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2024-08-10

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精选14篇)

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1篇

组织部2011年下学期部门工作计划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又是一个新的学期的开始。新的学期标志着新鲜的血液将再一次注入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我们将带领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风雨兼程,用满腔的热情去做好每一件事,用饱满的精气神去迎接每一份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去更好的服务大家!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我部暂拟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不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等学生的档案管理办公楼310组织人事处,我们部门的成员轮流值班,整理档案。将各系部交来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党员的档案资料检查整理。同时收集本学期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基本资料,为党课有序进行做好了准备。

二、文明督查岗的实施负责

每期的文明督查岗成员有上百名学员,我们主要是负责学员的站岗安排、考勤、评估等。同时会和系部负责人以及各小组的小组长保持联系,相互沟通,保证文明督察岗的有序开展。为学院“三创”工作及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做表率。

三、积极配合党校班的开展

党校班是我们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我们在党校班的工作从开班一直贯穿到结业,负责通知学员上课、布置报告厅、邀请讲课老师,以及做好上课时学员的考勤、纪律、作业等方面的考察,和负责课后的活动、评估等等。

四、组织部内部成员外出活动一次

为了让组织内部新老成员之间拥有更好的沟通与交流,计划

在学生会招新后部门内部举行一次校外活动,让所有成员有一个活跃的交流气氛,大家相互之间有了了解,为以后部门成员之间开展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础。

五、做好部门内部管理制度

明确干事的工作范围、工作目的、工作权力,消除干事工作的盲目性。使每一个组织部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着重对组织部成员进行培养,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能力。

“成功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前提就是必须要

有计划。以上计划和活动是本部门在这学期暂定的工作。以便组织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2011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织部的每一个成员都会积极配合学生会的工作,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把组织部的工作做好。

组织部: XX

XXXX年X月XX日

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2篇

一、常规工作安排

1。加强部门内部建设,针对部门成员的个性,合理分配任务。

2。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团结协作。

3。确保部门例会准确有效。

4。多组织活动,加强会员感情的沟通,加强会员对会展的了解。

二、全面做好考核工作

对会员以及干部的考核是组织部的一项重要工作,透过考核以推动各部工作的不断进步,使协会构成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用心性,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使考核工作更加公平合理透明化,考核工作将如下进行:

1。针对考核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

2。放宽关于组织生活和思想建设的形式,是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3。杜绝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事事公平,公正,公开。

4。定期召开班团例会,加强与各个部门和会员的沟通。

三、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本部门成员用心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只要是有利于社团的发展,就要发挥“革名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为我们会展协会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四、用心学习其它的组织部的长处

浅谈高校学生组织档案工作 第3篇

2008年, 教育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新办法》) , 并以教育部第27号令的方式颁布施行。相较于1989年颁行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新办法》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内增设了“学生类”档案。学生是高校的主体, 《新办法》的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次深刻进步。然而, 《新办法》中对于“学生类”档案的具体界定, 仍显保守。

《新办法》中关于“学生类”档案的归档范围是这样规定的:“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显然, “如此单调的材料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个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能力与表现, 缺乏素质教育的内容。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记录应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 不应是呆板、枯燥的几张‘纸’。”此外, 《新办法》也明文规定,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归档范围。”那么, 应该将“学生类”档案范围做哪些扩大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 就要对“学生类”档案的内涵进行探究。“学生类”档案首先应满足“档案”的基本特征, 即具有原始记录性。其次, 应符合“学生类”这一限定条件, 即这类档案应围绕高校学生的, 能否反映学生思想、学业、生活、爱好、实践等多方面情况。再次, “学生”的范畴, 要兼顾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 因为学生的许多学习、文体、实践活动都是通过组成团队实现的, 而且从教育规律出发, 也强调学生“团队精神”的塑造。解构学生的群体属性, 只关注个体, 将有损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生动性。综合上述三方面理解, 高校学生组织的档案, 应被纳入高校“学生类”档案范畴。

二、将高校学生组织档案纳入高校“学生类”档案意义重大

1.有助于丰富高校档案的内涵。高等学校最重要的主体是学生, 而非教师或官员。但是, 当前高校档案更大的关注点是管理和科研, 这从《新办法》对高校档案范围的界定中就可见一斑。十一项分类中, 直接与学生相关的只有“学生类”与“教学类”两项。学生组织作为最活跃的学生群体, 其档案材料在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透过学生组织档案, 既可以了解学生个人的表现情况, 也可以对这一时期的学生群体特征加以把握, 具有极强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价值。

2.有助于在大学生中普及档案意识, 扩大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已有研究者进行了多项关于大学生档案意识的调研。湖北大学任汉中的观点富有代表性, 即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对档案相关知识的基本了解, 档案意识普遍偏低, 对档案存在着诸多的认识误区, 多数大学生处于一种漠然无知的状态。通过建立高校学生组织档案, 能够架设起联系高校档案部门、档案工作与学生组织、学生骨干之间的桥梁, 能够利用学生组织这一平台, 通过各种形式让大学生们了解档案、接触档案, 甚至参与部分档案业务工作, 这将有效地向大学生宣传档案工作, 普及档案意识, 引起大学生们对于档案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此外,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 提升他们的档案意识, 就是推动全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3.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和团工作的开展。各类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 具有双重属性, 它们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 又是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和团学工作的助手。建立学生组织档案, 可以发挥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推动学生组织自身建设, 进而通过提升学生组织的运行水平来服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局,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高校学生组织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建立高校学生组织档案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许多高校的学生组织指导部门如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等早已着手积累学生组织档案, 还有不少学生组织, 出于自身发展需要, 也尝试着自发地进行档案建设, 并努力挖掘档案价值、发挥档案作用, 促进自身工作提高。但是, 目前学生组织档案的建设, 大多停留在学生工作部门和学生组织自发进行阶段, 缺乏档案部门的参与, 也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 所以水平较低。概括起来,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档案意识薄弱。学生组织档案要有三个主体参与, 分别是学生组织、学生组织指导部门和高校档案部门。除档案部门暂且不论, 另外两者都存在档案意识薄弱的问题。学生组织往往只注重当前工作的开展、活动的组织, 认识不到档案的作用和价值, 要么不进行档案建设, 要么简单机械地执行主管老师对于建立档案的要求, 潦草马虎、敷衍了事。学生组织指导部门, 如校团委、学生工作处 (部) 、学院 (分) 团委等, 作为学校党政管理部门的一部分, 虽然其组成人员懂得档案法规, 了解档案作用。但由于工作较忙, 以及其更注重抓学生组织的思想建设、活动组织, 所以, 能分配给学生组织档案工作方面的指导、推动和资源就偏少。

其次是归档范围模糊。在归档问题上, 呈现出材料内容的繁复性与材料类型的单一性问题。一是内容的繁复, 材料不经取舍, 一经生成, 一律笼而统之的归入档案, 大量无意义或者价值较小的材料混在其中。但过冗的庞大信息量, 却为日后的鉴别、整理和利用埋下隐患。二是材料类型具有单一性, 出于工作方便和节约目的, 学生组织的工作文件、材料大多是电子形式, 归档的材料也以电子文件居多。但档案介质的过于集中, 会影响档案的安全性, 也会破坏档案的丰富性。

再次是管理水平较低。学生组织中从事具体档案工作的成员大多数没有上过档案类的课程, 虽然受过组织内部的培训, 但仍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此外, 由于档案部门的缺位, 学生组织指导部门如团委、学工部门本身对档案业务亦不精通, 所以从外部环境上, 学生组织寻求不到提升自身档案业务水平的途径。而这种低水平又制约了学生组织指导部门和学生组织加强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是档案制度不健全。目前, 学生组织的档案工作呈现出“粗放式”发展的姿态, 具有“自发性”特点。一是没有明确责任主体, 某项工作、活动结束后, 一般由经办人将材料整理后送交组织的秘书工作部门 (如办公室、秘书处等) 保存。再由秘书工作部门负责档案的立卷、保管, 并于适当时候移交组织的指导部门。但这一过程中缺乏监督、检查, 是否做, 怎么做, 取决于具体经办人的意志。二是没有明确执行标准, 或者标准过于含糊、笼统, 使得学生组织的档案样式各异、各自为政。三是没有明确奖惩措施。无论学生组织的指导部门, 还是组织自身, 都只把其档案工作看成锦上添花的附加工作, 这就导致做好做坏一个样, 使组织及其成员失去了改善工作的外部激励。

三、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档案工作的思考

档案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 是由人来记录人的活动的工作。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一切管理的核心首先是对人的管理, 管理观念是观念的灵魂等。因此, 加强学生组织档案工作, 首要的不是考虑要做哪些具体事务, 而是关注人的观念———关注学生组织、学生组织指导部门和学校档案部门的观念。下面, 围绕“收集”和“利用”这两个关键环节, 从价值意识、标准意识、制度意识入手, 谈三点设想。

首先是价值意识。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 虽然能够懂得档案是对历史的记录, 但提及档案的直接联想往往是“保密”, 觉得档案是“黑屋子里堆着的陈年故纸”。因此, 对于学生组织及其联系着的广大学生而言, 要强调档案具有实用价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繁荣校园文化是学校团组织和学工部门的职责, 因此他们更关注学生组织在这方面的努力。但档案“收集”工作可以规范学生组织内部协调, 进而提升整体战斗力;档案“利用”工作能总结经验得失, 推动未来工作。可见, 档案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有效地管理手段, 因此, 对学生组织指导部门要强调档案具有管理价值。长期以来, 学校档案部门多是被动地开展工作, 且一般不与学生发生直接联系。但只有教学管理档案的高校档案是不完整的, 只有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开拓的档案部门是不称职的。既然学生组织档案是“学生类”档案的外延, 学生档案工作又是档案宣传的有效平台, 那么高校档案部门理应主动出击, 发挥自身影响力, 指导和推动学生档案工作。所以, 对高校档案部门, 要强调主动价值是档案工作的题中之义。

其次是标准意识。“标准”, 是衡量事物的准则, 或指榜样、规范。档案工作标准, 则是档案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和依据。树立标准观念, 就是要在学生组织档案工作中进行标准化建设, 就是要通过制定标准和执行标准, 获得档案管理的最佳效益, 这就需要档案部门、学生组织指导部门和学生组织三方配合协作。档案部门和学生组织指导部门要分别发挥专业业务优势和与学生联系密切优势, 帮助学生组织建立符合档案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特点的档案工作标准, 提供必要条件 (如场地、设备等) , 并对标准的贯彻进行监督和指导。档案部门还要注重档案宣传的开展, 用好学生组织平台, 通过学生组举报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参观体验等宣传活动, 千方百计地在大学生中普及档案意识。学生组织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真执行档案工作标准, 特别是在档案的“收集”环节一定要执行规范, 要不厌其烦地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严把“入口关”。

再次是利用意识。档案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 学生组织档案亦不例外。档案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是档案利用活动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 制约着档案利用的全过程。就学生组织档案而言, 学生组织及其指导部门既是档案的供给者, 又是档案的直接需求者。对他们而言, 要想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就要树立深刻的档案利用意识, 要以利用为导向来指导档案工作的诸环节。无论是归档范围的制定、档案开发的方向还是工作资源的分配, 都要以是否能扩大利用效用为标准进行取舍。档案部门, 在接收学生组织档案后, 则扮演了供给方的角色。要使供求关系达到平衡, 就要求作为供给方的档案部门能提供满足档案利用者要求的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档案部门一是要对档案进行再开发, 将其中与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及大学生集体记忆相关的价值部门挖掘出来, 二是要打破封闭理念, 主动开展服务, 特别是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和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服务模式, 以减少程序因素上的“利用障碍”。

摘要:高校学生组织档案有助于丰富高校档案内涵, 普及档案意识, 提升高校学生工作和共青团工作水平, 故其应被纳入高校“学生类”档案范畴。当前, 高校学生组织档案已初具规模, 但仍存在较多不足。

关键词:档案工作,学生类,学生组织

参考文献

[1]谢宝琴.对高校“学生类”档案归档管理的探讨[J].兰台世界, 2009 (18) .

[2]任汉中.当代大学生的档案意识[J].湖北大学成教学院学报, 2006 (6) .

[3]林桂芝.现代组织管理观念更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 2003 (5) .

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组织;组织管理;工作方向

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校园平安稳定团结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存在形式是多样的,有个体和组织的形式,组织存在形式和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因学生组织的发展而变化。如何充分、合理、科学有效运用好学生组织管理,对学生群体进行启发引导,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工作提升,对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1.学生组织存在的形式

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学生的组织管理存在形式是以个体和群体的方式存在的,笔者结合工作中学生组织管理的相关内容,认为学生群体的组织存在形式根据学生组织管理对象可以分为个人和群体、组织,学生群体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学生个体或特殊群体存在的特殊组织形式。

(1)学生个体。学生以个体或社会成员的角色存在,具有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学习期望,对大学期间自己的要求和行为有着主观性,展现学生个体特性。个体的积极表现在于个人学习努力,同时积极追求自己的各项需要,实现积极个人目标和价值,追求道德和个人修养、专业技能的优化,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当然也存在失范的情况。

(2)正式组织。高校学生群体以组织管理存在的正式组织有官方性质的行政化组织或思想政治组织,比如班级、团组织(支部)、党组织、院系及专业和班集体,还有以日常学生管理与服务为目标的正式组织,比如班委会、宿管委、学生会、团委、学生联合会、学生三自委、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另外还有一些职能型服务型的、学生根据不同意愿选择性加入的学生组织,像各类班干部组织、宿舍管理干部组织、学生勤工助学组织及职能型学生组织、各类学生协会等。

(3)非正式组织。在高校中的各种兴趣爱好或者思想交流社团(协会)、老乡会、朋友圈、生活关系交际圈、临时学生职能组织就具有非正式志组织的功能,如果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对学生管理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非正式学生组织还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平台交互、虚拟网络交际软件形成的学生交流群体和平台等虚拟的非正式组织。

(4)共性特殊群体或个人。因个人性格特点,学生中存在一些单独个体存在的共性特殊群体存在,他们不一定是有组织性的,但是有相同特点的个体根据意愿形成的特定或不特定的群体,同样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关注。这类个体身上体现着正能量或负能量的传递,体现出学生管理中的某些倾向化或共性化问题,因个体行为或思想影响学生个人的行为,是需要关注发掘和引导的,比如品优生、技优生、学困生、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等。

2.学生管理的工作方向探究

(1)坚持分类指导、正面引导,强化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生个体作为学生个人和社会成员的角色,使得其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发展的需要方面表现出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日常的学生作中除了进行个体引导,还需根据学生个体的群体化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群体化组织管理。在表现优秀和正向的群体中,可以发掘学业优秀学生、道德优秀学生、实践优秀学生、文艺活动优秀学生、专业优秀学生,针对学生群体进行典型案例的发掘和个人成长的进一步提升。针对存在学业和生活问题的学生,可对问题分类,开展面向学困生、经济困难学生、人际困难学生、成长困难、心理问题学生、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引导,关注他们的需求,发掘他们的优点,促进朋辈支持和互助。面对中间群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展好学生的组织工作和活动,强化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加强正式组织的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以正式组织形式存在的年级、班级、党团组织、专业因其明显的組织特点具有明显的组织管理优势,需注重运用各种制度规章和科学管理方法,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注重组织学习氛围和文化、活动的建设,培养学生树立集体和组织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集体中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加强年级和班级组织建设,推动专业活动交流,通过党团组织和党团活动,促进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班委会、宿管委、学生会、团委、学生联合会、学生三自委、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作为面向群体或面向学校的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组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承接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沟通管理,开展学生服务,调动学生参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各类班干部组织、宿舍管理干部组织、学生勤工助学组织及职能型学生组织,各类学生协会等在推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学生各类活动,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方面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3)正确引导和运用非正式组织发展,促进非正式组织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组织管理服务能力。非正式组织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地域、区域、民族、感情、兴趣、爱好原因,因志向、目标、需要的满足而相互影响自发形成的,如合理利用将发挥正式组织无法达到的积极作用,反之其负面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各种兴趣爱好或者思想交流社团(协会)、老乡会、朋友圈、生活关系交际圈、临时学生群体的存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引导和运用非正式组织发展,促进非正式组织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组织管理服务能力。在学生组织管理中可以通过学生会、班委会、党团支部等正式组织对其给予支持和引导,发挥其优势和在班级工作中的积极影响,鼓励其他学生参与,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同时对于有消极和破坏性作用的非正式组织,要及时把握苗头和倾向,加强沟通,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整合,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在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心理需要、信息沟通传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班内各种真实情况和学生思想动态,促进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4)虚拟网络平台的科学运用和引导,促进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与信息化水平提升。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学生组织的网上存在也成为一种趋势。各种兴趣爱好或思想交流社团(协会)、老乡会、朋友圈、生活关系交际圈、临时学生职能组织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平台、信息app交互、虚拟网络交际组织形成的学生交流群体和平台不断丰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表现方便快捷,信息传递很迅速。只有积极引导,通过正式渠道及时发布学生关注和需求信息,拓展传递渠道,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上教育、网上团学活动,积极加强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促进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与信息化水平提升。

总之,在高校学生中,学生群体的组织管理工作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面对学生群体的变化发展,只有不断积累经验,进行学生组织管理的系统探究,才能更好适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要求,实现高校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敏.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及管理探析.教育理论研究.2012.12:220-221.

[2]李波.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第27卷第2期,99-103.

[3]刘宝国.浅谈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7:76-78.

[4]孙翔玲,贾天辰.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8-100.

[5]吉明明.论心理文化指导下的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建设,2012.4:104-108.

作者简介

李顺年,男,1987年4月生,现为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学生管理。

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5篇

不知不觉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我们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本学期我将有我的新的计划。

我觉得我们上一学期的团日活动,我个人觉得办得很好,可能是我自己也在其中参与工作的吧,我觉得在组织部工作的时候,虽然有时很累,但是感觉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学到过的。我们从策划到实行,再到完美成功。这些其实说起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在这学期希望我们组织部能够有更好的活动和新的策划,当然,我们组织部干事也应该更努力的工作。

组织部这学期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学生会各个部门的例会检查,还有生化系团组织生活,把我们生化系的团组织生活搞得更好。

组织部作为系团总支的一个核心部门,面向全系的学生工作。这一年里,在院团委,系党总支和分团委书记的指导下,及全系同学们的监督和配合下,我们各项工作有序而有成效。这也是组织部继续立足根本,务实抓好基层服务工作,认真开展各项日常工作,并在探索共青团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决的一步。我们本着“为广大团员青年服务”的宗旨,在组织部将近一学期的时间,我其实学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有学到的一些能力,就像严老师说的一样,我们现在的脸上多了一份成熟,我想这是真的,我觉得我自己在慢慢的长大,处理事情也变得很沉稳。在本学期我希望我自己能够更成熟,处

理事情更明智,做事情更有效率。综合来说,组织部的工作向来比较繁杂、仔细,需要部门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热情,需要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需要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需要具有很强的思想先进性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经过这段时间,我认为部门只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与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我们本学期我自己认为我们应该改正上学期的不足,加大上学期的优点,把我们组织部建设得更好。

这学期,我会积极向大家学习她们身上我所没有的优点,让自己得到一个更大的成长。我可能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难免的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和工作经验缺乏导致的失误。我会认真总结,做得好的地方,我会继续坚持发扬,不足的地方,我希望我自己在这学期的工作中改善,比如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等问题。

化系团总支·学生会组织部吴丹

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6篇

组织部是学生会中协助团委加强全院共青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及共青团干部培养和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一方面,组织部积极参与学生会许多重大活动的组织策划;另一方面,密切联系和监督各班级和团支部并负责各类推优评先的基层组织工作。因此,组织部在学生会中扮演一个纽带的角色。

作为我系学生会重建后的第一任组织部部长,我将带领组织部的新成员在组织部的工作中从生疏走向成熟,在一个新学年度,使我们组织部的工作和活动日趋完善。因此,我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完善组织部内部建设

(一)部长的例行工作

1、每周一准时参加系学生会部长会议,认真记录会议内容;

2、在组织部例会时,将系学生会的精神准确地传达到各部员,做好学生会与学生之间在组织工作上的桥梁作用;

3、在例会时对上一周工作做出总结,提取可取之处和不足,做好记录,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

4、适时收取部员对组织活动的意见,以及对今后活动的设想和策划,并在工作中适当采纳部员的想法和建议;

5、与本部部员保持密切联系,做好与11级新生的交流共同工作。

(二)部员的例行工作

1、每周一中午十一点,准时参加组织部例会;

2、做好会议记录,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对本班团支书的工作做好记录,并与部长保持沟通,即使像部长反馈;

4、对于每次大型活动,配合好部长做好各项前期策划、中间参与以及后期的总结工作;

5、走进同学,了解他们的所需,给部门的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6、与部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以提高本部门在各个方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依照学生会的安排,配合各部完满完成各类活动的策划和举行

在这项工作中,组织部一定会本着“立足本职,润物无声”的工作理念,在西领导老师和学生会主席的组织发起的各项活动中,听从整体安排,积极派和各部门工作。在各类活动的策划、举行的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条理的进行人员的调动和具体工作的安排,保证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是活动圆满成功。

以上是我的组织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7篇

不知不觉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我们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学期我们也将有新的计划。

我觉得我们上一学期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团日活动,个人觉得办得很好,自己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我觉得在组织部工作的时候,生活过的非常充实,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我们从策划到实行,再到圆满结束。这些说起很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在这学期希望我们组织部能够有更好的活动和新的策划。当然,我等组织部干事也应该更努力的工作。

组织部作为系团总支的一个核心部门,面向全系的学生工作。这一年里,在院团委老师等人的指导及全系同学们的监督和配合下,我们各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而且卓有成效。这也是组织部继续立足根本,务实抓好基层服务工作,认真开展各项日常工作,并在探索共青团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决的一步。在组织部将近一学期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变得逐渐成熟,我觉得我自己在慢慢的长大,处理事情也变得很沉稳。在本学期我希望我自己能够更成熟,处理事情更明智,做事情更有效率。

综合来说,组织部的工作向来比较繁杂、仔细,需要部门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热情,需要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需要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需要具有很强的思想先进性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经过这段时间,我认为部门只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与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我们本学期我自己认为我们应该改正上学期的不足,加大上学期的优点,把我们组织部建设得更好。

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8篇

一、要改变片面思维态势, 着力在知上情、熟下情上作文章

(一) 吃透上情, 把握依据。上级指示精神是学工干部组织开展工作的根本依据。作为上传下达的高校学工干部, 在协助党委、领导筹划各项群团工作时, 必须对上级精神非常熟悉, 了如指掌, 吃深悟透, 只有这样才能扩大视野, 考虑问题不脱离中心。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上级党委、领导和机关的文件、指示、通知等, 代表着全局的要求, 规定了群团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是高校政工干部谋划工作、作决策、办事情的基本依据。学工干部必须要把全面了解好上级指示精神, 作为谋划工作的首要环节。吃透上级文件精神, 关键是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必须从群团工作的组织谋划出发, 认真对待、反复学习,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当前党情、国情、世情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党和国家大事很多,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无疑给高校学工干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谋划工作, 增加了难度。这就更要求全体高校学工干部必须学好上级指示精神, 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抓好各种群团活动的落实。学工干部在组织群团工作前, 必须首先吃透上级指示精神, 做到“先议政, 后议事”, 先学好文件, 后谋划工作。

(二) 熟悉下情, 掌握真情。组织计划群团工作, 既要遵循上级指示精神, 又不能照抄照搬, 只有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为党委、领导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摸清本单位学生的具体情况, 是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环节。尤其是要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 (知道学生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 , 及时准确地向党委、领导反映单位的情况和现状, 本身就是组织谋划群团工作的一种形式。要保证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使学生群团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就必须熟悉下情, 掌握真情。当前, 一些学工干部对本单位的群团工作和学生思想底数了解不多、掌握不准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有的对单位和学生的客观真实现状只知表皮, 对存在的问题掌握不准, 往往说不清、道不明;研究谋划工作时也不联系实际问题;有的平时在组织群团工作中出的主意、想的办法不灵、效果不好, 往往与对实际情况了解的不深不细有关。这些, 都是一些学工干部和部门在组织谋划群团工作“一月一品”、“一周一品”中照抄照搬的主要原因。中央组织开展的“反四风”和大力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改变一些政工干部及学工干部的作风。

(三) 抓好结合, 融会贯通。把上边的精神尤其是学校的校风校训和一些中心工作和下面情况结合起来, 在结合中拿出自己可操作性的东西来, 谋划群团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切合实际,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有成效的工作, 最初的主意往往来自于学生、来自于班级、来自于院系。掌握了上边的指示精神、基本原则、基本方针, 同时把下面的情况了解的很清楚, 又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并通过研究思考, 提出既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又不违背上级精神的意见, 就能作出创造性的决策, 就不至于造成上面布置一件干一件、时时被动、处处被动的局面。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作为学工干部, 要当好党委、领导的“参谋”, 必须广开言路:善于虚心听取不同意见, 尤其要听一些反对者的意见, 从中寻求智慧和力量。孔子说:“三人行, 必有吾师”;既能活跃思想, 又能丰富自己的头脑, 每个学工干部要注意养成一种好习惯, 善于从形势政策、教育法规、学校的年度中心工作等信息中获取灵感、情况、资料。信息是一种宝贵资源, 平时对情况、资料、信息掌握的越多越好。

二、要克服被动应付局面, 突出在想大事、谋大计上下功夫

(一) 思考在前, 预测在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学工干部工作处在二级学院党委助手的位置, 这个位置决定了工作经常处在被动的一面, 许多工作特别是临时性、事务性工作有时难以预料。但是, 自己负责的学生业务和常规性工作, 以及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确定后自己可能承担的任务, 还是能够预测的。这就要求学工干部要做到“五勤”, 即眼勤、脑勤、嘴勤、手勤、腿勤, 事事都早想一点、先走一步, 提前准备, 变被动为主动, 避免仓促上阵。要树立超前思维意识, 根据学工干部的职责, 经常思考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情况, 上级可能给自己布置什么任务, 提出什么要求, 如何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工作去完成;在完成任务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和困难, 怎样解决和克服;与校院机关各部门如何协调好, 搞好齐抓共管等等。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要广泛深入地搞好调查研究, 对来自上级的精神和本单位的情况了如指掌。

(二) 熟知领导, 换位思考。对领导的意图把握不准, 群团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红灯”的次数就多。因此, 处于校院二级党委思想政治工作助手地位的学工干部, 要尽可能熟悉领导的思想和作风等, 经常进行换位思考, 想想自己要是站在领导的位置上会怎么想、怎么抓, 力求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避免无功而返。每个领导, 各有不同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性格特点, 而这些又往往反映到领导在给学工干部交待的工作任务中, 形成一定的思维和思路。因此, 高校学工干部在平时要注意熟悉领导的思想、工作作风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 了解领导思考问题的思路、心态、脉络, 掌握领导在正式场合或非工作场合的谈吐, 分析领导为何有感而发, 主动留意、探索、掌握领导的议论, 必要时整理成文。当然, 领导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发展变化的, 但在一些基本的、根本性问题上, 又大都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特别是在一个时期内, 领导所强调的重要思想、工作标准、工作要求, 又往往是大致相同的。

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组织;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74-01

学生会,亦称“学生联合会(student union)”或“学生委员会 (Student Committee)”。一般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在各院校的分支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发挥作为党和学校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倡导和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同学服务。

工作效率,一般指工作投入与产出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产出大于投入,就是正效率;产出小于投入,就是负效率。工作效率是评定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求正效率值不断增大。

一个组织的存在那么必然的就会出现工作效率的问题,而高校学生会作为一个组织机构,那就要思考该如何的提高工作效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西华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的学生会组织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逻辑推理法:采用整理、分类、比较和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本课题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逻辑推理。

2.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的调查需要广泛搜索和查阅有关学生会组织和工作效率的文献、专著等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力求为顺利进行研究而奠定基础。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学生会组织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1.最大的因素是组织里的人员来自于不同的学院和不同的专业。从动机上来看: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因为学生会组织是面向全校(院)进行的招新,这其中不乏动机不纯者或者是因为外部驱力而选择加入学生会的人员。这就给学生会组织的管理人员带来不便,当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效率不明显。从而出现学生工作总是出现磕磕碰碰的局面。

2.内部因素是因为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性,分工不明确。由于高校学生会组织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必然在人数上就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当一个组织的人数数量达到一个值的时候就会出现难以管理的局面。学生会组织是一个集体,是一个辐射面很广的组织。这时候就一定要避免出现组织机构不合理和部门职权不明确的局面,避免出现效率低下。

3.组织的权力过于集中也会造成效率低下的局面。从群体决策来看: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群体过程。學生会组织既然作为一个集体,那么就不应该出现“集权”的局面,而应该鼓励大家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群策群力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效率的研究成果。从组织的内部结构、人员来源和组织权力的分配等因素中总结出来: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解决好以上的3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就能更好的、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不能破坏组织原有的正常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必须在满足政策和不违背组织的基本遵守的前提下进行。

三、提高高校学生会组织工作效率的策略

(一)学校政策的引导作用。正所谓:政策在前,实施在后。有了政策的引导,事情才可以更好地落实下去。要想提高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效率,学校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二)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组织中适当的“放权”,给予学生会更大的的自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决策时最大限度的采纳不同的意见,尊重组织成员的每一份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组织的自主权。

(三)端正进入学生会组织的动机。学生会组织在招新时应做好宣传,正确的分析和宣传学生会组织的性质,避免招收到动机不纯的人员进入组织。在组织内部也得时刻提醒大家:进入学生会这个组织后不是组织能带给你什么好处,而是你能为这个组织提供什么。逐步建立大家的集体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荣辱观。

(四)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学生会的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需求在变动着的,这就要求部门结构一定要合理,适时的增删部门。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各部门要做到分工明确,合理工作,不能出现越部门职权和“打滚边球”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群东,白斌,蒋诚霞,郭峰,姜威.关于高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工作的设想[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22).

[2]张靖.高校学生会制度的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6(03).

[3]魏敏敏.高校学生会组织运行与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郁刚.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

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10篇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新的学期,新鲜的血液再一次注入我们计算机系。为了更好的服务大家、做好一学期中该做的事情,作为学生会一员的我们更要风雨兼程,用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每一份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一个系统的工作安排,我暂拟定以下工作计划:

(接待新生和军训前有关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在此不做安排)

一、带军训(8月20日——9月9日)

(1)

10、11级部分学生(人员待定)负责带12级新生进行军训。由于11级学生同时还要参加州庆节目表演工作,在排练的时间段内将由10级学生全权负责;

(2)负责带军训的10、11级学生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军训期间12级新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积极配合教官进行训练,让12级新生能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为12级新生详细介绍学校的各种情况,让他们对学校有更多的了解,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二、新生入学教育(9月底)

(1)学生会各部门组织新生学习新生手册;

(2)学生会负责引导新生学习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给新生

讲解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使每个新生对学校、院里和系里的各种事宜都能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新生手册考试(9月底)

(1)学生会纪律部学习部成员组织新生进行新生手册考试;(2)学生会纪律部成员为新生讲解考试制度和各项事宜;

四、辅导员老师看望新生(10月初)

(1)中秋节时学生会成员安排辅导员老师看望新生的事;(2)了解新生的生活情况以及在学校的适应程度;

五、系里“三大杯”(10月底——11月初)

(1)系里每年组织的篮球、足球、排球比赛,由学生会体育部负责带领新生参加比赛;

(2)对不能参加比赛的学生,组织好他们观看比赛;

六、迎新晚会(11月中旬)

(1)学生会各相关部门的成员组织新生参加迎新晚会;(2)学生会组织部组织好晚会期间的各项活动;

七、入冬寝室防火灾(11月底)

(1)学生会生活部成员组织各部门检查寝室;

(2)给新生讲解防火灾安全知识;

八、新生期末考试动员大会(12月中旬)

(1)学生会学习部成员组织新生召开考试动员大会;

(2)学生会纪律部成员为新生讲解延边大学考试制度和处罚制度;

(3)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

九、寒假安全教育(2013年1月初)

(1)学生会纪律部成员给新生讲寒假安全事项;(2)签订寒假安全保证书;

以上就是我们计算机系学生会组织部在2012—2013学第一学期的工作计划,我们将大力推进计算机系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将更加努力,全面作好各项工作,请老师、同学们监督 , 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到最好!

计算机系学生会组织部2012年8月19日

计算机系学生会2012—2013学第一学

期组织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11篇

在我院领导和老师的殷切关怀下,组织部紧跟我院团委学生会的工作大局,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实践,各项工作均按序进行,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绩。

换届之后,面对新的工作局面,组织部将继续抓好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在扎实地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尝试大胆有益的创新,推动组织部的各项工作取得进步。明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全力配合院团委和学院团学的各项工作,为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团学而奋斗!我部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的工作前景,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常规工作安排

9月份:

1、积极参与学院的迎新活动,为团学及组织部树立良好的形象。

2、计划招收5到6名有思想,有能力,积极向上的干事,为组织部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新生的力量。

3、组织进行新生团员注册和团组织关系转接的工作,同时进行老生团员证的补办,提高工作效率。

10月份:

1.组织收缴团费的工作。

2.以基层团支部为单位,深入开展以“迎亚运“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展现大学生对亚运的支持和响应。

3.召开第一次团支部交流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并告知近期学

院内的有关工作,了解同学们对组织部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意见和建议。在改正中进步,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11月份

1.与院团委其他部门一起全力打造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争取积极创新创造出除了“凤鸣云山“系列活动之外学院新的品牌。:

12月份:

1.配合校团委组织进行优秀团日活动、优秀团支部的评选。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2.举办形式创新、别开生面的团日活动展,向全校师生展示人的特色与魅力。

1月份:

1.召开本学期最后一次团支部交流会。总结本学期的团内工作和各项活动,收集整理各支部对本部门工作的评价,争取下学期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干事培训工作、人才培养计划

1.我们将针对个人特色,努力培养适合组织部工作的人才,即讲求效率,做事踏实,责任心强,敢于创新的优秀干事。

2.加强部员内部交流合作,给干事以足够发展空间实践的同时,注意教育与引导,为团学干部储备有生力量。并着重培养有能力的接班人。

三、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寻求部门间的合作

1.部门成员将积极配合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工作,遵照团学一家的宗旨,更多的为我院学生服务。

2.根据上学期和实践部的友好而成功的合作,本学期我们部门将会深入和其他部门的合作,共同创造团学的美好明天。

四、积极学习其他学院组织部工作的长处,保持学院间组织部的良好沟通

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12篇

1. 积极配合院团委和系部学生会工作,积极主动的行使宣传党团思想。按时完成团费收缴工作,管理好团员档案和其他有关的团资料,积极推优入党

2 充分发挥组织部作为团总支、学生会的“核心纽带”的作用,积极和各部门沟通协调,协助完成各个方面的工作,是团总支学生会成为一个大家庭。

3. 完善系部团总支、学生会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创新,努力改进内部的运行机制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以发挥,得以提高,拥有锻炼的空间;

4.做好组织部的招新工作和前期培训工作,是新干事迅速融入到集体中来发挥最大工作效应

5. 积极配合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安排,做好相关的组织活动的策划以及活动总结

二.重点工作

第一.做好团员的发展工作,团员证的注册和管理工作,做好团员记、团费收缴、团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做好团组织、团员的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做好组织工作的各种数据统计和材料收集工作; 第二.优入党和推选团员入党校参加培训。这是组织部的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重大问题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为。组织部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在平时与同学们加强沟通,互相了解,在推选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公平。推优工作将严格按照团总支下发的推优工作条例进行

第三.完善例会,初步制定相关制度,在实践中总结、改进,争取在20xx年出台一个可行性高的学生会制度

三.工作开展

团费的收缴(时间).

向团组织交纳团费是每个团员应尽的义务,是团员支持团的工作的一种表现,也是团员和团组织保持经常联系、不断增强组织观念的一种必要形式。团费收缴情况是衡量团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检验团组织是否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尺度,尤其能反映出团的领导水平和工作力度,也是团组织增强共青团员意识和组织观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团费收缴工作作为共青团组织综合工作水平和工作状况的总体体现,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少交、迟交或不交。学生团员每月缴纳团费l元(团员如确有困难,无力缴纳团费,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支部团员大会讨论同意,院团委批准后,可以少缴或免缴团费。)各班由个班长负责按时把本班的收

齐,统计好收缴情况,然后统一交至组织部,不履行团费缴纳的团员作不积极份子处理(特殊情况除外),同时团费的收缴也将作为班级评选的一个依据。

干事纳新(时间)

接新生是我系学生会开学初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体现了我系学生会的工作能力及工作配合协调程度。作为系学生会下的部门,组织部会积极配合系学生会,努力做好所分配到的任务,以最快的速度给大家最新的消息。让11届新生对我院满意、对我系学生会满意,争取在工作的过程中为新生宣传我部门及其系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工作范围及性质,为之后学院对学生的管理以及系学生会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打下基础。

1、宣传工作

纳新前的宣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我系宣传部在这一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部门计划通过宣传部进行宣传,设计好版块,充分的展示系学生会的风采及简介,给新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并针对本部门的宣传,除了宣传栏的海报形式外,也通过广播和走访宿舍的形式进行宣传。

2、纳新工作及方法

部门纳新是我部门今后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由于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因此需要的人相对较多,现暂定纳新人数:男干事5人,女干事5人,面试一轮,面试时间由团委学生会统一安排。

(1)口头面试:由部长,副部和老干事组成的面试组对面试者进行面试,提出相关问题,主要再针对面试者的态度,善长,反应等进行考核。

(2)笔试:面试者随意书写一段字,简单介绍自身能力、经验。

(3)等待作出评定。

(4)试用期: 以老带新的形式,让新干事了解本部门的运作方式,最后通过,试用期间的出勤率和态度,及对民生会评比的情况进行考核。

部门团队建设

1、干事的培养

干事的培养对部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此只有着手抓重点才能使部门正常的运转。这学期我部门针对培养全能型人才做出了初步的计划,以老带新,注意新老交替的适应过程,一个发展的团队绝对不能在管理层上出现断层。这是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上个学期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培养接班人,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对于表现优的干事给予小组负责人的责任,进一步提高能力。

2、干事成长计划

从纳新到稳定的进入工作,这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在此阶段我部门制定了干事成长计划,从部门角度看来可以比较清晰的知道现阶段干事培养情况。

(1)试用期干事培养,干事逐步熟悉部门的工作模式、工作范围、基本的工作要求。

(2)正式干事确定,对于正式干事确定后的工作计划划分3个层次:优秀、良好、合格。根据这个三个层次的要求分别给予干事不同的工作量,这样能使工作更加快速的完成,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干事给予调整组别以使干事进一步发展。

(3)新老干事的替换,在工作一学期后新老干事的工作逐步交接,这是一个部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生力量表现的机遇。这时能从中挑选出新一批优秀的干事,如果条件满足可以培养成为将来的副部长,这样能使部门健康、稳定的运作。

四、预定规章制度

1、 例会,每周一次,会议期间带好记录本、笔,做好记录,手机调静音,衣着整洁,禁止穿拖鞋、背心; 例会缺席次数超过3次,直接失去优秀干事考核资格,转为预备离部干事;

2、 请假制度:例会如无特殊情况不允许请假,部门活动请假要有特殊的书面申请,当天无法交齐的,事后必须补交详注。

3、 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举办活动必须上交策划书以及活动后总结,经审批结束,各方面安排妥当,才允许开展活动;

4、 干事在例行公事时,作为本部门干事应当时刻注意自身形象,要有恰当的言行举止,佩戴工作证件;

5、 在评比活动中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会前、会后要积极与团支书进行友好沟通。

院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 第13篇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学生组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能接触到的范围越来越广, 思维越来越发散, 从而使得学生组织的形式也就越来越多。伴随着行政管理的学生组织之外, 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非正式学生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给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并探讨它的管理方法, 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高校学生组织的分类

目前高校学生组织的分类按照是否有正式组织结构框架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区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一) 高校学生正式组织。

在组织行为学中, 正式组织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而把各种相关成员合理、有序地组织在一起的群体结构。在高校学生组织中, 能够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的传统学生正式组织包括党支部、班集体、团支部、学生会等。这些组织有着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的组织结构框架, 具有合理的人员配置, 严格的制度规范, 有效完善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与激励机制, 还有一套完整的信息传递途径。但是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着行政管理职能, 受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这些组织目标的制定, 并不完全是组织内部的需要, 往往是综合了组织成员的内在需要和学校对该组织的行政管理要求所制定的, 这就使得这种组织往往更多地体现了学校的意志, 行使了行政管理职能, 无法完全使组织成员满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学生中的正式组织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完全认可和支持。

(二)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

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是学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 由于地域、民族、感情、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共同性而自愿、自然、自发地形成的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 因为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有共同的志向、道德标准、奋斗目标或者能彼此满足自身需要而自发形成的, 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的学生团体, 其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取决于成员自愿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共同行为规范。群体的成员间往往有着比较深厚的友谊和情感色彩, 不是经由刻意的安排, 而是由于日常接触、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相近而发生联系的, 这就使得这样的组织更有活力和凝聚力。[1]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按照它们学生工作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积极型。

由于这类非正式组织的成员, 绝大多数是学校学习的尖子, 各种活动的骨干, 他们思想进步, 上进心强, 对学习、活动认真负责。因此, 他们主要是进行一些有益的文体、科技等活动。各种学生社团大部分为这种类型。

2. 消极型。

这类组织常见于组织成员较少的老乡会和以娱乐为主的非正式组织中。组织成员关注非正式组织内部的事情, 对正式组织的集体活动缺乏热情, 反应冷淡, 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 不合群, 但是还没有达到与班级和学校及社会公开对抗的地步, 处在中间状态。

3. 对立型。

这类非正式组织在学生中存在较少, 主要是一些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群体, 不参加正式组织中的集体活动, 对班集体没有感情投入, 对学校的各校规章制度采取对立态度。这类群体因其狭隘的小集团意识, 江湖义气观念和不正确的自我表现意识, 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虽然种类很多, 但概括来说普遍具有以下特点[3]:

一是组织的自发性。非正式学生组织都是在自发基础上形成的。成员根据各自追求友谊、兴趣、爱情等需要, 在交往中自发组成, 往往没有形式化的规范和纪律。

二是成员的普遍性及交叉渗透性。几乎所有的正式学生组织当中都存在非正式学生组织, 组织成员之间互相渗透。

三是成员的人数少, 流动性大。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成员人数, 一般由三、五人到几十人不等, 彼此间交往深入, 容易形成关系密切的小团体。群体机制松散, 成员自由度相当高, 没有稳定长期的共同目标, 行动动机单纯, 成员流动性大。

四是心理的互相包容性。非正式学生组织之间, 人数少, 交往密切, 兴趣爱好和需求相近似, 容易形成一致的意见, 对待一些事物和现象, 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五是具有较强的从众性。非正式学生组织当中的成员都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思想不够成熟, 多受直觉和情绪支配, 处理事情不成熟, 从而使得各成员对组织内部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毫无防范, 极易出现不加鉴别、盲目服从的倾向。

六是核心人物的权威性。尽管非正式学生组织机制松散, 没有统一的规范和章程, 但一般都有活动力强、有号召力、能对组织内部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核心人物。这样的人在组织里有很强的权威性, 他们的去留也影响着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存亡。

四、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主要通过传统学生正式组织进行, 这些组织虽然能够很好地完成学生工作目标, 但要使组织充满活力, 能够积极轻松地进行创新, 就要充分重视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工作的影响。

总的说来, 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积极作用。

首先, 非正式组织对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期望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 而且有归属、自尊的欲望, 期望归属于团体, 得到同伴的认可, 取得应有的地位与他人的尊敬。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当它得到满足时, 就会获得自尊感和归属感, 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能唤起个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 使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使每一名成员都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的愉快,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 非正式组织成员间的交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生间的交往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行为规范, 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 在群体中互相交流感情和表现个性特征, 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形成。学生能在参照体系中主动地发展自己, 在各种情境中妥善处理身体的、社会的、心理的相互交织的问题, 这恰恰是社会所必需的。再次, 非正式组织有助于信息的传播。非正式组织可以作为正式组织的某种信息通道而起作用。它既可以收集信息也可以传播信息。非正式组织的信息可以验证正规信息收集渠道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还可以弥补正规信息收集渠道的不足。同时一些有争议, 尚无把握的事情、意见, 可通过非正式组织交换意见, 观察反映, 为最后决策寻求支持。最后, 非正式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重感情, 讲情义, 能够很好地将组织成员凝聚到一起。高校学生正式组织的层级制度对学生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适当的非正式组织, 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人际交往和情感支持的平台。

(二) 消极作用

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为纽带的, 成员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不平情绪常在组织内倾诉、宣泄, 这往往造成一些成员聚集在一起寻求不正当刺激, 违反校纪校规。同时有些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引导不当会与对立型的非正式群体一样,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与正式群体相对立的小宗派, 影响学生的团结, 使正式群体的士气涣散。非正式组织还可能以群体形式助长。一种所谓“抗官方心理”, 对正式群体所肯定、提倡、支持和要求的活动都持怀疑、不合作甚至反对的态度。这些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依靠传统正式组织的管理, 同时还要重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 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引导和管理, 发挥其积极作用, 消除消极影响, 确保学生工作顺利开展。

(一) 确立正确对待高校非正式组织的态度。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属于正常的客观现象, 应当正视和承认它的客观存在, 应该用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它, 发挥其积极作用, 更有效地对其进行引导管理。

(二) 要具体分析、把握非正式学生组织发展方向。

按照积极型、消极型、对立型非正式组织区别对待。对积极型大力提倡, 强化其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对立型要教育转化, 了解他们成因, 让他们获得理解, 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当积极型得到蓬勃发展, 对立型顺利转化时, 消极型的引导工作就会很顺利。

(三) 要注重沟通, 发挥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的作用。

做好核心人物的教育引导工作, 将这些核心人物的影响力作用于协调人际关系、消解冲突、减少内耗等方面, 对于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 增强凝聚力有极大的促进效果。

(四) 要搭配好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之间的成员分布。

非正式学生组织能使正式学生组织谨慎制定计划、修订目标、开展活动, 并且在客观上能对正式学生组织行使权力起一定的制衡作用。非正式团体促进组织目标与个人需求的结合, 使人们以更大的精力服务于组织的目标。可利用两者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整体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

(五) 要使各类学生组织协调发展, 实现共赢。

正式学生组织因其严格的组织制度, 有效地控制, 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非正式学生组织更具有灵活性大、感染力强的优点, 它是正式组织的有效补充形式。只有互相弥补不足, 才能得到共赢的效果。[3]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学生组织的类型, 重点分析了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其对学生工作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非正式组织的管理要从思想、沟通等方面入手, 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控制, 使其对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降低, 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高校,学生组织

参考文献

[1]刘宏伟.充分重视高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及其功能[J].科技信息.2008, (5) .

[2]张艳.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引导与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8, (10下) .

[3]陈明森, 张美云, 蔡立强.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2009, (1) .

虚拟组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第14篇

[关键词]大学生 虚拟组织 管理 引导

2004年3月东华大学学生预谋罢餐事件。2005年4月上海等地发生大规模涉日游行。2008年5月全国各地群众抵制家乐福事件。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事件的发起和组织过程中,组织者大量使用了非传统的联系方式:手机短信、QQ群发留言、MSN、BBS论坛等新的联络方式。这些事件小则影响一个单位正常学习和工作,大则影响较大范围的社会稳定。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高校思政工作者首先必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重视对大学生虚拟组织的研究。

虚拟组织是指以网络等虚拟界面为平台,以各种网络通讯技术为联系纽带,由具有相似话语体系的网友组成,具备一定的虚拟组织形式,侧重网上交流,同时可能开展一些网下活动的团体。虚拟组织可分为固定的虚拟组织和临时的虚拟组织。固定的虚拟组织主要有虚拟社团(以网络为平台建立的类似现实学生社团的组织)、专属网站(歌迷会、同学录等)、会员制论坛等,其成员相对固定,有比较完善的规则制度,存在时间较长,类似于现实的各种组织;临时的虚拟组织是借助网络新闻、短信、邮件、BBS、聊天室、QQ群、MSN等网络技术,为实施特定的目的,短时间内在无领导者的状态下组织的松散团体。

网络虚拟组织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虚拟性与现实性。虚拟组织中的“人”及其交往对象是符号的化身,以一个个ID 的形式存在,无法确认个体的真实身份。但由于虚拟组织成员是电脑背后现实世界中的人的投射,因而虚拟组织成员又具有现实人的种种特征,有着情绪、心理、价值观等的表达;同时由于虚拟组织的讨论基于共同的话题,使得组织成员之间有一定的心理相容性。当前,有些网上虚拟组织又向现实世界延伸,出现虚拟组织与现实组织合一的交错状态。二是自由性与规范性。虚拟组织的存在完全基于共同兴趣或价值观。是否加入某一虚拟组织、加入后何时退出或在组织中是否参与组织的交往或活动、发表什么样的观点,完全由上网者自主决定。但是,基于社区管理和交流讨论的需要,加入组织(即注册一个ID) 通常会有一定的附加条件,在组织中的行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网上社区以及虚拟组织内部往往存在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比如某种言论只能在特定的板块和组织中发表,组织中长期不“发言”的成员可能会被“开除”等,但这些规范的力量往往很弱,效果并不明显。三是多样性与脆弱性。虚拟组织划分主要依据所讨论的话题性质(主题) ,上网者因兴趣而加入相应虚拟组织,不同虚拟组织能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因此,话题的多样性决定了虚拟组织的多样性。虽然网络虚拟组织类型众多,但由于其成员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匿名的结果使得组织成员组成并不固定,组织缺乏约束力,“版主”(网络社区中虚拟组织讨论的管理者) 的非专职化、管理能力欠缺又容易使得虚拟组织缺乏吸引力,从而相对于传统组织而言,网上虚拟组织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易散性特征。四是平等性与多元化。在虚拟组织交流中,个体之间完全平等,只要有共同需求,人们可以克服地域、语言、年龄、社会地位的差别而存在于同一网上虚拟组织中。由于网络的隐匿功能,人们在网上可以完全抛开现实社会的种种顾忌,任何个体都可能会把他(她) 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带到网络中,从而使虚拟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五是生动性与机械性。网上虚拟组织的交流主要依赖文字和各种符号。丰富的网络语言使得网络交往显得十分生动而活泼,这也是是网络人际交流的魅力所在。但是,虚拟组织的交流是隔着机器(电脑网络) 进行的,是一种间接的交流。现实交往方式中参与者彼此间的肢体接触,比如拥抱、握手等丰富的动作语言在虚拟交往中不复存在,使得这种“人- 机- 人”式的交往具有鲜明的机械性特征。

虚拟组织在学生中迅速流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兴的联络手段在青少年中得到普及,并成为他们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兴起之后,高校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逐渐转移至网络媒体。二是相对于传统的更多地通过大型门户网站、综合BBS、大众化论坛等传播方式来说,通过即时通讯手段(如QQ、MSN等)、各专业论坛、网上社区、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具有更加隐蔽而难被发现、被管理的特点。这些都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需要(追求新奇事物,讲求个性,要求独立,不愿受约束),因而虚拟组织能在他们中间迅速流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被动局面,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 ,“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组织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跟上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主动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开辟网络虚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尽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

首先,利用虚拟组织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特点,促进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转变,实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方法的转变。通过开辟网上阵地,将学生工作拓展到网络环境中。这不仅仅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媒体来发布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网络文化观,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网络的迅速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行为的发展也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要大力加强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规范网络行为的宣传,充分利用网络来管理网络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可以建立一支熟悉网络技术,具有网络时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综合工作能力的网络辅导员队伍。目前可采取培训等手段,让现有的政治辅导员同时担任网络辅导员,条件成熟时可将思想政治辅导员与网络辅导员分开设立。网络辅导员的工作不仅是督导学生,而且是以网络平台作为工作阵地,发挥教育管理和引导功能,在学校和院系网络建设和应用上发挥重要作用,主动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管理院系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及时做好上网学生的思想工作,努力在校园网上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发挥学校在网络上的主导作用。同时加强校园网BBS、博客的建设,由网络辅导员担任网管。例如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博客构建起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的的班集体管理和德育教育平台。鼓励学生建立个人博客或班级博客,以网络日志的形式抒发个人心声,流露真情实感。这样可以实现辅导员面授与网络整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了解。同时还要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在校园中,给学生们发展提供更多的舞台,既要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要挖掘这类学生的其他兴趣、特长,把他们课余上网的时间抢占过来,用丰富多彩的班级社团活动取而代之,让他们在体育文艺、社会活动或其他方面逐步发现自身的特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渐减少对参加虚拟组织的兴趣。

其次,利用虚拟组织时效性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特征更加明显。能否在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及时地捕捉信息,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将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由于BBS、OICQ等的普遍使用,对高校来说,BBS、OICQ 等组织开启了了解学生个人和组织思想状况的窗口,学校可以有意识地收集BBS、OICQ上反映的意见,更好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以便对各种具体思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网上动态作为学生思想的“晴雨表”,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真实反馈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掌握网上话语权,掌握网络宣传阵地,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利用网络掌握学生虚拟组织的活动动态,及时处理可能的突发事件,借助学生党员和班干部等学生骨干力量建立一支网络协管员队伍,把主流思想的影响力辐射到各虚拟组织。

再次,运用虚拟组织的内容的多样性和主体选择性特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创新和丰富。学校要建立主流虚拟组织,引导虚拟组织的健康发展。主流虚拟组织是指由学院专业老师、班干部、党团支部、辅导员等发起成立,具有较强的教育目的性,以特定青年组织为对象的网络虚拟组织。如专业课老师可以发起成立网络学术性的虚拟社团,引导学生参加;辅导员可建立QQ群、博客等。主流虚拟组织的建立现在还处在个别人员自发建立状态,缺乏组织、资金等支持。当前,学校建立的虚拟组织总量还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影响力不强。今后学校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建立一批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把学生需求列为首要工作目标,使学生需求和工作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主流虚拟组织。

最后,利用虚拟组织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特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学生的功能。创新是增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要努力将教育功能与服务功能融为一体:内容设置上,既要有精神上的熏陶,也要有对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实实在在的服务。在形式上,要做到生动活泼。充分利用诸如虚拟网络组织如MSN、QQ之类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建立起网络通讯公共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第一时间信息传送;突出网络组织的渗透力、吸引力,作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要体现服务学生的原则,充分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理念,对学生在组织中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能及时疏导,用同学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同时通过现实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服务于学生的成才需要。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虚拟组织特点,探索适应其发展规律有效途径,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方法,使虚拟组织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发挥其正面效应,更好地为大学生的成材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 孔令军.浅析大学生中的“网络常客”[N].中国青年报,2006-11-20.

[2]刘楠,朱亮亮.从“涉日游行”看新形势下青年工作新需要[J].北大青年研究,2005(2).

[3]王军,蔡丽娅,陈斌.大学生网上虚拟群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象[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6).

上一篇:关于我县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措施的汇报下一篇:当代散文作家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