似课程,笔者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和考题应用化的评测方式来作为教学质量的评定标准,甚至可以考虑对于某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去除理论考试部分。

上一篇:关于校园安全的演讲稿下一篇:高速公路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