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经典句子

2024-09-12

楚辞的经典句子(精选7篇)

楚辞的经典句子 第1篇

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总芳之芜秽。

3.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4.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6.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7.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9.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10.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11.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萧艾也。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12.涉开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予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13.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14.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15.老冉冉兮既极,不亲近兮愈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16.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喜莫喜兮新相知。

17.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为!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

楚辞的经典句子 第2篇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3.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6.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7.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8.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九章·涉江》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14.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15.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九章·涉江》

16.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17.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18.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19.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浅述《楚辞·招魂》的作者问题 第3篇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 悲其志。”这应该是研究者推断《招魂》为屈原所作的现存最早文献。继司马迁《史记》之后, 明代黄文焕《楚辞合论》、清代林云铭《楚辞灯》、方东树《昭昧詹言》、吴汝纶《古文辞类纂——< 招魂 > 诸家集评》、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吴世尚《楚辞疏》、屈复《楚辞新注》、夏大霖《屈骚心印》、陈本礼《屈辞精义》、胡文英《屈骚指掌》、王萌《楚辞评注》、胡濬源《楚辞新注求確》、廖平《离骚释例》、刘梦鹏《屈子章句》、马其昶《屈赋微》等文献中也都认为《招魂》为屈原所作。2

在历代有关《楚辞》文献的基础之上, 近现代也有许多研究者持此观点。论证《招魂》是屈原作品的研究者主要有 :林庚、游国恩、刘大杰、聂石樵、詹安泰、殷光熹、、张兴武等。3

其中, 笔者个人比较赞同张兴武先生的论证。在《< 楚辞·招魂 > 作者考辨》一文中, 张兴武先生以屈原或宋玉为《招魂》的作者的争辩为前提, 主要分四部分来论证《楚辞·招魂》的作者为屈原这一观点。首先, 《招魂》与屈子整体思想的比照分析。4张先生将《招魂》与《礼魂》、《离骚》、《九章》、《涉江》、《抽思》、《哀郢》、《远游》等作品对比, 得出《招魂》所表现出的思想特征与屈原作品所表现出的整体思想特征一致 :即崇尚巫术且以“盛德”自夸, 坚持清廉高洁的人格。同时, 又将《招魂》与《九辩》 (目前比较确定的宋玉的作品) 作对比, 认为二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大不相同。因此, 论证了《招魂》非出自宋玉之手。进一步证明了《招魂》作者是屈原的观点。其次, 从文体文风看, 《招魂》为屈赋。5《招魂》篇在文体上的突出特点是前有序文, 后有“乱”辞, 而铺叙夸张之主要部分, 居序、乱之间, 绎其文义, 盖与《离骚》、《涉江》等篇开头一般无二, 当系屈子为文之一贯作法。

再次, 从神话传说及故楚旧俗的运用上分析, 《招魂》为屈子作品。6 张先生例举了许多《招魂》与《天问》、《离骚》共同使用的神话传说与楚地旧俗, 充分说明了“同一作家在不同作品中对同样的神话传说和民俗材料在认识和使用上也应该是前后统一的”这一观点。7 最后, 从语言规律看, 《招魂》应为屈子作品。8 张先生认为同一作家在语言的运用上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习惯和风格。将《招魂》与屈原的其他作品及宋玉的《九辩》对比, 可以看出, 无论是虚词“汩”、代词“朕”“吾”的用法, 还是文章用韵的特点, 都有力地说明了《招魂》与《九辩》相差甚远, 而与屈原的《离骚》等其他作品却极为相似。综述所述, 《招魂》篇出自屈原之手的诸多必然性, 应是不可否认的。9

二、宋玉所作说

东汉校书郎王逸在《楚辞章句·招魂序》中说“《招魂》者, 宋玉之所作也。招者, 召也。以手曰招, 以言曰召。魂者, 神之精也。宋玉怜哀屈原, 忠而斥弃, 愁懑山泽。山泽, 魂魄放佚, 厥命降落。故作《招魂》”10。由目前所存资料可知, 东汉王逸是明确提出宋玉是《招魂》作者的第一人。此后, 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明代徐师增《文体明辩·楚辞》、俞初校《楚辞》、陆时雍疏《楚辞》、屠畯《楚骚协韵》、林兆珂《楚辞述注》、陈第《屈宋古音义》、李陈玉《楚辞笺注》、蒋之翘校评《七十二家评楚辞》、沈云翔《八十四家评楚辞》、贺贻孙《骚筏》、萧云从绘注《离骚图》、王夫之《楚辞通释· 招魂》、周拱辰《离骚草木史》、姚培谦《楚辞节注》、佚名《楚辞宗旨》、王闿运《楚词释》、邱仰文《楚辞韵解》、江有浩《楚辞韵读》、李翘《屈宋方言考》、徐天璋《楚辞叶韵考》、徐英《楚辞札记》、民国徐昂《楚辞音》等都继承了王逸的这一观点。11

近现代, 坚持宋玉为《招魂》作者的研究者, 主要有 :谢无量、陆侃如、刘永济、何其芳、曹道衡、费振刚、方铭、韦若任、力之、潘啸龙、李庆、金式武等。12

三、屈宋合作说

廖化津先生在《< 招魂 > 刍议——与熊任望先生商榷》一文中提出“屈、宋合作”说。他从文体角度加以论证, 认为《招魂》所招的魂主是屈原, 并提出了《招魂》是屈原“自招”与宋玉“他招”为一体的文章。13 蔡汝鼎先生在《< 招魂 > 二论》中也认为《招魂》是屈原作。屈原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 仍然关心楚国的命运, 精神十分痛苦, 创作了《招魂》, 用以安慰那千万苦难的灵魂。宋玉是教传《招魂》的文学家, 在传唱《招魂》的活动中, 他无疑也添进了自己的想法, 例如包括保存颍陈一带四言二拍子加三言带‘些’字的句调。所以也可以把《招魂》篇看作是屈原作, 宋玉述。”14

四、非屈非宋说

朱东润先生在《离骚以外的“屈赋”》一文中认为“所招的是己死的君王之魂, 而且从君王故居到云梦, 必须经过庐江, 向右打一个大转, 方能达到猎场, 那么这不是淮南王安之魂是什么?”15据此, 魏泽奇在文章中认为《招魂》是无名氏所作, 招淮南王刘安的魂 ;而马海波在文章中认为是“淮南王门客所作”。但他们都认为《招魂》既非屈原所作也非宋玉所作。吴贤哲先生在《< 招魂 > 作者与被招者问题再探讨》一文中认为“《招魂》可能是民间巫歌, 作者只是民间的巫师, 与屈原和宋玉并没有关系。在巫风颇盛的楚国, 巫歌《招魂》在流传过程中, 经过了后人的加工, 成为我们现今所见的样子。16“潭介甫先生的《屈赋新编》主张现今《楚辞》中的《招魂》篇是汉人的作品。认为《国殇》和《礼魂》应是屈原的《招魂》。但《国殇》和《礼魂》没有得到前汉辞赋家的重视, 于是拟作了《招魂》。前汉人把屈原的《招魂》改为了《国荡》和《礼魂》。太史公司马迁看到的《招魂》应是《国殇》和《礼魂》。”17

结语

本文主要从屈原所作说、宋玉所作说、屈宋合作说以及非屈非宋说四个方面来阐述《楚辞·招魂》的作者问题。文中论证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不足之处, 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白铭.二十世纪楚辞研究文献目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8.

[2]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3]楚辞研究论文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7

[4]马海波.《招魂》与《大招》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05.

[5]张兴武.《楚辞·招魂》作者考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2, 04

[6]魏泽奇.《楚辞·招魂》研究述论[J].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2, 04.

为《楚辞》的人生 第4篇

《楚辞》之于《诗经》,犹大江之于九河,一则滂荡于北土,一则泛滥于南国。滂荡于北者为十五国之歌謡。泛滥于南者为十七卷之楚《骚》。江、河俱出于昆仑之墟,沛焉归之东海;《诗》《骚》同源乎商周之都,终然汇于华夏。是以研讨吾国文学与学术,溯其源而派其流,探其本而疏其末;则必逍遥乎江河之域,周章于南北之区;诵《诗》以探文章之因缘,哦《骚》而究诗赋之波澜。是以二千余载之文脉变迁,学术渊源,由此发轫而悬车,焉得回绕而轶逾乎哉!

…………

矻矻终日,穷老耽骚;孜孜历岁,考镜辨章。志同道合,汇辑楚辞文献于一集;沙披金简,综贯诸家注本于诸馆。第甲乙,发凡例,各献所藴之长;勘黄卷,溯源流,尽得相契之乐。

…………

洋洋千言,勾勒《楚辞》千古风流,诉说学人集腋艰辛。读罢,澎湃于心的,是先生的浩荡激情。

他要做一部百年之内无人再做的《楚辞文献丛刊》

黄灵庚又没有绷住,把《楚辞文献丛刊》的工作接了下来。

一年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殷梦霞向他提出这个选题时,他就在心里给这个选题打了分:这是一个极佳的选题。只是,当时的他刚做了大手术,元气大损,加之又强撑主持《重修金华丛书》这个大工程,何况与殷梦霞也就是一个约稿电话的缘分。于是,他婉言推脱了。

谁想,再次来京出差见到殷梦霞,选题还捂在她的手中,似乎执意非黄灵庚不与。“我真是被她的诚意和精神打动了,便正式接了过来,且协助她设计申报课题。”如今与殷梦霞已成忘年之交的黄灵庚如实道来。

此时,2009年,关于《楚辞》的丛书已有两部出版在先,但在《楚辞》文献中爬梳了近半个世纪的黄灵庚,心中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在他的视野中,两千余年的《楚辞》学术史,有一座分水岭,南宋以前,基本上以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为轴心,南宋以后至民国,基本上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为轴心,分成 “章句”“补注”“文选”“白文”“集注”“明清”等系列,体现注家承传、版本因袭的内在联系。而以往编纂者单纯以时代先后或者以类编次,就显出了内在的逻辑缺憾。

黄灵庚走自己的路,从专业角度来确定《楚辞》文献的书目、版本,突出重点,由此体现出《楚辞》文献流传的轨迹与文献史的面貌。对版本的选择,黄灵庚更为自己设定了“要好中求好、精益求精”的标高。他深知,《楚辞章句》《楚辞补注》《楚辞集注》等著作,明代以后版刻甚多。选用哪种刻本,需颇费斟酌。如《楚辞章句》,自明正德至民国间,海内外大约有30来种刻本,虽然其间有承传、因袭关系,但是必须花费时间逐本对勘,才能发现其彼此间的差异,而后断其优劣。

“书山甲子浑忘却,白髪满头岁月催”,“矻矻终日,穷老耽骚;孜孜历岁,考镜辨章”,《楚辞文献丛刊》付梓,黄灵庚如此自画。丛书汇辑了各个历史时期《楚辞》的注本、稿本、排印本、批注本等,其中不乏举世罕见善本、孤本及明清名人圈点的批校本,辑自日本国的17种古籍、辑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稿本,都是难得稀见的珍本。应该收录的书,基本上已齐备,全书凡207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楚辞》类的丛书,不仅是至今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楚辞》文献丛书,也是独一无二的。

邂逅《楚辞》

黄灵庚的《楚辞》研究之路,起点竟是从钞书开始。

童年教育几乎在牛背上度过的黄灵庚,大学又遭遇了“十年动乱”,先天不足。“逍遥”中的他,整天捧着一部残缺不全的《史记》销磨时日。一个个先贤名士在他的生命中掠过,但当他读完第八十四卷时,《屈原列传》的传主却停留了下来。黄灵庚承认他被震撼了,“第一次读着他的诗作的时候,不禁击缶高吟,连声称好,沉浸在‘伤怀永哀,汩徂南土’的苍凉悲忿的氛围中,似乎整个灵魂完全为其绚丽、奇倔、狂放的艺术魅力所俘虏。”他迷上了遥远而高古的《楚辞》,自得其乐,不能自拔。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灵庚认识了郭在贻先生,并得知郭先生背着工宣队的监视,正偷偷地攻治《楚辞》。黄灵庚向郭先生请教入门的捷径。郭先生告诫他,读懂《楚辞》诚非易事,要看许多书。黄灵庚请先生为自己开个书目,郭先生推荐了姜亮夫先生《楚辞书目五种》,并圈定了其中必读的20余种注本。可这些书在当时是禁书,根本无处可借。

几经辗转,年近九旬的朱师辙先生杭州岳王路寓所就成了黄灵庚光顾的地方,那里藏有清代以前十余种《楚辞》注本。起初,书概不外借,只能在那看,后来破例允许黄灵庚每次可借一种,但是必须在十天内归还。

十天内要看懂《楚辞补注》对当时的黄灵庚尚是天方夜谭。无奈中,黄灵庚有了自救的办法。钞书!不管懂不懂,先把它原封不动地钞下来。钞书的日子黄灵庚至今难忘。日以继夜,十天之内把四册书全钞了下来。之后,明周拱辰的《离骚草木史》、李陈玉的《楚辞笺注》,清王夫之的《楚辞通释》、陈本礼的《屈辞精义》、朱骏声的《离骚补注》、于惺介的《文选集林》中《楚辞注》等七种典籍,都有了“黄灵庚钞本”,装订起来,也是蔚为大观了。

钞书带来的愉悦并没有维持多久,便因毕业后去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而中断。

一年多后,从农场出来的黄灵庚成了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一所煤矿职工子弟学校的教书先生。这时的他,除了一册语文教本以外,再不见有任何书可供阅读。无聊之际,黄灵庚翻出当日钞录的《楚辞》注本来打发空闲的日子。可是,许多地方还是看不懂,他以为这大约是读的注本还不够多的缘故,于是发誓要读完、钞完当今所能读到的全部《楚辞》注本。

黄灵庚重操旧业,继续钞书生涯。虽然生活拮据的他连一张书桌也没有,但尚有大量闲暇,于是,他将自己的生命定格于此。废寝忘食自不必说,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仍然缀笔不止;夏天,为躲避蚊子叮咬,钻在蚊帐里钞写,憋出满身痱子。透支过度终于带来不堪后果,黄灵庚的身体垮了,几次被送进医院。可他躺在病床上吊着瓶子,脑子里依然跳动那些钞录下来的句子。似乎别的都可以放弃,就是这些书搁舍不下。“生活中的全部乐趣似乎都在读书和钞书上了,如果没这些书,心里便感到空荡荡的,变得无所适从。自那时开始,我对书的痴迷程度,用‘瘾’或者‘癖’来形容,不显得有何夸侈之处。然而这一切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名耶?利乎?都不是。实在说不出任何功利目的,只是想把《楚辞》读懂,读通,仅此而已。”

这是怎样一个“仅此而已”?

1973年至1975年间,黄灵庚不仅钞写了《六臣文选〈楚辞〉注》《山带阁注楚辞》《楚辞集注》等20多种《楚辞》注本,而且还钞写《说文通训定声》《四声切韵表》《文心雕龙》……

光阴荏苒。至1976年,黄灵庚已钞录自东汉王逸以来历朝历代的各种《楚辞》注本达47种,连现代郭沫若的《屈原研究》《屈原赋今译》、文怀沙的《屈原〈离骚〉〈九章〉今绎》、闻一多的《楚辞校补》、游国恩的《楚辞概论》、陆侃如的《楚辞选》、姜亮夫的《屈原赋校注》、朱季海的《楚辞解诂》等也都一字不漏地钞了下来。这些钞本至今依然是黄灵庚经常翻阅的资料。

走近《楚辞》的路上,黄灵庚开始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下功夫。从1974年开始,他有计划地攻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等,俞樾的《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章太炎的《国故论衡》《新方言》等,差不多翻遍了清代的训诂笔记著作,而且对每部读过的书都做了词条性质的索隐卡片。发奋自学的黄灵庚得到了郭在贻、上海复旦大学张世禄先生的悉心指教。

有了这样的“小学”根底,黄灵庚萌生了全面注释《楚辞》之志。

1981年始至1986年,《楚辞校诂》的第一卷《离骚校诂》完成。1992年,待78万字的《离骚校诂》送交中州古籍出版社时,已经十年过去,其间,“上穷碧落下黄泉”,黄灵庚几乎翻遍了唐、宋以前上千种、数万卷文献,十易其稿。

以后,又纂写、出版了《楚辞异文辩证》《楚辞章句疏证》等5部著作,并在海内外重要刊物上先后发表百余篇论文。

“我知足了”

与学术上的光鲜相伴的,是黄灵庚生活中的困顿不堪。

1987年春天,已经发表30多篇论文的黄灵庚获准离开那所煤矿职工子弟学校。此时的他天真地以为,从此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他兴冲冲地去谋职,结果碰了壁。后来,在郭在贻、张世禄先生的推荐下,1988年3月,黄灵庚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浙师大。“我来师大时,带着两个上中学的孩子。学校当时给我的住房,仅仅是一间八平米的平房,而且一住就是两年多。开头那三年,我基本被‘晾’在一边,硬是莫名其妙地被撵出了汉语组,不让我给本科生上专业课,经我反复请求后,直到第四年才给我‘落实政策’,生活才稳定下来。”

1998年,急性胰腺炎击倒了刚刚被评为教授的黄灵庚。生命垂危的他,被送进医院抢救。整整28天,高烧不退,滴水未进。在生命的边缘,他作了安排,万一不测,将《楚辞异文辩证》一书的校对托咐给好友蔡根林。

生命又是顽强的!走出医院的大门,虽然医生、亲友的劝告言犹在耳,可他满心想的已是“与其消极地等待生命结束,不如积极争取时间将应该做的事情做完”。

接下来的15年,黄灵庚的生命之火因顽强而灿烂,学术历程因坚忍而辉煌。他独力承担完成国家社科课题4项,教育部重大课题2项,省重点课题2项,跨境与香港大学合作课题1项,主编《吕祖谦全集》《重修金华丛书》。《楚辞章句疏证》200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09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等奖。《楚辞集注》200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一等奖,2012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楚辞与简帛文献》2010年被选入国家成果文库,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一等奖。刚刚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楚辞文献丛刋》,甫一面世,好评纷至。“这四种著作,是对自己一生《楚辞》学术研究的总结。知我罪我,也全在乎此。我认为自己一生所写的著作,只有这四种书,差可传之后世。人生一世,我感到知足了。”

他哽咽了

在死神面前依旧从容的黄灵庚,此刻却哽咽得无法将发言继续下去。

本来,《楚辞文献丛刊》的出版座谈会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不能缺席的,因为他与黄灵庚有过约定。可现在,约定的双方竟已是天地相隔。

在黄灵庚的《楚辞文献丛刊》后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那天下午,我与石川先生一起复制了四种《楚辞》古籍。他脱了鞋子,站在桌子上,把相机固定在架子上,我蹲在地上翻页。拍完一页,他在上面喊一声‘嗨衣’,我在下面翻过一页。忙乎了五个多小时,直至关门才结束。”文字记述的是两位学者,黄灵庚与石川三佐男。

在黄灵庚写的《楚辞文献丛刊》后记中,关于石川的文字有长长的一段:

这部丛书辑录了17种日本国庋藏的《楚辞》文献,均属珍贵古籍,其中有海内外的孤本、稿本及名家批注本。可以说,现存于日本国的《楚辞》精品,皆已囊括在内。我们之所以能收集到这些著作,完全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楚辞》学专家、秋田大学教授石川三佐男先生的功劳,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石川先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最早访问中国的学者之一,一生频繁往返于中日两国之间,是中日人民友好的文化使者,在《楚辞》研究领域中作出了很大贡献。2010年7月,我特邀石川先生参与《楚辞》文献编纂,给其任务是收集、复制藏于日本国的《楚辞》著作。石川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征集数据工作,走遍了日本高校所有的图书馆及藏书室。同年11月,石川先生邀请我赴日本富山大学、东京大学讲学之机,带我专访大阪大学图书馆,日本著名的《楚辞》学家西村时彦先生生前珍藏的“读骚庐”百种《楚辞》,均藏于此馆。那天下午,我与石川先生一起复制了四种《楚辞》古籍。……没复制的书或阙漏的部分,后来石川先生自己专程从埼玉乘车去大阪补拍。之后,我又与石川先生合作,撰写从日本复制过来的《楚辞》著作的18篇“述要”。每篇都由我起草,然后寄石川先生审读。他看得极仔细、极认真,每条引文材料均作仔细核对,对于那些认为不甚恰当之处也作删改……孰料去年4月,石川先生身罹二竖,被诊断为‘脑癌’。旋即住院手术,竟从此一病不起,于今年2月7日在医院溘然长逝。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使我一方面为失去好友而伤心,另一方面又感到内疚,愧对石川先生。石川先生生前非常在意这部丛书,时常关心、垂询编纂的进度,并催促我尽快出版。后来,我发现在他的名片上加了一行“《楚辞文献丛刊》编委”,可见他以能参与编纂这部丛书感到自豪,自觉承担责任。石川先生还对我说,这部丛书出版后,一定要写评文向日本汉学界朋友介绍。遗憾的是,石川先生走得太匆促了,没能赶上这部丛书的正式出版……

这段文字,不仅让人们从中看到了日本学者石川对《楚辞》热爱,也读出了《楚辞文献丛刊》编撰的艰辛。

《楚辞文献丛刊》悬格如此,运作时的难度始料未及。正如黄灵庚所说,征集每一种注本、每一种刻本,都颇费周折,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清彭遹孙批校观妙斋刻《楚辞章句》本,藏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多方交涉,仍复制不得。最后在其上级部门支持下,库门才得以打开。藏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的清颜锡名钞本《屈子求志》,也是在几番交涉后藏方才答应复制,但开出了每拍200元的天价,锱铢必较,最后还价至120元,总算做成了这笔“交易”。

在《楚辞文献丛刊》六大文献系列中,“章句系列”无疑最为重要,是《楚辞》文献的基础。现存《楚辞》文献,以王逸《章句》为最早,探究《楚辞》文献的渊源离不开它。经反复比较、研究,编撰者在30余种现有的刻本中,精选了明正德以下11个重要的明、清刻本,并加以逐本、逐字、逐篇对勘。并在“述要”中列举大量事例,以说明其各本间异同,清理其间先后因袭的轨迹,使学者在引用某一刻本时,不至于执于一偏而忽略其间的差异,而不加区别一概误作是单行《章句》本。光是对勘这11个本子,就列出了近1200多条异文,其工作量也可想而知,其所花费精力、时间,也非常人所可想象的。

屈原《楚辞》经典句子 第5篇

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

8.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楚辞里最美的句子 第6篇

1、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2、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4、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8、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9、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10、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1、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

1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4、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15、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孤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16、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17、愿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18、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1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0、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2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2、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23、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25、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26、石筛筛兮蔽日,雪叠叠兮薄树。车萧条兮山逼,舟容与兮水路。

27、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28、悯晨夜之摧挫,感春秋之欲暮。征夫辍而在位,御者局而载顾。

2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0、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31、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32、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33、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34、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35、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常顑颔亦何伤。

3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7、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3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9、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40、悲兮愁,哀兮忧!

41、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未感言。

42、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43、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44、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

45、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4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7、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偬于山陆。

48、既含涕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49、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50、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5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53、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54、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55、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56、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57、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58、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59、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60、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6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62、怫郁兮莫陈,永怀兮内伤。

63、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6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65、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66、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67、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68、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69、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70、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7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72、抚槛兮远望,念君兮不忘。

楚辞中的唯美句子 第7篇

楚辞中的唯美句子:

1、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3、悲兮愁,哀兮忧!

4、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5、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6、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7、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8、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9、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0、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13、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14、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15、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16、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17、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18、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9、魂茕茕兮不遑寐,目眽眽兮寤终朝。

20、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21、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3、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24、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7、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28、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29、青春受榭,白日昭之。

30、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3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2、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

33、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4、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35、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36、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37、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38、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39、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40、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

41、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42、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4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4、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45、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46、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47、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48、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4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0、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51、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52、愿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53、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5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上一篇:30年同学聚会纪念册下一篇:传统的发酵食品